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读书心得

2024-05-15

鹿和狼的故事读书心得(共11篇)

鹿和狼的故事读书心得 篇1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而下令去消灭森林里的狼,使鹿群繁殖得越来越多,导致森林里的绿色植物逐渐减少,森林面目全非。从而导致了巨大的生态灾难:狼和鹿两者皆衰。说明了不同动物之间互相制约的道理,并告诫人们必须遵守,尊重自然界的这一规律。

文中罗斯福总统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他忽略了一个生物界的规律:生物界中的每种动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是生物界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是不能以人们的意志来随随便便地被改变、转移的。我们必须要客观地认识、判断生物之间互相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不能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的认识去判定动物之间的善恶与好坏,并根据这种片面的认识去采取荒谬、错误的措施去影响、干涉动物、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否则就会犯下严重的错误。

还要说一点,就是:活着要有危机感。在这里,请你先听我讲一个故事:在日本的北海道有一个渔村,那里出产一种味道鲜美的鳗鱼,渔村里的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可是鳗鱼的生命十分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返回岸边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而其他几家捕捞鳗鱼的渔户,无论怎样处置,回港后鳗鱼都全是死的。由于鲜活的鳗鱼几乎要比死亡的鳗鱼贵出一倍以上,所以没几年功夫,老渔夫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渔民做着与老渔民同样的营生,却一直只能够维持简单的温饱。老渔民在临终之时,把秘诀传授给了儿子。原来,老渔民使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舱的,鳗鱼之中放进去几条狗鱼。鳗鱼和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而且还是一对出了名的“死对头:。于是,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了成舱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以来,反倒把满满一船舱死气沉沉的鳗鱼全给激活了。

鹿和狼的故事读书心得 篇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人教版) 六年级第四单元《鹿和狼的故事》。

二心中的困惑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要求教师要从原来的主导者、指挥者转变成服务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学必须坚持个性化表达, 激发创造精神。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同时又具备现代文明素质, 有秩序、合情理地自主学习, 这就成了笔者和同事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但一直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成为我们的困惑。

三笔者的探究

进行新课程改革已有几个年头了, 有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笔者也做了不断的尝试。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放得开、想得活、说得实, 在自主思索中感悟事物的内涵, 在交流合作中表达心中所得。这样, 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又可在具体的合作中体验传承文明的气息。这是一种设想, 这种氛围的形成, 还需要科学的引导, 严密的组织和不断的探索。笔者于2011年10月份参加了教育局召开的“毕业班工作会”, 局长的一句“教育就要改革, 不要害怕失败”让笔者思绪万千。回顾这几年的教学历程, 没有几节课让笔者真正感觉到课堂完全还给了学生, 总是担心学生学不好, 害怕成绩考不好, 害怕失败, 一直不敢放手。现在, 校长又要求教师们放开手脚, 大胆创新, 本学期课改要迈出一大步, 重担压在了我们身上。

四成功的示范课

学校要笔者准备一节示范课, 为此笔者精心准备了一节优质课《用心灵去倾听》。借此, 想尝试一下所追求的教学意境——“放得开、想得活、说得真, 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课堂上, 气氛活跃, 就连学困生都踊跃地举手回答问题。整个课堂, 学生顺着笔者的教学思路, 用同事的话说配合简直是“没的说”。课后评课大家都认为是一节优质的示范课教学。笔者也比较满意, 但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 又说不出来。

五笔者想要的课堂

第二天, 在教学《鹿和狼的故事》时, 笔者就想做到真正的“放得开, 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尝试着找回那点说不清的缺失。

教案改了几次。笔者对这堂课仍没有多少把握。伴随着上课铃声, 笔者提起精神走进了课堂。教室里, 同学们正在读书, 看来课前准备得还挺充分, 心中一阵暗喜。笔者走到讲台前, 将昨天的示范课听课老师的评价讲给同学们听, 又有意夸张地点了几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的名, 说某某老师夸她聪明, 某某老师说他爱思考, 看到他们骄傲的神情, 就采用激将法问:“今天谁能表现得更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道:“我”“我能”。

开始上课了, 笔者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鹿”字和一个“狼”字, 给全班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认识这两个动物吗?说说看?”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问题一提出, 教室里不安静了, 孩子们急着表现, 抢着说出自己心中的“狼”和“鹿”。大家都认为狼是凶狠的, 鹿是善良的。接着笔者让学生学习课文1~6自然段, 看看鹿和狼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通过合作学习, 很快完成了这部分的教学。

接着又提问:“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面对现在严峻的问题, 过多的鹿成了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怎么办?大家有何高见?”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着, 有的观点离教学目标越来越远, 这势头让笔者感觉有些不妙。果然, 在让一两个学生发言后, 还有好多学生不肯“罢手”。这必然会打乱笔者的教学安排, 浪费课堂时间。为了贯彻“放得开、想得活、说得真”的宗旨, 不得不听他们讲述自己的高见。××说:“我们人类可以植树造林, 给鹿治病。”他刚说完, 吴××没来得及举手就站起来说:“不行, 肯定不行, 鹿太多, 植被还没长上来, 又被鹿吃了, 再说咋给鹿治病呀?”“是呀, 不行的。”同学们又开始议论了。笔者微笑着点点头, 给他鼓励。此刻, 孩子们也不再那么拘束。朱××同学不甘示弱, 站起来说:“我们可以把凯巴伯森林中的动物迁到另一座森林中, 再植树造林!”话音刚落, 陈××同学站起来说:“怎么迁, 那么多动物, 森林里不仅有鹿, 还有小鸟吧!”××同学有条不紊地说:“不现实, 先不说怎么迁, 即使迁到另一座森林, 超过了森林的承载量, 也会有同样的结果。”教室里又一阵哄乱。看到这情景, 笔者心中焦急万分, 再不刹车就没救了, 但又不好破坏他们的兴趣。就在这时, 卢××同学举手了 (他是一个连自己名字都写不正确的学生, 上课总是傻傻地望着别人) , “卢××同学”, 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卢××。“放, 放狼。”教室里一阵哄笑, 笔者带头鼓起了掌, 同学们也跟着鼓起了掌。笔者知道, 他们的哄笑是无意识的, 根本没有经过思考答案如何, 而是因为是卢××回答的。也许是掌声触动了他们, “是呀, 老师可以放狼。”吴××喊了一句。同学们有的点头, 有的陷入了思考, 又议论开了。教室里又一次炸开了锅, 同学们争着抢着谈开了:“放狼可以使生物之间保持平衡状态。”“放狼的话, 狼不是又要去吃鹿了吗?我们的目标是要保护鹿的呀!”“不能这样说, 狼虽然吃了鹿, 但吃的大多是病鹿。”“是呀, 健康的鹿跑得快, 狼难追上, 吃掉病鹿, 减少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鹿少了, 就不会对森林造成危害了。”“狼要吃鹿, 鹿就要赶紧或拼命跑, 身体就会健壮。”……一个孩子的回答, 一个最至诚的答案, 竟然帮笔者将学生拉回了课堂。笔者高兴, 因为笔者看到了孩子们独立思考, 积极探究的热情;笔者快乐, 笔者看到了自己的课堂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笔者兴奋, 这就是自己想要的课堂。整个教学在孩子们的探讨中完成了, 学生总结概括了本堂课的教学。

最后, 课文在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声中结束了。

六课后反思

课前, 笔者虽然没有多少把握, 但课堂上笔者体现了“放得开”。当时, 笔者确实很着急, 然而也很庆幸自己没有阻止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热情。他们立足课文, 究其内涵, 各抒己见, 做到了“想得活、说得真, 能表达心中所得”。因为笔者知道: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让学生自主动起来。有发现才证明在思考, 有讨论才证明在探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鹿和狼的故事》读书笔记 篇3

在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为了保护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里的鹿群,下令把吃鹿为生的狼群给猎杀掉。在没有狼的情况下,鹿大量地繁育,破坏森林的生态环境。而最后的鹿群也一批批地病倒在森林里。

课文最后也说了,人类根据自己的片面认识,去判断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文中的福斯特认为,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这是根据他自己的认识,所以生态环境才会被破坏掉。许多地方也犯同样的错误:1859年有农民从外面带了25只野兔到澳大利亚,结果由于没有天敌,造成了当地生态系统严重损伤。

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大量捕杀麻雀,因为人们认为麻雀喜欢偷吃庄稼。而麻雀一走,蝗虫就来了,蝗虫没有了天敌,就大量地繁殖,对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所以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事要三思,不能根据自己的片面认识去犯严重的错。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不应人为地干预。

课文最后总结,森林里既需要鹿,也需要狼。狼可以将鹿控制在一个有效的范围,而且狼吃掉的大多数是跑不快的病鹿。所以,狼也是森森的守护者。

鹿和狼的故事 篇4

学习目标:

苏坊学区凹里小学:成香玲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意识。

2、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 表达方式。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意识。

学习过程:

一、学生齐读课前导读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问: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你不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

(学生自由谈)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所学的故事与我们的认识却不相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

三、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找出文中的自认为好的句子划出来。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样?(可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四:合作解疑

1、罗斯福为了保护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 ———————————————————————————

2、你认为罗斯福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 ————————————————————————————-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

—————————————————————————-

五: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说说狼、鹿、森林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看到被会的森林,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3、拟一条 保护生态平衡的标语。

———————————————————————————— 板书设计:

14鹿和狼的故事

鹿和狼的故事上课 篇5

3,就是连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是这么认为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鹿和狼的故事。4,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罗斯福消灭狼群真的保护了羊群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1942年的情景!(PPT)6,苟延馋喘和哪个成语意思一样呢?(奄奄一息)

7,凯巴伯森林的树木被鹿群毁坏,鹿群也都成了奄奄一息的病鹿。

8,森林的树木被鹿群破坏了,可是鹿群也变得奄奄一息。

9:还记得原来的那个凯巴伯森林吗?这是个怎样的森林?(PPT)

10,对比了前后不同的森林,我们不禁觉得可惜,我们一起来找找鹿毁灭了森林,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11,这样的美好生活没过多久,鹿们就变得狗眼残存了,是什么造成了鹿失去了美好的生活呢?请在文中找找句子。

12,为什么会饥饿,为什么会有疾病?

13,鹿群们不知道“鹿毁林亡”的原因吗?你知道原因吗?课文有一段话告诉我们(PPT)14,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凯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毙命,而鹿大量繁殖,过多的鹿超过了森林的供养限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所以森林被毁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渐死亡。

15,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到底错在哪里? 在下令之前,罗斯福想到这样做的后果了吗?

是啊!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森林中既需要鹿——生接读:也需要狼。

鹿和狼的故事作文 篇6

作者: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三年级五班毕传宇

时间:中午

地点:美丽的大草原

人物:鹿群、狼群、罗斯福、猎人

第一幕

五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第二幕

不久,罗斯福也很透了狼,于是,他找到了猎人,他让猎人们组成狩猎队,在森林中捕杀狼,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

第三幕

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鹿在里面生儿育女,很长时间以后,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但是,随着鹿的大量增多,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丛、小树苗、嫩枝叶、嫩树皮……只要是能吃的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群吃光了,整个森林向被烧了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危险灾难降临了,首先先是饥饿造成的大量死亡,不久,最大的灾难也降临了,疾病像魔鬼的影子在森林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就万只。

第四幕

14鹿和狼的故事作业 篇7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生机()()面目全()一命()呼()不留情

自由自()

苟延()喘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坚持()()纯朴 优良()

维持()()纯洁 优秀()

保持()()纯熟 优质()

三、我会做。

1、《鹿和狼的故事》主要记叙了________。狼是______的,鹿是______的,_________是______的天敌,然而当狼减少,鹿群增多时,_____却在一天天减少。_________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写狼的“死”,用了哪些词?还可以用哪些词?

①短文中

②课外

3.“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这句话中的„“过多”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4.我们在孩提时听过许多大灰狼的故事,本课所讲的关于狼的故事,和以前听过的有什么不一样? ① 以前: ② 本故事:

5.文中的罗斯福错在哪里?课文想告诉我们什么?

参考答案:

三、、4 6 1 5 3 2

四、2、①一命呜呼、毙命②归天、殒命、回老家、上两天 3、不可以。“过多”起修辞作用。说明鹿太多了会对森林产生危害。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变成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祸害。

4、以前:以前的狼是欺负弱小的残忍凶狠的动物。本故事:本故事中的狼是被猎人捕杀的、弱小无助的形象。

14.鹿和狼的故事-反思 篇8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群,人类大量捕杀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结合我们教研组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研究主题,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积累是很关键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根据平时对“鹿”和“狼”的了解,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对这两种动物的印象,为学习下文,改变对这两种动物的一般认识做好铺垫。

2.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自学理解,分析“案情”,自由辩护,明确造成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根本原因。教师的责任应是为学生创造“做中学”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如果把舞台让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造就的是学生无限的发展。所以,我预设了这样的环节:首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自学,在文中勾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在学生小范围的交流之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在文中进行标注,明确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所导致的恶果之后,为学生虚构一个法庭,让学生扮演律师的角色,选择自己的“当事人”引用文中的内容来为其辩护,将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理解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

4.书信传音,为总统出谋划策。在学生明确这些措施的错误之后,让学生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5.揭示道理,课外延伸,深化主旨。因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作为教师我们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当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让学生更多地思考,更多的探索,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实现立体化的三维化目标,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和谐发展的平台。本环节中,学生通过介绍自己了解的相关的小故事,进一步深化理解文章所要告诉读者的深刻道理。这个环节中,仍然激活了学生之前的学习经验,把之前学过的内容与本课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变得更加立体。

由于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分析案情,进行辩护和“书信传音”这两个环节,主要通过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引用文中语句作为自己的辩护材料,明确本课中心,并针对这个错误找到弥补的方法,挽回损失。通过学生自学勾画,商议讨论,自由发言,使学生在互动中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学生的回答和课堂表现比预料中要好很多。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学生在辩护环节中,已经说到是由人类直接导致了凯巴伯森里的严重后果,不应该再让学生继续发言,偏离了“人类才是导致这场生态灾难的罪魁祸首”这一结论。其实,这时可以直接小结,切换到下一个环节。

2.在“书信传音”的环节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的发言比较简单,其实,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抓住学生有话可说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动笔写一些。

3.在最后的环节中,学生提到的以前学过的两篇文章与本文的主旨有相近之处,但是并没有完全紧扣本文,我应该再给学生提供一些更加切合本文中心的事例来深化主题,比如《拯救澳大利亚的蝴蝶》。

在教学中,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主题,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参与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要做到这些,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很重要。因此,我认为“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应该从我们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出发。我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能不能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目前我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地一个方向。

读鹿和狼的故事有感 篇9

作者:

指导老师:李发明老师

读《鹿和狼的故事》有感

“如果谁要是说了谎话,那么大灰狼就会吃掉他哟”。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给她的孙子讲故事,小孙子睁大眼睛撅着小嘴望着奶奶说:“为什么不在大灰狼来之前就打死它呢?”而这却与20世纪初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想法差不多。那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1917年,在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凯巴伯森林,森林中约有四千多只可爱的鹿经常出没,但森林中凶残的狼却时常捕杀它们,人们非常担心可爱的鹿会因此而消亡。当时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想让森林中的鹿得到保护,于是请来猎人,经过25年的捕杀,杀死了森林中几乎所有的狼。狼没有了,但森林里却出现了可怕的事情——一天天增多的鹿不断地啃食着森林中的资源,森林被糟蹋得面目全非,能被食用的资源已所剩无几。不久,没有食物而饥饿的鹿从十万多只锐减到四万多只,然后迎接它们的就是病魔的缠绕。到了1942年,受损的森林中仅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苟延残喘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高傲的人类总是凭借自己主观意识去判断事物,认为狼是一种残忍的动物,应该猎杀。不是吗?不论是中国的“大灰狼”还是西方的“小红帽”,不都是说狼永远是一个欺负弱小的坏动物吗?而童话中的鹿总是代表着善良,头上戴着美丽的光环。当时的美国总统不正是根据

这样的意识去猎杀狼的吗?

现在,虽然人类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明白了自然界中每种动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明白了保护环境和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但是,人类工业废气的排放,地球大气出现温湿效应,使整个地球温度逐年上升,这样的结果会导致自然界的生物链断缺,使一些生物绝迹。例如:北极冰层的融化,北极熊就会面临灭绝的威胁,一旦灭绝,它的食物海豹就会泛滥成灾,而海豹的食物鳕鱼就会锐减,同样会出现上述森林与鹿的灾难。又例如:鳄鱼,它的性别是由气温所控制的,鳄鱼蛋在摄氏26~30度时,所孵化出的小鳄鱼为雌性。摄氏30~36度则孵化出来的为雄性。所以一但气温上升,鳄鱼雄雌比例就会失调,也必定会走向灭绝;另外,仍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疯狂地猎杀濒危动物,同样会导致生物链断缺。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地球的环境污染的范围所知甚少,对自然界的破坏仍然重视不够,若再不引起高度重视,恐怕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就会变得像火星一样。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反思 篇10

1,打死狼保护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破坏了生态平衡,而我们经常打死老鼠,这是不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2,生活在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是不是各种动物之间的数量一定要相等为什么等等。

面对这些经过学生讨论也不能得出理想答案的问题,我课前也没有预料到,仓促间只好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总结归纳,总算是结束了这节课,课堂气氛与刚开始相比逊色了很多。

《鹿和狼的故事》评课稿 篇11

今天,我仔细聆听了黄老师执教的《鹿和狼的故事》后,觉得本堂课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学生就会当作礼物来接受。”上课伊始,黄老师先用课件出示两组四字词语,说:“今天,老师有两份礼物送给你们,一份给女同学,一份给男同学。”紧接着,黄老师出示了两组词语,分别请女生和男生读。把枯燥的知识进行了形象化。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学习文章奠定了感情基础。同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调动起来了,心中也已腾升起亲近文本的渴望。

二、自主探讨,培养探究能力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讨,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的应该多一些。”学生只有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才能把他们心灵深处被压抑的个性释放出来。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重要的一点是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亲自动眼阅读、动脑思考等自学程序,进行自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如在学生初读课文后,黄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探究、品读、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将来阅读打好了基础。

三、突破学习重点。

黄老师引导学生在文中勾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这些措施导致的后果”,明确了捕杀狼之后所造成的四个连续性的后果。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罗斯福总统决策的错误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上一篇:夕次檐石湖,夕次檐石湖刘长卿,夕次檐石湖的意思,夕次檐石湖赏析下一篇:房地产营销策划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