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英语口语对话

2024-10-21

日常生活英语口语对话(精选8篇)

日常生活英语口语对话 篇1

日常生活英语口语对话

We won’t charge you for your room tonight.今晚我们不收费你的房钱。

Thank you.谢谢你。

I’m very sorry about this.对此我很抱歉。

That’s OK. Thanks for your help.没关系。谢谢你的帮助。

Kathy! How are you It’s been ages! What are you doing these days凯西!你好吗?很多年过去了!这些日子你在做什么?

I just opened my own restaurant. I’m also head chef.我刚刚开了我自己的餐馆。我还是主厨。

You’re kidding! You’ve always hated cooking!你在开玩笑吧!你一直都不喜欢烹饪的!

Well, I used to hate cooking, but now I love it.额,我过去讨厌不喜欢烹饪,但是我现在喜欢。

When did you change your mind你什么时候改变心意的?

After I tried French food. Before that,I used to cook really boring things for my family.在我试了法国菜之后。在那之前,我常常煮一些很无味的东西给我的家人吃。

How are you today ,Mr Brown ?你今天好吗?布朗先生。

I‘m quite well ,thank you.我很好,谢谢你。

So, what do you think How do you like New York那么,你觉得怎样?你觉得这座城市怎样?

I’m having a great time. I love it. I’m glad we came.我过得很愉快。我喜欢它。我很高兴我们来了。

Yeah. I really like the stores and the shopping.是的。我真的很喜欢这里的.商店和购物中心。

I love the museums, too.我也喜欢博物馆。 But the traffic is pretty bad.但是交通太糟糕了。

Yeah. I hate all this traffic. It’s really noisy.是的。我讨厌这样的交通。真的很吵。

日常生活英语口语对话 篇2

学前期儿童语言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可以说, 凡是有语言参与的活动都可以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对促进幼儿语言交往作用是有限的, 必须在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本文旨从幼儿园一日生活这一角度剖析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运用环境

我们常会看到幼儿一日生活的许多环节都被口令、集体行为所侵占, 幼儿处于消极等待的状态。教师在强调一致性时, 扼杀了幼儿交往的主动性和愿望, 侵占了幼儿自由交流的时间。笔者认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应当尊重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 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 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和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 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为幼儿提供运用语言交往的机会

教师应多给幼儿留一点交流的空间, 只要是幼儿能说的就应该让他们去说, 让他们有充分表达的机会。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活动都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1. 晨谈活动。

晨谈活动是让幼儿发展语言的好机会。教师可设计一些话题, 如:“周末最有趣的事”, “我们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 “五一节打算”等, 引导幼儿在集体中讲述, 或自由讲述、交谈, 或与教师交流。在活动中应当给幼儿充分讲述的时机, 对幼儿的回答也不必做是非对错的判断。如我们常会发现一名幼儿说:“我会帮妈妈洗碗。”而另一位幼儿也会做同样的回答。这种现象属于语言的模仿, 是在交流中习得并加以运用, 同样反映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2. 户外活动中的语言教育。

户外活动是孩子们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它占有较大的比例。孩子在户外活动中可以接触社会、接触自然, 他们在活动时喜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老师或小朋友听。如:幼儿说出幼儿园玩具的名称及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 并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实践证明, 户外活动是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3. 自由交谈活动。

常有一些平时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少言寡语的孩子, 在与亲密的朋友自由交谈时其语言表达能力令老师大吃一惊。这说明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情景中能真实地表现自己的语言实际水平。所以教师应当更多的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 不限制幼儿谈论的内容, 让幼儿在交流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4. 个别谈话活动。

幼儿语言发展的个体差异是相当明显的, 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话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特别是一些幼儿存在语言交往上的障碍, 如:口吃、词不达意等, 他们在与同伴交流时往往不被他人接受, 失去了许多语言表达的机会, 限制了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师需和他们进行个别谈话, 一方面引导他们消除心理障碍, 鼓励他们大胆说, 主动与同伴交流;另一方面引导他们逐步解决表达上的困难, 学会与他人交往的良好技能。我班的施怡婷小朋友, 在幼儿园是个不爱说话、文静的女孩。家长反映她在家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每天回到家都喜欢把幼儿园里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听。为了改变这个“双面人”, 我们经常主动接近她, 与她交谈她家人、谈谈幼儿园里的趣事, 与她一起玩玩具, 鼓励、吸引她与同伴交往等等。经过一段时间, 施怡婷能主动地接近老师了, 愿意与老师、同伴交流了, 变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5. 随机谈话。

幼儿园的教育有很大的随机性, 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偶发事件展开讨论。如:小明为什么受伤了?书怎么会破了?让幼儿在讨论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接受别人的观点。

三、帮助幼儿丰富词汇训练语言表达

在活动中总有这样一些幼儿, 他们常常发言热情高涨, 但是请到他们发言时, 孩子常常语无伦次、不知所云。究其原因, 就是幼儿找不到合适的词句表达。在一日生活中有很多时间可用于丰富幼儿词汇训练语言表达的, 如餐前欣赏、睡前故事等。

学习诗歌《云彩和风儿》, 通过欣赏优美的诗歌, 幼儿对诗歌产生了兴趣, 我抓住这一学习的契机, 引导幼儿初步学会按诗歌的格式, 创编自己想到的云彩的样子。如:天上的风儿真能干, 天上的云彩真有趣。风儿吹呀吹, 云彩变成一只小蝴蝶, 蝴蝶飞呀飞, 飞到花丛中找朋友;吹呀吹, 云彩变成小青蛙, 小青蛙呱呱叫, 想要捉害虫;吹呀吹, 云彩变成一只大象, 大象正在河里高兴地洗澡。

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如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呢?这取决于教师本身的语言教学习惯, 假如教师本身就不注意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 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 一旦形成习惯, 就不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英语委婉语研究 篇3

关键词:委婉语语气避讳职业

1.委婉语的定义和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英语也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一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语言交际文化对于非英语国家的人们来说,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之一就是对英语委婉语的使用不够重视,在交际中出现不够礼貌的用法,甚至使用到禁忌语,导致交际不够和谐。因此,了解和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委婉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比较婉转、文雅的话语来表示人们所忌讳的、不便直说的、隐私的或被认为粗俗的事物。这种话语被称为委婉语。委婉语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2.生活中常见的委婉语

2.1 语气委婉语

语气委婉语是英语委婉语的重要体现,它表达了说话人的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当我们求助别人时,我们常用“请问”、“请”、“劳驾”等 礼貌用语,这就是语气委婉语。英语口语中的委婉客气也常常用语气来体现,比如 Would you like to…? /Would you mind… ? /Could you please…?/1 would prefer to…? I think it would’ve been better if you should have…?

另外,在許多公共场合我们还可以看到如下的语句:“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 Here.”(此处禁止吸烟),“Thank You For Being Quiet”.(请 安静 )。“Thank You For Not Spitting Here.”(请勿吐痰)。这些以thank you来开头的句子实际上是一种要求,但是其语气形式温和、婉曲,既表达了真实态度,又传达了认识和礼貌情感,又使听者不觉得刺耳,容易接受。这种礼貌客气的语气向对方暗示一种意思,或把批评寓于充满希望的话语中,避免冒昧或非礼,比起直接使用祈使语气,更容易被接受。

2.2 避讳委婉语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事物是大家所避讳的;当不得不提及时避讳的事物时,常常使用其他的更为委婉、不那么直接的词语来替代。避讳的内容多为人们认为不雅的事物或者凶事祸事,比如与性有关的内容或者疾病死亡等。

以与怀孕有关的委婉语为例:由于怀孕与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大多数人都羞语说出口,于是有了与之相关的大量委婉语。例如,未婚先孕的说法有以下几种:She is in trouble. (她碰到麻烦。)She has been unwise.(她不够明智。)

She has been too friendly. (她过于友善。)即使是正常怀孕,也有大量的委婉语来替代,很少直言“pregnant”, 而是委婉地说:She is in an interesting condition. (她处在很有趣的情况中。)She is expecting. (她快要生了。)She is knocked up. (她有了。)Be in a family way.(有孩子了);to be in a delicate condition(处于碰不起的状态);a lady-in-waiting(处于等待中的妇女);eating for two(吃两份饭);have one’s watermelon on the vine(藤上有瓜了);an expectant mother(期待中的妈妈);full of heir(怀有继承人);或者说She is knitting little bootees. (她在织幼儿的毛绒鞋。)

此外在描述女性的某些生理现象时,英语中都有相应的委婉语。女性羞于把月经叫做“menstruation”,而是转弯抹角地说成“in one’s period”(在周期中), “problem days”(难处理的日子),“blue days”(忧郁的日子),“month difficulties”(每月的困难),the monthly courses(每月的程序),to have a visitor(客人来访),the red flag up(红旗升起来了)。

上厕所这一行为因为于人的私密器官相关,人们羞于提及,也有了很多委婉的表达方式。例如课堂上,学生要方便时,可问老师:May I be excused? 在口语中,常说wash up, fix my face, powder our noses, tidy myself up, visit john to do No.1 job(大便),visit john to do No.2 job(小便)等。另外,body refuse, human waste products, excrement等文雅词则用来表达人们不愿提及的排泄物。

同样,疾病也有很多委婉的说法。比如crippled(瘸的, 有残疾的)常常委婉地说成是handicapped 或physically challenged; 而disabled(残疾的)也婉称为differently abled (体能不同的人) ; Blind(盲的)说成 sightless;称 constipation(便秘)为 irregularity; 癌症说成是Capital Letter C (Cancer);Syphilis(梅毒)是French disease(法国病)等等。比如,要表达的意思是She is deaf.(她是聋子。)但是直接说可能会给她造成伤害,就可以使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She is hard of hearing.(她听力有困难。)

在英语国家中,老和死也很受忌讳,往往用委婉语来表达。老意味着生命走向尽头,意味着力量的衰退和活力的消失,对很多人来讲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当不得不提到老的时候,各种委婉语应运而生。如:elderly(上了年纪),senior citizens(资深公民), the mature(成熟的人), the advanced in age(年长的人), the longer living,(生活经历较长的人) seasoned man(历练的人)。自然的,养老院说成了 home for adults/the aged(上了年龄的人的家),an adult community(上了年龄的人的区域),等等。同样,关于死的委婉语就更多了。比如:pass away (过去了),be gone, expire(逝世),go to heaven(去天堂), breathe one’s last(咽气),join the majority(加入大多数人), go the way of all fresh(走了所有人都要走的路), be gone to a better world(去了更好的世界),fall asleep (睡着了),rest (休息),depart (离开),be gone (走了), safe in the arms of Jesus(在耶稣的安全怀抱里),join the angels(和天使在一起),be gone to a better land(去了更好的地方),quit the world(离开这个世界),depart from the world(离开这个世界),go to another world(去了另一个世界),go to one’s home (回家了),pay one’s debt to nature(偿还自然的债务), troubles be over now (烦恼结束了), to go to one’s long home(回到永久之家),to have found rest(得到安息),in heaven(在天堂),with God(和上帝在一起)、 to be present at the last roll call(出席最后一次点名)、to be written off (被勾销) 、to fall(倒下)、to fire one’ s last shot(射出最后一发子弹)。例如,Smith先生的太太去世了,前去悼念的人说I feel sorry for the loss of your husband,用loss这个词替代death是为了不使Smith先生感到难过。

2.3 职业委婉语

职业委婉语也是委婉語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传统意义上,有一些职业被认为是低下的、不体面的,而为了使这些职业“体面化”,人们使用各种其他的词汇来指代它们。例如,当人们将餐厅中的waiter或waitress(服务员)称为dining-room attendants(餐厅管理员)时,服务员的地位被提升为管理员。同样地,cook被称为chef时,其地位立刻由厨子变成了烹饪大师。 butcher(屠夫)也可以被委婉地称为meat technologist(肉类技术专家)。maid(女仆,女佣人)被美化为domestic help(家政助理);将染发的人委婉称为dye artist (染发艺术家);家庭主妇也被美称为domestic engineer(室内工程师,内务工程师)。另外secretary(秘书)常常被婉称为administrative assistant(行政助理); washwoman(洗衣女工)说成是clothing refresher(清理衣服者)更为好听;salesman(销售员)称为是manufacturer's representative(生产商代表)就显得更体面了; hairdresser(理发师)也有更为体面的说法beautician,cosmetologist(美容师);janitor(看门人)的委婉语是security officer(安全官员);prostitute(妓女)常常被委婉地称为sex worker(性工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英语中engineer (工程师)一词在委婉语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个词常常用来提升一些体力劳动职业者的地位;它是英语中最受人们喜爱的职业拔高词(uplifting word) 。众多的一般的工作因为engineer 这个词而得到提升,比如灭鼠者变成了exterminating engineer(清理工程师),管道工人成为了maintenance engineer(维护工程师)。一些“体面”的职业,也因为加一个engineer 的头衔,成为了更为体面的职业。如: optician (眼镜商)改称为vision engineer (视力工程师) ;bedding manufacturer (床具制造商) 改称为mattress engineer (床垫工程师) 或sleep engineer (睡眠工程师) 。school principal ( 中小学校长) 称为educational engineer ( 教育工程师) 。publicity engineer (广告工程师) 是press agent (宣传员,广告员) 的委婉语。 再如,advertising engineer 其实就是 advertising man (广告员) ,sales engineer 也就是 salesperson (营业员,推销员),不同的是,因为委婉语的使用这些职业得到了美化和拔高。

3. 结论

使用委婉语,如同给语言交流加注润滑剂,使人们的话语在交流中变得委婉含蓄,从而达到避讳、雅化、礼貌、掩饰及淡化和夸张的功能,因而可以用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委婉语也体现着文化观和价值观,英语委婉语体现着英语国家的社会价值观和崇尚心理。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对委婉语的研究,达到改善交际,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艳丽.英语委婉语与语用原则——从英语委婉表达看礼貌原则的取舍[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6).

[2]马炜娜.委婉语的语用分析[J]. 考试周刊, 2011(47).

[3]陈蕾.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10).

[4]杨晓春,王亚妮.从语用学视角看英语委婉语[J]. 绥化学院学报, 2009(04).

英语日常口语对话 篇4

2、It’s time to get up/go to school… 到了起床/去学校的时候了。

3、Excuse me, what’s the time, please? 请问,几点了?

4、Look at his coat、看他的外套。

5、Look at the blackboard, please、请看黑板。

6、Please don’t、请不要。

7、It’s time for… 到了(做)…的时候了。

8、Let’s go to school、让我们去学校吧。

9、Yes、/All right。/ OK。/ Sure、好的。

10、Let’s get some(red) flowers、让我们来摘些(红)花。

11、Can you look after my bag and clothes, please?你能帮我照看一下我的书包和衣服吗?

12、Shall we go now? 我们此刻能够走了吗?

13、Don’t turn off the TV、别关电视。

14、Very good、很好。

15、Now listen to me, please、此刻请听我说。

16、Yes, let’s、好的,走吧。

17、What’s the time? 几点了?

18、Let’s play a game today、这天我们来做个游戏。

19、Go and get him、去把他找来。

日常情景英语对话:问路 篇5

Jessica:Hi, may I buy a ticket back to New York city?

你好我需要一张去纽约市的票。

O:Sorry, we had an accident this morning, so we do not sell any ticket back to New York right now.不好意思,我们早上有事故,所以回去纽约市的票不买了现在。

Jessica:What? But I have to go back to New York city today.

啥?但是我今天必须回去!

O:You may take flight, but I am not sure about flight schedule. Or you can take greyhound.

你可以坐飞机啊,但是我不知道航班点。或者,你可以坐灰狗!

Jessica:What is greyhound?

神马是灰狗?

O:It is a name of bus. It can bring you back to New York this afternoon, but you have to go to their station to check. Wait, let me call first.

巴士的名字。它今儿下午可以把你带回纽约,但是你也要去车站查看一下,等等, 我可以先打个电话问问。

Jessica:Thanks.

谢谢!

O:Yes, they told me the bus will departure at 1:00 pm. Your time is ok. It is not far. 巴士下午一点开。你的时间可以的。不远。

Jessica:Great, would you like to give me the address of Greyhound station?

太好了,您能给我灰狗那个车站的地址么?

O:Sure.

没问题。

Jessica:Thanks a lot.

多谢!

O:You are welcome.

日常生活英语口语对话 篇6

1. What are you up to?

你去哪里?

2. I’m just going to take it easy.

我只想放松一下。

3. I have the day off.

我不用上班。

4. Do you have any plans?

你有何计划?

5. Can I check this book out?

这本书我可以借出吗?

6. Who is the author of that book?

那本书的作者是谁?

7. Do you have any books by this author?

你有没有这位作家写的书?

8. When is it due back?

什么时候归还?

9. It’s such an exquisite painting.

这幅画真是精品。

10. How much is it worth?

它值多少钱?

Part Two: Dialogues

1.Plans 安排

A: Hey, Ted. What are you up to this Friday?

B: Well, I have the day off from work.

A: That’s great! Do you have any plans?

B: Well, I’ve been working so hard lately, so I’ll probably just take it easy.

A: Sounds nice.

B: Yeah, I’ll probably just stay in and relax. Maybe watch a few movies.

A: Can I stop by?

B: Sure. Any time.

A: 嘿,特德。这个星期五你去哪里?

B: 哦,我不用上班。

A: 太棒了。有什么计划吗?

B: 哦,这段时间我一直拼命工作。我可能只想放松放松。

A: 不错嘛!

B: 是呀,我可能就呆在家里轻松一下。可能看几场电影。

A: 我顺道来玩一玩好吗?

B: 当然,随时欢迎。

2.Borrow books 借书

A: Can I help you?

B: Yes, I’m doing some research on Roman civilization. Do you have any books on the subject?

A: These books over here are about ancient history. They might be helpful.

B: Can I check this one out?

A: I’m sorry. It’s for reference only, so it must stay in the library. But you’re welcome to look through it.

B: Ok. And I’d like to check these books out.

A: All right. They’re due back next Wednesday.

B: Thanks for your help.

A: 我能为您效劳吗?

B: 我在做一些关于罗马文明方面的研究,这方面有没有什么书?

A: 这里的这些书是关于古代历史的。可能有些帮助。

B: 这本可以外借吗?

A: 对不起,这本只是参考书,不能外借。但是你可以查阅。

B: 好吧。我想借这些书。

A: 好的。归还期限是下个星期三。

B: 谢谢你的帮忙。

3.In the museum 在展览馆

A: Wow! I can’t believe I’m standing here!

B: What are you so excited about?

A: I’m standing in front of an exquisite work of art!

B: What’s the big deal? It’s just a picture of some woman.

A: I’ve seen it so many times in books, but I never imagined I’d get to see it in person.

B: There are tons of other paintings that I think are better.

A: Maybe so, but do you have any idea how much this one is worth?!

B: No, how much is it worth?

A: About 80 million dollars.

B: Whoah.

A:哇,我简直不能相信我站着这儿。

B: 你怎么如此兴奋。

A: 我可是站在一副精美的艺术作品前面。

B: 这又有什么了不起。只是某位女士的肖像画而已。

A: 我在书本上看到很多次。但没想到可以亲眼见到。

B: 我想比这好的不计其数。

A: 可能是的。但是你知道这幅画值多少钱吗?

B: 不知道,值多少钱?

A: 大概8千万元。

B: 哇。

Part Three: Substitutions Drills

1. A: What are you up to?

B: I’m (taking it easy/ relaxing/ staying in tonight).

你去哪里?

我去(放松一下/轻松一下/今晚呆在家里)。

2. A: Do you have any plans?

B: I’m going to (watch movies/ read a book/ wash my bicycle).

有什么计划吗?

我打算去(看电影/看本书/清洗我的自行车)。

3. A: Sounds (nice/ exciting/ thrilling).

B: You’re welcome to join me if you want.

听起来(不错/很刺激/惊险)。

如果你愿意欢迎你加入我们。

4. A: I’ve been so (busy/ stressed out/ overwhelmed) lately.

B: You should take it easy.

我近来(一直很忙/压力很大/负荷很大)。

你应该放松一些。

5. A: Can I check this (book/ encyclopedia/ audiotape) out?

B: I’m sorry. It’s for reference only.

这(本书/本百科全书/块录音磁带)我可以借出吗?

对不起,这是只供参考的书目。

6. A: When is this book due back?

B: It’s due back (next Tuesday/ a week from Friday/ in three days).

这本书归还期限是什么时候?

下星期二/星期五开始后的一个星期/三天以内。

7. A: Do you have any books on (cars/ fish/ European economic conditions)?

B: These might be helpful.

有没有关于(汽车/鱼类/欧洲经济状况)的书?

这些可能有些帮助。

8. A: I’m sorry, sir. No (eating/ drinking/ using mobile phones) in the library.

B: Please forgive me.

对不起,先生。图书馆内不准(吃东西/喝东西/使用手提电话)。

请原谅。

9. A: It’s such (a beautiful/ an exquisite/ a lifelike) statue.*

B: I agree.

这尊雕像真是(漂亮/精致/栩栩如生)。

是这样。

10. A: How much is it worth?

B: I’d guess around ($20,000/ $4,801,199/ $2.7 million).

它值多少钱?

日常生活英语口语对话 篇7

关键词:合作原则,准则,会话含义

一、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

1975年,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理论是语用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会话双方存在着一种默契,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使双方在会话中相互配合,以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并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这就是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在实际会话中有四条准则。

1.数量准则—规定说话时所应该提供的信息量。

(1) 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中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2) 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2. 质量原则—规定了说话的真实性。

(1) 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2) 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联原则—规定了说话要切题,不要说和话题无关的话。

4. 方式准则—规定了表达方式。

(1) 避免晦涩的词语;

(2) 避免歧义;

(3) 说话简洁 ( 避免赘述 ) ;

(4) 说话要有条理。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会有意或无意的遵守合作原则, 以保障他们交际的畅通。但是,格莱斯也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出于某种目的或需要,在不同程度上不遵守某个或某些准则,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这就使得听话者要通过说话者话语的字面意思推测出话语的真正意义。格莱斯把这种“隐含”在字面意义中的真实意义称作“会话含义”。

二、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的实例探讨

1.Student: Miss Li , how about my English exam this time ?

Teacher: Most students didn ’ t pass it.

学生向老师询问自己的英语成绩,老师没有直接回答, “是”或者“不是”而是间接地说班里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通过这次考试。这里老师违背了合作原则中是数量准则,产生了会话含义。这里老师的真正意图是想安慰这个学生考试没有通过。

2.Teacher: Why don’t you study hard?

Student: The more we study,the more we know.The more we know,the more we forget.The more we forget,the less we know.The less we know,the less we forget.The less we forget, the more we know.So why study ?

这组对话中,老师问这个调皮的学生为什么不努力学习? 学生说了很多话,远远超出了问题的答案。这里违背了合作原则中量的准则。

3.Teacher: Where are you ? I haven’t seen you for years.

老师问连续旷了几节课的学生去了哪里,很多年不见了。很明显这句话违背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因为质的准则第一条就是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老师知道一个学生不可能几年不上课,老师这样说是故用夸张,真实意图是表达老师对旷课学生的批评和不满。

4.Teacher: How have you done in the final exam?

Student: The weather has been quite pleasant these days.

这组对话中,学生明显答非所问,老师问学生这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如何,学生说这几天的天气很不错。学生的回答完全和老师的问题无关。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

5.Teacher: When on earth are you going to turn in your paper?

Student: Sometimes today.

Teacher: Then you must turn it in at 16: 59'60" May 8, 2015.

这是老师和一个爱拖延交作业的学生的对话,老师催促学生交论文,学生没有准确说出交论文的时间,而是说今天某个时候交,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老师又要求学生必须在2015年5月8日下午4点59分60秒交,老师的话语也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因为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者说话简介,避免啰嗦。这里很显然是老师故意违背方式准则,似乎是向学生下最后通牒。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是时时都遵守合作原则的。很多时候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的的会话含义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所以,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应该充分理解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各个原则和准则的内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语言交际活动,但是也不能教条的遵守合作原则。

参考文献

[1]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胡壮麟.姜望琪.语言学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戴伟栋.简明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5]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论日常生活叙事 篇8

关键词:日常生活叙事;个体;意识形态;意义和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7)11-0135-04

一般来说,一定的社会土壤、文化条件产生一定形态的文学,如历史上已出现过的神话叙事、大历史叙事等宏大叙事形态,均与酝酿、产生它们的相对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和专制的社会文化条件相关,在后现代社会,宏大叙事走向衰微、瓦解,而日常生活叙事兴起。

一、日常生活叙事的涵义

日常生活叙事是对个体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性表达的一种叙事形态。为了讲清楚这个概念的涵义,有必要廓清下面两组概念。

1. 宏大叙事和小叙事

利奥塔在《后现代状态》一文中,从“合法化”角度提出了“元话语”或“元叙事”,马克·柯里在《后现代叙事理论》中将其明确地阐述为:

宏大叙事,又译为“堂皇叙事”、“伟大叙事”、“宏伟叙事”等,亦即利奥塔所说的“启蒙叙事”,是指由“诸如精神辩证法、意义解释学、理性或劳动主体解放或财富创造的理论”等主题构成的叙事,“在这类叙事中,知识精英总是朝着理想的伦理——政治终端——宇宙的和谐迈进”。①

马克·柯里认为,“宏大叙事”以“合法化话语”界定的标准为标准,导致出现了如下情况:“某个批评界精英分子的价值观就成了伟大作品的价值,并声称那些价值观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且应由那些被排除在外的人采用以为教化之用。”② 马克·柯里的这个定义是从全球化角度着手的,但并不妨碍我们对宏大叙事基本立场的理解,即支撑“宏大叙事”的是打着“解放”、“启蒙”旗号的权力话语。

小叙事的出场同与宏大叙事的对抗和对自身的发掘有关。马克·柯里认为,在当今时代,必须“打破标准”,“向装模作样提出全球适应性的大叙事”发起“总攻击”,“将具体的、零碎的小叙事提升成本土叙事”③。马克·柯里所说的“打破标准”、“发起总攻击”指打破大叙事的全球性霸主地位,并以局部的、独特的本土化叙事与之对抗。

本文讨论的日常生活叙事属于小叙事,与马克·柯里指称的小叙事相比,日常生活叙事在20世纪的中国具有自己的本土化特征:从反抗专制、打破偶像的动机出发,是伴随着个体意识觉醒、私人生活空间扩大、个体得到较大程度发展而出场的,与个体获得自由平等、人格独立的解放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西方,这一进程早就结束了。

日常生活叙事常常被认为是“小叙事”,因为它以个体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往往同个体生活中的琐屑、平淡乃至平庸联系在一起,在重集体的宏大的、彼岸的大叙事看来,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故把日常生活叙事指称为小叙事有其特定含义:这个指称以等级叙事的标准为标准,包含着轻视个体、轻视个体的日常生活的倾向,日常生活叙事在这个标准中被放在一个被压抑、被藐视的地位上,日常生活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常常以碎片、一鳞半爪的现象或工具的方式进入文学,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张爱玲曾对这种现象表示过不满:“文学史上素朴地歌咏人生的安稳的作品很少,倒是强调人生的飞扬的作品多。”④ 查尔斯·泰勒认为:“一个走向社会均等的内在趋势暗含在对日常生活的肯定中。”⑤ 日常生活叙事的兴起与个体平等权的获得和对日常的肯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意味着叙事的大小之争实质上是站在叙事背后的意识形态立场之争,所以马克· 柯里对把叙事分为大叙事和小叙事的大小两分法颇有感触:“当初谁又会想到,这一如此抽象、如此不可理解或者说如此易于实行的两分法却具有政治意义呢?”

2. 日常生活叙事的两种形态

一种是题材意义上的,即通过日常生活故事的讲述来展示现实人生的内容和生活发展的趋势。日常生活故事为作者的某个意图服务,日常生活本身不是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而只是作者手中的一个工具,这种叙事形态出现于前现代社会;另一种是本质意义上的日常生活叙事,它也以讲述个体的日常生活经历和经验为主,但此时作为审美表达对象的日常生活已从题材意义上的工具中解脱出来,获得了独立的地位:这种叙事观从本体论的高度上看待日常生活,把日常生活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审美表达对象,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意义和价值,这种叙事形态出现于现代社会。本文讨论的就是后一种意义上的叙事,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涵义:

第一,日常生活本位的叙事观把日常生活当成是第一性的、根本性的审美表现对象,强调从日常生活出发,回到日常生活,而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是人,这就意味着从人出发,回到人自身;日常生活领域同时又是一个人性存在的领域,回到日常生活也就意味着回到人性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人关注自身,审视自身,改造自身,从而达到提升人性的目的。

强调日常生活的本体论地位与它被遮蔽的历史有关。在艺术史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最初从原始神话中分离出来的艺术、哲学等人类的精神活动,获得了离日常生活愈来愈远的独立地位,导致科学、艺术同日常生活处于分离状态。艺术塑造的人物和展现的环境常常远离真正的、真实的生活,造成了日常生活不在文学视野之中或者仅仅只是人类生存背景的事实,使这个人类最基本生存活动的领域至今没有得到充分的表现和研究。觉醒了的个体对此发出了质疑,张爱玲说:“强调人生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超人的气质。超人是生在一个时代里的。而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着永恒的意味,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时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说是妇人性”;茹志鹃提出:“探索人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奥秘,这样的作品不少,而研究人应该如何活着的,好像不多”⑥;王安忆则从正面肯定了日常生活的力量:“日常生活是很有力量的,现实生活实践着因果关系,所有因果关系都在现实生活里得到检验,逃不过去”⑦,“它们(指日常生活——引者)正是那些最单纯又最有力的能量,人性中的常情,是跟随着生存滋长,又滋养着生存的最基本的规律”⑧;理论家对日常生活被遮蔽的现象也表示了不满:“为什么只有在炸弹与旗帜的境界中呐喊才是美的呢?”⑨ “在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类耳熟能详的理论话语中,日常生活实际上是缺席的”⑩。现代艺术应关注人类的日常生活,关注人自身的价值性活动,不应再把超验世界的彼岸理想同现实世界的此岸生活对立,而应重新确立日常生活的本体论地位,使这个长期被忽略了的领域成为审美表现的对象。

第二,日常生活叙事的出现是个体意识觉醒的结果。人意识到了自我,理解到了自我,把自我当做对象来考察和研究,当作加工和改造的对象来观照,这是个体意识觉醒的内涵之一。伊恩·P·瓦特曾说:“小说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深切关注,似乎依赖于两个重要的基本条件——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每一个人的价值,由此将其视为严肃文学的合适的主体;普通人的信念和行为必须有足够充分的多样性,对其所作的详细解释应能引起另一些普通人——小说的读者——的兴趣。”{11} 即艺术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必须以个体意识的觉醒为前提条件。觉醒后的个体意识到,“我”的生活和生活空间、“我”的权利均是“我”的,不是其他任何人的,我以“我”的生活经验作为审美诉求物,仅此而已;可以把任何强行进入“我”的生活或生活空间的人或行为视为“侵入”,个人生活的私密性、个人权利的神圣性在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个人的日常生活获得了本质意义上的独立地位,这与从前没有个体、没有个体隐私权的时代相比,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不再意味着可以随意地忽略和渺视个体和个体的生活。在这个时代里,日常生活成了个体心灵中自然淌出的经验诉求物,个体借此以零散化、平民化、狂欢化的诉求方式来拒绝承载任何宏大的东西,这种诉求是个体独立意志的表达,任何强权或意志均与其无关。

正是个体意识的觉醒才使日常生活叙事获得了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地位,它标志着个体对自身和周围生活世界的探索开始进入了自觉状态。

日常生活叙事是一个具有现代内涵的审美范畴。作为最具个人化写作特征的日常生活叙事,出现在人性得到较大程度发展、个性得到较大程度尊重的现代社会,不是偶然的。唐小兵认为:“日常生活,以至人生的分分秒秒,都应该而且必须成为现代人自我定义自我认识的一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12}

日常生活叙事是现代人观照自身的审美反映的结果,它在西方的发生、发展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诞生和成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现代人性内涵有关。在我国,日常生活叙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一直以边缘文学的形式极为缓慢地发展;到了20世纪初,“五四”后觉醒了的个体在自身感性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日常生活进行了审美观照,日常生活重新成为审美言说的对象,但不久受战争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被迫退出文学视界;它的再次登台是1985年之后。

二、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叙事

1. 艺术的意识形态特征

马克思及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意识形态是“把人类的一切精神、思想、文学、艺术活动都看成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虚假意识,从而否定它自诩、自命的普遍真理性,揭示它曲解社会存在并进而维护某些特定团体的利益的根本特征”{13};伊格尔顿更看重意识形态的权力特征,他说:“我用‘意识形态’约略地意味着我们所说的和所信的东西与我们居于其中的社会以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相联系的那些方面。……我主要指的是那些感觉、评价、认识和信仰模式,它们与社会权力的维持和再生产有某种关系。”{14}总之,意识形态是用来使一个阶级或集团的社会行为与利益合法化的思想工具,与权力话语密切相关,其目的是为某个社会集团的利益提供合法化的思想舆论资源。

伊格尔顿也从权力角度入手确认了艺术的意识形态特征:“文学就是现代的道德的意识形态”;“文学,就我们所继承的这一词的含义来说,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与社会权力问题有着最密切的关系”。马尔库塞从艺术的审美特性出发,提出“艺术的根本潜能就在于它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具有对‘经济基础’的超越关系”;他还认为艺术具有反抗的特征:“艺术作为这种意识形态,它反对既存的社会。在艺术的自律王国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绝对命令:‘事情必须改变’”。在《爱欲与文明》中,他把这段话概括为:“艺术就是反抗。”{15} 事实上,艺术具有与权力合谋或反抗权力的双重特征,在它的后面站立着作为权力话语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确立了艺术的言说对象,决定了艺术的言说方式,事实上也就规定了艺术的基本价值取向。

2. 日常生活叙事产生的意识形态特征:文化话语权的转移

杰姆逊说:“审美或叙事形式的产生将被看作是自身独立的意识形态行为,其功能就是为不可解决的社会矛盾发明想象的或形式的‘解决办法’”,即叙事既包含着人们通过叙事表达出来的欲望和幻想,即叙事的对象或内容;还包含着人们对于现实的态度即意识形态立场,也即叙事的立场。大卫·麦克里兰说:“意识形态是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的产物,……世俗化的意识形态领域关心的则是此岸世界的转变中的公共方案。”{16} 在对话成为可能、个体意识出现的多元化社会,个人的日常生活必然要从长期被压抑、被忽略的角落走出来,以显示自己的力量、身份和地位,并借此反抗权威和专制。伊格尔顿关于意识形态的权力话语也许能帮助我们分析20世纪中国文学中潜藏的意识形态。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叙事形式产生或消亡的历史里潜藏着与权力话语有关的意识形态。1980年代开始的现代化运动,从物质层面看主要表现为城市化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新兴的市民阶层兴起;从文化主导层面看表现为世俗化进程,在这个进程中,新兴的市民文化崛起;同时,旧有的社会秩序和文化规范,如服从意识、集体观念等等,因失去了其存在的社会基础而逐渐被抛弃,独立自主的个体意识正在萌动和出现之中;1985年后,国家意识形态的进一步松动和市民文化的迅速壮大导致了一次文化话语权的转移。程文超曾提出,在共和国文学50年中,其叙事人经历了一个由“阶级”而“精英”再变为“个人”{17} 的历程。叙事人身份的转变实质上是文化话语权发生了转移:文化话语权从十七年与制度、与官方权力有密切联系的国家意识形态叙事的“阶级”手中转移到了1980年代以精英叙事为表现形式的“集体”手中,到了1990年代前后,再一次转移到了以日常生活叙事为审美表达方式的民间个体手中,此时的个体“成为社会的主体(中心)”,并通过日常经验诉说的途径,“从自我指导、私人性和自我发展三个方面欢呼着个人的解放或自由”{18}。

马尔库塞认为:“不仅在个体层次上,而且在属的历史的层次上,艺术也许都是最显而易见的‘被压抑物的回归’。”1980年代中期后出现的日常生活叙事浪潮就是“被压抑物的回归”,是艺术反抗既存现实的产物。总之,个体的日常生活在具有明显反抗意图的历史时刻成了审美表现的对象,它以与集体性和宏大性对抗的个体性和平常性作为叙事的基本内涵,其成长和成熟同个体文化话语权的获得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者更为具体地说,日常生活叙事产生于个体自由言说欲望的确认过程中,产生于个体自由表达自己感性经验的需要,它把个体、自我放在与历史平行的本体的高度上表现,为个体通向自由寻找可能性。

三、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意义和价值

意义和价值是日常生活的固有属性。人的存在不仅仅是物质性的存在,赫舍尔说:“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它总是牵涉到意义。意义的向度是做人所固有的……人甚至在尚未认识到意义之前就同意义有牵连。他可能创造意义,也可能破坏意义;但他不能脱离意义而生存。人的存在要么获得意义,要么叛离意义。对意义的关注,即全部创造性活动的目的,不是自我输入的;它是人的存在的必然性。”{19} 人是意义的存在,意义是存在着的人的固有属性,人是日常生活的主体,因此意义天然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同时,“人是一种价值性的存在”{20},而“所谓价值不过就是人作为人所追求的那个目的物,而这个目的物也就是人的自身本质”{21},价值天然地存在于人和人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意义和价值天然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是日常生活的固有属性。“人们究竟以何种方式理解把握现实生活世界,实际也就表明它以何种方式表达着关于人的自我理解”{22},肯定日常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就是肯定人自身,肯定人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用艺术的方式去发现人的存在,在此在的生活世界里揭示出人存在的各种可能性,是人类精神性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意义和价值,使得打开新的叙事空间成为可能。个体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分子,个体的日常生活是个体通向社会外界的通道,个体的命运常常能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风云,因为个体的日常生活接近常态的人生,更能反映出现实生活的真实状况,因而更具有普遍性和真实性,有人认为文学创作“至少必须得到日常细节的有力支撑;大砍大杀的大场面反而不如藤藤绊绊丝丝牵牵的家长里短更容易拉出人性的线头”;茹志鹃从自己的创作经验出发,深有体会地说:“‘家务事,儿女情’……这也是两颗极其晶莹的水珠,从它里面反映出来的世界,也许不比长江大桥小,不比十三陵水库浅。……社会上,人世间,一切大波巨澜,无不在这里起伏打旋。‘家务事,儿女情’,这是一个通向外界的甬道。……这个甬道,确可以通向外界,同时也确可以通往内里。”

赫舍尔说:“在人的存在中,至关重要的是某些隐蔽的、被压抑的、被忽视或者被歪曲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意义和价值同时还意味着记住一个历史的教训:不应再从日常生活之外寻找浪漫高蹈的“意义和价值”,不应再用脱离日常生活的“宏大”目标去控制日常生活,而应用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去评判一切,因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重视,是人对自身的自信,对自身的重视,是灵与肉的双重解放,符合现代人性发展的内容和方向。

日常生活世界同时也是一个感性的世界。马尔库塞说:“感性只在附属的认识论的位置上,得到了一点哲学的尊严”,导致感性常常“无家可归”。对感性世界的轻视也是造成日常生活世界被遗忘的原因之一。这种看法把生活世界看成是低级的,无价值的,生活世界只有参与到理性世界、参与到历史与解放的意义层面,才能勉强得到一个位置,才能成为有意义的东西。事实上,艺术与日常生活世界具有天然的亲近性,二者都是感性的家园,作为感性领域的日常生活中既包含了大量生动丰富的原始生活材料,也包含了许多琐碎芜杂、粗俗甚至是庸俗的成份,个体的感性冲动中也难免包含着粗野的欲望,这些都需要以审美的方式进行改造、提升;同时,“对于文艺创造,感性的对象不但不是轻视了或者放过了思想内容,反而是思想内容的最尖锐的最活泼的表现”,因此,用审美的方式表现感性的日常生活,使人正视自身的痼疾并改造自身,改造自身的日常生活,是必要的、迫切的。

不过,对感性的日常生活的肯定并不意味着对追求或沉醉于纯粹的个人享受的肯定。“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质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之中”{23},对精神世界的探寻、对灵魂的追问从来都是人的生活的组成部分,只不过这种精神追求不是虚幻的、天国的、彼岸的,而是生发于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升腾起来的,个体应以沉思而不是沉溺的方式进入日常生活,入于日常生活而又超乎日常生活,否则,如果人的存在仅仅只是一种自然性的生存,那么这与兽类的存在又有何区别?

四、日常生活叙事力量的有限性

方兴未艾的日常生活叙事事实上存在着大量的漏洞,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意义和价值”的命题同时也暗含着它的反命题:日常生活叙事的力量是有限的。日常生活叙事内部包含了一种结构性的冲突:日常生活中布满了重复、琐碎、放纵的陷阱,是欲望放纵和生命沉沦的天然温床,它时刻准备着给感官的放纵提供机会,使日常生活叙事的力量显得极为有限:在肉体快感中追求精神,是不是就能找到精神的出路?结论显然是否定的。因此,如果对日常生活失去警惕,很有可能导致其成为欲望的陷阱,成为生命放纵沉沦的便当借口,导致个体从物质关怀的解放之途出发,最终滑入欲望的陷阱中,把日常生活变成非理性的领域,从而再一次把人抛到了生活世界之外。换言之,欲望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以欲望叙事来取代对日常生活全部内容的讲述,也就意味着同时取消了日常生活的多种可能性;同时,过度放纵感官欲望是一种反社会的行为,个体生命在感官的放纵、肉体的沉沦中很快会迷失自我,导致自我再次异化,最终把日常生活变成一个反社会、反人性的领域,这时,日常生活叙事的死亡就为期不远了。

注释:

①②③ 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宁一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120、121页。

④ 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散文卷,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第124页。

⑤ 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韩震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22页。

⑥ 茹志鹃、王安忆:《母女漫游美利坚》,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74页。

⑦ 王安忆:《编故事》,《王安忆说》,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309页。

⑧ 王安忆:《我读我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7页。

⑨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诗刊》1981年第3期。

⑩ 汪政:《捍卫日常生活——池莉小说谈片》,见池莉《请柳师娘》,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356页。

{11} 伊恩·P·瓦特:《小说的兴起》,高原、董红钧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62页。

{12} 唐小兵:《蝶魂花影惜分飞》,见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卷》,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版,第112页。

{13} 参见季广茂《意识形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14} 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9页。

{15}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05页。

{16} 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孔兆政、蒋龙翔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17} 程文超:《共和国文学范式的嬗变——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叙事50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6期。

{18} 蔡翔:《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19} 赫舍尔:《人是谁》,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6页。

{20} 贺来:《现实生活世界——乌托邦精神的真实根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68页。

{21} 高清海:《价值与人》,《长白学刊》1995年第6期。

{22} 裴毅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人性史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247页。

{23}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上一篇:西安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下一篇:迎难而上高中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