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电子版课文

2024-10-23

清平乐村居电子版课文(共10篇)

清平乐村居电子版课文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农村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2、农村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物质条件比现在差得多,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水泥、柏油公路,没有车辆,交通落后,农村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当时社会动荡,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目睹着这一切,他渴望见到农村平静、安宁、幸福的生活。今天,他来到了农村,终于找到了他向往的地方。

投影清贫乐·村居图

3、图上是怎样的景象,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对照画面学生练说)

4、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准备用什么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诗人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清贫乐?村居。配乐朗读。

二、初学诗意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正音)

3、集体交流检查,指名同学读文、点评。(指正读音bāo剥)

4、男女生赛读,齐读。

5、再读课文,对照图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6、交流收获:(注意学生多元理解)

茅檐低小草最喜小

大儿锄豆二儿

7、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翁媪老年妇女

卧剥伏在地上剥东西

吴音吴地方言

8、对照插图说说整首诗意。

9、指名学生试说,集体练说。

10、再对照诗意再现画面,说说你眼前呈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分块品读

1、教师引导过渡,出示清贫乐?村居分解图。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面来理解、想象、解说。

3、学生自由选择准备。(想象要丰富)

4、集体交流。(体会与指导读书相结合)

(1)小儿卧剥莲蓬。我似乎看到了、听到了

(2)大儿锄豆溪东。

(3)二儿正织鸡笼二儿会怎样想

(4)醉里吴相媚好,翁媪

这一对老人会聊些什么?(大儿、二儿、小儿以后的生活)

指名读这二句话,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景象。

四、延伸:

1、如果我们继续往里走,还会见到什么画面?

2、同桌互说交流。

3、指名说。

4、辛弃疾看到这样的景象,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5、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五、再读课文,品味情感,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小结、作业

选择刚才你选择的画面,把你想写的话写下来。

清平乐村居 篇2

元一名城小学

陈贤

【教材简解】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词分为上、下两阕,整首词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景画。上阕以素描之法,勾画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美满,精神的愉快。下阕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整个画面恰似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

【目标预设】

1、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

【设计理念】

这首小词写景见人,由人及事,人事相传,作者将景、人、事、情融为一体,它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对于这样意境幽美的词,在教学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重点抓住描写小儿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词意。

【设计思路】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叙事,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悠闲美好的乡村家庭生活画卷。在教学时,教者应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感知、感受、感悟、感慨全词。真切地领悟词的意境美、情感美。领会“醉”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感知宋词。

1、请学生背诵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

2、屏幕出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3、师小结:这些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客留恋于农村,寄情于田园,各自用诗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

4、板书:清平乐 村居。“乐”这个字读yuè,齐读课题。

5、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而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6、提问: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题目。我们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再次齐读课题。

二、自主朗读,感受词韵。

1、过渡: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拿起课文,自由读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读。比比看谁读得又好又准?(相机正音)

预设: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多音字——剥bāo、bō(板书)

这里的“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词中是小儿把莲蓬的皮去掉叫——。一起再读这个句子。

注意:“莲蓬”的“莲”的读音与字形。

相机教学:“翁媪”的“翁”的读音与书写;“锄豆”的“锄”的读音与结构。

4、教师相机指导。

5、解疑:这首词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阕,后一部分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

6、分男女同学读分别读上、下阕。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掌握词意。

1、提问:大家读完全词,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2、交流、反馈。

3、随机朗读、理解。(理解:吴音,他们是用什么语言聊天的)

4、学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

5、激趣: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这首诗的意思就明白了。咱们把自己的感觉、体会放到词当中去,我们有感情的来读一读这首词。

(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过渡: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读越品就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我们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

2、村居的“景”是怎样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学生交流: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还看到了——青青草。

(教师评价:你们的理解、朗读让我看到了这如茵的绿草。)

继续交流: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联系最后一句话,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清风吹来还让人闻到一股——清香。

感叹:是啊,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们一起美美地读。

3、教师小结: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而村居中的“人”更美。都有哪些人啊?在这五口之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呢?

预设

一、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问:谁来读读这句词?说说看,你为什么最喜欢小儿?那就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师问:这句话中的“无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你觉得文中的“无赖”是什么意思,具体表现在哪里?

学生交流:这里的卧,它有一种姿势,趴着。趴是脸朝下,说明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时自由自在。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悠哉悠哉。

师问:聪明的你们能否想象一下,小儿剥莲蓬时的表情、言语? 预设

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过渡:小儿是那么调皮可爱,那么他的两个哥哥呢?谁来读一读。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

预设

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过渡:除了这三个儿子,还有哪两个人让你们觉得很美?(老爷爷、老奶奶。也就是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

师问: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看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还美吗?那又美在何处?——(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就像年轻人一样),用书上词说——相媚好。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好这么相亲相爱的,是不是,有些惊讶,这情景多美!)

小结:是啊,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恩恩爱爱,亲密无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哦。一起读这句词。

创设情境,说话训练: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屏幕出示)。先自由说,再交流。

教师引导:同学们,老两口那个高兴呀,老爷爷笑着说:想当初咱们认识的时候,往事——历历在目,一晃就是——几十年了,现在

咱们老了,虽然老了,可是孩子们却让我们——放心那,高兴那。正应了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话。

(三)提炼“醉”字,渐入词境。

1、设问:哎,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他们都陶醉了。

2、探讨:是啊,陶醉了。可是读书要联系上下文,从词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到了什么?——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乎乎的,还陶醉了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学生交流)

3、小结:是啊,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

4、师问:陶醉的还有谁?(作者。是啊,诗人辛弃疾,也深深地陶醉了,来,我们读出诗人那醉醉的感觉来。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读这首词的时候,还有谁陶醉了?——我们。来,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4、配乐朗读整首词。

四、介绍背景,感慨词情。

1、师问: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作者内心是怎样想的?

(板书:安适、悠闲 热爱、向往)

2、出示材料:(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他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了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收复失地,渴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一生都在为抗金而不懈努力。42岁时遭受投降派的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壮志难酬、报国无路是悲愤的,但他仍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业……)

2、小结:我们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如此陶醉。此刻,看着这安宁祥和、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学生交流)

3、齐诵全词(让我们把这份心声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吧!)

附板书: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翁媪图

安适、悠闲 热爱、向往

《清平乐·村居》扩写 篇3

这两位相敬如宾的夫妻膝下共有三子,三个儿子都很孝顺,也很懂事,都在忙着自己的活儿。

瞧!大儿子正在小溪东面的豆田里,手拿锄头锄去杂草。尽管他干得汗流浃背,但是看着这一片茁壮成长的豆苗,大儿子感到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在阴凉的树下,二儿子坐在板凳上,手拿竹条,认真地编织着鸡笼。他的动作是那样细致,那样熟练,每个鸡笼都是一样大,足见他“功力”深厚。这时,一群鸡突然叫了起来,原来是调皮可爱的小儿子摆动的双脚踢到了鸡群。小儿子全身趴在地上,倚着小溪,手里剥着一个个翠绿的莲蓬,不时将剥碎的莲蓬扔向水中的游鱼。多么有趣呀!

《清平乐·村居》改写 篇4

“明山叫你呢,快去吧!”屋内喝得醉醺醺的王老爷子说。“你为什么不去?你是不是怕把鸡当成莲子吃了?”王奶奶笑嘻嘻地说。“快去呀!明山又在叫你了,准是他着急了。”“哎呀,转眼间,孩子都这么大了,我也老了呀!瞧瞧我这白头发。”“你可没老呀,你看你,不还是那么漂亮,那么年轻吗?就像小溪里面的荷花呀!”老奶奶听后,脸上立刻变得红润起来,笑着说:“老爷子,你也还是那么帅呀!好吧,孩子该等急了,还是我去看看吧!”

来到屋外,王奶奶从明山那里拿了两把莲子,给正在编织鸡笼的明秀一把转过身来,经过了一排矮矮的南瓜架,来到了田地。黝黑壮实的明扬正在田里挖地。王奶奶边心疼地抚摸着明扬的头,边说:“哎哟,看你这一头的汗呀。来,明扬,尝尝你三弟剥的莲子,休息一会儿吧!天色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明扬答道:“等我把这点儿农活干完再走吧。”

《清平乐·村居》改写 篇5

沿着小溪边,我走过一个山坡,走过一片树木。忽然,我的眼前忽地出现了一间茅草。乍看之下实在简陋破旧:土的墙,木的门,连窗房上的纸也是破的。到了屋前,却又是一番景象:院前的芭蕉,长得正好,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特别清新舒服。一阵微风拂过,那大大的叶片便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你听,那茅草屋中传来的阵阵笑声是什么?哦,原来是两位老人用略带醉意的吴地方言在互相取乐呢!你瞧,那位老翁面色红润,眼睛成了两座拱桥,双手起劲地拍着大腿,大概是被自己逗乐了吧!老妇也是如此,同老翁一起开心地笑着,让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甜甜的。

大儿子是主要劳动力,在溪边的豆田里锄豆子,本来已经是汗流满面了,可是他一听到两位老人的笑声,就来劲了,做儿子的有的是力气,让父母放心,安心,再苦再累也值了!

二儿子正坐在门前做鸡笼子,这可是件技术活,没什么耐心的人可是做不好这件事,二儿子就是这样的人。他专心地做着,时不时看看溪边劳动的大哥:大哥是个好榜样,我要向他学习呢!

最讨人喜爱的还是憨态可掬的小儿子。他躺在溪边剥着莲蓬,吃得正带劲!你看,他先把莲蓬里拿出一个莲子,剥了皮,向空中一扔,再嘻嘻哈哈笑起来,有几次还扔到了自己的头上呢!小鱼在溪边游来游去,蜻蜓在他的头上飞来飞去……

《清平乐村居》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一、导入:

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学习一首词?→预设:读正确,翻译、读出意境、了解背景

二、读词。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谁来读课题?为什么不读lè?(1清平乐是词牌名2古代乐曲名)

2.再读课题,从“村居”感受到什么?有了自己的感受,这个词就有了形象,有了画面,有了生命......齐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觉。

3.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读的时候,你觉得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根据学情聚焦生字新词)

(1)翁媪(wēng

ǎo)

意思:老年夫妇

(2)剥bāo:用手去皮,剥香蕉、剥花生、剥橘子。

苹果:削xiāo,用器具去皮。两个字连读:剥削,bōxuē,白白地占有别人的东西。)

二、想画面。

.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再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自由交流)

(1)茅草房子放在我们城市的大街上合适吗?放在什么环境合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美)

(2)教师引读:作者走到乡村,远远的看,看到了什么。(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作者走近一看,看到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作者环顾四周,看到了——(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三、提问理解。

.在理解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或句子需要提出来讨论一下?

(1)醉里吴音相媚好:

①媚,出示文字媚,喜欢;相媚,相互喜欢;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谁?(年轻夫妇、男女朋友)在文中形容谁?他们在干什么?(交流)

相媚好:

像这样喝着小酒,说着家常,唱着小曲,过着小日子,就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②吴音:诗人写到的地方(江西上饶)古代属于吴国,吴语软柔。辛弃疾是山东人,觉得吴地的方言非常好听,就觉得——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我们还可想象辛弃疾喝了点酒,路过这样一个村居,村居前有一对不知是谁家的老夫妇,用吴地方言说着家常,这就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最后一句,无赖

齐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①很多人微笑着读这句话?为什么这个表情?体会“无赖”

②卧:趴,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顽皮,可爱)

四、寻找词眼。

.理解之后,再读课文。(指名读,配乐齐读)②配乐朗读。

2.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自由说)诗情画意,令人向往.......3.词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词人和你们所说的感情?

①小组讨论

②教师点评

醉点评:

这里的“醉”仅仅指的是醉酒吗?

这里的“醉”还指词中老夫妇俩“沉醉”了。

体会得真好!老两口陶醉在和睦、和美、和谐的村居中。课文中还有谁在醉?

作者辛弃疾!

(点播“诗词教学必须抓住“诗眼”,补充“诗眼”“文眼”„)点拨:词眼、诗眼、文眼

五、体会情感。

.通过读书,我们看到一个村居老人辛弃疾。其实,每个诗人都有自己常用的几个字。

2.补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你看到了怎样的辛弃疾?(爱国,英勇,无奈)

教师过渡:辛弃疾梦里的战场再也回不去了,他只能把自己的心寄托在那安静和谐的村居里。

3.回到“清平乐”,配乐朗读。

《清平乐·村居》写法特点 篇7

《清平乐·村居》写法特点

这首词是描写农村生活的名作,风格清新淡雅,富于诗情画意。在表现手法上,全词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绘出了农村一户人家清新秀丽的环境以及老小五口充满田园情趣的生活画面,生动地勾画了一家五口特别是翁媪二人“醉里吴音相媚好”和“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形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词中写白发翁媪,先闻其声;写大、中、小三儿,后见其人。寥寥几笔,如实描摹,简洁自然,写出一家两老三少的活动。构思方面,头两句写景,茅草、小溪、青草,本来是农村司空见惯的东西,但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后六句写人,通过翁媪打趣闲谈、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宠、小儿卧剥莲蓬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

全词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素描,却写得生趣盎然。

《清平乐·村居》阅读答案 篇8

低小,青青草。醉里吴音,白发 ?大儿,中儿。最喜,溪头。

1.把这首词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代词人。全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 风景图,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和。其中“清平乐”是。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吗?

参考答案: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宋 辛弃疾田园 人情之美 生活之趣 词牌名

改写清平乐村居 篇9

荷花旁的草坪上有一座茅草屋,屋檐很低,上面还爬着瓜蔓。溪边的草长得正旺,绿绿的,还带一点青,愈发愈现出了夏天的生机。茅草屋里有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鬓边的头发全白了。唯有那向上翘起的嘴角,显示出了他们零星的活力。老爷爷一手端着酒,一边操着吴地的方言与老奶奶谈论着:我们的儿子们越来越懂事了,总算没白养他们。老奶奶回应道:是呀,在这儿的确很好,儿子们又孝顺,环境也很好。下半辈子在这可真是舒坦啊!他们已经七旬了,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了。

瞧,那是他们的三个儿子!大儿子戴着斗篷,赤着上身,卖力地锄着豆田里的草,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却早已汗流浃背;二儿子坐在树荫底下,细心地编织着鸡笼,头上的蓝丝带不停地摇着,他还时而摇摇鸡笼,看看结不结实,时而又拆了,重新编一点,好像这样会更漂亮;最可爱的可就是小儿子啦!他趴在溪边,顽皮地翘起脚,一会儿剥剥莲蓬,一会儿又逗逗溪里的小鱼儿,小鱼儿也不怕他,还咬着他手指。小儿子被鱼儿咬疼了,倒吸了一空凉气,还甩着手指,不跟小鱼儿玩了,继续剥着莲蓬。这真是一幅和睦的田园风景呀!

《清平乐・村居》改编作文 篇10

这是一个外地人家盖得小茅草屋,茅草屋又低又小,茅屋一边的小溪边上长满了许多翠绿色的草。

我们隐约可以听见茅屋里有两个人带着醉意操着柔媚的吴地口音在说笑,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只听老头说:“老婆子,你看如今三个儿子都长这么大了,老伴呀,我们是时候给大儿子和二儿子去亲了吧!”老婆子说:“是呀,是时候了,让我好好想一想,东头的李姑娘?不行太胖了,西头的张姑娘?不行有点丑,哎呀怎么都配不上我两个宝贝儿子呀!”她喋喋不休地说着,想着。

白发夫妻正在里面谈论婚事,三个儿子正在外面干活。

大儿子每天的任务就是顶着强烈的太阳,在小溪的东边的豆田里除杂草,一干就是七个小时,都从来不歇息的。

二儿子呢?他也不是闲的没事干,现在正在树下编织着鸡笼子呢!

三儿子嘛!他最小,也是最讨人喜欢的,他呢?也没闲着,他现在这趴在小溪边上吹着凉风,剥着莲蓬,一边剥,一边和小溪里的小乌龟玩呢,他样子真的十分讨人喜欢呀!

夜晚……

上一篇:高二物理学科组下一篇:扶贫攻坚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