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名言名人读书的故事(精选16篇)
读书名言名人读书的故事 篇1
1. 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对联集锦》
2. 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罗斯金
3. 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5. 书不成诵,无以致思索之功;书不精读,无以得义理之益。——(清)胡达源
6.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7. 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8. 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歌德
9.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10.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王梓坤
11. 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对联集锦》
12. 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熹
13.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4. 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15.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爱迪生
16.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17. 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18.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19.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20. 书籍备而不读,等于废纸。——(英国)谚语
21.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培根
22. 书籍帮助我从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没有书的帮助,我会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
23.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戚继光
24. 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清)冯班
25.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26.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宋)苏轼
27. 光阴给人经验,读书给人知识。
28. 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孟德斯鸠
29.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30. 读书人上厕所时间长,那不是干肠,是在蹲坑读书;读书人最能忍受老婆的嘟嚷,也不是脾气好,是读书人入了迷两耳如塞。吃饭读书,筷子常会把烟灰缸的烟头送进口里,但不易得脚气病,因为读书时最习惯抠脚丫子。可怜都是蜘蛛般的体形,都是金鱼似的肿眼,没个倾国倾城貌,只有多愁多病身。——贾平凹
31. 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对联集锦》
32.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33.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刘白羽
34. 第一次读到一本好书,就象找到了一个好朋友;再一次读这本好书,就象和朋友重逢。——(法国)谚语
35. 书籍用得好的时候是最好的东西;滥用的时候,是最坏的东西之一。——爱默生
36. 明灯常作伴;益书常为朋。——《对联集锦》
37.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38.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神童诗·劝学》
39. 有两种人是在白白地劳动和无谓地努力:一种是积累了财富而不去使用的人,另一种是学会了科学而不去应用的人。——萨迪
40.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因此,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而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华。——贝尔纳
41.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42.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43.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44.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45.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南北朝)颜之推
46.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唐)李诩
47.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48.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孙中山
49. 日出照亮大地,读书清醒头脑。——(蒙古)谚语
50. 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战国)庄周
51.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清)左宗棠
读书名言名人读书的故事 篇2
我喜欢躺在床上阅读, 懒散、舒适, 却无比惬意, 手中握住一支笔, 旁边放上一杯水, 无需咖啡, 无需浓茶, 更无需红酒, 只需一杯清水。平时无嗅无味的清水, 和着或凄美, 或欢乐的文字喝下, 给人味蕾的感觉, 竟亦是不同的。
我的阅读面广, 喜爱古文与散文, 亦或野史、小说, 都有涉足, 其中尤爱龙应台的散文。她的散文, 冷酷时, 有着“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霸气, 凛然的冰冷, 使身为男儿的我都为之一震, 那种狂傲, 竟是一个年近半百的女人所驾驭的;而温柔时, 却有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恬淡、自然, 催人泪下, 亦或大悲, 亦或大喜。这样一个年近半百的女人, 竟能驾驭两种截然相反的文风, 煞气凛然与温柔平和, 使我由衷地赞叹。
她在《目送》一书中写到过这样一篇文章———看似喜悦却又蕴含常人难以洞察的悲凉、无奈、无 助! 《胭脂》, 已入迟暮之年的母亲, 身患阿茨海默症 (俗称:老年痴呆) , 无法识别身边的人, 包括亲人, 母女间隔着一条死海, 而她却用略显欢悦的文字立在纸上。当她的母亲得知她将回台工作时, 又立刻低垂眼帘。而于母女间的化妆之中, 我又得知她的母亲原来是多么美丽的女子, 却不经岁月侵蚀。立刻, 母女隔阂、分别之悲、岁月流逝、物是人非, 种种情绪跃然纸上。悲伤的文字竟令我眼眶涌起一阵阵红潮, 久久无法散去。
这时的白开水, 喝来是苦的, 是酸的。
她的散文, 永远包含着这几样基本的情感, 生, 老, 病, 死, 和平, 战争, 亲情, 友情, 爱情, 悲欢, 离, 合, 聚, 散……
在一篇叫《目送》的文章里, 她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所谓人生, 就是不断目送你的亲人渐行渐远, 而他们用背影告诉你: 不必追。”
多么充满悲凉无奈, 富有哲理的文字。
爷爷亦是这样一个人, 在得知自己中风后, 在心脏病医治完毕, 装了起搏器, 看到巨额的医药费后, 决定不再牵连我们, 成为苟活的病人, 毅然决然, 在2008年暑假的七月二十三日清晨六点五十三分缓步走入瘦西湖, 爷爷再也没有醒来。我失去了一个最有学识的亲人, 奶奶失去了一个沉默少言却可以相依为命的寄托, 而爸爸妈妈, 失去了一个最敬爱的父亲……爷爷用他的背影也给我们上了人生中最富意义的一课:不必追。
龙应台的散文, 是发人深省, 引人回忆的, 亦是能促人潸然泪下的。
我爱读书, 是因为它往往能使人回忆, 引人欢乐悲伤。我喜欢这种文字, 我喜欢这种旧事重提, 朝花夕拾的感觉, 它使人有专属的、独一无二的读书故事。
这就是我的故事。
点评:深秋的午后, 阳光“温暖而惬意”地附着了书页上的文字, 一支笔, 一杯水, 已足以开启作者那一趟心灵的远行。远行途中, 风从心灵的某处刮来, 或于“冰冷”里伴着“狂傲”, 或于“温柔”里隐悲匿喜, 常令旅者感动以至不能自禁。本文行笔流畅, 从“我”处着墨, 颇有引玉之效;复踱入书之作者, 简评中不乏意趣;后至书中精妙处夹叙夹议, 尤其是插入作者自身生活感受的一段文字, 与本文情思极为呼应, 读来诚让人潸然泪下! (小舒)
药名趣联故事/名人读书的习惯 篇3
文/杨长弓
在古代,有关药名的故事不少,这里选择一则故事,以飨读者。
传说从前,有位老中医开了一家药店,由于想找个合作搭档,便公开招聘,试题是中药名串成的上联: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联内用了“白头翁”、“大戟”、“海马”、“木贼”、“草寇”、“百合”、“将军”等中药名,而且作了一番自我标榜。过了三天后,有个妇女应招而来,不卑不亢提笔写道: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店主一看,暗自叫绝,不仅对的工整,照样用了“红娘子”、“金银花”、“牡丹”、“芍药”、“五倍子”、“肉苁蓉”、“云母”等中药名。且本人也表现得落落大方,举止不凡,店主非常高兴,当即决定和她合股经营。
后来,店里打算添两名杂工,店主提出同样要考试,妇女便推荐自己的一对儿女,店主人怕妇人偏私,尾随在她的后面看她如何选才。
妇人回家后,便吩咐儿女一个出上联,一个对下联。
儿子见母归来,触景生情脱口道出:“一阵乳香知母至。”对子里用了“乳香”、“知母”两味中药名。
女儿抬头见窗上糊的纸已陈破,随口应道:“半窗故纸防风来。”里面也用了“故纸”、“防风”两味药名。
妇人刚想说什么,门被撞开了,店主人跑了进来,伸出大拇指说:“好聪明的孩子,就这样定了。”
名人读书的习惯
文/世戈
很多人读书都有自己的习惯。那么,名人们是怎么读书的呢?
鲁迅读书时喜欢嚼辣椒
鲁迅先生从小就热爱学习,喜欢读书。14岁时,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冬天来了,天气十分寒冷,常常冻得人打寒战。鲁迅从一本书上看到,辣椒可以驱寒。恰好那个学期,他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了他一枚金质奖章,鲁迅便把这个奖章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了,买回了几串红辣椒,挂在了他家书桌的上方。每当读书感觉到寒冷时,他便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嚼一嚼,辣得额头直冒汗。鲁迅就是用这种办法驱除严寒,坚持读书。
后来,鲁迅逐渐养成了习惯,连夏天读书时也要不时嚼一嚼辣椒。
闻一多一看书就“醉”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闻一多结婚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找不到新郎。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闻一多。
当时,闻一多仍然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早已入了迷。怪不得人家都说闻一多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钱钟书读书时喜欢泡脚
1945年抗战结束后,35岁的钱钟书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一天,他正在泡脚时,一个作者送来一篇文章让他审阅,文章较长,钱钟书先生用了40多分钟的时间才看完。夫人杨绛怕水冷了,不时往桶里添加热水,钱钟书一边双脚互搓,一边阅读文稿,竟然觉得有一种少有的惬意。
读书名人故事名言 篇4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7.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8.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9.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0.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1.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2.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3.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4.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5.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16.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17.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8.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丘
19.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20.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21.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艾迪生[英国作家]
22.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23.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24.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25.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6.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27.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28.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9.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30. 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31.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2.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3.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34.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35.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36.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美国)富兰克林
37.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美国)富兰克林
38.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39.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励志故事名人名言读书笔记摘抄 篇5
1.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
2. 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 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4.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5.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7. 有些事,明知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明知没路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
8.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9. 所有的好书,读起来就像和过去世界上最杰出的人们的谈话.——笛卡儿
10.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11.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12.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13. 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
1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5.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6.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7. 选择作者如同选择朋友.——狄龙
18.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19. 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20. 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
21.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2. 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张载
读书励志名人名言英文
1.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列夫·托尔斯泰the right way is to learn from what you have done, and go on. -- lev tolstoy
2.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sushi ya, who must learn to learn. not to learn, not to be a learning. -- zhu geliang
3.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knowledg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precious stones, culture is the luster of the shine. -- tagore
4. 有教养的人的遗产,比那些无知的人的财富更有价值.——德谟克里特the heritage of the educated, more valuable than the wealth of those ignorant people. -- democritus
5.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knowledg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precious stones, culture is the luster of precious stones. -- tagore
6. 愚昧将使你达不到任何成果,并在失望和忧郁之中自暴自弃.——达·芬奇ignorance will enable you to reach any results, and give up in despair and melancholy. -- da finch
7.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knowledg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precious stones, culture is the luster of precious stones. -- tagore
8. 学习到二十五岁,研究到四十岁,六十岁之前完成一切.——奥勒斯learning to twenty-five years old, research to forty years, sixty years before the completion of all. -- olers
9. 知识是产生对人类自由的热爱和原则的唯一源泉.——韦伯斯特knowledge is the only source of the love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freedom of human being. -- webster
10. 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by midnight the night, is the man, energy-saving, white square regret later reading. -- yan zhenqing
11. 常识是事物可能性的尺度,由预见和经验组成.——亚美路common sense is the scale of the possibilities of things, made of the foresight and the experience. -- american road
鼓励读书的诗句
1.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3. 活着就要学习,学习不是为了活着.——弗培根
4.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5.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6. 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7.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8.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9. 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朱舜水《答野节问》
1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11.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科学发明.——谚语
名人读书感悟的名言 篇6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做舟。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虚已者进德之基。
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本活书。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名人读书感悟的名言2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虚已者进德之基。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5、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6、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本活书。
7、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8、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9、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做舟。
11、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12、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13、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14、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
15、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1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1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1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21、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名人读书感悟的名言3
1、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4、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本活书。
5、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6、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7、自负对任何艺术是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
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11、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12、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1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做舟。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1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16、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17、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麽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
1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9、虚已者进德之基。
20、峣峣者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21、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读书名言名人读书的故事 篇7
在周宪和许钧主编的“文化和传播”译丛的总序里, 两位主编谈到了电子媒介地出现在塑造现代社会特质的重要作用:时空凝缩/分离;文化的集中化/零散化;传统地理、文化边界的消散;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勃兴等等。而当媒介同文化相关联时, 编者 (周宪、许钧, 1999) 采用了一种媒介环境学的视角做了如下阐述:“媒介文化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过程, 将每一个人裹挟其中。于是, 媒介文化被我们当代日常生活的仪式和景观。”[1]
如果本书的研究仅仅止步于主流经济学的视角, 那索尼随身听的意义也就仅仅止步于普通的商品或者只是一种承载传播音乐的媒介工具。但是, 正如《做》一书导言部分所说的那样在该研究中“随身听”的意义:文化不再被视为仅仅是其他过程——经济的或政治的进程——的反映, 而被视为与经济或政治的发展进程同样是现实社会的组成部分……而且在用社会学对社会实践如何发挥作用做出解释时必须对社会实践的文化条件一并考虑在内。[2]与功能主义社会学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观都不同的是, 在该书对索尼随身听的研究中, 产品的经济属性被放在了次要位置, 文化的要素得到了突出;按照文化研究的视角看, 经济行为, 尤其是对于这种携带并传播信息的文化产品的消费, 只有通过与特定社会意识表征的文化相结合才能获得意义。就如同哈特利 (trans2008:159) 在《文化研究简史》一书中提到的那样:“文化研究是连接意识与经济的枢纽。”[3]
本书作者所采用的研究模式, 是通过分析产品的社会流通过程是如何接合 (articulate) 来了解索尼随身听文化意义产生过程。作者们认为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2003:导言) , 表征、认同、生产、消费和规则构成了文化发生的过程, 在书中被称为“文化的循环”。进行“任何一项文化主题或人工制品的分析研究都一定要通过这个循环”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trans 2003:导言) 。由于文化的要素得到了突出, 所以解释文化的概念成为框定研究路径的前提。在该书的第一章中作者们采用了雷蒙德·威廉斯对于文化三个层次的定义来解释了文化是什么这一抽象而宏大的问题。在威廉斯 (雷蒙德·威廉斯, 1961:55) 的阐释中, 他着重强调了文化、意义与传播之间的密切关系, 他认为“文化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观, 总体而言, 反映、折射和表现了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这种文化的再现性, 是该书在论述作为一个文化产品的索尼随身听时得到了强调, 而这一观点, 显然同威廉斯对文化的定义中的“一个民族的, 一个时期的, 一个群体的或者普遍意义上的人类的” (雷蒙德·威廉斯, 1983b:90) 生活方式这个维度相近。
具体到索尼随身听在社会实践中的意义构成, 该书主要在现代性的视域下, 参考了本雅明 (1970) 艺术品的机械复制, 默里·谢弗 (1977) 当代音乐, 威廉斯 (1983) 流动的利己性, 钱伯斯 (1994) 公共空间中的私人收听经验等概念和观点, 强调了索尼随身听在音乐传播上突破了在场/缺场、公共/私人、创新/复制等二元对立的矛盾。以书中的原话说“这种过程已经给现代文化生活开辟了新的领域并完全改变了‘产生意义’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文化的核心。”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trans 2003:23) 。[2]
以上的过程涉及了文化与媒介的结合, 而这种结合过程在社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最终还要落脚到如何创造消费和解读, 这种主动、有机的过程被称为“认同”。按作者们的话说, “表征与其说反映着我们已经具有的认同还不如说是在告诉我们可以变得具有什么样的认同——以及如何能够具有这样的认同。”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trans 2003:39) [2]
二、设计、生产、消费——伴随产品流通的文化流通
全书的二到四章主要讨论索尼随身听的生产。作者们认为, 索尼公司既是在生产产品也是生产文化。索尼通过在公司组织、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环节、市场调查等环节中是如何呈现、携带着意义的生产和传递——无论这种意义是日本式的和全球化的。也就是说, 索尼随身听的生产作为经济的过程始终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索尼随身听的设计命名、全球销售等环节受到不同文化的在地性影响尤其深远。在这种影响的作用下, 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问题得到了突出, 即随身听自身所携带着经由生产者赋予的意义, 是如何同特定的消费者群体达到认同一致的。而这一过程的分析“将在某种程度上说明马克思所说的发生在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间运动’。” (保罗·杜盖伊, trans 2003:导言) [2]这个“中间运动”无疑是指目标消费群体其自身所携带的文化特征。因此, 全书的第四章集中阐述了索尼随身听如何将它硬件的设计——微小化、时尚化、便携性、运动性, 与它所承载的音乐播放 (尤其是流行音乐) 媒介的软件作用结合起来, 旨在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结合。这一过程被称为“媒介配合战略”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trans 2003:81) 。
当然, 离开了消费, 任何意义产生的过程都不会完整, 这里所说的消费, 是对产品符号价值的消费而非仅仅是指使用价值。也就是说, 在消费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 人们不断地通过消费而生产出新的意义。博德里亚在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的再批判时认为, “消费是像语言一样的意义体系……商品和物品像词句……构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随心所欲的和紧密相连的符号体系, 一个文化体系……市场营销、购买、销售、获得不同的商品和物品/符号——所有这些目前构成了我们的语言, 我们整个社会用以传达和说明自己的一种代码。” (博德里亚, 1988:45) 不同的社会群体, 不同的社会文化, 它们的成员在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因认同的不同而不同, 这是消费生产所无法想象的——与法兰克福学派悲观色彩的观点不同,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产品的使用使产品在消费过程中主动产生意义。可以说, 伴随着意义的创造, 随身听的消费时刻体现着消费群体自身的文化特征, 达到与这种文化特征一致的认同, 是索尼在随身听生产、设计、销售中时刻想要完成的目标, 也就是生产和消费的结合。
此外反映一定的文化特征和社会意 (下转第189页) (上接第125页) 义, 随身听的生产、消费同样也参与到了对于传统社会文化的改造和重塑之中, 在第六章中, 作者们认为, 当现代的电子媒介让人们观看和聆听的方式不断地从以公共场所为主向以家庭为主的方向发展的时候, 随身听又把私下收听带入公共领地, 公共与私人的边界被进一步模糊。而由此所产生的道德伦理和法律管控方面的讨论又反过头来影响着新一批随身听的设计与生产。正如书中提到的, “人们对它矛盾的心理仍然没有完全消失。应该注意到索尼公司并非没有意识到随身听一直陷入这种要求规范的敌对态度之中。通过市场研究和其他对消费者的调查方法, 索尼公司不断对这些发展做出回应。”[2] (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等, trans2003:117, 118)
三、一种新的分析框架——索尼随身听研究的理论意义
杜盖伊、霍尔等人完成这项研究并成书出版的时间是在1997年, 彼时正是索尼公司统治世界娱乐业和电子工业之时。时过境迁, 后来取代索尼随身听移动音乐终端霸主位置的mp3播放器现在也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 而以媒介融合、移动互联的态势出现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移动终端成了市场的主宰。虽然随身听已经成了过去式, 索尼公司在硬件生产领域也不复当年覆雨翻云的威风, 但是我们不能说《做》一书的研究已经失去了意义。相反, 该研究脱离了产业研究一贯而来“出谋划策”式的研究旨趣, 而将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视为社会意义流通传播的表征, 因而该研究的最大价值并非是其结论, 而是在方法论层面上对于后来的产业研究有了全新的指导意义。此外, 对于文化研究本身来说, 该研究将“表征”这一核心概念投射到了社会生产和消费中, 扩大了文化研究视域下“文本”的外延, 从而将产业研究这一文化研究原本缺乏关注的研究领域纳入到自己的学术版图之中。
在詹姆斯·凯瑞 (1975:1-22) 看来, 媒介研究因为观念的不同分为两类, 即作为传播的观念与作为仪式的观念, 它们分别形成了实证研究和文化研究的范式。前者关注信息的传收, 在空间维度上追求的是信息穿越空间的速度和能量, 目的是对距离及人的控制。在社交媒体深刻地变革着人们的交往模式的当下, 传播学界、科技界和经济界乃至文化界都对新媒体的研究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依照凯瑞的观点, 探究中国于新媒体研究的理论谱系, 是狭义功能主义范式下对于社会控制的研究。或者说, 他们紧紧围绕的是对“新媒体”中“新”字的讨论, 并通过研究希望得出一种普适的, 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模式。
而作为仪式的传播观念关注时间维度上社会的延续和发展, 揭示的是社会作为整体而共享价值观, 认为只有在仪式和社会秩序的范围内才能明白传播的意义。显然, 《做》一书提供的正是这么一种视角, 无论具体的产品是新的还是旧的, 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它们仪式性的传播过程总是一致的。再次套用书中73页的话, 换到今天的语境下, “与其说苹果手机的设计方法反映着某些硅谷式的传统, 不如说苹果公司的设计人员运用这种设计方法创造出碰巧代表硅谷的典型产品。”如果我们不对生产机构以及消费对象群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做透彻的了解, 妄谈借鉴、学习, 难免会有照猫画虎反类犬的笑话。
参考文献
[1]周宪, 许钧.文化与传播译丛:总序[M].
[2]保罗·杜盖伊 (英) , 等.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霍炜, 译.商务印书馆, 2003:23, 39, 117-118.
[3]约翰·哈特利 (澳) .文化研究简史[M].季广茂, 译.金城出版社, 2008:159.
[4]鲍德尔温, 朗赫斯特 (英) , 等.文化研究导论[M].陶东风, 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向名人学读书 篇8
一、“尝试想书”法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法。他在灯下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对着书名闭目静思。他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到了自己手里,应该分做几章几节,哪些部分要重点阐述,哪些部分要简略交代。想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如果文章与猜想的不同,他便找出不同的地方,反复阅读,并与自己的思路作比较,想一想哪种写法更好些。
二、“日积月累”法
革命老前辈徐特立爷爷学《说文》的部首,共有540个字,一年才读完,每天只读两个字。他四十多岁开始学外文,也是采用这种“日积月累”法,每天学一个单词,一年学了365个。凭着这种积少成多的方法、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先后学会了法文、德文和俄文。
三、“见缝插针”法
毛泽东主席自学外语十分刻苦,由于他的湖南口音重,发音不准,有时要练几十遍甚至几百遍。他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天一起床总要花上一个小时学外语,晚上躺在床上还要学一阵子。他还把英文版的《矛盾论》放在身边,抽空就读。旅途中也专心学习外语。由于每天见缝插针地学习,到1950年代,他就能阅读一般英文书刊了。
四、“摘记卡片”法
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擅长以渊博的历史知识和优美的文笔撰写文章,这笔力来自他独特的“摘记卡片”。几十年里,吴晗凡是遇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就摘记在卡片上,并按内容、性质分类保存。他做卡片的经验是:一张卡片只写一个内容,加上题目,注上类别,并写清楚资料来源,即作者、书名、页码等。
五、“标记符号”法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读书时总是喜欢在书上圈圈、点点、画画,画上各种标记符号,以便日后查考。需要随时翻阅的书,他总是放在一个专用的书架上,这样便于寻找。他说:“读过的书得择要在心里储藏起来,使它真正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六、“随便翻翻”法
现代名人的读书名言 篇9
2)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3) 优秀的书籍像一个智慧善良的长者,搀扶我一步向前走,并且逐渐懂得了世界。——秦牧
4) 读书是一缕清幽的灯光,从轻盈的书页照亮心灵的眸子,逗起了几分智慧的愉悦,闪烁着几分宁静的光辉。——杨义
5) 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读书,为明理也;明理,为做人也。——彭兆荪
6)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7)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8) 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9)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0)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11)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12) 书给人以优点,人从书中得益。——陈伯吹
13)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14)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
15)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16)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17)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18) 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19)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鼓励读书的名言名人 篇10
2.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朱舜水
3. 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4.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5.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6.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7. 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8.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9.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0. 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11.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12.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盐铁论》
13.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4.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15.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16.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17.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18.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9.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20. 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盖亚斯(壳牌石油策划经理)
21. 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22.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23.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谢觉哉
24.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25.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6.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27.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28.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9.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30.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3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4.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6.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37.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38. 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39.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我的读书故事 篇11
小时候,我特爱听妈妈讲故事,每天晚上都要听半小时才能睡着。正因为我小时候爱听爱看故事,所以上幼儿园中班时就认识了几百个字。如今,书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有空,我就会拿起来如饥似渴地读。那童话多有趣,那诗歌多浪漫,那小说多感人啊!
我们家的书柜里、书桌上、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家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书的踪影。书的品种也是五花八门:工具书、英语书、漫画书、故事书……在这些书中,我最喜欢读《西游记》,因为从《西游记》中我知道了做人要勇敢、善良,要像孙大圣那样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克服困难,只要这样,什么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长大后,我更爱看书了,爱看书的程度简直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会儿书早已成了我的习惯,不看书,我就睡不着。有书不能读就好像有美味可口的点心放在眼前,可就是吃不着,心里痒痒的。妈妈要求我每天在9∶30分必须睡觉,可有时候功课较多,我要到9∶30分才能上床,就没时间看书了,那怎么办呢?我自有办法。我问妈妈:“我能不能看书啊?”她总会勉强地回答:“已经很晚了,明天还要上学呢,只准看五分钟。”“看十分钟吧!”我跟妈妈一番讨价还价,终于讨来了宝贵的十分钟。于是,我就乐颠颠地,飞一样地奔到床上,看起书来。可是,看书的时间过得总是太快,十分钟一晃就过去了,妈妈来催我睡觉,我正看得入迷,就软磨硬泡地求妈妈让我看完这一页。等这一页看完后,我还会“得寸进尺”,继续往后看。不等妈妈发出最后通牒,我决不罢休。现在功课越来越多,晚上能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妈妈心疼我,想让我早点休息。我呢,不想放弃看书,所以经常会和妈妈上演“时间争夺战”。
正如古人所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还发现,从爱读书的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都是懂事的好孩子。
名人读书名人名言 篇12
2.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6.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7.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8.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9.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篇13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长歌行》
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子
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6、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关于读书方法
1.“三到法:”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2.“一本书法:”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3.“长期计划法:”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4.“笔记法:”心有疑 随札记
5.“求问法。”就人问 求确义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
孔子为读《易》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囊萤映雪
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是说:晋朝人孙康家里穷,无油点灯,曾经在下雪天的夜晚用雪光照着读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好书推荐和理由
如果是童话类的话,那么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不错,富有想象力。杨红樱的童话《笑猫日记》、《马小跳》、《男生贾里》……极力推荐,被称作心灵鸡汤。如果是科学、学习的话,那么凡尔纳的书《海底两万里》、《图说天下系列》鼎力推荐,《杨红樱科学童话系列》、《马小跳学数学》也不错。
我的读书故事 篇14
我读过《三毛流浪记》《吹牛大王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我把这些书都当成我的宝贝。有了它们,我才可以进步。可是什么时候才可以发挥出来呢?我一直在等机会。
终于,有一天上课,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第二节课改上语文,第三节课上体育。”听到换课的消息,我们有点儿失落。可老师又补充了一句:“我们下节课举办一个‘读书知多少’的比赛,这个活动是看看你们到底看了多少书。我会提出相关的问题。12个小组,只有一个小组胜出。胜出的小组今晚可以不写作业。”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全班欢呼起来,看来都不想写今天晚上的作业。这么说我“表演”的机会到了。下课后,我又把我看过的书复习了一遍。第二节课的铃声响了,我们大家安静地坐在教室里面。老师来了,要提问题了,大家目不轉睛地望着老师。老师问:“‘床前明月光’,这句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我还没反应过来,已经有人回答出来了,“是出自李白的《静夜思》。”这次,光明组得了一分。看来我要认真了。老师又问:“是谁在景阳冈上打死了一只老虎?”我急忙回答道:“是武松。”为此,我们组加了一分。老师又问:“《西游记》的作者是谁?”我又快了一步,我站起来回答道:“吴承恩。”于是,我们组又得了一分。我看见其他同学开始着急了。老师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高尔基是苏联作家,他写的《海燕》这首诗中,表现了什么样的大海?”这个问题,把我们给难住了。我读过高尔基的作品集,于是就开始回想。“哦,对了!苍茫的大海。”最终,我们组胜利了。老师兑现承诺,我们组当天晚上不用写作业了,我们真开心。你们看,多读书真好啊!
读书可以让人进步,读书可以让人消除疲劳,读书可以让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我一辈子都要读书。
读书书签的名人名言 篇15
2)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3)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4)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5)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7) 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左拉
8) 书给人以优点,人从书中得益。——陈伯吹
9)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10)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11)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1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3)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4)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5)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16)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17)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8)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19)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我的读书故事 篇16
在《我的读书故事》一文中,书籍无意中成了作者的知心伙伴。
全文以时间为主线,借助于不同时期对书的描写,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痴迷程度:如对《沸腾的群山》这本书的描写——“纸质黄中泛黑,书的上下角已磨损得呈圆形,而且前后缺少很多页码”,可就是这么一本不起眼的破书,作者却“读得引人入胜,津津有味”。又如《林海雪原》这本书,作者一开始就说,“这本书是我用一个馒头换来的”。紧接着,作者详细讲述了这个馒头的来之不易,并特意点明这是“用血汗换来的以滋养我身体的馒头”,顿时让我们觉得,作者为了读书甚至可以忍饥挨饿。再如购买《雷锋的故事》这本书的经历,文中多次强调了钱的价值,意味着拥有两角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当然,作者买书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起初是“眼睛一亮”,得知定价两毛五后“捏着手中的两毛钱低下了头”,意外捡到钱后“头立刻就有一些晕了”,买书时“看看四周,除了营业员坐在那儿发呆,没有其他人,我用颤抖的手取出一张,又把我手里的纸币取出一张”,整个过程似乎变得非常漫长,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我们也拿起书吧!相信你一定也能从书中懂得人生的真谛!
(郭双宏)
我的读书故事
武诚
【同步阅读】
我也记不得当初是怎么得来的那本书,只记得那本书是很破很旧了,纸质黄中泛黑,书的上下角已磨损得呈圆形,而且前后缺少很多页码。那是我除了课本见到的第一本書,就是这么一本破书,我读得引人入胜,津津有味,第一次和作品中的人物交流。后来我把这本书的情节说给别人听,有人说它的名字应该叫《沸腾的群山》。
我读的第二本书是《林海雪原》,这本书是我用一个馒头换来的。那时生活很困难,我的家境更不用细说,为了我和姐姐能够活命,父母亲常常抽空砍些柴火,夜里背到离家二十来里地外的一个水库(当时正在修建,需要大量的柴火给民工做饭),换回四个半斤面的馒头。想一想,一背柴火,从山里砍回来不说,还要背那么远路程,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啊,才能够换回来两个馒头。也许是我受到了第一本书的诱惑吧,我看见一个同学的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书时,我的眼睛立刻亮了,立马跑过去说把书换给我,那个同学说凭什么?我从我的布书包里掏出那个用血汗换来的以滋养我身体的馒头晃了晃,那同学的眼就像我看见他的书时一样也亮了,说了一声“好”后,一把夺过我手中的馒头就跑出了教室。为此我饿了一天,中午人家吃饭的时候,我静静地看着书,一直看到上课还沉迷其中,书中的杨子荣、座山雕等栩栩如生的人物让我难以忘怀。从此,我更加喜欢这些课外书,让我了解到了外面我不可能知道的世界,忘记饥饿和寒冷,知道了人除了物质外还有精神这么一说。
第三本书也纯属意外,那时我已是四年级,14岁了。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是一个星期天,我跟随父亲进城卖柴。当然,我的背上也背着一背柴,和父亲一人一背柴。走了三十里地,父亲的一背柴卖了一元钱,我的卖了四角钱。父亲很高兴,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试想,在那年月,一斤盐一角七,一斤煤油一角六,一碗面皮一角钱,这一元四角钱,不就是一笔财富吗?父亲给我两角钱,说“这是你自己挣来的,你想吃什么就去自己买”,然后就在这儿等我。别提我有多高兴,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支配的钱,我抬起头来看了看,人有钱了腰板才能挺起来啊!这一挺不要紧,天啦!我的对面竟然是新华书店,我忘记了一切似的跑了进去。望着琳琅满目的书,我也不知该买什么,顺着书架看过来看过去,突然有一本《雷锋的故事》让我眼睛一亮。雷锋我知道,因为我们的课本上就有,我赶忙让营业员给我取一下,营业员随手取出来看了看定价,说两毛五,我捏着手中的两毛钱低下了头。就在我低头的时候,看到地上有一个语录皮,我疑惑地捡起来打开看了看,我的头立刻就有一些晕了:里面有四张新灿灿的两毛的纸币,八毛钱呢。我看看四周,除了营业员坐在那儿发呆,没有其他人,我用颤抖的手取出一张,又把我手里的纸币取出一张,交给营业员……
(节选自《兰州日报》2012年3月27日)
【读书名言名人读书的故事】推荐阅读:
名人读书的故事和名言09-10
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10-22
名人读书成功的名言11-04
读书的名人名言摘抄08-29
名人谈读书的名言警句07-22
名人与读书有关的名言08-12
老子读书的名人名言08-27
看看名人怎样读书的名言10-05
读书的名人名言欣赏12-06
关干读书的名人名言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