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生命教育

2024-10-20

小学音乐课堂生命教育(精选12篇)

小学音乐课堂生命教育 篇1

作为小学音乐老师, 应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使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合理的释放, 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激发生命的活力, 有利于小学音乐的施教, 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让小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一、在快乐中游戏——建立师生友情

无数事实表明:要教育学生, 首先必须了解学生, 与学生交朋友,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就比较容易找到通向学生心灵的世界窗口, 从而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的心灵之门不总是敞开的, 特别是对他们不熟悉、不信任、不知心的老师, 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哨兵, 不把真情实感的心理活动流露出来, 要突破这一岗哨, 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 最好的办法是和学生一起参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可以一起唱歌表演、创编填词、音乐创作、排练节目、探讨问题及交流等活动。例如:在教学《小小足球赛》一课时, 我动情地告诉同学们:孩子们, 咱们的这一课呀, 将要到校园的操场上边玩足球边学习。孩子们一听兴致很高。然后, 我又紧接着跟大家说:为了实现更好的边玩边学, 请同学们认真聆听, 用心感悟, 以情演唱这首歌曲。果然, 同学们学得很快, 很快掌握了歌曲的重难点, 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因为, 他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到了操场上, 我将孩子们分成四组, 每两组为一队, 比赛时两队各选一组比赛, 另一组为啦啦队唱歌加油, 然后两两轮换。孩子们邀请我加入到他们的行列, 我忘情地和他们一起玩了起来, 既有参与比赛, 也有参与啦啦队, 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在音乐中体验——创设情景课堂

教师创设情景, 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 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而音乐歌曲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则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 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的音乐感受,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 让音乐课堂充满魅力。例如:在教学《小雨沙沙》一课时, 师导入语:同学们,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你们猜猜, 她是谁呢?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春姑娘) ——是的, 春姑娘来了, 大地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继续播放课件:春天景色) ——你们听听 (我声情并茂地朗读一段有关春天的小散文) ——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述春天的景色呢? ——接下来, 让我们一边聆听音乐《春天在哪里》, 一边寻找春天的美景吧!——春天好美啊!土地里面的小种子也不甘寂寞地想钻出头了, 可是, 却怎么也钻不出来, 同学们你们说该怎么办, 谁能帮帮他们呢?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小雨) ——那么春天的小雨又是怎样的呢?在下春雨的时候又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谁会模仿? (学生有的回答:唰唰唰, 有的回答:沙沙沙) ——小雨沙沙沙地下着, 他落在了花园里、鱼池里、 田野里, 你听—— (播放音乐 《小雨沙沙》) 。

三、在活动中表现——充分展示自我

教师要努力地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平等、自由的音乐课堂, 给每位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让每一个孩子在自由、 平等的音乐课堂上自信地展示自己。音乐教育的根本, 并不是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 而是让每个孩子在音乐中享受快乐, 从美妙的音乐中受到启发, 使心智得到健全的成长, 智力得到较好的开发, 让他们去表现、感悟和创造, 积极、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例如:在教学《望月亮》这一课时, 当学生们学会演唱这首歌曲之后, 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自主寻找合作同伴编创“月亮来了”, 然后, 请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表现。结果, 让我欣喜地发现, 这些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简直太棒了, 有的孩子跳起优美的舞蹈, 有的孩子用童歌表达深情的心声, 有的孩子用画笔画出美丽的夜空, 有的孩子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月亮的诗歌, 有的孩子……, 当时我的眼眶已经湿润了, 展现在我眼前的每一个画面都是动人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快乐的、自信的, 让你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其中, 沉醉在孩子们欢乐的海洋里。

四、在课堂中舞动——绽放生命活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将舞蹈融入音乐教学,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因此, 音乐教师应根据歌词内容, 精心设计、创造合适的音乐情境, 让学生尽情地舞起来, 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充分感受音乐情绪, 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例如:在教学《达古拉》一课时, 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课的歌词, 编排草原小牧民骑马和策马扬鞭的动作, 根据旋律的缓急有节奏变换舞蹈动作, 让每位同学感受到音乐的震撼和律动。同学们随着舞蹈动作幻想走进蒙古大草原, 感受草原的广阔, 感受飞舞的清风和扑鼻而来的草的清香, 感受奔跑的马儿, 感受策马扬鞭的自己, 让学生边学习边在优美的舞蹈、美妙的歌声中陶醉, 让音乐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总之, 音乐教师要努力由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愉快地上课和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 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 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 绽放学生的生命活力!

小学音乐课堂生命教育 篇2

关于举 办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课堂教学长春经验交流报告会”的通知

中关教培字【2011】057号 各地有关教育局、教研机构各级有关教师培训部门

各地中小学校(含民办学校、中职校):

为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的“学会生存生活”,“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搭建生命教育交流展示平台,促进各地各校深入开展生命教育及心理教育,提高实施生命教育的水平,推进中小学心理教育与生命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发展,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协助教育行政领导、校长及教育工作者对生命教育事业做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倡导生命关怀和提升生命价值,构建和谐及安全校园文化建设。为探索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基本经验,提高教师生命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我单位决定2011年9月23日-25日在长春举办“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课堂教学长春经验交流报告会”。

请各市县教育局、学校等收文单位转发此通知,并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加。由于会场座位有限,参加老师较多,请各校接到通知后统计本校参加人员,报会务组,以便确认。

一、目标宗旨:

目的是加强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生命教育工作质量和效果,促进生命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另一方面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生命教育情怀,提升自我生命的品质与价值。

二、主办单位: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

三、针对吉林省特定议题:

(1)生命教育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与实施。

(2)生命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问题研讨。

(3)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4)学校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策略

(5)生命教育教研模式研讨。

(6)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及原则;

(7)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及心理主题班会操作实务;

(8)规范心理健康构建学校生命教育体系;

(9)中小学心理咨询的技巧与督导;

(10)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心理健康;

四、活动时间:2011年9月23-25(23日全天报到)地点: 长 春

五、参加人员: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

中小学校长、德育主任、政教处、团委、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及班主任; 各地教科所(教研室)负责人、教研人员;

等提供机会;本会特决定举办全国中小学教师“精彩一课”征文活动:提交论文者(请将

论文上注明电话、邮编和地址),本次征文活动评审委员会将严格执行“三审”制,优秀论文将颁发《全国中小学教师“精彩一课”教研成果奖证书》(分特等奖、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评审费另付。将编辑出版《中小学优秀教学论文集》。

八、推荐活动(欢迎来电咨询):

1、2011年10月23-30日组织吉林省校长赴山东杜郎口中学等课改校观摩活动。2、2011年11月18-24日我单位在深圳、香港、澳门组织海峡两岸音乐、美术、体育教师观摩活动(参会费:1980元;请参会老师在当地公安局提前办好港澳通行证)。

3、2011年11月25-30日昆明举办“全国中小学后勤管理论坛”。4、2011年12月28日海口举办“全国中小学财务管理培训班”。

5、关于组织因(公、私)赴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学习考察团。

九、报名说明

1、会务费:480元/人,各老师凭入场券进入会场;食宿协助安排,费用各单位自理。

2、报名方法:请认真填写报名回执表并将回执发送到电子邮箱553164822@qq.com或传真到010-57158191。

十、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57158190

联 系 人:张斌手机:***

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中国关工委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2011年 8月11日--------------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生命教育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命教育 策略

一、传授数学知识,渗透生命教育

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展开生命教育。两者的有机结合,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适时适地地进行渗透,下面以实际例子解释说明。例如,在讲解“左右”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左右方位的同时,可以把左右作为契合点,确定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为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即走路需要靠右。除了在课堂上讲解概念和知识,可以组织学生们到操场上进行实操。集合后,让大家感受左右方向,然后结合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的活动会让学生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出现相互碰撞,甚至会出现更多的意外,通过小小的活动让大家了解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公德,会出现更多的问题。除此之外,作为左右的邻居、同桌,应该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和理解。在做数学加减法和乘除法时,应该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在日程生活中应该做到待人认真,做事负责。

二、联系实际生活,渗透生命教育

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认知规律是比较有特点的,假若只是单独地给他们将一些大道理,往往效果达不到预期。数学应用的范围是比较广的,此时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特点把生活中的实际结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数学加减计算时,可以引入“小小超市”情景,让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学习和巩固计算能力,让学生明白和了解如果在购买过程中出现计算错误,这会给买卖双方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注重个性差异,渗透生命教育

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是唯一的个体。我们的教学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希望获得教师的关心和尊重,因此在教学中和日程生活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共同营造良好、愉悦的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中学习和健康成长。例如,在讲概率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抛硬币,首先讨论和确定哪种方式是最好的办法,学生们会不由自主的活跃起来尝试和探索最佳的抛硬币方法,展开想象力尝试各种办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展开各自的想象力,有的还结成小组进行合作,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让学生得到不同的认知获得更多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是生动有趣的,学生在遇到问题后动脑思考和实践探究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让他们了解生命需要探索,不断去完善和追求自己理想,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课堂更具生命力。

四、创设教学情境,渗透生命教育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的契合点,这需要教师不断探究和思考,设定合适的活动展开教学。例如,在进行计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如在公交车上从第一站到第二站,上车的有多少人,下车的有多少乘客,发车后车上的乘客共有多少?学生们在计算过程中会涉及到上下车人数的计算,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利用上下车教育学生应该遵守规定:前门上、后门下,尊老爱幼,尊重他人。这样学生们懂得了在公交车上的秩序,也就避免了很多威胁生命的事故或者纠纷,更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有懂得了德育美德的重要性。

五、培养良好习惯,渗透生命教育

数学具有两大明显特点,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一个习惯是比较简单的,但困难的是如何坚持这个良好的习惯。在训练时应该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待人做事都要有责任感,面对错误应该及时改正,面对困难勇于面对。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不能急于求成,该是循序渐进。在做练习或者是作业时,我会常常提醒学生题目是否抄写正确、步骤计算是不是正确等等,学生会在提醒下进行检查,把错误及时改正过来,在下一次的计算中就会有意识地再去检查一遍,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知识教学是重要的,但是生命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在实际中两者的结合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这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去思考和创新,挖掘数学教材中可以利用的契合点,只有不断地探究,才能促进学科内容和生命教育内容的有机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彭正.生命教育.青岛出版社,2014.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生命教育 篇4

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展开生命教育。两者的有机结合,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适时适地地进行渗透,下面以实际例子解释说明。例如,在讲解“左右”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左右方位的同时,可以把左右作为契合点,确定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为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即走路需要靠右。除了在课堂上讲解概念和知识,可以组织学生们到操场上进行实操。集合后,让大家感受左右方向,然后结合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的活动会让学生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出现相互碰撞,甚至会出现更多的意外,通过小小的活动让大家了解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公德,会出现更多的问题。除此之外,作为左右的邻居、同桌,应该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和理解。在做数学加减法和乘除法时,应该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在日程生活中应该做到待人认真,做事负责。

二、联系实际生活,渗透生命教育

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认知规律是比较有特点的,假若只是单独地给他们将一些大道理,往往效果达不到预期。数学应用的范围是比较广的,此时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特点把生活中的实际结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数学加减计算时,可以引入“小小超市”情景,让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学习和巩固计算能力,让学生明白和了解如果在购买过程中出现计算错误,这会给买卖双方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注重个性差异,渗透生命教育

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是唯一的个体。我们的教学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希望获得教师的关心和尊重,因此在教学中和日程生活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共同营造良好、愉悦的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中学习和健康成长。例如,在讲概率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抛硬币,首先讨论和确定哪种方式是最好的办法,学生们会不由自主的活跃起来尝试和探索最佳的抛硬币方法,展开想象力尝试各种办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展开各自的想象力,有的还结成小组进行合作,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让学生得到不同的认知获得更多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是生动有趣的,学生在遇到问题后动脑思考和实践探究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让他们了解生命需要探索,不断去完善和追求自己理想,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课堂更具生命力。

四、创设教学情境,渗透生命教育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德育教育的契合点,这需要教师不断探究和思考,设定合适的活动展开教学。例如,在进行计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如在公交车上从第一站到第二站,上车的有多少人,下车的有多少乘客,发车后车上的乘客共有多少?学生们在计算过程中会涉及到上下车人数的计算,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利用上下车教育学生应该遵守规定:前门上、后门下,尊老爱幼,尊重他人。这样学生们懂得了在公交车上的秩序,也就避免了很多威胁生命的事故或者纠纷,更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有懂得了德育美德的重要性。

五、培养良好习惯,渗透生命教育

数学具有两大明显特点,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一个习惯是比较简单的,但困难的是如何坚持这个良好的习惯。在训练时应该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待人做事都要有责任感,面对错误应该及时改正,面对困难勇于面对。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不能急于求成,该是循序渐进。在做练习或者是作业时,我会常常提醒学生题目是否抄写正确、步骤计算是不是正确等等,学生会在提醒下进行检查,把错误及时改正过来,在下一次的计算中就会有意识地再去检查一遍,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知识教学是重要的,但是生命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在实际中两者的结合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这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去思考和创新,挖掘数学教材中可以利用的契合点,只有不断地探究,才能促进学科内容和生命教育内容的有机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彭正.生命教育.青岛出版社,2014.

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篇5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与相关艺术和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然而,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了音乐教材的被动使用者和接受者,这种“唯教材而教材” 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了封闭、狭隘的音乐教学格局,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降低了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压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失去了音乐的“精神价值”。而现如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它不仅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潜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师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审美核心” 的活力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构筑音乐课堂教学,通过音乐作品的音乐美和视像美来完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情智互补的作用。如:欣赏《春天悄悄来临》时,我抓住了作品音乐美的特征,紧扣音乐主题展开教学,运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和情感体验将学生带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情感体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那水波荡漾似的分解和弦为背景贯穿全曲,主题充满歌唱性,乐曲旋律抒情柔美,似有春天来临,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之感;中间部分,乐曲显得更为明亮,犹如春光明媚,婆婆起舞的柳丝和着春风在唱歌;最后一段,持续的分解和弦犹如春风给人以遐想。我和学生都沉浸在这美的音乐和画面中,流连忘返。学生也在乐曲的感染下说出了热爱音乐、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

二、“和谐互动” 的活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通过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过程。《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和谐互动,“和谐”是师生之间互尊互爱,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用美妙的童心和赤诚的爱心,搭建起师生情感的桥梁,使学生以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互动” 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双向互动中才会焕发活力。如我参加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的《春雨音乐会》一课,在课堂上我以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与学生一起围绕创设“春雨音乐会” 的艺术情景开展音乐活动,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达,善于交流,领略合作的愉快。通过赏春雨、画春雨、唱春雨、奏春雨、舞春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展示了学生的音乐才能,激发了学生对美的追求,达到了师生和谐共振、和谐互动。

三、“实践创造” 的活力

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创造过程。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 同样,音乐实践创造了音乐美。人们通过音乐实践把来自于生活的音乐作品还原成活生生的音乐形象,给人们带来了艺术美。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创造美,获得审美体验。我在一次课改实验研讨活动中上了一节汇报课──《神奇小乐队》,我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物品中(如饮料瓶、小药瓶、鞋盒、杯子等)发掘音乐,动手制作各种“小乐器”。学生们通过观察、创造、动手实践,变废为宝。他们的实践创造能力真让我感到惊奇,制作的乐器可谓是“神奇之极”:有“小吉他”“小编钟”“小古筝”“小沙锤”“爵士鼓”等等。在课堂上,他们兴致勃勃地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得意之作”,交流了制作方法、演奏方法、音色,还兴趣盎然地敲出快乐的节奏。学生在实践创造的过程中产生了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体验到了创造的成功感。

四、“综合发展” 的活力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发展,是《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音乐教育理念,是使学生的人格向完整、和谐的方向发展。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以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如《五十六朵花》一课,综合了艺术之外的地理学科知识,让学生了解了地理环境与民歌特征的关系、风土人情与民歌风格的关系、民族语言与民歌韵味的关系等。这不仅给了学生丰富的人文知识,而且对各民族的民歌有了了解,扩大了音乐视野,丰富了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益。同时,充分体现了音乐的价值,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结语

小学英语生命教育在课堂中的运用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命教育;教学活动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也随之进入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小学英语教育应该顺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生命教育。小学英语老师作为人才的培养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求,制订符合生命教育的教学计划,不断改革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为小学生以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人性格还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英语也是在起步阶段。所以小学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英语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素养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融入生命教育是小学英语老师不容推卸的责任。很多学生都感觉传统的英语课堂不能吸引自己的注意力,上课内容多是课本已经有的文字,老师的讲解也不够生动,所以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不高。而且,小学生更是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如果课堂内容不够丰富多彩,很难做到让小学生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所以,小学英语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寻找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

1.以音乐为载体

我们都知道,听歌是可以让人感到轻松愉悦的娱乐方式,小学老师完全可以利用英语歌曲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更加容易学习英语知识。老师可以搜集一些能够提高学生英语知识的歌曲,之后把这些歌曲分类整理出来,分发给同学。比如一些表达友谊、亲情等题材的歌曲。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播放一遍歌曲,之后对歌曲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单词进行详细讲解,把歌词的大概意思进行翻译,这就是用英语歌曲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教育。之后可以让学生多听几次歌曲,这样在放松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这样的学习方法一定会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有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又把生命教育渗透进教学活动之中。

2.利用好教材插图

小学英语教材中最大篇幅的就是插图,每个章节的内容主题都是通过插图的方式来展现的,每篇英语课文也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插图上的内容基本可以表达出课文的主要意思。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理解英语课文和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不过也要老师合理地运用加以配合。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不对英语课文或单词进行讲解,而是先让学生打开教材上的插图部分,让学生对插图进行描述,说说自己的理解。这样的课堂开头可以给学生思维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表达意愿,同时也会吸引学生想要阅读英文课文的好奇心,为之后的教学内容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很大。

3.注重教学语言

老师在课堂上要体现自己充满自信、具有亲和力和幽默性等人格魅力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老师所运用的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有很关键的影响。如果教学语言有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就更加容易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的魅力,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变得充满活力。所以,小学英语老师一定要在自己的教学语言上进行细致的研究。不能用过激的教学语言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学习热情和上进心。比如老师在问:“Whats her

father?”学生回答:“Hes a doctor.”面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老师应该用比较赞扬的口气来回答,这样会激励其他同学踊跃地发言,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想要研究什么样的教学语言更符合教学要求,老师还要做的就是对学生心理发展和思维方式的特点有个初步了解。在口头语言之外,老师还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比如,老师在讲解猴子的英语说法时,可以模仿猴子的动作,让学生猜出“monkey”这个单词。用这种肢体语言来进行教学具有幽默性,更加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不同的学生心理发展和思维方式肯定会有差别,所以老师的教学语言在不同的同学面前也要有所不同。比如,当面对比较害羞内向的同学,老师的教学语言就要趋向于鼓励。这样的教学语言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立教学目标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让教学内容合理化最好的方式。所以老师要在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有个明确的认识,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老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掌握程度对教学目标不断更改和细化。在每个章节的教学之前,都制订好具体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三、总结

小学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必须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负责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小学英语老师要在语言教育的同时注重生命教育,探讨可以让两个充分结合的有效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曹文珍.英语教学从“心”开始[J].山西教育:教学,2011(6).

[2]黄福云.活跃英语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7).

[3]魏华.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3(10).

小学音乐课堂生命教育 篇7

一、传授知识,夯实生命基础

知识的传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将各种知识传递给学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内容, 而生命教育理念则要求在原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加入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就是生命教育的具体载体。生命教育还要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由于小学生的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处在逐步发展的阶段, 他们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认识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直观。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左右》这节课中,在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与态度”就定为教育学生遵守公共道德秩序,上下楼梯靠右走。教学时,在了解了“左、右”这两个方向之后,适时提问学生:在上下楼梯时,如果不按一定的规则,不守秩序,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接着教师放一段录像是人们在楼梯间混乱的情景,学生看后展开想象畅所欲言,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自然地渗透了生命安全教育。然后带着学生亲自在楼梯间走一走,通过体验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只有人人都按一定的规则走路才不会出现意外情况,因此在上学、放学路上,我们必须遵守行人靠右的交通规则,自然地渗透了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二、培养能力,引领生命价值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 也是生命教育的课堂主要目标之一。生命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正在发展的活生生的人,他们自身具有一定的潜在能力,以这些潜在能力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动手操作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潜能。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小小设计师》这节课时,教师将收集的一些美丽图案展示给学生欣赏,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再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加深对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认识,从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之后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根据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设计图案,当一回小小设计师,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想象能力,活化学生的空间意识。最后,让学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设计理念,并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交流,从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节课中,就注重了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三、积累经验,活化生命历程

数学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化的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让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对接。生命化的学习内容,是要在学生生活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实现数学的生活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粗浅杂乱的生活经验转化成数学经验。这种生命化的教学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世界,甚至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迎合了学生的期待,激活他们的兴趣和经验,为生命增添了色彩。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时,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说一说你知道的年月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回答。

生1:从昨天中午的12点到今天中午的12点就是一日。

生2:我的生日是3月25日,从去年的生日到今年的生日是一年,我就会又长大了一岁。

生3:这个月的1号到这个月的30号就是一个月。 (4月)

生4:每天早上我都会在6点钟起床,从昨天起床的6时到今天早上起床的6时也是一日。

生5:从今年的第一天这天到今年的最后一天,就是一年的时间。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他们理解的年月日, 通过教师的引导,可将这些生活经验转化成数学的经验。教师应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培养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在不知不觉中将自身生命历程与数学结合在一起。

四、启迪智慧,开发生命潜能

生命教育课堂的数学价值不在于模仿而在于创新, 数学学习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是思想的提升,智慧的生成。苏格拉底曾说:“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教师应鼓励学生从能思考到会思考,再到善于思考,在思考中启迪智慧,在思考中提升自我。会思考的学生不拘泥于接受答案, 善于质疑问难, 善于自我反思,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因此,数学教学中需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 突出知识的发生及发展的全过程,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

例如:二年级下册《简单推理》的教学以有趣的活动开始,让猜一猜三位小朋友手里拿的各是什么书, 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从“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过渡到“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难度一步步螺旋上升,这样的梯度安排有利于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要求他们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生命智慧。

小学音乐课堂生命教育 篇8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和具体内容

(一) 生命教育的含义。

所谓生命教育, 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待, 一种是狭义上的定义, 一种是广义上的定义。狭义上的定义主要是指对生命本身引起关注, 这其中包括人自己的生命, 他人的生命, 最后延伸到社会和自然界中的生命。而广义上的定义主要就是在狭义的定义之上进行扩展, 不仅仅包括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关注, 更包括如何进行生命的延续, 进行生存的技能学习以及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这些内容都是生命教育的重点, 也是生命教育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

(二) 生命教育的内容。

1.认识生命。首先要告知学生生命的起源, 让学生对神奇的生命来源进行了解, 从生命结构特征以及生命的本质角度来看, 实现对生命教育的初步把握。2.尊重生命。告知学生, 任何生命都是需要尊重的, 包括自己的生命, 他人的生命以及自然界中一切生存的生物的生命, 都是需要得到认可与尊重的。让学生明确既不可以自残自杀伤害自己, 也不可以伤害他人和其他自然界中的生物。3.热爱生命。在尊重生命的基础之上, 帮助学生学会热爱自己的生命, 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努力实现生命每一天的存在意义。4.保护生命。教会学生学习基本的生存技能, 在任何的困境当中都不要轻易地放弃生命。生命只有一次, 不仅要热爱, 更要学会保护。保护自己的生命的同时, 也要学会保护他人,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实现对生命的最大程度尊重。5.实现生命价值。生命有长短, 但是价值却无限大, 每个人都应该利用有限的人生, 实现对自身价值的体现, 让本是有期限的生命, 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二、生命教育在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 以生命的神奇起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生命的起源有着很大的陌生感, 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起这一点, 以生命的起源做为教学的如手段,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将会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首先可以向学生普及一下生命的结合过程, 包括女性排卵, 与精子结合之后形成受精卵, 然后在体内孕育10个月的时间才可以诞生一个新生命。当学生简单了解了基础知识之后, 就会对生命的起源感到神奇, 然后教师以此为教学的切入点,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得到提升。渐渐的学生会明白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进而珍惜生命, 热爱生命, 实现对生命的肯定。

(二) 通过创设与生命相关的情景来实现对学生的参与度提升。

通过与生命相关情景的创设, 往往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德育课程中有一章节为“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秩序”, 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学习恐怕会有所困难, 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已经相关法律的认识较少, 恐怕会丧失对于这类知识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可以将生物圈的概念引入其中, 在大自然的环境当中, 不同的生物构成了不同的生物圈, 而在动物类当中, 正是因为吃与被吃, 形成了食物链, 进而才形成一种相对有序和谐的自然环境。这就和社会相类似, 社会也是需要和谐的, 而这些和谐需要法律做为纽带, 法律就像是食物链, 将人与社会联系起来, 从而为人类提供一个相对和谐安定的生存环境。这样的情景创设将会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也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和学习当中来。

(三) 针对生活中的挫折来开展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强化教育。

在人的一生当中, 总会遇到种种挫折, 而这些既是人生的痛苦, 又是人生的财富。做为小学生来说, 并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 这就需要教师明确, 通过他人的生活经验和挫折分享, 来教育和感化学生。同时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 遇到了困难, 包括学习内容复杂导致学生厌学, 或者学习负担沉重导致学生心理崩溃, 再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导致学生心理痛苦等, 都可以看作小学生生活中的挫折。而这些负面的情绪加以正确的引导, 将会成为激励学生形成生命意识的源动力。学生要学会抗压, 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 在逆境中形成自信, 进而不断的提升自我。这也是小学德育课程开展中, 对学生树立自信和帮助学生形成不畏艰难决心的重要方式。

(四) 以生命化的知识为依托帮助学生感悟和谐人生。

传统的思想德育课程相对枯燥, 导致学生对其没有太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身边小事入手, 切合学生的发展实际, 有效的实现生命化的教学案例引入, 进而帮助学生感悟和谐的人生。

比如“依法保护人类和谐家园”的相关教学就可以引入生物圈的案例, 让学生明确生物圈的和谐也是需要动物们进行互相帮助才能形成的。蚂蚁的身上就具有明确分工以及很强的责任意识, 这在人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束语

生命教育是通过这种对生命内涵的剖析, 让学生明确生命的重要性和意义, 让学生感悟到生命在自然界中的重要, 也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 保护生命。这对于小学德育课程来说, 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念, 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当中, 将生命的意义进行思考,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确德育学习的重要性, 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荞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李君.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4.

[3]丁慧娟.基于生命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 2014.

[4]《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编辑部课题组.小学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01:4-43.

刍议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篇9

然而,在传统的音乐课堂理念下, 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活动,生硬地将音乐知识和理论灌输给学生,认为将课本上的歌曲教给学生, 学生会唱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音乐教学的基本原理也大相径庭。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将音乐的审美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不仅要重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要注重音乐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通过审美教育,让学生获得音乐美的情感体验, 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情感。

一、准备阶段:精心设计, 激发学生的审美愿望

精巧的构思和具有新意的教学设计是一堂音乐课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创设别出心裁的铺垫和引人注目的衔接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力,进而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因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特别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参与情感需求,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去。一旦教师通过生动的设计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强烈的音乐美感,获得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美感,音乐才会在学生的内心生根发芽。至于课堂的结束部分,则更加不可忽视,俗话说“编筐织篓,贵在收口”,好的结束语要能够产生余音绕梁的听觉效果,既是师生对音乐审美的共同回忆,又是一种新的音乐审美联想。

笔者在歌曲《童年》的新课结束部分弹了一首钢琴曲《童年的回忆》,进而总结道:“童年就像一首美丽的歌曲, 跳动着欢快而明丽的音符;童年就像一幅动人的画卷,每一笔都刻画着我们最真最美的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见证了音乐家值得回味的童年趣事,大家应该珍惜童年幸福时光,让这曲《童年》陪伴大家一同成长 !”在音乐和语言的氛围中,同学们被深深地感染了,在学生走出教室的那一时刻,大家仍然在回味音乐的余韵,在这种美的体验下,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期待进一步加深了。

二、欣赏阶段:加强引导, 培养音乐审美探索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一个关键性环节。音乐欣赏过程不仅是音乐审美的感知过程,而且也是音乐审美的探索过程。音乐审美因子隐藏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间,无论是教师的倾情范唱,还是在背景音乐下进行有声有色的歌词朗读,都能够很好地引发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感,使其对音乐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审美体验过程。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自身进行感情充沛的语言描述与感情引导,鼓励学生以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音乐的感受与演绎,增强审美体验。

如教学欣 赏课《跳圆舞曲的小猫》时, 我给学生 讲述一个故事:一天夜里,小主人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家的小猫在“舞场”上跳起优美的舞蹈来,它不停地旋转,越跳越高兴,这时候,传来一阵狗叫声,吓得小猫赶紧逃离了舞场。小主人醒来后却发现,他的小猫就躺在自己身旁,安静地睡着。小主人长大以后,他依旧深深地记得梦中的情形,记得梦中的乐曲,这个小主人就是美国音乐家安德森。我一边展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一边播放音乐,同时给学生讲解故事,学生惊奇地发现,原来一首乐曲就是一个小故事!

通过故事的讲解,学生对作品的内容以及歌曲的创作背景都有了深入的认识,在这个时候再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手,注意乐曲的力量、速度以及情绪起伏。第三遍听时可让男生听到管乐器演奏的较弱音乐时用尺子弹出声音, 女生听到弦乐器演奏的较弱音乐时用手帕挥舞。通过这种简单的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乐趣,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巩固阶段:重视复习, 提高音乐审美创造能力

音乐课的复习阶段是师生在音乐审美感知探索的基础上,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音乐审美创造的阶段。音乐复习课是对音乐审美对象的重复过程。但是,音乐教学要力避那种机械式的重复,比如唱歌一遍又一遍却毫无新意,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复。复习的本质是创造。音乐复习课是一个创造性过程,要能够让学生萌发新的审美体验,从复习的过程中领会更深刻的内容,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美。通过复习课,让学生发现自己比上节课更好、歌声更有魅力,他们就能够获得创造的乐趣,在顿悟中获得更多美的感受。一旦学生发现自己在音乐上的确有了明显的进步,就会深深地喜爱上音乐,与音乐形成难以割舍的关系。例如,在开展练声的游戏环节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在唱歌的同时进行角色表演,小猫来了,轻轻地敲门几下,很礼貌地打招呼。通过边唱边动的情境活动,学生体验到了音乐的快慢和强弱,通过朋友之间的互动,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性,获得了美的体验。

又如,在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之后,教师可以适时地在复习中指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讨,王二小是怎样勇敢机智地和鬼子周旋的?被鬼子发觉后,二小又是如何视死如归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王二小是个英雄,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年轻的生命,不禁肃然起敬。在这样的情感之下,学生的演唱更加情真意切,更加投入,感情充沛。老师借此机会问学生:“生活在幸福年代的当代小学生,如何做才能报答祖国呢?”孩子们认真地思索,有的表示长大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卫边疆;有的想做一名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有的想做一名教师,为祖国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才……通过歌曲,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升华,心灵产生共鸣,这是他们审美理解与创造的表现。很明显,如此复习和小结,使得音乐课极具感染力, 这种情境的情感熏陶功能是巨大的,学生的审美理解与创造得到了充分的完善与发展,音乐的表现与孩子心灵的感悟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达到了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的目的。

小学音乐课堂生命教育 篇10

一、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教育的氛围

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审美能力, 音乐课堂中教师需要营造一种自然活泼的气氛, 可以将教室的课桌椅由原来的横平竖直围成一个圆形或者是半圆、方形等, 不同于一般教室的位置安排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课堂感受。不仅如此, 教师也可以在音乐教室的墙壁上进行精心的装饰, 张贴一些音乐名人的事迹、流水般的画卷、简单的乐谱等等, 为学生营造一个音乐欣赏的环境、氛围, 让学生置身其中能够有所体会, 这些看似一般的装饰物却能够提升整个音乐教室的品位, 让学生在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教室中进行学习。

二、学生是课堂的中心

小学音乐教学应该是相对开放的, 课堂中学生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 创新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教师在上课中可以采用多媒体工具, 为学生播放一些音乐小短剧、音乐小视频, 让学生享受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冲击。教师主动地将学生引进教学中, 而不是将自己摆在权威者的位置。比如, 在《小小雨点》一课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情景剧的编排, 让每个学生都扮演一定的角色, 将小小雨点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 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唱歌, 又能够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所表现出来的音乐。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想要给学生一碗水, 那么教师自己就应该拥有一桶水。首先, 音乐教师自己就应该有创新意识, 敢于去突破, 敢于寻找新的道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很多音乐教师却是拘泥于传统教学, 简单地进行音乐教学, 或者只是敷衍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让学生唱唱歌、听听歌曲就是全部的上课内容了。比如在一年级《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一课中, 首先,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讲一讲自己眼中的家乡是怎样的, 随后再引入《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的歌曲。除此之外, 教师也可以阐述歌曲的背景故事, 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感情。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课堂生命教育 篇11

【关键词】小学教学;音乐课堂;创新教育

一、音乐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概况

1.1音乐教育的内涵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其主要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组织的乐音对自我情感进行表现,如何能够通过美妙的音乐来进行自我心灵的展现。对于学生的“心灵”而言,它所展现的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文字”,而音乐教育则主要是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引导,通过音乐所展现的一种美育的功能性特点去对人进行良好的教育。

1.2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

创新则主要指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且具有价值的事物的一种发展过程。而对于音乐中的创新而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巨大杠杆,意思是对人们内心深处正在沉睡的内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而对人们的创造欲望进行激发,加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对人们的创造能力不断进行加强和提升。对小学音乐课堂进行音乐创新教育,就是运用这种具有创造和创新的典型特点,在对儿童进行音乐素养培养的同时,对其内心深处具有创新精神的火花进行点燃,从而开发潜在的智力进而思维模式,启发创造,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小学课堂中创新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2.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对于教师而言,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提高,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随着现今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创造良好的教学方法已经对小学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对于传统教学当中的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训练、灌输的方式已经很难再适应现今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虽然对于教学知识的整体结构来说,音乐依然具有一种规律性的理论需要直接对学生进行传授,而音乐所具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典型的性质,则更需要学生依靠自我的想象力去进行自我的再创造。

2.2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对于音乐的教学方式而言,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构建一种无权威的教学、学习机制,在课堂中体现一种自由、和谐且具有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形式。体现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审美信息,在真正意义上体现教学之间的平等关系。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逐渐将自己从一个“教书匠”演变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

2.3增强教学中的民主意识

在小学音乐课堂当中应当着重体现教与学之间的民主意识,教师应当最终学生的人格,能够更好的维护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不管学生对音乐是否具有一定的天赋,也不管是否能够具有良好的优势,都应该接受他们所具有的被音乐教育的权利,去真正热爱和关爱每一个学生。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策略

3.1创设自由、开放的学习和探究环境

想要实现创新教育,其基本前提条件就是要有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果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基于学生自由、宽松想象的空间,则很难实现自我创造。据有关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在没有一定的压力、负担的情况之下,其心理及思维活动方式都会相对比较活跃,而这时候便很容易产生一定的联想。因此,对于教学而言,教师应当主动的营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消除学生心理的紧张情绪,使得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通过愉快的方式更好的学习和想象。

3.2对学生的认识兴趣进行激发

“兴趣”是人体当中带有一种趋向性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只有某个人对某件事物具有兴趣的时候,才会进行自我主动的、积极的探索,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要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良好的设计,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兴趣去主动的对课程进行学习和探头,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3.3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当中应当确定学生的主动性,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当中更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设定一定的目标和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的进行钻研和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困难的时候,运用良好的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摆脱原有的困难,达到一定的突破。

3.4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因其具有良好的传输功能和独特的优势,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方式逐渐活跃开来,而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变的都比较快,对一些新鲜的事物都会极为感兴趣,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同学当中最先发现的人之一,而对于计算机教学方式而言,他可以帮助学生将音乐教学变得更为具体话、立体化和形象化,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碍,这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适时巧妙演示,通过诱导、点拨,使学生沟通遇阻的思维,从而冲破障碍。

【参考文献】

[1]孙佳宾.论音乐创造思维中的哲学意识及其思想属性[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02)

[2]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佟贺.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小学音乐课堂生命教育 篇12

1.1音乐教育的内涵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其主要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组织的乐音对自我情感进行表现,如何能够通过美妙的音乐来进行自我心灵的展现。对于学生的“心灵”而言,它所展现的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文字”,而音乐教育则主要是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引导,通过音乐所展现的一种美育的功能性特点去对人进行良好的教育。

1.2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

创新则主要指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且具有价值的事物的一种发展过程。而对于音乐中的创新而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巨大杠杆,意思是对人们内心深处正在沉睡的内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而对人们的创造欲望进行激发,加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对人们的创造能力不断进行加强和提升。对小学音乐课堂进行音乐创新教育,就是运用这种具有创造和创新的典型特点,在对儿童进行音乐素养培养的同时,对其内心深处具有创新精神的火花进行点燃,从而开发潜在的智力进而思维模式,启发创造,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小学课堂中创新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2.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对于教师而言,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提高,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随着现今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创造良好的教学方法已经对小学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对于传统教学当中的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训练、灌输的方式已经很难再适应现今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虽然对于教学知识的整体结构来说,音乐依然具有一种规律性的理论需要直接对学生进行传授,而音乐所具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典型的性质,则更需要学生依靠自我的想象力去进行自我的再创造。

2.2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对于音乐的教学方式而言,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构建一种无权威的教学、学习机制,在课堂中体现一种自由、和谐且具有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形式。体现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审美信息,在真正意义上体现教学之间的平等关系。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逐渐将自己从一个“教书匠”演变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

2.3增强教学中的民主意识

在小学音乐课堂当中应当着重体现教与学之间的民主意识,教师应当最终学生的人格,能够更好的维护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不管学生对音乐是否具有一定的天赋,也不管是否能够具有良好的优势,都应该接受他们所具有的被音乐教育的权利,去真正热爱和关爱每一个学生。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策略

3.1创设自由、开放的学习和探究环境

想要实现创新教育,其基本前提条件就是要有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果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基于学生自由、宽松想象的空间,则很难实现自我创造。据有关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在没有一定的压力、负担的情况之下,其心理及思维活动方式都会相对比较活跃,而这时候便很容易产生一定的联想。因此,对于教学而言,教师应当主动的营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消除学生心理的紧张情绪,使得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通过愉快的方式更好的学习和想象。

3.2对学生的认识兴趣进行激发

“兴趣”是人体当中带有一种趋向性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只有某个人对某件事物具有兴趣的时候,才会进行自我主动的、积极的探索,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要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良好的设计,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兴趣去主动的对课程进行学习和探头,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3.3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当中应当确定学生的主动性,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当中更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设定一定的目标和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的进行钻研和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困难的时候,运用良好的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摆脱原有的困难,达到一定的突破。

3.4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因其具有良好的传输功能和独特的优势,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方式逐渐活跃开来,而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变的都比较快,对一些新鲜的事物都会极为感兴趣,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同学当中最先发现的人之一,而对于计算机教学方式而言,他可以帮助学生将音乐教学变得更为具体话、立体化和形象化,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碍,这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适时巧妙演示,通过诱导、点拨,使学生沟通遇阻的思维,从而冲破障碍。

摘要:在小学教学当中,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辅助教学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教学方面往往很难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实践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从而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创新精神垫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学,音乐课堂,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孙佳宾.论音乐创造思维中的哲学意识及其思想属性[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02)

[2]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佟贺.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上一篇:三角函数解题技巧数例下一篇:高级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