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设计及课堂练习

2024-08-07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设计及课堂练习(通用4篇)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设计及课堂练习 篇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设计及课堂练习

1.化学起源学说

1)概念: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演变为原始生命

2) 四个阶段

(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①原始大气:甲烷、氨、水蒸气、氢气、硫化氢和氰化氢等是由火山喷发的气体形成。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缺少氧气

②米勒的模拟实验

A过程:

B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各种小分子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缩合和聚合形成大分子物质

(3)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分子体系

(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生命起源的最关键一环,约距今36亿年前

生命起源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条件②能量条件③一定的场所

温度降低后形成了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作用: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安全的场所(避免受到宇宙射线和紫外线的伤害);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不含游离的氧(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4.其他几种生命起源学说自然发生学说、神创说、生物发生说、宇宙发生说、生命起源来自太空

5.科学的推测包括:确凿的证据、严密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课堂练习】

1、科学家米勒是( )

A、法国人 B、美国人 C、英国人 D、德国人

2、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火山喷发形成 B、不含氧

C、由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

D、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

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 )

A、温泉 B、岩层 C、原始大气 D、原始海洋

4、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水中有氧 B、许多生化反应离不开水

C、水是营养物质 D、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A、太阳的辐射能

B、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

C、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

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量

6、原始的生命形成于地球形成后的( )亿年

A、10 B、40 C、80 D、100

7、下列各项是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是( )

A、氢 B、水 C、氨 D、氧

8、原始生命形成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主要靠( )

A、喷射的火山 B、原始大气

C、原始海洋 D、原始陆地

9、原始生命的摇篮是( )

A、原始陆地 B、原始海洋

C、原始大气 D、土壤

10、下列各项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 )

A、水蒸气、甲烷 B、甲烷、氨气

C、水蒸气、氨气 D、氧气、二氧化碳

11、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

A、原始生命 B、微生物

C、简单有机物 D、单细胞生物

12、米勒实验证明了( )

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

B、地球上的生物来自宇宙

C、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D、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

13、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

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

B. 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

C. 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

D. 无机物→有机物→原始大气

14、原始生命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是( )

A.自养、有氧呼吸 B.异养、无氧呼吸

C.自养、无氧呼吸 D.异养、有氧呼吸

15、从陨石中含有能够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 )

A.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上

B.在地球上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以外

C.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合成

D.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形成生命

16、如图所示为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将装置内的空气出形成真空,然后模拟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等气体从(a)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经检验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1)(1)A内为模拟 中发生 现象。

(2)B、C中的液体相当于

(3)想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

(4)米勒提出的问题是

(5)米勒作出的假设是

(6)米勒在实验中收集到证据是

(7)米勒得出的结论是

(8)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设计及课堂练习 篇2

本节课安排在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的第一节,从大的方面来看,第三章可以看做是整个中学生物学学习的高潮部分。

由于本节课的主题“生命的起源”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只是存在着众多的假说,因此本节内容伸缩性比较大。课本上除介绍了传统的“化学起源学说”以外,还提到了“宇生说”的部分内容。

2. 教法与学法的构思

2.1 教法

2.1.1 学生情况分析

心理分析:八年级学生表现欲强,好奇心重,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能力分析:经过一年多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经适应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具备了一定的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知识分析:因为牵扯了一些有机化学知识,对此沪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P74—75阅读材料提到的疯牛病病毒———朊病毒有关内容,应该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米勒试验中得到氨基酸就让人类看到了研究生命起源的曙光。

2.1.2 本节课遵循的教学规律

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获得知识。

2.1.3 各种资源的利用和实施

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查找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2)课堂讨论:各组推举出一个代表在课堂发言,并且成员可以对其他小组的见解提出质疑。(3)课堂总结:可以根据课堂讨论结果选择自己认可的观点。

2.1.4 教师的作用

课前学生搜集资料时协调各个小组搜集的内容,并帮助他们综合利用各种材料。在课堂上运用语言和技巧,在不同教学环节中起到转承作用,在各个小组发表见解以后给予简单点评,并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该点内容。

2.2 学法:

本课首先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分析综合搜集到的资料,形成集中观点。最后,指导学生在确立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分析评价其他观点,从而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

3. 教学过程的设计

3.1 创设情境导课:

生命是多么美好,多么神奇呀!可是你知道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什么样的?它们又是如何诞生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这个问题。

3.2 过渡

针对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做好了准备,有了自己的见解,现在老师的“百家讲坛”就正式为大家开放了,请各个小组的代表分别阐述各自的观点。当然,阐述完毕,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3.3 学生活动

第一小组:神创论

内容:女娲造人,上帝造人。

疑点:女娲和上帝是谁创造的?他们又在何处?

教师点评:这些神话传说,是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对一些解释不了的现象所做的猜想,虽然它们在证据面前会不攻自破,但这里面也蕴含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第二小组:自然发生学说

内容:腐草化萤,腐肉生蛆。

疑点:巴斯德的鹅颈瓶试验,意大利医生F.Redi证明腐肉不能生出苍蝇的实验。

教师点评:这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直到1861年法国的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了著名的鹅颈瓶试验,才彻底推翻了这一学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能盲目地迷信权威,在科学面前,我们要大胆提出自己的质疑。

第三小组:宇生说

内容:1969年9月28日,科学家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麦启逊镇的一颗炭质陨石中就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6种是构成生物的蛋白质分子所必需的。

疑点:宇宙空间的物理条件,如紫外线等各种高能射线及温度等条件对生命都是致命的。而且,即使有这些生命,在它们随着陨石穿越大气层到达地球的过程中,也会因温度太高而被杀死。

教师点评:“宇生说”是近来比较有争议的学说之一,一些有机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分子可以在星际尘埃的表面产生,这些有机分子可能由彗星或其陨石带到地球上,并在地球上演变为原始的生命。

第四小组:化学起源学说

内容:化学起源说将生命起源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疑点: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没有实验根据。

教师点评: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学说的前三个阶段都能在实验室里被证实,只有第四个阶段还有待大家进一步努力探究。

3.4 教师展示视频资料,具体介绍化学起源学说内容和相关证据。

然后让学生填写图表,巩固该点知识。

活动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四个学说,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能好好学习,为揭开这个谜团作出自己的贡献。

3.5 课堂知识检测

1.下列哪一项是原始大气中没有的( )

A.氨 B.水 C.氧气 D.氢

2.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础物质是( )

A.小分子有机物 B.大分子有机物

C.小分子无机物 D.原始生命

3.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是营养物质 B.许多生化反应是离不开水

C.水中有氧 D.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4. 原始大气在____、____,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4. 教学体会

本节课引用了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这种新型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每位学生在准备该活动的过程中基本上已经掌握住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学说知识。教无定法,学生学到知识才是关键。通过检测,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永胜.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82-85.

[2]刘本举.资料型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生物学教学, 2004, (11) :12-13.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篇3

没有人确切知道地球是怎样开始形成的,因为在很早很早以前它就形成了。然而,一种普通为人们所接受的理论是: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这次大爆炸将物质投射到四面八方。然后,原子开始形成并结合成恒星和其他天体。

大爆炸后好几十亿年过去了,但地球还只是一团尘埃。随后它会变成什么没人能知道,直到38-45亿年前,这团尘埃才慢慢地形成一个固体的球状物。地球(开始)变得激烈动荡,不知道这个固体形状是否会继续存在下去。它(地球)猛烈的爆炸喷出了烈火与岩石。最终产生了碳、氮气、水蒸气和其他多种气体,从而形成了地球的大气层。更为重要的是,地球冷却了下来,地球的表面就开始出现了水。

在火星这些其他行星上都出现了水,但和地球不同的是,这些水后来都消失了。水会对生命的发展起关键作用,这一点在当时并不明显。很多科学家相信,由于地球表面上长期有水存在,它使得地球得以把有害气体和酸性物质溶解在海洋里。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使得生命就有可能开始发展了。

好几百万年以后,水的表面开始出现了极小的植物。它们繁殖起来就使得早期的海洋充满了氧气,这为早期的贝类及其他各种鱼类的发育进一步创造了条件。接着,绿色是植物开始出现在陆地上。随后,陆地上出现了动物,其中有一些是昆虫,另外一些叫两栖动物,它们一般是通过孵蛋而繁衍后代的。再后来一些叫做恐龙的巨型动物出现了。它们也生蛋,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四千多年。然而,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时代结束了。它们为什么会突然灭绝至今仍是个谜。恐龙的灭绝使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产生有了可能。哺乳动物不同于以往所有的生物形式,因为它们能从体内生产出幼仔并给幼仔哺乳。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设计及课堂练习 篇4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每个人的的生命都是由父母给予的,所有人的生命都是由他的父母给予„„,那么生命到底来源于哪里呢?我们东方的女娲造人和西方的上帝造人等神话故事学生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所以“生命是怎样起源的?”这个问题的提出,已经激发了学生很强的好奇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趁热打铁,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寻找相关资料。为上好这节课先做了铺垫。

这课堂上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了本合作小组对东方的女娲造人、西方的上帝造人的观点以及46亿年前的地球的状况。学生展示的文字、录像、视频,资料,激发了学生之间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再结合老师的点拨,学生一下子了解生命起源的全过程,了解了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等等。美国科学家米勒的的实验又充分证明了从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的形成过程。结合我们科学家1965年的“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和1981年我国科学家的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实验。充分证明生命起源的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化学进化而来的可能性,深造论不攻自破。

课堂中有两个小组展示的小故事,虽具有迷信成分,但也调节了课堂的氛围,而且以前人的愚昧衬托出现在学生对待事物的科学发展观。

本堂课学生兴趣盎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高,听课效率较好。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

1、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

2、加强生活知识和生物知识的联系,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充分与否,很关键,教师要想上好小组合作学习课,要在这多下功夫。

上一篇:配电工岗位职责下一篇:动漫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