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技法

2024-06-22

中考作文写作技法(共5篇)

中考作文写作技法 篇1

中考作文写作技法八招

第一节 推敲词语法

技法讲解

推敲词语法就是寻找准确的文字符号把心想法以生动、鲜明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方法。法国19世纪作家福楼拜认为,对表现一个动作或事物来说,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好的作家就最善于找到这个词语。他写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用了近五年的时间推敲每一个字句,可谓不厌其烦、精益求精。中国古代诗人吟诗作赋时更是在推敲词语上殚思竭虑、绞尽脑汁。唐代苦吟诗人贾岛曾说过:“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诸君若不赏,归卧荒山丘。”可见其在词语推敲上所花费的工夫。

推敲词语的过程犹如一位银匠殚精竭虑地打造一件银器。他必须精密构想、仔细推敲、反复摩擦,哪怕“拈断数茎须”、“熬白一夜头”。他必须分毫不差、杜绝失手,让词语从旧的轮廓中产生出其不意的好模样,使词语焕然一新。

推敲词语法的实质就是锤炼语言。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词语也是丰富多彩的。一提“看”,可想到的两字词有:观看、瞻仰、俯视、仰望、鸟瞰、环顾;可想到的四字词有:仰之弥高、极目远眺、高瞻远瞩、望眼欲穿。在不同环境下,选用不同的词,表达效果决然不一样。

首先推敲词语的语法功能。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让人一看就明了;动词表示动作,给人动态感,不同的动作要选用不同的词,来突出不同的状态和心理;而形容词多描摹色彩,再现场景,通过颜色的描绘来表现情状的变化,衬托人物的喜怒哀乐。准确地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或形容词,会使你作文中的形象丰满起来、凸现出来,使文字具有音乐美。

其次推敲词语的适用范围。汉语的同义词非常丰富。同义词越多,语言的表现力就越强,可以把文章意思、作者的感情表达得细致、准确、严密,避免语句的单调、重复,使文章生动、活泼。但是同义词越多,越要注意准确选择恰当的同义词。恰当地使用反义词可以给人以对比鲜明的印象,把事物特点表达的更充分。很多词语具有感情色彩,能表达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表示赞美要用褒义词,表示厌恶可用贬义词,但为了灵活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既可以“褒词贬用”,也可以“贬词褒用”;可以“大词小用”,也可以“小词大用”„„词语的活用改变了词语的适用范围,增强了词语的表现力,显示出语言的灵动。至于文白相间,古今贯通,更能显示作者知识底蕴的丰厚。

再次推敲词语的表意功能。一要尽量选择形象感强的词语,多用描写句,少用陈述句。二是积累丰富的词语,尽量避免使用重复词语,尽可能先择恰当的同义词。三要借助修辞手段,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四要借用、仿用词语。写作中可巧妙借用、仿用古诗词、名言、格言、歌词、流行语、歇后语等。词语的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是丰富语言表达的重要方式。浪漫的李白诗,豪放的东坡词,关于民间疾苦的杜甫诗,婉约的李清照词„„无论诗家的、词家的,前人的、今人的,你都可以综合列举、重新调配、再度审美,把它们纳入文中,以充实内容,增加文采。中考经典 快乐之歌

快乐是什么?大自然一时众说纷纭—— 小鸟说:“自由就是快乐。” 百花说:“开放就是快乐。” 高山说:“向上就是快乐。” 小溪说:“奔流就是快乐。” 春风说:“轻柔就是快乐。” 暴雨说:“尽情就是快乐。”

自由、开放是快乐,向上、奔流也是快乐,轻柔、尽情还是快乐,但它们绝不是快乐本身。快乐是物我两忘,万物皆不在心中; 快乐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快乐是众志成城,心与力合为一体; 快乐是自然而然,尽识庐山真面目„„

“快乐它往往在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而来。”这是苏格拉底的快乐。“它是一种智慧的寻找,是独辟蹊径者的发现和创造。”这是以林夕为代表的学者型教师的快乐。“能以乐观的态度,在身处逆境时,把苦难变成赏心悦目事。”这是著名作家张晓风的快乐。“快乐是一种态度,全身心的投入会给你最大的享受。”这是世界文豪莎士比亚的快乐。“吃亏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是解放军战士的快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是共产党人的快乐„„

没有乐观的心情,就没有快乐;没有崇高的目标,就没有快乐;没有顽强的毅力,就没有快乐;没有坚强的意志,就没有快乐„„ 快乐需要追求,不懈的脚步勾画出快乐之轨迹;快乐需要付出,物质和精神的汗水浇灌出快乐之花朵;快乐需要发现,敏锐的目光、灵智的大脑会和机遇之电碰撞出快乐的火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快乐在你过去的追求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快乐在你今天的奋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快乐在你明天的憧憬中„„ 快乐是三伏天的莲花散发的沁人的芳菲; 快乐是三九天的腊梅伸出的春天的鼓槌; 快乐是妈妈轻声的呼唤; 快乐是老师默默的认同; 快乐是家人温馨的牵挂; 快乐是他人无声的赞许; 快乐是自己不息的脚步„„

你追求,所以你快乐;你自信,所以你快乐;你奉献,所以你快乐。只要你快乐,我也快乐,大家都快乐,因为我们都在唱着快乐之歌!

文采点评:本文语言流畅,考生在词语的推敲上下了很多功夫,这符合一类卷语言的要求:准确、生动、传神。其特色之处在于很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也符合加分的要求:语言有独特之处可加1~4分。首先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准确地写出了快乐的实质,勾画出考生认识成熟的轨迹。如开头写自然界对快乐的认识,用了“自由”、“开放”、“轻柔”、“尽情”等形容词,与认识者的身份相等,也写出了他们对快乐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结尾运用了“呼唤”、“认同”、“牵挂”、“赞许”等动词,与奉献者的行动相符,也写出了妈妈老师家人等人对快乐的认识。落实在行动上,突出快乐不只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行动。其次,借助修辞手段,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来美化语言。如“快乐是三伏天的莲花散发的沁人的芳菲;快乐是三九天的腊梅伸出的春天的鼓槌”运用比喻把“快乐”比做“芳菲”、“鼓槌”,加上数量词、动词、形容词的多重修饰,在准确的基础上,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至于借助排比,一气呵成,那就属于修辞角度了。第二节 选用句式法

技法讲解

汉语句子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而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适当地变换句式,能使行文摇曳多姿,不更好地突出想强调的东西,这就是选用句式法。它是打破语言呆板枯燥、使语言臻于生动,使句意更明解,使语气更流畅,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作文时应如何选用句式呢?

1、长短结合,错落有致。长句字数多、形体长、容量大、结构复杂,但表意严密、准确、细致,能使文章显得条理贯通,气势磅礴。短句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物,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反映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作者紧张激越的情绪或坚决肯定的语气。长短句交替使用不但表意丰富,增强抒情效果,而且能为文章增添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2、骈散并举,生动活泼。骈句是由排比句、对偶句等构成的,它体现了语言的均衡美和对称美,可以加强语势,使语言和谐流畅,强化语言的感染力。散句则由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排列组成,形式参差,错落有致,表意更为自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美。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能够极大地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3、肯否相间,感情强烈。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意重,语气果断;而否定句的语意轻,语气比较委婉、缓和。主动句被动句可以强调是施动还是被动;肯定句否定句反问句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的语意可以相同,但反问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起强调作用,又能表达强烈感情。结合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

运用选用句式法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准确把握。不同的句式表意的特点不同,使用的范围也不同,我们平时要能够准确把握常用的几种句式的特点,这是灵活选用句式的基础。第二,合理选用。要根据语序、语气、语义的一致性,根据句子结构的一致性,根据句子陈述对象的一致性等具体的语言环境,选用合适的句式。第三,灵活搭配。同一篇文章里可选用几种不同的句式,长短并用、骈散共举,文白相间„„以丰富语言节奏,使文章语言变化多姿,舒卷自如。中考经典

假如我能反转地球

公元2007年,我站在天台眺望,似乎在寻觅着夜空中的神机,恍惚间,佛从天边出现,佛曰:“夜深人静,施主为何不早点休息?”我说:“佛,您可不可以让我拥有反转地球的法术?”

佛曰:“施主乃大彻大悟之人,也罢。不过,一日后我便将它收回,施主好自为之„„” 一阵清风,佛隐去。

反转地球一 春秋——东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琅琅的读书声中,孔夫子踱步而至,他说:“这是我心目中的社会,即为‘大同’。”举目四顾,男耕女织,外户不闭,民风古朴,一片祥和。如果我能将这一刻凝固,带回千万年之后的今天,世界又将会怎样?迷惘之中,我又踏上了新的征途。反转地球二 南朝——北魏

在地球停止的一刹那,我就被眼前的人们吸引住了。几个书生扮相的青年人正在寓情山水。看,那花丛中飞蝶翩翩起舞的身影;听,枝头上早莺嘤嘤成韵的歌喉,让人不由想起“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飞悬的瀑布下,急流冲荡着山间的细石,好鸟相互鸣叫应和,婉转动听。在这山水之间,有一儒生,正在拨动着古琴,悠扬的琴声自是为这景色注入了说不出的韵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伦世务者,窥谷忘反”,他身边一人正出神地吟诵着。是啊,这般美景曾引得无数仁人志士退隐泉林。可如果回到现在,又有几人会抛下功名利禄?摇摇头,我带着三分淡然和七分惆怅离开了这片净土。反转地球三 唐朝——宋朝

真是再没有更美的景色了。天空中飞鸟流连,池塘中游鱼嬉戏,岸上文梓 楠豫樟郁郁葱忽,清新的树荫下,魏征和唐太宗正在共商国家大计,制订了一系列的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制度。到了贞观九年,处处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回想起如今疮痍满目的地球,我感到了撕心裂肺的痛楚。

反转地球四 梦回现实(天台)正要举步,佛再次降临。

我刚从山清水秀的世界中走出来,回想着安谧、恬静还有世间纯洁善良的人们,又踏入了物欲横流的今天。难道科技时代的进步,带来的竟是世界倒退吗?我要去理论!我要去追求!可我一人能行吗?

佛(意味深长)曰:“神机的奥秘就在于其不可说,芸芸众生,你既已走过了世纪的轮回,也应有所领悟。法力的有无全在于你的一念之间,至于你该怎样做,全靠你自己定夺。”说完,慢慢随风而去。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站立于天台,我向佛消失的地方望去。孔夫子,你在哪里?大同,过了黄河,就能看到吗?突然,前面飘来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世外桃源”。你的选择,我的奉献„„

文采点评:文章开头运用设问句提出问题,揭示事情的起因,既自然引出下文,又引起读者思考。“反转地球一”部分多用短句,节奏明快,暗示时间变化之大,引用的语句是骈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文言与白话结合,语言灵动多样;“反转地球二”部分多用长句,细致地描写了隐士们品酒论诗的悠闲景象,透过长长的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赞美与深深的思索;“反转地球三”部分多用四字句,显得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最后又多用短句,以疑问、感叹的语气来表情达意。总之,小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长句和短句相结合的方式,穿插引用了整句和骈句,加上虚构的佛语,句式灵活多变,气势贯通,避免了单调,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当今社会各种不好现象的讽刺和批判,对祥和、融洽、公平合理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第三节 比喻增色法

技法讲解

比喻是指在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以求使文章生动形象的修辞方式。精妙的比喻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艰深为浅显,化抽象为鲜活,化静止为灵动,为文章增色添彩。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比喻为文章增色呢?

首先,喻体要贴切、准确。用甲事物来比喻乙事物,首先要把握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或者是外在的相似,或者是内在的相似,总之要“像”,不“像”的比喻不是好比喻。

其次,喻体要新颖、别致。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有人说,第一个把姑娘比成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样比的是庸才,第三个再这样比的就是蠢材了。我们可不要做这样的“蠢材”,而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创造出新鲜的、别人没用过的比喻。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故意标新立异,为比喻而比喻,也常常会造成比喻不当、弄巧成拙。

最后,喻体要通俗、形象。我们一般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

老舍曾说:“比喻是生活知识的精巧的联想。”只有具备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丰富的生活知识,“然后到写作的时候,才能把不相干的东西联想到一处,而创出顶好的比喻。”这是老舍之所以能创造出精辟恰当、新奇传神的比喻的根本原因所在。他这一成功的经验,无疑是值得我们作文时学习和借鉴的。

我们可以在不同位置、不同场合使用比喻。比喻喻景,能令人如临其境,如《济南的冬天》;比喻喻人,能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看戏》;比喻抒情,能使不尽之情融于形象之中,如《春》的结尾运用三个比喻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比喻说理,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论求知》。名篇如此,中考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善用比喻能让你的作文生动形象,满文生辉。中考经典

感受幸福 离交卷还有40分钟,刚才阅读的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却仍旧印在我的脑海,像那温馨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像那哲人的话语引人深思。

幸福一如在水一方的伊人,让你刻意追寻;有的人为之奋斗了一生,到头来却发现原来幸福就在自己走来的路上,而自己却无法享受幸福,恰似“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那人,其实幸福如影随形,时刻伴随着你。

每天的早晨,白色的窗帘在随风飘荡,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帘照到你的身上,这时候你翻身下床。打开窗户,看着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享受着早晨清新的空气。这不就是一种幸福吗?

当你背上书包,走出家门的一刹那,妈妈说“路上慢点,放学早点回来”,你是否感受到了妈妈的关爱如影随形,你是否意识到你正生活在幸福之中呢?

校园里见到同学那如花的笑容,课堂上听到老师如水的柔情话语,操场上进行着自己喜欢的运动,这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正生活幸福之中呢?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给你一个甜甜的笑容,有人给你一双有力的大手,有人给你一个胜利的手势,这时候,你是否意识到自己正生活在幸福中呢?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有时候它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时候它就是一杯热好的牛奶;有时候它就是一句深深的叮咛;有时候它就是一个会意的眼神;有时候它就是一种平平淡淡的真实。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简单得像一杯清凉的白开水,朴实得像路边悄悄盛开的小花,普通得像你走路时的身影,但可以温馨得像轻柔的春风。请记住:幸福如一颗种子,撒播在你的心间,只要你愿意,它便会为你开花结果。幸福是口渴时的一杯凉水,饥饿时的一碗热粥,寒冷时的一层暖被,失落时的一言鼓励,伤心时的一句安慰„„

学会感受幸福吧,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敞开自己的心灵,仔细体味,仔细品尝,幸福就像阳光,幸福就像空气,时刻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会享受到幸福的。

幸福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心境。有的人因为身体健康感到幸福;有的人为取得成绩而感到幸福;有的人为自己称心的生活而感到幸福;而有的人甚至为自己经历的苦难而感到幸福——其实,经历过痛苦才能真正懂得幸福的含义,才能更加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

用你那敏感而善良的心去感悟幸福,享受幸福吧!因为幸福就藏在我们的心中。

文采点评:文章从读《提醒幸福》的感受出发,写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而幸福的内涵到底如何呢?恰当的比喻,把“幸福”描绘得具体而形象。在文章细致地描绘了幸福的“画面”后,用化虚为实的比喻对“幸福”做了言简意赅而又形象生动的阐释。看,幸福是“阳光”、“牛奶”、“叮咛”、“眼神”、“空气”等,这些词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幸福”使人温暖快乐充实,既有物质的满足、精神上的鼓励,还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有思想上的成熟。幸福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但作者的这些比喻就让幸福“色、香、味、形”俱全了,文章的成功多半是靠成功的比喻取得的。第四节 排比铺陈法

技法讲解

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的语句排列在一起的辞格就是排比。文章中如能用排比来铺陈观点,不仅能增强文章方正齐整的形式美、张弛有度的节奏美以及汪洋恣肆、一泻千里的气势美,而且还能增添文章的气韵,使得文章内涵厚重、神采飞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透彻周详;用来叙事,可以叙述得条理分明,细致入微;用来状物,可以把事物刻画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用来抒情,可以将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感情充沛。因此有人形象地将排比说成是句子的“集束炸弹”,是创造作文亮点的“多面手”。

使用排比句,从内容上说,一定要多动脑筋,打开思维,确定能够打造排比说成是句子的“集束炸弹”,是创造作文亮点的“多面手”。

使用排比句,从内容上说,一定要多动脑筋,打开思维,确定能够打造排比句的几个“点”,即从不同的角度来铺开,尽可能不雷同。具体运用时应注意这些问题:

一、运用排比,必须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不能单纯追求排比的形式而生拼硬凑。例如:“爱踢足球的他,身体是那样的强壮,那样的健壮,那样的强健,那样的结实。”“强壮”、“健壮”、“强健”、“结实”是一组同义词,硬拼凑成排比形式,没有任何意义。

二、各排比项必须处于一个相对的平行面,不能互相包容。例如:“爷爷辛苦了一年,到头来还是缺这少那,缺吃少穿,缺行少用。”各排比项互相包容,概念混知己,起不到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的作用。

三、恰当地选择排比性的提示语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例如:“没有一条鱼能离得开水,没有一朵花能离开枝头,没有一个人能离得了社会。”用“没有”作提示语统领三个句子,语意连贯,气势畅达。

排比的构成方式比较灵活,结构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词组的排比,句子的排比和段落的排比等几种形式。

词组的排比,如:“鲁迅是在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句子的排比,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用这个办法解决香港问题,符合香港同胞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至于段落的排比,其用于叙事,可以使文章语意畅达,层次分明;用于抒情,能收到节奏和谐,感情奔放的效果。中考经典

从此不再迷茫

“时髦的服饰,丰润的容颜,乌黑的头发,靓丽的双眼,这就是青春的美丽吗?”处于青春迷茫中的我不停地追问着自己。这时天空中传为了一个肃穆的声音:“不只是这些,青春还是真正美丽东西。”“那会是什么呢?”我赶忙问道,只听那声音更大了:“由你自己去寻觅、感悟吧!”

于是,我开始了一段寻觅真正青春的旅程。

我飞向蓝天,遇见一只雄鹰,我悄声问它:“潇洒的鹰大哥,告诉我青春是什么,那吗?雄鹰扑腾了一下翅膀,略有所思地说道:“想知道青春是什么,那就和我一起去感受吧!”于是,我随着雄鹰舞动着刚劲的羽翅,时而直击蓝天,在白云间翻飞;时而俯冲大地,在田野上飞翔;时而追击雷电,在风雨中穿梭。哦!我明白了,青春就是去翱翔蓝天,青春就是去搏击流云,青春就是去战胜风雨!“ 我爬上高山,遇见一颗青松,我亲切地问它:“年轻的松树大哥,告诉我青春是什么,好吗?”松树点了点头,便开了口:“想知道青春是什么,那就和我一起去感悟吧!”于是,我与青松一起生活了下来。春天来了,我们抽出新芽,神采焕发;夏天来了,烈日当空,我们岿然不动;秋天来了,霜染红叶,我们硕果累累;冬天来了,严寒盖顶,我们坚韧挺拔。哦!我明白了,青春就是生机活力,青春就是顽强不屈,青春就是汗水收获,青春就是信念坚定!

在山涧,小溪轻轻吟唱:“雨季呀,快点到来,我要流淌,我要向前!”她用歌声告诉我,青春就是载歌载舞,奔腾不息。在田间,禾苗轻轻摇摆:“丰收呀,快点到来,我要付出,我要播种!”她用微笑告诉我,青春就是充实自我,奉献所有。在原野,花木轻轻拂动:“春天呀,快点到来,我要饱满,我要开花!”她用芳香告诉我,青春就是繁花似锦,朝气蓬发。啊,在我的这段旅程中,我终于明白了青春真正美丽的所在。是的,从此,我对青春将不再迷茫!

文采点评:写作时恰当地使用排比铺陈法,能使文章有一种别样的美。本文就是一个例证。文章开头用了一组词语排比,充分地写出了自己面对青春时困惑迷茫的心理;之后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以寻求青春为线索,从蓝天、高山、山涧、田间、原野等方面设置相同段落,构成了排比段,使青春的内涵在一气呵成中给人留下整体印象,使得文章节奏明快,张驰有序。总之,无论是在段落中还是在段与段之间,都可以找得到排比的语句,这些灵活多变的语句成了本文的一大亮点,它使得文章气势充沛,并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美丽青春的赞美之情。

第五节 旁征博引法

技法讲解

“旁征博引法”又叫“引用法”,就是在作文时灵活引用古诗文名句、名人名言,箴言谚语,典型故事、有代表性的看法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来为文章增色添彩的一种方法。巧妙地运用旁征博引法,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现见雄辩,能使散文更具文采,更显魅力。

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笑貌千钧任翕张”引用我们都会,关键是我们引用要恰当,要能在合适的地方用恰当的引用来为自己的文章服务。只要是生活、学习的有心人,我们就可以发现写作时可供引用的素材是很多的。那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那传播面广、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含义的流行语俗语谚语;那缤纷绚烂、意蕴悠远的诗词;那语言明快、具有丰富内涵和饱满情感的歌词;那具有想象力、折射社会现象的神话传说哲理故事哪永不过时令人百读不厌的经典名著情节;那平常学习的课文中的故事、美句等等,都是我们写作时引用的对象。

一篇文章中,可引用的地方是很多的。用作标题,深刻题目;用作题记,先声夺人;用在开头,引题自然;用作论据,雄辩服人;用于文中,彰显文采;用在结尾,余味绵延。引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接引用,就是在文章中直接抄录诗文原句,这是最常见的引用形式;可以交融引用,就是将引用的内容和自己的叙述语言融为一体;可以概述引用,就是不把人物事件的详细经过写出来,而是抽取最有效的信息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可以仿制引用,就是取用引用对象的形式或仿制其部分内容;可以翻新引用,就是根据需要,对要引用的句子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其意思、感情色彩发生较大变化,形变意也变。

旁征博引,是写作时一种令人羡慕的境界。要恰当地引用,首先当然是重视积累,最好把平时学习时丰富多彩的内容如名人故事,成语典故,经典名句、诗句等,分门别类地储存在脑海中,作文时,就可以信手拈来;其次要正确理解原句,引用要准确贴切,特别是在化用和翻新名句时,一定要慎重,要化得妙,翻得巧,不能乱化用乱翻新;最后在作文中要积极展开联想和想象,在最恰当的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引用,让引用成为整篇文章中的颗颗珍珠,从而让你的文章熠熠生辉,照亮阅卷老师的眼眸。

中考经典

树枝·理想·心中歌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给我那一截截树枝,我将为了理想上下而求索。——题记

理想是一首永恒的歌,我多想扬起歌喉把它唱响,可惜我没有音乐细胞,也无名师指点,我为之梦想,为之悲哀,为之惆怅。无意中从报刊看到《心底的那截树枝》的故事,我的心怦然而动„„

有一种小鸟,它可以用一截树枝支持丰自己的生命,它是那么的弱小,那样不禁风雨,然而它却可以凭借一截小小的树枝,成功地飞越浩瀚无边的太平洋!

小鸟理想中的“那截树枝”是飞越太平洋的信念;老鹰理想中的“那截树枝”是搏击长空的勇气;小草理想中的“那截树枝”是染绿大地的志向;小溪理想中的“那截树枝”是一往无前的毅力;腊梅理想中的“那截树枝”是散发清香的追求„„

面对着具有温馨提示事的方格试卷,我罗列着拥有过的“那截树枝”——

“孩子,两眼平视,双脚匀蹬。”父亲指点我学骑自行车。一次,两次,摔倒,爬起,如今我不仅学会了骑自行车,还会了驾驶摩托,至于上网聊天上台演讲,当堂作文,那更不在话下了。原来我理想中的“那截树枝”就是勇气,一个生活的勇士,是敢于在别人之前迈出第一步的;禁不起波浪的鱼儿永远不能跃出水面;只会躲在安乐窝中的雏鹰终究无法在茫茫的天际中任意翱翔。

“××,你背一下《水滴石穿的故事》好吗?”四年级时沉默寡言的我好不容易在语文老师的引领下背完了课文。“不错,可要坚持哟!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相信你也能飞上蓝天。”老师的话让我明白了毅力是成功的基石,有了毅力,就有了飞向成功的翅膀;有了毅力,就有了喜迎明日朝阳的希望。一如梅花,香自苦寒;一如宝剑,锋出磨砺;宛如小草,春风吹又生;宛如燕子,秋去春又回。太阳每天都会升起,风儿每时都不停息,有了毅力,八年抗战终于赶跑了日寇;有了毅力,常败将军威灵顿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

我思索着,寻找着,到底哪个才是理想中的“那截树枝”呢?世界处富比尔·盖茨放弃了大学深造,在软件领域独树一帜,学会放弃莫非是他理想中的“那截树枝”?雷锋时时为他人着想,从小事做起,是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立足现实莫非是他理想中的“那截树枝”呢?还有孟子“舍鱼而取熊掌”,岳飞“重整旧山河,朝天阙”,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原来,理想因人而异,因时因地有别,实现理想靠什么呢?是勇气,是毅力,是选择,是心中有我有他人,更有祖国和世界。朋友们,为了你理想中的“那截树枝”,努力,努力,再努力!

文采点评:运用旁征博引法,化辊人的语言为自己的文采。如题记中化用屈原《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下半句,突出了自己追求理想批准书。开头引述寓方,简明扼要,形象生动,既抓住了要领,又引出了话题。中间引述了父亲和老师的话,突出了自己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师长所起的巨大作用。结尾暗引诗词名句,为揭示哲理增色,同时增强了文化底蕴。语言朴实形象,生活化,情感化,诗意化,既得益于旁征博引法,也是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的结果。文章妙语多多,行文中多有精彩之笔,从中可看出考生较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第六节 情景再现法

技法讲解

情景再现法就是我们的直接生活情景或来源于书籍、诗文等间接生活经验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脑海里像电影那样,形成连续的画面,这画面带有我们的感受、态度、感情,这时的“情景”是在原来的“画面”基础产生的评价体验的“映象”。把这个“映象”由叙述或描写的笔法展现出来,就是情景再现法。情景再现有三个关键点:感受、想象、表达。感受是基础,想象是桥梁,表达是实现。换句话说,我们要掌握情景再现这一表达技巧,需要具备三种能力:感受力、想象力、表达力,下面是三种能力的详细讲解。

一、积极丰富的感受力。感受是由理解到表达的桥梁。感受就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意思。各种感知觉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才能产生丰富的内心体验,展现出鲜明而富有主观情感的生活情景。

二、精确具体的想象力。展现生活情景必须具体精确。在注重形象感受的同时,还不可忽略逻辑感受。材料是想象的原型,要做到形象、有血有肉,就必须具体,把握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要注意细节上的精确。

三、表现力是指熟练运用情景再现法的能力。

第一步,设身处地。要把书本中所叙述、描述的一切,作为亲身所见、亲耳所闻的亲身经历,产生“我就在”的感觉,通过深入感受获得理性认知。

第二步,触景生情。当某种生活图象在脑海里浮现时,我们一定要做出积极的反应,也就是说一个具体的“景”,马上引起我们具体的“情”。

第三步,理清头绪。我们头脑里连续的活动画面开头是什么?接下去是怎么变化的?以后会怎样发展?结果是怎样?哪里是重点的特定镜头?哪里是远景?全景?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要心中有数,要有自己的主观评价,不可走过场,也不可陷进去。

第四步,“现身说法”。既然“我”就在材料情景中,那么,把这一情景再现的过程描述出来,成为一幅完整的生活图景,只要符合主题的统率,就能打造出精美的文章。中考经典

带着微笑出发

夜悄无声息地从屋檐滑落,眼前是一杯茶,透过烟气,我仿佛看到自己的微笑,然而夜是孤寂的,无法驱走我的愁思。

一、仰望银杏

突然回忆起一个夏日,我迈着沉重的步伐,漫无目的地在那条小路上,仰望一棵粗壮的银杏,翠绿的叶儿像一片小小的扇子,在枝头颤动,叶片上还闪着亮光,一阵微风从耳边掠过,我仿佛还听到树叶在枝头窃窃私语。要不是树干粗壮虬曲,要不是树枝苍劲有力,我怎么也不敢相信它竟然是一株已近百年的古树。

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我仿佛看到在无数个狂风暴雨的夜晚,风是怎样在肆虐地扯着他的枝干,雨又是怎样无情的溅打他的叶片,然而古老的银杏始终面带微笑挺了过来,成为了参天大树。阳光照射在树叶上,我退后一步,阳光把我的影子挤得很短,树影却将我的思绪拉得很长。我仿佛听到银杏的言语:带着微笑出发吧,孩子。

二、昙花吐香

还是一个夜晚,是在门前的花坛里,我看到了昙花的美丽,那晶莹的花瓣,像是少女的纱裙在月光下在晚风里翩翩起舞。那花,玲珑剔透,那香,四处弥漫,沁人心脾。那美,让你惊羡得说不出一句话来,然而,昙花还未等你说出一句惊羡的话,她就要萎谢了。曾经以为昙花是懦弱的,是悲观的,她只是在无人察觉的夜晚悄悄绽放,3 是没有面对阳光的勇气和信心吧。然而她的绽放足以证明她是不需要喝彩的。她将自己一生积蓄的美拼尽在这一刻绽放。那般从容,那般美丽。

只因她带着微笑出发,有微笑支撑她的信念,有微笑鼓足她的勇气,即使生命旅途短暂,但有微笑陪伴出发,足矣。

人生旅途就是这样,有漫长也有短暂,有挫折也有收获。无论别人如何怀疑你的梦想,无论遭受怎样的困难与不幸,请像古银杏与昙花一样,带着微笑出发。

文采点评:小作者描绘了两幅场景,一是银杏树在阳光下微笑着生长,描写形象,作者由此想到了它百年间如何战胜风雨,认识到人应“带着微笑出发”。一是昙花在晚风里翩翩起舞,猝然开放,散发清香的情景,作者重在描写感触,评论昙花,揭示了它开得从容,开得悄无声息,说明了它即使生命旅途短暂,但有微笑陪伴出发,足矣,给人联想和启迪。最后借助两个场景展开议论,找出其共同点,阐发生活的哲理,有力地突出了主题,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第七节 浓墨重彩法

技法讲解

浓墨重彩的意思是指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浓墨重彩法就是在文章中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物、自然环境作细致的描摹,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睹其物的感觉和体验。巧妙运用浓墨重彩法,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或凸现人物品质,或强调事物特征,或表达思想感情,使文章要表达的对象更加鲜明清晰,倍增感染力量;也能使文章具有一种厚重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浓墨重彩法其实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用得好,就会显出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语言魅力。在写作上,无论是写人物,叙事件,还是描景物,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如写人物,典型的像乐府民歌《陌上桑》,作者为了表现主人公罗敷之美,对行者、耕者、锄者、使君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从而烘托出了罗敷的绰约风姿;如叙事件,典型的像《口技》,作者为了展现口技艺人精湛的技艺,对宾客的神态、动作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烘托出口技艺人的表演已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境界;如描景物,典型的像《小石潭记》,作者为了强调潭水的清澈,对鱼的数量、情态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从侧面烘托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那么,在文章中如何使用浓墨重彩法呢? 首先,浓墨重彩要有明确的目的。描写不是为了描写而描写,也不是为了给文章增加一些装饰,而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浓墨重彩要么表现主题,要么推动情节发展,要么表现人物性格等,总之,必须是为文章服务的,否则就不用。

其次,浓墨重彩要善于捕捉对象的特征。描写,不可过滥,也不可泛泛,要突出有代表性的方面,用少量的笔墨再现事物的神韵。

再次,浓墨重彩要见微知著。该精雕细刻的地方要不厌其烦,要笔酣墨饱,写深写透。

最后,浓墨重彩要融入情感。要伴随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以便使读者能产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我因生活在江南而自豪

五千年的日子古老了神秘的江南,五千年的日子魂牵梦绕了多情的江南。我是襟衩布裙的女子,素午采桑于绿水之阳;我是皓腕玉镯的妇人,踏着水车剥着菱角;我是茅檐青草旁的那个白发老妇,在醉里吴音中享受天伦之乐。我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我因江南而自豪。因为这里有……

小 桥

桥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桥文化从这里荡漾而来。那曼妙的姿态是妇人在轻舞,那奇巧的身姿是飞虹在涧边饮水,那斑斑锈迹是历史的沉淀,那历久弥坚的永存是柔情的坚强在鼎立。你那娇小而又伟岸的身躯,承载了多少明艳欢笑,多少国恨家愁。烟雨蒙蒙,杨柳依依。掩映着那片青房黛瓦;点点碎阳,袅袅炊烟,呼唤着晚归的乌篷船;河畔的那条青石板路悠悠地通向远处那座高高的石拱桥,船悠悠地在下穿行,人轻轻地在上行走,一如在画中……

流 水

江南的水流进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流水保持了江南的那份清秀,不张狂也不浮躁,完全是小家碧玉的样子,说话是小启朱唇,走路是金莲晃动。后来河水在人海的时候显得开阔起来,小家碧玉也逐渐成了风姿绰约的妇人,举手投足间将风韵流传,流水就这样将一抹姿色表现出来,不卑不亢,没有故作姿态也没有故意卖弄。这是整个江南的性格。

人 家

朴素的江南人有着浪漫的幻想。明眸皓齿的江南少女操一口吴侬软语,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就汩汩而过的流水摆着浣衣的姿势,哼着浣衣的小曲,在夕阳里温柔地笑。自古江南多才子,天下才有十斗,江南九领风流。有人说,„东南妩媚,雌了男儿”,对却也不对。这里走出了有声有色有诗有酒的唐伯虎,走出了笑傲儒林的吴敬梓,走出了不惜千金买宝刀的秋瑾……让我们掬泪共戚。前一页的篇章已随着音符的沉寂而淡化,后一页的篇章由我们来为你抒写辉煌。

我的江南在唐诗宋词中吟唱了多少章,在历史画卷中灵秀了多少回;我的江南是雨中的一支短歌,歌中有泛舟江堵的渔人,有早起涉水的樵子。我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如一杯充满茶韵的低语美酒。江南,我因你而自豪。

技法实例(一)善用修辞放异彩 ◆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有骤然翻起跳跃着的水花,也有波澜起伏的大浪。

要感受这海的心声,那就应该去倾听。倾听是一缕清风,它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倾听是划破漆黑夜幕的流星,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倾听是一朵开不败的花,它能绽放出生命之蕊,换取人们的欣赏和信任。闲暇之际,独步山间树林,倾听大自然的声音:鸟儿的歌唱,昆虫的啼叫,小泉的呜咽,山风的呼啸……倾听是春天刚发芽的嫩草,充满活力与希望,也给人带来新生力量和希望之火。倾听犹如炙热的夏日里的一阵凉风,把枯燥与烦闷一拂而尽,送来愉悦轻松的感觉。当你失落时,一声清脆的鸟啼能给你安慰;悲伤时,一阵清风能为你开解;彷徨时,一泓清泉能给你帮助……倾听在呼唤,我们需要倾听。朋友,难道我们不应牵起倾听之手,去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吗?(一考生《倾听在心底永驻》节选)

文采点评:是散文还是诗?文章的彩得益于语言有文采,要使语言有文采,最好像本段这样善用修辞放异彩。倾听是一种什么形象?正面是难以描写,那就像《老山界》中半夜醒来的情景来描写声响吧!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把倾听比作“清风”、“流星”、“花朵”、“嫩草”、“凉风”,在细致的描写中,突出倾听能带给人信心、希望、信任,可消除烦恼、忧愁、悲伤和彷徨,显得生动形象。在描写倾听的对象时,运用拟人手法,显得亲切自然。为了突出倾听的意义,作者以“当……时,……能给你……”的句式列举了三种情形,突出无处不需要倾听。最后文末的反诘强调了倾听对我们的重要性:“朋友,难道我们不应牵起倾听之手,去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吗?”使我们不禁迷恋倾听!总之,大量排比句式得心应手地运用,以及恰当比喻的生动效果,增强了本文的语言魅力,不愧为考场满分作文片段!

(二)画面定格震人心◆他站立着,一动不动,只有目光久久地凝视着远方。江边,一轮残月缓缓地下沉。这个吟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如今也醉了吗?为何任凭秋风刮过他布满皱纹的双颊,任凭浪头拍打他为民奔波疾呼的双脚,任凭余晖刺痛他看透朝野浑浊的双眼?他静静地转身,望着远处的国都:“别了,祖国!”一切消失在不息的江水之中。告别之美,美在“上下求索”的真诚与执著,美在精神的纯洁与崇高。(一考生《告别之美》节选)文采点评:画面定格是突然固定或有意延缓人物的动作.使读者产生心灵震撼的一种描写方法。在这个画面中,作者对屈原采用了定格法.对定格的画面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既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又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还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三)细节描绘显真情◆春天来了。饭前午后,桑园成了我们的娱乐园。或坐或立,或躺或半倚着桑树,哼唱着跑了调的歌谣。动情之时,便向着蔚蓝的天空尽情引吭高歌,比一比谁的嗓门最响最亮,不时惊飞了枝头的鸟;倒是那些花蝴蝶不怕嗓门走调,还来凑热闹,在丛丛簇簇的野花中和人挑衅捉迷藏。伙伴们一时性起,跳起来,钻过去,前腿弓,后腿蹬,左手攥,右手捉,一不留神,它便钻出掌心,逃之天天(选自文晋散文)

文采点评:选段采用细节描写,细腻入微,有伙伴之间尽情的玩耍,如“便向着蔚蓝的天空尽情引吭高歌,比一比谁的嗓门最响最亮”:也有花蝴蝶与人的嬉戏,如“在丛丛簇簇的野花中和人挑衅捉迷藏”等,一个个细节,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活学活用 请你以“秋”为话题,运用浓墨重彩法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体裁不限,自拟题目,600字左右。

秋 云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可看水中腾雾;你要住在崖下,可观石上生云;你要住在林间,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吟……

倘是雨天,也只是雨毛毛呀毛毛雨,那淅淅沥沥的清琴丽韵声中,眼见那秋草湿得沉重,眼见那落叶流金溢彩,眼见那苍苔上的地软肥圆鼓胀,你就感叹在如今的浮躁世界之外,居然有这样一方清心宁神的净土,实在是人们的福分。

这里的雨说停就停。路也不泥泞,山道也不滑脚,偶有一石如杌,你可以稍停坐上去,不用衬什么手绢,那石质只是凉爽;看山谷起了雾,先是一丝一缕,从鸣若佩环的潭边,从别墅楼宇的红瓦顶上,从松林晚照的亮隙间,从老枯肥硕的草窝子里,拉丝一般,纺线一般,抽穗一般,织锦一般,那雾的条条绺绺就弥接起来,在屋顶盘旋,在树梢缠绕,如透薄的丝织品,人就疑心是七仙女在晾晒她新裁的天帛;可一眨眼的工夫,这些淡的薄的雾气就蒸腾起来,在低空,粘连,凝聚,浓缩,成白生生的一团棉,一团面,旋转着上升,边沿也越来越光滑,就出落成一朵漂亮的云;沟边,崖边,林边,一团一朵的云就这么生长着,升腾着,从你的脚下升到高空去,在湛蓝的天幕上排列、行走,演绎高秋的万千景象。

你的心一时空阔起来,胸中可以撑船,脑中可以盛山,你认定这一趟不虚此行。哞然一声牛叫,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儿上的风景,你自己也成了风景,你的乌发红裙早被摄人对面山上的长镜头,你一个人的休闲成全了那些创作者。当他的作品给万千欣赏者带来美丽与喜悦的时候,你的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又完成了另一重意义。

文采点评:开篇一组排比句,有力地烘托了山谷的奇幻胜景。接着作者采用了特写的手法,将镜头聚焦在秋雨上,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雨声中的秋草、落叶和苍苔。然后.作者对秋雨后产生的秋云更是浓墨重彩地刻画.把秋云的万千景象演绎得精彩绝伦,有如仙境。细致入微的观察,独特细腻的感受,浓墨重彩的描写,成就了这么一篇美文。

2009年中考作文写作技法导写 篇2

[文题]有一位诗人写过这样一句诗:“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台湾女诗人席幕容在《雨后》一诗中写道:“生命/其实到最后总能成诗/在滂沱的雨后/我的心灵将更为洁净/如果你肯等待/所有漂浮不定的云彩/到了最后/终于都会汇成河流”。

请以雨后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散文。可以写景,可以抒情,可以阐述哲理。

[构思导写]

要写好这篇习作,首先,在内容上,要对材料中的诗句比较准确的理解,这是做好这篇习作最关键的一步。青山是“泪水洗过的良心”,生命最后总能成诗。雨后是经受痛苦洗礼后的清新,万物都是美好的。因而,描写叙事要围绕“经历艰难挫折考验后的崭新精神面貌”这个中心,主题要能表现“或是心灵的进化,或是事业的成功,或是收获的喜悦。”

其次,在写法上,可以运用借景抒情、借景寓理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理寓景中。体裁无论是哲理散文,还是叙事散文,形象无论是物,还是人,文章的语言都应富有文采,在描写风雨景物时,可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渲染环境的恶劣,把风雨对“形象”的考验和“形象”生存的艰难写得具体,突出文章主题。

另外,在语言运用上,可以引用歌词、俗语,或是对歌词、名句进行改编,让文章富有感染力;也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语等修辞,让文章生动,能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也可以运用学生生活中的时髦语;也可以运用前沿科技术语,还可以运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现象,既形象生动,又有时代气息。

[同题擂台]

雨后有虹

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6)班 高慧雯

暴雨匆匆而过,恰才昏暗的天空,顿时明朗起来,闷热的天气也跟着凉爽了许多。天空又升起了太阳,明丽的阳光像欢快的旋律,渲染了整个清洗过的小镇。

近在眼前的彩虹娇巧地婷立在阳光的前面,当我想去亲近她,却又远在天边。

“喂,看!那边有彩虹呀!”路旁的一个行人停住脚步,惊喜地喊出了声。

“是啊,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啊!”李老爷抬起头,看了看,语重心长地说。他少年时期因躲避战乱的颠沛流离,“文革”时期又因有海外关系而屡遭迫害,那张爬满皱纹的脸和他那印有“白雪”的发丝,记载了生活的磨难,经历了生活的风雨,可现在仍迈着坚定的脚步,向虹走去,那是雨后的虹,也是生活的虹。李老爷渐渐远去,传来他远去的声音:“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一个刚考上北大的小王,陪在母亲身旁,望了望虹,接着李老爷吟诵起来,“毛主席诗词中的好句子,妈。”轻快的脚步渐渐慢了下来。

“雨后的彩虹是最美的景色,”母亲疼爱地拍了拍儿子的手,笑了笑,“十年寒窗虽苦,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终于尝到了成功的甜美。”

“嗯!妈,我方才想,刚才的暴雨真像是十年寒窗啊!如今我总算是见到虹了。”学生抬起头仰望天空,厚厚的眼镜片下,是一双幽深又充满幸福的眼睛。学生拉着母亲的手,又恢复了刚才轻快的脚步。路上的行人又忙碌起来。

生活中辛苦的付出,就像这暴雨喧嚣过后的一道彩虹,她像仙女一样,飘然而至,一切变得如此美丽与青春,世界,似乎像凤凰涅槃般的得到再生,于是人们又一次开心地欣赏了辛劳后的回报,再次回味到雨后有虹的味道……

点评:本文得分90分,文章语言优美,运用歌词“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运用诗词“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等,增加了文章的文学厚度,运用比喻等修辞,如,“明丽的阳光像欢快的旋律,渲染了整个清洗过的小镇。”使文章生动形象,“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句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烘托出欢快的气氛,为人们对雨后有虹的欣喜作铺垫。“那是雨后的虹,也是生活的虹。”既通俗形象,又富含哲理。文章通过“李老爷”“小王”两代人,对“雨后见虹”现象的感受,表现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主题。另外,第五、六节之间,巧妙运用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词句,进行过渡,衔接自然。但文章第一段对暴雨肆虐大地的描写不够具体,使下文主题的揭示缺少基础,所以扣10分。

风雨之后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九(6)班 戴祎

①【“夏天的”交代时间】雨,是多姿多彩的,但无论是淅淅沥沥的小雨,还是滂沱的大雨之后,其结果总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②秀气的雨云刚刚带走【“带走”不准确,可改成“洒下”】淅淅沥沥的雨滴。大地,空气似乎都洗了一把澡,享受着沐浴的快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翠绿的树叶,滴下【用“缀着”更形象】一粒粒璀璨的珍珠。地面上,浅绿色的草芽儿像获得了甘霖,也冒出了头,开始新的旅程……

③夏雨不一定总是和谐【用“平和”更准确】的,暴风骤雨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北风卷地百草折”,先前还活泼【用“鲜嫩挺拔”一词,更能与下句“压弯了”照应】的草,被无情的风雨压弯了腰,【有的小草还是刚刚从土里站出来,太鲜嫩了,经受不了这暴风雨的考验,被压折了。】杨树的叶子也无力地耷在那儿,想向人们倾诉自己的苦难;【“无力地耷”不切实际,也与文章中心相悖,这句话可以改为“杨树的叶子像似一群正在冲浪的人们,它们都紧紧拽住它的树干,发出沙沙的叫喊,似乎在感受着与风雨搏击的豪情和乐趣,一些年老体弱的还是被狂风卷走了。”】一只【不用“一只”,用“几只”,更能说明其普遍性】麻雀,无助地站在风雨摇曳的枝头,像几叶在台风卷起的海浪里飘摇的小舟……【这一段描写暴风雨的肆虐,却没有描写小草、树叶、麻雀在暴雨中的“锻炼”】

④霎那间【改为“夏雨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自然过渡。】密布的乌云散开了,阳光一下子洒满了大地。

⑤我看见没有被吹折的小草抖擞抖擞精神,昂扬地站起来,把刚才的残酷打击抛在脑后;杨树的叶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是那是大浪淘沙后的坚守,可是这些树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考验!那只麻雀也抖抖翅膀,翱翔在蓝天,看上去显得更加矫健。是啊,这样的暴风雨他们经历多了,麻雀似乎也知道适者生存的道理。【加上这一段,才能证实“雨后会有一个新世界”,既与开头照应,又深化主题。】

⑥阳光总在风雨后,雨后,因阳光而散发活力。【删去这句话,改为“风雨后的世界,简直就是一个凤凰涅槃的世界。”与文章的主题更贴近】

⑦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面对这一场场雨。就有过这么一个女孩,在高考发榜前一个夜晚,因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就这样与世界告别了。第二天,她的父母就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实胜利就在眼前,有些人却放弃了,留下的只有遗憾。【删去这一节,留给读者自己领悟的空间,让结尾更为含蓄。】

这篇习作得分:70分。理由:1.思路清晰。作者分别写了“小雨”“大雨”后的景物,突出了“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主题。写“小草”“杨树叶”“麻雀”,三个景物的顺序由低到高。2.详略得当。详写“小草”“杨树叶”“麻雀”在“大雨”中锤炼,蜕变:略写“小雨”后,世界的美好。但要扣30分。首先,语言粗糙,缺少斟酌推敲。事例见上面的行批。另外,语言表述扣题不够紧。如第③节,只着重描写暴风雨的肆虐,忽略了描写小草、树叶、麻雀在暴雨中经受“锻炼”,还有暴风雨后,小草、树叶、麻雀如何的蜕变,却写得很少,所以应补写第⑤节。

恋雨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九(6)班 成尧

终于等到一场夏雨。大雨宣泄而过,带走了万物身上的尘埃,也冲走了世界上一切喧嚣嘈杂。我站在家的阳台上,打开窗,贪婪呼吸凉爽湿润的空气。一切都安静了下来,让我的心也宁静下来。我悠闲地欣赏着外面的世界……

路面的雨水还没来得及退尽,留下一个个水塘,像一面面镜子。路旁的草坪里的小花,冲刷尽身上的尘埃,焕然一新,脸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钻石一般,娇嫩肌肤,华贵的装扮,但又不可亵玩。街道边的树木得到雨的洗礼、浇灌,雨前被热日烤炽的树叶,顿时焕发着光彩,精神百倍。

刚刚昏暗的天空开始放晴起来,空气突然清凉润湿了许多。渐渐地,斑驳的阳光透过树叶之间的缝隙射到小花的脸上,小花们笑了;雨前被炎炎夏日烤得死气沉沉的小草们,受到了雨的滋润,像受到神灵的点化,恢复了生机;躲在枝叶深处避雨的鸟儿们这时又飞上了枝头,开心地歌唱,像刘三姐对山歌一样,相互应和着,何等的惬意!

一群小孩也不约而同地从家里跑出来,来到路面的水塘里嬉戏,脸上、身上、脚上都溅满了路上的污水,脚踩在水中“啪、啪”作响,很有节奏,为鸟儿们的歌声配上了动听的伴奏。

太阳从云层里钻出来,阳光进一步地扩散,路面干了,“啪,啪”声也消失了,刺耳的鸣笛声又开始响起,街面上已经开始尘土飞扬,花草树木又皱起了眉头,行人们来去匆匆,又开始忙活自己的工作,城市又恢复了过去的喧嚣。美好的时光如昙花一现,像一位神秘的使者,在我的眼前一晃就消失了。

我迅速关上窗,想把那尘土、喧嚣关在窗外,想把夏雨带给我的清凉、洁净永远留在我身边……

这篇习作得分:80分。理由:1.中心突出,感情真切。作者通过“我”的眼看雨后花草、小鸟、小孩,表现“对美好环境的向往”这一主题。特别是最后一节,“我关上窗”这一细节,感情真实自然。2.语言流畅,富有文采。文章多处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小花们笑了”“脸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钻石一般”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后万物的喜悦、美好。3.结构严谨,条理清楚。从“我打开窗”开头,到“我关起窗”结尾,前呼后应。从雨后到太阳渐渐的升起,条理清楚。第一节尾句“我悠闲地欣赏着外面的世界……”过渡自然,水到渠成。但对花草、小鸟、小孩的描写还不够到位,缺少细节描写,因而给读者的印象不深,感染力不强,所以扣20分。

中考作文高效提分技法 篇3

语言有文采,字字珠玑,句句温玉,读来满口生香,大呼痛快。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中考作文中,大多数考生的语言很平淡,因此一旦有语言出众的作文出现,必定会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这就是文采飞扬法的妙处。

文采飞扬有三招: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1.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1)精心锤炼动词。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神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2)精心锤炼叠音词。运用叠音词,可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

(3)精心锤炼色彩词。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

(4)长、短、整、散句交错运用,使文章有文采。

(5)灵活运用常式句与变式句。

2.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修辞手法能使表达富有文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可使语言骈散结合,形象鲜明,气韵流畅。音调铿锵有力,这就是有文采。有文采往往可以使文章产生一种思辨的魅力。

(2)力求铺排取势。表达能力强的考生在写作中,最好能使用排比句,兼容对偶、比喻、拟人、引用等其他修辞,从而获得充沛畅达的气势。

(3)注意修辞新颖。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语言形象鲜明,气势贯通,音韵和谐,显得文采飞扬。

(4)注重情理美感。修辞,要合乎事物的情理、民族的习惯,要有审美情趣。汉族说“姑娘像花”,藏族说“姑娘像初升的太阳”,蒙古族说“姑娘像小羊羔”,都蕴含着各民族的愿望,都富有美感。如果我们说“美丽的姑娘像狗尾巴草”,就不太会产生美的感觉。

3.文句有意蕴。

(1)形象表达。比如,不说“我很悲伤”,而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而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说“没有钱”,而说“囊中羞涩”,说“与孔方兄无缘”……都颇有意蕴。

(2)注重引用。恰当地引用一些精辟的名言警句,能达到言简意丰、增添文采的效果。如:“面对玫瑰的艳丽,身为离离原上草的我不会叹息;面对高山的峻拔,身为低矮黄沙土丘堆的我不会自卑;面对别人的荣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我不会忧伤……”

(3)留有余地。含蓄的语言能使读者体会朦胧美,使文句之中有言外之意。

名题精析

原题回放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60分)

作文一题目:以心灵温暖心灵

作文二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3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旅游日当天,在徐霞客开游地浙江宁海,多家机构联合举办了“20百所高校大学生寻访徐霞客足迹”活动,参与者亲身体会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的徐霞客精神。

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自幼好读古今史籍、图经地志,立志要“历九州,登五岳”。他22岁开始出游,在30多年的徒步旅行考察中,备尝艰辛,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将观察所得,按日记载,为我们留下了具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考题解析

备选题一:“以心灵温暖心灵”,这个命题作文是一个走情感路线的作文题,很有“将心比心”的味道。题目中的两个“心灵”含义相同,都是指人的感受、精神,但也有区别,前者是施动者,后者是受动者。题目强调的是“温暖”,含义是发自内心的关怀、关爱,使他人感到温暖。明确了题目的含义,就可以围绕主题选择写作材料了。

“以心灵温暖心灵”选材的范围很广,但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好写身边事,抒身边情。从身边的小事写起,挖掘普通人之间的感动,描述平常生活之中的真情。凡是与“爱”有关的材料都可以选用:父母之爱、朋友之情、老师的关心、陌生人的帮助等。无论选择怎样的材料,只要能突出“心被心感动”这样的主题就可以了。

“以心灵温暖心灵”所表达的情感必须真实,真实才能感人,要想使文章所抒之情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就必须找准情感的着陆点。这样,情感的真实性就强了。

备选题二为材料作文,从所给材料来看,审题立意上没有为难考生,要求是“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这样的要求使考生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能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徐霞客精神”是什么精神?志向高远、不怕艰辛、知行合一等,只要没有脱离徐霞客精神的范畴,我们都可以大胆地写作,大胆地表达。但是,写作时一定要突出文体特征,选择自己熟悉的文体,善于叙述,就写记叙文,用细节去打动人;善于抒情,就写抒情文,用真情去感染人;善于议论,也可以穿插议论,用道理去折服人。总之,不能写出文体不明、“四不像”的作文。

值得注意的是,真实的情感、个性的表达,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语言太过于平实,很难打动阅卷老师的心。作文时要努力摒弃那些司空见惯的“说话语言”,尝试用有独特视角的“个性语言”。在文章的关键部分,如开头、结尾等环节,要有意识地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或者活用新鲜的时尚语言,尽量让你的文章流光溢彩、文采飞扬。

佳作赏析

以心灵温暖心灵

吉林一考生

是谁,坐在月宫里的菩提树下,细数着轮回了一季又一季的满帘落花,柔柔的呢喃、瑟瑟的叹息、潺潺的相思,妩媚了胭脂妖冶的芳华?是谁,沉醉在烟雨红尘中,墨香袅袅地书写了人间的风花雪月,一声叹息、一抹眼泪、一曲箫音,涟漪了前世的眷恋?是谁在用心灵温暖心灵?

十年前的一个夜晚,黑夜渐渐拉下了它那黛色的帷幕,月亮悄然升起,照耀着家乡缕缕的炊烟,月光却再也不忍心照着姐姐那憔悴的脸庞。破落的家境,或许也只有月光还愿意光临,就这样,姐姐的眼睛也随着黑夜的降临紧闭了起来,而灵魂却追随着月亮到了脱离贫苦和病痛的天堂。

十年来,姐姐未曾离开过我,因为姐姐一直住在月宫里看着我,我在人间望着姐姐。或许这样可以让心灵温暖心灵吧!天上人间,天涯咫尺,隔着一川烟雨的距离,万千柔软的呓语,承载着四季如花的眷恋与柔情,在晨钟暮鼓中漫成天涯海角,相思不相见,怎叫人不断肠?

亘古的氤氲,撩拨着我心上的断弦,前世今生的眷恋,凄美了三生石上的那滴相思泪,那暮色渐晚的黄昏中,是谁在翩翩起舞?我知道,姐姐睁开她那明媚的双眸来看我了。就是那样一双如水的眼眸,荡起尘世中的我多少叹息。等待月亮再一次升起,穿越苍山洱海,寻找生命中紧记的容颜。

姐姐坐在菩提下,我在红尘中。

心灵,在召唤。

她沉醉了我的双眸。

温暖,才知道。

思念是苦的,但思念又是甜的,因为,思念可以用来温暖心灵。

以心灵温暖心灵,爱没有尽头。

精彩析评

考场作文的本质是语言的炫示,本文语言极富特点,开篇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营造了一种宁谧凄美的意境,“一声叹息、一抹眼泪、一曲箫音,涟漪了前世的眷恋”。对十年前的那个夜晚姐姐离世的追忆,采用疏淡的写意笔法,“亘古的氤氲,撩拨着我心上的断弦,前世今生的眷恋,凄美了三生石上的那滴相思泪”。细腻优美的文笔使文章充满了灵气,活灵活现的描写极其到位,散文诗般的语言若小溪流水般的流畅,考究的措辞让文章更精练,意境更高雅。

中考作文写作技法 篇4

(一)应试作文的审题步骤

审题是考场作文的序幕,是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重要的一环。 有经验的考生,应将审题过程分作四步走完。 1.扫视

快速扫读文题,以明体裁,找重点,求范围。扫读的内容为:

①看文题的类型——看是命题、半命题,还是要求自由拟题;看是材料作文、条件作文,还是想象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

②看文题的内容——是记事,还是写人;是议论,还是说明;是写学校,还是写家庭;是写文,还是写信„„

③看文题的表达——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 ④看文题的多少——是一个题,还是两个题;是独立的两个题,还是一材两题。 2.品析

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重点:

①理解完整命题的含义,明确重点,确立中心。

②分析半命题的表达形式,理解要求,仔细斟酌之后再进行“完形填空 ”。 ③阅读文题中的材料,从提炼观点、改写续写、其它用途三个角度判定其作用。 ④体味材料的含义,初步提炼观点。

⑤观察文题中的图画,品析含义,提炼主题,确立立意角度。 ⑥品读话题作文的材料与要求,确定自己的作文内容。 3.补读

审读构成文题的其它因素,着重查看: ①文章体裁和字数的要求。

②关于拟题、取材、格式方面的要求。 ③关于材料处理的要求。 ④作文过程中不容违反的规矩。 ⑤其它特别的要求。 4.深究

①对看不懂的材料再从头读过,仔细推敲。 ②细读文题中的解释、举例、说明与提示,看其中隐含有哪些对写作构思有用的信息。③研究文题前后附加的成段的语言文字,看其中是否隐含有对文题写作构思的一些暗示。

以上四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第二步的“品析”。品析文题时,速度不妨放慢一点,时间不妨拉长一点,以确保真正地理解题义。为了理解的准确,除了从字面意义上直接体味之外,还可以运用如下两种方法:

①增删。或在文题中增加字词,或从文题中减少字词,从增删之后变化中体会文题的表达重点,从而强化对文题的理解。

②对比,将卷面上的文题与平时见过的或考前训练过的文题进行对比,从中体会到大的差别或细微差别,以防止草率套用原先熟悉的材料。

以上四步,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实际上在操作上是揉为一体的,只不过是审题中要注意的四个侧面,我们在考场上一定要为自己负责,细心审慎地“步步到堂”。

[练习]

1.在“真

”这个文题中,“”可用什么内容来代替,横线上可以填进那些上应的内容?用这个文题进行作文应该扣住哪个字?

2.读下面中考作文题,然后答题: 以“冬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以冬夜中的人、事为主要叙写内容;以景物描写作必要的渲染烘托;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500字。

①题目中哪一句话对作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提示? ②题目中哪一句话对提高作文的档次进行了提示?

3.在中考作文题“可敬天下父母心——记家长对我期望的二三事”中:

①文题的表述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②题目中暗示的文章主题是

③题目中表示文体色彩的一个词是

④我们作文时应扣住文题中的、4.下面是一个很长的中考作文题,你读一读,审一审。看你发现了哪些对作文有用的信息。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作文:

现在社会上有种风气,父母爱孩子,真有点近乎溺爱。只要求孩子读书、升学,至于待人接物、劳动、生活等等都置之脑后了。特别是家务劳动,都由父母包了下来。小到洗一块手绢,一双袜子,都是妈妈代劳,这是不利于培养下一代的。我的父母却不然,他们严格要求我会生活,爱劳动,不怕吃苦,勤奋、节约,对我的缺点从不迁就。所以,我学会了自己走路。 以“我学会了自己走路”或“这样要求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夹叙夹议的文章,其中代替父母或老师,正式写文章时将它代进去。本文也可以取材于所见所闻,但要用第一人称写。

(提示:1.“”可指任何一个人,横线上可填任何一种性质的特点或行为;“”可指任何一件物品,横线上可填任何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可指任何一件事,横线上可填任何一种对事的评价用这个文题进行作文应该扣住“真”字2.①以冬夜的人、事为主要叙写内容。②以景物描写作必要的渲染烘托3.是生动的、直露的②可敬天下父母心③记④期望二三事4.审题中发现:①“学会了走路”是一个比喻,指的是有独立生活的能力②文题中的材料是暗示要写别人对“我”严格要求和“我”自己的努力③作文时不一定要写自己的父母④作文的内容也可以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

(二)仔细领会文题的要求

为了严谨和科学,也为了考生尽量少失误,中考作文题的命题者总是要在文题前后交代几点,并冠以“要求”、“注意”等提示语。在这简短的文字中,有着丰富的、指令性与指导性兼容的信息。若不细细咀嚼、领会就匆忙着笔,可能会给考场作文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作文应试中,不可不仔细研读文题的“要求”。

文题的“要求”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1.交代

每个文题之后必有此项内容。综合起来看,大致包括如下若干方面: ①书写的要求; ②字数的限定; ③取材的范围; ④表述的对象; ⑤文体的类别; ⑥拟题的方式; ⑦写作的禁忌; ⑧违规的处理。

这方方面面的“要求”,具有明晰的、干脆的指令性,只能遵从,不能违反,否则会影响得分。如某地中考作文题“告诉你我的一件新鲜事”中,有如下的作文要求:①内容具体。②以记叙为主,不能用书信的格式。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否则扣分。④字迹清楚,标点占格,卷面整洁。⑤全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800字。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内容不具体者,要扣分;不写记叙文的,要扣分;写成书信了的,要扣分;写了真名的,要扣分;书写不整洁的,要扣分;字数超过限制的,也要扣分。倘若粗心大意,或以为这些规定只是小事一桩,也许就会糊里糊涂地丢分。

2.解释

这较多地用于半命题作文、拟题有特别要求的作文、记叙对象可以变换的作文以及文体不限的作文。拟题者往往用一两句话进行解释或例说,以指导考生对作文题准确把握,灵活处理。如中考作文题“我和××”的要求中说道:题中的××可写人和物,如妈妈、老师、同学、猫、花、邮票、足球等。此解释意在给考生开拓思维空间,告诉我们要从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中撷取材料。又如中考题“一个我最〖CD#8〗的人”,要求“要用一两个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面貌,要有生动的描写”,这是在告诉考生如何组织材料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取得较高的分数。再如文题“我帮妈妈做家务”中,其“注意一”为:也可以帮爸爸、帮爷爷、帮奶奶做家务。此解释既点示文题中的叙述对象可以改变,又暗示“帮”的对象是自己家中的一位长辈,而不是几位或者其它。

3.提示

主要用于较为强调写法的作文。命题者用很简炼的语言,通过文题的要求,或提示写法,或指导构思。考生对此多加品味领悟,必有好处。

它们之中,有的提示比较直露,如中考题“微笑”,要求写成记叙文,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或接触过的人,在记叙中适当穿插抒情或议论。这个要求直接指导怎样取材,提醒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的提示则比较含蓄,有“暗示”作用。如中考题“家庭的乐事”,要求以“乐”字贯穿全文,写一篇反映家庭生活之乐的记叙文。这个要求既明示“乐”是文章的线索,又暗示要记的不只是一件乐事,而是几件乐事。又如中考题“这是真的吗”,要求中说“可以加副标题”,这即是暗示考生利用副标题将写作对象具体化,使写作集中目标,集中力量。

由以上所述,我们知道,在中考作文时,一定不要淡漠了对文题“要求”的审读。 [练习]

1.说明你怎样掌握下面文题中的“要求”。 题目:我在父母心目中

要求:通过记叙二三件具体的事情,表现家长对你的期望,以及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点明其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表明自己的看法。字数600左右。

2.下面文题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题目:忘不了您的教诲

要求:①“您”必须是长辈或老师。如果涉及学校名、老师和自己的姓名,一律分别用刘老师、王斌、红星中学来代替,否则扣分。②要写成记叙文,具体写出一件事来表现中心。③要有语言和心理描写,还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④不少于600字。 3.下面文题括号中的内容起什么作用? 题目:我有这样一个好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写一个自己要写的人(例如:妈妈、老师、叔叔、伙伴、邻居等),构成自己的作文题目。②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③字数600—900,不足或超出部分,每50个字扣一分。

(提示:1.①用两三件事写父母,②文中一定要穿插议论2.①只能记叙一件事,②要有描写、议论和抒情,③要注意保密3.仅起举例的作用,并不是一定要求写这些内容。)

(三)认真品味文题的“导语”

除了材料作文,在一般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之前,有时也会出现一段较长的文字。它们不是据以作文的材料,也不是进行限定的条件,而是语言优美精粹的富于理性或激情的导语,非常类似于语文课中教师设计的“开讲语”。作为文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既然“导语”作为某些文题的组成部分出现,那么就必然有其独到的作用。品味“导语”的语言,揣摩其蕴含的意图,也就成为审读中考作文题的必要过程。

下面,我们结合文题,分别领会“导语”的基本作用。题中打浪纹号的部分,即为我们所说的文题“导语”。

文题一

生活中笑声常与我们相伴。在笑声中,友情在加深,学业在长进,困难被克服,隔阂被消除„„。)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以“笑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要有场面描写。

此导语中含了一组排比句,暗示了这篇考场作文立意的某些侧面,并用省略号暗示考生去进行发散联想。导语在文题中的作用是:〖ZZ6〗点示立意角度,〖ZZ6〗开拓写作思路。通过抒写“笑声”可以表现怎样一个有意义的侧面呢?你可以写“友情在加深”或“学业在长进”,可以写“困难被克服”或“隔阂被消除”,还可以写自己由此而联想到的某个方面。文题的“导语”用“友情在加深”这组排比句,既激发考生多角度地选材,又指点了考生立意的具体侧面,隐含的内容相当丰富。

文题二

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原野,吹开了满园的鲜花„„。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以“我在春天里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此“导语”富有情感,它的作用是:激发写作情感,创设写作情景。其优美的语言,能调动考生的回忆,铺设作文情感的基调;一句“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设置了特定的写作情景;“想”和“做”则暗示在写作中如何选材,选什么材。

文题三

同学们,近来全国都在开展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活动,牢记中华民族受欺凌的苦难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家都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请以“给同学的一封信”为题,谈谈你从中受到的教育,以互相鼓励。

此导语的作用是:显示写作背景,强调把握主题。考生要写自己受到的教育,不能离开“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活动”;考生的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离不开“牢记中华民族受欺凌的苦难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背景和主题,通过导语巧妙地表达出来。

文题四

我们都曾路过许多地方,如商店、市场、田垄、公园、运动场、图书馆、电影院、舞厅、教师的窗前、爸爸妈妈的办公室„„等等,我们也一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的。请以“我从

走过”为题,先将题目填写完整,然后写一篇有叙有议的文章,以叙为主。

此“导语”的作用是:提示选材范围,指点行文布局。其罗列的“许多地方”,意在让考生展开联想,选择一个最有利于表达的“地方”,以便顺利成文。“所见所闻所感”一语极为巧妙,暗示出写这篇“有叙有议”的文章应该如何布局:先写所见,穿插所闻,然后表达所感。

以上“导语”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基本作用”。而实际上,上述每个导语都不仅仅只有一个“基本作用”,只有认真阅读,揣摩品味,才有可能对其隐含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挖掘。所以,我们在遇到有“导语”的文章时,一定要对其多读几遍。

[练习]

1.说说下面文题导语中最关键的一个句子是什么?

文题“我懂得了珍惜„„”下面这样一段“导语”:“当青春微笑着向你走来的时候,生活也时时给你教益。有那么一次,它让你懂得了应该珍惜什么。请用上面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简析下面导语在文题中的作用。

文题:生活中难免发生些不如意的事,如自己的愿望、要求未能得到满足;考试成绩不好或是有错误受到了家长的指责、批评;或是受到误解、委屈等。遇到这种情况,多数人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受磨练,从而重新奋起。许多有成就的人是都是这样,但也有人从此一蹶不振。所以青年人必须学会正确对待错误和挫折。请以“在错误、挫折面前”为题,写一篇记叙、议论结合的不于500字的作文。

3.下面文题中的导语暗示了什么?

晨会上,当校长宣布你荣获某项荣誉称号或者向你颁发某项奖状时,台下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课堂上,当老师表扬你取得进步的时候,同学们的掌声会经久不息;在家里,你为父母分担了家务或做了一件有益于邻里的事情时,亲友长辈们会欣喜地为你鼓掌;有时候,你突然产生了一个灵感、悟出一个道理,也会仿佛听到来自心底的掌声„„当然,你也常常把掌声献给身边值得称道的人。请以“掌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有掌声响起时的场景和心理描写,还要具体写出如何赢得掌声的过程。

4.下面的文题中有“导语”吗? 题目:照片

提示:“照片”,反映出我们经历的方方面面的生活,摄下了我们走过的路,记载着我们的幸福、欢乐、怀念、骄傲、悲痛、懊悔、艰辛、稚拙„„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②写600—700字。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代替。

5.下面的导语中暗示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题目:我在努力生活是需要认真、需要努力的。一个人的志趣、情感、追求、理想、毅力、为人、工作态度、奋进精神、自立能力„„等等,都会在生活的细节之中表现出来。请用上面的文题,或叙说一个故事,或连缀几个生活的片断,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表达出你对生活的某种感悟,表现你为了健康成长而正在进行着努力。文中若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一律用假名代替。

(提示:1.是“有那么一次”,它是在暗示如何选材。出题者暗示考生写好一次经历,写好一件事情,考生应当在记叙一次经历或者一个事件中阐发自己懂得了应该珍惜什么,而不能去写几次经历;凡写几次的,肯定“吃力不讨好”,因为此类文章不合题意2.此“导语”在构思方面这样暗示我们:一是在取材时应结合自身实际;二是在叙述或议论中要注意将“重新奋起”与“一蹶不振”相对照;三是在议论中可以运用“许多有成就的人”的一些例子;四是文章的主题应是青年人必须学会正确对待错误和挫折3.这个导语很长,暗示了如何选材,还暗示了可以写自己得到掌声,可以写别人得到掌声,也可以将“掌声”虚化,写自己为得到某种心灵上的启迪而感到高兴、自豪4.这个文题将导语直接用“提示”语表达出来,点示了选材的角度,这样对考生更有利一些5.选材构思主题。)

(四)冷静排除文题的干扰

考场作文题中必须安排一点干扰因素。但于考生来说,这却是影响考场作文质量的不利因素。如果碰上稍偏、稍怪、稍难的题,考生的情绪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应对考场上难以预料的情况出现,考生要有充分的自信心,要有冷静的排除文题中干扰因素的技能。

一般来讲,中考作文题中可能出现如下干扰因素,对这些干扰因素,也有相应的排除方法。1.题意难解 如文题“告诉你我的一件新鲜事”,又如文题“在重兴学雷锋之风的日子里”。此类作文题在断句、读词上会使一部分同学感到为难。如对“重兴”一词,基础差、心理紧张的同学也许会因为理解不出“再次兴起”的意思而导致作文全篇覆没。

排除此类干扰的方法是,先凭借语感读题,初步把握文题的含义,再从语言习惯的角度去理解,最后运用语法知识去反复分析。如上述第一题,通过这几步,就可以确定应将题目理解为“告诉你/我的一件新鲜事”。

2.要求难达

如某地文题,写作要求就写了近200字,共六条,其中还规定“用脸色的描写表现心理变化”等。此类文题条件“苛刻”,不达到所限制的要求不能算优秀作文,容易让一部分同学难以动笔。

排除此类干扰的办法是顺应文题的要求,按规定办事,先认真快速拟好草稿,对照其要求修改,逐一落实,然后定稿。

3.材料难找

如某地中考为命题作文,题目是“这种做法应该提倡”,要求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又如某地文题为“机遇”。此类文题给考生造成的困难较大。前者的困难在于需要考生自己去找“做法”来议论,许多考生无法先陈述一种好的“做法”。后者则是部分考生未曾体验过或认识上不去。面对这样的考题,考生首先要冷静,力戒慌乱、焦急,然后展开联想,从自己经历过的、听过的、看过的、读过的、交谈过的诸多方面的内容中选出一个点,尽量靠近文题,扣住文题,构思成文。

4.体裁难定

如某地文题“生日”,可以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又如某地文题“伸出友谊的手”,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这类题体裁灵活,要求宽松,能适应不同同学的需要。然而它们也给考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考生需要考虑写哪种文体顺手、好得分,在酌定文体时就费了不少时间,有的同学写到途中写不下去,又调头重写。

应对此类文题的方法,一是把握住自己的心理流向,保持冷静;二是注意把握住阅读文题的最初感受,它往往反映作文构思的最佳选择;三是确定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文体,中途不要再换。

5.观点难出

如某地材料作文题,说的是某一富翁看到别人住在好看的三层楼上,也要工匠给他盖出第三层楼,但不要盖第一、二层楼。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据此写篇议论文。此材料寓义丰富,但考生绝大多数只提出“要打好基础”的观点,考场作文主题雷同。

排除此类干扰的方法是研读材料,展开联想,发散思维,努力地提炼出若干种观点,然后特别考虑自己拿出的第一个观点是否与别人相同,小心地删去几个观点,最后确有把握地确定一个观点。

6.有劲难使 如某地材料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了一张详细的个人履历表,要求按照此表写一份“人物小传”。这个题完全避免了猜题押题,可以使所有的考生的“考前准备”排不上用场。但由于“小传”的平实性,也会使一部分优秀的考生无法施展自己的写作技能。

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就得考虑如何在构思上去进行突破,力求用全新的结构模式完成全文的写作,其次就是要注意语言表达,要在平实的基础之上做到生动与准确。

另外,还有两题选一、一材多作以及题型太新太活等因素,都可能给考生一定的写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在中考作文复习中针对上述情况进行一些抗干扰训练。[练习]下面所选的都是中考作文题。它们难吗?如果你有难处,该如何排除它呢?

1.在竞争的热潮中

2.我最爱唱的歌。要求结合歌词内容,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3.以“友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4.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文学名著。要求介绍的必须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可以从内容梗概、艺术特点、文学地位及影响方面去介绍。介绍的必须是一本文学著,不能是一篇文章。 5.读下面一段文章,以“留在我心中的歌”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短文:

感人的歌声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无论哪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最初在哪里听过,那里的情景就会深深地留在记忆里。环境、天气、人物、色彩,甚至连听歌时的感触,都会烙印在记忆深处,像在记忆里摄下声音的影片一样。

6.读下面这则故事,你有哪些想法,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写一篇议论性短文:

古代有一个人卖马,在市场上一连站了三天,无人问津。此人就去见以识马闻名的伯乐,愿出一天工钱,请伯乐绕着他的马转转看看,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看。伯乐照着他的要求做了以后,马价一下子就涨了10倍。

7.题目:从名人的谦虚所想到的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1.难在从“热潮”中来表现一个“竞争”的故事,学生难得有这方面的丰富材料2.这个题目,在很大的范围内,不能保证说每一个考生都有一支“最爱唱的歌”,如在偏远落后地区的同学,就可能是这样。所以这个题目对一批考生显得很不公平3.这是宽泛而熟悉的用滥了的文题,不难,但也许会给以考生编造说假及套用范文的机会4.这个题太难了,只有少数考生能得分5.这个题的“难”与第2个题的一样,它还有容易让考生“走题”的干扰性——如果不读或不注意读文题中的那一段话,也许就有同学用“留在我心中的歌”的比喻义来写文章——写到其他“有意义”的事上去了6.这个题难在不大好提炼出观点7.这个题比较偏,也比较难,它从知识面上让考难生以应对。第一,也许考生对名人的事迹了解不多,对名人谦虚的事迹了解会更少,第二,由于平时较少注意这些内容,所以表述起来有困难。)(五)注意文题中的“隐含信息”

传统的中考作文题型至今还在以严肃的面目“坚守岗位”,没有多大变化。但从中考作文题的创新和发展来看,现在很多文题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文题中往往安排了活泼生动、情感动人的文字。它们之中,隐含着丰富的信息,要想中考作文获得优秀成绩,不可忽视对它们的认真审读。

每一个中考作文题,不论其题型如何,都有周密具体的写作要求。这些写作要求透露出来的,有很多是“警告性信息”,它们的作用,是提醒考生防止“技术犯规”,保护考生“少失分”。这些“警告性信息”告诉我们:

1.要注意保密

由于中考作文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所以中考作文卷中最容易透露考生的真实姓名、校名,或者让人从真实的地名中猜测到校名。这样就容易导致作文阅卷中的抬分或压分现象的出现,使中考作文在某种程度上失去竞争的公平性、严肃性,甚至造成阅卷工作的混乱。因此,中考作文题在要求中随时注意提醒考生对此予以充分的注意,作了甚为详尽、严格的要求。

其表述的形式主要为:

1.简单表述。如:不要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2.复杂表述。如:文中不得出现学校、班级名称和有关人名(包括本人、家长、亲属、老师、同学等)。

3.指令式表述。如:凡涉及真实校名、人名、地名,一律用代替。考生如果忽略了这些规定中所隐含的“扣分”信息,往往会在不经意之中丢失了宝贵的分数,甚为可惜。于是有些出卷人干脆把问题挑明,如:文中如需出现人名、校名,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有的措词则更加严厉。如:文中不得出现校名、姓名、必要时可用代替,否则试卷作废。

还有的措词简直就是严重警告。如:文中不得暴露自己所在的地区和学校,否则给零分。 这可能是在众多的“不保密”的试卷面前所采取的“惩前毖后”的措施吧。

2.要注意字数

不按要求中的字数去完成考场作文,也要受到“扣分”的“处罚”,好多考生不了解这一点,或者在写不出的时候马虎了事,结果篇幅不够;或者希望得到好的评价而尽情展示,超过规定的字数,糊里糊涂被扣了分还不知道,这也是很可惜的。

一般来讲,中考作文题中对字数的要求有如下几种表述。

(1)“左右式”。如“写一篇字数在600字左右的文章”等。这一“左”一“右”的含义就是500字以上、700字以下的文章不会扣“字数分”,如果是小作文,则“左右”的幅度不能超过50字。(2)“不少于”式。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等。这“不少于”的含义就是“要超过”,超过的字数,大作文可在100字以内,小作文可在50字以内。

与“不少于”相对,还有一种“不超过”、“以内”式的表述,字数的限定可按上例类推。(3)“之间”式。如“字数在400—500之间”、“字数在400—600之间”、“写一篇四、五百字的议论文”等。这时考场作文的字数一定要按规定办。

(4)综合式。如“字数500字左右,但不得少于400字”等,这也应该按规定办。

中考作文之所以限定字数,首先是为了公平竞争的需要,其次是为了阅卷的方便。字数的限定合乎初中生的表达能力,所以每个考生都应该注意这个要求。

3.要注意表达方式的选用

文题要求中对表达方式的限定也很严格。考生若不注意对此方面的规定,起码会造成两个方面的失误,一是没有综合地使用表达方式,二是写错文体。这方面的扣分将大大超过因字数不合要求的扣分,考生将蒙受“重大损失”。所以,要千万注意准确选用表达方式。

对于表达方式,文题中有两种“要求”。 一为“硬要求”。

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如:在叙述的基础上,要有适当的议论。 如:要运用描写的方法。

如:以叙述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前三例要求很明确、很单纯。第四例要求也很明确,但要求的层次高一些,如果考生不以叙述为主且适当穿插或抒情、或议论、或描写,那么作文质量永远上不了第一类,充其量也只能在二类作文中徘徊。

二为“软要求”。

如文题“我为此而自豪”:“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又如文题“友谊”:“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此类要求十分宽松,考生可以任意选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方式抒写内容、表达情感。考生要结合个人实际水平或特长,扬长避短,以稳妥为要,作出最佳选择。

4.要注意选材、构思

有些文题对选材、构思也提出了要求。不要小看或忽略了它们,否则也会得到“扣分”的结果。此类“要求”主要分两类。

一类是选材要求。

如“选择一两件平凡小事,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优秀品质”,如“围绕中心选择一两件事表现一个人物 ”,如“选取两件事,围绕一个中心”等。 前二者允许选“一两件事”,最好依此行文;后一题规定“选取两件事”,可千万不要来点创造性,去写三件、四件事。

一类是构思要求。

如“文中要有场面描写”,如“合理想象,用第一人称,以信为线索,写一篇五六百字的记叙文”如“按照书信格式写”,如“以日记的形式写”等。

既然文题中进行了这此限制,考生就不必去违背,要想到这些要求中隐含着的警示。

另外,有的文题的要求对规范地书写、标点占格、如何拟题、如何把文题补充完整、如何运用文题所提供的材料、图画等,也都作了说明,考生在读题时均应予以注意。

同时,我们还应知道一些关于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方面的信息。

下面是对一些地方2001年中考作文评分扣分或加分的“标准”的介绍,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知己知彼”,争取加到一些分,也可以避免无端地丢失分数。当然,这样的信息对于毕业班的语文老师也是很重要的。

如:给考生加分,主要有如下一些规定:

内容或表达有创意者可酌情加1—3分,加满3分为止。(山西省)

文章基本切合话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具体,如果表达十分突出,可加3—4分。(安徽省)

书写工整、规范、文面整洁的,加1—3分。(江苏连云港市)

内容有新意,可加1—5分,加到“内容项”满分为止;语言流畅,可加1—5分,加到“语言项”满分为止;结构巧妙,可加1—3分,加到“结构项”满分为止;卷面非常整洁,可加1—2分,加到作文满分为止。(北京西城区)

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40分为止。(1)感情真挚(2)立意新颖(3)构思巧妙(4)语言有特色。(河南省)

而扣掉考生的分数,则显得严厉一些、细致一些: 缺少文题,扣3分。(山西省);缺少标题扣2分。(温州市)(要求自己拟题而)不拟题者扣3分。(甘肃省)

书写、标点不规范、字体潦草的,酌情扣除1—3分。(山西省) 书写不规、涂抹严重的,扣1—3分。(甘肃省)

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每2个扣1分,扣至5分为止。同一个错别字反复出现,不重复扣分。(吉林省)

标点符号错误较严重者,酌情扣1—2分。(南京市) 全文一逗到底或没有标点的扣2分。(北京西城区) 文章不足600字,每少50字酌情扣1—2分。(安徽省)

字数不足部分,每50字扣1分,扣分不超过4分。(北京昌平区)

(作文80分),不足300字的,48分以下;不足400字的,64分以下;不足500字的每少20字扣2分。(大连市)

作文中如果出现镇(乡)、学校的名称和师生真实姓名,从总得分中扣5分。(北京昌平区)文章中出现了真实校名和真实姓名者,降一等级给分。(四川眉山)

(在命题作文中)凡自命另外的文题进行作文且内容完全不是本试卷文题所要求的,给10分以下的分数。(湖北荆州市)

凡作文只写开头、结尾,而在中间充塞其它内容诸如课文语段的,给10分以下的分数。(湖北荆州市)

作文内容完全不符合题意的,只能在7分以下给分。(贵州铜仁地区) [练习]

1.举例说明下面文题中隐含着哪些“扣分”的信息。 题目:我有一双

的手

要求:①根据所写内容,选用恰当的词,把题目填写完整。②叙事中要细致地写手的动作,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③在叙述的基础上,要恰当地运用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④语言表达简明、连贯,文字要通顺,全文不得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写出县(区)、学校的名称和师生的真实姓名。

2.说说下面的文题中隐含着哪些对考生有利的信息。

憧憬未来,展示未来,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在奔向未来的脚步声中,她的轮廓我们已隐约可见。请以上述内容为中心自拟题目,写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

要求:①自拟的题目中必须嵌进“未来”二字。②文章叙写的对象必须是“我”“、我们”。③字数600—800。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 篇5

【解题技法】

仿写题并不是单纯地仿造句,它有着需要遵循的规则和解题技巧。从解题步骤上看:首先要审清题型,明确答题方向;其次要认真研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领会所给语言材料蕴含的思想内容;再次是仔细分析例句特点、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句子的结构特点,所用的修辞手法等。落实到组织语言进行仿写时,要展开合理想象,让仿写句与例句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锤炼语句,使其与例句达到和谐、照应。

从解题技巧上看,解答仿写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内容上的统一性,要顺应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做到文脉相通。②结构上的一致性,仿句要与例句的短语类型、单句成分、复句关系等,句式一致,字数相近。③修辞上的一致性,要求与例句中的修辞手法相同,符合句子的语境。④语意上的协调性,要求与例句前后语意连贯,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风格协调一致。⑤联想想象的创造性,要求仿写的句子除了做到前面的四点,还应做到创新、有个性,而不是人云亦云。

【题型扫描】

考点一:续写式仿写题

(2013山东临沂卷)请你仿照画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相近,句式相同。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 , 。

[解题指津]这道题属于续写式仿写题。解答这类题要结合语境,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特点。既要注意句式结构和语意的限定,又要同时兼顾修辞手法、前后连贯及整体的语言风格。原句中出现“可以使……变得……”的句式和“软弱”与“坚强”的反义词语,这就要求学生按照“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格进行仿写,并能突出“读书的作用”这一思想内涵。

[参考答案]示例:可以使卑微的生命变得高尚;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可以使浮躁的心态变得平和。

考点二:开放式仿写题

(2013四川乐山卷)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解题指津]这道题属于开放式仿写题。这种题一般只提供一个句子或一段话,不限定仿写的内容,或是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仿写句在句式和修辞上的要求,不必顾及仿写的对象和内容,但要兼顾整体的语义关联。例句中出现“无论……还是……都是……”的条件句式和“高深莫测”与“不值一提”的对举词语以及比喻辞格,这就要求学生按照“条件复句”“对比”以及“比喻”的修辞格进行仿写,并做到前后的语意相关。

[参考答案]示例一:无论是烟波浩渺的太湖,还是清澈见底的漓江,都是大自然慷慨大方的馈赠品。示例二:无论是济世兴邦的梦想,还是瑰丽无比的幻想,都是青年人勇往直前的助推剂。示例三:无论是振奋人心的成功,还是灰心丧气的失败,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考点三:补充式仿写题

(2013福建莆田卷)仿照下列语段中的画线句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

莆田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兴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辞旧岁挂灯笼,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冬至暝(前夜)搓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好运发财……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解题指津]这道题属于补充式仿写题。这种题中的仿写句,往往嵌于所提供的语言环境之中。补写的要求有的明显,有的隐含在语境之中。该题隐含的要求是必须结合本地有关的传统节日习俗,并揭示出它的寓意;明确的要求是句式要与语境中的句子一致,并且与之构成排比句。

[参考答案]示例:元宵节游龙灯,寓意人丁兴旺、迎祥纳福。

考点四:话题式仿写题

(2013天津卷)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一本书像 。 [解题指津]这道题属于话题式仿写题。即命题人提供一个语言环境和可供模仿的例句,给一个关键词作为写作对象,要求学生以这个关键词为话题进行仿写。该题的隐性要求是仿写句应为比喻句,并能突显读书的作用;明确要求是围绕“读书”话题来写,仿句与例句的句式要一致。

[参考答案]一本书像一盏灯,指引我们走入别样绚丽的人生旅途。

考点五:套用式仿写题

(2013重庆卷)仿照下面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中国梦”催生“重庆梦”,激发“我的梦”。梦想给予拥有者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因为梦想而在世界之林中跃马扬鞭,日新月异;重庆会因为梦想 ;我会因为梦想 。

[解题指津]这道题属于套用式仿写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意,辨明例句的写法,然后直接套用。例句从总体上看,是一个因果句,从内容上看,写“梦想给予拥有者强大的力量”。因此,仿句也应套用因果句式,凸显怀揣梦想便能拥有巨大力量的中心意旨。

[参考答案]重庆会因为梦想而在两江环绕中扬帆起航,傲视群雄;我会因为梦想而在人生旅途中披荆斩棘,执着前行。endprint

【拓展演练】

1. 仿写句子。

豁达是一种境界,一种品质。不要因为被别人误会而心怀怨恨,重要的是澄清误会;不要因为小事与父母吵得不可开交,重要的是真心交流; , 。

2.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其与前面语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因为天空广阔,鸟儿才可以自由飞翔;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 ,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私的包容。

3.请在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小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夜莺歌唱,喜鹊报春,讲述着人间的欢乐; , , 。让我们心存感恩,为它们赞美,为它们歌唱:赞美这成长路上风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

4.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根据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仿写一个句子。

示例: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仿句: 。

5.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困境无可避免。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 ……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 ……

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

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

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

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

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

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

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

6.参照画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具体形象。

一位诗人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一个眼神里有思念的影子; , ;一块岩石里有群山的影子,一声细语里有关爱的影子。的确,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世界,任何细微处都含有真感情。

7.“人”字形体很简单,但内容十分复杂,请看一些人生体验:

A.一撇是男人,一捺是女人,这个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

B.一撇是理智,一捺是情感,理智应该置于情感之上;

C.一撇是误会,一捺是谅解,人世间既有误会也有谅解。

请依照这种思路和句式仿写出D句。

有些同学做出了下列仿写,请选出这四个句子中最合乎要求的句子( )

①一撇是太阳,一捺是月亮,太阳和月亮都能发出光亮。

②一撇是亲情,一捺是友情,人世间既有亲情也有友情。

③一撇是失败,一捺是成功,人们往往经历了失败才会获得成功。

④一撇是阳刚,一捺是阴柔,只有刚柔相济,才能成为一个性情完美的人。

8.初中新课结束了,老师将三年所学的鲁迅作品整理如下,布置了“重温经典”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下列中的一篇作品,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示例,续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

七年级上册:《风筝》

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

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

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雪》

九年级上册:《故乡》

九年级下册:《孔乙己》

示例:一件长衫,尽显迂腐落魄。(《孔乙己》)

上一篇:宫颈癌的防治知识下一篇:乘“世界橙乡”之风,促赣南苏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