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迹》精选教案及说课稿(共10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迹》精选教案及说课稿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懂得守信是人的美德,不可轻信像黑熊这样不守信用的人。
3.学习排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人课文。
1.(出示填空: 的猴子)师:你们一定了解猴子吧!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9课。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究竟是怎样一件事呢?听录音,听清楚课文中有哪些角色?
2.出示填空: 被关在笼子里, 把它放了出来。 要吃 ,用巧妙的方法把 重新关进笼子。
3.在组长的带领下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想一想,这篇课文和其他的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
4.交流。
三、学习课文,读读演演。
1.一小组读课文,思考三个问题。
2.三个问题你解决了哪一个?
3.师:小白羊好心把黑熊放了出来它却反而要吃小白羊,他真是忘恩负义啊!
(出示刚才的填空,撕掉前面的形容词部分)你还可以用其它词语来形容它吗?你觉得小白羊又是怎么样的呢?完成填空:
的黑熊 被关在笼子里, 的小白羊把它放了出来,但 的黑熊要吃小白羊。
4.你们对黑熊对小白羊都有自己的看法,把你的感受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同桌两人合作读一读小猴出场前的这一段。
5.交流同桌读全班合作读。
6.过度:就在这紧要关头,小猴子出现了,它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把黑熊重新关进了笼子,是什么巧妙的办法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7.出示自学建议,小组自学。
8.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9.师:是啊,猴子的办法真是巧妙啊!让黑熊自己重新爬进了笼子。(撕掉最后两个形容词位置)
的猴子用巧妙的办法把 的黑熊重新关进笼子。
10.加上前面的填空,同桌互相说。(读时有不同答案都可。)
四、总结课文,复习拓展。
1.复习生字词语:摘苹果
2.过渡:黑熊终于被猴子又关进了笼子里。这时的小白羊会怎么说呢?如果你是小白羊,你将会对猴子或黑熊说什么呢?找你的好朋友说一说,演一演。
3.总结道理。
4.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道理、课文的形式、怎样演剧本等都可以说)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迹》精选教案及说课稿 篇2
低年级阅读教学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板画荷花池画面,满池荷叶图)细心的孩子一定会发现今天黑板上的变化。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荷叶”。)
2.小朋友请仔细观察,看看荷叶是什么形状的?板书“圆圆”。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荷叶圆圆》。大家一起来读课题。
4.美丽的荷叶不仅吸引着我们这些小朋友,而且还吸引着一群可爱的小伙伴呢!他们都是谁呢?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把这些小伙伴找出来。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和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二、识字学词,读通文本。
1.听见小朋友们读得如此认真,老师真不忍心打扰你们,现在荷叶姑娘给我们带来一些好朋友,想不想见见它们?
多媒体课件出示带注音生字的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分组读,比赛读。(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随机纠正读错的词语。)
2.顽皮的拼音宝宝藏起来了,还会读吗?(通过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读去掉拼音的词语。)
3.小朋友们读的真棒,现在你有什么好方法把这些生字宝宝记住呢?
(1)加一加:
王 + 朱==珠 土 +平==坪 足 + 尊==蹲 口 + 喜==嘻
(2)换一换:
遥-----摇 蓝-----篮 苹-----坪 株------珠
(3)猜谜语: 一支羽毛(翅)月在旁边(膀)
人在亭子边(停)一日一日又一日(晶)
4.美丽的荷叶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可爱的小伙伴也非常喜欢她,让我们跟随录音一起去感受他们的快乐心情吧!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思考:这个故事讲的是荷叶姑娘和哪些可爱小伙伴之间的事?(听录音)
5.交流:是哪些可爱的小伙伴在和荷叶姑娘玩耍呢?(板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
三、品读领悟,理解文意
(一)荷叶——小水珠的摇篮
1.三个可爱的小伙伴都来了,你最喜欢谁呢?那就赶紧美美的读一读你喜欢的那个自然段吧!
2.分组读喜欢的小节。(喜欢读同一小节的一起来读该小节课文)
3.同学们读得太美了,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你就是那一颗颗漂亮的小水珠了,躺在这绿绿的,圆圆的荷叶上。这时候,风姐姐轻轻吹过,小水珠们躺在摇篮里,随着风儿摇啊摇,摇啊摇------你感受到了吗?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小水珠”你来说------带感情读。你能像他那样读给大家听吗?
多可爱的小水珠啊,让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小水珠的感受吧!齐读
4.这小水珠特别调皮,一边躺着,一边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四处观看,“小水珠”,你都看到些什么?
现在让我们再随小水珠一起去享受这柔软的摇篮吧!(齐读)
(二)荷叶——小蜻蜓的停机坪
1.听着同学们优美动听的朗读,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慢慢睡着了。此时,从远处飞来一只小蜻蜓,看,小蜻蜓像什么?怪不得小蜻蜓说-------(读: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2.想不想成为一只美丽的小蜻蜓?(指名读)
3.多么漂亮的小蜻蜓啊?让我们也展开透明的翅膀飞一飞吧!(齐读)
(三)荷叶——小青蛙的歌台
1.听到同学们读的如此动听,歌唱家小青蛙可有些不服气了,他想跟大家比试比试?你敢吗?谁先来?(指名读)
2.小青蛙,你把荷叶当做什么呀?(读:荷叶是我的歌台。)为什呀?唱两句吧!
3.小青蛙唱得多好呀,就让我们来一次男女生比赛吧!
四、拓展延伸,训练巩固
1.圆圆的荷叶绿的可爱,它的小伙伴可不止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几个呢!还有很多小动物也喜欢和荷叶姑娘做游戏呢?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荷叶是小水珠的----------------。
荷叶是--------的-----------------。
------是---------的-----------------。
2.指名逐个句子填写,完成后大家齐读。
3.小朋友们真聪明,又帮助荷叶姑娘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
小鱼、小虾、蝴蝶、小乌龟、小飞蛾……
4.那小鱼儿会把荷叶当作什么呢?
屋顶、凉伞、帽子……
3.在凉伞(屋顶、帽子)下面都做了什么呢?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又是怎么说的?
根据提示说话:小鱼儿说:“荷叶是……”
4.小朋友们,说得可真好,让老师感觉到这绿绿的荷叶仿佛就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让我们伴随这这份快乐心情做着动作和这些可爱的小伙伴尽情玩耍吧!(配乐朗读)
五、巧选例字,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荷叶姑娘,还认识了许多小伙伴,小朋友们学得很认真,课文也读得很好,下面新的挑战来了,请看----
2、出示规范生字“朵、机”认读。用你可爱的大眼睛仔细看看,比较一下,发现什么小秘密?
总结:这两个字的组成部分相同,但在不同的字中,相同的部分位置不同,并有所变化。
3.分析字形、结构、书写应注意的事情。
几在“机”中变瘦,靠右占田字格右半格,在“朵”中变胖,变扁,横折弯钩的钩没有了。木在“木”中变瘦,靠左占田字格左半格,最后一笔变成了点,在朵中变胖,变扁,占田字格下半格。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随书空,教师同时提示重点笔画的写法。
5.学生各练写两个。
6.实物投影展示优秀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实物投影展示有问题的作品,做“给字宝宝看病”的游戏,让孩子发现问题所在。
7.再次练写两个。
六、课堂小结
圆圆的荷叶不仅给小伙伴们带来了欢乐,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这节课你学的快乐吗?希望小朋友课后能把这个故事表演给爸爸妈妈看,还可以画一幅美丽的荷叶图,写上几句你想对荷叶姑娘说的话。下课!
七、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小水珠──摇篮──眨眼睛
小蜻蜓──停机坪──展开翅膀
小青蛙──歌台──放声歌唱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迹》精选教案及说课稿 篇3
田庄中心校耿庄小学 王 俊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鸡兔同笼》。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了解猜测法、画图法,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体会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价值,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思想文化的熏陶。
3、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难点:
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学
(一)激趣导入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简要介绍鸡兔同笼问题;
二、引探
(一)出示自学提示
(一)(5mins)
1、读例1,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
2、猜一猜,鸡和兔各有几只?(1)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猜?
(2)如果猜得的脚数等于26只、大于26只、小于26只,分别说明了什么?
(3)又该如何进行调整呢?
3、画一画,看一看鸡、兔各有几只?
4、完成课本P104例1的表格。
(二)汇报展示自学成果
1、交流反馈获取的数学信息: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
2、猜测法思路汇报;
3、画图法成果展示;
4、小组合作探究列表法;
(三)出示自学提示
(二),小组合作探究假设法。(5mins)
1、根据表格完成填空。
2、整理思路,列式计算。
(四)汇报展示自学成果,呈现假设法解题过程。
三、引练
(一)《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二)课本105页做一做。
1、日本的“龟鹤算”问题。(第一题)
2、“鸡”和“兔”的“脚数”相差不是2。(第二题)
四、引展
课本 P105阅读资料—抬脚法(古称砍足法)
五、本课小结:解决 “鸡兔同笼”注意事项。
六、布置作业
(一)完成课本P106—P107练习二十四;
(二)完成“鸡兔同笼”类问题专项强化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鸡兔同笼》说课稿
田庄中心校耿庄小学
王 俊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深知我的功夫还很不到家,欢迎大家批评斧正。下面我就《鸡兔同笼》这节课,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
一、说教材分析
(一)说教学内容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趣题,本节课所讲的《鸡兔同笼》来源于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二)说教材编排特点
教材借助古代课堂的情景对《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原题进行了介绍,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由于“鸡兔同笼”原题的数据较大,不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所以教材化繁就简,先在例1中安排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探索解决的方法。
在分析解答部分,分别猜测鸡、兔各有多少只,然后验证脚的只数是否对应,通过不断的猜测、尝试最终找到答案,例1的表格可帮助学生按顺序探索答案,虽然也可以解决问题,但当数据较大时,过程繁琐。因此,教材主要呈现了最典型的“假设法”。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了解猜测法、画图法,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体会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价值,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思想文化的熏陶。
3、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1、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二、说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于理解,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虽然具备了应用逐一尝试法、列表法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他们已初步接触多种解题策略,会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是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用“四引”教学模式,利用PPT课件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小组合作交流、画图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进行尝试、探究、自主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老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努力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四、说设计理念
鸡兔同笼问题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中,早在1500多年前就有古人在研究它,我们现代人还在研究它,而且还有很多外国人也在研究它。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根本不会把鸡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就算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也不会通过去数头和脚来计算鸡兔的数量,那为什么这样的一个不可能发生的问题到底有什么魅力,使得那么多的人乐此不疲地去解决,经过1500年的洗礼流传至今呢?它经久不衰的魅力究竟在哪儿呢?教学“鸡兔同笼”问题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事实上,“鸡兔同笼”展现的是这样一类问题:把有联系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描述,已知这两种事物的总数和关于这两种事物本身特有的另一个数量,求这两种事物各自的数量。这类问题就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中蕴含着化繁为简的化归思想、假设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建模思想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
因为“鸡兔同笼”问题的趣味性和拓展的广泛性,也因为其解题方法的代表性,因此,使得这类问题频频出现在当今的各种小学数学竞赛中或各种奥数读本里。“鸡兔同笼”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能够求解一个“鸡兔同笼”问题,而是能够求解一类“鸡兔同笼”问题,而是能够探究出解决该类问题的多种方法。否则,怎样体现新课程理念?又怎样体现课堂教学较之奥数辅导的优越性?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问题的探究,是探究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中的创新,从而具有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传统教学和奥数辅导所缺乏的正是这些。因此,借助“鸡兔同笼”的教学机会,就应该展示出这些解题方法。也只有这些方法都展示出来,才能显示其千秋,比较其优劣。也许有的方法并不简便,也并不易于接受,但是各种方法的数学内涵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学生怎么学,取决于教师怎么教,一般来说,就是教师出示例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尝试解答。接着是对各种方法进行展示交流,到最后要么是各种方法的大杂烩,方法说完也就下课了;要么就是狠抓重点假设法,加之假设法的解题速度最快,到最终学生只愿意用假设法。然而实际上学生在解说假设法时,是没多少人听懂的,同时,解说的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一节课下来,学生会呈现三种不同的状态,豁然开朗的是那些一点就透的,懵懵懂懂的是那些“比着葫芦画瓢“,分不清求出来的是鸡还是兔的,一窍不通的还是那些原来不会现在依然不会的。我也不能免俗,也曾亲身经历过这样的课堂。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对解题,推理的思路和过程缺乏真实的体验,方法虽多,却不能把握其最核心、最基本的数量关系—4×()+2×()=26。其实,不论是,猜测法、画图法,还是列表法、假设法都可以在这个模型中找到影子。因此“猜想、验证、调整的策略”方是这节课的灵魂,学《鸡兔同笼》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本领—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我在教材列表猜测法和假设法的基础上,补充了直观和易操作的画图法,在课堂小结上着重强调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注意事项。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上,按照“四引”模式的要求,通过两个自学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我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汇报、展示、交流去加深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和体验,在练习中巩固、深化理解,完善解题策略,在拓展运用中感受其趣味性。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既体现主要内容,又要高度概括,条理清晰,呈现解题思路。
七、说教学反思
这段时间,对于这节课,我研究了大量的教学设计,说课稿以及有关这节课的一些教学探究型的文章,也搜集了不少图片等素材,也有看的越多越不知如何入手的体验,面对纷繁复杂的设计、练习、素材及教法,我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了课件及教案,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加之受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水平所限,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望在座的各位同仁能一起探讨和不吝赐教,以期有所进步。我想,这大概也就是我们聚在一起磨课的意义所在。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迹》精选教案及说课稿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加减计算的计算方法,会通过竖式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过程中,提升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课件并提问:克隆牛“健健”与“壮壮”出生时的胸围大小关系以及其出生时情况记录表并询问学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二)探索新知
总结问题:“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以及“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对于第一个问题在黑板上列出算式:0.77+0.03。
提出问题:之前学习整数的加减运算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笔算的?请学生上讲台进行板演后并提问全班:是不是所有人都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追问:这个0是否可以去掉?
对于第二个问题组织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列竖式解决这个问题。
时间结束后请小组代表上讲台进行板演,反馈后再提出一个问题:你会计算1.3-1.25吗?
并进行追问:小数的位数不同,应该怎样计算呢?
明确提出:先对齐数位,再计算。
将以上问题都解决之后我将组织全班学生一起思考: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更多模板,请在教师之梦微信公众号后台
回复“教学设计”进行查看)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加减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小数加减法》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竖式计算。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其竖式计算的讲解,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知识迁移,但是对于本节课中小数末尾的0是否可以舍去以及小数的位数不同如何计算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小数加减计算的计算方法,会通过竖式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过程中,提升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加减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那么我先出示包含课本上情景的课件:克隆牛“健健”与“壮壮”出生时的胸围大小关系以及其出生时情况记录表并询问学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利用教科书中的克隆牛的情景引入课题能够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有利于顺利展开后续的教学。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启发法等。
紧接导入中我提出的问题,我将收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将其汇总,并且顺势提出教材中的两个问题:“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以及“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首先从第一个问题入手,我将先带领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列出算式:0.77+0.03,并询问学生应该如何计算,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的,需要我作为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我将提出问题:之前学习整数的加减运算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笔算的?学生通过之前的经验能够立刻想到利用竖式进行计算,我便顺势请几位比较积极的学生上讲台进行板演。板演之后根据结果进行反馈,并提问全班:是不是所有人都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这时有可能有学生出现对于竖式计算最后得到的0.80中最后一个0的问题,我将着重提点:这个0是否可以去掉?根据学生之前对于小数的理解能够发现这个0可以去掉,我也会明确这一点。
在我与学生共同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之后我将把第二个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解决,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这个问题,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列竖式解决这个问题。
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我还是同样请小组代表上讲台进行板演,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我便再提出一个问题:你会计算1.3-1.25吗?对于同样是小数的减法学生能够立刻投入到问题解决中,但是这个问题有一个难点困扰学生,我便对其进行提问:小数的位数不同,应该怎样计算呢?在这里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便是将小数都右对齐进行计算从而无法得到结果,故而我将明确提出:先对齐数位,再计算。
将以上问题都解决之后我将组织全班学生一起思考: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请学生们积极发言,总结本节课所学重难点内容。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出示教材中自主练习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决。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的问题如:小数的小数部分最后有0可以舍去,小数进行竖式计算时要先对齐数位,再计算。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尝试在生活中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小数加减法。
竹影(教案及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一感知一品读一欣赏一迁移”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
导语: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我现在也教我女儿唱这样的儿歌,每当这时,我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饱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饱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走进《竹影》。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
(学生回答有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找到后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水平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五〉拓展欣赏: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配音乐)
(六)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七〉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附:《竹影》说课稿
1、教材分析:
《竹影》是丰子恺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全文叙述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在自家的”水门汀“上游戏,描画映着的竹影,你一笔,我一画,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孩子的游戏,在成年人眼里也许不屑一颐,但在丰子恺的眼里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竹影》为我们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戏,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受。-
2、教学目标:
〈1〉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确立与’情感和态度”目标: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以及初一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确立“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3、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二、说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一一感知一一品读一一欣赏一一迁移”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我现在也教我女儿唱这样的儿歌,每当这时,我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m盼,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设计这一导语,是按照情意原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从生活走进诛堂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可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i型'
〈二〉作者介绍,力求创新: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侣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由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i
美的创作的故事。
(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资料搜集的能力.)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轻声朗读,配以轻音乐〉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教师过渡语: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白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找到后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水平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感情就要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欣赏,艺术熏陶:
教师过渡语: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多媒体展示,自己音乐)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的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气通过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象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强了语文课的容量,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对自己的终身发展也有益.)
〈六〉口语交流,人文培养:
.教师过渡语: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戏引发的体验,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参与说话,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学生的积极性高,表现欲弦,这也符在合活动原理.)
〈七〉课堂小结,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结束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二组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起着承前启后,化知为能的作用。本组课文的专题是以诚待人,要求学生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尊严》主要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在年轻的时候,在一次逃难中,尽管极度的疲惫和饥饿,但他仍坚持以劳动换取报酬,体现了个人的尊严,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与赏识,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故事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耐人寻味。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爱、自强、自尊;另一方面也反应了杰克逊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在理解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基础上理解、感受到高尚的情感——尊严。我认为编者把一篇文章选入教材应该有他的理由,应该能够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特点。《尊严》这篇课文思想上的价值在于通过阅读懂得什么是尊严。在阅读过程习得语言,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
从学生角度出发,这是一件特别的小事,究竟在哪特别,学生并不能一下子想到尊严,尊严对于他们而言早已存在于生活、学习中,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让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哈默身处困境却仍不放弃原则、放弃自尊的高尚人格也成为我这节课最大的关注点。
二、说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在结合学生实际我预设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自主学习“捶、惫”等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疲惫不堪”及“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绘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
2、能力目标: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以上三个学习目标的设定涵盖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基于以上学习目标的设定,我认为理解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也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本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我会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众所周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得当便能引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给予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重难点的提出,在学法上我主要以“读文章、品语段、悟内涵、写感受”为重要关注点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朗读法、阅读讨论法、课文分析法、情境创设法。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情境创设者、组织者和引领者,要以一个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读、品、悟、写的过程。
四、说教学流程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我的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板块展开: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
引用我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尊严。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提出问题。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预习,学生以对课文的字词以及基本内容有了初步的学习,这一板块对学生进行检查,还有把课文的朗读情况进行检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以便让我们在这一节课进一步的学习。
第三板块: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1、想一想年轻人作为逃难人群中的一员,他与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划一划描写他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在旁边批上你的感受。
2、讨论讨论: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从年轻人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在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中,品味语言是重点。在充分阅读,自主学习之后,我引导学生交流。重点理清哈默与杰克逊大叔之间对话的三个层次:1.请求通过劳动来换取食物;2.哈默表达了自己不劳动不能够吃饭;3.坚决表示我要先劳动再吃饭。三个层次同时表现了杰克逊大叔的仁爱之心和哈默必须通过劳动得到食物的坚决态度。我采用重点细读的方式来学习哈默的三段对话,深入体会哈默在以劳动来换取食物这个问题上他的情感和态度,感受他由真诚的请求到恳切,再到坚决的情感和态度,感受尊严,抓住“狼吞虎咽”等重点语句,反复读加对比读体会年轻人饥饿至极但依然坚持先劳动在吃饭,进而理解他讲尊严之可贵。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表达言中之情,抒发个人胸臆。
接着重点分析杰克逊与女儿的谈话,体会尊严的可贵之处。杰克逊大叔的对话不长,但是这句话既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在这里,我提倡学生个性化朗读,个性化感悟与体会,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并理解“富翁”真正的含义,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也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是本文中的重点,它含有丰富的哲理,说明一个人能够自尊,必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这为他以后创造财富并有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板块: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尊严是无价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你
认为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五、说板书设计:
逃难人
倍数教案及说课稿1 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49.50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倍数的概念。2.使学生能正确写出一个数的倍数。重点:倍数的概念。
难点:理解、掌握倍数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复习:
(1)、最小的自然数是()(2)、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
(3)、个位是1、3、5、7、9的数叫做()(4)、个位是0、2、4、6、8的数叫做()(5)、个位是0、2、4、6、8的数叫做()
2.师:天气变冷了,亮亮和红红去帽子商店买帽子。(出示帽子商店)里面的帽子真多啊!红红和亮亮分别看中了一顶帽子(出示皮帽和草帽),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指名学生解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0÷18=5,可以说90是18的5倍。也可以说90是18的倍数。2.出示练习题:(1)12÷3=
40÷8= 315÷15=
(2)11÷3=
43÷8=
637÷15=
指名学生回答结果,出示问题: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再分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第一组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第二组有余数,被除数就不是除数的倍数。(板书: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没有余数)
3.小组讨论: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4.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当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没有余数时,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注: 倍数是相互的,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必须说谁是谁的倍数。
5.练习:判断下面各题,被除数是否是除数的倍数:
A、80÷16
()
B、156÷39
()
C、92÷27
()
D、351÷27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
6.练习: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把它圈出来。9、11、14、25、34、42、46、49、63、71、84、90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的。
7.小游戏,找朋友:游戏规则:每人手里拿着一张数字卡片,站成一排,快速找出与自己是倍数关系的同学。
8.思考:怎样求一个数的所有倍数,并且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小组讨论,再集体汇报。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教师总结:可以用这个数分别与1、2、3„„相乘,所得的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三、课堂练习:
师:本节课你知道什么是倍数吗?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你能根据你学的知识来解答课本第50页的第2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在集体订正。
四、作业:课本第50页的1.3题。
五、板书设计:
倍数
÷ 18 = 5 90 是18 的5倍 90 是18 的倍数 被除数 是 除数 的倍数(没有余数)
《倍数》说课稿
本课我讲的内容是《倍数》,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倍数的概念,使学生能正确写出一个数的倍数。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什么叫倍数,难点是求倍数的方法。本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在充分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下,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不足之处:要真正把本班的学习小组建设起来。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迹》精选教案及说课稿 篇8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教学难点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二、突显主体,说学情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课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他们司空见惯,觉得平凡无奇,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
三、促进发展,说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目标导学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四、发散思维,说过程
(一)诵读经典,导入课文(5分钟)
学生背诵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经典诵读中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与《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初读课文,感知画面(10分钟)
新课标提出学生在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出示了以下学习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想一想,乡下人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写出你的感受。你从文字中发现了几幅画面?用笔在书中作批注。
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汇报交流
1、中心句、感受(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交流从文中看到的画面(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文章的中心句,疏理课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意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美景(17分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又出示了如下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出自己认为描写得最美的一处风景美美地读一读,并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
学生合作交流,品读感悟,教师随机点拨或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美的情感熏陶。
(四)、联系实际,拓展画面(8分钟)
欣赏乡村风光图片,让学生在“诵”“写”“画”“唱”等形式中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我们的乡村生活。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迹》精选教案及说课稿 篇9
教学目标
1、熟悉作品的旋律,感受其风格,并能随音乐哼唱。
2、知道中华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辨其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凭你自己对新疆音乐的了解,你平时听到的歌曲,有哪些音乐是属于新疆的?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听听平时同学们不太听的到的新疆的歌曲《咯什的春天》
2.欣赏新疆音乐《咯什的春天》
师:聆听的过程中,你要考虑以下问题:
a.这首歌曲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b.同桌互相讨论它使用了那种乐器?
(拉弦、弹拨)
c.它的伴奏乐器又是什么?
3.图片展示。热瓦甫并再播放热瓦甫的音乐。
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4.在热瓦甫的音乐中带有手鼓,介绍手鼓。
幻灯图片展示。
三、感知新疆维吾尔族的典型节奏。
1.手鼓(铃鼓)节奏
X. X X X _ X X X
2.引出新疆的典型节奏。
X. X X X _ X X X
3.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配上点音乐,你们来打打看。
播放《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
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及说课稿 篇10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矗立、鳌头、金銮殿、湛蓝、琉璃、额枋、蟠龙、藻井、中轴线、击磬、攒、鎏金”等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理解“玲珑、矫健、迥然不同、掩映、井然有序”等词义。
3、回顾说明文相关知识。(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3、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4、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三)情感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字词,并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老师:幻灯片、视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苏州园林,领略了江南园林的温婉细腻,欣赏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今天,我们将欣赏北国的典型建筑——故宫。
故宫简介: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PPT展示,同学朗读)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本文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见注解1)而作者正是故宫的研究专家黄传惕先生,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下面,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预习检测
1、我们早自习大家都预习了本文,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下面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填好故宫博物馆的布局示意图的建筑名称。(黑板上事先画好示意图框架,同学填好后,其他同学检查更正,然后PPT展示正确的示意图)
2、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都是事物说明文,这篇也不例外。前两文分别采用的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那么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看图回答)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具体来说,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然后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和称“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而离开故宫。
3、PPT展示故宫完整的布局结构图。
三、整体感知
1、视频跟读(PPT播放故宫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按照字幕跟读),要求:
(1)注意难读字词,加深文章印象。
(2)视觉感受故宫建筑群规模的宏大壮丽,建筑物的精美,体会其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观后印象(自由回答): • 建筑规模——宏大壮丽 • 建筑物——精致美观 • 建筑布局——整齐统一
3、正音解词,圈出难读字音,班级交流,并解释重点字词。(请2个同学读音,PPT更正错误,然后全班朗读两遍)• 矗立(chù)
鳌头(áo)• 金銮殿(luán)
湛蓝(zhàn)
• 琉璃(liú lí)
额枋(fāng)
• 蟠龙(pán)
藻井(zǎo)
• 中轴线(zhóu)
击磬(qìng)
• 檀香(tán)
攒在一起(cuán)
• 鎏金(liú)
雍正(yōng)
•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
• 迥然不同(jiǒng)
水榭(xiâ)
玲珑:形容(物)精巧细致,(人)机灵敏捷。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向贯穿。矗立:高耸直立。矫健:强健有力。缭绕:回环缠绕。错综:纵横交叉。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井然有序: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整齐的样子。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迥:指距离很远。
4、疏通字词后,浏览全文。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该怎么划分呢?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四、合作探究
1、浏览1段,回答:(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明确:北京中心。我们都知道北京市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故宫坐落在这样一个象征着国家最高威严和最大权利的城市中心,说明了什么?(地位之高)(2)故宫的名称还有哪些? 明确:紫禁城、故宫博物院。(3)为什么叫紫禁城?
明确:关于“紫”的三种说法,“紫气东来”说;天帝“紫宫说”;星座五宫,紫薇居中,古代帝王自称天之子,所以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宫殿称紫薇宫,“紫”代指皇帝。而皇帝居住的地方严禁百姓靠近,因此皇宫便称为紫禁城。;
(4)这段还介绍了故宫哪些方面? 明确:地位、历史
2、齐读第二段,思考:
(1)我们知道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故宫,那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看谁能又快有准地在文中找出来。
明确: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这些特点之前的那些文字介绍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体现出规模宏大壮丽的特点。列数字。
过渡句:这两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给游览者留下了一个总体印象。后文主要围绕这三个建筑总特点展开,前面提到了建筑规模宏大,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其它特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下面,我们跟随黄传惕先生的脚步,正式踏上故宫之旅。
3、请2位同学分别朗读3、4段,同时PPT展示故宫全景示意图。说说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现了故宫三大特点的哪些方面? “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打比方
建筑精美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列数字
宏大壮丽
“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 建筑精美
“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列数字
宏大壮丽
总结:这两段主要讲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到此为止,我们初步领略了故宫宏大的规模,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故宫,感受故宫的金碧辉煌。
第二课时
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故宫博物院。上节课,我们根据同学们画出的故宫游览图,知道了故宫的大致情况,回顾复习:
1、旅游路线图(PPT展示),总结说明顺序。(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2、回归课本,复习结构划分,概况说明结构。(总分总)
3、略提1、2段,找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方法。
故宫的总体特点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列数字。
二、课文研读
1、今天,我们将进入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请大家齐读11段,看看这一段介绍的是何处?
明确:小广场,它是前朝和内廷的分界地带。
2、第二部分哪些段落介绍的是前朝,哪些是内廷呢?
明确:4-10段讲前朝,12-14段讲内廷,可见11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面,我们先来分析前朝部分。
三、重点研讨5-8自然段,学习方位词的运用,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请大家齐读第4段并归纳段意。
明确:概说三大殿。(三大殿具体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2、那么接下来,概说之后应该就是分说了,大家找找三大殿分别对应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5-8段讲太和殿,9段讲中和殿,10段讲保和殿。分类别。从文章的篇幅上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其它建筑来说,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太和殿,它是作者详细介绍的对象,也是我们课文学习的重点。
3、请大家齐读5-8段,看看作者写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并在文中划出每段的中心句。
明确:外观、内景、位置、用途。
4、第5段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回答:
(1)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示色彩的词语。
明确: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贴金彩画、红色大柱、金锁窗、朱漆门;以红黄为主,红色代表着吉祥、喜庆,而黄色代表雍容富贵,是皇权的体现。
(2)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作者构思也是极有讲究的,从屋顶——殿檐——额枋——梁柱到门窗,这是很鲜明的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3)这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明确:列数字——“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
5、参观了太和殿色彩明媚的外观,接下来,作者的脚步正式踏入了太和殿中。
(1)作者游踪是由外入内,外观着重绘色,内景着重绘形,那么此段中主要绘的是什么的形呢?(提示:原文中有多次提到的词)为什么? 明确:龙。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体长、有鳞、有角的动物,能腾云驾雾,具有力和权的象征意义,富有神秘色彩,因而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
(2)同样,作者是按空间顺序介绍各种各样的龙的图形的,按空间顺序叙写,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立方位,在不同的立足点,看到的景物也不同(以教室为例形象说明)。说说作者此时参观 的立足点在哪里?文中还运用了很多方位词,请找到并圈出来。明确:立足点1:朱漆方台。方位词: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
立足点2:雕金蟠龙。方位词:周围、下面。(3)显而易见,本段采用的具体是什么空间顺序? 明确:说明顺序:外——内、中间——两旁、上——下
小结:如果没有这些方位词,这些景物的布置就会显得混乱,如果调换方位词顺序,那么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另一番光景。可见方位词的运用使讲述更有条理,足见作者游览时的从容闲适之态。因此,我们在介绍景观时也要学会正确使用方位词。
(4)这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话。
明确:举例子、摹状貌。
4、回到课文,外观内景都讲完了,但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群中最典型的建筑,是作者介绍的重点,所以,作者接下来还明确提到了它的地理位置和用途。
(1)请用原文回答,位置是在哪里?用途是什么?
明确:位置——中轴线上(画故宫示意图时已明确),用途——举行重大典礼(威严)。
(2)为什么要把太和殿设在中轴线上?
明确: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
(3)8段提到一些景观,如铜龟、铜鹤、松柏等,有什么寓意吗? 明确:龟、鹤是长寿的象征,松柏表示长青,它们寓含着皇权巩固、皇帝长寿的意思。
小结:这四段主要介绍太和殿的外观、内景、位置、用途,品读完,太和殿在大家心中应该有了个较清晰的影子了。从全文把握,思考:(1)太和殿体现出故宫三大特点中的哪些特点?
明确: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扣准文本分析)(2)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太和殿呢?
明确:A政治角度上:是行使政治权力、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也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皇权象征。
B建筑角度上:是故宫最大的宫殿,最能完整体现故宫本质特点。这样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突出了太和殿的中心位置。
5、浏览9、10段,欣赏图片(PPT展示),了解中和殿和保和殿的用途。
明确:中和殿——举行大典时,皇帝休息;保和殿——殿试。
6、前朝建筑中的三大殿在此就介绍完了,接下来,大家快速浏览12至15段,回答:
(1)作者介绍了内廷的哪些建筑,各有什么用途?(PPT图片展示)明确:乾清宫——处理日常政务,批奏章,见外国使节;交泰殿——存放玉玺的地方;坤宁宫——皇帝结婚的地方。此三大宫合称为“后三宫”。
(2)与前三殿相比,后三宫有什么不同?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14段原文回答)作比较。
(3)堪比苏州园林的是故宫的哪处建筑?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御花园。打比方。
7、文章最后一段为全文作总结,找找看:写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的句子在哪里?齐读
明确:“站在景山的„„井然有序”
8、课文的赏析在这里就结束了,相信大家心中对故宫应该都有了个整体把握,以后有机会和亲朋好友去亲临故宫的话,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来当导游吧”!
三、知识巩固
1、全文结构及游览路线回顾。(PPT展示)
2、说明对象、类型、特点、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 明确: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说明类型——事物说明文
说明特点——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说明结构——总分总
说明顺序——有南往北的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
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使文章层次分明。
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
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 突出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
举例子、摹状貌:如“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腾龙的姿态。
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明(“现存”)
四、文本延伸
以本文为例,分析如何准确生动的介绍建筑物?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找好立足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五、拓展训练
如果你的家人或亲朋想要到学校来,如何带领他们参观并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呢,请你当一次名副其实的导游吧!
六、板书(PPT展示)1-2 :概括介绍故宫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迹》精选教案及说课稿】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及说课稿09-09
五年级下册语文送你一片绿荫教案及说课稿09-01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砖》说课稿08-13
小学四年级语文《字的敬畏》精选教案10-22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05-26
小学四年级思品说课稿09-27
小学语文六年级说课稿10-19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10-19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05-27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检阅》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