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理》的教学反思(通用14篇)
《我的地理》的教学反思 篇1
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尤其是初中生,天真烂漫的青少年时代,脆弱不成熟的心灵,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可能对于教师来说,对于成人来讲是一件很微小,很微不足道的批评,可是学生会觉得是很大的伤害,因为初中生思考问题是不全面的,不成熟的,容易钻进死胡同,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是重要的,学会做人学会笑。
《我的地理》的教学反思 篇2
一、“教学反思”低效、无效的具体表现
1.形式化严重。由于教学反思对象是教师及本体的教学行为,通常以个体行为为主,是对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因而,如果教师不能把教学反思内化成一种自觉行动,贯穿教学始终,甚至培养成为一种职业习惯,那么,“教学反思”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沦为一种形式。实际教学中不乏这样的现状,在督导检查中,教案后面的反思是必查的一项内容,每一节教案后面都有反思,而且为了更突出地显示出反思内容, 很多教师还用红色的笔书写反思。如有位地理教师在反思成功之处时,这样写道:“‘洋流的形成———密度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这节课的难点之一,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资料, 又利用多媒体放映了一个油水从两侧相遇后运动的演示实验, 并引导学生一方面回忆油与水的密度差异,另一方面观察二者相遇后各自的运动规律。有了这个铺垫, 我再给出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分布的剖面图。学生之间通过讨论, 利用知识迁移, 自然得出了结论。”很显然,这个反思只能说是一段教学“实录”,根本谈不上是教学反思。其实,在很多教案反思中这样的情况大量存在,因此,如今把“教学反思”作为一种形式仅仅是“想一想”、“写一写”而已,并没有真正起到促使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作用。
2.缺乏实践检验。从教学反思的特点看 ,教学反思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而教学反思一般在实施教学之后,具有滞后性,如果教学反思不能及时得到实践验证, 则只能停留在认识层面, 就达不到“再认识”的层次 ,无法“升华”,因此 ,只能是一种经验性思考 ,甚至可能是一种“猜想”,根本无法发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作用。如有位教师的教学反思是这样描述的:“在《海陆分布》这一节中,在学案设计这一环节上,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估计过高。尽管平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一些专业地理概念,如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等知之甚少,自然理解起来存在困难。还有就是对各大洲在东西半球的分布不能通过读图精确地分析归纳。这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就要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只有一开始就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学生才能在以后学习中学懂并学好。”那么,首先,反思中所述的“就要改变教学方法 ,调整教学思路”,到底要改成什么教学方法? 如何调整教学思路? 没有明确阐述,显然只是一种笼统想法,并没有实际意义。其次,即便有明确的教法和思路,而这种教法和思路如果没有在课堂上得到检验,那么是不是符合学生实际,是不是能起到“为学生扫除障碍”的作用呢? 因此,笔者认为没有得到实践验证的反思最多只能是一种“反馈”或“反省”,并没有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的策略
1.教学反思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技能。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和教学活动一起“伴生”存在的,没有反思的教学只能是一种经验式的重复性劳动, 如同工厂里的自动生产线一样成为机械性操作,而面对知识的日新月异和学生的千差万别,很显然是不行的。因此,教学反思应该成为教师的职业技能,教师应该具备教学反思能力。一般情况下, 教师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教育心得等形式进行教学反思。其实,教学反思并没有确定的形式、时间和地域限制,它会出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及课堂教学之外的任何时间、地点,如批阅作业时发现具有反思意义的内容等,甚至可以在吃饭、走路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因此, 只有教师把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职业技能,内化为一种职业习惯时,教学反思才能真正体现其应有作用和价值。
区域地理的教学反思 篇3
1、端正教育思想和态度,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
教师本身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认识,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服务,站住课堂主阵地,发挥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素养。
2、更新知识结构,丰富课堂内容
由于很多地理教师属于理科专业出身,所以在高中阶段偏文科性质的地理教学中,理科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均比较强,但是缺乏文科知识底蕴。为了使课堂教学充实有趣,地理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的充电,博览群书,特别是加强对区域历史、政治背景知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特点,培养学生用综合的观点看问题。
3、改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不参加高考,也没有会考的理科班学生来讲,如果地理课堂毫无趣味,学生肯定不会买账。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听进去,课堂中参与进来,就更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以讲授为主的死板教学模式。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设置课堂有趣的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时事紧密联系等都是必要的教学方式。
4、改变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
虽然新课程改革后评价方式中增加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但是很多的时候都流于形式,仍然以期末统一考试为主要的评价方法,而且考试多像曾经的会考一样,发复习提纲和试题,然后选取比例很高的原题考察,不仅埋没了很多学习认真同学的成绩,也给很多学习开小差的同学开了“绿灯”,显然有失教育评价的公平合理性。所以改变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也是促进理科班地理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区域地理教学的反思 篇4
区域地理是记忆量最大的教学内容,因为不同区域有自己的自然、经济、社会特点等,这些都需要记忆。但区域地理就是单纯的记忆罗列吗?我不这样认为。每个区域都有区域特点、区域发展、区域整治三个部分,仅仅是要记住特点,那么可以说只要认识汉字的人都能去读区域地理部分的内容,也能去记忆这些东西。我认为区域地理的教学重要的是需要教会学生区域分析的方法,利用知识的迁移去分析其他的区域。记忆是基础,重点是掌握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利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浙江地理的教学,我们是要让学生记住这里气候、记住这里的农业类型、河流水文特征等;我认为我们更需要让学生理解浙江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对浙江气候的影响;需要让学生理解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多丘陵的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学生学习这个部分后要能够用这种思维去分析其他类似地区的特点。例如在江西,福建等,应该上升到一类地区的特点。
地理地球的公转教学反思 篇5
一、地球的公转,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四季的更替。
第一个问题,地球公转的概况即方向、周期、速度和轨道等比较简单,可以先安排学生自行阅读课本,然后作一简介即可;而黄赤交角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比较难,需要动一动脑筋。在教学中,黄赤交角我是这么讲的:首先用让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并让其他学生观察,最后由学生共同得出结论: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
2、地球运动的时候,地轴的空间指向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和公转轨道平面(暂不交待这是黄道平面),得出黄赤不共面有交角的结论,然后再交待黄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黄赤交角等概念,并引导学生读图1-3-3,进一步认识这些概念。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另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太阳直射点。先是用手电照的办法来观察,但效果交不好,后来的两个班换了办法:将一张硬纸板剪出一个半圆形,画出太阳光线上,套在地球仪上,让学生来观察太阳直射点(我觉得后一个办法更好一些)。此时并不交待太阳直射点的概念,而是称之为太阳垂直照射的点,这样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然后再来交待太阳直射点的概念,水到渠成。太阳直射点清楚了以后,再来观察黄赤平面重合情况下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这一点很重要,这样有利于后面学生理解黄赤交角才是导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根本原因。接下去再来演示存在黄赤交角的情况下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在这一轮的地理教学中,我发现用三角尺来演示的效果非常好。
第二个问题,今年的教学似乎没有好的心得,基本还是老套路老办法,略去。
第三个问题,本轮教学中,我首先板图(包括俯视图和侧视图)介绍昼弧和夜弧的概念和昼长、夜长的计算,然后指导学生分别读图1-3-9的三幅图,分别读取赤道、北/南半球、北/南极圈以内某纬线昼弧和夜弧或昼长、夜长,认识以上纬线的昼夜长短状况,从而得出结论:赤道终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
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6
一、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展前的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对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主体、环节的反思,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有一些预见和应对的方案。
首先,教师应对初中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情况有所掌握,参考现阶段初中生的年龄、性格、喜好等特点。这些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地理学习意识不足,地理学科的学习目标与会考没有直接关系。大多数初中学生没有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且学习情绪不太稳定,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进行反思,选择分层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正确的教学手段,会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其次,对课堂即将呈现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等加以反思。目前所使用的新教材往往时代感、思维跳跃性较强,技能体现新的学习思想,也是对课程标准的精确解读。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强调地理知识的生活性与实用性,是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思维。部分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一些地理知识,认识不到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无法重新选择学习方法。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够让教师在规划教学时,打破教材排版的限制,更深入地挖掘初中地理教材的实际意义。
二、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很高,教师需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在动态生成中寻求绝佳的能力提升通道。
首先,教师要对地理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自己所用的教学方式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否仍然以自己为主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于往常。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地理学习的自由以及探究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的分布”内容时,在介绍世界人口分布相关联知识点时,部分学生参与热情较低。可以及时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由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图形、表格等材料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状况。这种及时的调整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课堂低效现象的蔓延。
其次,教师要对地理课堂资源使用效率进行反思。课堂时间与空间资源是极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以及教室空间资源,给学生展示地理知识。每一节地理课,教师都要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开放式地讨论,促进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加强地理学习的深度。例如在讲解“多变的天气”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今天的天气以及观看天气的技巧,促进学生思维在地理课堂中活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在学习能力上有不同,他们的差异导致其课堂学习反应也不同。教师要在教学中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不同学习反应,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问题。例如,在讲解“板块的运动”知识时,教师给学生描述板块运动的过程,一些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想象,一些学生则皱起眉头。教师要关注这些学生,并记住这些学生可能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在之后的教学中重点训练。
三、课堂教学后的自我反思
很多教师十分重视教后感,往往会在备课笔记上记录下这一课的所得和存在的不足,期待能够发扬优点,规避不足。在每一次课后坚持教学反思,就可以使得闪光点越来越多,遗憾逐渐消失。
首先,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是需要反思的第一环节。倘若我们的导入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激发他们的兴趣、没有引导他们更为深入的思考,下一个班级或是下一课就需要调整。
其次,教师也应关注课堂教学的反馈。走进学生,了解他们这节课的收获,适当提问,检查布置的适量作业,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来讲,教师会引导学生做一些课堂练习得到教学反馈知识,为之后的教学规划提供依据。在教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共同弱点,下节课重点强化。
地理教学方法的总结反思 篇7
现代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这些媒体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结合,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如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对象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使反映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如地球公转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抽象难懂,因时间和位置的局限,学生对天体的观测又不可能是完整的。多媒体教学通过模拟、分解宇宙天体的运动规律,将浩瀚星际空间浓缩于咫尺屏幕,分秒之间直观立体地表现了四季更替、昼夜变化的复杂过程,使学生能“飞”离地球,从宇宙空间的各个不同角度俯视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图像,变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乐看、乐听、乐学、乐思,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疑推进法
所谓设疑推进法就是将其章节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促进学生看书、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讲“旅游业”一节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看书、思考:什么是旅游、旅游业、旅游资源?三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发展旅游业的意义是什么?我国有哪些旅游资源?举例说明。这一系列的问题浮现在学生眼前,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又为课堂增添了旅游情趣。学生开动脑筋、启迪思维、驾驭所获得的新知识,不仅培养了自学能力,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动手操作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有时比教师讲解效果好得多,因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这会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如在讲日、月、地三者的运动关系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三球仪,然后用三球仪演示,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有关的知识点。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4、社会实践活动法
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到社会中实践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如讲到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人地关系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深切的感受,加深理解他们在书本上所学到的抽象概念,然后要求学生写出社会调查报告,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5、参与教学法
让学生上讲台“上课”,引导学生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来是非常必要的。如在学习“气候及影响气候的因素”一节时,课前教师先把学生分成五组,让每一组学生准备一个问题。上课时请五位学生代表五个组分别走上讲台,把事先准备的课讲述出来。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五位学生的课给予正确的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这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6、知识竞赛法
地理知识竞赛,要求学生具有迅速而科学准确地选择和提取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要求学生记忆要准确、反应要敏捷。竞赛可分为书面竞赛和口头竞赛。知识竞赛具有竞争性,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7、读图分析法
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篇8
一、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 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地理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 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及观念意识, 普遍对地理学科不重视, 在课堂上的情绪不是冷漠呆滞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 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 势必造成学生更加冷漠更加不感兴趣。因此, 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 热切地关注学生。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首先, 教师的课前准备除了写教案, 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 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 了解学生的需要, 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其次,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一是积极的旁观者, 应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 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尊重学生, 赞赏学生, 启迪思维, 激励斗志,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让学生的学习在“热闹”中“有序”的进行。以“34个省级行政区”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为例, 该片段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出发, 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 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政区拼图”, 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 寓教于乐,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启发]简要地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
[学生活动]学生出于好奇, 跃跃欲试地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可以看课本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七页“1.7中国政区图”) , 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 (一、位于东北的3个省;二、位于北部边疆的1个自治区;三、位于黄河中下游的6个省、直辖市;四、位于长江中下游的7个省、直辖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六、位于西南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七、位于西北的5个省、自治区。) 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二轮:不可以看课本 (同上) , 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 (同上) 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三轮:正式开始竞赛, 不可以看课本 (同上) , 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 (同上) 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教师点评]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成绩居前六名者, 可以获得奖品 (注:“中国政区拼图”竞赛游戏, 在学生完成拼图时电脑可以自动记时) 。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 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难看出, 一堂课的质量与教学法创新性呈正相关。
再次, 善于处理偶发事件, 一要做到冷静沉着, 不急不躁, 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先把偶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和最短的时间内。二要充分认识和挖掘偶发事件所包含的积极因素, 善于引导, 即使进行批评也不能埋没了闪光点。
二、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师不再仅仅去教, 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 学生在被教的同时, 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 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 意味着平等对话, 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 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 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 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 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 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三、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 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 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 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 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 获取新的地理知识, 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 如八年级上册就有120幅左右, 而且种类很多, 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 并且均是彩色图。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 作为教者, 你有没有想过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地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反思 篇9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也是难点,难度大,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足,不好理解,尤其是在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计算方面,不能够很好的掌握,我们通过利用实验演示、观察动画,计算比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利用课本中楼房的采光问题加以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本节学完后要把地理的自转结合起来考虑,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难度大,我们讲课时放慢进度,同时结合练习进行讲解说明,理解地理的运动和地理意义。对本节课做一总结:
一、实验演示,直观深刻
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中,由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故通过简易的模型,在讲台上模拟演示了地球公转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不同位置特点,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到这一现象,再通过Flash的模拟,找到特殊点,最终完成对这一知识点的落实。这一过程,不仅体现出地理学科的实践性,也让学习更具趣味性。
二、以图说理,简洁明了
地理,以图说理。在本节课中,我大量运用图示,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在图中找规律,用图解释原理。比如说,用光照图来解决确定房屋的朝向、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楼间距问题、太阳能热水器等问题是地球运动常考的知识,用一系列的图示,解决了很多问题。以图说理,更显得直白明了,同时也更加凸显出图在地理中的重要地位,在学生心中树立了读图用图的观念。
三、生活案例,生动贴切
地球公转的意义,看似非常理论高深的问题,而事实上,这一现象与我们生活实际非常贴近。日影长短的问题,房屋朝向的问题,楼间距问题,太阳能热水器问题……这些都真真切切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在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大量的结合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们体验到更为生动的地理知识,从而树立了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用地理的.思维生活”的观念。
四、合作探究,发现问题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在本节中占有重要一席,而这一知识点也较为抽象,所以在这点的学习过程中,我运用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特殊时间下,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图示,让学生找特殊,然后有特殊推广到普遍。显然,这一方法在本次学习过程中发挥很好,学生们很好的投入到讨论探究中,也能够找到特殊情况,并且组内多人的智慧最终得出相应的结果。
《我的地理》的教学反思 篇10
《中国的疆域》是八年级学生首次真正接触中国地理。在七年级对世界地理概况的讲解后,学生已经有相当基础的地理知识,借机我用猜谜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由世界引向中国。但学生基础是参差不齐的,要使中国地理讲的深入透彻,并把世界地理的知识融会贯通,在一定程度上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也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难度和要求。
我在设计导入时,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我能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流程中,我设计了“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靠一靠,游一游,议一议”等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都参与进来,特别是讲解众多邻国的时候,学生七嘴八舌乱哄哄的,我只注意到全员参与而忘了引导,致使在本节所花的时间太多,下课时间到了都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课后反思,作为一名非专业的地理教师,我基本上拥有了“硬件设备”,如:普通话,教态,板书等等。在“软件设备”上,我还是有所欠缺,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及教学中国疆域四至时没有点到位等等,许多细节没有处理到位。今后我将努力学习,注重细节,力争在地理教学上有一番成绩。
《我的地理》的教学反思 篇11
一、反思教学法的内涵
上世纪80年代西方教育界出现了反思教育的思潮, 其强调教学性质的反思, 对反思型教师持充分肯定的态度。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开展, 这一思潮涌入我国, 对我国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教师对反思教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认识到反思教学法对提高课程质量的作用, 反思教学法作为一种以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为对象,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内容进行审视的过程, 是一种提高学习者自我反省能力的重要途径, 简单来说, 反思教学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别人如何学, 如何将教与学良好融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阐释反思教学法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其中蕴含的现实意义: (一) 反思教学法是强化教师教学心态的途径, 可以让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水平, 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信心。 (二) 可以对教师日常教学中没有注意到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进行再认识, 从理论层次上加深对他们的理解, 使教师的潜能被激活。 (三) 反思是补充教师经验, 完善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方式。以前, 我们并没有强调对教学进行反思, 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 教育反思已经成为必然, 因为没有反思的行为是不完善的, 只会单调的重复, 不会有任何超越, 这和进步是背道而驰的。可以说, 教师是社会中思想最活跃的人群之一, 使他们在引领着社会的前进, 因此, 教师不能一尘不变, 不能墨守陈规, 不能甘于平庸, 反思教学之所以能使教师拒绝平庸, 就是因为它可以使教师对教学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可以让教师开展更深入的教学研究, 可以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可以扩展教师的知识范围, 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二、如何将反思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 要想做好本学科的教育工作, 必须不断反思以往教学中的不足, 改善教学方法, 时刻反省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以此来提醒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教学作风, 并制定完善的教学对策, 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尽量少走弯路, 以完善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反思
传统的地理教学在确立目标和制定教学方法时, 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 一味的强调教师的感受, 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这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背离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大都是教师在灌输知识, 整个课堂都占得满满当当, 学生反映吸收的时间少之又少, 这样很难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 造成学生知识结构混乱, 学习被动, 不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认识。因此,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 要紧紧围绕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开展, 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 在实施教学目标时,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更好的达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二) 教学计划的反思
教学计划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更多自由学习和亲身体验的机会, 教学内容精简为主要知识点和教学实践, 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没有处理好知识传授环节和课堂实践环节的融合, 没有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相反却成为教学的包袱。因此,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尽量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达到最佳状态, 要重视课堂实践的质量, 不能流于形式, 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 学习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让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实践过程中要采取鼓励的态度, 营造浓厚的思辨性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 并注意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如在选择教材时, 要充分体现学生感兴趣, 对学生有用这一观点, 在教学方式上要突出教学特色, 满足学生的参与愿望, 优化课堂教学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避免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
(三) 教学成果的反思
教学课程完成后, 很多学生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迷惑不解,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以往的教学中, 由于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 一味的追求教学标准的统一化, 致使层次分明的学生在学习成果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层次, 另外, 教学中还存在就题论题的现象, 同样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要以基础知识为主, 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 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在分析地图时, 要学会看图例, 避免看不懂题目的情况。对于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 要做好课后辅导, 及时给他们解决困难。
综上所述, 没有不存在漏洞的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还会出现更多的教学瑕疵, 作为地理教学工作者, 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纠正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 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那么学生们的地理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 地理教学质量也会越来越好。
摘要:反思教学法是一种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行为, 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反省和重新审视的教学方法, 是一种通过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洞察水平和学习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高中地理的知识范围广泛、注重实际应用, 教学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偏颇, 因此必须定期进行反思, 将反思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本文结合反思教学法的内涵, 对如何将反思教学法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反思教学法,高中地理,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 《比较教育研究》, 2003年10期。
[2]缪建平:《引领教师进入“反思性教学”状态》, 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综合二专辑) , 2006年。
新课程下的地理的教学反思 篇12
一、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记得有天在初一(6)班上课时,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海拔越高,气温就会越低,可我想,喜马拉雅山的海拔那么高,应该比别的地方离太阳更近,气温怎么会低呢?”气候一章已经上完,这个学生却在几天后提出疑问,说明他上课时认真听、认真学,也认真想了,可总是解不开。在书上是肯定找不出答案的。我想了一下,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并当众表扬他爱动脑筋,敢于提问。这件事提醒了我,书本没有讲到的知识,可能有的学生会去想,也可能有的学生心存疑问,苦苦思索又觉与书本无关,就算了。我很快在别的班级上课时举出这个事例,并鼓励同学们质疑问难。
二、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如:初一(5)班的女同学叶瑾,平时性格内向,胆小,从来不举手发言,每当我眼睛注视她时,她就低下头,生怕我提名,常锁着眉头。有次我试着让她回答问题,可她说话时声音很小,邻座都听不清。课后我在想,这样的孩子今后怎么去适应社会……。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制降水柱状图,我轻轻地走过去,看见她的图画得挺不错,就笑着说:“你的降水柱状图画的真好!”然后举起她的图向全班同学展示,夸她的图画的准确、美观。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几天后,她主动举手发言了,并且声音响亮,我又表扬了她。一种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头。原来她不仅性格内向,还缺乏自信。及时赏识她的各种变化,从此以后她有了明显改变,每次课后遇见我,总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还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一些,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长江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原初二(1)班的叶俊,王雅勤几位同学,“老师”当的有模有样,叶俊同学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调。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起先学生看我举手要求发言都笑了起来,但很快就接纳了我这位“老同学”。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了这节课,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黄河”一节还由他们自己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我又感悟到: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还需要什么?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四、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
记得前些时上“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课时,我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让学生结合身边发生的一些现象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洁净的空气?现在安庆市尤其是大街上空气如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能有什么好的建议来改变这一现状?经过一番热烈地讨论,“高招”出来了: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使用无铅汽油,并大力提倡骑自行车,尽量少用汽车和摩托车来减少空气的污染;有的同学建议最好骑电动自行车,速度快,又没有污染;有的同学说国外对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实行欧
1、欧11标准,发达国家实行的是欧1标准,现在我国大城市北京、上海已实行欧11标准,假如超过这个标准就不准使用汽车,我们安庆也应该执行这个标准;有的同学建议应该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上面按装个过滤器,把有害物质都过滤掉……,学生的建议颇有创造性、这让我感到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被动摇了。这一课还有一个课堂活动题,内容是这样的:有人想买新房子,有两处地方可以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是房价稍贵些;另一处虽然房价便宜些,但是离工厂区比较近,空气质量差一些。选择哪一处呢?不用说,教材的本意,是选价格稍贵但环境好的房子买。经过这课内容的学习、讨论,大家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经提问,许多学生大声嚷嚷,应该选价格贵但环境好的房子,并纷纷说出理由:如果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虽然一时省了钱,可环境不好、有污染,人的心情也受到影响,以后生病,不知要花多少钱!说的很有道理。我相信就是成人一般也都会这样考虑。这时,初一(6)班的段佩凯同学站起来说:“我选价格便宜点的房子。”班上立刻有同学笑起来。我没有马上否定他的选择,而是说:“谈谈你的想法,好吗?”段佩凯同学说:“我选便宜点的房子,是因为这样可以把省下来的钱买一些树苗,种在周围,这样树木可以净化空气,就能够改造这个地区的环境。"真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多有新意多有创意!我当即竖起大拇指说:“太棒了!这位同学的想法真高尚!”究竟哪一个答案最好?我真为自己唯书为上的思维定势汗颜。我再次感悟:我们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地理拓展训练课的有效教学反思 篇13
我校在实施有效教学以来,创新地提出了“问题学案式”学导型课堂模式。在实践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我获益匪浅。拓展提升课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类重要课型。那么,在地理拓展提升课中,怎样才能增强教师讲评的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渗透有效教学的理念呢?又怎样才能更高效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呢?这是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要回答上述问题,有必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从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来看,成功解题应具备4个最基本的环节,即提取解题信息、形成解题思路、论证解题思路、表述解题结果;其次,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必须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点评,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更高效地习得方法,发展能力。
一、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分析能力
目前考试的形式,侧重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核,突出表现理性、逻辑的思维过程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导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学生在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严密科学的推理对其成功解决问题能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例1】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水汽输送
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
C、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循环
D、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面径流
在得出答案前,学生都经历了一个理性、逻辑的思维过程。在拓展训练课中,教师有必要将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解题思维以推理图这种直观、简明的表达方式揭示出来。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讲解思路
清晰,学生容易理解;二是通过比照推理简图,学生可以迅速、准确地发现自己的错因或解题时在哪里走了弯路,及时修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缺陷,完善自己的知能结构;三是对学生解题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学生坚持运用这种方法来思考问题,能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理性分析能力。
二、提高学生解题思维路径的选择能力
解题思维路径的选择是成功解题的关键,因为它涉及解题的思考方向和切入点的问题。一般来说,解题思维的路径选择有3种值得我们予以重视的情形:一是某些难题解题推理链条较长,思维跨度大,需要学生选择适当的解题路径;二是某些习题有多种解法,需要学生选择一种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即解题路径),以便节省解题时间;三是需要学生领会命题人的意图,选择与命题思路相吻合的解题路径,以便得出正确答案。
【例2】假定世界各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如果某投资者上午9时在法兰克福(东经8.5°)市场买进欧元,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A.东京(东经139.5°)B.香港(东经114°)
C.伦敦(0°)D.纽约(西经74°)
根据题意分析,本题的已知条件是:①世界各金融市场的营业时间均在当地时间9:00~17:00之间;②投资者想卖出欧元的时间是从
法兰克福当地时间21时开始。本题待解决的问题是:分析法兰克福当地时间21时时,选项中的各金融市场是否还在营业,如果有两个以上金融市场还在营业,选择一个最靠近法兰克福的金融市场。
解法1:具体计算并选择。当法兰克福(东一区)21时时,东京(东九区),当地时间为5时,还未开市;香港(东八区)当地时间为4时,还未开市;伦敦(零时区)当地时间为20时,已闭市;纽约(西五区)当地时间为15时,正在营业。因此,答案为D。
解法2:具体计算并选择。世界各地时间介于9:00~17:00之间的经度范围为:171.5°W~51.5°W,纽约(74°W)介于其中。因此,答案为D。
解法3:图解法。①作以北极为中心的“经度分布示意图”,并标注选项中的4个金融市场(不考虑纬度);②绘出与8.5°E相对应的经线(171.5°W),这两条经线相差180°,地方时相差12小时,当
8.5°E为21时时,171.5°W恰好是9时;③在图上寻找此时的闭市地点,闭市地点与开市地点地方时相差8小时,两地经度相差120°,自171.5°W向东120°即是,具体数值为51.5°W;④选择:介于171.5°W~51.5°W经度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处在营业中,从图上可以直观看出,只有纽约符合条件。因此,答案为D。
总之,拓展提升课中,在学生充分展示其解题的基本思路后,教师能够在学生理性分析能力和解题思维路径的选择能力方面做很好的提升拓展,不仅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地理拓展提升课的有效教学反思
郝
永
亮
《我的地理》的教学反思 篇14
一、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发展学生的素质进行教学,在丰富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在反思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分析如下问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在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时,是否引导他们进行了思考?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能够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使教学在积极、高效的过程中进行,真正实现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学生主动性的目标,使学生的地理素质获得发展。
二、根据教学环节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学中要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感受到地理知识作用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教材学习内容进行认真阅读,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重难点,并通过课堂活动环节来运用这些知识,实现高效的地理教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压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的时间。通过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使学生在课堂探究环节能够高效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环节中,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规定探究的时间。同时,问题要和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欲望。在进行探究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关注,以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教学环节,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使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使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三、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关注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思想束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对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思考教学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而是要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了一把抓的教学策略,对每个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导致一些学习成绩较差,对地理知识不感兴趣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阻碍了他们地理思维的发展。通过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分层教学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学习时间中掌握知识,使他们在观察地图时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学会读图,分析地图,并通过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时,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在地理学习上获得进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进行考试时却不能熟练解决,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而是延续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把解题思路告诉学生,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通过阅读、分析思考、获得认识、深入探究的学习过程真正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运用地理的能力。
四、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体现创新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生成为了地理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发挥了他们的探究作用,会使学生积极吸取地理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用自身渊博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并把教师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在遇到地理问题时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地理思维能力。教师不应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而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启迪、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善于把书本知识与自身体验结合起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应改变传统填鸭、灌输式的教学,倡导互动式教学。《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教学互动质量和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为只有在师生的交互活动过程中,我们教师才能清楚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才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掌握情况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避免吃不饱、跟不上的情况发生。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教师要创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气氛,创造适宜于学生个体的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表达出自己的教育理念。我们唯有树立民主、开放的教育理念,允许有不同意见产生,才可能保证新课程的实施。这也是理解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
【《我的地理》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初一有关地理的教学反思09-04
新课程地理的教学反思11-03
七年级地理课程的教学反思07-04
地理教学的困惑与反思11-28
高二地理科任老师的教学反思01-02
高一地理课程改革的教学反思05-22
地理复习教学反思09-15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地理教学反思08-03
地理课堂教学反思06-10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反思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