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写春节作文

2024-07-24

二年级写春节作文(通用14篇)

二年级写春节作文 篇1

卧室、客厅、书房、阳台,卧室、客厅、书房、阳台。今年春节从初一到十五,我每天都呆在家里的这几个地方。今年的春节,没有往年热热闹闹的年夜饭、没有烟花爆竹、没有舞狮子、没有猜灯谜,更没有和妹妹嬉戏玩耍的机会。总之,今年的春节没有一点年味。只因为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席卷了整个中国,因为它传染性极强,我们所有人就只能呆在家里。

今年春节,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我们全家都会盯着手机屏幕查看前一天感染冠状病毒的确诊人数,看着数字与日俱增,我虽然焦急却也无奈,真希望科学家们能早日研制出疫苗,治愈那些被感染的人。

今天是大晴天,我来到阳台,发现自己大年初三种的大蒜如今已抽出了几厘米高的芽。我在阳台上坐下来,温暖的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我闭上眼睛,思绪飘飘忽忽,飘过此刻空荡的大街,穿过一幢幢高楼大厦,来到了去年在陕西老家过的那个春节。

大年三十下午,厨房里,外婆的大铁锅里呼呼的冒着白气,真香呀!上午还雄赳赳气昂昂在院子里打鸣的大红公鸡这会已经躺在这大铁锅里了。外婆见我来到厨房,赶忙从锅里夹了一块鸡肉喂到我嘴巴里,烫得我“哇哇”大叫,无奈肉太香,我一边伸出右手手掌对着嘴巴扇风,一边跑出去找妹妹玩游戏啦,厨房里传来舅妈的叮咛声:“慢点跑唉,我的小祖宗哪。”客厅里,外公、舅舅和爸爸他们在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夜幕降临,我们全家来到餐桌前,外婆、舅妈和妈妈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舅舅拿出一瓶好酒,舅妈拿出我和妹妹最爱喝的饮料,满上杯后,我们所有人高举酒杯,互相祝福新年快乐,也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吃完年夜饭,舅舅便带我和妹妹去外面放烟花和鞭炮。烟花既美丽又安全,不像鞭炮“噼噼啪啪”那么大声响。每当舅舅点燃鞭炮的瞬间,我和妹妹便捂着耳朵跑得远远的,既喜爱又害怕。回到家,全家人已经围坐在一起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春节联欢晚会了。大家谈笑着、议论着。我暗暗下决心,今年一定要守岁。到了晚上十一点,节目依然很精彩,但我感觉上眼皮好像特别沉重,都已经抬不起来了,我起身去洗手间用冷水洗了一把脸,清醒多了。可不一会儿,眼睛又睁不开了,我只好又站起来,绕着客厅跑了几圈。就这样,终于,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外面响起了一阵阵鞭炮声,大家都散去睡了。我终于守岁成功,开心地进入了梦乡。

大年初一,我早早起床,穿上妈妈特意为我准备的新衣服,去给外公外婆拜年,外公外婆笑眯眯地递给我两个大红包;接着我又给舅舅舅妈和爸爸妈妈拜了年。领完所有红包后,我偷偷来到卧室,猴急地打开了红包里藏着的大大的惊喜。之后的几天,我们会走亲访友、看舞狮子、猜灯谜。

正想到这里,思绪又飘了回来。虽然今年春节我们没能如愿回陕西老家和家人们团圆,但在疫情蔓延的当下,我和爸爸妈妈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呆在家,和大家一起抗击疫情。我坚信,伟大的祖国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我期待,明年的春节,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平安健康,一起过一个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的中国年!

二年级写春节作文 篇2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 其前身是仪征化纤公司于1981 年创办的职工子弟中学, 1987 年开始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 学校坚持“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 谨遵“立志、博识、超越”的校训, 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的舞台, 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学校的作文教学注重序列化训练, 明确作文的学段目标与训练重点, 避免了随意性;注重学生的互帮互助, 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自改与互批;注重读写结合,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刚性阅读”制度, 强调读书笔记的撰写, 引进“源头活水”。 学校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屡获佳绩。 近年来, 李泽健、高雅儿、陈静溪等学生先后获得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 (初中组) 特等奖或一等奖。

【习作巡诊】

人生剪枝

大家都知道, 果园里的园丁有个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剪枝”。 剪去过密的、枯黄的枝条, 果树们都显得格外精神干练, 它们不会再过多地把养料浪费在枝条上了。如此一来, 它们便可以一心一意地结果了。

果树需要剪枝, 我们当然也需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常常会滋生一些坏习惯和坏毛病, 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于是, 老师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们就像园丁一样, 教育着、感染着、熏陶着我们, 帮助我们剪去多余的、长着蛀虫的枝条。经过剪枝的我们才不会浪费养料做无用功, 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茁壮成长。所以, 我们要把自己“剪”干净了。

列夫·托尔斯泰是19 世纪伟大的文学家。 但是他也曾有过一段轻狂的年少岁月。 他曾经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 被学校强制退学。 不过, 他并未因此消沉, 而是不断反思。 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 就会立即改正, 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可是, 有些人的心里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可能都实现的梦想。 为了达到两个目标, 他必须摒除杂念, 艰苦地奋斗, 却总达不到更好的层次。 为什么呢? 世界上没有完美, 你想定要做这一件事情, 就不应该想另一件, 因为西瓜和芝麻不会都给你。如果你想要果树多长些果子, 就得适当剪去妨碍果子生长的枝条。 否则, 果子就会又小又酸。 既想多长好果子, 又想要枝繁叶茂, 这是不可能的。

也有些人没有及时为自己剪枝, 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错误和遗憾。 秦始皇统一六国, 理应是造福百姓, 却给黎民百姓和华夏文化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增加赋税、焚书坑儒……他听信了奸人之言, 却不听好言劝告, 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秦始皇的下场和托尔斯泰的成功令我们深思。 我明白了, 我们要懂得“剪枝”的学问, 认真地为自己找出不足, 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不自负, 不贪心, 专心致志, 从而获得不断的进步。

我们的人生需要“剪枝”, 保证主干的发展, 不走“歪门邪道”, 不旁逸斜出, 用正确的“姿势”奔向理想。

课前导学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题目出自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部分。 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 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到果园去, 看见爷爷正在梯子上咔嚓咔嚓地把果树上的一些枝条剪下来, 他拿起一根枝条, 说:‘爷爷, 它们长得好好的, 你把它们剪掉多可惜! ’爷爷说:‘傻孩子, 剪掉它们, 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 ’”爷爷剪枝条的事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确定一个议论中心,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 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自拟。

请大家阅读上面的习作, 看一看命题有哪些要求?该习作是否符合写作的要求?同时想一想, 本文存在哪些问题? 哪些地方需要再加工?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交流对材料的理解, 以及课前“初诊”的意见

洪老师:这则作文命题有哪几个要求?小作者的文章做到了吗?

生1:材料中有四大要求:一是根据故事的启示确定写作的中心, 二是联系实际, 三是写一篇议论文, 四是题目自拟, 这篇作文都做到了。

洪老师:不错, 从基本要求来看, 本文没有大的偏差。 作为一篇材料作文, 我们必须首先仔细品读材料, 在对材料的斟酌中找到写作的突破口, 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 对材料主旨的把握往往决定了你的写作思路。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则材料的呢?材料可不可以给我们其他启示?

生2:小作者的文章表达了她的见解:文中的果树象征着人生, 而结出硕大香甜的果实就是人生目标。 为了实现目标, 必须学会 “剪枝”———剪掉那些影响我们成长的坏习惯、 坏毛病或是各种杂念。 不过我以为还可以有更丰富的理解。 比如果子象征远大的理想, 枝条则是为了理想不得不舍弃的东西。 那些枝条可能就象征着分散精力的不良的兴趣爱好。

洪老师:很好, 正如材料所说的“剪掉它们, 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 为了实现目标, 我们也应该学会放弃。 不过, 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既不能脱离材料, 又不应完全被材料束缚。 大家认为这篇习作做得如何呢?

生3:我认为材料作文应该能“推而广之”, 小作者主要以托尔斯泰改正错误终成文豪, 以及秦始皇不愿放弃贪念以致国破家亡的悲剧这两个事例, 论证了“人生需要剪枝”的观点。 我认为补充的材料比较得当, 论证有力。

生4: 文章还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 更严密, 更有说服力。

洪老师:看来大家已经充分发扬了“表扬与自我表扬”的精神 (生笑) 。 下面, 我们还是来个“批评与自我批评”吧。

生5: 我觉得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选择。我会将文章的论点确定为“学会选择”。果树放弃了多余的枝条, 选择了果树的责任———结果。 好比农民工选择离开家乡宁静的生活到都市打拼, 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之一的藏族人格桑德吉主动申请去大山脚下给门巴族孩子上课, 十三年如一日, 他选择了清贫与奉献…… (掌声)

生6:小作者的论点正确, 但未必是唯一的, 我们在品读材料的时候可以多角度立意。 品文悟理, 每个人的感悟未必相同。我以为果子可以象征一种精神, 如“坚守”, 那么枝条就可能象征“惰性”。

洪老师: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刚才那位同学的观点未必能说服我们, 但这种求异的思维值得赞赏。 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果树真的就是为了结果子吗? 看起来简单的问题, 其实不简单。 从果农的角度看, 结果子固然是目标。 但公园里的桃树每到春天繁花似锦, 不同样是一种美吗? 果农为了让果树多结果子, 选择剪去多余的枝条;公园管理者为了风景, 通过科技手段选择了“精神的繁花”, 放弃了“物质的果实”。 这就像是我们为了学业也许放弃了很多……被放弃的枝条或许也有话说, 当然这未必正确…… (学生沉思) 这些其实是对材料的反思甚至是否定, 可以作为打开思路的另一种尝试, 仅供同学们参考。

2.医学档案:经典文段阅读, 范例分析与对比

语段一: 古代有一个穷人, 饿得快死了, 有人丢给他一碗饭, 说:“嗟, 来食! ” (喂, 来吃! ) 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 不吃这碗饭, 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 传说了千百年, 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 吆喝一声“喂, 来吃! ”, 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 第二步怎样呢?显然, 他不会白白施舍, 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 宁可饿死, 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 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摘自吴晗《谈骨气》)

语段二:一个人的脑子, 容量总是有限的。 这方面想得多, 那方面就想得少了。 脑子里过多地想着一顿佳肴、一件漂亮衣服、好表、 好无线电收音机之类 (我说的是过多, 并非根本要不得) , 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工作和劳动的问题。

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 孙伏园受周老太太之托, 劝他换一条新棉裤。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棉裤而已, 你看我的棉被, 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 我不愿意换。 你再看我的铺板, 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 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 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

是鲁迅连一条棉裤也穿不起吗? 当然不是;是鲁迅吝啬吗? 当然更不是。 鲁迅对青年, 对革命, 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鲁迅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物质的追求和安逸的生活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

(摘自马铁丁《俭以养德》)

洪老师:“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 从材料中品出的“理”是议论的基础。 为了证明这个“理” (论点) , 就必须利用有效的材料 (论据) 进行严密的论证。 这两段文字给我们哪些启迪呢?

生7:语段一的故事语言精练, 处处突出穷人的“骨气”, 从而有效地论证了观点。叙说故事之后加以分析, 叙议结合, 重点突出。

生8:语段二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有事理有实例, 始终从人的精力的角度, 论述节俭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十分有说服力。

洪老师:对于这篇习作, 在“论据”与“论证”方面有可以再斟酌的地方吗?

生9:我认为秦始皇的例子与“剪枝”没有太大关系。

洪老师:如何修改才能贴近材料、贴近论点呢?

生9: 秦始皇不能及时剪去贪念、权欲, 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生10:也可以换一个材料, 比如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情怀。

洪老师: 习作中的托尔斯泰的例子存在不足吗?

生11: 托尔斯泰为何失败又为何成功, 似乎都与“剪枝”无关。 可以联系我们身边的人好高骛远, 目标过多导致失败的例子。

洪老师:“目标过多”说得很准确。一个人有两个目标算多吗? 不一定, 如果能实现的话, 一百个都不多。 反之, 我想“摘下星星” 这样的目标一个也嫌多。 托尔斯泰的例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议论语言不够准确、严密, 而且未能抓住要点。 议论文要求叙述语言言简意赅, 议论语言切中要害。当然, 大家众说纷纭, 可不能迷失自我。我笔写我心, 材料作文重在品文悟理。 自己悟出来的“理”, 表达清楚, 论证精当, 才不是人云亦云, 也更容易说服读者。

【诊疗方案】

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 决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立意一般, 但无大错, 个人可以有不同见解;

2. 文章的几则论据未能紧密联系论点, 需要强调“剪枝”———必须剪去的具体内容;

3.论据比较单薄, 可以再充实;

4.着眼细节, 推敲叙述与议论语言, 力求简洁而严谨。

【手到病除】

针对会诊方案, 合作小组交流研究。随后, 师生共同研讨修改。 以下是修改后的习作。

剪枝·人生

也许大家都知道, 果农有个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剪枝”。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把养料浪费在枝条上。

果树需要剪枝, 我们当然也需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常常会滋生一些坏习惯和坏毛病, 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 于是, 老师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他们就像园丁一样, 教育着、感染着、熏陶着我们, 帮助我们剪去多余的、长着蛀虫的枝条。经过剪枝的我们才不会迷失目标, 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茁壮地成长。 所以, 我们要把自己“剪”干净了。

列夫·托尔斯泰是19 世纪伟大的文学家。但是他也曾有过一段轻狂的年少岁月。他曾经梦想做军事家、哲学家、外交家, 他热心研究法律, 却又流连于贵族交际圈, 不能自已。 他曾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 被学校强制退学。 不过, 他并未因此消沉, 而是不断反思, 自我“修剪”。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 就立即改正, 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莫泊桑在投到福楼拜门下的时候, 曾自豪地说自己足球、篮球、厨艺、插花无一不精。 福楼拜却告诉他, 必须集中精力, 才能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是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心里同时存在着过多的追求, 就必须摒除杂念, 勇敢地剪去不切实际的梦想。 为什么呢?世界上没有完美, 你想要做这一件事情, 就不应该想另一件, 因为西瓜和芝麻不会都给你。 如果你想要果树多长些果子, 就得适当剪去妨碍果子生长的枝条。 否则, 果子则会又小又酸。 既想多长好果子, 又想要枝繁叶茂, 这是不可能的, 正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一个道理。

也有些人没有及时为自己剪枝, 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错误和遗憾。 秦始皇统一六国, 应该算是功在千秋了。 可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刚刚遭受战火蹂躏的百姓正渴望休养生息, 秦始皇却做起了“千秋万代, 一家天下”的迷梦, 他好大喜功修建阿房宫, 为了蒙昧天下焚书坑儒……他不能及时剪去贪念、权欲, 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托尔斯泰改正缺点、 莫泊桑削减爱好获得成功的故事和秦王朝的悲剧结局令我们深思。 我明白了, 我们要懂得“剪枝”的学问, 明晰目标, 认真地为自己找出不足, 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不自负, 不贪心, 专心致志, 从而获得不断的进步。

现实生活中那些贪图享乐的人, 一边做“啃老”“月光”族, 一边妄图一步登天, 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同学们, 人生需要有剪枝的勇气, 这样, 才能保证主干的发展, 不走“歪门邪道”。 让我们用正确的姿态奔向理想吧!

师生点评

修改后的文章能够从材料出发, 所引材料言简意赅, 得出的结论明确而又能使人信服。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 尤其是正反对比, 使观点更加鲜明。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 也使得文章的议论有的放矢, 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

【杏林春暖】

下面为大家呈现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 以及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 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

品味舍得

刘奕羚

“智慧人生, 品味舍得。 ”一句经典的广告词如是说。 这应了一句老话: 有舍才有得。

果农剪枝正是这个道理, 他们剪下一些枝条, 即使于心不忍, 也要为了减少养分的分散而忍痛割爱。最后香甜饱满的果实, 莫不是用部分枝条的舍弃换来的。 果树如此, 人生亦是如此。

人的一生正是一个品味“舍”与“得”的过程。 它像是一棵果树, 会生出优枝, 也会生出劣枝。 它需要修剪, 需要除去无用、多余的枝杈, 需要聚集精华结出丰硕的果实。若是一味地追求数量的多, 做出不理智的怜惜, 一根枝条也不舍抛下, 最后只能结出小而青、酸而涩的果子, 到底是白忙一场。

人的一生需要面对无数的选择。 你得到财富, 或许会牺牲健康。 你收获事业, 或许需放弃爱情。 在一时的安逸和未来的精彩中你将如何抉择? 在个人利益和集体荣誉中你又会放弃哪个?在人生的分岔路口, 谁能总是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分清轻重, 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才是舍弃的智慧。

“我放不下, 舍不得啊! ”这是影视作品中常有的悲伤台词。 然而生命中又有何放不下? 若你犹豫再三, 终究是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 若你不肯放弃, 最后负担越来越重, 只能止步不前;也许你双手紧攥的, 末了竟是一把流沙, 从指缝泻去, 终将一无所有。

热气球抛了沙袋才能飞得更高, 船减少负重才能行得更快, 人卸下包袱才能走得更远。 只有学会“剪枝”, 才能真正得到, 才能欣赏这世间的旖旎风光。

我爱每一片绿叶

洪国成

据说果农为了防止果树过多的枝条分散营养和水分, 为了让果树多结果实, 常常会剪除冗枝。 我不是农民, 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但想来是正确的。 果农种植果树, 其目的就是为了结出既大又多的甜美果实, 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从这点出发, 果农的做法不仅无可厚非, 甚至还是一种智慧, 有那么一点壮士断腕的味道。

然而, 细细想来, 道理似乎并非如此简单。 这中间还包含目标定位, 以及价值取向的问题。

果树真的就是为了结果实吗? 被剪去的枝条真的一无是处吗? 请看公园里的桃树, 花枝摇曳, 娇柔艳丽, 引得游客或拍照留念, 或徜徉流连。 那里的桃树可曾见过硕果累累? 果农为了结果子可以放弃多余的枝条;公园管理者为了风景, 通过科技手段选择了“精神的繁花”, 放弃了“物质的果实”。 这就是不同的目标定位而产生的不同的取舍。

再举国人熟知的银杏树为例。 它不仅可以结出富有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的果实, 还会因为满枝金黄的秋叶而蔚为风景。 同时, 也许你不知道, 银杏树还是造纸的上等原料, 抗风沙、减噪音的功臣。 不同的价值取向或许会使人们对同一棵果树产生不同的态度。 这样看来, 剪枝也并非必做的功课。

枝条或许原本想着花枝招展, 供人赏鉴;或许渴望叶茂成荫, 方便路人;又或者它也曾做过硕果累累的梦———谁能说它注定不能结果呢? 然而一剪之下, 枝条原有的芳香梦、绿荫梦、硕果梦就此魂断! 多么可悲的弃枝啊! 只是因为人们对目标定位的单一、对成功内涵理解的狭隘, 就丧失了存在的权利、奋斗的机会。

由此, 我想到了人, 想到了教育。 学生的个性特征是丰富多样的,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千差万别的, 然而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的“尺子”, 却往往是单一的。 学业成绩成了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判断标准。 果农为了果实, 剪去了看似“没有前途”的枝条;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为了升学率, “剪去”“没有前途”的学生吗?

有一幅很有趣的漫画:幼儿园入学时, 校门口的孩子的脑袋有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中学毕业后走出校门的孩子, 头全是圆形的了。 是什么力量让孩子由各具特色到整齐划一的呢? 原因不说自明:依然是园丁 (更有社会) 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的问题。

一个班级想来有人学业优秀, 有人擅长音乐, 有人体育突出, 也许还有虽没有特长, 但品德高尚、劳动积极的学生。 如果只有一把衡量的尺子, 那么, 优秀的只是少数人;但如果多一些尺子, 就会使更多的学生获得认可和发展的机会。 正如果树的使命未必是结果子, 学生也未必都要成为学者。社会还需要音乐、体育人才, 还需要勤勉踏实的普通劳动者。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这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准则。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 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如果你爱教育, 就请爱每一个学生;如果你爱绿树, 请谨慎地举起你手中的“剪刀”, 多给“枝条”一点成功的机会!

二年级汉语文说写能力培养 篇3

关键词:二年 汉语 说写 能力 培养

针对刚学汉语文的二年级学生说话不完整、识字量少的实际,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了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有效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 、激发兴趣,引导说话

刚学汉语文的二年级学生学习拼音一个多月,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好拼音,还应该注意培养说话能力。在教学拼音的同时要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巧计拼音字形练习说话,这样不仅发挥学生的思维,也是训练学生说话的一个良机。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插图,如教学a时,提示啊的音,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上的大夫让小女孩张大嘴巴发a的音,小女孩的头和翘起的小辫子构成字母a的形,指导学生记住a的音形,并指导笔顺和字形,再试着编顺口溜来加深记忆,如嘴巴张大aaa。再如教学“g、k、h”的读音时,我让学生说这些字母像什么时,有的学生说“g”像图上的鸽子口中叼着的小草的形状”。有的说:“k”像一棵草上有两个小蝌蚪在爬。有的说:“h”像老师的手机、像竖起的大拇指的小拳头、像自己坐着的一把椅子。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被激起兴趣的学生不约而同地举起小手,想说的学生也多了,会说话的人也多了。就这样通过看图,从简单的字词句说起,逐步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为学生学好汉语拼音打好基础。

二 、勤积累、丰富词汇

万丈高楼平地起。识字是表达的基础,积累语言是丰富和发展词汇的根本,学生的词汇丰富了自主表达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在学好拼音识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词汇。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识字与说话训练相结合。除了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各种丰富的识字学词活动,促进学生积累词语,发展和丰富学生的词汇。如进行“字开花”扩词游戏、“找朋友”归类词语活动、“给词说句”、“看图说话”等训练。在教学《东南西北》时,我根据文本的特点让学生自己表演儿歌中的小朋友去上学,根据自己去上学的的方向辨别“东南西北”,使学生在游戏当中很容易的掌握了方向,并通过看图说话等方法使学生轻松的突破了课文教学的难点。实践证明,只要适时引导,随着识字量的不断积累,学生的词汇也随之丰富了,语言也发展了,这样也就为说话、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乐写话,运用语言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可激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积累的语言尝试着写简单的话。写话的题材应多样,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会写的字可用音节代替),“生活处处是文章”,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成为很好的寫话素材。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积累写话材料,我在班级开展多种体验活动。如“找秋天——落叶制作标本活动”“爱劳动——学做家务活动”“看电视——说过程”等,在生活中我要求学生用手中的笔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哪怕是简单的几个词句。学生们也会在生活中渐渐变成有心人,写下了很多充满童趣的短句。

四 、拼音当拐杖提前写话

春节二年级作文 篇4

一年一度的春节终于到了,春节在我们中国是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

我们全家一大早就起来做团圆饭,我也自告奋勇地做了一个鸡蛋糕。我首先往碗里打了四个鸡蛋,然后又切了两颗葱放在碗里。接着,我把这些东西倒入姥姥家的搅拌机,按下开始按钮,搅拌机的刀片便开始飞速旋转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取出鸡蛋糕的半成品,撒上盐和虾皮,放入蒸锅里,过了十分钟,香喷喷的鸡蛋糕终于出炉了。这时,餐桌上已经有很多菜了,我赶忙坐到我该坐的位置上,没多长时间,我们就开饭了。大人们拿起酒杯;小孩们便倒了些饮料一起凑热闹,大家你干一下我碰一下,欢声笑语、热热闹闹的,真幸福呀!终于等到天黑了,我们全家一起出门放鞭炮,我们放了大地红、炫彩喷泉、地雷摔炮、龙凤飞舞、神笔马良等很多鞭炮。这里面我印象最深的要数“神舟一号”了,它是一个圆柱体,四周包裹着一层大红纸,下面还有一个发射台,就像一个大火箭的样子。听买鞭炮的叔叔说,这个“神舟一号”可以飞上天,然后发出绚丽的火花!我们满怀期待地点燃它的导火索,随后飞奔到远处观望。接着,只听见“嘭”的一声,“神舟一号”轰然倒地,随即如响雷般爆炸,让我不禁想起了江亚轮与泰坦尼克号的下场。

时间可过的真快呀,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我们全家坐在沙发上,观看今年的春节晚会,耳边不时传来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真希望明年的春节早些到来

春节二年级作文 篇5

啊!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临了, 伴随着时钟的敲响,啊!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临了, 伴随着时钟的敲响, 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 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 新年到了。” 我兴奋地在家里来回跑着,控制不住自己的喜悦的心情。

过年前,我们朱家尖人家家户户都贴春联, 还张灯结彩, 我们家也不例外。 一大早爸爸妈妈, 还有爷爷奶奶, 他们忙得不异乐乎。 只见妈妈利索地擦洗着桌椅, 门窗, 地板, 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妈妈擦洗得闪闪发光, 银光发亮, 最值得惊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 看上去像没有隔着玻璃似的。 再看看爸爸, 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布把春联贴在大门两侧的墙上, 不偏左不偏右, 更不斜, 爸爸贴春联的技术那可是一流的。 站在旁边的我, 看着爸爸妈妈的举动都傻了眼。 不一会儿, 家里就焕然一新。

啊,春节!美好的春节,快乐的春节,人人喜爱的春节, 我眼中的春节, 我爱你啊!

春节二年级作文 篇6

苏州三天之旅:

第一天:上午,我们都在坐车子,所以,没什么好讲的。下午,我们就到了舅舅他们家,我们现在他们家玩了一会儿电脑游戏,然后,我们就出来看电视了,到了晚上我们就去玩游戏了,而其他人呢,他们在看春节晚会,我跟妈妈说好了,到刘谦的时候就叫我出来看魔术,看完魔术以后,我们就去睡觉了。

第二天:上午,我们又在玩游戏。下午,我们去了金鸡湖,金鸡湖真的很像一只鸡,我们看了一会儿就去幸福摩天轮玩了,我们在幸福摩天轮玩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东西,玩完以后,我们就去看了一下一个小岛,然后,就回舅舅家了。

第三天:上午,我们去了虎丘,看了虎丘塔,那个他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并且,那个它有九层,它的最顶端,被雷给劈掉了哦。下午,我们去了留园,那里风景很好看,我们在那里玩了一个小时,出来以后,留园正好要关门了,所以,我们就出来了。

二年级写春节作文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话教学,方法

一、兴趣加信心, 乐写的前提

新课标指出, 一二年级写话的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由此看出, 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和信心是至关重要的。兴趣与自信是一对姐妹花, 二者相依相伴。二年级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不怕一切的初生牛犊精神, 还没有形成写话的畏惧心理。教师要深信学生都在一条起跑线上, 每个学生都能写好, 并要把此想法传达给每一位学生, 使他们认识到, 只要努力去做谁都能写好。

二、课内加课外, 写话的平台

写话能力的培养, 要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积累双结合。课堂教学是写话能力建立的主体, 课外积累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对课内课外写话训练的正确引导, 是学生建立写话能力的阳光之路。

1.以阅读促实践, 生成写话元素

阅读, 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及段篇的感受能力, 也可以建立起对句子规律、各种句式的初步认识。所以, 阅读可谓写话的基础。阅读要课内课外两结合。我利用午读及每周的阅读课组织学生阅读, 让他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阅读的同时要摘抄好词佳句, 也可以用一个词一句话来批注阅读感受。最后用5~10分钟让全班分享阅读成果。

实践活动是学生积累写话素材的好途径。小学生生活阅历浅, 涉世未深, 对周围事物缺乏了解。实践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话水平, 也有利于他们建立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记得一次以“团结合作”为主题的写话训练, 多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对这一内容没有足够的理解。那时恰逢学校冬季运动会的准备阶段, 其中有一个“抱球接力”的比赛项目。我让他们认真练、认真想, 比赛完后谈心得。训练中, 学生体会到要想胜利关键是不能掉球, 而不掉球的关键是两位同学交接球时要配合好, 这就需要全体队员的团结合作。由此, 我们班不仅轻松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写话训练也自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 如果没有碰上这样的“恰逢”, 我们就要为学生寻找实践机会。比如, 要写秋天, 老师可以在相应季节领着学生到校园里去观察, 家长也可以带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只有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认识和感受才是真实长久的。

2.以说话促训练, 增进写话能力

口语交际课是写话训练的一方阵地。上好口语交际课, 以说促写可以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面对训练主题, 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使这一过程成为产生创造性语句和观点的过程;然后全班交流, 使这一过程成为同学间共同探讨、互相学习、互相鼓励、思想碰撞产生火花的过程;最后, 在老师引导下总结出说话的闪光点, 如精彩的言论、巧妙的构思、合理的结构等。其实说话训练的机会充实于每一节课。我们的语文教材图文并茂, 我让学生为每一幅情境图配上一句或几句话, 这样不但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还提高了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可谓一举多得。从课外找一些有教育意义或主题突出的一幅或一组图片, 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也是一良径。

3.多渠道进入, 逐步突破难点

具有良好的写话能力不是一日之功。我们要帮助学生循序渐进, 一步一个脚印儿地往前走。首先, 由扩句来链接造句到写话的过渡。有时不免让我感叹, 用词语造句子学生显得游刃有余, 并不乏精彩语句, 为什么到了写话却显得如此吃力?是不是这种过渡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我想起现代汉语课上, 句和段之间还有一词叫句群, 是不是问题出在这里?于是我试着用扩句的方式来练习句群, 上下延伸说出几个相关的句子, 让学生明确主题, 达到句群的练习目的。其次, 每日摘抄加周记, 由零件生成为整体。前面提到每日摘抄必不可少, 一词一句, 贵在积累。那么周记便是让摘抄升华的体现。周末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感悟, 完成一篇让他们满意、质量较高的写话。

三、真实加想象, 衡量的准绳

叶圣陶先生曾说:“无论外界事物或是内心的变化, 都照当时所感到的写下来。”因为“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 一种装饰, 而就是生活的本身”。二年级写话伊始教师就应该用这一标准要求学生, 即写话内容必须真实。

1.真实是写话的生命线

真实是做人的道德, 内容真实是写话的本质要求。只有内容真实, 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 写话才会有扎实的底气和真挚的情感, 让人看后产生深刻的感受。以教书育人为重任的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写话真实。生活是真实的所在, 是写话的源泉。但小学生往往由于缺少生活经历和感受而陷入写话的套路。写话是学生长久的功课, 如不能深刻感知自己真实的生活, 没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 他们就没有那么多的内容可写。如何克服这种弊端呢?那就是让学生有自己的生活, 能深入观察, 从细微处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和感受。

2.想象是写话的润滑剂

我们要求写话要真实, 并不排斥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丰富想象。想象是小学生之所长, 是他们弥补生活经验不足的良方。我们要顺应他们的认知特点, 让其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于写话的天空。如画图写话、续写故事、描写未来等训练形式, 促进学生观察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打开他们充分思维的空间, 要求写真的同时, 再拉升他们合理想象的高度, 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陶冶。

四、肯定加希望, 成功的助力

写话的评改关系到写话任务的完成。好的评改效果可以为本次写话画上圆满的句号, 并开启下次写话的大门。我采取的评改方式是这样的:先自改自评, 让学生有自我修正和自我认识的机会;然后再组内互评, 找出本人没有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在一旁批注上学生认为更好的词语和句子, 或划出写得好的地方让大家共同学习;最后由教师审阅评改。审阅评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以便在下一次评改中得到应用和提高。教师的评改, 要多一些赞赏的眼光。为激励学生的写话兴趣, 我力求发现哪怕只有“一句话的闪光点”, 并用红红的波浪线标出, 从而让每一位学生感觉自己都有可取之处, 努力没有白费, 增加下一次写话的动力。

教师评语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肯定加希望, 会成为促进学生写话进步的助力。如“‘绿树成荫’这个词你用的多好呀!学以致用, 可以看出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希望平时你能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用在你的写话中”“你用的‘!’非常正确, 说明上课认真听了老师的讲解。希望你能再注意一下‘, ’和‘。’的用法, 你的写话会更流畅”……学生期望教师的肯定, 更期待教师为自己布置“特殊”的任务。可见, 师生的互信是增进学生写话热情的强大动力。

二年级写春节作文 篇8

关键词:教学预设;兴趣;误区

一、误区

小学语文教师们也都意识到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开设口语交际平台的重要性,但往往在教学实践中会出现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设高度太高,与学生实际不符

有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忽略了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他们设计的教学过程仍然是以自己为中心,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所以,导致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可能学生会看不懂,教师要求书写的内容,学生更是一头雾水,无从下笔。例如,教师的教学预设一个关于家乡的广告词,因为学生不知道广告词怎么写,在学生的脑海里,广告往往就是像“古城凤凰,梦回故里。”“了解中国,从西安开始……”“阳光海南,度假天堂”都只有简短的一句话。这些广告词都是从成千上万份稿件中挑选出来的,精炼的突出该地区的特色,而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不能准确地抓住本地区的特色,也不可能写出这样唯美的句子。

2.远离实际生活,学生难以联想

一位从小在北方长大的老师,在海南的一所学校工作,他在讲《荡秋千》这课时,就引导学生打雪仗是他儿时最喜爱的游戏,孩子们是如何如何玩打雪仗的游戏的,要求学生们写一下打雪仗的玩法。可是,海南的孩子绝大多数根本没打过雪仗,他们又怎么能想象出打雪仗的过程呢?因此,写作教学离不开现实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入手,再逐步地循序渐进发挥想象力。

3.教学目的不明确,学生很难捉摸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用笔思维和表达的基本能力是基本教学目的。基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他们的作文无论语言还是思维都与成年人不同。稚嫩、浅显、天真、单纯是小学生作文的特点和优点。由于对小学生作文的特点认识不清,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对小学生作文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盲目拔高要求,使得门槛太高,指导得过细,人为的限制太多,学生入不了门,害怕习作,失去了习作的信心。因而,学生会感到没有材料写,感到有话写不出来,觉得老师对作文的要求太高。

二、措施

面对以上几种写话教学设计中的几个误区,我们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应当积极充分地备课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对教材和参考书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同时,需要不断地拓展与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写话教学中有收获。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2.教师要充分揣摩儿童心理和学习心理

教师要全面了解儿童年龄阶段特征和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了解小学生学习的客观特律和基本过程,才能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紧紧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准确地分析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

总之,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写话教学中必须进行充分合理的教学预设。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并培养他们的写话兴趣;重视阅读、说话训练,不断积累好词好句,由简入深,循序渐进,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金晓琴.语文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J].甘肃教育,2001(05).

[2]裴淑芳.运用观察发现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写春节的五年级作文 篇9

春节的前一天(即除夕),我们一家正在开开心心地吃团圆饭,忽然,窗外“雷电交加”,“电闪雷鸣”,我们跑到窗台,欣赏那美丽的烟花。 闪烁的“银河”刚刚流淌而过,中空的烟花表演就开始了。只见一个个彩色的光球腾空而起,接二连三地在广袤的.夜空绽放了,形成一颗颗红色的彗星,拖着一条条金黄的尾巴,多像一匹匹灵动的貂裘啊!紧接着,空中又绽开了朵朵彩莲:红的,黄的,绿的……五彩缤纷,与划过天际的彗星交织在一起,显得更加美丽。紧接着,低空蹿出一条条火龙,打着旋儿飞出去,在空中绽出金灿灿的小雏菊。数不清的小雏菊一起绽开,连成一片,织成了一块绵延的锦缎,像天边的霞光那样耀眼……低空小雏菊还在次第绽放,高空的表演又登场了了。

深蓝的夜幕下绽开了一簇簇的大花团,花团里红的花,绿的草,还有星星点点的紫色蓝色的小野花,大大小小的花团竟相绽开,真像一个百花园!这时,百花园中出现了笑脸,不用说,肯定是天上的仙女被人间奇景吸引,拿着花束散花来了,你看那空中洒下的片片花瓣,飘飘洒洒、五彩斑斓。,烟花绽开后,伞兵也来了,空中出现了一个个小降落伞,边往下降边洒着彩色的宝石。

这次的烟花表演真精彩。

春节趣事二年级作文 篇10

过年了,过年了,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在这里,我和大家讲一件在新年里发生的趣事。

大家都知道,在大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饭之前是要放鞭炮的,因为放鞭炮意味着辞去旧岁迎接新春。我家里发生的趣事就在这鞭炮身上,请听我慢慢讲来……今年春节,老爸刚好值班,在大年三十晚上家里就只剩我和老妈。当天下午,老妈问我:“金苑,你敢放鞭炮吗?”我急忙回答:“您老别指望我去放,我天生胆子就小啊”老妈无语,只好自己去放。我站在门口看只见老妈一弯腰,一点火,就逃进家,把门关上了。等鞭炮声消停了,我猛地一低头,很疑惑地问:“妈,你的拖鞋呢?”老妈随着自己的脚看去,“对呀?我的拖鞋哪去了呀?”于是老妈就把门打开,往门外瞅了瞅,“哈哈……哈哈哈……”你猜怎么着?老妈的拖鞋正落在门口呢!原来呀,是因为老妈太害怕鞭炮炸到自己,一点着火就跑回家,慌乱之中竟然把拖鞋落在门口了。等老妈反应过来时,我已经笑得上气儿不接下气儿了。老妈真的很搞笑啊!

打这事后,我常常想这件事是不是预兆着我家在新的一年里会笑声不断呢?我希望是这样的,因为我喜欢整天都笑声的家。

二年级写春节作文 篇11

“文章不厌百回改”, 大文学家的成名作, 无不经过反复修改而成。但好的文章不是靠老师改出来的, 而取决于自己的修改。写作文时, 将修改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修改, 学生可以从写作实践中逐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 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不仅是写作学习中的必要手段, 而且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

基于上述认识, 笔者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了以“写实用的中考模拟作文”为目标的“作文精练精改”改变学生作文学习方式的课题研究。现将具体的实施过程做如下论述:

一、确定课程目标

我所任教的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系统的作文训练, 一些基本的写作要求能达标, 但在写作技巧方面尚有不足, 大部分学生上交的作文存在着只有数量而无质量的问题。这次巧借《初中生语文写作学习方式转变》课题的东风, 笔者和课题组成员讨论出“作文精练精改”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布置的作文篇目宜少不宜多, 经过反复修改达到作文一、二类卷标准, 比较适合农村中学九年级学生。在实践中, 我确定如下课程目标:

1. 有目的精选作文题目, 在有限的时间内,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2. 根据所教作文修改方法, 学生进行自评和同桌互评, 通过参与作文全过程, 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3. 根据小组长建议、老师适当点拨以及自我多次剖析修改作文, 学以致用, 通过实践, 使学生获得写作技能。

4. 经过一学期课题实验, 转变学生固有的写作模式, 以期提高学生作文成绩。

二、设计课程内容及评价标准

1. 精选作文精练的篇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重知识传授, 重智力因素的培养, 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关注。为了使学生作文水平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提高, 在当前大力号召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 教师必须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 笔者认为九年级学生作文篇数要少而精。学生害怕写作, 笔者大胆进行九年级学生作文学习方式改变, 从《中考专辑》中精心挑选九年级学生下学期写作篇目, 如《从脚下出发》《这样的画面, 让我流连》等。这样既给学生吃了颗定心丸, 又能让九年级学生在紧张学习中腾出时间精改作文, 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

2. 给学生作文评价标准, 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

德国著名作家莱辛说: “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 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 任凭选择一个的话, 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 而不是真理。”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远比教师永无止境的评改更能激发学生获得作文自学能力的愿望。笔者印发2015 年南平市语文中考作文《追逐快乐》的一、二、三、四类卷的样文, 让学生从立意 ( 20 分) 、结构 ( 20 分) 、语言 ( 25 分) 、内容 ( 25 分) 、书写及创新度 ( 10 分) 给样文打分数, 写出理由, 并进行修改, 经过这次训练, 绝大部分学生学会了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师再从中选优, 培养出四人一小组的指导小组长, 作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3. 学生精练精改作文的过程

让学生实践精练精改作文时, 教师首先应向学生讲解作文题目的意思; 其次让学生分四人一小组, 讨论写什么体裁, 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后开始独立写作; 第三, 学生完成作文后, 采用学生自评和同桌互评的评改方式, 学生进行第一次修改, 修改后作文再经过小组长的建议, 进行第二次修改, 而后在教师的建议下, 再进行第三次, 甚至是第四、第五次的多次修改, 最终达到预期目标。现结合我在实践过程中的部分案例阐述学生在精练精改作文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案例1: 《从脚下出发》精练精改过程

班上郑同学第一次写《从脚下出发》时, 只写了一些空泛的理论, 没有实例, 内容不丰富。第一次修改, 郑同学在作文中加入《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从脚下出发, 勤学苦读成为大学士的例子, 以及鉴真和尚做行脚僧的例子, 充实了作文的内容。第二次修改时, 他能一边讲道理一边摆事实, 做到有理有据。第三次修改作文, 他加上了从脚下出发的含义以及一些理论, 使作文内容更充实。第四次修改作文, 他关注了作文的语言, 使作文达到内容充实、文字优美的一类卷标准。又如江同学的作文进步很大, 经过五次作文修改, 从第一次作文语言不够优美到作文达到语言优美, 注重细节描写, 结构完整的一类卷的标准。比如他的《从脚下出发》的第一段是这样的: “生活就像天气一样, 有时风和日丽, 有时电闪雷鸣。但是或许一个动作、一个微笑对一个人来说就是冬日的阳光。我们要从脚下出发, 给予别人快乐。”这篇作文得到54 分的好成绩, 现在他尝到了写作的乐趣, 他乐于写作, 善于写作。

反思: 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 “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 学生在作文修改之路上独立探索实践, 找出写作文的方式。“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教的快慢、容量, 根据是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经过第一次作文精练精改的训练, 班级学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种写作教学模式, 学生由怕写作文向想写、想改作文这一好的方向发展。

案例2: 《这样的画面, 让我流连》精练精改过程

写第二篇作文《这样的画面, 让我流连》时, 学生更加投入, 很珍惜这样难得的写作训练机会。叶同学写第二篇作文, 篇幅过长, 而且语言基调不统一, 在自我修改、同桌建议、小组长评改、教师指导下, 叶同学经过四次修改, 突出了作文重点, 作文的结构也完整, 语言基调也统一了, 弥补了写作中的不足。现在, 她对写作越来越感兴趣, 写作自觉性增强。林同学的作文文从字顺, 结构完整, 只是她不懂得如何取舍作文内容, 认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写入作文中, 以至于这篇作文语言过于华丽, 而内容又过于空洞。在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下, 她经过多次修改, 学会了详略得当, 作文重点突出。游同学在写第二篇作文时, 开始只会生搬硬套题记, 学得比较死板, 没有明白题记真正的含义。在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下, 经过多次修改,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写得优美多了, 写作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王同学写第二篇作文时, 开始只注重作文语句优美, 作文只单纯地写春天的景色, 忽略了作文的立意, 在自己的努力及大家帮助下, 修改后的作文立意高, 作文的整体品质提高了。卢同学在写第二篇作文时, 开始只注重作文的的开头和结尾, 而忽略了作文的主要内容, 作文内容略显乏味, 自己再度作文, 发现问题并修改后, 内容充实了不少。经过几次修改, 她的作文注重细节, 内容充实。

反思: 在写作过程中, 写作方法科学则事半功倍, 反之, 则事倍而功半, 很多教师只知道从数量的增加上让学生学习写作, 不明白学习方法不科学, 会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效果不好。任教班级学生进行第二次作文精练精改训练时, 笔者用精选2 篇作文的方式来强化训练, 培养了学生学习写作的良好习惯,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文精练精改的效果:

三、课程实施安排

作文精练精改适用于九年级学生下学期的写作训练, 用20 课时完成: 教学生修改方法用2 课时; 《从脚下出发》作文精练精改用8 课时, 分散到每一周的作文课中; 《这样的画面, 让我流连》作文精练精改用8 课时, 分散到每一周作文课中; 学生反思、小练笔用2 课时, 进行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及时归纳总结, 提升课题研究效果。

四、进行课程反思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技法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关键。目前大多数作文课不能称之为“课”, 虽有课堂, 有教师, 有学生, 有课时, 有作业, 但没有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 讲评大多以朗读佳作为主, 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指导的针对性不强。笔者以学生为主体,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写作技巧的习惯, 为学生创设了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学习环境, 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写作学习方式,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走稳精练精改模式下, 九年级学生只要坚持下去, 不断修改作文, 就会超越自我, 写出精美的中考作文。

参考文献

[1].王立根《作文智慧》, 海峡文艺出版社。

三年级写春节的优秀作文 篇12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可好喝了,它里面有桂圆、苡米、麦片、糯米、绿豆、红豆、芸豆、花生。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酒肉的香味在天空中久久地回荡着,大人们在门外贴对联,家中贴漂亮的年画,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在外上班或打工的人,一定得赶回来,吃家人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得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可不一样。人们都会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给长辈拜年,小孩子们会得到特别多的压岁钱,有的小孩子会买玩具,也有的会把钱存起来,将来再买学习用品。

到了元宵节,超市就特别热闹,人们买元宵回家煮着吃,为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春节二年级作文350字 篇13

正月初一早上,我睡得正香,突然,一阵鞭炮声把我吵醒了!我高兴得跳起来,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跑到门口,这时,爸爸和妈妈对我说:“新年快乐,快快长高哦!”我开心地对爸爸妈妈说:“新年快乐哦!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哟!”他们就会给了我一个大红包。

中午,我吃完了午饭,听到了舞狮的声音,我就跑过去看。我看到大大的狮子舞头,上面有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和一张时而张开时而合上的大嘴巴,上面有很多白色的绒毛,他们一摇一摆地走来走去的,看起来很可爱!

到了晚上,吃完晚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鸳鸯湖的风筝场里,你知道为什么要去那里吗?因为那儿可以看烟花,人山人海,很热闹。我们一到那儿,就听见“砰″地一声,我抬头一看,有几朵美丽的“花”开在空中,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说:“真好看!”

二年级写春节作文 篇14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叙写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宫刑之后, 不忘父亲嘱托, 忍辱负重, 发愤著书, 耗费13年时间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这正是一曲“愤”歌成绝唱。

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语文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善学生课堂的生存状态, 让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探究, 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基于这样的理念, 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顺疑导学, 以疑促悟, 以学定教”。先让学生围绕题眼“愤”质疑提问, 然后教师重构教材, 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走进文本, 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探究“愤之因、愤之由、愤之行、愤之果、愤之理”, 学生一路在品味着“愤”歌的意蕴, 领略着司马迁的人格魅力, 同时也在提升着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 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2.补充有效资料, 实现超文本阅读,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读题质疑, 明确目标

1. 出示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 从课题中的“发愤”一词, 你想了解哪些问题? (司马迁的“愤”从哪儿来?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又是怎么发愤写《史记》的?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做引导, 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动机, 并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做出正确评价和调整。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就是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拓展文本, 知晓“愤”之因

1. 司马迁的“愤”是从哪儿来的?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说一说。

2. 补充资料, 学生阅读后谈谈对“司马迁悲愤交加, 几次想血溅墙头, 了此残生”这句话的理解。

资料:公元前99年, 汉武帝派李广的孙子———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征匈奴, 不幸的是李陵的士兵遭遇匈奴八万骑兵的围攻。经过八昼夜的战斗, 李陵率步卒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兵, 但由于得不到后援, 弹尽粮绝, 李陵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 汉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 后听说他投降了, 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 趋炎附势, 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 现在却附和汉武帝, 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对李陵的看法, 司马迁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 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 对朋友讲信义, 对人谦虚礼让, 对士兵有恩德, 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 有国士的风范。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 深入匈奴, 孤军奋战, 杀伤了许多敌人, 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的情况下, 仍然奋勇杀敌, 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之所以不死, 投降匈奴, 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 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 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并施以酷刑。

(设计意图:把课内和课外的内容有机结合, 目的是让学生深度了解司马迁悲愤的原因:一是飞来横祸给自己带来的灭顶之灾;二是宫刑给自己身体和精神上造成的巨大创伤。由此引发学生与司马迁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与之命运共悲悯。)

三、生本对话, 探究“愤”之由

1. 司马迁最终并没有血溅墙头, 而是发愤写《史记》。他为什么能这样呢?他究竟是怎么想的?请你仔细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 找出理由, 完成填空。

司马迁悲愤交加, 几次想血溅墙头, 了此残生, 但他想到了_______, 想到了_______, 想到了_______, 于是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2. 组织学生交流。

(1) 想到了从小听到的故事。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 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 心里十分激动。 (从滔滔的黄河水和古代英雄的故事上汲取了力量。)

(2) 想到了父亲的嘱托。司马谈临终之时, 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如果轻生, 父亲一生的愿望将无法实现, 愧对父亲在天之灵。)

(3) 想到了自己的努力。 (1) 受父亲的影响, 司马迁刻苦读书……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2)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如果轻生, 自己为完成《史记》所作的努力将付之东流。)

3. 司马迁想到这些, 他突然明白了——— (引读) “人总是要死的, 有的重于泰山, 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 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生接读) 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引导学生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设计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依据这一基本理念,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 潜心会文, 含英咀华, 在读中感悟、品味、理解和欣赏语言文字。与课文中的人物、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交流。学生通过和文本深度对话, 知道了司马迁发愤的理由, 感受到了司马迁的坚贞不屈, 深化了对司马迁形象的认识。)

四、想象描述, 感受“愤”之行

1. 司马迁又是怎么发愤写《史记》的呢?引导学生想象描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情景 (填空) :

夜深人静, 司马迁_____;天色微明, 司马迁______;三伏酷暑, 司马迁_______;数九寒冬, 司马迁_______。

2. 组织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课文中叙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内容很少, 需要想象拓展, 想象拓展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司马迁是如何化悲愤为动力, 发愤写《史记》的, 从中感受他顽强拼搏、忍辱负重的人格魅力。)

五、填写数字, 感悟“愤”之果

1.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结果怎么样?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完成填空。

就这样, 司马迁发愤写作, 用了整整 () 年时间, 终于完成了一部 () 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 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 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2. 从所填的数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六、畅谈收获, 分享“愤”之理

1.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件事给你什么启发呢?

上一篇:夏天回忆学生作文:海边的夏天下一篇:我和春姑娘有个约优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