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卷(共10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卷 篇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卷
1、填空:
(1)一个小数是由3个一,7个百分之一,8个万分之一组成的,这个小数是()。(2)
5.75这个数中的7在()位上,计数单位是()。
(3)3.05中含有()个0.01。
(4)92.8÷()=0.928,5个()是0.5。
(5)8个0.01是(),()÷10=0.04。
(6)()×100=540,6.45×()=645。
(7)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位,右边第二位是()位。
(8)490000000=()亿,326700=()万。
2.判断题
(1)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2)1000个0.001是1。((3)一个小数的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小。((4)0.5=0.50,但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5)整数比小数大。(3.选择题
(1)把5米3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是()。
① 3.50米② 5003米③ 5.03米
(2)下面的数去掉“ 0”之后,大小不变的是()。
①8.10②810③0.801
(3)3个一,4个百分之一,5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①3.45②3.450③3.045
(4)把5.676先扩大100倍,再缩小10倍是()。
①5.676②576.6③56.76
(5)6.3里面有()个0.01.①63②630③6300
(6)0.5和0.6之间有()小数。
A、0个B、1个C、无数个))))。))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卷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第3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并归纳小数的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第38页超市价格标签情境图。
师:你知道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元吗?
师:在你的生活经验中,2.5元和2.50元谁的价格贵一些?8.00元和8元呢?
师:为什么2.50元和2.5元、8.00元和8元,它们的书写形式不同,而大小却相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一)比较0.1
m、0.10
m和0.100
m的大小。
1.想一想,括号里填上什么长度单位,才能使等式成立?
1()=10()=100()
2.师:你能在米尺上找出0.1
m、0.10
m和0.100
m吗?(可以课件演示)
dm是
m,可写成0.1
m;10
cm是10个
m,可写成0.10
m;100
mm是100个
m,可写成0.100
m。
3.观察0.1
m=0.10
m=0.100
m,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先说一说。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有这样的性质呢。让我们再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比较0.3与0.30的大小。
出示教材第38页例2正方形图。
师:谁能说说0.30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在课本的正方形图中表示一下吗?0.3又表示什么?在图中怎样表示呢?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的化简。
1.师: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这就是小数的化简。
出示教材第39页例3,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化简小数时,除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外,其他部分的0可以去掉吗?(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化简小数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其他部分的0不可以去掉)
2.利用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化简小数,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独立完成教材第39页例4)
3.组织讨论、交流例4下面的3个问题,指名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整理:(1)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其他数位上的“0”不能动;
(2)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要先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是怎样做的)
3.练习十第1、3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说,重点要说清为什么)
五、拓展提升
用数字3、2、0、0,根据要求写小数。
(1)可以去掉一个0但不改变大小的小数。
示例:320.0
(2)可以去掉两个0但不改变大小的小数。
示例:23.00
(3)一个0都不能去掉的小数。
示例:200.3
六、课堂总结
小数的性质是什么?把小数化简或者改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2、4、5题。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
例3:化简
dm=10
cm=100
mm
0.70=0.7
105.0900=105.09
0.1
m=0.10
m=0.100
m
例2:
例4:改写
0.3=0.30
0.2=0.200 4.08=4.080 3=3.00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设计时,并没有采用一步步归纳总结的思路,而是一步到位。分别在验证猜测与归纳总结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掌握。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提高。
不足之处:学生练习梯度不够,掌握不够扎实,对小数的性质运用不够流畅。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卷 篇3
教学内容:
1.分数的意义。2.分数与除法。3.真分数和假分数。4.分数的基本性质。5.约分。6.通分。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整理和复习共8部分内容。教材分析: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卷 篇4
班级姓名课型主备人组长签名
【学习内容】小数的意义和产生,课本50-51页内容。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观察知道小数的产生。
2、我能通过分析明白小数的意义。
3、我知道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学习重难点】小数的意义和计算单位及进率
【学习流程】
一、知识链接
1/、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活动:
认真阅读教材第50、51页内容,结合“导学案”中的学习提示,先自主探究,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初步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温馨提示:
(1)能你测量课桌的长度和宽度吗?测量时发现了什么?
(2)、你知道米尺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吗?它的每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3)、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吗?
(4)、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吗?
(5)、你能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00的分数吗?
(6)、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7)、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8)、小数的计算单位和分数的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之处。
2、我会总结:
(1)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像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3、解决问题:
(1)0.457,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2) 一个小数由5个1、3个0.1、6个0.01组成,这个小数是()
三、课堂巩固:
1、判断:
(1)0.40里面有4个0.01()(2)35克=0.35千克()
2、把小数改写成分数
0.90.090.0359
3、括号里能填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1)、0.3里面有()个,0.09里面有()个;0.08里面有()个。
(3)、找朋友:(用线把上下两组数连起来)
0.0450.130.00010.9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卷 篇5
人教版教材第32~33页例1和“做一做”,第36页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整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体会到小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类推迁移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米尺、多媒体课件、立方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创设情景】
教师通过展示自己的个人资料,既满足了学生想进一步地了解老师的好奇心,又达到了复习铺垫的学习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创造小数的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小数世界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讲授】
1、认识一位小数
今天的学习,我们借助一样学具~米尺,大家认识它吗?现在我们把它搬到大屏幕上!
(出示米尺课件)学生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教学例1。
教师提问:一起来数数,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学生一起数,得出结论(10份)。
提问:因为1米=10分米,所以这一份是多长?
学生观察后回答:1分米
小结: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1分米。
提问: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1)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教师强调0.1米表示的意思:(0.1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0.1米)
想一想:0.1米的长度和米的长度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相等的关系)
由此得出:米=0.1米
(2)这样的3份是几分米?(这样的3份是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3米。)
提问:谁能说说0.3米表示什么意思?
同样,可以得出:米=0.3米
(3)这样的7份又是多长呢?(这样的7份是7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7米。)
提问:谁能再来解释一下0.7米表示什么意思?
同理,可以写成:米=0.7米
(4)进一步强化训练:这样的9份就是(9分米),写成分数是(米)、写成小数是(0.9米)(学生口答完成)
教师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师:课件显示我们刚才得到的一组分数,观察这些分数的分母,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母都是10)
师:分母都是10的,也就是十分之几的数,我们用几位小数来表示?(一位小数)
师:结合我们得出的这几组等式,谁能把你刚才的发现再来完整地说一说?
学生通过观察,自行总结发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点击出示第一个发现!你的发现太棒了!
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一段是几米?)(0.3米)
一起数数0.3米是由几个米组成的?(3个)
提问:那0.3里面有()个0.1?
这一段又是多长?(0.7米)
再来数数几个米组成0.7米?(7个)
提问:那0.7里面有()个0.1?
进一步强化训练:0.9里面有()个0.1?(9个)
请大家想一想:9个0.1如果再加上1个0.1是多少呢?(是1)
提问:1里面有()个?(10个)
也就是说:1里面有10个0.1
提问:谁能告诉我1.2里面有()个0.1?(1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像0.3、0.7、0.9、1.2……都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里面有()个,我们就说,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写作:0.1
师:这句话太重要了,谁能把它再说一遍!
点击出示第二个发现!(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
反馈小训练:谁能告诉老师:0.8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认识两位小数
小小的米尺,大大的学问。
师:同学们,猜一猜,如果老师再想继续分的话,会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呢?(100份)现在的`每一份是几厘米?(每一份是1厘米)
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米呢?(米)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老师把之前分得的1分米,通过放大,再次平均分成10份,这时,就把1米平均分成了100份。
小结:这样的一份就是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提问:这样的4份和8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又是多少米呢?
请大家翻开课本32面,把你的答案写在书上。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示答案。
师:根据你们的回答,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组等式(显示等式课件)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次写出的都是几位小数?(两位小数)
师:表示这些小数的分数,它们的分母又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母都是100)
师:那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自行总结发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点击出示第一个发现!你的发现真了不起!
师: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数,百分之几也可以看作是几个百分之一,这里的就是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写作:0.01
师:谁能把这句非常重要的话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点击出示第二个发现!(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反馈小训练:想一想0.25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评价)
3、认识三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那三位小数呢?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和自学要求,有步骤地进行自学探究,并完成手中的活动报告单。提问:根据前面的学习规律,说说1毫米、6毫米、13毫米用分数和小数该怎样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发言总结:1毫米用分数表示是米,写成小数是0.001米;6毫米用分数表示是米,写成小数是0.006米。13毫米用分数表示是13/1000米,写成小数是0.013米
提问:经过你们的自学探究,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总结发现: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点击出示发现!你们个个都是自学小能手!老师为你们点赞!
4、概括:小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谁能尝试着把它们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教师可适当提示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都属于小数范畴)
学生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师板书)
师:依此类推,分母是10000的分数,可以用(四)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000的分数,可以用(五)位小数来表示……说的完吗?(说不完)就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
这就是小数的意义,请大家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意义,教师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可真棒!自己总结出了小数的意义!
5、总结:小数的计数单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也知道了:
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
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
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师:谁能尝试着把它们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
学生小结: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师板书)
师:你是个非常善于总结的孩子!这就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请大家齐读一遍。
师: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说不完)看来同学们理解了!
6、小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过渡)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过程。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老师带来了一个用整数1来表示的正方体,我真诚的邀请同学们一起来感受这个正方体变形的过程,你们愿意吗?
教师出示正方体变形课件,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1里面()个0.1
0.1里面()个0.01
0.01里面有()个0.001
提问:括号里能填几,你是怎么想的,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通过演示操作,交流讨论发现:1里面有10个0.1;0.1里面有10个0.01;也就是0.1是0.01的10倍,我们就说0.1和0.01之间的进率是10,0.01里面有10个0.001,也就可以说0.01和0.001之间的进率是10。
师:什么情况下它们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呢?举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小结:小数和整数一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师板书)
请大家齐读一遍。
三、【巩固提升、练习反馈】
1.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可以一题两问)
2.判断:争当合格小裁判(说出判断理由)
四、【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学的高兴吗?谁能向同学们分享一下你这节课的收获?
小结:是的,很多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今天我们主要研究分母是10、100、1000……的这类特殊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探究由特殊到一般研究和转化。只要你善于思考和发现,你就能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最后,老师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人生格言送给大家,希望与你们共勉!(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五、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卷 篇6
(二)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7页的练习与应用第8—13题。“探索与实践”第14-16题,“评价与反思”。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使学生通过探索与实践,发展数学思考与实践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魅力。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出示讨论题:
1.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联系?你能举例说明吗?2.约分、通分有什么区别?约分、通分的一般方法各是什么?3.你会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学生进行讨论后,进行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教学第8题 2.教学第9题:
先圈出最简分数,再把其余的分数约分。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3.第10题
引导:前3题可直接根据小数意义,改写成小数,最后1题要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改写成小数。4.第11题 比较较分数的大小。
讨论:我们学习了多种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大家讨论交流后,教师再进行归类。
5.指导第13题
先让学生做,再让学生说出理由。
三、探索与实践
第14题 各自记录后计算交流。
第15题 要鼓励学生根据要求自主设计图案,再用分数和知识进行描述交流。
要通过展示学生设计的图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创造之美。第16题 游戏之前要让学生照书上的样子分别做一个转盘,游戏时要帮助理解活动的方法和规则。
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积累比较分数大小的经验,反思比较分数大小的策略。
四、评价与反思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与反思时,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再慎重地给五角星涂色,对自己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卷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71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苯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会读小数。
2苯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蓖ü对现实生活中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数据的读写,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小数部分的读法、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数,什么叫小数呢?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呢?三位小数呢?学生回忆整数读法并在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的读法。
二、自由讨论、学习新知
1苯淌τ每ㄆ出示例3。
0.70193.08103.5032
学生先自由读一读,再抽读。
3币橐灰椋憾列∈时要注意什么?
4苯淌Ω据学生的回答再归纳小结小数的读法,强调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三、巩固新知
1蓖桌相互读数。(课堂活动第2题)
2绷废笆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看题后,再把自己从题中获得的信息告诉同桌或全班同学。
3绷废笆四第2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表格,并向学生简介表中一些名称的含义。
再让学生看表分组接龙游戏。
4绷废笆四第3题学生自己看图写数,三人板演,集体订正。
5敝傅剂废啊
(1)第6题。
教师:5.6与5.7之间相差多少?让学生数一数,5.6与5.7之间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从而认识到把01平均分成10份,即比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1。因此,第1小题应该填两位小数。
同理,比0.01更小的计数单位是0.001,第2小题应该填三位小数。
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第11题。写出生活中用小数表示数量的几个小数。
四、拓展提高
1绷废笆四第5,7,8,9,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彼伎继猓旱12题用2,5和3个0写小数。
(1)1个0都不读出来的一位小数。
(2)3个0都读出来的小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读一读。
3笨魏笞饕担旱4题和第11题。
回家请父母帮忙,与父母共同完成。
4笨魏笮〗幔航裉煅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写
0.7读作:零点七
0.19读作:零点一九
3.08读作:三点零八
103.503读作:一百零三点五零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卷 篇8
第七单元第二课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同步练习
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2分)
9.8+0.2=()
A
.10
B
.5
C
.1
D
.0.2
2.(2分)
如果一个加数增加2.5,另一个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和()。
A
.增加2.5
B
.减少2.5
C
.扩大2.5
D
.不变
3.(2分)
(2018三下·云南月考)
张华有10元钱,买了一个文具盒用去3.5元,还剩()元。
A
.7.5
B
.13.5
C
.6.5
4.(2分)
(2020三上·龙华期末)
小明有7.5元钱,买了一个布娃娃用去了5.8元,还剩()元。
A
.1.7
B
.1.3
C
.13.3
二、填空题。
(共4题;共7分)
5.(1分)
英语考试成绩出来了,小刚考了98.7分,但他想请其他同学猜一猜,请你找出谁猜得最接近.
________
6.(1分)
(2018四下·云南月考)
把2.6的小数点去掉,得到的新数比原来多________。
7.(1分)
比2.8多0.5的数是________。
8.(4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计算题。
(共4题;共25分)
9.(5分)
(2019三下·镇江期末)
直接写得数.
35×10=
20×50= 900÷3= 0.6+0.9=
0.8-0.7=
+
=
=
+
=
10.(5分)
(2019四下·营山期末)
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72+89+28= 0÷16+5×8= 100-54-36= 0.06×10=
42.5÷100= 2.3+0.8= 6-1.6= 4+1.7+0.3=
11.(10分)
用竖式计算。
(1)
2.5元+17.7元=
(2)
8.3元-2.7元=
12.(5分)
直接写出得数.
3.2+2.1=
0.21+1.2=
7.2+3.9=
5.9-2.8=
1.5-0.8=
8.1-7.6=
四、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3.(5分)
一桶色拉油,连桶重5.1千克,桶重0.2千克,油重多少千克?
14.(5分)
有两根钢筋,第一根钢筋比第二根长0.4米,第二根钢筋长2.4米,第一根钢筋有多长?
15.(5分)
小华去人人乐超市买篮球花了125.9元,还剩下12.3元,小华买东西共带了多少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2-1、3-1、4-1、二、填空题。
(共4题;共7分)
5-1、6-1、7-1、8-1、三、计算题。
(共4题;共25分)
9-1、10-1、11-1、11-2、12-1、四、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卷 篇9
于都三小 陈秋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6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进一步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并理解其含义。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概括、自主探究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
学具准备:学具袋(1张圆形纸片、1张长方形纸片、1根棉线、4根香蕉图片、8个苹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介绍分数产生。
师: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师:在古代,人们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请看课本P60面插图。(用一根打结的绳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师小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看P60下面的插图,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桔子、一块月饼、一包饼干,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
生:不能
师:正是这种实际的需要,就产生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单位“1”的意义 师:每个小组老师都给准备了一个学具袋,请同学们拿出来看一看,有哪些东西,谁来介绍一下?
生:1张圆形纸片、1张长方形纸片、1根棉线、4根香蕉图片、8个苹果图片。
师:为什么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棉线都可以用自然数“1”一来表示?(板书:一个物体)香蕉和苹果你也能用1来表示吗?
生:一把香蕉、一些苹果。
师:这样说的话,我们就是把4根香蕉、8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板书: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对于数字1如此丰富的意义,老师可以给它加上引号,起名叫作单位“1”。
师:用以前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分你手中的单位“1”,你能把这样的一个或一些物体得到分数1/4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分数的意义
1、学生操作,组内交流,2、各组推荐汇报。
师:1/4,3/4这些分数我们是怎样得到的?
生:都是把这些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1/4,3份就是3/4。师:如果要得到1/5或1/6呢? 生:就要分成5份或6份。
师:也就是说分成了几份,就是几分之几,我们可以换一个词“若干份”(板书全概念)
师:既然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那么我们刚才表示1/4的过程就可以概括成: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1/4。
4.概括。
师:我们通过动手操作表示了分数。知道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几分之一,表示这样几份的数就是几分之几。师:生活中单位“1”比比皆是,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5.解释。
师:谁还记得在分数里分母和分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回答。
师:我们今天学了把单位“1”。我们就可以说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师:同学们学的非常不错,老师还带来了几道练习题,想看看吗? 生:想。
师:好的,请看到P62页做一做。师:前面我们学了什么? 生:回答。
师:我们学了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还认识了单位“1”。我们都知道自然数有单位,那自然数的单位是几? 7里面有几个1?26呢?
生:自然数的单位是1;7里面有7个1;26里面有26个1.师:自然数有单位,那么分数呢?分数也有单位,它叫分数单位。什么是分数单位?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62页,用2分钟的时间自己学习有关分数单位的内容。
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学已经知道了分数单位的定义,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现在老师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8/9的分数单位是多少?4/7的分数单位是多少?6/11的分数单位是多少?5/12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好,不错,真棒,你真行,你真聪明)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现在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做书上练习第63页第1、2、3题。
四、分数的写法
师: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会读分数了,想写吗? 师:会写的请到黑板上在任意位置任意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比一比,看谁写的规范好看。(学生一拥而上,在黑板的上上下下写下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分数。)
师:生活中人们常用分数来进行描述。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黑板上这些分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谁写得规范好看?写分数是要注意什么?分数有几个部分?能结合具体分数说说各个部分表示的意义吗?
师:下面请同学们练习写分数,比一比谁写得规范好看?任务是8个。学生在写分数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
师:数一数,你写了几个分数?你能用刚学的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况吗?
师:对于分数的意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问。
三、巩固反馈,深化理解。1.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班同学今天发言都很积极,我想找一个没有发言同学站起来说一说,你占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生:回答。
师:那你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生:回答。
师: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表示的分数变化了?因为所表示的单位“1”不同,所以分数发生了变化。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能用分数说一句话吗? 生:回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卷 篇10
一、重点词语
沉寂
盘问
口哨
埋伏
凝神
烧毁
维护
壮烈
牺牲
谢意
沉浸
深情
凯旋
征衣 凝固
阿姨
精通
经济
贡献
圣坛
罪恶
呼吁
健康
不慌不忙
杂草丛生
聚精会神 模模糊糊
以防万一
断断续续
永驻人间
飘飘悠悠
歪歪斜斜
不速之客
二、字音
xiâ
miâ
yì
yīn 木屑
轻蔑
游弋
绿茵茵
三、多音字
xiāo(削皮)
sài(要塞)
zā(包扎)
guān(鸡冠)削
塞sāi(塞入)
扎 zhā(扎根)冠
xuē(削弱)sâ(阻塞)zhá(挣扎)guàn(冠军)
四、近义词
赶紧—立刻
快活—快乐
轻蔑—轻视
爱护—保护
温和—温柔
赞扬—称赞
觉察—发觉 公正—公平
谢意—感谢
悲痛—悲伤
宝贵—珍贵
巡弋—巡逻
梦幻—梦想
安宁—安静 频频—偶然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五、反义词
结束—开始
空旷—拥挤
沉寂—喧闹
阴沉—灿烂
弯曲—笔直
散开—集中
光荣—无耻 柔软—坚硬
扩大—缩小
集合—散开
和平—战争
公正—偏袒
巨大—渺小
勤奋—懒惰 凝固—融化
光荣—可耻
欢乐—悲伤
洁白—乌黑
骄傲—谦虚
遥远—附近
空旷—狭窄 喧闹—寂静
柔软—坚硬
光荣—可耻
和平—战争
集合—分散
究竟—到底
歪歪斜斜—端端正正
不慌不忙—急急忙忙
六、形近字组词
削(削皮)
甩(甩掉)
防(防止)
惯(习惯)
济(救济)
驻(驻扎)
健(健康)峭(陡峭)
用(作用)
仿(模仿)
贯(贯穿)
挤(拥挤)
住(住处)
键(关键)
八、词语解释
1、沉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2、凝视:精神高度集中。
3、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4、宛转:声音抑扬动听。
5、凝神:精神高度集中。
6、兴致勃勃:兴致非常浓厚的样子。
7、劫难:灾难。
8、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9、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10、凯旋:胜利归来。
11、弥漫:充满,布满。
12、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意想不到的客人。
13、频频:屡次,连续几次
14、祈盼:祈祷,盼望。
15、巡弋:指战舰在海上巡逻。
十三、日积月累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兵贵神速,突然袭击。神出鬼没,所向无敌。
十四、课文内容
1、《夜莺的歌声》本文记叙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小夜莺”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叫,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员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赞颂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以歌声为线索进行,采用了首尾呼应的结构方式。
2、《小英雄雨来》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英雄雨来,游泳本领高,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赞扬了雨来机智勇敢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思想品质。
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本文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深切地表达了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4、《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本文以孩子的视角,描述了战争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揭示了战争的罪恶,发出了对和平的强烈呼唤。采用了对比方法进行描述。诗文结构方式相似
5、我的发现。
像条小泥鳅,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
用小泥鳅 小鸭子来比喻雨来,表达了作者对雨来这个人物的喜爱。小动物也是可爱的。像鹰的爪子,恶狼般的眼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卷】推荐阅读: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09-06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认识》说课稿05-21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06-02
2023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0-20
五年级教案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01-10
2023春人教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11-13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A)D卷08-16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B卷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