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墓(共15篇)
烈士墓 篇1
鲜红的太阳值得我们赞美,新鲜的空气值得我们呼吸,鲜艳的五星红旗值得我们瞻仰,先烈的鲜血更值得我们敬佩、敬仰、尊敬……
四月五日是什么节,想必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心知肚明。它不是属于祖国的生日,也并不属于儿童的节日……而是纪念自己亲人去世的节日,更是属于为祖国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节日――清明节。在这充满凉意一天即将到来的时候,上级决定,让我们五、六年级的师生,在星期五去澄西片为那些不怕牺牲的烈士们做激动而又庄重、崇敬而又严肃的祭扫活动。当听到这个消息时,教室是安静的,操场是宁静的,学校更是一片寂静,因为同学们都知道先烈们正在美丽的天堂看着我们,看着祖国的花朵,看着祖国的栋梁,看着祖国的美好未来……所以都没有用喧哗的声音去打扰烈士们那高尚而又伟大的灵魂,而是把心中的那份激动藏了起来。
令人期待的星期五终于到了,我们排好了队,部队就开始长征了,只见一条整齐的龙在马路旁行走,只见一条不爱喧哗的龙在树荫下迈着稳健的步伐,只见一条爱学习的龙在阳光下慢慢成长,一条爱国的龙在烈士的期盼下逐渐地朝着烈士墓走去……一路上,同学们和老师的心情都是沉重的,但那迷人的风光为我们开阔了不少眼界:金黄的迎春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更美了;挺拔的杨树在阳光的照耀下,更直了;苍劲的松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更绿了;飘拂的柳枝在我们的观察中,更柔了……
走过了黄家村,又来了个唐家村,走出了酿酒厂,又撞上了个庙。让人琢磨不透,更让人磨破了鞋底儿,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我们师生约三百人终于到了烈士们安息的风水宝地,于是,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了进去,墓陵园内一片肃静,就连窃窃私语的声音都没有。只见主持人王涛和徐夏楠健步走上台去,神情是那么的严肃。接着,他们就说着一句句刻苦铭心的话,使我们对开烈士的敬仰更加深了许多,使我们回报祖国的决心更坚定了许多,使在天有灵的烈士对我们期盼更增添了许多……说着说着,听着听着,看着看着。主持人请了几位同学为我们简要地介绍了几位英勇无比的抗日英雄,这几位抗日英雄分别是:王文生、王国香、张兆生。虽然他们的名字已深深地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但是他们都不幸地牺牲了,我十分敬佩他们的勇敢,十分敬佩他们在小鬼子的严刑逼问下仍然不向敌人屈服的精神,真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啊!在烈日的燃烧下,我们又进行了献花圈,哀悼一分钟……表达我们对烈士的敬仰的活动,在这过程中,墓陵园仍然没有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还是那样的寂静,还是那样的沉重……紧接着,朱老师语重心长地让我们宣誓:人民为先,祖国至上。诚实勇敢,自律自强。发奋有为,誓做栋梁。振兴中华,再创辉煌。这几句简约而不简单的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时时刻刻提醒我该如何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栋梁。
最后,轮到我们献花了,我们拿着自己亲手精心制作的小花走到了烈士墓碑前,用最真挚的眼神将尊敬与敬佩和那朵花一起放到墓碑上,动作是那么的轻,却是那么的充满感动、感谢与感激。我浏览了一下烈士们墓碑上出生时到牺牲时的数字,结果,我哭了,因为这些烈士们的生命,几乎没有一个人是活到三十岁的,都是二十几岁甚至十几岁就英勇献身了……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烈士是一个多么充满热血、拼搏、刚烈的词语,而这个词语,却是用生命所换来的。他们用汗水建筑了我们新中国的桥梁,他们用鲜血染红了中国的国旗;他们用身躯开辟了通往科技的大路;他们用泪水忍受了日本人对中国的耻辱;他们,是伟大的英雄……
烈士墓 篇2
烈士墓小学创办于1940年秋,当时仅有三个教学班,学生七十余人,取名为保国初级小学。1965年, 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是无数革命先烈英勇战斗过的地方,为了学习先烈遗志,改名为烈士墓小学。学校具有典型的山城学校特点,依山而建,景致错落,绿化、美化好,文化息、育人氛围浓郁。
学校充分依托歌乐山烈士陵园这一教育主阵地,坚持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以革命传统教育带动行为养成教育,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市、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校也跨人了重庆市文明学校、最佳文明单位、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德育示范学校的行列。学校先后荣获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实验学校、课程改革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重庆市家长示范学校、重庆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20多项市区级殊荣。
2011年4月11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李肇星、中央组织部长张全景到重庆红岩广场授牌,学校正式成为全国一百所红军小学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重庆红岩精神红军小学”,也是重庆主城区唯一的一所红军小学。学校以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歌词 “岭,上开遍映山红”作为主题文化,寓意红色沃土上“多彩的校园生活,卓越的教师团队,阳光的少年儿童”。校园文化让学生参与设计,校园景观成为学生探究的课题,校园活动来自学生的创意,学校处处充满诗意和童趣。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今天,在这片红色沃土上,孩子们在快乐与诗意中放飞童年的梦想。
烈士墓前的忧思 篇3
烈士被刺47刀
尽管已经过去了18年,但只要一提起烈士彭昌华勇斗歹徒的那一幕,人们无不为之震撼。
那是1986年7月13日,盛夏的一个周末,夜深人静,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虎岗信用社四周一片沉寂,孤灯下,出纳彭昌华打着赤膊一边纳凉,一边值班。22时30分左右,窗外突然传来“砰”的一声异响,机警的彭昌华感到有情况。他迅速藏好保险柜钥匙,来到屋外巡查,谁知铁门刚打开,一条黑影就扑过来,死死扼住他的脖子。
“来-人-啦,有……”彭昌华拚命挣扎呼喊。见势不妙,歹徒将早已准备好的尖刀深深地扎进了彭昌华的胸口,顿时汩汩鲜血喷射而出。
“快交出保险柜钥匙,不然就捅死你。”歹徒恐吓道。
“有人抢银行,快来人啦……”彭昌华强忍疼痛,大声呼喊,凶残的歹徒朝着他的腹部又是一刀。钻心的疼痛使彭昌华晕倒在地。
面对歹徒沾满鲜血的尖刀,苏醒过来的彭昌华回答:“要钥匙没有,要命一条。”彭昌华拖着伤残的身躯,继续与歹徒搏斗。
与此同时,另一个黑影早已窜入营业厅二楼,发现室内再无第二人,便楼上楼下四处翻寻钥匙,大肆撬毁柜台抽屉和保险柜门锁。
一无所获的歹徒露出了更加狰狞的面目:“你交不交?”他们对着奄奄一息的彭昌华吼一句,捅一刀,捅一刀,吼一句。烈士的右手被拧断,眼睛被刺瞎,肠子顺着刀口流出了体外,但宁死不屈的彭昌华紧咬牙关,始终只字未吐。
彭昌华倒在了虎岗信用社大门前的血泊中。经法医鉴定,他全身被刺中47刀,其中面部、眼睛7处,颈部8处,胸部16处,上肢10处,背部5处,腹部1处。
几天后,公安人员在一个隐蔽处找到了彭昌华生前藏好的钥匙,打开保险柜,里面的现金分文未少。
烈属奔波十余载
对这起性质恶劣、手段残忍的杀人案,赣州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了专案组并调集百余警力在全市展开了为期半年的“地毯式”排查,但时光整整流逝了13年,案情未见丝毫进展。
在这漫长的13年里,由于案情无法定性,烈士的骨灰得不到妥善安置,烈士的遗属还要承受种种猜疑和非议。有的说是仇杀,有的认为是情杀……这些,无不像一把把刀子刺伤着全家人的心。
有几年时间彭昌华的骨灰一直寄存在殡仪馆和家中。抚摸丈夫的遗骨,怀抱出生仅6个月的孩子,妻子龙年凤整日以泪洗面,精神几乎崩溃;彭昌华父母更是茶饭不思,彻夜难眠,他们隔三差五来到公安局刑侦队打探消息,还无数次步行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出事地点访彭昌华生前的同事、朋友,搜寻各种线索。由于忧伤过度,老两口先后患上了心脏病、高血压和老年痴呆等综合性疾病。
直到1999年5月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尘封13年的“7·13”大案打开了新的缺口,两名凶手相继供出作案经过。
“案破了,凶手抓到了,而且当时彭昌华表现得十分勇敢!”彭昌华的家人终于听到了苦苦等待13年的消息。一直坚信儿子是无辜的马月英顿时失声痛哭、老泪纵横。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未像老人企盼的那样顺利,“申烈”一事一拖又是5年。
据了解,5年里单位的“申烈”工作几度中断。实在等不住了,烈士的母亲马月英老人只好拖着羸弱的身躯,自己四处奔波收集所需的各种材料。她到民政部门找来了革命烈士褒扬条例仔细阅读对照;她三番五次找到公安局、法院,查阅、复印一本本厚厚的案卷、笔录;她一个一个寻访彭昌华生前的同事、领导,请他们回忆、撰写相关的事迹、证明材料。为了催促有关部门尽快来人接洽联系、召开有关会议,她常常带着药丸、水杯一直守候在单位门口。几年下来,在好心人和有关部门支持、配合下,她为彭昌华收集、整理的各种事迹、证明材料多达8本,足有六七公斤重。
2003年6月10日,国家民政部批准彭昌华为“革命烈士”,面对这份迟到的荣誉,马月英老人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心中不知是苦还是乐。
烈士父母的疑问
在民政部向彭昌华遗属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的同时,江西省民政厅下文,要求当地政府和单位广泛宣传烈士事迹,号召赣州全市人民向烈士学习,并按政策做好对烈士家属的抚恤工作。但遗憾的是烈士所在的单位并未抓好落实。
赣州市、章贡区两级民政部门均先后督促章贡区信用联社召开追悼大会,整修烈士墓地,在系统内广泛开展向烈士学习的活动。联社领导向民政部门反馈信息说,已经召开过追悼会,也已下文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向烈士学习。但9个多月后,记者来到该单位采访,并未查阅到这样的文件,彭昌华烈士的亲属也明确表示没被邀请参加任何形式的追悼、追思、座谈、学习活动。记者还悄然来到彭昌华烈士生前工作的水东信用社及虎岗分社,向那里的干部、职工了解有关彭昌华烈士的事迹及烈属近况,但被问及的四五名干部、员工,有的明确表示一无所知,印象不深,有的则寻找理由,有意回避。在市郊公墓区,记者见到烈士的墓地依然是一副破旧的景象,墓碑上至今未打上“革命烈士”字样。
彭昌华牺牲后,其年近古稀的父母,一直过着膝下无人的孤寂生活。甲申新春是彭昌华被授予革命烈士后,其父母作为烈属度过的第一个新春佳节,按情理,烈士所在的单位及当地民政部门均应组织、开展好对烈属的慰问活动,但遗憾的是,二老今年的春节像往年一样过得平淡而孤寂,未见任何领导或员工代表上门慰问。
在抚恤政策落实上,十几年来,由于案件一直未破,性质不明,彭昌华生前所在单位只是按职工一般性死亡标准,每年给予其未成年的儿子一定抚恤金。彭昌华被批准为烈士的当年,国务院有关《工伤保险条例》正式颁布。彭昌华烈士的抚恤既符合民政部老政策,又符合国务院的新条例。而单位只同意就低不就高,就老不就新。
为此其遗属向信用联社递交申请,希望参照国务院最新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按工亡标准享受抚恤。但这样的合理要求竟遭到单位拒绝,联社主任王为新说,都快二十年了,彭昌华家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亲属不应以“烈士”为名趁机向组织提“过高”要求,他们只同意按民政部颁布的《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的相关规定给予差额补贴。
彭昌华生前的同事和邻居、现年69岁的市农业银行退休职工刘须明老人动情地说:“昌华生前是个任劳任怨的好孩子,牺牲后,他一家老小挺到今天很不容易。至今抚恤待遇落实不好,对烈属是个直接打击,对社会风气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不该存有的优抚落差
烈士的事迹感动了江西南芳律师事务所的一群法律工作者,烈属的遭遇更催使他们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烈属权益。
2003年12月,南芳律师事务所正式受理了彭昌华烈属抚恤金一案,结合本案法律援助需要,他们展开了一项有关我国现行的公民伤亡权益保护法规、条例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四种不同死亡情形即革命烈士因公殉职、工伤死亡、医疗事故死亡和交通事故死亡,所获得的一次性死亡补偿,以2002年为基准计算,分别是,革命烈士因公殉职22920元、工伤死亡46310元、医疗事故死亡38016元、交通事故死亡63360元。革命烈士因公殉职最低;所获得的丧葬金,工伤、医疗事故及交通事故相当,约为6800多元,而对革命烈士未有明确规定(彭昌华一案单位仅支付700元);亲属所获定期抚恤,革命烈士与工伤死亡均按月领取,金额相当;医疗事故与交通事故均按一次性领取,金额相当。综合以上三项抚恤总额,四种死亡情形中,革命烈士抚恤金明显偏低。
结合本案看,如按信用联社选择的革命烈士抚恤方式计,彭昌华烈属可获的抚恤金总额约为17160元,其中15720元在过去十几年已按一般性死亡标准陆续支付,授予烈士后,单位仅需补发约1440元。
而按烈属提出的工伤抚恤方式计,彭昌华家人可获得的抚恤金总额为61695元,两种不同方式,抚恤金总额竟相差如此之多。
廖泽方律师分析认为,导致革命烈士抚恤标准偏低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革命烈士”多是被作为一种政治荣誉进行褒奖,而对烈属可能面临的种种经济困难考虑较少。目前,仍在适用的《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及相关细则还是民政部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有关抚恤条款已经明显滞后。相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人们的伤亡保险意识明显提高,根据市场规则新制订、完善的各种伤亡补偿标准更高,也更趋近合理,从而形成了革命烈士与其他死亡情形间较大的抚恤落差。另外,本案特有的时间跨度(牺牲与确认时间相隔17年)和涉及的法律条文(“按上年度”——是死亡时的上年度还是追认时的上年度)指代不明,也是造成本案抚恤落差更为悬殊的又一因素。
祭扫烈士墓程序 篇4
活动目的:
利用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的教育契机,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教育学生向革命烈士学习,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从小树立服务意识。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树立远大理想,懂得长大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活动主题:加强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参加对象:全乡中小学部分师生
活动时间:2012年3月31日(星期六)上午
活动要求:
1、各班级强调祭扫仪式注意事项。
2、学生穿着整齐,佩戴红领巾。
3、仪式开始至终遵守纪律。
活动过程:
1、9点准时开始,各学校参加人员提前到现场。
2、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全体少先队员敬礼。
3、向革命烈士默哀3分钟;
4、教师代表发言:(河北中学、曹庄完小教师代表)
5、学生代表发言;(河中、河小代表)
6、庄严的宣誓仪式:
宣誓词——我庄严宣誓: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谨记党的教诲,树立远大理想。人民为先,祖国至上,诚实勇敢,自律自强;奋发有为,誓做栋梁,振兴中华,再造辉煌!
7、仪式结束,返回学校。
扫烈士墓心得 篇5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清明时节雨纷纷,4月1日,我们涉外经济管理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聚集在绍兴府山公园,我们身穿制服,踏着石阶来到烈士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站在烈士墓前,拿着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望着赫然耸立在眼前的纪念碑,突然觉得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更加重了。
淅淅沥沥的小雨让这次的扫墓之行变得更加沉重,学生们手持白花,庄严肃穆,首先由学院老师进行讲话,我们沉思: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接着学生代表为烈士们献上了花圈,硕大的花圈承载这我们每一位大学生的沉重哀悼之情…伴随着哀乐的响起,我们纷纷低下头深重缅怀革命先烈们,英雄们的事迹在耳边回旋,的确,他们用行动注解了对人民的赤诚。是他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他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烈士们未完成的事业;他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他们强悍的手臂永远指向远方。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一个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
默哀过后,学院入党积极分子代表进行了发言,字字句句饱含了我们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的共同心声。烈士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他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发言过后,我们站在烈士墓前庄重的宣誓,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我们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烈士纪念馆陈列设计构思 篇6
1. 设计构想原则
烈士纪念馆与一般的展览馆不同, 它的主体非常鲜明, 以烈士事迹为主题的展览, 陈列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本文所研究的东北烈士纪念馆陈列设计构思具体如下:
1.1 营造恢弘、肃穆、庄严的总体氛围。本次设计主要以门厅、序厅、重点英烈厅、实物厅以及主要场景为主要设计要点, 并且要积极寻求创新和突破, 在视觉上要充分体现东北烈士纪念馆的鲜明地域性以及东北特色。
1.2 注重与悼念烈士的公墓和灵堂在功能上有明显的区别。本文所研究的烈士纪念馆设计是以反法西斯为主题, 因此陈列主体必须要充满感染力以及震撼力, 烈士陈列馆的工作者应该充分挖掘馆藏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图片、文物以及艺术品等等, 同时综合运用人物、大屏幕现实以及立体造型等手段, 生动再现昔日抗战历史的真实情况。要将东北抗战的艰苦卓绝以及悲壮惨烈全面体现出来,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 烈士纪念馆陈列设计应该紧贴时代发展要求, 能够激发参观者的爱国之心以及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在参观各种展览品的同时, 情感可以得到升华。
1.3 实事求是, 尊重历史, 用文学的表现再现历史的真实。将历史事件、人物置于当时的大背景下进行展示, 尤其是要对世界反法西斯各种力量的客观评价。历史是不能够被篡改的, 因此展览要以客观反映和尊重历史为前提, 尽可能的提升展览的文学性与艺术性, 通过文学与艺术的加工, 让参观者可以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与无畏, 认识到今天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文学艺术的表现, 还能够让“革命先烈”真正走入人们的“心里”, 陈列设计要透彻的体现出抗战精神, 并把握好分寸, 进而将其鲜明而准确的展现出来。
1.4 突出重点, 突出个性。烈士展览馆展览内容与设计要以多方面考虑英雄事迹为主, 进而必须要从整体角度分析, 事先明确展览内容, 也要布置好任务大纲。在各种资源进行陈列的时候, 首先要通过对各种展品进行严格分析, 着重选择, 重要内容与个性化内容要突出, 从烈士身份和事件等等方面为基础, 进一步挖掘关键问题, 进而充分体现出历史性的震撼力, 渲染人物等鲜明的感染力。例如在残酷的抗战年代, 牺牲的惨烈、条件的艰苦、战士的英勇……用重锤敲打这些点, 通过展示这些内容, 强化抗战历史事件, 并通过这些方式使参观者脑海中的印象深刻。
2. 烈士纪念馆陈列设计构思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 科学进行纪念馆的陈列设计, 要注重历史旧址与陈列的统一、原馆建筑与陈列的统一等等, 下面针对具体的设计构思进行分析:
2.1“复而不原”, “原而不空”。进行东北烈士纪念馆陈列设计的时候, 应该充分利用展览馆建筑本身的历史性, 综合使用其空间要素, 将展览的历史环境勾勒出来, 这就是复而不原, 原而不空。要将历史要素与新时期的思想精神有机结合, 控制好设计的比例和节奏, 既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真实与当时抗日的残酷, 也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以及对伪满警察与日本列强的憎恶。
2.2“活而不俗”、“虚而不假”。展览的关键, 还要注意真实感的营造, 为了能够达到真实再现历史的目的, 陈列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手段, 历史题材和抗战题材是严肃的, 因此设计要严谨, 既要做到鲜活生动, 又不能瞎编乱造。
2.3 原馆建筑与陈列风格的统一。2.3.1 建筑原形的保留。在东北烈士纪念馆陈列设计的时候, 要将原有古典主义兼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有机融合在一起, 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要积极寻求创作创新的突破, 原有建筑造型, 风格要适当保留, 比如格局楼梯、门窗以及地面、照明等, 都要遵循适度原则合理保留, 同时进行门窗涂漆换新的改造, 门窗的设计要与的主题相符, 建筑、展览墙要统一, 通过这样的渲染, 保障观众的参观环境, 营造历史感。2.3.2 建筑符号的链接。为了保持建筑风格和视觉的连续性, 我们把建筑装饰符号贯穿于整个展览之中, 如建筑物大门上的装饰造型就是序厅表现的主造型之一, 原建筑大门上雕刻的花环就运用到了序厅, 在墙壁上做成了白色大理石的花环。楼梯铁艺装饰的造型被连续运用在“前沿”两侧、序厅边沿, 所有展柜的装饰及造型边沿线的处理。建筑语汇和符号巧妙地运用和处理, 保持了建筑风格与陈列风格的连贯和统一。
结束语
烈士纪念馆的陈列设计, 是对展览效果的一种提升和辅助, 也就是为了能够更加完美的体现抗战史实以及先烈的英勇无畏, 为了能够纪念一位位革命先烈的英勇历史, 陈列要充分将冷与暖、阴与阳、轻和重在确保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 对展览进行艺术加工和改造, 呼唤人道主义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要将东北纪念馆的特点以及纪念性充分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柴轩治.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 2016 (03) .
[2]张才红.浅议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艺术[J].时代文学 (下半月) , 2014 (04) .
[3]张文玲.论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艺术[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 (01) .
[4]刘险峰.陈列设计艺术空间浅论[J].文学界 (理论版) , 2013 (01) .
革命烈士后裔群像 篇7
阳春市革命烈士谭宏庭的孙子谭富文,自幼勤奋好学成绩拔尖,2006年以844分阳江地区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绩,选读于广东中山大学。因品学兼优年年获奖学金,2010年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本科毕业生,并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专业研究生。2012年7月毕业后,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招聘为研究助理。
大埔县西河镇汶水村一烈士家庭两个儿子先后考上青海医学院和上海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大儿子谢年谨毕业后就职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现为该院拔尖人才;另一儿子谢年明毕业后在上海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是公司的业务骨干。
汕尾市城区烈士蔡覃治有蔡惠玲等五位曾孙,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先后考上西南政法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院校。通过助学,他们先后完成了学业,走上工作岗位。蔡惠玲在读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连续两年被所在单位党组织评为优秀党员,其他四姐弟妹几年来也都被所在工作单位评为优秀员工。他们在工作岗位积极努力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仁化县董塘镇村民谭政宗,其祖父是1928年参加仁化农民运动的烈士。他原来经济相当困难,一家七口年人均收入1500元。为供四个儿女读书,曾负债八万元。1995年起,他三个女儿先后考入星海音乐学院、中山师范专科学院和佛山科技学院,都曾为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而十分纠结。得益于烈士后裔助学金的资助,三个女儿顺利完成学业。现两个女儿开公司经营外贸和房地产生意,一个女儿当老师。谭政宗家庭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今他在县城购置了新房,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龙门县烈士后裔龙伟强,2004年就读广州公安大学期间,因家庭缺少劳力,经济较困难,曾想放弃学业外出打工。县老促会了解后及时给他发放助学金,再加上政府又给予资助,使他安下心来继续学习。2007年毕业后考取了公务员,录用在阳东县公安分局工作。参加工作后,他省吃俭用,常寄钱回家,还资助弟弟就读技工学校。其弟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工作中华保险公司录用。现他家庭已脱贫,逐步走向富裕。
封开县江口镇困难烈士后裔曾晓瑜,2001年高中毕业后考上华东师范大学,县老促会每年资助她2000元,并帮助她申请助学贷款。2005年她以优异成绩毕业,在一家台资企业当工程师。 2008年她又受聘于一家外资企业任资源版图工程师,年薪52万元。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化州市革命烈士陈伯伦的孙子陈金佑,2005年考上中山大学,2009年考上中山大学研究生。读大学期间,他靠政府助学贷款、做家教、打假期工维持学业。在他读书期间,各级老促会先后对其支持了14000元。2012年7月他研究生毕业,现在广州工作,月薪6000多元,家庭正在逐步走出困境。
解放战争时期开平县“建鹤人民救乡自卫大队”中队长熊榕秋的孙子熊海泉,1996年考上华南农业大学,两个妹妹也在读书。由于家境贫穷,面临辍学,老促会得知后,向他们三兄妹发放了烈士后裔助学金,支持他们完成了学业。三兄妹不忘本,就业后先后捐资1万多元支持家乡修建水泥路和文明村建设,乡亲们对此称赞不已。
陈本先是英德市桥头镇烈士后裔,2005年考上广州大学,是老促会及时资助了部分资金加上亲友的帮助,使他踏进了大学的校门。2007年开始,清远市老促会通过努力提高对烈士后裔补助标准,他得以每年受助5000元。大学毕业后,又是在市老促会领导的帮助下,2009年12月被清远市交通局路桥公司录用。他积极工作,乐于助人,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除平时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捐款活动外,还每月定期向李连杰“壹基金”和腾讯公益网进行捐赠。
感恩之言
此刻,我身上好像流着先烈火一般的热血,光荣感、责任感油然而生。我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学好科技文化知识,告慰先烈,报效祖国。
——高州市泗水镇烈士后裔卢权武,2000年时就读茂名学院,当他首次领到1400元烈士助学金时,激动地说
如今,我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读书到工作,我的角色变了。但是继承的革命烈士精神没有变,对关心和帮助我们烈士后代的老区领导的敬意和感恩之心没有变。对未来,我充满信心和期待,我要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回报社会,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革命传统传递下去。
——南雄市油山镇烈士后裔陈水明
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烈士后代,在我家处于困难之际,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使我们兄弟二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享受助学金。现在,我们都有工作了,生活也稳定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党和政府以及老促会对我们的关怀。
——台山市端芬镇烈士甘三后代写给市老促会的感谢信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出三个‘状元’,过去想都不敢想啊!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更要感谢老促会的老同志。
——海丰县革命烈士后裔刘怀一家6口人,三个孩子,一个考上北京中华女子大学,后因品学兼优,被选送国外留学,另外两个孩子也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2006年我从怀集洽水镇茶岩村这个边远山区来到深圳职业学院就读,很荣幸作为烈士后裔享受到县老促会助学金。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政府和社会对我祖父的肯定和对我们烈士后裔的关怀和厚爱……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让革命烈士精神代代相传。
——怀集县烈士后裔张广林表示,作为一名革命烈士后裔,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予我们资金帮助,减轻了学费压力。此时的帮助,犹如雪中送炭,温暖着我们的心。这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代表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困难的烈士后裔。
——广宁县五和镇革命烈士后裔罗三汉,在烈士后裔助学金扶持下,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为深圳一科技公司员工。他表示,要知恩图报,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尽自己所能回报党和政府,回报社会
感谢党,感谢省、市、县老促会老领导不忘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助学金虽然不多,但犹如冬天里的一盆火,使我倍感温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一定不辜负老促会领导的期望,学好本领,奉献社会。
——惠来县革命烈士后裔林国生,在2008年8月写给老促会的感谢信
祭扫烈士墓作文 篇8
3月31日上午,我们手拿着小白花,怀着崇敬的心情,迈着沉重的步伐,步行来到了烈士陵园。我们站在了陵园前的小广场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红灿灿的雕塑,高高矗立在广场中央。它好似一轮太阳射出万道光芒,普照着烈士陵园、普照着椒江大地。
祭扫仪式开始了,大队委干部激情的致辞,敬献花圈,默哀三分钟。我目不转睛地望着正前方的纪念墙,纪念墙顶部黑底白字,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雄浑有力的黑体大字。字的下面是一幅幅解放一江三岛的战斗浮雕。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他们当时作战的情景:一位位战士手中握着武器,一步步向敌人逼进,前排的战士牺牲了,后排的战士紧接着上去,以排山倒海之阵向敌人压去,不给对方任何一个喘气的机会。就这样,他们视死如归、浴血奋战,一步一步向胜利走去……我的心中不时地传来一种声音:“烈士们,谢谢你们!”
随后,我跟着队伍,走向墓林。我们一排一排地从墓碑前走过,瞻仰着青翠的小松树守护下的汉白玉墓碑。我们看见了墓碑上一个个年轻的名字,光荣的名字。最后,选了一位烈士的墓碑,恭恭敬敬地把小白花献上,并深深地鞠了个躬,“烈士叔叔,安息吧!”我的眼眶中不禁闪动着泪花。
在这次祭扫烈士墓中,我知道了原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安宁幸福的生活,我们从小就要树立志向,长大后报效祖国!
祭扫烈士墓有感 篇9
大家都明白,清明节要扫墓,这是为了纪念革命烈士。
清明节这一天,吃过中午饭,同学们就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手里拿着白花、黄花,蹦真跳着来到学校,个个都在院子里等着教师。时间到了,学校的全体教师也来了。在带队教师的一声令下,我们站好队伍出发,大家排着长长的队,一个接一个,一排接一排,我们的人真多,我看了一眼,全校大约有两千人左右。不大一会儿就来到烈士陵园。
我们来到烈士陵园,每个班都站成了纵队,面向着烈士墓,一下子同学们的眼神都直盯着英雄纪念碑,这时大家就唱起了歌,歌声传遍了整个烈士陵园,六年级的哥哥们献上了花圈,我们下头的同学也是手痒痒的。
烈士公祭活动 篇10
9月30日上午,郁南县委、县政府在县城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烈士纪念日烈士公祭活动,向烈士敬献花篮,瞻仰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烈士,弘扬革命烈士精神,激励全县人民协力为加快郁南实现绿色崛起而努力。(罗荣南)
9月30日,遂溪县在烈士纪念公园隆重举行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纪念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弘扬革命先烈精神,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推动遂溪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9月30日上午,揭阳市、榕城区在榕城区榕江公园烈士陵园举行公祭烈士活动暨向榕江公园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弘扬烈士精神。
9月30日,兴宁市在合水革命烈士陵园举行公祭烈士活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祭奠革命先烈的不朽英魂,激励全市人民继承革命先烈遗志,铭记历史重任,发扬光荣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推动兴宁振兴发展。(张刘 刘海洋 袁志岳)
平津战役王谷烈士资料梳理研究 篇11
1 王谷烈士生平简介记载
王谷烈士的英名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建馆之时就镌刻到英烈名录墙上,但是有两个名字,一个名字在河北曲阳县,一个名字在河北省籍贯不明处,当时建馆由北京军区等多方承办,出现两个名字的缘由已无从考证,最大的原因就是当地民政部门和隶属部队呈报上来的资料存在差别,故不能确定这两个王谷烈士是否为同一人。
( 原籍处王谷)
( 平津馆英烈墙)
( 河北省籍贯不明处王谷)
平津战役纪念馆副馆长、研究员张彩欣老师在 《透视平津硝烟》中提到 “王谷(1914—1949),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下河乡下河村人,乳名王宗槐,1933 年以前,在原籍读书,1934 年考入保定二师范读书。当时保定在 “五四”运动和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学生运动活跃。当局为加强统治,不断镇压学生运动,逮捕所谓闹事学生。王宗槐为了表示自己的斗争毅志和斗争决心,更名为王折起,即不屈不挠,折而再起之意。1937 年 “七七”事变后,念国家危急,王谷弃笔从戎,未来得及与家里的妻子和两个心爱的女儿告别,便奔赴延安,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军事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时又更名为王谷,即置自己于山谷最低点,再逐渐向真理、向胜利高峰攀登,同时也意味着抗日救国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抗大毕业后,王谷被派往八路军120 师359 旅任副连长、连长、参谋长等职,转战华北,抗日救国。在此期间只是写过一封没有来信地址也不要求回音的信,称: 我在外边 “生意” 很好,请勿挂怀。1945 年抗战胜利后,王谷被派往东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的战役中,多次荣立战功。1948 年,王谷任东北野战军独8 师作战科长。东北解放后王谷率部入关作战,参加平津战役,承担着包围北平的任务。在此期间,参谋长张申对他说: “老王,到了你家乡门口了,你回家去看看吧!”他果断地说: “全国就要解放了! 待全国解放以后再说吧!”1 月14 日,王谷奉命到天津前线第1 纵队观摩天津作战,不幸被敌人炮弹打中,火速送往廊坊后方医院,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光荣牺牲,献出了年仅35 岁的生命。平津战役纪念馆从开馆到现在展览中出现的信息也是以王谷“河北曲阳县人,1914 年生人,独8 师作战科科长”为主。与上述张彩欣研究员 《透视平津硝烟》所写的关于王谷烈士的内容一致。
2015年9月平津战役纪念馆自办原创展览“永存丰碑———平津战役牺牲烈士事迹展”
2014年平津战役纪念馆自办展览“无尽的思念———宣传英烈事迹弘扬革命精神”
查找中华英烈网烈士英名录,在解放战争期间牺牲的王谷烈士信息为: 生于1917 年10 月,籍贯为河北省曲阳县,1917年10 月生人,职务为科长,安葬地为 “华北烈士陵园”。
近代史研究学者王勇则在 《津门开岁》一书中还提到“林蔚良 《红色足迹: 纪念沈阳军区守备二师成立66 周年》载,王谷生于1915 年,老家河北省曲阳县,1937 年毕业于保定师范学校,同年加入国民党,考入中央军校七分校。次年,他为求真理,毅然投奔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于1938 年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 年2 月,独立八师成立后,担任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天津战役时,十纵安排独立八师478 团团长吴志玉与师作战科科长王谷,到天津战役前线学战法,1949 年1 月14 日,遇敌炮击牺牲,噩耗传来后,师司令部召开追悼会,决定授予王谷模范党员”。同一本书中王勇则还提及到天津战役期间任47 军139 师(原番号东野10 纵队28 师) 415 团政治处主任的郑文翰在解放战争写的出版日记: “1949 年1 月17 日……听说陈副团长仲凯等同志在一师参观攻坚时牺牲,如此事属实,确为一不幸事。听说同时牺牲者,有八四团副团长兰芹同志以及原来我团的王谷同志(现一六○师一科长)。”1 月18 日,“陈仲凯等同志之牺牲已经证实,真可算意外损失”。王勇则老师提到的信息与中华英烈上的信息较一致。
《天津通志·军事志》载: “王谷,东北野战军第10 纵队独8 师作战科科长。河北省曲阳县人,1937 年入伍,同年入党。历任连长、参谋等职。1949 年1 月14 日,在解放天津时遭敌炮击,光荣牺牲”。王凯捷老师在 《天津方式》中写道 “第49 师作战科科长王谷河北曲阳人,1937 年7 月参加八路军,同年入党,牺牲时32 岁”。在王凯捷老师的书中王谷出生年月为1917 年。
天津市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对王谷生平记载。称其“1915 年生于河北省曲阳,1938 年入伍。为追求真理和革命道路去延安 ‘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长、作战科科长、团长等职。曾转战于东北、华北地区,在和敌人战斗中,表现了共产党员应有的坚定和顽强。1947年在击退反动分子向我牡丹江军区司令部进攻的战斗中,英勇无畏,荣立战功。王谷同志对党的事业一贯忠心耿耿,埋头苦干,是党和人民的优秀战士,1949 年在解放天津战斗中不幸光荣牺牲,时年三十四岁”。
2 平津战役纪念馆关于王谷烈士的信息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第四展厅英烈业绩厅 “烈士壮举光耀千秋”处,除了有王谷烈士的照片和生平,在展柜里还陈列着王谷烈士生前使用的三件物品。
(右起第一位为王谷烈士)
下图中的三件物品为王谷烈士生前使用。关于这三件物品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这三件物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王谷的母亲在整理家里的柜子时发现的(其中还有一些王谷阅读的书籍),便保留了下来。当时家里人感觉这三件物品没有用处提议扔掉,但是王谷的母亲未同意,在王谷牺牲后这三件便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直到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开馆之际捐赠给平津馆。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现存的关于王谷烈士的原始资料极少。比较翔实的资料是王谷烈士的女婿李亦农在2001 年3月来信的王谷生平。其中记载: 王谷,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下河村人。一九一四年十一月生,乳名王宗槐。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投笔从戎,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军事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大女儿王素平五岁,小女儿王秀平不满两周岁。在天津解放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60 师作战科长入关作战。1949 年1 月14 日在天津战役中由于特务告密,敌人炮轰了前线指挥所,共伤亡团级以上干部7 人,王谷就是其中一位。由于伤势过重,在廊坊后方医院抢救无效献出了年仅34 的生命。
3 后记
关于王谷烈士的生平简介、生卒年考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作为当时牺牲的十六位团级以上干部之一,他们的英勇牺牲才换来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有必要用史实依据填充烈士留给我们的空白,以激励后代人。
摘要:在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中,我军共有7030名优秀的指战员为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及天津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38岁。其中,被党史专家王凯捷誉为天津战役中“十三棵青松”之一的王谷烈士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对平津战役王谷烈士资料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祭扫烈士墓作文 篇12
那天清晨,我们带上鲜花和水果,驱车前往烈士陵园。在车上,我的心里即沉重又紧张。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是来扫墓的,可是怎么没拿扫帚?”妈妈和爸爸听了以后哈哈大笑,姐姐笑得更是夸张,嘴几乎和碗一样大。”你们笑什么?”我纳闷的问。我看见姐姐想说什么,可是话还没出口就又笑了起来。妈妈的样子很是奇怪,紧皱着眉头,似乎又想笑。我说:”怎么了,到底怎么回事?”妈妈平静了心情,说:”哎呀呀,扫墓是指给祭祀逝去的人们。不是真的拿扫帚去扫!”
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烈士陵园。我原本以为陵园里会很冷清,可是没想到到了之后那里有很多来给烈士扫墓的人。爸爸让我把花束和水果拿来,我恭恭敬敬的把鲜花和水果拿来。花篮里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篮上还有几根白色的带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篮上。在几片绿叶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庄重,而又肃穆了。
我看着这些墓碑,眼前浮现起一幅在战火纷飞的沙场上战士们勇猛杀敌的画面。好像刀、枪碰撞的声音就在我的耳边回响。这些英勇无比的战士,为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不顾一切的杀敌,甚至把自己年轻的生命献出。只是,我们的幸福生活他们都看不到。我们只能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们。
清明祭扫烈士墓活动 篇13
为了时刻铭记烈士们为解放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的英雄事迹,学习烈士们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4月2日,赣榆县实验中学团委组织新团员80多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人潮涌动的抗日山烈士陵园庄重地举行祭奠革命烈士活动。
首先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默哀一分钟。在深切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之后,全体团员在纪念碑前庄严地进行了入团宣誓。在祭奠仪式上,赣榆县实验中学团委书记陆吉龙同志发表讲话,勉励同学们牢记入团誓言,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落实在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仪式结束后,全体团员集体合影留念,然后自由活动,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瞻仰烈士陵园。
烈士墓 篇14
一、革命烈士不是社会牺牲品
鲁迅认为悲剧的性质是“将人生
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祥林嫂的江悲剧正切合这一点, 勤劳、善良、顺从苏的祥林嫂在社会中苦苦挣扎, 最终仍新
沂
逃脱不了成为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
牺牲品的命运。然而, 拿鲁迅的这一判●
周
断, 悲剧就不适合夏瑜、“左联”五作家新等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试以黄淑英军 (峻青《党员登记表》) 为例, 祥林嫂无
可选择, 只有死路一条, 而黄淑英只要把党员登记表交出来, 就可保全性命。即使黄淑英也无可选择, 面对敌人的屠刀, 她依然会大义凛然, 从容就义, 因为她知道党员登记表重于她的生命。其中生命的消亡当然令人悲痛, 但他们的牺牲绝不是悲剧, 因为他们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精神激励了更多的人投入正义事业, 一代代革命英雄前仆后继, 终会完成未竟的使命。对于他们来说, 精神辐射的价值远远大于生命的价值, 所以他们不能苟活。价值小的东西毁灭了, 而换来更大价值的东西, 这不是悲剧。从革命者自身看, 他们自投身革命的那一刻, 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白莽译裴多菲诗述志:“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二、革命烈士不能等同于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关天培等, 他们或为奸臣所害, 或捐躯沙场, 生命的终点均落在了儒家伦理境界最辉煌的顶峰上———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他们抵御外侮, 安邦扶民, 符合黎民百姓的强烈愿望和切身利益, 因此他们的死引人同情, 令人敬仰, 使人震撼, 革命烈士则与其不同。
民族英雄的壮举, 往往是个体或少数人的行为, 他们面对敌对的无可抗拒的非正义力量, 无力回天, 又不愿向恶势力屈服, 只能舍生取义, 以身殉道。而近现代的革命者则是在一种先进组织的号召和激励下, 代表一种新生力量向旧势力挑战, 革命者的牺牲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时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其精神“惊天地, 泣鬼神”“不半载, 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许多民族英雄, 是在忠君报国与侍养父母、戍边远征与爱情婚姻、个人幸福与社稷安危的矛盾冲突中选择了符合中国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如“忠孝不能两全”, 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匈奴不灭, 无以家为”,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男儿当效死边地, 马革裹尸”, 其语言和行为本身蕴涵着一种悲壮的精神, 体现着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内核。他们的献身除了“民本”的一面, 还有“忠君”即维护君主为首的统治阶层利益的一面。所以屈原在忠君报国与权贵排挤间举步维艰, 最终被来自双方的巨大张力撕得粉碎。而现代革命者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远大的社会理想, 崇高的精神境界, 他们相信新生力量必将取代旧势力, 一个黎庶安乐的社会将会因为他们的牺牲而实现。所以, 他们的牺牲蕴涵着一种令人振奋、乐观的精神实质。
三、革命烈士不能等同于农民起义领袖
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领袖如陈胜、李自成, 虽然代表着一种进步的力量和人民的利益, 向统治者奋起抗击, 但他们缺乏一种组织, 缺乏一种正确的思想指导, 他们无论成功与失败, 都失去了普通人民的品质, 因此他们的结局是可悲的。如阿Q的“革命”目的不过是复仇和满足个人私欲, 他的“革命”行为令人悲哀, 他的死令人“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而革命者不为私利, 他们的死是为了革命, 为了人民, 为了即将建立的新政权。所以即使面对敌人的恐怖恫吓、严刑拷打, 他们仍乐观地看到新世纪的曙光, 如《红岩》中的许云峰、江姐、陈然, 作《最后一次演讲》的闻一多先生。
四、革命烈士不能等同于古希腊悲剧英雄
古希腊悲剧英雄如普罗米修斯、阿卡琉斯、俄狄浦斯等, 他们身上反映出特有的古希腊悲剧意识, 即人与命运抗争的外部原因, 从根本上来说是来自神灵的不可捉摸、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 人在这一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具有悲剧性的感染力, 因而引起怜悯、同情和崇高感。如俄狄浦斯试图逃离命运的摆布, 但却恰中了弑父娶母的神谕, 最终抵瞎双眼, 自我放逐。而现代中国的革命烈士, 是一群无神论者, 他们不是与命运抗争, 而是代表着人民向反动旧势力宣战。他们的行为顺应社会现实生活的逻辑和历史的进程, 恰恰反映了人对命运的一种征服, 显示着不可抗拒的英雄力量。如“左联”五烈士之一的白莽, 若服从命运安排, 也许会跟他的哥哥一样, 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 而他却慷慨激昂地写下《别了, 哥哥》, 不久又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 革命者的牺牲显然远离“悲剧”内涵所指, 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先烈们, 为社会为人民换来更大的价值, 其神圣感远远大于悲剧感, 其崇高意识远远大于悲剧意识。所以, 不能把他们的牺牲看做是时代悲剧。
新课程背景下, 做好听评课活动是实现同伴互助,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方式。但是, 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对听评课活动, 并不愿意参加, 教研活动的成效也不高。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教师积极性低造成活动成效低, 活动没有成效自然大家都不愿意多参加。分析其原因我想最少有两点是主要的, 一是传统听评课观念的影响, 二是教师教研能力缺乏, 没有掌握有关听评课的路径与方法。
一、传统的观念是评课就是评人
传统听评课往往是评人, 对人的评价占主要位置, 而对课的河
北
研究探讨退到第二位, 课成为评价人的载体。听评课主要针对的
是: (1) 人的素质水平高低的评价。 (2) 甄别选拔人才。听课是为了迁
安
选拔优秀, 甄别好坏。从听评课中发现人才, 与人的前途发展相
关。 (3) 学校检查督导。听评课的目的主要是检查老师的工作态●孟度、工作状况, 而不是对教学艺术等相关内容的研究探讨。繁
龙
这样的听评课结果往往与老师的高低利害相关, 它可能影响到老师的声誉或学校优秀的评选、奖金的发放等等。因而老师一不愿开课, 二不愿听课, 也不愿意评课。
二、端正态度树立新观念
要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 首先必须转变听评课的观念, 树立“课即是课”的思想, 端正听评课的态度。
我们为什么听评课, 是为研究探讨教学, 进而改进教学。课即
是课, 与人的评价相关但是低相关, 研究、改进教学是听评课的终极目标课时, 课堂教学上所反映的种种现象才是我们关注和探讨的主要问题。课,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更应当充分明确, 因为听评课的老师都是自己同事、成长中的同伴, 在研讨交流中, 老师对课的研讨应当凸显, 摆在第一对人的评价主要是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角度出发, 是为课的改进服务的
三、听评课有目标
如何听评课呢?一堂课是一个立体,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从不同出发就有不同的评价。课堂里有什么, 有的是老师和学生的活动, 以及活的结果。一般来说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看到, 什么都评到。因而本教研活动首先应当确定明确的主题, 参加听评课的老师首先应当确定课的主要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 听课前教师应对主题目标进行思考考虑为达到研究目标听课中应当记录的内容与方法, 制定听课的策略, 按制定的目标方案记录、思考。这样课前有准备, 课中有目标, 评课研讨能做到就课论课, 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对课的研讨才能在各个角度里拓伸。这样的研讨评课言者有据、听者有得, 活动才是有效的, 教师也乐意参
我觉得听评课目标的确定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听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合理, 有没有越位、错位、缺位等
(2) 听策略。课堂教学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教学辅助性手段等, 课堂教学操作手段方面的思考
(3) 听学生。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效果考察, 教学中学生力的培养, 学生参与学习的活跃程度, 与学生的学相关方面的探讨等。
(4) 听艺术。课堂教学中反映教师教学艺术的内容, 例:课堂生成的艺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师教学提问的艺术等。
(5) 听思想。课堂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教学理念、教学观点、教学方新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的对比等。
(6) 听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解析是否适当, 挖掘是否到位;教学中选材材料内容是否精当, 使用是否充分;“用教材教”观念是否得到落实等。
谁建“中国国际烈士公墓”? 篇15
安放仪式是沉重而肃穆的。
9月13日,在中缅边陲小城腾冲,密密麻麻的人群簇拥着从缅甸境内寻回的19具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在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云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的共同努力下,19位英烈终于得以和其他数千抗日阵亡将士一起长眠在腾冲国殇墓园。
经过近70年的境外煎熬,他们终于回来了。
不过,更多的人还没有回来。
“入缅抗日”、“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援老抗美”……从上个世纪至今数十年以来,无数中国军人、民众接受政府指令出境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战斗或完成了许多复杂的工作,其中大部分牺牲者都被安葬在了异国土地上。
很多历史,中国人总是要等待很久才能知道真相:但即使是迟到的真相,同样应该触动后人去为前人做点什么。
境外的中国烈士陵园
2000年底,在经过长达8年的酝酿、两个多月的实地采访后,我公开发表了《越南土地上的中国烈士陵园》一文,介绍了在越南莱洲省封土县一个边境村寨,善良的越南村民饱含深情地对待着并不属于本国国民的中国援越烈士墓地。该文章使很多国人第一次了解到在邻国越南的土地上,还有大量中国军人的墓地存在,一些分别用中、越文字篆刻着“援越抗美烈士永垂不朽”的高大纪念碑仍然矗立。
那时候,我了解到这样的中国烈士陵园在越北山区各地差不多有百余座,当然也并非每一座都能幸运地得到关怀。随后,从中越两国政府到民间,一些相关的保护、回访和祭祀活动不断展开。
2006年9月,曾于1966年秘密赴越参战的山东籍老兵张传俊写信告诉我:“我们没有得到‘可爱的人’那样的称号,立功证书是越南总理武元甲签发的,更没有了实际意义。”他多次向我表示,渴望中央政府对自己及战友们的援越行动进行正式认可,尤其是40多年来那些仍然埋葬在越南土地上的中国烈士。
各种已公开的史料显示,除了越南以外,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缅甸、印度、朝鲜、韩国、老挝、巴基斯坦及坦桑尼亚等国家,都曾建造有中国军人的墓地或烈士陵园,其中也有少部分烈士为中国政府派出的工程技术人员等。
位于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境内的中国军人墓地于2008年才为世人所知,1000多名中国烈士中,一部分为1937年淞沪会战中坚守四行仓库“八百抗日壮士”中的勇士,后因成为战俘而命丧于此;1941年至1945年间大规模进入缅甸对日军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则在缅甸、印度境内留下了近6萬烈士遗骨。新中国成立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志愿军共有13萬余人阵亡并安葬在朝鲜大地,少部分散落烈士则被韩国政府安葬在三八线以南地区:其后的援越抗法、援越援老抗美斗争中,又有1000余人分别长眠在越、老两国土地上;再随后修建喀喇昆仑公路(又称中巴友谊公路),献出生命的100多名中国工程人员大部分安葬在巴基斯坦北部重镇吉尔吉特;另外在坦桑尼亚还有一座安葬着69位中国援坦专家的公墓,其中47位为援建坦赞铁路牺牲。
生活与历史的神秘性,总是通过某些个体和群体的特异遭遇,得到不可思议的凸现和表述,无论幸运还是灾难,都要选中一些人,都要由这些被选择者代表人类去接受、去承受。显然,他们所承受、所代表的正是某一段特殊的中国历史。
令人忧虑的是,今天的中国人可以不停纪念那些在自己国土上被敌人杀死的人,却似乎很难想起在异国他乡捐躯的国际主义英雄。那些曾经在境外流血牺牲的中国军人,恰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体现,是大中华一直能够屹立而不被外来力量所消亡的最好例证,是中国人一直有能力履行国际主义正义职责的光荣历史。
由此,后人应该承担起照顾他们墓冢的责任,让他们曾经颠沛流离的灵魂有个宁静的栖息之地,也让后人能够从中得到无限的启迪和力量。
现状堪忧的境外墓地
需要指出的是,那些因为各种原因遗留在境外的中国军人墓地,其遭遇和境况并不理想。
缅甸境内的中国远征军墓地几乎被荡平,老挝境内援老抗美的墓地常年荒草丛生,越南境内援越抗美的墓地近年才开始被国内同胞关注,朝鲜境内的志愿军墓地也一度疏于管理……很多的事实和现状,让人悲痛,更令人惭愧。
最严重的情况出现在缅甸,由于当年国民党军队败退至缅甸及金三角地区后,曾长期与缅甸政府军发生交战冲突;而中国国内“文革”运动之时,缅甸境内不少地区亦受波及,这两个历史阶段彻底激怒了缅甸当局,导致原本修建的所有中国军人墓地几乎被荡平。
不过,在印度东北部,当年的中国远征军人基地意外地相对保存较好,因为印度当局一直以来都把那些中國军人坟墓当做“二战胜利英雄”对待,近几年甚至还投入资金重新修缮。由于印度军方延续了以往的驻军传统,因此一直都将本国军营设置在原来埋葬中国军人的墓地附近,致使大量的中国军人墓地已经处于印度军营范围之中,外人尤其是华人和中国人很难接近。
在我多年的记者生涯中,曾多次前往越南、老挝、缅甸、朝鲜……更多有关于中国军人出境参战的故事因此不断被诉说,更多中国军人的公墓、陵园不断被发现,悲壮的历史和冷漠的现实每每都让我心有所恸。
在我看来,曾经一批批生龙活虎的中国军人不断奔出国境,用鲜血和生命去履行着国家赋予的神圣任务。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服从的命令不同,所遭遇的对手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着相同的中国军人身份,都是去执行“国际主义”的战争行动。
由于中国政治格局在过去一百多年来的千变萬化,中国军人本身的内涵和价值也在随之变幻。于是,很多的历史不断被埋没,很多的故事不再被人提及,而那些在历次出境战争中成为烈士的中国军人,渐渐成为了记忆的碎片和历史的空白。时至今日,那些墓地里无论离离衰草,还是寂寂荒原,都会让我不断想起中国军人们曾经青春如花的笑容和英勇作战的身姿。
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走向了宽容和进步,他不间断地赐予每一个人成功的机会,带领国人实现美好的梦想。而当中国的历史走进一个新时代的时候,人们的目光才偶然注意到那些长期存在于异国他乡的英雄孤魂。
多年后的今天,那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许令现在的人有些难以理解,但他们却与整整一代中国人的生命都有关,是中国人历史的一个部分。那不是平凡的历史,不该让它往事如烟。
应筹建中国国际烈士公墓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国际局势风云变化,国与国之间的问题纷繁冗杂,谁能保证身处别国的中国军人墓地,始终得到他国政府和民众的善待?
以缅甸为例,先不论败退野人山途中中国远征军人的累累白骨无法完整收葬,
就连曾经掩埋着中国军人的多处墓地,原址上早已建起了民宅、学校、医院、政府甚至城镇,下面尽是中国将士的累累遗骸。如果抗日战争刚胜利时,中国政府就能出面将葬在缅甸的远征军将士遗骨迁回,后来又怎会发生被缅甸方面破坏殆尽的局面?如果那些烈士的墓地都建造在中国的土地上,那么曾经壮烈捐躯的中国军人们,身后也许能够避免遭遇不堪厄运,因为腾冲县“国殇墓园”的存在就是一个例证。
这么多年,各相关国家都有自己的难题,他们不可能用太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中国的英雄。同时,这些烈士的后人想要瞻仰和祭奠自己的亲人也非常不便。因此,我觉得有必要通过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将烈士的遗骸全部迁回中国,让他们和历史一起回家,即尽快建造一座或多座“中国国际烈士公墓”。
我也曾设想过“原地保护”,即“可以通过民间的呼吁,促使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谈判,让埋葬着中国烈士的国家加大保护力度”,可后来这个想法却被我自己否决了,因为我走过很多国家、很多地方后发现,其实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问题,他们也绝不可能保證始终能做到善待别国军人的墓地,所以长远来看这种方式不可取。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靠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联系,达到让他国政府善待中国军人墓地的做法,显然并非长久之计。静观国际大环境,因各种问题而引起的国际争端屡屡出现,谁又能保证身在国外的中国烈士墓地不被他国政府、民众破坏?萬一不幸而言中,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势必将受到严重的伤害。
与其请求别国政府善待中国军人墓地,不如由国家出面,将那些忠烈遗骨全部迁回国内,等到统一修建公墓之后,由政府出面妥善管理。
此次19位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顺利回国,按照长期关注远征军老兵的公益人孙春龙的说法,是“已经开启了中国军人海外遗骸回国的第一步”,同时也激励了我思考有关问题的期盼与信心。当然,大规模开展这些工作仅靠民间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其需要中国政府的强力介入。
我的具体建议是,倘若国家能出面完成将全部烈士遗骨迁回国内的举措,等到将来在国内筹建国际烈士公墓时,或可以参照年代、性质、方位等因素区别~一筹建。比如云南省腾冲县至今仍保存有国殇墓园,有关抗日战争的国际烈士公墓或可建在云南省,再比如有关抗美援朝的国际公墓可以考虑就近建在辽宁省等。
【烈士墓】推荐阅读:
烈士墓前致词09-28
单位祭扫烈士墓主持词05-30
汶河战役47烈士墓07-16
扫烈士墓有感500字10-01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悼词07-16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方案10-21
小圩中学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方案05-09
大学生烈士纪念日观烈士陵园感想06-11
清明节学生祭扫烈士墓演讲稿08-30
刘英烈士事迹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