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几何数学题(通用12篇)
七年级下册几何数学题 篇1
号考
题答名得姓不
内线封级班密密
校学
2013年元马中学春季学期七年级(下)几何解答题专题
一、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1.如图,(1)∵∠A= _________(已知)∴AB∥FD(_________)(2)∵∠1= _________(已知)∴AC∥ED(_________)
(3)∵∠A+ _________ =180°(已知)∴AC∥ED(_________)
(4)∵∥ ______(已知)∴∠2+∠AFD=180°(_________)(5)∵∥ _____(已知)∴∠2=∠4(_________)
图D—
2.根据下列证明过程填空。
(1)如图D-1甲所示,已知:AB∥CD,∠B=120°,CA平分∠BCD,求证:∠1=30°
∵AB∥CD()
∴∠B+∠BCD=__________()∵∠B=_________()
∴∠BCD=__________,又CA平分∠BCD()∴∠2=_________°()∵AB∥CD()
∴∠1=__________=30°()
(2)如图D-1乙所示,已知:AB∥CD,AD∥BC,求证:∠BAD=∠BCD。∵AD∥BC()∴∠4=∠3()
∵AB∥CD()∴∠1=∠2()∴∠1+∠3=∠2+∠4()即∠BAD=∠BCD
(3)如图D-1丙所示,已知:∠ADE=∠B,∠1=∠2,FG⊥AB,求证:CD⊥AB。∵∠ADE=∠B()
∴DE∥__________()∴∠1=∠3()∵∠1=∠2()∴∠2=∠3()
∴GF∥__________()又 ∵AB⊥FG()∴CD⊥AB()
3、已知,如图2-1,∠1=∠2,∠A=∠F。求证:∠C=∠D。证明:∵∠1=∠2(已知)
∠1=∠3(对顶角相等)
∴∠2=∠()
∴BD∥()∴∠FEM=∠D,∠4=∠C()
M
1又∵∠A=∠F(已知)
∴AC∥DF()A
B
(2-1)C
∴∠C=∠FEM()
又∵∠FEM=∠D(已证)∴∠C=∠D(等量代换)
4.已知,AB∥CD,∠A=∠C,求证:AD∥BC.
5.如图,∠ABC=∠ADC,BF、DE是∠ABC、∠ADC的角平分线,∠1=∠2,那么DC∥AB吗?说出你的理由.
二、三角形
1.如图,已知∠A=∠B,AE=EF=FB,AC=BD.求证:CF=DE.E
F
B
(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G为CD边上一动点(点G与C、DCG为一边向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GCEF,连接DE交BG求证:①△BCG≌△DCE②BH⊥DE
A
H
FEC4、如图(1),已知AB⊥BD,ED⊥BD,AB=CD,BC=DE,求证:AC⊥CECB方向平移得到图(2)(3)(4)(5)的情形,其余条件不变,结论AC1⊥C2E请说明理由.
号考
题答名得姓不
内线封级班密密
校学
5、(2009年南充)如图,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DE⊥AG于E,BF⊥DE,交AG于F
. 求证:AF =BF+EF. A D
G
C
三、格点图形的对称
1.下列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
1(1)如图1,作ΔABC以直线l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求出ΔABC的面积(2)如图2,作ΔABC以直线l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A
B
C
图
2l
图1
2.(本小题8分)如图,下列网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
⑴分别作出四边形ABCD关于x轴、y轴的对称图形; ⑵求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
3、作出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A
四、尺规作图
1.尺规作图,并写出作法(1)作∠β=∠DOCC
(2)作∠AOB的角平分线OP
(3)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
A
B
2、如图,以点B为顶点,射线BC为一边,利用尺规作EBC,使 得∠EBC=∠A且DA//EB(不写作法)
A
B C
3.如图AB、MN是两面镜面,一束光线照到镜面AB上的P照到镜面MN上的Q点.(1)作出反射光线PQ.(2)找出镜面上到点P、点Q距离相等的点.B
N
七年级下册几何数学题 篇2
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最简整式的乘积的形式, 这种变形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也可以叫分解因式) , 它的定义确实简单, 但也足够抽象, 主要还是强调形式上的变化.课本上介绍的方法也很常规, 主要是两种方法:提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 但是想要顺利解决它却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我认为, 了解因式分解中的数学思想尤为重要. 我将通过课内习题中的几个典型例题略作介绍:
一、整体思想
所谓用整体思想来分解因式, 就是将要分解的多项式中的某些项看成一个整体而加以分解.
例1 把多项式 (x2-1) 2+6 (1-x2) +9分解因式.
【分析】把 (x2-1) 看成一个整体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 最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达到分解彻底的目的.
例2 把多项式 (a+b) 2-4 (a+b-1) 分解因式.
【分析】原式两项既无公因式可提, 又无公式可套用, 但此结构特点可视a+b为一个整体, 局部展开后或许能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二、类比思想
类比思想在因式分解中的运用很广泛, 具体表现在:一是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对比;二是因式分解与乘法的分配律的对比;三是因式分解与乘法公式的对比.
例3 把多项式6x3y2+12x2y3-6x2y2分解因式.
【分析】对比整式的乘法和乘法的分配律可知, 6、12、6的最大公因数是6, 字母x、y的最低指数均为2, 所以多项式6x3y2+12x2y3-6x2y2的公因式是6x2y2.
例4 分解因式:
(1) x3y-xy3; (2) abx2-2abxy+aby2.
【分析】 (1) 对比平方差公式可先提取xy. (2) 对比完全平方公式可先提取ab.
三、转化思想
某些多项式从表面是无法利用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进行的, 必须通过适当的转化, 如经过添项、拆项等变形, 才能利用因式分解的有关方法进行.
例5 把多项式6x (x-y) 2+3 (y-x) 3分解因式.
【分析】考虑到 (y-x) 3=- (x-y) 3, 则多项式转化为6x (x-y) 2-3 (x-y) 3, 因此公因式是3 (x-y) 2.
例6 把多项式x4+x2y2+y4分解因式.
【分析】从表面上看此题不能直接分解因式, 但仔细观察发现若x2y2转化成2x2y2-x2y2, 即可先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再利用平方差公式.
四、换元思想
所谓的换元就是将多项式的某些项用另一个新的字母去代换, 通过换元可以将复杂的多项式转变成简单的, 将陌生的转换成熟悉的, 使之得以顺利地分解因式.
例7把多项式 (x+y) (x+y+2xy) + (xy+1) · (xy-1) 分解因式.
【分析】这个多项式形式上比较复杂, 但考虑x+y与xy重复出现, 利用这一特点, 可以把这两个因式通过换元后再分解因式.
七年级下册几何数学题 篇3
1.填一填。
(1)折线统计图既能看出数量的( ),又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 ),分为( )和( )两种。能同时看出两组数据变化情况的是( )统计图。
(2)反映一家人身高情况,用( )统计图较好;反映一个人身高变化情况,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2.小红为了提高自己的跳绳成绩,最近一段时间练得很刻苦。她记录了每天的锻炼情况,并绘制成了统计图。
(1)小红第( )天到第( )天跳绳成绩提高最快,第( )天到第( )天提高最缓慢。
(2)估计小红第6天的成绩大约是( )个/分,达到每分钟130步大约是在第( )天。
3.下面是某市5月份第一周(1~7日)每天最高和最低气温统计图。
(1)这是一幅( )式( )统计图,它适合表示( )组数据的( )情况。
(2)这周中,( )日温差最大,相差( )℃;( )日温差最小,相差( )℃。
(3)这周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是( )。
二、巧手操作。(32分)
1.下面是阳光小学五年级同学家庭汽车数量统计表。请完成折线统计图。
(1)该校五年级同学家庭汽车数量增加最快的是( )年,比上年增加了( )辆。
(2)平均每年拥有汽车( )辆。
(3)五年级同学家庭汽车数量呈现的变化趋势是( )。
2.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如下表。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1)( )飞机的飞行时间长,比( )飞机长( )秒。
(2)起飞后第15秒,甲飞机的高度是( )米,乙飞机的高度是( )米。
(3)起飞后( )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起飞后大约( )秒两架飞机的高度相差最大。
三、解决问题。(35分)
1.下面是某股票昨天的交易价格统计图。
(1)每天股票交易的开始时间是( ),一天交易( )小时。
(2)该股票前一天的收盘价(每天股票交易结束时的价格)是10.55元,昨天收盘时( )(填“涨”或“跌”)了( )元。
(3)你能说说该股票昨天的走势(价格变化情况)吗?
(4)不计算,你能估计出该股票昨天交易的平均价格大约是多少元吗?
2.下面是甲、乙两地去年4~10月份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1)两地的月平均气温哪月相差最大?低温是高温的几分之几?
(2)根据统计图,简单分析两地一年中的气温变化情况。
七年级数学平面几何练习题 篇4
平面几何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A.相等 B.互补 C.相等或互补 D.相等且互补
2.如图,l
1//l2,ABl1,ABC130,则()
A.60 B.50 C.40 D.30l
1B
α l
2C
3.如图,l1//l2,1105,2140,则()
A.55 B.60 C.65 D.70
l1
l2
4.如图,能与构成同旁内角的角有()
A.1个 B.2个 C.5个 D.4个
5.如图,已知AB//CD,等于()
A.75 B.80 C.85 D.95
A B
C D
6.如图,AB//CD,MP//AB,MN平分AMD,A40,D30,NMP等于()
亿库教育网http://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则
A.10 B.15 C.5 D.7.5
B MC
A NP D
7.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是
()
A.42、138B.都是10
D.以上都不对 C.42、138或42、10
二.证明题:
1.已知:如图,12,3B,AC//DE,且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E//BDA
1E2
BCD
2.已知:如图,CDACBA,DE平分CDA,BF平分CBA,且ADEAED。
求证:DE//FB
DFC
A
EB
3.已知:如图,BAPAPD180,12。求证:EF
AB
E
F
CPD
4.已知:如图,12,34,56。求证:ED//FBE
DB C
【试题答案】
平面几何练习题
一.选择题:
1.C2.C3.C4.C5.C6.C7.D
二.证明题: 1.证:AC//DE
24
12
14
AB//CE
BBCE180
B3
3BCE180
AE//BD
2.证:DE平分CDA
1CDA 2
BF平分CBA
1FBACBA 2ADE
CDACBA
ADEFBA
ADEAED
AEDFBA
DE//FB
3.证:BAPAPD180
AB//CD BAPAPC
又12
BAP1APC2
即EAPAPF
AE//FP EF
AC//BD
623180
4.证:3465,21
513180
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 篇5
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1】
一、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
数、实数、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展开教学。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观察、总结、训练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判断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揭示思维过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提出问题
[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通过运算下列四个小题,你能总结出结果与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吗?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问题
1、[学生回答] 分组交流、讨论
(2m+3n)2= 4m2+12mn+9n2,(-2m-3n)2= 4m2+12mn+9n2,(2m-3n)2= 4m2-12mn+9n2,(-2m+3n)2= 4m2-12mn+9n2。
(1)原式的特点。
(2)结果的项数特点。
(3)三项系数的特点(特别是符号的特点)。
(4)三项与原多项式中两个单项式的关系。
2、[学生回答] 总结完全平方公式的语言描述:
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加上它们乘积的两倍;
两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平方的和,减去它们乘积的两倍。
3、[学生回答] 完全平方公式的数学表达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口答:(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m+n)2=____________,(m-n)2=_______________,(-m+n)2=____________,(-m-n)2=______________,(a+3)2=______________,(-c+5)2=______________,(-7-a)2=______________,(0.5-a)2=______________.2、判断:
()①(a-2b)2= a2-2ab+b
2()②(2m+n)2= 2m2+4mn+n2
()③(-n-3m)2= n2-6mn+9m2
()④(5a+0.2b)2= 25a2+5ab+0.4b2
()⑤(5a-0.2b)2= 5a2-5ab+0.04b2
()⑥(-a-2b)2=(a+2b)2
()⑦(2a-4b)2=(4a-2b)2
()⑧(-5m+n)2=(-n+5m)23、小试牛刀
①(x+y)2 =______________;②(-y-x)2 =_______________;
③(2x+3)2 =_____________;④(3a-2)2 =_______________;
⑤(2x+3y)2 =____________;⑥(4x-5y)2 =______________;
⑦(0.5m+n)2 =___________;⑧(a-0.6b)2 =_____________.〈四〉、[学生小结]
你认为完全平方公式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公式右边共有3项。
(2)两个平方项符号永远为正。
(3)中间项的符号由等号左边的两项符号是否相同决定。
(4)中间项是等号左边两项乘积的2倍。
〈五〉、冒险岛:
(1)(-3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m)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m+2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a-1/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n+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2b-0.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xy2-3x2y)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n3-3m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学生自我评价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本节课,我们自己通过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出了完全平方公式。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团结协作共同取得了进步。
〈七〉[作业] P34 随堂练习P36习题
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2】
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探索新知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作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这个引入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
学生自己尝试分类时,可能会很粗略,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划分数的类型要从文字所表示的意义上去引导,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有理数的分类表要在黑板或媒体上展示,分类的标准要引导学生去体会
练一练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10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
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
也可以教师说出一些数,让学生进行判断。
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入展开。
创新探究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
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
负整数
负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正有理数
零
负有理数
有理数这个分类可视学生的程度确定是否有必要教学。
应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时,分类的结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类的标准要明确,使分类后每一个参加分类的象属于其中的某一类而只能属于这一类,教学中教师可举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说明,可以按年龄,也可以按性别、地域来分等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本课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1题
2,教师自行准备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本课在引人了负数后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要过多展开。
2,本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可避免直接进行分类所带来的枯燥性;同时还体现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提高的特点,对学生分类能力的养成有很好的作用。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开平方的运算过程,能熟练的进行开平方的运算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平方与开平方这一对互逆运算的辩证关系,感受平方根在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存在,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开平方与平方是一对互逆的运算,会用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平方根,并能用根号加以表示。
【教学难点】能熟练的进行开平方运算,并熟悉各种不同形式的开平方运算,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小黑板 科学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刚家厨房的面积为10平方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米?边长的近似值是多少?(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二位)(,)
2、用计算器分别求,得近似值。(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
3、0.36的平方根是( )
4、(-5)2的算术平方根是( )
二、练习内容
(一)填空
1、若=1.732,那么=( ) 2、(-)2=( )
3、=( ) 4、若x=6,则=( )
5、若=0,则x=( ) 6、当x( )时,有意义。
(二)选择
1、下列各数中没有平方根的是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A.B.C.D.的值是( )
A.B.C.D.; 2、4x2-49=0; 3、(25/81)x2=1;
4、求8+(-1/6)2的算术平方根;
5、求b2-2b+1的算术平方根;(b<1)
6、
7、;(用四舍五入方法取到小数点后面第三位)
8、肖明家装修用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瓷砖共66块,铺成了10.56平方米的房间,肖明想知道每块瓷砖的规格,请你帮助算一算。
七年级下册几何数学题 篇7
一、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理解初中学生想要学会做好某一件事情的心理因素。首先,事情本身要有趣味,在好奇心的支配下才会研究它,并想学会它、学好它。如果还能理解它的应用,则会把好奇的心理因素变成理性认识。
在几何教材的开头课,作为教师应从介绍客观存在的有趣的几何问题开始,把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起来,可以查一查数学史或介绍一些趣题等。
二、帮助学生具备入门的几何素质
1.帮助学生过好语言关
几何语言按照表达方法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按照用法可分为描述性语言、推理语言和作图语言。几何语言的教学英随着几何知识的教学逐步进行。可按下面作法进行:
(1) 归纳出几何学中的概念。基本概念和既不定义也不给予任何描述性的概念,虽有定义但涉及内容较少的概念和一些概念的变通提法。如延长、连接、截取、三条直线两两相交等。又如直线、射线、线段等。
(2) 明确这些概念的符号表示,它在图形中的实际意义。
如直线AB,直线a等。
(3) 明确它们的作法。
如延长到使=。
(4) 强化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互译的练习。
如OC是∠AOB的角平分线,表示为∠AOC=∠BOC=1/2∠AOB等。
(5) 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
把上述内容按教材顺序排列起来,排好教学计划,规定在哪一课必须学会哪些语言,包括文字表达、符号表达、画出图形、学会用法等等。还要注意不是直线前进,而是螺旋式前进。
2.帮助学生过好画图、识图关
(1) 拿出一定的时间说明工具的用途。
(2) 给出使用工具画图的示范,讲清画图步骤。
(3) 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画图技巧。
(4) 逐步提出画图要求。
(5) 要求学生能看图、说图。既要让学生看标准图,还要让学生看易位图、反例图、重叠图等。
(6) 培养学生拆图与拼图能力。
3.帮助学生过好推理论证关
学生不入门的重要原因是推理论证关过不去。为帮助学生过好推理论证关作法如下:
(1) 逻辑推理,主要是通过三段论的方式,教师应讲一讲简化的三段论。
(2) 讲清什么叫推理,如何推理,给出模型。
(3) 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会用符号语言表达,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进行规范表达。
另外,离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根本过不了这一关的。过好推理论证关,具体说要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前进型思维模型(用综合法论证能力)、追溯性思维模型(用分析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混合型思维模型(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与此同步进行的是块状思维训练,即把知识系统化,建立适应学习几何进行推理论证的认知结构。这样逐步使学生过好推理论证关。
4.帮助学生建立适应学习几何的学习方法
(1) 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数学的认识,认识到学习数学应包括学习反映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几何的必要。
(2) 从生活实际到科学理论,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逻辑推理方法的重要。
(3) 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再在具体问题上迅速完成从代数语言到几何语言的过渡,从计算到推理的过渡,从研究数量关系到研究空间形式的过渡,从完成几个过渡的过程中建立新的认知机构,以便进行逻辑思维和块状思维训练,完成学习方法的转变。
七年级下册几何数学题 篇8
【点拨】 be from ...意为“来自……”,相当于come from;be from中的be要根据句子的主语来选用am, is, are,变疑问句时直接把be提至句首,变否定句时直接在be后面加not。例如: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你的笔友来自哪儿?
2. 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 她讲什么语言?
【点拨】 就某种语言提问,要用what language。
3. I can speak English and a little French. 我会讲英语,还能讲一点法语。
【点拨】 a little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一点儿;少量”,含有肯定意思,一般用来修饰不可数名词;而little则含有否定意思,意为“几乎没有”。例如:I have a little milk. 我有一点牛奶。
I can speak little Japanese. 我几乎不会讲日语。
4. The pay phone is across from the library. 公用电话在图书馆的对面。
【点拨】 across from意为“在……的对面”,相当于on the other side of。例如:Is your house across from the post office? 你家在邮局的对面吗?
5. The pay phone is next to the library.公用电话紧挨着图书馆。
【点拨】 next to意为“紧靠……的旁边;贴近;接近”。
6. The library is between the restaurant and the supermarket. 图书馆位于饭店与超市之间。
【点拨】 介词between的意思是“介于……之间”,between可与and连用,表示“在……与……之间 ”。
7. —Where is the park? 公园在哪儿?—Its on the Center Street. 在中心街。
【点拨】 询问地点时,要用where。
8. There is a big supermarket. 有一个大超市。
【点拨】 There be ... 句型表示“某处有某人/物”,be用is还是用are,要与其后面的第一个词的单、复数形式为准。例如:There are 19 girls in our class. 我们班里有19名女生。
9. Isnt he cute? 难道他不可爱吗?
【点拨】 否定的一般疑问句翻译成汉语,意为“难道……不……吗?”,多用来表示提出请求或表示说话人的看法或惊异的情绪。在回答否定疑问句时,要注意应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用“Yes, +肯定结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用“No, +否定结构”;但Yes通常译为“不”,No通常译为“是的”。例如:
—Cant you go with me? 难道你不能和我一起去吗?
—Yes, I can. 不,我能去。
10. ... but at night he gets up and eats leaves. ……但是在夜里它起来吃树叶。
【点拨】 leaf是单数形式,其复数形式是leaves。
11. —What does she do? 她是干什么的?
—Shes a doctor. 她是一位医生。
【点拨】 询问某人的职业时,可用“What is / are ...?”,也可用“What does / do ... do?” 或“Whats ones job?”句型来询问。回答时,一般要用表示职业的名词来回答,即:“主语+be+表语(表示职业的名词)”。例如: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 What is your father? / Whats your fathers job?) 你父亲是干什么工作的?
—He is a teacher. 他是教师。
12. I wear a white uniform. 我穿着一件白色的制服。
【点拨】 wear与put on都有“穿”的意思,但wear是强调“穿”的状态,put on强调“穿”的动作。例如:Its cold outside. Put on your coat. 外面冷,穿上你的外套。
13. ... then we have a job for you as a waiter. ……那么我们就有一份适合你做的服务员的工作。
【点拨】 as是介词,意思是“作为……”。例如:He works as a reporter in the TV station. 他在電视台当记者。
14. —What are you doing? 你在做什么?
—Im watching TV. 我在看电视。
【点拨】 现在进行时表示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的动作,由“be(am, is, are) +动词现在分词(v-ing)”构成。常与副词now连用。当句子中有了look, listen等词时,也要用现在进行时。例如:They are reading English now. 他们现在正在读英语。Listen! Whos singing? 听!谁在唱歌?
15. 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北京的天气怎么样?
【点拨】 询问“天气怎么样?”,可用“Whats the weather like?”,也可用“How is the weather?”。例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How is the weather there? 那儿的天气怎么样?
16. Thank you for joining CCTVs Around the World show. 谢谢你参加中央电视台的《环球世界》节目。
【点拨】 Thank you/Thanks for (doing) sth.意为“因(做了)某事而感谢你”。Thank you/Thanks for…意为“因……而感谢”,介词for后面可接名词、代词或动词-ing形式。例如:Thank you for your help. 谢谢你的帮助。
17. But everyone is having a good time. 但是每个人都玩得很高兴。
【点拨】 have a good time意为“玩得高兴;过得愉快”。例如:They had a good time in the park yesterday. 他们昨天在公园里玩得很高兴。
巩固练习
()1. I got an e-mail this morning. Its ________ my best friend John.
A. inB. on C. at D. from
()2. Theres ________ milk at home. We have to buy some this afternoon.
A. a littleB. littleC. a few
()3. —Excuse me, young man. Where is the park, please?
—Its across ________ the supermarket.
A. inB. onC. fromD. at
()4. There ________ a lot of rain in this area in August every year.
A. isB. wasC.areD. were
()5. —Excuse me. ________ is the park?
—Its next to the supermarket.
A. WhatB. When C. WhereD. Which
()6. —Isnt he a pilot?
—________. He is a reporter from CCTV.
A. No, he isntB. Yes, he isC. No, he is D. Yes, he isnt
()7. —________?
—Im a policeman.
A. What do you doB. What do you want to do C. What are you doing
()8. —Nancy, dont always ________ that old jacket. It looks terrible.
—But I think its cool, Mom.
A. wear B. dressC. put onD. take off
()9. ________ a teacher, John thinks that his main duty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become better learners.
A. As B. ByC. About
()10. Look!Janes grandmother ________ with some aged people in the park.
A. dances B. danced C. is dancingD. was dancing
()11. —We are going go to have a barbecue in Nanshan Park tomorrow.
—__________.
A. Have a good time!B. Congratulations!C. Thats true!D. Thats right!
()12. —Thank you very much __________ helping me.
—Not at all.
A. forB. ofC. to
13. 請按各小题的要求转换句型,每个空格只准填一个单词。
Most people in France have learned English.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__________ have most people in France _________?
14.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词。
你们的教室紧挨着图书馆吗?
Is your classroom __________ __________ the library?
15. 根据句意及所给中文提示或英文解释,写出句中所缺单词。
—Would you please put this box ___________(在……之间) the desk and the wall?
—No problem.
16. 根据句意,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There are a lot of _________(leaf) on the tree when spring comes.
17. Hows the weather in Bazhong today? (同义句转换)
________ the weather ________ in Bazhong today?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9
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2.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意识。
3.用坐标表示平移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体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难点:利用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坐标方法的另一个应用。
二、新
展示问题:教材第75页图.
(1)如图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1,在图上标出它的坐标,把点A向上平移4个单位
长度呢?
(2)把点A向左或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观察他们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3)再找几个点,对他们进行平移,观察他们的坐标是否按你发现的规律变化?
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
教师说明: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的点的坐
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例如图(1),三角形ABC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4,3),B(3,1),C(1,2).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后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A1、B1、C1各点
,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B2、C2,依次连接A2、B2、C2各点
,所得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按要求画出图形后,解答此例题.
解:如图(2),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三角形A1B1C1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向
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类似地,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它可以看作将三角形ABC
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
课本P77思考题:由学生动手画图并解答.
归纳:
三、练习:教材第78页练习;习题7.2中第1、2、4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篇10
一. 填空
1. “的3倍与的的和”用代数式表示是 。
2. 将二元一次方程,用含的代数式表示为 。
是 次单项式,它的系数是 。
3.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109500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所取得的近似数是 ,近似数精确到 位。
4. 已知关于、的方程,当 时,该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当 时,该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5. 已知,则
6. 如果关于的方程的解是一个负数,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
7. 。
8. 若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
若,则 。
9. 若关于的不等式组无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
10. 若,,则的值是 。
二. 选择
1. 若一个有理数与它的相反数的差为一个负数,则( )
A. 这个有理数一定是负数 B. 这个有理数一定是正数
C. 这个有理数可为正数,也可为负数 D. 这个有理数一定是零
2. 如果、为小于10的自然数,且,则的值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多于3个
3.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① 若,且,则 ② 若,,则
③ 若,则、异号 ④ 若,则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已知,用“”号把,和三者的大小关系表示出来的不等式是( )
A. B. C. D.
5. 在下列多项式的乘法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 B.
C. D.
6. 要使式子有意义,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 已知、两数的和,两数的积以及的相反数都小于零,比较大小正确的是( )
A.
B.
C.
D.
8. 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组无解,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或
9. 已知,(为正整数)则与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10. 甲从一个鱼摊上买了三条鱼,平均每条元,又从另一个鱼摊上买了两条鱼,平均每条元,后来他又以每条元的价格把鱼全部卖给了乙,结果发现赔了钱,原因是( )
A. B. C. D. 与和的大小无关
三. 解答题
1. 计算:
2. 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组:
(1)
(2)
3. 解不等式,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4. 解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5. 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1)
(2)
6.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7. 已知,,求的值
8. 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
(1)某商场出售茶壶和茶杯,茶壶每只15元,茶杯每只3元,商场规定买一只茶壶赠一只茶杯,某人共付款180元,共得茶壶茶杯36只(含赠品在内)求茶壶和茶杯各买了多少只?
(2)某人步行速度是10千米/时,骑自行车速度是30千米/时,他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步行的路程骑车,然后沿原路返回甲地,返回时的时间步行的时间骑车,结果比去时快了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七年级下册几何数学题 篇11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自主学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归纳认识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建文帝和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②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②阅读课文、史料,观看视频,正确地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提炼、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方法。③采用创设情境,启发式与比较法相结合,感悟内化,激励践行等教学方式落实课标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是八股取士。
教具学具准备: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朱元璋》的主题曲,直接点明主题。
2.落实课标
(1)明朝的建立
播放动画评书版的《明朝那些事儿》。学生看动画评书,总体认知朱元璋。
师:说说评书中朱元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积极发言,了解朱元璋虽出身贫寒却终成大业建立明朝,并掌握明朝建立的史实。
师:创业不易,守业更难!朱元璋是用什么措施来巩固明朝统治的·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第一,自主探究。出示学案引导学生标注知识点。
第二,初试身手。让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抓重点词总结归纳并展示成果,之后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第三,创设情境。走近明朝一位官员的生活,了解一下明朝那些事儿。
第四,举一反三。教师出示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示意图,学生根据秦朝示意图小组合作制作明太祖加强君权的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明太祖加强君权示意图。学生看图回顾明太祖在地方和中央的各项措施,认识到其一步步把军政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加强了君权。
第五,图说历史。展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元世祖、明太祖”图片。说说他们为巩固统治分别采取过哪些措施·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的皇帝,說说其统治措施。先组内分享,再展示。
(3)明成祖统治的措施
出示“靖难之役”视频,了解朱元璋的继承人如何加强君权的。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知识归纳总结:①视频中介绍了哪几位皇帝·②建文帝为加强君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后果怎样·③明成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3.反思完善
(1)“朱”联璧合。出示本课学习的明朝三位朱姓皇帝及其采取的加强君权的措施,让学生连线使皇帝与其措施结合,巩固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的统治措施。
(2)知识整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形成结构。学生根据课件内容,先自主回顾明朝统治者对各个阶层采取的措施,再小组交流,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回顾各项措施,形成结构,加深印象。
(3)重点提示。明初统治者的措施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厂卫特务机构是明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采取的“非常”手段,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给明朝的统治埋伏了危机。
4.巩固拓展
(1)自主闯关。让学生自主选题,集体动脑,完成练习,巩固知识。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题,检查学习情况。
(2)感悟历史。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要“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认为怎样的社会环境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七年级下册几何数学题 篇12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我们语文课本所收入的文章大都是经典之作。语文课堂的大部分都是阅读教学,即文本精读。从2014年开始,我的课题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本资源,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真正搭建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利用阅读教材学习写作”“首先有必要对全部阅读教材做一研究统计,计算出有哪些教材以及它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有益于学生的作文,然后再确定采取什么办法和在什么程度上发挥阅读教材的作用。”[1]目前我们宁德市所使用的是2013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该教材较之前的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增加了以往不曾有的单元写作训练指导。这对目前无序状的写作教学来说是进步。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为例,共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其中,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勤于修改,只能归为修改文章方面,谈不上是写作目标。第四单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指在写作中加入适当的议论,这点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学会说点儿道理”是大同小异的,可以归类置后。所以,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筛选后就剩下四个。
另外,初中阶段的写作大多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叙事要完整、连贯;写人能通过各种人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掌握好描写人物的方法,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以上四个写作目标的基础上重新框定本学期写作教学的重点:
第一、二单元: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
第三单元:写好人物的外貌描写
第四单元:写好人物的言行描写
第六单元:写好细节描写
为了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前,我会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课文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仿写,即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来写作相似的语段或短文。这可理解为朱绍禹先生所说的“模仿和创造相结合的读写联结”。[1]它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又能为单元的写作目标服务。
以第一、二单元写作训练为例: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由此对应的仿写训练目标也是如此,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二单元仿写训练:心理描写
(第二单元《最后一课》)
评析:这段心理描写片段,既有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又通过环境描写折射出小弗郎士此时内心的愉悦,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正濒临灭亡,这也就是环境描写型的心理描写。
仿写要求:选取一个生活事件的片断,通过描写环境,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心理。
学生仿写范例:今天,天气十分晴朗,舒适的阳光如同母亲一样把我们抱在怀里。小鸟在树上歌唱。大家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突然叫到我的名字,我兴奋地走到台下,手中接过一张奖状,我觉得这张奖状像一束阳光,把我整个人都照亮了。(赵嘉瑛)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的内容是环境描写型心理描写,这只是心理描写类型中的一种。在单元写作教学时,教师据此延伸开去,补充介绍心理描写的其他类型。这样由点带面,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
第三单元仿写训练:外貌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第三单元《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评析:加入议论性的语句(选段中划线的句子)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作家的性格特征。
仿写要求:在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时加入对其性格的评价性语言,以此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仿写范例:乍一看,她瘦小的身躯外披着一套宽大的校服,但她的背影是那样地坚定,走近,仔细掂量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里透着对世界的好奇,那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更看出她对知识的渴望。(李睿)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是通过评价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丰富了对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和角度。也是对单元写作训练内容的有益补充。
第四单元仿写训练:语言动作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第四单元《社戏》)
评析:通过生动细致的动作描写,写出小伙伴们娴熟的驾船技术以及看戏前内心的喜悦。
仿写要求:根据给定的情景写片段,描写人物的言行。(情景:家庭贫困的你,要回去向家长要50元钱用来捐给灾区。回到家,看到生病在床的妈妈,你会……)
学生仿写范例:我看着妈妈,躲闪地说道:“妈,老师说……说要我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妈妈先是一愣,随后又平静地问道:“老师有说捐多少吗?”“50元。”我立马低下了头。妈妈沉默了一会,便开始找起什么来,我沉思了一会对妈妈说道:“妈,要不我跟老师说说,让老师通融通融?”妈妈从枕头底下掏出了零零散散的钱,有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一把塞到我手里:“你数数看,够不够……”我感激地看了妈妈一眼:“谢谢妈!”(雷宇欣)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虽然只是片段练习,但已经基本涵盖了该单元写作训练的三个要求。仿写就好比正式演出前的彩排,彩排得越好,正式演出当然越出色。
第六单元仿写训练:细节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第六单元《猫》)
评析: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能引发读者的想象。第一只猫活泼可爱的动态乃至情态都仿佛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仿写要求:通过具体的动作细节描写,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学生仿写范例:它(仓鼠)很活泼,都在刨木屑,从这里钻进去,又从那儿突兀地冒出来,抖抖身上的木屑,又再次钻进木屑里,不停地刨啊刨啊,接着又从中悄悄冒出一个脑袋,左看看,右望望,忽地灵巧地蹦出木屑堆,扭动着肥肥的身子,向前方的食物爬去。(雷雯)
综上所述,一方面,教师通过仿写练习,突破每次写作训练的重点,让作文教学目标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仿写的基础上再写单元作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不觉得写作面目可憎了。因此,一次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仿写练习的确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真可谓是写作训练的助推力。
摘要:为了促进读写结合和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笔者根据每个单元的写作教学目标,从单元课文中筛选出相应的篇章段落来进行仿写训练。这些仿写练习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成为作文教学有力的助推力。
关键词:阅读,写作,仿写
参考文献
【七年级下册几何数学题】推荐阅读:
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备课教案08-16
七年级下册数学题期末05-15
六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七07-16
七年级下册数学方案题07-23
数学三年级下册练习七10-07
七年级下册数学湘教版06-18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08-10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心得10-08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方案11-20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