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镇材料

2024-06-15

蓉城镇材料(通用8篇)

蓉城镇材料 篇1

发挥残联作用

重视残疾人工作

蓉城镇残疾人联合会

青阳县蓉城镇是青阳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面积120.8平房公里,人口7.8万,其中城镇人口3.6万,辖18个行政村,6个街道社区。蓉城镇是全市经济强镇,2010年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镇党委、政府更加注重残联工作,在残疾人保障方面加大投入,精心安排、热情服务、让全镇残疾人和他们的家庭,感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让他们生活的更有尊严。

一、进一步提高对残疾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残疾工作纳入民政事务的重要内容。

蓉城镇残疾人联合会在县残联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学习“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把残疾人群体作为服务对象,充分理解残疾人的思想和行为,把助残工作作为维护社会为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对待。在镇残联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基层残联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已成为民政事务的重要工作内容,残疾人事业也因此得到政府各部门、村、社区的高度重视,为蓉城镇的残疾人事业营造了理解、关心、尊重、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

镇残联为做好残疾人工作,克服了人少事多等困难,安排了张国祥同志专事残联工作。在长期工作中,该同志以博大的胸怀,高尚的道德情怀,认真细致的工作责任心,尽心尽力地为全镇残疾人服务,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并且为残疾人争取了许多利益,解决了许多问题,受到了残疾人的爱戴和尊重。

二、精心组织,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残联工作任务。

一是全面开展残疾人普查工作和残疾证办理工作。结合蓉城实际,拟定“蓉城镇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实施方案”在村、社区抽调39名调查员,用25天时间逐户摸底调查并进将调查数据录入,按时完成了残疾人普查摸底工作。经普查全镇已登记疑似残疾人2409人,并为910名残疾人办理了二代证,其中583人为重度残疾人。通过调查、掌握了情况,为残疾人工作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对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进行特别救助。经摸底审核,确定对400名重残人给予救助。建立一人一档,全年发放救助金173040元。三是白内障复明工作,经摸底全镇有122名疑似白内障患者。2010年。成功地为18人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四是为13名肢残残疾人解决了轮椅,当镇残联张国祥和村专职委员江宝珍同志抬着轮椅走了五六里山路送到一户偏远的残疾人家中时,全家人感动的 热泪盈眶。五是重点解决129位精神病人问题。民政事务所的张国祥同志长期从事残联工作,对精神病患者造成的社会问题十分关注,他多次联系政府、民政、和医保等部门,多方筹集资金,对6名重度精神病患者联系医院,送入医院治疗,为那些无监护人的患者解决了医疗费。对2位无监护人的患者出院后,张国祥同志多次跑村、跑社区、联系安排专人为病人发药并监督他们服药,长期的坚持,控制了复发。他的尽心尽责受到了群众的称赞。2010年,对38名精神病患者和智障残疾人享受阳光家园居家托养,发放托养资金19000元。精神病药费补贴3150元。六是为6名截肢残疾人争取装配假肢,让他们融入社会成为正常人。七是开展

“万人千元就业工程”,对有一技之长又可以自食其力的残疾人,镇残联积极帮组他们就业,并为12人发放就业扶持资金12000元。蓉城镇残联为 残疾人所做的工作远不止这些。这些复杂繁琐的工作需要多少时间精力,需要多少耐心和坚持,这是因为他们的奉献和 付出,才得到了残疾人的尊重,才换来社会的和谐。

三、残疾人事业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关注。

蓉城残联人联合会工作人员深知,残疾人事业永无止境,不仅要靠专门这项工作的同志们的努力,更要靠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为此,蓉城镇残联提出:

1、经常不懈地为残疾人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个需要关爱的残疾人的心里,以实际行动为残疾人维护权益,帮助他人树立信心,自食其力并引导残疾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让所有的残疾人“沐浴阳光,共享和谐”。

2、利用“全国助残日”、“爱眼日”“万人就业工程”等契机,向政府、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为残联人呼吁,请求社会资助,解决残疾人问题。社会各界也要伸出援手,共同关注残疾人。

蓉城残人疾联合会的全体工作人员坚信,在党和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我们的扎实的工作、无私的奉献。蓉城镇残疾人事业将会做的更好,所有残疾人将会生活的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蓉城镇材料 篇2

1 城镇化民居建设应优先选用新型墙体材料

据测算, 目前我国烧制粘土实心砖每年要用掉120万亩良田, 而且用粘土实心砖建造的民居, 只能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居住空间, 因其导热系数大, 保温隔热性差, 冬冷夏热, 是典型的高耗能建筑。相关调查资料表明: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比使用粘土实心砖 (按1亿块标准砖计) 可节地165亩、节能6250吨标煤、减排SO2156吨、利废 (煤矸石、粉煤灰) 4万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国务院提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我们应牢牢抓住城镇化建设的大好机遇, 大力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 在城镇化民居建设中应优先选用各种新型墙材, 如双排错孔封底混凝土砌块、混凝土错排多孔砖等。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范围按国家公布的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确定。

2 新型墙体材料的主要品种、性能及应用要点

以各种材料制成的墙体材料构筑成的内外墙体, 作为房屋建筑的组成部分, 起到承重、围护或分隔等多重作用。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对促进建材工业和建筑业的现代化, 对节省能源、资源, 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善人居环境, 都能起到重大作用。

2.1 普通砼小型空心砌块

它是以水泥、砂、石水拌合, 经成型、养护而成, 属承重型砌块, 主规格为390×190×190mm, 空心率为25%;主要性能:强度等级MU3.5~MU20, 共6级, 抗冻性为F15~F25;应用要点: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单层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 18层以下小高层住宅可采用配筋砼小型空心砌块作为内外墙体, 砌筑时, 应按《砼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规定设置芯柱、构造柱等构件, 以增加住宅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2.2 轻集料砼小型空心砌块

它以轻集料为主料, 以水泥为胶凝材料制成;轻集料为各种陶粒或天然轻集料, 也可用煤矸石、煤渣等工业废料, 属非承重型砌块, 主规格与砼小型空心砌块同, 空心率25~30%;主要性能:表现密度500~1200kg/m3, 强度等级为1.5~10.0MPa, 抗冻性为F15~F50;应用要点:强度等级小于5MPa的空心砌块适用于框架结构填充墙、外围护墙, 强度等级大于5MPa的空心砌块适用于单层或多层建筑的承重墙, 砌筑时应按相关操作规程施工。

2.3 蒸压加气砼砌块

加气砼是以水泥、石灰等钙质胶凝材料, 石英砂、矿渣、粉煤灰等硅质材料作为基本原料, 加入发气剂, 与料浆化学反应产生微细气泡, 结硬后形成多孔制品, 按预定尺寸切割成砌块;由于采用蒸压养护, 所以全称为蒸压加气砼砌块, 主要性能:表现密度低, 通常为400~700kg/m3, 保温性能好, 在干燥状态下为0.14~0.23w/m·k, 耐火性好, 以600×250×100mm的砌块墙体作耐火性测试, 其耐火极限可达4.3小时;应用要点:适用于单层或多层建筑的承重墙和自承重墙、高层框架结构填充墙和内浇外砌结构的围护墙, 以及作为保温层构成复合外墙体等;蒸压加气砼砌块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均应遵守相关技术规程和施工规范规定, 精心设计和施工。

2.4 轻型墙板

该墙板有石膏板、纤维增强水泥板、钢丝网架水泥聚苯乙烯夹芯板和彩钢夹芯板等四种, 现重点介绍: (1) 纤维增强水泥板。它以不同纤维作增强材料, 以水泥基体制成板状体, 有平板和空心条板两类;主要性能:抗折强度为7~18MPa, 密度1.6~1.8g/cm3;应用要点:适用于骨架隔墙的覆面和其他复合板的板面, 韧性好、耐水性强, 安装简便。 (2) 彩色压型钢板夹芯板。它是以不锈钢板、铝板等作面层, 高效保温材料作夹芯的复合板, 具有密度小、保温隔声性好、防火和耐久等特性, 适用于厂房、仓库、体育馆等的内外墙或屋面以及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和既有建筑加层等。

3 新型墙体材料体现城镇民居绿色节能新理念

早在1992年国务院就发出了《批转国家建材局等部门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 (国发[1992]66号) 文件, 郑重地发出了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的号召, 墙体材料革新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很快, 一大批用新型墙体材料建造的大楼, 矗立在人们面前, 打破了粘土实心砖一统天下的格局。“十五”期间, 全国有175个城市率先实现了“禁实” (禁用粘土实心砖) 目标。2005年6月, 国办发33号文件再次把墙体材料革新和节能建筑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并向农村乡镇强势推进。作为深入开展城镇化民居建设的主要建筑材料, 必须尽快普及、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以彰显其时代特征。推进新型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绿色节能建筑, 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向我们建筑业提出的要求。就目前我国住宅建筑现状来看, 量大面广的住宅遍布城市、农村, 千百年来用粘土实心砖建造的各种民居, 从来就不可能体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的理念, 在造成物质和能源浪费的同时, 每年都有大片沃土良田被砖厂蚕食掉, 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使农村居住地的环境日益恶化, 直接影响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国办发33号文件把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提到一个新高度, 还提出了“绿色建筑”这个全新建筑理念, 而建造“绿色建筑”与建筑材料有直接关系。墙体保温隔热是创建绿色节能建筑的首要因素, 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将这一理念渗透到城镇化民居建设中, 就是要求我们尽快摒弃使用了两千多年的烧结粘土实心砖, 大力提倡使用节能保温又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 迅速改变城镇民居节能措施滞后的现状, 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城镇化民居建设量大面广, 我们应牢牢把握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将墙体材料革新与绿色节能建筑尽快推向全国城乡, 增加城镇化民居建设的科技含量, 与生态环境相融相伴, 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青山常在、碧水长流、蓝天白云、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4 新型墙体材料提升城镇民居建设品位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城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 也渴望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因此, 我们必须从节能环保的角度重新审视城镇的民居建设, 用新型墙体材料全力打造民居实用、美观、设施配套完备、环境整洁优美的最宜居生活环境, 提升中国特色城镇民居建设的品位, 让城镇居民都能在新民居中得到科学技术、社会进步带来的更多实惠。今天的城镇民居建设应该有别于过去任何一个时代的民居建设, 要把居住舒适作为城镇民居建设的主要目标, 提高民居的综合功能, 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地建造环境优美、市容整洁、民风文明的民居小区, 大力倡导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和推广节能建筑, 将“绿色建筑”这一全新理念贯穿于城镇民居建设全过程, 使民居亲近自然, 实现民居功能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城镇化民居建设不仅要起点高、质量好, 还要能体现节能环保新理念, 为此, 应大力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省森林城镇创建汇报材料 篇3

全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二O一O年五月

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地处经济高速发展、人口稠密、交通网络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浙东旅游网络的中心节点,紧邻宁波市中心城区,到达宁波市区和栎社机场分别为10分钟车程,进入沪杭甬高速公路和同三线高速公路仅需10分钟。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年建成后,宁波进入以上海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区内资源丰富、风光秀丽,交通便捷,自古以来就是风景旅游胜地,一张美丽的“绿色名片”。区内有被郭沫若先生誉为“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东钱湖。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钱湖的开发建设,致力于把东钱湖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长三角著名休闲度假基地、华东地区重要国际会议基地和国际性高端总部经济基地。经过这些年的开发建设,东钱湖业已成为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居住生活的理想之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湖、城市之湖、生态之湖、休闲之湖。

东钱湖镇面积134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230平方公里,人口4.53万,下辖36个行政村(其中马山、上水、青山、光辉、湖塘等五个村已拆迁并入社区)、4个居委会、5个社区,4个渔业社。全镇有森林面积11万亩,生态公益林5.3万亩,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植被种类三百多,生态环境优美,湖面开阔,岸线曲折,四周群山环抱,森林苍郁,山地森林覆盖率92.4%。近五年来,区、镇两级投入绿化建设资金5.26亿元,用于道路绿化2.17亿元、公园绿化2.34亿元、村庄绿化0.15亿元、林相改造0.6亿元,仅今年投入资金就达1.8亿元。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省市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区党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浙江省森林城镇为载体,以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大力实施“森林进镇、森林围镇”等一系列生态林业工程,着力塑造“碧水抱城、林茂花艳、建筑精巧、环境秀美”的森林城镇风貌。据统计,全镇森林覆盖率55.76%,城镇绿化覆盖率30%,绿地率35.5%,通道绿化率96%,河道农田道路绿化率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浙江省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标准,在全镇形成了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城镇森林化的城乡绿化格局。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创森工作持续化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着力创新领导、管理、投入、管护四项机制,保障创森工作持续化,有效巩固了浙江省森林城镇建设成果。

1、创新领导机制。为加强对创森工作的领导,区管委会成立了创森工作领导小组,把创森工作作为近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镇党委政府也十分重视创森工作,实施了“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党群书记任副组长、党政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创建浙江省森林城镇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抽调相应办公室同志组成工作班子,统筹指导协调全镇创森 工作,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定期研究解决创建中的重大问题。今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年初就出台了关于在全镇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召开全镇干部群众动员大会,通过宣传册、广电中心、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发动,根据大、中、小村,分别设立了10万、8万、5万的考核奖金,同时环境整治督查小组每月不定期对各村卫生情况进行暗访,党、政、人大班子成员带班每季度分组对各村卫生情况进行大规模检查,把明察暗访的结果向全镇进行通报。镇党委政府把创森、环境政治工作列入考核指标,形成了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领导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全镇创森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创新管理体制。过去,我们的森林管理体制是城建办管镇区、农办管山林。在森林城镇建设中,我们越来越感到这种体制的弊端。为强化城乡一体绿化建设职能,我镇将农村绿化和城镇绿化管理职能合并,由政府出资500万元组建了东钱湖丽苑园林公司,公司现有工作人员23人,专业从事绿化管护,构建了镇村管理体系,从体制上,彻底改变了过去城乡绿化规划不协调、建管分离、职能交叉的现象,为浙江省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体制保障。

3、创新投入机制。为保证城乡绿化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在不断加大森林城镇建设投资力度的同时,大胆进行投资体制改革,打破了过去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把城乡森林建设投资纳入镇财政统一考虑,年初预算资金6000万元。在投资方式上,采取政府财政预算安排、土地权属单位独资等 多种途径筹措建设资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保障了创森工作的顺利推进。

4、创新管护机制。为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巩固森林建设成果,对古树名木实行分级管理和挂牌保护;全镇有护林员23人,按照分工,实行全天制巡山护林工作。近年来,投入资金120万元,建设森林防火林带30公里,强化了护林防火;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及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力度,近年来投入资金317万元,专门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巩固了森林城镇建设成果。

(二)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城镇建设生态化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引领发展。我镇按照管委会提出了“以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以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以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省级森林城镇创建。今年是我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冲刺之年,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把森林城镇的创建看成是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探索深化林业生产和创森工作的理念、意识,“让森林走进城镇,让城镇拥抱森林”,“抓绿化就是抓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生态建设的重要理念。在创建浙江省森林城镇活动中,我镇正是通过发展理念的大创新,实现了城乡绿化面积的大拓展、绿化质量的大跨越和管养水平的大提升。

1、牢固树立抓创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打造优美环境作为城镇发展的第一资源来抓,把森林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拉动经济、建设宜居城镇的重要工程来抓。在制定规划时,充分考虑东钱湖产业特点,融入“绿色、健康、安全” 理念;在创建过程中,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努力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了旅游、房地产、酒店宾馆等产业快速发展,城镇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2、牢固树立抓创森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广大群众生活品质,一直是我们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在城镇森林建设中,我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亲民绿化,广泛开展园林式单位、庭院(小区)、道路、公园等达标评比活动,直接在百姓身边增绿。通过实施规划建绿、腾地造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细胞工程,让广大群众“看到绿色、闻到花香、听到鸟鸣”,让东钱湖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营造舒心舒适的宜居环境,真正把生态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牢固树立抓创森就是抓特色的理念。特色是城镇的名片,是城镇的灵魂,有特色才能有魅力。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从东钱湖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气候地理特点和文化历史传承出发,因地制宜,走本地化的建设之路,确立了“突出东钱湖城镇特色、培育绿色文化景观、统筹城乡一体绿化、建设生态宜居名镇”的森林城镇发展定位。在森林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凸显“水”和“绿”两个主题,用遍布全镇的绿来美化水,以抱城的水来提升绿,彰显了林水相依、林水相连、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的“东钱湖特色”。

4、牢固树立抓创森,就是抓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理念。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生态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文化丰富、品位高尚、管理先进等一系列的要求。生态环境是否 5 优美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指标,是前提条件,是硬杠杠,生态环境如果没过关的话,其它一切都是镜中月、水中花,是空的。我们全镇上下齐抓共管,大力营造爱绿、造绿、护绿的良好创森氛围,就是为了更加美化我们的生态环境,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打造奠定扎实的生态基础。

(三)创新战略举措,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

近年来,我们把创建森林城镇工作纳入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提出了以“三园”(森林公园、生态田园、休闲果园)为重点,以“一湖”(东钱湖)为主线,以“三网”(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防护林网)为基本面,以“森林进镇、森林围镇”为主体的创森战略布局,坚持点、线、面、体整体推进。

1、以东钱湖生态景观带建设为主线,着力打造湖滨生态长廊。我们依托“水”字做文章,围绕“湖”字绘蓝图,大力推进沿湖开发建设,精心实施沿湖布绿、依湖造林、围桥造景、设景建园、开辟绿洲等绿化美化工程,去年投资2300万建成了半山忆公园,公园总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3.8万平方米,种有香樟、梅花、马尾松等乔灌木1200余株,已成为我市集观光、休闲、亲水于一体的标志性旅游景点;08年始建的,以“回归自然”为主旨,以“运动休闲”为主体的环南湖岸线公园总投资17.6亿元,总长8.3公里,规划面积122.6公顷,计划种植乔木4.1万株、灌木332.9万株、水生植物136.8万株,草坪21.4万平米,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基本建成。为改善林种结构、美化山体,进一步发挥生态效益,我们对全镇沿湖山林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实施林相艺术改造。从2002年开始至今,我们累计投入改造 资金6000万元,种植桂花、红豆杉、木荷等树种140万株,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沿湖景观带5000米,形成独具湖滨特色的生态长廊、风景长廊、文化长廊和休闲长廊,彰显了湖泊、森林、花园、精品建筑交相辉映的城镇风貌。

2、以“三园”建设为重点,丰富森林城镇文化休闲内涵。在“以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这一思路的引领下,我们坚持城镇、近郊、远郊三位一体,公园、果园、田园三园共建,不断丰富森林城市文化内涵,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感受生态文化的广阔平台。一是建设城镇森林公园。我们紧密结合东钱湖厚重历史,深度挖掘史家文化和王安石、沙孟海、周尧等名人内涵,把历史文化融入到森林城镇生态文化建设中来。建设了福泉山景区、东钱湖南宋石刻公园、半山忆公园、绿野谷休闲度假园等森林公园,建立了奇奇田园、周尧昆虫博物馆、沙孟海书学院等3处生态科普知识教育基地,启动东方花博园、清泉庄园建设,另外我们规划新建马山、下水2个湿地公园,完善提高了公园的文化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功能,使之成为追寻东钱湖历史的绿色标识、学习生态文化的特殊窗口,致力提升森林城镇文化品位。二是建设近郊生态果园。注重发展近郊观光、采摘等森林休闲产业,建成前堰头村、陶公村的千亩杨梅园,下水的千亩优质桃园,旧宅、下王的千亩葡萄园,洋山、绿野村的千亩茶园等四大千亩休闲采摘生态果园示范区,促进了森林生态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三是建设远郊绿色田园。在远郊乡村,我们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建成了一批集认养、种植、休闲、观赏为一体的绿色田园观光区,如投资2000万元建 成了奇奇田园,占地面积140亩;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清泉庄园,有红豆杉、薄壳山核糖等珍贵树种800余株等。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欣赏田园风光的好去处,为农民群众提供了创收致富的好平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同时坚持“以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使他们有能力适应和把握这个致富平台。

3、以“三网”绿化为基本面,精心编织城镇绿网。我们以城乡道路、水系和农田为框架支撑,合理布局,统筹绿化,打造了覆盖东钱湖城乡的绿色林网。一是打造道路林网。东钱湖交通发达,区位优越,境内有71省道、鄞县大道、环湖道路、东钱湖大道等主要通道。我们坚持沿路造林,从06年起,投资2.17亿元,在主干道路建设了全长60公里、宽20到30米的绿色廊道;在连接城乡的道路上,高标准建设了近200公里的防护林和风景林带。二是打造水系林网。投资1100万元,在沙家垫、莫枝、方水、耷河、高钱等主要河渠两侧种植了杨柳、水杉等树木,建成了120公里长的防护林带,形成了林水结合的城镇生态系统。三是打造农田防护林网。坚持因害设防,经济效益和防护效能并重,投资150万元,在1.6万亩农田种植了水杉、柏树等树11万余株,建立了高标准的防护林网,营造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农田林网建设景观。

4、以“森林进镇、森林围镇”为主体,致力构建城镇生态屏障。近年来,我镇积极实施“森林进镇、森林围镇”工程,让森林走进城镇、走进村庄、走进学校、走进千家万 户,致力构建一道道遍布东钱湖城乡的绿色屏障。我们把创森工作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把城市绿化的理念延伸到乡村,在村庄建立休闲林、公园林等绿地,绿化美化庭院和村落,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全镇已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高钱村、象坎村2个,市级绿化示范村12个,如高钱村,近年来以绿色生态发展为主线,实施了高投入、高规格、高品位的新农村建设,紧密围绕绿色生态环保建设目标,以丰富生态内涵为核心,以完善绿色生态设施为基础,以增强绿色生态意识为辅助,以倡导绿色生态行为为保障,大力开展了各项绿色生态环保建设工作,全村森林覆盖率达44.3%,先后获得“宁波市园林式居住区”、“宁波市十大景观村”、“浙江省美丽乡村”、“浙江省生态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与此同时,按照“以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的指导思路,实施“村村建景、一村一景”工程,推进景中村建设,实现“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创建目标。今年预计投入5500万元对两个村进行景中村改造,目前已邀请杭州园林设计院启动规划设计,开展景中村试点工作。在镇区内有公园面积300余亩,城镇森林绿地达到1200亩,城镇绿地覆盖率30%,有宁波天益医疗公司、效始中学东钱湖分校等绿化先进单位。镇区内绿化在植物配臵上,坚持生物多样性、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经过不同配臵方式将树木、花草、地被、藤蔓等组成森林、绿地、花园、公园、广场等,形成乔灌花草搭配合理、风景林复层混交、点线面浑然一体的复合城镇森林生态群落。

二、工作体会:

(一)科学规划是创建森林城镇的关键举措。没有科学的规划,就不会有科学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先行,把制定规划作为创森工作至关重要的环节紧抓不放,先后制定了《东钱湖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东钱湖林业产业发展规划》、《马山湿地公园建设规划》、《东方花博园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聘请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科学编制了《东钱湖森林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为推进城乡一体的森林城镇建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改革创新是创建森林城镇的根本动力。改革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在森林城镇建设中,我们以“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臵权、确保收益权”为林权改革重点,大力推行大户承包造林、公司造林等形式,拓宽了造林投资渠道,激活了林业发展动力,取得了兴林富民的明显成效。目前,全镇非公有制造林面积达到1.8万亩,年产值达300万元,走出了“城镇增绿、社会受益、个人得利”的多赢发展路子,实现了森林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全民参与是创建森林城镇的基础力量。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基础在群众。人民群众既是创森的受益者,更是创森的主力军。为了充分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我们利用广电中心、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多层次、高密度的宣传发动,编制了《东钱湖生态科普知识》,向全镇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免费发放1500余本。积极发动义务植树活动,特别是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学校等单位联系群众广泛的优势,开展了“护绿使者服务行动”、“春 蕾护花保果行动”等一系列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活动。早在1991年我镇就被评为全国义务植树基地,20年来,每年有市级机关干部1000余人、近万民企事业单位职工到东钱湖参加义务植树,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市长毛光烈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曾多次前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参加多种形式的植树造林活动,营造“青年林”、“成长林”、“纪念林”等,累计植树55余万株,增加森林覆盖率3%,增加森林面积近6千亩,储材8千余立方米,种植经济林2千余亩,如韩岭杉木,前堰头杨梅年,横街葡萄,下水桃等。认建认养绿地、保护林木等活动蔚然成风。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全镇每年有4.13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和树木认养活动,尽责率达91.2%,营造了全民参与共建森林城镇、共享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城镇化工作汇报材料 篇4

汇报材料

按照喀政发„2011‟13号文件《关于印发喀左县2011年城镇化工作考核奖励办法的通知》精神和《督查提纲》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将我镇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强化对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提升城镇形象、提高城镇品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成立了党委书记和政府镇长牵头挂帅,分管副职具体负责的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城镇建设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将不定期调度与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相结合,并采取现场办公的办法,协调解决城镇建设中的难点问题,确保了小城镇建设进度和效果。同时,成立专业的城镇管理队伍,定期对城镇环境和面貌进行督促整治。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城镇功能提升

我镇始终按照“高定位、高起点、高标准”来建设小而美、小而巧、小而精的绿色、文明、洁净、服务型小城镇。今年镇内重点对政府门前一条街进行整治,于3月份对路两侧的垃圾和乱堆乱放物品、违章建筑进行了清理,累计清运垃圾50多吨,清理乱堆乱放10处,拆除违章建筑2处,深入开展了小张贴和门店牌匾清理,共计清理小张贴50多处,1

清理不规范牌匾5块。7月份镇内还组织机关干部60多人对街路两侧的杂草进行了清理,进一步净化、美化了街路两侧环境。7月份,我们积极与县环保局沟通,争取了垃圾清运车一辆,保证每天早晨都有专人负责清理街路垃圾。现在,我们正在政府前街路两侧修建10个垃圾池,下步还将安装30基太阳能路灯,对农贸市场和街路两侧进行硬化、绿化,修建一个5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建设500平方米的财政所和500平方米的文化站,累计投资将达到300万元以上。镇内还将成立专门的清扫队伍,实现镇区功能完备,环境整洁,主要街路亮化、净化、绿化。还将修建一个垃圾填埋场,实现居民生活填埋处理,结合果木树村新农村建设在公路两侧修建小学到政府驻地的排水沟,完善镇区排水系统。在机关美化、绿化方面,镇内今年栽植景观树50棵,灌木500多棵,机关环境得到进一步改观。

三、建设新农村,营造和谐、优美人居环境

我镇果木树村四组是县里确定的新农村示范村,前段时间县纪委黄书记、县地税局、县社和嘉合实业负责人到我镇就新农村建设落实资金问题,目前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已经展开。果木树村将对村内主路和侧路进行红砖硬化,主街道8条(铺立砖),辅路21条(铺平砖),计划硬化面积6000平方米,同时安装路灯、修建文化广场,计划投资80万元。我镇的下河套村采取向上级争取资金和群众筹资筹劳的办

法,投入资金20多万元对村民组之间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建设5公里长,10米宽的砂石路。户子沟村广泛联系能人志士投资建设新农村,继去年修桥后,今年将对村内主路进行红砖硬化,安装路灯、栽植景观树和修建文化广场,累计投入资金将达到150多万元,现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近期内开始动工。

新型城镇化调研汇报材料 篇5

******区位于******市区西部,是以工业为主导、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城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7万亩。辖3个农业办事处,3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万人。近年来,******区坚持把新型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建设西部工业城、打造北部后花园、构建和谐新******的目标,科学规划、分类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呈现出起步早、投资大、进展快的良好态势。目前,累计投入资金6.08亿元,开工建设5个新型社区,建成94栋多层、5栋高层,在建124栋多层,安置群众16000余人。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谋划定准位。******区人均耕地少、城乡界限不分,多数农民家庭主要收入来自非农产业,农村群众迫切希望过上现代城市生活。近年来,西部产业集聚区快速推进,南水北调和人民路等重大工程相继开工,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给******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区明确了用城市化理念、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在新型社区建设上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与中心城区拓展、产业集聚区发展、打造北部后花园相结合;与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相结合;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努力推进资源共享,统筹发展,形成以城市化为方向,以新型社区为引领,加快村庄变社区、农民变市民、适龄农民变工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新局面。目前,******区按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对全区35个行政村统筹考虑,按现代城市化的标准统一规划了12个新型社区,分期分批,逐步推进。目前,全区新型社区建设呈现了建成2个(和顺社区、南敬新村)、在建3个(和美社区、朱村美苑、店后新村)、筹备4个(和祥社区、东王封新村、李封三村、星月花园)的良好发展态势。2020年全部建成后,可节约土地12500余亩,对全区城市化贡献率达到45%以上。

(二)强化措施抓推进。为加快新型社区试点建设,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区从制定落实政策,科学分类推进,做强产业支撑等方面强化措施,努力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政策引领是新型社区建设的关键。为了尽快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区成立了高规格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指挥部,区委书记、区长分别担任政委和指挥长。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大投入、保障用地、房屋产权等八个方面的优惠鼓励措施。制定了《******西部产业集聚区征迁安置工作整体方案》、《集聚区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工作程序》、《关于对农村老龄人群实行养老补助的意见》等保障措施,实行住房、就业和生活保障“三位一体”的安置政策,为新型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强化分类推进。对北部山区村,围绕北部后花园建设,在实施“一村一品”、开发山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搬迁并村工程,将小而分散的自然村迁建到交通相对发达、设施较为完备的区域,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对南部平原村,按照集中布局居住、实现就地城市化的要求,把9个村规划整合成造店星月花园、朱村美苑、店后新村和南敬新村4个新型社区。其中,朱村美苑社区规划整合3个村庄,一期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21栋住宅楼,可解决844户群众住房问题。对4个城中村,围绕规划建设的特色商务区,积极推进城市化改造。投资7000万元完成了衡宇小区、东福园小区两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对集聚区范围内的村,集中规划建设城市化社区,实施整村搬迁。建成了和顺社区、和美社区(一期),开工建设了和美小区(二期),和祥社区近期开工建设。建成后可使集聚区内9个村的农民直接融入城市社区,享受城市生活。三是强化产业支撑。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建设新型社区不仅仅是盖新房,更要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为农民转移就业和增收致富创造条件。

1、做强工业。依托西部产业集聚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目前,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1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上市公司4家,股权上市企业3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0家,超10亿元企业3家。

2、做优农业。坚持培优扶强,特色发展。培育了淼雨等农产品深加工骨干企业,发展了63个农业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做实服务业。立足资源条件、市场潜力和区位优势,以休闲旅游、物流产业为重点,引进晚晴度假村、武钢物流、万兴物流园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培育三产的主导产业,促进第三产业提速提效。

(三)创新机制破瓶颈。******区针对城区可利用土地少、资金投入大等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完善工作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积极研究利用政策,抓住机遇,积极参与,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等制约瓶颈,加快新型社区建设。一是建立集约化土地优先供应机制。坚持集约节约用地,灵活运用土地增减挂钩和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节约的土地优先调剂为建设用地,优先满足试点社区建设使用。******区明确了“向沿山要工业用地,向浅山要城市建设用地,改造旧城区向空中要地”的方向,充分利用村庄原有建设用地、空闲地和废弃地,采取原址翻建、合村并点、建新拆旧等方式进行土地资源整合,挖掘土地潜力,有效缓解了在农村和城中村建设新型社区的土地制约。近年来,除腾出5000余亩地用于产业集聚区发展外,还腾出1000余亩土地,保证了新型社区建设用地。二是探索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针对建设新型社区资金需求量大,而财政扶持资金有限的情况,******区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为社区建设引活力、添动力。重点探索三种投入建设模式:

1、政府主导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主导作用,强力推进新型社区建设。投资2.1亿元建成了和顺社区、和美社区(一期),投资5亿元开工建设和美社区(二期)。整合涉农引导资金,改变以往“洒胡椒面儿”式的资金投放模式,整合1200万元涉农资金投入新型社区配套设施建设。依托中财投资公司开展信贷融资合作,引入交行资金8000万元。

2、市场运作型。运用市场机制,综合利用土地、信贷、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开发商参与新型社区建设。和祥社区正在和中国建筑等开发商洽谈合作事宜,预计可引进资金6亿元。

3、自筹自建型。政府统一规划,群众自筹自建。朱村美苑社区,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北朱村群众自发集资1.2亿元,建成了朱村美苑北朱村项目一期;南朱村筹集资金3800万元,开工建设了朱村美苑南朱村项目一期。三是建立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区在新型社区建设前、过程中和建成后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在积极参与中实现利益的充分保障。在社区建设前,对于新型社区的选址、功能布局、户型楼层等都充分征集群众意见,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在建设过程中,成立由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组成的监督组织,从项目变更、工程质量到征迁补偿,全程监督,努力把新型社区建成阳光工程、民心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在社区建成占补平衡后,土地整理开发的增值收益全部留给农民,让群众真正拥有自己的财产并实现增值。和美、和顺社区按照每人38平方米(28平方米的安置价房和10平方米的成本价房,其中安置价为500元/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安置。朱村美苑按房屋的成本价出售给村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四)城乡统筹共发展。******区改变传统的建一个社区配一套基础设施的老办法,把新型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通过科学规划,统筹使用,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向新型社区靠近,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一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加快城乡道路建设,光华路、许官线、林场路和中冰线等城乡道路建设进展顺利。总投资6700万元开工建设了的******区污水管网工程,投资72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使用,城乡交通、供水、供电、排水等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二是统筹城乡教育。积极开展城乡学校结盟共建,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统筹城乡就业。在所有农业办事处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所,在各村建立了信息员队伍,形成就业服务网络全覆盖。积极与集聚区新入驻企业沟通,建立用工发布制度,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2012年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850人,全区从事二、三产业的涉农居民已占到农户总数的70%以上。四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做到了无缝隙、全覆盖。认真落实城乡低保和失地农民养老补助制度,做到应保尽保。2012年共发放失地农民养老补助190余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配套政策不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最重要的前期工作是规划、土地手续。作为城区,缺乏规划和土地的自主性。自2011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有关部门的规划、土地、融资等配套措施未出台。作为一项创新性工作,优惠政策落实难,前期审批手续环节多、周期长,加大了工作难度。

二是水、电、气等配套费按城市社区收取,标准高,增大了入住群众负担。

三、工作体会

认真研究思考近几年的新型社区建设,我们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也是下步努力的方向。就是“三个突出,三个重在”:

一、突出配套设施,重在加大投入。什么叫实现城市化?单从感觉上,就是居住条件好了、环境好了、交通方便了、小孩上学近了……这些是城市化的一部分,却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最上心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把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做好。分两步走:一是选好址,定好位,做好规划,引导汇聚方方面面力量,加快谋划,加大投入,把水电气暖、卫生交通等配套的基础设施规划好建设好,让老百姓愿意住、住得下。二是在上述基础上,实现就业、社会保障、医疗、社区管理等全面的城市化。

二、突出内生动力,重在顺势而为。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事情再也不能干了。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如果还是按原来的办法,可以带来政绩、可以带来税收、可以方便考核。这些都是从政府主导层面考虑的。应该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制定政策,这就是所说的“人的城市化”。在新型社区建设模式上,应从政府主导逐步过渡为市场主导。城市化毕竟是人心所向,要有典型、有样本,抓住重要工程建设的机会,抓住产业集聚区发展机会,抓住农村群众迫切改善居住条件的机会,以村为主体,引导农村分期分批实现城市化。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 篇6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概念

在进行城镇化的分析与界定过程中, 不同领域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见解。城镇化在人口学家眼中, 是人口由周围向城镇聚集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增加城镇地区数量、或增加城镇人口数量来完成;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城镇化则是经济专业化的表现, 以科技的进步为主要支撑与指导, 人们由从事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变;地理学角度分析城镇化, 则是产业的集中, 主要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 人口与劳动力也随之偏移;社会学角度则将城镇化看作是城市性生活的发展, 人们为了更高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选择进入城镇并发展。

人口城镇化, 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的原因, 由周围向城镇聚集, 人口城镇化的本质, 在于人口的经济活动偏移, 可以说, 人口城镇化是以经济活动为主的城镇化发展, 其表现为人口由乡村进入城市, 或在乡村中聚集产生城镇。土地城镇化则是指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载体, 人口、社会与经济的城镇化都需要通过土地的城镇化来实现, 其主要的表现, 是城镇的建成以及城镇面积的扩大。

由此可见, 人口城镇化是在土地城镇化为载体的城镇化发展过程, 土地的城镇化会吸引人口进行人口城镇化发展, 人口城镇化则能加快和完善土地城镇化的建设, 因此二者的发展关系非常紧密, 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过载或土地城镇化过量等不协调发展问题, 这对城镇化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要进行优秀的城镇化发展, 则需要在土地投入水平高、产出增加, 解放劳动力的前提下进行, 避免出现不协调发展。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政府政策对城镇化起到推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与实施,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政府政策相对完善, 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其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较快, 产业结构变化非常大。以丽水以及周边区域为例, 2010年, 丽水与衢州的城镇化十分迅速, 国家通过“山海协作”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 使得大量的山区人口与乡村人口就近搬迁至周围的城镇当中, 城镇中的农村劳动力迅速增长, 从而带动了该地区城镇化的发展, 其2013年城镇人口的增长率为25%左右, 在浙江省整个人口城镇化发展当中的贡献率达到15%。这种城镇化方式既缓解了大城市人口压力与就业压力, 还充分的扩大的省内周边小城市的人口规模, 是较为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方式。

2.土地城镇化的格局变化

土地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 在进行土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 首先要进行城镇化的建设, 提高土地利用率, 其次要进行土地面积的增加, 以此扩大城镇化的规模, 土地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口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发达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能够有效吸引

更多的人口, 并在人口增长的同时积极进行土地城镇化建设, 从而提高城镇面积与城镇利用率。以龙泉为例, 2013年-2015年, 龙泉等欠发达地区开始了公路建设、水利、电力工程建设, 大力推动了上述地区的发展, 但由于经济发展效果不高, 造成了一定的土地浪费, 土地利用率较低, 较其周围的经济发达地区相比, 其发展规模、发展效率、发展面积均有不足, 可见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扩张主要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这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截然相反。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人口的流动方向, 也直接影响了土地城镇化的发展规模与发展效率。

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城镇化的发展与经济、社会、人口、土地等多种因素有直接的关联, 这些因素统一协调发展, 即可建设高效、高经济水平、高人口利用率以及高土地利用率的城镇,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是保障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嘉兴为例, 在2013年, 嘉兴在县市级地区通过“宅基地换房产”的方式进行宅基地的收拢, 取得了非常大的效果, 人口与土地以房产作为纽带, 既提高了县市的人口数量, 也收拢了大量的建设用地, 这种方法使嘉兴周围的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 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效果。可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协调性是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关键。

综上所述,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人口城镇化能够促进土地城镇化的发展, 土地城镇化则会制约人口城镇化的进程, 在我国当前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不协调问题屡有发生, 通过政府政策的扶持、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能够有效改善这些问题,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需协调发展, 相互促进, 才能够使城镇化发展健康进行, 为我国的社会与经济转型带来帮助。

蓉城镇材料 篇7

近几年来,ⅩⅩ县委、县政府坚持走“市场化、社会化、外向化、政府化”之路,积极拓宽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有效地解决了制约城镇发展的投入“瓶颈”问题,三年时间里,共投入城镇建设资金近10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城镇化进程。目前,全县城镇化水平已达26.7%,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8.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发展到18万人,成为全省文明卫生县城,全省小城镇建设五个试点县城之一。

一、有效经营城镇资产,推行投入市场化。我们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积极将城镇建设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以市场经营的方式、手段来经营城镇和管理城镇,对城镇公益设施和公共资源进行市场营运,从中获取收益,促使城镇建设投入市场化。2002年以来,我们通过经营城镇资产,共获取资金投入2.1个亿。一是盘活城镇土地聚资。我们由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三级市场,采取拍卖、招标和协议的方式,出让土地积累资金,并用行政和经济手段控制城镇建设对土地的占用,实行土地有偿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促进城镇建设以地生财,滚动发展。几年来,我们共收取土地出让金1.5个亿,全部用于城镇开发和建设,开发道路37条,新建市场8个,停车场7个。二是拍卖市政设施经营权融资。主要对县城内部分公益设施实行统一管理,公开拍卖,放开经营,变无形资产为有形资产。我们先后选择了县城人民西路、人事街、浯溪路、民生路四条骨干道路的户外广告权,浯溪大桥的广告发布权,县城公交线路出租权以及浯溪水厂经营权进行拍卖,每年可从中获取建设资金1200万元。三是实行市政资源有偿使用活资。按照“合理计价、保本微利、兼顾公平”的原则,对城镇给排水和排污设施,实行合理计价,按受益对象的使用率收取有偿使用费,每年可投入60万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二、广泛聚集民间资金,推行投入社会化。近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城镇建设,依靠社会的力量推动城镇发展,促使城镇建设投入走上了社会化之路,共吸引民间投资2.3个亿。一是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入。大力推行“两改革”、“五不限”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全社会广大农民、干部职工和个体私营业主到城区建房置业。“两改革”,即改革审批程序,改革户籍制度;“五不限”,即不限身份、不限户籍、不限资金来源、不限建房面积、不限企业性质,只要有经济实力,都可以到县城和各建制镇集资建房,兴办企业,从而加大了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投入,县城建房面积每年都在30万平方米以上。三年来,共吸纳农民进城建设投资9800多万元;吸纳不同所有制法人投资2000万元;鼓励干部职工投资3700万元。二是发动社会集资搞基础设施。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发动广大干部群众集资进行市政设施开发建设。如县城陶铸路、黎家坪镇的东正街,我们就采取了单位和群众筹资70%,城建部门负责30%的“三七开”集资办法,共吸收社会资金2700万元。

三、积极引进外地资金,推行投入外向化。我们牢固树立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思想,在充分利用本地资金的基础上,打破过去限制利用外资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做法,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多渠道引进县外资金,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建设投入外向化。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大力改善县内投资环境,积极参与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共吸引外商和外地老板投入资金1.9个亿,目前已到位4800万元。港商李文拟投资4900万元,开发建设占地460亩的浯洲乐园;港商李国祁拟投资4600万元,改造总长2600米的沿江路;温洲林永平拟投资5000万元,将县城县前街改造成为温洲风格的商业步行街。县城西区投资5000万元、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的中信宾馆项目也正在与外商洽谈之中。二是积极跑项目争资。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个良好机遇,大力开展跑部进厅活动,将重点工程项目向省、国家申报,纳入国家计划“笼子”,争取世界银行和国家信贷资金投入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对县城西区重点项目打捆申请国债资金和银行信贷投入,其中申请国债投入2.4个亿,已到位4600万元;申请银行信贷投入1.9个亿,已争取世界银行贷款4000万元。目前县城西区的6条主干道及一些配套设施建设已全面拉开。

加快我县城镇化建设调研材料 篇8

一、**县城镇化发展基本情况

1、乡村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经过规划建设,**县包括城关镇分布着不同等级的乡镇16个。其中建制镇6个,占全部乡镇的37.5%。XX年末,该县城镇人口为17.41万人,城镇化率为26.1%,这一比例虽然低于省、市平均数,但比XX年的18.5%提高了7.6个百分点。

2、工业化、城镇化相互推动。没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就不可能有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同时工业的支持也为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础。近年来,**县一方面坚持“工业兴县”战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工业规模总量不断扩大,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利用城镇的聚集效应引导企业向小城镇集中,目前已初步建成了民营工业园区、高新工业园区、煤焦化循环工业聚集区,这些都极大地推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注入了活力。

3、深化配套制度改革,完善落实鼓励扶持政策。城镇化的主流和核心是乡村人口和资源向城市转移。为此,该县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创新,允许进城农民依法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保护其合法权益。同时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科技人员、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扶持引导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向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集镇集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集约发展。

二、**县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县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甚至与兄弟县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城镇化水平偏底,城乡差距偏大,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农村内需不足,进而也影响了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1、城市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目前的城市管理缺乏有效协调,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城管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高,存在重罚轻管、以罚代管等问题,制约了城市管理效能的提高。特别是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入城口、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等地域脏乱差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2、配套制度改革滞后。对外来投资者、进城务工人员在审批、收费、登记注册、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软环境欠佳,影响了他们创业发展的积极性。

3、市民整体素质不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在短时间内从身份上转变为市民,但其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转变缓慢,市民意识薄弱,不讲环境卫生、不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比较普遍,与现代城市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几点建议

城镇化是以农村为主体的社会向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渐变的过程,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是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实际,加快城镇化进程,**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宣传发动,营造推动城镇化的良好氛围。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农民真正懂得“小城镇、大战略”的内在意义。使农民跳出“农”字作文章,“洗脚”上岸自觉参与到城镇化浪潮中来,从而形成把城市和农民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看待的理念,鼓励农村劳动转移到城镇,办厂、经商参与各类劳务经济。

2、中心拉动,增强城市辐射功能。中心城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和载体。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一是实施“东延北拓”战略,拉大框架。改造老城区,完善现有城区,重点开发新区,做到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同步进行,不断扩张城市规模。二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吸引力。以建设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为突破口,重点抓好街景整治、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城市的吸引力。

上一篇:沐川项目营销建议下一篇:火热的三八妇女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