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免检的申请报告(共6篇)
产品免检的申请报告 篇1
产品免检有效期满重新申请的规定
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免检制度,加强对免检产品的监督管理,更好地发挥免检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根据《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9号)有关要求,现就产品免检有效期满后重新申请免检资格作如下规定:
一、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获得免检资格的产品,在免检有效期满后需继续享有免检资格的,其生产企业应按本规定要求重新提出免检申请。
二、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管理产品免检重新申请工作,并定期公布开展重新申请免检的产品类别目录。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重新申请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重新申请免检的企业及产品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免检有效期内产品生产地点未发生可能降低产品质量的变化;
(二)免检有效期内企业生产工艺稳定,生产设备运行正常,原、辅材料未发生可能降低产品质量的变化;
(三)免检有效期内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并运转有效;
(四)免检有效期内企业生产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赢利情况未出现大幅下降;
(五)免检有效期内企业组织结构、质量负责人、质检机构未发生可能降低产品质量的变化;
(六)免检有效期内企业对免检产品提供较好的售后服务,认真执行产品修理、更换、退货的责任规定,妥善处理消费者的投诉。未出现因放松质量管理致使质量降低,损害用户和消费者利益的事件;
(七)免检有效期内企业能够按照规定每年向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免检产品质量状况;企业生产条件、组织结构、执行标准等发生重大变化后,在30日内向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
(八)免检有效期内企业能够按照规定使用免检证书及免检标志。没有将免检证书、免检标志转让给其他企业使用,或将免检证书、免检标志用于本企业未获得免检资格产品的情况;
(九)免检有效期内企业能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十)免检有效期内及重新申请免检资格期间,免检产品生产过程中未出现批量质量不合格情况。
四、需要继续免检的企业应在免检期满前6个月向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产品免检有效期满重新申请表》,如实提交第三条所规定条件的书面材料和证明材料。
五、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受理企业产品免检有效期满的重新申请,审查、汇总书记面材料,签署审查意见,并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国家质检总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当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一)免检有效期内生产地点发生变化的;
(二)免检有效期内生产工艺、生产规模、执行标准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免检有效期内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出现明显下降的;
(四)免检有效期内企业未认真履行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的;
(五)免检有效期内企业受过与质量问题相关的行政处罚的。
六、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局要对本省重新申请免检的产品组织一次监督检验,并将检验结果报国家质检总局,作为是否再次给予有关产品及企业免检资格的依据。
七、国家质检总局对省局报送的审查材料进行审定,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在规定时间内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企业换发免检证书。
八、符合本规定再次获得免检的产品,免检有效期仍为3年。并按《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9号)的规定对相关产品及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九、产品免检有效期满正式提出重新申请免检资格的企业,允许其在申请期间继续使用免检标志。各有关部门不得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提出重新申请并已受理的企业名单。
十、未提出继续免检申请的企业,免检有效期满后不再具有免检待资格,其有关产品不得再使用免检标志。
十一、为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浪费,再次获得免检资格的企业,自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允许该企业继续使用原免检标志。经审查、审定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产品,企业不得再使用免检标志。
产品免检的申请报告 篇2
国家免检制度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假设之上, 过高估计了人性的善良程度, 因此不具有合理性。在当今中国, 放弃对所谓“免检产品”的监管是认识上的偏差。实行产品质量免检制度的动机大概是好的, 但纯正的动机未必会产生良好的结果, 在日益活跃的市场竞争过程中, 道德规范永远无法代替法规的刚性约束。这种“人性定律”的理论假设是所有现代权利关系制度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 国家免检制度无视这一人性预设, 显然是在人性预设上回归人性本善的传统。
西方制度伦理是“以恶抑恶”为规则体系, 利用恶去抑制恶, 其目的是“以恶增善”。中国制度伦理是“以善抑恶”为规则体系, 把道德教化放在首位, 用道德规范来代替刚性制度约束, 认为知识技术和制度上的事情都是“小道”, 只有修身养性才是“大道”。正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中西方制定制度和规则的伦理出发点不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国人的道德水准在不断下滑, 甚至在高呼道德的旗帜下出现了许多“两面人格”。社会学家孙立平曾提出“底线失守”的概念, 即一个社会赖以良好运转的基础秩序遭到破坏, 我们自认的那些不言自明的东西丧失了集体的信仰, 任何植入其中的制度哪怕再美好, 也难免被别有用心者所滥用和扭曲。美国哲学家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在《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一书中指出, 单纯依靠宗教和道德说教不可能消除社会不公正。为了消除社会不公正, 还必须采用“合理的强制手段”。每人身上都存在着人性的弱点, 如果离开了制度规范, 任何人的道德品质都是不可靠的。为了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我们只能假设那些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也是正常人或普通人, 为了避免权力被那些与我们同样存在着人性弱点的人所滥用, 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完善制度规范和加强法制建设。
2 产品免检制度设立的价值取向失之公正
制度选择和制定公共政策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它的首要价值追求应该是公正。因此公共行政的根本目标应立足于公共原则, 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唯一目标, 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希尔曼认为:“如果政治决策者为社会中的特殊利益集团提供有区别的对待, 而该利益集团没有道德或伦理上的理由通过这些公共政策受益, 同时 (常常是) 这些使利益集团受益的政策给社会大众带来损失, 则这种政策决定是不符合公共利益的。”[1]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2]社会的不公来自于制度的不公, 对于基本制度的公正性而言, 最大的威胁当属强势群体对于制度制定的垄断。“当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或者集中在社会精英层时, 社会将出现并保持不公平的制度。”“这时, 在个别的精英面前法律是平等的, 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法律是不公平的。政府政策也会偏向这些精英, 为他们提供了寻租和垄断的机会, 但是大多数人将被排除在种种有利可图的行业之外。”[3]精英群体对于制度垄断局面的形成大致经历“职能倾斜”、“政策倾斜”、“制度倾斜”这样三个阶段, 一旦到了“制度倾斜”阶段, “社会不公平是难以治愈的, 因为它是系统性的, 而且根源于体制本身。这种状况更容易导致社会矛盾的恶化趋势。”[4]为了防止精英群体对制度制定垄断现象的出现, 一个十分有效的方式就是确立并严格遵循公正的制度制定程序。免检制度设立的初衷是因为一些大企业反映重复检查的问题, 因而保护大企业发展的价值诉求被凸显出来, 而相对忽视了市场上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小企业的存在。在免检制度制定的过程中, 只有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能够对其施加有效的利益表达。这样最终制定出来的免检制度必然是以保护大企业的利益为核心的, 而中小企业还得像以往那样接受常规质量检验。基于以上理由, 可以推断出免检制度设立的基本理念不公正, 程序也有失公正, 至于结果不公正则是自然而然的。
诚然, 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差异较大, 它们之间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平, 但最起码要保证中小企业等能够享有发展机会平等的待遇。对于企业而言, 机会平等就是指凡是具有相似能力和相似意愿的企业, 其发展前景应当是大致相似的, 公共政策应该为所有企业提供一种平等竞争的公正环境, 消除歧视性规定等影响企业发展的不正当因素。符合机会平等要求的基本制度无疑能够为市场主体提供一个可以预期的前景目标, 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3 产品免检制度的设立缺乏必要的法律基础, 并涉嫌行政不作为
产品免检制度的设立从法理的角度而论缺少必备的法律基础, 违背了法律效力的位阶性。在我国按照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立法体制, 法律位阶共分六级, 它们从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律、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法律的位阶划分要求在立法过程中, 低位阶法根据或服从高位阶法, 遵循'根据'原则或不抵触原则。这有助于法律体系内部的协调一致, 使法出多门的情况下, 法制统一有了可能。”[5]在整个法律体系中, 宪法的法律效力是居于最高层次的, 法律 (狭义上) 作为仅次于宪法的高位阶法律, 是依法行政的主要根据, 行政法规、规章等都不能与法律所规定的内容相抵触。
我国产品质量检验制度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该法明确了产品纳入国家检验的基本范围, 即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 属于这一范围的由国家检验, 实行抽检制度;不属于这一范围的由企业、市场和消费者检验。而1999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 以及2001年11月2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颁布的《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规定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对某些产品实行免检。由于上述规定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规章, 而免检制度是行政机关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实行的选择性执法, 抽查并不是免于检查。因而, 《决定》和《办法》中有关“产品免检”的规定缺乏必要的法律基础, 缺乏法律效力。
对产品进行监督检查是法律赋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一项行政职权, 也是行政义务, 无法律根据,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不能自行决定放弃其职权, 免除或部分免除自己的行政义务, 即对产品或者部分产品不进行质量监督检查, 就是行政不作为。国务院发布的《决定》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办法》规定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对某些产品实行免检, 实际上是通过自己制定的行政规章, 进行选择性地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从而免除了自己的部分义务。由此可见, 免检制度客观上存在行政不作为的倾向。
4 产品免检制度对同类市场竞争主体有失公平, 更是“媚商”行为
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出发点之一是保护弱者, 只有保护弱者才能实现公平, 而我国的免检制度首先考虑的却是大型企业等强势群体的利益, 忽视了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在这种制度设计下, 消费者基于对权威的服从及对政府的信任, 一般会选择以国家信誉为担保的免检品牌。而其它未通过国家免检认证的企业而言, 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还要不断接受相关部门的产品质量检查。对于行政机关而言, 一方面要对一些企业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另一方面要对一些企业的产品给予三年质量免检的优待。同样是作为纳税主体的企业却受到不同的待遇, 不同的企业在市场活动中地位不平等, 而地位的不平等, 就难以公平地参与市场活动。除此而外, 是否通过国家免检认证的企业在地方享受的政策待遇差异也很大。这种不同状况的出现必然导致企业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最终将会造成极少数企业垄断市场。
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论, 生物物种多样化是大自然的造化使然, 没有任何物种有免受制约的特权。在自然条件下各个物种之间互相利用、互为依靠、互相制约, 彼此都是生物链上不可或缺的环节。即任何一种物种都不会成为大自然的免检产品而不受任何制约。人类正是在这样向自然的学习与模仿过程中, 知道我们要保证人的利益需求与价值的多元化, 要保证公平正义的存在, 必须建立任何人--不管其多么有权还是多么有钱--都不应享有理应受到相应制约的豁免权, 不应该自外于制度约束。如果出现这样的事实, 那么这个社会将是不幸的社会。
无论什么企业, 同是市场的参与主体。对有的企业实施产品质量检查, 对有的企业免予产品质量检查, 这种差别对待将造成同等主体异化及市场竞争不公平情况的出现。免检制度的设立在大型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建立了一种不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 新的不公出现, 人为因素左右竞争价值, 大小企业两极分化的未来趋势是可以预见的。由此可见, 产品免检制度是对市场公平原则的破坏。
免检制度在客观上会导致对消费者切身利益的漠视。对部分企业实施免检, 只能意味着质监部门放弃或减弱了对消费者利益的维护。而将消费者利益作为奖励企业的筹码, 已经背离了质检部门存在的合法性依据, 显然是十分不妥的。另外, 因部分食品企业违规而取消所有食品企业的免检资格, 实际上伤害了那些守法经营的企业, 犹如经济学中的“劣币驱逐良币”一样。
对知名企业的产品实施免检其实是质检部门放弃了对产品质量的监管职责。作为行政管理主体,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一个无偏私的仲裁人出现, 而不应对商品进行所谓的“信誉担保”, 国家质检部门应该是清楚这一点的。企业的产品质量保证只能证明过去和现在, 不可能确保今后的产品质量一定没有问题。免检产品及其企业的确定是从企业的资质、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企业产品过去的信誉等等方面严格考核而确定的, 这一点一般不会存在问题, 问题在于以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表现及信誉为其今后的产品质量作担保, 在现阶段非但不科学, 更是“媚商”行为。
5 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上报制度对消费者明显不公, 责任追究制度亦有失公允
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事故调查组调查认为, 毒奶粉事件归咎于三鹿公司和石家庄市政府没有即时上报, 违反了上报制度。
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出了严重问题, 首选向政府上报而不向消费者公告, 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按理说消费者是企业的上帝, 企业应先向消费者公告并即时召回缺陷产品, 再同时向政府上报, 而从最基层的企业到最高权力中枢则要穿越漫长的官僚机构。这种政府管理体制的病症可以叫做决策的重心太高, 所有的下级机构必须向上级报告才能够形成一个决策。大型国企只对上级负责, 而不对消费者负责, 这是大型国企的惯性思维, 也是中国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的表现之一。在这样的上报制度中, 企业对政府负责, 而不是对消费者负责。作为行政部门的政府只对上级负责, 而不是对公民负责。这样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都行政化了。上报制度表明, 如果公民在国家的食品安全中没有位置, 食品安全就没有保障。鉴于上报制度内在的严重缺陷, 把食品安全交付给上报制度无疑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上报制度最致命的问题, 是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中没有公民的位置, 取公民而代之的是层层上级。因此, 中国食品安全的希望寄托于实现从只对上级负责变为对消费者负责的制度转变上。
从信息公平的角度看, 消费者与企业及行政机关在获取和占有信息方面严重不对称。信息占有的对称性对于制度制定程序十分重要, 是制度制定程序具有公平性的必要条件。同某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相关的信息如果出现了不对称性的情形, 那么, 社会成员就难以做到有效的参与, 无法得到公平对待, 进而公平的制度制定程序也就无从谈起。况且, 一方通过垄断信息可以在制定和实施政策的过程中进行种种舞弊活动, 比如, 可以通过信息的不对称对其他社会群体进行各种类型的欺骗和误导。因此, 为了防止信息的不对称, 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相关的信息向全社会全面及时公开。
曾经有学者在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之初指出, 不能简单地把事件的责任推给奶农, 如果把责任强加给不法奶农, 将使事情本末倒置。[7]法院的最终判决验证了这位学者的担忧。免检制度的制定者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免检的对象也是由其确定的。免检产品出现质量事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是理所当然的追责对象, 理应被列为被告席上的首席被告。在当今中国的政治生活中, 对公共决策的责任追究还几乎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 公共决策失误几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因此任何个人不用为此承担失检责任, 这是国家免检产品屡屡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三鹿集团没有把好进厂原料的检验关, 致使发生严重的公共安全事故, 应该列为被告席上的第二被告。如果说, 相关企业能够严把进厂原料和出厂产品的质量检验关, 也不会出现这样严重的事故。不法奶农为了谋取私利, 不择手段, 应该成为第三被告。然而, 事实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没有受到任何惩处, 不法奶农被判处极刑, 三鹿集团破产, 主要责任人领受无期徒刑。根据我国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来看, 这样的判决结果很难说是公允的, 也说明我国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亟待完善。
6 结论
和谐社会所以成为现实中国社会的共同话题, 其原因不外乎是, 经过长达三十年的改革,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由此而引起的急剧的社会分化导致现实的中国已经是一个不很和谐的社会。“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8]
“公平正义,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9]这说明, 社会公平的精义是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 使每个人各得其所。所以, 我们需要实现一种社会制度安排, 以合理地规范和调节所有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从而保证市场竞争的公正。如果我们的社会制度不能有效地增进弱势群体的发展机会和生活期望, 建设和谐社会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王国华译. (以色列) 希尔曼: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380.[1]王国华译. (以色列) 希尔曼: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380.
[2]何怀宏. (美) 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8:1-2.[2]何怀宏. (美) 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8:1-2.
[3]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07-108.[3]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07-108.
[4]郑杭生.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7[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 2007:20.[4]郑杭生.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07[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 2007:20.
[5]文正邦等:法治政府建构论: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274.[5]文正邦等:法治政府建构论: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274.
[6]参见新华网2009年03月30日, 08:39:35, 来源:经济参考报.[6]参见新华网2009年03月30日, 08:39: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7]《科学时报》2008-9-19要闻, 原题《考问“国家免检制度”--专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知名律师周泽》.[7]《科学时报》2008-9-19要闻, 原题《考问“国家免检制度”--专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知名律师周泽》.
[8]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8]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免检产品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篇3
心得体会
----提升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水平,打造“清江源”品牌烟叶免检产品国家烟草专卖局针对当前烟草行业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把“守住一条红线,提高三个水平,夯实两大基础”作为2014年烟叶工作的总体任务和要求。一是要在烟叶生产各个环节,严控生产总量,守住收购计划这条红线;二是要不断提高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烟叶质量技术水平;三是要努力夯实卷烟工业“第一车间”的建设基础,努力夯实广大烟农增收致富和烟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基础。在这样一个重大战略决策的背景下,xxx烟草公司在xxx系统烟叶战线开展了“打造烟叶免检产品”大讨论活动,以全面提升xxx烟叶原料保障水平,把“xxx”品牌烟叶打造成工商交接“免检产品”。
一、什么是烟叶免检 “烟叶免检”就是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内外在质量水平,提升烟叶在工业骨干卷烟品牌中的主导地位和工业企业满意度,从而达到烟叶工商交接质量免检。xxx烟草公司提出“xxx”烟叶免检产品核心指标为:全年烟叶调拨合格
率98%以上,工业企业对产品进行抽检,烟叶等级质量认可度达到100%。也就是说,烟叶免检是指烟叶质量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的概念,它是以卷烟工业企业为需求导向的品质目标。就烟叶生产而言,烟叶免检是现代烟草农业题中应有之意,现代烟草农业通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烟草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烟叶生产,用现代手段管理烟草农业,用培养新型烟农发展烟叶生产,通过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提高烟草农业素质,提高烟田的综合生产能力,最终是为了提供能满足卷烟工业需求的高品质烟叶。
二、如何实现“xxx”品牌烟叶免检
打造“xxx”品牌烟叶工商交接“免检产品”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烟叶生产收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控入手,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把烟叶标准化生产、GAP管理、基层创优、精益生产、合作社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做到规范管理、过程控制、质量追溯,持续改进。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管护配套,改善烟叶生产装备水平基础设施是烟叶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只有完善产区基础设施配套,确保烟田、烟路、烟水、烟房、烟机等切实有效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地改善烟叶生产条件,从而真正意义上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GAP管理、精益化生
产等一系列工作。
2、合理布局烟叶生产种植区,优化烟农队伍结构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计划任务的压力,一些烟区存在行政力量驱动种烟、病害区连作、不适宜区种烟的现象,现在要借计划任务下调的契机,把烟叶种植布局由不适宜区向适宜区转移。同时现代化的烟叶生产必然要求烟叶生产的主体是现代化的烟农。当前xxx产区的烟农趋向老龄化,烟农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烟农文化程度偏低,习惯了传统的烟叶生产方式和旧有习惯,对于新技术的应用难以接受。我们要把烟叶合同向有意愿、有技术、有劳动力、有配套设施的烟农倾斜,培育一批稳定的现代化烟农队伍。
3、引导合作社自主经营,发挥合作社组织功能
烟叶专业合作社是“以烟为主、为烟服务”,覆盖烟叶基地单元的社团机构和经济组织,具有连接烟草公司与烟农的桥梁作用。积极扶持引导烟农合作社自主规范经营,通过合作社统一开展烟叶生产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一系列的专业化服务,采取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烟叶生产组织的现代化,从而解决当前烟叶生产劳动力不足、技术落实参差不齐的难题。
4、加强技术培训,培育新型烟农、烟技员队伍 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烟草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对烟叶种植主体和烟技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进
一步加强培训,培养一批年龄相对年轻,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新型烟农,同时培养一批跟得上形势、愿意扎根基层的技术员队伍,确保先进适用技术的有人指导有人落实,着力提高烟叶种植水平。
5、规范生产收购管理,确保烟农利益
xxx烟叶产区即将临着“谁来种烟、谁来收烟”的难题。种烟比较效益降低,烟农队伍流失严重,特别是优秀烟叶种植主体的流失将会对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烟草产业造成很大打击。要规范烟叶生产收购流程,严格考核,实现烟叶公平、公正收购,切实保证烟农的经济利益。同时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吸引更多优秀技术人员扎根基层。
6、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科技兴烟
如何写产品推广报告申请 篇4
各种各样的商业报告,如调查报告、工作计划、检验报告、进展报告、申请报告、工作总结等是管理
人员工作中常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书面沟通手段。
但由于大多数的商业报告都是一副严肃的面孔,又有一些格式上的要求,因而许多管理人员都认
为写这玩意是专家干的,自己则大多唯恐避不及。
其实,报告可以帮助你向上级报告进步的成果、记录事件过程(以备将来参考)、推销你的构想。
除此之外,报告还能清楚地记录你的思考过程,显示你的能力。
A、写商业报告的目的不论写哪一种报告,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无目的的报告毫无意义。撰写商业报告通常有三种目的:
* 提供信息。如介绍新产品,说明销售情况、人事现况等等。
* 影响他人。如为争取合作或支援的内部报告;为推销产品或维持良好的关系而写给客户的推广
报告。
* 记录一些事情。如“口说无凭,立字为证“。
B、商业报告的内容结构
商业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
* 封面;
* 标题;
* 概要;
* 目录;
* 主体部分;
* 结论和建议;
* 撰写人、时间;
* 引言;
* 鸣谢单位和人员;
* 附录。
C、撰写商业报告
操作步骤
* 通盘考虑报告内容——包括报告的目的和读者,风格、语气、搜集资料、草拟大纲和初(腹稿)。
* 明确阅读报告的人——上司或他人的上司、同事、部属、顾客,或综合以上对象。
* 选定报告的风格——正式或非正式。
/ 一篇正式的报告必须依照一定的格式——通常都是公司规定的格式,比较刻板,语气通常比较
拘谨,也少用人称代名词。
/ 如果你写的报告是要给广大消费者看或者确定不了用什么风格,最好试一下用正式的格式。/ 如果你的报告是要给助手或同事看,最好用非正式的格式(不需要封面、目录、附加资料等等)
与轻松自然的语气。
安排内容——想给对方传达什么信息?
* 进一步阐述事情;
* 工作、产品质量、市场等的评估;
* 报告事件的细节;
* 预测结果或发展;
* 报告进展情形;
* 说服他人采取行动;
* 说服他人决定立场。
收集资料
* 公司档案材料。如报表、统计数据、专题研究报告、公司信函等;
* 个人观察资料;
* 问卷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
* 图书馆——可以找到的书籍、报告、报纸、商业刊物、各种杂志、研究报告、各种经济统计资
料等。
拟定报告大纲。
* 第一步,来一场“脑力激荡”:不需做任何分析,用最快的速度把你脑袋里面关于这个主题的想
法通通列出来。
* 第二步,将这些想法用不同的小标题分组归类,这就是初步的大纲。大纲的格式有:
①标题大纲——以简要的字词列出主题和重点。
②句子大纲——以完整的句子列出主题和重点。
③段落大纲——以一段文字列出主题重点(通常除了很简短的报告之外,很少用到这种格式)。
写作方式
* 由广泛到深入——将最复杂的信息放在报告最后。
* 由已知到未知——以读者已知的资讯做为讨论的起点。
* 按重要程度排列——由最重要的资讯开始介绍,或者由最不重要的资讯开始。
* 按时间顺序排列——由过去到未来,或由现在追溯过去。
* 按因果关系发展。
* 按正反意见谈论。
* 按说服对方的程序发展——叙述问题,列举解决方案,举例证明方案的可行性,提出建议性的行动计划。
动手写报告。
* 打草稿——以“标题大纲"为基础,把每一组重点字词扩展为一个句子,以用来作为每个段落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句子。
*分段——突显重点或改变主题方向。
完稿收尾。
*做封面——除非公司规定,否则不需要加上封面。一般说来,封面上的资讯与首页相同。
*做标题页。包括:
①这份报告的名称;
②作者的名字(有职称或头衔);
③送交日期;
④公司名称(及住址);
⑤部门名称;
⑥本报告的档案号码(如果已经指定的话);
⑦授权或要求写这篇报告的人或单位名称;
⑧留给授权者或批阅者签名的空白处;
⑨主要的读者姓名。
写简介或前言——简介是全文的第一个部分;前言则是有关整篇报告的介绍。
做目录。
写摘要——节录内容中的重要结论,但不举例加以说明或证明。摘要是全文的缩影。
写报告呈交信——开头,明确说出报告的名称;中间,提醒读者注意报告的重点;结尾,表明你
乐意回答任何问题,并愿意与读者面对面进行讨论。
做页面——大标题、小标题、字行距、图表及页码等。
设计报告的外观——有吸引力,符合内容性质。
产品免检的申请报告 篇5
****有限公司是****年**月**日成立的企业,成立地址是***。我司主要经营内容为:***。
目前企业***。主要软件产品为 ****。(产品简介)本期,我司 **** 软件产品销售 套,主营业务收入为 元,软件收入为 元,自有软件收入为 元,销项税额为 元,进项税额为 元,应纳增值税税额为 元,已纳增值税税额为 元,增值税税负为 %,本期申请退税金额为 元。
同时本公司承诺:所提供的材料及数据全部真实有效,我司对此负责。
上海力信测量系统有限公司
2013年 月 日
联系人:
产品免检的申请报告 篇6
受增值税税即征即退优惠的申请报告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税务局霞涌分局:
惠州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二氧化碳自2010年01月起已被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的规定,销售以工业废气为原料生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同时自2011年11月起,公司有少部份二氧化碳产品出口销售,该出口销售的二氧化碳出口退税率为零。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02号文)贵局核定该出口销售为视同内销计提销项税征收增值税,该出口销售与内销项目一起办理了纳税申报、缴纳并一起申请了退税,现贵局提出该出口销售被核定为视同内销照章征税,既使不享受出口免抵退优惠政策也不能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但上述财税〔2008〕156号文件中规定:“对销售下列自产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
(一)、以工业废气为原料生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产品”,并没有规定出口销售不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贵局目前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既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 先征后退政策又享受免抵退税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9号)提出内销项目和出口项目应分别申请即征即退优惠和免抵退优惠,该文件提出的前提是:“纳税人既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政策又享受免抵退税政策”即纳税人不重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但我公司二氧化碳的出口销售并不享受免抵退优惠政策(产品退税率为零,视同内销),不满足这一前提条件。据此,我们认为公司内销或出口销售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二氧化碳所纳增值税应该全部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恳请贵局落实并回复为盼!
惠州凯美特气体有限公司
【产品免检的申请报告】推荐阅读:
高一二班守纪免检班和卫生免检班申请12-03
免检寝室申请书06-15
教育机构免检申请书06-19
免检09-26
免检制度论文10-25
物料免检管理程序12-19
客房部关于免检房制度激励方案06-18
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11-29
产品赞助申请方案07-18
产品经理的实习报告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