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传统文化下教案

2024-10-01

四年级传统文化下教案(共8篇)

四年级传统文化下教案 篇1

4、塞上听吹笛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塞上听吹笛》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再借助插图、“文意”和“温馨点击”中的提示,相互对应,试着自己读懂这首古诗。

2、学生通过各种各种途径了解边塞诗人高适,并且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学生借助图片进行合理和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己能够体会到边塞诗人的悲壮。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并且找到与边塞诗有关的古诗,自己尝试着读一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适当的加入自己的理解为学生讲解这首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重点讲解这几个字词:迁客、江城、落梅花

五、成长阶梯。

引导学生认真的建立正确的评价观,在学生完成“成长阶梯中”自我评价后,教师可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把旗插到那座山峰上了,为什么?认真填写。

板书设计:

4、塞上听吹笛 边塞诗 高适

5、走马川行奉送丰大夫出示西征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高适及其《走马川行奉送丰大夫出示西征》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再借助插图、“文意”和“温馨点击”中的提示,相互对应,试着自己读懂这首古诗。

2、学生通过各种各种途径了解边塞诗人高适,并且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学生借助图片进行合理和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己能够体会到边塞诗人的悲壮。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古诗,并且找到与边塞诗有关的古诗,自己尝试着读一读,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教师适当的加入自己的理解为学生讲解这首古诗。

2、找另外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诗歌来读一读。

3、欣赏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重点讲解这几个字词:迁客、江城、落梅花

五、成长阶梯。

引导学生认真的建立正确的评价观,在学生完成“成长阶梯中”自我评价后,教师可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把旗插到那座山峰上了,为什么?认真填写。

板书设计:

走马川行奉送丰大夫出示西征

6、生查子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欧阳修及其《生查子》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运用情境导入法学习原文,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并且告知这篇课文已经被编成了歌曲,让学生根据歌曲自己试着吟诵,体会那种悲伤的感觉。

2、学生了解欧阳修,知道《生查子》是词牌名,要求学生对于这个有个基本的了解。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在了解基本大意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自己能够有感情的进行背诵,让学生自己能够做到正确的诵读,并且了解课文的大意。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词,并且展开想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出对“花市灯如昼”的理解,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选优秀的作品全班进行交流。

2、欣赏崔护《题都护南庄》

3、找欧阳修其他的诗来读一读。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自主评价。板书设计:

6、生查子 歌曲吟诵 自主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这些古诗的理解不能够正确的掌握认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 对于古诗的了解过少,需要以后再加大这方面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传统文化下教案 篇2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认为:学习是相遇与对话, 是与客观世界对话 (文化性实践) 、与他人对话 (社会性实践) 、与自我对话 (反思性实践) 的三位一体的活动。这也是本课设计的理念, 学生在练习与思考中与客观世界对话 (不断思考问题) , 破解疑惑, 提高自身水平。

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与他人对话, 定位自身在合作中的位置, 在小组中接受他人的帮助, 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或帮助他人实现整体的提高, 以及在小组的练习、在比赛中检验和比对, 实现与自我对话, 反思自身的问题与缺陷, 寻找解决的办法。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 肌肉力量和协调灵敏性也较强, 他们活泼好动, 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 对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有较强的挑战欲望, 但面对单调的练习内容, 注意力差。因此, 在学练过程中, 他们一会儿扮演器材的角色, 一会儿又变成练习者, 并进行分组轮换练习, 每名学生在每1个时间段都有自己的练习任务, 不论是跨越障碍, 还是搭建障碍, 他们始终处于学习的进程中, 身心高度参与, 体现了真正的互相配合, 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与运动负荷。

三、教材分析

障碍跑是在快速跑中运用跑过、跳过、跨过、绕过、爬过、钻过等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多种障碍的运动项目。

通过练习, 不仅能够发展学生身体的各方面素质, 还能培养学生不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坚强意志, 树立自信心, 通过合作与交流, 还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流程

游戏:找伙伴 (确定造型1、造型2、造型3动作) →学习障碍跑:跨过障碍 (学习造型1动作, 学习造型2动作, 学习造型3动作) →学练模式:体验、发现、练习、对比、突破、定位→组合练习:障碍跑接力放松练习 (韧带拉伸) →总结点评。

试教感受:

创设真情境追求真实效

一、亮点

1.重实践、重合作、重反思。本次课充分体现了指导思想中的3个对话, 对话所体现的就是实践, 通过跨越障碍的活动实现文化性实践, 通过合作实现社会性实践, 通过自我选择一定难度的障碍实现反思性实践,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教学过程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梯度性强。教学自始至终紧紧围绕着跨越障碍进行, 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首先在准备部分的“找伙伴”游戏中, 找好了整节课的合作伙伴, 各种造型又为本次课的练习作好了辅垫。其次再通过跨越一定高度与宽度的障碍, 使学生明白跨与跳的区别, 最后通过障碍跑拉力, 使已学的动作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二、问题思考

1.学习的实效性。本节课的练习密度为45%左右, 但学生真正跨越障碍41次, 模仿跨越14次, 为什么跨越的次数不多呢?主要是由以下方面决定的, 首先看似练习密度不低, 但准备部分占了一半, 基本部分的练习密度只有20.8%;其次, 学生练习的时间虽接近19.5% (见下页表) , 但没有进行主要技术的学习, 而是在持棒做障碍。

如果将棒改为小体操垫, 通过横放 (宽度) 、竖放 (高度) , 将持棒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 那本次课跨越障碍的次数将明显增加, 学生练习的时间将达到25min左右, 练习密度达到60%左右。

2.合作的真效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合作不是简单的2名学生或者多名学生一起练习, 毛振明认为:“合作学习是2名学生以上的人群有意识地、善心善意地、为了能帮助对方而形成的交互学习行为, 这种合作学习的本意不是索取、不是被要求、不是无奈, 而是一种发自善意地互相帮助。”合作也有许多层次, 我们培养的是“给予别人方便和力量的合作”, 以及“只要有人需要帮助, 我就会伸出援手”的合作态度、精神与习惯。为此, 我们需要寻找具有深度的合作真情境, 真正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自发的给予他人帮助的行为习惯, 使合作成为一种常态。

3.组织的简便性。本次课实施后最大的感觉就是组织比较繁琐, 学生对棒的高低、宽度、稳定性比较难把握, 执教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和纠正学生持棒时出现的问题, 还有许多学生不明确如何持棒, 尤其是在最后一个游戏中。课中往往出现教师花很多时间讲解练习方法, 学生练习的时间却没有得到保证的现象。如果将棒改为小的体操垫将使组织更便捷, 安全隐患也大大降低。

4.安全的有效性。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只看到一句“注意安全, 交替练习”的提醒, 显得比较单调与空洞。

本次课的练习过程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如, 当学生在练习跨越时, 辅助学生随意地调整棒的高度 (课中就有学生出现) , 就会出现安全隐患。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 必须注明安全的具体措施, 如:拿棒的学生不能随意提高或降低棒的高度, 不能随意扩大棒的宽度, 不能随意移动棒的位置等,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安全, 又保护了教师自己的切身利益。

以上只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施后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 有许多地方还没有真正理解王老师的设计意图, 有不当之处多多包涵。

“学体”名师团队专家库成员 曹强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点评:关注教法的多样性, 注重练习的趣味性

认真研读课时计划, 感受到王老师对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理解的认识较深, 在教学设计中, 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较准确, 在教法上更具灵活性, 在学习体验上注重趣味性。

1.教学内容的递进性, 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在设计中, 可以明显感受到王老师在围绕跨越障碍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所呈现的智慧。其设计不是直入主题, 让学生直接认识障碍后再进行练习, 而是在循序渐进中通过小组合作, 一步步发现和攻克动作1、动作2、动作3的教学重点。最后在学生掌握越过一定高度和宽度的障碍后, 以游戏的形式, 进行障碍 (跑过、跳过、跨过、绕过、爬过、钻过等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多种障碍) 接力比赛。教学内容的递进性, 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注意力时刻被教师握在手中,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教师不断提高的教学难度和所带来的挑战所激发。教师驾驭课堂则变得游刃有余, 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2.教法的多样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王老师在关注“教”的同时, 更关注到学生的“学”。小组合作中的探究和思考需要学生运用智慧去不断克服障碍的高度和难度;小组展示和比赛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师生间的评价则需要学生有不断观察、发现和归纳的能力。本课的教法不是生硬的, 而是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 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体验越过障碍的动作, 掌握动作的方法和技巧等, 对增强学生的体能,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是有益的。

3.学习的趣味性, 确保课堂得以生成。本课可以从多个视角下发现趣味性的存在:一是学生在学习、体验、合作、比赛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挑战和内心的快乐;二是以学生和纸棒不断组合搭建成的障碍, 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运动体验和合作时积极的情感体验, 促使学生更深入地进行学习;三是不断提高和变化的纸棒高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一旦学生自己战胜了自己, 学习快乐的源泉则会源源不断, 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 本节课王老师将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习目标引领教学内容, 通过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高度的“横杆”和不同障碍难度的接力跑中, 都可以让学习目标可操作和可观测。

从本课的设计流程来看, 本设计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从本教案中可以看到学生利用小体操垫进行落地时缓冲, 在大多数练习中, 体操垫是作为一个标志物 (起跳点或“横杆”) 出现的, 而不是作为保护设施用于教学。在实际教学中, 这样的器材摆放不仅起不到保护的作用, 反而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二是本课主要是下肢练习, 学生在长时间、高密度的练习下, 疲惫感较明显, 如果能在障碍跑接力中进行一些改变, 可能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保证学习过程的安全性;三是本课教与学的方法不明, 活动占据了主体, 王老师在教法的引领上缺乏具体的方法, 感觉稍有遗憾。

以上是本人根据王老师的课时计划而发表的个人见解, 难免有浅薄之处, 请王老师及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点评人:“学体”名师团队领衔专家申克才

四年级传统文化下教案 篇3

1.教学内容:Unit 3. B. Lets learn Lets chant

2.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pants,socks,jeans,shoes,shorts;能用Wherere my ...?句型进行提问;能够说唱lets chant内容。

3.能力目标:掌握本课单词在四线格中的写法并能做到会听、说、读、写。

二、教学重难点

能在对话中熟练运用pants,socks,jeans,shoes,shorts这五个复数名词。

三、教学过程

Ⅰ.Warm-up & Revision

1.Sing:Twelve oclock

2. Lets do:

T:Now lets do together.

设计意图:说唱歌谣是为了复习到A部分出现的服装词汇:shirt,skirt,dress,jacket,T-shirt,为本课时后半部分chant和对话做好铺垫。

Ⅱ.Presentation

Learn the new words:

Jeans,pants,shorts:

a.jeans:

T:(接上一儿歌)Are you wearing a T-shirt today?

Ss:No,Im not.

T:Whos wearing a sweater/shirt today?(唱)

Ss:______ is wearing a sweater/shirt today.

T:Whos wearing blue/yellow/... today?

T:Oh,hes wearing a ... with blue jeans and a pair of ... shoes.

T:Whats the Chinese meaning for jeans?

Ss:牛仔褲。

T:Who likes jeans?Do you know?

Ss:Cowboys like jeans. 牛仔喜欢牛仔裤。(口拼并板书)

设计意图:与孩子们用唱歌的形式,问唱一句,答唱一句,介绍一下自己的衣服的颜色,自然地引出新词汇。

四、板书设计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Jeans pants shorts socks shoes

四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篇4

传统文化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等十个单元,本学期将继续学习六——十单元。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当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经典文化有了一定的积累,对祖国的灿烂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热爱,学习中兴趣浓厚,希望能了解更多的文化特色。但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却很少,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主要在此。另外,部分学生的背诵能力不太强,当堂背诵两首古诗做不到,课下的巩固常常跟不上,积累得会比其它学生少一些。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活跃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利用课前、路队等小时间段朗读、背诵古诗文,以利于积累。

五、课堂教学改革设想及安排

1、加强诵读训练,做好积累。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生活中主动积累有关资料和信息。

六、个人继续教育安排和打算

1、平时注意积累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资料,深厚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课堂内容。

2、多种途径备好课,为学生呈现精彩的课堂。

七、教学进度:

第六单元备课

主备:

备课组成员: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本单元将进行六首古诗的教学,分别是《17古诗两首》(《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18古诗两首》(《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19古诗两首》(《送别》、《淮上与友人别》)。教学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古诗词。

2、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诵读了解离别诗的情感表达,体会离别之情,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古诗词。

2、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突破方法:

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教具、学具:

作者资料。教学时间:3课时。

第17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送柴侍御(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二、简介作者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李益以七绝见长,后人往往把他和王昌龄相提并论。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送柴侍御》和《喜见外弟又言别》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七、拓展活动:比一比

把自己读过的友情赠答诗积累起来,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送柴侍御(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别来沧海事,教学反思:

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称名忆旧容。秋山又几重。

第18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重别周尚书(北周)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简介作者。

庾信,字子山,河南南阳人,是南朝梁简文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重别周尚书(北周)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教学反思: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第19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送别》和《淮上与友人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送 别(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二、简介王之涣。

王之涣,山西人,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很有名气,多被乐工制曲歌唱。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送别》和《淮上与友人别》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七、拓展活动:做一做

唐代诗人中,有着许多情谊深厚常常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如李白与杜甫,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搜集他们之间互写的赠答诗,读一读,把这些诗歌做在贺卡上,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送 别(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数声风笛离亭晚,教学反思:

杨花愁杀渡江人。君向潇湘我向秦。

第七单元备课

主备:

备课组成员: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本单元将进行六首古诗的教学,分别是《20古诗两首》(《塞下曲(节选)》和《秋望》)、《21古诗两首》(《从军行七首(其五)》和《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22古诗两首》(《塞上听吹笛》、《征人怨》)。教学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古诗词。

2、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诵读了解我国边塞诗的主要内容和豪迈的情感表达,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古诗词。

2、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突破方法:

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教具、学具:

作者资料。教学时间: 3课时。

第20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塞下曲》(节选)和《秋望》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塞下曲(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斩,直为斩楼兰。秋 望(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輓,白日横空冷战常。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

了解《塞下曲》(节选)和《秋望》的写作背景。

六、拓展活动:读一读 塞下曲(明)谢榛

暝色满西山,将军猎骑还。隔河见烽火,骄虏夜临关。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塞下曲(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斩,直为斩楼兰。秋 望(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輓,白日横空冷战常。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教学反思:

第21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从军行七首》(其五)和《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从军行七首(其五)(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唐)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故事链接:

了解火焰山名字的来历。

六、拓展活动:读一读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从军行七首(其五)(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唐)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教学反思:

看君马去疾如鸟。第22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塞上听吹箫》和《征人怨》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征人怨(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二、简介高适

高适,河北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唐代另一位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并称“高岑”。他的诗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

了解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说一说

唐代流传下来的边塞诗歌非常多,查找资料,说一说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征人怨(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备课

主备:

备课组成员: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本单元将进行“对外交流”的教学,分别是《23丝绸之路》、《24玄奘取经》、《25鉴真东渡》、《26郑和下西洋》。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名臣的气结和功绩。

2、感受他们的智慧,体会他们的坚毅和慷慨豪迈。

3、赞美他们流芳百世的事迹。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有关历史名臣的故事。

2、搜集资料,引导学生对历史名沉闷的作为和气节产生憧憬和赞颂。教学难点:

学习本单元,以自学为主,查阅资料,集体交流为主,通过讲故事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贤臣、良士,了解他们的才智,传承民族气结,弘扬民族文化。突破方法:

查阅资料,想象呈现,交流讨论。教具、学具:

人物、事件背景资料。教学时间: 4课时。

第23课

丝绸之路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路线、作用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汉朝疆域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等,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2)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初步培养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设计丝绸之路导游词的设置,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表演: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二、小结

从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敦煌存在着物资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资非常的广,有西方的毛皮、珠宝玉石、药材等,还有中原的丝绸、瓷器、陶器、铁器等。事实上,在当时的敦煌,不仅存在着物资上的交流,还存在着文化的交流。现在保留下来的敦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就可以印证这一点。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幻灯:建筑,绘画,雕塑)敦煌莫高窟保存着最完好的佛教艺术,曾经有位著名的敦煌学者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学者的论说充分说明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则是丝绸之路带给它的。

三、丝绸之路的交流作用

【问题】敦煌的艺术来自于东西方的交流,来自于东西方使者们的间接创造。正是由于这些使者们的往来,使得丝绸之路异常的活跃,异常的繁荣。那么,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找到了吗?一起大声告诉我,好吗?(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书本和你已有的知识,举出实例来印证这句话呢?(可作适当补充)(幻灯)总结:

丝绸之路的开辟丰富了东西方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增强了东西方人民的友谊。所以说,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道,也是一条友谊之道。

四、丝绸之路的补充

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学生回答)

(幻灯)总结:中国的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分为海陆两路了,此外,还有长城以北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因为这条丝绸之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各个民族、部落纷纷想争夺控制权,因此充满了血腥和暴力。四川云南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和风平浪静的“海上丝绸之路”由于主要以丝绸和香料贸易为主,又称“海上香丝之路”。

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舍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幻灯,亚欧大陆桥的简介,线路图)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30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六、教后反思

第24 课

玄奘取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奘、缉、僧;”积累“缉拿、束手无策、百折不挠、传奇、家喻户晓。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玄奘严谨治学,百折不挠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堂教学PPT,学生准备搜集玄奘法师生平资料、图片。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讲述背景,导入新课

2、导入: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明朝小说家吴承恩以唐三藏西行取经为原型创作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展示作者空前绝后想象力的作品。其实历史上的玄奘西行求法的真实事迹和小说中的描述相差极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高僧、学者、翻译家、旅行家的事迹。

3、默读课文,了解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课文脉络。1)理清脉络

一、(1)取经原因

二、(2-10)取经经过

三、(11-13)取经影响 2)了解重点段层次 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玄奘西行取经,途经哪些地方?(可先在文中画一画)(长安—凉州—玉门关—高昌—西域—天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

三、研读课文,重点理解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大家共同思考:

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僧人?

(学识渊博,治学严谨)

2、读了课文第一部分,你有什么问题? [可能会有两方面的问题:

1)他学识已很渊博了,为何还要不远万里去天竺学习?

2)从长安到天竺,山高路远,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他毅然前往,并克服重重困难?]

导:也许学习完这篇课文,自然能解开你心中的疑问。

3、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感悟人物品质。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取经过程中,玄奘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对待的,从中你感到他拥有一种怎样的品质?

[要点:1)混出玉门关2)单人匹马走沙漠 ※重点句:

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立下誓言,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

“从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可感受他有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

※感受沙漠环境的恶劣,体会玄奘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求法。

总结:玄奘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越过雪山冰河,冲过暴风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天竺求学,一切源于他心中坚定的信仰,与一生的追求——对佛法的弘扬。

过渡:玄奘西行求法十几年,从印度带回大量的佛经,这些真经是佛家教义的种子,只有翻译成中文它们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否则印度留学所创造的辉煌将变得毫无意义。

4、结合课外资料,了解玄奘的历史贡献。

1)学习小组合作读最后一部分,结合资料思考,回国后玄奘潜心做了哪些事情?

(要点:翻译佛经,编写《大唐西域记》)

2)师生合作交流资料 ※屏幕出示:

玄奘带回来的佛经数量大,覆盖面广,质量特别高,如果我们把唐朝汉译佛经比喻成为汉译佛经中的皇冠,那玄奘翻译的佛经就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玄奘西行求法历经千辛万苦,只为求取直经,而取到直经才只不过走了求法之路的一半,另一半就是翻译佛经,他魂系真经,迫不及待,也只有这样,才能弘扬佛法功德圆满。

阅读了课文,交流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玄奘只是一个普通的僧人吗? 角度:

1、从学者的角度,他敢于对前人的译作提出批判,严谨治学,敢于探求真理。

2、作为一个高僧,他历经艰险,百折不挠,远赴无竺,学习真经,弘扬佛法,发展佛教,功德无量,是中国佛教史上继往开来的人物。

3、作为一个翻译家,教育家,他翻译方面的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4、他又是一个文化交流的使者,玄奘西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四、总结全文,提炼升华

1、浏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玄奘西行给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或细节。

2、出示季羡林先生引鲁迅的一段话作为总结: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拿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季羡林: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在内,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这样精神的玄奘的确算得上是“中国的脊梁”。

六、教后反思

25、鉴真东渡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日本的概况。知道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与我国交往频繁,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能在地图上指认北海道、本州、四国、九洲和首都东京。

2、感知日本是我国的邻国,与我国隔海相望,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3、通过对鉴真不畏艰险、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等史实的学习,培养勇于实践、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让学生懂得:为了共同繁荣和世界进步,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说说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什么?学生交流:《茉莉花》。会唱的同学一起跟唱。(《茉莉花》是全国人民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还曾经被意大利作曲家用于歌剧的编排中。)

2.再让学生听另外一段美妙的音乐。能听出这是哪国的民歌?(日本《樱花》)日本是个樱花之国。日本人喜欢结伴到郊外欣赏烂漫的樱花。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出示:日本的樱花的图片。过渡:日本是我国的邻国,与我国隔海相望,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师述:唐朝时期,我国经济繁荣,文化冒盛,是世界上十分强盛的国家。唐政府实行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唐天宝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3.唐朝的鉴真和尚是谁?他为什么六次东渡日本呢?让我们来听一段故事。

(多媒体出示鉴真东渡的录像)感受一下鉴真东渡事迹。4.

交流: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5.

小组讨论交流,了解6次东渡。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第四次和第五次分别从福州和扬州出海,都没有成功。而且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鉴真未因失明而灰心丧志,又过了5年,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毅然决定再度出航。终于如愿地踏上了日本的土地。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763年5月初6日在日本圆寂,终年76岁。)

6.小组讨论:为什么鉴真5次东渡失败后,还要进行第6次东渡? 鉴真东渡获得成功说明了什么? 鉴真到日本后做了哪些事? 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了哪些贡献? 7.学生交流

师小结:我们从日本的建筑、民族服装、文字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痕迹。鉴真东渡不仅弘扬佛法,还传播中国的建筑、雕刻等知识,深深影响了日本的文化。他是个了不起的友好使者。我们要向鉴真学习,为中日友好作贡献。二次备课:

鉴真大师在日本备受尊崇,为日本佛教做出了巨大贡献。鉴真大师还将唐朝的建筑、雕塑艺术传到日本,特别是后者,形成了日本雕塑史上重要的“唐招提寺派”。在传播汉语言文学乃至书法方面,鉴真大师等用唐音说法,这对日语中始终保存唐音是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另外,鉴真大师对日本医药学也有重大贡献。

我们完全可以说,鉴真大师和弟子的影响遍及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没有鉴真大师,根本就无法想象日本文化会是什么一个样子。扬州是鉴真的出生地和弘法地,大明寺则是鉴真长时间驻锡的本寺,这里更是鉴真东渡的始发地——此时此刻,我仿佛看见鉴真大师的慈悲目光,穿越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正在凝望着我们。

26、郑和下西洋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阅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体会、感悟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之处。学生讲述郑和下西洋对航线沿途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小故事。比较、分析开放政策与闭关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掌握:通过本课的学习,知识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闭关锁国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2、能力要求:培养运用识读历史地图的技能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对外开放与闭关锁国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壮观景象。

2、阅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体会、感悟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之处。

3、学生讲述郑和下西洋对航线沿途经济、社会等方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小故事。

4、比较、分析开放政策与闭关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有关郑和下西洋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创新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对外开放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备的一个条件的观念,是我们每一个未来的建设者都应具有开放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

教学难点:我国明清时期从开放走向闭关的原因 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投影仪 《明清时期--从开放到闭关锁国》光碟一张(或相关录像)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同学们,咱们祖国在历史上有很多时候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各个强大时期的表现都有所不同。下面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片子:(投影仪)(播放《明清时期--从开放到闭关锁国》片段,约2分钟)

二、新授:

在这段片子里,给我们讲了明初时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和出发点。

1.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介绍过的我国造船业发展的情况。(学生回答。要点:三国、宋、元等时期的造船业的情况)2.咱们知道,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之一,当时对外交往情况怎样?(学生回答:活跃、开放等)

3.唐朝对外交往情况呢?举两个例子。(学生回答:唐僧西天取经、鉴真东渡等)

到了明朝,对外交往又有我们前边看到了郑和下西洋。可见,在我国历史上,强盛时期的朝代在对外交往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开放。但是同学也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鸦片战争,这说明了我国在鸦片战争时国力已经衰落,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这一原因。

三、学生阅读讨论: 郑和下西洋

闭关政策是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形成的。我们通过以前所学的知识知道,国家开放与否,与国家的强盛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对于统治者来说,他们当然希望国家强盛以稳固政权,但当国家强盛与政权的稳固与开放发生矛盾时,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四、总结:

在明朝时期,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正是由于清朝初年闭关政策形成后,使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中断了,我国逐渐开始落后。到了十九世纪,中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就处于了被动挨打的地位。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我国历史上从开放到闭关锁国的原因和简要过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我们从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的优良传统;从国家对外态度由开放到闭关锁国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可以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用的借鉴。

27、玉器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教学重点:

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 指名说说

二、新授:

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

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 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 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 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学生细读,交流讨论。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

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年级传统文化下教案 篇5

第一单元 地域风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礼俗篇中的“地域风情”方面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人民独特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2.通过看文、品文、插入资料等,引导学生了解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

3.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地域广博,萌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

通过“白山黑水”、“江南情思”、“云贵边陲”、“大漠豪情”四个部分,了解我国不同地域的人民独特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三、教学难点:

了解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

四、教学过程:

导入:生活在不同地域空间的人们,受当地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形成独特的生活习慣和风土人情,进而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本单元我们将到东北感受白山黑水的壮美,到江南感受锦山秀水的情思,到西南感受云贵边睡山川的秀丽,还将去塞外体会大漠的豪情。

(一)学习《白山黑水》

1.自读“经典导读”,说一说自己了解到什么。2.读“经典原文”,并结合注释理解意思。3.集体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阅读“拓展园地”,了解作长白山人参传说。

5.布置“思考实践”的内容,理解“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俗”。

6.读“诗词长廊”,并试着解释一下,背诵。

7.趣味学习:《汉字寻根》体会象形字“北”的由来。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这样的象形字。

(二)学习《江南情思》

1.提出要求:按照第一节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二节《江南情思》 2.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3.对于不同的意见,互相补充。

4.在《思考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5.读“诗词长廊”,教师解释,背诵。

6. 趣味学习:《汉字寻根》体会象形字“水”的由来。

(三)学习《云贵边陲》

1.自己结合前面的自学方法自己学习《云贵边陲》的内容。2.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汇报给大家听。3.其他同学补充。

4.在《思考实践》中,鼓励学生和父母分享!5.趣味学习:《汉字寻根》体会象形字“边”的由来。

(四)学习《大漠豪情》 1.自学《大漠豪情》的内容。2.集体汇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汇报书中内容。有相同兴趣的孩子可以互相补充。

3.在学习《思考实践》中,激励学生课下借助网络与书本资源,了解一带一路。

4.读“日积月累”,教师解释,有兴趣背诵。

5. 趣味学习:《汉字寻根》体会象形字“漠”的由来。

四年级下写字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左偏旁“王、方、手、页 ”的笔画位置。

2、掌握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的书写要领。

3、提高欣赏、评价及审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这几个偏旁的书写要领。教学关键:仔细观察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瑰宝,它历史悠久,历代名家辈出请欣赏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

2、分别欣赏书圣王羲之的《乐毅论》,欧阳询的《九成宫碑》,颜真卿的《颜勤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3、再欣赏我们班同学张文凯的书法作品。

4、(提出学习目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偏旁

(一),希望同学们好好表现,展示出自己的才华。等下,我们还要评出五名小书法家。

二、从扶到放,精讲巧练。

(一)学习偏旁。

(出示四个左偏旁)指名说说木字旁、禾字旁、有什么共同的规律?(比较窄,比较长,笔划左伸右缩。)

(二)学写这四个偏旁的字

1、(出示例字)指导观察分析,并说出书写要领。

2、(出示病字)分析归纳错因。

(归纳,板书:紧凑对称比例适当)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一遍,教师巡视。

5、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字进行集体评议。(结构紧凑、笔画位置准确、整个字苍劲有力,或很清秀。)

6、学生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教师小结。

(过渡)接下来,我们继续学写带有“禾字旁”的“种”和“和”。(出示范字)

三、评选。“小小书法家”

1、合作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个小书法家。

2、集体欣赏。

3、欣赏评议——民主选出。

四、教师总结。

五、板书

偏旁

(一)紧凑对称比例适当

六、作业 必做:写字本

选做:练习写其它的左偏旁

第二课

偏旁

(二)教学目标:

1、佳、寸、贝、尸旁的写法。

2、掌握这几个偏旁的写法。

3、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四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教学关键:认真观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上堂课我们学写了左偏旁中的“佳、寸、贝、尸”及相关的汉字。下面请大家拿出本子,把这几个字再次练写一下。

2、随机抽取学生练字本出示⊙,学生点评,教师小结(肯定写得好的与进步的地方,指出不足,提醒书写注意点)

3、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四个偏旁的书写。

课题后面添加

(二)二、教学六个偏旁

1、指名读几个偏旁书写分析。

2、师示范 并讲解要领。

3、学生在本子上练习五遍。(齐诵写字姿势歌)然后和例字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

三、学习带有这六个偏旁的字

1、师范写

2、学生练习

3、检查效果

四、小结。

看来大家都能基本掌握今天所学的偏旁部首的写法了,下面就请大家写一幅作品,其中含有大家所学的几种偏旁,让我们来一次比赛怎么样?

1、学生写作品

提醒:要把练习内容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不要写完一个字再去看下一字怎么写,要一气呵成。

2、小组评选、集体评出最优秀者

4、请同学谈谈欣赏后的感受。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字?能举例子来说说吗?

五、教师总结

六、作业: 必做:写字本

选做:练习写其它的左偏旁

第三课

偏旁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偏旁“巾、又、虫、小”的写法。

2、掌握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的书写要领。

3、提高欣赏、评价及审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这几个偏旁的书写要领。教学关键:仔细观察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欣赏上节课书写好的作品

二、从扶到放,精讲巧练。

(一)学习偏旁。

(出示六个左偏旁)指名说说这些偏旁的写法。师范写

生练习书写

小组欣赏

(二)学写这六个偏旁的字

1、(出示例字)指导观察分析,并说出书写要领。

2、(出示病字)分析归纳错因。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一遍,教师巡视。

5、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字进行集体评议。

6、学生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教师小结。

谈收获

三、评选。“小小书法家”

1、合作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个小书法家。

2、集体欣赏。

3、欣赏评议——民主选出。

四、教师总结。

五、作业 必做:写字本

选做:练习写其它的左偏旁

反思:

第四课 偏旁

(四)教学目标:

1、斤、牛、廴、皿字旁的写法。

2、掌握这几个偏旁的写法。

3、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四个左偏旁的书写要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四个偏旁.2、复习写字姿势歌。

3、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四个偏旁的书写。

二、教学六个偏旁

1、指名读几个偏旁书写分析。

2、师示范 并讲解要领。

3、学生在本子上练习书写。然后和例字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

三、学习带有这四个偏旁的字

1、师范写

2、学生练习

复:讲述写字小窍门 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效果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1、学生写作品

提醒:要把练习内容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不要写完一个字再去看下一字怎么写,要一气呵成。

2、小组评选、集体评出最优秀者

4、请同学谈谈欣赏后的感受。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字?能举例子来说说吗?

五、作业: 必做:写字本

选做:练习写其它的左偏旁 反思:

第五课 偏旁

(五)教学目标:

1、掌握偏旁中弓旁、爫字旁、欠字旁、足字旁的写法。

2、掌握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的书写要领。

3、提高欣赏、评价及审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这几个偏旁的书写要领。教学关键:仔细观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双姿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授

(一)学习四个偏旁。

(出示四个偏旁)生观察

指名说说这些偏旁的写法。师范写

生练习书写

(二)学写这个偏旁的字

1、(出示例字)指导观察分析,并说出书写要领。

复:强调本课偏旁的特点

2、教师范写。

3、生练写,教师巡视。

4、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字进行集体评议。(优点

缺点)

5、学生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6、教师小结。

三、讲授钢笔字的行款知识

直式行款

欣赏作品

四、评选。“小小书法家”

1、合作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个小书法家。

2、集体欣赏。

3、欣赏评议——民主选出。

五、教师总结。

六、作业 必做:写字本

选做:练习写其它的左偏旁 反思:

第六课

偏旁

(六)教学目标:

1、掌握“勹”句子框、“冖”秃宝盖、大字头、尚字头的写法。

2、掌握这几个偏旁字的写法。

3、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四个左偏旁的书写要领 教学关键:认真观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上堂课我们学写了偏旁中的“弓旁、爫字旁、欠字旁、足字旁”及相关的汉字。下面请大家拿出本子,把这几个字再次练写一下。

2、随机抽取学生练字本出示,学生点评,教师小结(肯定写得好的与进步的地方,指出不足,提醒书写注意点)

3、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四个左偏旁的书写。

二、教学四个偏旁

1、指名读几个偏旁书写分析。

2、师示范 并讲解要领。

3、学生在本子上练习五遍。(齐诵写字姿势歌)然后和例字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

三、学习带有这四个偏旁的字

1、师范写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效果

四、小结。

看来大家都能基本掌握今天所学的偏旁部首的写法了,下面就请大家写一幅作品,其中含有大家所学的几种偏旁,让我们来一次比赛怎么样?

1、学生写作品

2、小组评选、集体评出最优秀者

4、请同学谈谈欣赏后的感受。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字?能举例子来说说吗?

五、教师总结

六、作业: 必做:写字本

选做:练习写其它的偏旁 反思:

第七课 偏旁

(七)教学目标:

1、掌握偏旁田字旁、缶字旁、舟字旁、卩字旁的写法。

2、掌握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的书写要领。

3、提高欣赏、评价及审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这几个偏旁的书写要领。教学关键:仔细观察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欣赏上节课书写好的作品

二、从扶到放,精讲巧练。

(一)学习偏旁。

(出示四个偏旁)指名说说这些偏旁的写法。师范写

生练习书写

小组欣赏

(二)学写这四个偏旁的字

1、(出示例字)指导观察分析,并说出书写要领。

2、(出示病字)分析归纳错因。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一遍,教师巡视。

5、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字进行集体评议。

6、学生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教师小结。

复:书写时,左右笔画取背意,竖画挺拔。谈收获

三、评选。“小小书法家”

1、合作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个小书法家。

2、集体欣赏。

3、欣赏评议——民主选出。

四、教师总结。

五、作业 必做:写字本

选做:练习写其它的左偏旁 反思:

第八课偏旁

(八)教学目标:

1、掌握偏旁“马、鸟、身、骨”的笔画位置。

2、掌握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的书写要领。

3、提高欣赏、评价及审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这几个偏旁的书写要领。教学关键:仔细观察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瑰宝,它历史悠久,历代名家辈出请欣赏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出示作品)

2、(提出学习目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偏旁

(八),希望同学们好好表现,展示出自己 的才华。

二、从扶到放,精讲巧练。

(一)学习偏旁。

(出示四个左偏旁)指名说说马字旁、鸟字旁、身字旁、骨字旁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形体窄小)

(二)学写这四个偏旁的字

1、(出示例字)指导观察分析,并说出书写要领。

2、(出示病字)分析归纳错因。

(归纳,板书:紧凑对称比例适当)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一遍,教师巡视。

5、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字进行集体评议。(结构紧凑、笔画位置准确、整个字苍劲有力,或很清秀。)

6、学生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复:(本课左偏旁的特点是一般要写的修长些。)

7、教师小结。

(过渡)接下来,我们继续学写带有“日字旁”的“晚”和带有“石”字旁的“础”。(出示范字)

三、评选。“小小书法家”

1、合作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个小书法家。

四、教师总结。

五、板书

左偏旁

(八)紧凑对称比例适当

六、作业 必做:写字本

选做:练习写其它的左偏旁 反思:

毛笔字偏旁部首的写法

第一课 偏旁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草字头的正确书写。

2、通过临摹、试写掌握这几个字的书写窍门。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教学草字头

1、指名读这个字的书写分析。

2、师示范 并讲解要领。

3、学生在本子上练习书写。然后和例字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

三、学习这个字

1、师范写

2、学生练习

复:讲述写字小窍门 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效果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1、学生写作品

提醒:要把练习内容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不要写完一个字再去看下一字怎么写,要一气呵成。

2、小组评选、集体评出最优秀者

4、请同学谈谈欣赏后的感受。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字?能举例子来说说吗?

五、作业: 必做:写字本

选做:练习写其它的左偏旁 反思:

第二课

偏旁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灬”正确书写。

2、学会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3、体验毛笔书法用笔的动态美,感受书法表现和生动传神的艺术形式美感。教学重难点:

“灬”例字的正确规范书写。教学关键:仔细观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指名上台书写上节课学习的字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毛笔字第二课。(板书课题)

二、从扶到放,精讲巧练。

(一)学习偏旁。

指名说说这个偏旁的写法。师范写

生练习书写

小组欣赏

(二)学写这四个偏旁的字

1、(出示例字)指导观察分析,并说出书写要领。

2、(出示病字)分析归纳错因。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一遍,教师巡视。

复:教师概述什么是用笔。

5、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字进行集体评议。

6、学生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教师小结。

三、评选。“小小书法家”

1、合作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个小书法家。

2、集体欣赏。

3、欣赏评议——民主选出。

四、教师总结。

五、作业 必做:写字本

选做:练习写其它的左偏旁 反思:

第三课

偏旁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止字旁的正确书写。

2、学会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及用笔。

3、对学习毛笔字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

这个偏旁例字的正确规范书写。教学关键:仔细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毛笔字第三课。(板书课题)

二、从扶到放,精讲巧练。

(一)学习偏旁。(出示这个左偏旁)

1、看书自学

2、指名说说这些偏旁的写法。师范写

生练习书写

小组欣赏

(二)学写这个偏旁的字

1、(出示例字)指导观察分析,并说出书写要领。

2、(出示病字)分析归纳错因。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一遍,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字进行集体评议。

6、学生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教师小结。

三、评选“小小书法家”

1、合作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个小书法家。

复:表扬双姿好的学生。

2、集体欣赏。

3、欣赏评议——民主选出。

四、教师总结。

五、作业 必做:写字本

选做:练习写其它的左偏旁 反思:

第四课

偏旁

(四)教学目标:

1、学会页字旁例的正确书写。

2、通过临摹、试写掌握这几个字的书写窍门。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字。

2、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毛笔字的书写。

板书课题

二、教学这个偏旁例字

1、指名读几个字的书写分析。

2、师示范 并讲解要领。

3、学生在本子上练习书写。然后和例字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4、展示学生作业,点评。

三、学习这个偏旁的字

1、师范写

2、学生练习

复:讲述写字时注意提的长短。角度及态的变化 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效果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1、学生写作品

提醒:要把练习内容搞清楚是什么意思,不要写完一个字再去看下一字怎么写,要一气呵成。

2、小组评选、集体评出最优秀者

4、请同学谈谈欣赏后的感受。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字?能举例子来说说吗?

五、作业: 必做:写字本

选做:练习写其它的左偏旁 反思:

第五课 偏旁

(五)教学目标:

1、学会四字头字的正确书写。

2、学会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3、感受书法表现和生动传神的艺术形式美感。教学重难点:

例字的正确规范书写。教学关键:仔细观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指名上台书写上节课的几个字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毛笔字第五课。(板书课题)

二、从扶到放,精讲巧练。

(一)学习偏旁。

(出示这个偏旁)指名说说这个偏旁的写法。师范写

生练习书写

小组欣赏

(二)学写这个偏旁的字

1、(出示例字)指导观察分析,并说出书写要领。

2、(出示病字)分析归纳错因。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一遍,教师巡视。

5、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字进行集体评议。

6、学生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教师小结。

复:强调书写时,除了注意提左神右缩,还要注意提的角度变化。

三、评选。“小小书法家”

1、合作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个小书法家。

2、集体欣赏。

3、欣赏评议——民主选出。

四、教师总结。

六、作业 必做:写字本

选做:练习写其它的左偏旁 反思:

第六课

偏旁

(六)教学目标:

1、学会雨字头例字正确书写。

2、学会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及用笔。

3、对学习毛笔字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

例字的正确规范书写。教学关键:仔细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毛笔字第六课。(板书课题)

二、从扶到放,精讲巧练。

(一)学习偏旁。(出示这个左偏旁)

1、看书自学

2、指名说说这些偏旁的写法。师范写

生练习书写

小组欣赏

(二)学写这个偏旁的字

1、(出示例字)指导观察分析,并说出书写要领。

2、(出示病字)分析归纳错因。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一遍,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复:书写时点右移,短横上斜。

5、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字进行集体评议。

6、学生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教师小结。

三、评选“小小书法家”

1、合作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个小书法家。

2、集体欣赏。

3、欣赏评议——民主选出。

四、教师总结。

六、作业 必做:写字本

选做:练习写其它的左偏旁 反思:

第七课

偏旁

(七)教学目标:

1、掌握偏旁“角”的笔画位置。

2、掌握带有这个偏旁的汉字的书写要领。

3、提高欣赏、评价及审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掌握这个偏旁的书写要领。教学关键:仔细观察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书法是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瑰宝,它历史悠久,历代名家辈出请欣赏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出示作品)

2、(提出学习目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偏旁

(七),希望同学们好好表现,展示出自己的才华。

二、从扶到放,精讲巧练。

(一)学习偏旁。

(出示这个偏旁)指名说说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形体窄小)

(二)学写这四个偏旁的字

1、(出示例字)指导观察分析,并说出书写要领。

2、(出示病字)分析归纳错因。

(归纳,板书:紧凑对称比例适当)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一遍,教师巡视。

5、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字进行集体评议。(结构紧凑、笔画位置准确、整个字苍劲有力,或

很清秀。)

6、学生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复:(本课左偏旁的特点是一般要写的修长些。)

7、教师小结。

三、评选。“小小书法家”

1、合作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个小书法家。

四、教师总结。

六、作业 必做:写字本

选做:练习写其它的左偏旁 反思:

第八课

偏旁

(八)教学目标:

1、学会革字头例字正确书写。

2、学会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及用笔。

3、对学习毛笔字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

例字的正确规范书写。教学关键:仔细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毛笔字第八课。(板书课题)

二、从扶到放,精讲巧练。

(一)学习偏旁。(出示这个左偏旁)

1、看书自学

2、指名说说这些偏旁的写法。师范写

生练习书写

小组欣赏

(二)学写这个偏旁的字

1、(出示例字)指导观察分析,并说出书写要领。

2、(出示病字)分析归纳错因。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一遍,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复:书写时点右移,短横上斜。

5、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字进行集体评议。

6、学生再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教师小结。

三、评选“小小书法家”

1、合作小组为单位推选一个小书法家。

2、集体欣赏。

3、欣赏评议——民主选出。

四、教师总结。

六、作业 必做:写字本

四年级传统文化下教案 篇7

在这个纵贯的教学体系中, 四年级既是对前三年积累的被动式、主动式节能设计策略进行融汇综合, 并学习利用专业软件对主要节能指标进行量化模拟分析, 以期通过数据交换与空间形态生成之间形成交互驱动, 也是将绿色空间环境设计向城市和住区尺度以及构造节点深度拓展的重要环节, 学生们在这一年中还有机会通过交叉学科的课题, 从建筑技术的专业角度加深对绿色建筑与可持续性城市环境的理解 (图1) 。

一、教学要求

根据建筑设计课的教学结构, 四年级的设计教学采用教授工作室制, 分为城市设计、公共建筑、住区与住宅、学科交叉四个平行的方向, 其中公共建筑是直接衔接前三年设计教学的最核心的类型方向。如果说前三年的设计教学是以空间为核心, 将复杂的建筑问题分解为若干专题的分析式教学, 那么四年级的公共建筑课题则是综合各类问题的整合式项目设计教学, 对其的要求是具有功能与环境的复杂性和设计问题的研究性, 并需具备一定的规模 (10 000 m2以上) ;在技术深度上要求综合体现结构和机电专业的知识要点, 并把设计深入到体现材料与构造内容的重点空间深化 (1:50) 与墙身细部大样 (1:20) 。

在此基础上, 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专题的教学要求,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性能导向设计 (Performance-driven Design)

建筑的空间形态与组织状态在根本上决定了建筑环境的质量与性能, 在强调低碳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 相对于技术专业分别改进各自设备的努力, 建筑专业通过有效的空间组织、合理的体形和构造设计, 以空间本身的形态和组织状态来实现对室内外环境的性能化调节, 其效果更具有决定性。这就是在整个绿色建筑设计教程体系中具有核心意义的“空间调节” (space-conditioning) 理论, 是一种不耗能或少耗能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 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与教学实践的认识论基础。[1]

在四年级绿色公共建筑设计课题中, 首要的教学要求是学习和尝试应用建筑空间生成与环境能耗数值模拟分析交互驱动的性能化设计方法。

所谓“性能”, 具有多方面的含义, 在这里特指低碳环境与绿色建筑目标指向的环境物理性能。性能化设计, 是在低年级形成的定性认识和经验性策略的基础上, 引入环境和能耗性能数值计算的模拟分析软件, 例如用于建筑生态环境单项分析或综合分析的Ecotect软件, 用于能耗模拟分析的Energy Plus软件, 用于风环境、热岛效应和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等, 改变单纯以经验判定为依据的“模糊经验型”和“试错型”方法, 提升建筑设计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水平。在包括总平面布置、体形设计、空间形态组织、围护结构设计以及构件与构造设计的各个环节上, 学习和探索建筑空间生成与环境能耗数值模拟交互驱动的设计方法, 提高设计效率, 以科学的理性和清晰的逻辑驱动设计方案的性能优化, 并在性能目标前提下进行综合判定和科学决策。

以合理舒适度和低能耗为目标的性能化设计教学, 具体体现于适应性体形、低能耗空间、交互性表皮和性能化构造四个方法性环节。

2.环境资源综合 (Integrativ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建筑不是孤立的空间系统, 也不是抽象的审美对象, 它从来就是环境的组成部分。空间、形体、材料与构造应该归置到与环境的相对关系中去考量。四年级的设计课本身就通过城市设计和学科交叉等方向的课题, 拉宽学生对空间的认识, 进入到城市与自然系统的维度中。对于建筑环境和能耗的认识也应置于由建筑与外部环境共同构成的资源总体中去评价。

四年级绿色公共建筑设计课题强调整体环境中的综合资源可持续性 (integrativ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 体现在两个方面的拓展。

首先, 观察和思考的对象从单纯的建筑物拓展到环境中的自然系统— 森林、水体、耕地、地形的起伏、阳光以及风向和风速等, 还包括基础设施, 如网格、道路、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以及市政系统等。设计的方法也从对静态、孤立、终端式的景象描绘转向在系统层叠和历时进程中, 对动态过程更具弹性和策略性的激发与控制。

其次, 空间设计与环境舒适度及能耗分析的交互驱动需拓展到一定范围的室外环境中, 风、光、热的分析计算, 不仅影响到总图的经营, 而且塑造着建筑的形体, 关系到内部空间的组织。由此, 回归到一个基本的认识, 即建筑设计是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总体中, 创造一个均衡的、具有整体性的、可持续的、美的环境。[2]

3.性能化细部 (Performative Detail)

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的教学导向除了在外延上向外部环境、景观、自然系统、基础设施拓展外, 对于建筑自身, 则要求深入到典型局部的墙身、节点与构造研究, 在细部设计中贯彻提高舒适性、降低能耗的要求。

四年级的建筑设计教学对材料与建造技术提出明确的要求。与低年级围绕非物质的空间这一核心主题不同, 高年级的设计教学开始触及建筑的另一个平行驱动力—材料与建造, 并因此讨论物质及其所属资源系统的可持续性。学生们需将之前学习的关于材料、构造与设备系统的知识运用到项目设计中, 在材料组织中结合考虑低碳、节能与减少环境污染的要求, 鼓励选用木材、竹材、再生砖等更体现可持续性的材料。在细部节点与构造设计中, 实现高热工性能围护、可调节遮阳、选择性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立体绿化等性能化构造, 使得绿色建筑的理念从1:2000 的总图贯彻至1:20的节点。

二、典型教案与教学记录

课程名称:南京某科技园区环境整合与物联网工程中心设计

教学时间:2010~2011年度, 2013~2014年度

指导教师:张彤

1.课题背景

能源与环境危机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作为占全社会能耗40%的建筑业, 其节能减排关系到人类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国家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筑学科在国际范围内最具前沿性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低碳节能的绿色策略贯穿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也涵盖建筑设计各个专业的工作。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和构造设计, 以不耗能或少耗能的方式来实现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调节、降低能耗, 称为建筑节能的被动式技术, 包括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形体遮阳、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生态绿化等技术策略。空间与形体的选择设计在根本上决定了环境和建筑的生态质量与节能性能, 相对于工程师们改进设备的努力, 建筑师的工作是事半功倍的。

作为本课题设计对象的某科技园区位于城市边缘地带, 所处环境呈现出20 年来中国城市化过程形成的典型城市肌理, 异质杂呈, 支离破碎, 期待和记忆同样混乱 (图2) 。20 年的发展中, 该企业经历了目标的调整壮大、园区用地的蔓延扩展, 以及两期园区环境的跳跃式建设, 是中国不确定性城镇化的平行印证。对存量空间环境的修补、改造与整合是量化扩张后中国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 在大刀阔斧的跃进之后, 建筑师应具备更为谨慎的技术态度和准确的技术能力, 织补断裂的空间环境, 发现和重建肌理结构, 连接历史的印记与未来的发展。

2.教学主题

(1) 绿色节能

贯彻“空间调节”的设计理念, 以被动式设计策略, 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和构造设计,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能耗。选择风、光、热、水任一环境物理因子, 学习应用相关技术软件进行空间物理环境及能耗的量化模拟分析, 学习和尝试应用建筑空间生成与环境能耗数值模拟交互驱动的性能化设计方法。

(2) 环境整合

在扩展的园区总用地中, 将一期现状建筑、二期与三期的规划建筑以及道路、绿地、水面、广场、高速公路声屏障、停车设施等环境设施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倡导土地的复合利用和空间资源的高效开发;创造出具有明确空间特性和识别感的积极的外部空间环境;将基础设施与景观因素融合进空间规划中, 使园区成为融建筑、基础设施和景观为一体的高效、宜人的创新型科研环境。

3.项目场地

项目所在场地位属南京市马群科技园, 马群互通的东北象限, 是仙林新城“四区两园”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地地处钟山风景区的边缘地带, 又位于沪宁高速公路南京入口处的重要位置。

园区总用地面积102 796 m2, 其中现有建筑面积19 890 m2。高速公路周边的绿化防护对建设提出限制和要求, 详见航拍区位图与地形图 (图3, 图4) 。

4.设计任务书与规划要点

(1) 园区整体环境设计

总用地面积102 796 m2, 现有建筑面积19 890 m2, 规划建设物联网工程中心22 000 m2, 对外接待酒店3 000 m2, 职工公寓和生活服务设施6 000 m2, 机动车停车数400辆 (所有建筑面积均指地面以上部分) 。

(2) 物联网工程中心

功能与面积分配, 见表1。

(3) 规划要点

其一, 高速公路防护带要求:距离高速公路50 m范围内为禁止建设区;距离高速公路50~100 m范围内为谨慎建设区, 需考虑高速公路的绿化防护与隔声要求, 合理规划功能内容, 控制建设容量。

其二, 地面以上建筑退后沿北侧金马路、西侧仙林大道用地红线20 m。

其三, 地下室退后用地红线均不小于3 m。

其四, 容积率≤1.0, 建筑密度≤30%, 绿地率≥40%, 建筑高度不超过24 m。

其五, 整体园区范围配建机动车停车位数400辆。

5.成果要求

本案设计以组为单位完成设计, 每组两个学生。

要求完成的成果如下。

(1) 园区整体环境设计

园区整体环境模型, 1:500, 材料自定;

园区总平面图1:500, 要求标注场地环境、建筑形体的控制性平面尺寸与竖向标高;

总平面体形与空间环境分析图, 包括功能分区、形体与空间组织、道路交通结构、绿地与景观系统、消防安全疏散;

总平面绿色环境设计技术分析图, 即所选环境物理因子的设计分析 (室外风环境分析、光环境分析、绿地率与可渗水地面面积比分析等) ;

总平面技术经济指标。

(2) 物联网研究中心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说明与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设计模型, 1:300, 材料自定;

透视渲染图

各层平面图, 1:300, 要求编制轴号, 标注外包尺寸、柱网尺寸与楼面 (屋面) 标高;

4 个立面图, 1:300, 要求注明主要立面材料, 标注主要轴号、建筑形体的控制性平面尺寸与标高;

2 个以上剖面图, 1:300, 要求标注主要轴号, 标注标高与两道竖向尺寸, 及控制性平面尺寸;

典型外墙墙身剖面或构造节点设计, 1:20 / 1:10, 注明材料与做法, 标注轴号与标高, 标注柱网、构件与细部尺寸;

包括总平面分析图 ( 体量与方向) 、总平面分析图 ( 流线与出入口) 、分层轴测分析图 (功能) 、分层轴测分析图 (流线) 、被动式节能策略技术分析图 (体形组织、围护结构保温构造、表皮构造、形体遮阳、自然通风、天然采光、立体绿化等) 、消防分析图 (防火分区、疏散楼梯与消防控制室) 在内的设计分析图;其他表达设计内容的必要图件。

6.课程结构与教学组织

教案的设计任务包括该科技企业园区的整体环境设计与物联网工程中心建筑设计两个部分。作为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的教学实验, 教案设施包含了贯通8 周的三条教学线索, 它们平行推进、相互交织、交互驱动, 形成整体的教学结构。

线索一, 是课程组织的讲课与评图。笔者作为主讲教师, 对应教学推进的内容, 分别在第一周、第二周和第六周做题为“空间调节—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绿色建筑设计与节能指标体系”以及“设计表达”的课堂讲授;在第四周和第八周周末则分别由年级和系组织公开评图, 由校外专家、本系其他年级教师和本年级相关方向其他课题教师组成答辩组审查作业。

线索二, 是四年级常规公共建筑体形环境设计教学的教程推进, 包括总图 (本课题中拓展为包含景观系统生成的整体环境设计) 、建筑单体、重点空间深化与墙身节点大样四个比例由大及小、内容逐级深入的进阶模块, 成果包括相应比例的模型和图纸, 设计深度达到初步设计技术要求, 局部深入到节点大样设计。

线索三, 即在绿色建筑教学中专门引入的性能与数值模拟分析内容。学生们需要学习运用必要的模拟分析软件, 如CFD、Ecotect、Energy Plus等, 在体形设计的相应阶段, 模拟分析空间环境的舒适性与能耗指标, 对前者进行修正。这一过程会反复几次, 在体形环境与数值模拟分析之间实现多次数据交互与形式修正, 在交互驱动中推进设计。这也是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教程的核心链条 (图5) 。

如在2010 年秋季的课程教学中, 潘晖和林岩的作业《等高线》, 着重点是在南京夏热冬冷的气候条件下, 风对调适人体舒适度的重要作用, 及如何在建筑形体的设计和组织中创造良好舒适的风环境 (图6) 。他们首先根据紫金山东麓的地形构成, 以等高线为技术工具, 在大地形中生成由建筑和环境形态组成的园区微地形。在此基础上, 根据南京地区冬、夏两季的风速等高线和风压等高线, 反复调试园区建筑的形体组成和地形塑造, 以期在冬、夏两季获得较为舒适的室外风环境 (图7) 。

这样的教学内容明显比普通课题增加了工作量, 在8 周的教学周期中较难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完整执行。我们在课程结构的若干环节中增设了拓展出口, 如在园区整体环境设计环节设置系统生成的景观设计拓展, 在细部节点与构造设计环节设置构造设计拓展, 在设计表达与分析评价环节设置评价体系研究与自评拓展。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 可以在不同的拓展出口中深化设计, 对其他环节的深度要求可以略做放松。但是在拓展方向上, 仍然强调对实现环境资源高效利用、达到高舒适度低能耗环境目标的设计策略的学习和训练。

例如, 在2013年秋季的课程教学中, 孙柏和郑倩同学的作业《Flat Field》, 学习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的技术策略, 在整体环境层面上, 向一个更具包容度和弹性的“景观”概念拓展 (图8) 。作业叠合了场地与周边区域诸多历史与现实信息, 试图建立一种综合反映历史印记、地理形态、资源与景观构成的扁平状的场域, 探究其复杂的肌理, 创造一种柔性、混杂、共生和互联的可持续性环境 (图9, 图10) 。

三、优秀作业

1.《等高线》, 2010 年秋季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程/ (绿色) 公共建筑方向 (设计:潘晖, 林岩;指导教师:张彤)

潘晖和林岩同学的作业以风环境为切入点, 探索空间形体、气候适应与节能降耗之间交互驱动的设计方法。作业首先从紫金山东麓的地形环境入手, 以等高线为操作工具, 塑造园区的“微地形”和建筑群形体, 进而运用CFD软件, 在风压等高线和风速等高线图中模拟冬、夏两季园区内风环境, 在多轮的数据交互中, 修正建筑形体与空间组织。不仅如此, “风的塑形”还深入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以及幕墙的细部与构造设计。该作业较为完整地贯彻了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的教案要求, 在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中, 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 (图11) 。

2.《Pixel Topography》, 2010 年秋季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程/ (绿色) 公共建筑方向 (设计:江雯, 方怡闻;指导教师:张彤)

江雯和方怡闻同学的作业将园区及其周边环境视作由建筑、地形、道路、绿化、风、光、水及基础设施构成的整体性的景观“织毯”, 并以称为“像素”的微小单位组成网格, 操作其中的组成元素在关联中的衍变。设计引入CFD软件, 模拟其中的风环境, 并修正景观系统的构成。在建筑设计环节中, 依然秉承总图阶段消除建筑与环境二元区分的理念, 在统一的网格中, 以院落为单位, 组织生成室内外空间, 在与自然系统的交融中, 创造宜人的、可持续的科技研发环境 (图12) 。

参考文献

[1]张彤.空间调节——中国普天信息产业上海工业园智能生态科研楼的被动式节能建筑设计[J].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0 (1) :82-93.

四年级传统文化下教案 篇8

1.教学内容

广东人民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词汇和基本句型Where are you going?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本课新句型Where are you going?渗透掌握Where is he going?Where are they going?

知识目标:

1.学习认读单词:movie theater,swimming pool,hospital,bank,shopping mall,restaurant,park,beach.

2.使学生掌握询问他人去向的句型,培养学生关心别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教具:

CAI,Pictures,Cards.

教学过程:

Step1:播放小蝌蚪在大海里找妈妈的短片,创设动画情境导入新课。

Step2:故事情境复述。

T:Who can you see?

S:I can see the little tadpoles and a fish.

T: What do the little tadpoles say?

S: Mommy! Where are you going?

Step3: To learn the title——the new sentence.

T: Fish, where are you going?

The little tadpoles feel Mr Fish is their mother. So they ask to Fish.

T: Ok, kids,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U5,where are you going?

Step 4: To learn the new word——park,and you can use the same ways to learn others words.

T: When the little tadpoles shouting at Fish,what he can say?

S: No,I’m not your mother. I am going to the park.

T: Park, p-a-r-k,park.

Homework:

1.边拼边写8个新词,各一行。

2.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询问别人去哪里。

上一篇:科特尔16种人格因素分析测验及结果分析下一篇:测试:你的职场品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