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知识点复习(共7篇)
亚洲知识点复习 篇1
亚洲重点知识复习
一、世界第一大洲
1、位置和范围
(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少部分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西北隔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邻;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3)纬度位置: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北跨纬度90度以上;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分别从南部、中部和北部穿过,地跨寒、温、热三带。
(4)范围: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面积广大,自然条件差异大,划分六个分区,分别为:东、西、南、北、中+东南亚。
(5)东亚包括中国、蒙古、日本、朝鲜和韩国。
2、地形和河流
(1)主要地形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8.43米。(亚洲的“头”)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主要半岛:自西往东: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其中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2)主要河流、湖泊
北部三大河流自西往东依次为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东部河流长江(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河),、黄河、湄公河自西往东注入太平洋;南部恒河、印度子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境内,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低于海平面415米,即海拔-415米。
3、地形特点
主要地形:高原山地
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起伏很大。
4、地形的分布和河流分布的关系:由于水往低处流,所以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二、复杂的气候
1、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大部、马来半岛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大部和印度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阿拉伯半岛缺少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东部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温带季风气候
广大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缺少温带海洋性气候
青藏高原:高原山地气候 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3、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4、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对亚洲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优点:雨热同期;缺点:夏季风活动异常,易发生旱涝灾害。
5、能力培养:
与亚洲比较,分析非洲气候分布的特点
由于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南、北回归线分别从南部和北部穿过,所以非洲气候①以热带气候为主,有“热带大陆”之称;②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面积分布广,气候干旱;③以赤道为主心,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1、世界上人都最多的大洲是亚洲,其次是非洲和欧洲,人口最少的大洲是大洋洲,无人定居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人口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3、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亚洲就有6个,分别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4、人口自然率最高的是非洲,其次是拉丁美洲和亚洲,最低的是欧洲。
5、由于亚洲人口基数大,所以每年净增加的人口数和人口净增长率,亚洲都排在世界第一位。
6、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尤其对土地的压力使其产生了恶性循环。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1、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多个,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左右,人数最多的是汉族。
2、不同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著名文化有:华夏文化(代表古中国文化)、印度和流域和恒河流域文化(代表古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代表两河流域文化)。
3、文化如建筑、服饰、交通、生活习惯与自然条件如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关系(13页图连线)
4、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和流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5、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成因: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三、经济发展差异
1、大多数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
2、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异很大,所以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也很大。
3、大部分国家落后的原因: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
4、发展情况:大多数国家独立以来民族经济都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资源,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5、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的台湾和香港。
6、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的主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
7、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流通部分和服务部门
8、一般来说,经济落后的国家以第一产业为主,发达国家则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第三产业的比重
亚洲知识点复习 篇2
一、耐克公司亚洲漂流记
20世纪50年代末, 耐克离开美国, 把主要的制造基地放到日本。10多年后, 日本取代美国, 成为世界制造中心。20世纪70年代, 耐克离开日本, 把主要的制造基地放到韩国、中国台湾。结果, 日本逐渐丧失了世界制造中心地位。20世纪80年代, 耐克总裁曾宣称, 耐克到哪里, 哪里就是世界制造中心。当时, 中国经济刚刚起步, 耐克也刚刚进入中国大陆。很多人并不相信耐克进入的中国大陆会是未来的世界制造中心。
后来, 中国的确成了世界制造中心。不过, 2010年, 耐克最大的制造中心离开中国, 搬迁到了越南。越南这个基本没有什么知识产权防卫成本的国家, 吸引来的不仅仅是耐克这种传统企业, 还吸引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例如, 亚洲最大科技企业——三星集团把海外最大研发中心、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厂都从中国搬到了越南。夏普也把其最大的制造中心设在越南。惠普、松下、东芝等跨国公司都在越南设立了面向全球市场的研发中心。
耐克全球最大制造基地离开中国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也许是世界工厂搬出中国的新时代的开始。耐克公司亚洲流浪最终目的地, 很可能是崛起中的印度。
二、美国两大战略机构的观点
面对耐克公司的亚洲流浪记, 西方战略家们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第一, 为什么耐克抛弃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会持续繁荣?耐克抛弃的中国大陆会持续繁荣吗?第二, 中国大陆内地的制造成本比越南、印度更低, 为什么耐克不进入中国内地?仅仅是人力成本的提高逼走了耐克吗?
美国经济战略研究院提出了中国大陆的特殊性, 认为它没有在经济崛起阶段像其它地区那样完成全面的产权改革和社会改革, 没有实现科研活动的私有化, 没有崛起一个强大的私营科技产业。但是, 中国经济的补偿效应总是让经济学家的预测落空, 因为错误的政策不等产生效应, 就被庞大经济体释放出来的其它利好因素所吞没。因此, 对中国的任何问题, 都要用更长的研究周期。也就是说, 在中国稳固的世界制造中心地位开始受到越南、印度的重大挑战之后, 中国将继续崛起或者陷入衰退, 这需要长期观望。美国经济战略研究院认为, 由于中国经济规模过于庞大, 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来判断它是否能保持持续繁荣。
对于第二个问题, 美国经济战略研究院认为, 中国市场的“综合成本劣势”正在快速蔓延, 更多的产业可能把世界制造中心转移到东盟或印度。这个“综合成本劣势”也包括知识产权保护。
顺着美国经济战略研究院的认知, 人们可能认为知识产权成本是“压垮”中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 这种中国“综合成本劣势”可能逼走外资企业的说法, 不被很多专家认可。
例如, 兰德公司在发布《解读中国大战略》报告中认为:中国的崛起是置换性的。它庞大的市场, 以及周边地区的20多亿“外国人”让中国能培养出各行业的“巨无霸”公司;中国在很多行业有能力完全替代美国, 会让美国企业彻底消失。兰德公司认为, “美国面对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庞大竞争对手”。例如, 一个重要差别是, 耐克离开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时候, 那里没有出现同行业巨头。耐克离开中国大陆的时候, 那里出现了雅戈尔、杉杉、红豆、海澜、李宁、波司登、安踏、七匹狼等强大的竞争对手, 而且每一个都在急剧扩张, 没有停顿的迹象。
根据兰德公司的判断, 人们可能认为知识产权成本是中国“置换性崛起”的枪和炮。那么, 知识产权成本到底是“压垮”中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还是中国“置换性崛起”的枪和炮?
三、知识产权成本是“压垮”中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2009年5月21日, 《印度人报》下属的商业日报了报道“印度击败中国”一文。该文认为印度已成为仅次于墨西哥的全球生产成本最低国, 认为印度的制造业正在迅速崛起。美国就业与竞争力委员会也曾发布报告, 认为中国的“综合成本劣势”在扩大, 综合成本涉及土地、水电、产业链要素距离、配送系统效率、劳动力成本、税务成本、政府成本、公关成本、市场开放程度等, 中国市场的综合成本已越来越让人“难以承受”。
美国经济战略研究院甚至认为, 中国的“综合成本劣势”正在快速蔓延。包括中国沿海4大经济特区在内, 外资企业拥有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措施现在大部分已消失。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非常贫穷, 劳动力工资很低, 但是那里有同样严厉的劳动法、扶持高新科技公司的政策, 却不再有针对外资企业的税收、土地政策。
而且,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 中国几乎每个技术领域都出现了比美国更多的专利。美国有连续、部分连续专利申请制度。正是因为这个制度, 一个初始创新与今后关联的大部分创新, 即使发明人不申请专利, 其它竞争对手也不敢使用, 更不敢去申请专利。可是, 中国的情况是, 一个发明人的原始创新、今后可能关联的大部分创新, 会被其它竞争对手大量申请专利。这样, 美国企业就会发现, 自己今后可能进入的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专利障碍。美国极为严厉的专利侵权制度让企业相信, 这些专利障碍会对企业的发展构成致命威胁。因此, 最安全的策略是迁出中国市场。
即使专利障碍没有增加到吓走外国企业的程度, 中国知识产权防卫成本的增加也强化了中国的“综合成本劣势”。例如, 在耐克公司从事的鞋类产品 (专利分类为A43、02-04) 上, 中国公开的专利文献是发明4007篇, 实用新型16622篇, 外观设计32463篇。美国公开的专利文献是授权发明8808篇, 公开申请5148篇, 外观设计3828篇。因此, 中国相关领域的专利总量远远超过美国。
如果统计近期数据, 两国差异更大。例如, 2009年, 中国在鞋类申请的专利文献为发明474篇, 实用新型1685篇, 外观设计4658篇。相比之下, 同期美国申请的专利文献为授权发明93篇, 公开申请261篇, 外观设计538篇。如果假定中美专利的终生成本 (包括挖掘、撰写、申请、答辩、维护等全部费用) 为平均3万美元/件, 那么中国2009年申请的鞋类专利给企业带来的总费用为2.0451亿美元, 美国为2676万美元;中国是美国的7.64倍。
永远没有人能证明知识产权的海量增加会损害中国经济。也永远不会有人能证明知识产权成本的增加会削弱中国的竞争力。不过, 对于一些选择离开中国的外资企业而言, 知识产权成本的增加的确是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利润微薄, 缺乏原创性技术革命的制鞋行业, 竟然涌现出大量专利, 这并不是一个科技大国或者创新大国应有的现象。如果纵容这种现象从制鞋行业蔓延到各个行业, 那么知识产权成本完全可能成为“压垮”中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知识产权成本是中国“置换性崛起”的枪和炮吗
兰德公司研究人员认为, 中国企业承受巨大的专利成本不是什么大问题, 反而可能成中国企业置换性崛起中必须拥有的附身符。它至少给了中国企业一个形式上的合法性:你看, 我的专利是耐克的3倍, 所以我的收入也应当是耐克的3倍。
兰德公司认为, 历史上, 挑战美国的国家都被美国击败了。但是, 中国也许有所不同。耐克来到中国后, 其身边崛起了雅戈尔、杉杉、红豆、海澜、李宁、波司登、安踏、七匹狼等重要对手。它们都拥有赶超耐克, 成为世界第一大服装和鞋帽供应商的潜力。它们完全能够承受与耐克一样的专利总量、专利密度, 而且不会损害其综合竞争力。这样, 在专利巨头层次上, 中国有这8个企业与耐克势均力敌, 这是完全合理的;而美国的类似专利巨头则几乎早已“拼光”了。那么, 中国在相关领域拥有远远超过美国同行的专利密度, 这只有一个用途:不是削弱中国的综合竞争优势, 而是为实现置换性崛起, 为围攻并歼灭耐克创造了枪和炮。
如果兰德公司的判断准确, 那么中国专利像潮水一样“漫过”专利稀疏的各个行业, 将其改造成专利密集的新产业, 这完全符合中国各行业都要实现置换性崛起的逻辑和需求。日本曾经在芯片行业部署比美国更加密集的专利丛林, 便得日本成为制造业强国且至今不衰。中国的情况是, 几乎在每个行业, 都出现了比美国更加密集的专利丛林。这有其合理性:中国在世界大量工业品中的制造份额, 都有压倒性优势。如2011年, 中国生产的彩电、手机、计算机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分别为48.8%、70.6%、90.6%。压倒性的制造优势对应压倒性的专利优势, 这表明中国海量专利具有可靠的产业基础。
不过, 兰德公司认为, 专利是企业最主要的进攻武器。如果仅仅为了防守, 企业完全可以不申请专利, 而进行技术的防御性公开。既然中国企业大规模强化专利武备, 其最终目的肯定是为了进攻。那不会是一些在中国企业崛起过程中充当摆设的东西, 而是“杀伤竞争对手的枪和炮”。不过, 由于这些武器大都聚集在中国国内, 它的主要用途可能是中国企业之间的“相互攻击”。如果是这样, 那么中国就有必要降低专利密度, 至少让那些有恶意的企业不能用过于密集的专利发起不正当竞争。
五、如何防范知识产权资源的过度耗散
面对中国知识产权, 尤其专利的海量增加, 判断知识产权成本是“压垮”中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或者判断它是中国“置换性崛起”的枪和炮, 这都有其合理之处。这两种判断, 都需要中国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合理配置知识产权资源, 防止其过度耗散。
具体措施包括:
1. 个别技术领域专利官费全免, 个别技术领域不再给予任何官费减免
我国应选择少数几个重大科技领域, 仅对这些领域的专利申请给予官费全免优惠, 对大部分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不应再提供官费优惠。这样, 一些技术创新密度低, 就业人群庞大的产业可能出现专利部署量的下降;在关键技术领域, 专利申请量会增加。
2. 禁止任何专利捆绑措施, 统一各种政府资助, 个别地区资助个别行业, 个别行业资助个别企业
我国应禁止科技项目申报、科技奖励、职称评定等捆绑专利申请。一方面, 这种捆绑措施导致了大量核心技术机密的泄露;另一方面, 这种捆绑措施催生了大量没有市场价值的专利部署活动。我国还要把各地、各级政府的专利资助、奖励、补贴统一到一个部门, 统一评定, 统一分发;要允许各地选定本地重点扶持的技术领域, 选定本地重点扶持的企业, 不再实行普惠制的专利资助、奖励、补贴措施。
3. 国家仅设立一个管理垂直的知识产权执法系统
目前, 我国知识产权执法系统是数10个垂直子系统互不相干, 行政裁决权、行政司法终审权分布在各省市;执法、司法标准都不统一, 容易滋生地方保护主义, 导致各地企业用专利“相互残杀”, 进行不正当竞争。随着中国企业专利规模的扩张, 很多外资企业也开始对中国这种庞大而分散的执法系统充满恐惧。
我国应设立一个垂直管理的知识产权执法系统, 把行政裁决权、行政司法终审权收归中央。对执法、行政司法队伍, 国家要限定人数, 不能无限扩张;要把有限的知识产权社会资源尽量配置到知识产权创造部门, 不能发展成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占用大部分社会资源的格局。
4. 国家仅设立一个业务垂直的知识产权司法系统
目前, 我国知识产权民事、刑事司法保护领域也是数10个垂直子系统互不相干, 民事、刑事司法终审权分布在各省市。我国应设立一个业务上垂直、管理上独立的知识产权司法系统, 把民事、刑事司法终审权收归中央。
5. 国家仅资助一个全球知识产权创造挖掘中心
在市场层面, 自发出现多少个知识产权创造挖掘中心, 这都不会扭曲经济发展。但是, 在国家层面, 不能设立多个知识产权创造挖掘中心。国家资助一个模范中心, 做社会表率, 管理种子基金, 成功了, 市场会建立多个中心;失败了, 国家损失也不大。各地、各级政府大搞类似官办中心, 这会浪费资源, 降低效率, 扭曲市场, 应坚决予以取缔。
6. 国家仅资助少量知识产权研究、教学机构
世界各国官办的知识产权研究、教学机构极为罕见。即使有, 国外也侧重短期培训班、职业培训班、高层论坛, 而不像中国, 出现了一大批官办的常设机构。
知识产权与其它法律、管理学科不同。其人才不是专业机构培训出来的, 而是企业研发、诉讼活动历练出来的。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人才绝大部分都没有专业的知识产权培训经历, 更没有知识产权学历教育经历, 而是企业长期的科研、诉讼活动塑造的复合型专家, 主要是适应特定企业发展历程、需求和特点的内生型人才, 不是外部教育可以输入的外生型人才。
这种内生型人才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内生文档, 包括企业内部通信资料、会议资料、内部技术资料、研发历史、特定竞争历史、具体竞争态势、内部职业社交资料等, 而不是知识产权教科书。
此外, 各国的知识产权服务行业规模都很小, 主要是企业内生型人才聚集的小圈子, 不适合通过专门的学历教育, 从外部向行业内大规模输送人才。例如, 美国绝大部分企业不申请专利, 绝大部分企业也从不介入知识产权诉讼;美国每年爆发数亿个法律诉讼, 知识产权诉讼每年仅几千个, 能容纳的从业人员极少。而且, 在缺乏美国式知识产权司法暴力的情况下, 我国知识产权纠纷大部分流于形式, 不会对企业竞争格局产生实质性影响。
亚洲知识点复习 篇3
本届论坛邀请到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Francis Gurry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知识产权专家小组主席Miguel ?ngel Margáin出席开幕仪式。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开幕辞中指出:“中国正积极加强知识保护及应用,致力营造创新创意环境,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在贸易、金融及航运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能力打造成亚洲知识产权贸易平台,相信未来香港在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过程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Francis Gurry在开幕致辞中提到:“亚洲知识产权营商论坛已经成为全球盛事,反映知识产权在亚洲重要性与日俱增,而因为知识产权贸易横跨各行各业,需要不同专业服务支援,依赖一个枢纽、平台去处理,凭著卓越的支援服务,香港绝对可担当全球知识产权枢纽之一的角色。”
为更了解业界对知识产权发展趋势的看法,主办方委托独立调查机构尼尔森(Nielsen)于会议期间访问515名与会人士。调查发现,受访者普遍认为,香港在知识产权贸易表现较其他亚洲主要国家及城市优胜,例如在法律环境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75%受访者表示香港好或非常好;针对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方面,有68%受访者表示好或非常好;也有64%受访者表示香港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的多样化及质素属于好或非常好;超过一半受访者表示香港作为有效的知识产权融资平台属于好或非常好,在大部分范畴的评分,香港均较其他亚洲主要国家及城市高。90%受访者对论坛表示满意。对于参与论坛目的,近三分之二(64%)受访者表示,希望发掘更多知识产权贸易,其次顺序为希望建立更多商贸联繫,开拓新商机(46%)、了解亚洲知识产权贸易发展(43%)及发掘更多香港作为亚洲知识产权贸易平台的优势(43%);另外,约90%受访者对是次论坛表示满意,大部分表示希望明年再度参与;有72%受访者更认为亚洲知识产权营商论坛在其他亚洲同类型活动当中占有领先地位。
高规格演讲嘉宾阵容 一带一路成亮点话题
论坛首日围绕两场主题演讲展开。主题演讲一以“世界变局中的可持续知识产权商业模式”为题,邀请到重量级演讲嘉宾包括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Robert Bosch)企业知识产权部门总负责人Jürgen Koch、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专利运营总监李富山、联合利华(Unilever)专利法务部门总负责人王鹏,他们分享了如何引入不同效益的知识产权商业模式去管理其知识产权,为其企业带来机遇及长远的增长。
主题演讲二题目为“知识产权授权策略的全球趋势”,邀请了宝洁公司(P&G)知识产权资深法律顾问David V Upite、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赵启杉及谷歌(Google)知识产权资深法律顾问John LaBarre莅临发表演说,探讨现行知识产权授权的常态,与及未来能够于市场上增加交易效率及盈利的趋势,讨论气氛热烈。
12月4日举行了主题演讲三,围绕“新时代合作——‘一带一路下的知识产权机遇”展开,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刘春田、印尼知识产权律师协会秘书长Dwi. Anita Daruherdani及来自俄罗斯的Skolkovo Foundation高级副总裁及首席法律顾问Igor A Drozdov,携手探讨“一带一路”对亚洲以至全球知识产权交易的影响,吸引超过500行业精英出席,反应十分热烈。
另外,大会主办方广邀60余位行业领袖,他们来自印尼、以色列、马来西亚、俄罗斯、阿联酋、越南、中国内地及香港等地,共同出席“一带一路”下之知识产权机遇圆桌会议,深入探讨“一带一路”建设为知识产权引发的商机,协助业界把握当中机遇。
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叶泽恩表示:“全球知识产权的使用量激增,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透过知识产权贸易,作为转型升级、加强竞争力的捷径,相信在‘一带一路建设下,将进一步带动内地以及沿线地区对知识产权及相关高端专业服务的需求,为港商缔造庞大商机。”
交易平台新增战略伙伴 连串活动产生协同效应
香港贸发局于2013年底推出的“亚洲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囊括超过25000项包括专利、版权、商标及外观设计等可供交易的知识产权项目,涵盖生物科技、医学、电子及工程、电影和出版等行业。截止到目前为止,平台登记会员数目超过15000人,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平台。12月4日香港贸发局与Australian CleanTech、来自俄罗斯的IP Center Skolkovo及The Israel Tech Transfer Organization三家新的战略伙伴,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资讯交流和合作,平台战略伙伴至此增至33家。
另外,大会设有展览环节,汇聚各方面从事知识产权人士,分享最新发展及资讯,超过80家参展商来自国际品牌如谷歌(Google)、Stratasys、奇虎360、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本地和外国科研中心、大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及一众知识产权服务供应商,让参加者更便捷地获得新的业务联繫,扩阔商脉,从活动中把握更多商机。
亚洲地理考试知识重点 篇4
1、东亚的主要国家: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
2、东亚的地形特征:海岸线曲折,沿海多半岛和岛屿,东亚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地势西高东低。
3、日本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夏季较为凉爽,冬季温暖,降水丰富。
4、日本河流水文特征:无冰期,含沙量少,河流短促,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5、日本四大工业区及分布地区:京滨、名古屋、阪神,北九州工业区,他们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
6、日本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国内资源短缺,市场小。
7、日本的农业特点:以水稻种植为主,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程度高(以小农机具为主),科技水平高,水利工程大。
8、日本工业为什么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欧洲地理知识日本资源贫乏,需要进口大量的工业原料和能源,产品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所以工业集中于沿海地区,可以减少运输,降低成本。(与德国、俄罗斯不同)
9、朝鲜半岛
位置: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海岸线长而复杂,多半岛,多海湾,多良港,多岛屿。陆上与我国辽宁、吉林两省接壤,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中朝两国界河。海上邻国有日本、俄罗斯等。
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多低山丘陵,东部太白山脉是主要山脉。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带。
气候:由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南部为带季风气候,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
河流:主要河流有洛东江、汉江、锦江等。多自东向西注入黄海和朝鲜海峡。
亚洲知识点复习 篇5
鸣
两千多位各国嘉宾将共商合作共赢大计 “博鳌时间”,亚洲与世界共鸣
本报记者
喜雨涤尘,4月7日的海南博鳌呈现迎接盛会的热情。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将自8日开始举行4天,来自5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各界嘉宾将共商合作共赢大计,共谋繁荣发展良方,为亚洲和世界提供“博鳌智慧”,贡献“博鳌力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邀出席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对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重要经验和启示、世界意义和影响,以及在新的历史当口中国将如何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作出最权威的阐释。
在当今国际形势和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和全球增长的重要贡献者,中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世界的关注和目光。
为“亚洲世纪”打造共同愿景
17年前,2001年2月27日,博鳌亚洲论坛正式成立,这是第一个永久定址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每年三四月间,博鳌都会呈现一场智慧大激荡、思想大交流,吸引世界目光。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到举世瞩目的特色“外交小镇”,博鳌的变迁化为一个传奇。
“博鳌亚洲论坛已经发展成为重要和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希望本次年会能够通过多维度和坦诚的交流为‘亚洲世纪’打造共同愿景。”巴基斯坦总理阿巴西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亚洲各国近年来在经济、贸易、技术、能源等领域不断融合,更需要开放和包容的指导理念。论坛主题“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非常契合当下形势,希望与会各界人士对此进行充分探讨,确保本次年会取得成功。
今天的亚洲拥有世界67%的人口、1/3的经济总量,是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根据统计,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题中,“亚洲”和“共赢”是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历次年会中国领导人的主旨演讲中,“建设”“亚洲”“开放”“合作”“经济”“共赢”都是高频词。其中,“亚洲”出现了563次,“中国”出现了405次,“经济”出现了377次。
“博鳌亚洲论坛正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对话平台之一。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尤其具有特殊意义。如今,全世界都在关注新时代的中国有哪些重大举措。”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道出了世界对今年年会的期盼,以及对中国一系列新的改革开放重要举措的期待。
古铁雷斯表示,博鳌亚洲论坛建立在开放、理解、包容及更紧密的经济一体化基础上,可以促进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他期待参与加速亚洲一体化等话题的讨论。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2013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在2015年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首次系统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以“四个坚持”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现实路径。
在2015年年会期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一带一路”与亚投行成为各方热议焦点;2017年7月24日,覆盖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7家创始会员的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在北京成立……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正逐步化作现实,引领亚洲和世界阔步前行。
“中共十九大不仅对中国未来发展描绘了方向,而且为世界未来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国际社会希望能进一步听到中国的主张和看法,此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相信通过媒体的客观准确报道,世界各国会越来越了解中国。”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的话代表了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心声,“博鳌亚洲论坛的意义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作为一个公开看法、交换意见的平台,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不断激发世界发展新活力
17年间,博鳌亚洲论坛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已经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桥梁,成为兼具亚洲特色和全球影响的国际交流平台。
本次年会共设置四大板块、60多场正式讨论,聚焦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开放的亚洲、创新、改革再出发。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各方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在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博鳌亚洲论坛影响力不断增强,一个重要依托就是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上升。“中国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中国市场环境是公平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中国发展是惠及世界的。”博鳌亚洲论坛将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同出席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总结为以上42个字。
同样,博鳌亚洲论坛将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同出席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也总结为42个字:“中国的市场机遇在扩大,中国的投资机遇在扩大,中国的绿色机遇在扩大,中国对外合作的机遇在扩大。”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年会的演讲中强调,亚洲是世界的亚洲。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我期待习近平主席能在讲话中向世界传递更多信心,让世界看到中国将采取哪些具体政策,使别国能够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可以继续分享中国给世界带来的经济红利。”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的期待也正是世界的期待。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有什么重要的经验和启示,产生了什么世界意义和影响?在新的历史
当头,中国又将如何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思考着这些重大问题的人们,目光投向本次年会,期待聆听习近平主席作出最权威的阐释,渴望第一时间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一系列新的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通向人类美好未来
中国发展离不开亚洲和世界,亚洲和世界繁荣稳定也需要中国。正如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所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卓越领导能力的明证,欧洲必须行动起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部分。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充分反映了‘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有利于充分将‘一带一路’的故事讲好。”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的主旨演讲中多次提到“一带一路”,讲得很生动,很多代表认为,习主席的相关论述生动活泼、深入浅出。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阳光倡议,共商共建共享是推进“一带一路”的黄金法则,决定了“一带一路”合作具有鲜明的平等性、开放性和普惠性。
巴基斯坦总理阿巴西说,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极富远见,在全球范围内赢得日益广泛的支持。通过博鳌亚洲论坛这一具有地区和全球影响的平台,世界将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迄今已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大批合作项目正在全面推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成功践行者,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相信中国对全球化的承诺、对自由贸易的承诺、对全球合作的承诺,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承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对这些承诺的一个完美证明。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区域和国际课题上将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许多国家需要更大量、更优质的基础设施,“一带一路”不仅能让它们受益,也与维持开放和包容的区域和目标体系相符。新加坡是最早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也是这项倡议的坚定支持者。
寻求亚洲开放创新,促进世界繁荣发展。博鳌亚洲论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出发。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中国将同亚洲其他国家携手共创亚洲新未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 人民日报 》(2018年04月08日 03 版)
冲压复习知识点 篇6
1.冲压概念
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冲模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加工通常是在室温下进行,故称冷冲压(cold pressing)。2.冲压成形特点
优点: ①制件复杂废料少;②精细光滑互换好;③刚度较高节省料;④易于控制效率高;⑤大批生产成本低。
缺点:单件小批量生产、精度高、技术要求高,技术密集,要求板材有良好的冲压成形性能,制造成本高。生产中有噪声。所以,冲压成形适宜批量生产。3冲压工序的分类.分离工序:即冲裁工序是指使板料按一定的轮廓线断裂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的冲压件的工序。分离工序主要有冲孔、落料、切断、切舌、切边、剖切、整修及精冲等。
成形工序:冲压成形时,变形材料内部的等效应力超过屈服极限,但未达到强度极限,使材 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成形零件。成形工序主要有弯曲、拉深、成形、冷挤压等。
第二章
1.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
在外力的作用下,金属产生的形状和尺寸变化称为变形,变形分为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弹性:卸载后变形可以恢复特性,可逆性
塑性:物体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不可逆性
2.塑性:指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能稳定的发挥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3.变形抗力: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力为变形力,金属抵抗变形的力称为变形抗力。4.加工硬化:材料的强度指标随变形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塑性随之降低。
5.硬化指数:是表明材料冷变形硬化性能的重要参数,对板料的冲压性能以及冲压件的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
6.成形极限:指材料在冲压成形过程中能达到的最大变形程度。
成形质量:是指材料经冲压成形以后所得到的冲压件能够达到的质量指标,包括尺寸精度、厚度变化、表面质量及物理力学性能等。
第三章
1.冲裁变形过程:间隙正常、刃口锋利情况下,冲裁变形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弹性变形阶段 :变形区内部材料应力小于屈服应力。
2)塑性变形阶段 : 变形区内部材料应力大于屈服应力。凸、凹模间隙存在,变形复杂,并非纯塑性剪切变形,还伴随有弯曲、拉伸,凸、凹模有压缩等变形。
3)断裂分离阶段
:变形区内部材料应力大于强度极限。裂纹首先产生在凹模刃口附近的侧面→凸模刃口附近的侧面→上、下裂纹扩展相遇→材料分离。2.冲裁间隙对断面质量影响因素
(1)材料性能的影响(2)模具间隙的影响
间隙小,出现二次剪裂,产生第二光亮带;间隙大,出现二次拉裂,产生二个斜度
(3)模具刃口状态的影响 当凸模刃口磨钝时,则会在落料件上端产生毛刺;当凹模刃口磨钝时,则会在冲孔件的孔口下端产生毛刺;当凸、凹模刃口同时磨钝时,则冲裁件上、下端都会产生毛刺。3.冲裁间隙尺寸精度及其影响因素
冲裁件的尺寸精度:指冲裁件的实际尺寸与图纸上(或公差)基本尺寸之差。
该差值包括两方面的偏差: 一是冲裁件相对于凸模或凹模尺寸的偏差;二是模具本身的制造偏差。
影响因素:(1)冲模的制造精度(零件加工和装配)(2)材料的性质(3)冲裁间隙
4.冲压力:
是指冲压加工过程中,压力机滑块所必须同时担负的各种压力的总和。冲裁时可能产生的压力包括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及顶件力。模具结构不同,冲压力所包括的上述压力也有所不同。
1)冲裁力的计算
冲裁力:冲裁过程中凸模对板料施加的压力。
用普通平刃口模具冲裁时,冲裁力F一般按下式计算:
FKLtb注:
F——冲裁力; L——冲裁周边长度;t——材料厚度;平刃口模具冲裁,估算冲裁力F=Ltσb σb ——材料的抗拉强度
卸料力、推件力及顶件力的计算:
KF卸料力
F X
T
nK
T F
顶件力
FDKDFX
推件力
F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方式的冲裁模时: FZFFXFT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和上出料方式的冲裁模时: FZFFXFD采用刚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方式的冲裁模时: FZFFT例题:如图,冲裁件材料为10钢,板厚2mm 的支架连接板,年产量20万件,试计算冲压 力,并选择冲压设备。(抗剪强度τ=350MPa)解(1)落料力:
F落=1.3Ltτ=1.3×150×2×350=136.5KN
(2)冲孔力
F冲=2×1.3Ltτ=2×1.3πdt τ
=2×1.3×3.14×8.5×2×350=48.58KN
(3)卸料力
F卸=K卸F落=0.05×136.5=6.83KN
(4)推件力
F推=nK推F冲=4×0.055×48.58=10.69KN
该落料冲孔复合模采用倒装结构及弹压卸料和下料(冲孔废料)方式,则总冲压力为:
F总=F落+F冲+F卸+F推
=(136.5+48.58++6.83+10.69)=202.6KN 5.压力中心的确定
冲压力合力的作用点。模具的压力中心应该通过模柄的中心线(压力机滑块的中心线),否则冲压时滑块就会承受偏心载荷,导致滑块导轨和模具导向部分不正常的磨损,还会使合理的间隙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冲件的质量和降低模具寿命甚至损坏模具。压力中心确定方法 :解析法、作图法、悬挂法 6.冲裁件的工艺性
是指冲裁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即冲裁件的结构、形状、尺寸及公差等技术要求是否符合冲裁加工的工艺要求。
冲裁工艺性好是指能用普通冲裁方法,在模具寿命和生产率较高、成本较低的条件下得到质量合格的冲裁件。
(1).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
1)冲裁件的形状应力求简单、对称,有利于材料的合理利用。
2)冲裁件内外形的转角处要尽量避免尖角,应以圆弧过渡,以便于模具制造,减少热处理开裂,减少冲裁时尖角处的崩刃和过快磨损。
3)尽量避免冲裁件上过长的凸出悬臂和凹槽,悬臂和凹槽也不宜过小。4)冲裁件的最小孔边距,为避免工件变形,孔边距不能过小。
5)在弯曲件或拉深件上冲孔时,孔边与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冲孔时凸模受水平推力而折断。
6)冲孔时因受凸模强度的限制,孔的尺寸不应太小,否则凸模易折断或压弯。(2)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冲裁件的精度一般可分为精密级与经济级两类。
1)冲裁件的经济公差等级不高于IT11级,一般要求落料件公差等级最好低于IT10级,冲孔件最好低于IT9级。如果工件要求的公差等级较高时,冲裁后采用整修或采用精密冲裁。2)冲裁件的断面粗糙度与材料塑性、材料厚度、冲裁模间隙、刃口锐钝以及冲模结构等有关。当冲裁厚度为2mm以下的金属板料时,其断面粗糙度Ra一般可达12.5~3.2μm。(3)冲裁件尺寸标注
冲裁件尺寸的基准应尽可能与其冲压时定位基准重合,并选择在冲裁过程中基本上下不变动的面或线上。
(4)冲裁加工的经济性分析
1)冲裁件的制造成本
冲裁件的制造成本包括:C C材2)降低冲压件成本的途径
C工C模
⑴降低小批量生产中的冲压件成本; ⑵使工艺合理化; ⑶多件同时冲压;⑷冲压过程的高速自动化; ⑸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⑹节约模具费用。7.精密冲裁特点
(1)变形区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
使材料以纯剪切的形式实现分离。通过①小间隙
②齿压边圈+顶件块压紧材料来实现。
(2)小间隙
约为普通冲裁的10%
(3)凹模带有小圆角
R=0.1t,避免刃口处应力集中
以上三点使材料冲裁时不出现开裂和撕裂,获得平滑塑性剪切断面。
(4)更大的冲裁力
F=(2.3~2.5)F普通
第四章
1.弯曲变形区的应力、应变分析
板料在塑性弯曲时,变形区内的应力应变状态取决于弯曲毛坯的相对宽度 b/t 以及弯曲变形程度。
2.应力中性层:板料截面上的应力由外层的拉应力过渡到内层的压应力,其间金属的切向应力为零的金属层。
变形程度较小时,应力中性层和应变中性层相重合,均位于板料截面中心的轨迹上。
变形程度比较大时,由于径向压应力的作用,应力中性层和应变中性层都从板厚的中央向内侧移动,应力中性层的位移量大于应变中性层的位移量。
应变中型层:是指在变形前后金属纤维的长度没有发生改变的那一层金属纤维。3.偏移:
在弯曲过程中,坯料沿凹模边缘滑动时要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当坯料各边所受到的摩擦力不等时,坯料会沿其长度方向产生滑移,从而使弯曲后的零件两直边长度不符合图样要求,这种现象称为偏移。
1)产生偏移的原因
(1)弯曲件坯料形状不对称
(2)弯曲件两边折弯的个数不相等
(3)弯曲凸、凹模结构不对称。此外,坯料定位不稳定、压料不牢、凸模与凹模的圆角不对称、间隙不对称和润滑情况不一致时,也会导致弯曲时产生偏移现象。2)控制偏移的措施
(1)采用压料装置,使坯料在压紧状态下逐渐弯曲成形,从而防止坯料的滑动,而且还可得到平整的弯曲件。
(2)利用毛坯上的孔或弯曲前冲出工艺孔,用定位销插人孔中定位,使坯料无法移动。(3)根据偏移量大小,调节定位元件的位置来补偿偏移。
(4)对于不对称的零件,先成对地弯曲,弯曲后再切断。
(5)尽量采用对称的凸、凹结构,使凹模两边的圆角半径相等,凸、凹模间隙调整对称。4.最小弯曲半径rmin:
在板料不发生破坏的条件下,所能弯成零件内表面的最小圆角半径。
常用最小相对弯曲半径rmin/t表示弯曲时的成形极限。其值越小越有利于弯曲成形。
影响最小弯曲半径的因素: 1)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塑性好,允许变形量大,rmin越小.2)弯曲中心角 弯曲时,直边部分纤维将牵制弯曲区受拉状态。
当弯曲中心角>90°时:对减小rmin作用不大。3)材料的纤维方向(弯曲方向)
当弯曲中心角<90°时:弯曲角愈小,对减小rmin愈有利;
板料经轧制以后产生纤维组织,使板料性能呈现明显的方向性。一般顺着纤维方向的力学性能较好,不易拉裂。
4)板料的表面质量与剪切断面质量
质量越好,rmin越小。5)板料的相对宽度 6)板料的厚度 5.弯裂
弯曲时板料的外侧受拉伸,当外侧的拉伸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以后,在板料的外侧将产生裂纹,此种现象称为弯裂。
实践证明,板料是否会产生弯裂,在材料性质一定的情况下,主要与弯曲半径r与板料厚度t的比值r/t(称为相对弯曲半径)有关,r/t越小,其变形程度就越大,越容易产生裂纹。
6.回弹
塑性弯曲时伴随有弹性变形,当外载荷去除后,塑性变形保留下来,而弹性变形会完全消失,使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而与模具尺寸不一致,这种现象叫回弹。
7.影响回弹的因素
1).材料的力学性能
屈模比σs/E越大,回弹越大。即:σs越高,弹性模量E越小,回弹量越大。(塑性变形前的弹性变形量大)
2).相对弯曲半径r/t
相对弯曲半径r/t越小,变形量越大,弹性变形量所占比例越小,回弹越小。
3).弯曲中心角α
弯曲中心角α越大,表明变形区的长度越长,故回弹的积累值越大,其回弹角越大。但对弯曲半径的回弹影响不大。
4)弯曲方式及校正力大小
(1)在无底凹模内作自由弯曲时,回弹最大。(2)在有底凹模内作校正弯曲时,回弹较小。校正弯曲圆角部分的回弹比自由弯曲时大为减小。校正弯曲时圆角部分的较小正回弹与直边部分负回弹的抵销,回弹可能出现正、零或是负三种情况。(3)在弯曲U形件时,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对回弹有较大的影响。间隙越大,回弹角也就越大。
5)工件的形状
工件的形状越复杂,一次弯曲所成形的角度数量越多,使回弹困难,因而回弹角减小。
6)模具间隙
在压弯U形件时,间隙大,材料处于松动状态,回弹就大;间隙小,材料被挤压,回弹就小。
8.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
1)圆角半径r>0.5t的弯曲件
按中性层展开的原理,坯料总长度应等于弯曲件直线部分和圆弧部分长度之和,即
Lzl1l2180l1l2180(rKt)2)圆角半径r<0.5t的弯曲件
按变形前后体积不变条件确定坯料长度。通常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Ll1l2(0.4~0.6)t8.弯曲件的工序安排原则
1.形状简单的弯曲件:采用一次弯曲成形;形状复杂的弯曲件:采用二次或多次弯曲成形。2.批量大而尺寸较小的弯曲件:尽可能采用级进模或复合模。
3.需多次弯曲时:先弯两端,后弯中间部分,前次弯曲应考虑后次弯曲有可靠的定位,后次弯曲不能影响前次已成形的形状。
编织知识网络,构建高效复习 篇7
关键词:编织,知识网络,构建,高效复习
很多数学老师不愿意进行高考复习就是因为很难找到科学高效的复习策略, 致使复习效果事倍功半, 毫无功效.如何提高高考复习的高效性? 一直是困扰着很多高三数学老师的现实问题. 如果老师在复习课中能够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重组、内化, 让学生学会绘出知识网络图. 通过网络结构图的构建, 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大大提高科学复习课的效率. 笔者对引导学生编织知识网络具有较深的研究, 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一、知识联想, 网络构建
基础知识是数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考所考查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想都是建立在完整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 而“数学知识联想”就是一种不错的夯实数学基础知识的方法,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联想, 就能够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
但是具体如何才能做到知识联想呢? 下面列举一个例子: 要想进行数学联想, 主要还是依靠一些重要的数学关键词来展开. 如“线面垂直”、“二次函数”、“数量积”等, 当遇到这些关键词时老师可以围绕这些词想出一些与之相关的“真命题”, 可以是定理、公式、定义等, 也可以是自己总结的知识规律, 将那些联想出来的知识点总结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知识网络. 以“线面垂直”为例, 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个体系. 我们可以讨论它的定义、它的判定方法、它的性质及其推理等, 有些线面垂直在做平面角可以用的上, 在做斜线与平面的关系也可以用得上. 将这些相关知识都联系起来, 总结在一起就可以构成与线面垂直相关的知识网络, 对学生复习线面关系这部分基础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知识联想来构建知识网络, 是在一个小系统内复习基础知识的良好方法. 学生掌握了知识联想, 就可以独立的复习数学简单的基础知识.
二、题型训练, 网络强化
当学生构成网络知识之后, 要对自己所建立的知识网络进行强化. 所谓强化, 就是通过一些特殊题型或者典型的例题, 将所概括的知识以总结的形式再次在头脑中深化.
这部分的训练要放在习题课上, 老师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并对之前所总结的知识进行补充强化. 例如在复习圆锥曲线部分时, 老师就可以将那些庞杂的数学习题选择性的分享给学生们, 让他们自己去训练思考. 以双曲线为例, 在考察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时, 老师可以只给学生留下三种题型, 直线与椭圆相交、相离、相切这三类. 通过学生对这三种习题的训练, 学生可以将之前所总结的基础知识进行强化, 得出判断三种位置关系所需要的条件, 即根据两焦点与直线之间的距离之积的关系来判断两者相交、相离与相切. 如果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到直线的距离之积大于b2, 那么直线与双曲线相离; 如果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到直线的距离之积等于b2, 那么直线与双曲线相切; 如果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到直线的距离之积小于b2, 那么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这就是根据题型训练总结出来的规律, 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网络, 有利于学生面对各种复杂且有规律的题型.
题型训练这种教学方式, 不仅能够让学生熟悉一些典型的例题, 学会相应的解题方法, 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网络的理解与强化.
三、讨论交流, 网络完善
知识网络的构建与完善可以在多方面下手, 从关键词、章节知识点、学生知识漏洞都可以, 众人拾柴火焰高, 学生们群策群力可以将知识网络不断的扩大与完善, 交流讨论就是完善知识网络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
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起到查缺补漏的效果, 学生单独各自的学习不能整体的将全部知识细节把握清楚. 当学生们做完一次习题之后, 可以留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空隙, 让他们相互交流, 相互进步.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知道自己所建立的知识网络中存在的漏洞, 交流就是给他们机会去弥补、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 同样以直线与圆锥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例, 某些同学可能很好的掌握了如何判断两者之间是相切的关系, 但是却对相离的理解很不透彻. 他就可以通过与同学交流与论述, 解开自己对相离关系的疑惑, 从而扩充自己的知识网络. 同样的道理, 另一名同学也可能在这一名同学中学到判断相切的一些技巧, 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方式, 有利于学生完善各自的知识网络.
交流就是合作, 能够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 也能够在紧张复习的高三课堂上带来一些活跃的气氛, 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再那么烦躁无趣.
四、思维导图, 网络规划
“思维导图”能够将复杂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形, 它也是一种新型的构建数学知识网络的一种独特的方法, 它可以将数学知识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进行规划与总结.
函数部分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学生会因为它的抽象而觉得函数无从下手. 其实函数并不难, 难的只是学生对它的理解.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函数这一核心词开始, 根据课本知识的连续性, 绘制“思维导图”. 并且在绘制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对比、理解不同的函数图像、解析式以及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使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加深对函数知识的领悟, 从而形成自我的理解, 内化于心. 二次函数基本在高考中是必须出现的, 老师在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时, 要引起高度重视, 使学生认识到二次函数的重要性. 在导图的二次函数中, 要作出重点标记, 将那些容易出现的题型在导图中显现出来, 还要加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例题. 只有这样有特色的导图, 才能够对学生将来再次复习有所帮助. 通过导图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重点知识, 节省复习时间, 有效地推进高考复习的节奏.
思维导图, 也是一种规划. 它可以明确显示高考重点知识点以及相关题型, 是学生高效复习的一大助力.
五、知识迁移, 网络应用
知识迁移是一种数学能力,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高考中的很多题型经常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的, 但是它与我们平常所熟悉的一些题目有些类似, 其实这就是考查学生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那么面对这样的题目就不会犯愁.
例如, 当我们在复习等比数列的时候, 作为老师完全可以放手交给学生们自己来回顾知识点. 因为在复习等比数列之前, 老师一定引导过学生们复习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 而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在老师的帮助下, 学生们能够将等差数列的知识构成一个网络或者是思维导图, 那么学生就应该有相应的能力将等比数列同样以网络知识的形势再次复习. 这就是考研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时候, 也是对学生知识迁移的一种训练. 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它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有相同的定义, 只是求解的方法不同, 最后得出的求和公式也是不同的. 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将那些“不同”以另一个网络的模式展示出来, 通过知识的对比, 能够加深学生对等差与等比数列的认识, 更加有利于学生高效有意义的复习, 老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知识迁移能够将知识网络扩大化, 也是网络知识的一种应用. 通过应用网络知识, 可以节省时间复习相似的知识, 加快数学复习的总步伐.
六、模拟训练, 网络实战
知识网络的构建以及完善等, 都是为了取得较好的高考成绩. 所以模拟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 模拟训练是对网络知识的一种考查, 更是网络知识的实战.
模拟训练是高考前复习必不可少的环节, 它以高考常见题型为准则, 老师利用课堂时间来进行. 但是网络知识实战的模拟训练, 并不是平常的模拟考试. 这习题需要老师特别的选择, 习题所考查的内容应与网络知识有所关联. 考查内容可以是网络知识中的重点难点, 即“思维导图”中重点画出的部分, 也可以是网络知识中的易错易漏的知识点. 所以模拟习题需要老师多动脑筋, 将平时复习的一些重点都体现出来, 如函数的求极值问题、圆锥曲线的求表达式问题、排列组合中的“至少”问题等, 重点知识重点考察. 只有通过这样的网络知识实战才会对学生复习数学知识有所帮助, 这也是学生查缺补漏的大好机会.
模拟训练的目的不是考察之前复习网络知识的成果, 是对网络知识另一种的完善与巩固, 它的目标仍是让学生能够高效的复习数学知识点.
构建数学高效复习, 网络知识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手段. 对学生而言, 网络结构使知识更加清晰开阔有逻辑; 而对教师而言, 能够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够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忠玉.对高三数学复习课的再探究, 《数理化学习》, 2011 (03) .
[2]刘昌永.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谈如何备课[J].学苑教育, 2011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