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随笔

2024-10-07

孔子名言随笔(共11篇)

孔子名言随笔 篇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则语录讲的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当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老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是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加以隐瞒,不去向别人请教,在别人面前仍然不懂装懂,那他就是“大无知”太虚伪了.人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生下来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晓古通今的人,人们都是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不断充实自己的,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才能不断进步.实事求是,历来是我党倡导的一贯作风,古老的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面对现实奋起直追,才能独领历史的风骚.否则我们若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那只能是被后人贻笑大方,最终被社会淘汰.

来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老老实实做学问,踏踏实实干事情,为迎接未来的挑战作准备吧!

孔子名言随笔 篇2

虽然两人的思想体系都十分庞大而复杂,系统的比较是个人力所不及的,但是通过对《< 论语 > 读本》和《柏拉图对话录》的仔细阅读,本文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组话语,尝试对两人的部分主张进行分析比较。

1.人生最高准则对比

(1)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2)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要对两人思想进行对比,首先要弄清楚支配他们行为的最高准则是什么。对于孔子而言,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礼制的分崩离析,他把以“仁”为基础的“礼”作为最高准则。下面一段话就能很好地体现孔子对于礼的看重,它甚至超过了个人情感的倾向,是衡量行为的唯一准则。

①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

②颜渊死,子曰 :“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

②告诉我们颜渊的英年早逝让孔子悲痛不已,足以看出他对颜渊的疼爱。可是①②的内容告诉我们,即使颜渊下葬有棺无椁,孔子也不能卖掉自己的车子为他置办椁。因为自己要跟随在大夫之后,而依照礼制,是不可步行的。

苏格拉底虽然也重视德育,劝导人们“注意自己在道德和智慧上的修养”。(《柏拉图对话录·辩护词》)但是,他认为对于真理的追求是高于一切的,人们应该穷其一生去追求。美德本身也是由人的知识组成并体现出来的,了解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具备了丰富的知识以后自然也就有了美德。

2.少言与多言

(3)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先进》)

(4)有人也许又会说 :“苏格拉底,你离开这儿以后,难道不能安分守己不再说话吗?”关于这个问题,要说服你们某些人,太困难了。我如果说我不说话会违背了神的指示,我说以绝不能沉默,你们会认为我开玩笑,不会相信。(《柏拉图对话录·辩护词》)

在孔子看来,过多的言辞只会惑乱人们的心智,远远不如安静内敛的道德修养更能教化人们。因此,学生南荣反复诵读《诗经》中“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就更加认可学生的品性,将侄女嫁给了他。

而通过苏格拉底的话可以看出,他重视言语的价值。他认为,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通过两人之间的问答和论辩得出结论,获取知识,也即后世所谓的“助产术”。只要还保全着自己的生命,就不能停止说话,因为说话既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终达成一致并获取真知。

对于少言和多言的提倡,让中西方在语言的重要性上站在了对立面上,而这种思想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代。我们发现西方人倾向于表现自己的想法,而中国人则相对内敛 ;辩论技巧和能力在西方社会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中国社会。

3.倡导“舍生取义”

(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6)不要为你的孩子担心,不要爱惜生命。最重要的是应以正义为重。这样,当你到了另一世界时,你对这一切才有理由为你自己辩护。(《柏拉图对话录·克里同篇》)

以往的一些观点认为在生存价值取向上,孔子的“利命保生”和苏格拉底的“舍身殉道”截然不同。但是从上面话语中可以看出,在更加崇高的理由面前,两人都认为生命可以被抛弃。但是,应该看到两人对于这种舍身行为的赞成基于不同的原因,孔子是教导人们为了“义”而献身,对“义”的追求重于生命 ;苏格拉底则是因为有宗教信仰和寄托,“舍生取义”是为了成就另一世界中更美好的生活。

因此,孔子教导人们为了现世的美好而提升自身,但也并非只立足于现世利益而不顾其他,因为孔子的思想中还有最高准则“礼”的作用,这就鼓舞人们为了礼制和仁义而“杀身成仁”。苏格拉底一定程度上反叛了古希腊宗教,但是仍相信灵魂的存在,所以鼓励人们面对生命和道义的两难选择时,可以为了灵魂的安宁而牺牲现世的生命,因而并非标准意义上的“舍身殉道”。因此,将两人的生存价值观直接归纳为“利命保生”与“舍身殉道”的对比是稍显不够全面的。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值得后人尊敬的两位思想家,他们都具有高尚的品质,都试图在混乱的社会局势中把握住社会发展的脉络,用自己的知识引领年轻人,去发现、去改变。虽然现在回首两人的思想,都有不够成熟或受到时代局限之处,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人文关怀和崇高精神。

摘要:孔子与苏格拉底两人作为中、西方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先哲,他们的思想影响了无数后人乃至两种不同的民族性格的形成。本文通过三组话语的对比试图分析两人在修身准则方面的异同。

孔子如此多娇随笔 篇3

相信大多数人认识的,都是历史教科书上的孔子。高耸着的额头,白须长眉的一张严肃面孔——画像旁标注的尽是些引人睡意的名词:教育家、大思想家、史学家、私学创始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政治家、哲学家……我仿佛听到了孔老夫子的哈欠声。

我揉了揉眼,画像中的孔子却狡黠地笑了。我看见他坐在扶椅上,跷着惬意的二郎腿,伸手指了指我手中的《论语》,示意我翻开它。

这就是我与这位跨越时空的友人的初次见面。相熟之后的他,更是褪去了那层高冷的大神光环,一举一动都变得生动妩媚起来。这让我感到兴奋,因为我认识的,竟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孔老夫子。

一、孔子爱骂人

孔子骂不骂人?当然骂!孔老夫子一身反骨,只是那充满杀气的一面被藏在了他的温良恭俭让里。孔老夫子谁都骂,也谁都敢骂。上到卫国灵公要臣管仲,下到乡夫野子地痞流氓,沒有谁是孔子没有骂过的。而在他骂过的.人中,中奖率最高的,莫过于他的弟子。宰予昼寝了,孔子立刻吹胡子瞪眼睛,骂他是朽木,是大粪;聪明一世的子贡对于管仲一人略有偏见,孔子没好气地骂他小鼻子小眼睛,将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然而在众弟子中,被骂频率最高,稳居榜首的,是子路:从最初的“哂之”,到后来直接被骂“野哉,由也”“小人穷斯滥”……子路和孔子之间的相爱相杀,已成为了《论语》的八点档戏码。然而孔子的这一骂,却让众弟子的形象都丰实了起来,旧时孔家门前的生气勃勃,热闹风光,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二、孔子很小气

孔子是后世的伟大先行者,却也是当世的一个失败的政治家。身负治世之才而难受帝王重用,他的一生都在奔波的途中。他是个潦倒的理想主义者,这也成就了他一毛不拔的小气性格。颜渊去世时,他的父亲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面对颜渊这位他最喜爱与欣赏的弟子的最后请求,孔子拒绝了,因为自己身为士大夫品级的官员不可无车而行。当其门从厚葬颜渊时,孔子又“不悦”了:“不可”,他说。孔子对于礼制的拘守与小气个性算是他伟大人生版图上的瑕疵,却也让他脱去了“神”的色彩,有了“人”的味道。

三、孔子冷幽默

孔子周游列国,历经数次磨难,命悬一线。

孔子带领众弟子每到一个国家,不是引起君主权臣的猜忌不满,便常是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于是孔子一行人总是逃得狼狈。一次在逃亡路上,他与弟子们散失了。子贡遍寻夫子不着,最后总算问到消息:“东门站着的那个人,额像唐尧,腰如禹,肩如子产,神情困顿,像一条无家可归的狗。”找到孔子后,子贡把寻人时听到的话,如实告诉了孔子。孔老夫子乐得笑了:“说我像方之贤人,这倒未必,而谓似丧家之狗,善哉善哉。”60余岁的老人在颠沛流离时说出这番话,有些无奈,而更多的,却是孔子在灾厄前的大气与安定,是生命更厚重而真实的流露。而我也从这生死交关处孔老夫子的洒脱一笑,看到了一个不仅是温良恭俭让的孔子。

四、孔子很小资

孔子与门人坐,似无意而有意地问了一句众人志向。子路,冉有认真地回答了治国之事。唯有曾点,一边鼓瑟,一边对这师生间的谈话似听未听。轮到他说话时,他也似说得不甚切题。无从于家国情怀,曾点愿在暮春时,携友同行,外出饮浴,风乎舞雩,歌咏而归。孔子却颔首低语谓然叹曰:“吾与点也。”暮春佳节,风乎舞雩,歌咏而归,一蓑烟雨任平生,是曾点的恬淡,亦是孔子的情趣。孔子的一生,一路有歌声……

孔子名言 篇4

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道不同,不相为谋。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7、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0、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2、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4、听其言而观其行。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8、过,则匆惮改。

19、有教无类。

20、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2、不学礼,无以立。

2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7、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30、(“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34、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3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6、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3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8、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9、不学诗,无以言。

4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3、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5、礼之用,和为贵。

4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7、巧言令色,鲜矣仁。

4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4、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5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58、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59、放于利而行,多怨。

60、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6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6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6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6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70、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7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7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73、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4、放于利而行,多怨。

7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6、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8、刚、毅、木、讷近仁。

79、不迁怒,不二过。

8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8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83、巧言乱德。

8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8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6、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88、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8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9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名人名言 篇5

1、文子辟恶逆,去无道,求有道。当春秋时,臣陵其君,皆如崔子,无有可止者。

2、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7、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8、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1、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3、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14、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5、道不同,不相为谋。

1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17、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9、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0、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2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23、小不忍,则乱大谋。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5、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止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27、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2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9、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0、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3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2、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33、子曰: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34、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5、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6、道不同,不相为谋。

37、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8、孔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9、德不孤,必有邻。

40、有教无类。

4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42、朝闻道,夕夕死可矣。

43、不然;获罪於天,吾所寿也。

4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4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7、巧言令色,鲜矣仁!

48、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

49、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50、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5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52、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53、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5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5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5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57、勿欺也,而犯之。

58、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59、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罢了矣。

孔子名言警句 篇6

2、不学礼,无以立。

3、有教无类。

4、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5、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6、放于利而行,多怨。

7、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4、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5、刚毅木讷近仁。

16、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7、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18、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0、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3、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24、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5、不学诗,无以言。

26、过,则匆惮改。

27、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4、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3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0、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41、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42、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4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49、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5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5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6、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7、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9、巧言乱德。

孔子的哲学名言 篇7

2)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3)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6)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7) 巧言令色,鲜矣仁!

8)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9)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 不迁怒,不贰过。

12)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 礼之用,和为贵。

18)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9)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教诲做人名言 篇8

2)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3)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5)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6) 居處恭,執事敬,与人忠。

7) 君子敬而無失,与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8)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

9) 行乎哉?

10)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1)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

12) 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3)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4)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5) 過,則匆憚改。

16) 不遷怒,不二過。

17)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8)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19)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孔子学习名言 篇9

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4) 放于利而行,多怨。

5)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6)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8) 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9)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10)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 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2) 不学礼,无以立。

1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 孔子塑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5)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9)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孔子励志名言 篇10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小不忍则乱大谋。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5、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8、听其言而观其行。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4、不学礼,无以立。

2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6、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的励志名言 篇11

2、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3、故君子居易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4、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5、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7、放于利而行,多怨。

8、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1、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1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4、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15、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8、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9、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20、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21、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24、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25、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7、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28、一个人心术要正,行为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9、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上一篇:小学校控烟工作制度下一篇:毛泽东实践论读后感7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