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近义词

2024-06-18

鲜活的近义词(共11篇)

鲜活的近义词 篇1

鲜活是指鲜灵活泼,新鲜而充满活力。一起来看看词语内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近义词

新奇(注释:新鲜奇特,不常遇到:以道言之,正不必求其新奇|告诉你们一些新奇的事儿。)

新颖(注释:植物刚生的小芽。比喻新奇、特别,与众不同:思想新颖|这个款式很新颖。)

簇新(注释:原谓聚集新物:厨船进食簇时新。后谓极新、全新(多用于服饰):簇新的衣帽。)

鲜嫩(注释:1.谓初生而新鲜。2.谓颜色浅而鲜丽。3.谓味美而易咀嚼。4.形容年轻美丽。)

崭新(注释:全新:他穿着崭新的衣服。)

详细解释

1.鲜灵活泼。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盆池鱼》:“忽一日帝曲宴近臣於禁苑中,帝指示於 九龄 林甫 曰:‘槛前盆池中所养鱼数头,鲜活可爱。’”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 中国 的筵席上有一种‘醉虾’,虾越鲜活,吃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

2.谓新鲜水灵。

宋 王巩 《闻见近录》:“羹沸,刳鱼游泳鼎中,羹成,鲜活若不刳者。”

3.犹言鲜明生动。

大荒 《忆江南》:“馀下的往往是些孤立的往事,鲜活地,原原本本以当时发生的次序呈现出来。”

示例

1.鲜活农产品,吃得更放心

2.春夏广告大片给人鲜活的感受,以霓虹艳色为主打的这一季设计鲜艳夺目且年轻时尚。

3.Life is always freshening mind.(生命在于鲜活心智。)

鲜活的近义词 篇2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引入翻转课堂,并不是说一夜之间所有的语文课都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都不能采取突变式或休克疗法,只能是渐进式。因此,针对目前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继续使用较为成熟的导学案引导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推进微课,这样就可以用渐进的方式使语文课堂进入到一个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鲜活的教学模式中来。就语文学科而言,鲜活的微课有如下特点:

一、短小精致情境充分,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微课一大特点就是时间短、内容精致。一节微课通过五到十分钟时间只侧重展现单一的知识点。平时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学生容易有疲劳感,而越短小的知识点越有利于大脑的记忆。利用微课将平时一整节课的知识化整为零,降低学习的疲劳度,这些简短的知识点学生学起来轻松而易于掌握。例如诗歌的学习,可以将诗歌奖赏从高考常考的角度分成诗歌类别情感、诗歌形象、诗歌意境、诗歌语言和诗歌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

微课重视情景化营造,制作微视频时可以有充分时间设置情境。比如:文章的范读可以配上合适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诵,诗歌鉴赏时可以制作图文并茂的PPT或动画来充分展示文章的意境。

微课擅长发挥教学素材的基础性作用,为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供素材支持。以戏剧《雷雨》的教学为例,老师制作的微课从内容上可以分成:用word文档或者ppt课件制作戏剧理论及推荐阅读相关的戏剧;用微视频对整个剧本的剧情和人物关系进行讲解介绍;以设疑的方式对《雷雨》中作者所要反映的各种矛盾和戏剧的主题进行引导。学生对《雷雨》有整体了解后,将课本中相关情节排演成课本剧,以微视频的方式将枯燥文字转换为光影声色的微电影;针对戏剧中周朴园对侍萍是否有真感情的争议可以开展小型辩论赛。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充分展示个性,真正的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以往单调的语文学习转变成丰富多彩而又有内涵的切实行动中。

二、解放老师重复讲解,发挥学生主动能动

苏教版的语文课本近几年没有太大的变化,本校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体上也相差不多。通过制作微课,可以将老师从重复的讲解中解放出来。例如文言文:以往的讲解方式单一,知识点零散,课堂的统一讲解对不同学生缺乏区分度,进度一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利用微课,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需求,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视频,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随时暂停视频播放,做笔记并深入思考。同时还可以在考前自己有针对性的对照微课的内容查漏补缺。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渴望展示自己,我们在日常上课时是以“现场直播”的方式一次性生成,有的学生会担心临时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让他们觉得尴尬的状况。如果学生课前通过自己或者小组合作多次实践反复推敲制作PPT、录制微视频等,上课时在班上展示。这样一方面课前的准备可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和适宜的环境,另一方面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协作,取长补短,更好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潜能,使得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核心内容合理规范,知识体系完善系统

本校是三星级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层次普遍不是很高。购买的一些现成资料难易程度未必适合本校学生。鉴于这样的情况,建立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高中语文微课资源库显得更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

微课素材既可独立又可组合。同时根据不同年级,语文知识体系的内容和难度也是不一样的。

高一高二阶段文言文教学侧重于对每篇文章的结构主旨、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课文里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等的分类汇总,建立该篇文章的一个个独立的小知识点。

高三总复习阶段文言文教学侧重于对文言文各种知识点的汇总。120个重要常见的文言实词和18个常见文言虚词以及词类活用现象的总结;文言特殊句式分成固定句、判断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每一个知识点又结合高中阶段所学文言文中出现过的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分析。

通过这些微课的制作,可以有层次的逐步让不同阶段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都能够得到发展。这样的做法也更符合即将在江苏实施的新高考方案的要求。

综合导学案和微课等模式,在导学案的设置上主要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老师制作的微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系统的了解;学生自己制作的微视频有利于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上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学习,辅之以适当的考核,这样既可以让语文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同时知识点也能较好掌握,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考试的要求。这样的转变方式使得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彻底颠覆,与时俱进的模式有利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逐渐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使得语文课堂更鲜活更有效。

参考文献

选择鲜活的素材,鲜活地使用素材 篇3

一、如何选择鲜活的素材

新鲜非陌生,考场作文就是要突破雷同素材的局限,推陈出新,让记忆中熟知的素材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一)盘活教材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依托,也是选择素材的源头活水。很多时候我们更愿意将目光投向社会热点,而忽略了教材中的丰富素材,于是很多文化名人也就成了陌生的“熟悉人”,例如:汪曾祺、归有光、王实甫、刘亮程、沈从文、肖洛霍夫、高尔斯华绥、奥尔多利奥波德等等。此外,就一个素材进行“定点纵深”的方式进行挖掘更容易写出不同的风景。如:由教材中的课文《金岳霖先生传》,想到其作者汪曾祺,想到他的最知名小说《受戒》,想到其它小说《大淖记事》《沙家浜》。这样,教材中的素材就一点点的被盘活,选择的天地就一点点的拓宽了。

(二)替换升级

韩寒说:“大家笑我不一样,我笑大家一个样。”替换升级,让材料的选择更加个性化。

常用的方法就是用国外替换国内,用哲人替换文人,用社会科学(人文)替换自然科学,等等。如:用“尼克胡哲、克里斯迪布朗”替换“司马迁、史铁生”,用“斯美塔那、巴赫、高更”替代“贝多芬、梵高”,用“多普勒、孟德尔”替换“牛顿、哥白尼、伽利略”。我们还可以从时间的角度出发,用“新面孔”代替“旧容颜”。如:用“顾维钧”替换“屈原”,用“白芳礼”替换“雷锋”,用“张爱玲”替换“李清照”等。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旧素材人物,由于其本身的多重象征意义,很有可能对应着好几个新素材人物,这里所谓的“替换”,只要一方面相似就可以,不要求全方位的雷同。

(三)一材多用

好的素材百分之八十都是作文可以用的,尤其是人文性非常鲜明的素材更应当成为作文的首选。多角度地挖掘此类素材的内涵,让素材积累效益最大化。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以人物传记为例,首先查找某个文化名人生平的文章,然后将此人的人生分为若干个阶段,提取包含身份、事迹、成果等在内的各种重要信息,要求自己做到复述,最后以论点为中心,围绕论点,结合作文材料加以解读。如将弘一大师李叔同的生平事迹整合完之后,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关于“自由”——他不顾一切阻拦,以“自由”的方式,选择了用佛教来释放这种难言的情感,唤醒世人,创造了绚烂至极的人生。关于“看问题的角度”——旁人看到的可能是他的孤单寂寞,苦行僧生活的乏味无趣,而从他自己眼中望去,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了,他抵住了红尘诱惑……

二、如何鲜活地使用素材

有了新的选择之后,又该如何运用呢?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关照“自我”是最重要的原则。

(一)写出“我”的生活

作文是一间有温度、有情感、有生命的房子,要用生命去写生命,用感情去写感情,这样,文章才能散发着真诚的温暖。

试比较:

片段一:当今最亮眼的球员科比是神一样的存在。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他付出常人不能想象的汗水和艰辛。毋庸置疑,“汗水”是进任何“门”、走任何“路”的唯一注脚。

片段二:当今最亮眼的球员科比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在回答记者“你为何这样成功”的提问时说,“我知道每一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毋庸置疑,“汗水”是进任何“门”、走任何“路”的唯一注脚。

“我知道每一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多么巧妙的回答,多么真实的想象,“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只有生活才能“鲜活”。

(二)写出“我”的思考。

“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写出我的生命在场,用推衍、联想、细节等来表达我的感悟、思考、见识,以及坚韧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怀,这样的文章才能散发出理性的光芒。

试比较:

片段二:当今最亮眼的球员科比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在回答记者“你为何这样成功时”的提问时说,“我知道每一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毋庸置疑,“汗水”是进任何“门”、走任何“路”的唯一注脚。

片段三:当今最亮眼的球员科比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在回答记者“你为何这样成功”时的提问时说,“我知道每一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我想,“四点的洛杉矶”,那是漫天星星、灯光寥落、少有行人的时刻,那街道上灯光映照着前去篮球馆的科比的身影,毋庸置疑,“汗水”是进任何“门”、走任何“路”的唯一注脚。

毫无疑问,片段三相对于片段二而言,更加彰显“自我”,文字也正因为“自我”的存在而更加真性情起来。

“寻觅鲜活的素材,鲜活地使用素材”,只要我们在“鲜活”上做足文章,文章也会和人一样生动起来。

鲜活的生命实录美文 篇4

(一)

老实说,阅读《沙枣花开》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至少它不是可以斜倚在床头,有一眼没一眼浏览的那类读物。可以说,阅读过程充满的不是愉悦,而是揪心、焦虑、无奈,甚至是深深的挫伤感……

单凭这些,就可以明白,对于这本书而言,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鉴赏者。我把自己给“读”进去了,仿佛自己就是文中没有出现的一个小角色,陪伴文中的沙枣们一路走来。而文中写的绝不是“他们”的故事,而是“我们的”。

所以,阅读,其实就是回忆,回忆我们这些出身底层农家、努力想“浮出海面”的兄弟姐妹们的辛酸往事。原来往事并没有随风飘逝,随着作者绵长的.叙述,尘封的记忆大门缓缓打开,往事一桩桩、一件件浮现眼前:为我们家人的病痛揪心,为我们求学中的坎坷焦虑,为生活中凉薄的现实而自伤无力无能无奈……

仅就上述而言,我就不得不诚恳地感谢作者,这本书让早届不惑之年的我警醒:我是不是混迹社会日久,早就忘了自己的来路?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苦难中的父母是怎么过早老去的?是不是因为所谓的工作忙,疏远了曾经患难的兄弟姐妹?

不怕矫情,读完书,我心里又空又软,装得下整个世界!一句“沙枣花开”,凤凰涅槃,如苦难中升腾出圣洁的白莲花,对我而言,它是真实的!

(二)

还不仅如此!

书中并不是苦难的集中展示,与苦难并行的还有细小琐碎的快乐,像深冬清晨的那抹阳光,给寒夜呻吟难眠的人带来珍贵的抚慰,让他们忘记病痛。如同炼狱的复读生活中,还有友情的滋润;遥遥无期的煎熬中,姊妹俩同时“鱼跃龙门”;农大中成长的点滴趣事……

在稍嫌繁复的叙述中,苦难的浓雾始终没能完全吞噬快乐的闪光!

从生活层面讲,足见作者成熟而不乏智慧的心智,她没有因饱受苦难而变得愤愤不平、牢骚满纸。她平静客观地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苦难的底色,快乐的点缀,一如生活本身般的朴实厚重。

从创作心态上讲,本书作者也同样令人敬重。躁动的时下,文坛并非净土。本书这样朴素的写法,老实说,并不讨巧,更遑论会迅速出人头地。明知这一切,但作者不跟风,仍愿意沉潜其间,忠实内心的感受,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推崇的。

当然,文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沙枣们在逆境中顽强不屈的强韧生命意志!这一点既支撑他们(应该是我们)挺直脊梁正直生活,也为他们赢到了诚挚的敬意。相信读过本书的人,定会体认深刻,无须赘述。

(三)

自然,如果不嫌冒昧,从专业的角度讲,尽管是散文体小说,本书似乎尚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比如,摄入文中的素材还可做一番筛选,人物命运的主线还可再清一些。毕竟,艺术高于生活。

但,这不影响我对该书的偏爱,何况上述建议只是一孔之见,不见得正确。

塑造立体的学生,培育鲜活的心灵 篇5

(应约)

塑造立体的学生,培育鲜活的心灵

---------关于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案例剖析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戴志强

辽宁省葫芦岛连山区寺儿卜木屯小学 张艳红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已经成为现实中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甚至被人们认为课程改革的瓶颈,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由此,一些优秀的评价方法也应运而生,被大家认识和实践。而档案袋评价法,由于其简便可操作的特点,为一线的课改教师所青睐。下面就我区一位部课改教师的实际体会,与各位探讨一下档案袋评价法的一些特点与优势:

案例背景:一所村级小学(非完小);二年一班,学生20人,班主任毕业三年。该班从一年级起进入课改,利用档案袋法评价一年半时间。

案例陈述:

我觉得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有这样两个目的:第一能更全面、更综合的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第二能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我就是想以“成长记录袋”为载体,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的联动作用,尝试着把评价的新理念变得具有可操作性。

班级“成长记录袋”的主要内容:

第一项,“闪烁的小星星”。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孩子也是如此,尤其那些差生更如饥似渴地盼望成功。我认为要从多方面评价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所以,我设置了“闪烁的小星星”这个栏目,只要孩子们在哪方面取得了好成绩,我就与学生们共同商量,随机奖励他相应的小星星。王佳欢同学在校讲故事比赛中表现尤为突出,我们大家就奖给她一颗“表现星”,我还写下了这样的寄语:你真是咱班的一只“百灵鸟”,聪明伶俐,热情好学,希望你能一如既往的努力,做学习的小主人。这样一来,她的表现欲望更强烈了,也更爱读书了,班里许多孩子都以她为榜样,能说善讲的越来越多了。我班还有一个各方面都很一般的学生叫李双琦,他这学期知道认真学习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平日我不断地用语言鼓励他,让他充满自信,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大家都看到了他的变化。有一天考生字,他认的特别好,我就借机提议:“你们说李双琦今天表现的怎么样?”许多孩子纷纷举起了小手,赞扬他跟以前不同了,进步了,还有的孩子提议:“老师,我们该奖励他“进步星”。当他得到一颗进步星的时候,他的脸红红的,我看到了他那在努力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杜娟能够主动扫起地上的纸屑,我们就奖励她一颗”环保星“,陆帅在课上解决了难题,他就得到了一颗”智慧星“,刘凯劳动积极热情,他就得到了一颗”劳动星“……就这样,一颗颗小星星在我班闪光,孩子们在”星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第二项,”我是小标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越近就越容易学。所以要在班级里树立起榜样,而且要给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榜样的机会。孩子们的意志力不强,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只有目标离他们近,他们才能坚持去实现,基于这些想法,我在班里开展了每周一评”小标兵“的活动,两周下来,我发现孩子们都在为此努力,我让已成功的孩子介绍自己克服缺点的办法,并激励其他同学记住这样一句口号”努力就是新希望!“第五周评完之后,我看到坐在第一桌的宋颖在本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我多想当标兵啊,我还想得很多星星呢!我等啊等啊等啊等,那天快来吧!“我问她:”你怎么写了那么多等啊?“她说:”我着急啊!“听完之后,我心为之一动,孩子多么渴望成功啊!我更觉得有必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第三项,”我评我自己“。

目标对于生存的意义是重大的,只有有了目标,行动才有方向。所以我要帮助孩子们学会树立目标,并协助他们通过自我教育实现目标。每月初,我就带领孩子们给自己制定月目标,每周开展自我评价活动。开始,我担心他们不会评,通过实践我发现,孩子都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需要努力。刘洋在第6周的自评中写到:”我这周课文读得很好,就是今天我打架了,心里很不舒服。“看到她这样自评,我找她谈心说:”看你这样写,老师真是太高兴了,我觉得你真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今后一定不会再打架的,是吗?“这样的教育方法所达到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这是师生心灵深层次的交流,对学生产生的振撼是相当大的。

第四项,”家校联系本“

我认为要与家长多沟通,所以设立了家校联系本。我想让家长知道孩子的进步寄托着老师的辛劳与希望,对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家长与教师共同配合进行的。所以,在随机评的基础上,每月我给学生再做个月评,而且及时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为孩子也做个月评。在这一来一往中,我与家长的心通了,我的执着和真诚唤起了家长的共鸣,也唤起了那些不负责任的家长的责任心。3月份,魏莹同学的家长在月评中有这样几句话:”从现在起我要严格检查她的作业,老师都如此关心,我作为家长没有理由对自己孩子放松,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她的成绩一定能提高!“虽然,我们的家长道不出华丽的词句,但这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让我看到了他们信任的目光、真诚的心。

第五项,”期末总评“。

一学期下来,我就给学生做个总结,并让家长也写下总结,这样就从不同方面给孩子以评价,使孩子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了。

第六项,”美好的一页“。

我觉得”成长记录袋“应是一个美丽的万花筒,从各个方面展示学生的姿彩,所以在袋中孩子们可以装进自己想保留的作业、作品等。我相信很多学生会把这个”成长记录袋“珍爱一生,当他们在满头白发时再追忆童年,一定会带给他们无限的快乐!

案例透视:

1、成长记录袋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同时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学生由被动的角色转变为评价主体的一部分,通过自己参与对自己和他人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主体精神得以培养和加强。

2、“多了几把尺子,就多了几个天才。”每个学生都是成功者,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成长记录袋的使用有效体现地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多元性。

3、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调动学生的内部动力,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只有各种外部环境形成合力,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各科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参与,成长记录袋的建立进一步协调了学校的教育一致性,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4、引导教师树立评价意识和过程意识是建立和有效使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的关键。

当然在成长记录袋形式、栏目设置以及使用方法上,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甚至因班、因生制宜,这个空间也正是成长记录袋建立与使用的魅力所在。

鲜活的近义词 篇6

帖子地址:bbs.ruiwen.com/thread-7950-1-1.html

边城

任教老师:李杰

任教年级:初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

2、能够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二、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2、培养动作描写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把目光放到老师身上,注意看老师的表现。

师表演 “匆匆拿起扫把随便扫了两下,丢下扫把就走了”的动作。

师:你们能用句子把老师刚才的动作写下来吗?

生写,生读,师写。

师:你们能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吗?

生找生说。

师:对了,就像这两个句子一样,用动词把人物的具体的动作写下来就是人物动作描写。

幻灯片板书:动作描写的定义: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二)我说你猜

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用动作表演。

(1)打篮球

(2)运动员起跑

(3)急着上厕所

请同学们任意选取一位表演的同学,描写一下他的动作

把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同学点评

(三)作品修改

如何让同学们的动作描写更上一层楼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组例句:

A、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B、他扫开一大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师:比较上面两段动作描写哪个更好?谈谈你认为好的理由

生:运用了动作描写,让描写的对象更生动、形象

师:B短文运用了多个动词,从而让描写的事物更生动形象,下面同学们也练习一下这种方法,把刚才写的作品写得更生动一些。

(四)范文学习

打篮球:左晃,转身,过掉两人双脚大力踏地,人类最美的肌肉,最雄伟身形,双腿肌肉一崩,只见他徐徐上升,双腿缓缓张开,大家都知道,引力已经没丝毫意义。

运动员起跑: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点评: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势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用比喻写出了运动员的强健有力,蓄势待发的状态。

(五)经典鉴赏

刚才老师觉得表演上厕所的同学很有趣,这一个难度比较大,要用动作体现人物焦急的心理,其实我们课本上也有这种体现人物内心的动作描写,大家请看:

(1)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只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蜡烛》西门诺夫

师:这一段体现老妇人内心怎么样?

生:沉重

师:通过老妇人什么动作体现的?

生:跪下、抬起眼睛、看了一眼、鞠躬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不是猜字谜,是猜人物

1、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是一个爱钱如命的人

师:作者是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

生:性格

出示:是一个爱钱如命的人,选自巴尔扎克的《守财奴》

2、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当一种文学热潮或一种艺术的陶醉使谈话者激动了起来,并把他们卷入一些富于想象的人所喜爱的却又是极端荒谬、忘乎所以的学说中时,他还变得忧虑起来,晃动一下大腿,不时在发出几声:“ 可是……可是……”然而却被别人的大笑声所淹没。过了一会儿,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出示:左拉,选自《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你能不能也通过描写一个人物的动作,让大家猜一猜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动作描写,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要写好动作描写,我们应该怎样做?

幻灯片展示:

(1)学会运用一系列连续的动作描写

(2)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动词,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六)课堂练习

1、运用动作描写,写一写你的同学。

还学生一个鲜活的作文课堂 篇7

一.设计思路

1、课前预习比一比下列A、B两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 说说理由。

A我接过试卷, 50分!

B我忐忑不安地接过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试卷, 一个刺眼痛心的50分!我只觉得脑中轰隆轰隆的, 真不知自己是如何走回座位的。

A傍晚, 我打着伞走在路上, 突然一位同学跑来说:“咱俩挤挤吧。”

B: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 我一个人打着伞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 突然从身后窜上来一位同学, 一下子用手搭住我的肩膀说:“雨真大, 咱俩挤挤吧。”

2、导入新课明确三维目标。

3、妙招搜集学习课内鲜活的文章, 探讨写作技巧。

4、妙语如珠欣赏学生一学期以来创作的佳句, 由作者介绍自己写作的思路, 向同学们传授写作技巧。

5、当堂训练对学到的方法加以巩固练习。

6、课堂小结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技巧。

二.收获启示

1、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课的主人。课堂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组成,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 评价一堂课是否精彩, 并不是看教师讲得好孬, 而是看学生明白与否, 学得多少。本着这个原则, 我试着把这堂课交给学生, 在妙语如珠环节中, 欣赏学生一学期以来创作的佳句后, 由作者介绍自己写作的思路, 向同学们传授写作技巧。这极大调动了学生表演展示的欲望。他们纷纷以自己的佳作为依托, 慷慨解开智慧之囊:要使自己作文鲜活起来, 还要多一些积累, 多一些修辞, 多一些幽默, 多一些创造性的模仿……霎时间, 作文课成为了他们自由创作的天堂。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也应当有海纳百川的气度, 接受欣赏不同风格的文章, 毕竟一支独放不为美, 万紫千红才是春。

2、教师授课语言要鲜活。例如导入新课, 我评价学生预习完成情况时说:“同学们可谓是慧眼识佳句, 确实鲜活的语言更具有感染力,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文章鲜活起来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慧眼识佳句”使学生的眼睛一亮, 原本紧绷的脸有了一丝笑容, 课堂的气氛也轻松活跃起来。而在导入妙语如珠环节中, 我使用了同样地技巧, “是不是只用这两种方法才能使文章鲜活起来呢?下面我们进入第二环节妙语如珠, 感受同学们创作的佳作, 相信他们会轻轻地告诉你”。鲜活的语言使学生一直沉浸其中兴奋不已。因而在当堂训练中, 学生各展所能, 才如泉涌。例如在为《好暖啊, 那杯浓浓的奶茶》加一个鲜活的结尾时, 周振森说:“就在她出门的那个瞬间, 我的眼睛朦胧了……多少风和雨牵着儿的手, 多少情和爱凝成暖奶茶, 多少离和别伴着影子走, 多少笑和泪无语黄昏后, 多少苦和累默默一人受, 她———便是母亲”。深情的语言让在座的所有人为之动容。在为《珍爱无声》写一个生动的开头时, 张森同学说:“真正的爱如河流, 愈爱愈无声。———题记以前, 每每品味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那是别人的父亲, 我的父亲不爱我”。巧妙悬念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3、让多媒体充分发挥它的辅助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 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 无所不容, 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 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 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 它容量大, 效率高, 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 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 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 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 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追寻鲜活的课堂 篇8

一、五分钟日常会话练习,使学生感受英语情境

让学生每堂课用5分钟前进行日常会话练习,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能消除学生怕开口的心理压力。我采用小明星VS小记者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成不变的模式。小明星每天轮换,其余同学做小记者,形式新颖,学生参与面广,气氛活跃。学生进行采访的语言突破了单一固定的模式,突破了单元内容的局限性,使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大大增强。学生之间的提问思维活跃,课堂上经常出现精彩纷呈的采访,大大出乎老师的意外,而其他的小记者为了不重复提问,必须认真聆听。

二、运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创设直观情景

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设法把句型不着痕迹,不露声色地糅合到直观情景中去,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这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各种教学图片。比如,1AUnit 1学习自我介绍时,我就把书上的人物制作成头饰,每次上课时我就自己戴着头饰走进教室,我就接着用英语说:“Hello!Im Helen.”接着让学生一起读I am,教读几遍之后就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头饰互相介绍自己:“Hello!Im Helen.”“Hello!Im Wang Bing.”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争着上台表演。以后学习问候语,就可以让几个学生同时戴着头饰互相问好。比如说:“Hello! I am Helen.” “How are you?”我还发动学生,课前预习时让他们自己制作一些小图片,小头饰等。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快,还记得牢,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 运用实物作道具,创设对话情景场面

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多说、多练。但是让低年级的学生反复单调地操练,会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率降低。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很多活动的设计,材料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不能为了贪图省力走捷径,省却一些繁琐的活动,那样的话,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如在教授2AUnit 9 Merry Christmas时,我找了一棵圣诞树带到班级里,通过与学生装饰圣诞树边学知识边制造一个热闹的节日气氛,所有学生戴上圣诞帽互相祝福Merry Christmas。扮演圣诞老人将礼物送给小朋友The gift is for you. 给几个小朋友分别送礼反复说这句话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其含义。接过礼物时说:“Thank you ,How nice!”通过场景出示,同学们能够较快地把语音、语义与情景联系起来了解每句话的含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抛开汉语,建立英语思维,记得牢,说得好。等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子之后,就可以请几个学生来表演,既提高了兴趣,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交际情景氛围

多媒体教学软件形象,生动, 能将录像、图片、动画、声音、文字等展现出来,使原本陌生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鲜活,以此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或模拟生活语境,如购物、借学习用品、问路、上学等,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缩短了教学与现实的距离,充分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帮助他们加强记忆,引导他们用英语积极思维,也给他们提供了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如在教学1BUnit 10 Lets go to the park这个单元,我将1B中出现的知识进行了一个整合,通过幻灯片做的超连接功能,学生自由选择去park, zoo, cinema, fruit shop或farm,点击图片放大进入相应的场景,学生运用学过的句型Lets go to the… Whats this? Is that …? What colour?等自由交流。通过幻灯片一一呈现真实自然的情境,在新授内容中不断滚动复现旧知,同学们能够较快地建立英语思维,记得牢,说得好,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 运用体态语,创设活动情景

好动、游戏永远是孩子们的天性。充分运用各种体态语和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学生在向他人问好、介绍自己、介绍别人、或者询问事情时,都可以配以相应的体态语,不仅能让学生兴趣倍增,也能让学生更好、更准确地理解语言情景,有利于更好地掌握与学习。在教学1A Unit 8 What can you do?这个单元时,可以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记忆,What can you do? I can jump每说一个词,就做出相应的动作。他们学得轻松,我教得也轻松。等学生基本掌握之后,就让学生上台表演各种动作,或者两人一组边表演边说,把这些动作与游戏活动穿插起来。学生的兴致可高了,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说起来,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得快,掌握得也快。

新的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思维、情感、行动的整合, 要求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课堂充满情趣。我们只有努力创设情境,让孩子学会从学习中体验生活、理解生活,最后将学习的结果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让人物鲜活起来 篇9

写人记叙文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占较大比重,尤以小学高段最多,其中名人故事类课文更是这些文章的重中之重。纵观这些课文,大部分以记叙为主,通过具体事例和特定环境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把主人公身上优良的精神品质揭示出来。教学这类文章时,到底如何“认识”人物,是我们教学的重点。经过笔者多次的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着力,才能让这些尘封于特定时代的人物形象真正鲜活起来,才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得以升华。

一、研读数据,体悟品质

列举数据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的一大写作特色。为了突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课文以具体的数据加以佐证,让读者感受到蕴含其中的艰辛。比如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连续用了“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等数据来凸显谈迁编写《国榷》的不容易;再如第四自然段中写道“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4万字……

这些数据犹如一盏盏明灯清晰地告诉人们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如何让学生发现并关注这些数据,读出谈迁的伟大呢?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数据让学生读深、读透,读出精神、读出感动。请看以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从哪些语句中能发现谈迁编写《国榷》的不容易?

生:我从“一点史料”和“一百多里路”的对比中发现他的不容易。

师:你知道一百多里路大概有多远吗?(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回答)

师:正常人一小时走10里路,从我们学校到刘老庄仅仅六十多里,才相当于谈迁所走路程的一半,一百多里路不吃不喝也要走十几个小时啊!而谈迁仅仅因为这一点史料就走这么远,《国榷》400多万字啊,你想想谈迁又会走多远呢?再读读这句话,从这一百多里你还能读出什么?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谈迁仍然咬牙坚持着,这不仅是一个个简单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联系实际生活深刻体会到谈迁的品质,看到了一个为了编写《国榷》呕心沥血的谈迁。

师:你们觉得这组数据用得好吗?

生:这组数字用得真是好啊,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更加体会到谈迁编写《国榷》的不容易。

师:(小结)文中像这样的数据还有很多,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关注这些数据,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悟人物的精神品质。以后我们在写人物时,如果也能像作者这样巧用数据,定能带来更好地表达效果。

笔者以为这样教学,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到主人公高大的人物形象,同时还习得了文章的言语密码,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地,才是高年段学生最需要的!

二、品读语言,感悟精神

写人物类文章较常采用语言刻画人物,基本上每一篇写人文章都有人物语言的描写,像《半截蜡烛》、《鞋匠的儿子》、《李时珍夜宿古寺》等,都是通过语言的描写,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俗话说“言由心生”,怎样从看似平淡的语言读出深刻的内涵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品读方法。以《半截蜡烛》一课为例,全文语言描写只有三处,但细细品读,却能读出丰富内涵。伯诺德夫人──“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杰克──“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杰奎琳──娇声地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很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在关键时刻,伯诺德夫人沉着冷静,想通过暗示敌人用更亮的灯来代替不亮的蜡烛,从而借机吹熄蜡烛,但没成功,可见伯诺德夫人的机智、镇定。杰克看到妈妈没有保住蜡烛,急中生智,以抱柴生火为由,若无其事地端起蜡烛想走,依然没能成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情况已万分危急,保护蜡烛的重任落到了小小的杰奎琳身上。她娇声娇气地语言,毫无破绽地打动了德国少校,终于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这一家三人的语言,虽然语句不多,而且看似平常,细读之下,人物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如在感悟杰奎琳人物形象时,我引导学生关注杰奎琳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她的内心到底怎么想的?我把教学点预设在“娇声”、“灯”这两处,对于杰奎琳为什么要“娇声”地说,学生都能够发现,这样更能博得德国军官的好感,容易实现目标,但对后一处,杰奎琳明明想端走的是蜡烛,而她却跟德国人说:“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学生往往发现不了。她明明拿走的是蜡烛,却说的是“灯”,这一处的细节是她说错还是作者不小心写错,抑或是她有意为之,她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通过这层层剥茧式的追问,学生对人物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相信学生以后再品读人物语言,一定会反复揣摩、细细品味,从语言中读出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同样,人物的动作、神态也都能活灵活现地刻画人物,不仅需要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颗细腻的心,还应像上文那样教给学生细读文本的方法,从而让人物的形象鲜活起来。

三、烘托环境,体会情感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为了凸显李时珍不怕吃苦,严谨认真地可贵品质,有两处环境的描写,都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情感的作用。如课文第四段对李时珍留宿的古寺的破败描写很详细,如“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厚厚的蜘蛛网”等,这些环境的描写再现了古寺的破败,很好地烘托了李时珍为了造福百姓不怕吃苦的可贵品质。同样课文最后一段“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当时环境的阴森恐怖,从而感受李时珍的不怕吃苦。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探寻作者的写作奥秘:为什么这篇写人的文章,要把古寺的破败、寺外的环境描写得这样详细?学生经过点拨就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环境描写在烘托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如果再能进行相似的读写练习,学生定能在以后的习作中学会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

综上所述,教师教学时只有把握文章的文体特点和作者独特写作方法,才能让学生在与伟人心灵对话的同时,又习得文章的言语密码,真正发挥此类文本的育人价值!

鲜活的近义词 篇10

傍晚,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3分32秒的监控视频。看后,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既有鲁迅先生所说的“出离愤怒”,又有钢针刺心般的心痛。究竟是怎样的一段视频呢?

这是一游泳馆的监控拍下的视频。游泳池中,一个约5—6岁的小男孩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溺水了。求生的本能使得小男孩拼命地挣扎。游泳池中小男孩的身边不远处就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游泳。他们也看到了小男孩在苦苦挣扎,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就是不闻不问,视而不见?!期间,有为身材较胖的男子一手牵着一个小男孩就从溺水的`小男孩身边擦肩而过。只要他伸出另一只手轻轻托起小男孩再将他送到岸边,男孩就会得救。可是这位胖男人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匆匆离开;随后有一位女士向溺水男孩游过来,本以为她是去救男孩的,可是,她也是选择漠然的离开。我实在是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地冷漠?!看着苦苦挣扎的男孩那痛苦的样子,他们怎么就忍心见死不救?!他们的心为什么就这么狠毒!这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啊?!难道就因为他不是亲生的!难道是怕救了男孩后会遭到讹诈?视频中“二萌”的一句话说出我的心声。看到这儿,我也恨不得冲进视频中,狠狠地扇上这些冷漠之人一耳光。然后告诉他们:“如果这个男孩是你的孩子,你能原谅那些见死不救的冷漠之人?!”救这个男孩只是举手之劳,而且在游泳池救这位溺水的小男孩并没有什么被讹诈的后顾之忧啊!

摄影:历史鲜活的再现 篇11

我奉献 我快乐

说起进入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团队,林毅很是感慨,也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我进入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的第一天,真的很兴奋,”林毅说。他是2007年4月份进入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的。2006年4月16日,北京奥组委正式确定了以张艺谋为总导演,张继钢、陈维亚为副总导演的核心创作团队。开闭幕式运营中心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总摄影师。这是因为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幕前,保密工作要求相当严格,入选的摄影者至少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高超的摄影技术,二是还要具有能够严格保密的素质和条件。基于这两点考虑,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尽量不从娱乐媒体中选人。因为娱乐媒体热衷于新闻的轰动效应,容易泄密。林毅要进入奥运会开闭幕式团队,也必须过这“两道关”,张艺谋自己就是搞摄影出身的,对摄影有自己的理解。林毅最初是闭幕式摄影师的候选者。张艺谋看了林毅的摄影作品后,认为他拍得有些中规中矩,不够时尚,不太符合奥运会特点。因为林毅和他的公司服务的主要客户是国家机关和政府机构,对摄影作品和设计作品的理念等要具有厚重感和历史文化的沉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摄影和设计就刻板、不灵活。张艺谋就让林毅拍一些照片看看。2007年6月10日,林毅抓拍了一组张艺谋思考的情景。张艺谋看了后非常满意,其中的几张照片被张艺谋多次用在媒体宣传上。这样林毅过了水平关。但还有一关呢?林毅作为北京欧林时代文化传播中心总经理的身份,让运营中心也有些不放心。因为北京欧林时代文化传播中心是一家民营企业。企业家的本性,使运营中心担心林毅会将奥运会摄影功利化,运营中心更希望有可靠背景的专业人士来充当,对民营企业家就有一个认同的过程。所以陈维亚副总导演多次对他说,千万不要将在奥运会的摄影当成一次商业行为来运作。林毅也一直坚持得很好。实际上,林毅虽然是民营企业家,但一直将社会责任放在首要位置。作为《神华能源》杂志设计总监,林毅手里有许多关于神华集团的照片,他的一位美国朋友曾经希望给传一些照片,但林毅考虑到这涉及到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就婉言拒绝了;在他的设计作品中,许多画册都是采用环保纸印刷的……正是因为林毅的社会责任感与激情,才终于为运营中心接受,正式进入奥运会闭幕式团队。不仅如此,由于开幕式也没有专业摄影人士进入,运营中心最后也很信任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林毅。林毅遂成了奥运会开闭幕式图片总摄影师。

林毅自进入团队的第一天起,就决心将奥运会所有的历程用图片记录下来。这对奥运会历史和人类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要条件可能和允许,他就对各种活动进行全程跟踪,直至活动结束,力图留下一套完整的奥运图片资料。

做摄影工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奥运会图片摄影最主要的是细致,所有的活动都得跟进去,还要抓住特色,奥运会活动又多,作为开闭幕式图片总摄影师,林毅都必须亲自参与,还得对所拍照片进行分类加工。虽然为了参与奥运会开闭幕式,他的企业推掉了很多生意,但仍然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为此,他常常连轴转,一般凌晨四点钟才睡觉,下午两三点就工作,累得坐上车就能睡着,以致于运营中心同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林老师又睡着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奥运会闭幕式结束。

在开闭幕式运营团队林毅还被称作“机枪手摄影师”。当他在拍摄一组场景时,为了不丢掉每一个动感的环节和人物的精彩表情,他总是连续地按下快门,相机发出的“哒哒哒哒……”的声响,就像扫射时的机枪发出的声响,每当大家听到“哒哒哒哒……”这富有欢快节奏的快门声时,就知道了“机枪手摄影师”此刻就在大家中间繁忙地工作着。

林毅在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同样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大背包。林毅的大背包相当于他的移动工作室,里面装有相机、数个镜头、笔记本电脑、存储硬盘、照片打印设备、电源设备等等。团队里曾有一位女工作人员试图背一下,不但没有背起,背包还把她拽倒。原来林毅的大背包重量足有50公斤!就是一个这样重的背包,他一背就是五六年,尤其是在奥运期间,林毅背着它不知走了多少个排练场地、多少个会议中心……

辛劳与快乐并存,使他收获颇多。可以说,北京奥运会图片资料掌握最全的就是林毅了。

他说:“在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工作的一年多来,与世界各地和全国各行业汇聚在一起的精英们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通过我手中的相机拍摄了几十万张图片,完整、精彩、充分地表现了在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各级领导率领下的运营团队和以张艺谋、张继钢、陈维亚为核心导演的创作团队以及所有演员们辛勤工作的一幕幕场景:智慧、才华,汗水、泪水,探讨、争论,关怀、鼓励,成功、失败,哀伤、紧张定格中的一帧帧画面,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开闭幕式向全世界呈现了如此的美妙和辉煌,开闭幕式运营团队为祖国赢得了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金牌’。这里有我和同事们记录下的许许多多瞬间,为此多少个不眠之夜和辛劳奔波,换来了为祖国和世界人民留下的珍贵历史资料,我足以欣慰。”

这应该代表了所有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心声。

我努力 我收获

林毅从事摄影及设计工作20余年来,硕果累累——任十一届亚运会摄影记者;任纪念建国50周年《光辉的历程》大型画册总设计;任《外交50年》、《新华社50年》、《中央电视台国庆50年庆典画册——记录历史的瞬间》总设计;任中央电视台2005年春节晚会首席摄影师及总设计;舞剧《大梦敦煌》、《情天恨海圆明园》、《秘境之旅》、《梦回大唐》首席摄影师及总设计;任电视剧《牛子厚与富连成》、《贺龙》、《调解员的故事》、《美容院》等画册总设计;任文化部2004年春节晚会首席摄影师及总设计;任“神华集团”、“华能集团”、“华远集团”、“西城区政府”各类宣传画册总设计;任“香港回归中心”主会场设计及宣传品制作总设计;任中央电视台《澳门回归》画册总设计;任朱镕基总理参加“联合国里约十年”世界首脑会议的大型画册《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10年》总设计;任《中国歌舞团50年》画册总设计;设计制作《班禅大师在海南》画册,参与编辑《中国银行80周年》画册……

林毅的成功贯穿了他全部的努力过程。说起来,林毅还是“团派”出身,他最初在工厂工作,担任团总支副书记,后来调到中国新闻社,担任图片洗印车间主任,负责港澳台图片照片的制作工作。由于比较喜欢图片这种表现历史的方式,就调到画册编辑部从事摄影、画册工作。随后,他对自己的人生做了规划。在1990年30多岁时,他主动下海,离开中国新闻社,跳槽到香港公司工作。他当时对自己的设计是:通过工作,学习体验电脑设计的技术,为自己以后从事策划、编辑、摄影做准备。电脑设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非常时尚和先进的,林毅认为要想真正在摄影、设计方面有所成就,就必须开阔自己视野,接受世界先进技术。他勤于钻研,刻苦学习,努力琢磨,不怕吃苦,亲身实践,将所学知识和先进技术融会贯通,终于在摄影设计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他1990年为中国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拍摄的照片一直为社会广泛运用。1989年班禅大师去世后,林毅被派到青海全程参加班禅大师超度亡灵的法事活动,他非常努力,睡在蒲团上,并制作了精美画册,将其中的99本搁置在一大理石盒里,放在班禅大师的灵塔里。很多活佛看见他这么辛苦,说:班禅会保佑你的。林毅担任《神华能源》杂志设计总监后,每年都要去神华集团煤矿现场拍摄,留下的照片,神华集团都没有他齐全。他参加澳门的东亚运动会时,将自己精心选择角度拍摄的照片,大胆运用先进技术,经过拼接,制作了一张反映包括带有礼花全景的运动现场全貌的图片,受到了与会者的一直称赞,认为图片近乎完美。

林毅说,他的成功除了自己的执着努力和勤奋实践外,还与自己对摄影和设计事业的爱好有关。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将事业和兴趣结合在一起的人,每当拍摄和设计制作了一部好作品,就非常有成就感。这也成为他创作新作品的源泉与动力。

摄影:历史鲜活的再现

林毅认为,每次大型活动后留下的图片资料,不仅是相关文字的佐证,同时也是历史鲜活的再现。同文字资料比,图片资料更具直观性和形象性,同样具有相当的价值。如果对相关的摄影图片进行加工分类,效果就更好,就可以再现不同领域和时期的情况。作为摄影师和设计师,他常将自己拍摄的照片,经过设计,加工成挂历、画册等,收获着由此带来的喜悦。在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他还提出动议,希望出奥运会画册——将奥运会照片设计成画册后,能更鲜活、直观地反映奥运全貌。现奥运会画册编辑已近尾声《无与伦比的盛典》的大型画册将成为记录盛典的世界宝库。

林毅对工作的极大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事物的预见性,使他注意于细微之处作出有建树的努力。他曾建议引进新华社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对开闭幕式的彩排进行多角度的拍摄,这样不仅可以在充分了解核心导演团队创作意图的基础上,更快、更精彩地报道正式演出,还可多角度、多机位地弥补图片不足。经多方努力,新华社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进入开闭幕式彩排拍摄,收获颇丰,当8月8日正式演出时,新华社的报道比其他国外通讯社的报道提前了7分钟,发布的图片因为权威和精彩被众多媒体转载。

长期的摄影和设计工作,使林毅对书画等也有很强的鉴赏力。北京奥运会国家引导牌的书写者就是林毅推荐给张艺谋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总导演及导演核心创意团队决定将参加本届奥运会的204个国家的引导牌用中国书法书写在一幅卷轴上。筹备组原计划让入选的数十位书法家每人题写20个引导牌,在开幕式上一起展示,但作品放在一起时,虽然各有千秋,一起展示就太乱,没有整体风格。

定稿前一天,奥运会开闭幕式图片总摄影师林毅找到都本基,请他为开闭幕式大型画册《燃烧岁月》和《攀登》题字。都本基是徐悲鸿先生的再传弟子,曾题写电视剧《天下粮仓》、《李小龙传奇》等的片头字,众多书画作品被国家收藏,天安门城楼的许多图画也是他创作的。都先生书写完毕,林毅很是赞叹,当即请他书写“中国”、“俄罗斯”等几个国家的引导牌。林毅将这些引导牌给张艺谋。张艺谋在电脑前筛选各位书法家的字时,看到都本基的作品,立即拍案叫好。就这样,书写奥运会开幕式引导牌的重任交给了都本基。

在林毅看来,摄影是素材,画册设计是对摄影素材的加工整合。拍摄的照片实际上也就是照片档案。从这一点说,照片档案对他的设计工作很有帮助。没有照片,他的一切设计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他专门准备了一个资料室库房,其实就是一个档案室,里面保存了几乎所有关于他从事摄影工作以来的全部档案,那些缩微照片,反映了他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他还保存了自己从事各种大型活动的资料,像代表证、纪念章等,琳琅满目。所以林毅笑着说,自己是一个靠档案工作的人,也是一名档案工作者。

上一篇:纺织类企业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样本下一篇:计量经济学复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