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规划初步研究

2024-09-29

电网规划初步研究(精选8篇)

电网规划初步研究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电网规划初步研究

作者:王晓楠 王萍 李文聪

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12期

【摘要】电网规划又称输电系统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电网规划确定在何时、何地投建何种类型的输电线路及其回路数,以达到规划周期内所需要的输电能力,在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使输电系统的费用最小。

【关键词】电力系统规划;电网规划;输电系统

城市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城市电网运作是否良好取决于城市电网的规划与建设是否科学,是否经济合理,对于固定资产额巨大的供电企业而言,城网规划工作在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供电企业城网规划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与供电可靠性来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各级政府在政策、投资与管理上予以必要的支持,主要考虑的是社会效益。

而目前,城网规划时还要考虑企业资产的保值。供电企业首先要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合理安排资金进行电网规划,进行电网投资,其次根据用户对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的差异及对电价的承受能力,按照定制电价的思路来确定其具体区域的规划工作。供电企业首先要服务好社会,从社会发展与用户需求来看,主要是完成好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三个工作内容。其实质就是使用户能用得上电、用得上满意的电。根据用户对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的差异及对电价的承受能力,来做好具体区域的规划工作。

1.电网规划分类分类

电网规划按照时间分类,可以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另外还可以按照不同专业进行分类,比如通信规划、营销规划和煤矿电源规划等各种专项规划。短期规划分为1-5年,规划的内容比较具体仔细,可直接用来指导建设。一般的电网5年规划与国民经济5年规划的时间同步。中期规划一般为5-10年。长期规划则需要考虑比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更长的发展情况,一般规划6-30年。长期电网规划需要列举各种可能的过度反感、估计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等。长期规划的方案并不一定在建设中原封不动的实施。

由于客观条件或环境的改变,规划方案也将不断变化。

2.电力系统规划的方法

电力系统规划的最终结果主要取决于原始资料及规划方法。没有足够的和可靠的原始资料,任何优秀的规划方法也不可能取得切合实际的规划方案。一个优秀的电力系统规划必须以坚实的前期工作为基础,包括搜集整理系统电力负荷资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电源点和输电线路方面的原始资料等等。

目前,我国在规划方法方面,处于传统的规划方法和优化规划方法并用的状态。

3.电力系统规划的可行性计划

在财务方面应着重考虑三个问题:建设投资的回收率、电网经济运行情况、可持续发展。建设投资要讲回报,讲究回收率。电网的建设投资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电网经济运行。建设投资的回收率与电网经济运行情况是针对具体工程项目而言,而持续发展问题是从供电企业整体动作发展的角度来确定一定时期内或某个财政周期内对城网规划的要求,确定其间城网规划工作的整体规模与水平。

通常而言,城网规划中,首先根据可持续发展观点来解决中远期的规模,其次根据电网经济运行情况确定具体的规划项目,最后根据建设投资的回收率来决定具体规划项目的投资与设备选用。这其中,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人民银行利率水平来确定贴现率等理论计算的具体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再研究和确定电网最优的网络接线方式、投资水平以及投资的时间按排,使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能够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以低于社会边际电价的成本向客户提供优质的电能。

城网规划除了要满足上述几个目标外,还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满足城市整体发展的需要。

对于城网规划对象应从地域、行业、时间上进行分类与分析。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宜将城网规划对象分为三类:老城区、新城区、准城区。老城区是市政规划成型区,负荷易掌握,市政府对其进行的市政规划工作仅为局部性的调整,供电企业可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级电力网与设备做好供电工作。

新城区是老城区的拓展区,是各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划出临近老城区的乡镇,市政府对其进行的市政规划工作是整体的调整,供电企业在些地区的规划工作受制于市政规划,可参照市政规划并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之上根据本市或国内外同类型地区的负荷特点做好规划工作及电网建设工作。准城区是经济发达的乡镇,能够给供电企业带来巨大的负荷和用电量及效益,虽然可能未市政府列入市政规划,这也是供电企业所必须考虑的,可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之上根据本市或国内外同类型地区的负荷特点作好规划工作及电网建设工作。

行业不同往往用电特点也不同,因此行业分类在城网规划中也很重要。一般是根据其用途分为:住宅、商业、各类工业等。同一用户在不同时间里用电量是不同的,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时这一点。负荷预测是城网规划的基础,对确定规划的长、中、短期规模、具体项目、规划的质量起到关键作用。负荷预测的方法有多种,各种方法有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为了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可以建立多种预测方法的负荷预测模型,将每种预测方法编成软件,建立了预测方法库。在实际预测中,将收集到的各种经济预测数据、规划及历史数据,通过调用预测主库的手段,用多种方法进行预测,然后以预测误差最小为目标,根据宏观

经济形势及经验取各种方法的权数,将多种预测结果加权取平均值,即所谓“组合预测”,这样可得到较准确的负荷预测成果。

为保证电网投资的效益与可操作性,城网规划应在现有负荷基础之上从市政规划入手,在规划过程中服务于市政规划。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应对负荷预测做到分区、分业与分时预测相合。应研究不同行业在城市的具体位置、具体年份的负荷,使变电站、线路等供电设备的规划及建设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具体的做法是将总负荷进行时空分解,可以根据城市规划,建立时空地理模型,借助GIS的应用,将总负荷分解为分区负荷,并落实到城市的具体位置上。负荷的时空地理模型将用电客户的行业类型和数量作为位置的函数,而每个客户的电能消费量人为时间的函数。这样就从时间、空间、本体上把握住了负荷的变化,能够较准确地做好负荷预测工作。

城市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城市电网运作是否良好取决于城市电网的规划与建设是否科学,是否经济合理,对于固定资产额巨大的供电企业而言,城网规划工作在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经济的发展潜力预示着城市电网的大幅度扩容的压力,这完全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已成型的城高电网,因此供电企业应面对实际,利用目前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其它公用行业所采取的扶持政策,在城市电网规划上尤其是新市区与准市区的规划上,争取更多的多元化投资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梁锦照,夏清,王德兴.快速发展城市的组团式电网规划新思路[J].电网技术,2009.[2]麻常辉,梁军,杨永军,郭方正,刘亚丽.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法的输电网灵活规划[J].电网技术,2009.[3]张勇,王云辉,沈建涛,陈瑾,王文娟,王晓茹.输电网短路电流计算[J].电网技术,2007.[4]张节潭,胡泽春,程浩忠,刘东,李宏仲,范宏,贾德香.电力系统规划与静态安全评估软件设计与实现[J].电网技术.[5]韩丰,李晖,王智冬,刘建琴,王乐.法国电网发展分析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电网技术,2009.

电网规划初步研究 篇2

在城镇化以及工业化不断深化的当今社会, 随着人们对用电要求的不断上升, 有关人员必须对县城电网进行合理的规划做到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 在县城不断建设发展的同时加强电网规划与建设解决县城供电的基本问题。基于此,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县城电网规划与建设展开具体研究。

1 县城电网的基本特点与主要功能

县城配电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 县城配线网从输电网接受电能, 再逐级地分配到各地方以满足其用电需求或者就地消费, 具体而言就是将高压电的电能先降低到适合用户日常使用的低压电, 使其方便运行同时又满足各方需求, 再组合成多个层次的配电网,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工作尽量保证向每一位用户提供充足、优质且可靠的电力。 (2) 根据各个用户用电等级的不同分别向其输送高压、中压及低压电, 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此外, 相关电网规划单位有必要配备好继电保护设备以及自动控制设备, 以使其充分满足多层次配电网的安全运行与实际调度。 (3) 相关工作人员要通过变压器的连接使各个等级电压的配电网络之间相互联系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当供电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元件出现问题时, 它所承担的供电任务可以由与它同一级的其他元件替代工作, 也可以通过其上一级或者下一级电网进行供电。

2 目前县城电网规划、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电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无法做到有效的衔接, 电网规划与县城的整体规划由于各自的出发点不同而出现了包括区域范围、所处程序等各方面的差异造成有时电网规划有项目但由于路网不配套至使电力规划项目无法按时投产影响用电需求。

(2) 电压质量及供电可靠性问题

现, 随着县城用电量的不断提高, 原本电网的供电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发展的要求, 县城的配电网缺乏一定的规划合理性, 有时还会出现迂回供电等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压的合格率, 使得其工作质量无法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此外,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多, 许多县城电网出现了老化的现象, 使得县城电网供电的可靠性也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单一的运行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用户对于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 关于电网的负荷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如今的电器用电率较之以往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 使得用电量增长明显, 尤其是在早晚用电的高峰期间, 用电量更是成倍增加, 并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这在极大程度上给电网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3 做好县城电网规划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协调好电网规划与县城规划之间的关系

电网规划属于电力基础性设施建设, 但当它与城市规划建设出现矛盾时, 地方政府往往更偏向于城市规划建设。因此, 做好两个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相互协调, 已经成为了加快县城电网建设的当务之急。

针对以上问题, 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电网规划、建设新模式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1) 为了更有效解决电网规划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脱节、站址及走廊选择困难、征地拆迁工作频繁受阻等问题, 进一步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 创新电网建设机制。由县级人民政府与地市级供电局签订《关于全面构建政府主导电网建设长效合作机制协议书》明确目标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实现电网规划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度融合, 形成政府主导电网建设的基本流程, 持续提升电网建设效率和效益, 提高政府和用电客户满意度。

所有涉及本县工业区及重大项目供电的项目, 提前落实好项目用地、走廊以及管沟建设。县、镇级电网规划纳入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全面实现“三规合一”。

(2) 为加强全县电网规划建设工作的领导, 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确保全县电网规划建设工程建设的有效实施, 成立由县长任组长政府办、征收中心、发改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国土局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政府部门机构、供电等部门一把手组成电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供电部门, 负责协调解决全县电网规划建设工程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 办公室主任由供电部门一把手兼任, 办公室副主任由县政府分管电力办公室主任兼任。同时, 各镇也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各镇电网规划建设工程建设工作。

(3) 建立灵山县电网规划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根据电网公司与市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深化推进电网发展协议, 为科学规划建设电网, 把电网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县域环境相协调的坚强电网, 使电网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建立电网规划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1) 联席会议主要职责

研究、审查全县电网规划、年度电网建设项目, 通报电网建设及需求情况, 协调解决电网规划建设所涉及的有关问题。

(2) 联席会议工作制度

a.联席会议由召集人主持召开, 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联络员列席会议。必要时邀请有关专家及部门负责人出席。

b.联席会议议题由联席会议办公室商有关成员单位提出, 经召集人审定后提交联席会议讨论。

c.联席会议主要内容形成会议纪要, 发各有关单位贯彻落实, 并及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反馈落实情况。

d.联席会议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 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或通报有关情况。

(3) 各镇、有关部门电网规划建设职责

a.负责在城市 (镇) 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预留电网建设项目的用地和线路走廊, 加强保护。

b.对于35k V及以上电网建设项目, 原则上将其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因变电站日常维护或进、出线通道建设需配套的市政规划道路, 县、镇人民政府应及时配套实施, 确保与电网项目如期投运。

c.在规划道路施工建设时, 负责各电压等级线路通道的预留;10k V配电网如需采用地下电缆敷设时, 需在道路施工的同时预埋好电缆管沟。

d.明确电网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 简化操作手续, 在土地规划、用地预审和用地计划中优先保证电网建设项目用地, 采取行政划拨的方式提供用地, 减免电网建设项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e.定期组织召开电网建设协调会, 通报电网项目建设情况, 研究解决电网建设问题。

f.及时向供电企业报送招商引资项目、工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等信息, 组织用电客户开展用电申请和供电方案研究等工作。

(4) 供电部门职责

a.负责编制管辖区域的电网发展规划, 与政府相关部门做好规划衔接。

b.主动对接政府部门, 掌握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进度情况。

c.适度超前开展主电网建设工作, 满足用电需求。

d.结合道路建设计划及用电报装情况, 同步实施10k V公用配电网主干线路的建设, 为申请报装的企业提供接入条件。

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电网规划、建设新模式, “十二五”期间灵山电网建设总投资4.97亿元, 建成投运了220k V陆屋垌村变电站和110k V石塘、沙坪变电站, 新增变电容量230MVA, 输电线路63km。35k V及以下建设规模是:新建 (改造) 变电站5座, 新增变电容量27.5MVA, 新建 (改造) 35k V线路55.076km, 新建 (改造) 10k V线路309.3km, 新建 (改造) 台区400个, 容量102.51MVA, 新建 (改造) 低压线819.29km, 更换户表82074户。

3.2 分析电网工作现状和预测电网负荷

电网工作的现状分析需要对县城电网结构的基本情况、电源、负荷情况等众多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收集到的这些内容及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 结合该地区用电负荷的历史规律, 辅以充足的参考资料进行详尽的分析与比较工作。

3.3 合理布置电网结构

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系统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依赖于合理的电网结构, 而合理的电网结构则是各等级电压电网、电源分布、电源规模大小以及电源结构合理布局、共同作用的结果。

4 结束语

由上, 我们不难看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县城的用电量也越来越大, 导致原本的供电网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现阶段的用电需求。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现状, 笔者认为, 通过政府主导统筹推进机制: (1) 由县、镇政府电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或专项议事机构统筹推进、协调解决所辖区域内电网建设的重大问题, 定期通报电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对电网建设情况进行考评, 并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考评中。 (2) 日常协调机制。各级工作领导小组或专项议事机构按照职责分工, 定期组织现场办公协调。政府与供电企业应形成日常对接机制, 确保政府主要领导能够及时协调推进电网建设的有关事宜。电网规划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全县的供电能力进行全面的提高, 对传统的电网结构进行优化。同时, 对县城的电网技术装备进行提升, 密切关注县城电网规划工作中关于电源、电压等级以及电网负荷、供电可靠性等一些相关的问题, 对于用电设备进行合理的规划, 明确我国现阶段县城电网规划的工作目标, 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添权.县级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实施探究[J].通讯世界, 2015 (17) :164, 165.

[2]孙社柏.浅议县城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统一协调[J].通讯世界, 2014 (22) :195~196.

[3]邓昆玲, 张爱军, 王鹏, 等.县城电网现状及规划要点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2, 30 (2) :8~11.

电网规划初步研究 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规划;电网规划;输电系统

城市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城市电网运作是否良好取决于城市电网的规划与建设是否科学,是否经济合理,对于固定资产额巨大的供电企业而言,城网规划工作在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供电企业城网规划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城市电网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与供电可靠性来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各级政府在政策、投资与管理上予以必要的支持,主要考虑的是社会效益。

而目前,城网规划时还要考虑企业资产的保值。供电企业首先要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合理安排资金进行电网规划,进行电网投资,其次根据用户对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的差异及对电价的承受能力,按照定制电价的思路来确定其具体区域的规划工作。供电企业首先要服务好社会,从社会发展与用户需求来看,主要是完成好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三个工作内容。其实质就是使用户能用得上电、用得上满意的电。根据用户对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的差异及对电价的承受能力,来做好具体区域的规划工作。

1.电网规划分类分类

电网规划按照时间分类,可以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另外还可以按照不同专业进行分类,比如通信规划、营销规划和煤矿电源规划等各种专项规划。短期规划分为1-5年,规划的内容比较具体仔细,可直接用来指导建设。一般的电网5年规划与国民经济5年规划的时间同步。中期规划一般为5-10年。长期规划则需要考虑比输变电工程建设周期更长的发展情况,一般规划6-30年。长期电网规划需要列举各种可能的过度反感、估计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等。长期规划的方案并不一定在建设中原封不动的实施。

由于客观条件或环境的改变,规划方案也将不断变化。

2.电力系统规划的方法

电力系统规划的最终结果主要取决于原始资料及规划方法。没有足够的和可靠的原始资料,任何优秀的规划方法也不可能取得切合实际的规划方案。一个优秀的电力系统规划必须以坚实的前期工作为基础,包括搜集整理系统电力负荷资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电源点和输电线路方面的原始资料等等。

目前,我国在规划方法方面,处于传统的规划方法和优化规划方法并用的状态。

3.电力系统规划的可行性计划

在财务方面应着重考虑三个问题:建设投资的回收率、电网经济运行情况、可持續发展。建设投资要讲回报,讲究回收率。电网的建设投资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电网经济运行。建设投资的回收率与电网经济运行情况是针对具体工程项目而言,而持续发展问题是从供电企业整体动作发展的角度来确定一定时期内或某个财政周期内对城网规划的要求,确定其间城网规划工作的整体规模与水平。

通常而言,城网规划中,首先根据可持续发展观点来解决中远期的规模,其次根据电网经济运行情况确定具体的规划项目,最后根据建设投资的回收率来决定具体规划项目的投资与设备选用。这其中,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人民银行利率水平来确定贴现率等理论计算的具体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再研究和确定电网最优的网络接线方式、投资水平以及投资的时间按排,使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能够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以低于社会边际电价的成本向客户提供优质的电能。

城网规划除了要满足上述几个目标外,还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满足城市整体发展的需要。

对于城网规划对象应从地域、行业、时间上进行分类与分析。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宜将城网规划对象分为三类:老城区、新城区、准城区。老城区是市政规划成型区,负荷易掌握,市政府对其进行的市政规划工作仅为局部性的调整,供电企业可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级电力网与设备做好供电工作。

新城区是老城区的拓展区,是各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划出临近老城区的乡镇,市政府对其进行的市政规划工作是整体的调整,供电企业在些地区的规划工作受制于市政规划,可参照市政规划并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之上根据本市或国内外同类型地区的负荷特点做好规划工作及电网建设工作。准城区是经济发达的乡镇,能够给供电企业带来巨大的负荷和用电量及效益,虽然可能未市政府列入市政规划,这也是供电企业所必须考虑的,可在负荷预测的基础之上根据本市或国内外同类型地区的负荷特点作好规划工作及电网建设工作。

行业不同往往用电特点也不同,因此行业分类在城网规划中也很重要。一般是根据其用途分为:住宅、商业、各类工业等。同一用户在不同时间里用电量是不同的,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时这一点。负荷预测是城网规划的基础,对确定规划的长、中、短期规模、具体项目、规划的质量起到关键作用。负荷预测的方法有多种,各种方法有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为了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可以建立多种预测方法的负荷预测模型,将每种预测方法编成软件,建立了预测方法库。在实际预测中,将收集到的各种经济预测数据、规划及历史数据,通过调用预测主库的手段,用多种方法进行预测,然后以预测误差最小为目标,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及经验取各种方法的权数,将多种预测结果加权取平均值,即所谓“组合预测”,这样可得到较准确的负荷预测成果。

为保证电网投资的效益与可操作性,城网规划应在现有负荷基础之上从市政规划入手,在规划过程中服务于市政规划。具体在操作过程中应对负荷预测做到分区、分业与分时预测相合。应研究不同行业在城市的具体位置、具体年份的负荷,使变电站、线路等供电设备的规划及建设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具体的做法是将总负荷进行时空分解,可以根据城市规划,建立时空地理模型,借助GIS的应用,将总负荷分解为分区负荷,并落实到城市的具体位置上。负荷的时空地理模型将用电客户的行业类型和数量作为位置的函数,而每个客户的电能消费量人为时间的函数。这样就从时间、空间、本体上把握住了负荷的变化,能够较准确地做好负荷预测工作。

城市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城市电网运作是否良好取决于城市电网的规划与建设是否科学,是否经济合理,对于固定资产额巨大的供电企业而言,城网规划工作在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经济的发展潜力预示着城市电网的大幅度扩容的压力,这完全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已成型的城高电网,因此供电企业应面对实际,利用目前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其它公用行业所采取的扶持政策,在城市电网规划上尤其是新市区与准市区的规划上,争取更多的多元化投资对城市电网进行规划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梁锦照,夏清,王德兴.快速发展城市的组团式电网规划新思路[J].电网技术,2009.

[2]麻常辉,梁军,杨永军,郭方正,刘亚丽.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法的输电网灵活规划[J].电网技术,2009.

[3]张勇,王云辉,沈建涛,陈瑾,王文娟,王晓茹.输电网短路电流计算[J].电网技术,2007.

[4]张节潭,胡泽春,程浩忠,刘东,李宏仲,范宏,贾德香.电力系统规划与静态安全评估软件设计与实现[J].电网技术.

村庄改造规划初步方案 篇4

一、目标定位:

以龙头企业带动私营经济规模发展,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小康住宅”的十大标准,科技先导、适度超前、调整布局、全面规划,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农民居住环境舒适、安全、方便,打造花园式现代化都市新村。

二、存在问题:

相台办所辖六个村人多地少,村庄建设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各村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历史原因,村庄建设曾一度为自由式发展,缺乏统一长期规划,房屋布局较凌乱、样式不一,基础设施欠债较多,居住环境较差。

虽然辖区各村的地势优越,都市村庄建设有一定的发展,但多呈自发式,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缺乏,自然资源利用低、无统一合理远景规划,都市村庄的独特商业价值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村镇规划、修建楼房必须经各级部门审批,但审批手续困难、繁琐,周期较长,同时有的村缺乏必要的启动资金。有时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影响到都市村庄的城市化进程。

三、实施方案:

在制定规划方案时,本着节约土地、利于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的原则,注重近期与远期建设相结合、新建与改建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五个村情况不同,各村规划各具特色。

铁佛寺村:充分利用紧邻安钢生活区及交通便利、三产繁荣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高层住宅和沿街门面房。将铁佛寺村以西钢花路两侧,全部建设成六层住宅楼,一层为沿街门面房;郝家店利用钢一路的有利地理优势,在钢一路两侧和文峰大道以北,修建二至六层住宅楼;郝家桥利用钢花路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商业门面;大庄村从钢花路把路引到大庄西地搞别墅小区和六层住宅楼;南辛庄利用文峰大道的优势,建设一栋底层为门面房的二至六层住宅楼。

柴库村:柴库村东邻河南省重点企业安钢、南邻电厂、北靠洹河。107国道从全村南北贯穿而过。5000余口人,1300余户,17个生产组。村东西长2000余米,南北宽1600余米,是个较大的村。

现设想在其村的107国道两侧盖五层的楼,建成国道商业大街;在村委会院内,盖三栋五层的商品住宅楼。

在村内修建五条道路连接五个住宅区,接好市水厂的水源,修好各住宅区排水沟。

将村内三个坑地:小南街、老槐树、合作社街东面老学校进行老房改造,建成新的住宅小区,安排好村民住房。

梁邵村:该村南临安林铁路、安林公路,两路成为该村向南发展不可逾越的障碍,所有市政南北规划路段到此无法打通。村北边是华中电网安阳电厂宽约500米的高压输电走廊,按电力法规定不准有任何建筑物,从商业和城建角度上都受到了制约。目前可行的几种设想就是:

1、在有条件的地段(梁邵村小学旧址)建高层住宅楼,户型为经济实用型,严格来说这三栋高层住宅楼应是过渡时期的过渡住宅。

2、继续别墅楼群的开发完善建设,最后形成规模。

3、旧村内的连片改造。找好基准点,统一规划、设计、实施一片、规划一片、实施一片。

4、把公路南侧的旧村房屋逐步搬迁至村北,把安林公路两侧的土地腾出来,重新规划、重新开发,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

5、结合我市拉大城市框架的机遇,依照市政建设规划,开发华祥路与建业路交叉地段住宅小区。从远景看,这里将成为较理想的住宅及商业小区。

段邵村:明年与万金渠管理处协商开发筹建六座村民公寓式高层住宅楼,一经实施可解决105户村民住宅,也为全村南移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逐步把邻安水大道的村民住宅区改造成一个集商贸、个体经营的基地。

焦邵村:该村将马上动工,建二幢高标准村民住宅楼,可解决群众住房50户,出售商业房10户。该村为我办事处都市村庄改造规划试点村。

四、具体要求:

1、大力加强城镇建设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

2、请国内一流专家对我区农村从整体和全局进行科学论证和规划,规划方案的实施要注重保持连续性。

3、成立区、乡(办事处)、村三级房屋开发建设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村镇改建,按照农宅城市化、厂房标准化、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一开发,分期实施,综合测算,有序发展。

4、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能给予倾斜和支持,简化程序、减免费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5、农民住宅和工业厂房的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原则,建设项目的开发与环境同步建设,保证规划的实施。

以上是办事处都市村庄改造规划初步意见,经过我们研究,潜力很大。鉴于研究时间短、无专业人士参与研究,缺乏科学严密的论证,规划意见不尽完善,但我们迫切希望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安阳市拉大城市框架为契机,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缩短于先进地区差距,早日把我区农村建设成象郑州市金水区“城中村”一样的都市村庄。

绿色有机产业园区发展初步规划 篇5

1.绿色产业园

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利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的产业聚集园区。

2.绿色产业链

在生产过程中,基于环保考虑,借助科技,以绿色生产机制力求在资源使用上节约以及污染减少的产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促进各个环节的绿色发展,实现与自然、与社会各相关群体的良性互动,达到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统一,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绿色产业园区规划

根据具体规划的绿色产业,因地制宜的进行园区空间规划,同时根据主导产业的需要,跟进相关配套产业的建设,从而实现整个产业园区自成一个绿色有机整体,拥有完整的绿色环保产业链。绿色产业规划是对园区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和谐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设计出未来整套行动实施方案。

4.发展绿色产业园区的理由

一是非再生资源匮乏,发展绿色产业势在必行;二是消费者绿色意识增强,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三是政府给予绿色企业政策支持和资金优惠;四是机构和私募基金对绿色产业投资兴趣浓厚;五是经济全球化,进出口贸易以及国际技术转移“绿色浪潮”冲击,促使本国产业转型。

5.发展绿色产业园面临的问题

一是未确立主导产业。产业园区存在各种类型企业,主次产业分类不明晰;二是未制定长远规划。政府和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缺少对长远规划的考虑。三是绿色产业概念模糊。政府和企业对于绿色产业界定不清,盲目开发,重复建设;四是园区企业实力和知名度偏弱。企业实力不强和知名度不高,影响园区招商引资。

园区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1.关联发展原则

围绕主导产业展开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发挥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支持园区内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推动产业和企业形成配套发展、错位发展和互补发展的良性格局。

2.成链发展原则

坚持把培育完善优势产业链作为新的产业竞争格局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路径,构建深化产业链整合发展的机制,推进企业、项目之间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3.集聚发展原则

强化产业配套能力、公共基础设施和政策市场环境建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成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努力扩大规模经济范围和经济效益,打造特色产业和知名区域品牌,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园区产业竞争力。

4.集约发展原则

梅州新型城镇化规划初步成果公示 篇6

按照《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州市“绘就全市规划一张蓝图”实施方案的通知》(梅市府办明电〔2016〕58号)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落实衔接2017年8月省住建厅和省发改委出台的《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市发改局、城乡规划局、住建局共同组织编制了《梅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现已形成了初步成果,并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工作安排,公示期为2017年12月26日至2018年1月26日,公众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18年1月26日。凡对规划内容有意见建议的单位或个人,可在公告期内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等形式对该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放弃上述权利。为便于更好地沟通和完善规划,请您在提出意见或建议时,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请加盖单位公章)。

公示受理部门:梅州市发展和改革局、梅州市城乡规划局、梅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电子邮箱:MZGH2017@163.com

联系电话/传真:0753-2250470(电话)、0753-2188131(传真)(上班时间:上午8:30-12:00,下午2:30-6:00)。

通信地址:梅州市江南新中路市政府大楼三楼梅州市发展和

-1-改革局(来信请在信封注明:梅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公示反馈意见)。

邮政编码:514021。

附件:《梅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公示文件)

梅州市发展和改革局

梅州市城乡规划局

梅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7年12月26日

-2-梅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

(公示文件)

一、规划背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与推进深层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契合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对梅州市抢抓“两大政策”机遇,扭紧“三大抓手”,建设“一区两带六组团”,全力加快振兴发展步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规划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粤发〔2014〕13号)、《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等规划和政策文件,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我市新型城镇化的总体目标、发展路径、空间布局、重大任务、近期行动计划和体制机制改革等关键举措,同时展望2030年梅州市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性安排,是指导我市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规划与行动纲领。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省“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总目标,落实“两大振兴政策”,扭紧“三大抓手”,全力建设“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为重点,以加强产业转移园与城镇联动发展为关键,切实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保护客家文化与生态文明,完善城镇化发展机制,探索具有山区特色的梅州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城镇承载力和产业就业吸引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五化同步,城乡统筹。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着力促进

-4-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人口集聚、文化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产城联动、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优化布局,集约高效。以山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构建区域联动、组团发展的开放型城镇化空间格局,形成以人口城镇化承载能力为依托的新型城镇体系,促进梅州市中心城区、各县(市)中心城区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促进城市集约紧凑发展,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

生态优先,文化传承。坚持在城镇建设过程突出山区自然景观特色与客家优秀历史文化特征,大力推动生态文化与客家文化相融合,在生态保护政策中体现人文关怀,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尊重自然本底,在城镇化过程中强调自然和人文价值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形成彰显梅州山地丘陵、滨江田园和客家风貌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打造客家人共同精神家园。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把握城镇化发展规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服务供给、环境保护、社会管理和营造制度环境等方面的重要职责,进一步引导市场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使城镇化成为

-5-市场主导、有机生长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

长远谋划,分步实施。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愿景,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近期目标,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循序渐进、先易后难,近期着力补齐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短板,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转移。远期加强顶层设计,抓住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智慧城市、体制创新等发展机遇大胆探索,确保梅州特色城镇化道路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以实现人的城镇化为统领,建成人口城镇化质量更高、产业与城镇空间格局更合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更强、生态文明与客家文化保护更优的山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努力实现振兴发展,加快建设富庶美丽和谐幸福梅州。

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质量显著提升。全市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明显缩小,努力实现不少于30万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城镇化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梅州市“一区两带六组团”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大中小城市和重点镇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城镇人口向梅州中心城区集聚态势更加明显。到2020年,中心

-6-城区扩容提质成效显著,六大地方性城市组团、22个中心镇和一批专业特色镇协调发展,多中心、网络化的城镇体系成型。

城镇要素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至2020年,全市人均GDP达到33000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67亿元。

城镇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配套逐步完善,至2020年,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99%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85%,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建设完成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917套,实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得到保障。

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至2020年,建成与周边城市全面对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30%以上,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以上,城乡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水平。城市管理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城乡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经济化、经济绿色化的发展方式成效显著,城镇空间品质和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至2020年,耕地保有量15.9万公顷,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0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园绿

-7-地面积18平方米,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5%以上,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城镇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城市治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取得突破。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生态文明制度等更加完善,城乡居民有序流动、安居乐业的制度环境形成。

四、发展道路

围绕人口城镇化道路、城镇化空间格局、特色现代城镇建设、客家文化和生态文明保护四个核心要素,探索“人、产、城、文”一体的山区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促进“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的交融互动与有机统一。

积极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路径。积极推进山区特色的人的城镇化进程,顺应新技术发展与空间尺度变革的新机遇,立足人口净流出地区和农业人口大市的发展实际,依托生态环境和客家人文资源优势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具有较强人口城镇化吸引能力的空间载体,制定完善针对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农民就业创业保障等方面的城镇化体制机制,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

打造产城融合、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平台。以梅州高新区、各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为重点,在推动产业要素空间集聚的同时,-8-要大力推动园区所在行政单元的城镇化进程,通过配置高标准的公共服务设施,塑造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吸引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劳动力安家落户,实现以产兴城、以城聚产和产城融合。同时,还要通过因地制宜利用山区特色人文自然资源,依托中心镇、专业镇和特色小镇,发展现代化农业和特色旅游业,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建设山地特色、绿色低碳的现代化新型城镇空间。以保护梅州山水脉络为前提,构建依山顺势、显山露水、森林围城的特色城镇风貌,推动以台地开发为特色的山地工业园建设,以缓坡开发为主的山地宜居城镇建设,加强低丘缓坡用地生态重建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和城乡客运交通体系,发展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提升居民出行效率和品质;建设“覆盖城乡、基本均等”的公服网络,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引导低碳城市、海绵城市建设,促进城镇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打造山区现代化新型城镇。

塑造客家文化与生态文明协同保护的城镇化风貌。将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视为梅州城镇化发展的核心优势和彰显城镇软实力的关键资源,围绕建设“世界客都”的目标,加强历史文化载体保护,推动文化传承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强特色名居建筑研究,促进城镇建设与文化风貌相互融合。同时,要加强生态空间格局构

-9-建和生态控制线划定,构建全域覆盖的城乡公园体系,在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巩固山区生态屏障的地位与作用。

五、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速破除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进一步细化人口发展目标和人口市民化任务,加快完善教育、财政、土地、社保等配套政策,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完善在住房、就业、医疗、子女入学方面的公共服务供给,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引导农业转移人口从价值观念、社会认同、生活方式上逐步融入城市社会,建立具有梅州特色的人口市民化保障与管理体系。

到2020年,梅州市常住人口45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1%,城镇人口248万人。较2015年城镇人口增长40.5万人,其中自然增长10.5万人,农业转移人口30万人。初步建立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由政府财政承担成本部分,各级财政分担比例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到2030年,梅州市常住人口48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城镇人口296万人。较2015年城镇人口增长88.5万人,其中自然增长28.5万人,农业转移人口60万人。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

-10-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农业转移人口获得与城镇居民均等一致的社会身份和权利,公平公正地享受城镇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全面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实现经济立足、社会接纳、身份认同和文化交融。

六、构建客家山区特色城镇化空间布局与形态

贯彻落实梅州市“一区两带六组团”的空间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和互动发展,推进梅州市域产城融合与县域经济振兴发展。

图1 梅州新型城镇化空间结构图

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区域突破传统行政区划的限制,对城镇化优势地区进行重点建设和资源分配,顺应产域融合趋势,以建设中心城区为引擎,发展新型工业为支撑,以构建快速交通体系为基础,促进产城一体、城乡互动,推动城镇化高效有序发展,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全域的城镇化目标。

农村电网规划方法的研究 篇7

关键词:农村电网,规划,研究

1 农村电网规划研究目的及意义

农村电网规划设计是县级地方电网工程早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而规范的农村电网规划设计实施以后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地方建设投资, 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农村电网规划研究的目的是如何根据电源发展和负荷增长规范确定今后一些年的地区的电网模式, 使其既安全可靠又经济规范。由于受国家政策变动、国民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及环境改变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电网的发展条件也在不断改变, 规划期越长, 条件、参数也就越不容易确定。这样就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因此, 农村电网规划成为一项不停进行的工作, 合理的规划设计在满足增长的负荷需求的同时, 也会大大降低电网的改造费用。

2 农网规划存在的缺点

电网规划的最终结果主要取决于原始资料及规划方法。与城市电网规划相比较, 农村电网规划存在以下缺点:

(1) 农网规划中由于原始资料收集难、数据不可靠等问题, 加上地形复杂, 使得规划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2) 目前农网规划主要采用的还是以方案比较为基础的传统电网规划方法。这种方法是从几种给定的可行方案中,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出推荐的方案。一般, 参与比较的方案是由规划人员根据经验提出的, 并不一定包括客观上的最优方案。因此最终推荐方案就包含相当主观的因素。

(3) 随着整个电网变得越来越复杂, 农网设计中以往那种人为臆断和局部最优的规划方式会给电网的运行、发展带来隐患, 使资金盲目使用的可能性加大。结果是规划对实际生产建设所起的指导意义不大, 权威性不足。

3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电网建设缺乏统一、长期的规划局面, 很多时候是某地区负荷发展到特定的阶段, 发现了其存在的隐患或者干脆是己经出现了运行上的问题了, 才开始决定对该区域进行改进建设。而这种方法也导致了很多问题, 如:运行方式繁冗、可靠性较低、网络结构无序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 县级电网的重要性将日进突出, 应用新的方法进行农村电网规划己经是大势所趋。针对上述问题, 在规划设计时鉴于农村电网建设的数据收集困难, 气象数据缺失, 国家全局规划的不确定性, 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农村电网的规划体系。农网的重复建设, 胡乱改造, 地区电力供应不足, 电压不稳定等各种电网弊病频频出现。

4 电网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电网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 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确定电源未来安装设备规格, 如电缆电压等级、型号及敷设方式、变压器规格等;二是确定电网中增加新设备的时间和地点。

电网规划按照其规划年限可以分为近期规划 (五年) 、中期规划 (十年) 和远期规划 (二十年) 。

近期规划与现有网架关系密切, 它从现有的电网入手, 将下一年的预测负荷分配到现有的变电所和线路, 进行电力潮流、电压降、短路容量等各项验算, 以检查电网的适应度, 针对电网中出现的不适应问题, 合理规划变电所位置、变电所容量, 规划输、配电网网架, 确定网改方案。新电网布局确定后, 应对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供电电压质量、电网线损率、电网经济敬益等各项指标进行验算, 务必使其满足近期规划的目标要求。

中期规划足在做好近期规划的基础上, 对今后10年电网的发展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以中期预测负荷分配到各变电所和输、配电线路进行各项分析计算, 来检查电网的适应度。针对电网中存在的不适应问题, 从远期规划的初步布局中确定比较具体的电网改造方案, 其中对大型的建设项目应给以适当的论证。

远期规划是以中期规划的电网布局为基础, 根据远期预测来进行各项计算分析。远期规划主要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来宏观地分析电力市场要求, 提出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农村电网的规划设计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调查和搜集电力网现状资料, 分析存存的问题, 明确规划改造的重点。

(2) 调查和搜集规划区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规划和人民生活用电的发展变化资料, 分区测算用电负荷对近期规划应逐年列出, 而中期及远期规划列出规划年度总的负荷水平。

(3) 依据农村的总体规划及电力负荷的发展, 分析规划年度的用电量。

(4) 分析规划区内无功电源和无功负荷的情况, 进行无功平衡, 合理地安排无功电源的位置, 确定最经济的补偿容量。

(5) 进行农村电网布局及电网结构方案研究, 其中包括:a.分期对农网结构进行整体规划;b.确定农村变电所的布局及其最佳位置;c.确定输配电线路的接线方式、重点接线方式、线路路径:d.确定变电所及输配电线路的建设分期, 分期的工程项目及建设进度;e.确定调度、通信、自动化的规模及继电保护的方式和要求;f.估算各规划时期内需要的投资、主要设备、主要材料的需要量及设备的规范;g.分析计算农村电网规划前后的各项指标, 诸如, 电网供电的可靠性、电网线损率、各主要线路的电压损失和电能损失;h.估算规划期末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扩大供电能力后取得的社会效益;i.编制规划文件, 其中包括农网规划地理位置的接线图及规划说明书。

5 电网规划的原则及要求

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是满足运行的安全可靠、近远景发展的灵活适应性以及供电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具体如下:

5.1 可靠性

(1) 经济发达地区的110kv高压配电网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源点。当一条110kv线路检修或事故时, 应能保证向所有用户正常供电。经济欠发达地区的110kv电网可建成放射式, 但应考虑扩建成环式电网的可能性; (2) 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城或城镇供电的任何一条35kv线路计划检修或计划停运时应保证向全部重要工、农业用户和大部分一般用户继续供电。主要为一般农业负荷供电的高压配电网宜采用放射式接线方式; (3) 采用放射式接线时, 每条高压配电线路上接入的变电所数目不宜超过3个; (4) 在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的基础上, 对规划网络进行“Ⅳ-1”检验:不仅要保证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各线路不发生过负荷, 还要保证在任意一条线路故障断开的情况下各线路也不出现过负荷。

5.2 灵活性

(1) 应能适应电力系统的近远景发展, 便于过渡; (2) 能满足调度运行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运行方式下潮流变化的要求。

5.3 经济性

规划方案要节约电网建设费和年运行费, 使年计算费用达到最小。

6 结束语

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电力工业必须先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合理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实施后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国家基建投资, 促进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 提高其他行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而其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参考文献

[1]丁毓山, 杨勇.农村电网规划与改造[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

电网规划中长期负荷预测技术研究 篇8

关键词:电网规划;中长期负荷;负荷预测

一、电力负荷预测概述

科学的电力负荷预测能够保障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并指导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对于电网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要研究电网规划与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的关系,首先应对电力负荷预测的类型、原则及方法有所了解。

(一)电力负荷预测的类型及原则。电力负荷预测的类型众多,根据负荷预测的内容可以分为电量预测与电力预测,根据负荷预测时间的不同,则又可以分为超短期预测、短期预测、中期预测以及长期预测,本文主要研究的即为中长期负荷预测。电力负荷预测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保证其准确性与科学性,负荷预测方案的执行必须遵循可知性原则、可能性原则、可控制原则、连续性原则、相似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概率推断原则、反馈原则等一系列原则,并建立完整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最终得出电力需求的发展趋势。

(二)电力负荷预测的方法。电力负荷预测的方法较多,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一是负荷密度法,即根据电力负荷数值在单位面积上平均值来得出某地区的电力负荷,该方法较为直观,易于计算;二是GDP产值电耗法,指通过观察GDP产值与地区电耗的变化规律来预测某地区的未来电力需求;三是分产业产值电耗法,在负荷预测中分别计算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电耗,并根据一定时期内综合电耗的变化规律预测电力负荷;四是人均用电量法,该方法以地区人均用电量为基础,通过人均用电量的变化趋势及人口增长速度来进行电力负荷预测。

(三)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的特点。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是指预测年限在5到10年以上,与短期预测相比,中长期预测的不确定性更高,其负荷预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中长期预测的样本数据较少,预测模型的构建更为复杂;由于我国地区级的电力负荷预测尚处于发展阶段,5到10年的预测样本数据极为有限,在预测模型的构建中应充分考虑地区特点。另一方面,预测时间较长,必须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由于电网建设的特殊性,还必须考虑该地区地区的地理、气候、自然灾害等影响因素。

二、电网规划与中长期负荷预测的关系

(一)电网规划的基本内容。电网规划是电网建设的前提,科学的电网规划是保障地区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科学的电网规划需要保障设计电网在规定期限内满足地区用电需求以及电网发展要求,输电方式的确定、电网电压的选择、电网网络结构的确定、变电所的布局都属于电网规划的内容。具体而言,电网规划的基本内容可以细化为大型电站的接入规划、大区电网的主干电网规划、大区电网间的联网规划、城市电网规划、大型企业的供电规划等五个方面。

(二)当前电网规划工作中存在问题。当前,我国电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由于地区级的电力负荷预测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电网规划中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是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造成土地规划变动频繁,电网规划中建设用地得不到保障;其次,电网规划工作忽略了配电网规划,由于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配电网规划的整体质量较低,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亟待提升;另外,分布式能源消纳问题日益突出,在用电高峰期,常规能源电站的供电压力骤增,而新型能源的装机数量却居于高位。

(三)中长期负荷预测对电网规划的影响。面对电网规划工作中的不足,必须通过引入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来提升电网规划的科学性,从设计阶段解决电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电网建设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已经难以满足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需要借助中长期预测来推动智能电网建设。借助长期电力负荷预测模型,能够得出电网建设的最优规划方案,降低电力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成本,提升配电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最终实现电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电网规划中中长期负荷预测的实证分析

(一)地区发展概况。该县级市面积12320km2,人口103万,辖区四分之一为山地,平原面积约占二分一,地质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该市经济在矿产开发产业的带动下,进过十几年的粗放式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矿产、冶炼、水泥为支柱产业的经济发展结构。而矿产、冶炼、水泥均为电力负荷密度较大的生产企业,该市工业用电约占总耗电量的85%,且各项负荷特性指标优,平均负荷率保持在90%左右。近年来,该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第二产业所占生产总值比重也逐年提高,地区配电网的日平均负荷率出现一定波动,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有必要借助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进一步优化电网规划。

(二)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该地区的电网规划需要对2015年至2025年电力负荷进行具体预测,借助地区电力负荷的历史数据,基于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分别使用回归法、时间序列法、产值单耗法、弹性系数法、分区预测法等常规预测方法,建立了电力负荷预测数学模型,并参考历史年均增长率,对电网规划期的全社会和统调用电量进行了预测。而全社会和统调符合的预测则采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法、分区负荷预测、自然增长加大用户法等。在得出初始结果后,通过确定高、中、低三种方案的预测结果,并考虑规划期内可预见的电负荷,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最终得出该地区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结果,见表1。

(三)地区电网规划。根据中长期电力预测结果可以发现,伴随着该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统调电量与统调符合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值得注意的,其最大负荷利用小时经历从下降到增长再到下降的曲线发展趋势,这与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息息相关。参照以上预测结果,需要对地区配电网进行科学的调整,在保障城市用电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工业用电标准。配合省级电网规划,积极建设特高压输电网,不断提高电网装机容量及电网负荷,推动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结语: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电网规划在电网建设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而科学的电网规划需要以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提供参考数据,从而选择电网建设的最优方案。与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相比,中长期负荷预测的样本采集更加困难,预测方法也较为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在具体的预测过程中,必须联系到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最终得出科学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结果。

参考文献:

[1] 冯光,王文博.浅谈中压配电网网架结构优化[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226,240.

上一篇:激励员工语言下一篇:吉林导游词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