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主观题答题技巧

2024-10-22

高考文综主观题答题技巧(共13篇)

高考文综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1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全面探秘

(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

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

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卷面欠规范: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五)、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六)、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

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4)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题的字数控制在50~60字以内,论述性大题的字数在300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

(5)除上述情况外,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做记号。

返回目录>>>

高考政治主观题九大题型分析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政府、公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国家整体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返回目录>>>

题型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3、(有利于)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城乡一体化;资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题型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题型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题型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返回目录>>>

主观题失分的主要表现

1、审题不清,答错答题的范围,即答非所问。 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政治常识甚至哲学常识的知识来回答;题目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来回答。

2、张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对应。 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等等。

3、盲目调用知识,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 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成国家做事等。

4、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 例如,人民民主专政写成人民民主专制;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5、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 “会而不对 ”、 “对而不全 ”、 “全而不准 ”的现象。

返回目录>>>

高考文综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2

笔者认为, 答好主观题主要要做好几个环节, 即“审、找、定、答”主观题。“审”就是审设问明方向, “找”即找有效信息、关键词, “定”是据有效信息、关键词多角度定原理, “答”即答题规范化, 关键词入答案、新提法别忘答。

一、审设问明方向

想要答好一道主观题, 首先必须审好设问, 这是答好一道主观题的前提和基础, 审清了设问, 起码可以保证答题的方向是正确的, 不至于南辕北辙, 甚至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通过审设问, 必须获得以下三个方面的信息, 明确三个方向。

1. 审清设问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方向, 是经济学、哲学

还是政治学方向, 或更具体的是经济学中的市场经济的知识还是财政税收方面的知识, 哲学中的辩证法还是唯物论或认识论、人生观, 政治学中的党、国家或公民的知识。题目当中经常有限制语或是一些关键词语给出我们一个明确的知识范围信息。

2. 审清设问所涉及的对象, 即主体是谁, 客体是谁,

主体对客体做了什么, 这在政治学及经济学的试题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政治学中的主体是党还是政府、国际社会、公民, 经济学中的企业、居民、消费者、市场、国家等。通过主客体对象的明确, 则往往可以界定答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及答题的方向。

3. 设问所涉及的问题的方向, 即这个问题的类型。

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还是“如何体现”“如何看待”或“启示类”“意义作用类”。类型不同, 则答题的方向也不同。如题型为“是什么”则答具体内容及实质;“为什么”主要从可能性、必要性、重要性三个方面考虑或从原因依据、地位、作用意义方面来考虑;“怎么办”则应多主体、多角度答措施, 措施须用理论材料来证明;“如何体现”则把原理的要点一一分解开来, 然后一一从材料找出所体现的原理的要点。

【例1】全国文综卷Ⅱ39. (2) 用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努力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 (13分)

这一道题, 首先审出问题所涉及的学科方向, 即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 更具体来说是用党和政府的有关知识。其次, 审明确问题的对象, 本题设问所涉及的对象主体为“党与政府”, 客体为“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后, 本题的设问方向是“为什么”类型。

【例2】全国文综卷Ⅰ38. (2) 结合材料一、二, 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 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 (12分)

本题中, 首先审出问题所涉及的学科方向, 即用经济常识分析, 而非哲学、政治学角度。其次, 审明问题的对象, 本题设问所涉及的对象主体为企业, 所答的所有措施必须从企业的角度来回答, 不能答国家、市场、居民、消费者。客体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所有的措施都必须以此为中心。最后, 本题设问的方向为“怎么办”类型, 应围绕中心多角度答。

二、读材料找关键词, 获取答题有效信息

要弄清题目一共有几则材料, 分清每则材料所包含的层次。把审事实材料和审设问结合起来, 既要读懂每则材料的大意, 从每层材料中概括出隐含的观点;又要把握各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整体上把握题目主旨。要寻找并画出材料的关键词, 努力挖掘出材料中的每一个“有效信息”。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准确与否, 关系到答案的准、精、全三个方面。只有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榨干, 才能保证不遗漏重要考点。只有抓准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才能为找出其背后隐藏的知识点打下良好的基础。把握关键词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尾法:材料的关键词往往出现在第一句话或者最后一句话, 特别是最后一句话, 应紧紧抓住这个句子。词语频率法:材料的关键词在材料中往往会反复出现, 一般在材料中除了“的”字以外出现最多的词语就是关键词。核心法:在同一道材料题中如果有几个小问, 这几个小问都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而展开的, 所以把握关键词语时要反复阅读每一个小问, 把握其共同点 (关键词) 解题。

三、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 解读有效信息和关键字, 多个关键字眼多层有效信息对应多个原理

把在审设问与审材料中获取的有效信息和关键字眼回归到所学过的课本知识或当前的社会热点、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等时政知识中去, 以设问为中心快速搜索与设问、材料相关的所学观点和理论, 通过分析、比较, 根据材料的有效信息与设问的内在联系去重组知识点、整合知识点、迁移知识点、再生知识点, 在设问规定的学科知识范围内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原理与观点, 并准确地再现出来。多个关键字对应相关的原理。

【例3】2006年全国文综卷Ⅰ39.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

本题中, 我们可以找出“对外开放”这一关键字眼, 依据此定出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的哲理;找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一关键词, 定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同时”这一关键字眼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 我们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例4】十六大报告指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 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要打好基础, 扎实推进, 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 推进重点地带开发, 发展科技教育, 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 引进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回答: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请联系材料加以分析。

在本题中, 可以根据相关的关键词, 定出与之相对应的原理, 几个“关系到”明显可看出对应联系的观点;“打好基础, 扎实推进, 十年内取得突破进展”明显可定出量变与质变的哲理;“有特色的优势产业”特别是特色两字可想到从实际出发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据“重点”可定出抓主要矛盾;“引进外资和国内资本, 进一步解放思想,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可定出内外因的哲理。

四、答题要做到规范化, 必须分点, 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塑造完美的答卷, 让阅卷教师看得赏心悦目

1. 答案要点化。

一个主观题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答题, 因此运用知识点要有条理性、层次性, 答案不能一逗到底, 要注意分要点。答题前就要做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的总体规划, 可按照教材顺序或内在逻辑顺序分别罗列要点, 按“先明后隐、先重要后其他、先观点后材料、先教材后时政”的顺序来组织答案。【高考主观题评卷速度非常快, 评分依据通常是:采点给分, 主要看原理要点甚至就是看原理要点的关键词给分, 结合材料分析论证一般不看或只是略看, 只要确认考生已结合材料分析论证就给分了。】因此答案要点表述既要简明概括又要叙述完整, 这样既可以表明考生对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 又节约了时间, 也有利于阅卷教师快速准确抓住给分点。

2. 要点段落化。

答案能分点就分点, 能分段就分段, 一般一个答案要点作一段;而且每一要点前必须加上数字序号, 若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可适当多答, 因为多答错误也不扣分, 有时适当多答还能增加得分的可能性。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3. 表达术语化, 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要正确选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 政治术语表述要准确、完整、严谨, 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而且理论与材料必须结合起来, 防止有理论无材料, 或只有材料无理论的倾向, 不能出现理论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4. 答对立面原则。

答对立面, 才能做到多角度全面分析问题, 如材料中出现“物质文明”则要考虑答“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 出现“法治”则要考虑答“德治”, 出现“市场经济”则要考虑答“宏观调控”, 出现“理论”则要考虑答“实践”, 出现“主观能动性”则要考虑答“规律客观性”。

五、关键词、新提法入答案

关键词入答案原则:设问和材料 (含图表表题、栏目内容、注释) 中的关键词在答案中要出现, 否则答题就会抓不到要害, 就会离题。材料中的有些信息直接就可作为答案。材料就是分数!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3

审题四步骤

审题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审题就是审阅推敲试题的含意,从题目本身的文字中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判断试题的类型,确定答题的中心和选择答题的材料。如何审题,概括地说就是细心阅读、认真理解、开拓思路、反复推敲、组织要点。具体要按照以下四步走:

第一步,审题型。高考历史主观题主要有叙述、分析、比较、论证、评价等类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要求。熟悉和掌握历史试题的不同类型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是取得较好成绩的前提。例如:“结合19世纪晚期的有关背景,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这场战争对中国国内政局和远东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这是一道叙述分析类型的主观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影响的理解,要求考生分析的也是背景和影响。试题的要求是叙述加分析,这是试题的重点。

第二步,审范围。所谓“范围”,指的是问题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以及在分析论述时应涉及的论点、论据。换言之,就是要审清试题的具体要求,找到答题的广度和深度,否则便容易跑题。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此题从原因上分析有远因、有近因、有根源;时间跨度为1919~1939年;内容分析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20年代的国际关系、1929~193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及其影响、英法美对德意日的绥靖政策、欧洲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等五项。

第三步,审重点。就是分析试题的设问指向。试题所问的方式、角度、侧重点不同,回答的重点也不同。例如:“19世纪末的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和“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前者的重点在于回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出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这种不平衡引起的矛盾,围绕着矛盾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引起战争危机等。后者的重点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后果等。

第四步,审字词。就是从语法修饰的角度分析句子成分,找出试题的中心词,然后再找出哪些是修辞或补充中心词的附加成分和连带成分,特别是要把握住那些表示时间概念、地域范围、程度高低、数量多少的带限制性的关键词。例如:“结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三次起义,分别说明人民群众在革命中发挥的作用。”这道论述题要求考生以具体的史实论述人民群众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结合”就是要用具体事实,即三次起义的时间、原因、经过、结果来论述;“分析”就是要把三次起义分开说明。审题要冷静、细致,保持清醒的头脑,迅速梳理知识,抓住要点,然后精心作答,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要点不可少

在动笔答题时,考生心里要清楚答题的格式和得分要点。具体来说,书写一定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语言要通顺、平实、准确;格式上要做到“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子标出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尽管不同题型有不同的得分点,但历史主观题的得分点分布有较强的规律性,下面的规律需要考生掌握:

1. “历史背景”的范围通常包括国内和国际,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而经济背景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内容;政治背景包括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环节;文化背景包括思想、宗教、科技、教育等要点。

2. “历史条件”的分析,与历史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 “事件原因”要从主观原因(内因)和客观原因(外因)两方面分析。主观原因包括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客观原因包括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要点。答题时,可依据“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的思路依次叙述。直接原因即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根本原因即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等)、 主观需要等。三层原因层层递进,相互联系渗透。例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4. “矛盾分析”主要涉及的项目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等。

思路要理顺

针对不同类型的试题,考生要制订答题策略,理顺思路,做到胸有成竹,从容不迫。近几年历史高考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比较式问答题

比较式问答题包括外显比较和内隐比较两类。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试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回答。答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对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属于历史人物类型的要列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类型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制度类型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类型的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2. 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

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3. 分析经济特征

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第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揭示基本特征;第二,分析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第三,揭示特征时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4. 开放性问答题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要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的支持点。再次,可以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做到史论严密结合。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最后,论述要全面,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还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5. 某失败事件“说明了什么”

回答某某事件“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考生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首先,某某事件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意义;其次,该事件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最后,该事件的失败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要说明该事件的政治或经济诉求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6. 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再次,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1)生产力标准;(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阶级的观点;(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编辑:陈彤】

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4

(1)等高线的分布

(2)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3)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中间低、四周高,放射状即山地,中间高、四周低)

2.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地无三里平

(3)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4)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5)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3.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

(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的地形

(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8)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

(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

(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高考文综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5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说明广东省政府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11分)

(2)结合材料二,请你对广东经济的地区差异变化状况作出简略判断。(4分)

(3)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材料三是如何体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11分)

37.(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10分)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

2011

36.(27分)

(1)结合材料一,分析“刘易斯拐点”可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广东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11分)

37.(25分)名人故里:继承和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9分)

(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2012

36、(29分)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简析:“中国之谜”的原因:(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放开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3分)

37.(23分)

(1)运用政府责任和职能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12分)

2022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6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种类很多,从材料构成、设问、解答方式等角度,可分为背景原因类、比较异同类、史学观点评述评价类、信息分类型材料解析题,其解答的基本思路是读题、审题、明确题型和试题主题→阅读材料,给材料分层,找到关键信息→概括材料→知识迁移、嫁接、转换→组织答案。

在组织答案的时候要注意,答案要做到要点化、系统化:要点化是根据设问分成要点组织答案,系统化是指从多个角度和多个层次来考虑问题,尽量做到答案的系统化,避免重复或者遗漏现象的发生。语言要做到简单化、专业化:简单化是指高度概括、语言精练;专业化是指组织答案时,要尽可能用历史学科语言组织答案。书写要做到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

浅析新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7

一、答题形式

1.答案要点化。

通常每个材料分析题都是由几个小题组成的, 有的考生把所有答案写成一段, 严重影响老师阅卷, 从而造成失分, 在回答“问题”时, 要繁中求简, 杂中取精。以数字作序, 每答一问要从下行重新开始, 每个要点前面必须有数码序号如用 (1) (2) 等分隔号, 使要点突出, 卷面美观, 布局合理, 一目了然, 得分率会有所提高。所以答案序号化是得分的前提。

2.答案段落化。

一些考生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似的答题, 失分率较高。考生在答题时必须根据题意和答案内容分段, 做到段落清楚, 层次分明, 符合逻辑, 一个要点一个自然段, 每开始空两格, 给阅卷老师有清析爽目之感。这是防止丢分的关键。

3.卷面整齐化。

注意卷面的整体性, 需在规定的位置答题, 笔迹规范、工整, 大小均匀, 排列整齐有序, 不能有过多连笔, 甚至潦草。由于高考阅卷要对答案进行扫描, 一些考生追求速度, 字迹凌乱或字体不均, 展现在电脑屏幕时阅卷老师难以辨认, 直接影响考生得分。卷面整齐化是拿高分的重要因素。

4.语言学科化。

文字表述专业化是答题关键之一, 在解答材料题时, 一些考生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 (如:方言或修饰性语言) , 出现语言不严密, 致使失分率极高。在作答过程中, 一定要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来表述, 切忌口语化。用词尽量准确, 言简意赅, 不重复和啰嗦,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考生的综合素质。

二、答题内容

(一) 精心审题

1. 阅读。

阅读是审题过程的关键。在阅读时应先读设问然后再读材料, 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能确定有效信息, 可以减少阅读的盲目性。通过阅读, 归纳出每个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及关键语句, 弄清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材料、设问之间的关系。

2. 提炼。

注重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问题 (材料中提取所隐含的历史信息、历史要点, 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

3. 组织。

要按照每个设问所给分值的多少来确定要点, 分值少的要精炼概括, 分值多的要史论结合, 做到既全面又深刻。还要注意设问要求, 要求依据材料回答的只答材料内容即可, 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的答题要取材料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结合, 进行概括、提炼, 得出全面、准确的答案。

(二) 表达规范

1. 文字准确, 条理清楚。

有些考生答题时文字表达能力差, 文字表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词不达意、偏离本意, 写了一大篇, “韩信点兵, 多多益善”, 让阅卷老师去“拾破烂”, 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 在答题时应力求文字表达规范, 准确、简炼, 要保证用词用句的严谨性。

真题示范: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 中国所以危亡, 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 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 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 “虽冒毁圣非法之名, 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依据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答题示范:

认识和评价:儒家伦理道理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等。态度:批判继承 (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等。

2. 观点正确, 史论结合。

运用基本观点去分析史实, 紧扣材料信息, 切中要害, 层层论述, 用观点统率材料, 用材料论证观点, 论证有力, 切忌完全照抄材料或抛开材料随意发挥, 做到材料 (史实) 和观点相统一。

真题示范: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形象地指出:“穷则变, 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就是说, 每一次变都是外来侵略推动的产物。近代中国的思想进化, 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是西方催化的结果。陈旭麓先生还说, 如果认为近代中国思想进化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那是大错特错的。这个“欧风美雨”对于风烛残年的中国社会是“和风化雨”, 注入了生机;但这个“欧风美雨”更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在这个腥风血雨中, 国人自省, 国人自强, 是推动近代社会进化的内在动力。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的主要观点。 (要求:观点准确, 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 表述清楚。)

答题思路解析:

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 (如上述要求) 第二步:表明观点。观点:在民族危机中, 国人自省、国人自强, 是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进化的内在动力。第三步:解读“观点”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与内涵相关的史实。论证观点时要论证充分, 在选择论证角度、史实时一定要选择能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材料, 要史论结合。论证:鸦片战争失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 提出“求强”、“求富”的口号, 主张“中体西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康有为等人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中国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失败后,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孙中山等人掀起辛亥革命,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三) 有效调用关键词

关键词是信息的集中表现, 是解题时所需的重点。每一历史事件在历史长河中都有其特定的地位和特殊作用, 犹如一个人有其固定的体貌特征, 只要抓住这些特征, 通过演绎、推导, 就可有效运用。例如考查“三权分立”时既要回答“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还要回答“三权相互制约和平衡”。关键词使用能充分展示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素养, 同时还会赢得高分。

由此可见, 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 务必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 即答题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厚积薄发, 与时俱进, 力求更好。所以, 掌握答题技巧是答好主观题的重要保障。

摘要:高考, 一个凝重而严肃的字眼。寒窗十几年, 每个人都想在高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 答题技巧尤显重要。本文就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答题技巧展开分析, 怎样才能在高考历史主观题面前少丢分得高分。

浅析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8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历史主观题以材料分析题为主,材料有文字材料,

也有图表或图片资料,并十分注重与现实问题的结合、

与社会热点的结合。因在现实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对主观题十分恐惧,一方面是他们的思路不够开阔,

分析问题的角度单一;另一方面是他们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造成了主观题得分率不高。作为历史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帮

助广大学子攻克这一难关。

一、抓住材料的主旨,首先就要找到题设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历史的材料分析题往往篇幅很长,信息量大,并且有时候会引用古籍中的句子,学生读起来困难,容易抓不住重点。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可以从题设和材料中学会抓住关键的词句,并且用笔勾画出来,从而快速把握出题者的出题思路。以2014年高考文综北京卷为例,第37题的材料二给出了四幅世界主要贸易路线时代变迁图,要求学生以世界洲际贸易发展为视角,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该题考查得十分灵活,一些学生看到后会不知从何下笔。事实上,学生可以用笔圈出图示的历史时期,是在公元1400年以后,然后看图名的变化,如,图18的图名多了“航海”和“铁路”两个词,图19则多了“电子商务”和“网购”两个词,据此,学生就可以把贸易手段的多样化趋势作为答题的一

个点。

二、答题要规范化,注意分点答题,并要有必要的

提示

许多学生的思路很开阔,答题字数很多,而且有史实有论据,思路也比较正确,但答题不规范,习惯用“一段式”的答法,这让许多老师在阅卷时不容易找出重点,得分也就不高。因此,规范的答题对于文科生来说尤为重要。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分点答题,并且在一题多问的主观题中,要求学生写出必要的提示语,如

原因、意义、影响等,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将答案呈现

出来。

三、字数答得多不如要点分得全

因为高考文综判卷往往是采点给分,只要学生能够想到这一点,并且史实正确、论点合理而且有必要的说明,那么判卷老师会合理给分。倘若学生没有想到这一点,即便是把其中一点说得再全面、再详细也没有办法得高分。因此,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注意开阔学生的思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在答题中,让他们学会多列几个点,简明扼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以免在高考中造成时间不够用。

主观题是高考中的重中之重,它不光能够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主观题的答题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减少对主观题的恐惧,规范答题方式,快速找准信息,使主观题的得分最大化。需要指出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关键是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和训练,而不是仅靠一天两天的集中训练就能形

成的。

参考文献:

尚海丽.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试卷特点及复习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高考冲刺文综答题技巧 篇9

1.选择题:首先,审题抓关键词(可用笔大致勾选注明,以免回头看的时候出错,因为有时候人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是,有不同的理解);其次,选项排除,把自己认为最不符合的先排除掉,然后结合关键词作答;最后,切不可掉以轻心,我就是经历过惨痛的教训的人,因为命题自己觉得太简单了,就轻敌了(真实经历,高考下来看报纸,想死的心都有了,选择题我估计自己最多错两个,看到报纸我傻眼了,全是很拿手的选错了,结果错了9个,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高考文科成绩:231分,可以想象我客观题把握的还是不错哦,方法就是如下)问题就出在第一点上,没有很好的去执行,这也是我现在最懊恼的事,不然我也不会现在出来找工作时二本出生了,恨啊!

2.客观题:历史解答具有一定的范围性,我们老师当时辅导我们的时候才的是归纳法,把相关的历史背景归纳在一起(如评论中日战争史,就把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等相关历史背景,影响,评价,总结等归纳为一起)方便记忆,当你在面对此类题目时,你如果总结了,那你会有深刻的印象,那这分基本就到手了。政治科目,审题很关键,大方向我想每个老师教授的都一样。

而选择答题的时候也有小技巧,就是在自己时间充足的时候尽量把你认为相关的知识点往试卷上放,但是,书写条理一定要清晰,不然回影响整体答题分值(你要知道阅卷老师速度非常快,如果你写的杂了,阅卷的时候可能就会漏掉你写到的知识点)。而地理方面那就没什么可说的,有点偏向于理科方面,有一定的逻辑计算在里边(就如理科的生物一样,大家都想生物和地理互换,但这是不可能的!)地理学习要培养一定的兴趣,如果你没什么兴趣,光靠记忆去完成试卷,可能你永远也得不到一个理想的成绩(没办法,文科生,思维局限性)。

高考文综各科答题小技巧 篇10

在新课改使用多版本教材(北京市有人教版和岳麓版两套教材)的情况下,材料题的份量应该是只增不减。因此,掌握材料题的解答方法对答好历史题至关重要。

材料型试题的答题步骤:

1、步骤一,审问题。

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2、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3、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

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4、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

试卷所给每段(种)材料都是有用的。

5、步骤五,作答过程。

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材料(照抄材料是很多同学经常犯的错误);要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提炼;要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和学科术语;看分答题;多角度思考作答。

以上主要针对文字型材料题,近年图表型材料题也日渐增多。

图表型试题——主要是通过图片或表格的形式来呈现历史发展进程,并要求考生根据图片或表格,揭示、判断、归纳、概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名称、产生原因、目的、性质、特点、经过、结果和影响等内容。

高考文综主观题答题技巧 篇11

综合题一般以区域地理为基础,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不同层面来设问。因此,必须用区域研究的方法、用整体性思维围绕着“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来思考回答。

一、常见问题

1.审题不明确,不能与课本知识建立联系。

2.概念掌握不牢固,不能从头脑中准确提取。

3.忽略题干中的限定语,导致答题的针对性差。

4.不注重答题指导语,不能准确把握各种行为指令的不同要求。

5.专业术语运用不准确、不规范。

二、应对措施

上述问题的出现,审题不清是关键,因此考生答题时应注重三个方面。下面以“简要评述东北地区突出的自然资源优势”为例进行分析。

1.首先找题干中核心的地理概念。

题目中核心的地理概念为“自然资源”。

2.再看限定性语言。限定性语言包括:①空间限定语(如图示地区);②时间限定语(如某月某日);③角度限定语(如优势、特点、分布、规律);④程度限定语(如突出的、主要的)。

题目中空间限定语为“东北地区”;角度限定语为“优势”;程度限定语为“突出的”。这样本题就定位为“东北地区突出的优势自然资源”,然后就很容易与课本选修二的相应知识联系起来。

3.最后看指导语。指导语包括:①指出、说出(答题时点到为止,无需展开);②比较(答题时既要注意不同点,又要注意相同点);③描述、阐述、简述、综述(答题时要具体描述,多角度地用地理术语分析);④解释、分析、说明(答题时应有铺垫);⑤评价(既要写优势,又要写不足)。

题目中的指导语为“评述”,因此答题时就要对东北地区突出的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具体描述,尽量用地理术语进行全面分析。

三、答题原则

1.首先要读图。读图要看清图例、图名、经纬度、河海、交通线等,以便准确定位,树立全局意识。

2.其次要紧紧围绕材料。如果遇到新材料、新背景或有一定难度的题也不要慌乱,要稳定心神,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以备答题之用。在读材料时要把主题干和分题干都读清楚,不能只读分题干,忽略主题干,以免失去有用的信息。

3.最后要注意题目的重点词。比如“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中的重点词为“秦腔”,抓住了秦腔就能准确定位此地为黄土高原。

四、如何准确回答主观题

1.审题概念化,思维原理化,结合书本化。(便于将题目设问与所学课本知识联系起来)

2.答题具体化,答案要点化。(将地理概念的要素与基本题型的答案模式联系起来组织答案)

3.表达专业化,语言规范化。(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尽量使用关键词,多用词组,少用句子)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答题技巧 篇12

一、纯空格题答题技巧

2014年高考全国一卷和二卷中各有三道题设置是纯空格。相对来说,纯空格题做起来难度大一点,它要求考生不仅要有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而且还要有整体理解语篇的能力并熟悉有关搭配和惯用法。一般来讲,纯空格通常涉及的词有:介词、连词、冠词、情态动词、从句引导词、助动词、短语搭配以及上下文语境暗示词等。可使用下列技巧解答:

(1)在简单句和并列句中,若句子缺少主语或者宾语,一般要填代词, 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等。 如:

Some of my friends who had been there before said it was a wonderful destination.(2014年广东卷)

When the time came for me to say goodbye to my friends in the village, I wanted to reward the old woman for the trouble I had caused her. (2007年广东卷)

(2)名词前面若没有限定词,就要填上冠词、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不定代词等修饰语。如:

Now,years later,this river is one ofthemost outstanding examples of environmental cleanup.(2014年全国一卷)

She apologized for the mistake and gave us a spare VIP room on the top floor.(2014年广东卷)

(3)名词或代词在句中不作主语、 表语或者动词宾语,而是作状语或者补语等时,其前一般要填介词。如:

I got a place next to the window.(2014年全国二卷)

I didn’t understand why this would happen and my credit card had been charged for the reservation.(2014年广东卷)

(4)若两个功能对称的单词或者短语之间没有连接词时,很有可能要填连词and,but,or等。如:

But the river wasn’t changed in a few days or even in a few months.(2014年全国一卷)

We were told that our rooms hadn’t been reserved for that week,but for the week after.(2014年广东卷)

(5)若两个主谓结构之间没有连词,也没有分号或句号,一定是填并列连词连接成并列句或关系词引导定语从句、从属连词引导名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等。如:

There were many people waiting at the bus stop,and some of them looked very anxious and disappointed.(2014年全国二卷)

I didn’t understand why this would happen and my credit card had been charged for the reservation.(2014年广东卷)

(6)根据it的不同句式完成纯空格题。如:

It was only after I heard she became sick that I learned she couldn’t eat some kinds of food.(强调句式,因为it was...that可以去掉。)

It was already eight o’clock when we arrived home yesterday.(it指时间, when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7)根据常见倒装句所用词only,so,neither,never,hardly,seldom,not...until等完成纯空格题。如:

“Did anyone lose a suitcase at the last stop?”(一般疑问句需要加助动词构成倒装。2014年全国二卷)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learn English well to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only强调除主语以外的成分,后面的句子要倒装。)

He didn’t go to bed until I got home after work.(固定结构)

(8)根据sosuch...that以及more ... than结构完成纯空格题。如:

She is so lovely a girl that all the teachers like her.

He is such a hardworking boy that he always wins the first place in the exams.

He is more busy than lazy.

二、有提示词题答题技巧

有提示词的题相对来说简单一些, 一般需要填一个或者多个单词,考查名词单复数、动词时态语态和非谓语形式、 形容词副词互变和比较等级等。要求考生熟悉有关语法知识,整体理解语篇和句子结构,准确完成此类题目。通常可使用下列技巧解答:

(1)与主语构成主谓结构时,需要变成动词的正确时态和语态。如:

A boy on a bike caught(catch) my attention.(2014年全国二卷)

It was (be) unimaginable that it could ever be cleaned up.(2014年全国二卷)

(2)在句中不作谓语的动词要变成正确的非谓语动词形式。如:

There were many people waiting at the bus stop,and some of them looked very anxious and disappointed (disappoint).(2014年全国二卷)

I heard a passenger behind me shouting to the driver,but he refused to stop (stop) until we reached the next stop. Still,the boy kept riding (ride).(2014年全国二卷)

It took years of work to reduce (reduce) the industrial pollution and clean the water.(2014年全国一卷)

One morning,I was waiting at the bus stop,worried about being (be) late for school.(2014年全国二卷)

(3)若原文中有介词、冠词、物主代词、形容词,后面的词应该变为正确的名词;若修饰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整个句子那就要用副词;在句中作表语多为形容词、名词或者代词宾格等。 如:

And the crowd of strangers suddenly(sudden) became friendly to one another. (2014年全国二卷)

The river was so polluted that it actually (actual) caught fire and burned.(2014年全国一卷)

While there are amazing stories of instant transformation, for most of us the changes (change) are gradual and require a lot of effort and work,like cleaning up a polluted river. Just be patient.(2014年全国一卷)

Oh, dear! It’s me mine (I).(2014年全国二卷)

Just be patient (patience). (2014年全国一卷)

(4)在表示比较范围的in或者of介词短语中有定冠词the时,通常用最高级,在than之前以及根据语境使用比较级。如:

Finally,that hard work paid off and now the water in the river is cleaner (clean) than ever.(2014年全国一卷)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一般模式 篇13

一、关于依据(理由、原因、正确性等)题型的答案要点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国家)活动(做法)的依据

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或者根本任务);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扩大内需;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优越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劳动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8)应对经济全球化;(9)公平与效率,关注社会公平;(10)落实科学发展观,几个“统筹”;(11)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政府(国家)活动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是宏观调控,在政治生活中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个人活动(做法)的依据

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生产;②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③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④企业经济经营的有关知识(经营战略、自主创新、诚信经营、品牌战略、提高质量);⑤劳动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积极性;⑥应对经济全球化;⑦落实科学发展观;(8)企业、个人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对外经济活动(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有利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④对外贸易的作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

4、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活动(做法)的依据

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③我国政府的职能;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⑤坚持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⑥应对当代国际竞争(9)我国的外交政策。

5、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党活动(做法)的依据

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⑤党的指导思想、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⑥我国的政党制度内容;⑦应对当代国际竞争

6、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公民活动(做法)的依据

要考虑如下知识:

⑪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3)要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坚持三大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⑭公民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方式和意义

7、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对外活动(国际关系)的依据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时代主题;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⑧我国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⑨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8、运用哲学知识分析对外活动(国际关系)的依据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二、关于措施(建议)题型的答案要点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政府)如何做(措施、建议):

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 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② 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③ 落实科学发展观,记住五个“统筹”;④ 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⑤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⑥ 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⑦ 协调劳资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⑧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对外开放);⑨ 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关注社会公平;⑩ 促进消费,扩大内需;(11)根本是发展经济。(12)引导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3)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4)建设“两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如何做(措施、建议)

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如下:

① 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② 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③ 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④ 坚持正确的发展战略;

⑤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⑥ 企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⑦ 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 ⑧ 企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

⑨ 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⑩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个人(消费者、劳动者)如何做(措施、建议)

① 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② 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③ 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④ 坚持正确的发展战略;

⑤ 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⑥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绿色消费;

⑦ 面向市场,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生产优质产品;

⑧ 坚持科学发展观; ⑨公民应该有纳税人意识;公民的几种投资行为——购买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存款储蓄、购买债券;

凡是经济生活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⑪ 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⑫ 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⑬ 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⑭ 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⑮ 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⑯ 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⑰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4、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国家)做法(措施、建议)

要从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要写出3点具体内容);政府履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实施“阳光”工程;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知识回答。

5、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做法(措施、建议)

要从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等方式,;坚持执政为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等知识回答。

6、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公民做法(措施、建议)

要从公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坚持参与政治生活的三条基本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方式和途径等知识回答。

7、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对外活动(国际关系)的措施、建议

(1)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努力寻找共同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合作;

(2)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合基本点进行说明);

(4)我国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

8、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措施、建议类型题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具体做法,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和具体措施。

《生活与哲学》在公民(个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⑪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 ⑫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⑬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联系的关系;人与矛盾的关系;

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⑮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9、《文化生活》主要命题点

(1)文化的作用:文化是重要精神力量;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

(2)文化发展与创新: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动力、途径(根本途径和具体途径);处理好两对关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创新的主体—人民。

(3)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核心;为什么要弘扬(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样弘扬。

(4)先进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关于意义题型的答题思路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1、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⑤(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⑥(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1、描述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1)国内有关活动的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③(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④(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⑤(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⑥(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⑦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对外交往活动的政治意义:

①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上一篇: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下一篇:两个金黄的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