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三单元练习

2024-08-02

科学第三单元练习(共11篇)

科学第三单元练习 篇1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我们应该()使用材料,减少对()的破坏。

2、常见的材料有天然材料,如();人工材料,如()。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

3、在我们学过的材料中,比较硬的是(),韧性较强的是(),吸水性较好的是()。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1、木头和金属相比较,木头更硬一些。

()

2、用过的空铝罐可以回收利用。

()

3、塑料制品价格便宜,不需要重复利用。

()

4、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

()

5、复合材料具有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能,它的出现是科技的进步。()

6、木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材料。

()

7、陶瓷、棉花都是人工制造的材料。

()

8、我们自己造的纸有厚薄不同的现象,是因为纤维的分布不均、压制不够造成。()

9、人类只能使用材料,而无法制造新的材料。

()

10、我们用的纸来之不易,要珍惜、节约用纸。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

1、古代造纸术是由()发明的。

①蔡伦②爱迪生③牛顿

2、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曾经用()来作为记事的材料。

①兽皮②竹木片③光碟

3、比较材料的硬度,可以用()的方法。

①看②摸③刻划

4、金属具有()的特性。

①导热②吸水③透明

5、下列材料中,柔韧性最好的是()。

①木条②塑料条③金属条

6、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下列材料中,()吸水能力最强。

①陶瓷②塑料③纸

7、()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许多可以重复利用。

①塑料②纸③木头

8、()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经过烧制而成的材料。

①金属②陶瓷③塑料

9、把普通纸的外面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这就是一种()材料。

①组装②联合③复合10、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这是对()的描述。

①纸②塑料③木头

科学第三单元练习 篇2

关键词:提出问题 大胆假设 认真验证 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3、能对实验过程中测量搜集、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的结论。4、通过反复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经验可能是错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继续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架台、量角器、秒表、米尺、摆绳若干、钩码。(2)教学课件:①幻灯片:各种各样的摆钟。②幻灯片:实验设计方案模板。③幻灯片:温馨提示:④幻灯片:《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⑤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1、幻灯片出示各种各样的摆钟。2、提问:摆钟靠什么来计时?3、板书:摆

二、探究新知: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引导提出问题

1、实物出示:一个单摆,拨动、介绍、并板书摆的各部分:摆线、摆锤、摆角:2、教师:要了解摆,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3、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4、实物出示,引导提问。一组单摆,(摆线长短不一,摆锤轻重不一,)同时让它们摆动起来(摆角大小不同)。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5、小结板书:摆的快慢不一

6、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把课题板书完整: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

1、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摆.

2、小组内动一动摆,大胆猜测和假

设: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同学们小组里讨论讨论,你们觉得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这么想的根据是什么?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3)、生答,师板书:

(三)、小组内制定实验计划

1、师:刚才,同学们对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假设,这些猜测和假设是否都能影响摆的快慢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验证。

2、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建议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个猜测和假设进行研究。下面请各个组长带领组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纲讨论实验计划,并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3、幻灯片出示实验设计方案模板。3、学生小组汇报本组的设计方案,其余小组补充或提出修改意见。

4、小组完善实验方案。

(四)、小组认真实验,仔细验证

1、幻灯出示:

温馨提示: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老师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过程中计时、计数、量长度、量角度,无论哪一次稍微有误差,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因此一定要学会认真、仔细地测量、记录。一丝不苟地做实验。② 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都定为15秒,在实验中要精确测量,每个实验至少要重复做三次,最后求平均值。还要注意掌握好实验中的不变量。③实验结束后,各组要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完成实验记录单。

2、小组各自选取桌上的实验器材,开始实验,并及时完成好实验记录单。

3、幻灯片出示《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你们研究的是哪一猜测就填写哪一项。

(五)汇报总结,得出结论

1、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1)你们的假设是什么?在实验中需要改变和不改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2)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2、教师根据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探究情况进行小结,

①摆线的长度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锤的重量。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②摆线的长度不变,

摆锤的重量不变,改变摆的角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的角度无关。

③摆锤的重量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线的长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了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汇总得出结论,并完成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三、实践活动: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出示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并分派任务:全班十组,每组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如下表:注意: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四、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九下第三单元基础练习 篇3

要求:

1、给加点字注音;

2、读拼音写汉字;

3、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

《白杨礼赞》无边无yín()坦荡如dǐ()倦daì()潜_暗长 秀qí()yān yān欲睡()()横斜yi出()倔强()虬()枝婆suō()..

纵横_荡《三棵树》京hù()铁路jí()妒黝()黑乌桕()..

wú()桐怅()wǎng()黄桷()苦楝()石埠()摇曳().....

一抔()泥土榉树()枇杷()()烟_云散悲_之心sù_未谋面....

郁郁_欢柔rèn()登_入室掩shì()yí为平地()_情别意残yuán瓦lì()()《那树》皴()皱倒坍()屹立()浓荫()....

难以_信漩wō()刽()子手gāu()偻()模样()荫蔽()....

荫庇()()引颈受lù()栖息()踝骨()嚼啐()_临万户默契......()豁然开_毫不wěn乱()qíu须()陷jǐng()周道如dǐ()《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神_飞扬风_仆仆哂然一笑()东山_起充peì.

()纳jiàn()_云见雾蓬蒿()心花_放天姥()忧心如_..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养家_口耕yún()cháng还债务()生意盎()然.

_香惜玉鸿鹄()春光明_集思广_辗转反_xēe()子广mào.

()yīn()粟yìyì发光()()chǎng()开贫jí()荆jí()贪lán()zhǐ()尺之遥dūn()促

《黑羊》害_之马fáng()碍家_四壁一文不_空空_也

《世间最美的坟墓》尘xiāo()墓zhǒng()_经忧患禁gù()_空心思扣人心_qióng()窿陵qín()

《椰子树与平等》众所_知捂汗()道冠()miǎo()视惊世hài俗()..

shā()华以_为进大智若_纤()维痱子()震hàn()..

《鱼,我所欲也》《陋室铭》一cù而就()案dú()一豆gēng()一dān食()《社戏》兴_勃勃喤喤()毛骨sǒng()然mù()集(捐).

名角()延宕()聊以sè()责pīē()我一眼省悟()...

qìn()人心脾归省()不惮()xǜ()叨装模作样()...

dài()慢cuān()掇凫水()家juàn()飘miǎo().

仙山楼_剥豆().

《桃花源记》 阡陌()()俨然()...

《桃源与沅州》_天福地沅水()间或()cí()堂珉石()...

访_探胜街头_尾_屈一指酉阳()sù()流而上舵手()..

洑流()汲水()qiú()水罅隙()奇葩()....

《渔舟唱晚》 徜徉()()fàn()卖tuì()色juàn()念 ..

《乡戏》bá山涉水()因陋就简gēng()概_兴发挥_不可支

zé zé称赞()()七_八落

《让我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儿吧》

《贵州省情教程》第三单元练习题 篇4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6分)

1.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和一些民族()的省份。贵州多民族的社会环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人口()活动而形成的。

3.贵州省2005年末总人口为()万人,人口密度为()人/平方千米。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有所下降。

4.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其中,汉、苗、布依、侗、()、彝、()、()、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

5.国际上一般将()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或老龄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成为该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

6.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藏缅等语族。各民族不仅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在本民族内部进行交流,而且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还通晓和使用(),并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

7.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05年全省共有()个自治州、()个自治县和()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1.2%。

8.目前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仡佬、水、()8个民族。9.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

10.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自治县。

11.目前遵义市管辖的2个自治县是()自治县和()自治县;安顺市管辖的3个自治县是()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自治县。12.目前铜仁地区管辖的4个自治县是()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自治县。毕节地区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自治县。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2.2005年,贵州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A、392.94 B、561.89 C、981.96 D、2267.43 3.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

A、安顺市 B、铜仁地区 C、六盘水市 D、黔东南州

4.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国家还帮助()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A、苗族、布依族、侗族 B、苗族、侗族、仡佬族 C、苗族、布依族、瑶族 D、侗族、彝族、水族

5.解放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排序变化是:()

A、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05年的三、一、二。B、由1949年的一、二、三变化为2005年的二、三、一。C、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05年的二、三、一。D、由1949年的一、二、三变化为2005年的三、二、一。

三、多项选择题(在所列出的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每题2分,共10分)

1.贵州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主要有:()A、举办各类少数民族干部培训; B、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C、采取录、转、聘等倾斜政策,扩充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D、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三校一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2.解放后,贵州开展了大量的民族古籍整理工作,搜集、整理、出版的民族古籍资料有:()

A、《苗族古歌》 B、《西南彝志》 C、《水书》 D、《长恨歌》 3.贵州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条例的目的是:()

A、是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中立法权的具体体现,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是进行一系列的法制配套工作的主要环节;

B、是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主体民族更好地实行区域自治的需要; C、是巩固社会主义平等、团结、互助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措施;

D、是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健康发展及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措施。

4.下列民族中哪些属于贵州的世居民族?()

A、鄂伦春族 B、瑶族 C、维吾尔族 D、满族 5.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

A、毕节地区各县 B、六盘水市各县 C、铜仁地区各县 D、安顺市各县

四、问答题(共44分)

1、解放后贵州的人口发展出现了哪些主要变化?(10分)

2、简述贵州解放后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10分)

3、贵州少数民族在宗教方面有何特点。(10分)

科学第三单元练习 篇5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012广东期末)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2012广东期末)2012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国家领导人选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等问题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这说明()

A.我国是实行多党共同执政的国家B.各民主党派是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者

C.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D.人民政协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3.2011年,中央大幅度减免了新疆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免除了新疆困难地区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资金,同时,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助新疆资金超过了100亿元。这些举措体现了()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前提

③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④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12贵州模拟)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通过认真审议,分别对温家宝总理的报告以及其他报告提出了意见,国务院及其他机关认真做了相应修改。这说明()

A、人大代表享有质询权B、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直接行使者

C、人大代表行使决定权D、人大代表的权力来自人民

5.为进一步促进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廉洁从政,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发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廉洁从政教育,是因为()①党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②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广大党员的模范行动来体现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④共产党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2012贵州模拟)人民代表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这种受托性质表明()①人大代表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 ③人大代表拥有国家权力的“最终控制权”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7.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为江苏徐州教区王仁雷神父举行了辅理主教祝圣仪式,天主教教皇称这一做法违反了教规。国家宗教局回应说,自行祝圣是中国内部事务。这体现了我国()

A.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B.充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C.支持宗教界积极开展对外交往D.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8.五十几年来宁夏和广西经济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充分显示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是()

A.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B.自治权

C.设立自治机关D.坚持民族平等

9.(2012河北模拟)温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提请大会审议表决。这表明()。

①人大行使监督权和决定权

②人大和政府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④一切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10.近几年来,各个民主党派都能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中心工作,进行考察与调研,并在政协会议上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意见。下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认识正确的是()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②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③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国家机构中处于最高地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举行会议,学习和讨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委员们对“十二五”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的上述活动:()

A.体现政协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作用

B.表明了政协是重要的国家机构

C.发挥了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

D.是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原因在于()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公民,公民有权决策国家大事

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人民代表大会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的思想保证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2012上海高考)(26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长期的立法工作中,我国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运用政治常识阐述,我国如何在立法过程中确保法律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14.(26分)近年来,无锡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

少数民族工作意见的通知》、《无锡市民族工作示范社区建设指导意见》和《关于在全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在全市建立健全了“协作共推”的民族工作机制和民族事务服务管理体系,使少数民族群众的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1)简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2)请运用中国共产党有关知识,谈谈无锡市委为什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

第三单元答案

1解析:选A。其他三项为基本的政治制度。

2解析:选C。其他三项本身有误。

3解析:选B。②题目未体现;③本身有误。

4解析:选B。AD题目未体现;C本身有误;材料体现的是人大代表的审议权。

5解析:选D。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排除①。

6解析:选D。①③本身有误。

7解析:选D。注意题目中的“中国内部事务“字眼”。

8解析:选B。依据课本内容回答。

9解析:选A。②④本身有误。

10解析:选A。③④本身有误。

11解析:选D。AB本身有误;C与题意无关。

12解析:选B。①③本身有误。

13答案: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立法过程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使社会

主义法律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

①党领导我国立法。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一些重大问题形成自己的主张,按照法定程序向人大和国务院提出立法建议,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在立法过程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作为立法主体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以及国务院,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共识制定法律法规。如不同方面的人大代表,把反映不同利益的民意带入人大,通过充分讨论、辩论、协商、审议,提炼出共同意志,以法律形式确认。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集体讨论来自不同方面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出台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行政法规。

③在立法过程中,扩大公民参与。立法主体通过拓展渠道,扩大公民有序参与

立法机会,使各种利益需求得到充分表达,凝聚共识,逐渐形成共同意愿,依法

制定体现人民群众共同意愿的法律法规。如国务院在部署、起草《校车安全管理

条例》过程中,广泛向群众征询意见,并请专家反复论证,几易其稿、最终出台。

④我国的立法过程,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过

程。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

14答案:(1)①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相互关系:三项原则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民族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

第三单元自测题 篇6

1.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假如我是一江春水,哪怕遇到巨岩的阻挡,也要尽力地奔腾流tǎng( );假如我是一粒种子,即使落在贫jí( )的土地上,也要顽强地méng( )发生长。我们在等待生命的真dì( ),乘着理想的航船,撑起信念的风帆,驶向辉煌的彼岸。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自信息化以来,“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炙手可热的话题。

D.这位老人已是风烛残年,他的身体大不如前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4.默写。(5分)

(1)语时了不悲。________________,都不哭。(《人琴俱亡》)

(2)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4)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

(5)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5.下面是一位中学生近两年来课外阅读量与语文成绩的对比状况图。你看了之后,获得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表达。(不超过30字)(3分)

6.根据下面一幅漫画,回答问题。(4分)

(1)请用简洁的文字,说说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

(2)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2分)

7. 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1/3,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材料二:全球大约每6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一个十几岁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20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人平均少活20~25年。——CCTV新闻

材料三:吸烟有害健康。——烟盒上的警示语

(1)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4分)

(2)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2分)

二、阅读精品屋(34分)

(一)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完成8~9题。(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9.请赏析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10~13题。(13分)

[甲]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谓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④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荀巨伯曰:“大军至,一⑤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乙文选自《文言故事选译·世说新语·德行》,刘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注释】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市。③相视:看望你。④败义:毁坏道义。⑤一:全,整个。⑥班军:撤回外出打仗的军队。

10.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1)便索舆来奔丧( ) (2)子敬素好琴( )

(3)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 (4)贼既至( )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12.《人琴俱亡》通过描述子猷对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而从《荀巨伯探友》中,我们能看出荀巨伯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13.上述两篇文言短文都选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7分)

默读父亲(节选)

邓 皓

①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在我10岁那年头上吧,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只能步行着去。过了好半天,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地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呢! ”

②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光荣光荣。等到去学校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一件不常穿的中山装给穿上。但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给我的疑惑的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待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思忖了半刻,用极其坦然却终究掩饰不住的有些颤抖的声音说:“爸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密:我是嫌看似木讷、敦厚且瘦黑而显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 看着父亲颓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地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你和你妈妈风风光光坐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钦羡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一角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 顿时,我木然,心里漫上一阵痛楚……

③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7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了四个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出于对别人的羡慕,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儿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一个小树林里,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我诧异地打量着父亲比平日苍白许多的脸,伸手要擦去他额上的汗珠,他却紧紧抓住我的手,一字一顿地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掂量着父亲这句话,觉得突然起了风,有很多细小的密匝匝的东西打着我的眼。我蹲在树下,父亲伸手拽我,我没有起来,我对他说:“爹,我让沙子迷了眼睛。”他着急了,更加用力地要拉我起来让他看看。我摇摇手,说:“闭闭眼就没事了。你等会儿和我去吃点饭吧。你看你满脸虚汗,肯定着急着赶路没吃晌午饭。”他呵呵地笑了:“可不,光着急把粮卖了买这个小匣子,忘了吃你妈给我带的煎饼。我边走边吃就行了,要不天黑到不了家。来的时候坐你大忠哥的小手扶,回去得用两条腿啦。”他边说边转身,很快走出了树林。林子外,阳光灼灼,几乎晃花了我的眼睛。

④过了很久之后,和妈妈聊天时我才知道,那只收录机卖粮钱根本不够,父亲又抽了500cc血,才换来了它。

父亲没能活到60岁便病逝了。记得父亲临终的时候,他将枯槁的手伸向了我。我将手放在父亲的手心里,父亲极力想握紧我的手,却已无能为力了。是的,父亲虽然没能扶携和目送着我走更长更远的路,但是,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的生命中——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⑤“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就是父亲这句话, 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做人的自尊,也让我得以活出了一个男人的伟岸。

(选自《留在青春华美地带》,邓皓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有改动)

14.请概括文中表现父爱的几件事。(4分)

15.如何理解“父亲一生积攒的种种力量已渗透到我的生命中—— 我的生命只不过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这句话?(4分)

16.说说下面这段话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5分)

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地解开衣襟 ,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

17.文章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18.阅读何达的小诗《快乐的思想》:“做每一件事情/都给它一个/快乐的思想/就像把/一盏盏的灯/点亮 在砍柴的时候/想的是火的诞生/在锄草的时候/想的是丰收在望 与你同行/想着我们有共同的理想/与你分手/想着我们会面时候的狂欢。”

亲爱的同学,你有时可能会感到生活充满着乏味或者不尽如人意之处;其实,只要你改变自己的心态,用心去欣赏生活,你便会发现,生活中其实处处有快乐。诗人何达的快乐之源是乐观的思想,你的快乐之源是什么呢?请以“ ,我的快乐之源”为题写一篇文章。

科学第三单元练习 篇7

10.华盛顿对美国民主建设作出的贡献主要有①领导制定了联邦宪法 ②成功当选第一任总统 ③创立了总统否决权制度 ④为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制度创立了范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1.“因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正义的。”这个“前提—结论”式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C.前提错误,结论正确D.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12.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性质应该是()A.封建军事独裁统治B.君主专制统治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D.资产阶级军事专政 13.在组成反法联盟的国家中,其目的明显与其他三国不同的是()

A.英国 B.俄国C.普鲁士D.奥地利 14.有学者认为“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爆发户’”。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最主要史实是()

A.建立执政府B.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颁布《民法典》D.打退反法同盟 15.拿破仑在何时登上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宝座()A.1799年“雾月政变”后B.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后

C.1810年迎娶奥地利公主后D.1804年加冕为“法兰西人的皇帝”后 16.1815年2月,拿破仑从流放地秘密返回法国,轻而易举地夺得了法国政权,重登皇帝宝座,主要是因为①拿破仑受到了法国农民的热烈支持 ②法国人对复辟王朝的政策充满了不

满的情绪 ③拿破仑拥有强大的武装 ④拿破仑得到了外国势力的支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17.1815年敲响拿破仑帝国丧钟的事件是()A.颁布“大陆封锁令”B.远征俄国失利C.莱比锡惨败D.滑铁卢战败 18.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拿破仑遭到了失败,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拿破仑的个人力量有限

B.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 C.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伤D.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 19.将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的战役是()A.拿破仑远征埃及B.奥斯特里茨战役 C.莱比锡大会战D.滑铁卢战役 20.拿破仑帝国的对内政策充分显示了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主

要愿望是()

初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预习练习题 篇8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23题。

(一)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8.下边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其中哪一句同文中画线的句子有相同的表达作用?( )(2分)

A.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C.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D.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9.在给于勒十个铜子小费这件事情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论。(4分)

第三单元自测题 篇9

(三)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6分)

你离开之后,我为你骄傲

李 健

①父亲是我见过的最老实善良的人,用当今的话说,就是“完全无公害”。记忆里,关于他最初的印象是在一个初冬季节,我猜当时我也就三岁左右。我记得我站在床上,父亲边给我穿棉裤边说:“下雪了,冬天来了。”我至今还记得自己看着窗外鹅毛大雪从天而降的情景,那也是我对雪的第一次记忆。但这次记忆中,完全没有关于寒冷的感受。

②几年后的一个寒冬(其实哈尔滨的冬天都是寒冬),我常常在夜半醒来,发现父亲在写东西(平时他经常读报纸,但基本不写什么),有时还捂着胸口。我感到很奇怪。原来单位给许多演员都涨了工资,却没有父亲,据说是一个给领导送礼的人占了本属于父亲的名额,父亲在给上级部门写信投诉。由于心情不好,他的胃病犯了。我想,父亲在乎的不仅仅是几级工资的钱,还有一个演员对于职称的认可和艺术的尊重。那是我第一次感到他的憂郁,至今还能记得他的表情。

③这件事后来结果怎么样我已经不记得了,他的忧郁何时消散的也忘记了。普通人的家庭就像漂浮在海上的小船,随时来的风雨都可以让它摇摇晃晃,而对于我来讲,更多的感受是小船里的温馨。

④初中毕业的时候我考上了市里面最好的高中,相当于中学里的清华。有一次父亲要随单位去俄罗斯演出,当天母亲让我去火车站送父亲,我感到有些意外。以前他出差时都是自己去车站,因为平时父亲的话不多,也从来不麻烦我为他做任何事情,后来才知道,父亲是想在同事面前小小地炫耀一下他的儿子。因为小时候那些叔叔阿姨都很喜欢我,如今多年不见,又考上了最好的高中,父亲特别想让他们见见我。我还记得当时他们夸奖我时,父亲流露出的满足的表情,那时我真正意识到他为我感到骄傲。而我也同时发现他有些老了,和从前的那个神采飞扬的武生父亲略有差别了。我的心隐隐地收紧了一下。

⑤记忆中,我的父亲在我面前只流过两次眼泪,一次是有一年从北京放假回家时,我跟父亲说我给爷爷带了一件礼物,他告诉我爷爷去世了,我看到他流下了眼泪。还有一次是他得了癌症之后,要做手术,我和姐姐凑齐了钱去交费时,他感动得哭了,他说孩子们懂事了,给孩子们添麻烦了。这让本已焦虑的我心如刀割。

⑥我把当时仅有的几万块钱全拿出来了,我意识到,有些时候钱是多么重要。随后他的病情每况愈下,生命的最后阶段,我送他回哈尔滨。火车上,他已经很虚弱了,每次去洗手间都要我搀扶或者背着他,我一宿没怎么睡觉。记得当我背着他时,他说了句,原谅爸爸。那一瞬间,我强忍住了泪水。他太客气了,竟然对自己从小背到大的儿子客气,而我只是背了他几次而已。

⑦父亲的后背曾是我最熟悉的地方,是童年的我常常在此睡觉的温暖天堂。我尽管看不到他的表情,可我知道那是我熟悉的表情,我深知这句简单的话里的含义,有内疚,有感激,有牵挂,更有不舍……当时我的歌唱事业没有什么大的起色,他一直担心我的生活。多年以后,我偶尔会想起这个场景,想起这句话,常常不能释然,就像落笔的此刻,我的眼泪又夺眶而出。

⑧我曾经写过一首歌叫《父亲》,里面写道:你为我骄傲,我却未曾因你感到自豪,你如此宽厚,是我永远的惭愧。去年我重新录制了这首歌,在最后加了一句:我终于明白在你离去的多年以后,我为你骄傲,当谈起你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为他感到骄傲的,是他对生活的隐忍和对家庭的忠诚。

⑨如今,我们三个孩子都生活在北京,母亲如候鸟般往返于哈尔滨、北京和海南。她在孤独中寻找快乐,寻找能让她过下去的生活。人生终究是残酷的,母亲步入这样的年华后开始面临着更多的意外的告别,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中也陆续发生着生离死别,有时想想我真为她担心。现在,每当我取得什么成绩时,她在高兴之余常常会说,要是你爸还活着该有多好。前些天,她在看我的电视节目,当我唱完一首歌,她一个人对着电视机激动得鼓起了掌,还连声喊道:“好好好!”她把这些当作有趣的事情告诉了我,听后我也乐了,可随后心里却涌出一丝悲凉。是啊,要是父亲还活着该有多好,那鼓掌的就不是她一个人了,他们俩一定会热烈地讨论,我甚至可以想象他们谈话的内容。

⑩只是,我想象不出父亲如果活到现在时的面容,在我的记忆里,他最后定格的样子远远年轻于现在的母亲了。

(选自2015年第5期《哲思》)

11.本文深情地回忆了父亲在世时的一些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12.请依据上文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想象一下“他们谈话的内容”,并写出来。(不少于50字)(4分)

1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中加点词指代的具体内容。(4分)

多年以后,我偶尔会想起这个场景,想起这句话。

这个场景:

这句话:

14.结合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至少写出两点)(4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15.温暖的问候,鼓励的眼神,难得的牵挂,真诚的泪水……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我们用心去铭记。

请以“始终没有忘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内阅读练习 篇10

一、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断,回答问题。

(一)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籍”的音序是(),音节是()。

2、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文中黑体词语的意思。

含糊:_____________轻易: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组前后照应的句子画上“ ”。

4、你从文中划线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对母亲说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

6、如果你来到李大钊的塑像前,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晚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 爹 为什么要烧掉 怪可惜的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籍”字是()结构,部首是(),音节是()共()笔。

2、第三自然段加标点符号。

3、“那年春天”是指()的春天。这年春天父亲的行为比较异常,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糊”的意思是(),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第五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给这个节选加上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

2、写了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慈祥()机智()怒气冲冲()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时,他心理也许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中“伟大的力量”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大钊在你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他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

局势越来越(严厉 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定 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画“____”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请用“√”选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3、文中“我哪能离开呢?”请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这个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正确的是:()

A、父亲对母亲说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B、父亲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C、父亲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D、父亲对母亲说 :“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5、这段话反映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A、反映了父亲忠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

B、反映了父亲关心家庭的高贵品质。

C、反映了父亲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D、反映了父亲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6、假如你是文中的李大钊,当局势这样严峻时,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并想对李大钊说些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为人民服务》选段,回答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

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____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请用“_____”划出本段的中心句。

3、请解释下列黑体字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4、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______

5、请把画“ ”的句子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本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古诗词单元练习 篇11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灞上:地名,唐长安东。郊扉:郊外居所。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尽力,意即出仕任职。

(1)哪些意象点明了“秋”?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1)请分析一、二句中“沉沉”“切切”两个叠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帝京

柳 永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1)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整首词对“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 歌 子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注】星河:天河、银河。枕簟:枕上铺的细竹席。

(1)简析“凉”字的双重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述结尾句“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祝英台近·荷花

高观国

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两凝伫。别后歌断云闲,娇姿黯无语。魂梦西风,端的此心苦。遥想芳脸轻颦,凌波微步,镇输与、沙边鸥鹭。

(1) 简析“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下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两首诗都写春日,两人所写之春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雁行、落叶、白露。营造了秋夜凄苦、孤寂的意境。 (2)运用衬托手法,用露珠滴落可闻烘托空园长夜的寂静,独对孤灯偏与绝迹尘世的野僧为邻,更加衬托出处境的孤独;炼字精准,“空、白、孤、野”等字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富有韵味。 (3)表达了诗人独处他乡、怀才不遇的孤独凄凉和身世渺茫的郁闷之情。

二、(1)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交叉描写,虽没有明说送别的愁苦,然而经过环境的渲染,这种愁苦更具体形象。 (2)虚实结合。前两句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黯然神伤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烘染,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后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

三、(1)抒写了词人与情人离别后的相思之苦。(2)“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是对“别离滋味”的具体的描述。空床辗转,夜不能寐,希望睡去,由于梦中还可弥补现实的不足,也许还可以解愁。默默地计算着更次——一更,二更……可是仍不能入睡,起床后,又躺下来。十个字把抒情主人公由于思念在床头辗转腾挪,忽睡忽起,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了(意思对即可)。

四、(1)“凉”,既是秋夜天气使竹席有凉意,又是词人在国破家亡后挥之不去的孤寂悲凉之感袭上心头。(2)秋凉天气、金翠罗衣如旧,只是情感不再是当年的感觉了,词人用“旧时天气旧时衣”来衬托唯有“情怀”变化,从而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恨。

五、(1)这三句描绘荷花、荷叶,以红妆、翠盖来形容它们,以“拥”字衬托荷花之艳丽,以“翻”字刻画风吹荷叶的状态,用一“暗”字说明其投影荫蔽了水边之地。三句为下文写人作铺垫,或起烘托的作用。 (2)词的下片由上片饮酒游乐的实写转入下片思念同舟赏荷之人的虚写。“两凝伫”点出双方黯然难舍之情。“魂梦”两句,写西风乍起,想伊人别情无限,魂牵梦萦,心中良苦。收尾四句,以“遥想”两字,设想伊人此时亦正为相思所苦,她漫步水滨,双眉微蹙,宛如凌波仙子,纵然相隔云山万叠,自己亦能领会她的柔情。

上一篇:田忌赛马_说课稿下一篇:浅谈国企改革与审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