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安镇中德育工作总结

2024-07-13

宜安镇中德育工作总结(精选11篇)

宜安镇中德育工作总结 篇1

宜安镇中学09—10年第二学期

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德育管理,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这一办学目标,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载体,继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努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规范班级管理,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特色,实现了本学期德育目标的要求,现就德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树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德育理念

我校坚持“以德立校”的德育指导思想,积极树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德育理念,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本学期,通过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鹿泉市关于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意见》,我们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认识,并坚定地把“七种精神”、“四个追求”作为教师的精神动力和实践目标,且人人有笔记、有心得体会、有计划。

二、积极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通过“励志教育”、“感恩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会、演讲等集体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操守和责任意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鼓励师生们将“廉政文化”、“学生征文”、“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一一在教室里展示出来,营造出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让班级文化这种特有的教育力量,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努力培养品行端正、心态阳光、学业优秀、体魄强健、善于合作、特长明显的新时代的中学生。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为创建良好育人环境,学校投资5万余元,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由“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成语故事、“廉政文化”、“励志故事”、“感恩教育”等组合而成的“500米校园文化长廊”和遍布楼道、餐厅的文化展牌,如一道道绚丽多姿的风景线为美丽的校园增添了热烈喜庆、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突显出我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品位。在认真领会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精神的基础上,我们把“陈氏24式太极拳”列为我校的校本教研课程,开展了师生千人太极拳大演练。到目前,师生们已经能够打下全套二十四式太极拳。我们还投资2.7万元购置了20套体育健身器材,既弥补了学校运动场地狭小的不足,也为师生们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方式。

四、抓好课外实践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我校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成立了美术、舞蹈、科学探究等多个兴趣小组。今年国庆节前夕,学校组织了“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我校师生分组参加了“微笑服务,展示形象”的礼仪示范行动、“人人动手,清洁环境”的环保行动和“文明出行,守序有礼”的倡导文明习惯行动,为庆祝建国60周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受到镇党委、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从而在我镇掀起了弘扬民族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农村、和谐家庭的热潮。

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大环境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校积极开展“大家访”活动,努力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合,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大环境。在“大家访”活动中,教师介绍不同层次的学生家长成为搭档,相互取长补短,共同督促孩子努力学习。教师还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各类家教知识辅导,努力做好学生家长的助手和参谋,帮助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

在上级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逐渐形成了“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力争一流”的良好道德风气。今后,我校将继续贯彻德育首位的方针,抓常规、抓养成、抓长远、抓创新,为把我校德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而努力。

德育工作总结

宜安镇中学

2010年6月

宜安镇中德育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渗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每位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要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更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这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渗透?本人浅谈自己在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的一些方法,主要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角度去谈。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其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等因素实现的。

1.教材内容的直接感染

教师要留心,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中对爱国学生口号和宣传单的描写:“在得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后,爱国学生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愤然咬指学书。”“中国的领土可以被征服,但不可以被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侮辱。”这些内容可以直接感染青少年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直观的教学方法展现不同类型的情感素材,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

教师要不断地装备自己,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的人物、壮观的历史场面再现出来,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升华。例如,学习虎门销烟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那种壮观的场景,让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内心就燃起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善于总结教材的类型和内容,要细心挖掘教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比如,在学习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的时候,可以再现古人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近代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时候,可以再现外国列强在中国烧、杀、抢、掠等场景,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教师在情感上的熏陶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便在情感教育的时候更容易激发学生,师生产生共鸣。教师在情感教育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情感上的投入,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和肢体语言的变化,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材对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场景的描述,教师在描述的时候要感情充沛,学生听后会深受感动,更容易激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和对邓世昌的敬佩。

二、历史课外活动中的培养

开展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开展“历史知识”比赛,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

考查的知识点可以包括革命精神、英雄人物、爱国壮举、科学家和科技成果等内容,例如,出题列举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及注明领先大概多长时间,让学生答此类题目时能直接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这种比赛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从而在自己的学习中产生强大的动力。

2.开展“历史知识专题讲座”,结合我国重要的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例如,每年9月18日这一天,教师可以准备与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相关的文字、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料,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真相,勿忘国耻;营造这种良好的德育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和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利用乡土“历史文物”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物,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例如,我县有西梁山烈士陵园,每年在清明节期间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去烈士陵园参观、考察,之后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能更直接地对学生进行革命献身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宜安镇中德育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渗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每位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要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更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这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渗透?本人浅谈自己在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的一些方法,主要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角度去谈。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其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等因素实现的。

1.教材内容的直接感染

教师要留心,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中对爱国学生口号和宣传单的描写:“在得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后,爱国学生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愤然咬指学书。”“中国的领土可以被征服,但不可以被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侮辱。”这些内容可以直接感染青少年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直观的教学方法展现不同类型的情感素材,以达到情感上的升华

教师要不断地装备自己,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的人物、壮观的历史场面再现出来,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升华。例如,学习虎门销烟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那种壮观的场景,让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内心就燃起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善于总结教材的类型和内容,要细心挖掘教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比如,在学习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的时候,可以再现古人的发明创造,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近代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时候,可以再现外国列强在中国烧、杀、抢、掠等场景,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教师在情感上的熏陶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便在情感教育的时候更容易激发学生,师生产生共鸣。教师在情感教育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情感上的投入,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和肢体语言的变化,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材对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场景的描述,教师在描述的时候要感情充沛,学生听后会深受感动,更容易激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和对邓世昌的敬佩。

二、历史课外活动中的培养

开展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开展“历史知识”比赛,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

考查的知识点可以包括革命精神、英雄人物、爱国壮举、科学家和科技成果等内容,例如,出题列举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及注明领先大概多长时间,让学生答此类题目时能直接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这种比赛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从而在自己的学习中产生强大的动力。

2.开展“历史知识专题讲座”,结合我国重要的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例如,每年9月18日这一天,教师可以准备与历史上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相关的文字、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料,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真相,勿忘国耻;营造这种良好的德育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和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利用乡土“历史文物”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物,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例如,我县有西梁山烈士陵园,每年在清明节期间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去烈士陵园参观、考察,之后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能更直接地对学生进行革命献身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历史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所以作为一名历史老师,一定要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以及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要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努力,刻苦钻研,创造出更多有利于实现德育渗透的好方法。

小学英语学科中德育渗透总结 篇4

古人把传道列于授业、解惑之首,可见传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课堂是教师传道的主要场所,教学中应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英语教学也是如此。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根据以德育人的规律和英语这一学科的特点,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综观小学英语教材,我们会发现大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是英语课堂教学应掌握的主要原则之一。例如,通过PEP教材BVII U2 的学习,教育学生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高尚行为应发扬光大。结合PEP教材BIV U4 What can you do?的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品德。通过PEP教材BVII U4 I have a pen pal 的学习,鼓励学生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里的环保内容渗透绿化、美化与环保教育。我们还利用教材里许多文明礼貌用语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注意礼节,尊重别人,与人为善。一课一课的教学,点点滴滴的渗透,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了解学生学英语的思想情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初学英语,大部分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和信心。但由于缺少学英语的语言环境与氛围,随着课本难度的加深,部分学生英语成绩越来越差,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给他们讲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从身边的所见所闻如WTO,CCTV,VCD等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明白,英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无形中“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英语”的观念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同时,向学生介绍学习英语的方法,在课堂上多关注、鼓励、表扬这部分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有效的教学要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古人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有了良好而亲切的印象,对教育的内容就容易接受,其情绪也会处于积极开放状态。教师要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观念,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了解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对课堂上羞于开口说英语的学生,要鼓起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学习上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细心观察、尊重他们的人格,及时解决他们思想、心理上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与学生双向交流,建立和谐的、信任的、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

四、开展德育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1.举行英语德育格言背诵以及抄写活动。2. 举行“生活中的英语”手抄报评比活动。

宜安镇中德育工作总结 篇5

小学语文教材为我们实施德育提供了大量的内容,语文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包括有自然美和社会美两部分内容。自然美的主要特征是侧重于形式美,它以自然感性形象而直接引起人的美感。通过美的形象,美的生活,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如体现植物美的《我爱故乡的杨梅》。

社会美,就是社会生活美,它以光辉的形象,感人的事迹,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从而获的激荡人心的美感。这些形象是真善美和谐的统一,是社会生活的需要。在语文课上,就是在分析一个个美的形象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净化心灵的。

小学语文课本是教学中师生双向交流的中介和凭借,也是蕴“理”、含“情”、示“行”的特殊的论据性材料和教学载体。不难发现全套教材具体包含的道德教育内容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和广泛性,不仅丰富多彩、具体生动,而且几乎凝聚了人类高尚道德情感的方方面面。其中有热爱祖国的情感;;热爱人民的情感;热爱集体的情感关系的情感;努力学习,热爱科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情感;等等。那么怎么把这些精华变成学生自己的品质呢?

这就涉及到教师的价值引导与道德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之间的矛盾。语文教师就要把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处理成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那么学生就会在欣赏中自主地接纳这幅画、这首歌及其内涵的价值。道德教育的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两个方面就可以在“欣赏”中得到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对于道德教育来说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小学语文的人文性为欣赏型德育奠定了可行性。因为只有学生自己欣赏的德育美才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美本身就有了自身的优小学语文教学对于道德教育来说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小学语文的人文性为欣赏型德育奠定了可行性。因为只有学生自己欣赏的德育美才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美本身就有了自身的优点。

英语课堂中德育的渗透 篇6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的任务。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在教学中实施育人的目的。英语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语言是人们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需要、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流露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不同的环境会造就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环境决定着人们情感的主流。情境教育有着强烈的感化作用,将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产生显著的效果。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情境,以满足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给予学生的是关心、接纳和尊重。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给予学生的是关心、接纳和尊重。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

例如我的课堂亲切礼貌,每当上课铃声响,我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亲切的和学生打招呼:Good morning/afternoon!Glad to meet you!在叫学生回答时或坐下时,常用“Please ”;请学生帮忙时“Excuse me”;学生帮了我或回答时,不忘对他说“Thank you”;学生回答正确时别忘了“Good”、“Great”或“Super”;学生不会回答时用“Don’t worry”来鼓励;叫错了学生名字,说声“Sorry”等,有时教师不小心碰掉了学生的东西,主动对学生说Sorry,并帮学生捡起。做练习时会主动问学生:What can I do for you? 在教师的影响下,孩子们主动的将这些语言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平时见到老师或同学主动说: Good morning/afternoon!Glad to meet you!放学回家时,他们主动与老师或同学打招呼:Good bye!See you tomorrow!同学有困难时,会主动说:Can I help you? 事实证明,教师这种温文尔雅,平等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们运用这些语言亲切自然,不仅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懂得了文明礼貌,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真可谓“育德”细无声。

二、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新版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很多学习内容如:家庭、旅游、购物、饮食、环保、人际交往等都渗透了很浓的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环保意识、文明礼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在品德上也得到良好熏陶。

例如,在三年级阶段“Good morning!”“How are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是学生学习最初接触的内容。这些礼貌用语,都含有德育因素,因此应把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友爱,友好礼貌的思想感情纳入该课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在教授国家时,将“PRC”大大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PRC”冉冉升起在世界之巅,是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呀,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中国国旗,说道:“This is our national flag,we love our motherland。”短短几句话和几个具体形象演示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分析教材,深挖教材,敏锐捕捉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把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教学的规律。这样,英语教学就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且成为富含德育内容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多种活动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在热身活动、新内容的呈现、教读、操练以及复习巩固等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创设恰当的德育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学生渗透德育。

1、组织学生合作。

在课堂中,教师应尽量多采用group work、pair work、discussion等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指正,既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学会与别人合作。这是一种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

如我在教学PEP2 Recycle 1的Let’s act部分,巩固对话环节时,采用4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会话表演。三生分饰对话中的3个角色,其余一生担任导演,全权督导“演员”的表演。最后进行全班大汇演,评出最佳小组,获得最佳的,可为本大组赢得10分。(平时每节课小组都有加减分记录)。以此激发每位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共同的目标,学生们个个认真、投入。谁说错了及时指正,不会说了虚心请教,他们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排练着。在这种有竞争、有合作的形式中,我欣喜地感受到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在为集体争取荣誉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努力地完善着自己,强烈的集体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2、创设情境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富有趣味性的道德情景,在模拟的真实自然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例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结构时,就可以设计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来了客人时的情景。在学习“What‘s the weather like?”时,可以设计“天气预报发布会”。在学习“How much is it?”时,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you?”这个交际用语时,可以设计病人在医院看病的情景。在这些模拟的语言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学习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这种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等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原望的驱使下,学生会忘却羞涩,积极向上,努力合作,去争取更高层次的成功。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德育融汇其中。四、找准机会,适时适当渗透德育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空洞、牵强的说教是必须要杜绝的。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歌曲Father and Mother时,发现学生唱得感情丰富,唱得非常投入,便即时让学生说说句子

love

。学生对此反应积极,争先恐后地说“I love my mother.I love my teacher.Grandpa and grandma love me.I love China·····”,一个个充满爱意的句子,使全班都沉浸在爱的海洋里。为了把这种爱的基调推向高潮,我最后让学生选择刚才的句型,按照歌曲“Father and Mother”的旋律进行哼唱。

课堂中真正有效的德育教育不是由教师“说”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巧妙地引导和启发下“悟”出来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然地接受正面的思想教育,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实践表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效果很好,它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会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根据德育工作的特点,重视德育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始有终地坚持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德育的渗透在于自然地与知识溶于一体,要善于在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点到为止,切忌牵强附会。通过 “随风潜入夜”般的渗透,“润物细无声”般的感染,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地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养成良好的品德。

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篇7

一、遵循教育规律, 适时渗透德育

初中生的年龄一般是13~16岁左右, 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发育阶段, 这个阶段处于少年和青年的临界点, 个性与性格还没固定, 情绪容易波动, 心理上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 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 但往往不能实现自我监督, 遇到困难, 容易灰心丧气。因此, 这个时期就要求教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教育中要遵循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与规律, 不仅要以科学的原理安排组织教法, 全面发展学生的体格, 而且也要有机地结合德育教育。同时, 还要利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去引导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很多项目都包含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的教育因素, 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特点和思想内涵, 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教育, 通过这些活动可使学生体验、接受、认识不同角色的人所要求的不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侧。

二、充分利用教材, 巧妙渗透德育

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结合体育教材特点, 选好结合点, 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品德工作。教师在课前必须熟悉教材, 了解教材的特点, 备课时充分考虑体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点。根据班级的实际, 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

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还要努力挖掘体育教材蕴藏的多种教育因素, 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项目特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育, 把德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例如, 通过队列练习进行组织纪律、集体观念教育;通过球类、游戏、接力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克服困难、互相帮助的集体荣誉教育;通过中长跑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跨栏及体育项目进行勇敢、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的培养;通过体操项目进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教育;通过上课前布置场地、保护好器材进行热爱劳动和为集体服务的教育。由此看来, 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 有的放矢, 把握时机,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联系教学实际, 合理渗透德育

抓住时机,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练习时发生的情况, 有意识地将道德教育与科学知识教育结合起来, 达到育体又育心的教育目的。

体育教学是在动态中进行的, 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 其思想觉悟、优点、弱点都会在言行上表露出来, 教师应及时捕捉教育时机, 抓住良好的教育机会, 针对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 及时进行表扬和指出不足, 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良好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 教师要予以表扬, 给予鼓励, 以便树立正气, 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不良思想行为和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应进行适当批评, 教育学生改正错误行为, 纠正不良倾向。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时, 必须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前提, 以表扬为主, 批评为辅。表扬宜采用公开形式, 批评学生时态度要诚恳, 实事求是, 以理服人。对后进生的教育, 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长处, 及时表扬和鼓励。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要从意志、品质上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以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 要营造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同时, 教师要善于依靠团体的力量, 对违规现象进行监督和制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干部及体育积极分子的力量, 对违规现象进行监督和制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干部及体育积极分子的作用, 使其配合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四、结合活动、竞赛, 有机渗透德育

学校常规体育活动有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 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教师应从出操的秩序、队形、要求等出发, 并对这些活动进行定期检查、考核, 实行量化管理,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思想认识。

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是好动、好胜心强, 在竞争中进行德育渗透,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运动竞赛中, 教育学生诚实可信、恪守体育道德、坚持公正公开、发挥运动技能、决不弄虚作假。如田径运动会, 比赛前要求学生艰苦训练、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彼此鼓励;比赛中为胜利者鼓掌、喝彩, 为落后者加油、呐喊;比赛后总结、调整学习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这些活动尽量体现出互助的竞争、友谊的竞争, 使学生受到明礼诚信、团结友爱的教育。

一般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交往性都很强, 通过竞赛还可调整人际关系。在运动竞赛的交往中要引导学生以道德规范和行为原则约束自己, 使人们互相产生亲近感, 培养合作、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等优良品质。我们提倡在运动竞赛中讲究健康的体育道德风尚, 要求运动员尊重对方, 服从裁判, 理解观众, 真心向对方学习, 要求裁判员做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

五、重塑师生关系, 强化渗透德育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心灵美的表现, 是衡量教师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教师只有爱心倾注于学生, 才能真正做到诲人不倦, 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和良师益友。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不仅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专业水平和广博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品质和性格特征。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平易近人, 富于幽默感和同情心, 尊重别人, 敢于承担责任, 果断勇敢, 处事公正, 坚毅顽强。只有这样, 才能在学生中享有威信, 才能使学生不仅能学到教师的仪表风度, 更重要的是学到一名体育教师正直、善良的品质, 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得到身心的发展, 也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担负起培养和教育他人的崇高使命。

历史教学中德育情感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网络资源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记录,是社会亲近的足迹。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的过去,了解祖先的文明。另外学习历史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启迪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积累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等德育内容。在历史的教材中,这些内容都蕴含其中。教师在教学中,在传授历史知识以外,还要注意学生的德育情感培养。

一、实施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情感培养是贯彻课标的需要

新课标明确指出历史课程的教学,是用历史唯物之一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的实践活动,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情感,就是要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觀和价值观。这些都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通过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树立民族信心,帮助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学目标。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情感

历史课堂教学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内容,华夏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一颗熠熠闪光的明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是首当其冲的。让学生在感受历史文明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古代的丝织业、文学、绘画、科技发明等都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世界史部分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发明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进程,激发学生献身科学探究事业的信心和勇气。所有这些都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让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历史教学中的德育还要在教材的延伸上做文章,比如利用现代媒体、网络资源,将历史资料以影音文件的形式呈献给学生,可以收到直观、真实、感人的效果,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促进对学生实施的德育。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积极探索历史教学规律,实现传授知识和德育两不误。

参考文献:

冯永华.在历史教学中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11.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篇9

课程改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次改革,在“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新课程的实施,在实施中,要求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在导学上,变教材为例材,变讲堂为学堂,使教与学和谐发展;这次改革,使我们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到主动、从单纯模仿到自身再创造的探究过程。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课程也出现了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问题。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已成为体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问题。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不仅要把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处理好教学与育人的关系,而且要做到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的目的及其特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发展特异个性,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以及坚强的意志和创造性。在此,本人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浅谈几点认识和想法。

一、明确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课中进行德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教育,因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心理因素。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仅使学生迅速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能,而且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德育,并使学生明确上好体育课、锻炼身体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振兴中华的要求,是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人们在事业上有所造就的物质基础。德育的具体教育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为实现小康社会服务的情感和意识;②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③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④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敢顽强、刻苦耐劳、机智果断的优良意志品质以及情绪开朗、活泼、愉快的良好性格。

二、结合教学,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季节天气情况,合理地选择教法。在室内课中,可介绍我国的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奋斗的运动员、教练员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一是我国具有悠久的体育发展史,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体育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辉煌的体育发展史。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是从旧中国国力衰败,蒙受“东亚病夫”之辱,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富民强,积极倡导和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各个竞技运动项目都在向世界顶峰冲击,使得我国在国际各项体育大赛中日益显示出东方巨人的崛起。利用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体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三是用中国体育健儿在各大型国际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申办奥运会成功等历史和事迹去教育学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三、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

首先,体育教学是在严密的组织和纪律的约束下进行的活动,各项运动项目,有的要求快速,有的要求持久,有的动作复杂惊险,有的练习变化多样,需要集体配合。个人项目的成绩影响集体的成绩或荣辱,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引导,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以及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性强,凡是比赛都要夺冠军、争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因而在教授球类、拔河和接力等项目时,教师应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的同时,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

其次,根据教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如游戏,大都有主题思想,教师要利用游戏特有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助合作、自觉遵守规则的教育;对于消耗体力的内容,如耐久跑、越野跑等,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障碍跑可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单杠、双杠等项目,可培养勇敢、果断、机智的优良品质。在这些活动中用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的思想和优秀运动员坚持锻炼、磨炼意志、创造伟业佳绩的事迹启发学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再次,体育也是一门艺术,在许多运动中豪迈、奔放、节律恰当的庄重之美,尤其在教舞蹈、韵律操、健美操等内容时,美的表现力更直接,给人以美的体验和享受。因而教师应挖掘、揭示美的内容。在调队、集合时,要求学生动作迅速,培养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通过组织学生布置场地,收拾器材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公物等优良品质,并在课中抓住突发事件,表扬先进行为,制止不良倾向,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精神,形成团结和谐的教学环节。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 篇10

但丁说过:“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毫无疑问,中学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居首要地位。与此同时,学校运行的中心工作是学科教学。那么,该如何处理实际教学中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呢?古人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精辟地道出了传道和受业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起到两全其美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要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突出语文学科育人功能,把品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际而有效地渗透德育呢?我认为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要从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着手。

一、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

1、以文为本,以文明道

早在唐代韩愈和柳宗元就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强调要以文明道。语文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以文为本,以文明道。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诵,引导学生赏析,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更深刻地体会学科知识的思想性,从而保证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讲授《斑羚飞渡》一课时,我在引导学生分析情节,体会感情的教学过程中,抓住老斑羚甘愿作垫脚石让小斑羚飞渡成功的场面重点分析,让学生感受斑羚身上折射出来的团队精神、牺牲精神以及以身作则、敢于奉献的优秀品质。经过这一课的学习,许多学生发生变化,主动帮助别人,关心集体的事情越来越多,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

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以情感为主线

在语文学科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中,应当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体会人间真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

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

3、深挖教材,寻找最佳结合点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而为一,这就要求备课,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或知识点或训练点),都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

我在讲授《最后一课》中找到针对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上课四十五分钟效率差这一现象的德育最佳结合。

课文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国的部分学校被迫改学德语为背景。文中两处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第一处体现小弗朗士“懊悔” 的心理特点,我语重心长地说:“小弗朗士是多么令人同情!他没能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以致于后悔都来不及了,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堂课。”第二处心理描写:“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问:“为什么呢?是不是老师今天讲的是最简单的部分呢?”全班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小弗朗士认真听课的原因!”这时,我及时地融合德育工作,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们的感触和领悟。

4、重视课堂拓展讨论,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入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就内容而言,有反映社会生活,赞美人情美的;有描绘自然景物讴歌祖国山河的;也有讲述寓言童话故事,阐明道理的。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健康发展的种子,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挖出教材中德育的“亮点”,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于一篇文章,个人依据不同的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另外,每一篇文章均有一定的时代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原有的主体可能不会完全适应新的形势,特别是一些思维比较有创造性的学生,可能会对书本的内容和老师的讲解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时候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争辩中使学生分清楚是非黑白,从而受到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昂扬乐观的人生观。

二、要把课外活动变成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即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育、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诵、演讲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2、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篇11

【关键词】 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德育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联系实际,在学习目标中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我在上七年级下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时,我先把学生分组,让他们各小组分别举出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有哪些?课堂立刻活跃起来,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抢着回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然后我提出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必要性,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我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以身作则,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德育渗透

众所都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例如:学生大扫除时,我与学生一道擦窗,一道扫地,学生们当然个个积极肯干,因此总会出现热火朝天的场面。升国旗时我要求学生站正行礼,我首先自己严肃认真,端端正正地站在队伍旁,学生也就自然会遵守纪律,不会说话嬉戏了。在数学课上,我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整齐,书写规范,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另外我还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作业整洁,思考问题灵活的学生,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挖掘素材,在教材故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生动的素材,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例如:我在给七年级上第一节课时,我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也提到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向同学们介绍了陈景润证明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同时说明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世界上其它国家四百多年;祖冲之的圆周率π的发现、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因此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四、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这样才能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例如在七年级数学第六章第四节《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我收集了这样一道例题在课堂上讲解,首先,出示我国五次人口普查中每10万人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数扇形统计图时,让学生读懂这个扇形统计图;然后,我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延伸学生的思路;最后,问我国的受教育程度为什么越来越高,具有大学文化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进而谈到现在的社会情况,“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知识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那么我们也应该好好学习,用我们的知识来振兴祖国,科技兴国。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五、在数学课外活动和其他形式中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课堂的德育,还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所以教师应开展一些数学主题活动。在教学中,我常常配合所教的内容,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开放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如讲七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我组织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回家做个小调查,调查家里每天使用的垃圾袋数量,然后通过计算得出我们班所有家庭在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甚至一年内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垃圾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让学生们谈谈我们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环保教育。此外我还开展“当一回小管家”的活动,要求同学们每天晚上问一下爸爸妈妈当天的开支情况,用一个表格把每天开支的各个项目、金额记录下来。记完一个星期后,让大家计算一下自家每天花多少钱,一周花多少钱,照这样算一个月要花多少钱,爸爸妈妈一个月有多少收入,通过计算、比较、谈谈你的想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家长的不容易,从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我相信只要我们数学老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融于数学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上一篇:教师思想品德鉴定证明下一篇:描写香蕉的作文说明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