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生命的花香美文

2024-06-03

午后生命的花香美文(共6篇)

午后生命的花香美文 篇1

午后生命的花香美文

午后,栖在公司宽敞明亮的玻璃窗的大厅里,有冬日暖暖的阳光安静地掠过。

透过玻璃,大街上从视线里飘过的人流和车辆,和路边凋零干枯的树的剪影,组成一幅冬日里流动的立体画卷。

生活有时会在某一瞬间充满了诗意。心若向阳,岁月无恙!

不论静止的或运动的,每个人都是时间里的一个点,空间里的一粒尘埃,不管被风吹到了哪里,总是逃不脱终极的命运。

人世间不论经历了多少繁华,历尽了多少沧桑,能够置身于物外,不过就是为了想找回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回归那颗宁静的`内心。

这过程要经历人生的多少颠簸,有的人在彻悟之后做到了,而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不能。

当你不再被外物所扰,你看世界的心就会变得平静和开阔。无论发生了怎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你都会波澜不惊。

无论花开了,花谢了,云开了,雾散了,都是自然事物的形态转换;无论生离死别,分离聚合也是人生的常态。

你来,我热情相拥,你走,我坦然放手,这种来去自如的洒脱释然了彼此的心,爱就是给对方自由!

栖在阳光里,当可以平静的自己跟自己静处,偶尔记起曾经让你刻骨铭心的某个人,现在也只是如剪影从心底静静地掠过,不再是那种撕心裂肺的思念的疼痛,也不再有半点忧伤的感觉。

对于曾经,我们不是否定了不是遗忘了。当明白了人生的真相,就不再纠结不再迷惘。几乎所有的痛都来自对执念的痴迷和对自身事物的不确定性。

只有经历了大痛极致的人,才能够深切理解放下的意义。接受,看轻,收藏,然后走出,轻松放下。历尽千山万水,终归还是有个尽头。

然后就是,你可以像这样,安静的坐在阳光下,一颗淡淡的心什么都不想,恰任由万般思绪飘过!

午后生命的花香美文 篇2

一、背景陈述———遇见经典, 美好启程

(一) 研究背景

张家港市乘航小学是一所处于城郊结合部的规模型现代化市镇小学。80年的办学历史, 培养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莘莘学子。近几年, 随着学校新市民子女比例的不断提高 (预测2014学年新市民子女占70%) , 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这突出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道德认识及行为习惯参差不齐;二是学生基础不一。在教师层面, 由于近几年新鲜血液补充不足, 教师年龄偏大, 职业倦怠时有显现。寻找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与教育艺术, 提升学生道德发展和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 学校开始了关于“经典诵读”的校本研究, 2011年, 学校被命名为首批“张家港市级中华经典诵读基地”, 同年, 成功承办了2011全市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暨中华经典诵读推进会。经典诵读的美妙音韵, 带着强大的力量, 穿越千百年, 温润又有力地抵达我们的心灵, 成为我们探寻之旅的美好路径。

(二) 研究目标

1. 开发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建立一支在经典诵读上具有一定造诣或经过学习达到比较丰厚素养要求的语文教师队伍;并在齐聚全体教师智慧的基础上编制一本能体现我校特色且内容精湛的校本教材。

2. 有效实施经典诵读校本教学的研究。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 实现三个成长:一是教师的经典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成长;二是教材的编排体系等的成长;三是学生在系统化、多样化的经典滋养下的成长。

3. 构建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要建立课程方案、课程实施、教师和学生发展水平的三级评价体系, 不断完善评价的指标、内容和方法。

二、实践研究———吟诵经典, 体悟美好

本课题自2011年5月立项以来, 课题组成员全盘部署, 在“校本教材的开发、校本教学的研究和评价体系的修订”三方面组织实施。

(一) 开发校本教材, 诵读有枝可依

经典书籍浩如烟海, 小学生读什么、怎么读、读出什么, 是研究的首要工作。编写一套适合学校开展诵读的教材, 成为课题研究组的共识。

1. 甄选、汇集《乘风雅诵》。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本校实际, 依据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 编委老师遵循学校“正德、砺志、笃学”校训以及“绿色教育”特色, 以“吟诵中华经典美文”为主要内容, 通过甄选、梳理、分类等方式, 分“爱国、明理、博学、立志、蕴绿”五篇, 按“低、中、高”三个年段, 各选择20篇古今美文汇集成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乘风雅诵》。低年段:以诵读朗朗上口的经典名言和古诗文为主, 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初识音韵美好, 了解生活常识。中年段:进一步拓展原有内容, 同时, 增加浅显易懂的孔子、荀子等古代学者的名句, 修养美好性灵, 积累文化常识。高年段:重点诵读《道德经》、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等名篇, 开阔胸襟志趣, 加强阅读能力。《乘风雅诵》校本教材既汲取了中华经典精华, 更凝聚了全体教师的美好愿望。就如教材序言中所说:“秉承道德风尚, 精选美文雅言, 坚持日有所诵, 让我们一起发现经典的魅力。”这本教材师生人手一本, 每周安排一课时进入课程教学。

2. 创设、营造诵读文化。

学校亮出了“乘风雅诵, 沐经典美文;正德砺志, 修生命之本”的诵读行动主题口号, 充分利用好校园每一地方, 将经典文化有机融入学校环境, 追求“过处便有情”的经典文化意境。一是寓之于静态文化。我们最大限度地使静态的校园处处成为国学经典的育人佳境。图文结合的《弟子规》长廊文化, 让每一块墙壁跟学生进行着无声对话;阅览室外“读书长廊”, 布置了诵读札记、小报、诵读之星等, 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各具特色的班级图书吧, 让学生抬眼望人文, 举目品经典。二是寄之于动态资源。诵读是需要有声的。学校“小帆视讯”社团利用电视、广播, 每天课间、中午播放或舒缓悠扬或激昂高亢或声情并茂的名篇佳作, 学生感其声, 领其情。经典诵读的魅力磁场, 温润地进入孩子的内心。

(二) 开展教学实践, 诵读有法可循

1. 多元结合, 拓宽经典诵读渠道。

校本教材《乘风雅诵》实现“四个走进”, 即走进课堂、走进社团、走进活动、走进家庭。

走进课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前两分钟, 经典诵起来。各班坚持日日诵, 周周背。校本四十分, 经典学起来。每周五的课外文体活动时间, 各班语文教师重点围绕《乘风雅诵》, 以赛读、唱读等多样化的诵读形式, 指导学生深入阅读。课堂巧衔接, 经典学起来。语文课堂, 与教材内容结合或拓展, 强化对经典的理解。

走进社团: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在每周三下午的“浪花朵朵少年宫”活动中, 采取学生自主申报的形式, 分别开设了低、中、高三个“经典诵读”项目。通过喜闻乐见的朗诵、讲故事、课本剧等多样形式来展现经典魅力, 弘扬民族文化。社团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特长学生。

走进活动:与德育活动相结合。德育处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的节日”等主题, 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经典诵读活动。诗歌王擂台赛、小书法家评选、故事大王和经典拾贝小报评比、文艺汇演、社区送春联等活动, 让孩子们在经典诵读中传承文明, 健康成长。

走进家庭:与家庭相结合, 倡导家长们参与到“亲子共读、同沐书香”的活动中。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校做经典诵读传承志愿者, 在学校“集韵讲堂”推广诵读, 吸引其他家长每天傍晚抽出半小时, 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 阅读课外推荐书目, 并和孩子一起填写“阅读印记”, 每学期学校都评选出“十佳书香家庭”进行表彰奖励。

2. 科学实践, 努力构建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中, 关注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更关注教学模式的科学建构。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究, 初步探索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经典诵读“五读”课堂教学模式:

情境范读, 故事激趣:每个经典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教师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 通过自身的深情范读或者媒体的有声阐述, 激起学生诵读的期待。

自主初读, 整体感知: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学生个体自主阅读, 读准字音, 读通原文, 整体领略经典美文的意思。

集体研读, 深入理解:在自读基础上, 教师带领学生读出节奏, 读出韵律, 在诵读中品味语言, 感受意境, 获得熏陶。

多样阅读, 即兴表演: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唱读、击掌读等方式反复诵读原文, 并组织学生进行即兴表演,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

个性吟诵, 模仿创作:“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反复吟哦诵读, 沉淀在脑海中的精华慢慢被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身实际,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背诵美文, 并模仿其形式构思创作诗文。

(三) 开放评价途径, 诵读有星可摘

经典诵读的方向是“向着明亮那方”, 是仰望星空、摘到闪亮启明星的过程。参照《课程标准》“评价学生阅读古诗文和浅近文言文, 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的建议, 努力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1. 以明晰的制度评价引领。

为更好地促进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管理, 课题组努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在《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管理体制》中, 明确了教材、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三方面管理的内容, 特别是从“备课质量、上课情况、活动辅导、科研成果”四个方面, 采取“个体自评—组内互评—家长参评—学校考评”的流程进行评价, 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研究经典诵读的层次。在《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中, 学生个体评价采取“星级考评法”:根据学生对经典的掌握情况和熟练程度设置“铜星、银星、金星”诵读之星。班级团体评价主要体现为三个结合:即日常抽查与活动检阅相结合、书面评价与能力检测相结合, 阶段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不断进步。

2. 以活泼的活动评价激励。

享受经典诵读的过程, 在过程中培养敏锐语感, 提高领悟能力, 陶冶优雅性情, 修正举止行为, 这是重要的评价尺度。创设多种活动, 让活动成为“摘星”的梦想舞台。学校结合“我们的节日”, 利用传统节日搭建展示舞台, 中秋吟诵会, 元宵灯谜会, 新年诗歌朗诵展示, 六一校本剧展演, 在这样的创意舞台上, 孩子们都能得到“闪烁的童星”荣誉。激励的力量推动孩子们在经典诵读道路上越走越有劲。

三、阶段成效———踏花归来马蹄香

两年多的实践与思考, 师生对经典有了更深的认识, 真切感受到经典诵读是提升语文素养、奠基人格成长是一条极有效的途径, 而且, 这条路径上草长莺飞春满园。

1.涵养性情, 丰厚底蕴, 教师师德与学养不断提升。在经典陪伴的日子里, 教师通过感性实践———理性思考——优质升华的过程, 实现全面进步:在自身素养的提高上, 遵循个体成长带动群体进步的原则;在成果的提炼上, 追求优质和高质的理想境界;在学生的指导上, 用全心获取学生表演与诵读的优质结合。在诵读中, 教师改变了自我, 精神得到了熏陶和洗礼。两位老师在张家港市演讲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 《诵读经典美文, 奠定人生底色》获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 《沐经典美文, 修生命之本》获苏州市案例评比二等奖, 《精选国学教材, 传扬国学文化》获江苏省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三等奖。《沐〈乘风雅诵〉, 扬国学经典》等10余篇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杂志。

2.塑造人格, 锤炼品行, 学生习惯与能力不断发展。经典的美好, 在于它会像种子一样, 埋在孩子心底, 吸收养分, 沐浴阳光, 等到那么一天, 开出美丽的花朵。《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 更是提升了学生修养, 让学生在卫生习惯、文明礼仪方面发生了极大转变, 上了一个新台阶。推想一下, 六年的积累沉淀, 几百篇经典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等, 渗进孩子骨子里然后外显为良好的人文修养。

3.铭记校训, 提炼特色, 学校质量与内涵日益丰厚。经典诵读, 丰富了教师的人文底蕴, 提升了孩子们的人文修养, 从而不断推进着学校的发展。“清亮的诵读声、精湛的教学技艺、良好的社会影响”慢慢凸显为乘小的经典诵读名片。清晨, 走进乘小校园, 就能听到学生琅琅晨诵, 诵读经典已经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 “诵读经典美文, 传承中华文明”阅读活动获“张家港市全民阅读优秀阅读项目”称号。《沐〈乘风雅诵〉扬国学文化》《诵读经典美文, 奠定人生底色》在《教育周刊》进行专题报道, 《诵读中华经典》等图片新闻在《中国教育报》进行刊登。

生命的花香 篇3

只要写完了一本书、教完了一段巡回课程,或者录完了一天繁重的节目,我就会待在家一整天,在院子里弄花弄草闲晃,或是抱着好吃的零食盯着电视看美剧……除了自得其乐之外,我近年来还喜欢在不同的场合鼓吹这种生活态度。我以为现代生活已经太过沉重,面对各个方面都趋于过度复杂的“乱世”,如果凡事都严肃以对,那么小事变大、大事变重的结果,只是陡然造成身心的负荷。所以,我奉行美国罗斯福总统的长女艾莉丝在几十年前就实践的生活哲学——有空白之处,尽力填满;有满溢之处,立刻倒空;有瘙痒难耐之处,马上抓挠。如此直白,如此简单。

在学习芳香基因学时,老师带着我们吸嗅萃取来自植物九个不同部位的精油,借此来诊断并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有趣的是,每个人在吸嗅同样的玫瑰精油时,却看见不同的东西:

有人看见一朵在轻风中欢快摇曳的粉红色玫瑰;有人看见一株在沙漠飓风中苦苦挣扎的红色玫瑰;有人在春日繁花似锦的玫瑰花园里行走;有人在热带清泉的夏曰午后坐拥玫瑰花浴;有人看见心爱的男人手捧玫瑰花束深情求爱;有人看见自己在烈阳下挥汗栽种玫瑰花苗……同样一缕甜美的玫瑰香气,竟能带来截然不同的心像和“看见”。这到底是玫瑰香气的神奇,还是那书写玫瑰香气的心灵的神奇?

因此,面對生命中屡屡飘过的玫瑰香气,不用设法去承载它或持有它,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用简单而原始的心灵嗅觉去书写当下的它就好。

午后小感生活美文 篇4

第一次坐在铺满银杏叶的草地上写作,此刻太阳的余晖投下来,是那么暖和,安静而和谐。微风轻拂下,没有飒飒作响的叶声,多的是人踩上去松软的感觉。我恰似一个追光者,在不停挪动着地方,寻找阳光的慰藉。许是太过安静,我能听见他人窃窃私语的嬉笑声。此刻这是我的一个小世界,有鸟叫,有蓝天,更有阳光下的那一片金黄。

这个世界很美,美到地上的每一片叶子都在向微微点头;这世界很静,静到每一种鸟的互相唱和是那么清脆,我似乎能听懂它们的呢喃。这样的天也很好,微蓝下那种由白向蓝的过渡再配和着光影,柔和的很。已经光秃的银杏树如一个个沧桑的老者宣告着生命的庄重。

一抬头、一晃眼,和我一样坐在这里的人都已离去,只剩下我,一个沉浸在自我世界的.孤独的我——哦不,我并不孤独,我还有满地黄叶,蓝天及那若有若无的鸟叫声陪伴。

人家四月桐花香经典美文 篇5

今年四月回了一次家乡,再次见到了正值盛开的桐树花,感觉到满心的欢喜。几年未见,家乡的桐花还是熟悉的样子,还是熟悉的味道。

桐树对于在黄河流域一带长大的我们,是再也不能更熟悉的植物了。滚滚的黄河水哺育了黄河两岸的华夏儿女,也吸引了桐树在这里生根发芽,成为黄河一带最为普遍的一种树木。桐树分为油桐、梧桐、泡桐等很多种,在我的家乡,最常见桐树就是泡桐的一种,又叫兰考泡桐。桐树是家乡人最钟爱的一种植物。在农村,无论是田间地头、道路两旁,还是家庭院落里,都有桐树的身影。人的手掌一样的叶子往往是在幼苗时长的很宽大,却很稀疏,各自展现着自己的个性,常被调皮的孩童们折下来当做雨伞。而在桐树长的高大起来时,手掌一样的叶子繁盛了,也小了很多,低调了许多。即使大风吹来,树冠上的叶子也是叶搭着叶,手挽着手,风怒吼着,雨滂沱着,它依然低调,为树下遮挡了大部分风雨。笔直的树干通常是桐树最为显著的特点,泡桐的树干在幼苗期是光滑的,像孩童的皮肤,没有一点岁月践踏的痕迹,水灵灵的让人怜爱。在时光中,岁月在它经历一年年的成长后给它内心留下一圈圈年轮的记忆的同时,也在它的树干表面留下了一道道如斯夫的时光流淌过的痕迹。抚摸着,感受着,和常与桐树为伴,一点也不怕风雨的.大人们的手是一个感觉。

当然,说起桐树,最让人喜爱的还是它的花,桐树花。每年春天,沉睡了一冬的桐树并不着急依靠花儿来与百花争风头。在春风里伸展了懒腰后,它谦让着躲过桃花、杏花争芳斗艳比娇嫩,梨花、杨花争先恐后比洁白的风头。待百花凋谢,沉静下来孕育果实的时候,四月中旬,夏日的脚步近了,桐树花才慢慢的露出花蕾。在这么多落叶乔木中,除了桐树,我再也找不到一种正直与风度兼备,内涵与美丽并存的树木了。杨梨状、浅紫色的花蕾,在树枝上一朵朵排成串,一串串连成簇。盛开的花朵都倒悬着,是倒悬的钟铃一样。泡桐的“悬铃木”的学名也是来于此缘故吧。

四月末五月初,是桐花的盛开期。即使有个高大魁梧的身躯,即使有个平凡的外表,盛开的桐树还是让人心动不已,叹为观止。从远处走来,远望盛开的桐树,这哪里是一棵树,分明是一个花枝盛开了一朵巨大的、浅紫色的花朵。还未走进它,那颗被美丽勾引的心再次被空气中弥漫的桐花特有的香甜味儿深深的迷住了。细长的钟玲状的桐花一朵朵聚集在一条条大的、小的、粗的、细的枝条上,盛开成自然成束的繁花。一簇簇又沿着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的褐色的枝条流淌开来,直到除了树干,满树都是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花海。家乡的人对于桐花的美是认可的,也是很尊重的。在桐花盛开的日子里,大家就开始在巨大的花树下小憩,吃饭了,即使是农村的粗茶淡饭就着桐花的香甜也别有一番美味。桐树花是孩子们的最爱。一朵桐花落下,有孩子拿起来吮吸,一股蜜一样的汁液又引起了孩子银铃般的笑声。春风中浅紫色的桐花飘落至树下,静静的仰望着高大的桐树和来来往往的大小不同的脚步,很坦然。小孩子们喜欢在满地的落花上跑来跑去,踩在落花上有“啪、啪”的响声。在银铃般的笑声里,有一份清脆也是这满地的“悬铃”的声音。

桐花的香是它藏在骨子里的本色香。在繁花盛开,花朵鲜艳时它是香的,在落英缤纷,枯萎成干时它也是香的。在家乡,掉落的桐树花也是被人尊敬的。满地的落花并没有化为桐树的春泥,而是被人们晒干后收起来。桐树花是一种药材,据古医书记载,桐树花有清大热、解毒、疏风、明目益肝、散湿除痹、开郁解燥的功效。

午后生命的花香美文 篇6

一、自勉自励,“勤”字当头

办公室里,经常能看到她伏案忙碌;教室里,总见她与学生亲切交流。她始终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班主任,勤劳是基础,时间的付出是保证。

每天早晨,张老师总会早早进班,课间也基本和孩子们待在一起。这样,她一方面可以帮学生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也方便及时了解班级动向。她会细心地观察班级中每个同学,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和动态。在普遍观察的同时,她还注意对个别学生的观察,不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引导。每周五的晨会课上,张老师会根据自己所观察的班级具体情况进行定期总结,对班级良好的状况,给予肯定;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给予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对班级中所涌现的好人好事,给予积极客观的表彰;对班级个别的“后进生”也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以表扬带批评,在表扬的基础上,指出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自信。

二、温情暖人,“爱”铸教育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如同池塘里的水一样,池塘里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同样,教育没有爱也不能称之为教育”。由此可见,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借助于爱,归结于爱。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做到爱学生。

工作中,张老师真诚地关心孩子,热心地帮助孩子。她相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地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班级里的小A同学平时很活泼,成绩一向很稳定。但期中测试过后没多久,小A不仅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时不时发呆,就连课间也很少见他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回家作业更是出现了不写的情况。面对这一情况,张老师没有立即批评孩子,而是找来小A了解情况。在聊天的过程中,张老师发现,原来小A 已经一个多星期没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过话了。晚上,爸爸妈妈很晚才回家,那时,小A已入睡;早晨,小A准备上学去了,爸爸妈妈仍在睡觉。小A说着这些时,小脸挂满委屈,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儿,他觉得,爸爸妈妈一点都不关心自己。张老师意识到,小A近期的变化是其实对父母无声的反抗,他开始试图以自暴自弃的方式博得他们的关注。针对这样的情况,张老师先对小A进行了心理上的疏导。张老师告诉小A,爸爸妈妈近期因为工作忙而忽略了他,他们确实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但一定要相信爸爸妈妈肯定是爱他的,他也要学会体谅他们的辛苦。张老师向小A保证,一定会帮助他。与小A沟通完,张老师与他的家长进行了联系,告知他们孩子的情况,并约定好每周至少给孩子做两次早餐,每周末带孩子出去玩一次。又到了周一,小A兴冲冲地跑到张老师面前,说:老师老师,爸爸妈妈向我道歉了。他们说以后不管多忙都会抽时间陪我。我们周末还去森林公园玩去了呢!”看着孩子脸上的笑容,张老师也笑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那个活泼、认真的小A又回来了。

张老师愿意躬下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学生自然对她多了一份亲近与信任。

三、自我提升,“学”无止境

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科技的发展——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必须学习,只有学习的教师才不会被社会、学生、教育淘汰。在日常教学之余,张老师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向报刊杂志学习,把别的同行的经验拿来实践,使自己在学习中有所提高。对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时常向其它班级的班主任沟通请教。

作为班主任,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好班主任责任与义务,努力做好班级各项工作。虽然过程比较辛苦,但是辛苦中却满含着收获与幸福。

上一篇:先进团支部申请资料下一篇:网络理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