《画杨桃》的优秀教学设计

2024-10-13

《画杨桃》的优秀教学设计(共12篇)

《画杨桃》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1

这几天一直在准备《画杨桃》一课,感觉这篇课文好难上,一直不知道从何下手,该怎样来讲?我这学期研究的校本教研课题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就针对这一训练点进行安排。

我上的这是一节公开课,我在备课的时候其实就感觉到自己备的内容有些多了。真是应了那句话“语文教学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课堂证实了我预计,上课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在这节上的最大不足是: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过回答得还不错。还有就是我预想的那样,设计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紧,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致使最后的小结学生说不出来“实事求是”,只能说到课本上点出的道理,没有更深的理解,这就完全是时间不够造成的。

总之,在课堂的调控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还有应该对学生的锻炼加强,适当的对学生放手。

《画杨桃》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画杨桃》是一篇精读课文, 主要讲述了图画课上“我”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情景, 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 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 启发同学们懂得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即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 都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不能凭空想象, 不能轻易下结论。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 就能终身受益。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楚。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 形象生动, 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 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 循循善诱, 饱含哲理, 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 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 非常好笑;当了解真实情况后, 则又显得很尴尬, 这充分反映出了学生们的纯真。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实物激趣, 揭示课题

1. (出示杨桃实物) 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 (杨桃, 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 还具有生津止渴、止血止痛的功效。)

2.我们来了解由画杨桃引起的一场风波。 (板书:画杨桃)

3.你们画过杨桃吗?想知道由画杨桃引起的故事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吧!

设计意图:杨桃是一种热带水果, 并不很常见, 以杨桃实物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所学文本感兴趣, 学生才会乐意阅读文本, 走进自主学习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范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

3.交流互动。结合课文内容, 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 指名读生字。 (2) 合作学习, 熟记生字新词。 (3) 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4)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叮嘱”的“嘱”书写时注意“禹”字的竖和提是两笔写成的。“熟悉”的“熟”字的右上是“丸”, 而不是“九”, “悉”的上面不是“采”, 而是一撇加“米”。)

5.展示评价。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教师学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又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使学生能主动识字写字,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生字生词, 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质疑解难, 培养能力

1.默读课文, 提出问题。学生默读课文, 画出重点词句, 对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 (教师巡视学生默读的情况,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

2.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通过小组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技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尝试分段, 了解段意。 (1) 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共分几段, 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 指名分段, 说一说段意。第一段 (第1自然段) 讲父亲教“我”学画画。第二段 (第2~18自然段) 在图画课上, “我”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 同学们觉得很好笑, 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第三段 (第19自然段) 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虽然对阅读教学中的分段和概括段意没有提出明确要求, 但是这篇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 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楚。分段和概括段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 理解文章要说明的问题, 培养学生分段和概括段意的能力。

四、品读课文, 突出重点

1.角色体验。 (1) 学生分角色品读第一段。重点读父亲教“我”学画画的话。 (2) 启发想象。想象父亲教我学画画“很严”的样子, 说一说父亲为什么要“很严”。 (3) 学生交流自己对父亲教“我”学画画的这一段话的理解。 (4)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2.理解词语。提问:从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1) 理解“想当然”。 (2) 理解“叮嘱”。 (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对“我”要求严格, 严中充满关爱、认真。)

3.指导朗读。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 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语的语气。

4.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画杨桃》教学片段及评析 篇3

师:同学们看,这里的神情严肃、和颜悦色都是说老师神情的词语。图画课上什么事让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的?请同学们接下来再默读文章第2~12自然段。(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什么事让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的?

生:我画杨桃画得不像,同学们取笑我,老师说画杨桃画得像五角星,那是观察角度不同。

师: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哈哈大笑,你听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嘲笑、取笑、因为他画的杨桃像五角星。

师:好一幅取笑的架势啊,那如果要你把“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换个说法,你会不会?

生:杨桃不是这个样子的。

师:我们读懂了文字背后是嘲笑和取笑。老师看了看我画的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审视了一下桌上的杨桃。“审”是观察,“视”也是观察,那“审视”是怎样的观察?

生:审视是认真仔细地观察。

师:认真地、仔细地观察,老师举起了哪一幅画?我们一起读。(师生齐读)

【点评1朗读是阅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此处的默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师:为什么我画的杨桃像五角星,到文中找。五角星形的杨桃就是——

生:我看的角度不同,和别人不一样。

师:哪些句子体现出的?

生:我是从第18自然段看出来的。

师:哦,看到后面去了,联系上下文,不错。还有吗?

生:我从第2自然段看出来的,认真看、老老实实地看。

师:为什么我把不是平时看到的杨桃这样认真、仔细地画下来呢?

生:因为它的确像五角星。

生:因为他看到的就是五角星形。

生:因为第1自然段讲到“他对我要求很严格,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这个“他”就是父亲!“我”老老实实地按照父亲的叮嘱把这个杨桃画了下来。

师:这是我画的杨桃,是我自己眼中看到的杨桃。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个杨桃,瞧,请你在你的座位上审视一下,你看到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生:椭圆形的。

生:五角星形的。

师:哦,我这样端着,你看它像什么,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看到的杨桃有一块凹下去的。

【点评】展示实物,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使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

师:为什么同一个杨桃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呢?

生:因为所在的角度不一样。

师:拿出笔,画出老师的话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句子。

师:如果我看到的是五角星形的杨桃,我就画成一

生:五角星形的杨桃。

师:如果我看到的是椭圆形的杨桃,我就画成——

生:椭圆形的杨桃。

师:这就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你们的回答让老师想起了一句诗,能接上吗?横看成岭侧成峰——

生: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苏轼说的是看山,我们说的是看杨桃,不过道理是一样的。还有吗?

生:“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师:如果用我们的语言来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态度?

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师: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实事求是,我们做人也要实事求是。

【总评】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情动”,还要让学生“心动”。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生硬地向学生灌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这个道理,而是通过让学生观赏教师展示的杨桃,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个中的道理。这样的感悟才是学生的深切体验,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据此,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本课教学实录由李惠玲根据录音整理;教学片段由陈红节选)

画杨桃 的教学反思 篇4

2、走出课堂。课上,我脚步匆匆,仓促结束。文中阐明的道理在生活中经常发生,课堂上应当多让孩子举举真实事例,让他们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真正明白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或许会让他们的人生观得到提升。

3、德育并行。良好的心态赢得一生的幸福。文中的“我”很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实事求是而又热爱孩子们的好老师,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做的事并不一定都能得到客观的评价。想到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心理受挫能力相当弱,有时候对别人的嘲笑是没有心理承受能力的,有些同学甚至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白眼而郁闷很久。这些孩子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对他们是百依百顺,不能让他们受到任何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羽翼呵护下,大部分的孩子已有些麻木,总认为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也是受不得半点委屈。学习完后,我提问:“如果我们不能像文中的作者那么幸运,遭到别人的误解,那该怎么办呢?你们会不会因为别人的不理解而闷闷不乐呢?”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这是很有必要让他们知道的,当没有人为你鼓掌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自己为自己鼓掌,只要你是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只要你永远充满自信,这样必然会收获幸福的人生!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5

一、导入课文

1、画O让学生猜是什么,不公布答案,在课中公布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杨桃》

二、提出问题,思考父亲的话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学生齐读。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又是什么意思

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

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身不忘呢?(老师和父亲)

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相似)

相似是相像或者相同的意思,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

2、既然父亲的话与老师的话如此相似,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父亲的话。说说从父亲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体会“叮嘱”的意思,你能换个词语理解吗?(嘱咐)追问“想当然”又是什么意思呢? 朗读父亲的话

那么“我”有没有忘记父亲对我的叮嘱呢?

三、品析文本,解决问题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我认为自己画的如何?

老师把“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这两个词换成“认真、老实”请看大屏幕,我们来比较这两个句子,看看又什么不同。出示: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像这样的词叫做重叠词,恰当地使用重叠词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比如说:我们把教师打扫的干净。用上重叠词可以怎么说? 我们也用重叠词说一个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发现眼前的杨桃并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而是像个五角的东西。我该怎么画?此时,作者心理会想什么呢?(想起父亲的画)

2、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结果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后哈哈大笑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十分熟悉)

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学生,这几个哈哈大笑的当中又你吗?体会嘲笑的语气 大家都觉得作者没有画错,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我的作为在前排靠边的位置

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呢?(联系父亲的话)老师带来杨桃,请坐中间的同学来观察,并说看到了什么 中间的同学和边上的同学看见的样子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还记得课前猜的谜语吗?其实老师画的是一个茶杯。有人知道是为什么吗? 此时此刻,假如你是文中的作者,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3、是啊,作者被同学们嘲笑了,那么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找出写老师做法的段落。用o标出写老师动作的词(看、做、审视、回、举、问)审视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看的意思的词又很多,你能说出几个吗(凝视、注视···)

虽然都是表示看的意思,但是恩能够交换吗?

4、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呢?

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半响)半响的时间又多长?在这半响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的这位老师,你会思考什么呢?(想如何让学生明白)

5、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坐到了作者的位置上,同学们终于知道了为什么我把杨桃换成了五角星了。因此当老师再次问画的时候,同学们回答的语气也变了。(出示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你又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回答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个性化朗读,体会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以及之后迟疑的话语。可以用肢体寓言,如神态,手势,同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朗读。“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地说(不假思索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地说(异口同声)“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地说(结结巴巴)“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地说(迟迟疑疑)看来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寓言文字的魅力

那么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又这样的变化呢?(补充句子:因为这一看();这一看();这一看())

6、想象老师: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什么?

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出示老师说的那段话)学生朗读 引导理解:这段话中的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请把你的喜欢读出来。

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把!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练习背诵

7、出示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

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的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中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虽然杨桃**在这里悄然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却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次词来概括叫做——(教诲)那么老师和父亲的话仅仅是在说画画吗?

点名写法:父亲的叮嘱和老师的言行给我们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啊,这种写法就叫做首尾呼应。

四、生成创新

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既然鸡蛋从不同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其他事物呢?

《画杨桃》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生字“肃”。正确读写“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等词语。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你认识这种水果么?(杨桃)

2.今天咱们来学习一个关于“画杨桃”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想不想看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完的同学竖起大拇指。

2.出示词语:叮嘱、审视、半晌、教诲。

这是课文中的生字,谁来读一读?他要是读对了,请同学们跟他大声读出来。“教诲”,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教育、教导)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义的好办法。

3.出示四字成语:神情严肃、和颜悦色。这两个成语你会读吗?

4.会读真棒!可是这当中有一个字写的时候可不容易,它的笔顺要特别注意啦!就是严肃的“肃”,请你跟我一起书空。跟我读“sù”,严肃。拿起你的笔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字,注意写字姿势。

(三)讲读2—12自然段,体会情感

1.这里的“神情严肃”和“和颜悦色”都是描写谁神情的词语?(老师)图画课上,什么事让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了呢?请同学们接下来再一次默读课文的2—12自然段,想一想。

谁来说说,什么事使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了呢?(用自己的话说)

师:就是这么一回事,发生在图画课上的一件事。

2.同学们看一看,当我把画好的图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却哈哈大笑起来。出示: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指名读这两句话。提问: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嘲笑、取笑)因为“我”画杨桃画得不像。像什么?(五角星)

齐读这两句话。好一副取笑的架势呀!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换一种说法不变意思,该怎么说?(杨桃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嘲笑和取笑。

3.老师也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审视了一下桌上的杨桃。同学们“视”是看的意思,那么“审视”是什么意思?(仔细观察)

4.体会标点的妙用:

老师审视了杨桃,举起了我的画问大家。现在是老师,谁来做同学?(师生配合读)采访一下,刚刚为什么你读得那么肯定?(因为文中的“我”画得确实像五角星)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你再观察一下,这两句话后边都有什么?(感叹号)

从这样的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画的杨桃像五角星)五角星型的杨桃就不像杨桃。

5.探究原因:

可是,“我”画的杨桃为什么会像五角星呢?请你们从课文中找找看。(第2自然段“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我画杨桃的时候是怎样看得?(认认真真)怎样画得?(老老实实)。我自认为我画得是十分的准确。

(四)讲读第1自然段

1.同学们,“我”为什么会把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画下来呢?(第一自然段)父亲叮嘱过我,我老老实实按照父亲的叮嘱把杨桃给画了下来。这是我画的杨桃,我画的杨桃是自己眼中所看到的杨桃。

2.同学们,老师这有一个杨桃,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形状的?(指名说)为什么同一个杨桃,会看到各种不同的形状呢?(看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看到的形状就不一样)《画杨桃》最新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五)讲读13—18自然段,体会态度转变

1.同学们可真聪明,可是刚才嘲笑“我”的同学们知道么?(不知道)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到的结果是什么样的?现在我还是那个老师,谁来做那位同学?(师生配合读)

2.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两组句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同学们说的话是一样的。)老师想知道,为什么刚才同学们读得那么肯定,刚才你却读得吞吞吐吐?(同学们我亲眼看到的杨桃真的很像五角星。)那前边我说的话就(错了),我刚才取消他,我真的感到很(后悔、惭愧)所以说起话来就有点吞吞吐吐。

仔细再看看,还会因为什么原因你会读得吞吞吐吐呢?(标点符号不一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说话的语气吞吞吐吐不连贯。同桌之间,一个扮演老师,一个扮演学生,分角色读一读。指名展示读。

3.现在同学们看到了我看到杨桃真是五角星形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他的深情由严肃变得高兴了,看一看第18自然段,你找到哪一个词表示老师高兴了?(和颜悦色)同学们,你会做“和颜悦色”的表情么?大家一起做来看看。指名读老师的话。

4.拿出笔画出老师说的这段话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句子。(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板书:是什么样

画什么样)

如果我看到是五角星形的杨桃就画成是五角星形的杨桃;如果我看到的是椭圆形的杨桃,就画成椭圆形的杨桃,这就是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是的,要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

(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看的角度不同,这可是真理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老师就想起来一句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不过苏轼在诗中说的是看山,咱们说的是看杨桃,道理是一样的。

看来看去每一句话都十分重要,因为这是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告诉“我”做人的道理。其实,用我们的话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同学们,我们看杨桃的时候看到是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子,这是实事求是。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我们做人更要实事求是。带着自己的理解,我们再拿起书,把老师对我们的教诲读一读(提起杨桃„„)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从前面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标点符号的妙用。同样的文字,用上不同的标点,就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课文正是通过这样对比的描写,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们把这个道理牢牢记住。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七)欣赏图片

画杨桃的课堂教学反思 篇7

一、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而且又要抽出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所以我并没有展开来读,而是抓住课文里很特殊的两组句子,比较后再来引导学生通过填空补充提示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刚开始学生在充分理解老师和同学态度变化后,就基本明确的同学们由“嘲笑”到“惭愧”,抓住这一点,我马上让学生想象,该怎么读好这两句,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后,我模仿课文,在师生之间进行对话,在朗读中,还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如:嘲笑时,不仅有哈哈大笑的,还有嘻嘻笑的;在惭愧时,有几个同学甚至感觉到像自己做错事情一样,边说边把头低下来。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给学生部分添加提示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这种源自学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 —— 处处呈现着精彩的感悟,焕发着灵性的光芒。

二、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让语文拓宽,走出课本,利用资源,让学生搜索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并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大家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自己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活跃了大家的思维。

三、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画杨桃教学反思 篇8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

我主要从读的角度入手,以读为主,朗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现。上《画杨桃》时,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安排了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我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提出了为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而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

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这一环节中,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练目标。

然而,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

生在同学们质疑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子。一位学生马上说了两个方面,由于预设没有想到前后顺序,于是自己没有将课件的使用与这个课堂实际很灵活地结合。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

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总的来说,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是最需要思考的。

画杨桃教学反思 篇9

本课我采用从杨桃入手,谈谈自己对杨桃的了解,然后读课后资料袋,加深对杨桃的理解。接下来抓“画”字,谁画杨桃?发生什么事情?老师怎样引导学生明白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最后重点理解老师说的话。在本节课中,学生能自己读书从文中寻找答案,而且能和同桌进行交流。对于老师的话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理解,但是深入体会学生说的不到位,有一个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做事要从实际出发,做人也要从实际出发。为了记住老师的话当堂背诵,效果很好。学生能投入背诵,速度很快。

对于本课的写法,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基础上没有体会出,但是在老师的铺垫下明白了是前后照应。我叫男同学读父亲说的话,女同学读老师的话,发现了什么?认真的孩子就立刻知道了两段话意思相同,就是首尾呼应。

《画杨桃》最新教学设计 篇10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着重进行理解自然段的训练,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学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句式说话,并用“严肃”、“熟悉”等词语来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

1、联系课文内容,懂得老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进行理解自然段的训练,体会怎样把一段写清楚。

四、教学难点理解

“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五、教法设计思路

1、扎实进行理解自然段的训练。此项训练是本册教材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由于本课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因此要引导学生运用本学期所学到的理解自然段的方法来理解老师所说的一段话。教学的基本步骤是:整体感知——理解段意——给段分层——弄懂层意——归纳段意。

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词句训练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本课中强调了在语言环境中学词识字,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方法(如、辨析近义词、联系上段、观察实物等。)进行理解,并结合课后《思考?联系》加强说话、写话的训练。

3、使用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课文中“我”所坐的位置看到杨桃的样子,学生大多没有亲身经历,因此不易理解。图片(课文插图)及实物的使用,可帮助学生提高感知效果,从而能准确地理解课文意思,促使学生形象形象思维的发展。

4、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指导。本课主要以对话形式展示课文内容,因此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背诵是熟读的结果,要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当堂完成背诵任务。

六、教学主要步骤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出示杨桃(实物),(板书:杨桃)杨桃是一种水果,谁能把你了解到的有关杨桃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教师从杨桃的分布地区、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补充介绍。)

2、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哪些内容?(谁画杨桃,怎样画?画成什么样?……)

3、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

4、指名轮读课文,帮助正音,读准“半晌(shang)回答课文后

(2)所提的问题,了解课文大意。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进行理解自然段的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刚开始学画时,爸爸怎样要求“我”?①齐读爸爸的话。②“想当然”、“画走了样”是什么意思?③爸爸这句话告诉“我”画画时应当怎样做,不要怎样做?(板书,不要想当然)④齐说这一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点名读这段并思考:①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五个角的东西)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板书:坐在前面靠边,认真看,老实画。)②老师也把杨桃摆在讲台上,让部分学生依次来到“我”所在的位置观看杨桃,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③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不像……而像……”,说说句子强调了什么?

3、学习3—18自然段。

(1)默读课文并思考:①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们的态度怎样?(嘲笑、讽刺“我”)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他们想杨桃不应该是这个五个角的东西),练读谈们说的有关句子。

②老师的态度和同学们有什么不同?(在“我”的位置审视,请同学们轮流到“我”的位置上看),理解“审”字,并说出“审视”的意思。③同学们说“我”画得不像,老师神情变得严肃了,“严肃”是什么意思老师我为什么严肃起来,他在想什么?(同学们想当然地回答,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在想应当怎样教育大家,让大家知道“我”画得对)。

(2)学习课文中老师说的这段话:老师读,学生听,并思考:①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讲什么?可分几层意思?(老师说了4句话,分为两层意思:前两句用画杨桃的例子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告诉我们画画时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②综合两层意思,说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学生先归纳,老师帮助提炼。③指导朗读背诵:理解“和颜悦色”,有感情的练读老师说的这段话。用引读法和分层背诵法帮助学生当堂背诵。④老师说的这段话,你听了之后,懂得了什么?(学生看法和自己的看法不一样时,不要急于否定,不要急于结论,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问题。)(板书:要实事求是)

4、学习最后一自然段。齐读,理解“相似”,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有哪些地方是相似的?辨析“教育”和“教诲”两个词,体会父亲和老师对“我”教育和引导的用心良苦。他们的话为什么让我一生受用?(这个道理适用于处理其他问题。)有感情地背诵这句话。

(三)总结全文,完成思考练习。

1、看板书,小结课文内容,阐明道理。

2、巩固学生生字词。

3、用“不像……而像……”和“不要……要……”练习说话。

4、完成书面作业:完成思考练习第四题。(用“严肃”、“熟悉”造句)

(四)课后进行小练笔:

画杨桃语文教学设计 篇11

1、通过读、写、查、想,做卡片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熟悉、教诲”8个词语,会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小学语文:《画杨桃》教学设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通过自身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结果”,体会其中深刻的道理,无论做什么理,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4、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演示,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实物——杨桃,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由于所坐位置的不同,观察到的杨桃形状也不一样,使学生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引导初读、自学感知

1、师生拟定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己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顺序,阅读前请同学想一想,初读时你要做哪些事情?(工同完善自学提纲)。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认为难读的多读几遍,难写的写一写,还可以制作生活卡片,个别不理解的新词,可用联系生活实际的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

2、组织学生按“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对有需要的同学适当指导。

3、反馈交流

(1)汇报用哪些好办法学会词。

(2)展示学生制作的部分生字卡片,并将有创意的卡片收入班级的“资料库”。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让学生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控制学习顺序,强化了学生的全体意识)。

第二课时

(一)学生确定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还想解决哪想问题呢?指导学生将所提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老师是怎样做的?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这样做?

(二)指导细读,感悟语气

1、探究

(1)默读研讨。在“我”画出杨桃以后,老师和同学各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指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出重点,词句体会交流,从“不像”….“不….像”。“像五角星”等词语中体会学生态度的变化,“从审视”、“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中,体会老师神情的变化,感悟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从老师最后一段话中悟情悟理,受到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教育,受到诲人不倦的真情感染。

(2)直观演示,运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示两个杨桃的侧面图(即五角星形),然后将其中一个杨桃慢慢旋转,形成教材插图中的图像。直观演示,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悟到“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这一道理,受到实事求是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精读

(1)自由练读对话,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使学生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老师教育学生严中有爱,情深义重。

(2)小组内研读

(3)评读

(4)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3、比读

(1)引导学生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所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仔细比较。

诱导:两段放有哪些相似之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用“不要…….要….”、“不像…….而像……”这样的句式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感受,多元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与态度。

(三)倡导诵读,积累语言。

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两段,也选择自己体会深刻的语句,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四)总结评价

1、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从思想认识、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满意吗?哪些方面需要调整。

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生成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学会学习”。

(五)知识迁移

1、谈谈学习,生活中一些类似“画杨桃”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年级《画杨桃》教学随笔 篇12

一、从文章的题材入手

教学伊始,我并没有急着走进课文,而是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片写事情的文章,对于这样的文章,应该怎样写呢?从哪入手呢?我们一起回忆了以前的文章,发现“事不离人,人不离事”(这也是我经常说的一句话)。进而分析,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孩子们很自然地说出“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那通过预习,你认为这篇文章中,什么描写最突出呢?”

“语言描写!” 很自然地我们走入文本,从人物的语言描写开始理解课文。

二、通过品读“语言”描写,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

我们通过读文,很快发现了本文一共有三次对话,第一次是我画出“五角星”似的杨桃时,同学们对我的嘲笑;第二次是老师审视我的画后与同学们的对话;第三次是老师让每个同学到“我”的角度观察后的又一次对话。三次对话,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而每一次对话时,人物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处理这一部分时,我与孩子们一起,把自己当成文章中的人物,用对话的形式,设身处地地去感悟当时的情景,每次孩子们在读文时,从他们的神态,语气中,很自然地流露出他们真切的体验,也许这样的例子在他们生活中经常出现,他们也曾嘲笑过别人,也曾羞愧过......所以,他们的体验是那么的真切,在此基础上,我顺理成章地完成了我的教学任务,孩子们也不费吹灰之力体验到了: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相信这对他们今后的写作,一定会有指导作用。

三、文章结构,表达方式的理解

本文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特点——标点的运用。文中有一处用到了“——”,三处用到了“......”。“好——笑!”中的“——”表示声音的拖长,描摹了几个同学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而“不......像。”“像......五......角星。”这里的三个“......”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有的同学”知道自己错误后不好意思的神态。由此可见,文中的标点符号具有多么神奇的作用!这一部分的处理,我主要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结合心理感受,把自己当成文章中的人物,老师随机引导,“你为什么这样说话?”“我很不好意思,说话吞吞吐吐”“我故意拖长音,嘲笑他”......我无需费太多口舌,“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孩子们很快的体会到了标点的妙用。

“前后呼应”也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之一。在课文的开头一段中,引用了“我”的爸爸经常叮嘱的一句话:“你看见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而在课文的最后,又写了老师说“......”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爸爸的话和老师的话是多么相似啊!在这里,文章运用了“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宗旨,强调了课文的中心思想:“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要用老眼光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首尾呼应”这种手法,在《燕子专列》中,孩子们已经有了深刻的感悟,所以,他们很快发现了这篇文章中同样的运用手法,这对他们的写作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上一篇:市财政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下一篇:都德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