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字的敬畏》精选教案(共10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字的敬畏》精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理解“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赠言、格言、诤言、诺言”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预言、忠言、直言、真言、赠言、格言、诤言、诺言”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其实生活当中有很多“言”。比如说:预言、直言、忠言……等等。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各种“言”。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课件:预言、直言、诤言、赠言、真言、忠言、诺言、格言。
2、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你能了解那个名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4、全班交流。
5、根据自己的预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字
6、全班交流:“允”字的读音很容易读错,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强调。“允”的读音是“yǔn”,而不是“rǔn”。
“诤”字的读音是“zhèng”。“戒”是由“诫”拆出来的字,可以组词:戒严、戒烟。古文字的“戒”字,像一个人两手拿着武器——戈。它的本义为持戈的警戒,引申为防备、警告;又引申为禁止、戒除等义,如戒烟、戒酒等。“诫”字是警告,劝人警告,可以组词:告诫。
7、读一读这些字词。
三、练习
1、读一读、填一填。
“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是赠言。
“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这句话是格言,劝告人们要珍惜时间。
2、你还知道哪些言?
格言: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关于诺言的语句;
一诺千金言出必行
言必信,行必果
轻诺必寡信
布置作业:
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预言、忠言、直言、真言、
赠言、格言、诤言、诺言
小学四年级语文《水乡》精选教案 篇2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
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水乡》。
谁愿意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水乡哪些特有的景色?(学生汇报)
水乡有这么多我们生活在内陆的孩子所不知道的奇特景物,要是你到了水乡游玩,眼睛一定会看不过来的,所以作者说——“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学生齐读)
二、感悟课文
这么多的景色,你最想看的是哪一处呢?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四十一页,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水乡景色,画下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用笔在书上做好批注。
(学生读——找——画)
你们一定很想把自己心仪的水乡景色和同学分享吧?老师给你这个机会,现在就在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画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细雨像蚕丝那么柔和,飘在脸上凉沁沁的,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指名读三人)
导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的细雨给了我们如此美好的感觉,真是更加期待她的风景。
2、窗口开得很别致,形状像一把张开的折扇;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扇面。船在前进,画面在移动,有趣的是烟雨迷蒙,使不断变化的景色若隐若现,似真似幻。(指名读——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导语: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水乡的窗口是别致的,风景一定愈加别致。
3、绿色的堤岸:垂柳、水杉、刺槐、白杨、桑园、竹林;彩色的田野:金黄的菜花,翠绿的麦苗,彩霞般地紫云英,奔跑的拖拉机。(指名读一人——指导想象读——指名读两人——想读的一起读)
导语:“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绿色的堤岸,彩色的田野分明在向我们诉说着江南人民的勤劳与质朴。
4、一座石拱桥,半圆的桥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轮圆月。一条罱泥船从圆月里穿出来。一个戴斗笠穿蓑衣的老牛倌儿,正牵着两条水牛在桥上经过。(指名读一人——教师范读——自由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配乐读)
导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座石拱桥,一轮明月留下了多少“小桥流水”的佳话。
5、那拖轮拖着一条、两条、三条……一共十八条驳船,在烟雨迷蒙中,像一条穿云破雾的长龙。
三、总结品评
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争先恐后的跃入作者的眼帘,作者怎能不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只有在水乡才能见到的别致风景伴着细雨点点落落到了作者的胸怀,作者不由得发出赞美——“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作者乘船一路顺流而下,陶醉在沿途的江南风景里,作者怎能不如痴如醉的赞誉——“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那么学习了这篇课文,此时此刻的你想说些什么呢?
(相机补充完板书)
板书设计:
水乡
细雨柔和润江南
窗口别致嵌画卷
田野村落情悠然
小学四年级语文《字的敬畏》精选教案 篇3
1.认识“晋、扭”等13个生字,读准“囊、吧”等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会写“芦花、发愣”等16个词语。
2.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视频导入,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电影吗?我们先来看一个电影片段吧。(出示电影片段)
2.看了这个片段,大家有什么感受?
3.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己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笤帚”中的“帚”要念轻声。
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强调。
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生字新词。
芦花 发愣 铅笔 枪栓 胳膊 劫难 炕沿 鬼脸 戒指 柜板
绸子 枪声 敌人 尸首 防备 慌忙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并按顺序概括小标题。
(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
把长长的一部分内容浓缩成一个简短的小标题,必须抓住内容要点,用语精练。小标题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概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交通员
第四部分:勇斗鬼子
第五部分:河沿枪声
第六部分:机智逃生
2.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评价检测学生读的情况。
(1)确定重点段: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部分就是重点语段。(第四部分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所以重点段是第四部分。)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3.把六个小标题连起来,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预设:老师帮你在最前面加上时间——抗战时期,地点——芦花村,这样故事的主要内容就变得更完整了。)
四、课堂小结,畅谈体会。
读了课文之后,雨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坚强不屈。)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检查掌握情况。
2.上节课,通过读课文,我们学习了用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提纲,思考问题:
(1)文章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交通员、勇斗鬼子)
(2)文章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部分: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样?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部分:从哪里可以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的机智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
第四部分:雨来是怎样与鬼子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的?
第五部分: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的行为有什么反应?
第六部分:雨来是怎样机智脱险的?
2.以学生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标画的阅读习惯。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以及重点人物、细节等。
三、深入文本,感受形象。
(一)理清联系,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导学生讨论、理解重点句子。
在课文中画出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的作用,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二)重点研读,感受英雄形象。
第四部分描写了雨来与鬼子作斗争的场景,最能表现雨来的英雄形象。
1.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里能具体感受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
预设一:品读雨来和鬼子之间的对话。
(1)在鬼子对雨来的一连串盘问、哄骗、利诱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鬼子的奸诈狡猾,雨来的沉着与机智。)
(2)学生自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预设二:品读鬼子毒打雨来的片段。
(1)找一找鬼子毒打的动作。
(2)从这一连串的扭、打、揪、拧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鬼子是多么——(残忍、残暴、没有人性)
2.小结:我们刚才交流了第四部分的重要片段,品读了其中精彩的语言,小英雄雨来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更加生动立体了。
(三)回顾总结,畅谈感受。
1.读了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全班交流:
鬼子的威逼利诱,也没有让雨来屈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板书:坚强不屈)
雨来被鬼子毒打得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但他想到的却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板书:热爱祖国)
雨来小小年纪就智斗鬼子,与鬼子斗智斗勇。(板书:机智勇敢)
四、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分享你所知道的其他英雄故事。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鼓励学生把整个故事讲给家长听,注意语言流畅,讲述生动真实,突出雨来的精神品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按顺序概括小标题,并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小学四年级语文《字的敬畏》精选教案 篇4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用“竭力”造句。
3、朗读课文,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4、结合课外资料和同学交流世界上还有哪些奇妙的植物。
教学重点:
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思考,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用“竭力”造句。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难点:
用“竭力”造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世界上的生物千奇百怪,会吃虫的植物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来见一见会吃虫的植物。板书:
二、初读课文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检查自己的预习成果,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订正字音。
认读词语,相机理解:
(1)茅膏菜,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吃虫的植物?
(2)黏液,想一想黏液的样子。
(3)粘住,读准字音,粘住谁了认读苍蝇。
(4)跌进,半截,腐烂。
(5)本课还有两个多音字,出示“扎”,“盛”,说说这两个字的不同读音,分别组词语。
(6)竭力是什么意思?读句子“一条蜈蚣跌进猪笼草的袋子里,半截身体露在袋外,正竭力挣扎着想爬出袋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蜈蚣竭力往外爬的情景,进一步理解“竭力”。
(7)你能用“竭力”说句子吗?
自学生字,反馈练习。
(1)加偏旁成本课生字并组词。
矛,高,夜,占,失
(2)比一比,组词语。
蝇( ) 截( ) 竭( )
绳( ) 裁( ) 喝( )
三、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都写了什么?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归纳:写了茅膏菜和猪笼草的样子,以及它们是怎样吃虫的
四、理清层次
根据刚才我们归纳的内容,你能给课文分段吗
学生分段,订正结果。(1—2自然段是第一段,3—4自然段是第二段)
自己默读第一段,想一想在介绍茅膏菜是先介绍什么,再说什么,
又是怎样介绍猪笼草的?
了解课文在介绍这两种吃虫的植物时,都是先介绍它们的样子和怎样吃虫的,再举例说明。
五、小结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吃虫的植物,茅膏菜和猪笼草,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那么它们又是怎样吃虫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了解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3、结合课外资料和同学交流世界上还有哪些奇妙的植物,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思考,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默读第一段,思考:茅膏菜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吃虫的?它为什么能吃到虫子?可以用不同的符号画一画。
学生按要求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填表:
植物名称
外形特点
怎样吃虫
能吃到虫子的原因
茅膏菜
(师生共填)
叶子是半月形的,又嫩又绿。叶子上长满柔毛,还带着黏液。
粘住小虫,叶子紧紧地卷起来。
半月形的叶子更容易卷起,嫩绿的颜色吸引小虫,柔毛和黏液可以粘住小虫。
猪笼草
(小组合作)
全身红红绿绿,叶子长,宽大,挂着一个袋子,细毛上有蜜汁袋口和内壁很滑,袋底有“积水”,虫子掉进袋子后被“积水”腐蚀。
颜色和蜜汁吸引虫子,袋口和内壁很滑使虫子容易掉进袋子不能逃脱,消化液的腐蚀作用很强。
(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只用简单的词语即可)
(1)说茅膏菜的样子时,播放课件,直观了解茅膏菜的样子。知道“积水”是什么(消化液)
(2)边读文边说茅膏菜这样的外形特点对捉虫有怎样的作用。
(3)完成表格。
(4)茅膏菜的叶片紧紧卷起,小虫怎么也逃脱不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给我们讲的事例。
(5)补充资料,茅膏菜并不大,直径长约1厘米,最后把苍蝇消化得只剩下两片翅膀和六条细腿,真是吃虫的能手。
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学习第二段“猪笼草”.
小组学习第二段内容,按要求填表。
投影学生自学成果,规范语言。
课件出示,直观了解猪笼草的外形。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半截身体露在袋外,正竭力挣扎着想爬出袋子,可是那袋里的半截身体,已经腐烂的不成样子了。”说说感受,感受猪笼草真是吃虫的能手。
小结:正因为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使它们成了自然界的吃虫能手。
课外阅读:
1、在世界上的众多植物中还有许多像茅膏菜和猪笼草这样的吃虫高手,你还知道有谁吗
2、结合课外阅读说一说:例如“捕蝇草”“瓶子草”“毛毡苔”
3、除了这些吃虫的奇特植物,你还知道哪些神奇植物和它们的奇特本领,可以仿照书上的方法,先说说它们的样子,能举个例子。
小结:在我们的世界上有许多奇妙的植物,动物和事情,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有一种吃虫的植物叫猪笼草。它的枝条上有一个“瓶子”。猪笼草上面有蜜,虫子飞来吃蜜就马上掉进“瓶子”里,一会儿就化了。我自从知道了猪笼草,我就不尽地赞叹:大自然真神奇!
思维拓展:
通过课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吃虫的植物是怎样吃虫的,那么你还知道有哪些有趣又奇妙的植物呢?
总结:
今天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吃虫的植物
茅膏菜 猪笼草 先画一画句子
再找一找联系
小学四年级语文《字的敬畏》精选教案 篇5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二、分段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让学生读这一部分课文,想想*的语言和心里想的几个问题应该怎样读。
(2)同座位的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
想一想当时这位妇女、中国巡警、那个大个子洋人以及周围的中国人都会说些什么?(学生分小组说一说,把当时的情景表演一下。)再让学生说一说“中华不振”的含义。
(2)联系全文的内容,想想*一个人沉思是都在想些什么,并把想到的写下来。
3、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的远大志向。
(3)分析一下少年*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写*的读书志向之前先写了同学们的回答,为什么具体写了魏校长在听到*的回答之后的反映。
4、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齐度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联系全文深入思考
1、是*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的三件事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又是怎样把三件事连在一起的。
四、积累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然后写一写。
五、拓展阅读,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手迹的图片。
2、学生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
3、教师提供诗的注释,学生试说诗意。
4、联系课文内容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六、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1、自拟题目,把自己阅读课文和“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所想到的,写下来。
2、小组内交流小习作。
七、布置综合性学习
1、我们已经了解了总理小时侯的故事,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更多人的成长故事吧‘
2、分小组,说说你想了解哪些人成长的故事。
板书设计: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沉思 振兴中华
小学四年级语文《字的敬畏》精选教案 篇6
1.明确角的大小同边的长短、两条边叉开大小的关系。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谈话导入新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过了角,谁来告诉老师你都学到了什么?
(请同学举手发言,引出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我们已经知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题纸,画一个角。
3.好,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角比较大?觉得自己画的大的同学请举手。
4.老师这里也画了两个角(出示课件2),你们仔细看一下∠1和∠2哪个更大呢?
(给同学们一点观察的时间)觉得∠1大一点的请举手?觉得∠2大一点的请举手?
5.(发现都有举手,而且有些学生犹豫不定)同学们都知道,量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尺子;量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称;那么量角我们可以用什么呢?
6.(有学生会说量角器,教师直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二、学生自主观察,合作探究学习
1.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半圆)
师:在量角器上面,你还观察到了一些什么?
生1:我看到上面有很多线(师:这些线我们称之为刻度线。)
生2:我看到上面有很多数字(师:这些数字呢,我们称之为刻度值。仔细观察这些刻度值,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3:我发现上面的数字有2圈(师:我们分别称之为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
生4:我发现上面数字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刻度线都集中到了……我们把这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
(以上师生对话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随机调整,随时出示课件4)(幻灯片显示量角器及各个主要部分的名称,介绍0刻度线和90度刻度线)
2.建立1°的概念
师:在量角器上,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了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这里的“度”,就是角的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
(板书: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三、学生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量一量书本37页的角1吧。(生尝试量角,师巡视)
师:好,有些同学已经量出了角1的度数,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量角的吧!(生边说量角方法,边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量角)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成了一首儿歌(板书):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刻度看另边,内外要分辨。
(PPT显示,并且让学生解释对这首儿歌的理解)
学生量角2,深化学生对儿歌的理解。
师: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量角的方法,判断(请用手势“√”或“×”表示)。(依次播放课件)
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下大屏幕上的五个角,先看一下上面两个角,在书本的38页,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是量角器量一量,我们比一比哪位同学量的又快又准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边的长短不一样。但是他们大小相等。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PPT出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啊?你们可以拿出量角器量一量书本上下面三个角的度数。
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四、课堂活动
1.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量一量上课开始我们自己画的角,同桌之间再比较下,到底谁画的角大,大多少?
2.量一量生活中的角。
师:我们看下书本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来看看这面少先队队旗。谁来估计一下,角1大概有几度?角2呢?角3呢?
(学生量角,交流)
师:我们再来量量,五角星上的角4和角5分别是几度。
五、总结交流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回答,师做简单总结。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篇7
了解学生特点,兴趣爱好,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等,以利于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了解学生课内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包括词语的听写、背诵的情况。
通过修辞专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懂得在平时阅读和写作时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跟学生交流,了解他的性格爱好、学习状况等。
你好,老师很高兴认识你,我们是第一次见面,老师对你还不是很熟悉,所以老师想采访你一下,可以吗?假设这是话筒啊,你是嘉宾,我是主持人。XXX同学,你好,欢迎你来到我们的葡萄园演播室,我是主持人屠老师。我最关心的问题是你平时最喜欢干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没有啊?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人?比如在学校你最喜欢哪个老师?哪个同学?在家里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崇拜他?
你最喜欢什么课?为什么?你最不喜欢什么课?为什么?介绍一下你的语文老师,平时语文课都做什么?喜欢他上课吗?
平时觉得学习累吗?作业多不多?通常什么时候写作业,用多长时间可以完成?
平时有写日记、课外阅读的习惯吗?除了课本以外,有没有课外书?
你们语文课上到哪里了?觉得学语文课哪里学得不好,最难学?你刚考完其中考试,能回忆一下有哪些题型吗?
第二板块:基础知识复习(第一二单元)
现在采访结束,我们开始正式学习咯,准备好了吗?老师听说你不太坐得住,是吗?你觉得你在这儿能集中听讲多长时间?你说一节课上多久我们就上多久,好不好?(我的底线是25分钟,以后慢慢加长)
好了,现在请你翻开课本,花五分钟时间看一下一到七课中课文后面要求读写的词语,注意写法,待会儿我要考考你哦。
1、词语听写
第一单元
植树、沟渠、回荡、欢声笑语、音符、版图、乖乖、绿色工厂(第一课)背诵课文 明媚、程度、郑重、掌握、兴冲冲、绽开、估计、大概、规律、顷刻间(第二课)俊俏、活泼、机灵、荡漾、烂漫、掠过、偶尔、圆晕、映衬、鲜艳(第三课)背诵 烟雨、楼台、酒旗、偷闲(第四课)背诵
春深似海、风月无边、世外桃源、山外有山、飞瀑流泉、古木参天、诗情画意、蔚为壮观 第二单元
拦腰、生疏、幼儿园、循规蹈矩、图案、感触、五角星、鲜为人知(第五课)催促、攻克、绵延、漫山遍野、思绪、启发、优雅、微不足道(第六课)
破碎、教训、新式、坦克、机毁人亡、超过、均匀、坚固、机翼、轻而易举(第七课)浅尝辄止、囫囵吞枣、浮光掠影、不甚了了、天道酬勤、熟能生巧、寻根问底、无所不晓
2、课文背诵
第一二四课
第三板块:修辞专题讲解
1、修辞方法相关知识
一、比喻: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这个“不同事物”指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它们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叫比喻词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句中的“叶子”是本体,“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比喻又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三种基本类型。那么怎么区分这三种类型呢?
(一)明喻,就是非常明显的比喻。打这种比喻,比喻词也都是些能够明显表示比喻的字眼。例如: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明喻一般用“正像”、“好像”、“像……一样”、“像……一般”、“仿佛……似的”、“好比”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关联起来。
(二)暗喻,就是不明显的比喻。这种比喻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字眼儿不是鲜明的比喻词,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暗喻是用“是”、“变成”、“成了”等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关联起来,这种比喻不明显,所以才称它是暗喻。
(三)借喻打这种比喻时,本体和比喻词全不出现,直接把喻体借过来代替本体。例如:只剩下直的雨道……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瀑布。
这里本体没有出现,也没有用比喻词,是直接借接喻体代替的,所以叫做借喻。
二、拟人。拟人属于比拟的一种,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得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把一些动植物和无生物给它一个人格化,使说话或作文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例如: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拟人≠比拟,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法,除了拟人还包括拟物。例如:
1、(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
2、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拟物)莫把比拟和比喻混起来。
三、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有两种;一是尽量地把事情向高、大、壮、强、重……等方面伸张扩大;二是尽量地把它向低、小、坏、弱、轻、……等方面收敛缩小。例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扩大)这个房间小得连转身也不可以。(缩小)
四、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排比的语法结构基本一致,作用是可以加强语势使说话的语势贯通,把意思突出、深刻、有力地表达出来。用来说理,能收到条理清楚,阐发透彻的效果。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美丽和宽广!
五、设问,是自问自答,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法能够使得要强调的主要意思表达得明确、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六、反问,又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是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寓于问句之中。
例如: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设问VS反问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例如: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这有什么不好呢? 这几句话中,既用了设问(前一问),又用了反问(后一问)。
(以下两种可以不讲)
七、引用,是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运用引用修辞法,把名人锤炼成功了语言和确凿的史实,资料引用来说明问题,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八、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运用对偶写出来的语句形式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悦耳。作用是突出地表现思想,自然地抒发情感,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对偶和排比有一些相似之处,各个分句的结构相似,但是两者还是不同的。
A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B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偶)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排比)
2、修辞练习题
第一组:
1: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A:拟人
B:排比
C:夸张
D:比喻
2: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
A:拟人
B:夸张
C:比喻
D:反问
3: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4: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5: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问
6: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这简直是一幅水墨山水画。
B:他的手像松树皮一样。
C:他看上去好像生病了一样。
D:人民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园丁。
7:跟下面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句是: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A: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
B:小狗热得张口吐舌。
C:一阵风吹过,满池的荷花都微笑着向人们点头问好。
D:日暖春常驻,人和福永留。
8:跟下面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句是:
列车滚动巨大的钢轮,响声隆隆,排山倒海,越来越近。
A: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B:地球离太阳这么远,箭能射得到吗?
C:在巴掌大的监狱里,革命者照样锻炼身体。
9:“风雨过后,小草慢慢地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
这个句子用的修辞方法是: A:夸张
B:对偶
C:拟人 D:排比
10: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个句子是:
A:晚上,一弯新月像镰刀似的挂在天空。
B:珍珠鸟的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C:我的腿里好像灌了铅。
D:蓝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白绸子。
第二组:
1: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一定毫不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尽情泼洒。-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2: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是:
A:爸爸今天好像要外出。
B:这孩子好像比以前懂事了。
C: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D:这本书好像是张晓英带来的。
3: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银盘似的月亮高悬在天空。
B: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C:他长得像他妈妈。
D:黄叶像蝴蝶一样随风飘舞。
4:下面句子用的修辞方法是:
太阳冲破云霞,跳出了海面。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5:成语“惊天动地”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3、找出课文(第一二单元)中运用以上修辞手法的句子,抄下来,说说好在哪里,并仿写。
第四板块:作业布置:
1、当堂写一段话,用上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中的至少三种修辞方法。
2、回家作业,需要家长监督配合。平时积累一些课本上或者课外读物上的优美的句子,摘抄在一个小本上。每周五句话,不仅要抄,还要说说这些话好在哪里?挑选其中认为写得最好的两个句子,模仿着写。例如:
摘抄的句子是:爱心是清泉,浇灌片片绿叶;爱心是绿叶,衬托朵朵鲜花;爱心是鲜花,散发阵阵清香。
这句话的妙处:这个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连续用了三个“爱心是„„”,写出了“爱心”的作用,读上去连贯流畅、朗朗上口。而且句中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非常形象生动。模仿这句话:爱心是一滴水珠,能滋润人的心灵;爱心是一个太阳,能照亮人的道路;爱心是一股清泉,能洗涤人的道德。
若时间还有,可以补充练习,也可以多跟学生交流,互相了解。
(一)指出下列一段话中使用的修辞方法
1、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象一盆清水。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4、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
5、我想:翻身农奴索朗阿爸,不正是一颗亮闪闪的夜明星吗?()
6、这种感情象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7、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回环兼拟人、排比套比喻)
8、这就是文人学士究竟比不识字的奴才聪明,党国究竟比贾府高明,现在究竟比乾隆时候光明:三明主义。()
9、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10、足以纪念鲁迅的,是鲁迅自己的文章,自己的精神,自己的对于仇敌的认识与战斗。()
11、在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土里的竹根。()
12、风失去了雨前的野性,轻轻地抚摸着草根;水珠在草尖上闪光,象粒粒珍珠在闪耀;朵朵野花开得那么娇丽,红的似火,黄的似金……()
13、于今,汉匈一家,情同兄弟,兄弟之间,不就要长命相知,天长地久吗?()
14、他品味着香醇的酒味,品味着众人的甜蜜的笑声,品味着新的生活。()
15、总理的轿车开动了,我们的心哪,跟着总理向前,向前,……忘记了卸装,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春寒……许久许久,周总理的音容笑貌,在我脑际萦绕;周总理的谆谆教诲,在我心中回响。()
16、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17、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二)、下面的句段中都使用了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你知道吗?
1、(1)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2)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
(3)这种像棉团似的云是什么?哦,原来是积雨云。()
(4)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海边的浪花吗?()
(5)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6)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了枝头,你想,老枫树哪有这一手呢?()
2、非比喻的是()
A、石拱桥的桥洞象虹。B、小李象过去那样尊敬老师。
C、他象要发火了。D、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3、拟人的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B、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什么是路?作者胸中早有定见,只是故意提问,以引起别人对问题的注意,接着给出答案,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
C.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句中“横眉”与“俯首”,“冷对”与“甘为”,“千夫指”与“孺子牛”都是相对的,整个句子形式匀称,谈起来声音和谐,给人以美感。
5、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A、夸张、设问B、比喻、设问C、夸张、反问D、比喻、反问
6、选出下边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C、衔远山,吞长江D、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7、下面的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写在括号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A夸张、对偶、比喻B对偶、比喻、拟人 C夸张、对偶、拟人D对偶、比喻、排比
8、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9、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③当而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④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明喻设问对比对偶 B对比设问对偶明喻C对偶设问对比明喻 D对偶对比设问明喻
10、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B黄家就是鬼门关。()
C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6:“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个句子用的修辞方法是:
A:夸张
B:拟人
C:对偶
小学六年级语文《争画》精选教案 篇8
1、认识“斟、酌、怔、敝、宗”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了解三位名人是怎样争画的,从中感悟毛泽东、郭沫若和齐白石高尚的生活情趣和鲜明的个性特征。、疑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从三个人争画中,你觉得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三个人之间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读了题目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谁和谁争画?他们为什么争画?争的是什么画?争画的结果如何?)
2.简单交流上述问题。
二、学前准备
根据自己了解的材料,讲一讲对毛泽东、齐白石和郭沫若的了解。为读懂课文做一个铺垫。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看看谁和谁争画?课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尽量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感悟。
3.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讨论时与同学、老师研究。
四、再读课文
1.思考:三人争画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
2.组织学生讨论,解疑。达到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五、小结
1.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老师小结:从毛泽东、郭沫若、齐白石争画这篇文章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三位大家的知识渊博,才思敏捷,不愧当代的伟大人物。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到理解。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诵读。
六、作业
摘抄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二、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三、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b.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3.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故事导读: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5.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四、作业
1.回去任讲一个故事给家人听。2.读读记记:
规矩 胆瓶 金币 堡垒 铁叉 违背 解救 倒霉 起誓 简短 口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0
(一)学习《暮江吟》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暮江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暮,傍晚。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句意: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铺“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铺“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②读”可怜九月初三夜“,体会”可怜“在这里的意思。(”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九月初三这个深秋的夜晚的留恋、喜爱。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因为喜爱,他才从黄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边观赏景色。)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字的敬畏》精选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月迹》精选教案及说课稿12-05
小学一年级语文《山村》精选教案09-04
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峡之秋》精选教案05-20
小学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精选教案11-27
小学五年级语文《最后一分钟》精选教案12-08
小学四年级语文《怕什么》教案06-01
小学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08-18
小学四年级语文《小城凤凰》教案10-28
小学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1-20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