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期语文总结(精选6篇)
半期语文总结 篇1
初一语文半期总结 ⒈首先,说说你自己这一学期的感受(中间加上新入五年级的感受也不错)。
⒉接着,你自己这一学期的各种收获,各门学科的学习情况(分门说明)。
⒊然后,对这次期末考试的分析与总结,分析是分析自己的错误,结合平时学习;总结是对这次的评价和如何看待这个成绩。(要客观真实。)
⒋最后,下目标,表决心(不要大话,假话,空话)。
(不要在文章中显的过于轻松)
下面一片,你参考一下把
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
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出勤情况:请了一次病假.拉下一天的课希望下学期争取做到全勤本学期没有迟到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孩子,而通过7天军训生活和这半年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养成了独立性,不再娇生惯养,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中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本科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在纪律方面,基本可以做到: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可以真诚相待;能遵守学校各项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学穿校服;举止文明; 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废弃物。
以上是我初一学期的个人总结,我将结合这个小结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自然,也需要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真诚帮助。
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成为XX一员已半年多了。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我有过许多的计划,有过许多的想法,做了很多,看了很多,但是我仍然有很多遗憾。我曾经想过当个班干部、进入学生会、做兼职……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让自己忙一点、再忙一点。但是大多都没有能够实现,由于我自己的怯懦,我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于是我获得了很多的空余时间,于是去图书馆看书、在家看电影成为我新的嗜好。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历史、哲学、神话、诗词、童话……有的时候甚至去看一些食谱和旅游杂记。但是我发现无论我看了多少东西,心中仍然觉得空虚。因为书本上的东西永远都只是一些理论指导性质的东西――我缺少的是实际行动,是一种“冲动”。如果说“说”的话,我相信谁都很会说,谁都说都头头是道,但是实际落实到“做”上面却是少之又少,而且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又会体会到“变化”
出勤情况:请了一次病假.拉下两节课希望下学期争取做到全勤本学期没有迟到的情况。学习问题:我最大的问题就是上课思想不能集中容易走神上课时我总会想其他的事情.为此妈说了我很多次了但我却总是改不过来上课时也不提问更不回答问题只有老师叫才会回答几句。
所以比别人少学了很多成绩也因此区分开来。虽然在上半个学期中我取得了班里第十名的成绩单这是我出生到现在一直没出现过的好成绩但我并不满足我必须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才对得起我自己这个学期正是给这个专业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所以我很苦恼因为这个学期我不得不承认我并没有好好学我知道这是我的学习态度出了问题。人生第一关。我们不能到了第一关就被打得不敢承认自己。曾经在杂志上看到了一段话,很经典,也很形象:毕业就像一面面玻璃,我们义无返顾地往前走,不能回头,不能后退。泪水和血水交杂在一起,因为来不及擦,所以我们变得血肉模糊。不能丢微笑,它能在我最无助的时候让我看到光明;不能丢自信,它能在我最迷惑的时候让我得到肯定的回答……丢了这些,会变得血肉模糊。最鼓动人心的话,我一直记着,一辈子都会记得:“小姑娘,你得加油了……”一直记着。对了,新的一年,还有一个不会变——我会一直努力!努力的形容词是一直。
我希望下学期我能做到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与同学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能够当堂完成对不懂的问题主动和同学商量或者向老师请教。学习方法为了改进学习方法,我给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1)做好课前预习。也就是要挤出时间,把老师还没有讲过的内容先看一遍。尤其是语文课,要先把生字认会,把课文读熟;对课文要能分清层次,说出段意,正确理解课文内容。(2)上课要积极发言。对于没有听懂的问题,要敢于举手提问。(3)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完后先让家长检查一遍,把做错了的和不会做的,让家长讲一讲,把以前做错了的题目,经常拿出来看一看,复习复习。(4)要多读一些课外书。每天中午吃完饭,看半个小时课外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只要有时间,再看几篇作文。
第三,课外学习不放松。能够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去参加一些补习班来是自己更加充实 虽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我决不骄傲,还要继续努力,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学期还要取得更好的成绩。政治方面:作为团员的我在来到这个学校后荣幸的坐上了团宣传委员的工作这是我政治上的一大进步这学期我积极配合团内工作做到了先律己在律人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会马上完成并且争取做到最好。在思想方面我做到了每天都看新闻联播熟知国家大事。为了了解国家当前形势我上网或者看报时都会注意到国家形势的报道在社会中我时时刻刻都记得我是团员就要团员的样子.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我会尽我所能得去帮助别人看到有人乱贴广告我会把广告撕下来虽然我能做到的不多但只要是我看见了我便会尽我所能去做我不会放着不管我认为这不仅是一名团员的责任更是一名
公民应该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认为做一名团员的基础首先是你必须是一名好公民.家庭方面做的如何就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与道德涵养首先尊老爱幼是每个人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我们不仅要尊老爱幼更要懂得体贴父母不耍小姐或少爷脾气.这一点我想我做到了.为了更好的提高思想认识时刻准备着走入党的殿堂。
关于本学期的体会:我想,有些事情没有必要去勉强自己去迎合,说不定那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我没有必要去刻意去让自己容入其中。我觉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并没有说要把我们塑造成哪一类人,他们也只是引导我们打开思路而已。想不想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去想了没有,怎么想的。不能否认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欣赏你的作品,连自己都不欣赏的作品谁又会喜欢呢?
很多事情不是环境将我们改变就是我们将环境改变但是在通常的情况下都是环境将我们改变而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使自己越变越好而不是越变越坏
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
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出勤情况:请了一次病假.拉下一天的课希望下学期争取做到全勤本学期没有迟到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孩子,而通过7天军训生活和这半年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养成了独立性,不再娇生惯养,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中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本科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在纪律方面,基本可以做到: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可以真诚相待;能遵守学校各项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学穿校服;举止文明; 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废弃物。
以上是我初一学期的个人总结,我将结合这个小结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自然,也需要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真诚帮助。
20世纪后半期语文知识述评 篇2
关键词: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系统 语文知识分期
我国对于语文知识的探索贯穿了整个历史,古代中国的“语文”属于泛语文时期,语文知识也处于混沌、杂糅的状态,直到1904年语文单独设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界对于语文知识的探索才真正开始。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逐渐稳定,语文教育界开始了对语文知识的集中探索。
一、语文知识第一次系统建构阶段
在整个社会层面,1951年6月6日一篇以《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奋斗》为题的社论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这篇文章指出当前的报纸、杂志和书籍乃至党政机关的文件上都存在语言乱用和用语混乱的现象,提出“只有学会语法、修辞、逻辑,才能使思想成为有条理的和可以理解的东西。但是我们还只有很少的人注意到这个方面,我们的学校无论小学、中学或大学都没有正式的内容完备的语法课程”。[1]为改变这一现状,《人民日报》从1951年6月6日开始一直到12月5日为止,连载了吕叔湘先生和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该“讲话”共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语法的基本知识、词汇、虚字、结构、表达和标点,分别从语言学的各个角度来解析了如何正确使用汉语言文字。由此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
在语文教育界内部,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也逐渐被明确。1953年,胡乔木指出:“语言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的基本知识,并学会正确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来说话、写作、阅读和作进一步研究。它的范围不限于语法,而包括这个语言领域,如文字、词汇、语义、语法、修辞和语言学的初步知识”。[2]同年,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在《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中提出:“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历来都是把语言和文学混在一起教,这样的教学结果,不论从语言方面看,还是从文学方面看,都遭到了极大的失败。一般语文教学赵忠在语言文字的解释方面,并没有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以系统的语言规律的基本知识”,而文学教育“也没有使学生得到必要的系统的和文学基本知识和文艺欣赏能力”。[3]这份报告从汉语和文学两个方面提出当下语文教学的失败在很大程度是因为既没有向学生提供语法的系统知识又没有提供文学的系统知识。
在此之前“语文知识”这一概念并不明确,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语文知识”的存在,只是按部就班地对教材进行讲解和学习。在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上存在的语文知识又都零星的、随机的散布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知识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分科教学使得建立系统而完整的语文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汉语课程可以以语言学为学科母体,文学课程可以依靠文学为学科母体,知识体系的建立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完整的系统知识成为可能。在此情形下,由众多语法专家和语文教育界合力完成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为汉语教学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语法知识系统,并成为当时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语文知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中小学的语法教学在一定程度和一定阶段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6年国家开始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共四部教学大纲。《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指出初级中学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有关汉语的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理解汉语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其教学内容由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标点符号共六项组成,大纲对这六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阐释。这套大纲对汉语教材的编排系统、汉语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都做了详尽的阐释,并将汉语知识分配到六个学期,要求步步渐进的学习。《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把文学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学作品、系统的中国文学史基本知识和文学理论基本知识,并借由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的学习来丰富语言知识,以提高自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于1956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实施,于1958年停止,总共持续不到三年的时间,加之此前对分科教学的多年探索,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为语文教育的后续研究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一次分科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对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探索。为配合分科教学的实行,学术界和语文教育界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在整个探索时期,语言学家、文艺理论家等各专业的学者介入知识体系的建构,使得当时最先进的语法知识、文学理论基本知识进入语文教育,知识更新与学界保持着一致。1956年公布的《暂定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成为此后中小学语法知识教学的重要凭借;四部分科教学大纲从课程层面详细地规定了教材的编制,明确制订了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对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课时、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精神较之都做了说明与阐释。语法知识、文学史常识和文学基本理论知识等都细致地规定了该讲哪些“点”、在哪里讲这些“点”。这四套教学大纲克服了我国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制的不确定性,明确制订了整个语文教学阶段知识的教授顺序,有效地防止了语文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随意性问题。可以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时期的教学大纲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唯一从课程层面详细规定教学内容的大纲。
分科教学大纲能做到如此完备,笔者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当时教育界正处于强化知识教学时期,汉语教学内容被细分为语音、语法、文字、词汇、修辞和标点符号六大块,文学教学被分为文学作品、文学史常识、文艺理论基本知识三大块,将教学内容细化为知识点,而知识本身具有明确性和一定的稳定性,因此能保证教学大纲可以将具体的教学点细化到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篇课文。
虽然分科教学失败的原因有各方面的因素,但在此我们只从语文内部来总结原因。从汉语教学方面来说,在分科教学的过程中,汉语教学过分重视整个语法的完整性、修辞和逻辑知识的系统性,使得知识与实际应用存在严重的脱节,出现了虽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无实际效用的问题。相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语言学的发展更加完善,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加之汉语教学并没有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情感态度方面的“虚”的目标,语法知识的字、词、句、修辞、标点符号等的知识切实可见,教师容易把握也容易教给学生,在考试时也呈现出客观化、易操作、易评价的优势,因此渐渐地语文教育界开始偏向语法知识的教学。从文学教学方面来说,为配合教给学生中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的教学目标,保证中国文学史的系统性,教材编排机械地按照文学史的线索选择文学作品,作品的难易程度与学生对古代文学学习应循序渐进的原则不相符合,出现了呈现出完整的文学史发展但学生难以吸收知识的问题。比如先秦时期的诗歌散文如《离骚》《诗经》等学生学习是有很大难度的,这一类古文的学习应该在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上进行,机械地按照文学史的发展史进行选文,不利于学生古文的学习。
在探索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过程中,语文知识得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系统性的建构,语文知识及知识的系统性开始受到语文教育界的重视。
二、强化语文知识系统阶段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以及随后的“反右倾”斗争,给整个教育界,包括语文教育在内带来了长期不良的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急剧下降。1961年起中央教育部在总结“教育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强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即“双基”)。当时语文教育界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社会上围绕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展开了讨论,即后世所称的“文道之争”。1961年8月,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在总结这次争论时指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教学,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受到忽视,语文基本能力训练不到位,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该从这两方面入手。同年9月,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吕型伟总结上海市语文教学三年改革,在《上海教育》上发表《切切实实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一文,文中指出语文是各学科“基础中的基础”,是学习所有学科和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知识不足、能力欠缺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吕型伟着重强调了加强“双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和要求。这些要求实际上是从教育行政层面把加强“双基”落到了实处。随后沈佩畦、查如棠、杨直彬等把“双基”的内容概括为字、词、句、篇,语(语法)、修(修辞)、逻(逻辑)、文(文学)八个方面,简称‘八字宪法。1962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吴天石主持召开全省中小学语文教学会议,并就“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问题做了讲话(即“常州会议讲话”)。他认为:“语文基础知识就是构成语文最基本的要素”,“语文的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篇章,还有和文章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语法、修辞、逻辑等基础知识。语法、修辞、逻辑是包含在文章中的,离开文章就谈不上语法、修辞、逻辑。因此最主要的是字、词、句、篇章。”[4]讲话把“双基”归结为语文教学众多问题中的根本问题,这也是当时语文教育界的共识。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提出了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要求,至此,以语文知识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模式全面形成。
在此阶段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2月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语文知识”这一概念第一次被写入全国性的教学大纲,但是在这一部教学大纲中并未对“语文知识”的概念、内容、外延做出明确的界定。随后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也提出了“语文知识”的概念,虽然这部教学大纲同样也没有对“语文知识”的概念进行阐释,但是它在“语文知识”之前加上了限定词“必要的”,并对“语文知识”的外延进行了例举:“语文知识,包括语法、逻辑、修辞、写作知识和文学常识等。”
在语文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点的要求下归纳总结出的“八字宪法”将语文知识从课程内容层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制,它从繁复而庞杂的语文知识中找到了具有具体指向性的知识内容,将不确定的语文知识确定下来。在学校的语文教育中,“八字宪法”一方面便于教师确定教学内容,防止对教材的过度解读和“个性化”解读,使得一向“缥缈”无着落的语文知识具备了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用“八字宪法”的内容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学习,其效果可以体现在他掌握的汉字、词汇、语法等明确的方面,这就让语文教学显得不那么“一事无成”。“八字宪法”在最开始实施的阶段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有明显的效果的,学生的汉语水平有所改善,对字词的掌握以及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同时,“八字宪法”带来的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将内涵丰富的语文知识仅仅用“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个字来概括,无疑会遗失掉许多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知识。其次,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知识是语文知识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具有维护学生精神世界的职责。“八字宪法”更多的侧重于语法知识,其内容也以静态的、客观的知识为主,教师在讲授和学生在学习这类知识时会有意无意地将其注意放到对字詞句的掌握、语法的规则、修辞的辨识上,这一类的知识是外在于个体存在的,学生很难把他们同化到自我的知识体系中。虽然“八字宪法”也包含了文学,但文学的解读却被字、词、句、语法、修辞等肢解,文学教学被语法教学和文学常识教学代替。文学对人精神世界的净化和陶冶作用被淡化,更难以起到开启学生情感世界、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与人生价值的作用。
三、淡化语文知识阶段:1986—2000年
语文知识体系建构起来的同时,也走进了淡化语文知识的阶段。语文知识教学被要求要“精要、好懂、有用”,加之应试教育的层层重压,语文知识教育在实施的过程被扭曲、异化,灌输知识、题海训练、肢解分析充斥着语文课堂。前文亦已经提到,以“八字宪法”为基本框架建立起来的语文知识体系中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如人文知识被排除出了这个体系,即不能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也导致了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教学评价走向了僵化。
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首先把“逻辑知识”从语文教学要求中去除了。教科书中也不再出现有关逻辑知识的小短文和练习题。到90年代学界提出了“淡化语法教学”。1990年上海《语文学习》第10期发表了钱汉东《语法教学弊多利少》和董金明《正确对待语法教学》两篇观点对立的文章,由此而引发了一场“淡化语法知识”的讨论。在当时的社会上,语文教学对“语法”的把握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强调语法‘重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搞层层加码”,但教师在教学中又有按不同的标准进行教学,使得语法教学内容变得“因人而异”;另一种是“学校则干脆不教语法,理由是語文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学习语法得来的”[5],教学时间充裕,就利用零星的语法知识来填补时间,教学时间不够,就完全不提及语法。语言学家吕叔湘、张志公等也参与了讨论,他们指出所谓“淡化”语法教学,并不是全面否定语法教学的作用和意义,不是取消语法知识教学,而是改进它,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有用”的语法知识。这场讨论反映出当时的语法教学存在不切实际和较为混乱的现象,课文中的知识短文概念多且碎,既不便于教师教,也不利于学生学,取得的一定成果是,语文教育界达成了共识,语法教学不在于让学生按照语言规律去分析句段篇,而是应该让学生学会语言的运用,当前的任务应该是建立一套语法知识与语法运用结合的体系。遗憾的是这套语法系统并没有被建立起来,而且语法知识教学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中日渐式微。
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了删减,把语文训练提到重要位置。“语文教育界开始有人提出‘语法内容要简化,要求要降低,考试少考或补考的主张,认为语法理论先天不足,语法教材后天失调,语法教学脱离实际,现阶段中学语法教学对于指导学生语言实践、培养语文能力作用不大,因此语法教学要淡化。一时之间词语教学被忽视,修辞格指示表附录被取消,语法教学备受冷漠”[6]。
20世纪末以语文知识为语文教学中心的教学受到了社会内外的大力声讨,针对知识中心说的困境,90年代掀起了以语感为语文教学中心的讨论。以王尚文为代表的“语感中心说”将“语感”与“语文基础知识”对立起来,且将讨论的重点放在为“语感”在语文教学中争取一个合法合理的地位,这为21世纪新课程改革的语感教学提供了参考。
注释:
[1]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
[2]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52页。
[3]顾黄初,李杏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60页,361页。
[4]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80页。
[5]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8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半期考试总结 篇3
龙十四小廖娅玮
转眼间,半期工作已顺利结束。回想起这半学期的工作,有欣喜、有感动、有收获、也有困惑和遗憾,作为一名新教师,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探索、提高的过程。整理思路,在践行“顶层设计”,倡导“三性”课堂精神的指导下,现将这半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半期以来在语文方面的主要做法
“细节决定成败”,这个班的孩子本来学习习惯就较好,所有,我要做的就是把工作做细致,落到实处。
1、夯实基础。“三性”课堂三个维度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还是要把知识性落到实处。因此,我非常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并未因为他们到了高段就忽略生字词的学习。但有一次对话,留给我的思考很多。何主任问我:“你们班听写默写怎么搞的?”说来惭愧,我一直觉得自己对孩子们要求挺严格的,我一般都是一个单元听写一次,错三个以上不过关。但何主任说,你为什么要错三个以上?有的孩子他就会想,反正都可以错三个,那么有的地方就不会太认真,反正老师都给了犯错的机会。醍醐灌顶,我开始调整思路,重新提了要求,效果确实还是挺明显的。落实听写默写只是其中之一,平时的组词,词语抄写,造句等也都在进行。
2、从开学第一周开始写摘抄、周记。孩子们开始都不理解,我的要求特别奇怪,不用学校发的作文本,而是让他们去买厚的,有封面的笔记本,并且摘抄本和周记本分开。其实,这是为了让他们便于保存,因为摘抄和周记将是他们考试前复习写作一笔不可忽视的资源。摘抄和周记如果做不好,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我做了以下几点落实这两个工作:摘抄每周五布置主题,例如好的开头、结尾,写景、写人、写事的段落,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又或者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总之,变着法子让他们每周都有不一样的主题;其次,每摘抄完一段后,要用红笔写赏析,也就是你为什么要抄这一段,它好在什么地方;最后,在家长面前读了过后再由家长签字,这一点在家长会上也专门进行强调。而孩子们第一个周写的周记,让我大吃一惊,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孩子写的都是,周一我做了什么,周二我做了什么,一直到周五。因此,我专门在班上讲解周记怎么写,其实就是相当于作文,你可以写事,写人,写景,甚至是这周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新闻事件、文章等等。从第二周开始,情况就开始慢慢好转了。每天的工作都特别多,说实话,拼音本,抄写本等我也经常让科代表和组长代劳,但周记一定是自己亲自认真批阅的,还要细心写好评语,打上等级。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写周记的热情,他们都很期待看看廖老师会给他们写点什么,自己会得哪个等级。当然,一个班级总还是有那么一些冥顽不灵,无论老师怎么做也不能提高他的写作热情的,我还在继续探索方法。
3、坚持每天的课前展示。语文课不好上,既要落实知识,又要体现创新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全面的发展。我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提供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因此,每节课我都让出五分钟给每天值日的学生做课前展示。开学我没有做引导,因此我就发现每天都是“故事大王”,各种各样的故事,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效果。因此,我开始引导孩子们:你们可以是小小新闻播报员,报道最近发生的新闻;可以是小导游,带领大家游览祖国河山;可以为同学们讲解一则名言警句,或是一首古诗词(课前要做好板书)等。并且制定好了评
分细则,尤其提到了创新10分,每个月评选出前三名,发奖品。这下,孩子们展示的热情才被充分激发出来了,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课前展示。比如说吧,我们班有一个男孩,特别内向,语文也基本上不及格,但是他给大家分享了一句名言,全班同学和我都能背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少天,而在于如何使用这些日子。而我的语文科代表,声情并茂地给大家读了一篇她自己感觉很好的作文,然后让全班同学给她提意见。就这样一点一滴,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还收获了丰富多彩的知识。
4、系统积累语文知识。我们班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语文笔记本,在讲课过程中,比如我讲到修辞手法,讲解比喻和拟人的区别,这个时候就会提醒他们拿出语文笔记本记笔记。又或者是我们积累的名言、古诗,都要记录,便于复习。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好的学习习惯。
5、开展和语文有关的活动,丰富语文教学,并体现语文的教育性目标,实现顶层设计“育人为本,特色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开展过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一般都是按照座位分成8个小组,这样可以让全班同学都能参加,而不是成为少数几个同学的表演秀。活动结束过后,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总结、教育,这样既让他们锻炼了自己,又在情感方面有所启发。就拿我们上个星期的戏剧表演来说吧,布置任务的时候,教师就要做好指导工作,要让学生明确从那几个方面努力。举行活动就一定要有竞争,我们要评选团体前两名,最佳表演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道具奖。这样既让孩子们得到了锻炼,又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快乐。
当然,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根本的,还是要立足于语文课堂。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找到每一篇课文的闪光点,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认真组织教学方式,预设好课堂中的情感共鸣点,争取对学生有所触动有所启发;将预习、复习落到实处。我做的还很不够,希望大家多交流、指正。
二、半期考试班级总体情况
从第一次单元测验到第二次测验,一直到半期考试,应该说孩子们都是有进步的。这次半期考试平均分71.8分,90分以上2人;80分段的14人;70分段的18人;60分段的14人;不及格8人,其中有两人不计入总分。
三、试卷分析
1、审题不认真,没有抓住题目的关键字词去思考回答。并有漏题不做的现象。
2、生字、成语与规定的字组成词再填空的题目较差。对于基础的知识掌握不牢,原因是平时生字词语知识不够过关,词语积累较少。如:对字的读音、书写、意思等。
3、口语交际部分,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加上平时少积累,不能进行条理针对性的对话,填空不恰当。
4、阅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较差,学生不懂把词语带到课文相关语境中去。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原因是平时少真正用心去看课外书,进行课外积累。说明学生的情感不够丰富,生活经历少。
6、作文内容有部分学生跟题目不相符,出现偏题。选材不够新颖,语句不够通顺,字数不多,甚至文章的中心没有明确。叙述的内容写得太笼统,假话、空话比较多,流水账的现象较严重。
四、后半期的工作重点
1、强化学生的生字新词的掌握训练,注重学生的掌握过程和掌握的方法,教学中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新词的掌握多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运用。
2、针对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培养学生渐渐具备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3、加强指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增强语感。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4、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时,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理清脉络,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体会感情。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半期工作总结 篇4
杜国玉
半期工作在紧张而忙碌的过去了,回顾这半期来的工作,在“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规范中,以课堂教革为核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并进行了期中检测。从这次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今后在教学中要更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一、常规教学管理工作
半期工作中,我力求把学法指导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个教学环节:备课、上课、辅导、批改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每教一篇课文,除了确定思想教育、知识目标外,还帮助学生领会、掌握或运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引导学生领悟、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给学生读懂文章的方法。即:从识字、解词、释句到给文章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的方法;从理解文章题目、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到自己能围绕课题、围绕课文的某一词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从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到体会其内涵,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以理解句子的方法为例,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明白了“一抓、二联、三问、四想、五体会”的方法。
“一抓”:指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关联词、作者的表达方法等;“二联”:指联系课题、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理解重点句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方法; “三问”:指理解每个句子时都可以问写什么,怎么写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的方法;“四想”:主要指联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五体会”: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意图。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之后,我一方面在语文课上启发引导他们运用,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鼓励他们运用。从九月份开始,我每个星期要求学生写作,体裁不限,内容多样,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贯穿于文章中,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同时我常常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二、期中检测反思 期中考试工作,组织严密,采取专门试卷,集中监考,集中阅卷的形式,教师迎考积极,在考试中学生发挥了水平,展示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
这次试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测试。试卷包括字、词、句、阅读、作文几个方面。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检测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做到题型多样灵活,知识面广,并蕴涵了一定的思想教育于试题之中。从学生的考试结果看较难。
其次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策略。本此考试类型仍然是积累,阅读,写作三大块,本次失分较多的是阅读。阅读题着眼于检测学生阅读方法与态度及知识面的能力,虽然平时已经注重给学生们在这一方面的练习与指导,但是练习得不够扎实。从学生那里了解到:有的是因为没有接触过的题目不会做,有的是粗心、不仔细,理解错题目意思。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及技巧。
最后是对教材的把握。六年级的阅读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课文,实现向初中阅读学习的平稳过渡。
三、改进措施
审视学生的答题情况,回想这半个学期以来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以及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进:
(一)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今后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多给学生创设阅读能力训练机会,从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兴趣先导,注重积累。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与巩固。努力做到要求默写的课文、会写的生字、词语一课一清,每课的练习题一课一练一改!
(三)端正态度,培养习惯。
一年级语文半期 篇5
一、语文基础知识。(25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意。
夙愿愧疚昭示掂量龇牙微蹙半晌 闲侃装裱打烊抚恤镌刻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迫在眉急惊黄失措人声鼎沸 不容置疑
B、锋芒毕露恍然大悟鬼使神差 相濡以沫
C、鬼斧神公万劫不复怅然以至 门当户对
D、无动于衷厄除云开对答如流 袖手旁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凶凶地向丑小鸭走来。....
B、我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不禁簌簌的流下眼泪。....
C、(清国留学生)除下帽来,油光可见,宛如小姑娘的发一般。....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安的春天是一个美丽而迷人的地方。
B、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C、本小区新建了若干垃圾回收点。
D、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季节。
5、作家、作品及相关信息搭配有误的一项()。
A、《我很重要》—毕淑敏—《红处方》《血玲珑》
B、《我的母亲》—舒庆春—《四世同堂》《月牙儿》
C、谈歌—《绝品》—当代作家
D、《小提琴的力量》—布里奇斯—澳大利亚小提琴家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是‘你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全体学生都写了。
B、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全是开着的。
C、“如何使得?使、使、使不得啊。”王商人惊了脸,口吃起来。
D、“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
二、阅读(15分)
当我在小学毕了来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支撑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的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暧。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出嫁了,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刀子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刀子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了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无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本段写了几件事?
2、分析“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一句中的动词的作用?
3、再出本段中的一组反义词。
4、本文中母亲的形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母亲那里作者学到了许多的好习惯。
B、本文体现了双重的“爱”有母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母亲的爱。
C、反复说“我”体现了心情难过,饱含着心疼母亲的感情。
D、作者是一个不孝之子,因为她母亲去世后都一直未回来。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积累材料的方法可概括为四个字: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试题 篇6
重庆八中
命题:余东 审题:王亚岚 校对:余东、王亚岚
一、基础知识:(40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都无误的一项是()(3分)
A、解剖(pōu)长髭(zī)锃亮(zhâng)风雨如磐(pán)B、匿名(lì)鬈发(juǎn)掠起(lüâ)目光灼灼(zhuó)C、号叫(háo)脂粉奁(lián)蜿蜒(wān)罄竹难书(qìng)D、尴尬(gān)酒肄(sì)宽恕(shù)黯然失色(àn)
2、下面的句子依次应填的词语是()(3分)
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 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A.虽然 但是 尽管 然而 B.由于 所以 终于 但是 C.因为 虽然 终于 然而 D.因为 所以 尽管 但是
3、请各用一个成语替换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部分,使语言更精炼。(4分)
生活就像一条千回百折的小溪,需要我们有无论经受多少挫折都决不退缩①的勇气。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宽恕那些蹉跎岁月的“玩看”者。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跋涉,一切幻想都是非常空虚不切实际的②。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悦、恼怒、悲哀、快乐③。我们要踏着青春的脚步,快快追赶,追赶属于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勇敢的不断向前奋进④的开拓者,争得青春无悔!① ② ③ ④
4、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
乘车时希望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坐着毕竟比站着要舒服。但是,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a)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b)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c)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倒?车厢内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呢?面对老弱病残,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3分)
(1)文中有一个句子因用词不当而造成表意重复,应该删去的是:
(2)文中画直线的句子(a)(b)(c)顺序不恰当,应调整为: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意有缺陷,应改为: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国家教育部为加强各校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计划实施,特制定了响当当,硬邦邦的五项措施,遏止学术腐败现象。
B.对于南京大学“辛酸父亲”来信事件,有关人士认为应该理性看待,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否定。
C.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有可能。
D.我的父亲1965年报考名牌中学,虽然成绩优异,但由于家庭出身不好,最终榜上无名,只能成为名牌中学的门外汉。
6、读对联,注意揣摩其中的寓意。下边是某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题写的两幅对联,请写出此人具有哪些具体的兴趣爱好。(2分)
(1)品韵方晓丝竹雅(2)和二弦撷趣生旦净
执毫始觉草篆神 调七彩寄情梅竹松
7、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2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仿写:,;,;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网络的开放性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是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环境因素。劳凯声教授指出,我们的道德教育缺乏对个体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个体缺乏足够的重视,使青少年在德育过程中没有形成最基本的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道德品质,更未将这种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道德要求。网络社会所要有的道德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即在个人独处之际,没有任何的外在监督和控制,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传统社会中以服从为主的道德范式在网络社会中已部分失效了。(1)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原因是。(2)规范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有效措施是。
9、孩子是家长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很多家长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也有专家疾呼:再富也要苦苦孩子。就此,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陈述理由。(理由至少两点,看法深刻另加1分)(2分)
10、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标上“√”,错误的标上“×”。(4分)(1)“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描写了海燕“高傲地飞翔”的气势,突出了海燕搏击风云、无所畏惧的性格()
(2)鲁迅在《雪》的自然景物描写中寄托了自己的爱憎之情,向往江南雪中美景,而憎恶朔方的雪景()(3)句子成分是指构成句子的各个相关的部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主语和谓语处于第一层面()(4)《屈原》全剧共分五幕,《雷电颂》选自第五幕第二场。风雷电象征了破坏社会的力量()
11、积累、赏析(11分)
(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分)(2),松柏有本性!(1分)
(3)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当人们看到陈旧的事物日趋没落,新生的事物逐渐兴起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着新陈代谢规律的两句诗:“,”。(2分)(4)《过零丁洋》中比喻飘摇不定的南宋朝廷的一句是。(2分)(5)请写出《水调歌头》中表现人生哲理的句子。(2分)。
(6)诗歌赏析
西 部 扬 帆
我等得太久太长,啊!喊一声号子振一回臂膀,祖辈都有富裕的梦想,冒一回那风险的潮涨。啊!高原的罡风大漠的太阳,抖落历史的荒凉,没有吹弯我负重的脊梁,披上世纪的盛装。未晒干我图强的渴望。终于等来大船的起航,撕开千年的屏障,冲一次那开发的巨浪,露出宽阔的胸膛,更新岁月的万象,拥抱开发的曙光。奏响时代的绝唱,我等得太久太长,注:[罡](gāng)强烈
认真阅读上面歌词后,请从文学欣赏的某一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3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习题12-17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①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②是人多以③书假余,余因得遍观全书。
12、在上文括号内填入省略的内容。(2分)
13、解释加“•”的词。(3分)
致: 走: 逾约:
14、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15、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个文段的内容。(2分)
16、用原文回答,课文是如何解决“嗜书”和“家贫”这一矛盾的?(2分)
17、认真揣摩“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此句中“稍”的深刻含义。(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
(一)(10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的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8、朔方的雪的质地、形态是怎样的?(2分)
19、联系全文内容填空。(2分)
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作者对 的炽热追求,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蕴蓄了作者 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的对立的图景中,贯穿了作者一个共同的哲理:,抒发了作者。20、试分析打“• ”的词语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2分)
21、作者用重墨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而且因为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幻的情境中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试结合“蓬勃地奋飞”、“灿灿地生光”、“旋转升腾”等词语。谈谈你对北方的雪的理解。(4分)。
(二)(20分)心中有个世界
①总爱一个人悄悄翻开一本诗词集,时光就极静极静地拂着面颊,流过。心沉醉在长短句中,好舒适。于是就有了一个好舒适的名字——境界。②进入了“境界”,长短句就有了一种音乐流程般的美。读来,满口噙香。顺着音乐流出的是:如七弦古琴的低低哀诉,如吴侬软语的绵绵温柔,如朔风胡马的悲壮,如大漠风沙的豪迈。深山古寺的空灵,天地一沙鸥的浩渺,江湖夜雨的漂泊,银鞍白马的飘逸,尽融于此境界中。
③心中印满了诗词,以至稍有触动,就要流出来。窗外下雨——“幕雨萧条过凤城,霏霏飒飒重还轻”“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点燃一盏孤灯——“落叶他乡村,孤灯独夜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皓月当空——“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何止听雨、观灯、弄月?于是都在诗词的感觉中度过。心细腻到了极点,就会变得多愁善感,如那位林妹妹。花开花谢,草青草黄,雁来雁往,都能惹人洒几滴泪珠。然而就在悲伤的一刹间,又感觉一种诗词境界的美,它的名字叫忧郁。
④在古诗词中,好像那流传千古的名句中都有一丝淡淡的忧郁。“丁香空结雨中愁”“一江春水向东流”“人比黄花瘦”,莫不如此。当读到这些诗词时,细细吟诵品味,于是心也沉浸在这种氛围中了,好像自己就是那位红楼怨女、天涯游子。
⑤爱品味这种忧郁的滋味,也喜爱那些悲凉的怨歌。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每句话都是一幅画,每幅画都能引发人的许多联想。读它,就如同在清冷月光下长吟,幽深、清远又寂寥。⑥常有人问我:“你工作之余的生活是什么?”我说:“读古诗词。”于是,一种异样的眼光就无可回避地落在我身上了。古诗词太静,太遥远,静得有些枯燥,遥远得又捉摸不定,但可爱的就是这静,就是这遥远,静中却能激起心上的惊涛骇浪,遥远却能向你心中更深处靠近。
⑦当一本本诗集词集刻在脑中,诗词的精华也融于精神中,忽然发现:不管是在象牙塔内还是飘然于塔外,只要我爱,时光就会静静地流过,拂过面颊。
⑧身外有个世界,杂乱纷繁的世界。心中有个世界,古诗词的世界,静静的,静静的„„
22、请你对第③段“心中印满了诗词,以至稍有触动,就要流出来”中加点的“流”字进行赏析。(3分)
23、第③段中加点的“林妹妹”指的是《 》中的,这本书的作者是。(3分)
24、古诗词中写“月”或“雨”的句子很多,除了作者在文中引用的,请你再写出两句写月或雨的古诗词。(4分)
25、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作者“爱品味这种忧郁的滋味”的原因。(3分)
26、作者心中有个什么样的世界?作者为什么充满深情地赞颂心中的这一世界?(3分)
27、古诗词中你喜欢读谁的?为什么?结合你的阅读感受谈一谈。(4分)
(三)(10分)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
人类的航天时代,如果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出了地球村,登上了月球。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如何才能飞出太阳系,进入宇航时代。20世纪70年代人类放飞的太空天使“先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到目前已飞出了二三十年,跋涉60亿千米,已飞越了最远的冥王星轨道,但它是否已飞出了太阳系呢?
其实,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如果以太阳风影响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35亿千米~180亿千米;如果以太阳的引力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5万亿千米,约1.5光年。由此可见,上述的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从宇宙的尺度来说,太阳系只是沧海一粟,跨越一条小河沟容易,要跨越大洋,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就目前人类对宇航的了解认识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
所以“先驱者”与“旅行者”探测器只能算是冲出地球大气层的“航天”,还远远谈不上冲出太阳系的“宇航”。对于飞出太阳系的宇宙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去幻想。目前人们的设想之一是必须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力能源。如电能火箭、激光火箭、核能火箭以及微波动力飞船、激光动力飞船、反物质推进星际飞船等等。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速度,以每秒几百千米、几千千米、几万千米甚至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这样,人们在数十年的有生之年,才有可能飞出太阳系,去别的恒星系、银河系或更遥远的星系进行星际航行。
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努力吧,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人类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28、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请从文中摘录出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3)
29、联系全文内容,说说第2段中加点的“沧海一粟”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
30、请简要概括出“先驱者”与“旅行者”没有飞出太阳系的原因。(2分)
31、如果有一天人类飞出了太阳系,实现了星际航行的梦想,能够充分利用太空资源,人类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发挥你的想象,描述一个人类未来生活美景的片断。(3分)
四、写作(55分)
纽约公共图书馆前馆长,卡•耐基金会总裁瓦顿曾说起他的童年:他出身贫寒,6岁丧母,祖母在伊朗北部山区把他带大,她曾经告诉小瓦顿:“孩子,有两点你一定要记住:第一是出身,这一点你无法改变;第二是你的人格,而这一点则任你控制,你可以失去你的健康与你的财富,但永远不要失去你的人格,你的人格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请在“ ”线上填上词语完善题目,并以《 掌握在自己手里》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供参考词语(命运、前途、学习、进步、成功„„)
重庆一中2004—2005学下期初二年级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40分)
1、C(3分)
2、C(3分)
3、①百折不回或百折不挠 ②海市蜃楼或空中楼阁,如答“虚无缥缈”也视为正确。③喜怒哀乐。④勇往直前。(此题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4分)
4、(1)删去“年纪大”或“老”。(2)将b句放到a句前。(3)修改正确即可。例:面对老弱病残起身让个座,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3分)
5、D(“门外汉”指某方面的知识还没入门的外行,而不是指站在门外的人)(2分)6(1)音乐、书法(2)戏剧(京剧)绘画(2分)
7、示例: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浒》,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3分)
8、(3分)(1)青少年自我监控能力不强,开放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1分)(2)加强对青少年自律性道德的培养。(2分)
9、(1)看法:家长尽力满足孩子是很有必要的。(只要答到对一个方面的看法即可)(2)理由:溺爱①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②不利于磨练克服困难的意志;③不利于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④导致依赖心理严重;⑤养成懒惰的行为习惯(也可以从正面来答,意思对即可。能论述“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是应该的,或“苦”也要注意一个度即为看法深刻)(2分)
10、(1)√(2)×(3)√(4)×(4分)
11、(11分)(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1分)(2)岂不罹凝寒(1分)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分)(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分)(5)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2分)(6)(1)歌词表现的是当今社会的重大主题——西部开发,以拟人化手法形象地展示了西部的等待渴望、扬帆起航、乘风破浪、驶向辉煌的企盼与希冀,表现西部儿女不甘落后、渴望进取、英勇奋斗、与时俱进、用浓墨重彩来描绘宏伟蓝图的美好心愿和精神面貌。(2)歌词中句句散射出铿锵之声,处处洋溢着豪迈之情,给人信心和力量,催人昂扬和奋进。(3)歌词构思精巧,句式中排比与骈散结合,韵律和谐优美,语言铿锵有力,气势恢宏磅礴,尤其是多数句子前面的动词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西部人民的阳刚之美,壮志豪情、勇于奋斗敢于实践的个性特点和伟大气魄。(3分)
12、余、余(2分)
13、买到 跑 超过约定的期限(3分)
14、手指冻得不能够伸开、弯曲,也不敢放松。(4分)
15、叙述幼时求学情形,写得书之难和读书刻苦。(2分)
16、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2分)
17、“稍”有稍稍之意,这里强调他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10分)
18、如粉,如沙,决不粘连。(2分)
19、美好理想 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 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
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2分)20、作者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雪”的描述,强调了朔方的雪在作者心中的位置。(2分)
21、孤独的北方的雪俨然一个斗士,在凛冽的天宇下,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天际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灿灿地生光”是那么夺目、那么壮观,在孤独寂寞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希望中得救”。(4分)
(二)(20分)
22、“流”字一方面表现了作者积累诗词之多,联想之丰富;另一方面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3分)
23、红楼梦 林黛玉 曹雪芹(3分)24例:写月的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写雨的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等(4分)。
25、因为忧郁是一种诗词境界的美,更容易令读者的情感与主人公融合,产生共鸣(3分)。
26、作者心中有一个古诗词的世界。因为这一世界寄托了作者远离尘世喧嚣、世俗纷争,追求宁静、淡泊情怀。(3分)
27、(略。从某一角度展开,可从风格、情怀、语言、意境等方面考虑;可适当引用诗句。例如:我喜欢杜甫诗的沉郁顿挫;喜欢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等。)(4分)
(三)28、时间顺序。1957年→20世纪70年代→目前→眼下→几十年、上百年后(时间顺序1分,找出词语2分)(3分)
29、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阳系在宇宙中很小很小。(2分)30、原因:(1)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2)目前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认识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还远远不够,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2分)
31、答案多元。想象要新颖奇特,合乎情理,描述要生动形象,语言要简洁流畅。(3分)
【半期语文总结】推荐阅读:
语文半期考试总结09-21
语文半期考试总结与反思11-30
一年级语文前半期教学工作总结07-14
二年级语文上册半期06-03
八年级语文半期考12-07
大学半期总结07-21
半期个人总结09-08
半期英语总结09-24
半期考试总结发言08-27
春半期个人总结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