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讲稿(解读)

2024-09-25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讲稿(解读)(共7篇)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讲稿(解读) 篇1

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首先,我们来看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结构框架与去年的不同。架构方面,去年是块状,今年是条状。去年是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一年工作总结回顾,第二部分是当年工作总体部署,第三部分是当年重点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分六大部分,前两部分跟去年一样,后面的重点任务部分,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四个部分分别来讲。这是形式上、结构上的不同。这也可以说出政府工作从以往我们认为的经济工作为主拓展到方方面面,特别是改革,民生,政府自身的建设,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等等。字数方面,去年17100多,今年是17800多,差不太多。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一年工作总结回顾,第二部分是当年工作总体部署,第三部分是当年重点任务。

下面我们具体看看这六大部分的内容,我会把着重点放在新意亮点上。

一、2014年工作回顾

关于报告对2014年的工作回顾,可以用“1到6”的数字方式进行梳理。一是一张成绩单,这张成绩单可以用“两得”来评价:一是得之不易,二是得分高。去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艰难曲折,因此这份成绩单着实得之不易。

得分高主要体现在“三稳四进”: “三稳”,一个是增速稳,去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 茅;一个是就业稳,城镇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实际情况超出预期,也高于上年;一个是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四进”主要是,经济结构有新的优化,发展质量有新的提升,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改革开放有新的突破。

还有五个方面的对比:一是经济增速放缓,但新增就业扩大了;二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了,反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了;三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快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四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五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这张成绩单里包含了六个世界第一或名列前茅:一是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二是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首位;三是粮食产量居世界首位;四是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五是宽带用户世界最多;六是全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居世界第一。

我想这些数据在我们讲课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会用得到。在对2014年政府工作回顾后,报告第二部分对2015年工作总体进行部署。

二、2015年工作总体部署

在这部分有几点是必须要重点把握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 2 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也有几个首次需要关注。首次把经济目标和民生环保目标共同放进去,首次提出了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并提出了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的节能减排量化目标。

在这里GDP预期增长7%左右,还是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受关注的数字。这一数字较去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也是2004以来最低的预期目标。这是一个完全主动降速的过程,为什么提7%左右,比去年又降低一点呢?首先,给出明确的信号:新常态下主要问题不是速度,还是增长质量和效益问题,还是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强创新能力上来。二是因为现在总量大了,每增长7%左右,一年也是8000亿美元,这是很大的量。2015年的7%增速的经济增长总量,与2014年7.4%增速的增长总量大体相当。2015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相当于1997年全年的中国经济总量,可能相当于瑞士全年的总量。世行数据显示,2013年,瑞士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20位。而且现在一个GDP的点大概可以解决175万人的就业,每年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还要为现在进城的农民工留一点空间。和总书记提出的“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进行衔接。

2.我们看到政府报告里面总体目标有这样一个描绘,就是双目标、双结构、双引擎。一个是双中高,就是要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再一个是双引擎,一个是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另一个要扩大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服务,来改造升级传统的新引擎。

这三个“双”,把它概括起来,实际上就是我们的经济发展要立足于量增质更优,就是要保证数量还是要增长,要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更重要的是质量要优。我们看都是“双”的,强调是平衡均衡,思路方面,目标方面,和手段方面,最终的效果就要体制增效升级,跟原来要达到什么样的速度等等,是不一样的。

3.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三点。第一,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第二,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第三,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三、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把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放在工作的首位,囊括简政放权、投融资体系、价格体制、财税体制、金融市场、国资国企、外贸转型、对外开放、区域合作等一系列主题。并强调“在牵动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也可以看出“改革”也成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与最强音。有统计称,报告全文86次提及改革。

1、行政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政府有权力,但李克强总理说,“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句话也成为了一大热词。“大道至简”,是说真正的大道理都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明白;而“有权不可任性”,是 指政府对手中的权力不能肆意而为,当然也不可懒政不为。纵观整份政府工作报告,除在简政放权部分谈到“放权”外,报告在谈及政府自身建设时指出了政府该如何“限权”、避免懒政。这当是“有权不可任性”的另一所指。

这两年,政府一直在做减法,2014年已全年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事项。但“放的仍然不够”的声音始终存在,这次2015年要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这是一项重大举措。很明显,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向“减政”政府的方向发展。目的说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这也成为一大热词。

在这块,还有很多关注点。比如三张“清单”。报告原文: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2、结构改革:多元投资、大众消费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因为,汇小溪成大河,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投资潜力不断增长,才是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据透露,过去一年,全国新增投资50万亿元,政府拨款投资仅1万亿元,这是好的社会征兆。

那么就要改革投融资,要鼓励PPP模式,就是要发展公私合营的模式。过去公共设施不让私人的钱进来,那么现在政府搞基础设施没有资金,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

3、财税改革:全面公开、调整责权

政府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网上就能监督!这将在2015年成为现实。财税改革第一个就是预算公开。过去说三公经费公开,现在凡是花钱用钱的部门、财政所有的预算统统都要求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另外则是税制改革,包括调整中央地方的收入分配、支出的责任等等。

4、金融改革:放开民营、深化市场

大家最关注的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明确提出今后只要符合条件,申请民营银行的经营,成熟一家就批一家。

现在最大的问题,咱们中国不缺钱,但是企业又找不到钱,找到钱又贵得吓死人,因为资金成本很贵,怎么办?就要放松对金融的管控,实际上就是在融资上发展中小企业。

美国有千家中小银行,大部分是社区银行,每年美国的社区银行要跨几十家、一百家,它不会引发大的金融风险。所以我们现在要发展,否则资金成本怎么降得下来?要让那些放高利贷的都浮上水面。

5、企业改革:国企分类、非公搞活

今年,国企改革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分类推进改革”,对不同类别的国企,将根据分类来推进成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这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将推进混合所有制等改 革举措,“做国企的股东”不再是梦想。而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则要“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

6、扩大开放:升级外贸、加快自贸

报告提出,开放也是改革。根据报告的说法,中国将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一带一路”、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2014全国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加快与韩、澳、海湾国家、以色列、东盟等签署自贸区协议,还将建设更加广阔的“亚太自贸区”。

四、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报告更加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两个必须,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二是必须坚持不懈地推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所以这部分开始就提出,稳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全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又要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

包括要1.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2.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我认为这和我们第二部分讲得结构改革:多元投资、大众消费 是相应的,但是具体到什么项目、指标。

3.三农”改革:保障粮食、提高民生。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有粮心不慌。18亿亩耕地红线要坚持,永久基本农田要划定,耕地质量要保护,土地整治要推进,增加深松土地2亿亩。6000万农村人口今年要喝上干净水,20万公里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力争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还提出:难度再大,今年 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按照中 国的标准,到2013年底,我们还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按照参照国际标准,还有2亿多人。

4、新型城镇:危房改造、落户放宽

城镇化就是建房子吗?“睡城”、“鬼城”等现象怎样缓解?京津冀等城市群如何一体化?2015年搞城镇化,关键是以人为中心:要改造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抓紧改革户籍,农民和城里人界限打破了;居住证取代暂住证,而且不收费;城市群一体化,规划先行,有序推进。

5、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从“四大板块”到“三个支撑带” 在传统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的基础上,将“三个支撑带”提升为区域战略组合的一部分,所谓“三个支撑带”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三个合作区域,这也意味着中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细化和延伸,从原来粗放的以地域为主划分,向更注重地域之间联系、更注重区域均衡、多点支撑的发展理念的转变。

6、产业升级:大力创新、争夺高地

前有欧美堵截,后有印度追赶,外有壁垒打压,内有雾霾困扰,“中国制造”如何突围?2015年的答案: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不能只做世界工厂,还要做世界创新工场。还有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 8 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制造要上去,污染要下来。只有向上走,才能向前走。

五、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

立国之道,惟在富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从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平、文化发展、社会治理创新、环境建设等几个方面,对2015年的政府民生工作重点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于就业,近年来,阿拉伯之春、欧美社会的游行与骚乱都说明,高就业率,是一个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实现高就业率,政府和社会的压力很大。2015年,政府将大力做好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关于教育,报告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完善后续升学政策。更多的农村孩子将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图表)

关于卫生改革,提高医保、普惠基层。美国推行半个多世纪没有实现的全民医保,在中国实现的速度明显快得多。目前全民医保覆盖面超过95%,2015年的重点是,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方便几亿农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在这里,有几个数据可以了解下。财政补助 标准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最终打造一个健康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健康中国” 这是今年报告的一大亮点。

关于养老金,报告提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统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养老金标准,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应对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上的担当和务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26%,日益呈现高龄化趋势。

关于文化改革,报告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一个新词。

关于环境治理:提出要铁腕治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报告对环境治理着墨多,用词重,并采用了一些量化指标。这些约束性指标是对亿万人民的承诺,表明政府保护环境的决心很大。另外,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们期待,环保不利的“大老虎”落马。

六、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报告首先提出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目标:“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四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随后,报告就围绕这四政府建设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即四个坚持,即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坚持创新管理,强化服务;坚持依法用权,倡简治奢;坚持主动作为,狠抓落实。

在这里我觉得有一个亮点,既要铲除腐败,报告提出“始终保持反腐高 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

又追究懒政即为官不为(政府工作报告中两度提及“为官不为”现象)。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纳入治理庸官懒政的内容。提出对: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

最后政府工作报告还就民族、宗教、侨务、国防、港澳台 外交作出了部署安排。

总之,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很全面,含金量很高,要学习的地方也很多。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讲稿(解读) 篇2

振兴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制定并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3月10日, 国务院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这是我国物流业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级规划。这不仅对应对金融危机, 而且对物流业的长远发展都是重大利好消息, 也是我国物流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与其他九个行业的振兴规划相比, 物流业作为“十大振兴规划”中的唯一服务业,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服务业的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 不仅是物流业自身调整和振兴的需要, 也直接关系到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等其他九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正所谓“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

转眼间, 振兴规划已走过一年。在中央及地方相关政策的刺激下, 各地物流业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近一年时间来, 物流业合并重组的案例不断出现, 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09年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7%, 这一数据佐证了行业规模化经营的最新趋势。2009年同样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最快的一年。铁路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 超过“九五”和“十五”的总和;到2009年年底, 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5万公里, 居世界第二位。物流园区取得的进展尤为突出。在2008年全国共有475家物流园区的基础上, 2009年又新增近200家规划、在建和建成的物流园区。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法规环境以及投融资环境均也取得了明显改善。全国已有超过半数的省份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提出了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些省市政府还成立了主管物流工作的常设机构, 开始制定相应的专项法规, 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法规环境进一步好转。

2010年是贯彻落实《规划》的关键年, 中国物流业经过30年持续高速增长, 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 但粗放式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物流服务体系还不能够适应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需要。物流行业应在规模化经营上继续下功夫, 同时, 通过政策引导, 规范全国性的安全输送系统, 为物流企业的跨区域运营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 通过“扶优淘劣”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物流企业更应该抓住产业物流觉醒的契机, 使得他们在改造和提升自身物流体系的同时, 并外包出部分物流业务。

下乡

“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我们鼓励消费的政策领域之宽、力度之大、受惠面之广前所未有。”——《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2月1日, 国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家电下乡”, 实施时间暂定为4年, 财政补贴达到104亿元, 拉动9200亿元农村消费市场。伴随着第三轮“家电下乡”招标的启动,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尝试之后, 家电下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农民的购买热情。在家电下乡的各个环节中, 物流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企业只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还不够, 还得把这种产品真正送到家, 送到位, 送到消费者手中, 这才算数。

物流配送能否在农村扎根, 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市场的繁荣程度, 但同样取决于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及节点性物流工程的完善。当十几年前国内品牌海尔在千县万镇建立自己的专卖店网络时, 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 但是今天, 当它遍布全国的物流配送网络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时候, 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农村物流的建设, 它建设的不仅仅是农村, 惠及的也不仅仅是农民。物流配送体系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家电下乡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所在, 幸运的是, 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工程也成为振兴物流行业的九大工程之一, 国家投入农村物流建设, 打造集成化的农村物流平台, 这对于刚刚起步就陷入窘境的家电下乡工程来说, 是有力的支持。

以旧换新

“中央财政投入资金450亿元”, “补贴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置。”——《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8月底, 《家电以旧换新运费补贴办法》 (财建[2009]498号) 正式出台, 这意味着我国启动家电以旧换新工作的最后一环政策得以明确。家电以旧换新运费补贴, 是指对家电回收企业从消费者手中收购废弃旧家电, 然后集中运至拆解处理企业的过程中发生运输费用的定额补贴资金。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出台的基本思路是采取财政补贴方式,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进一步扩大家电内需, 与前期出台的“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相衔接。不同的是,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时间为一年, 目前只在9个试点省市实施, 现在两会正讨论扩大试点范围而家电下乡在各地区实施的时间则统一暂定为4年, 并已将实施范围推广至全国。

根据财政部制定的运费补贴办法, 回收企业向拆解企业交售旧家电, 按照旧电器的品种、规格以及运输距离, 每台可获得20~50元不等的运费补贴。运输费用补贴办法落实后, 提高了中标回收企业上门回收的积极性, 以旧换新政策的实际市场拉动作用也明显。

根据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的测算,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如果2009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分别带动500万台以旧换新家电的销售, 这项政策累计刺激的家电销量将达到6.1亿台。这还不排除“以旧换新”政策有可能逐步扩大政策实施的地区范围和产品范围。政策刺激下家电市场的繁荣, 家电物流需求的扩大无疑衍生出一块巨大的物流市场蛋糕。

创业板

“创业板正式推出, 为自主创新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2009政府工作报告》

从2009年7月26日起, 中国证监会开始受理创业板上市申请。同年10月30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28家企业登陆创业板。截至今年3月10日, 共有58家企业在创业板挂牌交易。

创业板推出的一个重要目的正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渠道匮乏的问题。也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打通了一条完整的通道。民营企业在创立之初可以申请风险投资, 等企业上一定规模之后可以寻找私募股权投资, 之后就可以进入创业板市场, 最终甚至可以由创业板市场转向主板市场。如此一来, 风投、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板、主板, 这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直接融资通道。创业板的开设为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提供了理想的退出机制, 这也有助于促进上述投融资方式的发展。

创业板优先考虑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现代服务等六个领域的企业上市。总体而言, 作为传统行业的物流企业, 在成长性和创新性这两方面的竞争优势要远远低于来自于通讯、电子、IT等行业的企业,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都是由原来的几辆车搞货运逐步演化而来, 整体管理及运营水平较为落后。在首批申报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名单中, 不乏物流企业的身影。其中包括江苏新宁现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格物流、上海宝霖国际危险品物流、大连泰德煤网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芜湖安得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目前, 成功登陆创业板的物流企业仅江苏新宁现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简称新宁物流, 证券代码300013) 一家。物流企业申请创业板, 更需要认真的进行自我审视, 找出自身在成长前景和创新能力上的亮点。

物联网

“‘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2009政府工作报告》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009年8月9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中科院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视察时, 便对物联网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 他强调, 要把传感技术和TD的发展结合起来。而11月3日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的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 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 及早部署后I 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 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今后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 即在2010年之前, RFID技术将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行业。在2010~2015年之间, 物品将实现互联;在2015~2020年之间, 物品实现半智能化互联;到2020年之后, 物品实现全智能化互联。在这些阶段, 政府需要制定科学的规划, 在统一的框架下来推动物联网的发展。而其它参与机构也要积极发挥作用, 因为只有物联网有了更多的应用需求, 它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在物流行业, 应用物联网技术后, 运输车辆的位置信息就能随时掌握, 寄件人、收件人也能随时了解快件在途的情况, 而且机场的行李分拣、集装箱运输的管理, 都可以实现智能管理。还比如说人们愈发关注的冷链运输, 物联网的应用就可以实现车辆的监控以及温度的控制, 这样就能对食品安全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仓库中, 只要有物品进入, 系统就会自动提示该物品应放入到哪个货架上, 极大地提高了准确性。

低碳

“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 大力推进节能, 提高能源效率。”——《2009政府工作报告》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的节能减排任务不容忽视。如果按照物流量或运输周转量进行, 目前在不同运输方式中, 水运所占比重最大, 其次是铁路, 公路只占11%, 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的比重都比较小。因此, 公路、铁路、水路运输是我们物流行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关注领域。如果仅从货运量来看, 公路则占据了绝大多数比重, 大约为7 2%, 这是因为无论哪种运输方式, 最终的“门到门”配送都离不开公路运输, 因此公路又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但我国公路运输也是最分散、最混乱的运输方式, 也是与国外差距最大的一种运输方式, 因此公路运输更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

我国整个交通行业能耗占到全社会能耗的7%~8%, 而这个数字的全世界平均水平大约为26%, 同时交通行业的碳排放也占到了全世界的14%。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 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我国物流方式和物流需求的急剧改变, 我国交通行业的能耗比例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为要提高物流效率, 一定会提高运输成本而降低库存成本, 全世界的物流发展规律都是用运输代替库存, 加快小批量、多批次的运输, 提高运转的速度, 减少库存的成本。

2012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篇3

一、总体回顾

温家宝: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1.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二、经济增长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这里要着重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三、扩大内需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加强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和审核关,加强对重大项目特别是政府和国有投资项目的监管、督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四、物价水平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要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增加生产、保障供给。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大中城市要有合理的菜地保有量,稳定和提高本地应季蔬菜自给水平,同周边地区和优势产区协作建设“菜篮子”产品基地。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增强市场调控能力。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税收政策。调整完善部分农产品批发、零售增值税政策,推动流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要多管齐下,切实把流通效率提上去、中间成本降下来,真正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好处。加强监管、规范秩序。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坚决治理交通运输领域乱收费乱罚款,纠正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违规收费行为,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把握好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预期。

五、农业政策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支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农业补贴要继续增加总量,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完善机制,新增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县奖励补助资金。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全面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力度,让扶贫对象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高产创建和标准化创建。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要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加强农村水电路气以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要认真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保护耕地。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国有农场、林场体制改革。

六、发展方式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开展节能认证和能效标识监督检查,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严格监管危险化学品。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成果,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建设性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政策措施,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从各地实际出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各类城市都要夯实经济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管理服务,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七、人才强国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形成制度。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办好民族教育。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研发中心服务,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倡导学术诚信,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弘扬科学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八、就业创业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九、文化产业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十、深入改革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推动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推进保险业改革发展。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深化价格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和调整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粗暴执法、渎职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

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格依法设定、实施、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严禁领导干部插手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土地矿业权拍卖等经济活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治腐败分子。

十一、对外开放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创新对外经济工作思路,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我们强调扩大内需,但决不能忽视外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稳定出口退税政策,扩大贸易融资和信用保险,改进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监管和服务,帮助企业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转移。巩固美日欧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承接服务外包。制定加强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指导意见,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的进口促进平台,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实施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

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正处于对外投资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要加强宏观指导,强化政策支持,简化审批手续,健全服务保障。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能源、原材料、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合作和跨国并购。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支持“走出去”的企业相互协同、集群发展。放宽居民境外投资限制。加强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维护我境外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讲稿(解读) 篇4

每年年初的全国两会和下半年的党会都是我们当年时政考试围绕的热点和重点,因为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必然是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生考试考题的出题背景。从2010年考研政治新大纲作出巨大调整后,2011年的大纲变动比较小,为近年来最稳定的一年,这也释放出我们党和国家将保持政策的长期稳定,从而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来。同时本部分也可以与哲学、毛中特等知识点结合考查。

2011年的两会热点仍然集中在以下重要的几个方面,也将继2010、2011年之后的持续热点和时政重点,因为对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新问题新情况将不会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那么问题在则热点重点在。请看2011年的政府工作重点。

热点词汇:

社会管理创新(涉及考点:矛盾问题;客观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观题)

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改革的性质、目的、对外开放、矛盾问题;主客观题)

重点方向预测一、二、三:

第一,政府的经济工作:总体上还要继续保持经济8%的增长速度,物价水平控制在4%之内,这是两个硬性指标。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导。在政策导向上:两大点: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和扩大内需为根本点。具体则会在保障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三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为切入点。

而其中重中之重则是收入分配体体制改革和三农问题。

继去年的收入分配问题引起群众关注之后,今年两会的热点之一也是分配问题。且本部分的考核知识点在两年内没出过大题,而接连以选择题出现。去年温家宝提出“蛋糕论”,今年两会明确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要调整,且温总理也明确今年第一件实事就是要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普通群众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增加群众幸福感。那么根据考试重点重复考,热点连年考的一般规律,今年考分配的可能性最大。

三农问题部分,今年来可能与对外开放之经济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等问题结合起来考核。近年来在国际上粮食问题一直是个热点问题,且由于目前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和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不缩反升的现实情况,和农业投入欠账,发生旱灾之后,农业粮食产量受的影响较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重点之一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且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农村,区域发展、城乡差距、内需问题、现代化建设都与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根本的联系。

但是三农问题会以何种方式、那个角度切入,相对还比较难以预测。但需要重点关注是无疑的。

第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支撑是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第一是继续发展教育,教育投入今年要达到4%的投入。第二是教育体制改革。随着适龄入学人口的相对和绝对量持续在减少,国民对教育问题也更加重视。本问题可以从马哲和毛中特角度出题。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讲稿(解读) 篇5

【背景链接】

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实施重点流域和海域综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体。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收费政策。严禁“洋垃圾”入境。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严控填海造地。严格环境执法。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中公公考角度解读】 [背景分析]近年来,一入冬雾霾就席卷我国多个地区,给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为此,多个城市实施机动车限购政策,部分地区实施限行政策。但这种限购限行政策遭到了汽车协会和不少民众的诟病,因为汽车尾气仅占空气污染的20%,剩下的80%治理却迟迟不见动静,新一轮尾号限行措施和汽车限购政策对空气污染治理的解决作用并不明显。少开汽车、绿色出行已成为社会共识,每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为减少汽车污染、创造美好环境做出应有贡献,但这并不能成为城市管理者推行限行限购政策的依据。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近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制订“史上最严格”《环保法》,树立不可逾越的生态红线,着力改善突出的大气、江河污染等环境问题。事实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6%和4%,74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9.1%;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等等,但是与群众的需求差距还比较到,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不高。

[面临的挑战] 中国不愿意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为我们过去的绿水青山是祖宗留下的,未来美丽的环境是子孙后代应当享受的,当代人要有责任感。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基本国情,除了人口多,还有就是环境承载能力脆弱,我们用世界上不到9%的耕地

汕头中公教育

网址:shantou.offcn.com

汕头中公教育 shantou.offcn.com 养活了20%的人口。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去继续走高投入、高排放乃至于高污染的路子。

由于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易反复,部分企业和个人法治观念淡薄,加之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监管缺位,环境保护面临多重困难与挑战,各类环境问题仍处于多发态势。

当前,我国正步入增速换挡、方式转变、结构优化、驱动力转换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常态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绝不仅仅是污染防治,还包括发展方式与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需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统筹谋划、全面布局。

[对策]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的基础,还是我们留给后人最好的财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是为了保发展、保健康、保幸福。习

一是筑牢绿色政绩观。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绿色成为我国发展的底色。然而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还是以GDP论英雄,追求短期的政绩。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干部要让正确的绿色政绩观在头脑中落地生根,要树立“抓环保工作就是抓经济工作,就是抓对外开放”的意识,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抓项目、抓工作。要建立完整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坚决执行环境保护工作一票否决制,把环境保护工作做为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环境问题终生责任追究制。

二是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大气、水、土壤污染是污染防治的核心工作。治理大气污染,要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能比重降下来。水污染直接关系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人们的健康,也关系食品安全,政府必须负起责任,向水污染宣战,拿出硬措施,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土壤污染处于“末端污染”,要抓“本”治“源”。不仅要从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污水排放着手,更要管住生产生活“上游”的土地规划、城乡规划。

三是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环境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每个人往往既是污染的受害者,又是污染的制造者。治理污染不仅仅是政府工作,要让企业和公众广泛参与进来,强化企业防治污染的主体责任,让其主动承担防治责任;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保障他们的话语权,群策群力,共治共享,只有形成环境共治模式,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污染防治。

汕头中公教育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讲稿(解读) 篇6

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的改革工作提出了建议,字里行间透出改革新动向。

把改革作为抓手和突破口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彭森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了改革精神,提出了国企、非公经济、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资源价格、收入分配、政府职能转变、医药卫生等十几个领域的改革任务。

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看来,我国如今出现旧有体制迈不过去的两道门槛,一个是经济发展能耗大污染重,一个是社会领域内的一些旧机制难以适应现实新需求。这两道门槛,要靠改革迈过。

“未来发展最大的红利还是改革已形成共识,但有些部门和地方对改革的紧迫性认识还不够。下一步要真正按照中央要求,把改革作为各项工作的抓手和突破点,以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彭森说。向服务型政府大步迈进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企业和老百姓感觉办事难,难在哪里?政府审批事项太多,而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方面又做得不够。今后要减少审批,加强市场监管,搞好公共服务,真正改善民生。”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市长马誉峰说。来自民营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魏少军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要进行机构改革,更要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能力。近年来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快,但政府的服务跟不上,一些官员的观念意识和知识结构也跟不上,建立服务型政府任务要迈出更大步子。

资源价格改革或迎来新窗口期

作为最重要的市场杠杆,资源价格将在今年迎来新的改革窗口期。虽然政府工作报告只谈了一句“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但结合计划报告的具体阐述,成品油、天然气等价格改革都将在今年推进。

彭森透露,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实施天然气价格改革等方案都已制定好,总的原则是由政府定价转为市场定价。目前CPI涨幅回落,是推进资源价格改革较好窗口期。

“能源是发展的基础,又事关环境保护。能源价格遵从市场规律,既可以调动生产积极性,又会促进节能减排。”全国人大代表、华北石油管理局局长黄刚说,例如天然气是清洁能源,PM2.5排放几乎为零,但目前天然气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影响了开采和发展的积极性。气价改革的重点应在工业用气上,居民用气要结合承受力采取阶梯定价。

收入分配改革亟需落实到位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呼声最高的改革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说,若干意见虽然提出了改革路径和一些指标,但总的来说还是原则性指导意见,落实还得要有具体政策。有一点很明确,提高居民收入的最基本途径是提高劳动报酬收入,初次分配领域改革要重在提高劳动报酬,再分配领域重在帮扶困难群体。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讲稿(解读) 篇7

精神

是最新发布的《2018年广东两会时间安排精神要点解读,广东两会政府报告全文和会议精神》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2017年广东两会时间安排精神要点解读,广东两会政府报告全文和会议精神

从2017年1月开始,全国各地将进入地方“两会时间”。以下是2017年广东两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具体会议安排、23省份陆续公布明年省级人代会召开时间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2017年广东两会开始时间:2017年1月19日

地点:广州

【精彩回顾】

广东两会:省人大代表忙建议 做好教育那些事

1月25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教育问题依旧是广东两会各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为期6天的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代表们也纷纷针对教育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郭伟光:

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素质教育,构建正确的道德伦理体系

郭伟光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学习还远远不够,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的缺位,普遍缺乏系统性的素质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做出双重强调,这有益于处于成长期和青春期的中小学生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于预防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和犯罪低龄化起到重要作用。”郭伟光说:“至今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得到认同和发展,个人简历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非常完善。我们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为青少年构建正确的道德伦理体系。”

他建议:政府在发挥主导职能,引导中小学加强传统文化修养的同时,学校也应该发挥主要作用,逐步加大传统文化在师范教育中的比重。要切实加强校外文化场馆建设,增加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设置,为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一个集中学习、互相切磋、成果展示的平台。

省人大代表陈武:

调整乡村基础教育布局,合理科学整合教育资源

在省人大代表陈武看来,加快乡村基础教育布局调整,合理科学整合教育

资源是乡村教育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提到当前乡村基础教育布局,他指出,目前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衍生出了很多“麻雀型”学校,教师数与学生数几乎相等。虽然为农村留学儿童提供读书方便,但严重地浪费了教育资源,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经费紧缺也导致学生享受不到优质的教学资源。边区乡村小学的教学依然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原始教学模式中。

针对乡村基础教育存在的现状,陈武表示:对一些“麻雀”学校进行合理科学的整合,范文内容地图逐步调整乡村基础教育的布局,是推进均衡化发展,让所有孩子享受公平学习待遇的必由之路,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民心工程建设的重大举措。

他建议:学校方面,应加大投资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建设。省政府应该从长计议,统筹规划,制定工作方案,合

理划分,把调整撤并与建设寄宿制学校相结合。通过撤并一些规模过小、办学质量差的学校,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规模办学,逐年逐步改变全省各地农村小学多、散、小、破的现状。

政府方面,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按照“两个提高”、“三个增长”足额拨付教育经费,确保财政用于农村小学教育事业费的增长。要集中资金办好寄宿制中心小学。或者充分运用教育集资、捐资、融资等政策,依法开展农村小学教育集资,积极鼓励海内外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集腋成裘,支持家乡基础教育发展。同时,对贫困生的住宿、伙食问题,可采取政府出一点,“两免一补”出一点,学生家长出一点,学校勤工俭学出一点,以有效措施保障贫困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陈武认为范文写作,教师是推动教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要素。他

还着重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确保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引导全省群众将思想统一到省委、政府撤点并校工作中去。

除此之外,他还呼吁,在全省营造人人关心农村教育的氛围。以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推动我省各地农村小学教育全面发展。

省人大代表徐建华:

发展远程教育,破解教育不均衡

针对全省各地教育发展水平不均的问题,省人大代表、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提出要摆脱过去靠政治动员、支教的方式引进教师的方式,建议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范围。

“好老师可能就集中在省市几所学校,但是他讲的课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远程教育让全省学生听到。”徐建华说。

他还建议,要推进教师薪酬制度改革,保证优质教师的收入水平。

徐建华特别提出,解决在线课程老

师课件著作权的问题,也是破解教育不均衡分布,实现教育公平非常关键的步骤。

省人大代表李雪薇:

关注职业教育,推进产学研合作

“很多人觉得读中职是没有前途的工作总结。”省人大代表、东莞经济贸易学校教研处副主任李雪薇语气有点低沉地说。在她看来,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应齐头并进的“两架马车”,可形成两大体系,但现在大家普遍比较重视普通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

对于这种社会“偏见”,李雪薇建议,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促进社会舆论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并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教育公平协调发展,提出了“深化建设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李雪薇指出,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是好的方向,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受限于管理体制,有些企业 的热情并不是很高。

李雪薇建议,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供需结合的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进行引导。在管理方面,李雪薇认为要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区分开,“不同于高中普遍开设的课程,职业教育的每个课都各有特点,有些甚至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的东西”。

省人大代表叶丽琳:

推动民办教育发展,保障民办教育自主权

在省人大代表、现任广东广雅中学校长叶丽琳看来,我省教育资源的不足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叶丽琳认为:“政府的资金是有限的,政府仅能提供基本的公共教育服务,包办不了优质特色教育”,可是现在我省的情况是政府包办过度,民办教育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状态。为此,叶丽琳联合11名代表一起递交了“关于建立政府和市场双轨驱动模式,TOP100范文排

行推动民办教育发展的建议”,她觉得有必要让更多人重新认识民办教育。

要改变现状,叶丽琳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市场手段和利益机制多渠道地加大投入,培育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但必须更倾向于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而在民办教育方面,她呼吁政府要保障民办教育的权益,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构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多元评价的良性结构,并通过立法保障实施。

省长朱小丹:

中职学校免学费补助提至3500元/年为支持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拨付10亿

在广东省人民政府人民工作报告中,省长朱小丹安排了2016年广东各项工作,其中为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均衡配置,他表示,含技工学校在内的地市属中职学校的免学费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3500元,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标准提高到每年6000元,农村寄宿制学校生均住宿

费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200元,学前教育困难家庭幼儿资助标准提高到每年1000元,建成10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

除此之外,朱小丹还提到,“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经费是三年安排50个亿,去年安排了15个亿,已经全部拨付下去。生均公用经费由1万提高到万,7所学校省里给安排的生均公用经费已超过20个亿,各市还会有财政拨付,这个也已经全部到位”。而其中为了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建设,我省特别拨付了10亿用于支持东莞和佛山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着重打造东莞理工、佛山科技和南方科技大学。

【结束时间及具体会议安排】

2016年11月18日,吉林和河南率先确定并公布了2017年该省人代会的召开时间。

据《吉林日报》11月18日报道心得体会,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吉林省

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于2017年1月15日在长春召开,会期5天。

同一天,据《河南日报》报道,11月18日,经河南省委研究和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将于2017年1月16日在郑州召开。

继吉林和河南之后,又有21个省份先后公布了召开省级人代会的时间。

譬如,据《北京日报》11月24日报道,11月23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一次会议。会议决定,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7年1月14日召开。

另据《甘肃日报》11月25日报道,11月24日下午,甘肃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闭幕。会议决定: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于2017年1月9日在兰州召开。

而最新公布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召开时间的省份则是四川。

据《四川日报》12月6日报道,经省委同意,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将于2017年初在成都召开,预计会期5天。

据澎湃新闻统计,截至12月7日,已有23个省份公布了省级人代会的召开时间。除四川省未公布月份外,根据其余22个省份的安排,2017年省级人代会时间将于1月起持续到2月。

其中,吉林、河南、北京、甘肃、陕西、重庆、青海、广西、宁夏、内蒙古、福建、湖南、江西、湖北、广东、河北共16个省份均公布了明年1月人代会召开的具体日期;贵州、西藏、新疆3个省份只公布了人代会将在明年1月召开,但并未说明具体日期。而山东、海南、江苏3个省份公布的人代会召开时间,都安排在了明年2月。

此外,四川省下一次人代会的召开日期则为“2017年初”。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统称为“两会”。一般来说,两

场会议已基本固定前后脚召开,会期基本重合。

以福建为例,据闽南网12月3日报道,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明年1月18日至22日在福州召开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会期5天。而政协第十一届福建省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则将于2017年1月17日在福州召开。

依照规定,地方各级人代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如果本级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本级人大代表提议,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可以临时召集本级人代会会议。当然,提议的人大代表不能自行召集会议,人代会会议需本级人大常委会或者主席团召集。

依照人大相关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选举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正副行政首长,以及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上一篇:道路维修施工方案下一篇:手工会计实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