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共11篇)
大学生村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篇1
村官“驻村”要保持“三股劲”
有幸参加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在重庆市南川区上河培训基地举办的第二期大学生村官能力建设训班,为期七天的课程安排紧凑、学习内容丰富,在授课老师的讲解下、与不同区县学员的交流中,我受益匪浅,深感作为村官的使命重大、重担在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要坚定理想信念,扎根基层奉献青春,为实现乡村振兴不懈奋斗。
村官“驻村”要坚持理论学习,蓄水充电,保持“冲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加强理论学习,并且长时间坚持不懈,才能保证理论的蓄水池不干枯、思想的储电池能量充足,才能更好地在基层一线干事创业。从文明维老师讲授“把握机遇、更新观念、用活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到王选明老师讲授“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治理”等课程,我深刻领会到乡村振兴要以产业振兴为要、组织振兴为核的重要意义,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发展脱贫致富的好产业。同时,年轻干部要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坚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做到心中有墨水、脚下有力量,才能保持冲劲一往无前。
村官“驻村”要学会调查研究,精准摸排,保持“实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了解客观实际,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在课程安排下,12月8日下午全体学员前往南川区大观镇中江村和金龙村,学习参观草莓、三不加酱油醋等产业基地,学习了解发展模式和利益链接机制,同时在与中江村书记的交流探讨中深刻理解人才振兴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要坚持从本土发展年轻村干部,使用熟悉村情民况的干部开展工作能更好地解决矛盾纠纷。面对惠民政策落实的问题,要深入实际才能了解实情,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做到公平公正服人心。
村官“驻村”要谋划产业发展,立足长远,保持“干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做好调查研究,因地制宜选对适宜的产业,更要做好长远谋划,坚持科学管护,争取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给群众带来眼前利益,更要谋划长远利益。乡村群众是淳朴善良的,愿意支持配合干部发展产业的,但是由于少数干部在初次发展产业时存在急于求成、只图眼前利益的思想观念,导致群众参与投资的产业亏损严重,群众信任度下降,甚至干群关系紧张。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都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排头兵,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观,保持充足的干劲,尽心尽力为产业发展考虑周全,做好长期规划,不断为群众谋利益,坚持为乡村谋未来。
培训时间有长短,心得体会无深浅。我将以本次学习培训为新起点,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要求,保持良好作风,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学习有关“三农”的政策,努力当好新时代的村官。
大学生村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篇2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
邓小平同志在谋划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在20世纪末,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的初级目标。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2年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又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就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进展,使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就业更加充分,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创业
(一)创业及创业类别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或者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来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发展型、生存型。发展型可分为新开办企业、原有企业规模扩张两种。新开办企业需要依靠创新成果来支持,而规模扩张则是在看准事业机会进行的创业活动。创业不但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同时可以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二)创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
首先,创业者所选择的行业大都为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餐饮行业等成本低、风险小的行业。在经济新常态的条件下,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内外经验证明,在知识经济时代中,技术创新主要以创业形式来实现。创业活动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创业作为实现创新的载体,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有研究表明,从全球来看,创新企业贡献了平均85%的新增专利、7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从国内发展来看,创业活动的不断增加对我国GDP贡献率也在逐年提升。创业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创业创新对我国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业是劳动者个人或团队通过创新的方法寻找就业门路,开创新就业岗位的过程。从寻找项目、筹集资金,到自主经营,都是创业者的一次创新实践。因此,创业能够带动就业,能够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在我国,每新增1个个体工商户,就可以带动2人就业;每新增一个私营企业,可以带动13人就业。由此,可见创业的重要性。
(三)国家鼓励创业的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现阶段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水平。受到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影响,高失业以及灵活就业现象必将长期存在。同时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也将长期存在,未来仍然将面临劳动力供给过剩问题。因此,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政策,加强创业观念教育,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转变成为创业者。
三、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
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毕业人数逐年递增。若大学生不能充分就业,将给其个人、社会与国家带来不利影响。对国家而言,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知识性人才的失业将影响我国的综合国力,影响小康社会的建成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实现充分就业、积累物质基础要求大学生创业
现阶段,我国每年有六七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和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力,每年都将增加近3 000万劳动人口。例如,在已经结束的“十二五”时期,根据政府规划的安排,我国的就业目标是安排就业岗位4 500万个,平均每年900万个。大学生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先进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将是最有能力成功创业的群体。假设大学生每人每年1万元培养成本计算,那么仅仅2015年毕业的746万大学生其培养成本就高达746亿元;假如每个大学生每年创造国内生产总值1万元,如果实现746万名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每年将可以多创造746亿元的产值,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积累。因此,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不但可以增加自身财富积累,也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积累做贡献。
(二)实现创新经济发展要求大学生创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篇3
还有,在爸爸那时学习工具只有一台小型录音机,可我们现在有电脑、学习机等。
现在科技发达,我们现在再也不用马车、人力车了,用的是公共汽车、小汽车、自行车等。还有我们用的纸张,〔用来写字的纸〕,古代用的是竹子编成的,写字多费劲,而我们现在呢?写字就和睡觉一样舒服。
在我新中,我最想达到的话面是:每个人都穿的有模有样,乘坐的汽车或自己开的汽车、电动车等都很干净,没有一丁点灰尘,每个人都不懒惰,都很勤劳,早早起来干家务,这只是城里样子。再说说农村的:有些人早早的起来干家务,农村的家务可不简单:得打扫院子、打扫小屋,有的家中还养着小动物每天早上起来还得喂小动物们食物。如果在夏天,晚上老人们在门口外头、院子里跟其他老人下棋、打麻将、玩纸牌等游戏,他(她)们的笑声不断有。
我心中的小康社会,不只是表面问题,还有心理问题。当然,我所说的心理问题当然也很美好:每个人的心理都很善良,都很同情不幸的人,同学、好友、同事、战友关系都很好,都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亲人之间都特别亲密。
时间不等人,朋友们,让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奋学习。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比现在更美好,我们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心得体会感想
“水葫芦”式扶贫要不得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融媒体中心 丁恒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三农”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明年“三农”工作成效。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当下,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脱贫攻坚一线却出现这样一种不良现象,少数干部心安理得当起了“甩手掌柜”。驻村入户懒散松懈、拖拖拉拉,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遇见好事就办,遇见困难就拖,遇见矛盾就躲,如同水葫芦一样,始终浮在上面、沉不下去。比如有的“怕”字当头,怕群众、躲群众、避开群众,不愿意与群众接触;有的“拖”字为要,拖一拖、缓一缓、放一放,时常把“再等等”“还要研究”挂在嘴上……诸如此类的“水葫芦”式扶贫,只会浪费时间、贻误战机,对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毫无帮助,实在不可取。
扶贫干部的工作状态,不仅事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乎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水葫芦”式扶贫只务虚功不求实效,整天“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必须引起警惕。“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本该在田间地头忙活的扶贫干部,如果精神萎靡、士气不振、松散拖拉,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奉为圭臬,如何负责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如果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要么忙忙碌碌装样子,要么疲疲沓沓混日子,要么浑浑噩噩守摊子,又如何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客观分析,“水葫芦”式扶贫出现的根源,在于党员干部事业观扭曲、价值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这当中,有的是宗旨意识淡漠,总想当“官老爷”让人服侍,而不情愿为贫困群众服务;有的是能力水平不足,挑不了重担子、啃不下硬骨头、接不住“烫手山芋”;有的是责任意识退化,遇到问题绕着走、躲着走,消极应付、上推下卸,一点点责任都不敢承担……如果“水葫芦”式扶贫滋生蔓延、大行其道,就会助长歪风邪气,助长一些扶贫干部搞花拳绣腿、投机取巧的热情,不仅侵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还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更影响到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
打攻坚战,实打才有胜算;啃硬骨头,实干方能破局。回顾过去的5年,面对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广大扶贫干部以舍我其谁的担当情怀,拿出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用“泥腿子”丈量着责任的长度,用“铁肩膀”担负着使命的高度,让6000多万贫困人口甩掉了“穷帽子”,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书写了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实践证明,只要扶贫干部坚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群策群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带领群众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就一定能带领群众摘“穷帽”、拔“穷根”、阔步迈向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来不得半点懈怠、容不得半点松劲,更搞不得半点拖后腿的“小动作”,必须咬紧牙关、一鼓作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就要求广大扶贫干部摒弃“浮躁心”“作秀心”,增强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锤炼过硬作风,真正走出院子、沉下身子,带着深厚的感情往群众堆里扎,努力为群众办事情、解难题、谋福祉,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施展才华、大显身手、建功立业。同时,相关部门也要拉长耳朵、瞪大眼睛,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倒逼帮扶干部真扶贫、扶真贫,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关于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心得体会感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奋力夺取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
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锤,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锚定艰巨任务,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以必胜信念激起决胜决战之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要实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就决不能松劲懈怠。疫情冲击之下,脱贫攻坚要寻找新的发力点,利用扶贫协作大数据平台实现帮扶对象、帮扶干部、帮扶措施、帮扶资金的智能管理,实现线上农业知识培训扶贫又扶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加快恢复,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我们也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全国人民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带入全面小康。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快速脱贫与防止返贫的关系。在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脱贫的质量也同样需要保障,如何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同样是要解决的硬任务。有数据显示,全国已脱贫的9000多万人中,有一小部分存在返贫风险。一些贫困户有干劲,却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我们除了强调社保兜底以外,特别强调要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持续抓好脱贫户的扶智和扶志引导工作。一方面,加强思想观念的改造提升,使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增长他们劳动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实现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同时,要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扎实做好春耕备耕,满足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消除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略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要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多在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壮大区域经济和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在培育新型农民、增强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以系统化的思维、扎实务实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美丽乡村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促使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从而巩固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近期,我研读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一书,对中国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将些许体会记录如下。
1.中国梦是国家梦。实现国家富强,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国家梦的基本。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为如此,盼望国家好、民族好,成为中国人民普遍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共同的理想信念,成为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是要达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今天的中国,民族独立梦、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航天潜海梦等宏伟梦想都已成真,正向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梦、现代化之梦挺进,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复兴之梦,已经不再是空中楼阁,而犹如地平线上跳动着的朝阳,即将喷薄而出,现如今的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中国梦是人民梦。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人民梦的基本。强国才能富民,强国也是为了富民。没有人民富裕幸福,发展就不算成功,复兴就不算完成。人民是由无数个体构成的整体,每个人的发展和命运既是社会发展和历史命运的映照,同时也汇成了社会发展的主流,构成了历史命运的基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民族梦必须同个人梦融合起来、统一起来,梦想才有生命,梦想才有根基,梦想才有力量。今天的中国,更多上升机会,更多保障依靠,更多成功路径以及更多表达渠道,使得宏大的国家梦正日益演绎为个人梦,并在每个人的努力奋斗中、在时代的点滴进步中,慢慢生根、开花、结果。
3.中国梦有益于世界。中国的富强离不开世界,也有益于世界。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梦的实现,根本要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艰苦奋斗,同时也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没有和平环境,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同样,离开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的和平。与世界共患难、同分享,是中国梦独具特色的重要。从“入世惠及中国、也惠及世界”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日益融入世界的中国,在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中,始终追求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事实证明,中国梦的实现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篇4
其实爱国何须独自惆怅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国家才是更好的方法。这让我想到了“含山商会”,这是含山各行各业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含山藉人士自发兴起组建的。
去年7月份,无情的洪水摧毁了我们美丽的家园,该商会第一时间为灾区筹集30万元善款,并且常务副会长马春雷个人又捐赠了20万元!可见,爱国并不意味着非要用自己的生命来回报自己的祖国。只要心中有家就是将爱国精神落实的行动上去。
在对生命的追求中,使我深受启发的就是第三篇的创新奋斗。这又让我想起了丁香花。
丁香花虽小,但它们彼此紧凑,有着绽放的勇气,面对这个世界的诱惑,毫不动容,洁身自好。花尚如此,何况人乎?可是事实上,有多少人因为生活中小小的挫折而一蹶不振;又有多少人为了利益不顾一切。我们又如何与这花相比呢?因此我们更要学习丁香花的勇敢,坚强,学习它的不畏困难,直面挫折。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应当始终保持自己的初心,在生命的旅程中不断前行。
大学生村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篇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憧憬的全面小康目标已经可以眺望到胜利航船的‚桅杆尖头‛,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就此历史性地得到终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将掀开新的一页。回顾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历程,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奋斗目标不断明晰,‚小康社会‛的具体内涵不断丰富,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
‚ 量 变 ‛ 到 ‚ 质变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历史节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强调量变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量‛指的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和速度,‚质‛强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从哲学意义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历史节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里程碑,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质变‛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供应链体系,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4 亿中国人民在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
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在 2020 年历史性地划上句号,同时将为新时代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成就在量的积累上的结果,也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质的方面跃升的标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即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把原来设定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 15 年,同时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更高目标。这一理论不仅丰富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也从哲学意义上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作出新的质的规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治理体系必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积累新的量变提供根本前提和发展保障。
全局论与重点论:把统筹推进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结合 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但不同领域、不同事物中的矛盾又是各不相同、多种多样的。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同时又注重各种矛盾关系的变化,才能推动事物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这告诉人们,解决问题要
坚持全局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全局里要把握好重点,重点论又要以全局论为前提。
从全局论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包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又包括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从重点论来看,实现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也是我们党对人民和历史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增强,通过采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超常规帮扶举措,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式‛的粗放扶贫到‚滴灌式‛的精准扶贫转变,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贫困人口从 2012 年年底的 9899 万人减到 2019 年年底的 551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10.2%降至 0.6%,连续 7 年每年减贫 1000 万人以上。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意味着中国将提前 10 年实现联合国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的,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真理性与价值性: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强调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人类的实践活动要按照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也要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价值性统一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重要法宝,也是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取得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重要经验。
从坚持真理性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别是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全面部署,尤其强调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逻辑自洽,又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机衔接,是奋斗目标的再提高和价值追求的再提升,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持续深化,体现着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客观过程。
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研判 篇6
党的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标志着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进入了关键阶段。
总体看,2014年底,我区全面建成小康指数实现程度为82.41%,比上一年度提高2.72个百分点。具体到5个方面看,指数虽高低不同,但大体都在80%上下,其中人民生活指数(85.98%)、经济发展指数(85.02%)、民主法治指数(84.94%)在80%以上,文化建设指数(77.02%)、资源环境指数(77.23%)在80%以下,最高的人民生活指数较最低的文化建设指数高了8.86个百分点,总体上较为均衡。(详见表1)
从具体指标看,39项监测指标中除4项指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基尼系数、每万名公务人员检察机关立案人数、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差异系数)不参与计算外,截至2014年,已有9项指标评价值已达到100%,有6项在90%-100%之间,有7项在80%-90%之间,有5项在70%-80%之间,有2项在60%-70%之间,有6项在60%以下(其中2项在30%以下,1项刚达到30%,3项在50%-60%之间)(详见表2)
从各盟市看,截至2013年底,西部7个盟市中有4个盟市小康指数高于80%,且高于全区小康指数,分别为鄂尔多斯市(89.59%)、呼和浩特市(89.51%)、包头市(89.22%)、乌海市(86.20%)。东部5个盟市小康指数均低于80%,其中小康指数最高的通辽市为78.02%,最低的兴安盟为68.47%。最高的鄂尔多斯市(89.59%)比最低的兴安盟(68.47%)高了21.12个百分点,均衡性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二、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研判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研判
截至2014年底,我区全面建成小康指数实现程度为82.41%,分别比2000年和2010年提高34.77和10.04个百分点,年均分别提高2.32和2.51个百分点,总体呈稳步推进态势。
具体到年度增幅看,2005年增幅(2.25)首次达到2个百分点以上,随后2007年(3.7)增长到了3个百分点以上,为15年最高。此后,2011年回落至2.17个百分点,之后虽逐年小幅增长,但增幅一直保持在2-3个百分点之间,总体呈N形走势,波动增长。这一趋势与此期间我区GDP超常速增长,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但之后受“三期叠加”影响经济增速逐年回落的趋势呈正相关关系。
从未来走势看,按照2010年以来的平均增长幅度,2020年我区全面建成小康指数可以达到97.47%,总体上能够实现国家暂定的97%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目标。但考虑到当前我区经济正处在增速换挡期,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指数的增长幅度。加之2020年百分之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5-2020年6年间的指数平均增幅应达到2.93个百分点以上,比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幅度(2.51个百分点)高0.42个百分点。综合考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现实因素和指数实现百分之百的预期因素,还需要加速推进,才能确保指标如期达标。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个方面分指数研判
截至2014年底,五个方面分指数高低不同,均在77%-86%之间,最高的人民生活指数比最低的文化建设指数高了8.86个百分点。从各项指标增幅走势看,经济发展指数增幅呈∧形走势,2010年增幅最高,接近5个百分点(4.98%),此后增幅逐年下降,2011—2014年增幅分别为3.79、3.21、2.65和2.1个百分点。2014年指数为85.02%,比2010年提高11.7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94个百分点,若保持当前增幅,2020年实现程度可以达到102.66%,为五个方面最高;人民群众生活指数增幅逐年上升,从2001年的0.5个百分点连年增长到2013年的2.11个百分点。2014年指数为85.98%,比2010年提高9.4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36个百分点,按此趋势,2020年实现程度能够达到100.14%;资源环境指数增幅大幅提高,除2001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2008年增幅最高,达到7.41个百分点。2014年指数为77.23%,比2010年提高13.40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35个百分点,虽年均增幅最高,但由于基数较低,仍然低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指数。若保持上述增幅,2020年能够达到97.34%。民主法治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除2002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小幅下降外,其余年份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2013年增幅最高,达到6.5个百分点。2014年指数(84.94%)较2010年提高8.2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06个百分点,若保持当前增幅,预计2020年可以达到97.32%;文化建设指数增幅波动上升,除2011年小幅下降外,其他年度均不同程度增长,其中2008年增幅最高,达到5.28个百分点。2014年指数为77.02%,比2010年提高5.0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5个百分点,按此涨幅,2020年仅达到84.54%,为五个方面指数中实现程度最低的一项。
(三)各盟市总体实现程度研判
从均衡性看,呼包鄂地区的五大领域发展较为均衡,且较为强劲,名次均靠前;同时,也有部分地区五大领域发展不均衡,如巴彦淖尔市在资源环境方面同其他四个方面发展相比较为缓慢,指数仅为57.08%,其他四方面指数均高于70%;阿拉善盟五大领域指数差异大,最高的人民生活指数(91.86%)比最低的民主法治指数(45.40%)高46.46个百分点。
从五大领域看,经济发展指数最高的为包头市(95.94%),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3.02个百分点。民主法治指数是五个方面中差距最大的,最高的鄂尔多斯市(89.58%)比最低的阿拉善盟(45.40%)高了44.18个百分点,高于全区平均水平6.02个百分点;文化建设指数最高的为呼和浩特市(92.41%),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7.97个百分点;人民生活方面,乌海市指数(95.89%)最高,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1.84个百分点;资源环境指数最高的是鄂尔多斯市(89.70%),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7.72个百分点,比最低的兴安盟(56.70%)高了33个百分点。
从“十二五”以来的增幅看,通辽市(4.46%)最高,呼伦贝尔市(1.88%)最低,呼包鄂三地年均增速较为均衡,保持2-3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截至2013年底,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四个地区全面小康指数达到85%以上,接近90%。其中呼和浩特市达到89.51%,年均增幅为2.72个百分点,按此趋势,将于2017年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2013年小康指数分别为89.22%和89.59%,年均增幅分别为2.29和2.01个百分点,按此趋势,2018年可以实现全面小康;通辽市实现程度虽然只有78.02%,但近几年的发展势头较好,增幅位列全区第一,按此趋势,可以在2018年实现全面小康。乌海市小康指数为86.20%,年均增幅2.40个百分点,按此趋势,将于2019年实现全面小康;乌兰察布市小康指数76.03%,年均增幅4.16个百分点,增幅仅次于通辽市,在全区位列第二,按此趋势也可以在2019年实现全面小康。其他6个盟市中,除了兴安盟(68.47%)以外,实现程度都在70%-80%之间,但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推算,除阿拉善盟外其他盟市均无法在2020年前实现全面小康。
三、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分析
从我区全面小康综合指标增幅走势和现实发展趋势来看,预计2020年如期达标21项,包括目前已经完成的9项,分别为城镇居民失业率、恩格尔系数、人均GDP、工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单位GDP水耗、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2017年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时预计新增达标的指标有6项,分别为城镇人口比重、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城乡居民收入比、平均预期寿命、互联网普及率、基层民主参选率;2020年底前预计新增达标的指标有6项,分别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社会安全指数、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2020年之前需要集中攻坚的指标14项,其中评价值达到70%的3项和50%以下的3项是攻坚的重点和难点。第一,2020年底预计达到90%以上,需要加速推进、努力完成的指标有6项,分别为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三馆一站”覆盖率、平均受教育年限、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环境质量指数;第二,2020年预计达到70%以上,需要加大力度、攻坚完成的指标有5项,分别为公共交通服务指数、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第三,2020年不能达到50%,按照现在年均增幅难以完成的有3项指标,分别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14年,我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评价指数为27.49%,是所有指标中最低的一项,2011—2014年年均仅提高0.94个百分点,而实现2020年如期达标,需要年均增长12%以上。考虑到我区产业以资源型为主,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活力和动力,形成了对要素和投资驱动的路径依赖,这一情况今后几年难有根本性改观,按照目前趋势,预计2020年仅能达到33.1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评价指数为27.5%,仅高于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评价指数,2011—2014年年均增长3.7个百分点,若2020年如期达标,则需要年均增长12%以上。同时,受大环境影响,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较少,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一定的体制障碍,短期内这种趋势还将延续,预计2020年仅能达到49.7%;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评价指数为34%,2011—2014年年均增幅为1.6%,若2020年如期达标,需要年均增长11%以上。
大学生村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篇7
始终紧绷“思想弦”,防止松劲厌战。“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差一尺”。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遇疫情防控,既要织密疫情防护网,又要确保脱贫实效,尤需干部扭紧思想“开关”,克服急躁心态,防止松劲厌战,杜绝因急功近利或敷衍塞责等不良情绪催生“表格式”扶贫、“注水式”脱贫等形式主义。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慎终如始抓落实”的信念,咬紧牙关、一鼓作气、乘风破浪,以不胜不休的坚持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战。
始终下好“绣花功”,确保行稳致远。脱贫的意义并非在于“清零”,而在于切实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因此还需全局把握、着眼长远、细化部署、靶向治疗,切实将确保脱贫、防止返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慢工”才出“细活”,“蹄疾”更要“步稳”,要立足脚下,在一针一线处缝细缝密,把绣花功夫下深下足,把基础工作扎牢扎实,聚焦基本生活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兴旺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确保标准不变、靶心不散,为高质量脱贫拿下关键一环,为防止返贫提供有力保障,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为更长远发展做好谋划。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总结 篇8
精确测量,把“底数”摸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存在的短板可能完全不一样。党员干部要通过深入一线,切实把本地的短板搞清楚。要对短板进行精确测量,把“长度”“宽度”“厚度”搞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除了在上学、医疗、住房、饮水等许多地方都或多或少存在的共性短板外,各地还存在区域性短板,是“短板中的短板”。比如有的地方贫困人口较为集中,自然条件极端恶劣;有的地方贫困人口比例大,基础设施等条件薄弱;有的地方发展滞后、产业薄弱、生态脆弱,已脱贫摘帽但返贫风险较大。不管是什么情况,只有做到底数清,才能确保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务求实效。
精心挑选,把“材料”备好。对于短板的缺口,要认真进行研究,首先要搞清“材料”,缺什么就要用什么“材料”来补;要根据需要的成色、硬度、密度等参数,对“材料”精挑细选,确保匹配,用狗尾续貂式的材料滥竽充数,是经不起检验的,肯定会烂得快,不经久耐用,很快成为下一阶段的短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要备好“真材实料”。要把人才的“材料”备好,把“会念经”的外地“和尚”请进来,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人才;要把产业的“材料”备好,精心培育和扶持就业容量大、增收致富效益好、群众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把本地的“小木耳”做成“大产业”;要把作风的“材料”备好,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奔小康的“主心骨”和“领头羊”作用。
精准施策,把“缺口”补牢。补短板是一项技术活,必须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要舍得出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要力度正合适、尺寸刚刚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严丝合缝;要将短板补得精细、补得牢靠,确保无毛刺、无瑕疵、不漏水。在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方面,要把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的最后堡垒;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要着眼民生福祉,解决好部分群众上学难、看不起病、住危房等急迫的现实问题;要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线,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对补好的各种短板,要反复“试水”,查漏补缺,确保很精密、管长远。
农民工市民化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篇9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
1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受阻制约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首要位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建成全国人民的小康。然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完成的短板在农村。因为目前农村有7017万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贫困人口,还有279395万人是徘徊于城乡之间,随时面临失业,居无定所的农民工。笔者认为解决占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农民工的小康问题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部分,而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唯一途径。
1.1 受就业环境影响深刻,农民工随时面临失业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2010年农民工人均可支配收入20280元,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城乡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也就是到2020年,农民工人均可支配收入40560元,2014年,农民工可支配收入为24368元,照此形势看,到2020年农民工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可以达成。但是,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国际市场萎靡,国内市场不振,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职业技能匮乏,很容易面临失业。因此从收入这个维度讲,距完成全面的小康社会还是有差距和困难的。
1.2 受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农民工随时面临贫困
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我国农民工不能享有同常住城市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严重阻碍着农民工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2010年城镇居民与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情况
2014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农民工拖欠工资状况为1.4%,近六成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工伤保险交纳比例为16.6%,养老保险的交纳比例为2.8%,医疗保险的交纳比例为6.5%,失业保险的交纳比例为1.4%,近四成没有集体住宿活着住房补贴。而我国城镇居民有住宿或者住房补贴的有46.8%,拖欠工资状况为0.8%,工伤保险为26.2%,医疗保险为17.6%,失业保险为10.5%,根据表格和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较2010年,农民工的交纳社会保险的状况有所好转,但是比起城市居民来说,相差很远。对于农民工来讲,同样都是在城市工作,但是却不能享有同市民同等待遇的社会保险与公共服务,是很不公平的,而且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还有很大差距,跟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和社会保障相比,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要低很多,因此,农民工进城受阻严重制约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
1.3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关键在于教育,但是就目前情况看,由于受户籍制度影响,农民工的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要付出很高的借读费,有的学校以户籍为由,不接收农民工子女,而且中考、高考必须返回户籍所在地进行,这对于农民工来讲是很不公平的。因此,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就近入学、异地高考,保护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至关重要。
2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障碍
如果让农民工变成市民,可以长久的在城市工作,那么他们的收入就有了保障,如果让他们返回农村,对于已经对农村生疏还有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现状,返回农村就意味着失业;如果让农民工成为市民,给农民工以平等的市民待遇,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那么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较在农村来讲,必然提升,我国虽然大力进行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但是较城市而言,还是存在很多差距的。如果农民工得到城市户籍,那么就可以就近入学,异地高考问题自然就不存在来。因此,要想使农民工这个群体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市民化是必然选择。然而阻碍农民工市民化最大的障碍就是户籍制度。我国的户籍制度不是单纯的进行人口登记与管理,还将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土地制度、就业等系在户籍制度之下。从改革开放起,我国就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近些年来,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加大,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户籍制度改革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牵扯面大、涉及到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社会制度的改革。目前改革是国家下发一个指导性文件,如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议》,各个地方进行尝试的状况。由于各个地方的方法、步骤、内容、力度都不一样,就造成户籍制度改革缺乏协调性、统一性,不利于实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自由流动。而且这种缺乏协调性的户籍制度改革,不利于调动公安、财政、建设、人力资源等部门,不利于改革的推进。例如郑州的户籍制度改革、上海的人才居住证制度、广东的积分入户政策、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成都的户籍制度改革,每个地方的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都不一样,不利于区域之间户籍的迁移。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是将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土地制度等从户籍制度之下脱离出来,还原其原本的登记与管理制度,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员的自由流动。因此,政府应当加强总体规划,各个地方的改革步骤应当协调。
2.2 地方政府改革力度有待加强
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来讲,要限制人口数量。这个是合理的,因为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由于人口密度太高,城市病严重,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但是,大城市也要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对于已经成为那个城市常住人口的农民工,他们应该接纳他们,使他们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分子,享受相等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权利。有人担心,如果接纳这些农民工会不会影响到原市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这个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城市的预算是按照这个城市的户籍人口来算的,户籍人口增多了,自然预算就增多了。而且必然会带动这个城市更加广泛和水平更高的基础建设,提供更多的就业。
对于中小城市来讲,目前大部分的中小城市已将全面放开落户条件。但是对于中小城市来讲,他们较大城市、特大城市拥有更大的人口吸纳能力,而且目前很多中小城市面临的状况是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人数少,每年有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大城市、特大城市,造成本地城市缺乏劳动力,发展不足。
3 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建议
要想完成农民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必须得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也就是加强户籍改革力度。针对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两个层面提出完善措施,一是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户籍制度改革的领导,协调全国各地的步骤,以及加快相关法律如《户籍法》、《社会保障法》等的改革,地方政府在中央的领导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力度。
3.1 中央政府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以及完善相关法律
首先,可以成立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专门负责机构,制定出明确的改革目标、总体思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制定出中长期规划。
其次,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各单位要做好落实工作,尤其是加强各单位如公安、发改、财政、建设、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民政等部门的配合,及时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确保户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再次,户籍制度改革设计的一些法律法规很多,应当根据户籍制度改革的实际状况对相关法律作出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户籍制度改革的需求。如完善《户籍法》、《义务教育法》、《土地法》等。
3.2 地方政府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
在国家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统一部署之下,各个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措施。如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大城市,实行的是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办法。他们的人口密度过大,造成严重的“城市病”。但是他们也应当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确保已经是常住居民但是还不够落户资格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尽可能的把他们纳入城市范围内来,让农民工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以及城市化的益处。可以借鉴上海人才居住证改革的经验,适当的对农民工放开一点限制。特大城市、大城市要针对“城市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市绿色面积,改善公共服务。
中小城市虽然已经放开落户限制,但是,依然是劳动力大量涌入大城市,这说明中小城市对劳动力的吸引不够,造成本地城市发展滞后。中小城市不仅要放开落户限制,还要增加更多有利条件,吸引农民工在本地落户。如可以让农民工享受与本地居民一样的买房政策和廉租房政策,加强本地的公共基础建设,增加就业岗位,兴办学业,提高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水平。中小城市在户籍制度改革中可以借鉴成都市户籍制度改革的经验,在农民工市民化中切实保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土地是否要退,应当尊重农民工的利益,让农民工“带着土地进城”不仅可以吸引农民工进城,而且可以减轻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负担。
参考文献
[1]黄琨.中国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春光.农民工城市化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探索,2010(3).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总结 篇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上下同欲、勠力同心,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壮丽 篇章。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脱贫攻坚任务依旧容不得半点疏忽,剩下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最烫手的烤山芋,仍需绷紧弦、加把劲。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拔穷根、治穷病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必须将以往的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走马观花转变为下马看花,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将措施落地落细。扶贫干部要坚决摒弃“距离产生美”的错误思想,做到脚下有泥土、心中有账本,多走村串寨、进家入户,和贫困群众同坐一条板凳,通过拉家常、问冷暖,让群众打开话匣子,掏出心窝子。要在心中有数的前提下,积极思考谋划,下一番绣花功夫,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确保每一项政策措施都能够落到点子上。
千条万条,不抓落实就是白条;千招万招,不抓落实就是虚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容不下任何形式主义的“沙子的”,扶贫干部是捧着一颗真心,带着一份真诚,付出一片真情,干出一番实事;还是热衷于算账式脱贫、游走式脱贫、虚假式脱贫、指标式脱贫,在群众那里都是一目了然。因此,扶贫干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实一点、再实一点,将各项脱贫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出实效。要将脱贫攻坚作为检验作风的考场,进一步健全跟踪问效机制,对剩余贫困人口实行台账式管理,通过记账、理账、清账的方式,客观真实地掌握贫困群众的诉求是什么,扶贫干部对此做了些什么、效果如何。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持续紧盯脱贫攻坚领域可能存在的作风问题,强化日常监督防止“慢作为”,正风肃纪整治“不作为”,惩防并举杜绝“乱作为”,以监督实效保障“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任务按时完成。
大学生村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 篇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心得体会1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站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坐标系上,用比例尺量成绩的同时,也要用“放大镜”看风险。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新的挑战,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更像是新时代的“硬骨头”,决战决胜时期,助力脱贫攻坚必须后期发力,把握三个“一公里”。
靶向找准“穷苗子”,迈出精准施策“最先一公里”。在前期严重的疫情影响下,脱贫攻坚的进度、力度、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成果难以巩固。现阶段疫情可控情况下,各级党政机关要不卸盔甲抓防控,弹好钢琴促脱贫,紧锣密鼓迈出“最先一公里”。分析研判各地区多种致贫因素,上挖历史原因,下找现实基础,进而精准施策。对部分疫情严重的地区,侧重线上发力,开展“云”指导,依靠大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准确掌握动态,分情况分级别做好处置工作;对于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推进扶贫帮扶措施。按进度进行阳光扶贫走访,对低收入农户重点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送文化等活动,按需做到应送尽送。畅通低收入户小额扶贫贷款发放路径,给申请程序“瘦瘦身”等。
问诊拔除“穷根子”,走满自力更生“中间一公里”。最初一公里只是找到“穷苗子”,要顺着“穷苗子”摸到“穷根子”,想出金点子拔除“穷根子”,踏实走满“中间一公里”。开展消费领域扶贫行动,以互联网为载体拓宽销售渠道,政商联动,利用政界与带货网红同框公益直播等新颖方式,多渠道解决农产品销路难问题,造就更多销售“饭碗”。地方财政向专项扶贫资金倾斜,鼓励推行技术变革或项目带动,改变一部分地区“靠天吃饭”的窘境,造就更多增收“饭碗”。加大当地龙头企业、小微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带贫能力,吸纳当地贫困群众,造就更多就业“饭碗”。
稳定摘掉“穷帽子”,跑完长效治本“最后一公里”。要想巩固脱贫成效,稳定摘掉“穷帽子”,必须改变短期治标的思路,以长效治本之策冲刺“最后一公里”。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加快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体系,确定因病、因学等重点指标,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采取针对性措施帮扶。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实行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纪委监委、组织部门三方联动监督,强化干部“所作所为”考核,让不干事的人“腾位子”,让干坏事的人“没面子”。此外,还要将全面脱贫统筹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融合,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在这场马拉松中,越是快要冲向胜利终点的关键时刻,越要紧绷这根弦,一蒿松劲退千寻。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在后期着重发力,走出一条精准施策、自力更生、长效治本的路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
扶贫工作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的习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于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让农村人口如期脱贫是最终判断我国是否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按照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战略部署,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大约还有2年的时间,目前已处于决胜阶段。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其中农村还有几千万的贫困人则是最突出的短板,必须合理安排公共资源配制,动员全党全社会齐心协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实现扶贫不是一天一夜的事情,实现贫困人民的小康梦想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从头脑中扎根,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我们不应该喊出扶贫口号,也不应该设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从层次从小事做起。
长期以来,扶贫乱象时有发生,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扶贫资金天女散花、贫困县舍不得脱贫摘帽、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导致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这不仅反映的是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更是扶贫工作没有走心的恶果,不可小觑。
精准扶贫要用真心从实抓。以调研走访的实际数据定位哪儿最贫困,为什么贫困?实打实的派驻工作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等发展当地经济;上级部门也应拨付资金、实行一帮一的政策,点对点扶贫帮困。
精准扶贫要清心从严管。扶贫资金和项目要从严管,防止进入小腰包,要实实在在的用在基础设施修建或贫困老百姓身上;资料整理和汇报要从严核,防止为了验收检查而作假,杜绝书面汇报漂亮、群众口碑差的以汇报夺政绩观;定贫脱贫要从严审,严厉打击为了扶贫资金而定贫困村、为了脱帽而做形象工程的现象。
心系于民,冷暖在心是动力。扶贫干部应深入贫困,体会疾苦,让心得以洗礼,发自内心的来打好打赢这场扶贫脱贫攻坚战,要有一种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心得体会3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省网信战线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部署,聚焦学习贯彻思想的主线,聚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基调,聚焦争当省域治理现代化排头兵的总目标,聚焦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的工作要求,持续加强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体系建设,着力防范化解网络风险,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互联网宣传和信息内容管理、网络安全保障、信息化协调、世界互联网大会承办工作水平,为打赢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提供有力支撑、服务和保障,为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筑牢“防火墙”。
一、着力为网上正能量导入大流量。
创新开展网上宣传,讲好浙江践行新故事。着力强化网络内容供给,持续深入宣传好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历次全会精神,创新设置“‘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最多跑一次”故事会等网络话题,持续深化“在身边”网上宣传品牌建设,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创新话语体系、建设传播矩阵、应用技术手段,拓展用好“新莓圈”新媒体联盟,建强“哲言”“钱江潮评”等网评品牌栏目,着眼为正能量导入大流量。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网上宣传引导,组织开展“身边的战疫”“爱在身边”主题融媒体传播,用好“捉谣记”品牌。
二、深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深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以实施网络生态“瞭望哨”工程为主抓手、突破口,着力构建线上线下一化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的网络治理新格局。着力建强网信执法队伍,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行政执法协调机制,推动“分业监管、联合执法”模式向基层延伸,强化网络空间立法统筹,全面推进依法治网。不断提升技术管网能力,持续强化网络空间日常监管,深入开展网络专项治理,探索研究信用治网的实践路径,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有效保护群众网络权益。
三、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部署实施网络安全整体能力提升行动,做好网络安全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网络安全研究,着力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等工作,统筹开展网络安全专项检查和演练。重点抓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防护工作。支持浙江省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支持浙江大学等高校建设网络空间安全实验室,创新举办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网络安全宣传周、长三角优秀首席安全官评选活动等,不断优化网络安全生态。
四、全面推进网络强省建设。
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协同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扎实推进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支撑作用,以信息化手段助推省域治理现代化。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支持和推动基于国产芯片技术研发和生态建设,支持对量子通信、类脑算法、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进行超前研究布局。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5G网络科学布局、IPv6改造升级,深入实施网络扶贫五大工程,落实《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实施纲要》,深化信息惠民便民。
五、创新办好第七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推动大会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运行创新改革。推动建设世界互联网大会成果展示体验项目和“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二期项目,着力优化办会机制,不断提升办会能力。明确大会“两个平台”定位,全力做好国际治网理念的宣传阐释和国际传播。依托“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和“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等平台深化产业对接合作,加快打造浙江“互联网+”创新高地。精心做好第七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各项承办工作,努力做到更精彩、更有效、更有影响力、更高水平。
六、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员会领导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规定》,推动各项制度安排落地见效。全面加强网信系统党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行业党建工作水平。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帮助网信企业、基层网信部门和网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编制《浙江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着力加强管网治网工作体系以及相关制度体系、技术体系、人才体系、保障体系等建设,逐步健全省市县三级网信工作体系。加强网信系统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着重补齐各级网信干部在前沿技术、网络法治、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结构性知识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心得体会4
一场围棋比赛,对弈者殚思极虑、大显神通,目标在于取得胜利;如果局部善战却各自为战,浴血奋战却盲目应战,“战果”也就大打折扣。同样,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与脱贫攻坚战,就要把准作战方向,念好“联、畅,准”三字经,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情为机遇,以全胜之势夺取“防疫”“脱贫”双胜利!
念好“联”字经,紧靠人民不动摇。“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亿万万中国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汗水铸就了守卫生命的钢铁壁垒;无数医务人员、党员干部、人民子弟兵、志愿者逆行而上,星夜驰援,在无数个黑夜里忠诚职守,在无数个天亮前负重守望,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什么叫做“团结一心”的中国力量,什么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传统。“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强大法宝,是党永远不可移易的生命线。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想要吹响疫情全面胜利的嘹亮号角,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继续走群众路线,汇小流成沧海,聚星火为燎原,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念好“畅”字经,畅通渠道不折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脱贫攻坚战正面临着“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等现实挑战。当前正是群众复工意愿浓烈,企业复工需求强烈的重要时机,必须畅通渠道,让经济社会的摆钟不再停摆。一是要畅通外出务工渠道,优化“健康证明”申请流程,加强与务工企业的对接联络,采取“点对点”的方式,集中精准输送务工人员安全返岗;二是畅通产业扶贫渠道,要找准路子、想好法子、挖到金子,活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供给顺畅、产销平衡,让扶贫产品出得去、卖的好、能长效;三是畅通扶贫物流运输渠道,增设扶贫热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妥善处理,加快物流审核,做好物流保障,实现扶贫物流零滞碍。
念好“实”字经,紧盯问题不放松。“花开偏逢暴雨,叶嫩更兼冰霜。”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脱贫成果的巩固难度很大,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等问题亟需死守;余下的脱贫任务又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没有哪一块是好啃的。“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走好脱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数据筛、实地看、群众提,找到问题的症结;通过梳理分类、甄别辨析,把准解决的脉络;通过立足当地实情,科学研判,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扶方案;通过派遣行家里手,把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脱贫攻坚,不是只可远观的水月镜花,不是一旦而摧的沙堡蜃楼,脱贫攻坚必须干实事、成实业、结实果。
造化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中华民族是历经苦难的民族,苦难让我们成长,苦难让我们奋进。有党的领导,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取得“战役”“战贫”双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心得体会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大背景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团结凝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在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才中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激励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要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做好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等工作,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
L省是经济大省、人才大省、开放大省,遇到的矛盾问题更早更多。面对一系列难题,L省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的总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实效化的新路径。
L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这一根本原则,着力构建权责明确、务实管用的组织架构。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省委书记批示要求“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政治引领”,各级党委(党组)都把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作为“书记项目”。2018年,L省调整了机构布局,进一步整合了人才工作的相关力量,明确了对人才的政治引领职能职责。
L省把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作为人才培训的第一课,引导广大人才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实施“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广大人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常态化组织人才赴井冈山、遵义等红色教育基地学习,让广大人才在切身感受中提高对世情国情党情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此外,全省集中举办高层次人才“爱国、奋斗、奉献”精神主题学习会,邀请省委讲师团专家作报告。学习会上,为高层次人才颁发证书、授予奖牌,增强其荣誉感和成就感。会后,制作主题学习会视频,放大典型示范效应。同时,开展“身边的榜样——知识分子群像群塑”活动,分层分级分类别,评选出一批可看可知、可比可学的先进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感召广大人才投身全省建设。
L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和重点工作,动员人才开展对口帮扶、对口支援。仅2018年,全省就选派各类人才3109名到对口帮扶地区服务锻炼,并依托博士服务团计划,选派经济金融、医疗卫生等领域博士教授16批140余人次,到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援助帮扶,让人才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追逐梦想。
【大学生村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大学生村官心得11-02
大学生村官实习心得07-17
大学生村官实践心得08-27
大学生村官入党心得体会总结06-16
大学生村官助理的心得体会11-19
当大学生村官的体会09-28
大学生村官上岗培训体会10-23
县委党校大学生村官培训心得体会05-26
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培训心得体会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