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读书名人名言(共13篇)
孔子读书名人名言 篇1
孔子读书名言大全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孔子名句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孔子语录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孔子语录
17.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8.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20.小不忍则乱大谋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名言
2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4.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2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名言
26.巧言令色,鲜矣仁!
27.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2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2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0.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孔子名句
3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2.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5.不迁怒,不贰过 —— 孔子名言
3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3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 孔子名句
4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45.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孔子名句
4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读书名人名言 篇2
虽然两人的思想体系都十分庞大而复杂,系统的比较是个人力所不及的,但是通过对《< 论语 > 读本》和《柏拉图对话录》的仔细阅读,本文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组话语,尝试对两人的部分主张进行分析比较。
1.人生最高准则对比
(1)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2)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要对两人思想进行对比,首先要弄清楚支配他们行为的最高准则是什么。对于孔子而言,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礼制的分崩离析,他把以“仁”为基础的“礼”作为最高准则。下面一段话就能很好地体现孔子对于礼的看重,它甚至超过了个人情感的倾向,是衡量行为的唯一准则。
①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
②颜渊死,子曰 :“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
②告诉我们颜渊的英年早逝让孔子悲痛不已,足以看出他对颜渊的疼爱。可是①②的内容告诉我们,即使颜渊下葬有棺无椁,孔子也不能卖掉自己的车子为他置办椁。因为自己要跟随在大夫之后,而依照礼制,是不可步行的。
苏格拉底虽然也重视德育,劝导人们“注意自己在道德和智慧上的修养”。(《柏拉图对话录·辩护词》)但是,他认为对于真理的追求是高于一切的,人们应该穷其一生去追求。美德本身也是由人的知识组成并体现出来的,了解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具备了丰富的知识以后自然也就有了美德。
2.少言与多言
(3)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先进》)
(4)有人也许又会说 :“苏格拉底,你离开这儿以后,难道不能安分守己不再说话吗?”关于这个问题,要说服你们某些人,太困难了。我如果说我不说话会违背了神的指示,我说以绝不能沉默,你们会认为我开玩笑,不会相信。(《柏拉图对话录·辩护词》)
在孔子看来,过多的言辞只会惑乱人们的心智,远远不如安静内敛的道德修养更能教化人们。因此,学生南荣反复诵读《诗经》中“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就更加认可学生的品性,将侄女嫁给了他。
而通过苏格拉底的话可以看出,他重视言语的价值。他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通过两人之间的问答和论辩得出结论,获取知识,也即后世所谓的“助产术”。只要还保全着自己的生命,就不能停止说话,因为说话既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终达成一致并获取真知。
对于少言和多言的提倡,让中西方在语言的重要性上站在了对立面上,而这种思想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代。我们发现西方人倾向于表现自己的想法,而中国人则相对内敛 ;辩论技巧和能力在西方社会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中国社会。
3.倡导“舍生取义”
(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6)不要为你的孩子担心,不要爱惜生命。最重要的是应以正义为重。这样,当你到了另一世界时,你对这一切才有理由为你自己辩护。(《柏拉图对话录·克里同篇》)
以往的一些观点认为在生存价值取向上,孔子的“利命保生”和苏格拉底的“舍身殉道”截然不同。但是从上面话语中可以看出,在更加崇高的理由面前,两人都认为生命可以被抛弃。但是,应该看到两人对于这种舍身行为的赞成基于不同的原因,孔子是教导人们为了“义”而献身,对“义”的追求重于生命 ;苏格拉底则是因为有宗教信仰和寄托,“舍生取义”是为了成就另一世界中更美好的生活。
因此,孔子教导人们为了现世的美好而提升自身,但也并非只立足于现世利益而不顾其他,因为孔子的思想中还有最高准则“礼”的作用,这就鼓舞人们为了礼制和仁义而“杀身成仁”。苏格拉底一定程度上反叛了古希腊宗教,但是仍相信灵魂的存在,所以鼓励人们面对生命和道义的两难选择时,可以为了灵魂的安宁而牺牲现世的生命,因而并非标准意义上的“舍身殉道”。因此,将两人的生存价值观直接归纳为“利命保生”与“舍身殉道”的对比是稍显不够全面的。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值得后人尊敬的两位思想家,他们都具有高尚的品质,都试图在混乱的社会局势中把握住社会发展的脉络,用自己的知识引领年轻人,去发现、去改变。虽然现在回首两人的思想,都有不够成熟或受到时代局限之处,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人文关怀和崇高精神。
摘要:孔子与苏格拉底两人作为中、西方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先哲,他们的思想影响了无数后人乃至两种不同的民族性格的形成。本文通过三组话语的对比试图分析两人在修身准则方面的异同。
孔子读书名人名言 篇3
孔子被尊为“至圣”,创立了儒家学说,影响了中华文化,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谈论孔子,就必须要谈论儒家思想,谈论儒家影响的社会和人生,因此,孔子是一个发光点,他的光芒辐射出的光亮和热量,震铄古今,撼动心灵。
就写作而言,以孔子为素材,可以描述孔子执着智慧的人生,可以挖掘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也可以品味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情感履痕。
【经典素材多维解读】
1.君子固穷
孔子到达陈国,有三年寄居在司城贞子家。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徒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告诫君子在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素材运用】⑴坚持;⑵志气;⑶面对挫折;⑷道德的表率
2.逝者如斯夫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素材运用】⑴面对自然;⑵感悟;⑶珍惜时间;⑷思考
3.苛政猛于虎
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萤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素材运用】⑴关爱百姓;⑵人间温情;⑶感动;⑷仁爱
4.义利之辩
鲁国有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账,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账,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账,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账,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账,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账,你去报账,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
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
【素材运用】⑴实事求是;⑵影响;⑶远见;⑷透过现象看本质
5.孔子学琴
孔子在学习方面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素材运用】⑴虚心学习;⑵精益求精;⑶艺无止境
【中考真题链接】
1.2014年天津中考作文:我心灵的甘露。
素材延伸: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精神,一直鼓舞着我,让我在学习上克服困难,已经成为了我心灵的甘露。可以写自己曾经在困难面前退缩,此时,心灵一片荒芜,陷入了颓废枯萎的状态,而阅读《论语》,阅读于丹讲《论语》的著作,让我从迷茫中清醒过来,心灵有了坚强的依托。
2.2014年重庆中考作文:
有人问叶子为什么你一直摆动,叶子说因为我想要飞,又问,你连翅膀都没有,你怎么飞?叶子说你看着吧。经过春夏秋冬,冬天到了,叶子就飞了。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不少于600字。
素材延伸:孔子就是那片飞翔的叶子。本来,孔子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做着小官,也许会成为一个庸碌一生的小官僚,那样的话,孔子就是一枚起初青翠、最后枯黄成为泥土的叶子,生命中没有飞翔的姿态。可是,孔子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没有翅膀,可以自己创造,于是有了自己的儒家思想。接着就颠沛流离地宣传自己的思想,经历了多少次人生中严冬的考验,终于让自己的学说成为中华大地上最强的文化音符。于是,孔子成为了一枚跳出了优美舞蹈的叶子。
3.2014年河北唐山中考作文:这样的衣着
素材延伸:可以通过孔子的衣着写孔子的品格。从自己第一次看到孔子的画像开始,留意了孔子的衣着。帽子是软塌塌的布帽子,在头上一束,松散而自由,和当时贵族的峨冠相比,的确逊色不少。可是,正是这样的帽子,才配那颗大而睿智的头颅,因为孔子脑子里思考的都是老百姓的事情,都是从人民利益出发的事情,而峨冠下的脑袋思考的都是从贵族出发的事情。再说服装,那宽大的衣袍,正好是孔子博大自由思想的象征……
4. 2014年河南郑州中考作文:
你是我的太阳
素材延伸:孔子就是我心中的太阳。先从太阳写起,写黎明到来,万物生长,在阳光普照下欣欣向荣。然后写自己最近心情苦闷,学业不顺,与同学闹僵,和父母对立,于是,生命走进了黑夜。读《论语》或者是读于丹讲《论语》的著作,于是,被其中字句吸引,也被孔子流亡的故事吸引,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差一点送了命,可是他依然讲诵弦歌。这种临危不惧的精神感染了我,于是,我心中有了奋发图强的愿望。孔子的弟子尊称孔子如“日月之行”,我说,孔子,你是我心中的太阳。
5.2014年湖北黄冈中考作文:成长的路上,有你真好
素材延伸:小学时,一本蔡志忠的漫画《论语》让我爱不释手,那是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爸爸是想让我学习《论语》中的人生道理,可我却在这些漫画中认识了你,一个可敬可爱的老人。初中了,于丹电视里讲《论语》正热闹,于是,我舍弃了心爱的电视剧,开始成为于丹的追星族,其实,我知道,于丹的背后,有一个更博大更具影响力的你。坐在电视机前,于丹快言利语,让我更了解你,敬佩你。孔子,成长的路上,有你真好!
6.2014年山东烟台中考作文:________征服了我
素材延伸:别人都追逐明星,而我总是静静地坐在书桌前,一杯茶,一本书。也许,你问我为什么如此沉静?因为孔子,征服了我。孔子有大勇敢。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孔子站出来,维护周礼,实际上是维护生命的秩序,让这个纷乱的世界中各安其分,达到“和美”的境界。孔子有大智慧。一部《论语》,是孔子和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包括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外交方方面面的内容,简直就是春秋时期浓缩了的“百科全书”。宋人赵普为相,宣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征服了我。
【考场速用】
2014年南京中考作文试题:请以“只是因为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精选孔子关于读书的励志名言 篇4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8、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0、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3、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5、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9、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0、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4、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7、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28、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0、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3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2、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3、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34、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人名言 篇5
2、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9、不学礼,无以立。
10、礼之用,和为贵。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1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孔子哲言孔子名言 篇6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子日: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名人读书对联拾趣 篇7
明代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数百年来这副对联曾激励和鼓舞过许多仁人志士。
清代蒲松龄科举屡试不中,为了鞭策自己,他写了一副对联悬于書房:“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巧妙地嵌入了项羽破秦、勾践灭吴这两个历史故事,以此来激励自己努力读书写作,最终完成了《聊斋志异》。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的自勉联。他以此来督促自己要甘于寂寞.认真读书.写出有价值的文章。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过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青年时代的周恩来就见解独到.志向高远。他认识到要改造旧中国必须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必须走出书本.学以致用。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也写过一副自勉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从中可见毛泽东主张坚持不懈的读书方法,反对疲劳战和冷热病。
孔子名人名句 篇8
记八千为一春萱草千年绿,再三十便百岁桃花万树红。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劲枝遒塑祖龙。桃李盛时甘寂寞,雪霜多后竞青葱。根深更爱阳春雨,叶茂犹怜翠谷风。师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焕神容。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解释: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 转,永不停止。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孩子使用: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劳则不佚,谦则不傲
曾国藩家书:勤劳就不会贪图安逸,谦虚就不会骄傲自满。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取自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吾兄自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 主术训》: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 颇,才可以算作正直。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取自李世民《赐萧瑀》,《诗经大雅》有《板》、《荡》二篇,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国家,今指社会动荡不安或政局变化。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取自王安石《登飞来峰》,王安石立志变法借登高览胜而表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 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虞世南《蝉》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 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唐代诗人(558年-638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汉族,余姚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孔子名人名句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毛泽东诗词励志名句 《沁园春•长沙》(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者无以致远。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流传更广。但两千年来,知者多,能解者少。然而,在学术界仍有不同的解释,目前,似乎还没有公认的正确训解。
清华大学校训即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乃是引用此处。
孔子名言带译文 篇9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季氏)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忌:年少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学而)
译文:孔子说:“顾不上追求饮食的满足,顾不上追求生活的安逸,而对于学问之事和国家之事能够敏锐地观察和细微地思考,谨慎地发表言论,还能够向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老师求教,从而不断修正和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了。”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雍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述而)译文: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人常是忧愁悲伤。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子路)译文: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泰伯)译文:学诗之后,即学礼,继乃学乐。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季氏)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为政)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牛车没有輗,马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季氏)
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道理:在学习方法上,“学”与“习”并重,“学”与“思”不能偏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爱好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快乐的人。”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述而)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好读古书,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卫灵公)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子路)译文: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孔子·宪问)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然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一个人可以和他讲直话,但自己怕得罪人,不对他讲直话,这就对不起人。有些人无法和他讲直话,如果对他讲直话,不但浪费,而且得罪人。所以一个真正智慧的人,应说的时候直说。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事君数,斯亲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子张》
译文:大意是侍奉君主,君主有错,劝谏几次,君主不听,就不要再劝谏了,否则会引来侮辱;和朋友交往也是一个道理,劝谏要有限度,否则朋友会疏远你。”
孔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译文:朋友有过失,要尽心尽力劝告他,并引导他向善。朋友要使不接受劝导就算了,不要再自讨没趣了。
孔子曰:“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先生说“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行,便少悔。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译文: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孔子名言警句 篇10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1、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13、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4、孔子曰:“因材施教。”
15、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6、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0、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21、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3、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5、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26、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0、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32、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4、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3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7、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3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9、孔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教育思想名言 篇11
2)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3)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6)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8)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 过,则匆惮改。
10) 不迁怒,不二过。
1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2) 孔子曰:“有教无类。”
13) 孔子曰:“因材施教。”
14)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经典名言 篇12
2)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 为君难,为臣不易。——《论语·子路》
4)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8)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0)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2)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学习名言 篇13
2)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4)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7) 贤哉,回也!
8)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9)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0)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1)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2)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3)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4)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