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课堂实录教案

2024-05-27

《谈生命》课堂实录教案(精选6篇)

《谈生命》课堂实录教案 篇1

《谈生命》课堂实录反思

主讲:

雪花隐士

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演绎它的内涵。它是贝多芬用生命弹出的《命运交响曲》,它是凡高笔下那朵璀璨的向日葵,它是奥运冠军刘翔百米冲刺时的那声呐喊„„尽管这些生命的形式都不同,但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却是相同的。今天我们学习世纪老人冰心写的优美散文《谈生命》,来感悟作者笔下的生命本质和规律。

解说:(因为有点紧张竟然忘了写 标题)同学们,我先范读一下课文,大家看下文章里有没有生字词,而且整体感悟一下课文,看看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范读课文,尽量语调抑扬顿挫,读完,把事先写好有题目的纸用磁铁粘在黑板上。

2、整体感悟: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

解说:生命本来是很抽象的概念,但作者却写的形象生动,大家快速浏览同桌位讨论这个题目。板书,生命

/

一江春水 一棵小树

请学生解答。学生都能找到,提示比喻,本体跟喻体要有相似点才行。那么大家看看文章中的2个比喻段,写出了春水、小树跟生命之间的相似点。

3、品味欣赏。

朗读题目,让学生小组讨论三个题目:

A,说出春水的生命历程?B,说出小树的生命历程?C、作者写春水、小树的目的是什么?

(解说:本来题目出的难些,但是那样学生互动比较难以进行,所以挑些简单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串讲:我们分小组讨论,前排跟后排为一组,讨论这三个题目。

提示:同学们,生活中大家一定见过河流和小树吧,想想它们的生命历程是怎么样的?然后看看作者是如何写春水和小树的生命历程?用文章中的动词概括它们的历程。提示2个片断中间都有四个分镜头,大家看下作者是如何写的?春水开始跟结尾象征了什么?

(解说:小组讨论,学生整体素质好,讨论相当的激烈。)

请学生回答,春水的生命历程。

同学说:发源,聚集,向下奔注,遭遇一切,流入大海。

请另个学生回答小树的生命历程,让她联想生活的小树的成长经历,用课文的话说。

学生说:破壳,开花结果,叶落归根。

请学生比较,江流入海和叶落归根跟生命的历程那点相似,学生几乎能齐答:预示人的生命的结束。

自然过渡到第三小题,写春水和小树的目的就是干吗啊?几乎齐答是为了写生命的历程。有啥好处?更形象生动。

进一步总结春水跟小树共同的历程是 “生长、壮大、衰弱。”板书。

然后过渡问学生,是不是春水一路都是欢歌笑语啊?回答不是,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春水快乐,和痛苦的句子,请学生朗读,并请学生自己点评。

(解说:学生的朗读能力很强,点评也很到位,显示很强的综合素质,我夸他们说:我觉得你们比城里孩子的素质还强,虽然硬件不如他们,但是软件一点不比他们差。)

然后让学生依此类推找出描写小树的快乐和痛苦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出来,请学生朗读,并点评,学生感情把握相当准确。

接着总结,春水和小树的规律都是快乐跟痛苦相随,于是归纳出,生命其实跟他们一样。自然过渡到生命的本质规律。

板书:

生命

/

一江春水 一棵小树

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历程:生长、壮大、衰弱}共同点

规律:快乐,痛苦相随

提示:既然生命跟春水、小树一样,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段。这段都是世纪老人的人生感悟,尤其看下作者对快乐和痛苦的辨证关系的感悟,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

(解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挺强。浏览速度很快,而且态度认真。)

请学生举手回答,都能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后来点名那句最能启迪自己的,学生都能找出这句:“在快乐中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感谢生命。”尤其后句更能发人深省。

让学生说出为啥痛苦也要感谢,有学生说痛苦让人受到启迪,增强耐心。然后让学生说出歌词那句说明同样的意思,学生答:彩虹总在风雨后、阳光总在风雨后„„

(解说:学生反应不错,整体素质较强。)

教师启发学生,快乐跟痛苦就像是孪生姐妹,所以要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学生齐答“自己爬”,气氛很活跃。

4、体念反思

请写出自己经历中一段快乐或者痛苦的往事,并说说自己的感悟。或者写一句有关生命的名言,名人 的、自己的都行。

让学生分小组写,然后评出最好的。

最好能先自己引导学生说下名言,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已为鬼雄。”激发学生的思维。讨论激烈,让学生举手回答,学生答的都不错,尤其有2个学生自己的写的名言尤其出采。

一个写道,生命像是试卷„„我特别表扬他的创新,而且说我帮你加一句“答案要自己填写。希望未来这是你的名言。教室里洋溢一片笑了。听课的老师也颔首称赞。

另个同学自己写到:生命像是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我忍不住拍手称赞,全班学生都对他鼓掌表示夸奖,那个氛围真的很少见。我说你的比喻相当棒,我希望未来你的这句名言末尾加上一个破折号,后面加上你的大名,教室里一阵善意的笑声。

然后我说:同学的名言都很棒,现在我也送给大家一句有关生命的格

言―――――笑对世界。

那是我20年前大学毕业时的题词。那时很幼稚,不过我现在依旧认为笑对世界是我人生格言。记得大学班主任在我毕业留言上留言说:“你那样喜欢笑,一定可以活三百岁。” 我调侃说那样就是妖怪了,教室哄堂大笑。然后我说:我现在依旧觉得笑是最好的心态。

我想能对顺境一笑而过那是洒脱,能对逆境一笑而过那是达观,能对自然一笑而过那是爱心。没有什么比好的心情的更能让人年轻。我想每天都点亮脸上那盏微笑的明灯,即使是苦风凄雨也一样的令人舒心。

最后五分钟,我说送给大家一句名言:

生活像水,遇到岩石,同学抢着回答:绕过去;

遇到平原,漫过去;

遇到网,渗过去;

遇到水闸,怎么过去?我问,同学有的答道:“等到开闸”。我说很对,那就是等待时机。

“铃铃。。。”正好下课,“起立,老师再见。”“同学们再见。感觉学生声音特别得洪亮。

课后反思:

感觉这堂课挺成功,学生配合很好,真的觉得师生互动很到位。

原因有几个:一是公开讲学,虽是别的学校陌生的班级,但上一节课本班老师已经讲了同样一节课,所以学生互动相对容易些。当然我们讲课的内容侧重点不同,相对来说,我的课堂学生更为活跃,思维更敏捷。

二是这个班的学生素质挺高,一直一来老师都是讨论似教学,所以学生互动很好。三是有片区的老师听课,学生情绪高,自然很容易引导。

四是自己的备课充分,加上口才不错,所以学生很喜欢我讲课的方式,下课的时候,听见学生私下议论:这个老师真会上课。

总之,这堂也让我学到不少,虽然得到领导和同行的称赞,但是我知道要想上好每堂课必须不断的磨练自己。

《谈生命》课堂实录教案 篇2

师:同学们, 这节课, 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生齐读课题《生命的壮歌》)

师:谁能为“壮歌”的“壮”字组个词语?

生:壮丽。

生:壮观。

生:强壮。

生:雄壮。

生:悲壮。

生:壮士。

生:气壮山河。

(生把自己组的词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 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黑板上, 首先检查一下, 是否有错别字。

生:壮观的壮少了一竖。

师:你给他补上。

师:好,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很好, 大家的词汇量很丰富。咱们以后写字, 要把这些常用的字写正确。

师: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有两个小故事, 这跟我们常见的课文有所不同, 第一个小故事是什么?

生:蚁国英雄。

师:第二个小故事呢?

生:生命桥。

师:不管是“蚁国英雄”还是“生命桥”, 它们书写的都是同一首歌, 这首歌叫———

(生接读:生命的壮歌。)

师: (板书:蚁) 说起蚂蚁, 相信同学们并不陌生, 咱们平时常见的蚂蚁, 身体只有米粒般大小, 看到小蚂蚁, 你们会很自然地想起哪些词语?

生:不堪一击。

生:渺小。

生:弱小。

生:脆弱。

生:微不足道。

师:是呀!用一个课文中的词语来说, 这些小蚂蚁根本就是———区区弱者。 (板书:区区弱者)

二、抓特征词, 再造“大火肆虐”之境

师:这区区弱者书写的是一首怎样的壮歌呢?打开课文, 认认真真地把文章读一遍, 读准生字、词语, 读完后, 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自由朗读)

师:谁先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 (吞吞吐吐)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 但是它们并没有束手待毙, 而是拼命地想要逃离火海。

师:逃离火海, 也就是想———

生:突围。

师: (板书“突围”) 在突围之前呢?

生:突围之前被火包围了。

师:那不就是———

生:被围。

师: (板书“被围”) 它们并没有束手待毙, 冲出了火圈, 突围成功就意味着脱离了———

生:危险。

师: (板书“脱险”) 根据板书, 谁能再简单地说一说主要内容?

生:有一次由于游客的不慎, 使草丛起火了, 蚂蚁被火包围了, 但是它们并没有束手待毙, 而是向河里突围, 最后脱险了。

师:说得比较简洁。按照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进行简单的概括。这是我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常用方法。知道了文章的大致内容, 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生字、词语。

(大屏幕出示)

师:谁来读一读第一排词语? (一生读)

师:读着读着, 你发现第一排词语有什么规律?

生:跟火有联系。

师:课文中, 把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比作什么?

生:课文中把火舌比作了一串红色的项链。

师:这是一串怎样的项链?回到课文中, 谁来读一读?

生: (朗读) “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 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师:这是一串怎样的项链?

生:那是一串红色的项链。

师:哦, 你见到了它的颜色。妈妈常常挂在脖子上的项链, 能让人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但现在是一串怎样的项链?

生:那是一串让人产生恐惧的项链。

师:那是令人恐惧的、吞噬生命的项链, 你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朗读)

师:是的, 那是一串要吞噬生命的项链, 一起读。

(生齐读句子)

师:火海在蔓延, 火神在咆哮, 谁来读读第二行词语? (一生读)

师:读得字正腔圆, 清清爽爽, 读着读着, 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一群蚂蚁被火包围着, 许多蚂蚁被火烧死了。

(大屏幕出示句子: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师:读出了画面真好, 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朗读句子)

师:如果注意适当的停顿, 大家会读得更好。

(大屏幕出示标有停顿的句子: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生朗读句子)

师:你的停顿很正确了, 但似乎把我们看到的那幅画面给读丢了。谁再来读一读? (另一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读出了画面, 真棒!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齐读)

三、以情感为线索, 感悟“蚂蚁突围”之境

师:火舌在肆虐, 火神在咆哮, 火海在蔓延, 面对强大的火势, 作者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作者的感觉是惋惜。

师:是呀!让我们去体会体会作者的第一感觉。

(生自由朗读句子:“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

师:请你读读作者的心理。 (生朗读句子)

师:听听王老师读。

(大屏幕出示)

师: (朗读第二句) 老师读的这句跟原句有什么区别?

生:原句是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 而老师读的是大概要葬身火海。

师:为什么这里用“肯定”而不用“大概”呢?

生:因为大概不确定, 而肯定是非常确定。

生:“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这句话应该是感叹句, 而老师读成了疑问句。

师:好, 那谁能读出肯定? (一生朗读句子)

师:真的不一样了, 谁再来? (另一生朗读句子)

师:同学们, 我们也来表达一下自己惋惜的心情。 (生齐读句子)

师:在当时, 我能想到的就是这区区弱者要葬身火海, 而事实上, 这群小蚂蚁全都葬身火海了吗?请大家读读课文, 找到相应的句子。 (生找、画句子)

(大屏幕出示)

师:请大家再次默读这三句话, 哪些词语给你留下特别的印象?做个记号。 (生默读, 做记号)

师:好, 特别让你感动的词语有哪些?

生:有“束手待毙”“肝胆俱裂”。

生:“至死”“不松动分毫”, 这些词语体现了蚁团虽然被灼焦, 但是他们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

师:他关注了“灼焦”, 你呢?

生:我注意到了“烧焦”这个词, 可以体现那惨不忍睹的场面。

师:回到这段话中, 我想有六个字足以概括大家所感慨的场面。那就是———

(大屏幕增大红字出示:万万没有想到)

师:什么是“万万没有想到”呢?

生:就是怎么也不敢想象这一场面。

生:因为前面作者已经肯定蚂蚁要葬身火海了, 可是蚂蚁这一区区弱者竟然开始突围了, 作者怎么也没有想到。

师:联系前面句子, 你读懂了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三句话中找一找, 哪些是作者能想到的呢?

生:他能想到的是蚂蚁肯定会被烧死。

师:哪个句子是作者能想到的?

生:他能想到的是这一群蚂蚁束手待毙。

师:原来能想到的是坐以待毙, 用书上的话就是束手待毙, 让我们细细地先来读第一句, “我”万万没有想到什么?

生:“万万没有想到, 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 竟开始迅速扭成一团, 突然向着河岸方向突围。”这句话写了作者万万没有想到, 这些蚂蚁没有坐以待毙。

师:是呀,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些蚂蚁竟然抱团突围。 (板书“抱团突围”)

师:再读第一句, 读出作者的万万没有想到。

(生朗读第一句)

师:按照这一学法, 我们来看第二句, “我”万万没有想到什么?

生:“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 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 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师:你的意思是万万没有想到蚁团没有缩小, 你来读一读, 能否给大家带来这万万没有想到。

(生朗读第二句)

师:咱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二句)

师:万万没有想到的还有什么呢?

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蚂蚁虽然被烧焦了, 但是却不松动分毫。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第三句)

师:显然, 这外层被灼焦后的蚁团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 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就让我们走进这外层的小蚂蚁。 (面对所有学生) 小蚂蚁呀!你的许多同伴们都已被灼焦了, 你为什么还不撒手呢?

生:我要保护自己的同伴, 所以我们死不松动。

师:你这是挺身而出的无畏啊!

生:为了我们的同伴能活着, 我死也值得。

师:你真是舍我其谁的英雄呀!

生:因为只要我们护着里面的小蚂蚁, 他们才不会失去生命, 我们的种族才不会灭绝。

师:你想到的是家族的兴亡!是呀, 家族兴亡, 你我有责!同学们, 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 作者万万没有想到——— (生读第一句)

师:就这样, 在强大的火势前, 我万万没有想到——— (生读第二句)

师:就这样, 在咆哮的火神面前, 我们万万没有想到——— (生读第三句)

师:按照常理, 我想这区区弱者肯定要葬身火海, 可是令作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令我们每个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生连读三句话)

师:显然, 同学们已经明白了蚂蚁的心, 读懂了这区区弱者的情。那么, 我们就应该把最高的荣誉送给这群小生灵, 让我们恭恭敬敬地称颂他们为———

生: (齐读) 蚁国英雄。

四、移情想象, 营造“心灵对话”之境

师: (板书“蚁国英雄”) 同学们, 正是这区区弱者抱成团的智慧, 才拯救了整个蚂蚁家族, 课文最后这样写道———

(大屏幕出示)

生: (朗读句子) “一会儿, 蚁团冲进了河流里, 随着向对岸的滚动, 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这句话写出蚁团获救了。

师:读得真好!读出了后面的六个小圆点。同学们, 文章虽然结束了, 但那感人的画面随着省略号, 似乎还在我们的脑海中回荡,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句子)

师:在肆虐的火海中, 蚁团始终不见缩小, 多么令人感慨, 河面上升腾起薄薄的烟雾, 又怎能不引起人浮想联翩, 拿出笔, 用上“万万没有想到”我们来写一段话。 (大屏幕出示)

师:同学们, 我们来听听同伴对小蚂蚁的评价。

生:小蚂蚁呀, 小蚂蚁, 大火在燃烧, 我万万没有想到, 你为什么不松动丝毫, 我终于明白, 因为你即使被烧死, 还要保护里层的小蚂蚁们。

生:小蚂蚁呀, 小蚂蚁, 我万万没有想到你不顾自己的生死, 肝胆俱裂, 也要保护里层的小蚂蚁, 你以这一伟大的壮举, 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

师:这区区弱者, 谱写了这生命的壮歌。同学们, 请看课题, 你现在觉得生命的壮歌的“壮”是什么意思?

生:壮观、壮烈。

生:壮举。

生:雄壮。

生:悲壮。

师:是的, 壮歌, 是悲壮之歌、雄壮之歌, 是对壮举的歌吟, 是对壮烈的歌颂。让我们再读课题———

《我们的生命》课堂实录 篇3

1.通过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知识,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人的爱和期望。

2.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在探寻生命孕育、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

教学难点

知道生命是美好的,生命的成长承载着许多人的爱和期望,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学习资料(每对同桌一份)。

学生:完成课前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体会生命的美好

(课件播放画面:小草在破土而出,鲜花在竞相开放,小鸟在枝头欢唱,小朋友们在追逐嬉戏……)

师: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我们的生命又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神秘的话题。

二、了解生命的孕育

1.了解人类生命的起源。

(课件播放:受精过程)

师:神奇吧!我们的生命就是从这个受精卵开始的。那么小小的受精卵是怎么长成白白胖胖的小宝宝的呢?答案就在这个神秘的信封里。

2.了解胎儿成长发育过程。

(1) 同桌活动,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同桌一起打开信封,仔细看看里面的四幅图,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

师: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把这四幅图按一定的顺序排起来了,你行吗?

(一生展示)

师:你为什么这样排呢?

生1:我是把胎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的。

师:是的,这就是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要经历多长时间呢?

生:十个月。

(2) 了解一、三、六、十个月的胎儿的发育特点。

师:请大家猜一猜,第一张图片上的宝宝有几个月大了?

生1:两个月。

生2:一个月。

师:真厉害,第一张图片上的宝宝的确是一个月大了。让我们来仔细看看他吧。(课件展示)能看清楚吗?

生:太小了,看不清。

师:是的,一个月大的宝宝实在太小了,他只有一厘米长。大家用手比划一下。

生:只有这么一点大呀?

师:你觉得他像什么呀?

生1:像蚂蚁。

生2:我觉得像一只小猴。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他呀,还很像海里的一种动物——海马。我们编一句儿歌记住他:一月宝宝像海马(生齐读)。

师:时间过得很快,宝宝三个月大了,和一个月大的宝宝比,有什么变化?

生1:宝宝变大了。

生2:宝宝好像有人的模样了。

师:三个月大的宝宝手、脚、头已经很清晰。这时,宝宝还会玩耍了,在妈妈肚子里踢脚、握拳、转头、眯眼睛。你能给三个月大的宝宝也编一句儿歌吗?

生1:三月宝宝会玩耍。

师:我们把它记录下来。(教师输入电脑,生齐读)

师:哪一张图上的宝宝是三个月大的呢?

生:第二张图片上的宝宝。

师:你真会观察。不知不觉,宝宝六个月大了。(课件展示)

生(齐喊):哇!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六个月大的宝宝长出了头发。

师:不仅长出了头发,眉毛、睫毛也都长出来了。

生2:身子也变长了。

师:宝宝越来越强壮了,最可喜的是他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时候,妈妈会轻轻地抚摸着他,和他说一些悄悄话,或者让你听优美的音乐。你能用一句儿歌来说说六月宝宝的特点吗?

生1:六月宝宝听音乐。

师:我们也把它记录下来。(教师输入电脑,生齐读)

师:又过了四个月,宝宝几个月大了?

生:十个月。(大家再次感叹:这么大了!)

师(课件展示):宝宝又有什么变化?

生1:宝宝的眼睛都睁开了。

生2:宝宝的身体倒过来了。

师:九个月以后,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宝宝开始头朝下了,这样妈妈更容易把宝宝生出来。十月宝宝各方面都已经发育成熟了,准备出生了。我们可以编一句儿歌吗?

生1:十月宝宝要出生。

生2:十月宝宝头朝下。

师:你们喜欢哪一句呢?

生(齐):十月宝宝头朝下。

师:看来大家对这一点印象很深啊。(教师输入电脑,生齐读)这个过程真奇妙啊!我们把自己编的儿歌读一读,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生边拍手边念儿歌)

3.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辛苦。

师: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整整十个月,这十个月里妈妈会有哪些感受呢?

生1:我妈妈刚怀孕的时候,胃口很差,一点也不想吃东西。

生2:到后来,妈妈的肚子越来越大,连站起来都很困难。

师:同学们,你们站起来困难吗?

生:太轻松了。

师:在你们眼里如此轻松的事情,妈妈为什么会觉得很困难呢?

生:因为肚子太大了,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

师:做哪些事情特别不方便呢?

生1:弯腰捡东西很不方便。

生2:上下楼梯也不方便。

生3:特别是洗衣服要弯腰,妈妈就非常吃力。

师:正因为这么不方便,所以妈妈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磕磕碰碰伤到你。孩子们,接下来,我们要来感受一下,用心体会,注意保护好肚子里的宝宝,千万不要让他受到伤害。

(学生反背书包做捡钥匙、系鞋带等动作,不一会儿,许多学生就急着想把书包放下了)

师:这么快放下了,为什么不再背会儿呀?

生1:太累了!

生2(敲着背):弯腰的时候,书包特别重,腰都酸了。

师:你们才背了这么几秒钟就喊累了?我们在妈妈肚子里要呆上整整十个月啊!和妈妈比比看,你有什么感受?

生1:妈妈怀孕的时候真的很辛苦!

生2:我觉得当妈妈真是很不容易!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让我们来听听她的感受吧。

(听一位孕妇谈怀孕后的感受)

师:谢谢这位老师。让我们一起祝福她生一个和你们一样健康、活泼、可爱的宝宝。

三、感受生命的诞生

1.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

师:当妈妈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可以得到这么多人的祝福,但确实又很辛苦。经过十个月的漫长孕育,小宝宝终于发育成熟。小宝宝要出生了。(课件播放:分娩过程)

2. 抒发感情,真情诉说。

师:听到你响亮的啼哭声,妈妈巨大的疼痛、满脸的汗水都已经忘记。此时此刻,同学们,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

生1:妈妈,您辛苦了!

生2:妈妈,我爱您!

生3:妈妈,……感谢您给了我生命,我要……好好报答您!

(一些学生的声音开始哽咽,还有一些学生在偷偷地擦拭泪水……)

师:老师从你们晶莹的泪珠里,看到了大家对妈妈的爱。是的,我们的妈妈用爱甚至是生命换来了我们的诞生。我们的生命多么来之不易!

四、体认生命的成长

1.感受自己长大了。

师:当护士阿姨把你抱到亲人怀中,看着你粉嘟嘟的小脸蛋儿,你的爸爸妈妈,还有其他亲人,心里肯定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

生:希望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师:的确。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调查表,和刚出生时比一比,看看自己有什么变化?

(四人小组活动交流。略)

……

师:同学们的变化真大!大家看,我们从小小的婴儿长成四年级的小学生,经历了多少年?

生:十年。

师:在这十年里,谁在关心、照顾我们?

生1: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师:还有很多的亲人。他们是怎么照顾我们的呢?

生1:我爸爸以前从来不做饭,但妈妈怀上我以后,他就会做一些有营养的好菜给妈妈吃。

生2:我有一次发高烧,妈妈陪我挂了好几天的盐水,等我好了,妈妈却病倒了。

生3:我三岁的时候去超市玩,和妈妈走丢了,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找我,后来等找到我的时候,妈妈流着泪,声音也喊哑了。

……

师:这样动人的画面不仅出现在我们的家里,也出现在学校。在学校里又有谁在关心爱护我们?

生:有老师、同学。

师: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也在为我们的成长默默付出着,你想到了谁?

生1:交警叔叔,他指挥交通,让我们每天平安回家。

生2:医生阿姨,为我们治病,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生3:环卫工人,他们每天打扫街道,让我们的居住环境变得干净、整洁。

……

师:看,一个人的成长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凝聚了多少人的关爱,我们就在这爱的世界里快乐地成长着。

五、认识生命的意义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位特殊的同学,他也在爱的世界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播放一位脑瘫儿的日常生活录像)

师: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这位同学的父母很爱他。

师:老师相信你的父母也是如此地爱你。

生2:为了给儿子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钱,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

师:面对站都站不起来,更不用说生活自理的孩子,他的父母为什么还要到处借钱为他治病,而不放弃他?

生:因为他也是妈妈辛辛苦苦生下来的,所以不能抛弃他。

师:为了让他和其他的孩子一样,父母还送他去上学,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为什么不放弃他?

生:因为他也是班里的一个成员,我们应该帮助他才对。

师:那么,医生和护士为了他,一年做了7次手术,还不成功,他们为什么不放弃他?

生:因为他也是社会的一员。

师:他的生命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大家的,属于所有关爱他的人的。

师:让我们到诗中再去回味生命历程中这点点滴滴的爱吧!

从小小的细胞到成熟的胎儿

从嗷嗷啼哭到张开小嘴牙牙学语

从歪歪扭扭的小脚印到成长为一名小学生

……

我们的生命寄托了多少人的期待

我们的生命凝聚了多少人的关爱

生命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

让我们一起呼唤

珍爱生命吧

(师生深情朗诵)

生命的意义课堂实录 篇4

1.理解并背诵保尔的传世名言。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妙处。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保尔的坚强无畏和博大胸襟,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讲”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根据课文内容,我有目的地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课文,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通过朗读,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达到教学目的。

《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背诵保尔的传世名言。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课文短小精悍,通过不同的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复杂心情,让学生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妙处。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抛砖引玉,以学生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本文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保尔的坚强无畏和博大胸襟,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理解背诵保尔的传世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道数学应用题,请大家注意听:自从我们降生,就开始拥有了生命,假设我们的平均寿命是75岁,那么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你已经度过了几分之几的人生? 生:(异口同声)五分之一。

师:好,在座的每位同学已经走完了五分之一的人生旅途,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你认为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是什么? 生1:我认为人生最宝贵的是亲情。生2:我认为人生最宝贵的是健康。生3:我认为人生最宝贵的是金钱。(同学们哄堂大笑)

师:大家不要笑,同学们说的很好,都有自己的见解。我还想问问大家,在这期间你们有没有认真思考我们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呢? 生1:我想快快乐乐地生活。生2:我想为了我的追求而活。

师:能告诉老师你的追求是什么吗? 生2:我的追求是将来成为一名教师,我会努力学习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师:老师祝愿你早日实现梦想。谁再来说一下?

生3:我想这样度过我的一生:我的前半生我会努力努力再努力,后半生享受享受再享受。(同学们大笑)

师:这种生活方式不错,用自己前半生的努力换取自己后半生的享受,很好。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很好。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他认为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他又将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生命的意义》。(师出示课件并板书内容:生命的意义)

师:这篇文章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谁?那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作家,出生于工人家庭,家境贫寒,只念过三年书。十月革命时,积极投身于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右眼失明。25岁时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顽强斗争,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在“感动共和国五十本书”的群众评选中名列第一。师:介绍得比较完整,请坐。同学们在寒假时候已经安老师的要求读完了这本书,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保尔,感受《生命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同时注意大屏幕上的词语怎样读。(点击课件出示字词:岔路口

栅栏

枞树枝

阴郁

碌碌无为

羞愧

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师:谁能给大家读一下这几个字,大家看看有没有读错的。指名读字词

师:读得完全正确,请坐。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朗读,听好老师的要求:朗读范围是1---5段,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先交流一下说说要用怎样的语气读,设计好朗读方案,然后在你们小组中选出五位朗读好的同学每人按照你们的方案读一段。

(小组内同学间进行朗读交流,老师参与讨论、巡视组织。)

师:下面请一组的同学来朗读,哪组来?要求:朗读前,小组长先说说你们组打算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请大家听听他们组员朗读,大家再评评,看他们的读法有没有表现他们的道理。生:(大声喊)1组、2组、3组、4组

师:先让第一组同学来吧,组长说一说朗读方案。

生1:我们组确定的朗读方案是用低沉、缓慢的语速语调读。师: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

生1:因为在此之前,保尔已经单目失明,退伍后参加筑路,得了场重病——伤寒,在床上躺了一个冬天。我还记得,大病初愈的保尔出门后,对着他望了一冬的小鸟说:我们终于熬过了这个冬天。所以,此时保尔大病初愈,步履蹒跚,读的时候节奏应该慢些。而且此时保尔已经经历过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现在他想回到工作岗位去,走之前,来到了——墓地,这里埋葬的是他的战友和他的同年伙伴,这些本该是鲜活的生命现在却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保尔面对战友的坟墓,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的思考,所以语气应该是沉重的。师:不错,请你们代表读一读吧。(第一组同学读1---5段)

师:哪位同学评价一下这组同学的朗读。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字音比较准确,但语速有点快,语气没有沉下去。师:他们组的朗读方案你怎么认为。生:比较赞同。

师:评价的比较到位,我也比较赞同他们组的朗读方案,这组同学再设计时候能把握住主人公的情感。但是有一点老师要提醒大家,在确定朗读方案时候我们还要结合环境描写。同学们找一找在通往墓地的路上,保尔经过了哪些地方?环境如何?

生:经过了街道、监狱、广场。

师:文中用怎样的词语形容监狱和广场的? 生:阴森森的老监狱、空寂的广场 师:请你思考一下这渲染了什么气氛? 生:凄凉冷清

师:保尔来到墓地后,课文又有了对墓地周围环境的描写,同学们找一找哪些词语是描写墓地周围环境的?又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生:绿色的栅栏、笔直的松树、绿荫的嫩草,渲染了充满生机、欣欣向荣的气氛。师:这种氛围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来呢? 生:欢快

师:是像我们要春游时候那样欢快吗? 生:不能 师:因为这几个自然地整体的感情基调是舒缓低沉的,所以在读这一段时语气要在低沉的基础上稍微上扬,语速在缓慢的基础上稍快,根据老师的指导,哪组同学再来读一下1-----5段。生:(争先恐后高高地举手)我、我、我 师:第三组同学读一读吧。

(第三组同学深情地朗读1—5段,同学们给予热烈的掌声)师:从大家的掌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同学们读得有进步,不过语速还是有一点点快,感情还不是很饱满,课后同学们稍加练习,应该会读得更好。

师:同学们思考作者描写小镇和墓地两种不同环境,渲染两种不同气氛,这样描写矛盾吗?

生:我认为不矛盾,因为保尔他是去看望自己童年的伙伴和战友,这些人此时都牺牲了,所以保尔内心很沉痛,这种凄凉的范围正好可以衬托保尔这种心情,表达他对战友们的怀念;目的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色它表示的是战争已经胜利了,表示人们将要过上新的生活,未来充满希望。师:这种胜利是用什么换来的? 生: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师:这里有表达了保尔对烈士们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一种崇敬之情。

师:回答很好。作者渲染了两种气氛,既有对烈士的沉痛哀悼之情,又有对烈士的崇高敬意之情。

师:保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思考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请同学们齐读保尔的这段传世名言(齐读)师:在这句传世名言中,哪些词语能说明生命的宝贵呢? 生:最宝贵、只有一次 师:在朗读时一定要重读。师:“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提醒我们做什么? 生:生命如此宝贵,我们要珍惜生命。

师: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虚度年华、碌碌无为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生:(齐答)会悔恨和羞愧

师:在保尔心里到底怎样做生命才有意义? 生:(齐答)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烈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师:哪两个词说明把整个生命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 生:整个、全部

师:这两个词语也要重读。这段话表明保尔怎样的感情? 生: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

师:这是一段富有深刻哲理和浓郁抒情色彩的名言,是保尔缅怀革命烈士,深刻思考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结果,既是对烈士的崇高评价和赞扬,也是对自己的有力激励和鞭策。所以在朗读时候要严肃,同时重音应该放在最能突出生命可贵、活着要有意义的词语上。特别是引号中的话,刚才同学们都知道了这段话表达了保尔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所以大家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生:激昂、豪迈。

师:对,朗读语气要坚定,要读得豪迈而有激情,表达出一种豪不含糊不折不扣的信念,以表达人物的崇高信仰和博大胸怀。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那位同学给老师读一读这段话。

(生1大声朗读,声音洪亮但是重音把握不准,语调稍低,感情不饱满)师:那位同学能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2:我认为他读得字音很准,但是语速有点快,感情不饱满。

师:评价不错,还有一点就是他的语调有点低了,所以没有激情了,你能给大家读一遍吗? 生2:好的。

(生2大声朗读,重音把握较准确,语速适中,感情较饱满,比较有激情)(鼓掌)师:从同学们掌声中可以看出你读的不错,咱们再找一名同学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

生3:他读得比上一个同学好一些,但是我觉得感情还不是很饱满。师:还不饱满,好那你充满激情地给大家读一下吧?

(生3大声朗读,声音洪亮,感情饱满,特别有激情,大家掌声不断)师:真是太精彩了,请坐。

师:同学们,这段富有激情的文字提出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我们活着为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活着?通过刚才的分析,同学们思考:保尔为什么而活,他又将怎样活着,用原文回答。生:他为人类的解放而活。师:他又将怎样的活着?

生: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烈的事业。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而活?你又将怎样活着?让我们在有关生命意义这一重大话题上与伟大的保尔进行一次对话。

生1:我为我的理想而活,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美发设计师,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要努力学习,多看报刊杂志,关注人们的思想变化,尽自己最大努力为人们打造靓丽的外表。

师:不错,千万别忘了也给我设计一款漂亮的发型。

生2:我也为了我的理想而活,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警察,保护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不禁要努力学习还要多锻炼身体。师:不错,相信你一定会是一个出色的警察。

生3:我为我的父母而活,我一定会努力学习,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找一份挣钱多的工作,在大城市里买一座大大的楼房,让父母安享晚年。师:多么孝顺的孩子,老师祝愿你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保尔之所以对生命的意义有如此深刻的认识,正是因为他有过直接面对死亡的体验,懂得这样的道理: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是的这正如俄国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所说:

只有死亡的事实才能深刻的提出生命的意义问题。这个世界上,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只是因为有死亡。假如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就会丧失意义。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播放背景音乐《假如爱有天意》)1999年10月3日,一个非常愉快的假日里,在风景如画的贵州麻岭风景区,阳光明媚,游人如织。然而,却发生了一起与这里的景色极不和谐的悲剧。由一架卷扬机改制的缆车未经安全部门的许可被私自投入运营,原本只能容纳9人,最终却挤进了27人。严重超载仅仅是滑向深渊的第一步。驾驶者是一名刚来两天,仅仅学会起步和刹车的年轻人。由于严重超载,缆车一开动便迅速下滑,司机猛踩刹车板,钢绳崩断。随着一声巨响,缆车在数秒内从相当于20层楼的高处跌入山谷。几十条条鲜活的生命一瞬间消失了。当救援人员在谷底搜寻遇难者遗体时,却意外发现还有一名两岁的男孩活着,原来就在缆车坠地的那一瞬间,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孩子。父母双双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这个孩子叫潘子浩。韩红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一首歌《天亮了》,请同学们带着对保尔这段传世名言的理解和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倾听这首歌(播放歌曲《天亮了》有些同学边听边在那里低声啜泣)

12年过去了,当你2岁的潘子浩如今已经和你们一样走过了人生旅途的五分之一,如果此时此刻你是潘子浩,面对父母给你的第二次生命,你对人生的意义又有怎样的理解呢?请你站在潘子浩的角度写一段话,说说你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以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请同学们以这样的句式开头: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您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懂得了生命的宝贵。我的一生一定会这样度过: 师:好,同学们动笔写吧。(学生们动笔写作)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你的写作。

生1: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您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懂得了生命的宝贵。我的一生一定会这样度过:我会把我对您们的思念化作对生活的动力,努力学习,我会用我有限的生命去帮助他人,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我会用宝贵的时间去追求我的梦想,力争做一个阳光、自信、快乐而又充满爱心的人。亲爱的爸爸妈妈您们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生2: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您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懂得了生命的宝贵。我的一生一定会这样度过:我一定会珍惜您们给我的第二次生命,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我不退缩;面对暴风雨的袭击我不懦弱,力争成为搏击长空的雄鹰,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您们的骄傲。

生3: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您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懂得了生命的宝贵。我的一生一定会这样度过:虽然我永远也无法亲身体会那种坠入山谷、粉身碎骨的恐惧与痛疼,但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造成这悲惨事故的罪魁祸首。在今后的生命里我一定会做一名有责任心的人,用我的实际行动去诠释生命的意义,让远在天国的您们为拥有这样的女儿感到自豪,爸爸妈妈您们放心吧!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保尔的坚强无畏和博大胸襟,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挫折和打击。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裹足不前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珍爱我们的生命,又有什么理由不为我们的生命奋斗,让它焕发耀人的光彩呢?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保尔的崇敬、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再次齐读保尔的这段传世名言。

(师生充满激情地齐读)

师:课后同学们把这段名言背诵下来作为今天的家庭作业。好,下课。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讲”的教学方法完成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保尔的传世名言。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妙处。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保尔的坚强无畏和博大胸襟,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从教学实践和学生反应看,这节课达到了教学目的,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特别是情感目标的实现超出了我预期设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先后三次向同学们提出一个相同问题: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第一次提出是在课堂导入环节,第二次提出是在学生们体会保尔的传世名言后,第三次提出是在老师讲完故事学生们听完歌曲后。随着创设的背景和情景的变化,学生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逐步加深,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节课也实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尽管如此,本节课也不是尽善尽美,也还有不足之处,比如:教师对学生朗读的点评还不是十分精确,在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方面上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等等。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 篇5

赣县城关第三小学

陈军华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两个“静静地”感受小钱内心的不平静以及台湾青年的平静。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白血病、骨髓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本单元以爱为主题,生活中你感受到谁给你的爱?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长大,(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法国—罗曼•罗兰)(爱,可以创造奇迹。英国—莎士比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充满爱的文章,板书课题。指导峡的书写:本义是指两山夹着的水道。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海峡?两旁有陆地夹着的形状狭长的海。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课文中的海峡指的是哪个海峡?海峡的两岸连着哪两个城市?在他们之间不仅隔着千山万水,还隔着一 座茫茫的海峡,在它们之间架一座跨海大桥,怎么样?(生:那就更难了,不可能实现)可今天,台湾青年、以及两岸医护人员却用爱为杭州青年小钱架起了一座生命桥。生: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指名问两名学生)师:是呀,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开始吧!师: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学生自由读了一遍,纷纷举手。)生:我想提醒大家“凋零”。(生跟读)师:谁知道凋零是什么意思? 生:花谢了。

师:对,凋零是花凋谢了,草木枯萎了。屏幕上有一个词正好与它意思相反,哪个?

生: “绽放”。师: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课文里还有一个写花的词语,是——。

生: “含苞”

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自己读读想想。

(生大声读后纷纷举手。)

生:这三个词语写的是那个青年的生命。含苞是说他很年轻刚刚18岁,凋零是说他得了白血病要死了,绽放是说骨髓移植能让他好起来。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还有哪个词语要提醒大家注意?

师:真不错。还有吗? 生:“辗转”都是卷舌音。师:很好,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向字典请教。不过,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示课文片断“然而……的人”)师:说明什么? 生:很不容易。

师:想象一下医生可能在哪些地方为他找骨髓? 生:台湾。生:美国。

师:刚才我们想像了这么多的过程,这就叫“辗转”。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生:…… 师: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

(生大声读词语)(生齐读句子。)

师;同学们,还有这一课出现的生词“骨髓”,“髓”要读第三声。每个人自己练习读两遍。

师:其他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让老师听到每个人的声音。(生大声读词语)

师:好极了!词语都能读准,长句子也都读流利了,现在我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定比刚才读得好,有信心吗?谁愿意来分自然段读?(指4生分别读1、2自然段,3、4、5自然段,6自然段,7自然段。)其他同学有更重要的任务,边听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会儿,老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

师:读得既准确又流利!你们都进步了。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了吗?现在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1999年9月22日,小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师:哪里的小钱?

生:杭州的。(师板书杭州)

(生继续很具体地叙述,师随即点拨学生概括地说,并板书词语: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

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黑板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 生:杭州的小钱患了白血病,台湾同胞在余震中为他捐献骨髓„„

一、走近一个既平常又不平常的日子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事情发生在哪年哪月哪日? 生:1999年9月22日。

师:1999年9月22日,这是怎样的一个日子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06页,哪个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生读。

出示:“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师:我们大家也来读读这段文字,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天?。生自由读

师: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天?生:这是温暖的一天。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有点紧张。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有点紧张。谁还愿意来说? 生:这是灿烂的一天。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

师: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

师:谁能把阳光读到同学们身上,把花香读到同学们的鼻孔里?看看谁最有本事? 指名读。

师:好。让我们一同来感受这美好的一天。齐读。

师:多美好的一天呀!是呀,这对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了,可是对于小钱来说,又是怎样的一天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是怎样的一天?请你找出相关句子把它划下来。

二、走近一个既平静又不平静的小钱 生默读课文。

师:你觉得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是怎样的一天? 生:我觉得对于小钱来说这是痛苦的一天。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读:

出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生:如果对于一般来说,是很平常的一天,而对于小钱来说,他得了严重的白血病,他快要死了,所以对于小钱来说是痛苦的一天。

师:你感受到了小钱的痛苦。你呢? 生:对于小钱来说是难忘的。师:为什么样?

生:因为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年表青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因为小钱就你即将凋零的花朵一样,很痛苦,很难受。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段话,这是个长句,一共有四句,谁能把它读好?别急,请同学们练习一下。生练读。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对于小钱来说这是痛苦的一天,这是难过的一天。你从哪些文字当中感受到的?说说看。

生:我从“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看出来的。因为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是很难很难的。师:那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 生读得很有感情,尤其是“谈何容易”? 师: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我从“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一个人得了白血病已经很痛苦了,他的病还十分的严重。师:此时他正面临着什么? 生:死亡。

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刚才说的句子。师:含苞的花朵同学们见过吗? 生:见过。

师:老师这也有一朵。(课件出示)看到这含苞的花朵,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

生:圆乎乎的。生:又大又圆。师:你觉得它漂不漂亮? 生:漂亮。

师:我们还能感受到这朵花马上就要绽放了。是呀,小钱本应该像含苞的花朵一样,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可是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将凋零了。(课件点红“凋零”)“凋零” 就是—— 生:枯萎。生:死亡。

师:那么大家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读。师:还从哪里感受到小钱的痛苦?

生:还可以从“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感受到小钱很痛苦。因为他得了严重的白血病,肯定很难受。师:脸都变得 生:苍白了。

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见过苍白的脸吗? 生:有。师:在哪里见过?

生:在医院里,有一些人发烧,烧得脸没有了血色。师:我想他此时也一定很痛苦,是吗?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读。

师: 阳光是那么的灿烂,可是仍没能使小钱苍白的脸变得红润起来。那晨风中甜丝丝的缕缕花香,小钱还能闻到吗? 生:不能。:让我们再看看这段文字,你还能高兴得起来吗?那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指名读。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一丝丝的忧伤。是呀,多么可怕的白血病呀,病魔把小钱折磨得只能

生: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点红第一句)

师:同学们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心情真的那么平静吗? 生:不是。

师:他在渴望什么?他在期待什么? 生:渴望活下来。生:渴望生命能够继续延续。

师:同学们,这只是他的渴望而已呀,再读第一句。师:他得的白血病好治吗? 生:不好治。

师: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生:谈何容易。师:你能把这个词读好吗? 生读。

师:“谈何容易”就是—— 生:非常不容易。生:极不容易。生:很难很难。

师:把它放到朗读中去。生读谈何容易。师:这朵生命之花想要绽放,为什么就这么不容易呢?请你在第二段中找找句子看。生:“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出示)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从十万人当中才能找到一个。师:从哪两个词看出来的? 生:“十万”和“一个”

师:这还是有可能找到,还有可能—— 生:找不到。师:这就是什么呀? 生:谈何容易。

师:我相信同学们再读的过程中注意到这两个数,你一定能把这份不容易读出来。生读。

师:是呀,同学们,找到合适的骨髓已经不容易了,小钱想要活下来还有很多很多的不容易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4、5、6四个自然段,让我们看看在同一时刻的台湾发生了什么?划出有关句子,在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三、走进既不平静又平静的台湾青年 生默读课文,做批注。师巡视。

师:好,看来同学们有许许多多的想法,这笔尖都停不下来了。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当时的台湾发生了什么?

生: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李博士不顾生命危险,还在那里做手术。师: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生:仍沉着。

师:同学们也来看看这个句子,有同感吗?谁愿意来说说? 生:我觉得李博士都已经有大地震了,他仍在抽取骨髓,他很辛苦。师;仅仅是李博士吗?还有谁? 生:还有台湾青年。师:你觉得台湾青年怎么样? 生:他很坚强。

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

师:老师注意到了,刚才你在读的时候把“一次又一次”突出出来,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

生:因为李博士很坚强,失败来还敢再来。

师:就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点红“沉着”、“静静地”、“一次又一次”、“终于”)老师相信大家在读的过程当中注意到这些词,一定会把这句话读得更有味道些。生读。

师:同学们,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可是他们的周围并不平静呀。当时的台湾到底发生了什么?

生:“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地震还在进行,把大地都震得还在摇晃。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

师:谁还想说说看?

生:我从7.3级感受到地震威力很大。师:那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读。

师:让我们也一同去感受一下这7.3级的大地震。生齐读。师:里氏7。3级的大地震是什么概念知道吗? 生:不知道。师:老师这有一段录像。(播放录像)生发出一阵阵惊叹声。师:老师听到同学们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声。是呀,1999年9月21日,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在那场灾难中,有2000多人死亡,有1万多人受伤。而此时,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同学们,看到这一幕幕场景,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太可怕了。生:太恐怖了。生:好可怜呀。

师:那假如你身处其中,你会怎么样? 生:我想找个安全的地方藏起来。

师:逃到安全的地方,这可是人的本能呀。但是,读—— 师:同学们,地震刚刚过去,余震还在进行,李博士和台湾青年跟本不管这些。那么在当时的台湾还发生了什么?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会比较安全。”我从这里感受到如果地震很小的话,地震也不会从肌肤里脱落。师:十分的危险。那你能把它放到朗读中吗? 生读。

师:谁还想说?

生:我觉得大地震不但很大,而且时间很长。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师:同学们想像一下,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向我们袭来,我们仿佛感受到手术室的器具都发出—— 生:噼噼啪啪的声音。

师: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下来。又过了一会儿,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又向我们袭来,我们仿佛看到了手术室里的床都—— 生:摇晃起来。

师: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下来。又过了一会儿,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再一次向我们袭来,我们仿佛感觉到整个手术室都在—— 生:摇晃。

师: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下来。这就是—— 生:一次又一次。师: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一次又一次。

师:是呀同学们,如果不赶快离开,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但是,读—— 生读。

师:是呀,如果不赶紧离开,随时都有危险。当时的台湾还发生了什么? 生:“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在这场灾难中,台湾青年虽然没有事,但是他的家人有没有事还不清楚。

师:假如这是你的家人,你会怎么样? 生:我会去找他们的。生:我会马上回家去。

生:我会马上停止抽取骨髓,马上赶回家去,把家人带到安全的地方去。师;是呀,这可是自己的亲人呀!又怎能不让人担心,又怎能不让人着急呀。而此时的那位青年,读——师:家下落不明,台湾青年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同学们,地震刚刚过去,余震还在进行,自己的家人下落不明,抽取骨髓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真称得上困难

生:困难重重呀!(板书:困难多)

师:那么李博士为什么还沉着地站在病床上,台湾青年为什么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

生:因为小钱快要死了。如果台湾青年去看自己的家人的话,那么小钱就会死掉。如果他不去救他的家人,还会有人去救的,那小钱也不会死了。师:多么无私的爱呀!谁还想说?

生:“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他知道在海峡的那一边有一位青年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师: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

师:就是为了这份希望呀,读—— 生读。

师:因为他们都是炎黄子孙呀。就是为了海峡那边的一个期望呀,读—— 生读。

师:他们的血管里流的都是中国人的血呀!那位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从他身躯里涓涓流出仅仅是这鲜红的骨髓吗?还有什么? 生:希望。

生:小钱的一条命。生:一份爱心。生:一份亲情。生:一次生命的救助。

师:同学们,这流淌出来的爱心克服了重重困难,真可谓—— 生:“谈何容易”读。师:骨髓想要来到小钱身边,还有哪些不容易呢?请同学们看看课文第六自然段,谁来说说看。

生: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说明保存期很短,在路上还要经历十几个小时,可见很难。

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

师:谁还愿意来说说看? 生:李博士很辛苦。(指导朗读)师:在这十几个小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出示时间表:让我们来看看这爱心的传递吧。师读。9:20 骨髓跃出台湾青年的身体 9:30 飞机从台湾花莲起飞 10:20 到达台北桃园机场

13:25 飞机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赴香港 15:04 骨髓运到香港特区 19:55 到达上海虹桥机场 20:00刚过 骨髓装上救护车 21:25 骨髓到达医院 22:00 骨髓移植手术开始 午夜时分 骨髓顺利植入

师:从台湾花莲到台北的桃园机场,再到香港,又到上海的虹桥机场,再到医院,这就是十几个小时的—— 生:奔波。

师:从这十几个小时的奔波中你感受到什么呀?生:我感受到骨髓的传递很难很难。要想冶好一个人的病太难了。生:时间是很紧的,如果浪费一点时间,小钱都有可能有生命危险。生:李博士很辛苦,路上不能休息,要一直赶到医院,为小钱做手术。师:这个传递的过程是多么的难呀!(板书:传递难)

师:同学们,从台湾到杭州并不遥远,只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而这爱心却传递了十几个小时,却如此周折,小钱得救了,真是—— 生:谈何容易。

师:午夜时分,李博士和当地的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将骨髓顺利地植入小钱的体内,小钱得救了,他的生活又有了灿烂的阳光。生:回读第一小节后半句(欢快地读,音乐响起)

师:两岸同胞克服的种种危险和阻挠,用爱心架起了—— 生读课题。

师:宝岛台湾虽然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它架起了一座—— 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 生:这也是一座爱心桥。生:这是一座血脉桥。生:这是难得一次的爱心桥。

师:是呀,这是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架起的一座连心桥呀。师:也许读——

《谈生命》课堂实录教案 篇6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来看一组图片。

(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陪衬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长在石缝间的生命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

生:迎客松

师:是,那大家说说,这图片中的迎客松有什么特点

生1:它长得很威风。(一些同学相视笑起来)

生2:它长在悬崖峭壁,在半空中展开枝叶。

师:不错,同学们观察很仔细,那这张图片呢?

生:这是长在峭壁顶峰的松树。

……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生1:我觉得小草的生命力很顽强。

生2:震撼,在石缝间长些小花小草,在我看来还是较常见的,但是傲然挺立在悬崖峭壁上的参天松柏真的让我感到震撼!

生3:真的没想到这些生命的生长环境是如此的恶劣。

生4:真不知道这些生命是如何生长的?

是啊!(很多同学点头附和)

……

师:说得太好了,老师也想知道,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同学生们的震撼和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屏幕显示课文题目、作者)

师:那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先检查下同学们学前自测情况。

生1:林希,原名侯红鹅,现代作家,1935年生,天津人。

生2:他的代表作有诗集《无名河》、中篇小说《高买》、长篇小说《桃儿杏儿》等。

生3:他早年经历坎坷,19岁那年受冤案株连,被定为“胡风分子”1957年又被错划成右派分子,被送到农场、工厂参加体力劳动,直到1980年平反,才重新回到文学工作岗位。

……

师:看来同学们准备得很充分哦,有道是有备而来,不错!(教师屏幕显示作者简介)

师:(屏幕显示字词积累)哪四位同学来为这些字词注音呢?

师生一起校对同学所写的字词,教师强调个别读音并简要讲解。

师:好,那现在我们来听课文录音范读,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屏幕显示:文章描写了哪几种石缝间的生命?)

师:听了范读,相信大家对课文大概有所了解,现在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给大家一点时间,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圈划出来。

生齐答:三种,无名的小草  苦苦的蒲公英  参天的松柏

师:不赖嘛,好,那同学们现在自由朗读课文,交流:作者所描述的3种生命的生存形态,哪一种深深地撼动着你的内心世界,为什们?(屏幕显示)

生1:我选的是无名的野草:在不可能存活的地方存活了,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奇迹般的物种的繁衍。

生2:最打动我的是参天的松柏,尤其是课文描述中的这一句语句: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里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生3:最震撼我的内心世界也是参天的松柏: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数衣上都结着伤疤。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

生4:震撼我内心世界有野草,参天松柏,但更令我感动的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的根似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当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时,却默默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它在恶劣的环境中还想着为人们服务,它的这种顽强的生存意志和无私的精神令我感动。

(学生刚说完,同学情不自禁鼓掌,以致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

……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也很到位,但由于时间的关系,那我们的讨论就先到此,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明确下刚才同学们的发言:

无名的野草-----瘦叶细根、春绿秋黄

小小的山花-----做不了野菜做抓手

参天的松柏-----盘根错节要巍峨挺拔

师:从刚才我们的交流回答中,我们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那么大家想想,文章仅仅是赞美石缝间的小草、蒲公英和松柏吗?如果不是,那么作者借石缝间的小草、蒲公英和松柏要赞美什么呢?

生:不是,作者要赞美的是像生长在石缝间的小草、蒲公英和松柏一样的这一类人。

师:对,那么请同学们找出这一依据。

(生齐附和:第八段)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切切。愿一切生命敢干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齐读)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呢。

生:作者在这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将“石缝间的生命”与“困境中的人生”联系起来,表达了他赞扬顽强拼搏、战胜自己的崇高精神的思想感情。

师:很好!试问生命要想在困厄中战胜自己,最需要什么?

生附和:生命的根要深扎入土壤。

师:具体来说,生命的根在文中指什么?

生附和:意志和毅力。

(投影:意志和毅力)

师:面对一切生命,作者最希望的是什么?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生:作者最希望一切生命茁壮成长,我希望所有的生命能和谐地相处。

师:那请祝福生命吧!

(投影:众生-茁壮成长-和谐相处-神奇)

师:只要众生把生命的根深深地扎入生命的土壤,和谐地相处,那么这些生命就会茁壮成长,这样的世界就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也正我们所渴望的世界。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像石缝间的生命一样顽强、一样勇于拼搏,使自己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最后,给同学们的课外作业:

1、自己研读课文,揣摩语言(抒情议论句是重点)

2、交流你所知道的在逆境中拼搏、在逆境中成长的名人、伟人。

3、当你陷进困境时,你会作出怎样的回答?

上一篇:关于中考英语口语考试应重视日常话题推荐下一篇:税务公文写作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