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学科组

2024-10-23

高二物理学科组(通用12篇)

高二物理学科组 篇1

我们高二物理组使用导学案已有一月多,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好处以及问题提出来,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我从下面几方面分析:

一、导学案优点:

1、导学案能把教师的教案,学生的预习、练习、笔记、评价等通过一种载体进行优化组合。现在的学生,任务多,时间紧,如何安排他们的学习时间,是一大难题。

2、教学案能使学生从繁多的教辅资料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的预习成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

3、教学案能使教师从单兵作战和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加强了师生的共同互动,活跃了课堂。

4、教学案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如学生在问我们问题时,我们首先会让学生查阅资料,然后再来问。查资料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相关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有可能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后,原来问的问题,他自己就解决了。

缺点:

1、老师用学案可以省掉很多的工作,但是我们只是通过学案,是否能真正地起到效果,学生在完成学案的时,是否真实?我认为我们的学生还是要求举一反三,不能少。

2、学生只是单一去掌握学案的内容,如果你问及与学案上无关的内容时,那学生就不知道了。

二、小组建设: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优点:

1、上课气氛活跃了,睡觉的少了。

2、学生通过在台上展示能暴露出存在的问题,老师及时指正,加深学生映像。

3、学生通过相互合作知识面有所拓宽。

不足:

1、这种方式学生看起来活跃得很,但是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我们不知道。

2、我们每次给参与的学生打了分,但是没有激励学生的机制,长时间下去会化为乌有。

三、周清

周清能很好的反映本周知识的掌握情况,问题较大的周一处理。但是周清会耽搁时间,这样教学进度拖后。

四、作业

学生有学案、金榜、层级训练、试卷,学生作业较多无所适从。

高二物理学科组 篇2

目前, 改变这种严重影响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 并引入新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整体教学效率的关键。 我们要抛弃传统的教学理念, 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 积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主性, 才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

一、改变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也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关键。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运用物理学科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情感, 提出一些新颖的物理教学模式和独特的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 教师自身积极热情、充满探索欲的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正面的影响[1]。 将好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 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将学生从被迫接受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以此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例如, 在观察会动的铝箔天桥试验中, 教师可以在实验前提出问题:“天桥为什么会动起来呢? ”“将磁铁的N, S极互换会发生什么呢? ”“正负极互换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呢? ”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注重观察, 联系实际

物理是一门偏重理性思维的学科, 而教师需要将学生从感性的思维中引向理性思维, 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同时更“知其所以然”。 教师要善于观察社会, 将自然现象及社会实际与物理现象联系在一起, 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了解生活, 认识世界,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物理, 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将生活与物理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此加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 在学习“测定光波波长”时, 要指引学生仔细观察各光学元件的主光轴上前后位置和光源移动到什么位置时汇聚光线最好, 单缝与双缝是否平行等高等问题, 以此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研究问题, 理解知识。

三、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与友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优质的教学成果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好的课堂气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情及学习热情。在良好的氛围中, 学生能够更好地放松自己, 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适用于现下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更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了解, 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将学生引入物理学习环境中。 多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多加了解及指点, 用引导的思维带领学生自主学习, 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交流, 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抵触情绪, 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物理课程。

四、教师讲课的语言艺术

我们的教学都是通过语言的转述完成的, 因此语言作为重要的教学媒介, 对于其的运用应该更注意。 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刺激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深入了解的愿望。 比起“强买强卖”式的教学方式, 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更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而我们最常用的便是比喻法和模型化。 例如:在讲解质量与惯性的关系时,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当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时, 就要尽可能地增大它的质量, 当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 就应尽可能减小它的质量”的理解, 可以结合体育运动现象充分说明, 身材苗条的模特不可能成为拳击运动员, 而略显臃肿的拳击运动员不可能成为短跑运动员或体操运动员[2]。 例如, 讲到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 如果把原子比作直径等于100m的大球, 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直径为1cm的一个小球。 利用一系列有趣形象的语言描述, 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兴趣, 改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难以理解的认知, 这既能有效提高物理学习的教学效率, 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一直以来, 学生对于物理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认知是客观存在的。 而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 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道理形象化, 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可以大大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使学生更主动快乐地学习。

五、增加实验教学, 提高物理学习灵活性

在物理学习中, 一味的板书讲解怎么都不如学生亲自动手有效。 高中生不爱学习、调皮好动是普遍现象。 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课程, 更能吸引学生兴趣。 高中生都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 都希望自己可以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 老师们更应利用这一心理, 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例如, 分组讨论或者进行小组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 可以用学校配备的器材, 也可以师生自制实验器材, 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 这样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理解物理, 明白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改进实验教学方式, 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质的, 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从中做相应引导, 指导学生自己探索。 例如, 在进行测电阻的实验中, 在桌子上摆放着实验器材分别是:学生电阻一个, 开关一个, 导线十条, 待测电阻一个, 已知阻值电阻一个, 电流表两个, 电压表两个, 学生做完实验之后, 教师再提出问题。 假如实验中缺少一个电表, 该怎么进行实验, 让学生自己展开讨论, 进行猜想, 设计电路图, 进行积极实验。 这样使学生零距离接触整个实验过程, 自己总结归纳那些难懂的物理规律、原理及公式, 改变物理的乏味性, 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

结语

提高高二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不仅需要教师的丰富知识及对物理教学的深入了解, 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 积极正面地引导学生, 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及综合能力。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掌握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 才能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占林.海峡两岸高中物理课程及教材比较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 2011, 01:18-21.

高二物理中段考后教学反思 篇3

1.正确处理好物理学习中的“思”与“问”

很多学生认为物理抽象,难学,但又一时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仔细看书,平时多做些题就能把物理学好,他们也试着这样去做了,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是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忽视了“思”与“问”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习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物理课程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规律和几个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物理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物理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物理题型灵活多变,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物理学习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的处理好“思”与“问”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提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地思考,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思”中进步,在“问”中升华。

2.与学生形成“情感共振”,努力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力量源泉。所以应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差生转化工作,首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以为不仅要教好物理,还要关心、热爱差生,使师生间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使这部分学生喜爱学习物理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形成较强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师除利用物理学研究范围广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外,还要设计、准备好高质量的演示实验,介绍物理学的新进展等方面来提高差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为了巩固差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不同类型差生获得程度不同的学习上的成功,以此保证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各类差生尝试到成功学习的喜悦。成功教学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优生们对学习物理有浓厚兴趣,甚至让入着谜的主要原因大多源于物理学科本身具有的强烈吸引力,而差生对物理是否感兴趣的首要因素则取决于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所以,转化差生的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此外,教师要善于观察,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很重要。

3.勤下班辅导,乐于帮助学生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课后辅导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迁移等。这时,教师应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尽量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颜悦色的表情,充沛的精力,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对准合适的辅导目标,选择恰当的形式和方法,认真策划,精心组织,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思考,指导学生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通过一道题一道题的积累,最终起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的效果,真正使学生体验到解题成功的喜悦。

4.积极参加科组的教研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2)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3)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

高三物理学科组计划 篇4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复习班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金版教程》作为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河南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复习班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复习班(7)(8)为理科重点班,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好些。其余班是理科普通班,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具体地说:

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与措施

1、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

本点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位学生在复习班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2、抓好基础,培养能力。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研究高考理综能力测试中物理部分的试题难度和特点,使自复习教学更具有计对性,在教学中应强调理解。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形成物理情景或建立物理模型,独立分析物理过程、独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研究教法、改进教学、教学相长。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制订教学方案,要特别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把学生应该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精心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四、教学时间安排1~2周:物理必修

(一)(必考模块)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4周:物理必修

(一)(必考模块)第二章《相互作用》

5~6周:物理必修

(一)(必考模块)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7~8周:物理必修

(二)(必考模块)第四章《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9~10周:物理必修

(二)(必考模块)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1~12周:选修3-1(必考模块)第六章《静电场》

13~14周:选修3-1(必考模块)第七章《恒定电流》

15~16周:选修3-1(必考模块)第八章《磁场》

17~18周:选修3-2(必考模块)第九章《电磁感应》

19~20周:选修3-2(必考模块)第:十章《交变电流 传感器》

21~22周:选修3-4和选修3-5

五、阶段教学要求:

1、处理好课时较少与内容较多的矛盾

(1)优化教学过程(2)优化教学方法

(3)合理安排时间,计划安排时间(4)不减进度,把握难度

2、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应使以选修课为中心的内容,达到过去高考第一轮复习的水平。

(1)应重视对高考大纲所要求的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深化

(2)认识基本概念,对联系紧密、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正确区分

(3)对基本规律,明确成立条件和应用范围,力争解决高考物理所涉及到的常见问题

3、在选修课教学中,一定将必修课的内容结合联系起来

必修教材、选修教材内容的划分与确定,决定了这样做是应该的要学好物理,必须要形成知识结构

常采用的方法有:(1)复习必修知识,而引入选修课题

(2)学习过程中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3)章节学习之后,全面归纳建立物理知识系统

4、为适应高考改革的趋势和命题特点及理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基础,提高能力

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的物理思想。

能力(理科综合考试目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命题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视野

切实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拓展物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习题教学要更多地连续实际。

(3)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的六大功能: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理解物理概念;形成物理图象,认识物理过程;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养成良好习惯,学会科学方法。

(4)适当做一些信息题(提高审题能力和建模能力)

(5)适当做一些综合题(以小综合题为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

2013—2014 夏邑三高复习班上学期

物理备课组

物理科组总结 篇5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

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本组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如何提高课堂40分钟的实效性?全科组的教师要认真抓好落实:“六把握”,即把握方向,把握容量,把握难度,把握结构,把握时间,把握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二、抓好常规教学,写好教学反思。

1、做好备课教案、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要求每位老师都写教学反思。有好的“反思”,在科组会宣读,大家共同学习。

2、各备课组做好每次测试的教学质量分析。通过成绩的对比,进行表扬,发现好的教法好的学法在组内进行推广。

3、每人每学期一节公开课。集体听课,评课。

三、明确各年级教学重心,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初二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会感到新奇并对怎样学好物理感到困惑。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爱好,使其爱好长期得以延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做到“以趣带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中社会中的物理现象,列举身边的物理例子来激发学生的爱好。本学期教师教学以差生为主。

在初二还依据教学进度搞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如声现象的小制作:土电话;光现象的小制作:针孔照相机;热现象的知识讲座:自然气候的形成;电学的小制作:小台灯。

初三学生面临着明年的中考及明年三月的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所以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在于“培优补差”,注重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培优,从个班中选拔出优秀学生开展竞赛辅导工作。确定辅导的教师,辅导的时间及辅导的习题。制定出辅导的上课计划。

四、做好新教师的帮教,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交流课堂治理的方法;交流学生治理的艺术;交流提高复习课效率的措施。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对于薄弱老师,及时找其谈话,了解情况,做好传、帮、带的工作,促进科组内老师之间的均衡、优质发展。坚持落实《推门听课制度》,教师听课20节以上,并做好听课记录。

五、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全面落实本学期教学计划。

九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学科组总结 篇6

本学期,我学科组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和中考考试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年级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杜郎口之变》、《物理课程标准》《评好课》等,结合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积极参加课件制作活动。

二、加强教学研究,抓好教学常规工作。

1、做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优化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新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配合教务处做好教学检查工作。从课堂常规、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方面认真抓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3、配合校师生个人技能展示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动手,九年级学生制作物理手工作品二十余件,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抓好集体备课活动,全面提高学科组教研水平

1、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发挥群体的力量和集体的智

慧,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时认真研讨、真心交流、分享合作、传帮互补、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做到精心设计每一堂教学,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作业和检测各方面尽可能要求一致。

2、坚持做到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检测。

3、配合年级组安排,精心组织3次阶段性月考,从命题、监考、阅卷三方面严格要求,力求月考成绩能真实反应教与学情况,并根据月考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

总之,本期,我组教师共同努力,完成了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学任务,并提前完成了下学期第15章的教学任务,为中考前的复习争取了时间。

2010-2011第一学期

九年级物理学科组工作总结

胡总乡中心学校九年级物理学科组

浅谈小学英语科组管理 篇7

一、凝聚共识, 集体协作是做好小学英语科组管理的前提

管理学大师罗伯特·凯利认为“企业的成功靠团队, 而不是靠个人管理。”同样,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 偶尔的成功可以靠某个教师, 某个班级, 但长久的胜利则必须依靠团队, 所以, 我们英语教师要凝聚共识, 集体协作。

(一) 以老带新, 薪火相传

科组每年都对新上岗的英语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 增强其归属感与荣誉感, 让他们尽快融入这个集体。首先, 开展“传帮带”活动, 以老带新, 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其次, 实行每月一考核、每学期一总结、年度一鉴定的考核制度, 由“传帮带”教师对帮带对象进行思想道德、教学实务、教学业绩、遵纪守法以及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考核。

(二) 集体讨论, 强化共识

英语科组应经常组织教师集体讨论, 强化共识, 共同提高, 要认识到通过英语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还要帮助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教师们还应该认识到英语学习是终身的, 交流是目的, 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另外一种了解外界、了解他人、了解自己的语言工具。

(三) 加强培训, 提升能力

学习英语科研小组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学习提升学历,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活动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观摩、各类专题报告、主题研讨以及座谈交流会等活动, 重点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二、了解学生, 注重整体, 为英语科组管理奠定基础

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 了解学生英语水平是英语科组管理的基础。学校每年开学时组织一次统一的摸底考试, 为制定本学期英语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 也便于教师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与复习计划。

(一) 注重整体, 体现差异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作为一个整体, 目标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 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同时, 英语教学起点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定位, 这要求英语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努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增强动力, 学有所得。

(二) 关注基础, 分类辅导

教师在讲课中, 要关注学生的基础, 要注重落实知识点, 对知识点涉及的核心内容、思路方法、疑点难点等要重点讲解, 应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比如, 对有语言特长的学生, 教师要为他们创造展现特长的时机, 立足于课本的同时也要有深度,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 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肯定, 激发其学习兴趣,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最终达到教学要求。

(三) 树立信心, 帮扶差生

首先, 教师应该帮助后进生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最重要的是改变他们对英语的看法, 帮他们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其次, 要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使他们学会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 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 及时对其作业进行单独评讲, 总结经验。最后, 组织一帮一活动, 安排班上成绩较好同学对后进生进行帮扶。这个活动一方面帮助了差生, 另一方面也帮助成绩好的学生巩固了知识, 可谓一举两得。

三、持续学习, 依纲靠本, 是英语科组管理的重要途径

英语科组要求每个教师持续学习, 全面深入地把握教学内容、明确目标。

(一) 持续学习, 全面把握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学, 还要持续学习, 不断进步, 要了解所教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的整体情况, 了解学生基础的差距, 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要认真研究目前使用的教材, 对照考试要求, 准确掌握其重点、难点和知识考点的分布情况。

例如, 六年级英语科组就要求教师对近几年化州小考卷英语试题有深入了解, 对六年级各阶段教学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要有较深刻的了解。同时要深刻如实地明确新课程的教学体系及考试要求的调整变化, 认真研究手头的各种参考资料和练习题, 精编、精选、精练, 以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 依纲靠本, 明确目标

英语教师要围绕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展开教学, 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 使学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 掌握一定的词汇和最基本的语法知识, 培养他们基本的日常会话能力以及拼读、拼写能力。同时,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他们喜欢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 为他们升入中学继续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最明确的目标。

四、遵循规律, 规范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各阶段任务

英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各阶段任务不同, 侧重点也不同。下面笔者以六年级第二学期复习阶段为例来详细说明。

(一) 第1周至第6周为课程教学阶段

侧重于教材的课程学习, 按章节和单元,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二) 第7周至第11周为一轮复习阶段

侧重于教材的复习与梳理, 通过教材的重现来归纳语言点, 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 教法上教师要做到先学后教, 先练后讲, 以练代讲, 讲学生最薄弱的、最需要讲的内容。

(三) 第12周至14周为专题训练阶段

先把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 并结合前一轮复习中学生感到较困难的知识点进行以讲练为主的复习, 使学生学会有规律地学习, 重点训练学生掌握考试题型的解题技巧, 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本轮复习中,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重视错题, 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一本错题本, 收集自己做错的题目并及时改正。

(四) 第15至16周为综合训练阶段

该阶段重点积累学生考试的经验, 由科组统一开展模拟考试, 并及时改卷, 统计反馈信息。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检查, 寻找不足, 同时要指导学生审题, 分析出错的原因, 寻找知识和能力漏洞, 防止因低级错误和非智力因素失分。

(五) 第17周为考前阶段

教师再次细化复习迎考计划, 精选精讲试题, 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指导学生复习迎考的方法, 调整学生的生物钟, 确保他们以最佳状态参加小考。

我们鼓励教师制定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学习进度, 做到因材施教, 因班施教, 不强求步调完全一致, 不盲从科组的计划。各教师应对照自己的学习计划, 指导学生安排好学习, 明确各阶段学习要求, 使学生有意识地、阶段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有条不紊地实现既定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科组如何培养青年教师 篇8

一、建立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知识”

青年教师大多都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有较丰富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但缺乏的是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科教学的实践知识。或者说,如何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与能力,既是教师本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科组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指导青年教师思考“教学内容”。作为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面对一篇教材文本,头脑里反复出现的问题就是“这篇文章到底怎么讲”,而对另一个问题,即“这篇文章到底讲什么”比较忽视。于是,指导青年教师从“怎么教”转变为“教什么”,便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怎么教”是一个教学方式的问题,而“教什么”则是一个知识论的问题,一个思维问题,同时也是最为根本的问题。“怎么教”和“教什么”也带来了另一组概念,即“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教教材”,说白了就是“讲课文”,讲课文的字词、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方式、艺术手法等,每篇课文都按照一定的“程式”展开。这也是青年教师最容易走的一条教学道路。而“用教材教”则是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教给学生一种普遍的知识与普遍的方法,这也是青年教师最需要下功夫之处。也就是说,每一节课,都要去思考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准备教给学生什么样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何种语文能力。

(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文本解读”。语文青年教师,大多是高校中文系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们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理论修养,但工作伊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拿到一篇课文之后,不经过自己的解读,便去查教学参考书,或借助于网络和其他名家的评论,先入为主,将他人的解读成果原封不动地照搬给学生。久而久之,青年教师的创造性与教学活力便会受到抑制。因此,青年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首先应该是“自我解读”,经过自己的思维与知识的转化,形成有效的教学内容。解读文本,要掌握一整套文本解读的理论与方法,于是笔者着力推荐学生去读孙绍振教授的著作,例如《名作细读:微观个案分析研究》《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文学文本解释学》《演说经典之美》等,这些也将成为青年教师的必读书目。

(三)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当今的中学教育体制内,语文一般不会受到学生的重视,如果语文课堂沉闷乏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骤减。如果语文课堂不是固定的背景介绍、段落分析就是思想情感、写作手法的点评,学生焉能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设计”便显得特别重要。同样是一篇文章,不同的教学设计能够讲授出不同的效果。小说文本,除了以“三要素”为核心的设计,有没有其他精彩的内容与教学设计;诗歌文本,除了形象、情感和手法,有没有更能培养学生赏析诗歌能力的教学设计等等。在这一方面,余映潮老师的《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和黄厚江老师的《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就是典范著作,也是语文青年教师的必读书目。

二、构建以“师徒结对”为核心的“成长共同体”

按照惯例,分配到科组的青年语文教师,会安排一位指导教师,俗称“师父”。“师父”负有指导青年教师学科教学与专业发展的责任。据观察,一般科组的师徒结对流于形式,年轻人基本上是自我探索,老教师也没有用心指点,只是象征性地听几节课,提几条不痛不痒的意见而已。而其中的原因在于缺少具体的指导方略。只有构建以“师徒结对”为核心的“成长共同体”,才能形成较为有效的培养青年教师的方法。

(一)师徒磨“课”。相信这是很多学校的传统项目,而我们科组的师徒听课与评课,不是流于表面,而是要扎扎实实落实到每一节课。新教师要去听指导教师的课,课后要有具体的收获感悟;指导教师也要定期去听新教师的课,课后要有具体的方法指导。除此以外,就是师徒一起磨课。特别是每学期的公开课以及其他接待课、比赛课,更是需要师徒一起反复斟酌教学内容,反复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反复研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于是,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师徒经常形影不离,有时并肩研讨,有时促膝长谈,新教师拿着笔和听课本,而老教师则倾囊相授……

(二)师徒磨“题”。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出题和出试卷上。语文学科组每个学期都会编制一些平时的练习题,重要的课文还会命制单独的课内检测题,每学期还会命制两次正规的段考题等。这些题目的命制,恰恰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绝佳机会。题目如果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制,青年教师就得不到培养和锻炼,但是青年教师在经验与方法方面较为匮乏,需要老教师的指导。于是,笔者想出了一个“师徒磨题”的方法:题目先由新教师编制,最初可以选题,继而可以原创,然后再由老教师审核,从命题思路、知识与能力考点、设问方法、答案要点甚至题目的审美形式等方面,全面指导。年轻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半年之后基本上可以单独命题。

(三)师徒磨“心”。师徒相处,不仅是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切磋磨合,同时也是感情的磨合。对于刚走上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岗位的新教师而言,工作刚起步,内心难免会充满焦虑,这种焦虑得不到及时缓解的话,会影响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期待,从而过早地进入“职业倦怠期”。而师徒相处的过程中,新教师的焦虑与不适可以得到适度的缓解,从而更好地从事自己的教育工作。而且,青年教师大多刚走出象牙塔,对社会、对单位、对人际关系都缺乏一定的了解。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社会化活动,在老教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也可以迅速转变身份,从一个学生转变成“社会人”,这样就可以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与心态,从而迅速融入一个团队。这种师徒之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濡染是无形的,或许也是更为主要的。

三、形成以“阅读写作”为核心的“教研习惯”

新教师要想迅速成长,必须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一)专业阅读。新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要在保持自己的“兴趣阅读”的同时,进行“专业阅读”。所谓的“专业阅读”,指的是大量阅读与学科教学、教学管理、教育学等相关的著作。例如在语文教学方面,笔者就推荐青年教师阅读王荣生教授的系列著作、孙绍振教授的文本解读系列著作、李海林教授的《言语教学论》、王尚文教授的《语感论》等理论著作,还指导青年教师阅读中学语文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类的著作,例如《黄厚江讲语文》《李海林讲语文》《褚树荣讲语文》等著作。阅读这些理论著作,青年教师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文观”,通过对名家课例的品析,可以间接地积累大量的教学技巧与经验,并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二)教学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话说得虽然有点绝对,但却给青年教师的成长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青年教师往往会注重备课和课堂教学,注重作业布置与批改,但往往忽视对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于是,笔者指导青年教师在授完一篇课文之后,用文字记录该节课的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反思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的问题,反思教学流程与教学板块的逻辑性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往后的教学中更加熟练。除了教学反思,笔者还鼓励青年教师多写一些教育随笔,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语文教师,更要养成写教育日志的习惯,每天积累一点,集腋成裘,久而久之,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论文写作。如果说教学反思是自由写作的话,那么论文写作就是专业写作了。青年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但不在年轻时打好基础,未来的专业成长道路会走得比较曲折。因此,笔者会利用一切写作的机会,指导并且督促青年教师进行论文写作。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大都具备论文写作的基本素养,只是缺少教学论文写作的经验与方法。这时候,他们迫切地需要老教师指点,例如如何选题、如何搜集材料、如何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如何布局文章,等等。如果青年教师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能够发表,对他们的成长无疑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七年级地理学科组总结 篇9

项城一中 七年级地理

学科组总结

总结人 xxx

2015年元月

七年级地理学科组总结

2014年秋,我和张俊林,张丽,吴爱华,朱运动,杨文华校长,共担七年级地理的教学任务。我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积极探讨课改,在初一初二都实行课改模式上课,尽量做到精讲精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初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初二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初一学生打好基础及培优工作。主要工作如下: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勤写教学反思,要重视教学的积累,为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平行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每位科任老师上两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探讨复习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复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4、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取得成绩:

经过备课组各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如下成绩:

1、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基本上改变了在初中时学习地理的态度,从根本上意识到在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2、有许多学生已经对学习地理产生了兴趣,并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少数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

2、学生很难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3、学生对如何学习地理存在误区,认为地理只要到考试之前背一背就万事大吉。

4、一部分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很不负责任:自己不愿思考,而是等别人做完再拿来抄。

解决方案:

1、以教育宣传为主,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2、上课时可适当增加一些知识应用的习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知识迁移。

3、分层次教学,对学困生的练习单独布置,以增强其学习信心。

4、告诉学生的学习地理的方法应是:先理解,后记忆;

5、让学生知道作业的重要性——具有补缺补漏和巩固知识的作用。

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

高二物理学科组 篇10

於丙选 高升中学地理教研组分为三个备课组,;高一备课组由张斌、朱颜培、孙娟、於丙选四位同志担任,张斌任备课组长;高二地理备课组由翟守志、秦世轩、王培停四位教师组成,翟守志任备课组长;高三地理备课组由代义娇、王培停、於丙选、方惠娴四位老师组成,代义娇任备课组长。通达路校区地理教学有代义娇老师负责兼任。不同的工作经验和不同的年级,让十位老师在工作过程中能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激发更大的潜力;在各位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使教学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推陈出新,有了更大的进步。总结一学期所做所想,我们收获了以下心得和经验。

一、本学期所做的工作

1.支持学校工作,积极完成任务。

刚刚过去的一学期,地理教研组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和年级组分配、布置的各项任务。全组老师积极支持学校和教研组的工作,群策群力制定教学计划;认真按时按质进行集体备课;积极落实的教学观摩课、公开课和评课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坚持开展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不断钻研教学。

本组的成员都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吃透《课程标准》,精心备课,既备教法又备学法,落实好各项教学常规和教学计划。本组坚持按时集体备课,讨论授课的方法,能够做到目标、进度、作业、测试的统一,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写出教案,点明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然后大家研讨、交流,最后集思广益,确定统一的“学案”,再由各个老师针对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确定具体操作环节。通过集体备课,我们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态度踏实认真,能刻苦钻研教学大纲,精心备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精心批改每一个作业本,都做到了备、教、批、辅、考的统一,工作可谓兢兢业业。

3、发扬团体合作精神,注重相互交流探讨。

本组的老师无论是谁在网上收集到的或在别处得到的教学资料,都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备课效率。为了深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组员坚持相互听课,当面或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实事求是的有针对性的交流意见,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共同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路子,形成教学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我们组内的教研气氛非常浓厚,除都能按时参加组内的正常集体备课活动外,我们还在平时利用课余时间碰在一起讨论问题,研讨教法,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同事们通过讨论,不但提高了对许多模糊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还进一步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4、立足高一高二,着眼高三,目标明确,稳打稳扎。

《必修1》部分内容属于高考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研、教学过程中,我们组始终坚持为高考备战的原则,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思维习惯和解题能力的培养,严格按高考要求讲授知识、考核学生,而且对近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类编辑,开创性地提出旧题新考,强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理解,扎扎实实抓规范。尤其是本组针对高一新教材学习难的特点,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确定了一个教改课题“一课一练一结”。各备课组周周均开展了备课组活动,教研组长基本上三个备课组的活动都参与,直接深入到备课组。

三、今年努力的方向

1.更好更严格地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特别是从组员的思想入手,要不满足于现状,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要认真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改进地理课堂教学。进而全面完成高中地理教学工作。

2.强化对课程改革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以及有关资料的学习,掌握更多的信息,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每一个老师要加强自己的各方面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成才,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引路人。3.使组内的教研、讨论气氛进一步浓厚起来,通过讨论、交流,使备课组成员的知识、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适应高考改革的要求,努力研究自已的教学工作,形成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使自已不断向“名师”靠近。4.加强同事之间的团结互助、互相关心,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再作不懈的努力。

高二物理学科组 篇11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物理解题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这些信息来自两方面:一是来自题目本身,通过审题而获得; 二是来自我们大脑,包括物理的概念、规律、思维方法和已经解过的问题及结论等。它们贮存在解题者大脑的记忆中,要通过回忆提取出来,这就是“联想”。解题就是解题者这个信息处理系统与问题的相互作用,也是题目信息与大脑中的贮存信息的相互沟通、相互结合的过程,当我们面对一个物理试题时,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将头脑“记忆库”中的相应知识与题目建立正确的联系,并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分析、推理,最后完成解题。

提高物理解题能力的前提是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熟练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强化知识间的综合联系。这就要重视教材,认真阅读教材,构建学科的知识网络。因为教材是专家们根据教学大纲精心编写出来的,教材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基本依据。是物理知识的“宝藏”,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资源之一。读教材时要重视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弄清每一个概念、规律是怎样引入或得出的,它们的内容、物理意义如何。对相互关联的概念,要辨析其异同。对于物理规律,要掌握它的公式表达、适用条件,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等,边看书边思考,把读、划、批注相结合,所以读教材时,不仅要记住知识结论,更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过程是怎样一步一步深入的。在此基础上,要善于根据物理学科特点,从整体上把握物理主干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使离散的知识形成彼此紧密联系的网络,以便于解题时能准确定位,迅速提取。

二、 分析,建构物理模型

高考命题侧重能力的考查,以问题的变化为切人点。千变万化的物理命题都是根据一定的物理模型,结合某些物理关系,给出一定的条件,提出要求的物理量。而我们解题的过程,就是将题目隐含的物理模型识别、还原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学会分析并善于分析,通过对具体物理问题的分析。即分析题目涉及的物理情景、物理过程和状态,分析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结果和变化,以及导致这些结果和变化的原因。通过这些分析,把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问题,判定各个问题的特点,建构起相应的物理模型,结合(对象)模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根据需要寻求的关系,写出符合题意的物理方程。只有在分析基础上的解题才能做到透彻、自觉、主动,正确地分析具体问题,建构物理模型是一种能力。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培养和锻炼这种习惯,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物理头脑”。

三、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提高解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十分重要。

1.形成正确的解题程序

无论是何种题型的物理习题,解题过程一般都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环节:读题、审题、情景、(对象)模型、规律、方程、求解讨论。一些同学解题时习惯于读题,找已知条件,找出要求的物理量,确定所用公式、定律,最后列出方程。其实用这种解题思路来解决物理问题是相当费时费力的。实践证明,只有规范地按照解决一般物理问题固有的解题程序,或者按照物理解题的基本模式进行操作,才有助于增强自己思维的条理性,最终达到解题程序自动化,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2.养成画图的习惯

画示意图(力学中的受力图、运动情景图、v-t图,电学中的电路图,光学中的光路图等)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解答物理习题的一大法宝。示意图能直观清晰地展示物理情景,可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变得形象具体。画示意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把握题意的思维过程,一条简单的线段,一幅简单的图象,往往就是打开思路的金钥匙,很多同学问老师问题,当老师画出了示意图时,待求问题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便是明证。所以同学们从审题开始就应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这是学好物理、做好物理习题的“秘笈”之一。

3.学会题后反思

学好物理贵在领悟和理解,重在掌握物理解题思想和方法。解完题后,不能只管答案的对错,还应解后思考:题目涉及哪些知识点(模块)?解题的关键是什么?有哪些解法?能否将题目变通一下?经过这样反复思考和总结,同学们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定会不断提高。

四、用100%的精力抓80%的中低档题

1.回归考试大纲。“所有考点逐一过一遍,明确基本概念、理解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物理思想方法与解题方法。”

2.注意“查漏补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张试卷,做错的、空白的、侥幸做对的就是你的‘缺’‘漏’所在。”东梅说,找到“漏”和“缺”,逐个解决,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有可能带来高考的加分。

3.旧题新做,重总结。东梅建议,挑选出价值较大的卷子,做对的题,看当时选择了什么思路才得到了分。做错的题,看现在能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

4.适当做题,保持状态。“可以做近几年新课标高考物理真题,限时训练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度。多做中低档题。”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 篇1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跟温度有关,知道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2.知道什么是分子的势能;知道改变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分子力做功,因而分子势能发生变化;知道分子势能跟物体体积有关.

二、重点难点

重点:物体的内能和决定物体内能的因素.

难点:分子间做功跟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

三、教与学

教学过程:

在自然界中能量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的运动形式对应着相应的能.在机械运动中,由于物体的运动而使物体具有动能,由于物体与地球之间存在相对作用,并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了重力势能,那么我们会自然地想到由于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力只与相对位置有关)也应存在与此相对应的能量.

(一)分子的动能

温度

1.分子动能:组成物体的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

(1)大量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尽相同,以中等速率者占多数.

在研究热现象时,有意义的不是一个分子的动能,而是大量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2)平均动能:物体里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2.温度

(1)宏观含义: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微观含义(即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注意】

(1)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但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质量不一定相同.所以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也不一定相同.

(2)温度反映的是大量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不能反映个别分子的动能大小,同一温度下,各个分子的动能不尽相同.

(二)分子势能

1.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并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2.分子力做功跟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类同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时,分子势能增加.

3.决定分子势能的因素

(1)从宏观上看:分子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2)从微观上看:分子势能跟分子间距离r有关.

①一般选取两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分子势能为零.

②在 的条件下,分子力为引力,当两分子逐渐靠近至 过程中,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在 的条件下,分子力为斥力,当两分子间距离增大至 过程中,分子力也做正功,分子势能也减小.

结论:当两分子间距离

(三)物体的内能

1.物体的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也叫做物体的热力学能.

2.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因为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所组成.

3.决定物体内能的因素

时,分子势能最小(且为负值).

(1)从宏观上看:物体内能的大小由物体的摩尔数、温度和体积三个因素决定.

(2)从微观上看:物体内能的大小由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数,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间的距离三个因素决定.

(四)物体的内能跟机械能的区别

1.能量的形式不同.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机械能分别跟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相对应,内能是由于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对位置而使物体具有的能.而机械能是由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及其与它物体间相对位置而使物体具有的能.

2.决定能量的因素不同.内能只与(给定)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而与整个物体的运动速度路物体的相对位置无关.机械能只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跟其他物体的相对位置有关,与物体的温度体积无关.

3.一个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同时也具有内能;一个具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例1]有两个分子,用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当力和引力相等,使两分子从相距很远处((时,两分子间的斥)逐渐靠近,直至不能靠近为止).在整个过程中两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

A.一直增加

B.一直减小

C.先增加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加

【解析】根据动和能的关系,分子势能的变化是和分子力和功相联系的.分子力对分子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加.当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表现分子力等于零;当表现出的分子力为引力;当两分子从 处靠近,直至

时,分子引力大于斥力,时分子引力小于斥力,表现出分子力为斥力,在 为止的整个过程中,当

时分子力做正功,使分子势能减少,当当

时,则分子克服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加,不难看出,时分子势能最小。

正确选项为D.

[例2]若已知分子势能增大,则在这个过程中()

A.一定克服分子力做功

B.分子力一定减小

C.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情况无法确定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分子势能增大,说明分子力一定做负功,或者说一定克服分子力做功,所以选项A正确.我们知道,当减小;当

时,分子势能增大说明r增大,分子力 时,分子势能增大说明r减小,分子力增大,因题目未说明初始状态分子间的距离r是大于、小于或等于,所以对分子力和分子距离的变化情况无法确定,选项C正确,B和D错误.

[例3]有甲、乙两种气体,如果甲气体内分子平均速率比乙气体内平均速率大,则()

A.甲气体温度,一定高于乙气体的温度

B.甲气体温度,一定低于乙气体的温度

C.甲气体的温度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乙气体的温度

D.甲气体的每个分子运动都比乙气体每个分子运动的快

[解析]正确答案是C.A认为气体分子平均速率大,温度就高,这是对气体温度的微观本质的错误认识,气体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而分子的平均动能不仅与分子的平均速率有关,还与分子的质量有关.本题涉及两种不同气体(即分子质量不同),它们的分子质量无法比较.因而无法比较两种气体温度的高低.故A、B错,C正确,速率的平均值大,并不一定每个分子速率都大,故D错.

[例4]用力拉着铁块在水平面上运动,铁块内能和机械能有没有变化?

【解析】当地面光滑时,铁块由受到外力后将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但势能保持不变,所以铁块的机械能增加,增加的机械能等于外力对它所做的功.由于运动过程中,铁块所含的分子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都不变化,因而铁块内能不变.

当地面不光滑时,铁块运动中时刻受摩擦力的作用,若所受外力等于地面摩擦力,铁块将匀速运动,机械能不变.若所受外力大于地面的摩擦力,铁块做加速运动,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变为内能,其中一部分使铁块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铁块的机械能和内能都增加.

【小结】物体的内能是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教案点评:

上一篇:体育学生活动记录下一篇:清平乐村居电子版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