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10-23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鹿和狼的故事》

教者:张改梅

2011.10.0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

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鹿和狼的图片

问:对于这两种动物,你喜欢谁?为什么?

(是啊!鹿通常是美丽善良的化身,而狼却凶恶残暴,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2、导题:但在凯巴伯森林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个鹿和狼的故事。(课件出示:14鹿和狼的故事)

请大家齐读课题。在读课文之前请你们先看两张图片

二、对比质疑,确定重点

1、多媒体出示图片(茂盛的森林),教师讲解:这就是美国亚里桑那洲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期,这里还是松衫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没。而到了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出示荒凉的图片)那里只剩下 1

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

2、质疑

看了这些画面,听了老师的讲解,现在你心里面最想知道什么呢?

(总结学生质疑:为什么会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板书:鹿死林毁?)

三、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当读到你觉得想说些什么的或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你就停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哪些地方不懂的,你就在那里写上批注,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讨论。

3、下面,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与你的小组成员分享。

四、张扬个性,深入评明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重点指导:

(1)鹿成了凯巴伯森林的“宠儿”,它们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生活。

A、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鹿,相遇后你们会说些什么?

B、指导朗读(个别读,女生读,齐读)

(2)鹿毁灭了森林,你从那个语句读出来的?

A、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B、指导朗读

(3)鹿死的原因:饥饿、疾病

A、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

B、指导朗读

2、过渡探究

鹿们不知道“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讨论知道吗?(指两个学生回答)

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请再仔细读课文,找一找。还有,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式来汇报你的答案。

(1)边画图边讲解;(2)生物链;(3)生态平衡„„

3、师小结: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凯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毙命,而鹿大量繁殖,过多的鹿超过了森林的供养限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所以森林被毁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渐死亡。

4、指导朗读(个别读,指导后个别比读,齐读)

5、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到底错在哪里?)

五、深究课文,突出重点

那他到底错在哪里?下面,请你精读第8、9小节,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没有了危害鹿群的狼后,森林中的鹿就增多了,大量的鹿群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鹿群也大量死亡,疾病流行,鹿群数量骤减„„)

3、练习说话

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因为————————————————————。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因为——————————————— —————。

六、拓展迁移,大胆实践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设计说的练习:假如现在老师是一个美国某报社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你——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行吗?“总统阁下,听说您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杀森林中的狼,结果却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对此事,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3、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4、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老师想让你们去告诉全人类要尊重动物、植物、微生物„„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材料,写一则保护生态平衡的公益用语,看谁写得最吸引人,最能令人震撼,好吗?(“还动植物一个宁静的家园”、“朋友,请别让小草流泪”、“关爱一棵小树,成就一片绿荫”、“绿色的希望,绿色的家,绿色需要你、我、他”、“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都是他的孩子,请热爱妈妈吧!”。)

5、一种生物的存亡或数量发生变化,常常会通过这种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影响到其他生物和整个自然界。这就是鹿和狼等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个启示吗?

6、最后,老师也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

七、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人教版) 六年级第四单元《鹿和狼的故事》。

二心中的困惑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要求教师要从原来的主导者、指挥者转变成服务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学必须坚持个性化表达, 激发创造精神。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同时又具备现代文明素质, 有秩序、合情理地自主学习, 这就成了笔者和同事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但一直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成为我们的困惑。

三笔者的探究

进行新课程改革已有几个年头了, 有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笔者也做了不断的尝试。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放得开、想得活、说得实, 在自主思索中感悟事物的内涵, 在交流合作中表达心中所得。这样, 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又可在具体的合作中体验传承文明的气息。这是一种设想, 这种氛围的形成, 还需要科学的引导, 严密的组织和不断的探索。笔者于2011年10月份参加了教育局召开的“毕业班工作会”, 局长的一句“教育就要改革, 不要害怕失败”让笔者思绪万千。回顾这几年的教学历程, 没有几节课让笔者真正感觉到课堂完全还给了学生, 总是担心学生学不好, 害怕成绩考不好, 害怕失败, 一直不敢放手。现在, 校长又要求教师们放开手脚, 大胆创新, 本学期课改要迈出一大步, 重担压在了我们身上。

四成功的示范课

学校要笔者准备一节示范课, 为此笔者精心准备了一节优质课《用心灵去倾听》。借此, 想尝试一下所追求的教学意境——“放得开、想得活、说得真, 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课堂上, 气氛活跃, 就连学困生都踊跃地举手回答问题。整个课堂, 学生顺着笔者的教学思路, 用同事的话说配合简直是“没的说”。课后评课大家都认为是一节优质的示范课教学。笔者也比较满意, 但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 又说不出来。

五笔者想要的课堂

第二天, 在教学《鹿和狼的故事》时, 笔者就想做到真正的“放得开, 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尝试着找回那点说不清的缺失。

教案改了几次。笔者对这堂课仍没有多少把握。伴随着上课铃声, 笔者提起精神走进了课堂。教室里, 同学们正在读书, 看来课前准备得还挺充分, 心中一阵暗喜。笔者走到讲台前, 将昨天的示范课听课老师的评价讲给同学们听, 又有意夸张地点了几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的名, 说某某老师夸她聪明, 某某老师说他爱思考, 看到他们骄傲的神情, 就采用激将法问:“今天谁能表现得更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道:“我”“我能”。

开始上课了, 笔者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鹿”字和一个“狼”字, 给全班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认识这两个动物吗?说说看?”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问题一提出, 教室里不安静了, 孩子们急着表现, 抢着说出自己心中的“狼”和“鹿”。大家都认为狼是凶狠的, 鹿是善良的。接着笔者让学生学习课文1~6自然段, 看看鹿和狼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通过合作学习, 很快完成了这部分的教学。

接着又提问:“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面对现在严峻的问题, 过多的鹿成了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怎么办?大家有何高见?”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着, 有的观点离教学目标越来越远, 这势头让笔者感觉有些不妙。果然, 在让一两个学生发言后, 还有好多学生不肯“罢手”。这必然会打乱笔者的教学安排, 浪费课堂时间。为了贯彻“放得开、想得活、说得真”的宗旨, 不得不听他们讲述自己的高见。××说:“我们人类可以植树造林, 给鹿治病。”他刚说完, 吴××没来得及举手就站起来说:“不行, 肯定不行, 鹿太多, 植被还没长上来, 又被鹿吃了, 再说咋给鹿治病呀?”“是呀, 不行的。”同学们又开始议论了。笔者微笑着点点头, 给他鼓励。此刻, 孩子们也不再那么拘束。朱××同学不甘示弱, 站起来说:“我们可以把凯巴伯森林中的动物迁到另一座森林中, 再植树造林!”话音刚落, 陈××同学站起来说:“怎么迁, 那么多动物, 森林里不仅有鹿, 还有小鸟吧!”××同学有条不紊地说:“不现实, 先不说怎么迁, 即使迁到另一座森林, 超过了森林的承载量, 也会有同样的结果。”教室里又一阵哄乱。看到这情景, 笔者心中焦急万分, 再不刹车就没救了, 但又不好破坏他们的兴趣。就在这时, 卢××同学举手了 (他是一个连自己名字都写不正确的学生, 上课总是傻傻地望着别人) , “卢××同学”, 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卢××。“放, 放狼。”教室里一阵哄笑, 笔者带头鼓起了掌, 同学们也跟着鼓起了掌。笔者知道, 他们的哄笑是无意识的, 根本没有经过思考答案如何, 而是因为是卢××回答的。也许是掌声触动了他们, “是呀, 老师可以放狼。”吴××喊了一句。同学们有的点头, 有的陷入了思考, 又议论开了。教室里又一次炸开了锅, 同学们争着抢着谈开了:“放狼可以使生物之间保持平衡状态。”“放狼的话, 狼不是又要去吃鹿了吗?我们的目标是要保护鹿的呀!”“不能这样说, 狼虽然吃了鹿, 但吃的大多是病鹿。”“是呀, 健康的鹿跑得快, 狼难追上, 吃掉病鹿, 减少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鹿少了, 就不会对森林造成危害了。”“狼要吃鹿, 鹿就要赶紧或拼命跑, 身体就会健壮。”……一个孩子的回答, 一个最至诚的答案, 竟然帮笔者将学生拉回了课堂。笔者高兴, 因为笔者看到了孩子们独立思考, 积极探究的热情;笔者快乐, 笔者看到了自己的课堂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笔者兴奋, 这就是自己想要的课堂。整个教学在孩子们的探讨中完成了, 学生总结概括了本堂课的教学。

最后, 课文在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声中结束了。

六课后反思

课前, 笔者虽然没有多少把握, 但课堂上笔者体现了“放得开”。当时, 笔者确实很着急, 然而也很庆幸自己没有阻止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热情。他们立足课文, 究其内涵, 各抒己见, 做到了“想得活、说得真, 能表达心中所得”。因为笔者知道: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让学生自主动起来。有发现才证明在思考, 有讨论才证明在探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篇3

1、认读“狩、宠、厄、悖“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资料,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持续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透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板书鹿。

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鹿就是我们心中美丽的使者);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板书狼。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提起狼,我们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凶恶残暴的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能够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就应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2、这天我们就一齐学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板书*和*的故事,齐读课题。本课所写的故事与同学们的认识不一样,同学们想明白是怎样回事吗?

二、新授:

同学们按预习提示的要求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主要些了什么资料?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些了一件什么事?

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森林被毁,鹿群超多死亡,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将这个故事的?

2、让我们把心放到文章中,把1——6自然段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喜欢鹿得我们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是滋味?

3、谁来读读令你感到痛快的地方?

4、哪些段落让你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谁来读一读?

心里是什么滋味?

原本葱郁的森林和可爱的鹿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可如今却面目全非,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来读一读?

5、闭上眼睛想一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是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看到那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了吗?

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

看录像。

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杀死了狼,反倒造成了鹿死林毁的杯具,同学们,你能告诉他们吗?来默读课文想一想。

出示:鹿(吃)狼

破坏保护

森林

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少掉任何一链,就会遭严重的灾难。

6、此时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吗?

7、生物界还有许多这样相互制约的例子,你们还明白哪些类似的事情?

8、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塞翁失马》)

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为了让更多的人明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句警示人们的话。

[学校评语]

1、本课教学目标资料全面,有“过程与方法”的,有“知识与潜力”的,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确立得准,教学就有的放矢。

2、本课在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本课能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课内课外结合,书面文字和多媒体结合,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努力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提升阅读的质。如开课导入时,教师询问学生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并谈谈对狼的印象。再如让学生想象遭破坏的森林之面目并录像呈现,师生互相介绍生物界相互制约的例子,教师适时补充《塞翁失马》及当前环境保护现状等。

最后,期望你能搜集窦桂梅老师的语文教学实录、设计、反思及个人宣传资料,学习她的主题教学,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忙。

[反思]

两天前,我接到了“教坛新星”的选拨通知,授课的资料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十三课——《鹿和狼的故事》。为了准备这节课,我作了超多的案头工作,上网浏览,翻阅资料,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让这节课能触动学生们的心灵,到达完美。

两天后,我成竹在胸,怀着百倍的信心走进课堂(试讲)。当我把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抛给学生,得到他们热烈的回应时,我心中暗自高兴:看来我课前的功夫没有白费。同时我的信心更加充沛,学生这样的学习激情必须会继续到这节课的结束。我踌躇满志,之后问道:“造成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但是这节课的一个关键问题,我本以为教室里会小手如林,学生会畅所欲言。可事与愿违,原本沸腾的教室一下子凝固到了冰点,时间就在此定格。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我不禁一怔:为什么我斟酌了半天才确定下来的问题,竟会受到学生如此的冷遇!我只好点名让几名语文成绩不错的学生来回答,可答得并不尽人意。下面的课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我的热情也大打折扣。为了让课能顺利结束,我只好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牵着学生向前走。一节准备得如此“充足”的课就这样浑浑噩噩地结束了。

为什么自认为画龙点睛的问题学生反应却如此冷漠呢?我将每一个教学环节想了一遍。毫无疑问,问题出在我身上。备课时,我只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想问题,为教而设计,为所谓突出重点而提问。问题没有设计在学生的“心坎上”,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激起他们的兴趣。孔夫子说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那么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思路才适应学生呢?

我拾起课标,反复推敲,琢磨。“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这是《鹿和狼的故事》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我痛定思痛,怎样使课程资源变“窄”为“宽”,变“死”为“活”?我私下里找来学生和我一齐备课,了解他们喜欢怎样的提问方法,推翻了前面所有的设计,寻找着一种更新、更贴近学生的突破口。于是有了这天的“读完《鹿和狼的故事》后,哪些段落又让我们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这个问题的出炉。再上这节课的时候,它就如一枚卵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饱满,跃跃欲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孩子们的语言闪现着智慧的火花,整节课精彩纷呈,我倍感欣慰。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依据

《鹿和狼的故事》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

二、设计思想

本文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生态灾难为例,阐述了自然界里的每一种生物都是自己的角色,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必须让学生自学,知道作者的思路: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分析这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教训中概括出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从而实现学习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在学习中既要注重共性发展,又要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新词:狩猎、一命呜呼、难逃厄运、面目全非、罪魁祸首、苟延残喘。

(2)、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课堂上适时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同时采用自读自悟,充分想象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2、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的错误所在,理解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涵。

五、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生物界中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制作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

1、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图片)那你们喜欢鹿吗?鹿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是啊!提起狼我们就会想到“凶恶残暴”这些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 皮的狼”等(边出示课件,并配上恐怖的叫声),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可是有个国家却得引狼入室!这是怎么回事呢?学完这篇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2、板书题目《鹿和狼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内外结合,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并设计悬念“为什么要引狼入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你认为好的和不懂的词语划下来,弄懂词义,并写在积累本上。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习题1的自学效果。(投影出示:字词积累)

3、检查习题2的自学效果: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的障碍,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围绕重点,合作探究

1、被摧毁前的森林是什么样子?

①老师将“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用描绘性的语言进行渲染,学生闭眼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②老师出示几幅充满生机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说说感受。③在想象、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读文章第一段,充分感受和谐美丽的自然。

2、被摧毁后的森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3、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绿色会消退,疾病会蔓延,温馨的家园早已不复存在,灾难是怎样降临的?同学们,这场悲剧是谁造成的?对,就是罗斯福总统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这场林毁鹿死的悲剧。

(出示问题: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找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与伙伴们交流。)

5、重点品味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句子。

①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

②得到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

③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④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设计意图:鹿群数量变化的后面隐藏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而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目标,这一组句子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一条线。】

(四)悟出道理,揭示主旨:

1.出示最后一段

(1)、让我们把道理告诉罗斯福总统听。(齐读最后一段)(2)、只让罗斯福总统知道就行了吗?不。我们自己也要记住。(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去谈自己的看法,以本为本,培养学生感悟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和读书中得到充实和提高。】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大自然中那么多动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简单破坏,不要好心干了坏事,为了让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样子,他们引狼入室。

2、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相互分享收集的资料,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

八、作业

假如你是当年森林里的鹿或者狼,你会对罗斯福说些什么?以书信的形式写下来。积累与狼有关的四字词语

九、板书设计

鹿—————— 狼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5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自然界里的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本课的写作思路是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反思这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教训中概括出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

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有两个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虽然对生态平衡没有清晰的认识,但是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了解到相关的生物知识,从而对于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们可以通过仔细阅读文章提炼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生物链的相关知识,理解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读写:葱郁,出没,凶恶,猎捕,露出,疾病,承载,相悖,几乎,厄运。会解释: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来学习鹿和狼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由于人的片面认识而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分析让学生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生物链的资料

2、学生准备鹿或者狼的童话故事。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活动】

一、故事导入:

请学生们把自己知道的关于鹿或者狼的童话故事分享给大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童话的回忆既锻炼了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又调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师:听了大家讲得童话故事,老师从这些童话故事中感受到了鹿的温顺,狼的凶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可能与同学们和老师对狼和鹿的认识不一样,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打开书,将课本翻到14课,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预习展示:

1、小老师上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在ppt上出示本课生字和四字词语,小老师可根据老师出示的内容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查。

【设计意图: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因此,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读中悟,悟中读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一至第六自然段。

(1)请大家带着两个问题:第一,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第二,采取了这些措施之后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喜好,带着问题来读,学生就有了目标,有了抓手,不盲目和无目的。】

预设:罗斯福为了保护鹿采取的措施:

一、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

二、政府雇请猎人到森林里去消灭狼。

结局: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

②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ppt出示相关照片,通过对比清晰了解变化。)

(二)带着质疑再来读第七至第九段,找找造成森林植被减少,病鹿苟延残喘的原因,找到原因后,想想文章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当不好的结局出现后,学生心理肯定会有疑问,那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再来读课文的七至九自然段,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指导。)

(四)组员交流,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及时点拨):

预设:

原因分析: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生物链图,并且能将这个图结合课文内容讲出来)

告诉人们的道理: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蛇与庄稼、青蛙与庄稼等)教师补充材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学本课为契机了解更多的有关生物链的知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让知识的学习更加丰富。】

五、布置作业

请大家给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ppt出示“引狼入室”计划。凯巴伯森林的现状:美国政府为挽救护鹿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的计划。而当时该项计划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到实施。当年美国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特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会交流。】

六、板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

狼 (吃) 鹿

(保护) (吃) 相互平衡 相互制约

森林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6

教学设计时,我紧扣三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前后的巨大变化,并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教学反思《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1、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按“数字比较,想象探究”的设想展开。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比较一、三小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我请学生圈出文中关于鹿的变化的数字,4000——10万——6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想象并交流数字背后的故事:森林里一片枯黄,树木都剩下光秃秃的枝条,鹿群无精打采,饿死的饿死,病倒的病倒……由此学生对鹿群的变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森林的死气沉沉和灾难的严重性。

2、狼鹿异位的对比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7

在同学们一鼓作气、兴致盎然地读完《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通过讨论交流弄明白了美国总统罗斯福错在哪儿、为什么错、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问题后,我又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另一个我自认为令学生感到棘手的问题:你还知道类似鹿和狼的事例吗?试着讲一讲。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略为沉思以后,有许多同学不约而同地举起手来,我为之一震,知道同学们已胸有成竹了,欣喜之情不言而喻,看来今天不用老师抄黑板,满堂灌了。

看着同学们跃跃欲试的劲头,我不敢懈怠,连忙点平时不爱发言的张**回答,他站起来就说:“比如对麻雀的看法,大家都认为它是‘四害之一’,大量捕杀的结果是麻雀少了,但相应的许多植物、庄稼的害虫就会迅速繁殖,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生产。这说明人类自身的认识是片面的。”同学们对他的精彩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紧接着发言大王田野站起来说得头头是道:“比如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能处理好孩子学习与玩的关系,一味逼孩子埋在作业堆中,最后反而导致孩子学业荒废,一事无成。”对他的这一番高谈阔论,同学们都频频点头称赞;此时林钦也不甘示弱,还没等我点他发言,他就主动站起来说了:“比如地球为人类慷慨地提供了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可人们还是贪心不足,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最后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这和鹿和狼的故事是一样的”。听了前面几位同学的精彩发言,有些没有发言的同学坐不住了,这个也想说,那个也想说。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好让同学们在小组里去交流。同学们一下子忙开来。我在小组参与讨论时,同学们的答案真可谓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比我预期的结果不知好了多少倍。最后我问同学们怎么知道这么多类似的事例时,有的告诉我是从书本上知道的,有的说是自己学了课文后归纳总结出来的,还有的说是听家长说过突然想到的。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构建活动化的语文教学,首先要开放人文环境,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无所畏惧的,独立的探索心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空前高涨;其次是开放文本的内容,使课堂教学的触角伸到课外,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手、用脑,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取知识与经验,激励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读“狩、宠、厄、悖“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上课之前,我想先和大家探讨一个有趣的话题;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板书“鹿”。

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鹿就是我们心中美丽的使者);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板书狼。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提起狼,我们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凶恶残暴的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板书*和*的故事,齐读课题。本课所写的故事与同学们的认识不一样,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二、新授:

同学们按预习提示的要求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主要些了什么内容?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些了一件什么事?

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森林被毁,鹿群大量死亡,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将这个故事的?

2、让我们把心放到文章中,把1——6自然段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喜欢鹿得我们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是滋味?

3、谁来读读令你感到痛快的地方?

4、哪些段落让你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谁来读一读?

心里是什么滋味?

原本葱郁的森林和可爱的鹿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可如今却面目全非,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来读一读?

5、闭上眼睛想一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是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看到那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了吗?

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

看录像。

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杀死了狼,反倒造成了鹿死林毁的悲剧,同学们,你能告诉他们吗?来默读课文想一想。

出示:鹿(吃)狼

破坏保护

森林

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少掉任何一链,就会遭严重的灾难。

6、此时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吗?

7、生物界还有许多这样相互制约的例子,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情?

8、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塞翁失马》)

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句警示人们的话。

[反思]

两天前,我接到了通知,县教研室要来我校检查工作,主要是随堂听课。我决定讲授《鹿和狼的故事》。为了准备这节课,我作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上网浏览,翻阅资料,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让这节课能触动学生们的心灵,达到完美。

两天后,我成竹在胸,怀着百倍的信心走进课堂(试讲)。当我把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抛给学生,得到他们热烈的回应时,我心中暗自高兴:看来我课前的功夫没有白费。同时我的信心更加充沛,学生这样的学习激情一定会继续到这节课的结束。我踌躇满志,接着问道:“造成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可是这节课的一个关键问题,我本以为教室里会小手如林,学生会畅所欲言。可事与愿违,原本沸腾的教室一下子凝固到了冰点,时间就在此定格。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我不禁一怔:为什么我斟酌了半天才确定下来的问题,竟会受到学生如此的冷遇!我只好点名让几名语文成绩不错的学生来回答,可答得并不尽人意。下面的课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我的热情也大打折扣。为了让课能顺利结束,我只好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牵着学生向前走。一节准备得如此“充足”的课就这样浑浑噩噩地结束了。

为什么自认为画龙点睛的问题学生反应却如此冷漠呢?我将每一个教学环节想了一遍。毫无疑问,问题出在我身上。备课时,我只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想问题,为教而设计,为所谓突出重点而提问。问题没有设计在学生的“心坎上”,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激起他们的兴趣。孔夫子说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那么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思路才适应学生呢?

我拾起课标,反复推敲,琢磨。“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这是《鹿和狼的故事》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我痛定思痛,怎样使课程资源变“窄”为“宽”,变“死”为“活”?我私下里找来学生和我一起备课,了解他们喜欢怎样的提问方法,推翻了前面所有的设计,寻找着一种更新、更贴近学生的突破口。于是有了听课时的的“读完《鹿和狼的故事》后,哪些段落又让我们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这个问题的出炉。再上这节课的时候,它就如一枚卵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饱满,跃跃欲试,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孩子们的语言闪现着智慧的火花,整节课精彩纷呈,我倍感欣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的教学设计激活了课堂,也给起关键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学生发展的理念,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合作性、民主性、过程性。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就一定会有所成就,语文课堂也一定能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老师,你写错了!

今天学习课文。刚刚在黑板上板书下“越”,就有一个同学举手发言:“老师,你写错了!”

我观察了半天,没有发现错误。心想:这么个简单的字我能出什么问题呀?

“老师,你把‘越’字右边写成‘成’了!”

哦?这我倒是真没注意。认真找书看了看,果然如此。若是按照以前的“急中生智”法,一般老师们都会这样解释:“老师呀,是故意这样写的,就是要考考大家认真观察了没有。很好,这个同学发现了。”

这种做法,曾经被誉为教师“课堂机智”的一种。它可以让老师摆脱尴尬的境地,暂时蒙混过关。可是,真的就能维护老师的威信吗?不然。前不久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位老师在被学生问倒时,不肯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总是自以为巧妙地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答案。学生们也许当时并不晓得,可是天长日久,逐渐长大的他们,未必不会洞察到,原来老师这样做,是因为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知识的匮乏。老师的不真诚,不仅仅关系到教学内容,更涉及到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学生,对你还会信任吗?如果师生间的信赖被打破,很难想象以后的教学活动如何进行,老师还靠什么来为人师表。

“谢谢博闻同学,老师今天一时疏忽,没有仔细观察就写这个生字,大家可要引以为戒呀!”

真诚的认错,或许赢得的是学生更多的喜爱与尊重。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克拉玛依市二十小学

王圆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教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初步感知狼与鹿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出示狼图,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狼

狼心狗肺

如狼似虎

引狼入室

与狼共舞

鬼哭狼嚎

狼狈为奸 声名狼藉

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出示鹿图,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美丽善良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4、那就请同学们较快速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思考: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能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概括课文的方法。

5、学生汇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造成了林毁鹿死。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快速读阅读提示,看看我们今天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快速读书

2、那就请同学们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读课文,想一想凯巴伯森林大批的狼被猎杀后,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学生汇报:林子毁了,鹿病死、饿死。

三、对比质疑,确定重点

1、那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多媒体出示图片(茂盛的森林),教师讲解:这就是美国亚里桑那洲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叶,这里还是松衫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没。而到了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出示荒凉的图片)那里只剩下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

2、质疑

看了这些画面,听了老师的讲解,现在你心里面最想知道什么呢?

(总结学生质疑:为什么会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板书:鹿死林毁?)

三、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当读到你觉得想说些什么的或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你就停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哪些地方不懂的,你就在那里写上批注,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讨论。

3、下面,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与你的小组成员分享。

四、张扬个性,深入评明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重点指导:

(1)鹿成了凯巴伯森林的“宠儿”,它们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生活。A、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鹿,相遇后你们会说些什么? B、指导朗读(个别读,女生读,齐读)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这个“自由王国”里,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感受到鹿的幸福生活)

(2)鹿毁灭了森林,你从那个语句读出来的? 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植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在一天天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

A、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B、指导朗读

(3)鹿死的原因:饥饿、疾病

A、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

2、过渡探究

鹿们不知道“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讨论知道吗?(指两个学生回答)

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请再仔细读课文,找一找。还有,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式来汇报你的答案。

(1)边画图边讲解;(2)生物链;(3)生态平衡„„ 板书:学生板书 指导朗读引读:罗斯福下令捕杀狼竟然——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3、师小结: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凯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毙命,而鹿大量繁殖,过多的鹿超过了森林的供养限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所以森林被毁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渐死亡。

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到底错在哪里?)

五、深究课文,突出重点

那他到底错在哪里?下面,请你精读第8、9小节,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没有了危害鹿群的狼后,森林中的鹿就增多了,大量的鹿群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鹿群也大量死亡,疾病流行,鹿群数量骤减„„)

六、拓展迁移,大胆实践

1、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还看过还听过类似鹿和狼的故事这样的事例吗?试着讲一讲。

(1)回想《蛇与庄稼》,它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2)出示《塞翁失马》,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设计说的练习:假如现在老师是一个美国某报社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你——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行吗?“总统阁下,听说您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杀森林中的狼,结果却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对此事,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3、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4、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老师想让你们去告诉全人类要尊重动物、植物、微生物„„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材料,写一则保护生态平衡的公益用语,看谁写得最吸引人,最能令人震撼,好吗?(“还动植物一个宁静的家园”、“朋友,请别让小草流泪”、“关爱一棵小树,成就一片绿荫”、“绿色的希望,绿色的家,绿色需要你、我、他”、“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都是他的孩子,请热爱妈妈吧!”。)

5、一种生物的存亡或数量发生变化,常常会通过这种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影响到其他生物和整个自然界。这就是鹿和狼等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个启示吗?

6、最后,老师也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

七、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板书设计:

《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是新选编进教材中的,编教材的编委会删除了《大瀑布的葬礼》这篇课文。不过,教材的其他地方没有任何改动,比如这个单元的“词语盘点”中的“读读记记”里收录了《大瀑布的葬礼》的词语,而《鹿和狼的故事》这课里没有任何词语收录其中。学校的教学参考书也是旧版的,当然也没有《鹿和狼的故事》的教材解析。所以上这一课,没有其他资料可以参考,只能自己研读课文,进行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本文事中寓理,道理浅显易懂,因此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为下面的探究作好准备。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进行自学,交流狼被杀后产生的后果,最后明理谈体会。

上完这节课,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1.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性地学习,务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现代社会教育的口号。因此,我在本课中设置以下三个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1)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自主的空间里进行。课堂既给了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又使学生在感悟、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学习目标。(2)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简要讲述发生在凯巴伯森林中关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懂得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建立大信息容量语文课堂

在本课中我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课内与课外结合,多角度演绎阐释主题,努力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提升阅读的质。如开课导入时,我询问学生:“听过或看过有关鹿或狼的故事吗?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谈对鹿和狼的认识,并说几个有关狼的成语。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个生物界都有这种相互关系。人类所要做的,不是一厢情愿地改变它,而是尊重。”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又如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我利用课前预先布置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让学生相互分享介绍相关的例子,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之余也在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课程资源,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

鹿和狼的故事 篇9

山东济宁乔羽学校 张荷青

题目:鹿和狼的故事

所用教材: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九册

授课教师:张荷青

授课班级:五年级四班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狩、宠、厄、悖”4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罗斯福总统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的结论。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有关鹿和狼的寓言故事?在你们的印象中,鹿和狼分别是什么样的动物?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有关鹿和狼的特别的故事,(板书课题)它不仅会让你对鹿和狼重新认识,而且还会让你明生物界存在的客观规律。

二、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学课文

1、师生共同明确自学要求。

2、生自学,师巡视。

3、生谈感受并质疑。

三、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练习讲述“鹿和狼”的故事。

1、仔细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想一想:20世纪初叶,凯巴伯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2、自由练习讲故事。

3、四人小组内讲故事,组内评价。

4、小组内推选代表讲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二)、讨论、交流,感悟道理。

1、默读第七至九自然段,想一想:罗斯福总统错在哪儿?为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自读自悟。

3、小组内交流讨论。

4、班内师生共同交流。

5、请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7、生物界还有许多这样相互制约的例子,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情?

8、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塞翁失马》)

6、请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四、小结,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客观规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呢?

五、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鹿和狼的故事作业 篇10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生机()()一命()()苟延()()面目()()

罪魁()()无影()()

二、给下列句子中带点字选择合理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挺:A.笔直 B.撑直 C.很 D.量词

1、小草坚强不屈地挺出地面。()

2、一挺机关枪。()

3、窗外事挺拔的杨树。()

4、他挺讨人喜欢。()

三、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1.()狼吃鹿看起来残忍,()它能维护鹿群的种群稳定。

2.()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3.森林中()需要鹿,()需要狼。

四、根据课文填空:

1、()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之间是()、()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去判定动物的(),有时会犯()。森林中既需要(),也需要()。人们必须()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鹿和狼的故事课堂实录 篇11

师:(出示课件)鹿,你们看到鹿这个图片,给你的第一映像是什么? 生2:温驯。生3:善良。生4:可爱。

师:(出示课件)狼,你们看到狼这个图片,给你的第一映像又是什么? 生5:凶恶。生6:可怕。

师;怎么就有凶恶、可怕的感受觉呢? 生7:你看它龇牙咧嘴的,师:很好!如果现在鹿和狼发生了冲突,你的最直截的反映是什么? 生:齐说,消灭狼,保护鹿。

师:很好,你们的想法和美国总统的想法一样,看来你们出可以当总统了,但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现在就请大家自学《鹿和狼的故事》。

师:(出示课件)学习提示A、能概述主要内容吗?B、你学到了什么?C、你有什么困惑?学法指导:快速默读,用笔勾画,旁批,注解。(全体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时间10分钟,老师巡视。

师:大家已经学习完了,现在有谁给大家说说,这篇文章讲的主要内容,注意把大概内容说出来就行了。

1、罗斯富总统为了保护鹿,下令杀狼,25年过后,狼快被杀光,鹿大量繁殖,数量达10多万只,林森被10多万只鹿啃食得不成样子,接着,饥饿和疾病使得大量鹿子死亡,最后只有八千多只鹿苟延残喘。

师:复述得不错,经过说清楚了,还有谁可以比刚才这位同学说得更好。生2:罗斯富总统为了保护鹿,下令捕杀狼,结果却使鹿和狼两衰。师:很简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谁愿意再复述?

生3:美国亚里桑那州凯巴布森林里的鹿受到狼的威胁,罗斯富总统为了保护鹿,下令捕杀狼,狼在枪声中倒下,鹿大量繁殖,25年过去了,鹿的数量达到10万只,它们先吃草,接着吃树叶,再啃树皮,凯巴布森林被糟蹋得不成样子,接着大量的鹿被饿死,疾病在那时流行,最后只剩下八千多只鹿在鹿苟延残喘。师:这位同学抓住了故事的地点,说明了事情的因果关系,很不错,我们在复述时要注意事件的“六要素”这样让人容易明白。师:你们还学到了什么?

生4:我学到人们必须尊重生物乃至整个生物界的相互关系。师:你从那里学到的,你能给大家说说吗? 生4:朗读第七自然段。

师:谁能说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生5:狼要吃鹿,鹿吃草、树叶和树皮,狼被杀,鹿大量繁殖,森林补破坏。鹿被饿死。师:(出示课件)鹿和狼,森林的关系图,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齐说“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书上有词语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齐说“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师:你们理解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吗?联系鹿和狼,森林的关系图说一说。生6:它们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师:是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那罗斯福总统的决定对吗?显然不对,可是我们要怎样才能保护好它们呢?

生7:那只有一种办法,随它们,让它去吧。师:“谁它们,让它去吧”这种观点行吗? 生8:应该还要边栽森林,边栽树木。师:他这一句话有问题吗?

生9:森林不能栽,就说栽树木就行了。师:很好,我们说话时可要注意搭配。师:还有吗?

生10: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生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师:很好!这位同学和前面一位同学说的谁它们,让它去吧,都是一个意思,前面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而这一位同学用书上学到的词语说。

师:这一个故事给我们深刻的教训,罗斯福下令杀狼,他是绝对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可是他也不一定知道现在的凯巴布森林变成什么样子了,现在我就罗斯福总统,你们就是…… 生:狼、鹿、森林……

师:你们还可以是环保志愿者,你们以你们自己的身份向总统写信(时间7分钟,100字以上)。能办到吗?

生:(信心十足)全班大声说能。(学生开始写)时间到,学生开始读信

生1:罗斯福总统,你不应该下令杀狼保护鹿,我以前和你的想法一样,可是现在我知道,那是不对的,你杀了狼,鹿无限繁殖,数量很快变得很大,草不够吃了,它们开始吃树皮……就这样,森林被糟蹋得不成样子。而鹿也因为没有吃的而饿死,疾病也开始流行,最后鹿也大量死亡,现在只有少数的一些病鹿苟延残喘。

生2:敬爱的罗斯福总统:你好!你还记得为了保护凯巴布森林中的鹿,你下令杀狼的事吗?你可能还不知道现在凯巴布森林的情况吧!那真是一片凄惨的景象,森林被鹿糟蹋得不成样子,也不容易找到一只狼的影子,而鹿也只有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是因为你没有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你破坏了自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师:很不错,很有礼貌,你们可要知道,同样的道理,如果说话不得体,达到的效果可是要大打折扣的哟,如果是在古时候,你如果向国王提意见,稍不注意就会被杀头的呀!生3:罗斯福总统:我是凯巴布森林中的仅存的狼,我的家族快被灭绝了,你太残忍了,我的同伴在枪声中一只只倒下,可是你知道吗?你认为美丽善良的鹿也被你害了,森林也被你糟蹋了,你就凭你自己的片面认识就作决定,把我们全害了,你看看吧!师:具有感染力,如果我是罗斯福总统,我将无比自责。

生4:罗斯福总统:我是凯巴布森林中的病狼,我要控告你,你把我们害惨了,虽然狼要吃我们,但它吃的只是我们当中的病鹿,和身体不好的鹿,其实他帮我们,有了狼,我们生存能力一天比一天强,可是你,凭你自己的片面想法,让我们失去了敌人,我们没有了威胁,我的家族一天比一天差,数量增多质量却在降低,而现在就只有一些病鹿了,你说你认不认罪。

(还有几位学生也读了信)

上一篇:四川重点项目-汽车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下一篇:语文知识游园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