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生命实录美文(共9篇)
鲜活的生命实录美文 篇1
鲜活的生命实录美文
(一)
老实说,阅读《沙枣花开》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至少它不是可以斜倚在床头,有一眼没一眼浏览的那类读物。可以说,阅读过程充满的不是愉悦,而是揪心、焦虑、无奈,甚至是深深的挫伤感……
单凭这些,就可以明白,对于这本书而言,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鉴赏者。我把自己给“读”进去了,仿佛自己就是文中没有出现的一个小角色,陪伴文中的沙枣们一路走来。而文中写的绝不是“他们”的故事,而是“我们的”。
所以,阅读,其实就是回忆,回忆我们这些出身底层农家、努力想“浮出海面”的兄弟姐妹们的辛酸往事。原来往事并没有随风飘逝,随着作者绵长的.叙述,尘封的记忆大门缓缓打开,往事一桩桩、一件件浮现眼前:为我们家人的病痛揪心,为我们求学中的坎坷焦虑,为生活中凉薄的现实而自伤无力无能无奈……
仅就上述而言,我就不得不诚恳地感谢作者,这本书让早届不惑之年的我警醒:我是不是混迹社会日久,早就忘了自己的来路?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苦难中的父母是怎么过早老去的?是不是因为所谓的工作忙,疏远了曾经患难的兄弟姐妹?
不怕矫情,读完书,我心里又空又软,装得下整个世界!一句“沙枣花开”,凤凰涅槃,如苦难中升腾出圣洁的白莲花,对我而言,它是真实的!
(二)
还不仅如此!
书中并不是苦难的集中展示,与苦难并行的还有细小琐碎的快乐,像深冬清晨的那抹阳光,给寒夜呻吟难眠的人带来珍贵的抚慰,让他们忘记病痛。如同炼狱的复读生活中,还有友情的滋润;遥遥无期的煎熬中,姊妹俩同时“鱼跃龙门”;农大中成长的点滴趣事……
在稍嫌繁复的叙述中,苦难的浓雾始终没能完全吞噬快乐的闪光!
从生活层面讲,足见作者成熟而不乏智慧的心智,她没有因饱受苦难而变得愤愤不平、牢骚满纸。她平静客观地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苦难的底色,快乐的点缀,一如生活本身般的朴实厚重。
从创作心态上讲,本书作者也同样令人敬重。躁动的时下,文坛并非净土。本书这样朴素的写法,老实说,并不讨巧,更遑论会迅速出人头地。明知这一切,但作者不跟风,仍愿意沉潜其间,忠实内心的感受,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推崇的。
当然,文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沙枣们在逆境中顽强不屈的强韧生命意志!这一点既支撑他们(应该是我们)挺直脊梁正直生活,也为他们赢到了诚挚的敬意。相信读过本书的人,定会体认深刻,无须赘述。
(三)
自然,如果不嫌冒昧,从专业的角度讲,尽管是散文体小说,本书似乎尚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比如,摄入文中的素材还可做一番筛选,人物命运的主线还可再清一些。毕竟,艺术高于生活。
但,这不影响我对该书的偏爱,何况上述建议只是一孔之见,不见得正确。
窗外,冷风袭人,黄叶辞枝,又是一年秋将尽!我们一年年老去了,有机缘回味往昔的峥嵘岁月,其实是一种幸福!所以,我希望“血脉”相同的兄弟姐妹能共同分享这本《沙枣花开》!也希望并坚信作者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鲜活的生命实录美文 篇2
近年来, 《本埠文化名人录》已刊发了27篇人物报道, 比较系统全面地将我市文化界部分著名人士介绍给了读者。《本埠文化名人录》的大部分报道都是很优秀的, 但也有部分报道存在着写作手法或语言文字结构布局上的不足。我谈几点人物写作中浅显的观点, 与同仁进行探讨。
首先, 我认为一篇文章应是有生命力的, 尤其是人物通讯的报道, 更应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当人们读完一篇人物报道后, 应让读者对报道中的人物产生深刻的感观认识, 仿佛这个人物就活生生地站在读者面前或已是孰知的像多年的朋友那样, 只有达到这样的效果, 才算是人物通讯成功的第一步。
而在我们已发表过的人物通讯报道中, 有很多文章都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来。如《本埠文化名人录》中的《修志十九载, 心沥春秋笔》这篇报道, 通篇就是一个人物介绍或是人物简历或是人物工作总结这样的一种文件, 称不上是人物通讯, 因为他没有鲜活的东西在里面。而这里所说的鲜活绝不是指文字上的华丽或新颖, 而是指文章的构成及内容应有思想和生命力, 应有他独特的个性化的东西。这些个性的东西通过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 它才具有了鲜活。如《本埠文化名人录》中的《爱到深处情自浓》和《北国荒原寻“保”人》, 我个人认为就是两篇比较优秀的人物通讯, 尤其是两篇文章的开头都很鲜活, 现场感强, 很有动感在其中, 一开读便把读者带到文中境界, 看着文字便认识了人物, 也走进了人物。虽说文字是死的、是没有画面的, 但要能很好地把握住文章的鲜活,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部分, 那么枯燥的文字也会变成一组画面, 甚至是一组镜头, 活生生地将一个人物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如《北国荒原寻“保”人》第一段中的“终于逮住了要下去搞测绘的王学良”, 这句话中的“逮”字便给文章增添了许多活力, 使文章顿时鲜活起来。
什么样的人物通讯算有生命力呢?
我个人认为, 第一, 一篇人物通讯与读者见面后, 应该让读者对文中那个人物有感情, 为之感动, 甚至冲动, 这样的人物通讯才算是有生命力的。
第二, 一篇人物通讯读起来应具有很强的紧凑感, 不能有松垮的感觉。往往我们在写人物通讯的时候, 总觉得人物的每个事迹都很突出, 哪个都不舍得删减, 结果就造成了文章松松垮垮, 越读越有读不下去的感觉, 想都突出出来, 结果适得其反, 却都没有突出出来。其实, 适当地删减是增添文章色泽的一大要点, 只有适当的取舍, 才能给文章增加色彩和韵味。如《爱到深处情自浓》一文, 文章的开头写法很不错, 采用了现场描述, 就显得略有些松, 并且没有吸引读者的事物“引子”存在, 这样就容易造成读者有读不完这篇文章的可能, 如果能继续“抖”出一些“引子”, 用这些“引子”自然地带出人物事迹来, 会让文章更具有韵味。
第三,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事迹或故事切忌罗列。一篇人物通讯虽说是以个人的很多事迹组成, 但不管什么事迹, 他都是有思想的, 所有的事迹都应该用一条主线贯穿, 决不是简单地罗列出来, 那样就容易造成人物简历或总结式文章的出现。
第四, 人物通讯的语言不妨用一些口头语言或生活语言, 切忌用空洞的话来描述或形容。口头语言其实也是增添人物鲜活的一大法宝, 每个人的个性是不一样的, 那他的行为举止也不一样, 尤其是语言更具有差异性, 也更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那么在写作上, 就不妨采用他的语言形容他或描述他, 或阐明他的观点, 或揭示他的个性, 或是直接将他的话、他的语言风格搬到文章中。其实, 要想写活一个人, 不怕“土”, 也不怕俗, 就怕没有个性。如果一篇人物通讯既像“老李”又像“老张”, 或是既能用在“老李”身上, 又能用在“老张身上”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一篇失败的人物报道。■
为鲜活的生命奠基 篇3
真水无色却有泽——真管理篇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学校管理包罗万象。目前,宜兴实小有8000多名师生,按常规来说管理是繁杂的。学校始终坚持“文化第一、制度第二、校长第三”的管理策略,用思想引领发展,用精神凝聚力量,用文化浸润校园,用智慧成就卓越,追求管理无痕的至高境界。
一、让校园充满精神的唤醒
“宜荆经史学堂,我的母校源远流长,多少代严师心血,浇灌出桃李芬芳;宜兴实验小学,我的母校一脉书香,多少年创新探索,培育出高材栋梁……”这首《宜兴实小校歌》,正是学校百年来创业所积淀的文化缩影,它承载着学校优良的传统,丰厚的底蕴,孜孜的追求,探索的历史,它就是文化,有着永恒的价值,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实小人继往开来,薪火相传。学校不断丰盈校园文化,让全体师生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享用丰盛的文化大餐。
走进校园,处处流淌着学校文化的气息。主楼命名为“真知楼”,寓指教师应传授真知,学生应追求真知,意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梦楼”是幼教大楼,意在从梦出发,赢在起点。“真心楼”“真行楼”“真赢楼”为三幢教学楼,寓意着“心”在真教育,真教育应该心心相印;“行”在真教学,真教学在于教学相长;“赢”在真教育,真教育培养真智慧。“真意楼”是餐厅,意在全心全意,优质服务,追求后勤“爱孩子如爱亲子,敬家长如敬亲朋”的工作状态。学校用文化的精神去感召人,用文化的氛围去熏陶人,用文化的魅力去浸润人,用文化的品位去提升人,追求“文化化人”的至高境界。
学校努力创建一个人文与景观和谐统一的校园,把校园打造成一本立体的教科书,“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株草木都含情”“让每一个角落都传神”。学校用文化丰厚人的精神底蕴,滋养人的文化气质,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不断追求师生的生命成长、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整个校园真正成为了师生学习的乐园、创造的学园、文化的圣园、精神的家园。
二、让管理浸润创造的智慧
“真管理”需要灵活应对,更要变通处置,才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真管理”需要智慧,更需要创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不利为有利,不断走向精致,激活潜能。
管理中,学校坚持层次管理,在管理时找准定位,重心下移;坚持“网状”管理,在管理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坚持扁平管理,在管理时贴近实际,解决问题。角色定型、职能定位,做到管活不管死,放手不甩手,服务不干预,坚持“三管三不管”。“三管”就是管“宏观”,精于驾驭;管“微观”,善于解剖;管“难管”,敢于突破。“三不管”就是不管日常教育指挥,不管校内一般人事安排,不管经常性经费支出。这就意味着副校长需要独当一面,针对校区,做好管理一把手,第一责任人;需要胸怀全局,面对全校,做好校长的参谋和助手。
学校在管理中坚持处理好六对关系:内与外的关系,对外抓协调,对内重引领,做到内外兼顾,形神皆备。上与下的关系,对上负责,吃透政策,争取机遇,做正确的事;对下负责,顺应民意,凝聚人心,将事做正确。做到上下共振,经营人心。远与近的关系,做到着眼长远,着力当前。轻与重的关系,定位于战略管理,发展管理和经营管理,做到孰重孰轻,张弛有致。刚与柔的关系,既重刚性规范,更重柔性疏导;既重依法治校,更重文化引领;既重健全机制,更重人文关怀,做到刚柔相济,恩威并举。得与失的关系,找准办学定位、管理定位、教育教学定位,做到有所不为,有所作为。
真水无痕却有迹——真教学篇
学校高举“自主创造教育”的旗帜,紧扣素质教育大目标,顺应改革大方向,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总思路,启动了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标导向的“一、二、三”工程。明确一个主题:教规律,教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轻负担,高质量,让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二个转变:课堂教学从特殊的认识范畴转变到师生生命的范畴,从重教轻学策略转变到以学论教的策略。处理好三对关系:师与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
一、构筑本真的课堂
“真教学”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不教而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实现科学施教,做到课堂气氛活,学生思维活,教学方法活,知识生成活,让课堂流淌生成的精彩,焕发生命的活力。
“真教学”实现了从课程规范化到课程校本化的转变,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政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不断建构起切合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的认知结构体系。学校已编制完成语文(综合活动)、数学(思维训练)、艺术、阅读等富有校本特色的教材体系。
二、点燃创新的火花
学校深谙教科实验的真谛,采取“教科研一体化”的策略,引导教师尊重规律,遵循规律,向规律靠拢,按规律办事。把在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的来源,把问题上升为课题,真正使教科实验接近实际,走进实质。“小学自主创造教育模式研究”“创设校园和谐德育环境的研究”“回归儿童学习本性的作文教学研究”“基于小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教学策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研究”等国家、江苏省、无锡市课题,让学校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之路、一条艰辛求索之路、一条开拓创新之路、一条传递幸福之路。“艺术教育”课题获全国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自主教育”课题获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成果一等奖,“电教课题”获江苏省一等奖。“教规律、教方法,轻负担,高质量”实验课题给学生们“营造一方乐土”,赢来了“花绽枝头春意闹”的生动景象……
三,追寻自发的价值
2004年4月,当许多学校为两所民办中学的招生考试埋头苦干、暗暗较劲,毕业班教师心存忧虑之时,学校召开了毕业班教师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实小的教学应追求什么?”马校长说:“学校应把基础宽厚、思维灵活、特长明显、身心健康、后劲充足作为教育的自发价值取向。自觉谋求全面发展的质量,科学真实的质量,自然生成的质量,而不仅仅是考取了几个,哪个孩子考了第一名。”会后,实小调代课申请制、练习讲义审批制等规范教学行为的规章制度先后出台实施。在当年的毕业会考中,学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当两所民办中学的招生喜报送至学校时,学校作了冷处理:不张贴、不宣传、不攀比。
现代教育不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不断实施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多元发展。“特长学生”“进步学生”“优秀队干部”等的评选,真实体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小健将”“小音乐家”“小画家”“小巧手”等的评选,鼓励学生自我发展、创新发展;“班班有歌唱,人人露一手”让校园充满了成长的气息;合唱、舞蹈、篮球、田径、科技制作等,展示着学生的个性风采……科学的评价观,让学生获得了多元发展,充分实现了全体素质发展,全面和谐发展,生动活泼发展,个性创新发展。
真水无味却有香——真活动篇
学校追求“真教育”背景下的“真德育”,建设富有生长气息、人文气息、时代气息的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真正让德育走向人本,走向心灵,走向温馨。
一、有影响——继承中发扬
1955年,宜兴实小的少先队员向全国小伙伴发出第一个“小五年计划”活动倡议,在中国少先队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页。从那时起,“小五年计划”精神就激励着宜兴实小一代又一代的少先队员。
2005年,伟大的祖国进入“十一五”规划时期,学校大队部就郑重提出:作为实小新一代少先队员,应该继承和发扬前辈的光荣传统,让“小五年计划”精神代代相传。新学期一开始,大队部就广泛宣传,让全体队员了解当年的“小五年计划”活动,并利用媒体,在当地报纸、电视台刊登启事,寻找老照片人物,以及当年的组织者、参与者、知情者,拉开了“三代人共话小五年计划”的帷幕。11月,是全校火热讨论“十一五小五年计划”月,大队部召开“为十一五作贡献”大会,各年级代表根据中队意见分组商议,拟定了“十一五小五年计划”倡议书,并讨论、通过了给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的一封信。倡议书形成后,大队部汇集“小五年计划”的所有文字、图片、摄影等老资料,制作了“昨天,轰轰烈烈开展‘小五年计划’;今天,热热闹闹纪念‘小五年计划”’的展板,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参观、学习。
2006年的阳春三月,“寻访往日足迹,踏实而今步伐”大队主题队会在雄壮激昂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声中开始了。队员们宣读了《我为“十一五”规划作贡献》的倡议书,再次向全国的小伙伴们发出倡议:一起来做“学习小主人、创新小博士、节约小能手、环保小卫士、爱心小天使”。省少先队总辅导员华耀国老师在队会上热情鼓励队员们,用智慧和双手,努力实现自己的“小十一五”规划,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二、有印象——磨砺中闪耀
在宜兴实小,一年一度的大队委员竞选是队员们期盼的“校园活动大餐”。大队部在调查了队员喜欢参评的形式后,专门设计了“大队委员竞选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每一个想参加大队委员竞选的候选人都可以参加“竞选月”活动。
学校始终坚持全员参与、公平竞争的原则,给每一名队员营造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努力就会有精彩,积小流以成大海,大队部的每一个小干部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磨砺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闪现出了自己的光彩。每一次活动的汗水与激情,都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也许,孩子们长大之后,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个个难忘的活动。
每个生命都已经鲜活心情随笔 篇4
当车子缓缓开到堵车的源头时我终于看清了,是车祸,一辆面包车停在路中间,交警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地上散落着一些车子的碎片。快过年了,很多人都往家赶,路上追尾事件一定不少,交警真心好忙。看路边站着好几个人,大人小孩都有,估计是车上下来的,理赔的事情有得烦了。
车继续缓慢的前进,我慢慢能看清面包车前面的场景,一辆摩托车倒在面包车的前面。我意识到有点不太寻常,再过去一点就看见地上趴着一个人,以奇怪而扭曲的姿态趴着,交警站在不远处用对讲机在通话。那个脸朝下的人身体下有一小滩血迹,以一种奇怪的姿态趴着,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仿佛倒在旁边的摩托车,只是个物体。
第一次见车祸现场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只能用触目惊心来解释。那个就在几分钟前还鲜活的生命,如今像一堆随便什么的物体被抛弃在地上。看着路对面那条小路,还有摩托车倒下的位置,我想象他是怎么从那边出来,转弯上公路。快过年了,到镇上给家人或者孩子买点什么,也许只是单纯的觉得今天天气很好,吃过老婆煮的早饭就出门到镇上转转。就那么一转弯,一个生命消失了。还有4天就是旧历新年,那些在家里等着他从镇上带年货的家人该怎么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短短几米的距离仿佛用了很久才走完,看着我右边车窗外恐怖的场景,我转过头不忍心继续面对。
仅仅几秒种的时间就断送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无论他在这个世界是渺小还是伟大,是平凡还是高尚,他有他的生活,有他爱的和爱他的人,现在,他即使已经不能称为他了,在这的只是一具倒在尘埃里的躯壳,但是他曾经鲜活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以后也将继续鲜活的活在家人和朋友的记忆里。
《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 篇5
二、导入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生命生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飞蛾求生、种子生长、感受心跳三个小故事,讲述了生命的存在。谁来根据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读一读课题。
生1:读。
生2:读。
师:不错,大胆地读。
学习第一个故事:
师:把生命读到心里去,回味课文中三个小故事。谁来读一读第一个小故事。
生1:读。
师:不错!拿起笔。这个故事中哪一句让你感到震惊,请你划出来。
生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有没有听到震惊?把“震惊”读出来,让大家听出来这样更好。
生2:再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师范读。)来,请你来读。
生3:再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你比刚才好多了。再来!
生4:再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好!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只握在别人手心中的飞蛾,会怎么想?
生5:感到要逃出去!
师:那你来读。
生5: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有没有要逃出去的感觉?
生6: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读,再读。
生: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如果你就是那只求生的飞蛾,你会怎么说?
生“救命!”
师:就一个“救命”?
生:救命!救命!……
师:引读“我挣扎着”。
生:齐读“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如果你是那只求生的飞蛾,你会怎么做?
生:翅膀摆动,极力挣扎。
生:先装死,然后,趁他把我扔掉了,逃走了。
师:读“我挣扎着……”
生:齐读“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伸出双手。(师生都伸出双手)有一只飞蛾在你手心,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翅膀在使劲的挣扎。
师:感到生命的力量。
生:我感到手上痒痒的。
师:飞蛾在求生。求生让我感到震惊!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范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生:齐读。
师:你知道飞蛾的寿命有多长?平均9天,只有9天,它却为了9天挣扎了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小小的飞蛾为什么要如此挣扎?
生1:它要活下去。
生2:它还要做很多事。
生3:生命只有一次,为别人做贡献!(师纠正:至少是为自己!)
生4:见家人一面。
生5:产卵抚养孩子。
师:求生多么强烈!让我们带着求生的欲望和渴望读一读题目。
生:读。
学习第二个故事: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小节,大声地读!拿起笔,哪个句子感到特别震惊也请你划出来,读一读。
生1:“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活了几天。”
师:纠正“既”和“即”的读音。这是你找的句子,还有吗?
师:你划出哪一句?
生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师: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一句“那小小的种子里……” (师引读)
生:齐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活了几天。”
师:为什么让你感到特别震惊?震惊在何处!
生:有阳光、泥土才能生长,而那种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却长大。
生:“即使它仅仅活了几天”还要冲破外壳而出,这样的成长让我震惊。
生:“冲破”已经不错了,可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情况下,还成长。
师:你认为这是怎么的种子?
生:坚强。
师:小小的种子和坚硬的外壳抗争会遇到什么困难?
生:新芽撞坏了,却还是出来了。
生:破了脑袋。
生:很累很累。
生:种子的芽折断了。
生:也许……
师:很多很多困难,也许有很多很多的也许……是啊,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活了几天。”
师:是啊,“即使仅仅或了几天”,现在你就是这种子,有了生命力,可上天对你不公,因为你是生活在砖缝里的种子,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生:长成一颗茁壮的芽。
生:一定要坚强活下去。
生:让我的子孙过的好一点。
生:我一定要坚强活下去。
生:虽然命苦,但会竭力生长。
师:这么多顽强的种子,带着对生命的期盼,一起读课题。
生:再读。
师: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像种子一样顽强抗争?
生:蚂蚁,会召来同伴把东西搬掉。
生:蚯蚓,我把它后面(身体)踩扁了,它前面的(身体)继续爬!
生:知了,有一次,我把知了抓住了,可它还是继续抗争!
师:有植物的吗?刚才是说动物。
生:被人踩的小草,不放弃生的希望。
师:有句描写小草的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爬山虎。
师:播放多媒体。这些小生命要经过多少的风吹雨打,才能绽开鲜艳的花朵;蛋壳中的小鸡要破壳才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毛毛虫怎样挣扎才能破茧而出,刚出生的小马驹到千里马怎样迈出艰辛的第一步。
师:有哪些让你感动的呢?
生:小马驹刚开始站都站不起来,后来勇敢地站起来成为千里马。小鸡要看外面的世界使劲往外面钻。毛毛虫要怎样挣扎才能破茧而出。花被风吹烂了,坚持要绽开。
师:小马驹从站不起来到站起来,这些小小生命为了生存,为了生命,努力拼搏,努力挣扎,更何况人类呢?
学习第三个故事:
师:自己读读第三个故事,拿起笔,哪一句话让你震撼,划出来。
生: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师:这是你感到震惊的句子。
生:“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单单属于我的。”
生:一切全由我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单但属于我的。”
生:读。
师:谁来读一读,读出震撼。
师:读。
师:还不够。
师:男同学,你来!
生:男读。
师:后面这句话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读。
师:预备读。
生: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单但属于我的。
师:(播放多媒体心跳声。)请你们闭上眼睛:
静静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这样的心跳在你的心口跳了10年,注意过他的存在吗?这样的心跳在你心口跳了3650天,感觉过它的存在吗?这样的心跳在你的心口跳了87600小时你关注过吗?这样的心跳在你心口跳了525600分,你知道吗?这样的心跳在你心口跳了4100480次,你又曾经注意过多久?现在感受那一声声沉稳,规律地跳,最想说什么?
生:恐怖!怦怦跳!
师:恐怖?
生:感到生命在有规律地跳。
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谢谢自己的生命,你不辞辛苦地为我服务。
师:用书上那句话说说。
生: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范读。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全场的人吧!
生:激动。
师:你读一读。
生:又激动又快乐。
师:请你又激动又快乐地读一读。
生:自豪。
师:读一读。
生:感谢。
师:读一读。
师:让我们带着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一起读。
师:这样的生命属于我自己的,一切全由自己决定。努力不努力?(生:自己)快乐不快乐?(生:自己)幸福不幸福?(生:自己)利用每一分钟,谁来决定?(生:自己)
师:是啊,这样的生命,一切全由自己决定,你必须对自己负责。让我们带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读一读。
师:俞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就是作者杏铃子,一起听听他的故事吧!介绍相关事迹。听了这段介绍你有什么要说?
生:顽强的生命力,对写作有兴趣。
生:写了401多本剧本和散文,我真佩服他。
生:病中清醒的时候还能写下这么多散文,真厉害!
师:生命仅仅是活着还有写作?写作是为了什么?
生:唤起别人对生命的热爱。
生:唤起珍惜生命。
生:有限生命,无限价值。
生:生命来之不易。
生:写那么多剧本,让大家看到,他鼓励大家站起来。
师:鼓励了一批又一批人,珍惜生命。生命光彩有力。
师:体验了生命中三个习以为常的小故事,对生命有了这样的感想,一起读。
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范读。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让……
生:接读。“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浓缩成8个字“生命有限,价值无限。”齐读,再读。
师:你准备把这8个字送给谁?
生:全世界的人。(师:真为你高兴。)
生:病人,虽然生命可能就要尽头了,还是不要放弃。(师:你真善良。)
生:孤寡老人,为了他们不在孤独中死去。
生:生命仅仅只有几个月或几年的人。
师:你读读。(生: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生:残疾人,让他们不要浪费生命。
师:你读一读。(生: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生:有病的人,穷苦又有病在身的人。(师:你来读一读。)
生:得了绝症的人,让他们对生命有希望,(师:你来读一读。)
师:一起来。(生: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师:也把这8个字送给自己,一起读。(生: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师:读了这三个生活中的故事,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思考?可以写一写,这话也可以成为你的座右铭。
生:生命因为大家而美丽。(师:没个人都拥有光彩美丽。)
生:生命因为精彩而美丽。
生:生命因为付出和爱而美丽。
生:生命因为自信而美丽。
生:生命因为强烈和鲜明而美丽。
师:还有吗?说说你的思考。
生:生命因为充满希望而美丽。
生:生命因为奉献而美丽。
生:生命因为激情而美丽。
生:生命因为爱而美丽。
生:生命因为关怀而美丽。
生:生命因为信心而美丽。
师:让座右铭不断激励自己,不断努力生活,努力进取。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 篇6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为什么会有生命桥? 师: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生:生命桥怎么跨越的海峡?
师:对呀,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生自由读书5分钟,师巡视时提示学一些词语的读音,帮助一名学生查字典。)
师:都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师: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生:(自由读了一遍,纷纷举手。)师:你想提醒哪个词语?
生:我想提醒大家“凋零”的那个“凋”不要读成“调”。师:你领大家读。
生:凋零。生齐读后继续举手。
师:不着急提醒下一个。谁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花枯萎了
。师:对,凋零是花凋谢了,草木枯萎了。屏幕上有一个词正好与它意思相反,哪个? 生:(纷纷)“绽放”。师: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课文里还有一个写花的词语,是——。
生:“含苞” 师: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自己读读看。(生大声读后纷纷举手。)师:在课文中指什么?
生:指他的是那个青年的生命。含苞是说他的生命18岁,刚刚开始,凋零是说他患了白血病要死了,绽放是说骨髓移植能让他……绽放……就是能…… 师:……能挽救他的生命。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师:还有哪个词语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暂停”,不要读成zhan停。
师:非常好。平舌音,第四声,跟老师读——(生齐读后,又指2生读,读得很准。)
师:谁来用“暂”组一个词? 生:就是那个,(很紧张)暂时。
师:好!读得很准确,回到句子中还能读准吗?(出示课文中出现“暂停”的句子)请一位同学来读。(一生读,不太流利,并且把“间隔”的音读错了。)
师:这位同学很努力,暂停读准了。不过这句话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注意。首先,这句话里有一个多音字,(课件中“间隔”变红,出现“间”字的音节)是“间隔”的“间”,要读第四声。男声读——(男声读:“间隔”)女生读——(女生读“间隔”)还有这一课出现的生词“骨髓”(课件中“骨髓”变红,出现“髓”字的音节)“髓”要读第三声。每个人自己练习三遍——(生自由练习三遍。)再看这里(课件“大地震动”变红)该怎样读?(生自读一遍)现在这句话能读好了吗?谁来自己读一遍?(一名学生读,准确、流利。)
师:真不错。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生:“辗转”都是卷舌音。师:很好,大家跟他读。(生齐读)
师:知道“辗转”是什么意思吗?(举手的学生很少)知道的同学不多……刚才有一个同学读书时查了字典,我们请他读一读字典上的解释。生:(读字典上的解释。)师:查字典理解词语,是个好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大家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不过,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出示前两句)。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
师:懂了吗?这两句都是在说什么意思呢?生:这两句话都是说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非常不容易。
师: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生:一个。
师: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
生:谈何容易!
师: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 生:在美国……
师:哦,都找到国外去了。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还可能在哪些人当中找过? 生:可能在台湾找。
师:哦,课文后一句告诉我们在台湾找到了。不过,请你想象一下在台湾找到之前在哪些人当中寻找过?
生:在他的亲人朋友中找…… 师:找到了吗?生:没找到。师: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 生:没找到。
师:最后,在哪里找到了? 生:在台湾。
师:像我们刚才想像的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生:辗转。
师: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生点头举手。)不用说出来,读第三句话,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生齐读句子。)
师:好,其他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让老师听到每个人的声音。(生大声读词语)
师:好极了!词语都能读准,长句子也都读流利了,现在我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定比刚才读得好,有信心吗?谁愿意来分自然段读?(指一列4生分别读1、2自然段,3、4、5自然段,6自然段,7自然段。)其他同学别着急,有更重要的任务,注意听他们读,一会儿,老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生读课文。)
师:读的准确又流利!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了吗?现在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1999年9月22日,小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师:哪里的小钱? 生:在杭州的,(师板书杭州)(生继续很具体地叙述,师随即点拨学生概括地说,并板书词语: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师:这位同学讲得很清楚。老师在听她叙述的过程中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看着黑板上的词语说成一句话:杭州的小钱患了白血病,台湾同胞在余震中为他捐献骨髓……)
师:怎么样?一句话就把课文内容说得既明白又完整。那么,(换方位指板书)从这边开始,还是用这些词语只说一句话,还能说明白么?谁来试一试?(一生独自连词成句,生鼓掌。)
三、再读课文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师: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注:后一部分的课堂实际呈现与我的预设相差很大,我处理的不够机智稳健,有一些有效的训练亮点没有展示出来。这是我这次赛课的最大遗憾!
三、再读课文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师: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生:我最感动的是台湾的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给杭州市的小钱送骨髓。生:我最感动的是李博士在危险的情况下来给小钱做手术。
师:看起来,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的内容。同学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生默读画语句,师巡视。)
师:好,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谁先来说说你划下的语句,然后再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我划下的是“此时此刻,……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在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没有跑,那么沉着的站在病床旁让我感动……。
师:李博士很“沉着”让他感动,他抓住了“沉着”这个词语谈出了自己的体会。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
生:这句话中,我还感受到博士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这位同学更会读书,能把“沉着”这个词语和这一自然段中的其他内容联系起来体会,体会到了李博士的精神。我们像这两位同学学一学,把“沉着”这个词和整个自然段中的其他句子联系起来读一读。一起来,都看第五自然段的句子。首先,李博士在什么情况下还那么沉着?找一找,读那一句?(指名,生读“针头向皮肤刺去……”)
师:余震都能把针头从肌肤里脱落出来,多么突然!多么强烈!那个词与表现了余震的突然和强烈? 生:“突如其来”。
师:这个词找得准!强调这个词,再读一遍这句话。(生齐读)师: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怎样地站着? 生:沉着地站着…… 师:现在什么地方最安全?读哪一句?(指名,生读“此时时刻,跑到空旷的……”)师: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 生:不是!师:想像一下,手术室还有什么在摇晃?生:手术的器具在摇晃…… 生:还有那些瓶瓶罐罐在摇晃…… 生:人也在摇晃……
师:多么危险啊!可李博士怎样地站着? 生:沉着地!
师:他沉着地站在这充满危险的地方等什么啊? 生:等余震停下来继续抽那位青年的骨髓…… 师:是不是这样啊?读一读相应的句子……(生齐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句。)师:一个“沉着”写出了李博士的品质。再找一找描写青年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生:“一个青年人正躺在……”读这句话,我感动这个青年不像一般的人,它是各有爱心的人。一般的人在地震的时候都会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可是他还来捐献骨髓……
生:“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青年正满希望……”地震了,他还像着别人……
师:你读哪句话知道了地震很可怕?
生:读“此刻,大地还在余震中摇晃。”(学生很紧张,句子没读通,老师鼓励再读。)
师:这位同学真会联系前面的课文体会自己的感动。还有谁联系了哪句话感受到青年心里想着别人让你很感动?(生读“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句”他感受。)
师:不清楚并不等于不牵挂,他虽然静静的躺在病床上,心里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牵挂自己的家人。但是,他想得更多的是——看这句话(课件出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生齐读)
师:注意红色的词语再读一遍。(生读“希望、期待着”)
师:那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听老师朗读,我们一起来感受小钱哪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配乐,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小钱就是,就是那个……那个……快要死了。师:你很伤心,你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
生:我很想小钱能活下去…… 师:你有一颗善良的心。
生:要找到合适的骨髓多不容易!
师:是啊!多不容易!你在为小钱担心!
生:小钱是幸运的,他在台湾找到了又适合骨髓的人。师:你也为小钱高兴!那么小钱在台湾找到的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也在想着小钱?再读“但是,他知道……”(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前三句话,其中五个词语变红。)
师:看着这些红色的词语,你能不能用上一个或者几个,说一说“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 ”的生命出现什么样的希望呢? 生: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脸红润起来。生: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
师:正是因此,即使是在地震的摇晃中,台湾青年也会这样,读课文“……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躺在……”(生读相应的段落)
师:现在,再读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涓涓流出……”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指名:爱心、希望……)
师:骨髓只能保存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间表,师读。)同学们算一算,这个过程用了多少时间? 生:差5分钟就是12个小时。师:这是怎么样的12小时? 生:紧张 生:漫长
师:第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这12个小时的紧张与漫长? 生:“奔波”!
师:(板书奔波)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艰辛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漫长的感觉!(齐读奔波)
师: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出示时间表后半部分)第6自然段又有一个词语表现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生:“连夜”
师:(板书连夜)多么令人感动!读这个词,读出你的感动!(生齐读连夜)师:把我们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齐读这一段)
师:小钱这样得救了。故事读到这里,关于课题的疑问,你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两岸同胞相互救助的爱。师:是什么让这座生命桥跨越了两岸? 生:爱心
师: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心(相应画板书“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 生:生命桥!
师:有没有谁想再读一读课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 生:……
师:你看到这个结果,你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句!生:……
师:最后一次机会,再来读读令你感动的句子。生:…… 师:让我面对祖国的版图,用心来读读这两句话——(配乐出示课文最后两句话“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
鲜活的生命实录美文 篇7
一、崭新的、开放的教学理念。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促进学生的发展, 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如果老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将会一事无成。邓小平对经济发展曾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发展才是硬道理。实践证明, 此话千真万确。在教学中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亦是如此。我们必须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 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的劳动不再是燃烧的蜡烛, 照亮了别人, 毁灭了自己, 而是分享学生成长的喜悦, 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在教学中承认差异, 尊重差异, 研究差异, 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学习。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 既关注那些可能成为“家”的少数学生, 更要关心那些成为“匠”的多数学生。实现教育面前无差生, 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 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必须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 开发其潜能, 培养其特长, 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 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 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二) 建立师生良好的情感关系。
1、语文教学中, 我们以朋友式的态度, 用优美、生动、富
有儿童化的语言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配以对学生亲切感的体态动作等创设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 而学生则同样也可以“指向”我们, 向我们提出问题, 发挥普遍交流的权利等, 这样, 我们与学生间就会形成一种情感沟通、融洽的统一信息场, 在这个过程中, 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会变得格外流畅,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大增加。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学生在堂上是兴高采烈日还是冷漠呆滞, 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可以让他们接触一些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 感受他们的生活经历, 揣摩他们的思想情感,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写作目的。
二、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解疑的兴趣, 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 兴趣激发。
在人的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需要更为强烈。
(二) 情感激发。
从学生的内心情感入手, 结合生活实际, 引起学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当今社会对“诚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在四年级阅读指导课《诚实待人》一课中, 让学生们观看《小“诚”故事》视频, 通过这一设计以动画的展现, 音乐的渲染, 将学生带入情境, 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的想像, 在无限的想像中读出自己的体验。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巧妙的激情与引导
语言心理学认为, 阅读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 即人通过视觉器官接受文字符号的信息, 再经过大脑编码加工, 从而理解课文意义, 求得知识。在这个阅读过程中, 人的认知能力固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人的情感、兴趣、爱好的参与也必不可少。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 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
(一) 传情达意。
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离不开审美对象, 一个不美的对象很难激起读者的审美情感, 而一套小学教材, 包罗万象, 集社会美、人情美、自然美、艺术美于一身, 蕴藏着丰富的美感信息, 对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陶冶情操, 接受美熏陶都能起着极大的作用。而文学作品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 丰富的情感信息深藏于其中, 它本身是静止的, 只有人们阅读时才能接受它的新鲜活泼、它的震荡心灵的美。我们要善于去传情达意, 善于利用作品中的形象美引起学生感官的愉快, 引起学生对作品的浓厚兴趣。
(二) 升华感情。
当学生充分发挥其审美积极性时, 就会对课文中的情感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升华, 从而形成新的情感信息, 储藏于更深的“信息仓库”。这时, 教师要启发学生对保留在心中的情感信息细细品味, 总体上把握, 寻找“弦外之音”、“象下之意”, 升华情感, 达到顿悟。使用“人物置换”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让学生把自己放到课文中人物的位置, 替人物去做去说去想, 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在我们的语文大课堂中, 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良的宽松的环境, 给学生提供丰富而科学的良性刺激, 把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自信心确立起来, 个性、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潜力开发出来, 就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焕发鲜活的生命力。
新课改焕然一新, 最终目的是什么呢?向课堂要质量, 所以无论我们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活动, 我们都要想这样设计效果是否最好。改变教师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 关注学生发展, 师生平等对话, 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些理念如何渗透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呢?这更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提高。
摘要: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如何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解疑的兴趣, 巧妙的激情与引导,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焕发课堂的生命力, 是新课改的意义之所在。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教学理念,开放,悬念,激情,阅读
参考文献
[1]、晏渝生,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
[2]、夏清,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激发》2010.3
[3]、成伟, 《浅谈新课程教学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4]、张向葵, 《教育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
让古诗教学散发鲜活的生命力 篇8
一、编演剧本,是古诗教学的一股清新的风
由于年代的久远,古诗的内容、情感、语言与现代生活有着较大的差距,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着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教学中,笔者常组织学生根据古诗编演剧本,将古时的生活再现于课堂之上,不但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彰显了“学生主体”的教改理念,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给古诗教学吹来一股清新的风。
我们知道,李贺素称“诗鬼”,其诗风格新奇瑰丽,甚至流于晦涩,在积极的浪漫主义中穿插了神奇的想象,历来是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难点,《雁门太守行》就是代表。教学这首诗时,笔者组织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自主编演剧本,获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创编剧本时,他们积极地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了李贺的生平事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对每句话,每个字的释义进行了深刻地解读,还充分融入了自己对诗歌故事情节的想象,使之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课堂展示环节,学生们以丰富的想象、形象的画面深深地震撼了老师,他们双手高举黑色幕布从讲台前面反复穿越,渲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张气氛;用哑剧,慢动作的形式再现了攻守双方惨烈的战争伤亡;还有俯下身子,半卷红旗来营造救援部队的神秘,手按自制的“玉龙”宝剑,神情凝重,一副视死如归的气概,将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兴致,他们对古诗的理解之深也远远超出了教师的预设,我只能说是编演剧本带给了古诗课堂太多的惊喜,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二、结合写作,是古诗教学的一汪明澈的泉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一直都是初中语文的教学难点,学生们不是语言干涩,就是情感匮乏、味同嚼蜡,令学生发愁,老师摇头。与此同时,古诗教学也一直延续着机械串讲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反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不但抹煞了初中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更严重削弱了古诗的文学之美,与课程改革的理念格格不入。教学中,笔者将古诗教学与写作巧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不但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其语言意识;更引导他们发现了古诗的美、写作的乐,为古诗教学挖掘了一汪明澈的泉。
古诗的语言极其凝练,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是需要建立在“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基础之上的。教学《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笔者首先针对其中的“初”“低”“早”“争”“暖”“新”“渐”“浅”等字组织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用几十个字描写出来,再将整首诗连缀起来,扩写成一篇美轮美奂的钱塘早春图。
许是古诗掘开了学生们的想象之泉,许是新颖的教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他们没有了平时的冥思苦想,在略微的沉思之后,马上奋笔疾书、一挥而就,写出了不少的精品习作。如:
乱:一路上,鲜花朵朵,有浅红的、鹅黄的、洁白的、淡粉的,一簇簇、一丛丛,姹紫嫣红,令人眼花缭乱……
如若不是亲身经历,你很难想象学生有这么婉丽的文笔!这也让我彻底地明白,创新才是教学改革真正的“根”。
三、妙用网络,古诗教学的一把锋利的刀
古诗教学中,笔者发现网络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可以引导学生迅速地突破重点、难点,升华学生的古诗能力与语文意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较长,是初中阶段古诗教学的难点。我便利用“班班通”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从岑参的生平事迹,到边塞诗的发展历程,还有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名句赏析,学生们沉浸在网络的世界中流连忘返,很快就理解了诗歌内容,体验了它的审美情趣,激发了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了网络技术:1.将学生们的朗诵视频发布到网上,供网民品鉴,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朗读兴趣与动力。2.将学生们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情感上传到相关论坛、贴吧,组织学生定期整理回复意见。3.开设古诗学习QQ群,组织学生们在群里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无形中升华了他们的古诗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与网络运用的习惯。
现在,很多家长都担心学生们会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不可自拔,其实堵不如疏,我在古诗教学中竟无意觅得了一条引导学生科学面对网络的捷径。
总之,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语文教学,创新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古诗在新时代中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泽。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唯有不断地创新教法,才能让古诗教学屹立于课程改革的潮头,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综合素养发面发挥其积极的意义。
平分生命课堂实录 篇9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觉得人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是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板书:生命)然而,如此宝贵的生命,有一个叫贝贝的男孩却要与人平分。(板书:平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同学们,你看到这个题目心中有哪些疑问呢?(指名回答。)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吧。
二、新授
1、带着刚才的问题默读课文。
2、师:原来是贝贝要和妹妹平分生命。(板书:贝贝、妹妹)
你觉得贝贝是一个怎样的男孩?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指名回答:(板书:勇敢)
3、师:没错,贝贝确实是个勇敢的孩子。请大家通读课文,划出你认为能表现贝贝勇敢的句子。
生:①医生问他是否有勇气抽血给妹妹,贝贝开始有些犹豫。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他终于点了点头。(课件出示)师:他为什么犹豫?
生:因为他以为输血会死。师:他最终同意给妹妹输血吗? 生:同意了。
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点了点头。
师:他愿意给妹妹输血,也就是说他愿意为妹妹而死。一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为了救妹妹连死都不怕,孩子们,你说他勇敢吗?(勇敢)让我们在朗读中来体会一下这种勇敢。师相机指导。(学生一开始可能不会出来前后两句的不同读法。前一句应稍慢,读出男孩思考的过程和犹豫的心理。后一句要读出坚定的决心,重读“终于”和“点了点头”。)
抽血前贝贝勇敢地做出了决定。抽血时,贝贝勇敢吗? ②抽血时,贝贝静静的不发出一点儿声响,只是向临床上的妹妹微笑。(课件出示)
师:此时的贝贝静静的一声不响,他心里在想什么呢?(生分两人小组讨论)生1:贝贝有点儿害怕,因为自己快要死了。
生2:静静的,说明他很平静。因为他不想让妹妹担心。师:他不想让妹妹担心,所以他向妹妹微笑。他是在用微笑安慰妹妹,鼓励妹妹。师:孩子们,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小男孩在面对死亡时,还不忘鼓励、安慰妹妹。你们说他勇敢吗?(勇敢)
女孩子们,如果你又这样一个好哥哥,那一定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就请女同学一起来带着你们的深情读读这句话吧。(师相机指导朗读)师:读到这,老师不禁要问:一个小男孩在面对死亡时,毫不畏惧,那到底是什么让他有了这么大的勇气呢? 生:贝贝爱他的妹妹。
师:是的。贝贝很爱他的妹妹。甚至愿意为妹妹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哥哥对相依为命的妹妹的爱。这爱就是人间最美好的亲情。正是有了亲情的力量,才让贝贝有付出生命的勇气。
看着一滴滴鲜红的血流进妹妹的身体,贝贝似乎看到了妹妹活蹦乱跳的样子。同时,他也看见死神正在一步步逼近。于是: ③贝贝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课件出示)师:贝贝为何颤抖? 生:因为他害怕。
师:那应该怎么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师:医生听了他的话,首先是什么反应?(想笑他无知)
贝贝的无知表现在哪?可后来医生又怎样了?(被他的勇敢震撼了。)医生从哪件事看到了贝贝的勇敢?是的。贝贝在以为输血会死时还愿输血给妹妹。是贝贝对妹妹深深的爱让医生震撼了,是人间最美好的亲情让医生震撼了。师:这样一个好哥哥,我们忍心让他死去吗?(不忍心)我们和医生一样希望他能再活100年。
师:贝贝知道自己不会死了,他很高兴。课文里有一个词形象地写出了贝贝的高兴,请大家找出来。(又蹦又跳)
瞧,贝贝甭提有多高兴了。当他确信自己没事了,他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
④他就又伸出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让我们每人都再活五十年!”(课件出示)孩子们,贝贝不愿独享这一百年的生命,而是要把它分成两半,五十年给自己,五十年给妹妹。(板书:一百等于五十加五十)
这就是《平分生命》,孩子们,你知道平分生命是什么意思了吗?贝贝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伟大力量。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哥哥呀!男孩子们,你们想成为这样了不起的人吗?(想)
那请你们大声地读出这句话来。(男生齐读)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的心被触动了,仿佛我眼前就有几十个了不起的哥哥。如果你们能加上表情和动作就更好了。我想请一个男生来试试。
师:真不错,老师从你的眼中读出了爱,从你的脸上看到了亲情的伟大力量。它能触动我们心灵最深处的琴弦。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课件出示两张亲情图片,师解说)
孩子们,你也一定感受过这温暖的亲情。回忆一下,把你所感受到的亲情与大家分享吧。(指名回答)
【鲜活的生命实录美文】推荐阅读:
鲜活的教育07-07
鲜活的语言12-16
鲜活的近义词06-18
让学生的作文鲜活起来07-27
鲜活05-10
鲜活设计10-23
中国互联网需要更鲜活的口号11-17
作文语言话鲜活06-21
课堂因鲜活而精彩09-30
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