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行动导学案

2024-11-09

我们在行动导学案(精选10篇)

我们在行动导学案 篇1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在行动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真正理解,实行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只有彼

此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能力:通过学习,提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重要性,自觉宣传和执行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等基本国策,真正做到从我做起,从小

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和保护资源、环境。

学习重点:

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

学习难点:

明白自己应做哪些具体的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落实行动。

课前预习案

自主预习课本P94—98,理解并初步掌握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一、我来填写:

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其目的是-------------,-----------------。具体要求是提倡----------------,----------------,------------,--------------------。

2实行----------------,利国利民,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3、----------------------------是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为

了落实这一基本国策,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

二、我来概括:

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什么?具体要求又是怎样的?

2、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计划生育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三、记下预习中没有搞明白的问题,以备交流

课内探究案

一、情境导入,自主感悟。

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探究活动A1、读材料,悟道理:

“我叫少林寺,我想上学上不了;我叫吐鲁番,一年四季缺衣穿;我叫海南

岛,一天三顿吃不饱。”从小品《超生游击队》中创作的这段顺口溜说明

()

①实行计划生育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②超生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③超

生制约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④超生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不必大惊小

A、①②③B、①④C、②③D、①②④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在我们国家必须坚持哪一基本基本国策?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宣传这一基本国策的标语有哪些?

2、为了保证上述基本国策的顺利进行,我国还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请阅读P95“相关链接”的内容。

我们在行动——

请考虑:作为青少年学生,面对这一基本国策,你能做什么 ?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每一个人都应记住:实行计划生育利国利民,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探究活动B1、知识快递-------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的又一项基本国策。留心本地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思考当地政府在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小组讨论)

提示:秸秆还田效果有三:保护环境 利用资源 提高土壤的有效成分

3、小结:为了贯彻落实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这一基本国策,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保护、智力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除了课本上介绍的以外,你还指导哪些?

4、超级链接

(1)我国制定的保护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还有:土地管理法、水法、草原法、野生动物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我国采取的保护环境的重大措施还有: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天然气代替液化气等。

(3)我国采取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还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5、通过以上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6、阅读P97页“姚远的例子”,读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做些什么?

四、当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从2008年6月1日起,超市一律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购物者只能自带购物袋,或者自掏腰包购买塑料袋。此举措()

A、只是一种想法,实现不了B、体现我们在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C、是一种盲目消费D、体现我国人口素质低

2、针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我们必须()

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③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④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总量继续增加,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

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③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④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C、控制人口过快增长D、提高全民族素质

5、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其做到“协调一致”,就必须()

①限制经济的发展②尽可能地开发、利用现有资源③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严峻的人口形势,我们必须()

①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②加快经济发展以制约人口过快增

长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增加生活费用,满足不断增长的生活需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下列行为不符合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是()

①植树种草②大量捕杀野生青蛙③使用一次性木制方便筷、含磷洗衣粉④某造纸厂投资建污水处理站,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据预测,我国总人口将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13、7亿、14、6亿,2030年前后将达到峰值15亿左右。

(1)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制定了哪一基本国策?

(2)这一国策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课后拓展案(实践与探究)

煮蛋的学问:日本人是这样煮蛋的:用一个长宽高各4厘米的特质容器,放进鸡蛋,加水(估计只能加50毫升左右),盖盖,打火,1分钟左右水开,再过3分钟熄火,利用余热煮3分钟。中国人是这样煮的:打开液化气,放上锅,加进一瓢凉水(大约250毫升左右),放进鸡蛋,盖锅盖。3分钟左右水开,再煮大约10分钟,才熄火,据专家计算,前者起码节约4/5的水和2/3以上的热能。

(1)这则材料反映了中日两国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不同?

(2)面对严峻的资源形势,我国提出了哪一国策?

(3)我国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结合实际说说你打算怎样做。(说出两种做法)

(4)请你设计一条宣传节约资源的公益广告。

我们在行动导学案 篇2

一、导学案的构建

1.导学案形成的理论依据

导学案以张素兰和李景龙著的《合学教育》《教育学》和《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导学案”为“抓手”, 以骨干教师为龙头, 以教研活动为平台, 以小组学习为主体, 围绕“自主、合作和探究”,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转变师生关系为起点, 充分相信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发展学生, 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实现教与学的师生相长。以课例为载体, 真正摸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各科高效课堂模式。

2.导学案的含义

“导”, 就是指导。导学案就像旅游时的导游图, 它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 随着我们的指导标志牌, 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 自己找到出口, 完成课程预习。

“学”, 是指导学案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设计的。教师制定方案的时候设计了一些问题, 让学生发现线索, 解决问题。

“案”, 是学生学习时需要的一种方案。

3.导学案的形成

(1) 个人初备。

提前3周做出教学计划安排 (一周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主备人、集体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每篇课文落实到一个主备人。主备人要将主备的教学内容吃透, 梳理出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确定好重难点, 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 然后形成书面导学案, 分发给大家。

(2) 分头再备。

辅备人 (其他教师) 必须将教材研读通晓, 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 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 根据具体情况在导学案上进行修改、补充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也可以列出困惑和疑问, 以便交流时供大家讨论。

(3) 集体交流。

主备人先谈自己的理解、设计及理论依据。然后辅备人再补充、完善。集体备课让教师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 资源共享, 达成共识。

(4) 形成学案。

集体交流时, 主备人记下大家经讨论达成的观点和方法, 再次修改学案, 最终定案, 打印分发。

(5) 案后反思。

教师在导学案实施后, 还要把实施过程中的启发、困感, 使用过程中优、缺点等记下来, 写反思, 共同交流, 这是教师业务能力前进的阶梯。

4.导学案的基本模式

(1) 导入新课, 出示目标。

简洁有效地导入新课, 准确出示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标要明确)

(2) 设置提纲, 引导自学。

教师设计自学提纲, 指导学生阅读自学。 (内容不能仅局限于课本)

(3) 合作学习, 探究解疑。

在自学的基础上, 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自学尚未解决的问题。 (讨论要有准备、有重点, 然后归纳, 总结) (解决存异求同)

(4) 自学反馈, 精讲点拨。

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选出代表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 教师归纳, 补充知识规律, 实现整合和升华。

(5) 巧设练习, 完成目标。

精讲精练, 通过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 弥补缺欠。

(6) 拓展训练, 总结升华。

设计综合性题目,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5.建设和谐高效的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以2人一小组, 4人一大组为基本原则, 选一名最优秀的学生为大组长, 一名有特色的中等生为小组长。要有组长的命名仪式。参考以下五项原则: (1) 差异原则。差异就是指智能、思维、性格、成绩、表达等方面的不同。 (2) 同性别组合。 (3) 自愿原则。 (4) 麻烦程度最低, 方便程度最高。 (5) 先观察后组建, 先磨合后稳定。

二、使用导学案取得的成就

1.提高了课堂效率

“导学案”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导学案”让课堂更有效, 更充实, 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每节课学生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氛围和谐, 学生学习积极了, 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2.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合作学习拓展了学生思维, 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解决了班额大, 难以实施个别辅导的难题;优等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与展示, 中等生得到了锻炼, 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3.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编写使用导学案须做好前期准备, 搜集资料, 并认真筛选, 领会消化。组内各位教师出谋划策, 创新修改, 群策群力, 发挥了集体校研的力量, 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 环节清晰, 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教师在合作中成长。

4.导学案成了《错题集》

建立错题集,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准备了红笔, 及时勾出自己的错题并改正, 一本本《错题集》应运而生。

三、使用导学案的不足之处

1.从小组成员看

学生要对小组中其他人的成绩负责, 对一些学生来说负担太重了。有的小组, 能力强的学生既要负责教能力弱的学生, 又要负责承担大部分的任务;在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中, 有时组内成员的意见、观点不一致, 大家的争论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2.从教师使用的情况分析

编制使用导学案依据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进度和统一的教授内容, 这样容易千篇一律。长此以往, 学生不欢迎, 老师自己也厌倦了。如何在使用导学案的同时提倡个性化的教学, 让教师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等实际情况, 通过补充、拓展、延伸, 使教学内容既符合教师个性又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 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导学案在使用中虽有不足, 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导学案”的使用, 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场地, 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热情地帮助与指导, 会让他们感觉到幸福, 产生兴趣, 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总之, “导学案”让我们快乐轻松的学习梦想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素兰.谈“合学教育”.天津教育, 2008, (06) .

[2]刘金玉.“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破解五大难题.中小学管理, 2009, (5) .

[3]张素兰, 李景龙.中国教育学刊.2009.

[4]张素兰, 李景龙.合学教育:打造教育“动车组”.

“导学案”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尝试 篇3

所谓“导学案”即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助学方案,称之为“导学案”。通常要提前2~3天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导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精心编制“导学案”是实施“导学案”的关键

导学案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有什么样的导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因此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编写导学案时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第二、要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通过导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在引导学生掌握本学科基础性思维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会的思维方式,举一反三,去解决新问题。第三、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当富有启发性、梯度性,能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对于未学知识有一定程度的领悟。在问题的设置上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三、实施“导学案”的一般过程

下面以九年级化学“石灰石的利用”为例加以说明。

1.以案导学,自学反馈

教师将导学案编写好后,提前2-3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尝试解决学案的第一部分——“自学检测”。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如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难点内容;鼓励学生根据学案上的问题有目的性地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点和不明点,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此外,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晚修辅导或批改部分学案等途径充分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和讨论更具针对性。

在“石灰石的利用”教学中,首先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贝壳、珍珠、钟乳石等许多美丽的图片,提问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前预习的反馈信息,进行简单的交流与点拨。

2.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有了学生的课前自学作为基础,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学案中的探究式问题展开讨论。对于一些基本知识,可以采取师生互问的方式。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在教师指导下分组讨论,根据化学学科特点,有条件的最好能提供现场实验验证学生的推测是否正确。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针对讨论过程中学生碰到的实际障碍,给予适当的点拨、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在“石灰石的利用”教学中,在探究“碳酸钙的检验方法”时,创设情境:出示一条项链,是真是假,你来帮忙。由于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热情性都很高,踊跃发言,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假设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并指派一名学生到前面利用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际操作,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在学案中记录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经过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点拨释疑,归纳总结

点拨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点拨,即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转化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二是释疑,即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教师针对其疑点,讲清思路,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在“石灰石的利用”教学中,在学生总结出碳酸钙的检验方法基础上,出示碳酸钙、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铵等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分析比较它们组成上的共同点,指出它们都属于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让学生归納出碳酸盐检验的一般方法。

4.当堂达标,迁移拓展

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在学案上设计反馈练习题,进行当堂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答题信息,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讲评,并适当拓展展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个体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5. 梳理反思,形成网络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将知识点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学生印象。指出易疏忽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的当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在完成“石灰石的利用”教学后,可引用于谦的《石灰吟》进行提问: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化学道理?能否用几个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从而对本节课所学的碳酸钙、氢氧化钙、氧化钙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总结,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四、实施“导学案”过程存在的几点问题

1. 导学案的设计不够完善,如何避免将导学案变成习题集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2. 课堂活动导与学的尺度把握不够,学习任务有时不能按时完成。

3. 学案中的导学应怎样才能“导”的适度、精彩

4. 学案的使用应加强落实,应有布置、有检查、有批改。

让我们选择坚强导学案 篇4

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坚强意志品质的四种表现: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坚韧性;知道坚强意志的作用。

重点难点:1.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2.意志品质的表现

引:霍金的感人事迹给我们哪些启示?

一、学与导:

1、填空。(自主学习)

1、意志坚强的人对自己行动的和有着的认识。而是迎难,勇往直前。(自觉性)

2、意志坚强的人,能在复杂的情景中冷静而迅速地发生的情况,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果断性)

3、意志坚强的人能够以的精神、的毅力,挫折和困难,自己的目标。(坚韧性)

4.①坚持的,需要坚强意志。

②走出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

③形成良好的,需要坚强意志。

④一番,需要坚强意志。

2.简答题

1.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呢?2.坚强意志品质的作用?

3.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72页情景,小组讨论:抗震救灾英雄少

年身上体现出哪些优秀品质?

2).学与用:请同学们阅读73页方框中的四个故事,然后讨论一下,每个

故事体现了他们哪一方面的优秀品质。

3).通过学习小组讨论P76的问题。学生举例,我们生活中还会经常受到哪些诱惑呢?你是怎样战胜它们的?

悟: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我们在行动导学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骤起、迷惑、虚幻”等词语在诗中意思,以及“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四种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

2、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能运用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理解新词,把握诗歌借物象征的写法。

2、指导学生仿写一篇同类题材的小诗,或者替作者补写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诗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教育。

【使用说明】

【教材助读】

王慧骐男江西广丰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江苏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扬州市纺织厂职工,江都县团委宣传部部长、县文化局局长,《江苏青年》杂志副总编辑。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诗集《飞向明天》、《茧花花》,儿童小说集《比比谁的心灵美》,散文诗集《月光下的金草帽》、《十七岁的天空》,散文集《潇潇洒洒二十年》、《爱的笔记》,评论集《步入散文与诗的天国》,报告文学集《女人的归宿》等。

【预习导学】

1、配套练习册“温故知新”。

2、诗歌中的“我们”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带感情读课题。(带不同感情读课题)

4、带有情感的朗读诗歌。

5、自由朗读诗歌,本首诗歌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上路了》探究案

【使用说明】

【方法指导】通过反复朗读以及抓住重点句段进行体会,准确把握课文内涵;在读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练习生活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自由朗读诗歌,边度边思考:每一小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分为几部分?请用笔标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朗读全诗,体会下列词语的象征意义。

相思鸟: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孔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橄榄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曼陀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雷鸣电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三:诗歌最后一句“那一条条被我们用脚踏出来的路,才是我们每个人留在这个世上的真正姓名”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人生之路你准备如何走下去?请你以“我会_______________走下去”的形式向大家说一说。

2、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作一首同一题材的小说或者替作者补写其他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配套练习册“含英咀华”

《我们上路了》训练案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惑----()残酷----()温热----()

虚幻----()观赏----()挪动----()

2、仿写句子。例句:没有退路,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有美丽和残酷的故事都可能上演,都可能发生”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本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谈谈对这首诗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我们在行动导学案 篇6

第六课时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1、教育的含义和作用

2、什么是受教育权?

3、什么叫义务教育?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4、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和“教育”是什么意思?)

5、义务教育有什么特征?

6、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这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7、★为什么子女上学不是个人的私事?

第七课时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1、财产分为哪几类,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哪些?

2、财产分为哪几类,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哪些?

3、什么叫财产所有权?

4、我国的国家审判机关通过哪些手段来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5、公民可以请求法院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哪些?

6、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7、什么叫遗产?作为遗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8、、什么叫被继承人和继承人?

9、继承人包括哪些人,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10、★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怎样划分的?

11、什么叫继承权?

12、★什么叫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怎样划分的?

13、★什么叫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有什么优点?

14、★什么叫遗赠?

15、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应该怎么办?

16、什么叫智力成果?

17、什么叫智力成果权?智力成果权有年龄限制吗?

18、保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

第八课时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

1、消费者和经营者是什么关系?

2、★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

3、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什么?

4、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5、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

6、作为消费者应该这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高中地理导学案设计“导”在何处 篇7

一、“导”在自学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编写的导学案还并不能完全体现“导”的作用,更多的是简单地把导学案编写教案化或是学案化。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习惯于将教材某些内容设计成问题,简单地罗列,没有层次感,更不具备能力要求,这样的导学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遇到变式迁移题时,显得措手无策。例如:在湘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中,关于城市区位因素的内容,以武汉为例分析城市区位因素。教材要求分析武汉市的经济地理区位。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这个问题设计为几个小问:1.武汉市有那两条铁路在此交汇?2.武汉周边的农业发展对城市发展有何影响?3.武汉周边有什么矿产资源?这样无疑把各个知识点孤立开来,如果变了一个区域或城市,那么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分析了。

因此,一份好的导学案设计,要立足于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是教师根据学科内容和特点,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而设计的学习指导方案。设计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课本内容的照搬,也不是若干问题的罗列,更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地自学,而应是在教师设计的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生能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通过导学,实现能自学掌握的不讲,不能自学掌握的内容设计导学方向,进行适当的设疑、引思。这就必须要求导学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逐步实现学生对学习重难点的了解、把握和消化。

二、“导”在课堂教学

一份好的导学案要能够导课堂教学。首先是课堂教学环节不能与预习环节脱节;其次,教学环节设计的探究内容要有可操作性,问题不宜过大,并且要引导学生尝试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

例如在设计必修三第二章《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课的导学案时,先抛出案例:“目前,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辽中南重工业基地,陷入的困境与当初德国鲁尔区十分相似。2003年,温家宝总理带着一批专家学者多次亲临东北进行调研,探讨如何振兴东北经济。因此,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成功改造的经验,假如你是一个地理学家,你认为应该如何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请为振兴东北经济出点子。”这样学生就会比较感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然后再抛出问题,要想“对症下药”就必须“了解病症”,进而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进而指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案例。然后通过逐步分析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而提出改进的措施。接着抛出对比分析几个老工业基地的区位因素的相同和不同因素,进而学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样的导学,学生就能够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进而实现对学习目标掌握。

三、“导”在学法指导

导学案教学,让教师由原来是站在讲台上的说教者,变成在台下与学生共同讨论的学习者。但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导作用还是不能代替的,此时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来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在课堂学生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通过巡堂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课后的练习中通过教师的批改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在下节课的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而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与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在提高自身的分析和表达能力的同时掌握学习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学法指导还能避免“假高效”現象。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原先静态的课堂变得灵动和喧闹起来。各种参与式教学活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然而,一些课堂却出现了单纯追求氛围的形式化倾向,课堂气氛热烈非凡,却达不到设定的教学目标,这是一种课堂虚假的繁荣。教师若不及时的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的讨论可能只会停留在表面热闹上,过后不进行及时的归纳,学生将既不能学到知识,更不能形成能力。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可及时纠正学生理解的偏差,有效调控课堂。

毛主席在花山导学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所有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毛主席关心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注意详写和略写,在写作时注意详略得当。【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1)教师提问:我们国家现任主席是谁?我们新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第一任国家主席是谁?

(2)引出课题:毛主席在花山(3)读完题目,你想说些什么?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所有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学生读学习目标

三、预习检测

1、我能读准下面的词语:

(1)、指名读词语:

碾子

簸箕

俺们

吱吱扭扭

拘束

炊事员 沏茶

瓷碗

旮旯

舀水

笤帚

夜以继日

(2)、说说下列词语意思:簸箕

端详

拘束

旮旯

夜以继日

2、抽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

(一)出示要求。

1、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默读课文,勾画每件事中毛泽东语言、行动的细节描写,思考批注,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体会写法:

(1)本文在刻画人物特点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4、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等方面来谈)

(二)学习方法指导:

步骤: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发言。

方式:阅读──勾画──思考──讨论

(三)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

五、班级交流展示

(1)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请群众来碾米 给群众泡茶水 帮群众推碾子(2)重点学习第11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含义,重点朗读。(3)概括一下毛主席的品质。(4)讨论写法。

六、质疑与拓展延伸

1、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

2、读完这篇课文,你最想对毛主席说些什么?

3、推荐阅读《毛主席小时侯的故事》。

七、完成当堂训练

1、比一比,组词。

舀()筒()诚()炊()沏()蹈()简()城()炊()彻()

2、用“夜以继日”造句。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按________顺序,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三件事,体现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本文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安排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让碾台(详写)

关心群众 毛主席在花山

{ 请喝茶(详写)

爱群众

帮碾米(略写

22在沙漠中心教师版导学案 篇9

教师寄语:信念!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3.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自主学习

1.“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这是2007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英雄试飞员李剑英的颁奖词,他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为了保护地面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了英雄的名字。

飞行员——是一个既让人羡慕,又危机重重的职业。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法国早期飞行员圣埃克絮佩里,让我们同他一起经历一次飞行险境,去感受他的心灵体验。

2.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国家)作家(人名),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3、词语积累

乙醚.(.mí)虫豸.(zhì)硌.(gè)犁铧(... lí)(huá)

脐.带(qí)真谛(dì)噎.(yē)筛糠..(shāi kāng)

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4.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一诗则表明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整体感知

1、梳理结构:本文可分为三层,请概括各层大意:

第一层(~ 段):。第二层(~ 段):。第三层(~ 段):。

2、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3、在那个飞机性能差、机场设备简陋、气象情报不全、救援工作还比较落后的年代里,一个人在全世界最大的沙漠里,那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什么样 的精神品质?(坚强、勇敢)#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感到呼吸困难。#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

4、作者产生了幻影、疲倦错乱、呼吸困难等不适的症状,那作者在心理上是否也产生了不适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从中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例如:寒风就象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第二段)------痛苦 #我跑不过了,在也没有力气了。(2节)------绝望

#我感到,有一股图象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10节)------平静

#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18、21节)------乐观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 ― ― ― 痛苦——绝望——平静——自豪、无悔、乐观——勇气重燃

5、那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

6、同学们,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那他是为了什么呢?

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二、合作探究

(一)理解关键句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5、课文揭示了探险的意义,联系课后练习三所给材料,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提示: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虚度生命,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三、拓展延伸: 1.依照下列句子仿写。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示例:我们渴求知识就像饿汉渴求面包,我们渴求进步就像渴求茁壮成长,我们在坎途中寻找理想。、很幸运,最后他们俩遇上商队获救了。他曾写过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

飞行员用飞机这个工具,也跟障碍进行了较量。他们飞翔在万里长空,悬挂在满天乱云之间,要与高山、海洋、风暴钩心斗角。绚丽多彩的土地和天空,风吹粼粼的海面,金黄色的晨曦晚霞,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对他们是生命的庇护,还是死亡的诱惑?他们看到的太阳,是经历磨难重重的星夜后看到的光明的太阳;他们看到的大地,是穿越风雨雷电后看到的宁静的大地;他们看到的人,是迷失在冰天雪地、沙漠荒野后看到的亲切的人。

1在这种严酷的职业锻炼下,经历多次生与死的搏斗,圣埃克絮佩里向我们展示的人生意义,行动价值,心灵底蕴究竟是什么呢?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我们还可 以得到哪些启示:

3、自我思辨:

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大学生不具有登山运动员的专业素质,不应该参与这种专业性强的极限运动,他们这是拿生命开玩笑。持赞同意见的人则认为登山运动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应该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参加登山也是未尝不可的。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3四、总结:

----[ 一帆风顺的人生是我们美好的向往,面对生活的崎岖与坎坷,请同学们带上从书中得到的感悟,勇敢面对生活,执著的、坚强的走下去,要记住彩虹就在风雨后。

我想对于本文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文本的理解,而应把这种精神和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和能力。要记住: 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五、【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1、2段回答问题

1、概括这选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描写了“我”在夜晚的沙漠中因缺水、寒冷和疲劳而所遭受的痛苦。

2.作者说“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因为“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并且对自身的处境感到痛苦。

3.”我发现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的意思,可以用一个相近的成语概.无处可逃 4.文章哪些词句充分表达了“我”的痛苦处境?

“哆嗦得受不了了”“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 “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再也没有力气了”“屠刀就在我头上!

5.文章在写“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选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1)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都得挨寒风的鞭打。分析:用“大理石”般光滑和“平原上的骑兵”直冲过来,形象地突出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 6第二自然段交代作者在沙漠进行中犯的一个非常大的错误时什么? 扔掉了自己带着的橡胶雨衣

7、试想一下,当你遇到主人公之类似的生活困境时,应该怎样面对? #遇到困难要继续前进,而不是畏缩退让。#要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

六、学海拾贝、关于沙漠的古诗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唐·白居易 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唐·温庭筠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伏懒。——唐·岑参

2、关于探险的名言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英]卓别林)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

导学案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篇10

关键词:导学案 主体 主导 优势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由以前的“主角”变成“导演”,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开始推广。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有很多收获和体会,和各位一起分享。

导学案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案的总体思路是:以学案为载体,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随着教学实践的研究,它正走向成熟和完善。

一、导学案的优势

导学案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

1、导学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往学生学习被动,像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亦步亦趋,无所适从,学习起来感觉吃力,索然无味;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即使教师布置预习任务,他们也只是草草地看一遍,敷衍了事。但自从实施了导学案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一个是课前的预习,发现疑难问题时做好标识,以便课堂上能重点把握,减轻课堂压力。第二就是学生经过预习,往往能解决新课中一半以上的问题,当他们带着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感悟走进课堂时,能够主动提问、踊跃发言,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活”了。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导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这种教学活动,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进行《大战前夜的较量》的教学时,我设计的其中一个预习任务就是让学生看电影《重庆谈判》。这样学生对本课的重点重庆谈判有了一个形象直观的印象。在通过课上导学案的引导,学生们基本上能从谈判时间、地点、人物、结果等方面掌握重庆谈判。因此有了导学案的这个设计,学生的预习才从真正意义上落到了实处。

2、导学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与传统的教案相比,教案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只有教师本人能够看见,最多在上课前给学生说说而已,印象肯定不够深刻。而在导学案上学生首先看到的就是本课时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一目了然,在学习时随时可以回顾目标,学习的指向性更加明晰,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以往的课堂总是满堂灌,教师不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只是照本宣科,没有任何针对性。自从实施了导学案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学习目标,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演员而是导演,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展示,教师只起到点拨的作用。教师的“教”是精讲重难点,是指导学生学法,是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教师的“导”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从此课堂不再是实施满堂灌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交流、教学相长、教学合一的课堂,也将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巩固新生的政权》的教学时,我设计的导学案中,运用小组讨论法,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朝鲜战争爆发后,我们国家要不要出兵援助?让学生们自己组成小组讨论,然后在各自派出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这样即突破了难点,也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又让学生针对本课的学习,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我有意识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探索,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学得快乐,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习效果。

3、导学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前我们的学生至少需要准备两本本子:一本是课堂笔记本,把老师上课讲的重要知识记下来,以备复习考试用;另一本是作业本。而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学生往往还会买各种复习资料,而这些复习资料往往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说的学生负担过重,实际上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以导促学”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有了导学案之后,学生课前预习、上课都用这一张导学案,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导学案”的订正笔记栏处补记。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其它作业本或资料。过一段时间,学生把“导学案”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导学案上的作业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来编的,只有这样的作业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一代十,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导学案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反馈练习。既要有针对学生预习效果的练习,也要有一定量的当堂训练和课后思考。题目设置要围绕课程标准和教学重点、难点,有一定的梯度,难易适中。这样每一课的知识尽量当堂掌握,在四十五分钟内要效率。经过实践学生的历史成绩大大提高。

4、信息容量大,能够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如:精彩的导语、相关的历史知识,历史地图、人物介绍、课件等。老师或是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出课件,或是从网上下载丰富的历史影片在课堂上展示。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资料来源少、时间紧的问题,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动手做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展示的过程更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如学生下载的《建国大业》《开国大典》《上甘岭》《高考,我的1977》等影片深受学生的喜爱。

5、导学案有利于教育资源共享。在集备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的导学案,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享。减轻教师备课的压力,也有利于带动年青教师的成长。即使是不同学校的教师也可以相互借鉴。

二、使用导学案存在的弊端

任何教学形式都存在两面性,有利,同时一定存在弊端。

1、预习的真实性与实效性。预习环节是使用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否养成,还直接影响课堂展示能否顺利进行。如果学生的预习时间不是很充分,预习方式不落实,那么课堂展示就将流于形式。或上成学生的对答案课,或上成习题课,或上成老师的展示课,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发挥。现在学生手头有不少教辅,学生在先预习时直接查看教辅,走了捷径,一下子把书都看懂了。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第一,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学生读书只是向课本和教辅查找答案,没有思考的读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读书代替思考,导致读书和思考都浅尝辄止。第二,容易造成“假知”,使教学失去针对性。教科书+教辅的阅读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学生只要认真看看和查找就可径直地获得知识,把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所必然要碰到和解决的各种必要的疑问、障碍和困难隐蔽起来,这样的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找不到它的着力点。学生在课堂的展示也因此带有“泡沫”和“虚假”成份。

2、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限制了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极具个性的激情讲解在传统教学中是最吸引学生的地方,而使用导学案后,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种讲解是难得一见了,课堂虽不缺乏热闹却总让人感觉缺少一种激情,一种是学生毕生都难以忘记的激情。特别是千篇一律的导学案扼杀了老师的个性,使得一些“天才型”的教师受制于导学案的框框,教师个人的自主性、独创性及个人的教学风格会大打折扣。

3、导学案与多媒体之间的矛盾课堂上使用导学案时是否要配套课件,如果单用导学案我们是不是就回到了没有多媒体的时代了?一直以来,我觉得课堂上使用课件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专注程度,因为所有学生的目光都集中于一点,而且对于课堂上将要讲述的东西有一定的悬念。但是如果导学案和课件完全一致,似乎又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所以如何将导学案和课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看来还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尝试。

三、运用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实践,我觉得在使用导学案时,必须解决好教师、学生、学案、知识四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导学案的编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写。要注意导学案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二,正确处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二者不可偏废,既不能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也不可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教学。对于学生没有知识基础,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的讲解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要讲解透彻。

第三,教师要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对此,教师不可拘泥于学案而置之不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其问题灵活处理。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导学案的实施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它的完善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和付出。“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在所有历史教师的努力下,历史教学与导学案更加完美的结合,从而让历史学科起到传授历史知识,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

上一篇:注册会计师分析下一篇:华人在国旗下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