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亮讲话稿

2024-06-17

钱志亮讲话稿(精选5篇)

钱志亮讲话稿 篇1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钱志亮 讲座讲稿

回到原点看人

——兼与大家讨论人才观

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人

不但要关注群体的人,更要关注个体的人

群体的人强调共性、社会性

个体的人强调差异性、个性 不但关注外在的人,更关注内在的人

外在方面“训练”人、“塑造”人、“培养”人

内在方面“唤醒”人、“生成”人、“提升”人

后现代的教育关注人作为人的生存及意义,教育每天都在和人打交道

教育给人以道德,道德是一种修行,所以教育造就人生,引领人成人;

教育给人以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教育改变人生,培养人成材

教育使人获得解放:解放的意识、能力、手段,获得自我关照、自我呵护、自我救治、自我筹划,不是通过知识使人遭受“奴役”、“异化” 很多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和人打交道,其实并不真正了解人,在“盲干”+“蛮干”。

汉字“人”的涵义

训诂学的人

笔画——简单、清爽 笔锋——原则、灵活 结构——稳当、实在 外形——乐观、积极 关系——团结、互助

究竟人是什么?万物之灵的玄妙之处

直立行走? 懂得感情? 使用工具? 语言交流? 大脑思维? 群聚分工? 应用了火? 创造文化?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 教育要做的事情就是缩小人与其他动物的共性、扩大人与其他动物的差异性,这样人就更加远离禽兽、更人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了!

人与所有动物的共性 又称人的自然属性

每个人所固有的人类最原始的自私特性,是每个人生存于这个世界所具有的自我生存、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因

人是动物演变过来的,因此,人就必然具有动物所具有的特性 新陈代谢(吃喝拉撒睡)繁衍后代

人与少数动物才有的属性

人的社会性体现在人的社会关系中 每个人都有多种社会关系:

家庭关系、生产关系、政治关系等等 社会关系是人以利益为核心构成的矛盾体 表明人不自由的一面:受他人、社会制约

个人与他人、集体、或社会以责、权、利为内容相互协作、相互制约

人的本质属性

人类自己积累、发现、创造并传承

可以通过语言和文字穿越时间和空间来传递 科学:求真,给人以理性,使人理智; 艺术:尽美,给人以感性,让人富有激情;

人文:致善,融理性、感性、悟性于一体,其中的信仰,给人以悟性,使人虔诚

宗教信仰视野中的人

宗教学的人——人生图何:前世(西方原罪)、今世(东方仁义)、来世(南方转世)

佛教视角的人性 佛教认为人的本性是清净的、善良的,只是由于种种物欲作崇,致使人的本性遭受蒙蔽走向堕落

只要人信仰神佛,加强宗教道德修养,便能去掉蒙蔽,恢复自身固有的佛性,从而在极乐世界得到永生。

基督教天主教视角的人性

倾向于恶

“原罪”:罪恶的根源在人自身之中,人由于摆脱不了自我中心,因而有罪 人由于以自我为中心或耽溺于物欲当中不能自拔在精神上陷于无限痛苦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邪恶的根源,正是这种罪,造成了世间深重的苦难。人类必须为此承受苦难和痛苦

伊斯兰教视角的人性

善恶兼具

天赋人性原是善良仁慈,可以代表真宰“安拉”的;但以私欲与环境的驱迫,也有作恶为歹的可能。

认为人性是天赋的理性与人为的欲求相合而成。

东方文化视角的人性

墨子素丝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

孟子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存养、扩充、求放心

荀子性恶论:生而有好利焉… 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 而忠信亡焉。生而有好声色焉… 而礼义文理亡焉。——化性起伪

董仲舒性三品:“ 圣人之性”、“ 中民之性”、“ 斗筲之性”——循三纲五纪,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爱,敦厚而好礼

人性——教育的逻辑起点

性善——扬善 性恶——去恶

善恶兼有——扬善去恶 无所谓善恶——净化成长环境

教育的任务是

尽量限制人类与所有动物的都有的生物属性 极力扩大人类和少数动物才有的社会属性 无限彰显只有人类才有的精神属性

多学科视野的人

物理学家说:人是熵的减少者 化学家说:人是碳原子的减少者

文学家说:人是唯一知耻或者需要知道羞耻的动物

历史学家说:人是文化的积累者,陶器的创造者,农作物的播种者,书写的发明者

政治学家说:人是他所归属的社会的依次更替的塑造者

心理学家说:人是复杂而非凡的大脑拥有者,具有思维和抽象能力,这种能力压制他先天的天性和感性

人类学家说:人代表着如下特性的缓慢积累:两足的外表,敏锐的目光,勤劳的双手,发达的大脑

生物学家说:人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狭鼻猴次目、人猿超科、人科、人属、智人种的杂食动物

哲人眼里的人

亚里士多德:陆栖两脚的动物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培根:人不过是自然的仆役和翻译员 法国拉美特利:人是一架复杂的机器

达尔文: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是一种高级动物 康德:人是借助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

爱因斯坦: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为社会所支配

费尔巴哈:人的本质是理性、爱、意志力

马克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哲学的人:

生物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

神经与智力(先天遗传)、气质与性格(环境教育)、意识与能动(主观能动性)

“亮”眼里的人

人是 有人文精神的 高级 灵长类的 动物

人文精神

Humanism: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人类的自我关怀,对幸福和尊严的追求,关心对人的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性:恪守人伦、独立人格、坚持人道 理性:清醒态度、崇尚科学、敬畏文明 超越性:人生价值、生活品质、尊严权利

人性

恪守人伦——本分做人 独立人格——崇尚自由 坚持人道——仁爱道德

理性

感性是拍脑门、随心所欲

理性是相对于随意性的感性而言的

经过周密合理性思考后而决定的合乎逻辑的言行。包括 清醒态度——独立判断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敬畏文明——尊重传承

超越性

人生价值——满足不同需要 生活品质——追求幸福美满 尊严权利——被尊重有面子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培养人文?

人类社会有175万年的野蛮进化史,人类文明是近0.5万年的事,非理性的烙印根深蒂固,隐隐作祟

历史变迁中,物欲的膨胀、世俗的影响、激烈的争夺、相互的蚕食、专制的束缚、思想的偏颇,人类出现了扭曲的人性、变态的心灵,演出了一幕幕反文明、反进步的战争、浩劫、侵略、强权、掠夺、**等恶剧、丑剧

因无限贪争而发战争

根据俄罗斯军事专家弗·伊·斯里普琴科的统计,在地球上出现文明的5500年当中,共发生15000多次战争和武装冲突,有几十亿人丧生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只有300年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

——【俄】弗·伊·斯里普琴科:《第六代战争》,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5页

爱因斯坦说:

“战争倾向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正像河水要时常泛滥是它本性的一部分一样;并且也正像需要用人为的办法来防止洪水那样,人类也必须采取人为的办法来防止战争。”

——【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第2版,第251页。

成吉思汗曾经说过

“人类最大的幸福在胜利之中:征服你的敌人,追逐他们,夺取他们的财产,使他们的爱人流泪,骑他们的马,拥抱他们的妻子和女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第378页

人类越来越凶残

20世纪成了人类流血最多和怨恨最深的世纪,是一个幻觉妄想的政治和骇人听闻的屠杀的世纪

司空见惯的残暴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杀人是用大规模生产手段有组织地进行的 美好的科学潜力和实际已发生的政治罪恶之间的对照令人震惊 像这样全球性的无处不在的屠杀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

出于这般狂妄的非理性的目的,持续不断地集中精力从事肉体消灭,更是旷古未闻

野蛮杀戮的二十世纪

两次世界大战以及30余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共有8700万人命归黄泉 大约有18岁到30岁之间3300万人是年轻人为了民族主义或意识形态,或为两者而捐躯的

两次世界大战算来至少死了850万名和1900万名军人,对几个主要的欧洲国家中的天才、能人和基因遗传造成了大规模的生物性的灭绝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亡1300万名妇女、儿童和老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亡2000万名妇女、儿童和老人 中日战争中死亡1500万名中国老百姓

—— 【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潘嘉玢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第16页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钱志亮答:从1840年以来,中国一直处在反抗列强侵略的战争之中,无数知书达理的仁人志士都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去了,对中国的天才能人基因造成了大规模的生物性的灭绝;加上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西方文化冲击的三次折腾,中华文化几乎面临“断根”边缘。

21世纪的今天安宁吗?

卢旺达种族屠杀 索马里海盗横行 恐怖分子制造血腥“七五” **喇嘛想回到农奴时代 美国非法越境绝杀本.拉登 反政府武装虐杀俘虏卡扎菲

主权国家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被武装入侵

集中营幸存校长的信

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幸存者。我的眼睛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事,瓦斯房由“有学识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受过教育的”医生毒死,婴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孩被“高学历毕业生”射杀且焚烧,我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个有人性的人。

千万不要让你的辛苦,栽培出有学识的怪物、有技术的疯子或受过教育的纳粹。阅读、写作、算术等学科只有用来把孩子教得更有人性时,才算是重要的。

2011年 “底线被挑战”的现象反思人的教育

安全:故宫被盗 Vs 动车追尾 司法:天津许云鹤 Vs 云南李昌奎案 道德:药家鑫七刀 Vs 小悦悦事件 食品:染色馒头 Vs 塑化剂饮料 经济:CPI坐飞机 Vs 工资爬楼梯 行政:官员微博开房 Vs 中石化天价茅台 教育:绿色领巾 Vs “差生”走廊考试

医疗:武汉无钱交手术费被医生拆线Vs上海手术室起火医生逃走病人被烧死

社会转型时期人文精神的沦丧 工业社会追求物质文明导致物质至上、功利主义 市场经济强调经济发展导致金钱至上、拜金主义 社会转型、道德失范正导向享乐至上、消费主义 竞争的激烈化低龄化正导向不择手段、英雄主义 人口控制独生子女使得孩子娇生惯养、个人主义 产业结构调整人才过剩导致分数至上、实用主义 追求个性化生活的离婚导致自私自利、享受主义 否定传统格调低俗恶搞证明精神空虚、虚无主义 男不谦谦君子女不贤良淑德不男不女、自由主义 程序化流水线教学使得学生死记硬背、机械主义 市场文化、商业伦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非人文教育导致的社会

个人他治、道德丧失、政治狂热、盲从和迷信、蒙昧和偏执、盲目的逆反、历史的虚无、本我的迷失、游戏的迷恋、网络的沉迷 毒品的泛滥、暴力的崇尚……

中国古代的为人之道:

周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礼记:“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人道之大者也。” 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 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

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思潮和理论 主张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等所有的差别,承认人人平等的人格,互相尊重,互相扶助,以谋人类全体之安宁幸福为理想的主义

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捍卫人基本的安全、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提倡自由和多样性,容忍各种差异

反对任何形式的对人的思想进行独裁专制,这些形式包括教会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社会体制的各种有可能对人的思想进行钳制的压迫形式

反对一切宗教的、意识形态的、伦理道德中具有那种:贬损个人、压制自由,愚弄智识,或非人化的信条

反对一切基于种族的、性别的、宗教的、年龄的、国别的岐视

人道主义

提倡人的尊严,确认人是最高的价值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重视人的现世幸福,确认满足和发展人具有的实在的尘世需要和才能 相信人的可教化性和发展能力,要求实现个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追求人类的完善,要求建立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真正人的关系

教育的工作对象是人

不但要关注群体的人,更要关注个体的人 群体的人强调共性、社会性 个体的人强调差异性、个性 不但关注外在的人,更关注内在的人 外在方面“训练”人、“塑造”人、“培养”人 内在方面“唤醒”人、“生成”人、“提升”人

后现代的教育关注人作为人的生存及意义

以人为本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的传递

那种饱含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对人的自主、公正和生存尊严的教育已经远离我们

当今的教育被淹没在机械化培养、程式化教学、标准化测验、模式化要求、集体化生活、规模化复制的冰水之中

现代教育体制忽视个体、忽视差异

关注所谓“绝大多数人”的集体,忽视单个独立个体的存在 在强调“适应社会”的借口之下,打磨受教育者的个性和棱角 在“个人服从集体”的幌子之下,忽视甚至践踏个体需要与尊严

当代教育是在摧残学生、背离人文精神 整齐划一的要求:人性的压抑、尊严的践踏、“奴才”教育 唯智育论的泛滥:人伦的践踏、道德教育的缺位、人格缺陷普遍 偏离理性的航向:唯师唯书的盲从、没有敬畏心和责任感的盲动 人生超越的迷失:人生价值金钱化、生活品质庸俗化、尊严权利麻木化

现今教育是对人的“异化”

有知识无智慧、有成绩无常识 有能力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 有欲望无节制、有目标无理想 有技能无灵魂、有学位没品位 有个性无合作、有心动无行动 唯权利弃义务、认契约丢道义 重效率轻公平、有灵活无原则

人文教育缺失导致社会

个人他治、道德丧失、盲目的逆反 政治狂热、盲从和迷信、蒙昧和偏执、历史的虚无、本我的迷失、毒品的泛滥 游戏的迷恋、网络的沉迷、暴力的崇尚……

回到人的原点的教育观念

接纳: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 承认:每个人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 明白:没有哪个学生希望自己落后 摈弃: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 拒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树立:五指有长短,做人要厚道 认定:教育就是个“来料加工”工作 牢记:“麻袋绣花,基础太差”道理

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

在尊重生命的存在与差异前提下 努力发现各自生命的价值与潜能 让其充分享受成长的幸福和尊严 将其带到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中去 引领其做个有人性的人、有信仰的人 做个人格健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

教育的三个境界

以工具性为主,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应付世俗各种考试、考核、面试,能在商业化的社会中满足生存之需。即能站得人前,此为第一境界

以人文性为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培养真实个性与独立人格,能在庸俗功利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态度与不泯的人性。即能耐得住寂寞,此为第二境界

以精神信仰为主,“文以载道”,儒者兼济天下,侠者为国为民,道者独善其身,释者身体力行……。即能退得人后,笑看花开花落,此为第三境界

教育意味着

追求人类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 追求永恒的终极的普适价值 真诚、善良、守正、理性 仁爱、道义、礼仪、勤劳 智慧、宽容、清白、热情 诚信、公正、自由、希望 勇敢、信仰、气节、精神

一个孩子从家长和老师那里如果学会了勤劳善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好学博爱、以礼待人、诚实守信、认真做事,那么即便他的学习成绩不好,也只是暂时的,将来他一定会生活得非常充实与幸福,甚至大有作为 才的不足可以由德来弥补 德的不足无法由才来弥补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年轻一代

热爱祖国而非危害祖国 服务人民而非背离人民 崇尚科学而非愚昧无知 辛勤劳动而非好逸恶劳 团结互助而非损人利己 诚实守信而非见利忘义 遵纪守法而非违法乱纪 艰苦奋斗而非骄奢淫逸

教育孩子“八荣”从身边做起:

热爱祖国:从孝敬父母、爱家庭开始 服务人民:从团结同学、服务社区开始 崇尚科学:从实践检验开始 辛勤劳动:从自理与家务开始 团结互助:从合作多赢开始 诚实守信:从说话算话开始 遵纪守法:从走路靠右开始 艰苦奋斗:从认真完成作业开始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一千多年前,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两千多年前,《圣经》:“教孩童走他当行的道,即便到老,也不偏离”

钱志亮讲话稿 篇2

他提倡儿童的全面发展,其原则是:顺其自然,科学引导。他认为现在很多孩子的发展不自然,不自由,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限制了儿童的成长空间。这是家长们需要提防的地方。他一向认为,重视早期教育没有错,但要知道如何教育,如何进行科学引导。钱志亮老师认为,全面健康发展的孩子一定“聪”“明”“灵”“通”,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4点呢?

聪——多看

“聪”宝宝的眼手协调比较好,因此动手能力强、空间建构能力强。爸爸妈妈想要培养“聪”宝宝,就要让宝宝见多识广。从宝宝出生之后,就要经常带着宝宝在家周围到处转一转;等他再大一些,可以带着宝宝尝试短途、长途旅行,让孩子有多种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虽然这个时候的宝宝并不能记住什么,但这对他创造力的培养、空间建构能力的开发,等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明——多听

“明”宝宝的听力知觉发展得好。他们通常语言表达流畅、清晰,擅长逻辑运算,而且思维更灵活,注意力也能更集中。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宝宝是“闷葫芦”,不爱说话,语言词汇量积累很慢。不用着急,要想培养出明宝宝,只要在家里多跟宝宝说话就好,可以什么都跟他聊聊,不用担心他是否能听懂,并且对宝宝的回应尤其是表情回应给予积极的再回应。

等宝宝大一些了,我们还可以跟他玩听觉注意训练——拍手练习。家长和宝宝面对面坐着,每次用双手击拍出不规律的巴掌声,让宝宝认真听,然后重复刚才听到的那一串节拍;或家长提示说如果听到吃的东西就拍一下,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苹果、橘子、面包、板凳、饼干、飞机……”让孩子仔细听,听到吃的东西拍一下。慢慢地,我们可以把说话的节奏加快,训练孩子的听觉注意力。

灵——多运动

“灵”宝宝小脑发育比较好,身体协调性强,是个活蹦乱跳的小运动员。爸爸妈妈应该多给宝宝充足的户外玩耍时间,为他多多制造跟同伴们在一起游戏的机会。在宝宝6岁之前,让宝宝多跑多跳,把他们脚后跟的跟腱部撑开,腿部肌肉的筋腱拉长。当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有氧代谢运动,比如患有哮喘病的孩子、先天性疾病患者等不适宜运动得满头大汗。

通——多触摸

“通”宝宝的脑干发育比较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通情达理,情商较高。“不通”宝宝的家长往往有这4个通病:怀孕的时候情绪很糟,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不自然分娩,怕辛苦或害怕身材走样等没有进行母乳喂养,不跟宝宝同床睡觉。这类宝宝因为在早期缺乏跟亲密的人建立良好的情感链接,因此很难形成健康的安全依恋,在情绪管理、社会交往等方面就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如果父母能够懂得科学养育知识,尊重孩子,真正懂得孩子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善于引导,养出一个“聪”“明”“灵”“通”的宝宝真不是什么难事儿!

听钱志亮教授讲座心得体会 篇3

钱志亮,北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曾任北师大实验小学书记,兼任中国儿童安康成长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中青会秘书长、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工作专家委员。有专著8部。

“饱满的激情、殷切的希冀、热情的关注、亲切的语言、丰富的体语、出神入化的演示、深入浅出的讲授、恰到好处的点拨、游刃有余的教材驾驭、收放得体的课堂调控、紧张有序的分层递进……这就是我对你的讲座的描述”。

做为一个老师,做为一个学者,做为一个专家,钱志亮同志都是合格的超级人才。于是,钱教授的讲座像一剂强心药,急促我立足本职、只争朝夕、急起直追之心,做一个同样出色的人而自强不息!所以,静心,寻找与大师的差距,用于自勉,用于共勉,教师们团结一心、百花齐放,为我们的教育辉煌出力。此为文旨。

一、做一个始终充满热情的人。钱教授始终热情饱满,整个“中心”成了一个大课堂。这热情不只是表现在声音高亢上,而上表现在自信而幽默上。一开始,就赢得一片掌声:钱教授就玩笑地对照相记者说,“谢谢,拍两张就得了”。虽有所不妥,但大家一下就共鸣了,给以热烈的掌声。大家情绪一下高涨起来。在后来的三个多小时的授课中,粗略统计一下,鼓掌达13次之多。充满热情,所以,才意气风发,不偏激,不沉沦,成为一个演讲家;充满热情,所以,好好准备讲座,走下讲坛,能与千人互动,构筑成一个超级大课堂;充满热情,所以,才表现出天下是一家的氛围,让大家知道什么叫人才。钱教授没有催眠之嫌,没有邪教之惑,没有居心叵测之疑。自自然然,让人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大才:把问题轻松说明白,让大家都受启发,并跃跃欲试,并且长久不忘记,应用于实践中。就是在我们学校内部,也有充满热情不知疲倦的教师,虽然不能像钱教授那样幽默广博大气磅礴,但同样令学生爱戴,终生敬重。所以,我们做教师的,第一要有这种对事业的热爱之情,终生不灭。细想一想,孩子毕竟是孩子;就是成人,也不过是孩子;老人,有时也不过是老小孩。我们不必恨铁不成钢。他们始终都需要我们教师在做人与处事上将他们热情地托起,轻轻地放飞……长成一个灵魂圆熟的人。始终充满热情,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而我们很多教师,顶多就是三分钟热血,——还真是个孩子。而教师,人格要坚定,不能只是孩子。

二、做一个会沟通的幽默的人。

1、讲话别讨人厌。钱教授一开始讲课,声音就很温和,语调就很动听,如一般大地方的人一样,温文尔雅。整个讲课过程中,语调也是抑扬顿挫而恰当的。这是教师的基本功。我们可以反思一下,我们学校令老师和学生都佩服的老师,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不一定高声,但威严自来;娓娓道来,学生接受得很好;一旦有点儿幽默,学生心领神会,其乐融融。所以,我们不用讨好学生,但我们千万不要让学生讨厌。从内心深处把学生们当成孩子,不求把每个孩子都教成优秀,只让他们快乐,学会为人处事,足矣。如果你不能做到钱教授那样,至少你要做到上述受欢迎的老师那样。反思自己,从聆听钱教授的讲座开始:说话不要让学生讨厌。

2、要学会适当幽默。幽默是项能力,用好了如虎添翼。当然,虎想添翼也不是容易的事。

三、学会做一个有条理的人。一堂课是否好,在于让听者听完之后,继续扬起学海奋斗的无限勇气。钱教授的课无疑是这样的。看钱教授网上博客的评论,没有打趣的,更不用说贬损了,全是溢美敬佩深受启发感恩之言。但钱教授那讲义是干巴的,甚至是令人生厌烦的。有的人就想看那视频,一如想看中国闻名的邹越老师的演讲《让世界充满爱》,或者魏书生的视频一样,钱教授却没有。首先要有条理。讲课时,环节清晰是必要的。有的让学生怎么清楚都行,比如这节课学什么?有的环节,学生可以不清楚,但老师也要十分清楚的。在老师心里环节越清楚,也就是说,教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越是清楚,越能明白地讲清楚,从而高效完成这节课的任务。其次要把一切要素有效调动起来,为我所用,让一切外物都成为课堂的道具,世界成了一个整体。说的很玄,但听了钱教授的课,我们就理解了。我不是说钱教授做得天衣无缝,我是说我们从此看到了优秀的讲演者所造出来的场,很神奇。邹越老师的学演讲也能这样。不同的是,他用情感动了孩子们和部分家长。而钱教授,把抽象的理论演绎得如此精彩,虽然差点儿就绝伦或者造极了。

四、钱教授讲课之所以生动感人,还有一个极大特点就是能用那么多典型的故事很清楚很有力地论证解释他的观点。我们没有留心我们专业有关的世界上的典型故事。好的导课,很多不就是好的故事么?好的例子,很多不就是好的故事么?好的讲解,不就可以通过一个好的比喻么?我们没有好的故事吗?

钱志亮讲话稿 篇4

——听钱志亮教授讲座有感

《孟子·尽心上》如是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刚柔相推,崇德广业——听钱志亮教授讲座有感。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当代诗人、文化学者张修林在《谈教育》一文中有如下解释:所谓教育,应当是作为对社会文化的传授、传播。而社会文化,包括文理学科,它应当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指高层次文化,既抽象的、看不到存在的,比如社会心理;第二层次指从第一层次具体下来的,尽管看不到具体存在,但能切实感觉到它的结构与活动方式存在的,比如政权及其机构;第三层次指表面文化,既看得到又摸得到的,物品或物质的文化。故教育者在教育事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讲,学生如何学,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教师讲,学生听,仍然是很重要的。传统教育思想不应完全抛弃,应与现代教育思想相融合,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基础,恰当的吸收传统教育的东西,这才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因此,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处理好这二个“如何”的关系,进而实现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过程。当然,需要把握“度”的问题,教师的教绝非是“强行灌输”,学生的学也绝非是“死记硬背”。

钱志亮教授的讲座给我们很多启示,在这里就教授的讲座浅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敬畏生命,珍惜每一个学生。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张晓风在《敬畏生命》里是这样描述生命的伟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我们要无私的对待每一个生命,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只有对生命拥有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他的无限生机,我们人类也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在这个星球上,拥有生命神胜光辉的也不仅仅只有人类,包括其他一切生物也是如此,有生活在高原的藏羚羊,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及参天的古树,都无不丰富地蕴涵着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知道,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没一个生命诞生的偶然,怎能不感到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相遇是一种奇迹呢?我们无权蔑视我们周围的生命,所以要珍惜与我们的学生共处的时间,珍惜每一个学生。

(二)感悟教育,挑起责任的担子。

责任体现了一个人的心态、态度、原则、作风、风格、习惯、思想;体现了一个人的心智、格局和胸怀;体现着一个人的使命、生活空间和追求。责任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是一个人对待人生和生命环境的态度。责任,是教师之本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完成教育的使命,教师必须牢牢地树立起责任意识。教师工作是平凡的,是由每天点点滴滴的“平凡”的事情组成。然而,“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所以,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站在三尺讲台上,凝望讲台下面舒爽求职的眼睛,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有把他们教育成才的责任感、使命感。为了传授知识,我们有责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经常阅读专业书籍,积极参加研修活动,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读后感《刚柔相推,崇德广业——听钱志亮教授讲座有感》。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不仅会误人子弟,而且也过不了自己良心这一关,这就是教师的责任。

作为教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崇高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负责任的意识。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我们才会敬业、乐业,也才能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爱与责任,相得益彰。“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爱”与“责任”也是辨证的统一。“爱”是责任的体现,而“责任”是爱的化身。“爱与责任”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需要全体教师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续写篇章,教师的指导、鼓励、赞美、欣赏和支持,永远是学生最好的礼物。透过爱的鼓励和安慰,让他们祛除心中的不安,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以人为本,构建有效的课堂。

首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教师应首先要从“人”出发,要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培养人,要关注人的需求,发挥人的积极性,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人是最重要的,尊重人的发展,教育事业才能生生不息,尊重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学生有时候自尊心很强,因此我们教师对学生应该坚持多表扬、多关心、多接近,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根据具体问题积极进行有意识地疏导和“灌输”,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加强心理引导,开阔学生的视野。

其次,构建有效课堂,钱教授的讲座留给我最重要的印象,我总结了如下几点:一是教学目标要正确。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整体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材中每章每节的教学意图和目的。二是目标的设置要恰当。不仅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现状也有准确的把握,设置的目标不仅要难易适中,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三是教学策略要有效,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应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如果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这种环节就是无效的,就不能让它占用我们的课堂时间。因此,每一节课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切入点,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要精心设计合适的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使课堂更有效。四是教学手段要有效,针对不同的内容,应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手段,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实验等辅助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注重课堂反馈和课后反思;课堂上及时反馈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教学中我们要用心设计合理的课堂反馈题目,及时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老师课下要不断总结,多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发展的社会个体.他们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认知水平能力上均尚未定型,各方面还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潜在的发展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有自己特有的需要、态度与价值观。他们有丰富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有与周围人之间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学生是实施人本管理的客体,又是认识发展和创新教育的主体。通过对学生全面的认识,我们才能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要摒弃传统教育重智轻德的错误思想。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懂得该做什么样的人。

以学生为本,要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绝不能像传统做法那样对学生的人格妄加伤害。

以学生为本,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指的是个性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独特个性两个方面。我们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全面性,应避免对学生求全责备,全面发展不同于同步发展。在较短时间里掌握所有的知识技能,发掘个体的所有潜能那是不现实的。我们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培养和发挥个性特长。

钱志亮讲话稿 篇5

我参加了广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在北京的培训活动,认真听取了31位专家、教授的讲座,感觉获益匪浅。结合自己平时工作的实际情况,根据学习情况现就这次培训听了钱志亮教授的一些体会:听了钱志亮教授关于《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讲座之后,我想:我们应该怎么做?就是要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环节。钱教授非常注重细节。课间休息时间,钱教授结合许多生动风趣的图片,阐明了人应该学会说话,不同的事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注意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他这次的讲座的内容非常多,非常广,分三个大点去讲:

一、西方的特殊教育理论基础

1.拉马克的进化论

2.孟德尔的遗传学

3.高尔顿的优生学

4.维萨里的解剖学

5.洛克的感觉论

6.比纳的智力测量理论

7.布莱尔的点字系统

8.贝尔的助听器

二、中国古代的特殊教育理论基础

1.“废疾有养、大同社会”的理想主义

2.“积善成德、仁者爱人”的伦理观

3.“强不执弱、富不辱贫”的道德观

4、“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的佛教观

5、佛教因果报应

6、“有教无类” “众生平等”的教育观

7、“恻隐之心”“慈悲为怀”的人道主义情怀

8、“积渐成强”“持之以恒”和“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补偿观

三、中国当代的特殊教育理论基础

“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使残疾儿童实现全面发展是特殊教育的依据和方向:残疾儿童由于受缺陷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各方面做到真正地像普通儿童那样得到发展。

特殊教育学校在与普通学校一致的普通课程中增加补偿缺陷的特殊内容或者专门设置一些特殊课程便成了教育者选择的实施教育影响的必然途径,人类社会中每一个成员在生存权、受教育权、人格权上都应该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如此,特殊儿童如果经过教育,能与普通人一样发挥明显的经济和社会的效益,轻度特殊儿童可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或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重度特殊儿童,经过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以减轻他们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从而减少照顾他们的经费,特殊儿童作为平等的人的社会价值才能表现出来。

总之只要我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向上、求真、致善、尽美。钱教授跳出教育看教育,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他的课充满着

上一篇:快乐五一节国旗下演讲稿下一篇:宋道口素质教育示范校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