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半期考试总结

2024-09-21

语文半期考试总结(共8篇)

语文半期考试总结 篇1

语文半期考试老师总结

初一语文期中阶段总结分析

张慧红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这学期又过去了多半,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工作,本人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逐步转变教学观念,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堂教学,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以下是我对这段时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

一、教育理论方面:

开学以来,我及时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能焕发语文课堂活力的窍门,灵活掌握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教学方面:

作为教师,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课前准备:备好课,写好教案。由于我已经是第二年带初一,所以我采用取长补短的方法,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和风格。在教学设计上,我从最初的单纯模仿到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路,明确了语文的板块教学,我知道要想跑得快先要走得稳,从板块教学开始打磨自己的教学,练好语文教学基本功。、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

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确保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多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和讨论,尽最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教学语言方面,注重环节之间的过渡,注重对学生的即时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变换评价语言,增加课堂的灵动性。除此之外,注重与学生们的眼神交流,从他们的眼睛里读出他们的赞许、疑惑或对某些问题的不认同,及时调整教学节奏。、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我坚持提高早读效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早读时间,除了让学生记忆要求背诵的知识点以外,就是要求学生大声有感情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以便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纠正,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本学年我听课达20节以上,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目标。、在应考复习方面。在期中质量检测的复习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知识上,因为我认为尤其面对的是刚入初中的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唯一能抓得住的部分,所以日常教学中就尽量锻炼学生当堂速背的能力,抓住课堂时间,好落实,效果好,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自由支配时间的课业负担。在复习期间,每天每节课都是复习任务明确,当天反馈,订正,再反馈,如此进行,收效不错。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班级阅读写作能力整体不高。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的教学方式,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

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其三是教师平时对其的指导和训练也不到位,因此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在经过反思后,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加强阅读的训练,注重答题规律的总结,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希望通过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阅读写作上有所提升,现在成绩还没有出来,但如果不尽如人意,我还是不会灰心,及时调整,不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还是不足。初一年级的学生,入校后,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紧张的初中学习。无论从时间的支配,还是学习习惯、听课习惯、还是考试习惯的培养和提升,项项要求都要细致到位,及时检查落实才能有效。今后的教学工作,我也还将一如既往的坚持对他们各个习惯的培养和提高。、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我总是怕学生听不懂或是怕自己的引导不到位,不放心没耐心等待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看不得学生思考问题时绕弯子走弯路,其实暴露错误改正错误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应注重语文知识的讲授,使自己的课堂更有语文味,而不是讲成一堂政治课或历史课。对学生咬文嚼字的训练还不够。并且在分层教学方面领悟的不够透彻,不能掌握其精髓的有效运用在日常教学中,这是我正在思考并深受困扰的问题。

四、今后的打算: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总结以及回顾。其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现在我将以后的工作安排如下:

、思想上高度重视,严抓学生的学习习惯。、重视班干部以及小组长的管理和充分利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影响和带动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抓好培优转差工作。培优重在提高,转差重在辅导。课堂上要有意识的让优生吃饱差生吃好。让优生带差生,共同提高。、努力提高写作能力。把大的写作目标细化成小目标,自由写作,少些命题作文。、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利用好教育随笔,及时将教学中的得失困惑记录反思并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逐步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吸取组里教师一些好的教学经验,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提高。

20世纪后半期语文知识述评 篇2

关键词: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系统 语文知识分期

我国对于语文知识的探索贯穿了整个历史,古代中国的“语文”属于泛语文时期,语文知识也处于混沌、杂糅的状态,直到1904年语文单独设科,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学界对于语文知识的探索才真正开始。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逐渐稳定,语文教育界开始了对语文知识的集中探索。

一、语文知识第一次系统建构阶段

在整个社会层面,1951年6月6日一篇以《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奋斗》为题的社论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这篇文章指出当前的报纸、杂志和书籍乃至党政机关的文件上都存在语言乱用和用语混乱的现象,提出“只有学会语法、修辞、逻辑,才能使思想成为有条理的和可以理解的东西。但是我们还只有很少的人注意到这个方面,我们的学校无论小学、中学或大学都没有正式的内容完备的语法课程”。[1]为改变这一现状,《人民日报》从1951年6月6日开始一直到12月5日为止,连载了吕叔湘先生和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该“讲话”共由六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语法的基本知识、词汇、虚字、结构、表达和标点,分别从语言学的各个角度来解析了如何正确使用汉语言文字。由此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

在语文教育界内部,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也逐渐被明确。1953年,胡乔木指出:“语言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的基本知识,并学会正确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来说话、写作、阅读和作进一步研究。它的范围不限于语法,而包括这个语言领域,如文字、词汇、语义、语法、修辞和语言学的初步知识”。[2]同年,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在《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中提出:“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历来都是把语言和文学混在一起教,这样的教学结果,不论从语言方面看,还是从文学方面看,都遭到了极大的失败。一般语文教学赵忠在语言文字的解释方面,并没有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以系统的语言规律的基本知识”,而文学教育“也没有使学生得到必要的系统的和文学基本知识和文艺欣赏能力”。[3]这份报告从汉语和文学两个方面提出当下语文教学的失败在很大程度是因为既没有向学生提供语法的系统知识又没有提供文学的系统知识。

在此之前“语文知识”这一概念并不明确,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语文知识”的存在,只是按部就班地对教材进行讲解和学习。在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上存在的语文知识又都零星的、随机的散布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知识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分科教学使得建立系统而完整的语文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汉语课程可以以语言学为学科母体,文学课程可以依靠文学为学科母体,知识体系的建立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完整的系统知识成为可能。在此情形下,由众多语法专家和语文教育界合力完成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为汉语教学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语法知识系统,并成为当时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语文知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时中小学的语法教学在一定程度和一定阶段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6年国家开始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共四部教学大纲。《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指出初级中学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有关汉语的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理解汉语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其教学内容由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标点符号共六项组成,大纲对这六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阐释。这套大纲对汉语教材的编排系统、汉语教学法的基本原则都做了详尽的阐释,并将汉语知识分配到六个学期,要求步步渐进的学习。《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把文学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学作品、系统的中国文学史基本知识和文学理论基本知识,并借由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的学习来丰富语言知识,以提高自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于1956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实施,于1958年停止,总共持续不到三年的时间,加之此前对分科教学的多年探索,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为语文教育的后续研究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一次分科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对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探索。为配合分科教学的实行,学术界和语文教育界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在整个探索时期,语言学家、文艺理论家等各专业的学者介入知识体系的建构,使得当时最先进的语法知识、文学理论基本知识进入语文教育,知识更新与学界保持着一致。1956年公布的《暂定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成为此后中小学语法知识教学的重要凭借;四部分科教学大纲从课程层面详细地规定了教材的编制,明确制订了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对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课时、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精神较之都做了说明与阐释。语法知识、文学史常识和文学基本理论知识等都细致地规定了该讲哪些“点”、在哪里讲这些“点”。这四套教学大纲克服了我国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规制的不确定性,明确制订了整个语文教学阶段知识的教授顺序,有效地防止了语文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随意性问题。可以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时期的教学大纲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唯一从课程层面详细规定教学内容的大纲。

分科教学大纲能做到如此完备,笔者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当时教育界正处于强化知识教学时期,汉语教学内容被细分为语音、语法、文字、词汇、修辞和标点符号六大块,文学教学被分为文学作品、文学史常识、文艺理论基本知识三大块,将教学内容细化为知识点,而知识本身具有明确性和一定的稳定性,因此能保证教学大纲可以将具体的教学点细化到每一学年每一学期每一篇课文。

虽然分科教学失败的原因有各方面的因素,但在此我们只从语文内部来总结原因。从汉语教学方面来说,在分科教学的过程中,汉语教学过分重视整个语法的完整性、修辞和逻辑知识的系统性,使得知识与实际应用存在严重的脱节,出现了虽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无实际效用的问题。相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语言学的发展更加完善,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加之汉语教学并没有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情感态度方面的“虚”的目标,语法知识的字、词、句、修辞、标点符号等的知识切实可见,教师容易把握也容易教给学生,在考试时也呈现出客观化、易操作、易评价的优势,因此渐渐地语文教育界开始偏向语法知识的教学。从文学教学方面来说,为配合教给学生中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的教学目标,保证中国文学史的系统性,教材编排机械地按照文学史的线索选择文学作品,作品的难易程度与学生对古代文学学习应循序渐进的原则不相符合,出现了呈现出完整的文学史发展但学生难以吸收知识的问题。比如先秦时期的诗歌散文如《离骚》《诗经》等学生学习是有很大难度的,这一类古文的学习应该在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上进行,机械地按照文学史的发展史进行选文,不利于学生古文的学习。

在探索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过程中,语文知识得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系统性的建构,语文知识及知识的系统性开始受到语文教育界的重视。

二、强化语文知识系统阶段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以及随后的“反右倾”斗争,给整个教育界,包括语文教育在内带来了长期不良的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急剧下降。1961年起中央教育部在总结“教育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要加强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即“双基”)。当时语文教育界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社会上围绕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展开了讨论,即后世所称的“文道之争”。1961年8月,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在总结这次争论时指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教学,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受到忽视,语文基本能力训练不到位,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就该从这两方面入手。同年9月,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吕型伟总结上海市语文教学三年改革,在《上海教育》上发表《切切实实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一文,文中指出语文是各学科“基础中的基础”,是学习所有学科和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知识不足、能力欠缺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吕型伟着重强调了加强“双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和要求。这些要求实际上是从教育行政层面把加强“双基”落到了实处。随后沈佩畦、查如棠、杨直彬等把“双基”的内容概括为字、词、句、篇,语(语法)、修(修辞)、逻(逻辑)、文(文学)八个方面,简称‘八字宪法。1962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吴天石主持召开全省中小学语文教学会议,并就“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问题做了讲话(即“常州会议讲话”)。他认为:“语文基础知识就是构成语文最基本的要素”,“语文的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篇章,还有和文章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语法、修辞、逻辑等基础知识。语法、修辞、逻辑是包含在文章中的,离开文章就谈不上语法、修辞、逻辑。因此最主要的是字、词、句、篇章。”[4]讲话把“双基”归结为语文教学众多问题中的根本问题,这也是当时语文教育界的共识。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提出了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要求,至此,以语文知识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模式全面形成。

在此阶段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2月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语文知识”这一概念第一次被写入全国性的教学大纲,但是在这一部教学大纲中并未对“语文知识”的概念、内容、外延做出明确的界定。随后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也提出了“语文知识”的概念,虽然这部教学大纲同样也没有对“语文知识”的概念进行阐释,但是它在“语文知识”之前加上了限定词“必要的”,并对“语文知识”的外延进行了例举:“语文知识,包括语法、逻辑、修辞、写作知识和文学常识等。”

在语文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点的要求下归纳总结出的“八字宪法”将语文知识从课程内容层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制,它从繁复而庞杂的语文知识中找到了具有具体指向性的知识内容,将不确定的语文知识确定下来。在学校的语文教育中,“八字宪法”一方面便于教师确定教学内容,防止对教材的过度解读和“个性化”解读,使得一向“缥缈”无着落的语文知识具备了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用“八字宪法”的内容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文学习,其效果可以体现在他掌握的汉字、词汇、语法等明确的方面,这就让语文教学显得不那么“一事无成”。“八字宪法”在最开始实施的阶段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有明显的效果的,学生的汉语水平有所改善,对字词的掌握以及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同时,“八字宪法”带来的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将内涵丰富的语文知识仅仅用“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个字来概括,无疑会遗失掉许多对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知识。其次,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知识是语文知识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具有维护学生精神世界的职责。“八字宪法”更多的侧重于语法知识,其内容也以静态的、客观的知识为主,教师在讲授和学生在学习这类知识时会有意无意地将其注意放到对字詞句的掌握、语法的规则、修辞的辨识上,这一类的知识是外在于个体存在的,学生很难把他们同化到自我的知识体系中。虽然“八字宪法”也包含了文学,但文学的解读却被字、词、句、语法、修辞等肢解,文学教学被语法教学和文学常识教学代替。文学对人精神世界的净化和陶冶作用被淡化,更难以起到开启学生情感世界、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与人生价值的作用。

三、淡化语文知识阶段:1986—2000年

语文知识体系建构起来的同时,也走进了淡化语文知识的阶段。语文知识教学被要求要“精要、好懂、有用”,加之应试教育的层层重压,语文知识教育在实施的过程被扭曲、异化,灌输知识、题海训练、肢解分析充斥着语文课堂。前文亦已经提到,以“八字宪法”为基本框架建立起来的语文知识体系中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如人文知识被排除出了这个体系,即不能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也导致了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教学评价走向了僵化。

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首先把“逻辑知识”从语文教学要求中去除了。教科书中也不再出现有关逻辑知识的小短文和练习题。到90年代学界提出了“淡化语法教学”。1990年上海《语文学习》第10期发表了钱汉东《语法教学弊多利少》和董金明《正确对待语法教学》两篇观点对立的文章,由此而引发了一场“淡化语法知识”的讨论。在当时的社会上,语文教学对“语法”的把握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强调语法‘重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搞层层加码”,但教师在教学中又有按不同的标准进行教学,使得语法教学内容变得“因人而异”;另一种是“学校则干脆不教语法,理由是語文能力的提高不是靠学习语法得来的”[5],教学时间充裕,就利用零星的语法知识来填补时间,教学时间不够,就完全不提及语法。语言学家吕叔湘、张志公等也参与了讨论,他们指出所谓“淡化”语法教学,并不是全面否定语法教学的作用和意义,不是取消语法知识教学,而是改进它,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有用”的语法知识。这场讨论反映出当时的语法教学存在不切实际和较为混乱的现象,课文中的知识短文概念多且碎,既不便于教师教,也不利于学生学,取得的一定成果是,语文教育界达成了共识,语法教学不在于让学生按照语言规律去分析句段篇,而是应该让学生学会语言的运用,当前的任务应该是建立一套语法知识与语法运用结合的体系。遗憾的是这套语法系统并没有被建立起来,而且语法知识教学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中日渐式微。

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了删减,把语文训练提到重要位置。“语文教育界开始有人提出‘语法内容要简化,要求要降低,考试少考或补考的主张,认为语法理论先天不足,语法教材后天失调,语法教学脱离实际,现阶段中学语法教学对于指导学生语言实践、培养语文能力作用不大,因此语法教学要淡化。一时之间词语教学被忽视,修辞格指示表附录被取消,语法教学备受冷漠”[6]。

20世纪末以语文知识为语文教学中心的教学受到了社会内外的大力声讨,针对知识中心说的困境,90年代掀起了以语感为语文教学中心的讨论。以王尚文为代表的“语感中心说”将“语感”与“语文基础知识”对立起来,且将讨论的重点放在为“语感”在语文教学中争取一个合法合理的地位,这为21世纪新课程改革的语感教学提供了参考。

注释:

[1]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

[2]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52页。

[3]顾黄初,李杏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60页,361页。

[4]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80页。

[5]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83页。

大学半期考试总结 篇3

大学半期考试总结与反思篇一

总结了失败的原因,才发现有很多。首先,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前预习不充分,学完每一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导致考试时碰到以前课程的题目,失分过多。学习习惯不好,没有合理安排时间,作业的质量与效率不高,经常熬夜,上课没有精神。

其次,上课没有积极参与课堂,对于每一个问题没有仔细思考,以致思路不活跃,掌握的知识不具体、不全面,不会举一反三,思考问题所需时间很长,导致作文时间不充裕。做的练习很少,做题的经验较少。

再者,便是课外书的阅读,阅读量过少,导致写作文没有素材,词汇的积累也很少,语言没有逻辑性,文章显得十分杂乱,苍白无力。对历史与人文的理解也很少,对许多文章包括诗词都不能理解,导致考试中的课外文言文失分不少,阅读能力仍有待提高。

最后,则是我最大的弱点:粗心。总是“大意失荆州”,做题马马虎虎,没有审清题意便盲目做题,不知是语文,所有的科目都是这样,做完试卷后没有仔细检查,导致犯了许多不该错的失误,正确率较低。以后做题一定要仔细,不能因为题目简单而不去在意,学习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只有打牢了基础,才能在此之上再去提高,所以,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是必要性的。

通过了对本次语文考试的总结,我了解了更多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了,自己的水平还差得很远,只有下苦功夫,才能取得成功。

初中期中考试后感想作文

我们就要考期中试了,我很想考一个好成绩报答辛苦的老师和妈妈。所以每天我都好好复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家及时完成作业,多做一些课外试卷。我想做了这么多准备,一定能取得一个好成绩。考试卷发下来了,数学是96加5、语文是88加5(满分是100加10)。我急忙将试卷合上,匆匆塞进书包,这时我的心里很难过,感觉眼睛里有什么东西湿湿的。

我放学回到家,看到妈妈就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妈妈安慰我说,这次考试不理想,还有下次。我心里想“我怎么考得这么差,以前成绩没我好的同学这次都考到我前面去了。他们都进步了,只有我退步了。”反思这次考试,我觉得没有打好的原因是语文题很活,我心里着急没有读明白题的要求;还有平时读得书很多,却用不上。我打算以后还要多看,把好词好句记到脑袋里;还要多做一些阅读题,我想下次一定能考个好成绩。我对自己说,只要坚持不懈,就会取得成功。

期中考试后的教学反思

期中考试结束了,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都比以前略有进步,但我觉得还是不够理想,所以在教学中有一些经验教训还是需要认真反思,以便能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其成为以后教学工作有效的指导。

本次考试试题量大,考查的知识点非常全面,范围也极其的广泛,侧重于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的考查,各占30%。学生在做的时候唯有细心、用心,并且知识面广,才有可能把题答好,取得高分。最让我意外的是解释字义这样的题又上演了,虽是重点词,上课也强调过,但从没复习,学生是很难得分的;更可气的是课本上没有,教参上却莫名其妙出现的“无可厚非”居然又一次被考;还有一些等到毕业前夕才要复习的一些诗句、名句也出现了。

本班的成绩:均分80。29,及格率98。46%,优生23。1(其中有一个分数少加了10分,靳松本应是90。5,误合为80。5)。根据我班学生的现状,能考出这样的成绩,我觉得大家都尽了最大的努力。毕业在即,深知责任、担子重大。通过分析学生的试卷,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句子训练

本次考试中,从卷面情况看基础知识学得比较扎实,对此不能有所松懈,而是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句子方面的训练,要鼓励学生多背精彩的语段。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这需引起足够重视。精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习作教学要提醒学生审清题目,在文从字顺上下功夫,绝大多数同学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400字的文从字顺的作文”。重点还是要写好记实文,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开阔思路,从多个角度选择材料,个性化地表达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而不应做统一的限制。另外,应一如既往地要求学生每星期坚持写课外作文,并自己学会修改作文,循序渐进,扎实提高写作水平。

4、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

5、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班有几个学生作业经常拖欠、回家作业时常不做,课外没做好预习、复习工作,学习被动,这是造成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剩下的阶段必须抓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要强调学生认真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卷面上看,有的学生书写规范、端正,卷面整洁,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学生写字歪歪扭扭,糊涂潦草,多一笔或少一画现象比比皆是。因此,今后要特别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大学半期考试的总结与反思篇二

一个星期就这么一眨眼就过去了,校庆预演、期中考试都过去了。期中考试过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反思。

期中考试,我可以说根本上自己的心机都没有放在里面,压根没想过要怎么才能考好每一科。该背的没背,该看的没看,结果,导致了面对一道道的名词解释题都措手不及。虽然很多科的成绩都还没有下发下来,但是我自己可以感觉得到自己这次的成绩肯定会很差。

当国贸试卷的分数出来时,虽然有八十多,但是假如自己认真背好那几个名词解释的话,肯定会更好,很可惜,世界上没有假如!当时我对着国贸老师说:“通过这次考试,我以后一定会认真的背书!”可是,我真的能做到吗?我不知道!

时间过得匆匆,半个学期就这样的从我的身边溜走,我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但是,我答不出来。我不知道自己在过去的半个学期里学到了什么,学过了什么。

我知道我自己的抑制力并不强,我抵挡不住身边的各种游戏的诱惑,我抵挡不住电视剧的诱惑……我不曾一次的希望有人在我身边监督我,但是毕竟我已不再是一个很不懂事的孩子,我不能经常依赖别人,我希望我自己能够监督好自己,对自己负责。

我很想问自己,你当初的学习的热情去了哪里?或许,这个答案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以前的那种学习的热情,什么时候能再回来?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学科总结

期中考试的插曲在一声声欢呼或叹息里渐入尾声。于我而言,并不是什么喜人的成绩,但也总比我先前预想的要好上一些。而较之于进班时的位置,总归还是下降了许多,心中也是难免存着不甘与怅然的。

单就国文一科来谈,要说结果还是颇为光鲜的,却也不能叫人满意。

无论是念书还是做事,我常常都是怀着并不十分积极的态度。学习知识,往往也带着些随心所欲的意味。对大多数事都不特别上心,也就容易造成我在重点处的疏忽。着重需要认真对待的基础,之所以在得分中一派萧条景象,想来也与我的不够严谨,态度不够端正脱不了干系。的确有些愁绪,非得讲的话却也没有多强烈。细想这次检测,不尽人意的地方似乎也比优势要多。并非我对失败视而不见,只是我并不自觉会因此情绪大动。“我本就是优秀的啊,这次仅仅是失利,我一定会在下一次证明!”先作一番悲哀模样,再作付诸行动与否都无从得知的励志承诺,在我看来就如同梅雨天以后怎样也晾不干的衣服,晒出来总有股自己也嫌厌的气味。

我更愿意坦然而平静地承认自己能力的缺失,然后切实地去为弥补不足、充实自己作出努力。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强者必胜,有的只是胜者必强。落败以后,与其在无能而不自知上浪费时间,倒不如利用它来及时地发现自己的过错所在,为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积累资本。

不管前一天经历了什么,明日的朝阳总会冉冉升起的。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期望看到那从地平线喷薄而出的光明。

大学半期考试的总结与反思篇三

我的语文成绩是78分(全班最高分81分),这个成绩非常不理想,是我期中考试7门课程中唯一一门没上80分的。

首先是选择题。共10分,我扣了4分,出错率是很高的。错的是“病句判断”和“成语是否用得恰当判断”。期中“成语是否用得恰当判断”一题是自己看错题目了;另一题“病句判断”是真的没弄懂,不会做。本来是不要加“事迹”两个字的,我把这个病句错认为没有病句的一项选了。看来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靠、不扎实。

第二大题默写。我因为有一个字不会写,导致最后丢分1分。下次要多看书,多默写,保证每次默写都要过关才行。

第三大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也丢了1分,原因是我的建议提得不够好,没有理解。

接下来是阅读题,分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部分。

现代文阅读错得比较惨,总共扣了6分。主要原因是我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够,理解不到。以后要多做赏析,多阅读。

文言文阅读丢了3分,主要丢分在“翻译句子”和 “翻译词语”上。也是基本功不扎实,平时没真正理解。

最后是作文。这次作文我被扣了7分,算是扣得比较多的了。问题可能主要出在:一,我没有把格子写满;二,文中的好词好句不多;三,开头、结尾也不够精彩。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以后自己要朝以下方面做好,成绩才有可能提高。

1、要多读书。语文的学习主要在于多读书、多积累。通过读书可以多积累许多好词好句,这对我的作文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2、要对读过的文章反复赏析。哪些好词好句用得好,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抒发了怎样额思想感情,这些读完书后都要思考。

3、对文言文要多翻译,现在考文言文阅读,很多题目都是翻译,每看一句文言文都要知道它的意思,要真正理解。

4、要细心。有的地方因为看错题目而丢分真是太可惜了。

我相信,只要我按照上面所说的要求做了,下次考试一定能比这次考得好。

大学半期考试的总结与反思篇四

期中考试考完了,还没等成绩出来,我已经预料到了这次考试的惨败,我认为让这次考试惨败和这几点有关:

1、考试前没有好好复习

2、考试时心理状态不佳,非常紧张

3、考试时精神状态异常不好,没精打采,根本没有心思考试,只想赶快把题做完,结束考试

4、在考试的时候有部分题目不会做,放在了后面来做,结果后面没有了时间,也忘记了还有这些剩余的题目

成绩次日就下来了,结果非常令人惊讶,简直不可思议,卷子错误连篇,叉叉随处可见,上次期末222名,这次中期考试竟然409名,直线下降187名,接近翻番,如果在后半期还是这样的状态,留在宏志班是没有希望、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在我后面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想到宏志班来,而我在后退,他们在前进,所以我在后半期一定要努力,做到这几点:

1、每天所有的课余时间均拿来学习、做作业、看书,上厕所除外。

2、提高每次作业质量,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其它科目,尽自己的力量完成会做的题目。

3、做作业认真审题,遇到选择题、填空题不乱写乱填,坚决做到先审题再思考最后再答题,不盲目的猜。

4、回家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使用电脑,在有关学习的情况下才使用电脑

5、上课不和同桌及其周围的人讲话,在上课时不理睬与课堂无关的谈论、事件

6、上课尽量精力集中,不发呆、坐飞机

7、不在上课的时候睡觉,特别是数学课的时候

8、不在上课时做与本堂课无关的事情,例如在数学课上做其它科目的作业之类

9、改变我自暴自弃、破管子破摔的观念

这9点,我一定要在这在校的四十多天中坚持下去,争取考到前200名,留到这个集体,时间已经不多了,难道在这剩余的四十多天中,我都不能坚持么?

初中数学半期考试总结 篇4

综上所述,我的目标减为六个字:“更快,更高,更强”!我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虽然失分后我总是为自己找理由,但是这毕竟是错了,而最后一大题――应用题没有2题我不应失分,在计算过程我把负号写反了,便带来了很大的失误。

在 考试中,考到了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一次函数的应用,列方程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我失分最多,我考后明白:我上课时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借助讲台的 掩饰而做小动作;回到家后,我也并没有认真完成作业,而只是草草了事,就像给老师做一样;老师让复习的时候,我也并没有认真复习,心中只想为了应付考 试……

于是我对于这次考试列出了以下几条需改进的地方:

1.上课我要认真听讲,不会再借助讲台做小动作,上课听不懂得我会问同桌或旁边的同学;

2.在下课和业余时间我会多做练习,不为对而作,只为懂;

3.我会认真完成每一道题,不再草草了事,不会订正的问同桌,并认真订正好;

4.我会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在制定时间之前交作业,也不抄袭;

5.我会少玩游戏,大多经历会放在学习上。

九年级半期考试分析总结 篇5

本次数学考试总分150分,其中及格的人数为

,优生人数为10人,差生人数为

。比起第一次月考,总的成绩当然好得多。但是,这成绩其实一样的很不令人满意。一是这些题在考试之前很多就已经讲了,题的类型在教学中讲得不少,也教了一些方法,对重难点也说得较为清楚,明白。可是学生除成绩好点的外,还是有十来个学生在60分以下。差生相当的多,差生率高。究其原因,在教学中主要还存在这样的问题:

1、学生上课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出现走神和玩东西的现象。说明课前准备不充分,调动积极性方面还有待提高。所以后期如何让课上得生动是我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2、督促学生作业方面还不够。虽说每天规定了学生必须交作业。对学生中抄作业的现象实行严打,但还是有学生抄的现象。由于他们做作业方面没得到锻炼,所以学生考试中很简单的题目还是做不来。

3、训练题目过少。由于初三学生学习的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每次的作业量不多,训练的题量过少,导致学生所学知识没能得到强化,过一段时间就忘了。这也是虽说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反复强调,但学生仍然考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

4、学生基础极差。通过平时学生的作业和考试中体现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相当的学生基础极差。一些很简单的计算都存在问题。有理数的加减法,甚至乘法口诀还有学生也记不住。

5、学生自觉性、主动性极差,没能跟老师好好配合。这是学生学习情况不好的根本原因。

针对以上情况,后期将计划:

1、尽可能的找学生个别谈心,因材施教,让尖子生尖起来,差生变得不太差或不差,中等生多一点。

2、找时间补一下学生原来的基础。目前我晚自习就在复习以前学生学的知识,并稍加训练。这样,学生在新课结束时基本上就能把有的基础补起来。

3、找时间对学生进行题目的强化训练。以便学生能熟练掌握知识的同时,熟练的应用知识解答相关的问题。

5、注意教学的进度。在下周将九

初2020届学生半期考试总结会 篇6

同学们:

今天我们举行半期考试总结会,从时间来说,虽然已经过了近一个月,虽然每个人、每班都进行过总结,但从整个年级的学习情况来看,全校性的总结还是很有必要。我们此次大会目的就是要激励全体同学发奋学习、勇于进取,就是要在全校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就是要把每一次考试作为新的起点,及时总结,发现优点,找出差距,让我们更好地发展,更快地提高成绩。

同学们,半期考试已落下了帷幕,优异的成绩见证了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也见证了老师们辛勤的工作。我们为你们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付出的劳动有所收获而感到欣慰。正所谓:一份耕耘,一分收获。面对考试成绩,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然而胜败乃兵家常事,对于一次考试的成功,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也许你还有许多弱点和缺点没有暴露,每份试卷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应该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你要善于总结,不停地拼搏。对于考试失利的同学,我觉得也未必是坏事,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一支清醒剂,是不断成功的动力。永不言败,永远不要后悔自己曾经的努力。”

期中考试是对每位同学半学期学习情况检查和总结。也是对各位同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的检查和总结。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大部分同学勤奋刻苦分不开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大家严守考纪,诚信考试,用心答卷,全面检查了平常所学,较好地反应出了真实成绩。让我们再次向学习勤奋、遵章守纪、学习进步的同学表示亲切的问候!向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同学表示热烈地祝贺!

一、本次月考中,涌现了一大批学习突出的典型:

(一)单科最高分

(二)总分前十名

(三)进步奖

(四)班级综合排名奖 以上同学和班级是我们全体学生的楷模,理应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让他们成为我们学校七年级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在此请大家以最热烈的掌声对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表示祝贺!同学们!半期考试是一次阶段性考查,考试最大的功用并不是最后的分数,而在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借此机会,我想讲如下三点建议:

第一、细节决定考试的成败。本次考试结束后,我听到了同学们无尽的抱怨:一些会做的题,要么条件看错了,要么公式写错了;要么分式的分子、分母写反了,要么数字运算错误,该得分的题目因为不该发生的错误而丢分。不该失误的分数因为非智力因素而擦肩而过。所以我们说,考试中不怕某一道题没有做,最怕每道题都有失误。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台湾首富王永庆说:“细节也是一种创新,创造不一定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工作中的细节调整同样是一种创造。”

(前10名的)等同学,在这次期中考试中都取得了优的成绩,是细节成就了他们考试的辉煌,是尽可能地避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误使他们获取了考试的成功。因为关注了细节,杨欣宇同学总分稳居年级第一。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同样,一些不可忽视的细节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观念,可以表现一个人的修养,可以左右一场比赛的结果,可以改变一场战争的胜负,可以决定一场考试的成败。

如果学习中我们关注了细节,就把握了创新之源,也就为成功奠定了基础。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这就是细节的魅力,它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这就是细节的魅力,它需要你用智慧的双眼去观察,需要用睿智的心灵去体味。

第二、理智分析试卷,正确对待考试成绩。无论考的成绩如何,都要对各门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对答的好的题目,应写出自己是如何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答错了,要找出原因,错在那里,为什么错?以有利于今后改正。任何一次考试成绩都不是人生最后一次考试成绩,我们的每一次成绩都是为了下一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分析、总结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语数两科,感觉轻松,进初中后增加了英语,感觉压力大,以前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实用,适合瑞的初中教学和学习?同时有些同学身上表现出来的自负,自以为是的思想,或对成绩、分数不在意的思想得改进改进。不要考试之前感觉还行,考试之后看到分数觉得不行了,或存在“阿Q”精神,自我满足,无所谓。当然在考试后想痛痛快快地玩一场,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考试后轻松一下,放松放松。考试后可结合试卷,对自己平时的复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分析。

第四、多角度看名次,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如果每个人都还想保持原来在班上的名次是不可能的,不是进步就是退步了。尤其是一些总是排在后面的同学,很少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这时就需要每个人都要理智。排在最前面的人、排在后面的人都要对多角度看名次,因此还要对自己纵向比较一下,自己是否进步了,掌握的知识是否更多了。不要将自己的目光只放在眼前的名次上,否则就很难继续进步,有些人可能还要盲目乐观,一点点退步。

第五、制订可行的计划。“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调整好心态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订一个可行的计划,安排好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在制订计划时不能急于求成,一步登天,要有短期的目标,能使自己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考试的信心。每个人都有一个“最近发展区”,如果我们将自己确定的目标于“最近发展区”,那么经过我们努力,这个目标就会实现。如果我们将目标确定太高或太低,就会失去目标与计划的实际意义。

考试就是竞争,竞争的直接结果是分数,是名次。每一位负责任的同学,在审视这次月考成绩的时候,不论别人对自己如何评价,都有一个不容回避的思考:什么原因导致了成绩波动?为什么成绩一直平平,没有起色?能不能更好一些?

同学们,一个多月后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对于刚经历了半期考试的我们来说,期末考试只是又多了一次内容相对比较全面的练习机会。希望全体同学把握好这次机会,考出我们的水平,考出佳绩,考出自信来。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们不怕你听不懂,就怕你不问;不怕你基础差,就怕你懒惰,不行动,不勤奋;更怕你丧失信心、失去斗志,自暴自弃。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激发同学们争先创优意识,掀起学习高潮。希望全体受表彰的同学再接再厉,在期末考试中,再攀高峰;希望其他同学,以受表彰的同学为榜样,顽强拼搏,奋起直追,刻苦努力,争创一流。那时我希望有更多同学,以自己的汗水赢得热烈的掌声,以自己的勤奋赢得更多的喝彩!

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种精神。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一种参与竞争的精神,一种勇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精神。这种精神,使你的生命充满活力;这种精神,使你的人生绽放光彩;这种精神使你的生活变得丰满而充实。

请同学们记住:

第一、学习是要刻苦的。因为专家已经研究过,人的先天智力没有多大的区别,要想取得成功,只有靠后天努力。如果你成绩不理想,不是你的智力有问题,而是你刻苦学习不够,在习惯养成上不如别人,刻苦精神不如他们强。

第二、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石。一名优秀的学生,总是以课堂为中心,努力做好预习和复习,这是科学学习方法的核心,课堂听课是最重要的,聪明的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总是非常集中,他们的思维总是围绕在教师活动的周围,通常他们在课堂上就把问题解决了。上课应积极主动、大胆发言、积极思考、认真做笔记。

最后请你每天问问自己:今天是否努力了?老师讲的知识点是否掌握了?只要我尽力了,我的心里就是坦然的。

最后,我希望大家借这次期中考试,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争创佳绩!

初中语文半期总结 篇7

1.按照学校统一安排,把满足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需求作为教研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强化教学质量意识,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与时俱进,通过课题研究和 “一周一课一评一研活动”、“三评一测活动”促进语文教师的发展和教学成绩的提高。语文组各位老师都能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依法治教、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和谐奋进,积极地开展工作。

2.认真学习新课标,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工作。开学之初,我们每位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了上学期区教研室的两个报告《视导工作报告》和《抽测报告》,结合自己的工作,做了改进。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重新学习了《规程》以及去教研员宿老师对《规程》的解读,明确各项语文常规,同时结合业务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语文教师会,密切落实《规程》的各项要求。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每节有教学反思,每月有教学总结,间周开教研组会,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将教学工作与科研有机结合,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两年来,语文组教师根据研究的课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思考实践,认真开展集体备课交流活动,重点研究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交流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成绩显著提高。语文组每位老师都定了一份语文教育教学刊物,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教改趋势,开阔视野拓宽语文课改思路,并在校内建立了语文教师资料库,实现了资源共享。

4.积极参加市、县教研室组织的活动。近两年来,语文组教师每年都获讲课、说课一、二等奖,积极撰写论文并获得不同奖次。重视校内常规检查,要求每位语文老师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小活动,定期向学生推荐美文,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健全教研组管理制度,严肃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时间。

5.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学以来,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语文组协助我校举办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探索学习,拓展视野,丰富生活,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到生活中去解决课堂上产生的疑问。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树立大语文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基础。例如:诗歌朗诵比赛、硬笔书法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走进山师校园,感受书卷沁香”活动,错别字调查活动和语文情景剧表演赛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梦想和发挥创造力的舞台。语文组还在校内成立了文学社,创办了《小风铃》活页报,我们以“让生命因文学更精彩”为宗旨,引导学生将文学融入生活,让文学的灵动提升生命的质量。我们的文学社刚刚起步,因此,我们的初期目标是“唤醒”,唤醒学生的激情,唤醒他们心中对文学的渴望和追求。各班内都成立了图书角,并将学校图书室开放,定期带领学生上阅读课。

6.重视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本期我们重点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课堂教学中的困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思考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动、多思,展开联想,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何让教师教学行为的发生显著变化,由“灌输”转变为“探究”,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果。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互相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期中(末)考试备考工作中,彼此出谋献策,资源共享,力求提高我们的语文整体成绩。比如,我们语文组老师大家经常把上网下载的课件加以修改后进行利用,或自制课件,把精心制作的课件教案、学生的作文范文无私地奉献出来,在组内实行资源共享。有时发现了一份不错的练习或试卷,都要拿来互相鉴别,决定是否利用,彼此都没偏私。在复习备考时,更是愉快地分工合作。先集体备课,确定复习的计划和方案,然后彼此分工充分准备,整个备课组人人出谋献策,提前准备相关资料,使复习备考的过程能讲练结合,有序进行。

7.重视初三教学,发挥示范作用。初三语文备课组6位老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都已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都有一种积极上进,大胆探索的精神,更有一种不服输的竞争意识,他们都把中考考好作为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但又不缺团结合作的品质,所以他们工作中合作得很愉快。为了今年能取得好成绩。老师狠抓基础、下苦功夫。针对学生情况,落实备考工作。例如:抓古诗文的背诵默写,我们是一课一课,慢雕细啄,篇篇出击,首首落实,以期收到好一点的效果。抓文言文,要学生反复复习,强化练习,最后再经过筛选,整理出一些重点篇目的知识点让他们强记。分文体专项练习,进行文体考点归类复习整理,坚持每天至少做一篇文段阅读。每周练习一篇作文,还专门针对学生的弱点讲应试作文的技巧,另一方面满分作文亮点:如抓住感人情节、说真话诉真情等就推而广之,力求让学生能提高写作水平。

8.多方面努力,培养青年教师

小学语文教研组半期总结 篇8

小语低段:马文琴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半期很快过去了,回顾半期的工作,教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研工作。具体如下:

一、加强教师教师的理论学习,教材研读能力。

1、教师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各年级课程标准,引导教师领会 “三个转化”、“三个想到”。“三个转化”即把新课程的要求转化为各课的指道思想,把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转化为各课的依据,把教材内容的训练转化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途径;“三个想到”即想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想到“教为不教、学为不学”的教学目的,想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组织好教师集中学习

坚持单周四下午7、8节课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本组语文教师学习教育理念,正确把握本年级教材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组织教师参加教务处的集中业务学习,做到不早退,不缺勤,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教师半期能做好2500字的业务学习笔记,完成笔记8篇以上,能完成典型教案、说课稿、课后反思各一篇。

3、敦促教师自主学习

开学第一次教研组活动上,组织教师交流假期读书笔记,选出校

级阅读之星,本期阅读之星是魏玉兰老师。他虽然是位老教师,但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老教师孜孜不倦乐于求知的精神。我组教师能坚持每周学习时间不少于3小时。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把日常工作落到实处

1、我们教研组能认真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规定,根据学校计划,制定本组教研活动计划,做到每次的教研组活动学习有专题、主讲有专人、讨论有深度。

2、严格实行一分钟等课制,提倡教师提前进教室做好自己的教学准备,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虽然只有一分钟,但教学秩序有了很大改观,上课前学生不乱了,课前各班都有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有背古诗的,有讲新闻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3、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大阅读训练,每周二利用7-8节课开展大阅读课,学校充分开放阅览室,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低段学生借阅图书率达到100%。

三、强化教研力度,以研促教

1、丰富教研活动,提升教研意识

教研组,要以“研”字当头。在教师教研活动中,多次组织教师共同学习包含新教育理念的文章做好笔记,写出读书收获。将教研活动与教师基本功训练有效结合,开展丰富的竞赛活动,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如教材朗读大赛。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培训,派青年骨干教师罗蔚到昌吉州参加教师素养大赛,教师回来后能交流观后心得,传递新的教学动态。

2、依托校本培训引导,教师重视个人基本功训练,切实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本期基本功训练主要以提高教师的三字能力主。教务处为每位教师提供了录音机,本册教材磁带,目的在于提高教师,学生的朗读能力。10月20日,第7—8节课,全体语文教师在多媒体教师参加了教材朗读大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竞赛,我组教师取得了优异成绩。6位教师获得奖项,一等奖马文琴,二等奖丁美娟、罗蔚,三等奖闫荣、郭丽、任淑青。通过本次活动敦促每位教师不断强化内功,更好为课堂教学服务。

3、通过考评课,提高教学效率

10月份,我组教师经过六天的努力完成了11节课堂考评课,经过三个备课组长的精心组织,利用两次备课小组活动结束了11节课的评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一年级丁美娟的课《四季》、二年级任淑青的《北京》、三年级马文琴的《花钟》得到教师的好评。在听课后及时反,在教研活动中展开讨论,把新的模式、方法、认识、体会及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为教师在教学研究中达到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搭建了平台。

四、抓好几个关键

(一)、关键一: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

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共同探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重点培养对象是罗蔚、丁美娟、马文琴。

(二)关键二:加大集体备课的管理力度

1、实施步骤

成立三个备课小组,以每个年级组为单位,组长:闫荣、任淑清、杨玲。一单元实施集体备课,以“初备定稿—主备发言—集体讨论—个人复备—教学实践—教后反思”模式进行。

2、活动方法

(1)每个年级备课组长根据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尽早进行初备。(2)主备教师结合课堂教学模式选择典型课例进行主讲,并负责设计供讨论的问题(设计的“讨论问题”应是该课文的重点,即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3)年级组每一位教师根据主备教师发言,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阐述对“讨论问题”的个性设计,交流确定自己的最佳教学方案。(4)参照典型案例,年级组教师对其余教学内容进行个人的二次备课。

(5)各教师依照备课进行模式教学实践,教师对教学成败得失认真反思。

3、过程监控

(1)集体备课组织者必须做好活动签到、活动记录、资料的积累。(2)主备教师负责主讲稿的撰写和“讨论问题”的设计,并提前通知其他教师具体的主讲课题。

(3)在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并在讨论时完成自己的二次备课。

(三)关键三:抓好学生写字和古诗背诵

每位语文教师都利用午检15分钟时间,对学生的写字进行指导。

一、二年级加强写字姿势和写字笔画的教学。三年级加强钢笔字的教学。坚持每天训练的班级达到100%,收到实效的教师有:闫荣、王多霞、丁美娟、罗蔚、任淑清、马国兰、刘小玲、张慧、杨玲、马文琴、马玉梅。

半学期来,各班都进行了古诗背诵活动,由于教师重视程度不同,各班凸显出了层次性。做得好的教师有张慧、罗蔚。

五、存在不足和今后举措

1、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进步,对于听课的方向、听课前准备以及听课时所要观察的要领(即: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这三个问题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我们评课仍较停留在点上,未能从全面的进行综合分析评课。设想采用每次开课由一位教师做为主评,其他老师做为辅评以提高评课的能力。多观看教学课堂录像,再让老师们对所观看的录像做出综合的评析及谈谈自己的若干建议。

上一篇:执行力培训-经理人的领导力及执行力培训课纲下一篇:简历一定要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