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三年级传统文化

2024-06-07

齐鲁三年级传统文化(通用9篇)

齐鲁三年级传统文化 篇1

第一单元 知礼守规 第一课 正衣冠 重仪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使学生养成穿着得体、爱护衣物、取放物品有定处的好习惯。课前准备: 在家需要注意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衣帽服饰,懂得爱护和珍惜,取放要有定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规律,这样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的方便,减少许多麻烦。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对于学生来说,衣冠服饰在于什么?平时,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衣冠不在名贵华丽,而在于整齐和整洁。

(2)平时,要爱护衣物,不要随便弄脏,破了要缝补。衣帽脱下后,要放在固定的地方。三)、读刘琎束带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刘琎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弟子规》中的“置冠服,---------”。

第二课 步从容 立端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养成走路稳重,身体端正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使学生养成走路稳重,身体端正的好习惯。课前准备: 走路时需要注意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讲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的素质可以从穿着中得以体现,其实也可以从他的走路姿势以及举止中体现。我们平时说话时要注意,尤其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言行举止要礼貌。这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怎么走路的,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站如松,坐如钟。

(2)平时,走路身体要端正,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三)、读戴晞被免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戴晞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礼记.曲礼》中的“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第三课 容有度 言有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读典明理,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养成仪容适度,说话条例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使学生养成仪容适度,说话条例的好习惯。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仪容,有礼、有节、有度的言谈举止,既能体现自己的修养风度,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对于学生来说,“容有度”在于什么?平时,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人的仪容举止固然要适宜合度,说话更要有条理、合文法。(2)平时,要进屋敲门,进办公室喊报告。三)、读孔子求教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孔子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小儿语》中的“沉静立身,---------”。

第四课 不学礼 无以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课前准备:预读裴秀学礼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古至今,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修身、齐家”,中国人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礼仪。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不学礼 无以立”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有没有尊重他人,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互相谦让知礼仪。(2)热情鼓掌懂礼仪。(3)右行礼让守礼仪。(4)待人接物讲礼仪。三)、读裴秀学礼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裴秀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弟子规》中的“凡到字,重且舒„„”。

第二单元 尊师敬长 第五课 长者问 须辞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养成尊重老者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使学生养成尊重长辈的好习惯。课前准备:预读曾子避席

教学过程:做子女的,如果仅是能养父母,却不尊敬他们,更不能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这就不算真正的孝敬。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有没有尊重长辈,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态度恭敬(2)音量适中(3)注视对方(4)认真倾听 三)、读曾子避席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曾子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弟子规》中的“路遇长,疾趋揖„„”。

第六课 天地民 孝尊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尊敬老人是责任。重点难点:

使学生尊敬老人是责任。

课前准备:预读信陵君敬老爱贤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古至今,尊老爱幼都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尊敬老人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天地民 孝尊长”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有没有尊重老人,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早晚安挂嘴边。(2)请教时要谦虚。(3)见长辈用尊称。(4)勤做事多行孝。

三)、读信陵君敬老爱贤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信陵君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敬长歌》。

第七课 尊师长 重学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明白尊师重教是我国优秀传统美德。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尊师重教是我国优秀传统美德。课前准备:预读懂礼的子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古至今,尊师重教都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尊敬我们的老师,做一个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好学生。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天地民 孝尊长”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有没有尊敬老师,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尊师长,有礼貌。(2)敬师长,认真学。(3)信师长,常沟通。(4)亲师长,勤协助。三)、读懂礼的子路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子路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动动手,巧手表心意。

第八课 三人行 有我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明白向别人虚心请教的道理。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向别人虚心请教的道理。课前准备:预读一字之师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生活中有许多像老师一样教会我们知识、经验和道理的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三人行 有我师”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有没有谦虚好问,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老师教诲助成长。(2)同学相助解疑惑。(3)导游讲解增阅历。(4)空乘演示记安全。三)、读一字之师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齐己和尚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我们来做小老师。

3、读背“片言之赐,皆吾师也”。

第三单元 入则孝亲 第九课 父母呼 应勿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明白孝顺是做子女的本分的道理。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孝顺是做子女的本分的道理。课前准备:预读孟母断织教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不孝顺父母的人就是失去了起码的做人资格。做子女的如果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意,就没有真正尽到子女的本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父母呼 应勿缓”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父母叫我们,我们有没有马上答应,父母叫我们去做的事我们有没有拖延或者偷懒。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父母喊我快起床。(2)父母让我来帮忙。(3)父母叫我去学习。

三)、读孟母断织教子和小猪乐乐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孟母为什么这样做?小猪乐乐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看图,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2、自我评价。

3、读背“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第十课 顺乎亲 以为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明白仁爱之心必须从爱亲人开始的道理。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孝顺是做人的根本道理。课前准备:预读陆绩怀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不孝顺父母的人就是失去了起码的做人资格。做子女的如果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意,就没有真正尽到子女的本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顺乎亲 以为子”板书课题,齐读。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有没有做到孝顺父母,如果没有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爸爸妈妈请休息。(2)我给妈妈倒杯茶。(3)爸爸妈妈请先吃。(4)我帮妈妈做家务。三)、读陆绩怀橘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陆绩为什么这样做?孟佩杰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回家和父母做心心相印的行为演练,记住父母的生日和爱吃的东西。

2、学会为父母做点事,倒杯茶,做家务,捶捶背,唱首歌,聊聊天。

第十一课 亲有疾 细心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明白父母养育不易,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父母养育不易,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课前准备: 预读文帝侍母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等父母年纪大了,我们也应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亲有疾 细心待”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平时有没有做到照顾父母,如果没有应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

(1)爸爸妈妈生病的时候,要学会照顾爸爸妈妈。(2)要多陪在他们身边,嘘寒问暖 三)、读文帝侍母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文帝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4、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拓展阅读《孟子.万章上》。

2、做个小小护理员,父母生病时要悉心照顾他们。

第十二课 亲其亲 孝爹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明白孝是人世间最高尚的行动。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孝是人世间最高尚的行动,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课前准备: 预读鹿乳奉亲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只要各人亲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太平了,一起走入“亲其亲 孝爹娘”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怎么做才算孝顺父母?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多交流。(2)时问候(3)勤劳动(4)常陪伴

三)、读文帝侍母鹿乳奉亲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

1、自由读。

2、说说郯子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4、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拓展阅读《明亮天使》《劝报亲恩篇》。

2、做张感恩卡报答父母,席上想对父母说的话。

第四单元 亲和友善 第十三课 为君子 与人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理解与人为善是我们做人的道德规范。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与人为善是我们做人的道德规范,我们要乐于助人。课前准备: 预读屈原背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意思就是君子最高的德行莫大于跟别人一起行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为君子 与人善”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怎样才算与人为善,你们做过什么与人为善的事情?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乐于分享。(2)热心助人。(3)原谅他人。三)、读屈原背米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屈原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4、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拓展阅读《一只手套》《唱导文》。

2、行为演练:当别人错怪了你,未向你道歉时„„.当别人无意中弄脏了你的衣服时„„

当别人在愤怒时对你说了气话时„„

第十四课近善人 远不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从小养成向好人学习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从小学会向好人学习,做有益的事情。课前准备: 预读庄公不悦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看到好的人或事就担心自己达不到这样;见到不好的人或事,就好像把手伸进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近善人 远不善”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身边哪些行为值得你去学习,哪些行为要我们去杜绝呢?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是炽烈的怒火让人心寒。(2)是浓浓的关心让我温暖。

三)、读庄公不悦晏子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庄公这样做的对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4、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拓展阅读《高原上的并蒂雪莲》《弟子规》。

2、行为演练:三省养善:1.每天的学习生活有没有不尽心尽力之处。2.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心诚意。3.学到的知识,有没有时时温习、实践。

第十五课 多存善 不积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从点滴做起,多做好事。重点难点:

使学生从点滴做起,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日积月累。课前准备: 预读舜隐恶扬善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不积累自己的善行旧无法赢得别人的认可,不积累自己的恶行就不会让自己身败名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多存善 不积恶”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身边哪些行为是善,哪些行为是恶要我们去杜绝呢?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不摘花草你真棒。(2)和睦相处跟你学。(3)虚心请教你能行。(4)爱护环境当标兵。三)、读舜隐恶扬善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舜为什么这样做?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4、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拓展阅读《将好事一直做下去》。

2、行为演练:学会宽容。

第十六课 善若水 利万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明白任劳任怨是高尚的品德。重点难点:

使学生明白不求名利,任劳任怨是高尚的品德。课前准备: 预读盲人提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最高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滋养世间万物,而不求任何名与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善若水 利万物”板书课题,齐读。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我们身边有没有善良的人的善行值得我们学习?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1)为灾区孩子捐赠图书。(2)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三)、读盲人提灯的故事。

1、自由读。

2、说说盲人为什么还要提灯?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3、你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

4、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四)、拓展活动

1、拓展阅读《微尘在行动》《韩诗外传》。

2、行为演练:爱心捐赠。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 篇2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

一、山东民俗饮食、服饰等多样化 什么是民俗?什么是民俗学?所谓民俗,就是在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是被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生活的...一、山东民俗 饮食、服饰等多样化

什么是民俗?什么是民俗学?所谓民俗,就是在民众中传承的社会文化传统,是被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民俗学,就是研究民众所传承的各种民俗事象的本质、特点、作用及其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学问,是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

民俗包括饮食习俗、服饰习俗、语言习俗、居住习俗、人生仪礼习俗、社会交际习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间信仰习俗等。民俗作为民众的生活文化,更受地域所决定。俗话说,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齐鲁文化正是以丰富多彩的山东民俗文化为支撑的,比如各地方言、饮食、服饰等就是这种多样化的最直观展示。山东老百姓的家常便饭常常离不开大葱,但吃法却不一样。胶济线以南、津浦线以东、胶莱河以西习惯吃煎饼卷大葱、鲁西北、鲁西南习惯吃饼子窝窝头。整个山东几乎都喜欢大饼卷大葱,那叫“大葱蘸酱,越吃越壮”;喜欢白菜炖豆腐,所谓“白菜豆腐保平安”。要改善生活怎么办?那就是烙大饼、卷大葱。民间甚至认为皇宫和上层社会也喜欢大饼卷大葱。鲁西南有一出传统戏中就唱道:听说那老包要出京,忙坏了娘娘东西宫,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

山东各地的语言,在外界看来,主要是以山东快书为代表的济南周边方言和以侯宝林相声中学说的胶东话、倪萍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中表演的“天气预报”为代表的胶东方言最有代表性。其实,山东各地的语言习俗可以用“五花八门”这个成语来形容。大家如果到山东各地走一走,听一听山东各地方言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从山东的济宁、菏泽沿着运河往北走,一直到聊城,几乎每个县的方言土语都不相同。在称呼上,也是五花八门。鲁中鲁北管小姑娘叫小妮或小妮子,大姑娘叫大妮或大闺女;青岛则把小姑娘称为小嫚、大姑娘称为大嫚;沂蒙山区却把未婚女青年称为识字班,把已婚妇女称为妇救会。鲁西北、胶东管父亲叫“爹”,沂蒙山区多数地方却叫“爷”;山东多数地方管祖母叫“奶奶”,潍坊一些县市却称为嫲嫲。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研究的结果,主要有三条原因。第一,与古代鲁国、齐国对待民俗所实行的治国之道密切相关。鲁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周公(姬旦)。尽管他没有到任,但是他和他的儿子伯禽实行的是“革其俗变其礼”,把政区内各个地方的民俗统一于周王朝的礼仪;而齐国第一任国君是姜太公,他实行的是:“因其俗,简其礼”,基本保留了各地原来多样化的民俗。第二个因素,就是鲁西一带,甚至往南到安徽、江苏北部,往北到河北南部,基本都处于平原地带,地域之间的人们往来交流方便,促进了语言习惯的趋同。第三个因素,是这个地区处于大运河沿岸的关系。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民众的密切交流往来,从而使这个地带的民众形成了比较相近的语言习惯。

二、齐鲁文化 多山多水多圣人

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大家先观察一下山东省版图与中国版图的对比,会发现形状很相似。不仅如此,山东的物产兼具南北特点:山东的气候没有南方的湿热,也没有北方的寒冷,处于全国中间水平;山东有占全国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占全国十分之一左右的GDP,山东省区域经济的发展,从东部胶东半岛到鲁中地区,再到鲁西北、鲁西南地区,也和全国一样,呈现出发达地区、一般发展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渐次过渡。可以说,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缩影。同时,齐鲁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齐鲁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其思想内涵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以人为本,以仁为核心,以德为要,以孝为先,以和为贵,以礼为范,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阴阳和谐为最高境界,以“中庸之道”为基本方法,以因时变革为前进动力。

山东文化资源丰厚,圣人贤士、文化名人众多,文化经典浩如烟海。早在四五十万年之间,就有与北京周口店地区同期沂源猿人生活在这里。山东历史上和地理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北辛文化、岳石文化、东夷文化、鲁文化、齐文化、莒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泰山文化、水浒文化、泉文化、海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多彩,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至今仍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我们对外宣传山东,常常会讲三句话:泰山从这里崛起,黄河从这里入海,孔子从这里诞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山一水一圣人”。

首先,我们来说泰山从这里崛起。与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泰山,是世佛罗里达双文化遗产。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宣传黄山的非常响亮的口号:“感受黄山,天下无山”。如果单就风光秀丽来说,泰山可能不如黄山。但是就文化底蕴而言,泰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自古以来就占有任何一座山峰都无法替代的崇高位置。“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这是孔子晚年编订的《诗经》中对泰山的赞叹。明代的《泰山经》说:“泰山胜迹,孔子称首。”在历史的长河中,泰山被奉为国山、神山、圣山,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前来封禅、朝拜。中国历来有“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之说,安如泰山,稳如泰山,重于泰山等一大批与泰山相关的成语,都证明着泰山至高无上的地位。泰山作为“五岳之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其次,我们说一说黄河从这里入海。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个代表性的符号。山东拥有独有的黄河入海口奇观,这里有中国最完整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

我们再来说孔子从这里诞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对后世的政治、思想、文化及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和世界最富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至圣孔子、亚圣孟子故乡的“四孔”、“四孟”,是重量级的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是所有华人华侨,甚至中国之外的不少文化人景仰、朝圣的地方。中国古代的文化经典,半数左右产生在齐鲁大地上,如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全部,五经中的《诗经》、《春秋》,武经七书中的《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文学理论经典《文心雕龙》等等。咱们可以找一个旁证来说明泰山和孔子无比崇高的地位:封建时代的皇帝,号称天子,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那真叫“老子天下第一”。皇帝除了拜天、拜地、拜祖宗之外,不拜任何人,别的人只有给他三跪然后九拜的份儿。但是只有来到山东例外。为什么?因为他既要拜泰山,又要拜孔子,如果他不跪拜,人家不会认为泰山、孔子不够权威,而是会认为这个皇帝没有文化,没品位,没教养,甚至认为他这个朝代已经朝纲废驰,礼崩乐坏了。

说起山东的文化名人,人们可能都熟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在曲阜为康熙皇帝讲经的《桃花扇》作者、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后来到江南做官。到任后,发现在他下塌的地方,门口贴上了一联:“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孔尚任一看,这是考较我呢!于是不假思索,大笔一挥写出下联:“北国一山一水一圣人”。

讲这个并非见诸正史的故事,其实是为了说明山东决不只是一山一水一圣人,而是多山多水多圣人。名山除泰山外,还有沂山、蒙山、鲁山、徂徕山、昆嵛山、崂山、梁山、峄山等等。水除黄河外,还有渤海、黄海、微山湖、东平湖,趵突泉、百脉泉、黑虎泉等等。历史文化名人就更多了:有思想学术诸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兵学家姜尚、吴起、鬼谷子、孙武、孙膑、司马穰苴、戚继光;贤臣良辅伊尹、管仲、晏婴、东方朔、诸葛亮、房玄龄;科学家鲁班、墨子、扁鹊、甘德、刘洪、何承天、王叔和、薛凤祚;经学家伏生、郑玄、何休;农学家汜胜之、贾思勰、王祯;文学家艺术家刘勰、王勰、王羲之、颜真卿、李清照、辛弃疾、李攀龙、王渔洋(士祯)、张养浩、张择端、蒲松龄、孔尚任等等。这些文化名人为中华民族、为全人类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不但为全中国的人们所公认,也被世界上众多有识人士所认可。而且,这些人都是齐鲁文化哺育出来的,更准确地说,他们都以齐鲁民俗为母体的齐鲁文化所塑造的。我们可以设想:假如缺少了一串串名字,中华文化是不是会逊色不少?

也许大家会说,你怎么把大清官、大忠臣刘墉刘罗锅这样一个重要人物给漏了?其实,这并不是我有意无意地遗漏。因为同前面提到的那些名人甚至没有提到的 一些人比起来,刘墉还差着点行市。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在历史上的地位、贡献和名气就比刘墉大得多,刘墉的老家诸城更是名人辈出,名称“四大家”:孔夫子的女婿家(公冶长),李清照的婆婆家(赵明诚),毛泽东的丈人家,康生、王统照和臧克家的姥姥家(也是老家)。

三、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 相互影响、双向互动

那么,文化与民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我认为,文化与民俗是一个文化体系内相互影响,双向互动的两个方面。民俗源自生活,又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生活。山东的民俗发源于齐鲁大地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为齐鲁文化的产生、传承、弘扬和山东大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深深的烙印,同时又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在厚重的齐鲁文化熏陶下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山东民俗既是山东地域文化(主要是齐鲁文化)产生的母体,同时又是优秀的齐鲁地域文化传承熏陶的产物。为了说明这个关系,我想用河流、大树、庄稼为例,来打一个比方:

一方面,山东的民俗是齐鲁文化形成的土壤和根基。如果说文化是一条大河,那么,民俗就是这条大河之源;如果说文化是一棵大树,那么,民俗就是这棵大树之根;如果说文化是大地上丰收的庄稼,那么,民俗就是这些庄稼生长的土壤。上层文化几乎都是不断吸取民俗文化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孔子杏坛设教、讲儒家思想,应该说是高雅至极了吧?但是孔子讲的内容是什么?是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都是最普通、最民俗的东西。还有若干成语,比如“瓜田李下”、“瓜李之嫌”,就是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民俗发展而来的。

齐鲁文化喀什行发言稿 篇3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在“齐鲁文化喀什行“隆重召开之际,我谨代表喀什市文联对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这次活动的各级领导、各位代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这次活动,是在全党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盛会,也是鲁喀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标志。相信通过各位代表的共同努力,本次活动一定能够完成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行民主和谐、发展鲁喀文化事业的任务。为鲁喀经济文化发展搭建更高、更好平台。

“齐鲁文化喀什行”活动的举办,对弘扬优秀文化、促进不同地域和民族间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化因交流而博采众长更加繁荣,因传播而润泽四方更加兴盛。这次活动,山东省和新疆各地区文化艺术界的朋友相聚喀什,共话弘扬中华灿烂文化,共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很有意义。喀什是塔里木盆地西缘最古老的绿洲之一,是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交汇点,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它拥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地缘位置,是中国进入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国际大通道。目前喀什正在全力打造最具地域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而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儒家文化、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是汉唐丝绸贸易的主要供货地,是丝绸之路的源头。目前山东省致力于齐鲁文化品牌的打造,文化强省的建设。两地古有丝绸之路相连,今有共有文化发展重任,而且两地均是活力迸发的文化热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积极为喀什文化建设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在喀什多走走、多看看,增进友谊,加强合作,携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坚信,在鲁喀两地党委正确领导下,在鲁喀两地文化界的共同努力下,“齐鲁文化喀什行”活动一定能够取得重大成果,为两地文化发展开创新局面。在喀什人民感受到祖国大家庭温暖和山东人民博大无私胸怀的同时,也为山东内地人民提供了解西域风情提供新窗口,创造新平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当代中国,正健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文化事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文化工作者生逢盛世、大有作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泼墨挥毫,为国家拍摄精彩、为时代描绘画卷,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不断开创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让文艺的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

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火热的改革发展实践必将催生伟大的艺术作品。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用艺术的正能量见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谱写我国文化事业新篇章。最后,祝“齐鲁文化喀什行”活动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弘扬民族精神、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正值举国上下深入贯彻觉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好时机,也为职工文化艺术的创作与繁荣提供了难得机遇。衷心希望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全国工会系统职工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牢固树立为职工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在创新和改革中开拓进取,激发广大书法家的炽热情感和艺术才华,努力培养造就德艺双馨的书法艺术工作者队伍,为弘扬民族精神,普及书法艺术,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重要贡献,把职工书协真正建职工书法家的温馨之家、和谐之家。

有形的文化项目援疆是基础,无形的文化交融更为关键,因为这种交融承载着强化认同、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坚定信心的历史意义。从解放思想,敢于担当,以文化旅游发展助推社会和谐;规划为先,科学布局,高起点全域化制定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努力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喀什一大支柱产业;文旅融合、协调发展,打造彰显喀什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扩大宣传、提升影响,全方位提高喀什文化旅游形象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措施。

把握好文艺工作的历史定位和光荣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创作生产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这一中心环节,牢牢把握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这一基本思路,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牢牢把握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基础性工程,牢牢把握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建功立业,为推进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和谐喀什的历史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我谨代表石家庄市文联向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文化艺术在传授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代表市文联领导班子衷心希望新一届书协领导集体,同心协力,锐意进取,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意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德艺双馨的育人标准,开拓创新的实际行动,团结务实的工作作风,开创石家庄市书协的新局面,让市委、市政府领导放心,让广大书法工作者满意!衷心希望广大书法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书法艺术精品,使人们得到审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情操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衷心希望全体代表共同努力,把这次代表大会开成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大会;一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大会;一次振奋精神、团结鼓劲的大会。

当代中国,正健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美术事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美术工作者生逢盛世、大有作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泼墨挥毫,为时代描绘画卷,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不断开创美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让文艺的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借此机会,我向广大美术工作者提几点希望。

一、希望广大美术工作者积极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美术作品不仅是有色彩的,而且是有灵魂的。那些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经典名作,无不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体现着鲜明的价值取向。近年来,我们实施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用艺术的方式来塑造国家和民族形象,推出了一批具有民族史诗品格的艺术精品,传递了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当今时代,我们倡导的社会主流价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起来讲,在国家层面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就是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就是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要把这个核心价值观作为灵魂,很好地融入美术创作之中,通过生动的绘画语言、鲜活的艺术形象、饱满的画面色彩,展现高尚的价值追求、积极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塑造我们这个时代的美术精神,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是当代中国最生动的社会实践。描绘中国梦、弘扬中国梦,是当代美术工作者应有的历史担当。要把中国梦作为美术创作的重要主题,用优美的作品把人们寻梦的理想展示出来,把人们追梦的奋斗表现出来,鼓舞人们积极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二、希望广大美术工作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坚守和弘扬中华文化,是美术事业的重要使命,也是美术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站稳中华文化立场,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传统、珍视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美术创作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让中华文化基因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现在,我们正在组织实施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这是一项国家级的重大文化工程,要组织艺术家倾力创作,推出一流的美术作品,精彩呈现重大历史事件,完美塑造杰出历史人物,使之成为气势磅礴、艺术化的中华文明史,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示范工程。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美术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创新,推进美术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创造活力。要树立国际视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善于学习借鉴国外美术发展有益成果,提高我国美术原创能力,创作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美术精品。

三、希望广大美术工作者坚持高水准的艺术追求。纵观美术发展史,大凡有成就的美术大师,都始终保持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攀登高峰。齐白石晚年变法形成新的画风,徐悲鸿西方求学敲取他山之石,表现出对艺术的无比热爱和孜孜以求。要强化精品意识,打开想象空间,以对时代、对艺术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自己的作品,深刻挖掘作品的主题内涵,着力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平。心中有大爱才能出扛鼎之作,手中有巧笔才能绘五彩画卷。要坚持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把美术创作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从千百万大众的火热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积极反映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创造,深情掬取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不断提升作品的品位和境界。

四、希望广大美术工作者秉持高尚的道德情操。立业先立德,为艺先为人。德艺双馨是党和人民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褒奖。人民和历史永远只垂青那些既有高超艺术才华,又有崇高道德追求的艺术家。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爱国为民、崇德尚艺,坚定艺术理想,恪守职业道德,热心公益,甘于奉献,努力做人品艺品俱佳的艺术家。要坚守社会责任,严肃认真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用鲜明的基调和色彩,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传播先进文化、彰显社会正气,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弘扬文明道德风尚的历史责任。

三年级传统文化试题 篇4

(满分60分,时间20分钟)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按原文填空(20分): 1.人之初,()。性相近,()。2.子不学,()。幼不学,()? 3.冰生于水而寒于水,();(),谓弟子优于师傅。4.头悬梁,();彼不教,()。5.如囊萤,();家虽贫,()。

二、判断(10分):

1、《幼学琼林》从明朝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

()

2、《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

()

3、“程门立雪”用来表示尊师重道的意思。

()

4、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先辈所遵循的最高道德规范。

()

5、从南宋开始,我国古代儿童就开始学习《三字经》等内容。

()

三、连线题(12分)

国色天香 兰

冰肌玉骨 莲

王者之香 菊

花内神仙 牡丹

花中君子 海棠

隐逸之士

四、问答(18分)(1)本学学了两则神话故事,你能写出它的名字吗?选一则写写它的主要内容。

传统文化三年级作文 篇5

我的家乡在潮汕,那里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有功夫茶、英歌舞、蜈蚣舞、剪纸、潮剧、拜神明……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剪纸了。之前,我在电视上看过,有人用一张薄薄的红纸然后剪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和形状,我很羡慕他们,真想以后能够像他们那样心灵手巧、巧夺天工,而且学会怎么剪纸,没想到我的愿望真的实现了!爸爸带我去陈家祠体验一下剪纸,我兴奋地到处欢蹦乱跳,到了陈家祠,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开始剪纸,我剪的是“花开富贵”的窗花,首先,把正方形的彩纸对角折成一个三角形,再取中间点把三角形折五份,然后,用铅笔画上自己喜欢的条形,接着,用剪刀沿着线条慢慢镂空,最后,把纸打开,一朵美丽的窗花就完成了。

多么精美的剪纸啊!从那时起,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家乡的传统文化!

三年级上册传统文化计划 篇6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对《三字经》、《弟子规》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及其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经典驿站”“名人长廊”这两个部分。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2.养成良好品德。

五、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三年级作文 篇7

无论你在什么地区、角落、城市,都要回到家乡,和家人们团聚,家家户户除夕夜都要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传说中的年兽,其实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到来。让我们更高兴的事情是:除夕夜发压岁钱、包饺子。

一盏盏灯笼挂在屋上,一声声鞭炮声响起。我们拿着爷爷奶奶给我们的压岁钱,在地上欢快的奔跑着。

除了压岁钱我还很喜爱贴对联。然后奶奶把自己精心剪了三十天的“福”字贴在房屋门上,我一看,“福”字竟然被奶奶贴倒了,我想 改正奶奶的错误,可是奶奶不让,奶奶说“福”贴倒了,就是福到了!

传统文化春节三年级作文 篇8

那天晚上,我们家包了许许多多种陷的饺子。吃饭的时间到了,我的眼里来回寻觅着,希望得到豆腐、钱和糖陷的饺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一个白色的,我心里想:不知道是糖的还是豆腐的。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来往嘴里送。果然,是一个豆腐馅的,明年我可以有福了。然后,我们又去放鞭炮。一会儿,春节晚会开始了,我只好回去看了。

我国的民间节日,丰富多彩,真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而自豪。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作文 篇9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还有很多风俗习惯,比如:艾草、菖蒲挂在门口上、喝雄黄酒,都是驱邪的,还有小孩子手腕和脚裸系五彩线。保佑小孩子,长命百岁、健健康康。

接下来,妈妈要包粽子,我也想学包粽子,妈妈包的是蜜枣粽,先准备好箬叶,拿两三片箬叶,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形状,然后再把糯米放进裹成锥形的箬叶里,再把糯米中间放颗蜜枣,最后把叶子包起来,紧紧地扎上线,捆结实就可以了,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我就耐心等待,终于粽子出锅了,我狼吞虎咽地吃粽子,啊!粽子又甜又香真好吃。

上一篇:迫在眉睫的近义词下一篇:高中语文论文_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