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以及赏析

2024-09-17

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以及赏析(精选9篇)

曹冲称象文言文翻译以及赏析 篇1

曹冲称象文言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曹冲称象翻译: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赏析:

小曹冲借用浮力原理,在大象与其他东西之间发生等量替换,化“大”为“小”,顺利的称出了大象这样巨无霸的重量,其中的学问连那么多大人也不知道,不会用,难怪雄才大略的曹操为儿子的才华高兴不已。

《曹冲称象》教案 篇2

1、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3、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曹冲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三、教学难点

1、掌握“秤、称”两个字的读音。

2、学会6个字的形。

3、从曹冲称象中感悟到聪明来自于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

1.演示称象过程的材料。

2.识字、词语卡片,投影仪。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插中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秤吗?秤是干什么用的?板书:称。

2、问:称什么?谁来称?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31课的课题。

3、板书:曹冲称象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想办法认识它们,记住它们。

2.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通过听读你认识了那些字?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字卡。

称官柱议论底(得)摇岁牵沿装

3.谁会读?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4.按自然段的顺序读一遍课文。

5.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这头大象是怎么来的?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部分读句子。

(2)投影显示:大象可真大呀!

(3)你认为老师这样的写法好不好,为什么?

(4)再次投影: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意图:通过读句子体会课文语言的具体、形象)

(5)面对着这样一头又高又大的象,你最想知道什么?

(6)投影出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朗读训练:①读正确。②读出想知道重量的心情。

(7)面对曹操的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

6.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说一说官员们想出的办法。

①砍树造秤。②宰象割肉。

(2)讨论:官员们的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指导朗读:曹操听了直摇头。

(3)分角色朗读本段。

(4)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7.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自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曹冲说的话。

①齐读曹冲说的话。

②说一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实验演示,加深理解。(可以用课件或实物进行)

8.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投影出示: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你能把“果然”换个词吗?

(3)用提问指导朗读本段:这一年,曹冲多大?(七岁)

七岁的曹冲就想出了这样的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应该怎样读?

(三)教师小结,点悟启发。

1、小结: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曹冲从大臣们的谈话里,得到了那些启发?

(1)从宰象中想到:怎样才能使整体变化为一部分一部分呢?(石头)

(2)从造大秤中想到:用什么来代替大秤呢?(船)

(3)从“提不起”中想到:用什么来托起大象呢?(水)

2、你们喜欢曹冲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读出会认字的读音。自己借助拼音认读这些字,再把拼音盖上看看自己还会读吗?全班反馈,出示词语认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复习会写字字音。

2、出示汉字:和柱谁块岁站

(1)把生字按难易程度分成二类,分别贴在黑板的两侧,学生进行认字比赛。

谁块站和柱岁

(2)学习曹冲我最棒!记字形比赛现在开始!

(3)第一轮:看谁记得准又快。

教师每次出示一个生字,学生看清后,教师将字卡放下,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这个字后,同桌两个人互换。教师再次出示字卡,学生进行核对。写对的同学站起来说:嘿!嘿!我最棒。

(4)第二轮:谁能一次记住三个字。

余下的三个字,学生自己进行字形记忆。然后教师快速出示字卡,闪现字形后,进行听写。三个字都写对的同学获得“优秀”。

(三)巩固练习。

1、在写字本上练习。

2、读一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3.本课中你还喜欢哪些词语?摘录在“我的词语库”中。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新课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答课后练习题: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小结:一个多么可爱的雪孩子啊,他纯洁善良,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危急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兔子,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探究新知

(一)分小组自学生字

1.认字

注意读准“柴、奔、烧、知”4个字的字音。 “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

2.写字

写好“唱、轻、谁”等。

三、当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雪孩子变成了…

2.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归纳总结

曹冲称象教案 篇3

——嵩县黄庄乡中心小学河东学点 王松果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中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 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中称象”正确,填“曹中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三、自主识字,有针对性地指导

1,给课文中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画上圆圈,自己读读字音,想办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4,教师出示生字组成词语的卡片,让学生认读词语,巩固识字 5,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强化识字效果 第二课时

一、分步细读,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1)指名朗读(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 大象的身子像(—堵墙)大象的身子还像()腿像(四根柱子)腿还像()(4)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1)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板书:官员们 造大秤 宰大象

4,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中称象办法的巧妙(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2)教师出示“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实验演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全班学生认真观察

板书: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 赶象上岸装上石头 称石头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能把大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从而认识到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5,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注意“微笑着”“果然”这两仑词的语气

二、升华认识,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则缘于他善于联想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宰大象秤重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大象呢?曹冲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2,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有的同学还知道比利时的小英雄撒尿浇灭导火索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三、完成课后第3题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四、指导书写8个字

1,仔细观察要求会写的8个字看看左右结构的5个字、上下结构的2个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想想“造”字怎样写才美观

2,学生在课本上描描写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课外作业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经典故事:曹冲称象 篇4

经典故事:曹冲称象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一天,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手下的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这可把官员们难住了。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怎么办呢?官员们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办法。正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五六岁大的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曹操见了,很高兴地说:“你有办法就说出来让大家听听。”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于是,他叫人把大象牵到河里的一艘大船上。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曹冲叫人在船舷与水面齐着的地方划一道记号,然后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牵下船,不知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接下来,曹冲叫人往船上挑石块,挑了一担又一担,一直装到船舷上的`记号与水面齐着为止,然后又叫人把石块挑下船来。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船下沉到同一记号上,可见,石头和大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总和就是大象的重量。    感悟:你想到这个好办法了吗?如果我们平时善于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可能解决一些大人都认为很难的问题。可不要小看我们自己啊!你也能像曹冲一样聪明哦!

曹冲称象教学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整体进入

1、揭题,读题。

2、读准“称”的翘舌音、后鼻音。(个——齐)

3、象是动物界的庞然大物,谁能读出题目的意思,(个——齐)

4、这样大的象怎么称呢, 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写象大的句子,试着读好。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适时正音

6、谁能读出象又高又大又重的感觉来,(跟老师一起读)出示: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二、引导感悟

1、引读:要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称出一头象的重量,这可就难了,你听,曹操手下的官员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有的说——,也有的说——

2、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去掉旁白,也试着议论一番。指名小组上台演示。

3、通过同学们的议论,我们了解了两种称象方法 自由读第一节,交流,板书: 官员们 砍树(造称)(宰象)称肉

4、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

引读:他站出来说——

5、我们知道,曹冲称象有四步,(出示四幅图)在理清顺序前,我们先来了解每一幅图的意思。(先共同交流第一幅图。)出示:赶象(上船),沿水(画线)

6、自读课文,看看图上填上适当的词,再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自由读,填词交流。

逐步出示:卸下(石头),称出(重量);装石入(船),齐(线)停(装);赶象(上岸),准备(装石)

7、按曹冲称象方法,给四幅图排一下顺序。交流排序,逐图读小标题。

8、曹冲称象用了哪两样东西, 交流,出示:船、石

9、这种方法与官员们的方法是有联系的,他从官员的议论中得到了启发,而他的方法巧妙在——

出示: 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称 以船代(称)宰象称肉 以石代(象)

10、以什么代人呢,让我们一起看实验。(看多媒体演示)出示:以()代人

11、讲浮力原理

出示: 水对船有向上托起的力,科学上我们把它叫作浮力。相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以(水)代人

三、加深感悟

1、由此可见,曹冲的方法是——交流,出示:聪明、可行 相对而言,官员们的办法是——交流,出示:愚蠢、不可行

2、让我们带着对曹冲的钦佩之情,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3、你从曹冲称象中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 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联想,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你还能想出哪些“以()代象”的称象方法, 仔细看图,利用图上的条件,请你设计一个称象的方法,说说看。出示: 我称象的办法是:先„„,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 „„,„„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板书设计: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 曹冲

砍树(造称)以船代(称)(宰象)称肉 以石代(象)水对船有向上托起的力,科学上我们把它叫作浮力。相同重量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以(水)代人

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联想,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我称象的办法是:先„„,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篇6

之前备课的时候是想准备教具给学生演示官员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结果没有准备充分,只能干巴巴的讲,孩子们越听越懵,加上很多孩子根本没有见过秤,课堂渐渐被冷却。

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在教室就地取材,找了一把大长尺子,两个有带子的学生水杯,和一个拴钥匙的绳子做了一个简易的秤,那一瞬间,学生们似乎一下子就懂了。

我非常惭愧,准备不充分就进入课堂是真的不对,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也不够,很多时候觉得自己不会上课了,上不好课了,其实都是自己的托词。

想躺平,想安于现状,想做一条咸鱼。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么称象的。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者文中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用自己的话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并明白平时在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多想想。

教学内容:

课前三分钟:小游戏(指导小秤的使用方法,请生来体验)

一、谈话导入

师:刚刚有同学体验过了小秤的用法了。那今天老师想用这个秤来称一称大家最喜欢的抽奖箱。我想请同学上台来帮老师称一称,谁愿意上来帮助我?(没有人举手上台)

(有人举手称不出来)(问:为什么,答:东西比秤大)师:看来大家都没有信心用这个秤称出这个东西的重量,因为抽奖箱比这个秤大,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跟大家遇到了一样的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接着来学习《曹冲称象》。(白板出示课题)

二:复习课文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词,快速开火车复习)

师: 上节课我们说到,这头象是怎么样的啊?

生:又高又大 师:身子像? 生:一堵墙 师:腿像?

生:一根柱子(白板出示大象和人还有称的对比图片)师:是啊,这么大的大象,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这些人想出了几种称大象的办法。请大家翻开书本28页(白板出示自读提示,请大家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有称量大象的办法,并用横线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生:第一种: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称杆

第二种: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课件出示两句话)师:你们可真会读书,这么快就找出了这两种办法。

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吧。

我想请小老师来读一读,谁愿意先来读第一种办法?

师:你的声音可真响亮,如果把秤字的后鼻音读得再标准点就更好了。我再请一个同学。

师:你真棒,一下子就读对了。(标红“秤”)请你当当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一读吧。

这一遍读的棒多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字。(课件出示)

秤的隶书,分开释意:

(禾,代表着稻谷、粮食+平,代表着公平,公正。因此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要公正、准确的计量粮食。图片放在天平秤上拉伸,所以这个字就是由禾+平组成的左右结构 的合体字)

师:那什么叫秤杆呢?大家看(道具秤的杆)这个地方,当东西放在秤盘上,这个杆就会翘起来,代表着重量不公平不对等。天平秤的这边就是秤杆。而古代的秤杆是用木头做的,因此它是木字旁加一个干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书写顺序吧)

师:聪明的你们一学就会,那现在我想再请两个同学来读读第二种办法。师:你读的真认真,不过如果你能把X字的X音读准,就更好了。

师:你读的可真通顺。奖励你两个好孩子奖章。接来下难度升级,老师今天请来了我们的这只大象,谁能来一边读一边把大象放在该放的位置上呢?(白板出示图片,可移动)师表扬:你可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读得好,还能一边读一边给同学们演示第二种办法!掌声送给他!师:不过啊,老师刚刚听了你们读的两种办法,我觉得第二种办法太复杂了,第一种办法步骤比第二种更简单,所以我觉得第一种更好,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我刚刚听到了大部分同学都不同意。

问题一:既然你不同意,告诉我,你觉得哪种办法更好?

问题二:你觉得第一种办法不好在哪? 问题三:你觉得第二种办法好在哪? 生:找不到那么大的树做秤杆。做秤杆很慢。

不用找到那么大的树,不用浪费很多东西,而且能很快的称出大象的重量。

师:原来如此,有一个人啊,他跟你们一样觉得第一种办法不好,第二种办法好。请你们找出文中这个人,并用波浪线画出这个人听完两种办法后的反应。师: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生:他的父亲,曹操

师:那他听完第一种办法后,曹操怎么样啊?(两种办法的句子课件,引读,下面出示曹操的态度句子,全班齐读)

听完第二种办法又是什么样的呢?(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

哪位同学来扮演一下曹操,看看你听完两种办法后,你会不会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直摇头,可不是摇一下头就停下了,而是一直不停的,不断的摇头,才能叫做直摇头,同学们记住了吗 师:看来啊,就连曹操都觉得这个办法好。那我们就看看第看看第二种办法是怎么样称象的。

现在老师把这个办法请到我们的课堂里面来了,只不过我可没按课文里的顺序出示,谁愿意来帮帮老师,把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呢?

(出示课后排序题,两生上台排列顺序,师复述一遍,用上第一步,第二步等词,给孩子等下复述埋伏笔)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文,把课后第二题排排序。

刚刚同学们都排列了顺序,现在我想请大家合上书本,看到黑板上来,老师把文字换成了图片,你们还会排序吗?那我想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种办法的顺序。师:刚刚这个小朋友用上了第一步,第二步这样的词,那有没有小朋友可以用上课文送给我们的顺序词来讲一讲呢(出示:再,然后)生复述

师:看来这个办法确实非常好,可以快速又不用耗费太多物资就能称出这么庞大的大象的重量,那想出这个办法的应该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大人物,肯定是个大官。生:不是不是,他只是一个小孩。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他是一个小孩子的? 生: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师:哦,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了。老师觉得把这个才字去掉也可以(课件出示对比句),都是在说曹冲七岁,不用多加这个字。可以吗?

生:不行,加上才字,才能说明曹冲非常小。师:那请你读一读加上才字的这句话。生读

师:场景一:你读的真棒,把才字重读了,我一下子就听出曹冲原来才七岁,这么小。

场景二:我想如果你能把才字读的重一点,更会嫌得曹冲年纪小。

师:那课文告诉我们曹冲年纪才七岁,就想出了第二种办法。

那第一种办法是谁想的? 生:官员们

师:能当官的人肯定都了不起,学识丰富,可是连他们都没有想出办法来,却被曹冲想出来了。说明了曹冲是一样怎样的孩子?

生:非常聪明,善于观察,热爱思考

师:既然曹冲小小年纪就这么聪明,那我们全部就再一起用夸一夸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吧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师:后来啊,曹操吩咐人用曹冲的办法去做了,最后怎么样? 生: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师:什么叫果然?

生:真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师:非常正确。果然的意思就是结果跟我们预想的一样。所以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师:今天啊,我们认识了一个小小年纪就聪明绝顶的人,曹冲7岁就能想出这样的一个称象的办法,大家都8岁了,我想我们班的孩子肯定也很聪明,老师呢想让大家回家去想一想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称出这头大象,你们有信心吗?

曹冲称象的典故故事 篇8

【拼音】cáo chōng chēng xiàng

【基本释义】“曹冲称象”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浮力的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也告诉我们,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褒义

【出处】取自《三国志》: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最终版) 篇9

课前准备:

1.读课文,至少三遍。

2.圈画生字,会认的和会写的分开圈。3.自己试着认读生字。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有感情。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同时进行说话训练。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画,字词卡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动物朋友。(PPT出示大象)——生:哇,好大!

师:打个招呼吧!——生:大象好!

师:老师给它请到黑板上,再热情地打个招呼。(板贴大象图片)——生:大象好!

师:看着你们的大眼睛,老师就知道你们很喜欢它。其实三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曹操,他带着儿子和手下的官员们第一次看见大象的时候比你们还兴奋呢!因为大象生活在离他们很远很远的热带地区,大象对他们来说太珍贵了。看到这么大的一头大象让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还是它到底有多重呢?决定把它称一称,咱们今天一起走进课文《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去瞧一瞧。(PPT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识字

(一)理解课题,识记生字“曹,称”。1.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指导读。读两遍)

2.认识“曹”字。

(手拿生字卡片)“曹”是个姓氏,我们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者小伙伴?(指名说)

师:“曹”姓,是三国时期魏国国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我们今天要读的这个小故事中就有两个姓曹的人物,一个叫?——生:曹操(词卡或者ppt,引导读一遍),另一个是他的儿子——生:曹冲(借板书引导读一遍)。曹冲啊,可是我们今天这个故事的主角呢!请同学们再读课题。

3.学习“称”字。

师:称象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称”字,和老师一起读——“称”(师领读两到三遍)。“称“是后鼻音,再读。

(出示字卡)这是什么结构的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称”这个字啊,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它——(PPT出示图片和词语)当你表现好的时候,老师或者爸爸妈妈会说:你真棒!这就是对你的——“称赞”。

在家里,爸爸妈妈经常会叫你:乖宝宝,小宝贝等等,这就是对你的——“昵称”或者叫“爱称”。

这是我们经常吃的?——,土豆儿就是马铃薯的“俗称”。西红柿是番茄的俗称,婆婆丁就是蒲公英的俗称。等等还有很多。

我们说话的时候,经常要用到“你,我,他(她,它)”,这叫——“人称”。

我们家里平时买菜或者买肉的时候,都要称一称它们的重量,这就叫——“称重”。

那么“称象”的意思就是?——称一称大象的重量。现在,你认识这个字了吗?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几个词语。(师领读词语)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它,因为故事里还有一个和它长得很像的字呢。现在就让我们赶紧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请同学们翻开书。师范读(或播放范读音频)。请同学们认真听,要听准字音,特别是你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之后标出自然段。(师巡视)

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老师就找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他读得是否正确。还要找一找,是谁想出了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PPT出示问题)

3.(指名读文,相机评价)指名回答问题,要求说完整话。(曹冲想出了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用PPT做成填空题,引导学生说完整)。

课前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读三遍课文,现在我们又读了三遍。那课文中被你圈中的生字宝宝你都认识了吗?

(三)练读生字,多种方法识记。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0页,看课后的认字表和写字表,自己把生字读一遍。

2.现在同桌互相考一考,看你的同桌生字认得怎么样。(同桌都读对的请举手。相机评价)

3.老师要检验一下。指名开火车读。(读对的,要求其他同学跟读。)4.全班齐读。

5.看来同学们认的都很好,那老师要是把拼音去掉,再把它们放到词语里去,这回看一看,你还认识它们吗?(PPT出示)指名读,领读。

6.现在我们来做做游戏。(PPT出示会认字。生字分类过程中相机板贴生字)

(1)这些字中能找到禾木旁的字吗?——“称”,我们读课题的时候就认识它了,读一声。它呀还有两个读音呢,我们以后会学到。继续找。“秤”,我们称东西的时候就要用到——“秤”(PPT图片出示几个不同的秤),秤杆平了才公平。师领读一遍,组词领读一遍。

(2)木字旁:“根,柱,杆”。树根,柱子,秤杆,这些东西都和 3 树木有关。树根,就是大树的最底部;而柱子和秤杆早些时候都是用木头制成的,所以都是木字旁。(PPT相机出示图片)。师领读一遍,组词领读一遍。

(3)言字旁:“议,论”。为什么是言字旁呢?言字旁和说话有关。“议论”就是一些人对一件事、一个人、一个物体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4)其余的字。除去这7个字,还有7个字。我们合作来读一读。(出示其余七个生字,生读,师简介部首)。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巩固识字,语言训练。

1.过渡:这是课文生字最多的一段话(PPT出示第2自然段,生字变颜色——7个生字。),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要把字音读准确。

2.要称的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拿出小铅笔用“ ”画出描写大象的句子。(生画句子)

指名汇报: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你找对了吗?引读:课文说这头大象——又高又大。(指导读)到底有多高多大呀?

生: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学习“柱”字,组词区分。)师:柱子,是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用木、石或钢筋混凝土制成。

(PPT出示相关图片,感受,识记。)有的柱子是木头做成的,还有的是石头做的,石头做的就叫做“石柱”。水往上喷,形成柱子的形状,这就叫做“水柱”。冬天的时候,水滴下来,冻成锥形的冰块就叫做“冰柱”。(领读词语)

“柱”字如果把木字旁换成单人旁,你还认识吗?——“住”,这是“居住”“停住”“止住”“住宿”的住。

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那你觉得这大象的耳朵像什么?鼻子呢?(训练: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鼻子像。)

确实很高很大,再次用你的朗读让我们看看这又高又大的大象。(出 4 示,全班齐读2自然段第一句话)

3.师引读:实在太大了,使得曹操带领的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学习“底”字,字理识字。)“底”这个字啊,古时候是这样写的(PPT出示字理演变过程),外面的“广”字呢是“房屋”的意思,里面的“氐”字是“地面”的意思。所以这个“底”字本义就是“房屋的地面”。现在一般用它来形容物体的最下部分,鞋的下面叫——“鞋底”;脚的下面叫——“脚底”;山的下面叫——“山底”,海的下面叫——“海底”……等等还有很多。

课文中的词是?——“到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师明确(可PPT出示):“到底”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到尽头”了,也就是我们口语里说的“到底儿”了。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课文中这样用在问句里,表示“很想知道”。

课文中,曹操和官员们很想知道什么?(“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师:是呀,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们到底想出了哪些办法来称象呢?曹冲的办法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我们留在下节课来解决。

三、写字指导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写字的任务。看看我们这节课要写的字——“称,柱,底”。写字用什么?(手)对的,但老师还要告诉大家,写好字更要用眼睛观察。(范写或屏幕出示描红。)

边写边简单讲解:“称,柱”,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禾”和“木”作偏旁,最后一笔变成了点,左边要略窄一些……

“底”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广”字要将里面的“氐”字包住,而且这个字的底部要平……

上一篇:轮船公司(码头、港口)对联春联欣赏下一篇:大班教案《小乌鸦爱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