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中考自由命题作文写作技巧(共10篇)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自由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篇1
一、善于引导,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作文写作提不起兴趣,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教师在作文批改时,也会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存在着凑字数、逻辑混乱、语言不通等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措施来激发学生进行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还可以做到让学生有情可抒。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社会等生活资源给学生提供话题资料,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从而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比如教师设置一篇有关家乡的作文,可以不使用《我的家乡》这类传统的题目,而用《请到我的家乡来》。前者题目范围过大,不利于学生找到切入点。而学生看到后者之后,就会联想到家乡的景色、家乡的风土人情等等。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话题作文的方式,这种命题方式也是中考作文中常用到一种方法,如2015年,贵州黔南的中考作文就是以珍惜为话题。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应该重视这种命题方法。例如在母亲节,老师可以给学生设置有关妈妈的话题作文。命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这首《懂你》是上世纪中国电影《九香》中的插曲,由满文军主唱。其中展现母爱的电影镜头能很好的刺激学生的感官,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就会被激发出来,由此可见,教师采用合理的引导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优化文章构思
文章构思是衡量作者写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新课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站在独特的视角下,看待生活,从而使学生能够巧妙地构思作文。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式也开始灵活起来、多变的命题方式。如2015年,湖北武汉的中考作文是以“成长”为话题的材料作文,但是很多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到了故事的主体“树”,而忽略了关注树成长的旁观者“人”。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避免学生作文跑题。构思武汉中考的这篇作文,学生可以以陪伴者的成长经历为主题,也可以以“成长需要等待”为主题,这两种立意能凸显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每年的中考文章中都会出现雷同的作文,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学生根据话题选择写作材料时,总是千篇一律。按照作文写作的内容来分,其写作材料不外乎人、情、物、事等,作者若想写出新颖的文章就应该对材料多分析。教师应该多指导学生分析话题。比如2015年河南中考作文是以“感动”为中心词的半命题作文形式,规定了学生的立意指向,扩大了学生的选材范围,可是学生在选材构思时还是出现了雷同的现象。因而教师应该给学生点出这个命题材料中的关键点“微”,情感上的“微”,没有具体的重量之分,而事物上的“微”则有广义和狭义的对比,学生若要选择情感上的“微”,就应该注重情感的深层表达,如果选择事物上的“微”,就应该重视广义下事物的选择,如书包就能体现作者新颖的构思,如泪水,与”微”搭配就显得很牵强。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自由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篇2
在中考的作文题型中,有半命题、命题、材料、话题作文等四种,各具特色,相辅相成,却都不可忽视其重要性。半命题作文处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中间位置,有其特有的限制,也有其开放性。针对于初中生的心里因素,半命题作文具有独特的个性,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优势。掌握半命题作文的写作特点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让学生在中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
中考 半命题作文 命题特点 写作方法引言
作文作为中考语文中分数比重最大的一道题,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根据题型的不同,应对的写作方法也各有所异。传统的教学方式确实给学生带来了许多写作的技巧,不断地带动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但是,多年来照搬的运用,还是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下,作文的教学不断的变得更加的个性化。
1.半命题作文题目解析
1.1半命题作文的相关概念
半命题作文即是作文的题目只写出一部分或者一半,其他部分由学生自己发散思维填写的一种作文题型。这一题型需要学生从题目中、题目背景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扩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表达能力完成作文。
从2007年—2009年的中考题目数据显示,半命题作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根据2015年全国中考题型总汇可以了解到,半命题作文题目还是较多的。
由上图可知,半命题作文不断出现在学生的中考试卷中。
1.2半命题作文的命题特点
半命题作文是比较灵活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给出的一半或者一部分题目,运用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写作。并且半命题作文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丰富且短暂的提示,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选择内容,完成写作。比如说:“_______,你不一般”“难忘______的眼神”都是极具特色的题目,选择的空间也变大,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累计的知识、兴趣,驾轻就熟的选出作文素材[1]。
当然,也有的半命题作文没有如此的开放,而是相对的加了限制。比如说:“______童心”作文中有几个选择“拥有、发现、久违了、爸爸的”等等。
1.3半命题作文的不同命题结构
一、命名前半题:比如说“笑傲______”“世界只有______”“在考验中______”“给自己一个______”“我读懂了______”“我渴望______”等等。
二、命名后半题:“______,做我自己”“______并没有结束”“______的承诺”“______的岁月”“______,我的最爱”“______触动了我”等。
三、两端命题,中间自命名:比如说“沉醉______的世界”“这里的风光______好”“一路与______同行”“走在______的小路上”等。
四、交叉的命题方式:比如说“我和______一起______”“有一种______叫______”“从______中学习______”等等[2]。
命题作文有各种各样的命题方式,给学生的选择空间更大,在学习中,教师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对学生的半命题作文教学,让学生在中考尽情发挥优势。
2.中考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补充题目,只有将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够更好的完成下面的步骤。在审题的过程中,学生要通过作文给出的背景的提示进行选文章素材,选好之后根据自己所选内容进行补充题目。这样补充好的题目就和命题作文一样了,学生可以发散思维开始写作。补充题目的过程,考察的是学生日常学习的积累知识,学生初中阶段的写作特长。选择的内容以自己熟悉的为主,发挥自己的特长,写出新颖的文章,这样才能够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获得高分。但是,依旧要注意以下几点:
2.1认真审题,明确具体题目的开放点以及限制点
如上述中提到的“______,我的最爱”。根据这一题目来说,学生必须考虑到,这个半命题作文以“我的最爱”为中心点,在写作的过程学生要围绕“最爱”为主题。在补充题目时,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或事进行叙述,会更加贴切,表达出来也会一目了然。比如说“爸爸、妈妈、书籍”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以此来突出中心点。
认真审题还包含了对题目的每一个字都要认真的理解,不遗漏,减少错误的几率。对于半命题作文中的提示,也是学生不容忽视的,有的应该予以采纳、有的作为参考。
2.2注重知识的积累,内容创新
一篇好的中考文章,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平时注重素材和知识的累积,在写作时能够有效的运用进来,发挥作用。写半命题作文时,要结合自己日常的喜好、兴趣写,内容要自己足够的了解,但是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在题目的补充上,内容的选择上,都要朝新颖的角度出发,这样能够吸引住别人的眼球,得到更好的成绩。
2.3结合实际,化小题目
在半命题的题目填充中,学生要注意,题目的范围不能往大的方面进行填充,而是选择小的方面,这样会更加方便叙述。能够写的更加真实、更加具体。比如说“ 是幸福的”,这时,就不应该填“人生”,人生的范围过于的广泛,无法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学生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3]。就可以选择“读书、有朋友”之类的进行补题。
2.4内容积极向上
对于半命题作文而言,学生的选择空间比其他类型的作为选择空间要大,自由程度高。学生在选材的时候应该注重内容的积极性,不要选择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材料,这样会给作文的得分带来劣势影响,降低作文的整体品味。
3.结语
一篇中考文章,改卷老师最先接触的便是题目,一个具有特色的、新奇的、生动的题目,能够吸引老师的眼球,为文章获得第一印象的高分。结合自己的积累,写出新颖的内容,会让一篇半命题作文发挥到极致,获得高分。
【参考文献】
【1】王兰.来自中考作文评卷组的声音——2011年哈尔滨市升学考试语文命题作文写作误区与对策【J】. 初中生优秀作文,2014
【2】李自斌,胥积宏.精妙立意 精巧构思——半命题作文的中考应试写作指导【J】. 新课程(中),2015(03)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自由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篇3
冲刺中考 2012年语文半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半命题作文就是作文题目只出现一部分,另外一部分要求考生自己补充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具有半开放性,在中考作文中出现的几率很高。
一、“半命题作文”补题五原则
(1)反复斟酌,细察“隐信息”。
反复斟酌,细察“隐信息” 如:“___让我陶醉”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让我陶醉即可看出,本文的写作要采用第一人称; 要写的事物须是美好的、积极的、令人“陶醉” 美好的、积极的、令人“陶醉”的。
(2)扬长避短,熟悉为先。
考场作文要“速成” 因此,在补题时,考场作文要“速成”,所选择的词语,应与自己平时库存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相契合;定的内容,须是自己较为熟悉、感受较为深刻的生活事件或情感体验。
(3)创新求异,独树一帜
中考中由于万千考生一道题,一不留心就造成一道题上的“雷同撞车”现象。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选择最能 突出自己的体验、人无我有的内容。当你看到“如果我是……”这样的半命题时,你会想到什么?是班长、爸爸还是老师等人物?或许“一只鸟”“一片云”“奥运大使”等更能体现新颖独特。
(4)力避空泛,小处切入。
补题最好“小口径切入” 题目不要补得过大。可采用具体或抽象事物入题的补题方法,有效缩小写作范围。如:“我好想___”,可补写“栽一棵苹果树”、“拥有一间书房”等;又如“告别___”补写“自卑” 补写“自卑”、“初三”等范围具体的内容,这样就降低了写作的难度系数。
(5)搭配得当,合乎逻辑。
选词补题,应注意词语之间搭配得当,合乎生活逻辑。如:“我第一次___”,若补填“哭”、“淘气”、“做梦”之类,就不符合生活事理。因为这些事情大都发生在人的婴幼儿时期,是难以界定“第一”的;而如果换成“领奖”、“说谎”、“远行”等词,则因为其在考生脑海留下的深刻印象,情理皆通。补题还要前后照应,合乎题旨。如:“___谢谢你”,补题内容应为与“你”照应的称呼或姓名,如“老师”、“对手”等。若填上“辛苦了”、“再一次”等,就明显与题旨相悖。
二、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关键在于补题。
如“___的味道”,若补填“打麻将”、“抽烟”、“自杀”等词语,内容是消极的,思想是不健康的,得分必定不理想。若开动真情和想象的钻头,向思维深处钻探、挖掘,补填“得奖”、“挨批”、“失败”等词,虽仍然平淡无奇,毕竟“挨批”“失败”等词深刻多了;若再掘一锄,进入“情”的层次或“想象”的层次,补填“母爱” 飞翔”等内容,兴许 阳光” 就能别开洞天,胜人一筹。就能别开洞天,胜人一筹。
最后预祝长沙中考学生都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考进自己理想的中学!
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篇4
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如四川乐山全命题的题目是“我最爱这里的风景”。程度副词“最”在这里就是关键词语。必须通过比较,以突出“爱”之“最”。例如有位考生把“我最爱这里的风景”定位在柳,开篇就旁及其它植物:“我校的风景很美。松柏常青,夏荷婀娜,柳树成阴,钻天杨挺拔。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使我喜欢,茅盾所写的质朴的白杨叫我赞叹,陶铸赞颂的坚挺无畏的松树同样令我敬佩,但我由衷喜欢的风景却是被人们称做‘弱女子’的柳树。”这里,“最”字已经呼之欲出;接着文章从柳是“绿得最早的春色”、“黄得最晚的生命”、“最具有热爱母亲的情怀”等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在比较中一个“最”字贯穿始终,准确地演绎了文题。如果像有的考场作文那样就柳写柳,无所旁及,那就误为“我爱这里的风景”,偏离了题意。
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如:“行动的力量”,(江苏淮安卷)要突出表现“行动”一词给我们的力量。再如《一个会变的人》,要扣住“会变”,或写不同时期的“变”,或写不同环境下的变,都算切题。
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眉山卷)就是一个比喻义很强的考题,“一朵浪花”,既可以理解为一件事、一种感情,也可以理解为一处景观、一次误会。
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如福州泉州“和父母交朋友”这一题目,审题时必须明白:人物是“我”和“父母”,主题是“交朋友”,这就排除了“交朋友”的其他人物和生活琐事,文中的“朋友”具有特殊的身份,这就决定了切入口应定在与父母之间的交流、理解、包容、互尊互爱等情感因素上,在这个前提下,再确定文章的创新点。
五是指审题时把题中有些关键词的语法意义作一番自我诠释,体会清楚后,再用来指导构思立意。例如20江苏省无锡市考题“门其实开着”中的“其实”指什么?有什么语法意义?此时你应该迅速搜索库存信息,得出下列认识:“其实”一词在语境中能承接上文,但和上文的意思往往相反,有修正、更正或补充的作用。明白了这些,你在构思时就会明确自己的文章中需要“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容是什么,也即“其不实”的情节有哪些,然后才能够通过“其实”转折,由“其不实”过渡到“其实”,造成结构上的跌宕波澜。如果你丢掉了前面的.审视诠释,那你就可能把“门其实开着”
写成“门开着”或“门”。如有位考生设计的情节:“参加网页制作比赛——家长、同学都支持——自己努力练习——夺得第一名——成功的门其实开着”。这位考生在进入成功之“门”前,有没有遭遇曲折?有没有犹豫动摇?有没有灰心丧气?这一切都没有写,这就写成了“门开着”。文章的整个过程没有触及“修正、更正或补充”的内在联系,结构上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其实”所包含的内在意义没有体现,显然偏离了题意。
六是把有些关键词放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考察,明确其适用环境和内在联系。例如年西宁的全命题作文题是“这里的景物也美丽”,这种用副词“也”的作文题,我们可以用代号恢复其语境:“A——d,B也d”。这里,“A”“B”表示两种事物,“d”表示其共有属性。“A”是一般性、公认性的,“B”则须具有特例性、创意性,选择B往往带有某种哲理色彩。例如“收获是享受,付出也是享受”,“成功者美丽,跌倒者也美丽”。这一题中的“景物”如写“荷花”、“菊花”就不对了,因为它们都有美的公认性,写不起眼的花草才符合题意。当然也可以写“虚”的景物,虚景也要具有特例性,创意性。
在考场上,有些题目题意明确,我们能迅速地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如:“孝敬父母二三事”(湖北省恩施卷)、“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四川省眉山卷)等。也有些题目题意比较隐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才能挖掘出命题者的用意,如:“门其实开着”(江苏省无锡卷)、“印象”(辽宁省大连卷)等;还有些考卷的命题者设计了导语或提示语,让你有所感悟,打开思路,在做这类作文的时候,要读懂提示语的含义,才能有感而发。对于不同的命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审题策略。
①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用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如《心愿》这个题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审题有难度。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在原题的前面加上“我”、“妈妈”、“班主任”等因素,使题目成为《我的心愿》、《妈妈的心愿》、《班主任的心愿》等,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明确了,文章体裁也就很容易确定了。
②另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如果题目出的是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写,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去审题。
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篇5
请以“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二、审题
1、“其实很简单”是省略主语的陈述句式,如可以补上“快乐”、“幸福”、“关爱”、“感恩”、
“尽孝”、“成功”……
2、理解文题中“其实”暗示的要求:“其实”指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很难,其实并不难。它暗示了行文的情节应该设计为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了是那样。
三、选材、立意
1、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带着满足的心生活,就是能够关爱别人,就是能够谅解别人,就是能够理解别人,你读懂了,你用心体会了,你就会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
2、快乐其实很简单,原谅自己或别人可以原谅的过错,不要一味地内疚后悔或漫骂责怪,让你的心情轻松起来。
3、感恩其实很简单,对亲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示对他们的关爱,这就是感恩。比如:为亲人端茶、送饭、嘘寒问暖用来回报亲人,表示对他们的关爱。
4、成功其实很简单,把我们人生征途中的目标具体化一些,以坦荡的心情迎接挑战,相信你我一般的凡人,也可以取得成功,因为成功其实很简单。
四、写作构思
1、写一件事的作文:生活中什么其实很简单,为什么说它其实很简单,用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它的简单,最后再谈谈自己的感悟。
2、以镜头剪接的方式,再现生活的精彩,最后再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中心。
五、范文示例
(一)其实很简单
尽孝,其实很简单。
父母的恩情深似海,我相信每个人都有颗尽孝的心,可是许多人都认为尽孝需要一大笔财富,因而他们觉得尽孝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尽孝是极其简单的,父母所想要的并非是无尽的物质享受,他们所想要的仅仅是你力所能及的,哪怕是一个发自内心的浅浅的微笑。
对此,我深有感触。
上初中以来,因功课紧张,我从不动手干家务,母亲身兼多职,洗衣煮饭打扫样样不离手,父亲则义无反顾地承担着家庭重担。每每看到他们脸上滑过的汗水,我总默默许下心愿,我将来一定要有所成就,好好孝敬父母,但这太难太遥远了。
那天中午放学,恰巧母亲外出,父亲正蹲在地上工作着,他那专注的眼神都集中在手里的零件上,谁也无法打断他。我越过这熟悉的场景,直奔入厨房寻找“能量来源物”。令我大失所望的是,锅里空空如也。我肚子里“空城计”已唱了一遍又一遍,顿时我生气极了:“到底是钱重要还是我重要,只顾挣钱不顾我!”我又气又饿地走出厨房,本想大发脾气,但看到父亲那矮小的`身影,蹲在地上的他已完全失去幼年时在我心里那高大如山似的形象。我蓦地发觉:父亲老了。于是,心中的气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我知道,这段时间对父亲来说,是犹如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时期,不仅要忍受饥饿,还要完成这艰难的工作。我为啥不下厨煮饭给他们吃呢!说干就干,我操起很久未碰的厨具,洗菜、切菜、炒菜,做这一切时,我都觉得是那么的温馨与幸福。因为我的心里藏着一个给父母的惊喜。
“开饭喽!”随着我一声吆喝,父亲已放下手头事在洗手了,母亲也已归来。这时,我才发现父母脸上那熟悉的欣慰的笑容,“孩子长大了!”我高兴极了,一次举手之劳竟能让父母如此欢喜。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会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感恩。可惜,他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
“百善孝当先”。尽孝并不要等到辉煌腾达时才能做到,父母最想要的,正是那份最真最实在的行动。尽孝,其实很简单。
(二)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幸福,有的人一生在追求,一生感觉不到幸福;有的人从未刻意追求幸福,却时刻品尝着幸福;有的人在别人眼里已经很幸福了,而他自己却体会不到;有的人在他人看来很不幸福,而他却觉得十分幸福。幸福说到底,只是一种感觉,有感觉了,也就幸福了。
一
一位在他人眼里很有身份、很有地位的人,一位在他人眼里什么都不缺、什么都拥有的人,一位在他人眼里很高贵、甚至很难接近的人,突然有一天,他的同事,他的朋友,他的邻居都发现,这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每天一大早,却在他们家的卫生间,大桶大桶地洗着孩子的尿布,洗好后,又来到自家的阳台,一块一块认真而又细致地洒好,下午再一块一块地迭好。他的妻子自豪地说,丈夫在洗尿布时,一边洗、一边哼着小调,那神情,严然做着一件十分开心、十分快乐的事。有人说,他完全可以用尿不湿的,他完全可以找个保姆的,他的父母,他的岳父岳母也说,他完全可以让老人做这些事的。但他不需要,他对他们说,他要自己做,他觉得他应该这样做,他是父亲,他从洗尿布中,享受到了做父亲的快乐和幸福。
二
也许,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一片泥地上,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他们正在用他们的小手,尽情地玩着泥巴。他们捏泥人,做泥团,用泥巴做一顿丰盛的宴席,小女孩还用比小男孩更加灵巧的小手,捏了很多很多的泥巴花。然后,把捏好的小工艺品整整齐齐地排列好,比他们家中自个的小房间收拾得整齐得多。小男孩还提议,两个人共同做一个恐龙,尽管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恐龙,只知道有恐龙这个东西。但是,他们硬是用自己的小手做好了恐龙。当他们完成后,两人一起舒心地站起来,象两个大艺术家一样,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此时此刻的他们,那幸福的神情,只有他们自己能够体会得出来。在那一刻,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们也一定没有想到,为了他们的幸福,今晚,他们的父母又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洗衣服了,因为,他们身上的衣服沾满了泥巴。
三
一对中年农村夫妇,丈夫陪同妻子到城上大医院看病,晚上,他们来到城市的某个公园。
这个大门旁写着公园的公园,其实并不是公园,而是城市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地方。当他们向着公园的深处走去时,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搂着的搂着,抱着的抱着,亲着的亲着,更有一些女青年,躺在男青年的怀中,说着话,撒着骄,一副陶醉的样子。起初,他们有点不适应,看到城市小青年的动作,他们的脸身微微有些发烧。他们走路也十分小心,唯恐他们走路的声音太大,引起男女青年们的不满。渐渐地,他们被小青年们的行为感染,丈夫拉起了妻子的手,妻子尽管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接受了丈夫亲热的动作。当他们也在一个没有其他人的地方坐下来,妻子把头靠在丈夫的身上,丈夫搂着妻子的肩膀时,只听妻子轻轻地对丈夫说道,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四
在上班的路上,我每天都要从一个垃圾箱前走过,每天也都能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在垃圾箱中寻找着在她看来值钱的东西。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刮风下雨,一天也不拉下。时间长了,她也认识了我,遇到我时,还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
我为她的精神所感染。一天,我问她,为何不去找一个工作做。她好象很无奈,也好象很无所谓地说,找不到,也不想找了。我又问她,一天能有多少收入。她告诉我,有十多块钱一天的,也有多一些的,能够供孩子读书就行。只是她又告诉我,孩子马上要考大学了,成绩还不错,如果能够考上大学,可能钱就不够了。
这一天,我刚刚路过垃圾箱,准备去上班。突然,看到一位邻居急匆匆地走向垃圾箱,说是有东西被爱人扔到垃圾箱中了。我问是什么,他没说,但从他的表情中,一定是重要的东西。果然,捡垃圾的中年妇女告诉邻居,你刚才把一个装着钱的信封摞到垃圾箱中了,她正在等着他呢。邻居很感动,抽出几张百元现钞准备给哪个捡垃圾的,但被拒绝了。但是,在哪位捡垃圾的中年妇女的脸了,我却看到了她从未有过的幸福。
五
在我们小区,有一对老年夫妇,都近八十岁了,女的得了中风,腿脚不灵活。但是,每天夫妇俩都要到外面转上几个小时,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从不中断。老头背上背着一张小凳子,一只手扶着老伴,一边轻轻地讲着什么,慢慢地,慢慢地,在他们熟悉的、已经不知走了几百遍的路上走着。每走上一段,老头就放下背上的凳子,让老太坐下,然后轻轻地用手在老伴的背上拍着,每逢天气较热时,还从口袋中拿中一杯水,在休息时给老伴喝着。此时此刻的老伴,就会很深情地望着老头,那眼神里充满着年轻人所无法体会的温情和感激。每当我看到他们时,我都会生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原来幸福是如此简单。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自由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篇6
一、中考英语阅读理解细节辨析题的命题技巧简析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中的细节辨析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于阅读篇章中的具体事实或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命题者在命制这类阅读理解试题时采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意译法, 用英语来说就是paraphrase, 他们常用不同的词汇、词组或短语来表达同一概念或事实。换句话说, 也就是在阅读理解试题中, 供学生阅读的文章中用了一类词语或句式, 而在阅读理解的测试题目中往往采用“改头换面”的手法, 用另一种方法来表达或叙述, 并同时产生一些具有迷惑性的干扰项, 检测学生对于阅读文章某些细节的理解辨析能力。
例如, 2009年中考杭州卷阅读理解试题A篇第46题, What did the writer think of Sandra Keierleber at the beginning?此题里的D选项Common是依据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句I first met her at volleyball tryouts, but didn’t notice anything special at first.此题是通过意译法 (paraphrase) 将not anything special与common, at the beginning与at first的含义等同起来而设置的, 可判断D项为正确选项。
由此可见, 阅读理解细节题辨析可利用英语词语的变换来表达相似意义的事实或具体状况。笔者还发现, 英语中考阅读理解试题的细节辨析题采用意译法的命题技巧还体现在用不同的句子结构来表达同一概念或事实的技巧上。
如2009年中考杭州卷阅读理解试题B篇第52题The Eskimos in the far north can’t use the sun for a clock because_____.此题里的选项D It has long dark winters and long light summers是依据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句There, it’s dark most of the winter, and light most of the summer.通过变换句型, 即多种句式表达相同含义而设置的。
在中考杭州英语试卷中连续两年都设置了词语意译的细节辨析题, 可见这一命题技巧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题意的较好题型, 因此, 笔者认为, 在平时阅读课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文本内容, 挖掘此类素材, 让学生多回顾, 思考, 领悟, 养成用意译法来理解词语间的意义互通关系的习惯, 进而能用英语进行思维, 逐步能用英语解释英语, 逐步使他们的英语语感有较明显的提高。
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提供了大量多词一义的内容可供教师或学生进行词语意译操练, 如:
1.Wei Ming thinks differently.Wei Ming thinks in a different way.
2.He also said that it helped a lot.He added that it was very helpful.
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教学内容, 启发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汇来解释某一新词语, 不断复现, 不断巩固, 形成自然思维, 促进语感养成,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另一方面, 在阅读理解的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语言篇章中的上下文含义, 用不同的英语句式表达同一含义, 使他们的语言更丰富, 思维更活跃, 理解问题更深层。在Go for it教材中, 几乎每个单元都可以找到同一含义的多种表达的句式内容, 让学生能及时感悟, 逐步积累此类英语表达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列出以下句式作为实例:
1.Sam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boy in his class.
Sam is the tallest boy in his class.
2.There is no need to do it again.It’s not necessary to do it again.
但是意译法仅仅只是阅读理解细节辨析解题的技巧之一。由于阅读理解始终是从篇章、段落的高度来进行整体理解、思考、判断、分析, 因此在训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细节辨别技巧和方法的过程中, 不能离开有内涵, 有情节, 有意义的阅读理解内容, 要逐步引导学生在文章的上下文中进行这方面的思考。
所以笔者通常采用提问法, 是非题判断法, 词义猜测法等等来检测学生是否已正确理解了所学文章内容的大意。
1. 提问法
提问法是阅读教学中检测学生是否正确获取信息的最常用的, 也是最见效的方法, 但问题的设置是值得一番思考的, 笔者认为, 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阅读文章中总体的概念, 也要考虑到某一具体的细节;既要考虑到时间与空间的顺序, 又要考虑到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语言流畅表达的能力。在八年级上Unit 1 3a Katrina’s letter的教学中, 笔者给出了以下六个问题:
(1) How often does she exercise? (2) When does she exercise? (3) How does she drink milk? (4) Does she love junk food? (5) Does she eat any junk food? (6)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lifestyle?
这六个问题中, 前5题比较容易回答, 只要考虑到时间与空间的顺序, 学生很容易在文中找到答案, 几乎人人都能答, 学生很活跃。而第六题则有一定的难度与深度, 学生需要经过思考成熟后方能回答。
2. 是非题判断法
是非题判断法也是阅读教学细节辨析中常用的方法, 很受学生的青睐。因为学生们能很快从语言篇章中找到信息, 找到答案, 直接、明了, 不拖泥带水, 对就是对, 错就是错。出题时也要注意直观性、整体性、细节性、间接性、灵活性。如八年级Unit43a (P23) How do students around the world get to school?一文中, 我给出了5题判断题, 让学生阅读完文章后进行思考、理解及判断。
(1) In North America, not all students take the bus to school.
(2)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re differen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3) In Japan, the three most popular ways of getting to school are bus, train and bike.
(4) In China, bikes and buses are the most popular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5) Students in Hongshanhu and Kaishandao have to take a boat to get to school.
3. 词义猜测法
所谓词义猜测法, 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根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或语言上下文语义猜测某一单词或短语含义的能力, 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阅读方法。这一单词或短语有可能是学生熟悉的单词, 但却在文中表达了不同的含义, 也有可能是学生陌生的单词, 让他们在有语境的, 熟悉的语言上下文中感悟, 猜测词义, 这一技巧, 其实学生在他们母语即中文的阅读中是常用的方法。现以动词take一词为例:
(1) Then the early bus takes him to school.
(2) The bus ride usually takes about 25minutes. (3a/p24/unit 4)
(3) I usually take a walk in the park after supper.
(4) My mom took me to the hospital this morning when I didn't feel well.
(5) Mr Hall hardly ever takes the subway to work.
(6) It took us two hours to finish our homework yesterday.
(7) Youshouldtakeanumbrellawithyou
Take在以上句中的含义各不相同, 让学生在初学阶段就养成根据上下文判断某些活跃词语的不同含义, 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因此要善于不断地发现如get, grow, go, make, put, take, do, come等动词及这些动词与其他介词或副词搭配而组成的短语在语言中的确切含义, 对于今后进一步培养学生猜测更难的词汇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主旨大意题的命题技巧简析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主旨大意题,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阅读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大意的掌控及把握能力, 它既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对于阅读文章内容进行主次, 偏全之分, 也要考查学生是否能注意全文和各个段落的主旨大意的概括和归纳。这类题型的各个选项常常以平衡对称的句式出现, 但又往往用“以偏概全”的方法使干扰选项更具迷惑性。
例如, 2009年中考杭州英语卷试题阅读理解部分B篇第55题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此题的难点在于让学生对于文章的主旨是着重于tell time的方法还是clock的发展历史, 是tell time的方法还是介绍时间机器等辨别。其实文章的第一句How could we tell time if there were no watches or clocks anywhere in the world?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是tell time。而从文章列举的例子中要让学生悟出是tell time的方法而不是机器。因此选项A.Different ways to tell time是正确答案。此题的命制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具备分辨阅读文章内容的主次和偏全, 主旨大意和细节阐述等方面的能力。
又如2008年中考杭州英语卷阅读理解试题B篇第52题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_____.此题的四个选项
A.to let us know taking away rubbish is a big job
B.to explain the need for rubbish collection
C.to introduce different ways to trea rubbish
D.to tell people to take useful things ou of rubbish
总体平衡, 均为动词不定式结构在整个句子中作表语, 且A选项与D选项的结构 (动词+名次+不定式) , B选项与C选项的结构 (动词+名词短语) 又具备对称, 因此干扰项A, B, D的迷惑性更有“魅力”, 使不善于归纳小结的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容易误选A等能直接从文章中找到原句的选项而失分。
分析归纳阅读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中学英语阅读课的重点之一, 是理解阅读文章大意的主要策略之一, 也是中考高考阅读理解必考的内容。虽然教师学生都相当重视这一技巧及能力的培养, 但收效甚微, 过半学生仍感困难, 也成为大部分学生阅读理解的主要失分点。究其原因, 是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没有意识到对这方面的阅读技巧及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 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章的细节理解上, 很多教师甚至感到学生能把阅读文章的每一句话译成中文就算了事, 还有很多教师片面认为, 阅读理解技巧及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学生做阅读理解的练习和教师的讲评而提高, 结果是很多可以作为主旨或段落大意提炼的文章也稍不留心就一晃而过, 错失良机, 很是可惜。
笔者认为,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 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现行教材Go for it阅读理解教材的文本内容, 引导学生从找主题句入手, 可指导学生对于一些阅读文章进行分段落, 匹配段落与大意的操练, 为一些阅读文章创设题目等。
1. 主题句寻找及归纳
主题句亦即一篇文章或一篇文章某一段落的中心句 (Topic sentence或Key sentence) , 而文章或段落中的其他句子都是以它为中心、围绕它而展开叙述, 举例和论证的。主题句一般从文中能直接找到。学生若能找到文章的主题句, 相当于理解了全文的主要信息, 并归纳了文章的大意。这就是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 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句考查试题出现极为频繁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 大多数文章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一个句子来表达的, 并逐步总结规律:演绎性的文章主题句常是文章的开头或段落的首句, 归纳性的文章主题句常是段落的末句, 主题句在段落文中也时有出现。由此可见, 主题句寻找或归纳是阅读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学习Go For It七年级上第六单元Section B 3a Runner eats well时, 就已经可以指导初一学生寻找这一段落的主题句了。全文如下所示:
Running st ar Sandra Clark eats lots of healthy food.For breakfast, she likes eggs, bananas, and apples.For lunch, she likes hamburgers, salad, and pears.And for dinner, she has chicken, tomatoes, French fries and for dessert, ice cream.
显而易见, 这段文章是进行主题句寻找的好材料, 文章的第一句是主题句, 其余句子均围绕此主题句而展开。从以上例子可以明显得出结论, 只要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主题句寻找这一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是能够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得以体现, 并且这类阅读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来说不会感到难,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效果。
2. 文章的段落划分
段落的划分也是训练学生理解文章大意的有效方法。在段落划分过程中, 学生需通读全文, 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 判断出文章所包含的内容分几个层次, 要根据每个层次的主题含义即段落大意, 找出围绕这个主题的所有句子, 再进行段落的划分。由此可见, 段落的划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值得推崇。
如Go For It九年级八单元Section A3a短文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由于这篇短文是以松散, 无段落划分的形式书写的, 但从文章的内容来看, 脉络清晰, 层次分明, 对于训练学生的段落划分能力和段落大意的归纳小结能力是较好的文本素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了让学生分段, 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仔细思考每一句话的内容, 根据内容确定了四个段落的划分, 教师也事先设计了以下段落与段落大意匹配的练习让学生判断:
() Para.1 A.These three students volunteer their time to help other people.
() Para.2 B.They put their love/interests/hobbies to good use by volunteering.
() Para.3 C.They also get something good for themselves.
() Para.4 D.They plan to set up a student volunteer project at their school.
3. 创设文章标题
为阅读文章创设标题是围绕文章进行主旨大意归纳的较高层次的训练, 学生除了要理解文章句子的细节表述, 内容的含义, 还要分析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大意, 同时还需对标题的措辞进行推敲, 整个过程都使学生不断感悟、思考、分析、判断、归纳, 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品质, 英语语言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更深层次地理解所读文章的内涵, 养成良好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都是受益匪浅的。
如八年级下第一单元Section B 3a, 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下列四个标题供学生思考、分析、判断。
A.Ming’s life in ten years
B.Ming’s job in ten years
C.Ming’s apartment in ten years
D.Ming’s pet in ten years
根据文章内容, 应引导学生选择A.Ming’s life in ten years作为标题。
三、中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推理判断题的命题技巧简析
中考英语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推理判断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某句, 某段意的理解或对全篇文脉的把握及进行推断隐含意义的能力。设置这类题, 可采用“偷梁换柱”的方法来设立干扰项, 考查学生的理解及捕捉信息能力, 即采用了与原文相似的句型结构和大部分相似的词汇作为干扰项, 但在某些地方换了几个词汇, 造成句意的改变或采用以偏概全的手法, 把一些细节内容混为主旨内容。
例如2008年中考杭州卷阅读理解试题部分A篇48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正确选项是A.The writer learns a lot from Renee.具体依据是最后一段的句意, 作者虽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明他本人在女主人翁身上是否学到很多, 但从I think she's great.We could never live without people like her who is glad to help others.Renee's deed helps me believe that I can do anything.I hope someday to be just like her:to wake up and help people every day.这段文字中可以悟出, 作者在她身上确实学到了不少。
如2009年中考杭州试卷阅读理解部分A篇第47题Sandra began to play volleyball when____.由“…in fact, this was her first time playing volleyball…”可推断出她在大学才开始打排球。因此正确选项是A.She was at college.又如第48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Sandra?根据最后一段中的内容如“We all like her because she never thinks about doing things the easy way, or lose that smile.”可知Sandra通过自己的努力受到了队员们的尊重和喜欢。标准答案是D.由此可见, 推理判断题在阅读理解考查中的占的比例多且分量较重, 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值得思考值得去实践操作的阅读教学环节之一。
对于阅读理解的这一命题方法和技巧, 笔者认为, 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加以重视和体现。尤其在上阅读课时, 教师要精心备课, 除了设计教案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 还要考虑根据文本内容在哪一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这一阅读理解技巧, 但是要担忧的是有关推理判断能力培养的阅读材料在教材中并不多见, 很多情况下有些文本具备了这方面的素材但恰巧又未被发现, 因此, 在备课时要不失时机地寻找并加以利用。如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上第五单元Section B 3a的e-mail message虽然简单, 只要仔细阅读及思考, 不难发现本文有好几处可设置推理判断题, 建议可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问题一:What does Sonia dislike to do?
这一问题在文章中并不能找到直接答案, 但从 (Yuck!) 这一词汇的使用, 以及Sonia又用I have to go to the dentist.句子中的have to (不得不) , 可以让学生推断出她不喜欢去看牙医。其次, 她还说And I have to study for my chemistry test on Thursday.从have to的再一次使用也可以推断出她并不太喜欢化学考试。
问题二:What does she probably doevery week?
对于这个问题, 可以启发学生从动词时态使用的角度上去考虑, 在On Wednesday, I have tennis training with the school team.Sonia用了一般现在时, 而其他活动她用得是一般将来时或情态动词, 由此可以推断出她很有可能每星期三都进行网球训练。
通过对2008年~2009年中考杭州卷阅读理解试题的命题技巧分析, 及对于平时阅读课教学的反思, 笔者认为, 目前初中阅读课教学仍处于一种滞后的状态, 教师在阅读课重点的把握上仍以语言基础知识, 或语言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 而忽略了或者可以说根本未思考过如何在初中阅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 和阅读理解的各种技巧等方面下工夫。由此产生的后果是阅读理解能力不高, 不仅影响了考试成绩, 并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英语埋下了不良后果, 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和思考。
笔者还认为, 阅读是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之一, 近年来, 随着Go For It教材在全国的推广使用, 中考阅读题型及阅读试题分值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增强, 初中阅读教学的重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要想使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除了要注重英语语言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词汇量的提升更要注重英语语言思维品质的培养及英语语言文化和社会文化渗透。英语阅读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学生面对的读物是用他们所不熟悉的语言写的, 而该语言又与他们所不熟悉的文化微妙地联系在一起。要真正理解读物内容, 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在掌握语言知识结构的同时, 还得多读一些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交习俗、政治宗教、生活经验及科普知识等等, 以便在阅读中排除歧义,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阅读理解的能力不仅取决于读者的语言知识, 还取决于他们的一般常识, 以及在阅读的思维过程中这些常识在多大程度上被调动起来。由此可见,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语言学习系统工程, 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它需要长期的开发和不断的进取, 教师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渗透阅读教学理念和阅读教学方法及技巧,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才能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2008年中考杭州英语卷
[2].2009年中考杭州英语卷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自由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篇7
由于中考是各个省市甚至县里单独命题,所以每年全国各地都会出现很多套语文试卷。06、07这两年,我开始重点关注中考作文,收集了60套中考语文试卷。因为有的一套试卷有两个作文题供选择,因此60套语文试卷,就有70多个作文题。巧的是,06年收集的60套中考语文试卷,有75个作文题,07年收集的60套中考语文试卷,有76个作文题,非常接近。为了更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我把06、07两年各地作文命题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三家分晋,鼎足天下
最初的时候,中考全都是命题作文,很少有什么其他类型的作文。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半命题作文,特别是受到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影响,中考作文命题又出现了话题作文的形式。从表可以看出,到06年,话题作文出现了一个小高峰,在60套中考语文试卷中竟然有31个话题作文,几乎是命题作文的两倍。不过,从07年看,“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在数量上几乎是相等的,也就是说,这三种类型的作文命题已经形成了一个鼎足之势,平分秋色了。
二、“材料作文”逐渐起步,但尚不足以形成规模,仍然是敲敲边鼓
从表可以得知,材料作文也逐渐出现在中考作文命题中,虽然06年只有3套试卷,07年只有6套试卷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不是很多,但也透露着一个信号,材料作文在逐渐地登上中考作文的舞台。
三、对“诗歌”的限制越来越严格
06年有43个作文题限写诗体,07年更甚,达到51个作文题限写诗体。有的没有限制写诗体作文,但往往都会在要求里规定如写成诗体,不得少于多少多少行,一般都说不得少于20行。我也认为同学们不要轻易地写成诗歌体裁,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地掌握诗歌的创作方法和规律,更没有那种激情和灵感等。
四、有二选一的作文形式
06年的60套试卷中就有34套提供了二选一的作文题,07年60套试卷中也有27套提供了二选一的作文题。今后还将提供二选一的作文题形式,请同学们多加注意。
对未来作文命题的展望:
1.从06、07两年的中考作文命题的形式来看,今后作文命题的形式依然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这三大块占主要的。也就是说,今后同学们要花主要气力去训练这三种类型的作文,但材料作文的形式也要适当关注一下,以免其突然考到。
(1)“命题作文”,这是一种传统型的作文形式。前几年有冷却的意味,但06年,特别是今年(07年),命题作文再次显示其顽强的生命力。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训练中,仍然要多多地训练这种命题型的作文。
(2)“半命题作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作文形式,在06、07年作文题中,它均占了三分之一,说明这种作文题类型的好处和命题者的使用率高。半命题实际上是一种既限制又开放的题型,限制一部分,开放一部分。半命题作文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半命题补完整,补什么样的内容自己最好写,最有把握;其次是连贯通顺,显示文章的主旨,易于写作。一般来说,我认为应该尽量在空白处填上一些比较虚化的词语、短语等会比较好写,易于写出精彩之文,易于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
比如:“____也是一种幸福”(新疆乌鲁木齐市)。就这个半命题,你可以补充很多词语进去试试,例如可以补“吃饭”、“睡觉”、“看电视”、“玩游戏”、“游泳”、“春游”、“上学”、“逛街”……这些词语补充进去虽然也非常通顺,是一句完整的话,也可以用之为题作文,但你想想,以此题好写作文么?能写出漂亮精彩的启迪人生的作文么?显然是很难做到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你补充的这些词语的原因。你看,假如你以“吃饭也是一种幸福”为题作文,你能写出什么深意呢?你能写出什么真知灼见呢?很难,反而很容易写得肤浅、庸俗,给人以俗化、低级的感觉。这完全是你所补充的词语的原因,因为你补充的这些词语,都是很实在、很具体的一些词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补这样的词语。我们应该补充一些比较虚化、抽象的词语,如“失败”、“磨难”、“坎坷”、“挫折”、“疼痛”、“不幸”、“灾难”、“付出”、“牵挂”、“等待”、“放弃”……这些词语补进去就非常好写作文,就有可能写出漂亮精彩的启迪人生的美文来。
(3)“话题作文”,是近两年来大量出现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今后的中考作文,话题形式的作文是绝对少不了的,也是作文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同学们还要加强对“话题作文”的训练。
(4)以上三种题型的作文题,是否会有大的变化呢?不会。我认为今后中考作文应该是这三种形式的,要着重训练,一两年内不会出现大变化。中考作文命题的形式,也逐渐走向理智和稳定,沉淀出杂质,戒除着浮躁,会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变”和“新”都只是渐进式的,不会产生突变。
2.在体裁上大部分仍然会限制诗歌体裁,即使不限制,也不要轻易用诗体作文,除非你有十分的把握,否则绝对不要为之。即使用诗体作文了,但要得高分恐怕也十分难。
3.文体训练要强化,要练好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常用的文体,特别是记叙文的训练。06年山西省、07年广东汕头市、广州花都区等都明确规定要写成记叙文,不能写成其他文体。现在以至于今后中考作文都会越来越开放文体,对文体不作硬性要求,这对我们考生来说是有利的,更自由了,但一定要注意,放开对文体的要求,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而写成一种“四不像”的东西,不对文体作限制,只是不论你用哪一种文体作文,用记叙文体也好,用议论文体也好都不规定,由你自己决定,但绝不是不要文体。这就好比在泳池里,仰泳、蝶泳、蛙泳、自由泳……你用哪一种泳姿都可以,但一定是一种泳姿,不可以明显地无泳姿而划成一种“狗爬”式的。近几年来,实际的中考作文中出现了一些“四不像”,完全模糊了文体的现象,引起评卷老师的非议,这要引起同学们的高度注意。
4.命题的简洁性和地区性特色会不断加强。命题作文以前只是给个光秃秃的题目,什么也没有,今后的命题作文有些变化,这就是会给出说明性、提示性的文字来帮助理解题目,但说明的文字不会很长。作文命题时,一般都会追求简洁性,就是尽量用少的文字表达要求,不进行长篇大论地阐述而让人读半天还不明白要写什么。比如:06年广东省的“笔”、江苏徐州市的“心”、四川达州市的“让”、福建厦门市的“歌”,07年江苏扬州市的“晨”、浙江温州市的“惜”以及福建龙岩市的“球”等,题目都简洁到了一个字。用两个字命题的也是非常之多的,如06年有26个,07年也有20个。这都预示着,今后的作文命题会尽量追求简洁、明了。至于地区性特色的命题,今后也会有所加强。比如07年兰州市就出现了一个独具地域特色的好题“兰州的韵味”,要写好这个作文题,一定要对这个特定的地区有生活的经历和感悟,有平时的积累,如果以前没有一点积累和感悟,也是写不好的。这又昭示我们,平日里多多关注关注自己所在地的特色,对自己所在地提前作些体悟,以便应对此类作文。
中考语文 命题作文写作辅导素材 篇8
命题作文的回归
命题作文曾经一度独领风骚几十年,但随着各类作文命题的百花齐放,命题作文所占比例迅速下降,到2004年所占比例只有4%。但从最近五年的中考作文命题趋势来看,命题作文的比例逐渐提高。在笔者搜集的133份2008年作文题中,命题作文占了54道(含选题作文),比例高达40。6%
写作点拨:
1、命题作文的题目万不可改动
在考试中,有的考生将命题作文按话题作文来写,有的直接改了题目,都是万不可取的。改动命题作文题目的文章在评卷时直接进人三类或三类以下作文进行评分。
命题作文的题目从形式上大体分为两种。一是直陈式,一是材料引述式,第二种形式考生在考试中出错的最多,把“为题”理解成了“为话题”。“为题”、“为话题”,一字之差,要求相去甚远:前者为题目固定。不可更改:后者是一个范围,题目需要另拟。命题作文的题目从立意的角度也分两种形式:一是立意型命题。如“一个平凡的人”、“我为此而自豪”、“母亲的爱”、“榜样”等,此类题目一般范围清楚、立意明确:一是非立意型命题,如“雨中”、“老师,我想对你说”、“校园的早晨”等,这一类题目需作者根据题目的含义和暗示等信息认真分析,发挥想象,自己立意。虽可自己立意,但仍不可改题目,如真有需要,可在命题题目下起个副标题,这在考试中是允许的。
2、掌握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1)弄清题目的限制和要求
命题作文常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内容等有限制,弄清楚了这些,就好确定作文的选材范围。如:题目“校园新风”。写记叙文,可写人也可写事,地点要在校园内,内容为好的现象,宜与过去对比。
(2)抓住“题眼”确定中心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抓住了中心。①单词语题目,题目即“题眼”,如“沟通”、“生日”等。②词组型题目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动词是“题眼”。如“难忘的一件事”的“题眼”是“难忘”。“骄傲的妈妈”的“题眼”是“骄傲”,“这件事教育了我”的“题眼”是“教育”,“我喜欢那句格言”的“题眼”是“喜欢”。“回忆我的同桌”的“题眼”是“回忆”。
(3)添枝加叶法与逆向选材法
命题作文题目越长越容易迅速确定立意与选材。当题目是一个词时,选材的范围很宽。确定写作目标就显得困难。这时你可以采取题目添枝加叶法迅速确定写作目标,如“选择”,可在其前添加“爸爸的”、“痛苦的”、“明智的”等,或在其后添加“了坚强”、“了诚实”、“的快乐”、“的艰难”等。这种添枝加叶是在心中进行的,千万不要换题目哟!有人认为选材不应放在审题中进行,其实审题与选材应是同步完成的,它们可以相互印证。选材平庸的作文难成好文章。那么在选材中我们可以采用逆向选材法使所选材料新颖。如“感谢”。学生感谢老师为常见,老师感谢学生就为奇、为新。
(4)尽量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
有些命题作文规定文体,按文体写即可:有些命题作文让自选文体,每当此时有些同学就无所适从。多是成段的感慨。而没有实际的内容。此时应依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选择擅长的文体。选择了记叙文,就要把内容落实到人、事、物上。把人写好。把事写实。若从自己或身边的生活实际中难以开发出动人的故事。写一篇小说也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若选择议论文。自己要有充足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用心爱心专心 1
(5)笔下夺分——虎头豹尾
练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非常重要。好的开头和结尾会让你从评卷老师那里笔下夺分。
中考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篇9
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如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以《当我面对“1”(哆)、“2”(来)、“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立音乐的感悟。此外,《我好想得到一个“A+” 》、《感悟8—1 > 8 》、《明天,我飞向β行星》等,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自由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篇10
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选择题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改动重要字词
改动重要字词,是命题人将选项中的起限定作用的字词有意改错或删除,致使该选项错误的命题手法。
例1: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 ( )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③改革开放是立国之本 ④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分析:本题重点考查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作用。命题人在设置题肢③、④时有意把“四项基本原则”改换成“改革开放”,以便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如果同学们对教材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稍不留心,就会选错。本题正确答案为A。
(二)颠倒词语位置
颠倒词语位置,是命题人将具有对应关系的词调换顺序,致使该选项错误的命题手法。
例2:到2010年底,我国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下列关于宪法与民商法等其他法律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其他法律是宪法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其他法律要依据宪法制定 ③宪法称为“母法”,其他法律称为“子法” ④宪法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分析:命题人在设置题肢①时,故意将“其他法律”与“宪法”两个词语的位置颠倒,致使该选项错误;题肢②前半部分表述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三)缩小、扩大概念范围
缩小、扩大概念范围,是命题人有意将大概念缩小为小概念或将小概念扩大为大概念,从而造成该选项错误的命题手法。
例3:下列四组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违法和犯罪的关系,A、B、C选项均错在缩小或扩大了概念范围。本题正确答案为D。
(四)主次关系颠倒
主次关系颠倒,是命题人将相关知识的主次关系颠倒而造成选项错误的命题手法。
例4:某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利用磷矿废碴制造建筑用砖,获得江苏省墙体部门的认证。该技术既能消除磷矿的安全隐患,又可节约大量耕地。材料主要说明企业 ( )
A.应坚持“又快又好”的发展思路
B.应重视产品的认证工作
C.应加强安全生产的执法监督力度
D.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分析:本题A项中“又快”与“又好”的位置颠倒了,造成该选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
(五)过于肯定或否定
出现过于肯定或否定的字眼并不能说明该选项一定对或一定错,但应引起大家的注意,仔细推敲。
例5:2011年春节期间,公安部开展了新一轮的解救乞讨儿童行动。此次行动在网上引起了数十万网民的关注与参与,他们通过拍照片、提供线索等方式,仅十几天就发现被拐卖儿童6名,并被公安部门顺利解救。“微博打拐”行动 ( )
①能彻底解决未成年人行乞问题 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③有利于唤醒公民的未成年人保护意识 ④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肖像权和名誉权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题肢①中的“彻底”过于肯定、绝对,是错误选项,因此可排除B、D两个选项。题肢④显然也是错误的。本题正确答案为A。
(六)以现象替代本质
以现象替代本质,是命题人用表面现象替代问题产生的根源而造成选项错误的命题手法。
例6:“义务是花,权利是果,只有辛勤浇花,方能结出硕果。”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 ( )
A.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就是花和果的关系
B.公民权利的享有有赖于义务的履行
C.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不能放弃
D.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彼此对立、相互排斥
分析:本题A选项显然是将表面现象当成问题实质,属错误选项,D选项本身错误,C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为B。
(七)以道德、感情混淆法律
命题人常常将现实中似乎合乎道德与感情,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选项纳入命题,以此来迷惑考生。同学们在答题时要以教材理论为依据进行判断,不能只凭个人感情来判断。
例7:小华进八年级不久,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留下身患重病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小华毅然退学回家,准备外出打工。小华的选择 ( )
A.是正确的,继续读书只会增加家庭负担
B.是正确的,表明他意志坚强,处事果断
C.是错误的,他没有依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D.是错误的,表明他意志薄弱,自暴自弃
分析:本题给我们创设了一个两难的情境:小华家境困难,面临着上学或打工的艰难选择。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要依法做出理性选择。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所以小华的选择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依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面对困难,小华可以请求学校和相关部门帮助。故正确答案为C。
以上是命题人在设计选择题错误选项时常用的几种手法,望同学们能识别这些手法,避免误选。另外,要想做好选择题,我们除了要准确、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外,还必须走好“三步”:第一步,审题干。审题干的根本任务是要准确地理解题意,明确题干的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地阅读题干,吃透题干,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要求,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和限制性词语,明确题干的方向和范围,否则就会造成漏选、错选。第二步,审题肢。对所有的题肢要仔细阅读、全面分析,弄清题肢的意思,排除那些本身错误的或所持观点片面的、绝对化的题肢(逆向选择题除外),以缩小选择范围。第三步,审题干和题肢的对应关系。不少同学认为凡是表述正确的选项都应入选,这也是导致解答选择题时出现错误的原因之一。其实,选项能否入选的关键不在于观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在于是否符合题干的规定范围,即是否符合题意。我们只能选择那些和题干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而对于那些和题干无关的题肢,即使其本身说法正确也不能选。 [Z]
【中考作文指导:中考自由命题作文写作技巧】推荐阅读:
中考自由命题作文的应试方法11-16
中考全命题作文写作指导12-06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06-30
中考英语作文写作技巧10-02
中考作文写作技巧及方法12-14
中考考试作文写作技巧2011-25
中考高分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06-17
云南中考作文题目:命题作文11-16
2011中考英语作文-命题作文12-01
中考命题作文如何审题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