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地理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优秀的地理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开发的条件及评价。
2.了解山西省加强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明确我国能源基地建设的一般途径。
3.通过图表和文字材料,分析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4.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山西能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一、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掌握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掌握了选择最优区位的方法。并对资源的分类有所了解。
2.学生已有的基本技能:经过必修1、必修2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的读图能力和从材料、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出入有出入,教材的有些内容超过了课标的要求。课标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方法。对教材进行了删减与重组,保留了“资源的开发条件”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删掉了其他内容。
四、教学目标
1、读山西省资源比例结构图,说出山西省的资源优势。
2、依据图3.1、图3.2以及图3.4,学生说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
3、学生讨论说出山西省在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通过山西省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六、教学过程:
课标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新课导入】
展示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图。
让学生分析山西省资源开发的区位条件。
【板书】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
【自学指导】
阅读P44第三段,提问: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投影图片】
展示图3.1、图3.4、《晋煤外运的市场指向图》,提问:通过读图,分析影响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因素。
【思维拓展】
提问:影响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因素还有那些?
【分组讨论】
讨论议题: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中存在那些问题?
【分组讨论】
讨论议题:针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你有何措施或好的建议?
【知识迁移,分组讨论】
读《西南地区地形图》、《西南地区水系图》和有关资料,运用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西南地区水能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读图思考】
学生阅读P44第三段,找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突出特点。
读图分析,说出影响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工业基础、农业基础、科技、劳动力等。
【分组讨论,结论】
环境污染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等。
【分组讨论,结论】
开发新能源、提高煤的利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三废”的治理、加强管理等。
【分组讨论、结论】
1.水能资源区位优势:①自然条件。位于第一、二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②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前景广阔。
2.开发当中才能在的问题:例如地质灾害、生态破坏、技术条件等。
3.解决措施:提高技术水平,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地质灾害。
【培养目标】
学生分别从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区位因素的角度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从而巩固、应用并熟练掌握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能够用位因素分析的方法解决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
一、课题: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尝试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2.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 与手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社会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
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四、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方法:讲授课与自学相结合
七、教具用具:图表、资料、课件等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板书】一、能源的分类和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能源的分类
⑴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⑵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特点:①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
②有限的
③开发利用不当,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充足的能源供应是保证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 重要条件。
3.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国更突出
⑴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⑵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开发条件
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
因地制宜:①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
②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
⑴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①储量丰富
山西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 700亿吨,按生产规模(4.8 亿吨)计算,可开采560年。
②分布范围广:
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图3.1)。
③煤种齐全:
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主要用于 燃烧发电)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基地。
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除煤炭资源外,煤田的煤层中还含有丰富的煤层气--一种清洁燃料,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1/3。
⑵市场广阔
①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且消费量大于生产量。
如:20的消费量接近15亿吨标准煤,而生产量约14亿吨标准煤。
②随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缺 口扩大。
③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思考】
1.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点拨: 我国的煤炭资源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源占绝对优势,煤炭、天然气资源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比重。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
【点拨】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为山西省煤炭的销售提供了广阔市场等方面思考。
优秀的地理教学设计 篇2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是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学技术部批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设立的奖项, 旨在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繁荣发展,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和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应用系统的实用化、市场化运行,对进一步规范地理信息产业,提高我国地理信息工程的科技含量、管理水平和实施效益,鼓励打造优质工程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本次获奖项目均代表了中国地理信息行业在不同工程领域的最高水平。
国网信通产业集团承建的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电网营配调数据采录管控及应用支撑项目利用一体化采集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将坐标、属性、照片通过采集工具进行关联和自动命名,利用拓扑关系编制算法,提高数据的合格率和标准化程度,实现数据处理和数据质量检查的自动化。项目采录覆盖国网冀北电力所辖唐山、张家口、秦皇岛、承德、廊坊区域城市高压用户及线路、农村高压专变户采录工作及市区(包括县公司城区)范围低压用户的营配调数据采录及低压表箱标识消缺,共涉及98 398 km2范围,高压用户14.56万户,低压居民用电户约233.29万户。
优秀的地理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地理教学;中图版
2014年4月2日《中国教育报》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其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现有的学校教育中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堂是切实可行的。地理学科涵盖大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可借助地理教学这一载体,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一、体验民俗风土人情
学习初一地理下册“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时,教师可播放中国各地有特色的传统民居、民族服饰、中国八大菜系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探究传统民居、民族服饰、菜系的出处。课堂变静为动,以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如亲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例如,可让学生直观感受东北平原地区的口袋房、内蒙草原地区的蒙古包 、华北地区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以及湘西地区的吊脚楼,各地风俗和民族服饰文化等,从中体会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等。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这节探究课产生浓厚兴趣。
二、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学习地壳运动的“沧海桑田”,可由珠穆朗玛峰上有海洋生物化石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进一步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故事引入,讲述沈括随其父走南闯北,增长了许多见识,学识渊博,成就卓著,在天文、地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以及水利、军事、文学、音乐等许多领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沈括一生撰书多部,其中《梦溪笔谈》涉及天文、历法、气象、数学、地质、地理、物理、化学、医药、生物、建筑、冶金、文学、史学、音乐、艺术及财政、经济等,倍受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推崇,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使学生感受古代中华民族学者著作的魅力。
又如,学习初一地理上册“地图”,可引用我国历史上各朝代的显著成就,如清朝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最早采用经纬度制图法测绘的地图;道光年间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采用经纬度制图法编绘的世界地图集,在地图投影的选择上,与现代地图中根据区域位置和轮廓选择投影基本吻合,地图符号的设计与现代地图也有类似之处,不同国家采用不同比例尺,堪称中国制图学史上一部关于世界地图集的开创性著作。这些都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巨大成就。
三、激发民族自豪感
初一地理下册“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的学习,可以延伸到汉民族服饰的历史与发展,指出日本人典型的传统服装和服的款式与中国唐代服饰有着历史的渊源。学生听到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的日本还向我国学习,自豪感油然而生。教师可顺势补充:“日本是非常善于学习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积极发展本国经济、文化,逐渐形成鲜明的特色文化。”
学习初二地理下册“认识国家”中各国国旗的含义时,讲到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国旗图案留有中国文化的痕迹,韩国的太极旗和不丹国的龙旗。利用多媒体展示太极八卦图,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教室里的气氛热烈起来,有学生说是八卦图,有学生说与张三丰有关。教师指出这是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太极图,是道教常用的图形,有以柔克刚的意思。古韩国很佩服古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易经》和道教对韩国颇有影响。不丹也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不丹人非常喜欢中国龙,认为龙是四灵之一,是吉祥的动物,掌管着雷雨,给人们带来风调雨顺。所以韩国国旗中有太极图、不丹国旗有龙的图案。“原来韩国和不丹也没什么了不起,还用中国的太极图和龙图案。”有的学生嘀咕。教师不动声色微笑着补充:“中国国旗中的五角星就是公元前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会徽。知识是没有国界的,作为未来中国的建设者,同学们能做的就是多学知识,让祖国更强大!”作为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公正、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在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的同时,也应激发他们发奋图强,做个有内涵、有志气的中国人。
四、推进民族精神传承
现阶段,国际社会处于相互交流的现代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国际社会而处于封闭之中。自从 “改革开放”战略提出后,中国不断以崭新面貌与国际社会接轨。在这种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文化差异自然不可避免,文化的撞击与交融使西方文化伴随着政治、经济入侵中国。时下流行过洋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每到这些日子,都会看到许多中国人像西方人一样也乐滋滋地享受着一个个原本不属于我国的传统节日。而中国古老的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越来越乏人问津,甚至连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春节热闹度也呈下跌趋势。在学习初二地理下册“认识国家的各国文化”时,就可在自然导入西方文化积极思想的同时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不要忘记弘扬中华民族悠久、优秀的节日文化传统,不要在盲目崇拜中迷失自我。对待西方文化,应该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生如果长期在充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中,不仅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发展,还可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五、形成民族特色教育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将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在面对凶猛野兽时,将自己脸部用不同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跑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在学习初一地理下册“四川省”时,可让学生学习制作变脸,参与探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探索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丰富, 具有广阔的外延,充分挖掘、汲取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中有地理学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应在现有的学校教育中开辟中国优秀传统教育通道,在不影响现有课程和不加重学生负担前提下,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和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接轨,把地理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统一起来, 以实现现代民族特色教育的目标。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幼年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老年养福,对青少年的生存态度和人生观教育发挥着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培育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待生命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地理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一起尽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文化也能与西方文化一样傲然屹立于世界人民面前。
参考文献:
[1]肖韩.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OL].http://ktyj.jssjys.com/Html/Article/540/,2010-3-4.
八年级地理优秀教学反思 篇4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在地理课堂上多用多媒体教学,收效甚大,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
一、多媒体进入课堂,增加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多媒体突显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地理教学中,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读图分析,而且图的种类多,如各种分布图,统计图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示意图,景观图等,利用多媒体,这些所应展示的地图和图片,可以随时迅速展出,清晰明了,直观性强,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大大提高了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读图习惯。
二、多媒体进入课堂,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
多媒体进入地理课堂后,由于展示地图,图片和资料的时间缩短,而且直观性增强,学生学习热情的增高,精力专注度增加,地理问题解决的难度大大降低,解决的速度加倍提升,课堂时间等于变相延长,这样,不仅利于教师加大课堂容量,而且,课堂上,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图的能力快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成倍增长,对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会学习地理的能力帮助很大。学生理解力,记忆力,地理学习能力等的提高,原本需要较长时间,反复训练的地理知识和能力,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这些都得益于多媒体的运用。因此,多媒体的进入,大大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
三、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师素质得以提升。
优秀的地理教学设计 篇5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本条“标准”目的是了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条“标准”同上一条“标准”一样,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训练。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本条“标准”属情感、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是使他们“领悟”到“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初步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落实在学生个人行为的变化上。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回顾过去,了解现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践的必然性。
四、教学设计思想
(一)讲清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本节主要从人地关系这个传统问题入手,对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历程进行梳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与环境关系的实质。归根结底,人与环境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环境不协调,则出现环境问题。教学内容编排将按照追溯人地关系的演变(过去)──环境问题的表现(现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未来)这样一条主线展开,重点把握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在时间轴上的变化、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以及理解人地关系。
(二)教会学生判读联系框图和生产流程图。对于填充型的因果联系框图,要先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有关的因素归为若干组,再在组内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或提示,结合所学的知识,把它们的因果关系理顺,最后检查整个框图的关系是否合理。对于已经给出的完整的因果联系框图,要把握住主导因素,层层深入,递进分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对于生产流程图,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把握中心环节,系统地理解整个生产过程,用工农业区位等知识分析其合理性或不合理性。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时间轴上的演变以及当代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
3.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联系框图和生产流程图提高分析图表、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实现人类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出一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二)教学难点
1.如何帮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人地关系的实质。
七、教学策略
采用直观教学、活动教学、讲练结合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在夯实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地理学习兴趣;通过材料分析法、读图分析法、比较联系法等发展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整体思路
导入新课
(以视频形式导入新课,说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引出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
学习主题一:过去(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以动画形式展现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本专题的兴趣,归纳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过程)
?
学习主题二:现状(直面环境问题)
(以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说明人地关系实质;以因果联系框图培养学生判读方法,了解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图表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在空间轴上的表现;以《京都议定书》为引子说明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
学习主题三:未来(可持续发展)
(展示“可持续发展示意图”理解可持续发展内涵;以材料分析形式揭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课堂反馈、小结
(以漫画来考查学生能否挖掘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分析产生原因、后果及解决措施)
十、知识框架
十一、教学过程与方法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世界环境问题”,思考视频的内容反映了什么事实?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地理问题?
【小结】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一系列环境问题陆续产生,这些都是由于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引致的。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学习主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承转】环境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不同时期,人类是如何与环境相处的?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活动1】观看FLASH动画──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教师总结】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设计意图】以动画形式展现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本专题的兴趣,归纳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过程。
学习主题二:直面环境问题
优秀的地理教学设计 篇6
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以往的高中地理教材要么先系统讲述自然资源的状况,再分述各种自然资源的情况;要么把各自然资源的知识穿插到某些章节,再系统讲述自然资源的知识.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几个问题.教材对水资源的概念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作了解释.水资源分布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教材从各大洲到中国,按多年平均径流量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并指出,造成这种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与人类社会”主要解释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地区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生产力水平对这种作用的影响;为此部分内容穿插实例和插图,帮助理解.教材最后强调,世界和我国都有供水情况日益紧张的趋势,要注意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人们采取多种措施,力图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教材安排活动题让学生讨论.2.教材内容处理
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就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能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往的教学,教师以教材为本,只有教材设计好的唯一的获知过程,它限制了教师的创造积极性和学生大胆探知的欲望,而这次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大大满足了教师的创作欲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想办法认识新事物,共同去探索新问题的解决,共同去讨论新知识的产生.本节课主题是水资源,教学的内容要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实际开放,所以我重组课本相关地理知识,寻找与学生自身联系更紧密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发现,有效地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提高探究的可行性.本课采用的是以“广东缺水!”作为探究的主题进行发挥.从“水资源的分布——广东缺水吗 ”到“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广东为什么缺水 ”一直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怎样解决广东的缺水 ”的各个环节,学生都是合作开放的进行探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深化,例如网络,报纸,杂志等的阅读和查找,并且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采访专家学者进行解决.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思维的闸门被彻底打开.他们一个个急不可耐地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主意和办法,创新欲望一次次被满足,创新的能力得到一次次地提高.(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资源的概念,理解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与水资源的关系;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并能运用基本的材料加以说明.②从时,空两个角度,理解水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③了解在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在数量,质量方面产生的影响,理解人类采取种种措施,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2.过程与方法
①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学习任务驱动为方式,以水资源及其利用等相关知识为中心,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资料交流和分组讨论方式及其探究的成果演示)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②案例探究:重组课本相关地理知识,寻找与学生自身联系更紧密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发现,有效地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提高探究的可行性.本课采用的是以“广东缺水!”作为探究的主题进行发挥.③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发现,探究,协作,讨论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④注重本课各种学习资源利用,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地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能更深刻理解地理学的本质.②通过对相关网络报章资料的阅读,结合野外实地观察思考探究,协作交流讨论,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各项学习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四)教学对象分析
①知识基础:学生对水资源接触不少,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水资源时空分布也不难理解.但水资源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了解不多,必须重点讲解;另外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综合利用的思想.②能力基础:经过差不多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地理特征的分析比较与概括能力,地理因果关系分析与推理能力和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如果引导得当,这些隐性的地理能力将会得到最大的发挥;并且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了相当的资料收集能力,能熟练的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途径获得各种知识且能把之加工为自己所用.(五)教学过程设计 分三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2天)2.探究阶段:(2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各小组自主安排时间进行分组合作探究.研究途径: ①通过网络搜索,阅读报纸.②通过野外的调查实践:如对仲元中学附近河流进行水质情况的调查.③对身边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④采访相关专家等.探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①形成一个讲解演示用幻灯片.②照片,相关录像等各种其他形式.完成各小组的探究任务.通过组内的讨论,推举一位代表出来讲解,演示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讲解演示规则: ①教师主持计时员:林映茹时间为10分钟以内.②各小组可以通过各种展示:如讲课的形式,引导同学讨论探究,得出本小组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灵活运用其他的方式.③各小组依照自己的实际,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进行学习的深化.④演示讲解的目的:让其他同学理解接受你们组研究得出的观点.3.演示讲解阶段(45分钟)(六)学生发展性评价设计(1)测试形式与工具
①学生自评:表1.②学生互评:表2,表3.③合作完成作品(课件的制作,资料的收集)在准备时段收集的课件资料等.(2)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表
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表学生姓名:学号:表1学生自我评价表学习主题学习目标达成度掌握基本掌握继续努力水资源及
其分布运用图表,说明全球,各大洲或我国的水资源分布.续上表学习主题学习目标达成度掌握基本掌握继续努力水资源与 人类社会通过阅读图片,了解人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利用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情况.合理利用
水资源通过阅读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分析常见的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情况,理解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义.反思(成功感受与努力方向)表2组内互评(组长填写)组员姓名:等级: 互助性参与积 极性意见科 学性纪律贡献
大小好一般有待改进
表3组间互评(组内讨论填写)被评价组主题:等级: 参与积极性演示效果解答科学性组内的团结纪律好一般有待改进(七)探讨与反思
①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新课标教材中如何更好的实施和开展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如何选择不同的探究方法
②评价方面,在探究式教学中,如何更有效的评价学生 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中有什么更好的方法.③如何更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各项基本能力.(广东仲元中学胡稳辉)专家点评
优秀的地理教学设计 篇7
关键词:地理教学 视角 教学论
一、前言
对于地理教学而言,需要基于地理教学论的视角进行课堂设计,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需要以教学现状为依据,在教学设计理念与实践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提升地理教学质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地理教学论视角开展教学研究,有效地借鉴国外的地理教学经验,结合我国地理学科的教学特点,从而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当前的地理教学理论工作还有待深入,在教学设计中,相应的教学有效性不足,为了提升地理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做好教学管理,为地理教育注入新的内涵。
二、地理课堂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地理课堂设计涵义
地理课堂设计是多样化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地理设计的系统化与有效性,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强调地理教学为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地理课堂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地理教学系统的过程,在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根据相应的教学经验与教学现状,正确地协调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之间的动态联系,对于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价,从而改良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二)地理课堂的特点
地理课堂设计的理论是地理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系统反应,因为地理教学是对地域上的人文地理进行的教学研究,为了做好地理课堂设计,应该突出人地关系,注重地域性与综合性。在地理教学设计汇总,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鲜明特色,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应该让学生正确地掌握人地关系,准确协调人地关系,而地域性与综合性是低劣学科的根本特性,对于地理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准确理解人地关系、地域性与综合性,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地理课堂设计理论依据
现代教学理论是对地理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为了做好教学设计,应该正确理解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为地理教学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学习是刺激—反应间的形成过程;学习是知识的接受、获得过程,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学习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为了提升地理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地理学科以及现代教学的特点,为地理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地理学科的课堂设计体现了系统科学的概念。教师应以系统科学理论作为地理课堂设计的理论,将地理教学与其他教学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教学目标,并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地理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设计,为每个因素提供时间、条件与机会,做好地理课堂设计的整体教学,对地理教学设计进行反馈修正,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地理课堂设计原则
地理课堂设计是一个传播过程,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理解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动态联系,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效率。在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理念,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展开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课堂设计中,需要根据以下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1)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进行教学。在地理课堂设计中,需要根据地理学科的标准以及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2)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与生活实际进行课堂设计。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同时将生活实践与教学设计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对地理教学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3)系统思维与细节教学的相结合。在地理课堂设计中,需要关注教学主题,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关注教学的整体性与细节性,从而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将教学的前后有效地衔接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认识。(4)教学相长,形成风格。地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根据教学设计的原则,做好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相结合,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经验的积累,形成富有个性色彩和弹性的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5)不断反思。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设计,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课堂设计中,注重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认识,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与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丰富性与多样性,当前的教学模式包括详细的、简略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管理。在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点,而在教学设计实践中,并没有固定的步骤与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现状,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知识水平、教学能力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达到地理知识体系与内在联系的理解和整体把握,在教学中做到临场分析与判断,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地理课堂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基于地理教学论视角的地理课堂设计,需要结合理论与教学实践,做好地理课堂教学管理,确保课堂设计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在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教学设计的目的,使地理课堂既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样才能使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充实、深刻,绽放精彩和生动。
参考文献:
[1]杨开城.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的视角.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李家清.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课程·教材·教法,2004(1).
[3]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修订四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陈婉玲,卢文娟.有效教学始于有效教学设计——以地理教学设计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1).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优秀 篇8
2、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3、理解科学技术、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
4、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形成协调的人地关系
【重难点】1、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影响工业区位发展变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自学探究、案例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资料
【教学学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工业的区位选择
【教师】多媒体出示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图,提出探究课题:
1、工业生产的投入有哪些?产出有哪些?
2、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3、工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如何确定?
【学生】读图、阅读课本进行讨论探究,对所提出课题进行研究;学生将所得的答案进行展示分享。
【教师】对学生答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等。主导因素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根据主导因素确定工业的导向型:
【教师】依次展示五个工业部门的分布图,提出五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影响这五个工业部门分布的主导因素,并了解与它们类似的一些工业。
【学生】从展示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探究图中反应的主要内容,从而得出五个工业部门的主导因素。
工业部门类属名称 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代表部门 原料指向型工业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等) 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品加工 市场指向型工业 运输产品成本较高(重量、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 家具、印刷、啤酒等部分食品 动力指向型工业 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 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
【课堂练习】
案例1 “不同工业部门的生产成本一览表”
工业部门 原料运输费用 产品运输费 原料购置费 能源消耗费用 劳动力费用 其他费用 A 40% 10% 20% 5% 8% 17% B 10% 50% 13% 7% 8% 12% C 5% 10% 15% 50% 5% 10% 抢答:A、B、C三类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A—原料 B—市场 C—动力
案例2 遂宁市部分工业调查表
? 员工数量 月均收入 工资占成本的比重 遂宁市某服装厂 500人以上 —2300元 50% 遂宁市某电子装备厂 1000以上 1500元(底薪) 40% 遂宁市某服装设计 50—70人 4000元以上 25% 遂宁市某信息技术服务 40—50人 5000元以上 20% 抢答:以上各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服装厂——廉价劳动力 电子装备厂——廉价劳动力
服装设计——技术 信息技术服务——技术
【分组讨论】一小组分析鞍钢的区位分析;二小组讨论宝钢的区位分析;
【教师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
项目 鞍钢 宝钢 地理位置 ?辽宁鞍山 ?上海 铁矿石来源 ?当地供应 ?进口 能源来源 ?山西、黑龙江 ?安徽淮南、山西 水源 ?辽河 ?长江 消费市场 ?沈阳、大连、长春 ?上海、南京、杭州等 区位选择 ?靠近动力和原料产地 ?接近消费市场 共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
区别:鞍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优秀的地理教学设计 篇9
1.知识与能力。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形成的原因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解释洋流的分布规律,提高学生归纳概括、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风海流的成因,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并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提高对地理要素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理解。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将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前后联系,有效解决疑虑,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提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分布规律及利用等温线地图判断寒、暖流。
教学过程
(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1、洋流的概念: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常年、稳定、大规模。
2、洋流的性质分类:介绍寒、暖流的概念,练习寒暖流的判断
3、洋流的成因分类:介绍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
由此可知,洋流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有风向、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其中,盛行风是最主要的动力。
过渡洋流的在盛行风的作用下,一旦开始运动后,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海陆轮廓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方向。现在我们一起结合刚才学习的洋流成因来概括世界洋流模式图,看看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4、洋流的分布:
设问1:促使洋流常年、稳定的、沿一定方向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盛行风。
设问2:在低纬信风、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吹拂下的海域,洋流的运动方向如何?
引导学生看出低纬、中纬和高纬海区的洋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洋流流向与盛行风向不是完全一致的?
5、投影展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引导学生从图中得出洋流运动规律。
学生分别用红笔和蓝笔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简图”中画出暖流和寒流,归纳寒暖流分布规律。
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主体动力,在北印度洋海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形成南亚季风。思考:南亚冬夏季风方向如何?学生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简图”中画出南亚冬季风的方向,根据风向画出北印度洋海区大洋环流。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通过教材案例分析,探究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将全班分组,主要任务为:
阅读“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回答(1)挪威卑尔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与之同纬度的大洋西岸又是什么气候类型?(2)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自然景观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为什么?(3)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终年不冻港?
阅读“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回答(5)秘鲁伊基克最冷月、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该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6)南美西海岸的热带沙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
对两组同学的答案进行补充。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结合相关图片,探究洋流对渔场的影响。
(1)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和四大渔场分布图”
(2)学生观察、讨论、分析:①四大渔场中,成因相似的渔场有哪几个?
②为什么寒、暖流交汇处的海区往往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呢?③秘鲁渔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优秀的地理教学设计 篇10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不喜欢上地理课,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理课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于是在地理课堂上出现了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甚至厌倦学习地理的局面,使得地理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克服这种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扭转这种不利于教学的局面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地理教学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让地理课自身的特色优势得到充分的挖掘与体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把地理课上“活”,上出地理的味道来。那么什么是地理课的地理味?怎样把地理课讲出地理味?
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广泛运用于现代化的科学领域,具有跨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特点。地理学本质特征的“地、理”中,第一个字就是“地”。这里的“地”,当然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生活的地理环境,相对来说,更多的是自然环境。因为其存在虽然亦受到人类活动的或大或小的影响,但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理”字可以理解为地理学的道理、规律和理论。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即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不限于研究其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同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一的特点,有很多地理学者认为:“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这就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性特点。此外地理学还具有空间性、人地相关性。
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生活地理”的教学理念。地理的思想是人地相关、统一整体和谐发展的思想,地理的味道应该是开放综合、社会生活的味道。因此,地理课的味道首先在于探讨生活实例,解决社会问题,明辨人地关系;地理课的特色在于应用生活实例综合教学,在于建立“生活地理”的教学理念。气象气候、地震火山、旅游金融等自然现象和人文活动都孕含地理知识,每每要应用地理原理进行解释。可以说高中地理本来就是生活知识能力的日常教科书。脱离生活,照本宣科,不符合高中学生关注社会、紧跟时代的思想实际,也无法激发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
二、挖掘资源、创设条件,彰显地理学科特点。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地理教学,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成绩,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可以给学生一种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和创造素质,使他们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追求就在于使学生能接受高质量的地理教育。高质量的地理教育要求地理教师接受、认同、内化和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认识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
地理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体现这一理念,我们就要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我们的教育理念渗透到课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因此,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所见所闻入手,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加强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现象,都与地理知识有关,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建立生活地理的教学理念。
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注重运用。学习知识不是目的,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才是目的。生活中的地理资源随处可见,这些资源和社会发展及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所以我在教学中就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例如: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结合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鲁教版必修二中的“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这个内容,要树立学生环保观念,让学生知道环境就在我们周围,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与环境紧密相关。
在地理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厌学,是因为他们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学了没用,理论与实践差得太多,学了之后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比例尺的运用,旅游知识的运用等等。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一门科学,它紧密联系着人类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如水资源、海洋污染、人口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等。这需要学生应用地理学科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老师应该打破教材的知识框架,大胆运用新闻事实材料、生活材料开展地理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首先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在教学过程适当把国内外发生的一些与地理知识密切联系的新闻、地理事物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述。再者让学生走入社会,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把课本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深化。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读图问题:
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
2、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
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通过读图,强调位置、组成的重要性,为学生对下面有关印尼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物产和经济状况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概述了印度尼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这种比喻与它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紧密相关。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热带海洋中,由13000多个大小岛组成,是世界上的群岛国家 。这些岛屿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为热带雨林景观。印尼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但爪哇岛有由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人口众多 分布不均”部分介绍了印尼的人口状况,这是印尼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印尼人口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居第四位。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约有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爪哇岛,1/5在苏门答腊,其他岛屿丛林密布,人口稀少。全国有100多个民族,几百种语言。居民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华人和华侨多分布在沿海各城市。
“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介绍了印尼丰富的物产,这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一、首先围绕着印度尼西亚图回答问题:
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
2、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
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从而,概括印度尼西亚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明确印尼的自然特征。然后,提问印度尼西亚的另一重要自然特征,多火山、地震及原因。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组织学生阅读“人口众多、分布不均”这段课文,了解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状况。
三、通过读印度尼西亚的矿产分布图,请学生说出印尼的主要矿产资源,并在图上指出分布。通过前面对印尼自然环境的分析,让学生自己说出印尼应出产哪些农产品,老师补充。
总结印尼的经济状况:印尼属于发展中国家,过去主要以出口农林、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近年来 石油加工业和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四、最后让学生在印尼简图上,找出雅加达和万隆,明确这两个城市准确位置。并介绍这两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本节内容的思路是 :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人口分布→物产→经济状况→主要城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领土的构成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主要的矿产和农产品。
【教学难点】 成为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的原因
【教学工具】“印度尼西亚简图”、“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及印度尼西亚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知道肺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器官,它源源不断地向身体提供氧气,如果它丧失了作用,人马上就会死亡。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被誉为是世界、特别是南太平洋的一叶“肺”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板书)第四节 印度尼西亚
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
(读印尼简图)
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个纬度带?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本区的气候以哪一种为主?植被以什么为主(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属于热带。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带雨林)
2、印度尼西亚的领土组成有什么特点?在图上找出主要的岛屿?并用红线描出(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的群岛国家,被称为“千岛之国”。主要有苏门答腊岛、爪哇岛
3、说出印度尼西亚的相对位置?说说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作用?(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东亚和西欧、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板书) 1、世界上的群岛国家
2、位于东亚和西欧以及亚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风光图片)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风光图
(讲述) 印度尼西亚位于赤道及其两侧,气候特点是高温多于雨。各岛树木葱绿,花开四季,各岛相连,使印度尼西亚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印度尼西亚迷人的风光,吸引着很多人前往旅游。
(板书) 2 多火山、地震
“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提问)印度尼西亚位于哪三大板块之间?(太平洋、印度洋和欧亚大陆)
(讲解)由于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全境有400多座火山,其中有活火山77座。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阅读) 组织学生阅读“人类口众多、分布不均”这段课文,回答
(1)印度尼西亚有人口_______
(2)居世界第_______位
(3)印度尼西亚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_______ ,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
(板书) 二、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读图) 印度尼西亚的矿产分布图,请学生说出印度尼西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并在图上指出分布在什么地方?
(总结) 印尼的石油、天然气、锡、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石油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东南亚首位。
(板书) 三、矿产和植被
(提问) 受气候影响,印尼的农作物应以什么为主(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
(总结) 印度尼西亚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那它的经济状况如何呢?
印度尼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过去主要以出口农林、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近年来 石油加工业和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印尼有那几个主要城市?
(板书) 主要城市
请大家在印尼简图上,找出雅加达和万隆两个城市,明确这两个城市准确位置。并介绍这两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雅加达:首都、重要港口、东南亚的城市。万隆:疗养和旅游胜地。1955年,亚非会议在此召开。)
(总结) 由于印尼的地理位置和组成的特点,使印尼就像热带海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这条“项链”不仅风景迷人,而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正是因为印尼有广阔的热带森林,所以它被称为世界特别是太平洋的一叶“肺”。但不幸的是印尼的森林正在以每天4000—9000公顷的速度消失。这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板书设计
印度尼西亚
1、热带上海洋上的翡翠
2、世界上的群岛国家
3、地理位置重要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矿产和植被资源分布
主要城市
雅加达:首都、东南亚城市
优秀地理学实验报告 篇12
一、实验目的
1. 利用ArcCatalog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理解Personal Geodatabse空间数据库模型的有关概念。
2. 掌握在ArcMap中编辑属性数据的基本操作。 3. 掌握根据GPS数据文件生成矢量图层的方法和过程。 4. 理解图层属性表间的连接(Join)或关联(Link)关系。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ArcCatalog 用于组织和管理所有 GIS 数据。它包含一组工具用于浏览和查找 地理数据、记录和浏览元数据、快速显示数据集及为地理数据定义数据结构。
ArcCatalog 应用模块帮助你组织和管理你所有的 GIS 信息,比如地图,数据集,模型, 元数据,服务等。它包括了下面的工具: ? ? ? ? ? ?
浏览和查找地理信息。 记录、查看和管理元数据。 创建、编辑图层和数据库
导入和导出 geodatabase 结构和设计。
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搜索和查找的 GIS 数据。
管理 ArcGIS Server。
ArcGIS 具有表达要素、栅格等空间信息的高级地理数据模型,ArcGIS支持基于文件和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两种数据模型。基于文件的数据模型包括Coverage、Shape文件、Grids、影像、不规则三角网(TIN)等GIS数据集。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实现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一体化存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基于Access文件的格式-称为Personal Geodatabase, 另一种是基于Oracle或SQL Server等RDBM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
GeoDatabase是 geographic database 的简写,Geodatabase 是一种采用标准关系数据库技术来表现地理信息的数据模型。 Geodatabase是ArcGIS软件中最主要的.数据库模型。
Geodatabase 支持在标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表中存储和管理地理信息。
在Geodatabase数据库模型中,可以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同时存储在一个数据表中,每一个图层对应这样一个数据表。
Geodatabase可以表达复杂的地理要素(如,河流网络、电线杆等)。比如:水系可以同时表示线状和面状的水系。
基本概念:要素数据集、要素类
数据准备:
数据文件:National.mdb ,GPS.txt (GPS野外采集数据),(ex2.rar)。 软件准备: ArcGIS Desktop 9.x ---ArcCatalog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第1步 启动ArcCatalog打开一个地理数据库
当ArcCatalog打开后,点击, 按钮 (比如“E:ARCGISEXEC2”),
(连接到文件夹). 建立到包含练习数据的连接
在ArcCatalog窗口左边的目录树中, 点击上面创建的文件夹的连接图标旁的 (+)号,双击个人空间数据库- National.mdb。打开它。
在National.mdb中包含有2个要素数据集、1个关系类和1个属性表
第2步 预览地理数据库中的要素类
在ArcCatalog窗口右边的数据显示区内,点击“预览”选项页切换到“预览”视图界面。在目录树中,双击数据集要素集-“WorldContainer”,点击要素类-“Countries94”激活它。
在此窗口的下方,“预览”下拉列表中,选择“表格”。现在,你可以看到Countries94的属性表。查看它的属性字段信息。
花几分钟,以同样的方法查看一下National.mdb地理数据库中的其它数据。
第3步 创建缩图,并查看元数据
在目录树中,选择地理数据库National中的要素类-Countries94,切换到“预览视图”,点击工具栏上的放大按钮,将图层放大到一定区域,然后再点,生成并更新缩略图。这时,切换到“内容”视图界面下,并在目录树中选择要素集-“WorldContainer”,数据查看方式更改为“缩略图方式”。.注意,此时,要素类“Countries94”的缩图图是不是发生了改变。
点击“元数据”选项页,查看当前要素类的元数据,了解当前要素类是采用什么坐标系,都有哪些属性字段,字段的类型等信息。在元数据工具栏中,从样式表中选择不同的样式,可以看到,元数据显示的格式发生了变化。
点击元数据导出按钮,可以将元数据导出为多种格式,这里我们选择为“HTML”格式,确定后,元数据将被保存在指定路径下的.htm文件中,从资源管理器中,打开这个.htm文件,查看导出后的元数据信息。
第4步 创建个人地理数据库(Personal Geodatabase-PGD)
在PGD数据库中创建属性表然后录入数据。
在创建的地理数据库之间要完成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每一个图层对应一个数据表,在ArcCatalog中“要素类”(Feature Class)的概念与之对应。可以将多个要素类组织成为一个“要素集”(Feature DataSet),在同一个要素集中的要素类都具有相同的地理参考(坐标系相同)。
【优秀的地理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优秀教学设计05-20
优秀初中地理说课范文09-30
区域地理的教学07-19
地理空间思维观念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10-03
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07-02
初中地理的创新教学07-30
初中地理图表的教学08-16
高中地理的兴趣教学09-01
《我的地理》的教学反思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