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同学的作文(共12篇)
描写同学的作文 篇1
我有一个好同学,叫刘家恒。他胖胖的脸上镶嵌着一双大眼睛,红红的小嘴微微翘着,还留着黝黑的短发,可爱极了。
我觉得刘家恒的可爱更在于他的虚心好问。那是在一节星期五的体育课上,老师刚公布完自由活动,刘家恒就奔向我。我问他:“咱玩什么?”希奇地方是,他一张口就是为什么。“你为什么每次考试都考那么好?”大概今天第一节课考数学了他问我。我低着头漫不经心地说:“我学得好呗”。他穷追不舍地问:“你为什么学得那么好?”我猛地抬起头来,注视着他。他眼里闪烁着渴看学习更好的光。我也认真了,对他说:“你能做到课前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课,课后认真温习,就能行。”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瞧,他多虚心呀!
刘家恒还很乐于助人。有一次做课堂作业,我有一个字写错了,由于是钢笔字,无法用橡皮擦,只能用胶布粘。我向四周的.同学借,可是都没带。我抱着最后一线希看向刘家恒借,见他拿着胶布正要粘什么。我想:能借到胶布就很好了,等他用完我再借吧。可是,当我伸出的手刚要缩回的时候,他笑笑对我说:“是不是想借胶布?拿往用吧。”说完,便尽不犹豫地把胶布放在我桌子上,我感动极了。觉得他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同学。
刘家恒样子可爱,虚心好问,有乐于助人,我非常喜欢他。
描写同学的作文 篇2
一.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 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 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例如:小表妹天真又活泼, 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一次, 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 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 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在这里对小表妹的语言描写就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和年龄, 准确表达出小表妹的天真无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反之, 如果不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就很容易形成闹剧, 如: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 下班就回家, 不准喝酒打牌……”八岁的小孩会这样说吗?应该是谁说比较合适?这显然应该是爸爸的长辈或者妈妈讲的话才行, 八岁的小孩对爸爸这样说话, 显然是不得体的。再比如: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 氯化钠放得太多了。”这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吗?作为李大伯, 该怎么说?一个不识字的农民, 怎么说出食言的化学名称呢?就算他是知道的, 可是生活中的语言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可见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 否则就很容出现表达错误、不得体的现象。
二.人物语言要符合场合、情境
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 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 同一句话, 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比如小明的语文课本不见了, 当在课堂上不见课本时, 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 心里默念道:“语文书, 语文书呢, 在哪呢?”显出了他的小心翼翼, 不敢高声喧哗。下课时不见课本, 他着急地翻着抽屉, 大声喊道:“语文书哪里去了?谁见过我的语文书呀?书!书!”显出他的无所顾忌, 急切的心情。在家里不见课本:“老妈!快来呀!我的语文书飞了!快, 帮我找找!”显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撒娇心态。同一件事情, 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说话, 内容、语气和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 中学生要仔细体会, 注意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人物语言描写要注重人物动作与神态
人物语言描写时, 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与动作, 并惟妙惟肖地模拟出来。如下一段描写:玻璃窗被砸坏了, 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 说:“谁弄坏的?”董小天说:“没看见。”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星说:“没看见。”这段话只是简单叙述了事件的内容, 看不出人物的任何神态和反映, 人物形象呆板、干瘪, 试着将其改为:玻璃窗被砸坏了, 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 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 冷笑道:“鬼才知道, 又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看好玻璃窗?”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 开了口, 好凉快哟!”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 她大声说道:“是董小天, 他和张小勇在玩, 拿扫把大闹天宫, 张小勇推了董小天一把, 董小天一火, 抡起扫把朝他死劲地打去, 结果张小勇一躲闪, 董小天就打到了玻璃, 碎了。”董小天一跺脚:“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 不要诬陷好人!”高芳芳理直气壮:“我才不瞎说呢, 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 还耍嘴。”老师望了望四周, 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 神情恍惚。这样改正后, 人物形象就十分鲜明了, 懂小天的蛮不讲理, 死不认账;张小勇的搅浑水, 说东扯西;高芳芳的正直、勇敢, 不怕得罪人, 敢讲敢说;李星的胆小怕事, 明哲保身等都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表现出来。
给同学的作文“跟帖” 篇3
一次虚拟的采访
小记者:陈老师,你好!我是学校“新绿”文学社的小记者,听说你的作文教学指导中有学生“跟帖”这一环节,我想请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如何操作的?
陈老师:你好!“跟帖”一词属于网络语言范畴,但我们的“跟帖”活动不是在电脑网络上跟帖,而是在学生的作文本上进行,“跟帖”说白了就是同学间作文的互相评价。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作文本在同学中传阅交流,然后请看过作文的同学在作文后“跟帖”评价。操作也很简单,就是模仿网上博客或论坛的跟帖形式,在同学的作文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评价,并签名,每次要有五人以上的“跟帖”再缴交作文本,学生每次要两三天才能完成任务。
小记者:你为什么会想到“跟帖”这一个方法?
陈老师:第一学期我在批改第一次作文的时候,看到几篇写得不错的作文,想了解学生写作文时的想法,所以要求他们补上“创作感受”。当看到学生精彩的“创作感受”时,我被感动了,特别是康妮和家馥两位同学的“创作感受”,有思想内涵也有个性,给我的印象最深。我想如果让学生评价同学的作文,应该也能够评得头头是道,所以就有了“跟帖”这一回事。
小记者:进行这一个“跟帖”活动有什么教学理论依据吗?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陈老师: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的写作目标第8条说到: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而在对写作的“评价建议”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中第3点说: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第4点说: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这些都是“跟帖”的理论依据。
“跟帖”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另外是能够使学生主动运用作文理论、作文技巧。也可以增加同学间的交流,能使班级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在一次作文中,学生写了自己的烦恼、困惑,在“跟帖”中出现了不少同学间的相互开导,这相当于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抄袭习作会被“曝光”,克服了部分学生抄袭的坏习惯。
小记者:有多少学生参加“跟帖”活动呢?你认为“跟帖”可以提高写作兴趣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在提高写作技能方面又有什么帮助?
陈老师:全班学生基本都参加了活动,因为我要求他们“人人要给别人评价”,不会评价的就写最简单的一个“棒”字也可以,但他们基本是讲“义气”的,为了不在朋友面前没面子,他们就会尽力地显示自己的“才华”。这一活动很受他们的欢迎,甚至外校的同学也参加我们班的“跟帖”活动。
学生觉得有趣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跟帖”形式与网上论坛的形式相似,使他们有好感;另一点是与他们的年龄特征有关,他们渴望交流思想,渴望被认同,渴望展示自己,而“跟帖”活动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沟通和展示的平台。
学生兴趣提高了写得开心,理论提高了写出水平,沟通和展示的欲望提高了能发掘潜力。多写、乐写,技能自然能够提高。而且他们还得评价别人的作文,没有“专业技能”也得赶快学。同学间的作文互评,还可以补充教师批改作文中的不足,使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更加全面。
小记者:在这一个活动中有发生过什么不理想的情况吗?你是如何处理的?
陈老师:会收到没有“跟帖”或“跟帖”很少的作文,原因有两个,一是偷懒,部分学生的作文本懒得拿给别人看就交上来;二是自卑,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不好,不可以“见光”。作文交上来后,我请班干部和学习尖子为这一部分学生的作文“跟帖”,而且要求评价的内容以赞扬鼓励为主。
其他不理想情况也时有发生:有马虎应付的,有自我表现的,有语言粗俗的,有溢美过度的等等。我则通过思想教育和方法指导两方面对这些学生进行点拨,这些不理想现象在不断减少。
小记者:可否举出部分学生跟帖的内容?
陈老师:学生的跟帖内容很丰富,有各种类型,大部分是从写作理论上说的,例如:
“太多的段落反而使结构不够紧密,如果父亲收到礼物时的神态、动作再加深描写,效果更好!”
“开头的长篇大论与老师说的‘快速入题’背道而驰。”
“如果能够在第三段对天气进行渲染,更能突出中心。”
“文中有一波三折的发展顺序,如果再加具体描述会更好。”
“字眼间没有太多的装饰,但平凡的语句反而更催人泪下……”
“我觉得这种写法比以前所写的小说型更好,让人容易看,心理描写也出色。”
可以看出学生已经主动运用了不少写作理论。也有思想交流上的例子,如:
“痛快,看完你的文章真是痛快……”
“内容丰富,可以看出你对友谊是多么谨慎地把握。”
“我能体会这种心情,也曾经有过这种念头,只是我理解得比较快,没出什么事。其实有些事情静下心来就能想清楚的,以后别太冲动了。”
“作者很有孝心,相信她的母亲也感动不已……”
“写得十分生动!看了有种想哭的冲动!不禁感叹作者的懂事!”
这种思想交流也是他们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
如果翻开学生的作文本,还有更多精彩的“跟帖”内容。在批改作文时,我常觉得学生评得比我还细致,我看到了学生表现出来的真诚、热情与灵气。
小记者:通过一个多学期“跟帖”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不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你认为还有什么要改进的吗?
陈老师: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已初见成效,但还不是特别明显。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才能有明显改变,可不是一招就够的。但此活动确实使学生写作文的热情有了明显的提高,相信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会逐渐跟上的。
“跟帖”活动需要改进。首先得保持新鲜感,在第一学期第五篇作文,我没有要求学生做“跟帖”活动,就是怕他们“审美疲劳”。如何让他们保持兴趣是一个难题,我将要向学生征集改进的意见。其次是使学生的“跟帖”更加规范、更有水平。再次,这一活动要始终贯穿轻松自然的原则,教师不必参与太多,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
学期末,我让学生评出班中“十大‘跟帖’明星”,目的是肯定“跟帖”写得好的学生,借此鼓励其他人。在学校的“新绿”文学社活动中,我已经把此项活动进行推广,看能否在其他班级中尝试,并将在推广过程中不断改进。
小记者:陈老师,在你们班中进行作文“跟帖”活动中,学生的感受应该也比较深吧,我可以访问你们班中几位同学吗?
陈老师:当然可以,对于这一个尝试的感受,我想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
小记者:各位同学,大家好!你们班中进行作文“跟帖”活动受到其他班同学的关注,你们能否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从作文兴趣、作文技巧或思想交流等方面谈谈都可以。
志娟:对于跟帖这件事,起初我觉得多此一举,可是一学期下来,我的意见变化了。写跟帖,有利于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又有了和同学之间交流的平台,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振加:可以取长补短,不但使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也促进了我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
晓燕:跟帖让我学到很多,让我觉得自己好像在当老师。帮同学评价的时候,我都很认真,也让我在每次写作文时很认真,因为我不想输给同学,所以写得比以前更好,我很感谢老师让我们这么做。
俊骋:在跟帖活动中同学们就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我作文中的不足,使我受益匪浅,还让我在作文中获得了真挚的友谊。
夕希:跟帖给予了同学间作文互评一个平台,展示了同龄人对作文的感受,能够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加涛:一篇文章,要经过多双眼睛、多个思考才会完美。所以,要想写一篇好文章,就需要多个评价,多种感受。
漫乔:我以前写作文的时候,都不太能够突出重点和中心。自从跟帖后,我学会了怎样才能写出文章的中心和重点,是同学帮我找到了缺点,这使得我的作文进步了很多。
家馥:在评价同学作品的过程中我感到快乐,因为这是一件有多层意义的好事情。日子的流逝,我日渐感受到自己作文能力的提高,欣赏眼光的深邃。一次次的浏览,让我感悟文字是一种魔力,是描绘人类思维的最好彩笔。
小记者: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感受还真多。在大家的谈吐之间,遣词用句之中,可以看出作文水平应该很出色。看来,给同学的作文“跟帖”是一种创新的值得推广的作文评价方式。
结语
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情形较为普遍,但现在我们班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写3页左右的作文。全班72名学生中,作文写得比较出色的有二十多人,而且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比较主动。学生的进步,历届教师花在他们身上的心血“功不可没”;同时,也有“跟帖”活动之于他们的积极影响作用。这是一种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作文评价方式,方便易行,也是中小学皆可以运用的方法。
描写同学特点的作文 篇4
在我们班有两个搞笑的男同学,一个有点儿胆小,一个有点儿胆大,他们俩是我们班的快乐“活宝贝”。如果班里没有他俩,就仿佛少了一半的快乐。
先说胆小的那个同学吧。他长得高高的,活泼爱动。操场周围的杨树开花了,我们班几个女同学决定逗一下他。一条条杨花落到地上,又长又绿,毛茸茸软绵绵的,真像一只毛毛虫。那天我们准备上体育课,我捡了一条“毛毛虫”,把手背到身后,让同学们把胆小的那个同学找来,我说:“送你一个礼物。”“快点给我!”他边说边伸出手来。我急忙把“礼物”扔到他手上。他愣了一下,突然尖叫一声,一边跑一边甩手,几乎撞到体育老师身上。正在这时,上课铃响了,体育老师对着他喊:“站队,你乱跑什么!”看到这一幕,我们几个女同学都捂着嘴偷笑。
再说说那个胆大的吧。他长得又高又胖,力大无比,常夸口什么都不怕。学校闲置的一间房,不知为什么没锁门,里边黑乎乎的。有人问:“谁敢进去?”“我敢!”胆大的那个同学拍拍胸脯大声说。他刚抬起一只脚,不知谁说了一句“可能有鬼”,他又把腿收回来。自言自语道:“学校重地,不能随便入内。”我们不由得想笑。为了证明自己胆大,他把我们引到操场高高的主席台上,他捡了一根树枝,一手高举在头上,大喊一声:“自由女神降临了!”就从高台上跳下来,没想到,脚刚着地,就摔了个“嘴啃泥”,半天才爬起来,那样子特逗人。我们笑着说:“看,咱班的‘摔倒男神’多威风!
描写同学特点的作文 篇5
别小瞧了田伟奇的将军肚,那里面可藏了许多知识呢!我想,他的知识丰富逗来源于他爱读书的习惯吧!
田伟奇真是个小书迷!你什么时候看他,他都捧着一本书在静静地读着,周围同学的吵闹都与他无关。记得有一次课间,我去找他商量演出的事,他依然在座位上津津有味地看书。我走过去,敲敲桌子,他连头都不抬一下。我又叫了一声田伟奇,他竟然充耳不闻,镜片后面的眼睛都舍不得离开书本一下。我又使劲的拍拍他的肩膀,他不耐烦地说:快别动我,我正看到精彩的地方。我只好坐在旁边耐心地等待。只见田伟奇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笑逐颜开,哎呀,他竟然拍起桌子了,一定是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了,多么专注,多么认真哪!
他的爱读书使得他的知识非常丰富。那天语文课上,老师问了一个特殊的问题,班里鸦雀无声,大家都在凝神思考。田伟奇站起来,说得那么流利,那么妙语连珠,真是精彩之极,连老师都为他拍起手来,同学们都向他投去钦佩的目光。
叙事类作文不能忽视的细节描写 篇6
学生在写作叙事类作文时,主要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当然也会运用描写,但很少会进行必要的细节描写。其结果是: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显得平淡,刻画的人物往往不够鲜活。有人针对叙事作品中的叙述、描写和细节描写作了形象的比喻:叙述是走马观花,看个大概;描写是下马观花,看个明白;细节描写则是贴近花看花,看个究竟。要想学生作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要想学生作文的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就必须重视细节描写。因为重视细节描写,是正确反映生活的需要,是叙事类作文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作者走向成熟的表现。
明白了细节描写的意义,下面笔者就“如何获得细节”“如何积累细节”和“如何描写细节”这三个问题一一进行论述。
一、如何获得细节
1. 直接获得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生活是无数细节的总和,细节构成生活的整体与全貌,因此,作者亲身体验,观察生活,熟悉生活是获得细节的重要途径。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过:“作家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他对生活的见解和观察的积累。换言之,就是他的生活经历。”作者亲身体验过,经历过,有直接感受,有真切印象,才能获得真实的细节。
举世闻名的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的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私家侦探波罗的形象。这位翘着两撇小胡子的小个子比利时人并非作家凭空杜撰出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二十四岁的阿加莎与英国皇家空军上校结婚,参加了红十字志愿队,在一家医院工作。当时不少比利时难民逃往英国,阿加莎常与他们接触,细致观察他们,熟悉了他们的生活,终于创造出了这个比利时大侦探的形象。为了把这个故事写得真实可信,她曾同第二个丈夫考古学家马洛温到中东一带挖掘古代遗址。东方考古生活的神秘色彩,在她的不少作品中显露出来。长期的医务工作,使她对人体结构、生理知识、药物尤其是毒药的性能十分熟悉,这决定了她在作品中对作案细节的挑选。她说:“我对于手枪、左轮枪一窍不通,所以我往往用钝器击毙我的人物——或者更好的是,用毒药毒死我的人物。”她非常重视细节的真实性,在每一个日常生活细节里都花了很多考证的工夫,以至洗澡、啃苹果、烹调、洗碗碟时都在严密地思索寻觅。有位读者为了核实《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火车转轨是否有据,特地坐了一次横越欧洲的东方快车,结果证明书里的描述完全准确无误。
创作,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依靠的是生活蕴贮的丰厚。其实,学生的写作同样如此。只有不断深入生活,不断观察生活,不断熟悉生活,才能获得精彩的细节。在观察生活时要摆脱表面现象的迷惑,要通过人物外部特征窥见其性格、灵魂,要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
2. 间接获得
学生的生活经历是有限的,要想获得丰富的细节,仅靠亲身体验、观察生活显然是难以做到的,所以还得通过“间接”的渠道来获得。这种获取,必须以直接感受为基础,凭借个人经验的镜鉴、认识,依靠体味、想象,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飞跃,从生活的“隔壁”或“对门”获得未曾亲历的体验。
“间接”的渠道很多,既可从别人的著述中受到启发,获得细节,也可从与他人的闲谈中获得。契诃夫的小说《在峡谷里》有这么一处细节描写:
有一回,在厂主柯斯丘科夫家里的丧宴上,一个年老的教堂执事在各种凉菜中间一眼看见上等的鲟鱼子,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人家用胳膊肘碰他,拉他的衣袖,可是他好像因为吃开了胃而变得麻木了,一点感觉也没有,只顾吃。他把鱼子都吃光,而那一罐子有四磅光景呢。从那以后好多年过去了,那教堂执事早已去世,可是鱼子的事大家却还记得。不知因为这儿的生活十分贫乏呢,还是因为人们除了这件十年前发生的小事以外不知道注意别的事,总之,人们一提起乌克列耶沃村就没有别的事可讲了。
这个生动的细节描写就来源于契诃夫与另一作家布宁的谈话:一次,作家布宁告诉契诃夫,家乡有一个神巫,在布宁父亲命名日的宴会上,狼吞虎咽,把两斤鱼子吃得一颗不剩。别人用胳膊肘碰他,拉他的衣袖,他毫不理睬,只顾吃。契诃夫听了哈哈大笑,把这个细节写进了他的小说。
真实生动的细节,是突出人物性格的有力手段,为了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充足的细节,是至关重要的写作准备。
获得细节后,还得注意把它们积累起来。
二、如何积累细节
积累细节的好方法就是做观察笔记。
法国画家安格尔说:“素描者,艺之操也。”我们也可以说:观察笔记是写作的体操。我们把获得的细节及时记录下来,一方面巩固了印象,深化了知识,磨砺了思想,另一方面也能使文思更为敏捷,使捕捉细节的能力更强。
我国作家从维熙说过:“要写出小说中好的细节,除了要对人洞察细微之外,还要进行艰苦的积累工作。我个人的办法是,身上带着一个小本子,随时随刻把自己看到听到的动人的细节,马上记下来。这些零碎的、杂乱的记载,对于一个搞创作的人来说,虽然不一定立刻有用,但总有一天,这一颗颗闪光的珍珠会串到你情节的链带中去的。”
凡是大作家,都写过很多这样的笔记,用这样的办法积累细节。有一次,契诃夫对别人说:“您知道我在做什么?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这笔记本上记我自己的一切见解和印象。……还没用的材料,足够写大约五百个印张,足足可以写五年呢。”事实上,契诃夫收集的素材,经过提炼、加工,很多都写进他的小说里去了。例如:
一个老富翁,感到自己快死了,拿了一盘蜜来,和着蜜把自己的钱都吞下肚去了。
被车轮轧断一条腿的人,老是放心不下那条断腿的靴子,后来设法找来断腿,原来靴子里有二十一个卢布。
这两个细节,后来都写进他的小说《醋栗》里了。
列夫·托尔斯泰总是把笔记本放在手边,白天随身带着,晚上就搁在床头柜上。有时一晚上起来四五次,点上蜡烛,把涌上心头的思想记录下来。安娜·卡列尼娜的外貌,托尔斯泰是以普希金的女儿玛利亚·普希金娜为模特刻画的。他仅在土拉和她见过一面,而过了十三至十五年,他描绘的安娜的姿容,竟酷肖普希金娜,这与他及时做观察笔记不无关系。
观察笔记篇幅短,取事小,是积累细节的轻捷灵便的方法。为了积累丰富的细节,写作者必须勤勉地、坚持不懈地写观察笔记,养成写观察笔记的习惯。
三、如何描写细节
在谈如何描写细节前,首先得谈谈提炼细节。我们平时积累的生活中的细微末节是否就能直接写入文章中呢?不,它们只是素材。“只有那些能于细微处点化出人物性格和情节的,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行为动作,才会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这样,就必须对积累的生活细节进行提炼,使之成为“艺术细节”。
提炼生活细节的方法,就是使细节典型化,也就是从生活里许多同样的事实中抽取或杂糅出一个具有特色的现象,当“这一个”现象概括了同类事物的特征,代表了它们的“精神”和“灵魂”时,它便成为典型化的艺术细节了。
描写细节的手法很多,主要有白描、烘托、对比、重复、道具、象征、暗示、夸张、荒诞等等。这些手法,可以单用,也可以并用。下面就着重介绍一下前五种手法的运用。
1. 白描
用白描的手法描摹细节,是最基本最常见的细节描写方法。其关键在于抓住事物的特征,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事物的动态和风貌,不仅逼真,而且传神,有意蕴。
例如,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酒婆》篇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就成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
她(酒婆)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赛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赛倒进酒桶。
寥寥几笔,作者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酒婆掏钱喝酒的情态。白描细节就应该具有这样轻轻一拨,心弦即颤的艺术效果。
2. 烘托
烘托,即烘云托月,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烘云是为了托月,用笔着力于烘,浓墨重彩地渲染,让云把月衬托得更为明亮,从而收到更佳的艺术效果。作品中常常采用这种手法,用烘托性细节去凸现人物形象。
同样以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为例,其中的《苏七块》篇这样写道:
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
作者抓住张四准备吃苦忍痛的神情侧面烘托了苏大夫的医术高超,在病人不知不觉间,苏七块已治好了病人摔坏的胳膊。用这种细节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往往能给读者强烈的感受。
3. 对比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以上文字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描写了中年闰土的外貌特点。大家应该注意到作者在描写中年闰土的脸色和手这两个细节时,是与少年闰土的脸色、手对比着来描写的。正是这种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了闰土的境遇变化,突出了闰土饱受“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煎熬的情形。
细节描写采用对比的手法,就要善于在相似的细节中发现对立,在对立的细节中发现联系。
茅盾在他的《关于艺术技巧》中说:“正面的渲染方法不如对比的手法能够产生更强烈的效果。烦恼的人恰恰落进作乐的场合,表面上不得不强颜欢笑,心里却加倍痛苦,这在作品中是常常看到的,在生活中也常常看到,不过,由于作家的加工,作品中所表现的,比在生活中发现的,就要强烈得多。”
对比是细节描写手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运用这种手法来描写细节,来刻画人物,往往能使人物特点益发鲜明。
4. 重复
重复,也是细节描写的重要手法之一。好的细节来之不易,一旦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就要充分利用,让它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出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将其内涵逐层发挥出来,逐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加深读者印象。
还是以冯骥才的《酒婆》为例,小说中两次写到了酒婆喝酒后的醉态。第一次:
(她)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
第二次:
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赛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竞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
这两次描写,作者都是抓住了酒婆醉酒后走路“旋转”这一细节。同一细节重复描写,无疑使作者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跃然纸上。
当然,细节的重复并非一模一式的照样描写,重复中隐露着微妙的情态变化。第一次写酒婆转身是“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而第二次写就有了变化,写酒婆“愈转愈疾”,“竟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这一细节在重复描写中的微妙变化不仅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起到了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酒婆之所以转得疾,是因为这次酒老板发善心没在酒中掺水,从而引出酒婆在往日平安无事的大马路上遭遇惨事的结局。
5. 道具
道具作为描写细节的一种方法,指的是使细节道具化,使道具与细节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技巧。
道具细节不同于出现在作品中的一般生活物件,它有着特殊的艺术表现力,或刻画人物,与主人公命运纠合在一起;或引起冲突,成为解决矛盾的关键,贯穿故事始终;或寄情于物,借物抒情,渲染某种气氛;或画龙点睛,显示作品寓意……细节描写的道具手法,就是使被作为细节来描写的物件发挥出上述作用。
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首句写道:
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在小说的第10节写道: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
在小说的第20节又写道: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在小说的末句这样写道: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这件“军大衣”是小说中奥楚蔑洛夫的一件道具,一件用来掩饰自己见风使舵、内心恐慌的道具,这件“军大衣”也是作者用来表现小说主人公形象特点的细节。契诃夫把“军大衣”这一道具作为细节来反复描绘,一方面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在小说结构上也起到了前后呼应贯穿故事的作用。
以上笔者结合一些文学作品谈了在叙事类文章中细节描写的方法,这些方法本身无所谓高低优劣,全在于选择的准确恰当与否,全在于运用的娴熟精湛与否。选择恰到好处的方法,才会有恰到好处的艺术表现。因而,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让这些细节描写的方法成为学生作文的“虎之翼”“鱼之水”。
作文成功的法宝——细节描写 篇7
一、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认识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细节描写塑造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是通过细节描写塑造出来的,离开了细节描写,人物就会像没有肉体的灵魂一样无所依傍。鲁迅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俯拾即是,成为表现人物命运、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比如《孔乙己》中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子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细节描写,寥寥数笔,就使一个穷困潦倒、迂腐十足而又不乏善良的科举制度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处处可见这种令人叫绝的细节描写,如服丧中的范进偷偷从燕窝碗中拣一个大虾元子送进嘴里,活画出范进的虚伪;临终的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瞑目,刻画了一个千古传笑的吝啬鬼形象;胡屠户在女婿范进中举前后的一系列细节表现,又描画出了一个市井小人的势利嘴脸。
细节描写可渲染环境、烘托气氛。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作者写到“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通过对“秋风”的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孔乙己悲剧性的结局涂上了浓抹重彩的一笔。再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这样描写月光下的荷塘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段描写细致生动,将荷塘的景物展现在读者眼前,创造了清幽、恬静的氛围,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
细节描写结构全篇。有些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不仅可以刻画人物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可以在文章结构上起到前后照应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例如鲁迅在《祝福》中多次描写祥林嫂的眼神,从她眼神前后不同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她在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了解封建礼教是如何步步紧逼她、“吃掉”她的全过程。文章以这一细节贯穿全文,不仅为刻画人物服务,在结构上也有贯通一气的作用。茹志鹃《百合花》中对小战士枪筒里的树枝、衣服上的破洞及新媳妇的三次笑的细节描写,在小说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出现,起到了前后照应的作用,使文章看起来浑然一体。
细节描写深化主题。好的作品不是靠作者去说明主题,而是通过生动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去表现主题。契诃夫在小说《变色龙》中四次写到奥楚蔑洛夫身上的那件军大衣。小说开头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显示出一副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样子。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咬人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于是他马上说到“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当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的主人时,忽又听说狗是“将军家的”,他又说道:“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的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借军大衣掩饰自己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在小说的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痛斥了赫留金之后,作者写到他“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这条“变色龙”又恢复了耀武扬威的常态。小说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刻画了奥楚蔑洛夫欺上媚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揭露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腐朽本质。
二、注重指导点拨,使学生学会细节描写的具体方法。
1.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特征,做到细致入微,生动传神。
在写景之前,要求学生对写作对象作细致的观察,抓住写作对象的特征。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写什么像什么,写出此物不同于彼物的独到之处,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有一个学生描写夏夜的景色:“月亮升起来,大地上的一切都朦朦胧胧的”。我看了以后说,这里的景物描写一是太概括,不具体;二是没写出夏夜的景物特征,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指点后,学生重新写到:“一轮圆月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温柔的月光洒满大地,一切都像披上了一层银纱。暗黑的远山朦朦胧胧,远处的天似乎要与大地浑然一体。那显得深远的树林,隐约传出各种小虫的鸣叫。近处的草丛里,不时响起蟋蟀响亮的叫声……夏夜的一切都显得幽远而神秘。”这样描写夏夜景物就生动多了。
同时,写景还要把景物写“活”。只有将景物写“活”,才能传神,才能给读者留下具体可感而又生动鲜明的印象。要怎样才能将“死”的景物写“活”呢?笔者认为主要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例如一个学生描写学校的一个景点——假山喷泉,起初这样写道:“教学楼前有一个水池,池堤是黄色的。池中有一座假山,假山上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水池里有水,水里有很多金鱼。池中还有三个喷泉,喷泉喷出水的时候,会形成白色的水花,真好看!”这段文字比较朴素直白,只是说明了学校有这样一个景点,但没有写出这个景点的美。我看后,要求他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重新写作,力求将景物写“活”。经过一番修改后,他这样写道:“学校教学楼前有一个美丽的景点——假山喷泉。一个巨大的水池,池堤铺着黄色的瓷砖,弯弯曲曲,像一条黄色的蛟龙横卧在那儿。池中有几座奇形怪状的假山:有的像猛虎扑食,有的像飞豹下山,有的像骏马奔驰……假山上长着各种植物:有绿油油的翠竹,有顶着黄花的美人蕉,有红艳艳的一串红,还有金边吊兰、矮松、万年青等。金边吊兰淡绿色的叶子边沿镶着一道金边,色彩协调,造型美观,像人工制作的工艺品;“山松”远看像一个倔强的登山运动员在不断地向高峰攀登……一阵微风吹过,各类植物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小池的水清澈见底,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碧玉。池中有一群各色各样的金鱼,它们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水中,好不自由自在。池中还有三个喷泉,喷出来的水珠像玻璃、像水晶、像钻石,水珠落下来时形成一圈圈涟漪,使原来静止的水面微波荡漾。”这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假山喷泉”这一景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描写人物,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描写人物肖像,我要求学生写出每个人的不同特征,而且要透过肖像特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就像阿累在《一面》中写鲁迅一样:“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里写鲁迅的外貌抓住了“瘦”的特点,但透过对“头发”和“胡须”的描写,我们又分明看到一个与旧社会顽强斗争的、毫不妥协的战士形象。在学生明确了肖像描写的要求后,就进行肖像描写的专项训练。有一个学生写一位清洁工时这样写道:“只见来人步履蹒跚,但每迈一步都力求稳定扎实。离近了,才看清他的外貌:这是个五十开外的老人;一双上世纪的绿色军用球鞋,洗刷得褪了色;一套蓝色制服虽也旧得泛白,却洗得干干净净,整齐地穿在身上;岁月无情地将皱纹留在他的在额上,把他的脸打成土黄,但在他眉宇间却有着老年人特有的慈祥和亲切。”(《我眼中的清洁工》)这一段人物描写写出了“清洁工”的老迈、慈祥等特点,可谓是肖像描写显精神了。
人物动作描写,要做到真实具体,同时还要在“炼字”上下功夫,力求用词传神。例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写父亲:“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里作者用了“走”“探”“穿过”“爬上”“攀”“缩”“倾”等一系列动词,将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去给“我”买橘子的情景刻画得细致入微,读后让人潸然泪下。在学生的习作中也有这样精彩地描写,例如“不久,他睁开了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随即弯下腰,双手紧紧地握在了杠铃的横杠两端。他弯下腰,抬着头,均匀地做着深呼吸,像是在积攒着力量。忽然,他双臂一用力,将杠铃猛地提到胸前,他的身体也立刻转为半蹲。他用力再一挺腰,抬起了杠铃,两腿也由屈膝迅速转为直立。突然他大吼一声,积蓄已久的力量像火山爆发似的迸发出来,杠铃被他迅速举过头顶。”(《他打破了世界记录》)这里小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详细地描写了世界冠军举起杠铃的经过,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每一个动作都那样清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3.描写场面,要抓住细小的环节,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为表现人物和主题服务。
场面描写离不开细节,而好的细节不仅让整个场面生辉,还可以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例如《红楼梦》中“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回写刘姥姥吃饭那一段十分精彩。在这个场面描写中作者主要是抓住了细节,将每个人看了刘姥姥的“表演”后的不同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不仅使整个场面生动有趣,而且也写出了每个人的不同个性。我要求学生在进行场面描写时,也要注重细节,突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例如一位同学在《难忘的一节课》中写到:“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一个、两个……教室里也不安静了,开始还是小声地叽叽喳喳,后来有的同学干脆喊了起来,一边喊一边举手‘老师,我,我……还有的同学跺着脚,摇着手,生怕老师不喊他。这时候老师走过来,说:‘李辉,你来回答吧!李辉激动极了,猛地站起来,‘咣当椅子被他绊倒了。”该场面具体描写了上课时同学们的不同反应,表现了同学们兴奋的情形,尤其写到李辉同学因激动而绊倒椅子的情状,让人哑然失笑。这里小作者通过细节写出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热情的表现,表现了这一课的确让人“难忘”,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细节描写的主要特点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它对于表现人物、再现环境、展现场景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细节描写的主要魅力就在于此。离开了细节描写,文章就是没有枝叶的枯干,没有肉身的灵魂,就会变得索然无味,让人不能卒读。而有了精彩的细节描写,文章就会鲜活起来,丰满起来,生动起来。所以说“细节描写”是使文章点石成金的魔法,愿我们每一位习作者都掌握这一魔法。
描写同学的优点作文 篇8
有一次听写时,童老师走过我身旁,发现我用的是圆珠笔,就让我用钢笔。可是。我只带了铅笔和圆珠笔。童老师说:“没有钢笔,就早点给同学借呀。”
我听了童老师的话,向周围的同学借笔,有的同学说:“我只有一只笔。”还有的同学说:“我不借给你。”
我想,如果早点准备好钢笔。就不会发生这件事。
就在这时,姚宨对我说:“我借你钢笔。”
我感激地对姚宨说:“谢谢你。”
姚宨说:“不用谢。”
浅谈小作文的人物描写 篇9
小作文就表达方式而言,以考查描写为主,与大作文的议论和记叙方式相辅相成,丰富了考查的内容。小作文就描写对象分类,大致可分为写人、绘景和状物。现就人物描写,结合具体题型,浅析如何可以让所绘形象更准确、更鲜明。
例:鲁迅在《祝福》中通过对祥林嫂外貌的描写,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祥林嫂的生存状态,成功地塑造了这个人物形象。请借鉴外貌描写的方法,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自己母亲的外貌,写出她的形象特征。(200字左右)
对于一般学生而言,对于外貌描写学生并不陌生,可以从五官、手脚、身体及着装方面考虑进行人物塑造。但每一个方面都蜻蜓点水,平分秋色,从而使人物形象不够鲜明,也缺乏感染力。究其原因,学生在写作时只是一味追求外貌描写,而忽略了写作要求中的“形象特征”,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缺乏明确的方向性,也就没有了描写的重点。学生在动笔之前,就应该知道和明确写作时想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怎样的母亲形象有利于运用外貌描写的方式进行塑造。比如:朴素的母亲,勤劳的母亲,善良的母亲,温柔的母亲等等,可是善良和温柔的形象如果通过外貌来塑造,难度是比较大的,而朴素的母亲和勤劳的母亲就较容易了。朴素可以重在着装,勤劳主要可以通过手脚、腰的描写,从而在原有的描写点上突出,而不显得平淡,同时人物形象也是比较准确和鲜明的。
但与此同时学生既要使形象更加突出,又要在字数上达到要求,那就必须增加描写点。巧设情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要将母亲只是定位成一个固定不动、已成型的形象出现,而是活动于某一个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特征的情境中,这样可以让描写的人物更加丰满,形象可以达到不言而喻。如田间劳作的母亲,雨中送伞的母亲,为“我”做早餐的母亲等等,同样是白发,可以从远近两个点切入,从远看到田间劳作的母亲到近看母亲的白发,同样是汗水,可以有汗水湿透的衣背,还可以有粘满泥巴裤腿等等,一个勤劳的母亲形象马上就跃然纸上了。
创设情境,将人物活动置于有助于形象塑造的情境中,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细胞,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点可描。此法可以让小作文成为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催化剂,更希望此法可以让学生真正地“言无不尽”。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南区(341100)
描写同学的作文 篇10
一、人物细节描写类型
1. 语言细节描写:
如《欧也妮葛朗台》中, 当葛朗台想到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 要把不动产“拍卖”时, 他说:“那简直是在抹自己的脖子。”一句话充分暴露了葛朗台的专制、吝啬、爱财如命的性格。
2. 行动细节描写:
世界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 紧张的蹲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们就像一张张拉满弓的箭, 随着“砰”的一声枪响, 刘翔这只离弦之箭向前飞奔着, 只见他挥动着有力的双臂抬腿越过一个个栏杆, 身轻如燕, 姿态优美, 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 闪电般地冲过了终点……这是把奥运飞人刘翔在奔跑之时的英姿给我们展现出来。
3. 神态细节描写:
如《孔乙己》中的一段神态描写:他们便接着说道, “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孔乙己深怀科举失败的隐痛, 不幸这隐痛又被别人给戳到, 他那点可怜的自尊簌簌跌落, 这里的神态描写生动细腻的刻画出他内心隐痛被戳到时的痉挛、挣扎。
二、景物细节描写类型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 山乡的秋风和煦轻柔, 蓝天白云飘逸悠扬。九月一到, 就有了秋意, 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 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 染红几片叶子, 然后乘着一簇飞扬的枯草飞掠过山谷离开。再过一两夜, 秋霜在月下布满山谷, 然后退回到北面群山那边稍作停留, 好让金黄的初秋温柔地抚慰大地。轻微的茴香气息弥漫在天空中。还有金菊的芬芳气味。雾气翻腾, 被九月的月色冲破, 露出一片蔚蓝色的天空。一幅秋天的美景出现在我们眼前。
三、生活细节描写类型
他脸红了, 笑了一下, 扔掉行李, 大步流星地向母亲奔过来, 他弯下魁梧的身躯, 半跑着, 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母亲, 在母亲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围观的乡亲原先预备开怀大笑的, 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了, 几位大婶还摸出皱巴巴手帕, 擦拭着眼角悄然涌出的泪花。读者在此感受的是温暖的情义, 自然会为之动容。
1.细节描写手段技巧, 既然细节描写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进行细节描写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展开。 (1) 修辞方法: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细节描写中也常常采用浓墨重彩、绘形绘色的手法, 以增强表达效果。作家采用较多的是夸张、比喻和反复等。这种修辞手法体现的是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如鲁迅的《药》有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 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 颈项都伸得很长, 仿佛许多鸭, 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 向上提着。”这一细节, 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 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的情景。比喻生动形象, 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 人们却无动于衷, 像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街头闹剧一样, 令人痛心悲愤。而且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 也通过这一细节,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 标点符号:鲁迅的小说《故乡》塑造了一个深受剥削压迫的淳朴农民的典型形象———闰土。小说在闰土的语言细节描写中, 巧妙地借用标点符号, 来表现闰土这二十多年来的变化。见到“我”时, “闰土态度恭敬起来, 分明的叫道‘:老爷!’……”写闰土的变化, 一声“老爷!”破坏了他们往日素朴的友谊, 在他们情感交流之间, “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一个省略号, 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闰土矛盾、痛苦的心理及令人为之惋惜的悲哀的变化。 (3) 词语选用:文学大师福楼拜教导他的学生莫泊桑时这样说:“无论你描写什么事物, 要说明它, 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 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 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你必须不断地推敲, 直到找准这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止。你不能满足于差不多, 不能逃避困难, 用似是而非的语句去敷衍。”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是每个作者应该担当的责任。而细节描写往往采用的词语多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描摹情形状态的形容词。
2.细节需要注意的问题。 (1) 选用典型细节, 典型细节要具有代表性、概括性, 能深刻反映主题。 (2) 细致观察事物, 细节描写用于写人时, 要把握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尽相同, 所以说话、做事都会有不同的方式。我们要做的, 就是认真地去观察, 积累。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物时, 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3) 服从中心需要,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 容量却大, 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小中见大, 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 (4) 要体现真实, 所谓真实, 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通过个别反映一般与全貌, 由现象揭示本质。
总之, 细节虽小, 但不可小视其作用。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 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细节描写是场面中的一个个小环节, 没有它也就构不成场面;它是情节中的一粒粒闪亮的珍珠, 失去它, 情节就不会连贯起来。
参考文献
[1] (法)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2]鲁迅.药[M].//人教版高中第四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描写同学的优点作文 篇11
比如我和我的同学,从一年级时的互不相识,到二年级时的慢慢适应,三年级时成为朋友……我们慢慢从不熟悉,到成为兄弟、铁哥们。
我们之间有许多小小的秘密,大家约好互相守住,并不想告诉大人。
小学描写同学的作文 篇12
仔细打量这只龟:它的外壳十分坚硬就像古代将军的铠甲,神气极了!在它的硬壳上还有像棋盘似的六边形的图案。它的头尖尖的,像大号螺丝钉。眼睛又黑又小,像两颗黑芝麻似的,颈部有许多皱褶,像弹簧一样,可以自由伸缩。它有四只脚,短而肥,脚蹼很厚,脚趾甲尖尖的,像古代时期用于攻击的兵器——矛的顶端。
这只乌龟真有趣,也许我们的笑声惊动了它,也许是它呆在玻璃缸里不耐烦,也许它想出来听一听老师是如何来教我们上作文课的,它拼命往上爬。先用爪子扒在鱼缸边上,然后像我们玩单杠那样,头升的老长老长的,足有二三厘米长呢!我们不禁喊道:“加油!加油!加油!加油……〞过了大约半分钟,小乌龟由于体力不支,“扑咚〞一声掉入了鱼缸,翻了个四脚朝天。但是它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重来,但都没有成功。在它的身上我学到了:坚持不懈,才会有时机成功。我们不理它了,把袋子扎起来,上面留了一个小洞,供它足够的氧气。谁知道,这个小家伙厉害得很呢!居然把袋子上的结给拱开了,一个跟头栽在了讲台上。我们跑过去,想看小乌龟受伤了没有。没想到,乌龟先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头、爪子、尾巴全缩进了壳里。难怪它还有一个雅称——“缩头乌龟〞呢!它什么事都没有,倒把我们吓了一跳,大部门同学都松了一口气。乌龟先生的小主人想让它表演翻跟头的节目,于是把它身子翻过来。开始翻了,只见我们的乌龟先生侧过头,一侧脚爪一蹬,便翻了一个跟头,我们都笑得前仰后合。
下课了,我们都感谢小乌龟,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乐趣,并且是我们班的大功臣呢!因为它为我们的作文课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在我的同学中,有一位人称傻“木瓜〞的同学,干什么都傻傻呆呆。其实,傻“木瓜〞并不傻,因为他懂得“付出就有回报。〞他“隐藏〞起自己的聪明,露出自己的傻相,我们无人读得懂他的“聪明〞。还是因为他懂得“付出就有回报〞。
回报的多少,在于人为因素。如果你不相信,那我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真实的傻“木瓜〞先生的故事。
那是初一的故事了。在初一的下学期,班上调来了一个“傻呆呆〞的“木瓜〞同学。这位同学很内向,平常也不和其他人说话聊天,只顾自己埋头往题海里扎。早上,开门的同学还没来,他已等候多时了。晚上,走得最晚,带回宿舍一大书包的书。晚上在宿舍不学习到12点决不睡觉。每天除了吃饭、去厕所,他根本不离开教室。所以,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傻木瓜〞。虽然他这样没日没夜埋头狠学,却不见成绩有多大提高,每次都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往上走。
直到有一天,当初二期中考试后,大家大吃一惊,原来“木瓜〞先生已“偷偷〞打入班里的前10名。在刚来时,他的成绩一直位于全班的中下游,怎么,怎么会,他怎么会进入前10名呢?大家议论纷纷:“原来‘木瓜’先生的学习成绩这么好呀。〞“看来咱们得请教‘木瓜’先生的学习高招。〞“你拜人家为师,人家不一定收你为徒呢。〞一时间,大家说什么的都有,谁都忘记了他平常的苦学,都以为他找到了什么好的学习方法。班主任让“木瓜〞写了一份演讲稿,星期天班会上介绍介绍学习经验。“木瓜〞点点头,没说什么,也没准备什么演讲稿。
在星期天的班会上,班主任让“木瓜〞介绍学习经验,只见他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一样缓缓走上讲台。站在讲台上,还没说话,脸就憋地通红。站了半天才说出几句话:“我没什么学习经验,只不过我坚信一句话。我喜欢听井冈山的?步步高?,里面有一句歌词‘世间自有公正,付出总有回报。’〞说完,就逃下了讲台。班上响起来经久不息的掌声。
【描写同学的作文】推荐阅读:
描写同学的作文:我的同学没眉毛08-24
高中描写同学的作文06-18
描写同学作文600字08-26
描写同学性格的小学优秀作文600字06-15
描写同学外貌的句子06-17
描写同学的好段09-30
有关描写同学的句子10-20
一篇描写同学的范文06-17
描写同学情的经典句子08-08
我的同桌-四年级描写同学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