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钱志亮教授《解读学生先天差异》心得体会(共2篇)
听钱志亮教授《解读学生先天差异》心得体会 篇1
听钱志亮教授《解读学生先天差异》心得体会
2011年12月16日,有幸在北师大聆听了北师大教育学特殊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钱志亮的专题讲座《解读学生先天差异》。钱教授生动精彩的讲座,主题是那么独特,研究是那么透彻,视野是那么开阔,方式是那么和谐,语言是那么幽默。赢得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在视听感受愉悦的同时,也颇有一番收获。钱教授在《解读学生先天差异》讲座中,主要从回到人类种群原点、回到家族原点、回到生命孕育原点、回到脱离母体原点、回到教育原点五个方面引经据典、幽默风趣地做了阐述。对于教育管理和领导者来说,意义重大。
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提倡生活的教育,爱的教育,生命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等等,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都在探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下功夫,大家都说教育是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校应该是一个让每一位教师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得到最大发挥的地方,是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健康、快乐成长的地方。可回到现实看我们的教育:呈现出更多的是学生苦学,教师苦教,校园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乐园。
是我们不用心?是我们不努力?还是我们缺乏爱心?无论把问题推向哪一方,我们都会感到委屈。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追求离我们越来越远?钱志亮教授的报告《解读学生先天差异》带领我们去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让我对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教育原本是一种爱,在这种爱的驱使下,作为教师常常期望我们的学生都是大拇指,都是优生。我们常常因学生这样那样的失误而焦虑、不满、甚至指责。我们不停的用一把尺子去评价我们所有的学生,我们总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因为我们知道这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虽然辛苦,但我们乐此不疲,因为我们坚信这就是我们的爱。在这种爱的笼罩下,我们的学生脸上失去的是笑容,心中增加的是厌倦。我们该反思我们的爱已背离了我们的初衷。我们爱的方式已偏离了教育的轨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是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的成功,因为教育的个体存在差异。《解读学生先天差异》让我们懂得每一个孩子在母胎中孕育到呱呱坠地,就有了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孩子无法选择的特性,这种差异造就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这种差异形成了他们在各个方面的不同水平。教育的目 的就是育人,但不是无视孩子的个性差异,进行整齐划一的训练。“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才是我们倡导的教育观。爱孩子就让我们用不同的要求面对我们的孩子,让能飞的孩子飞起来,让能跑的孩子跑起来,让只能走的就慢慢地走吧。回到原点看学生,研究学生的生理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差异,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努力,最大可能地获得发展,这将是正确的爱。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给老师的精神枷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真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唤醒提醒个体的教育,确实是我们的肩头责任。努力保留学生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厚道的态度,积极的与学生一同健康成长,才是教育和谐的本质和真谛吧!
钱志亮教授讲座学习心得 篇2
教授谈到亲子关系的特点是具有自然性、社会性、持续性、深刻性。我很感谢上天给我和孩子今生做母子的机会,所以我也会全身心地去呵护他成长。成长就需要养分,最好的养分就是来自我们父母的爱与陪伴。这点上我自认为做的还不错,除了上班以外其余的时间基本上留给了孩子,陪孩子学习、玩耍、阅读以及参加各类兴趣活动。有人会觉得这样会很累,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波折,也会有迷茫的时候,但只要跨过去了就会有所收获,看着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们都觉得很开心,那时候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教授以幽默的方式说“孩子是中纪委派到每个家庭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或多或少会有父母的影子,所以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父母必须要以身作则。这方面作为父母的我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虽然为起好带头作用,在孩子面前我尽量不玩手机,但有时因实在无聊或者网络信息的诱惑,还是会悄悄拿出手机看看小说、新闻、视频等,孩子看到后就会说“又在玩手机了……”于是,孩子有时也会背着大人悄悄玩手机、平板。从现在起,我会尝试着做一些纸质的阅读,既打发时间,又能跟孩子分享读书心得,激发他的阅读兴趣。孩子是个爆脾气,在学校也经常因为一些小事由于意见不合而和同学打架,每次都要我去做赔礼道歉的收尾工作,孩子因此被教育过、惩罚过,但有时还是会犯,令人头疼。现在回想起来,他难道不是从我这里学的吗?他犯了错或不顺从大人的心意,我总是对他大呼小叫,虽然也会找原因讲道理,但有时总是难忍我心中的怒火,进行“拳棍伺候”。我是舒服了,但孩子呢?有样学样,打也打皮了,还养成了个爆脾气。自我检讨,从现在起我也要学着收敛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做法,遇事多冷静多沟通,不再随意的打骂孩子。实在气愤的事,先放放,等心情平复后再和孩子进行深入交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学会冷静、学会谦让有度,这样会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
教授讲了现代父母角色的分工中父亲的重要性。因为家庭中父亲一角的缺失,我作为母亲需要肩负起比父母健全家庭更多的义务和责任,身兼父职对孩子进行教育和陪伴。但毕竟性别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孩子也欠缺了一些父爱所能给予的特性,如博大、宽广、身体健壮等。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会让他多与周边同性的长辈多接触或学习,如外公、姑父、学校熟悉的男老师,做一个健康、刚强、乐观、博大、宽广、有人格魅力的人。
讲座中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关于对孩子价值观的引导,里面有句话说的很好:“才的不足可以由德来弥补,厚德载物;德的不足无法由才来弥补,德若有伤,才越高,害越广。”一直以来我也存在着舍本求末的观点。德包含的范围很广,诸如真诚、善良、勤奋、谦逊、正直、整洁、仗义、秩序、节俭、有度、认真、果敢、冷静、礼貌、仁慈、博爱、守信、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等,究竟有哪些是我们日常所忽略的?一味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忘记了孩子终将面对的是社会,需要独立,需要学会在这个社会中生活得充实而幸福的各种技能。这方面的引导我也忽略得太多。孩子喜欢吃的食物,会尽量的给予,他也会欣然接受,而不会懂得主动与他人分享;在日常家务上,总是担心孩子做得不好或怕伤着,而不让孩子过多的参与,让他的自理能力较差,并且不懂得体谅他人的辛苦,没有节约意识。平时在对德的引导中也会口头教育孩子,但付出的力度显然是不够的。听完讲座回家后,我专门把关于“德与才”的定位,给孩子也做了一个阐述。学习成绩再好,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引导,就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样终会害人害己。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和孩子共同学习、努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听钱志亮教授《解读学生先天差异》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钱志亮讲座心得体会09-10
钱志亮讲话稿06-17
河北大学博导田建民教授解读鲁迅05-31
王兵教授心得体会06-30
吴春容教授讲座心得体会06-02
听周红五教授讲座心得体会09-20
陈琳教授谈中学生英语写作10-03
听孙朝霞教授专题讲座心得体会06-18
学习金正昆教授《服务礼仪》心得体会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