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英雄儿女的感想

2024-10-25

看英雄儿女的感想(共11篇)

看英雄儿女的感想 篇1

看《英雄儿女》的感想

最近以来,有许多的原因让我开始关注90后的教育问题。但思绪凌乱,不知该如何整理。今天在家休息,偶然间在电视上观看了一部老电影片《英雄儿女》。说实话,现在再看过去曾看过无数遍的革命战斗片,发现了许多的明显的故事虚构与硬伤,人物的刻画也是十分的理想化,演员的表演戏剧性的成分也很强,但是这丝毫抵挡不住我边看片边为它流泪,为它激动。已经很久没有看这样的老片了,或者说很久没有接触这些歌颂英雄、弘扬革命精神的文学作品了,说幌若隔世有些夸张,说把它们彻底遗忘亦不属实,但把他们留在记忆深处的也只不过是一些有关红色的斑驳的碎片而已。现在有关革命时期的战争片、反特片、地下党片带着现代人的意识与气息开始频繁占据我们的电视空间,其中的人物的性格越来越丰满,故事情节越来越吸引人,在强调主人公拥有超常的智慧、能力、胆识外,也开始把人性中的弱点故意的显露一些,使他们更加生活化,更接近于现实与实际,许多曲折、离奇的感情戏的插入也更使他们获取了高比例的收视率。但是每当我看过这样的电视后,每每带来的既不是愉悦和快乐,也不是激情与斗志,而是心情的沉重与人性的思索。这些主人公们就象受难的耶稣,似乎活着就是忍受痛苦,就是为他人、为党、或者说为社会做出最大的牺牲,而自己却没有从中获取除理想、梦想之外的其他东西,更没有从付出中获得那怕是一点点的个人的幸福感。许多时候让我想他们这样做是否值得,他们的人生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而故事情节中对人性中的龌龊、社会中的阴暗、人际中的复杂成分的过分渲染,更使得我们对社会与人生有了许多的恐惧与无奈。我们都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国人更喜欢借古喻今,但这些仍没有完全成为历史的东西被现代人用现代人的思维与方法搬上荧屏,不知道人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否积极超过消极。我知道历史就是历史,不应根据个人的好恶而随意编写,我也知道故事来自于现实也可以超越现实,甚至可以戏说历史,更何况人物的构思有些主观的印记也是十分正常的。但历史是否可以这样随意改写,人物是否可以这样随意刻画,我们的电视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是否可以无视他们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副面冲击。过去我们看过英雄人物的影片后,大家都会为故事中的人物极其事迹所鼓舞,甚至为故事中的音乐、语言、行为所感染而感觉热血沸腾,人们竟相模仿英雄,竟相向英雄学习,社会呈现出一片积极向上的朝气。而现在看完这些影片后,在对我们的英雄无限敬佩的同时却很少有人愿意成为这样的英雄,因为从骨子里,没有人愿意当耶酥去受难,人们更愿意从别人的付出、自己的努力中去享受生活。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与别人的感觉一样,认为与过去电影中的英雄过于追求高大全而完全脱离生活与实际相比,现代版的英雄因为更加的有血有肉更易于让别人接受,但今天重看《英雄儿女》这部电影片后,才忽然间感觉到历史真的是不可重复,那怕是通过电影作品。

联想到最近我一直思索的现代教育问题,当我们许多成年人不断的去感叹越来越不了解现在的年轻人,连80后的年轻人都在诉说与90后的代沟时,我们是否考虑过现代的文艺作品、报刊书籍、网络信息与游戏对他们思想的形成所造成的影响呢? 与60年前的中国不同,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远离战争的和平年代,一个脱离贫穷的、物欲横流的时代,也是生活在一个远离英雄的、追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时代。换个角度说,我们的今天是一个缺乏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缺乏激情的时代。人们把含蓄当作一种美,把淡定当作一种境界,把个人的事业与未来当作人生的追求。尽管现代的年轻人追求个性,喜欢标新立异,但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为他人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英雄。他们连个人英雄都不愿意去做,更何况是社会的英雄。这不是他们的过错。这是时代的产物。在家里他们是独生子女,是家里长辈的掌上明珠,他们即使想去当英雄也会被家庭制止的;在学校里他们接受的是现代的教育,接受的是用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教育,所有的为社会做贡献的教育被当做空洞的说教停留在课本和试卷上,很难进入人的心灵;在社会上他们接受的是竞争的熏陶,上学是竞争,工作是竞争,生存更是竞争。为了竞争而不择手段的行为比比皆是,并被人们竟相模仿。人性中的善良、忠诚、谦让被一些人所抛弃,社会中到处充斥着的是金钱、地位、权势的诱惑。你怎么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去塑造战争时期的英雄,又如何去理解过去那个时代人的心路的历程。人说时世造英雄,乱世出枭雄。此话真的是很有道理。

我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是否有兴趣去看这些过去的战争片,是否知道如何去欣赏这些过去的英雄,是否知道他们与先辈的精神距离有多远。但我知道现在的孩子们很少感受到自己的幸福。用我们成年人的眼光来看,他们应该是十分幸福的一代,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是空前的丰富,似乎他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然而在我与他们的接触中,我却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他们的不快乐:他们衣食无忧,但他们没有寄托;他们被知识包围,但他们不知道知识改变的不只是自己的命运;他们被爱包围,但他们不懂得如何爱自己,更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他们被玩具与游戏伴随着长大,但他们缺少兄弟姐妹与同龄伙伴的陪伴;他们孤单、孤独,甚至自闭,他们不习惯于与他人交流,他们不被大人们理解,不被社会理解,也不想被理解。他们习惯了别人的给予,家长的、老师的、社会的,却不习惯给予别人。他们不知道给予别人才是最大的快乐的源泉。他们自我,他们叛逆,他们我行我素。他们不知道为何而生,更不知为何而存。生命的意义在他们这里也许只是活着,尽量快乐的活着,但他们的快乐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过后往往是无尽的空虚与无聊。一些年轻人会把追求爱情当做自己快乐的源泉,却不知道爱情只是生活的点缀,而不是生活的本质。最近总有学生问我,他们对学习实在是不感兴趣怎么办?如果努力了,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考上学的学生问我,大学毕业了怎么办?对走入社会感到恐惧怎么办?说实话,我自以为可以用语言点拨他们,但实际上没有任何的效用。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我们的说教。更何况有些说教连我们自己都不太相信。过去我们总说现代人由过去没有自我到追求自我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但是究竟什么样的自我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呢?我也开始迷茫了。

黑格尔说过:“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反思一下我自己,当我还为过去的电影而感动时,也许我还有一部分的意识生活在过去,而不是现在;也许要真正的了解现代的年轻人只能用现代人的思维;也许与时俱进不只是体现在国家的方针政策,也体现在我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中吧?但愿有一天我们可以与现代的年轻人产生共鸣,更愿我们的舆论能够更全面的反映出人性的需求,不要为了追求现实而落入世俗,毕竟人活着是需要精神支撑的。那怕有些精神的追求是夸张的。不是吗?

唱红歌的感想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以“唱红歌”的方式来纪念党的诞辰,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党的优良作风,对弘扬党的光辉、继承革命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有部分群众认为,唱红歌只不过是个形式,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没必要搞的这么大张旗鼓,但是我认为唱红歌是很有必要的。

唱红歌加强了对党的光辉历程的认识,增进了对党的感情。我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辉煌一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扩大开放,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步入小康,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每每回顾这段光辉历史,我都会感到骄傲自豪。但是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很多年轻人与祖辈父辈相比,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感受不深,对党的光辉历程认识不够深刻。通过唱红歌这一主题活动既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又弘扬了民族精神,陶冶了艺术情操。同时鼓舞了一大批青年的爱国热情,加深了年轻一代对党的真挚感情。

唱红歌加强了对党的艰苦岁月的怀念,坚定了党的信念。建党初期,我们党在白色恐怖环境下成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救国拯民、披肝沥胆、前赴后继,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热血捍卫了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铸就了不朽的丰碑。“80后”的我们,从小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吃的苦少,磨练的少,通过“唱红歌”这个活动能深刻了解了党的艰苦历程,铭记党的斗争历史,学习革命先烈一往无前、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更加坚定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

唱红歌有利于传承共产主义信仰,弘扬一身正气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由于价值多元化取向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不正之风迅速滋生蔓延。因此,现阶段人们更应该加强对党的艰苦作风的认识,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弘扬一身正气。无数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从容不迫;无数革命先驱拼战沙场,英勇无畏;无数英模人物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就是因为他们抱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精神伟大,品德高尚,感天地泣鬼神,谱写出一曲曲撼天动地的正气之歌。

因此,唱红歌这一主题活动正好符合时代的需要。让广大群众在唱红歌的活动中一方面陶冶艺术情操,一方面缅怀烈士,熏陶思想,凝聚人心,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就需要这种伟大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以传承共产主义信仰抵制歪风邪气,荡涤不正之风。红歌不光是唱唱而已,我们要以唱红歌为契机,把它当做一次熏陶、提升自己的机会,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在现有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作为党员民警,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体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具体到我们的公安工作中去。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都关系到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因此要时刻谨记人民公仆的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赞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日常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把积极进取和求真务实结合起来,认真对待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看英雄儿女的感想 篇2

关键词:民族形象,新英雄形象,超越,普及

自19世纪中后期中华民族以弱者身份进入世界语境之后, 民族自我形象的塑造中就一直存在着改变弱势地位的超越性要求, 并蕴涵着将之向全民族普及的冲动。《新儿女英雄传》中的新英雄形象既满足了民族自我认知的超越与普及的双重要求, 也因此呈现出模式化、平面化的偏颇, 其生成机制充分体现了民族自我形象在超越性与普及性之间的两难抉择。

新英雄的超越:受政治理念指引的民族意识

民族意识是自我与他者竞争中, 尤其是在民族深陷于战争时最可贵也最令人振奋的精神品质。《新儿女英雄传》中牛大水、杨小梅等新英雄形象之所以激动人心, 就因为他们本质上是以民族为重、为民族奉献的理想民族意识的具体表征。文中的英雄人物之一黑老蔡曾对“英雄”做出这样的定义:“有能耐的人很多, 就看走明路还是走暗路了。有的给鬼子办事, 落一个汉奸的臭名, 还不得好下场。有的人为咱们中国人争光露脸, 闹个民族英雄, 走到哪儿老百姓都是欢迎的。”[1]65民族意识成为新英雄形象的核心价值, 他们不再因本领或能力焕发光彩, 而是借表征民族意识呈现神圣性。正确的民族意识会赋予人某种神奇的能力, 而错误的民族意识则会令具备特殊才能的人丧失能力。因此, 甘愿为民族流血牺牲的牛大水, 可以由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拥有非凡枪法、胆识过人的英雄。而原本枪法奇绝的张金龙却因为投降了日本人, 丧失了原来的能力, 在与游击队员的射击比赛中狼狈落败。

通过牛大水与张金龙的对比, 《新儿女英雄传》强烈地凸显了民族意识之于英雄的重要意义。在艰难的民族抗战之中, 民族意识的神圣光辉的确能令每一个中国人热血沸腾。然而系之于精神品格的民族意识若缺乏有效的启发与规范, 是会产生波动甚至走向反面的。张金龙也曾一度加入抗日队伍中, 却最终因无法克服懒惰、散漫等性格弱点, 堕落为汉奸。文本通过张金龙的变化轨迹表达了对于单一民族意识标准的隐忧, 新英雄形象为了满足超越性的民族自我认知要求, 还需要明确正确民族意识的获得途径和保持方式。正如孙犁在谈论应该怎么对待战时的英雄文学时言及的那样:“今天, 我们的战争, 我们的英雄, 跟旧时代的战争和英雄性质是不同的。但是今天仍有一些人不很了解这一点, 以致在他们的作品中, 我们的战争和英雄常被作歪曲的描写。只说勇敢、英雄……这种字眼, 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重要的还要区别怎样的勇敢和怎样的英雄。”[2]针对这一问题, 牛大水等人的共产党员身份做出了详尽的解答。

《新儿女英雄传》中那些拥有正确民族意识, 立场坚定的新英雄都具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牛大水原本只是一个只知有家不知有民族的农民, 经过共产党员刘双喜的现身说法, 大水才踏上了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之路。启发牛大水的并不是刘双喜这个具体的人, 而是他所象征着的共产主义政治理念。共产主义的政治理念不仅启发普通人获得了民族意识, 更杜绝了他们在通向英雄的漫长历程中的动摇与堕落, 保证他们成长为新英雄, 最终实现民族自我对他者的超越。当牛大水被何世雄严刑拷打时, 身体的痛楚使他试图以死解脱, 但一想到“‘我是个共产党员……’, 他气一壮, 心一横, 觉得痛也不那么厉害了”[1]141, 共产主义的政治理念使牛大水刚强坚定。文本借助类似情节的多次重复申明正是共产主义政治理念使民族意识的获得与正确实施成为可能。

鲜明的民族意识使新英雄形象既昭示了民族发展的理想方向, 而政治理念又保障了民族意识的获得与保持, 因此新英雄形象是稳定而自足的, 其迸发出的光明、未来、理想等审美特质与精神元素, 与民族自我认知的超越性要求产生了共鸣与交流。

新英雄的普及:民间伦理对民族意识的解说与窄化

《新儿女英雄传》在满足民族自我认知的超越性要求的基础上, 还试图对这种超越性进行普及, 使英雄成为民族自我认知的普遍特性。为了达到普及的目的, 《新儿女英雄传》始终强调英雄与普通人之间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界限。文本试图通过塑造伟岸高大而又平凡普通的新英雄形象, 使读者在产生崇敬感的同时获得认同感:“英雄”就在自己的身边, 而自己也有可能成为“英雄”。郭沫若为《新儿女英雄传》所作的序言, 非常敏锐地把握到了新英雄的普及功能, “读者从这儿可以得到很大的鼓励, 来改造自己或推进自己。男的难道都不能做到牛大水那样吗?女的难道都不能做到杨小梅那样吗?”[3]那么该如何成为“英雄”呢?《新儿女英雄传》所提供的方法就是要复制英雄所表征的核心价值。郭沫若形象地将此表述为:“不怕你平凡、落后, 甚至是文盲无知, 只要你有自觉, 求进步, 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忠实地实践毛主席的思想, 谁也可以成为新社会的柱石。”[3]

新英雄形象的普及性固然令人激动, 然而对于文本预设读者———中国最普通的农民而言, 复制其核心价值却绝非易事, 无论是民族意识还是政治理念都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为了弥合核心价值与预设读者认知范畴之间的天堑, 使新英雄形象完成普及的使命, 《新儿女英雄传》引入了民间伦理, 通过预设读者们所熟悉的民间伦理对核心价值进行了日常化的解说。比如文本利用预设读者对“家”的理解对超出他们认知水平的“国”进行了类比和解释。主要英雄牛大水与杨小梅是夫妻, 英雄少年牛小水是牛大水的亲弟弟, 精神导师黑老蔡既是牛大水的表哥, 又是杨小梅的表姐夫, 革命同志刘双喜、高屯儿则是他们的同乡。人物的亲缘、地缘关系与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组织关系重叠交织在一起, 亲缘与地缘中的长幼亲疏秩序形象地解释了社会与组织关系中的上下协作联系。除了利用“家”的结构阐明“国”的网络外, 文本还进一步地预设读者们对“家”的珍爱, 也因此被引导向了对“国”的忠诚与奉献, 就像新英雄那样由对家的爱上升到对于国的保卫。此外, 通过“家”所生发出的亲密、和睦等情感也同时表征了“国”的凝聚能力。新英雄之间基于共同目标而产生的互助关系, 被表述为“亲如一家”。在以“家”来解析“国”的同时, 文本还以道德水准对政治理念进行了提示。文本中不惜以生命来实践共产主义理想的新英雄们同时还是道德上的完人。无论是黑老蔡、刘双喜, 还是牛大水、杨小梅, 他们政治上的逐渐成熟始终都伴随着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的展现, 这使得预设读者能够较为轻松地通过自己所熟悉的道德标准对他们进行识别。与此相反, 那些非英雄则全部是声名狼藉、道德败坏的。作为汉奸、叛徒的张金龙登场时就已经是个二流子, 在家打骂妻子、虐待孩子, 在外拈花惹草, 惹是生非。预设读者对于道德败坏者的鄙夷与仇视, 也很自然地就加诸在了他的身上。

民间伦理的引入使得新英雄身上超越性与普及性交相辉映。然而民间伦理在对核心价值进行普及的同时, 也在相当程度上窄化了核心价值。因为民间伦理自身具备稳定的逻辑, 当文本借用民间伦理的通俗特点对核心价值进行解说时, 民间伦理自身逻辑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其中, 对核心价值进行干扰。面对着既是游击队领导, 又是自己兄长的牛大水, 牛小水陷入了称呼的尴尬之中。当他称呼牛大水为“哥”时, 牛大水严厉地训斥了他并一定要让他叫“队长”。“哥”与“队长”的称呼显然来自“家”与“国”两种不同的价值标准, 而“队长”对“哥”的排斥, 又表明了两种价值标准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可是文本的叙事逻辑, 却是借助“哥”所隐含的长幼秩序来确立“队长”的权威地位, 两者又无法真正地截然分离。因此牛小水虽几经教育, 却还是会称呼牛大水“哥”, 甚至有些时候连牛大水对此也浑然不觉了。《新儿女英雄传》本可以此为突破口, 辨析其中的错综复杂, 但呈现复杂显然并非文本叙事的重心, 文本急于通过民间伦理所拥有的广泛的接受基础, 来使核心价值获得推广, 因此对此只是一带而过。

对于民间伦理与核心价值之间复杂关系的有意无意的忽略, 不仅造成了民间伦理对核心价值的干扰, 有些时候还会造成民间伦理对核心价值的反叙述。《新儿女英雄传》中的新英雄形象往往完美无瑕, 而反面形象则一无是处, 甚至在外貌上也呈现明显的分野。这最终导致新英雄形象在整体上出现了脸谱化、平面化的趋势, 使得新英雄的超越意义显得有些牵强。

民族形象的两难:超越性与普及性的难题

以牛大水、杨小梅为代表的新英雄形象, 既令人神往又不免刻板肤浅, 虽试图满足超越性与普及性的共同要求, 却又总是难以兼顾甚至谬以千里。这批新英雄形象, 在超越与普及之间的辗转徘徊, 也是困扰着新文学民族形象建构的重要命题。

自进入世界语境中, 原本稳定自足的民族自我, 就面临着来自“他者”的不断挑战, 要应对这一挑战, 民族自我必须对自身进行重塑, 以此来确认自身、凝聚力量。作为历史现实折射且有着极强社会参与意识的中国新文学, 也始终贯穿着对自我形象进行叙述、归纳的价值追求, 留下了大量关于民族形象的鲜活叙述与深刻剖析。从民族自我认知的文学表达这一角度来看, 无论是阿Q式的否定性的自我认知, 还是牛大水、杨小梅式的理想性的自我认知, 都传达着同样的信息:民族自我具有哪些特征, 又将向何处去。由于担负着民族自我认知的功能, 所以他们虽属于作家因时代、民族交相激荡, 触机而发的想象产物, 却还要突破想象层面, 在现实层面渗透到民族整体, 发挥启发、激励民族自我意识生长、深入的作用。因此, 无论阿Q, 还是牛大水、杨小梅都在获得了具有超越性的核心价值后, 面临着如何普及核心价值, 进而对民族在现实层面超越他者产生影响的问题。民族形象的成功与否是由超越性与普及性共同左右的, 超越性的追求内含着普及性的实现, 而普及性的解决方法又制约着超越的真正实现。从阿Q到牛大水、杨小梅, 新文学所进行的种种民族形象的尝试都是在不断地寻找两者之间最佳的平衡点, 甚至包括从文言到白话, 从欧化到大众化、民族化的形式演进也都受此驱动。然而正如新英雄形象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与尴尬一样, 两者总是难以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新文学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艰难跋涉中, 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了民族自我艰难的生发与凝聚, 也为今天民族形象的建构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参考文献

[1]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1]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2]孙犁.论战时的英雄文学——在冀中《前线报》文艺小组座谈会上的发言[M]//胡采主编.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文学运动·理论编二.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2:1283.[2]孙犁.论战时的英雄文学——在冀中《前线报》文艺小组座谈会上的发言[M]//胡采主编.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文学运动·理论编二.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2:1283.

吕梁儿女的英雄赞歌 篇3

舞剧的重点表现了呂梁儿女对敌斗争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将歌颂以雷石柱、吴秀英、孟二愣和康明理等民兵英雄在抵抗日本侵略军时的事迹作为主线。剧中吴秀英的扮演者山种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舞剧表演艺术家,她依靠自己扎实的舞蹈基本功,丰富的舞蹈语汇,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有勇有谋的抗敌女英雄的光辉形象。尤其在第四幕第九场“不屈不挠”中,吴秀英被敌人抓去,雷石柱乘着夜晚从窑洞上面准备救她出去,不幸被敌人发现。爬到窑洞墙壁中间的秀英拼命拉着石柱,而石柱也尽全力要把秀英拉上去。就在这生死的关头,俩人的手仿佛把观众的心拉到一起。这段戏的表演可以说是空中芭蕾的完整体现,在剧情的规定情境之下,吴秀英的威武不屈和优美的舞姿身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在欣赏演员的漂亮演出之中,很好地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世界。雷石柱的扮演者于建偉是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青年演员。在这个舞剧中。雷石柱和吴秀英从第一幕开始就有好几段非常精彩的双人舞表演。比如第一幕第二场“鬼子进村”中,俩人在鬼子岗哨的眼皮底下、围墙后面的双人舞,既有中国民间舞蹈的大量语汇,又增加了许多杂技的托、举、叠等动作,把人物的情感和敌情的危机,烘托得淋漓尽致。这段戏也使我们看到中国民间舞蹈的拓展与成长,使中国舞蹈融入了许多全新的世界舞蹈语汇,为观众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舞蹈欣赏窗口。

该剧的反派人物也是可圈可点的。不得不说的是由山西省晋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主工架子花脸扮演康财主的金小毅。金小毅的戏我看得很多,当然是看的晋剧。当开演之前看到演员表里面还有一个晋剧演员出现,不禁有些怀疑:怎么让晋剧花脸演员跳舞?看了演出,才认识到,舞剧里的这个人物,非金小毅不可。剧中的康财主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物,他卖身投靠日本人,对康家寨的百姓犯下了累累罪行。这样一个人物,单靠舞蹈语汇是无法体现的。而金小毅从一出场就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因为他的形象就是观众心目中的“康财主”,高高的鼻梁,佝偻的身材,再加上他那特有的经过几十年舞台锤炼的把握人物气质的功力,使我们看到了舞台上一个活脱脱的汉奸地主的形象。这个人物不需要多少舞蹈动作,单靠他在舞台上的行走和形体动作,就把人物的内在个性和心理动作刻画塑造完成了。佩服小毅的表演,佩服剧组的慧眼!

真诚希望舞剧《吕梁英雄传》成为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的一个艺术高峰,盼望看到更多更好的吕梁民间艺术大发异彩!

英雄儿女的观后感摘要 篇4

下午,老师带我们去会议室去看《英雄儿女》。我们十分高兴。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这激动人心的情景,将要描述展此刻我们面前。我们看的《英雄儿女》是1954年拍摄的。讲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之间的友谊。全剧主要讲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斗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英勇杀敌,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创造了许多英雄事迹。

我最感动的是步话机员王成在281。1高地上,一个艰苦奋斗,打垮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他们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荣的新儿女。没有他们就没有这天的和平环境,这天的幸福生活是用许多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让我们珍惜吧,同时也让我们记住可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吧!

 

英雄儿女刘胡兰 篇5

兵曹乡邵甫村完小六年级

强雨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兵曹乡邵甫村完小六年级一班的强雨沛

《历史的选择》这本书真的是太感人了,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它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革命、发展的故事,许多革命先辈为祖国的解放和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英雄儿女刘胡兰》。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农民家庭,从小贫苦的生活使她深深地懂得对劳动人民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她十岁那年,参加了抗日儿童团,站岗放哨抓汉奸。后来,她又参加了妇女干部学习班,十五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小小年纪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和一位坚定的革命战士。

1947年冬天,由于叛徒的出卖,国民党反动派秘密包围了云周西村,1月12日,灭绝人性的反动派到处喧叫:“快到村头观音庙前场子集合!国军长官要训话,谁要是不去,按通共处理,乱棍打死!”

这时,有几个匪军端着枪来到刘胡兰面前,“你就是刘胡兰吧,走,我们特派员有请。”

刘胡兰被带到庙里,庙里坐着大胡子军官劈头就问: “你就是刘胡兰?”

“是。”

“是共产党员?” “是。”

“那你是为共军做事的?” “是的。”

“好,很好。我就喜欢你这样痛快的人。”

大胡子忽的站了起来,他万万没想到,这么个小姑娘,竟能如此干脆。“你们村还有别的共产党员吗?”

“没有了,就我一个。”刘胡兰镇定地回答道。

“当共产党员是要掉脑袋的,小小年纪,你就不怕死?” “怕死不当共产党!”

“啪、啪”敌人抽在刘胡兰那娇小的身躯上。刘胡兰始终昂首挺胸、大义凛然。

大胡子一看,来硬的不行,就换软的。他走向前,嬉皮笑脸地说:“这样吧,只要你把了解的情况说出来,我就放了你,还给你一份好土地……”

“你就是给我一个金娃娃,也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什么。” 刘胡兰斩钉截铁的声音,叫大胡子后退几步。

村民们涌向刑场,6位革命群众被五花大绑站在那里。

大胡子恼羞成怒,发出声嘶力竭地呼叫:“铡刀们,上!”

说吧,匪兵们抬上来三口铡刀。把6位革命群众一一推上铡刀,霎时间,鲜血洒在了雪地上。

大胡子来到刘胡兰面前,恶狠狠地叫道:“说,你们村里谁还是共产党员?”

刘胡兰眼看着革命群众血流成河,满腔怒火,大声喝道:“别做梦了,要我投降,办不到!”

“你才17岁,你就真的不怕死?” “再活17岁,我还是这样!”

大胡子气急败坏,他手一挥,匪军们把铡刀抬了上来。

呼啦!人们一下子围了上来,刘胡兰的妈妈妹妹早已哭成了泪人。愤怒的人群敌人逼过来,敌人慌了神,立即大叫:“机枪!准备射击!”

刘胡兰挺身上前,大声喝道:“别向乡亲们开枪!我一个人死,我怎么个死法?”

“一个样……”大胡子挥着枪绝望地嚎叫着!

刘胡兰甩开押她的匪兵,从容地走向铡刀,躺在了铡刀的刀床上。鲜血喷洒浸红了被白雪掩盖着的黄土地!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刘胡兰同志从容就义,壮烈牺牲。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了永久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了生命的宣言。

伟大领袖毛泽东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1月烈士牺牲10周年时,党和政府在山西省文水县修建了刘胡兰纪念馆。纪念馆广场上耸立着毛泽东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纪念碑。纪念馆内陈列着烈士的遗物、文献资料、事迹展览,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烈士题词的手迹。烈士墓掩映在纪念馆后苍松翠柏间,墓前矗立着8米高的汉白玉刘胡兰塑像,东侧“生死树”下是刘胡兰被捕处,旁边的古庙是烈士受审处,石雕花圈是烈士牺牲的地方。

刘胡兰,以她的高贵品格、革命气节、英雄壮举铸就了光照千秋激励后人的“胡兰精神”。她的精神,她的英名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指导教师:和胜想

英雄儿女观后感 篇6

看《英雄儿女》,头脑中时时浮现一个镜头:硝烟弥漫的高地,面对漫山遍野往上爬来的敌军,志愿军战士王成怒目圆睁,对着报话机,大声呼喊:“为了祖国,向我开炮!”我军指挥员为之震惊、激奋,

英雄儿女观后感

。接着大炮齐射,在滚滚浓烟中,王成兴奋喊着;“打得好,再近一点!”大炮继续轰鸣,为英雄唱着赞歌。 好个“为了祖国,向我开炮”,开炮,意味着粉身碎骨,但为了祖国这一崇高目标,王成心甘情愿。这里没有一点私心杂念,真可谓“生命诚可贵,祖国价更高。”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鼓舞,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专家、学者如水流千里归大海,纷纷回归祖国,与祖国同甘苦共患难,为四化大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看英雄儿女的感想 篇7

战争年代亲身领略伟人风范

1937年10月中旬,张铚秀和一起到新四军去的同志从延安动身。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见到周恩来副主席。周副主席要求张铚秀等人到敌后开展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要有全局观念,时刻懂得走群众路线,站在中国四万万人民的立场上。张铚秀还记得周恩来副主席曾用生动的比喻说,“每个同志都是在一个山沟里,或是一座小山头上工作,但你要想法站在最高的山顶上看一看周围。这样,你的心里就豁然开朗了。你就知道你那个小山沟、小山头同整个大山河流的关系了”。一番深入浅出的谈话,给张钰秀留下很强烈的印象,但还是在以后复杂的斗争中,他才逐渐了解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的重大意义。

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张铚秀动情地说,“这次当面聆听周恩来的教诲,对我一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昆明军区撤销。作为军区司令员,张铚秀率先垂范,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去留,坚决服从中央军委的命令。他在昆明军区最后一次师以上干部大会上提出从自己做起,做到“三不”:不伸手、不干扰、不麻烦。张钰秀的胸怀和风采在部队官兵中受到广泛赞誉。

很早时,张铚秀就听说了陈毅,当初张铚秀随部队离开苏区时,陈毅是江西省军区司令员,同许多老同志在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张铚秀第一次与陈毅见面是在1937年11月初从延安抗大毕业分配到新四军工作。他一路辗转到了南昌,在八路军办事处一座旧式旅馆里,找到了也就是日后新四军军部的所在地。一天早晨,陈毅接见了张铚秀,紧紧地和他握手,亲切地问候。“陈毅同志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使我在思想上感到很轻松,同他感情很接近,我思想上也就没有更多拘束了”。陈毅向张铚秀问到长征中的许多情况,张铚秀都尽自己所知作了回答,并转述了在延安和西安时,听到毛主席、周副主席演讲和谈话的意思。这次交谈,陈毅很高兴。乘着这个机会,张铚秀请求尽快分配工作。

陈毅笑了笑,诙谐地说:“而今我还是个空军司令”,又说,“能把你分配到哪里去呢?”接着他问:“张铚秀同志,听你的口音是个‘老表’嘛。”张铚秀是江西永新县人,同行的彭福民是莲花人,李忠民是吉水人。陈毅果断地说:“你们就打回老家去!”张钰秀一时还没有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陈毅就开导说,“介绍信上是要给你分配团的工作职务,可是眼下还不行啰!你就回家乡去,到谭余保同志活动的湘赣游击区,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力量。”他要求张铚秀积极动员组织青年参军,“拉起50个人,你当连长;拉起100人,当营长;动员300以上,当团长。”

张铚秀向陈毅表示,湘赣地区是自己生长的地方,从小就在山上打柴割草,当少先队员时,就为苏维埃政府站岗、放哨,那一带人熟地熟,“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就是革命的需要,无论什么工作我都尽力去完成”。陈毅听后,高兴地拍着张铚秀的肩头说:“这种想法好,我们共产党人,从来都是把党的需要看得高于一切。没有这一条怎么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呢?”陈毅当即叫来一位同志给张铚秀当交通,领他进山。从此,张铚秀走上了抗日第一线。

粟裕是张铚秀最尊敬的领导人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张铚秀在粟裕直接指挥下战斗工作了40多年,对他的高尚品格和卓越功绩,永生难忘。张铚秀初次见到粟裕是在1938年4月间。当时,新四军在南昌宣告成立不久,军部转移到安徽歙县的岩寺地区。陈毅派张铚秀到即将组建的新四军挺进江南先遣支队担任侦察参谋。先遣支队由2支队副司令员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

粟裕不仅指挥作战有方,而且善于从政治上考虑问题。张铚秀忘不了粟裕常常告诫大家的一句:“凡事都要考虑到政治,军事斗争必须服从政治大局。”粟裕曾处理的一件事,至今让张铚秀仍记忆犹新。1938年6月17日,粟裕带领先遣支队在卫岗伏击日军,获得全胜。战斗结束后,国民党战区的一个游击司令部派来两个人,向先遣支队要日本步枪两支、手枪1支、军刀1把、望远镜1具、军大衣1件、军帽1顶、皮鞋1双等。甚至要用1挺机枪换1支日本步枪。粟裕不同意交换,他对来人说:“你们要,我们可以送给你们,只要第3战区长官司令部打个收条给我们。”这两人走后,大家问粟裕,“人家出高价同我们交换,赚钱的生意你不做,还要白送给他们。”粟裕笑眯眯地回答大家说:“你们都是小傻瓜,如果按来人的意思做了,我们就上当了。国民党得到这些日本武器装备,就可以拍出照片,到处吹牛皮,说这仗是他们打的。”听了粟裕这番话,张铚秀才真正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先遣支队所要经过的皖苏地区,当时的社会情况相当复杂,各派政治力量活动频繁。让张铚秀记忆深刻的是,粟裕心里时刻不忘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广泛地争取和团结抗日力量而工作。先遣支队到达江宁县的叶家庄时,司令部就住在曾任过国民党政府财政部次长的叶文明先生家里。有一天,叶文明就新四军的武器装备不及国民党军,且国民党军在上海、南京都遭到惨败,而对新四军的前途表示担忧。对此,粟裕反驳说,“在十年内战中,共产党屡次打败了武器装备强过自己百倍的蒋军,虽然现在日寇的武器装备比我们中国强,但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特别我们进行的是民族战争,只要我们和各界人士团结一致,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日本强盗”。一席话说得叶文明连连称是,他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国民党军围追堵截都没法阻挡你们。由此可以料想,日本侵略军将来也一定会败在你们手下。”张铚秀那时很年轻,目睹粟裕如此高瞻远瞩做工作,总感到他的身上有一种气度和力量,即使像叶文明这样阅世很深的人,也不能不为之佩服。

《英雄儿女》原型取自他指挥的一场战斗

日本宣布投降后,国民党挑起内战,同盟军变成了敌军。张铚秀又奔赴解放战争的战场,从1945年10月至1949年3月渡江战役前夕,他先后在新四军第7师第19旅(后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第19师)、华野第9纵队第26师(后整编为第三野战军第27军第80师)任副师长、师长。随部队从安徽皖江打到山东,又从山东打到安徽、上海。行程数万里,参加了著名的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淞沪等战役。

1950年11月,张铚秀率部赴朝参战,1952年6月回国。“入朝时,我任志愿军第27军第80师师长,一个月后,调任第26军副军长,参与指挥该军多次战役。”“三八线”阻击战中一场战斗因电影

《英雄儿女》而闻名大江南北,英雄王成“向我开炮”的铮铮铁汉形象为广大人们所敬仰。这场战斗打响时,张铚秀担任一线指挥。

那是1951年1月,美军为了挽回第4次战役的失败局面,对志愿军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将我军逐到“三八线”以北。为粉碎敌人的进攻,掩护二线兵团集结,志愿军准备发起

第五次战役,26军奉命在“三八线”以南阻击敌人。战斗前,张铚秀和军长、政委研究作战计划,分析敌情,最后决定,在“三八线”以南设3道防线,由张铚秀担一线指挥。3月16日,历时38天的第26军“三八线”阻击战打响了。美军凭借飞机、大炮、坦克,疯狂向26军阵地进攻,张铚秀灵活运用战术,将士们打得勇猛顽强,许多阵地和敌人来回争夺,最后以肉搏战守住自己的阵地。

在38天的阻击战中,许多高地创造了典型范例。张铚秀回忆说,“尤其是212高地,首创的爆破筒杀伤敌群的战例”。3月25日上午8时,美3师乘坐装甲车等沿公路由南向北朝212高地开来,26军某部7班在打退敌人两个加强连的连续进攻后,就剩下一位名叫秦建彬的战士没受伤。临近傍晚,凶狠的敌人又组织了5个加强排向212高地发起第3次进攻,秦建彬带领两个轻伤的同志,用手榴弹打退敌人,两个轻伤的同志也变成了重伤。秦建彬一面监视着敌人最容易上来的地方,一面把党证、日记和心爱的纪念品用油布包好埋到地下,然后把手榴弹拉出弦,准备在最紧要关头与敌人同归于尽。

太阳下山了,山下的敌人听了一阵,以为山上没人了,两个连的敌人蜂拥而上,一个敌人爬到离工事只有10多米时,发现秦建彬握着手榴弹瞪大眼睛站在那里,不敢上来,只是招着手叫他投降。秦建彬急中生智,顺手从掩体中拔出炸坦克的爆破筒,拉了导火索投向敌人。“敌人以为他把武器交出投降,便纷纷来拿,还没有等他们弯腰伸手,轰的一声巨响,一群敌人被炸得粉碎”。“任务完成后7班立了集体一等功,秦建彬也在全军英模大会上荣获一级人民英雄称号。秦建彬曾任某部参谋长,现已离休”。张铚秀一直很关心英雄的成长。

“三八线”阻击战胜利后,26军威震朝鲜,志愿军司令部向全军发了通报,祖国和朝鲜的许多记者、作家都来采访,其中还有巴金。后来巴金创作了一篇名为《团圆》的小说,电影工作者又以小说情节为主线,以26军的212高地战斗为背景,创作了电影《英雄儿女》,而英雄“王成”的战斗场面基本上就是以秦建彬的事迹为原型。

“退而不休”是健康老人晚年生活的写照

2005年9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精神矍铄的张铚秀与王诚汉等抗战老战士、爱国人士和抗日将领,作为代表荣获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自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抚摩着这枚珍贵的纪念章,张铚秀心情十分激动。打了大半辈子的仗,张铚秀最偏爱一身戎装,最喜欢讲的是炮火连天的战斗故事。晚年,他经常抽时间到部队去,到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去看望官兵,传播党的光荣传统和军队的优良作风。

如今,人生大树已转出90圈年轮,张铚秀神清气爽、声音洪亮。他曾被评为全国和全军健康老人。对于老年健康,张铚秀经常提到三句话:一是对待健康长寿,下要保底(85岁)上不封顶;二是健康不单纯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理要健康,做到身心健康;三是长寿要讲究质量。

《英雄儿女》观后感 篇8

这部电影讲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王成和王芳他们哥妹俩为了革命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最让我感动的是王成,他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就主动去要求参加战斗,当他听到同意这两个字的时候,高兴地不得了,到了站地上,面对着敌人的攻击,他并没有退缩,而是沉着的打击着,回击着,到最后,同志们都牺牲了,只剩你一个人,你并没有逃,而是用无线电向指挥部说:“快,向我开炮!”于是,自己拿着一大筒爆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你为了自己的祖国,把自己的生命抛出九霄云外,这时多么勇敢的表现啊!想到这儿,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同时,我也想到了王成的妹妹——王芳。

当王芳听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软弱,而是坚持要学哥哥这种精神。她为了救队员,自己受了伤,当她上好了后,坚持要继续归队,虽然她最后也牺牲了,但她也为国做了河大的贡献,她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啊!如果没有这么多具有王成和王芳精神的人,祖国怎么会变的强大呢?虽然英勇的战士够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人间,永世久存。

《英雄儿女》电影观后感 篇9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意外地遇到了老朋友王复标的儿子王成,从而获悉与自己失散了的女儿王芳的消息。在朝鲜战场上,王成所在的连队为拖住敌人,坚守无名高地,一次次打退了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进攻,连队的伤亡十分惨重,最后阵地上只剩下身负重伤的`王成。他一面用步话机向指挥部报告战情,一面阻击敌人,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团团围住。王成毫不畏惧,他用步话机向我军指挥所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随即拉响了爆破筒,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我军大反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为了中朝人民的安宁与和平,他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影片给了我深刻的教育,王成叔叔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特别令我感动。看今朝,为什么祖国美如画?是英雄的业绩开红花。为什么大地春常在?是英雄的鲜血浇灌了她。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然而我在学习上缺乏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有时还特别贪玩,碰到难题不能像英雄们那样千方百计的去解决,多么不应该啊!

有关英雄儿女电影观后感 篇10

英雄儿女电影观后感1

风烟滚滚,唱英雄……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这是电一影《英雄儿女》里的插曲。《英雄儿女》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时志愿军王成叔叔的英雄事迹。

在朝鲜战场上,王成所在的连队为拖住敌人,坚守无名高地,一次次打退了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进攻,连队的伤亡十分惨重,最终阵地上只剩下一身负重伤的王成。他一面用步话机向指挥部报告战情,一面阻击敌人,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一团一团一围住。王成毫不畏惧,他用步话机向我军指挥所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随即拉响了爆破筒,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我军大反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为了中朝人民的安宁与和平,他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王成叔叔倒下了,千百个像王成叔叔那样的英雄站起来,冲上去。王成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杰出代表。《英雄儿女》这部影片热情地赞颂了以王成叔叔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的一精一神。

影片给了我深刻的教育,王成叔叔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的国际主义和一爱一国主义一精一神异常令我感动。看今朝,为什么祖国美如画?是英雄的业绩开红花。为什么大地春常在?是英雄的鲜血浇灌了她。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一习一呢?然而我在学一习一上缺乏坚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一精一神,有时还异常贪玩,碰到难题不能像英雄们那样千方百计的去解决,多么不应当啊!

今后我必须以英雄为榜样,克服缺点,在学一习一上树立顽强拼搏的一精一神,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一峰,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做新世纪的主人,决不让英雄的血白流!

英雄儿女电影观后感2

去年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吃过午饭不知不觉想起了电影有一部叫《狼牙山五壮士》的影片,我看了以后,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忍不住的流下了眼泪。

1941年的秋天,日寇为了霸占我国领土,向我军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最终,真的没有退路了,英勇跳崖牺牲。

在其中班长马宝玉的一个“走”字,表现出了班长马宝玉态度之坚定、决心之果断,包含了五位战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的爱,从而表现出了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和革命精神。

1937年~1945年,中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名族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的卢沟桥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帝国主义已经霸占我国东北三省,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为止,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的抗日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反法西斯主要战场。

在近8的抗战中,中国抗日军民共消灭日军130万余人,消灭伪军118万余人,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可是中国人民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到达了2100万人。

虽然这些英雄已经壮烈牺牲了,可这充分体现出了这些英雄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的忠诚与热爱。这种爱与恨,是这五位战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英雄儿女的力量之源。

我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这五位战士热爱祖国,不怕牺牲,战斗到底,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所以我对他们充满了崇高的敬仰和无比的自豪,但我最终在那里默默的祝福这些光荣的狼牙山五壮士为我们中华儿女做出了丰功伟绩,你们的牺牲永远留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永远也活在中国千千万万的同胞的心中,你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祖国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的牺牲精神将永远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英雄儿女电影观后感3

昨日晚上,我看了一部经典的老电一影——《英雄儿女》。

这部影片是由巴金爷爷的小说《一团一圆》改编而来的。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某一团一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勇敢作战。刚从医院回部队的战士王成要求参战,并拿出父亲鼓励他杀敌立功的《英雄儿女》观后感来信给张一团一长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这才明白王成就是自我的老朋友王复标的儿子。原先十八年前,王文清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妻子被敌人杀害,不久他也被捕,老工人王复标收养了他的女儿王芳,此后双方失去了联系。

在战斗中,王成英勇奋战,壮烈牺牲。在全军开展向王成学一习一的运动中,王文清认出该军文工一团一员、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我的亲生女儿。王文清没有立即与王芳相认,而是帮忙她完成歌颂王成的创作任务,并鼓励她以实际行动向哥哥学一习一。之后,当王芳在阵地上为炊事员演出时,敌机突然来袭,她为掩护炊事员而负伤,被送回祖国医治。一个月后,王复标参加慰问一团一赴朝慰问,王芳也伤愈归队,三人在前线一团一圆。王复标将真情告诉王芳,两位父亲都勉励王芳向哥哥学一习一,当好革命接班人。

影片的经典片段——王成背着发报机,看到敌人已把自我包围,对“延安”说:“为了战斗的胜利,向我开炮!”然后就拿起一个爆破筒,拔掉导火索后英勇地跳下阵地,与美国鬼子同归于尽。

看完电一影,我的感受很深。战士王成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虽然中弹了,但对美国鬼子的仇恨让他把疼痛放在脑后,继续单独与众多敌人作战,直至壮烈牺牲。

为了今日的完美生活,有多少战士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光荣牺牲。为了今日的完美生活,又有多少父母,儿女,妻子,在背后默默流泪……

英雄儿女电影观后感4

唱不尽英雄的赞歌,讲不尽英雄的故事,道不完英雄的美名……星期五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了一部关于时代英雄的电影--《英雄儿女》。影片中王成和王芳兄妹俩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

《英雄儿女》这部电影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双手紧握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战死沙场。妹妹王芳含泪写下《英雄赞歌》来歌唱英雄、赞美英雄,并发扬哥哥王成的精神为战士服务,也走进了时代英雄的行列。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被王成同志的英勇行为震撼了。

让我最难忘的是主人公王成奋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的场面。只见王成孤身一人抵抗着像潮水一般向山上涌来的美国兵,不断地用机枪向他们扫射,不时地将一个个手榴弹用力向敌人扔去。我在心里默默地为他捏了一把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要知道,要是守不住无名高地,敌人可就赢了这场战斗,这将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带来多大的损失啊,可王成你一个人能行吗?

王成一面打击敌人,一面用步话机指挥着我军的炮火。“向我开炮!向我开炮!”他居然要把自己当成活把子!我感到我的呼吸都要停止了,我的眼睛眨也不眨了:他的子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掷完了,赤手空拳的他就用石头砸。几个敌人已经爬上了山,可又被王成打退了!我内心在祈祷:王成,加油!加油!你不能倒下!支援的军队快来吧!

正在敌人蜂拥而上时,王成忽然发现地上插着一个爆破筒,立即把它拔了出来。只见王成一手举起爆破筒,一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把那些美国兵吓得目瞪口呆……他要干什么,啊,他不会要……还没等我想什么,只见他纵身向敌群跳去,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震撼着大地,只见滚滚的硝烟弥漫着群山。英雄王成与敌人们同归于尽了!

这次战斗终于取得了胜利。可王成却长眠在无名高地地上了。看到这一幕,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热泪。

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时,请想想这美好的生活从哪里来;当我们在公园里安逸地晒太阳时,请想想这和平的日子从哪里来;当我们驾着小车驰骋在祖国美丽的原野时,请想想这现代化的发展从哪里来……这正是革命烈士牺牲自己的生命才换来的呀!“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热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我们一定不辜负他们的嘱托,成为当代中国的栋梁之才。

英雄儿女电影观后感5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随着《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的结束,《少年英雄》这部影片开演了。

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中住着一个名叫王二小的孩子,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之后,二小被八路军收留了,加入了儿童团,学到了许多知识,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一天,敌人又开始扫荡另一个村子,二小看着敌人向着村民们转移的方向前进,便故意引起敌人的注意,鬼子见是个小孩,就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了二小的胸膛,把二小摔在石头上……

在中国,像王二小这样的爱国英雄成千上万:勇敢机智的小英雄雨来;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敢于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小兵张嘎……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无数的革命先辈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勇士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这种爱国之心是多么可贵啊!这些英雄们凭着顽强的精神,宁死不屈,与敌人拼搏到底,支撑着他们的是人民的利益和国家的胜利。想到这里,我不禁深思:他们为了祖国能够胜利,是用命去与日军作斗争,但他们难道没想过,他们自己死了,不就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了吗?哦,我明白了,当他们全力抵抗入侵者时,他们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而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他们那舍己为人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光荣的少先队员,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二小,若出身在新中国,他就能向我们一样,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学习,在和平里生活,不会再有可恶的硝烟子弹,和平之花将开满全世界。

这部影片不仅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还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榜样。影片设置得既合理,又吸引人。如二小与敌人巧妙地对话时的从容赢得了同学们的鼓掌;感人的场面总是同学们流下了眼泪;但有的场面却十分搞笑,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总之这部电影拥有丰富的感情色彩,使人更深地体会到王二小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我真诚的希望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的曙光永远照耀地球!也让革命精神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英雄儿女》观后感600字 篇11

通过观看《英雄儿女》这部影片,故事中的人物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中。想起那一幕幕动人的情节,我就心中思绪万千。虽然是黑白电影,但是我真的仿佛看见了那鲜红的旗帜和那无尽的蓝天,和那些不怕流血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句话是英雄王成,为了胜利,向延安总部放下的豪语。这句话中凝结了王成对祖国的热爱,与强烈的舍己为人的优良品质。他牺牲了,但他的逝去是光荣的,他向众人展示的是一位优秀党员爱国爱党的优良品质,和一名好战士那种大无畏的精神。

芳草凄凄,在过去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知有多少个战士,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他们是勇敢的,是正直的,他们忘记了生命的重要,却记住了敌人的可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心为党,嫉恶如仇。他们都是英勇的,都是英雄儿女!

如今,生活在幸福世界的我们又怎能体会到那时的苦难呢?天天都是轰炸,房子被炸平了,亲人离散了,如果换作我们去面对,那大家会不会哭成一团,乱跑乱逃,会不会心齐不来,不知该怎么面对。是不是只能在家中“逞英豪”。

上一篇:暑假实习出游计划下一篇:盛世中国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