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共7篇)
自考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篇1
自考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1、论文不允许抄袭,必须按自己的观点、思想来写作;
2、论文写作可以在参考、借鉴若干篇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3、论文选题要切合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应根据自己平时学习较感兴趣的问题来选择题目;
4、论文选题不宜太大、太空,应比较具体、明确地突出重点;
5、论文结构设计合理、合乎逻辑,论述清楚,有根有据,应有一定的个人独立的见解;
6、论文番号使用统一规定为:一级标题用“一”,且一级标题的字体需加黑;二级标题用“(一)”;三级标题用“1”;四级标题用“(1)”,并以些类推;
7、论文应写引言或开白,主要简要说明选题的意义以及本文写作的重点内容(开场白末尾应写“本文拟从„„方面来论述„„问题等”);
8、论文应有结束语,简单小结论文的基本观点或主要优缺点;
9、论文的内容摘要及关键词要单独成页.
自考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篇2
可以说, 90%的面试机会都来自这一份小小的简历。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 一天可能同时收到几十份甚至上百份简历, 从中筛选出合适的简历通知应聘者前来面试。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简历中, 有的内容冗长、拖沓, 还来不及看完开头就被扔到一边;有的主次不分, 看后不着边际, 分不清特长和优势到底是什么;有的过于虚夸, 给人留下了不诚实的印象。这些简历, 往往是不会有面试的机会的, 在还没与用人单位接触之前就已经与成功失之交臂。我们说简历写得好, 就能为你创造机会;相反, 如果不得要领, 装帧得再精美恐怕也会让你求职无门。如何能激起招聘者对求职者进一步接触的浓厚兴趣, 让你有一次面试的机会?简历要做到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 简洁明了, 重点突出
简洁明了, 重点突出, 是一份个人简历的基本要求。写个人简历, 就应该在这个“简”字上下工夫。一份个人简历, 在招聘者手里只有一分钟左右, 可能会认为任何超过一页的简历都显得太长。一份烦琐、冗长的简历, 反而给招聘者留下不好的印象。要做到该简就简, 如个人基本信息, 就要做到简短而完整, 让招聘人员一目了然, 切忌拖沓, 干扰后面的阅读重点。只需告知姓名、性别、年龄、户口与籍贯、学历与专业和联系方式等, 而婚姻状况、宗教信仰、体重等这些信息并不都需要在简历中描述。
但有一些学生的求职简历, 简单得像填登记表格, 除了自中学起的学习经历, 就是简单的实习和活动经历。这种履历式的简历是吸引不了招聘单位的, 也不足以使招聘者作出正确的评价, 要想在初审时就从人堆里一跃而出, 简历中还是要有吸引人的内容。“简”不代表无, 对关系到求职成功的重要内容是万万“减”不得的, 相反要重点突出。
首先, 要做到求职意向必须明确, 这是应聘简历的核心内容。但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或者没有求职意向, 或者目标模糊、模棱两可。在学生的简历中经常可以看到, “本人希望从事富有挑战性并能够发挥自己潜能和专长的工作, 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想在一个不断发展的组织里得到一个高收入的职位, ”或者“我干什么都行。”这样的求职意向不明确。我们可以这样写道:寻找某某公司中的某某职务。书写求职意向应当尽可能明确和集中, 并与自己的专长、兴趣等相一致。相反, 求职意向不明确是最容易被淘汰的对象。
其次, 作为学生应把简历的重点放在学习经历、技能、实习经验和社会活动上。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的简历中把学习经历一带而过, 甚至都没有。要知道我们学生的求职和已经有工作经验的人求职是不一样的, 如果已有工作经验, 那学习的经历只需要简化, 重点主要是突出能力、技术等。但作为大学毕业生, 我们要记住自己应有的身份, 大学生毕竟不是全职工作人员, 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所以在简历中要告诉招聘者你具体的学习情况。除了学习情况, 还要重点告诉招聘者你的实习经验和社会活动, 让招聘者能了解你具有哪些能力, 你是否适合这个单位, 是否适合这个职位。
最后, 在简历内容的阐述中, 都应以求职意向为中心展开书写, 与求职意向无关的素材尽量省略。不仅重点的内容要以求职意向为中心, 而且一些如介绍兴趣爱好等非重点的内容也需以求职意向为中心。我们发现不少学生把那些跟职位和工作无关的兴趣爱好都一股脑地写进去, 泛泛地罗列很多兴趣爱好。多等于无, 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时要考虑求职意向, 也是我们告诉招聘者“我是适合这一职位的最佳人选”的一个机会。因为从兴趣爱好中可发现应聘者的价值观、志向和个性特征等很多信息, 有时可以从中发现该应聘者的职务适应性, 如:好运动者, 性格外向且单纯;爱下棋者, 思维周密而好强;经常旅游者, 见识开阔, 性格豪爽。
2 真实可靠, 论据充分
真实可靠是指我们撰写简历时真实地填写自己的各项信息, 不杜撰和夸大自己的能力和经历。个人简历越来越受学生重视, 一些学生为给招聘单位留下好印象, 将自己在校的成绩私自涂改, 据《长沙晚报》报道, 长沙某企业招聘了27位大学生, 学生到企业工作后, 细心的人事处负责人发现, 27人中有21人自我推荐材料上填写的功课成绩与档案中记录有出入, 其中每科平均差10分的竟占40%。有些学生还无中生有地填上一大堆的获奖记录, 把别的同学的证书经过电脑处理堂而皇之地写成了自己的。还有一些学生, 因为没有工作经验, 就猛对自己大学期间的表现做文章, 学生会的干事成了学生会副主席, 做过两份家教也变成了社会实践丰富等。简历的真实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诚信品质, 而这往往是招聘企业对于求职者的基本要求。简历写得漂亮, 并不是意味着不切实际地把自己表扬一番。自己写简历时虚假成分太多, 不真实, 即使你包装再好, 也难免“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谎言不会让你走得太远。有学者指出, 大多数的谎言在面试过程中就会被识破, 尤其是一些大公司一般会根据简历和相关资料进行背景调查, 他们会比较在意职业道德和职业诚信。
当然, 真实性并非就是要把我们所有的缺点和不足和盘托出。我们可以选择突出哪些内容或忽略哪些内容, 要知道优化不等于掺假。比如说, 你也许在考试时作弊了, 但在你的简历中你不要去突出你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 你可以选择忽略这个内容, 而主要突出你的特长和优势。
论据充分是指简历上应提供客观的证明或者佐证你资历、能力的事实和数据。我们经常在简历中看到这样的句子, “我是个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的人,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有着十分出色的工作表现”, 但招聘人员绝不会轻信这样的主观表白。所以我们在描述时最好要运用数字、百分比或时间、获奖级别和公认的证书、得到的表彰等来强化, 比如说你的学习成绩特别优秀, 那你就写上曾经连续几年拿过一等奖学金或者成绩全年级第几名等, 如果你的特长是唱歌, 那你就用得了什么奖来表示, 如果你想说明在某项技术上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最好用公认的证书、资格等级表述。在介绍社会活动时, 很多人在简历中仅说明“担任学生会×××”。不知他为学生组织做了哪些有益的活动, 取得了哪些成果。难怪有报道说, 某班一下子冒出几十个班长, 某大学一下子出了近百名“学生会×××”。所以, 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担任过学生会干部, 而是你曾经为学生组织做过哪些有益的活动, 你是如何体现出团队合作精神, 你承担了什么角色以及从中得到了什么收获, 学会了什么本领, 领悟了什么道理, 你是不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 怎样与人沟通。 包括在最后的自我评价中, 每个概括的结论, 最好可在简历中找到依据 (必要时可增加简历内容项目) , 而不是干巴巴地使用概括词、形容词, 这会使人感觉有点自吹自擂。适度的自我评价能够反映求职者的素质和自我认知的客观性。
3 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是指要根据求职单位和应聘岗位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要求来撰写简历。如果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和不同职位, 你所提交的都是同样的简历, 那么这样的简历所欠缺的就是针对性。我们发现有些求职者应聘的时候因为贪图省事, 就制作若干份一模一样的简历, 然后到人才市场上去“遍地撒网”。尤其对于初次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讲这种情况更加普遍, 他们感觉自己的经历本来就非常有限, 写给谁的当然都是一样的东西。但是, 我们要知道写给所有用人单位一模一样的简历, 体现不出求职者对某家用人单位的了解和看重。招聘单位更愿意挑选一个对自己更欣赏、更向往的人, 而对于一个不重视自己的求职者, 一般是不会青睐的。因此在写简历前要尽量多地提前做些功课。好好上网查查意向单位的资料, 要了解单位的基本信息, 如:注册资本、事业领域及方向、主要产品、企业文化、近来发生的大事等。关于应聘职位, 最好仔细地阅读招聘广告, 可能的话, 向行家咨询一下该职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任职条件等, 做好记录, 然后着手撰写简历。如果你要投××企业销售岗位, 这个简历要求的本质是有很强的沟通能力, 你可以针对这个写一下我在×××当过促销员, 我是怎样去应对顾客要求的, 怎么帮助顾客解决问题的。如果你要应聘办公室人员, 简历中你加以说明能熟练操作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因此不要怕麻烦, 哪怕修改或增添一点点内容, 制作一份感觉是专门投给这个企业、这个岗位的简历是必需的。
同时, 还要注意一下, 在求职过程中, 还要有一份有针对性的求职信与简历相匹配, 虽然求职信不是必需的, 但它是应聘者主动表示自己对这份工作的兴趣的一种表现, 目的是使对方了解应聘者积极认真的态度, 从而加强受信者给予应聘者面谈机会的可能性, 是求职者争取面谈机会的一种主动方式。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一封没有自荐信的简历, 就像一位没有开口说话的销售员站在你的门前。如果你能让一位陌生人走进你的屋子, 你至少要看一看他的证件。这正是自荐信所要做的——它把你, 一位完完全全的陌生人, 介绍给读者。
摘要:简历可以说是招聘者对未曾谋面的求职者的第一印象, 是能否成功求职最关键的一环。本文通过阐述大学毕业生撰写简历的三个基本要求, 使大学毕业生能“扔”好简历这块“敲门砖”。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简历,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谈英语专业自考毕业论文写作 篇3
关键词:英语写作;自考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为完善高等教育体系,鼓励自学成才,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国家特制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必要补充。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国发[1988]15号)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科(基础科)、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应相一致。那么,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前夕不仅要修完学校规定的课程,而且还要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写作,既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的全面考核,又是对大学生进行初步学术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锻炼他们独立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同时优良的毕业论文还是本科生申请学士学位的前提和依据。我国高等教育部门对高校毕业论文的要求、学士学位的申请条件等均有明确的规定条例。但是诸多因素使得自学考试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突出,英语专业自考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尤其明显。
一、自考毕业论文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一)选题定位不准
主要表现在:列过提纲之后变动选题;还有同学在动笔写了部分初稿之后变换题目,甚至有些题目跨越性较大,这些都表明选题前期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
(二)阅读量不够广泛
论文的写作过程一般分为五个阶段:选题、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资料、构思、编写提纲和撰写初稿(不断修改、定稿)。既然论文选题有自主性,那么在确定之前,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前期的广泛浏览阅读各种文献资料,在阅读过程中初步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或认为有意义的内容。曾经访谈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承认除了课堂使用的教材外,课下较少有阅读本专业的相关理论书籍或期刊等文本资料。
(三)英语写作能力欠缺
写论文难,用英文撰写论文更加有难度,有其特殊性。自考生总体的写作基础相对薄弱些。连一百多字的中文摘要尚且需要导师帮助指出不足,更不用说要求较高的篇章意义衔接、结构合理编排等复杂的英文写作了。表达能力欠缺、逻辑性不够强的文本显然破坏了论文写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四)论文格式不规范
早在1987年,国家标准局就规范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7713-87),同时开放学院也制定了相应的“自考本科英语教育毕业论文格式基本要求”,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格式问题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师生双方的关注焦点之一,直到定稿时仍然有个别处不够规范。
(五)参考文献使用不当
有的学生论文通篇多处显露“借鉴”痕迹。交来的初稿中时常出现段落意义之间没有太多联系,文体风格、体例不一致,更有甚者,英汉双语题目、英汉双语摘要、英汉双语关键词等似乎完全不相关,都可以各自独立存在,不端的学风令人担忧。
二、自考毕业论文主要问题的成因
自考生集中系统学习时间短,自考论文现存问题多,问题的存在是综合因素促成的必然结果。诸多因素中本文只尝试从基层管理和指导教师这两个维度谈论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教学管理层面的原因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曾经看到某高校开放学院的一份本科段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表中内容。表中明确了毕业论文的性质属于“必修课”,但不知何因确没有安排授课学时且学分为“0”,毕业论文这门必修课的地位和重要性在此可见一斑。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毕业论文的难度、重要性和必要性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它是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基本技能而进行的一次综合考察和测量。不同于平时完成的任何作业,任何形式的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的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120字左右短文)的考试,即使是自考课程设置中的《英语论文写作》这门课也只是要求学生用英语写300字的短文,2009年1月份自考的英语论文主题是关于“儿童零花钱”。各种形式的写作中,对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要求历来都是最严格的。
2院督查监控体制不够完善
与全曰制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安排相比,自考生论文的整个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论文写作工作似乎只局限在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显然,毕业论文过程中缺失有效的管理力度与考核监控措施。
3教学管理过程中客观上应该确保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课程设置中本科毕业论文完成时间大多与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求职时间相冲突,致使许多学生为在毕业前疲于找工作,于是在毕业论文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
(二)英语论文指导教师的原因
1英文师资不足
几乎在各高校中,英语专业的指导教师数量都很有限,通常每位英语教师的年教学工作量都在500学时以上,兼顾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还要指导较多学生的毕业论文(多到十几人),致使部分教师力不从心。
2专业素质问题
英语论文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主要涉及文学、语言学、翻译理论、文化及教学法等多个研究领域。可实际情况是指导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同,研究方向有差异,所以就很难针对方向不同学生论文的内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只能从文章的结构等形式上进行把握。
三、应对建议与策略
(一)对指导教师的建议
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对研究工作的初步尝试,明确规定配备导师。它存在着受导性、习作性、考核性等特定的属性和功能。尤其是英语专业的论文写作,主要涉及英语文学、语言学、翻译理论与文化等领域,这些领域往往是学生仅仅在课堂上有所学习了解,短时不够系统深透的专业学习,不能完全满足毕业论文要求。这样,教学中要求最高、也是最后一个环节的毕业论文工作就直接落在指导教师的肩上。指导教师应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认真对待论文指导工作。
(1)作为直接负责学生论文的指导教师必需充分认识到自己担任角色的重大意义。毕业论文教师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直接影响论文质量,指导过程中不仅直接体现教师的专业素质,而且直接体现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学生做人做学问。指导写作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有其特殊性的英语专业:教师人手少、学生人数多、用外文写作,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更加困难。针对实际困难,负有时代责任的指导教师必需开动脑筋,挖掘师生双方潜
力,努力圆满完成学生论文指导工作。
(2)作为直接负责论文的指导教师必需严格管理学生。充分了解自考生,包括课程基本学习情况、学生特长爱好、今后继续深造意向等等,为学生论文“选题”正确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价值,为后期正确制定论文指导策略提供依据。根据毕业论文撰写粗分的五个阶段:选题、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资料、构思、编写提纲和撰写初稿(不断修改、定稿),结合自考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工作对“五个阶段”前伸后延,重新整合,增强衔接性、系统性、完整性,努力做好各个环节的细致工作。
(二)指导教师应对策略
对毕业论文写作提出应对策略,具体做法如下:
指导教师知道了自己所带的学生名单后,尽早组织学生开第一次会议,将论文写作指导的时间、进度安排通告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自觉积极地有自己的安排,提前主动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 第一阶段任务:阅读。无论是否完成初步“选题”,都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一定量的(导师可以提出参考书目或期刊名)专业著作和期刊,包括中文版本和英文版本。因为一般来说,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报道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点,应是学位论文的第一信息来源。著作具有内容全面、系统、理论性强、论点成熟等特点,是学位论文的第二文献来源。阅读过程中要求(1)建立“资料库”,以分类卡片和读书笔记形式积累,(2)进一步确定“选题”,并且鼓励参考阅读和“选题”相关的书籍。(3)观察总结著作、论文的格式。巴金曾说过:“读多了,读熟了,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所以论文前期阅读阶段的要求既有助于补充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寻找定位研究方向,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研究思维,让学生了解了怎样收集资料,怎样加工整理资料。马克思说过“研究必需充分地占有资料”,没有资料的研究应该是没有价值的。阅读中要求的勤奋踏实精神,自学、探索、归纳总结,动脑、动手无疑都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导师审阅检查布置的作业,根据问题组织集体答疑,同时布置第二阶段任务。
第二阶段任务:尝试毕业论文提纲写作,尝试目录式提纲形式。“列提纲”就是论文写作“实战”阶段的开端,这是写作重难点之一。从提纲本身来讲,它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所谓构思谋篇,就是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是论文的缩影。包括中心论点是否正确、鲜明、深刻,各分论点在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间的逻辑联系是否恰当,每个论据是否证明、表现论点,各论点是否都为中心论点服务等。论文提纲是由序码和简明的文字组成为纲目要点依次排列,使各部分与整体趋于有序化。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除了通常的以上两种方法编写提纲,导师们会有各自的做法,其中不妨尝试一下“目录式提纲”,“目录式提纲”顾名思义指把提纲和目录两项工作合二为一,即:提纲按照严格的目录几级标题依次排序,最直接地展现论文完整的基本结构、层次、及纲目之间的关系。学生实践之后,绝大多数(约86%)表示目录式提纲和通常的方式相比较明显更加合理清晰。当然,这个目录式提纲在撰写全文的过程中会得到进一步的推敲、修改和精准。
第三阶段任务:写千字短文。结束阅读任务和目录式提纲练习后,初步进入写作阶段。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尽可能使用英文分别完成从百字到千字的诸如摘要、引言、总结、正文主体各部分的分项写作练习,要求写小题目,主题鲜明,结构完整。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谈论文写作时强调“应该写小题目,不要搞大题目。小题目反而能写出大文章,大题目倒容易写得很肤浅,没有价值”。写完初稿可以参照已经阅读的期刊版本自查修改。导师审核后。召集学生指出共同存在问题,同时为了增强感性直观认识,展示以往自考生各个等级的毕业论文(删除姓名和成绩)让同学评定,使他们能够更客观更近距离地认识论文——从主题鲜明语言洗练的题目到格式规范的全文最后到参考文献的标注,从而正确完整地编写自己的论文。
经过悉心指导,经历阅读、编写目录式提纲到写千字短文,表明学生的论文写作框架已建立,写作思路已清晰,完全可以进入论文正式写作阶段——初稿、修改稿到定稿。
涉及英语文学、语言学、翻译理论与文化等领域的英语专业的论文写作有很大的难度,离不开教师的辛勤的帮助,指导教师要对论文的各个方面包括前期选题、阅读、专业知识、语言和格式规范等全方位进行有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与指导教师的工作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必需加大综合管理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提高英语论文指导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包括思想素质、英语语言素质、英语专业研究素质,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篇4
毕业论文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也是考核论文成绩的基本依据之一。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具体要求,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将作详细论述,这里先说说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些原则要求。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在选题和观点上都必须注重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密切注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际,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人们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同客观事物广泛接触,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中发现有现实意义而又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需要研究的问题遍布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对现实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捕捉那些生动而具有典型性的现实材料,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从中引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高毕业论文的价值。当然撰写毕业论文可选择的课题十分广泛,并不只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研究专业基本理论,中西方比较研究等。但无论选择什么研究课题,都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历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于现实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对外国的研究中,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或为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必须认真读书,掌握理论武器。李瑞环同志指出:“强调联系实际,绝不意味着否定读书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认真地读,反复地读,深钻苦研,做到真正读懂弄通。否则,没有掌握理论,怎么谈得上理论联系实际?”(《求是》杂志1989年第24期)认真读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好专业课,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这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相应水平的知识积累,才能理解一定深度的学术问题;同时,也只有具备了某一特定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某学科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正如黑格尔所说,在讨论学术问题之前,必须“先有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否则,“没有凭借作为讨论出发的根据,于是他们只能徘徊于模糊空疏以及毫无意义的情况中”。(小逻辑》第三版序言)二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成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虽然并不直接提供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答案,但它对我们如何正确地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毕业论文的写作。
二、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一)立论要科学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科学研究作用就在于揭示规律,探索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前进的道路。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详尽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其次,文章的科学性通常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夹杂个人的偏见,又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不着边际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分析出发,力争做到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写作毕业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问题。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如果对毕业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成果一无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论文。(二)观点要创新毕业论文的创新是其价值所在。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学术论文之所以要有创新性,这是由科学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从根本上说,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就是为了认识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则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如果毫无创造性,就不成其为科学研究,因而也不能称之为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虽然着眼于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但创造性仍是其着力强调的一项基本要求。
自考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篇5
南
大
学
旅游管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辅导大纲
一、河南大学旅游管理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资格
凡参加旅游管理专业的自学考试本科考生,必须完成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主干课程后方能报名撰写毕业论文。
二、论文上交时间及地点
撰写毕业论文的考生,按主考学院的辅导要求撰写,合格后由历史文化学院上交成绩到学校自考办。
三、费用 交纳相关费用。
四、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选题
考生论文选题时,可以和历史文化学院联系,按要求写作。一般在暑假随实践课考试进行辅导,在老师指导下选题。
(二)文体
1、鼓励写作“工作研究型”毕业论文,即运用学习过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社会或本人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应侧重于理论应用的类型。
2、如有研究条件,所选题目确有价值,毕业论文也可以写成“理论研究型”,即对有一定价值的理论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的探讨、质疑、释疑、论证等侧重于学术研究的类型。
3、不提倡毕业论文写成“调查报告型”、“工作总结型”等仅反映实际问题,缺乏理论深度,且与所学专业知识缺乏有机联系等类型。
(三)文风
1、态度严肃。论证主题应有一定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不可过于肤浅,不可完全从个人兴趣出发。
2、思维严谨。立论应正确,论据应充实可靠,结构层次应清晰合理,推理论证应讲究逻辑。
3、语言朴实。注意学习使用科研论文特有的科学语言,行文应简练,文字应朴实,不可过于繁琐。不可使用过分夸张虚饰、感情色彩过分浓重的文学语言,也不可使用过分直白、庸俗的市井语言。
(四)格式
1、毕业论文应使用统一制定的论文格式。
2、论文格式包括论文封面(题目、作者、专业、准考证号、成绩,见《毕业论文封面格式》)、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
3、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5000字左右。
4、毕业论文正文段落层次划分标准:
一、(用于论文小标题)
(一)(用于重要段落的划分)
{1}、(用于要点的排列)(1)(用于特征的排列)①(用于分特征的排列)}
5、对所引用的他人观点,应在参考文献说明,并清楚地注明作者、书籍名称或刊物、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等,引用其他参考资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
6、参考书目规格为:
(著作)作者:《书名》,XX出版社XXXX.年第X版,第XX页。
(论文)作者:《论文题目》,《杂志名称》XXXX年第X期,第XX页。
7、打印格式
(1)页面设置:纸张A4,一式一份。
(2)论文封面:见《毕业论文封面格式》
(3)摘要及正文,宋体四号字两端对齐,段落首行空两字,段落间不允许空行,段落标题除可以加黑加阴影外,不得再使用其他任何样式;单倍行距,段落间距都为零;不得对整篇文章使用表格嵌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任何背景色。
(4)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字。
五、论文指导及修改
所有参加毕业论文撰写的考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必须和我校历史文化学院联系,由学院根据考生情况,指定指导教师。考生论文的指导与修改由考生与指导教师联系进行。
六、成绩
(一)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
(二)毕业论文成绩及格以上(含及格)者,由河南大学上报省自考办。
(三)毕业论文须独立完成。如有抄袭、代写等作弊行为,一经发现,所写毕业论文无效并不准补写。正在撰写者,取消毕业论文写作资格:已评定成绩者,取消成绩;
七、毕业论文答辩
具体答辩方式及有关安排请与历史文化学院联系。
八、辅导咨询 15981868388 李老师
二、毕业论文评定成绩参考标准
1、优秀
(1)观点正确,证据有力,论证充分,资料翔实,理论分析比较深入,理论紧密结合实际。
(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通顺,无错别字。
(3)在某些方面确有一定的突破与创新,回答与解决了较为重要的理论或实际问题,确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
2、良好
(1)观点正确,论据有力,论证充分,资料翔实,理论分析比较深入,理论结合实
际较好。
(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通顺,无错别字。
(3)论证主题有一定价值。
3、及格(1)基本观点正确,论据较有力,论证较充分,资料较充实,理论分析不够深入,理论结合实际较差。
(2)结构尚合理,层次尚清楚,文字尚通顺,无错别字。
4、不及格
(1)抄袭或由他人代写。
(2)基本观点有误,论据无力,缺乏论证,资料贫乏,分析肤浅,理论脱离实际。
(3)结构混乱,层次不清,文字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三、河南大学毕业论文封面格式
《论文题目》——宋体二号字居中、粗体
作 者
专 业
准考证号
成 绩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
完成时间
四、旅游管理自考论文选题
1、中国国内旅行社的困境与出路
2、中国旅行社产业集群研究
3、中国旅行社分工体系研究
4、中国旅行社办事处研究
5、中国旅行社特种产品研究
6、旅行社夏令营产品问题研究
7、旅游专列研究
8、论旅行社产品的特点
9、论旅行社产品的创新
10、旅行社选址问题研究
11、中国旅行社促销的现状与问题
12、旅行社退出市场问题探析
13、旅行社产品同质化研究
14、旅行社营销战略研究
15、旅行社“纯玩团”的启示
16、谈谈旅行社的风险管理
17、网络对旅行社影响问题研究
18、零团费和负团费问题探析
19、旅行社承包问题研究 20、旅行社门市部问题研究
21、导游管理体制研究
22、导游回扣问题研究
23、导游讲解艺术研究
24、导游薪金制度问题研究
25、加入WTO对中国旅行社业的影响
26、河南入境旅游问题研究
27、中国旅行社信息管理研究
28、旅行社成本管理研究
29、河南省旅行社的市场细分 30、旅行社削价竞争问题研究
31、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与途径创新分析
32、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定位与传播研究
33、宗教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探析
34、风景名山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与高端化研究
35、河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特色评价研究
36、红色旅游资源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37、文物旅游发展趋势研究
38、河南旅游商品开发现状与问题研究
39、浅析旅游规划的经济社会效益 40、宋文化对开封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影响
41、浅析河南山水文化的旅游价值
42、浅析江南园林中的路径特征与文人心轨
43、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44、河南旅游路线设计研究
45、河南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现状与问题研究
46、河南旅游形象定位研究
47、旅游景区安全管理机制的构建
48、河南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评价
49、河南旅游景区集团化经营管理研究 50、浅析河南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
51、河南旅游产品营销策略分析
52、河南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分析
53、河南“根”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研究
54、“焦作模式”与“滦川模式”的对比分析
55、政府主导对河南旅游经营管理的影响研究
56、女性旅游消费心理研究
57、浅析旅游营销的心理策略
58、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教育与专业培训发展趋势
59、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60、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企业化研究 61、试论经济型酒店发展潜力 62、现今经济型酒店发展瓶颈研究 63、浅议度假型饭店的环境、客源依托 64、现代酒店“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初探 65、试析酒店管理中的“员工第一,宾客至上”论 66、分析激励职能的种类及其在酒店管理中的地位 67、现代酒店“倒金字塔”式的组织机构优势分析 68、酒店中非正式组织管理模式探索 69、辨析“客人永远是正确的”论点 70、浅谈酒店餐饮部管理难度较大 71、论员工培训是酒店经营管理的基石
72、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分析酒店对员工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必要性 73、刍议酒店开放的人力资源政策 74、浅谈酒店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75、科学发展观在酒店管理中的作用 76、略论酒店业务的特殊性与管理的复杂性 77、酒店全面成本管理方式的探究 78、酒店业大学生培养方式的有效选择 79、体验经济与酒店服务创新设计 80、酒店节假日营销对策初探
81、中国全境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研究
82、中国某区域(比方西南、上海等)的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研究 83、中国全境某项民俗旅游资源(比方节庆、饮食等)规划与开发研究 84、中国某区域民俗旅游开发的整体研究
85、中国某区域(比方河南、洛阳等)某项民俗旅游资源(比方节庆、饮食等)规划与开发研究
86、中国某民族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研究 87、旅游文学的概念、特征以及内容研究 88、古代中国的旅游文学研究 89、近现代中国的旅游文学研究 90、当代中国的旅游文学研究
自考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 篇6
为完善高等教育体系,鼓励自学成才,国家特制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必要补充。现今,自考已从一种考试转变成了一种教育形式,不断发挥着高等教育的作用,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也贡献了许多力量。但是,我国的自考也还有若干方面的问题需要改善。在法学专业方面,比较典型的是“重考轻学”的现象,因为在自考的各个环节中,国家考试的地位无疑是最重要的,各级考试部门都把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但这往往导致考什么,就学什么,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结合目前自考的实际情况,要解决“重考轻学”的问题,可以从加强自考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入手。
一、选题阶段:选题新、论点明
论文的撰写首先遇到的就是选题问题,这是应把握好的第一关。论文选题的好坏会有很多的评判标准,比如研究价值、新颖程度、实践效用等,对于自考毕业论文而言,其要求自然不同于开展综合性基础医学实验 提高中医药专业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政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创浅议发挥开放性实验室在医学研究生实验教学中浅谈研究生科技论文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方法浅谈打造自主探究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试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研究生统计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探析研究生文献阅读研讨课教学评价体系浅谈以发展的视角看研究生教材出版研究生英文文献导读课程教学探析强调研究性,它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的论文写作方法,这是学生以后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而部分学生恰是在这第一步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态度不认真进行抄袭,或者选题不认真应付了事,或者重视选题但不知方法,选题不适合自己致使写出的论文质量较差。法学自考毕业论文应该如何把好选题这一关,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感兴趣的题目,二是选择可驾驭的题目,三是选择能创新的题目。
二、备写阶段:广搜集、细甄别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料之于写作如同“为炊之米”,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所以搜集整理资料是在论文写作之前必做的一项重要基本功。首先,资料的搜集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尽可能收集与选题有关的所有材料,既包括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既包括有法律效力的资料,也包括无法律效力的学术性资料。应特别注意避免片面性,防止只收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资料。因为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法学研究,主要是文本研究,包括法律文本、司法文本、法学文本等。二是尽可能收集和利用原始第一手资料。因为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比第二手资料强得多。只有在收集不到原始资料时,才利用可靠的有权威性的第二手资料。三是除了收集书面材料以外,应注意通过社会调查、咨询实际工作部门等途径收集整理原始资料。
其次,对资料的整理和运用应当本着认真消化、谨慎引用的态度。对搜集来的资料不能一堆了之,而应通过浏览将资料区分出可进行通读、选读和研读的不同层次,再把资料按写作的需要分项归类,这便是对资料的梳理过程,这一过程为作者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资料或使资料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要注重所用资料的真实性和适用性。写作中不管所用是第一手资料还是第二手资料,都要有根有据,要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否则不仅文章没有说服力,还会导致写作的失败;写作中所用资料的适用性是指资料在文章中确能说明问题且有一定的支撑力。若将一些与选题、中心论点关系不大甚至不具支撑力的资料堆积在文章中,其结果只是增加字数、扩大篇幅而冲淡了主题,直接影响论文质量。
三、写作阶段:善思考、勤修改
自学能力是在自学中培养出来的,包括独立的阅读、思考、研究和实际操作等方面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自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而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既是对学生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又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在自考学生中不是都对此问题有一定的认知,大多人习惯于对知识的被动记忆,缺乏独立认真的思考,特别是过分依赖考前突击复习。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的准备上,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均欠缺,加之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找“捷径”走和侥幸心理并存,没有将自学能力放在应有的位置来重视和对待。
首先,不论是日常学习还是撰写论文,都应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因为独立思考是自学能力的核心。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数量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思考多源于疑问,发现问题是思考的开始。
其次,要重视提纲的拟定与完善。提纲是论文写作的框架,作者在确定题目后,要根据题意拟定写作提纲,就论文的基本框架和总体布局进行设计、安排,从而设计出论文的写作蓝图。论文提纲的拟定对于初学写作者尤为必要。提纲的拟定有简单与详细之分,作者应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无论提纲的简与详都应就全文布局、整体结构以及各部分材料的使用进行总体设计。提纲的拟定一般都伴随多次修改完善的过程,即便是成熟的作者也难以一次成功。
再次,对于自考本科学生而言,要注重论文写作的规范格式要求,这是学生养成规范写作的基础。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格式一般由文章标题、内容提要、正文和参考文献等部分构成。笔者在论文指导中发现,学生多对自己的作品难以割舍,明知是多余的内容却不想删去,结果是(下转第95页)(上接第93页)使文章的质量大打折扣。殊不知论证的更为有力、文字的更为精炼,是在不断的推敲修改后得来的。当文章定稿后对参考文献部分也不能疏漏。有的学生不重视随便写上两种杂志了事,有的干脆将该部分略去。参考文献作为自考毕业论文规范格式要求的一部分,是让指导老师及读者了解作者在该文的撰写过程中所查阅的有关资料,表明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同时也避免了抄袭、剽窃的嫌疑,体现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此学生应认真对待且注意所列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和格式的规范性。
四、答辩阶段:早准备、明答辩
论文答辩是老师对学生论文的论题、论据、论证及基本法学原理的综合考核,也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的综合考察。论文答辩一次达不到优或良成绩的学生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所以论文的答辩与写作都应当得到重视。学生在提交论文后稍稍调整就应做答辩的.准备,诸如论文中涉及的概念是否理解、是否能释解?论文中涉及的问题以及问题间的关系是否明了、是否能清楚地阐述?论文中研究论述的问题对实践的意义与价值何在、是否能够明晰等等,总之与论文有关的问题都是学生应认真考虑的。
就论文答辩的程序而言,一般是学生到位后先简介自己的基本情况,然后用5~10分钟的时间,就论文的选题、写作、观点、结构等进行概括性阐述,然后由答辩教师提问。一般情况下每个答辩组有三位以上教师组成,且每位教师均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答辩中每位教师一般提两个问题,学生针对所提问题进行回答。为使答辩顺利通过,学生在准备时应有一个较细致的答辩提纲,以便在答辩中起提示思路的作用。涉及个人情况简介提纲中可以免去,对于选题的目的、文章的构思、结构以及所阅参考资料等部分的答辩准备是否写入提纲中,应据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定,这些本属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已牢记的内容,即便不拟提纲也应能清楚表达,但如学生为防因紧张而导致不能流利表达的情况出现,也可将其列入提纲中。对于文章中所涉及的概念和问题学生应酌情列入答辩提纲。所谓答辩提纲,即是学生列出的回答答辩老师有可能提问的问题要点,应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但在答辩时见有的学生将提纲写得很长,甚至不亚于其文章的篇幅,由于对问题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心里没底,所以当听到提问后就心急如焚地在提纲上“找”然后就是“念”,而不是回答问题,当听到答辩老师否定这样的回答方式时,就紧张得不知所措。应提醒学生的是答辩提纲应在对问题理解的基础上,经过学生独立的思考而整理归纳出来,这样准备的答辩提纲在答辩时才能起到提纲的作用。另外就文章所论述的问题目前在学术界的研究程度如何,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等都应有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以备回答问题。
参考文献:
[1]代静亚,王中华.近30年我国高教自考的问题、成绩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10).
[2]肖永平.谈谈法学研究的实质性规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
自考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篇7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二O 年 月 日 [l1]
内容提要
当前
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步伐更加迅速 城市化演进的本质过程是就业结构的城市化
所以城市化快速推进无疑对扩大城市就业乃至整个社会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纵观城市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就业的实践 不难发现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进城农民工大量涌现
却并未带来农民工就业的同步增长 城市化与就业之间出现的“高发展 低就业”的现象
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失业问题
反之又导致了城市化的低质量低水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因此
如何协调城市化与农民工就业的良性互动
是目前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从基本概念出发 首先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然后根据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就业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国的实情
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就业问题的对策 [l2]
关键词:城市化 农民工 就业[l3] 需要特别说明的几个问题:
1、学校给大家选择的题目只是一个大范围 你们可以从中选择一个
并重新拟个题目(要求简洁、明确、通顺)根据我近年来参加自考论文答辩所获得的经验
凡是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较为透彻得谈论某个问题的论文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答辩老师也愿意看到此类论文 而不是大而化之地来空谈某个问题
2、请一定要围绕你所选的题目来搭建论文框架 组织材料 切忌文不对题
3、在以往答辩中
经常会发现大段引用他人观点而不加注释的情况 说得难听点 这就是抄袭 所以
如果引用了他人观点
请一定要加注释(关于注释的结构 参见正文第一页最下面几行)
4、要准确使用字词和标点符号
5、注意排版(正文用小
四、宋体、1.5倍行距;段首都要空两格)
6、在以往答辩中
有同学为了申请学位希望拿到良以上的成绩 但是
这也要看你论文的质量 如果有一点良的影子
老师一般不会为难学生的;但如果实在不像样 那你表现得再怎么可怜也是没用的 毕竟老师也要有起码的客观、公正 所以 自己写论文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
目 录
内容提要 i 引 言 1
一、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基本情况 1
(一)基本概念概述 1
(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2
(三)我国农民工进城就业动因分析 3
(四)我国农民工进城就业的行业现状分析 5
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5
(一)制度因素 6
(二)二元劳动市场因素 6
(三)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 7
三、加强城市化进展中农民工就业对策 9
(一)加强创新 完善制度
保障农民工就业 9
(二)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10
(三)加快经济发展 促进农民工就业机会 10
(四)提升农民工自身素质 11
四、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l4][l5]
引 言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 由于特有的二元户籍制度结构
出现了既区别于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又区别于城镇居民的特殊群体--农民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规模不断增长 据调查
“十一五”时期
农村劳动力年均增加584万人 年均增长1.3% 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30个省近2万农户的调查监测 2008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0260万人 比2005年的9820万人增加了440万人 增长4.5% [l6]①[l7]
就业是民生之本 关系到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 但是
由于我国历史、经济、制度等原因 农民工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就业问题尤其突出
由于农村有着丰富的剩余劳动力 加上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劳动力 这样大量农村劳动力就涌入城市就业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出现的城市企业下岗失业人员 加上城市不断新增的劳动力 城市就业压力很大 形势严峻
解决就业问题的不仅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而且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稳定 人们安居乐业
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协调发展和远景目标的实现 更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l8]
一、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念概述[l9]
1、城市化
关于城市化的内涵
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
不同学科领域从各自角度都对城市化作出了阐述
城市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 或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
由农村居民变成城市居住的人口分布变动过程 城市化不仅仅是人口在地域或空间单纯的移动问题 也不仅仅是居住区向城市汇集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农村传统封闭的文化向城市现代开放文化的转变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趋向于按照城市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方式去发展的过程 而且还包括价值观念的转化过程
2、农民工
农民工是我国所特有的一个社会群体 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群体结构分化的产物 是从农民中分化而来 具有农民的身份特点 又有别于城市居民
农民工又被称作“外来民工”、“外来务工人员”、“民工”、“打工妹”、“打工仔”等 他们保留农民的身份 但是从事非农业劳动 具有工人的从业特点 虽然从农村走向城镇就业
但是却不能真正地享有城市居民应有的各种权利
(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城市化已经走过200多年的历程
根据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对世界城市发展规律的研究 城市化的基本规律是由慢到快 再由快到慢
直到停滞的“S”形曲线发展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即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和后期阶段 初级阶段的特点是:城市化水平较低 人口增长缓慢
城市化水平低于30%;加速阶段的特点是:城市化的速度逐渐加快 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后期阶段的特点是:当城市化水平到达70%以后 城市化进程开始减缓甚至停滞
②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既有着与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的共同一面 也有着与中国政治经济制度变革相适应的独特一面 根据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我国的城市化从建国以来历经了两个阶段 即初级阶段和加速阶段
1.城市化的初级阶段(1949~1992)
194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只有10.6% 到1992年城市化水平为27.5%
这一时期我国在城市中推行改革并鼓励企业发展 沿海地区出现了大批新兴城镇
城市工业和乡镇企业也得到较快发展 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生活就业
1984-1988年就有6300万农村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中 城市化水平由1985年的23.7%提高到1992年的27.5%
2.城市化的加速阶段(1992~至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城市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大中小城镇经济不断发展 我国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1992年城市化水平为27.5%城市化水平接近30% 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由1992年的27.5%提高到了2006年的43.9% 年均增近1.2个百分点 ③
(三)我国农民工进城就业动因分析
1、制度变化的推动
改革开放以前
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建国初期我国城乡人口可以自由流动 由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 城市的容纳力有限
国家便采取限制农民进城措施 1958年
开始出台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这就是我国户籍制度的开始 农民被严格限制在农村 禁止进城生活就业
形成了城乡分制的“二元结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国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首先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 实施土地联产承包制
土地改革使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来源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户籍限制有所松动
国家逐渐放松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限制
1984年1月
我国开始了自实施户籍制度以来第一次突破性的改革
在《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业自立口粮到集镇落户”
最初的户籍改革只是允许农民工在集镇等中小城镇就业 但意义重大
拉开农民工城市就业的序幕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
尤其是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 我国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需要大量劳动力
农民工不断涌向城市就业 这样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民工进城就业达到了高潮 出现了“民工潮”现象
到了21世纪
国家进一步出台了相关取消对农民工歧视性的政策 2001年3月颁布的《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制度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中
对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 均可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2003年1月
颁发的《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地要给子农民工和市民同等的“国民待遇” 2004年1月
在《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提出 “进城就业的农民己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对农民工的身份给予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2006年1月
在《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逐步地、有条件地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的户籍问题” 2007年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 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我国制度的变化和改革
使农民工进城就业成为了可能
国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限制或鼓励农民工进城就业 制定政策对农民工城市就业有着指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2、经济发展的带动
(1)经济增长拉动就业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在农村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农民工的积极性
使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
而且还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同时
在城市也实施了经济改革
我国的经济首先在沿海地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由于农村的经济生活条件比较落后 农业的比较收益较低 根据成本一收益理论
农民期望得到更好的预期收入
加上农村土地改革后又释放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这样就吸引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 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保持的两位数
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使就业容量不断扩大
这样大量的农民村劳动力就加入了城市农民工就业的大军之中
(2)产业调整带动就业
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 农业所占份额超过70%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 经济开始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逐步趋于合理 从“六五”计划开始
我国开始了对经济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 并占据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 第三产业稳步增长
并逐渐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二大产业 从表2.1可以看到 1980年
我国的三个产业的比例为:68.7%、18.2%和13.1%
1997年为:49.9%、23.7%和26.4%;2004年为:50.0%、21.4%和28.6%:2008年为:42.6%、25.2%和32.2% 第一产业比例不断下降 二、三产业
尤其第三产业比重加大 ④
由于二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很大 经济结构的调整
带动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有效带动就业的总量增加
伴随着限制性制度的放宽和改革 农民工开始进入城市就业
(四)我国农民工进城就业的行业现状分析
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200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
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工业、商饮服务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 比例分别为 37.22%、24.13%、14.41%和5.86% 国家统计局2007调查表明 我国有城市农民工1.2亿左右
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中 其中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为6.8% 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到近80%
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这一比重达到50%以上 2008年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8% 第三产业占52%
其中约1.6%仍从事农业 52.2%从事工业和建筑业 47.1%从事第三产业 ⑤由此可见
当前农民工就业行业主要是集中在技术含量低 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刘易斯建立的二元经济理论表明
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的转移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没有人口流动就没有经济发展
我国在实践中曾一度实行严格的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和措施
如1989年4月10日发布的民政部、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控制民工盲目外流的通知 明确指示“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当地民工盲目外出” 这种政策阻碍了生产要素价格传递的信息通道
人才和生产要素若不能自由流动将会阻碍整个经济交易效率、资源配置的提升 人为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不平等待遇 形成了农民工就业的体制性障碍 阻碍了农民工流动的有序转移
政府政策造成的制度性障碍的另一方面表现为国家对城镇职工就业的政策性偏向 就业资源向城市居民配置
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 但是
农民工就业一直得不到政府政策相对稳定的制定、执行、保护和妥善的安置 农民工常常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中
在政府实行的相对倾斜性政策影响下 用人单位方面对农民工就业也实行分别对待
这种差别对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存在着乱收费现象 名目繁多且相当不规范
比如各种保证金、风险金等;在签定合同方面 很少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定规范的用工合同 合同上内容常常是叙述了农民工的义务
对用人单位的义务很少涉及或几乎不提;在工资、福利方面 农民工和城市职工之间“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
自2008年下半年至今 我国农民工就业形势发生逆转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长三角、珠三角的大批中小企业纷纷关停、减产和倒闭 失去岗位被迫“提前返乡”的农民工达2000万人 据权威人士预测
若加上农村每年新增的500万外出劳动力 2010年全国将面临2500万农民工就业压力 农民工就业出现严重困难
国家长期的就业政策偏向给城镇居民以相对优厚的就业待遇和就业保障 一直以后
城镇居民存在十分强烈的心理优势 自以为高人一等
以至于他们常常歧视外地农民工
并且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将影响城市治安问题的罪魁祸首归在外地农民工身上 同时
大量农民工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
造成城镇职工特别是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的压力增大 因此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遭到地方就业政策的区别性对待以及城市居民的排挤可想可知 这种“集体排他效应”短期内很难消除 造成以上农民工就业难的因素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因素
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 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曾经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它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就业等一系列问题的瓶颈 城市化的发展是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劳动力的不断增加的 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要把农民限制在农村 使农民失去了迁徙自由
失去了城市化和市民化的最基本的条件
各种正规企业、单位在招聘劳动就业人员明确限制用工人员的城镇户籍 即使户籍制度出现了一些松动和变化 农民工可以进城就业
但是他们所从事的大多是一些脏、累、差等城市人不愿意干的工作 同样因为户籍因素 虽然在城市就业
却不本能与城市居民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
比如不能同工同酬、就业歧视、缺乏各种社会保障等等 事实表明户籍制度对农民工的城市就业的不良影响依然存在
(二)二元劳动市场因素
由于制度因素
我国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 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
出现了本地劳动力市场和外来劳动力市场(正规劳动力市场和非正规劳动力市场或者一级劳动力市场和二级劳动力市场)由于户籍、社会保障、就业制度和城市用工制度等因素 本地劳动力市场主要为城市居民服务
劳动力在对职业、岗位、待遇条件上都有一定选择余地 而农民工由于缺少城市居民诸如户籍等条件 无法进入正规的本地劳动力市场 只有进入二级劳动力市场
1、增加了农民工城市化就业的成本
根据舒尔茨的“成本一收益”理论
农民工进城就业需要付出各种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
直接成本包括交通费用、职业介绍费用、通讯费用、食宿费用和一些制度性质的费用如各种证件费、管理费甚至罚款等;心理成本和亲情成本属于间接成本 90年代前后
农民进城务工需要交纳名目繁多的费用
像暂住证、务工证、边防证、未婚证、计划生育证等费用以及登记、检查、管理等也需要交纳费用
由于就业市场的分割 农民工就业渠道狭窄 信息不足 据报道
南京沈阳村调查中就有50%的农民工通过亲友同乡的介绍获得工作 而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工作的仅占31.88% 其他渠道不足5% ⑥因此
劳动力市场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原因主要是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备 就业机会少
农民工很难找到工作 就业成本的增加
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城市化就业
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宏观上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2、农民工遭受劳动就业歧视
我国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城乡二元分割 剥夺了农村劳动力平等的就业权
使他们无法在城市劳动力市场自由流动
还遭受着劳动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等歧视 农民工就业范围狭窄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商饮业、服务业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部门 他们大多从事的是一些城市居民所不愿意从事的“脏、累、险、差”一类的工种 由于我国的劳动法规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没有明确规定 使得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 很多劳动权益的不到有效保障 劳动力市场还很不规范 ~些企业歧视农民工 在用工过程中
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忽视农民工的各种权利 从而导致劳资关系紧张
劳动力市场冲突频发等现象的发生
在市民化就业过程中农民工还无法享有城市就业人口应有的各种社会保障 二元市场不仅造成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就业机会和事实的不平等 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三)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
由于我国城乡教育的差异
广大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低下 从表-1可以看到
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中间大 两头小
小学以下文盲和半文盲以降低到8%以下
农民劳动力农村绝大多数都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 1990年71% 1995年77% 2000年80% 2005年80% 2008年80%
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占9%~11%左右 大专及以上的比例仅不到0.7%
而城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1%以上 小学与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占56% 即使是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 多数掌握的也只是祖父辈们传授的种田技术 有技术特长的劳动力不到20% 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不到1% 受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仅占5.7%
而城市农民工则是农村劳动力当中文化层次和劳动技能相对要高于农民劳动力的平均水平
根据南京沈阳村的调查显示 城市农民工当中
小学及小学以下21%
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为43% 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劳动力达到33% 大专及本科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重为3%
表-1农村劳动力文化状况(%)⑦
1990 1995 2000 2005 2008 小学以下 20.73 13.47 8.09 7.59 7.39 小学程度 38.86 36.62 32.22 30.63 29.94 初中程度 32.84 40.10 48.07 49.33 50.24 高中程度 6.96 8.61 9.31 9.81 9.68 中专程度 0.51 0.96 1.83 2.09 2.11 大专及以上 0.10 0.24 0.48 0.56 0.6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 改革开放多年以来
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有一定上升
尤其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有所增长 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有所下降 但是也要看到
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仍然占绝对比重
大专及本科等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仍然非常稀缺 我国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依然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对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
这也为农民工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和就业机会 但是
企业对所需劳动力的人力资本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农民工的整体素质状况与现实的需求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他们的文化科技素质相对较低 且缺乏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
目前我国劳动就业市场的供应和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结构性的矛盾 一方面
就业能力低使得某些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出现了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状况 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对就业能力要求不高的行业的劳动力供过于求
三、加强城市化进展中农民工就业对策
(一)加强创新 完善制度
保障农民工就业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实现公民身份平等
制度是根本
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民工市民化就业的制度根源 因此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取消身份差别 实现公民平等 是时代的需求
是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就业的要求 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建立科学合理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传统的二元户籍制度 把城乡居民分而治之
户籍成了居民城乡居民的身份标志
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权益的享有
户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就业和发展 这不仅影响了公民的平等权益 影响人们的合法迁移和合理流动 也影响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也不符合
无论从经济发展条件看 还是我国户籍改革的发展进程看 户籍改革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 目前我国应该进一步深化户籍改革
建立科学、合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乡统一户籍管理制度
2、加强土地制度改革 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我国农村目前实施的是家庭土地联产承包制
这种制度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不仅解决了我国的粮食供给问题
而且还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原材料
但是
这种制度也制约农业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转移和农民工的城市就业 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却心系土地
在拥有土地和市民化就业方面面临两难境地 只有解决土地问题
才能解决农民工市民化就业的后顾之忧 让农民工真正融入的城市化的进程之中
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 应着力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规范土地的流转、有偿使用和转让制度
制定适用农民的继续以经营土地为生和愿意放弃土地进城就业的土地制度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待遇
农民工要真正成为市民 不仅要有就业平等权 还应该与城市居民享有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只有打破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
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工在城市公平稳定就业生活 享有城市居民同等权利 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
暂时还不能全面实旌社会保障制度的各个层次 目前应该满足农民工最基本保障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逐渐完善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 最终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中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的方式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力市场 农民工只能进入非正规的劳动力市场
这不仅增加了农民工的就业成本、减少就业机会 而且还面I临着各种就业歧视 这与我国市场经济很不相适应 不利于城市化、市民化进程
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因此
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也是保障农民工在城市平等就业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 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三)加快经济发展 促进农民工就业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已经逐渐认识到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走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 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为经济社会的发展铺平道路并且指明了方向 我国的社会发展速度和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 但也应该看到
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从总体上看
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从区域发展来看 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 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很快 而中西部地区则较为缓慢 大中城市经济步伐较快 而中小城市和乡镇经济发展落后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就业发展的不平衡 农民工往往都涌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就业 这不仅对劳动力输出地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而且对于输入地的就业也带来很大压力 加上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城市就业形势严峻
经济发展与就业有着密切关系 经济增长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就意味着可以增加80万到100万个就业机会 ⑧发展是硬道理 因此
要解决就业问题 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
而且要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效解决城市居民面临的失业问题 也只有实现经济的稳定、全面、协调、均衡发展 才能有效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就业问题
(四)提升农民工自身素质
1、转变观念 加强心理调适
农民工应树立积极的态度
正确对待在城市的就业生活和暂时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歧视 应当充分发挥自我行动的主体性、主动性 通过反思进行理性的行为选择和行动选择 积极向市民转化
要从自身寻找存在的不足与差距 不能坐等美好的明天
应该以积极态度来提高自身素质 使自己适应城市的生活 融入城市生活 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别人 正确对待工作 正确对待环境
只要农民工对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退缩、不逃避、不幻想 就能使自己的心理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 人生而平等
历史原因造成的城乡二元分化
人为地制造了城乡居民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 随着社会的的进步
社会的机制的健全和发展 以及市民素质的提高和转变 这种所谓的标准将最终被摒弃
2、积极参与各种教育与技能培训 全面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
农民工应该主动投入到城市化进程和市民化就业中去 现在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农民工问题
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工的政策和文件 农民工要充分抓住机遇近接挑战
首先就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就业培训 提高自己职业能力和劳动技能
以便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增强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 另外
还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意识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城市优越的文化资源和有利条件 不断学习文化知识 培养各种兴趣爱好
参加企业、基层社区组织的就业培训和各项文化娱乐活动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城市生活之中
3、切实加强政府的职能 促进农民工的素质提升
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推进农民工城市化就业的重要力量来源 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中
政府起着领航员、推动者的作用
政府的言行决策引导着农民工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也引导着社会各界和城市市民对农民工的心理态度 因此
政府要切实加强发挥应有的职能
四、结束语
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城市化过程必然伴随着农民的市民化进程 在这一过程中
农民工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要的问题就是必须要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就业问题 这是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
同时也这关系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认为
要解决城市化进展中农民工就业问题 可从以下几点实施:(1)加强创新 完善制度
保障农民工就业;(2)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3)加快经济发展 促进农民工就业;(4)提升农民工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韩俊:《跨世纪的难题一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 山西经济出版社 1994年版 [2]朱宝树:《城市化再推进和劳动力再转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郁鸿胜:《崛起之路:城市群发展与制度创新》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课学研究所:《中国就业报告》 中国劳动出版社 2005年版 [5]张抗私:《就业问题:理论与实际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年版 [6]郜风涛 张小健:《中国就业制度》 中国法制出社 2009年版 [7]曾令华 江群 黄泽先:《非农就业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相关性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第1期 [8]周勇:《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分析》 《科技信息》2007年第21期 [9]朱秀茹:《农民工就业弱势地位及改善机制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16期
[l10] 致 谢
本论文是在***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从论文选题到确定思路
从资料的收集、提纲的拟定和之后文稿的修订及顺利完成 当中都有我的导师***老师的耐心指导和讲解 从中我也学会很多知识 在此
向***老师表示感谢!
同时
也向两年来所有教授过我和帮助过我的教授老师表示感谢 感谢您们对我的谆谆教诲、耐心指导和无私的帮助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
感谢你们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的鼓励、关心和无私的帮助
[l11] ① 注释的格式如黄色高亮部分所示:
1、若引用的是期刊论文 则应这样写: 作者:《文章名》 《杂志名》Y年第B期
2、若应用的是书籍
则应这样写: 作者:《书名》 XX出版社Y年版 第P页
3、若引用的是网址
则应这样写: 作者:《文章名》 网站名称
文章所在页面的网址 日期
4、若引用的是报纸
则应这样写: 作者:《文章名》 《报纸名称》Y年M月D日 第P版
② 郁鸿胜:《崛起之路:城市群发展与制度创新》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46~56页
③ 周勇:《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分析》 《科技信息》2007年第21期
④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
⑤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第349页
⑥ 郜风涛
张小健《中国就业制度》 中国法制出社2009年版 第87页
⑦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0》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版 第283-285页
⑧ 郜风涛 张小健:《中国就业制度》 中国法制出社2009年版 第93页
[l1]将自己论文的相关信息填入
[l2]内容提要部分要概括说明你写的这篇论文的缘由及主要内容
[l3]从论文中摘出最关键的3-5个词作为关键词 必须是有实在意义的词
是你这篇文章区别于其他文章的词
像”问题“、”对策“、”特点“这样的词不能作为关键词![l4]另请注意:一后面加”、“ 而
(一)后面就不需要任何标点符号了 直接跟文字
1和(1)也是类似的情况
[l5]目录就参照这一格式来写 标题宜简洁、明确
在此
对论文所用的序号作一说明 第一级为中文数字格式 即一、二、三......第二级为中文数字加括号 即
(一)(二)
(三)......第三级为阿拉伯数字 即1、2、3 第四级为阿拉伯数字加括号 即(1)(2)(3)......请严格按照这一顺序使用![l6]引用他人资料一定要加注释 否则会被视为抄袭
[l7]注释的标号放在被引用文字的最后 而不是之前
[l8]正文的字体统一用小
四、宋体;1.5倍行距 [l9]标题加粗 以更加醒目!
[l10]参考文献格式与注释相同 只不过不需要写页码
必须要有5-10篇参考文献
[l11]”致谢"通常是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对你们不做硬性规定 如果写
一定要有感而发 不然就省略好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