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络流行语言

2024-06-13

最新网络流行语言(精选8篇)

最新网络流行语言 篇1

网络流行语

第一名:虾米

闽南词汇“虾米”是闽南语“什么”的谐音。正字为“啥物”例如“做虾米(zuo xia mi)”“创虾米”=“做什么”,“为虾米(wei xia mi)”=“为什么”。闽南语“什么”的发音为:xiá mì网络用语“虾米” 网络用语,“虾米”=“什么”,取自闽南语“什么”的谐音。发音:xia mi 多用于网络聊天、论坛贴子当中,是对“什么”的一种时尚称呼,在80后,90后网民中普遍流行。毫无疑问,“虾米”居于2013最新网络流行语榜首位置。

第二名:人艰不拆

人艰不拆,表示 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该词语出自林宥嘉歌曲《说谎》,其中有段歌词是这样的:我没有说谎,我何必说谎。爱一个人,没爱到难道就会怎么样。别说我说谎,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该词常出现在网友回帖中,楼主直接说出了一个让人无法面对的真相,回帖网友感同身受,只是一时没法面对。“人艰不拆”成为2013最新网络流行语排行榜的第二位。第三名:熟女

熟女必须具备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充分的经济实力,消费得起名牌等奢侈品。对于这个说法,我实在不敢认同。熟女要具备经济独立能力是对的,而消费不消费名牌奢侈品倒没多大关系。到了今天,我们其实很有必要把‘熟女’这个词重新定义一下。”“‘熟女’一词从日本传播界流传过来的词汇,现在泛指30岁-50岁的成熟女人。但不是所有成熟的女人都是熟女,我们这里要说的熟女不仅仅是性成熟。真正的熟女应该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内涵,气质优雅,自爱自信,懂得体贴和关怀。”,2013最新网络流行语排行榜的第三位就是“熟女”了。

第四名:屌丝

屌丝,也写作“吊丝”、“吊死”、“叼丝”,是中国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讽刺用语,源自D8元老级会员操笔帝一篇文章创新性的开创“屌丝”一词,后被魔兽世界吧会员用以嘲讽李毅吧会员,而李毅吧吧友欣然接受这一蔑称,并以“屌丝”自居,由于李毅吧人数众多,后得以火遍网络!意为劣等毅丝。以己方实力实现一线城市中心区域有房有车的梦想对于屌丝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该词因在年轻人群体间的语言文化中被广泛应用,其使用和含义变得更加宽泛。所以,任何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那么如意的人,对自己进行自嘲都是很正常的。其实,“屌丝文化”不过是又一种网络亚文化的崛起,它意味着中国人更多的获得了自己诠释生活的角度与权利,亦为一种新型的文化。

第五名:绿茶婊

“绿茶婊”成为网络热词,始出三亚“海天盛筵”涉嫌聚众淫乱事件。绿茶婊,即GREEN TEA BITCH,网友解释为特指那些装纯的妓女,总是长发飘飘,对外说素面朝天,其实化了裸妆。装出人畜无害、心碎无痕、岁月静好的多病多灾、多情伤状,喜欢瞪大眼,无辜的看着男人,其实野心比谁都大。姿色中上,以文艺女青年为伪装,通常以文艺片女演员/女记者/女主持/女作家为职业,爱发表文学艺术政治论点博得男人爱慕,四处宣扬受过情伤,咬牙坚强,QQ签名是世界上唯一一朵孤独的花之类。私生活混乱,以及有过劈腿或小三经历的成功女性。

第六名:人鱼线

人鱼线又名人鱼纹,正式学名为“腹内外斜急,指的是男性腹部两侧接近骨盆上方的两条V形线条,因其形似于人鱼下部略收缩的形态,故称之为人鱼线。达·芬奇在《绘画论》中首次提出“人鱼线”作为“美”与“性感”的指标。不过近来随着人们对人鱼线的追捧,很多爱美健康女性也晒出自己的人鱼线,声称人鱼线并非是男性特有的生理现象。

第七名:萝莉

萝莉(ロリ),是洛丽塔(ロリータ,Lolita)的缩写,洛原指美国一部小说,后在日本引伸发展成一种次文化。“萝莉”或“萝莉塔”作为名词用以指称“女孩子”本身,或指称“穿着萝莉装的女性”。但作为形容词有时会专指“拥有萝莉风格”,例如萝莉装(ロリータ?ファッション,Lolita fashion)。第一个被世人公认的萝莉角色是1982年推出的「甜甜仙子」里的主角Momo公主。第一代萝莉萌王是「魔卡少女樱」里的主角木之本樱。

第八名:不明觉厉

“虽不明,但觉厉”,即“不明觉厉”,网络用语,意为“虽然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第九名:车震

车震,是指有车族热衷与恋人相互调情、作出一些暧昧动作或者发生亲密行为导致车的震荡的现象。车震,现代都市性生活的一种,指为了满足自己性需要,不固定的在汽车内发生性接触和性交。

车震,那顾名思义就是车内震动。具体的说法“车震”:一般是指异性之间利用汽车的震荡,相互调情和作出一些暧昧的动作或者是做爱。[1]当古龙在小说里把“停车坐爱”用得风情无限时,估计“车震”这个词还没有诞生,至少,没有像现在一样被关注。在论坛上喜爱讨论“车震”的网友和迷恋“车震”甚至上瘾的恋人们统称为“车震族”,“车震族”也成为了新人类的特殊词汇。

正常的男女车友都会有春心荡漾的时刻,而让大家发泄的地方,除了家里,应该还有“车”里。在国外,一项调查表明,浪漫性爱地点第一位是海滩,第二位就是车。实际情形是:海滩上的浪漫,对于芸芸众生,也许有些奢侈和有碍观瞻,相比之下,还是汽车里来得更为切实可行一些。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你完全可以活学活用,从而在各方面提高“车床”水准。

资深车床族指出,对讲究气氛和刺激的老手来说,卧室比不上餐桌,家里比不上宾馆,建筑物里比不上车子里。不单单是因为被窥见的可能性,使得刺激兴奋中掺杂着罪恶感和紧张,从而大大提高了性快感,而且在车上那样狭小封闭的空间内,每一声细微的呼吸喘息近在耳边、彼此的体温气味相互熏染,那种心灵的贴近和亲密,不是其他室外性爱所能相比拟的。

第十名:比特币

比特币(Bitcoin)是一种由开源的P2P软件产生的电子货币,数字货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比特币也被意译为“比特金”。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通过特定算法的大量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

最新网络流行语言 篇2

网络资源具有更新快,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优势, 无疑会成为学生学习英语、演练英语、利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最佳有效的途径。你听说过这些潮词汇吗?“卖萌”, “淡定”,“羡慕嫉妒恨”,“蜗居”,“且行且珍惜”, “不作死就不会死”,“备胎”,“土豪生活”,“冰桶挑战”。这些潮词汇都是学生经常在交流中所使用的,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爱好,在英语课堂中穿插一些流行词汇的英语表达,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二、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基础不好,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做到交流无障碍就可以了。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朝气,作为新生一代文化的代表,他们追求时尚,强烈的要求走在时代的前沿,语言文化就是他们展示自己时尚的一个重要元素,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理念,结合英语教学实际与网络流行语言相结合,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丰富学生自己的语言世界。

三、网络语言与英语教学

1 . 缩略语的出现使语言交流更加的简洁。网络交际的特点是快捷,灵活,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寻找net friend,购物(on-line shopping),阅读e-book,进行e-business等。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缩略语遍地开花, 首字母缩写在英语表达中大量出现,例如BF(boyfriend), 男朋友GF(girfriend)女朋友,ASAP = As Soon As Possible, AFAIK(As far as I know),还有一种体现文化创新精神的英语也大量出现在英语书面语中,如4ever = forever如U(=y o u) 是“你”,C U(=see you)是“再见”,IC(=I see)是“我明白”,2nit(=tonight)是“今晚”,等等。2B or not 2B = To be or not to be.

2.流行语在英语交流中广泛出现。英语交流中,大量的流行词汇充斥着学生一代的文化,因为爱卖弄与追求时髦是中职学生的一个普遍心理特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学生说一些流行语言。例如一些流行短语:你out了!英语翻译为You are left behind the times.英语单词OUT在英汉词典中的解释是“出外;在外;向外”,如今,这个词被赋予了“落伍”的新意,“中国大妈”(Chinese dama)疯抢黄金, “女汉子”,一般行为和性格向男性靠拢的一类女性,Tough girl或manly woman,土豪统指“暴发户(Tuhao)。同时流行句子也大量出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和交际中,例如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Papa,where are we going?“且行且珍惜” It is to be cherished.

3.网络流行词汇的音译也大量出现。熟悉网络语言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它的音译,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例如fans,人们直接翻译成粉丝,blog就是人们经常所用到的博客。微博Microblog,copy就是我们常说的拷贝, clone译成克隆,cool翻译成酷,这些词汇也大量的出现在一些翻译材料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些词汇,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流行词汇的来源与意思。

四、英语教学要因势利导

网络的出现和流行使信息传递的速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从事英语教学,但我们也要注意网络语也有一些弊端, 我们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

1.善于利用网络构词的特点。在英语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运用网络构词的缩略法,谐音法,帮助学生对单词的认识和猜测他们的意思。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这样的一些构词方法,创造更多的网络词汇,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网络词汇一些弊端。网络语言也是一种大杂烩。其中包括了很多不规范的英语。网上聊天时往往俚语、古语、 书面语并用,这不利于学习者掌握规范的语言。还有一些语言信息因受母语影响,往往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有时甚至背道而驰,这对缺乏辨别能力的初学者容易产生误导作用。看看下列不规范网络英语: 人山人海(mountain people mountain sea),you me you me (彼此彼此 ),we two who and who?(咱俩谁跟谁啊),no see no go! (不见不散!)又比如, 用pls代替please,用ur代替your,用tks代替thanks等等.

五、总结

解读最新流行的网络“时尚文体” 篇3

凡客体:找回自我的话语权

“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59块帆布鞋,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像韩寒这样的凡客,如今成为了广大网友自我表白的一种新方式。与“火星文”相比,“凡客体”有它的优势。“火星文”的隐喻是:既然你们不懂,我也最好你们别懂,留一份独属于我自己的空间吧;而“凡客体”的隐喻则是:为什么你们不懂?我要你们好好听懂,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为什么这么干。从这个意义上说,“凡客体”比“火星文”更积极,也更社会化。当年,年幼的我们面对成人世界的不理解,也许只能赌气地自言自语;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加,我们才发现,诉说和沟通是表白自我、彰显自我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以至于后来,大家已经不甘心为名人“代言”,而是更多为自己呼喊,如“爱自由,不爱自虐;爱玩乐,不爱玩弄”、“爱睡到自然醒”等等。本是极尽戏谑,到头来却是声泪俱下。生活中的小烦恼、小幸福,无不溢于言表。

“凡客体”的风靡,归功于它自我表白的魅力。专家认为,“凡客体”在表达上具有两面性:是和不是,爱与不爱,流露出的是一种青春的迷茫、生存的困惑。“凡客体”中,真正属于年轻人特色的,就是这种句式风格本身,或者说是这种斩钉截铁的自我表达本身。

咆哮体:非玩笑意义的喧嚣

“有木有”、“尼玛”、“伤不起”等词语加上满眼的连续感叹号,构成了最近在微博上流行的“咆哮体”,就连天后王菲也加入了进来。2011年12月,有小学生用“咆哮体”回击了郑渊洁“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的说法,更是引发了网友对“咆哮体”的热议:“把我们说成是‘汉奸’,刺痛了全国现在或曾经是小学生班干部的心,刺痛了小学生班干部家长的心,刺痛了祖国未来的心,您意识到木有!……”有学者称,从心理学上讲,年轻人通过在网络上自创各种语体,对于宣泄压力、获取群体认同感,是非常有好处的。诚然,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憋在心里不如仰天咆哮,一味隐忍不如一浇胸中之块垒。但更应该清醒看到,“咆哮体”毕竟只是一种言说上的宣泄,如果不在现实中消除、遏制不公现象,“咆哮体”只能扮演止疼片的角色,药效不可能持久,由于实质性问题并未解决,网友醒来之后会更纠结。

纵观“咆哮体”的流行与其他流行体有明显的差异性。如果说其他体表达的情感相对克制,“咆哮体”则情感激烈,有着不可遏制的宣泄诉求。用“咆哮体”减压也未尝不可,不过如果网络的发泄让人在现实生活中越发退缩,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丹丹体:宣泄不满的载体

最近微博上的一场小风波,引起了“丹丹体”爆红网络。事情的起因,是著名演员宋丹丹借微博对房地产商潘石屹在长安街南面的好位置上建了“廉价楼”而发飙,说那楼实在难看,对不起北京,最后哀求道:“潘总,我就是个演员,没多少钱,我请你喝拉菲,别再盖楼了,真的,求你了!”微博一出,许多网友立即发出“丹丹,你咋那么可爱”的欢呼。与此同时,宋丹丹的那几句哀求引发了网友的造句热:“XX,我就是个XX,没多少钱,我请你XX,别再XX了,真的,求你了!”“丹丹体”由此诞生。为什么“丹丹体”一问世,就走红网络呢?应该说,房地产界现在颇有点像一条“落水狗”。好像谁都有理由恨它似的——有钱人“眼红”那些点石成金的房老大们;中产阶级房奴背负着沉重的房产按揭,自然对地产商人“想说爱你不容易”;而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穷人,现在还只能望房兴叹,就更是对地产商人恨之入骨了。这便是“丹丹体”走红的社会背景。

宋丹丹用触动公众神经的话语方式,折射出了老百姓对当前房地产的不满,以及公众在这种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的无助感。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近似玩笑的网络游戏,却深刻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社会变革的一种深切渴望。

蓝精灵体:勾起国人怀旧热潮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他们善良勇敢相互关心;哦可爱的蓝精灵,哦可爱的蓝精灵……”25年前,“蓝精灵”首次来到中国,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今天,“蓝精灵”以3D的形式,再次活灵活现地引爆中国观众的笑点。这一次,尘封多年的动画片《蓝精灵》主题曲《蓝精灵之歌》借着3D电影的热映,在微博上掀起了一阵以这首歌为蓝本的“蓝精灵体”创作热潮,至今未退。事实上,各具特色的“蓝精灵体”已经超脱了原《蓝精灵之歌》的意境,在微博网友的改编中,调侃、无奈、懊恼等各种情绪,都被成功地注入到“蓝精灵体”之中,使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百变填词秀。由《蓝精灵》催热的“蓝精灵体”已经成为年轻人舒缓压力的娱乐方式,更成为他们对于某种现象的关注和喜爱的独特表现形式。

人们之所以喜欢“蓝精灵体”作品,是因为其中有网友们的怀旧、自嘲、吐槽、调侃……疲惫而不乏机智,抱怨而不失幽默,能够让人在现实的忙碌与痛苦中找到一份慰藉。蓝精灵告诉我们,在追求时尚与潮流的同时,切不可丢掉人性中最为美好的事物。

TVB体:让我给你安慰

“呐,做人呢,最要紧的就是开心”、“对不起,我们已经尽力了”、“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见到这些短句,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这就是最近在网络上被网友疯狂造句的“TVB体”。因为几乎在每部TVB的电视剧中,都会发现这些台词的痕迹,而且似乎只要某个场景出现,就一定会配合一句固定的台词,网友也开始自娱自乐用这些台词模式进行造句,让“TVB体”爆红网络。“TVB体”的来源,据说是在天涯论坛有人发了这样一个帖子:“我找不到男朋友,大家可不可以用TVB语气安慰我一下。”马上有网友回复:“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感情的事呢,是不能强求的。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做人最要紧的就是开心。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瞬间火速激发港剧爱好者们的热情,从而总结出不少TVB经典台词……这种新的网络文体被赞语言平实,却“很疗伤”,成为新的“吐槽”方式。不少网友也套用这一句式来造句,“吐槽”各行各业遇到不开心时的感受。

生活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在网络上吐露心声不失为一种自我疗伤的方式;能够得到网友的安慰,便更是一种幸福了。这,也许便是我们喜欢“TVB体”的理由!这种搞笑式的文体背后,反映出世人对于人际关爱的一种渴望与需求。

校长撑腰体:撑起道德和良知

“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北大副校长吴志攀的这段话,出现在2011年9月21日的微博上。不久,这则网帖突然火爆网络,并衍生出了多个高校的版本,被网友称为“校长撑腰体”。北大副校长的这一言论在人们抨击彭宇案成为压垮人们道德底线的最后一根稻草的今天,突然炸开,灼烧着我们那点仅存的道德和良知。北大“校长撑腰体”适时出现,把休眠的道德与良知撞醒,像通往良知、通往道德的阶梯,给了我们要下的台阶。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秘书长杨勇说,爱心撑腰的想法不仅会赢得北大校友的强烈支持,也必然会赢得全社会的极大响应,我们期待着为爱心撑腰不仅仅只是想法,而应当尽快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且如此为爱心撑腰的做法,更应在全国得到广泛的推广。

nlc202309030952

“校长撑腰体”为什么会像大爆炸一样震撼着我们呢?事实上,并不是“校长撑腰体”有多么强大,而是大家的道德和良知已经被唤醒。它在网络上的迅速蹿红,真切地体现了在道德严重缺失的今天大家对于社会公德的强烈呼唤。

淘宝体:冰层上的温暖

“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亲,9月2号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亲,全5分哦!给好评哦!”2011年7月,南京理工本一录取正式开始,而这条颇为另类的录取短信也火热出炉,还用上了时下最流行的“淘宝体”模板,不少学生看完短信都“噗”地笑出了声来,学校和考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在各界尝试“淘宝体”的时候,警方的“淘宝体”也脱颖而出,彻底把犯罪分子打败了。在一幅漫画上,警察对一名罪犯连连发问,“亲,为什么要犯罪呢亲?”“您这罪给十年已经是最优惠了哦亲!”罪犯满头大汗,而警察满脸笑容:“刑满释放了哦亲,欢迎下次光临。”“出去后要给五星好评哦,亲。”最后刑满释放的罪犯忍无可忍地说:“再也不犯罪了!”和其他爆红后逐渐降温的文体相比,“淘宝体”体现出顽强的生命活力,一直默默而持久地存在。如今它能突破购物网站的交流区域,是因为人们突然发现了它那种“亲切又腻歪”的语言魅力和情感深度。

“淘宝体”走红了,这一源自购物网站卖家与买家相互之间交流的语体,正在渗入更多领域。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在人际关系脆弱和社会整体诚信度缺乏的情况下,人们尝试从虚假的“淘宝体”中去体验一份真实的温暖,这无疑是一种可贵的尝试。

见与不见体:悲情诗里的浪漫情怀

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2》捧红了一首诗歌《见与不见》,许多人一见如故。“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见与不见》这首诗,在各大社交网站被“围观”的程度高于电影本身。不乏有才网友巧用“见与不见体”过了一把诗瘾。网友们有感而发,各种仿写版本,更是备受追捧。“见与不见体”也由此成为开年第一网络流行语。乘着网友们喜爱的东风,“见或不见体”也如同凡客体一样火了,在网上不断被仿写,有“拆迁版”、“大学版”、“职场版”等等。年关应景的“职场版”最打动人心,看完超想哭的——“你病,或者不病倒,老板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休,或者不休假,工作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拼,或者不拼命,工资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辞,或者不辞职,地球还是会转,不歇不停……”

这是一场网络的盛宴,这是一次诗意的感怀。在这个时代,我们生活在热闹的网络世界里,却时时感受着生命的孤独。见与不见,虽是一种浪漫,却都有一种苦楚。我们不由感叹:一首诗,因为一场电影而变得更加深刻,变得更加华美。

新闻联播体:变与不变的尴尬

最近,山东滨州一篇小学生写作的“新闻联播体”作文格外引人。文章写道:“昨天上午,阳光明媚,鲜花斗艳。刘民同学家里欢声笑语,人头攒动。五年级一班班长赵官、副班长张僚在体育委员欧阳猛南、文娱委员慕容美媚陪同下,不远千米,深入患感冒发低烧的班级成员刘民家中,为他带去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此文引发无数网友集体围观。

新闻联播类节目是最直接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体现舆论导向的节目,它在新闻类栏目中处于龙头地位。各种调查显示:地方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以中央电视台为标准。新闻联播自1976年7月1日开播,最初为15分钟,自1982年至今每晚19:00准时播出,其内容积极向上,堪称成人童话。有网友将其内容概括为三部分:前十分钟,讲国家领导日理万机;中间十分钟,讲全国百姓的幸福生活;最后十分钟,讲外国人民的水深火热。甚至有人列出了二十类新闻稿件的写作格式。

一个栏目的魅力,绝不是来自于它地位的高低。当栏目固化为一种模式的时候,再精彩的内容,也会让观众失去热情。就在网友戏说“新闻联播体”的时候,央视行动了,从“新闻联播”到央视春晚,我们闻到了一缕清新的气息,但能否实现大的创新,观众还得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第二中学]

最新网络流行语言 篇4

谢峰(2009),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

[摘要]网络语言是网民们广泛使用于论坛和聊天室的一种基于规范汉语的语言变异形式。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是社会发展与网民群体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内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全面的看待网络语言的形成,为如何对待网络语言提供更深层次的认知角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 产生

原因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1]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言语现象,其形成及被广泛使用与时代、社会、文化均有着密切的联系。简言之,网络语言无论其“语言”的身份是否得以承认,但作为一定社会群体的一种言语现象,依然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结果。本文拟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内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做简要分析。

一、社会外部原因

对社会外部原因的分析,网络语言研究者们达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依据吉林大学吕明臣教授在《网络语言研究》一书中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物质载体

网络语言是产生于网络并广泛使用于网络交际与网络表达的一种语言变异形式,因此,网络的出现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互联网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繁荣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互联网(Internet)被誉为是20世纪末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互联网1989年开始进入我国,从而揭开了中国网络时代到来的历史序幕。1994年4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从此,中国计算机网络用户经常坐在屏幕前进行沟通。起初,由于对这种“无声”的即时交流方式的不适应,加之“说话”的速度要求与文字输入较慢的矛盾,“词不达意”或“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常常发生;为了消除这些矛盾,维护交际的顺利进行,经过网络用户的不断实践,网络上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形式,这就是网络语言。网络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物质载体。

2.网络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最佳环境

“网络这种工具本身提供给人们很多创造语言的灵感。网络语言的创造是充分利用、又只是利用键盘提供的符号系统和拼音输入法的结果。”[2]当人们用汉字、数字、符号、字母来尽情组合、改造词语,甚至用谐音、怪词、错字、别字来玩语言游戏的时候,享受到的是一种创造的快乐和一种打破传统语言规范的犯禁的快感。网络世界没有现实世界的复杂规则,人们可以而且也试图在网络中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忽视交际双方的年龄、性别、职业,不必担心自己因为说错话而导致人身伤害或遭致种种麻烦。在网上,人们很容易将本性表露出来,少了伪装,多了轻松和自然,这也正是网络语言使用的最佳环境“。可以这样说,除了现实性,网络给了网民最大限度的交际自由,使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任意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语言形式。”[3]

3.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社会背景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发展,观念的变革及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呈现出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活动空前活跃的整体局面,新事物、新观念的层出不穷,这是网民们乐于创造、敢于创造、便于创造的重要的社会背景。网络语言的重要特点就是与传统语言不一样,就是标新立异,就是求新求异。如果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网民们哪敢放开思路、张扬个性,去大胆创造形形色色的网络语言呢?如果没有广泛的文化交流,外语中的某些表达法又怎能运用到网络语言中来呢?

4.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

网络交际的实现依赖于计算机这一物质基础。网络和计算机都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网络语言主要出现在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和虚拟聊天室中,受制于特定的交际环境。这一交际环境要求使用者必须懂电脑、必须会上网、必须能顺利的完成文字和符号输入、必须多少懂点外语。而当今中国会使用网络语言的大部分正是具备中等或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并且略懂外语的年轻人。这批年轻人相对于他们的父辈来说,其文化素质普遍提升了,这就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

5.计算机汉字输入法的制约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重要因素

由于汉字的特殊性,输入电脑并不像英语那样简单。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笔画输入法,如五笔字型和台湾的仓颉码等;一类是拼音输入法,如全拼输入法和智能ABC输入法。笔画输入法输入汉字时重码率较低,但因为这种输入法常将汉字拆成100-200个字根,较难掌握,需经过专门训练;因此,大多数网民均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汉语拼音输入汉字的弊病是重码率较高,在网络交际过程中,需要选用的字或词很难找到,网民们没有耐心打准确的字,于是使用大量的同音字词代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网民公认的词汇形式。如用“斑竹”代替“版主”,用“幽香”代替“邮箱”,用“青筋”代替“请进”。“斑竹、幽香、青筋”都是网民们使用智能ABC输入汉语拼音“banzhu/you xiang/qing jin”直接跳出的词语。网民们并不追究这些错误,他们追求交际中能为交际双方理解就可以了。

二、群体内部原因

外部社会原因是网络语言得以产生的外在条件。除此而外,网络语言的产生还有网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内部动因,这种内部动因一方面突出的表现为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接受与认同,无论这种接受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另一方面表现为浅阅读时代图像文化形成的对表象思维的依赖。

1.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追求自我、张扬个性、蔑视传统、崇尚创新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泛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语言学、哲学和一般知识论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后现代主义突出人的个体性、主观性、个体间的协同性、实用性;在一系列问题上都离经叛道,突出自我表现,蔑视社会认同;反对理性和逻辑作用,强调非理性和潜意识作用;反对权威和人为中心,主张无政府主义和返朴归真;反对一元论,主张多元论;反对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主张描述现象、解释学和解构主义;反对哲学、终极和绝对,主张多标准、多规则、多模式和相对主义;反对群体意识,主张个体主义和纵欲。

8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悄然登场,导致了我国新型“现代人”的出现——即所谓的80后、90后。他们通过无孔不入的大众媒介接触,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有意无意的接受与认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互联网的开始普及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权威统计报告显示,1997年以来,我国网民以高中及以下学历的青少年网民为主,这一情况的年龄描述实际上即为我国网民目前主要以80后、90后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网民年龄结构上将呈现更大的包容性,80后、90后作为现在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将持续作为一股重要力量,和他们之后的青少年共同分享网络资源,80后、90后在网络使用上的共存就是这样形成的)。这实际上是说,作为互联网使用的重要力量,80后、90后是携带着与之几乎同时出现的弥漫于中国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而步入网络交际的快车道的。后现代主义的颠覆、解构、张扬与去标准化的多元追求是网络语言产生的内驱力量。

2.浅阅读时代图像文化对思维习惯与表达习惯的影响

简单来讲,浅阅读就是以简单轻松、不做过多思考的方式进行的一种较为浅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有时甚至以娱乐性为终极追求。浅阅读主要表现为:一是流行所谓的“读图时代”,二是鼓吹所谓的“速读”和“缩读”,三是鼓吹“时尚阅读”和“轻松阅读”。这里的读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赏画”,而是指插上零碎文字的图片、卡通、动漫等图书。事实上,随着浅阅读时代的来临,读图已经不仅仅指读“图书”,也指依据严肃的文字文本制作的视频文本。如现代年轻人不愿意阅读需要充分调动思考和想象的文学名著而热衷于看经过名著改拍而成的影视剧作,这也是一种读图现象。这种对文字文本的疏离而对图像文化的热衷久而久之必然会对人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产生影响,从而在思维与表达中产生对图像或形象化符号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由于长时间“读图”的习惯,网民们也更乐于接受新颖、诙谐、轻松的图形化的表达而对一本正经的规范语句不敢兴趣。网络语言中大量的表情类、图片类词汇形式大概就是基于这样的群体心理创造出来的。

三、语言心理

如果说社会外部原因是网民群体创造网络语言的外部基础,群体内部原因是内部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是无意识的,那么这里所说的语言心理则是网民群体创造使用网络语言的有意识的心理需求,这一心理需求无疑是基于网络这种特殊的媒介平台而产生的。

1.娱乐性

哲学家奥斯汀认为,说话就是实施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没有任何目的的行为是不存在的。网络言语交际作为网民群体的一种特殊言语交际形式,当然也有着明确的目的性。

“言语交际形式是为交际目的服务的,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言语交际形式受到交际目的的很大的制约。当然交际目的不是唯一要考虑的因素,但却是重要的因素。交际目的对交际形式的选择要求是交际形式要适合去表现交际目的,交际目的不同,交际形式就不同。”[4]

娱乐是网络交际中非常重要的目的,网民们在论坛或是聊天软件中参与网络言语交际很多时候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身心的放松,获得快乐。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工作生活的压力都非常大,需要寻求一种可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方式,这同样使得娱乐成为了交际主体互不相识、空间分离的网络言语交际的主要目的。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在网络聊天室中发现很多没有主题,完全以“说话”为目的的言语交际,显然,“说话”的过程就是网民们获得快乐的过程。而要在“说话”过程中获得快乐,缺乏个性与创新的如同作文般的规范的汉语聊天显然是无法完成这一使命的。

2.对现实交际的复原

网络言语交际与现实交际最大的区别在于,网络言语交际双方在空间上是分离的,相互之间无法看见对方表情,也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这里我们排除网络视频聊天和语音聊天,因为文字聊天目前仍是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这大概是出于交际主体隐匿性的需要),意义的传达完全依靠文字来完成。

而规范的汉字聊天就如同写作文一般,一方面过多的语法规则使得以娱乐为目的的网络交际不能获得快乐,更重要的在于,因为声音和表情用文字表述起来比较麻烦而使交际主体不得不放弃声音和表情的表意功能必将导致交际双方在意义传达上的重大损失。美国口语传播学者雷蒙德·罗斯在其《演说的魅力》一书中认为:在人际传播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只有35%的传播是用语言来进行的,有65%的信息是通过语言之外的形式——比如语调、动作、衣着、表情等完成的,其中仅仅面部表情就可以传递65%中的55%的信息。

网络交际在获得交际主体隐匿性的同时也丧失了现实言语交际中语调表情等非语言符号参与大部分交际意义传递的表意途径。为了复原现实交际的非语言符号表意途径,使得网络交际更加轻松从容,表意更为充分,网民们便创造出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表示声音、表情的词汇形式,如“55555(呜呜呜呜呜)”——表示哭声,“:-D”——开怀大笑。

3.维持交际的顺利进行

前面已经提到,网络言语交际从目的上来说多以娱乐为主,从形式上来说主要是以文字输入来完成的。交际目的的娱乐性及交际主体的隐匿性导致了交际对象选择和更换上的随意性,如果打字速度慢,或者交际语言呆板,话题无聊,交际一方可以随时更换交际对象。因此,文字输入的速度及语言是否个性新颖能吸引人就成为能否获得交际机会或者能否维持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也是网民们创造网络语言的重要的心理基础。

毫无疑问,网络语言无论在速度要求上还是在个性新颖上都很好的完成了维持交际顺利进行的现实使命。如汉字输入中以重码字词中最先出现的字词代表目标字词的对错别字词的极大包容性,用输入一系列的数字、字母、数字字母组合来谐音代替复杂的汉字输入,用标点组成表情或用聊天工具自带表情动画来代替文字的表情描述等等。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74页

[2]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3]武晓平《.网络语境特点和网络语言的形式意味化手段》《.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2013年最新流行的微博语录 篇5

据说,人生的第一句谎话是从小学写作文开始的,而真心话是从写情书开始的。

——@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莫言《檀香刑》

喜欢就争取,得到就珍惜,错过就忘记,生活其实就这么简单。

——@北京青联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句话:应该敬佩两种人,年轻时陪男人过苦日子的女人,年长时陪原配过好日子的男人。希望更多人读到这句话。

——@孟非

粗暴地扔下一句“我们分手吧”就拂袖而去,这种事儿我是做不出来的。我的某任前女友至今认为我只是去西藏爬一座很高的雪山还没回来而已。

——@东东枪

用一麻袋的钱去读大学,换来一麻袋的书,等读完一麻袋的书毕业,(经典语录 )才发现挣的钱,都买不起一条麻袋。

——@小慎

我觉得我每天吃饱喝足往床上一躺侧着身子玩手机的样子,简直就是旧社会大烟鬼抽大烟情景的昨日重现。

——@毅咝不挂

“爸,房间里好冷啊!”“你可以站到墙角去。”“为什么啊……”“因为墙角有90度。”

——@微博搞笑排行榜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瑟瑟

我说出未来这个词,发出的第一个音已经成为过去。我说出寂静这个词,我就打破了寂静。我说出没有这个词,我就制造出了不再无从把握的东西。

——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诗作《三个最奇怪的词》

发垃圾短信,一条重罚1万新元。

——新加坡国会日前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案,禁止向个人发送市场推广类短信等垃圾信息,违法发送垃圾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可能会被重罚100万新元(约合51 4万人民币),发一条垃圾短信,可能面临最高1万新元罚款

夜里开启霓虹灯这一点,已经是非常巨大的变化。

——最近前往朝鲜后回来的韩国人纷纷表示,平壤市区不仅盖了40层商住两用的高层建筑、晚上开霓虹灯,还能见到英文的标语口号

我想知道:发明了造纸术、火药、烟火和指南针的民族,怎么突然变得只会组装ipad了呢?我在想,中国现在缺失的是否不是创新文化,而是一种更基本的东西:信任。

——《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谈中国山寨文化

对于80后、90后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极度渴望拥有公平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命运。对他们而言,只有社会向上流动的渠道是畅通的,未来才是充满希望的。

——《纽约时报》文章谈“中国年轻人想要的未来”

女性通常会根据对他人造成何种影响来作决定,这种结果通常会产生更好的决定。而男性则更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作决定。

——英国哲学家罗杰·斯太尔对200个国家约6万名志愿者测试后发现,女性比男性道德更高尚

美国人想要生活在一个更为公平的国家,他们只是没意识到这点。

语言得体 最新(学生学案)) 篇6

编制时间:2010年10月25日

使用时间:2010年10月27日

做个会说话的人

——语言表达的得体

授课人: 江苏省宿豫中学 顾天成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考纲对此考点的要求及考查方式; 2.学会根据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恰当地使用语言。

【学习重点】

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语体等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学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考纲解读

“得体”指能够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高考题主要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近几年考查了请柬、广告语、贺卡等题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题型。包括建议、欢迎辞、留言便条、赞赏语、邀请语、开场白、求职信、补写语句、补写言外之意等。考查的范围由重点考查谦敬语,到全方位与连贯、简明等一起考查。

二、考点解析

1.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50字)(2009年浙江卷

导学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导学案

编制时间:2010年10月25日

使用时间:2010年10月27日

4.2008年9月2日 “中国电视五十年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于丹客串主持人主持论坛。论坛开始后,于丹讲了五分钟左右的开场白,开始对嘉宾提问,每个问题前总有数分钟的词藻华丽、引经据典的铺陈,充分展现了她讲坛高手的本色;嘉宾发言的时候,于丹常常打断嘉宾的发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演讲天赋。在与《恰同学少年》编剧黄晖对话时,于丹问:“你是哪所大学毕业?什么学历?”黄晖回答:“我们这些学前班水平的人无法和博士比,更不能比于教授这样的博导。”于丹调侃道:“你这是在骂我。”(节选)

问题:请同学们对于丹的主持进行评价。

小结2:。5.王孝椿准备6月16日在阳光饭店为爸爸过70岁生日,想请爸爸的老战友刘妙山夫妇那天中午12点来一起吃饭。请以王孝椿的名义给刘妙山夫妇写一份请柬。要求称呼得体,表述简明,措辞文雅。(不超过40个字)

6.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材料: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② 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④ 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徐凡说:

高三语文

导学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导学案

编制时间:2010年10月25日

使用时间:2010年10月27日

小结3:。

三、即学即练

1、一名读者到新华书店去买书,下边是他和营业员的对话:

读 者:请问有没有《现代汉语词典》卖?

营业员:卖完了。(1)

读 者:本市哪家书店可能有?

营业员:不知道。(2)

读 者:贵店什么时候能到货?

营业员:不知道。(3)

营业员的三次回答既简明又如实,但读者不仅感到扫兴,而且心中不是滋味。试为营业员的回答换一种说法,使读者有亲切感和心理满足感,但不能改变原意。

2.“五四”青年节,希望中学邀请校友高明同学回母校演讲。根据以下材料,请你以学生主持人的身份把他介绍给同学们。(不超过80字)

材料:高明,男,1985年5月1日出生于干部家庭。父亲,46岁,中共党员,大学毕业,机关工作人员。母亲,45岁,大专毕业,小学教师。高明2004年毕业于希望中学,现为福建大学外语学院一年级学生。身高175厘米,圆脸,小眼。从小喜欢文学,爱好书法、体育等,小学时获得校“优秀班干部”称号和“故事大王”比赛一等奖,初中时获得县硬笔书法比赛二等奖,高二时获得市演讲比赛一等奖,大学时获得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为了这次回校演讲,他阅读了《演讲与口才》、《大众幽默》等刊物,写了一大本读书笔记,精心准备了演讲稿《放飞青春》。

3.2010年10月5日,在华盛顿参加《财富》杂志的The Most Powerful Women 论坛。晚宴的演讲嘉宾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他一出场就受到全场热烈欢迎。正在他演讲的过程中,讲台上代表美国总统印章的挂牌突然掉了下来。全场愕然之际,奥巴马顿了一下说:

“ ” 众笑。

4.根据要求写句子。

高三语文

导学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导学案

编制时间:2010年10月25日

使用时间:2010年10月27日

某校高三年级的一位积极上进、学习认真、一贯遵守纪律的同学,在停电时,违犯学校“不准在学校点火”的规定,点蜡烛学习。根据此规定,犯此错误,要给予纪律处分。这位同学很害怕,找到班主任,请班主任帮忙,班主任也不想处分他,他们就一起来到德育处,德育处主任接待他们。……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解读 篇7

一、网络流行语及其来源

网络流行语一般指网络语言, 是指由网民创造并使用于网络交流中的一种媒体语言, 通常是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几乎同步发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的热门词语。如: 2015 年频繁使用的“然并卵”、“你们城里人真会玩”、“主要看气质”“明明可以靠脸吃饭, 偏偏要靠才华”等网络流行语都是伴随着一定的网络事件而产生, 并迅速广泛的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 并渗透到现实社会中,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是在社会因素、语言结构本身以及网民心理因素方面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 一) 社会因素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我爸是李刚”源自于2010年10月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 一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 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 而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 我爸是李刚。”据调查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后网友借此句话讽刺一些仗势欺人的官二代。除此之外还有“表哥”“富二代”等等, 都是网民对一些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反应, 他们擅长以这种轻松的方式将严肃的社会问题表现出来, 其中带有愤懑、调侃、嘲讽、戏虐等, 引起现实社会的共鸣, 从而在社会上流行传播开来。

(二) 语言因素

网络流行语, 视网络语言为其土壤, 现代网络技术为其传播媒介, 具有一般的词汇特性, 通过不断地发展成熟, 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如:“5201314” (我爱你一生一世) 、“886” (拜拜喽) 、“稀饭” (喜欢) 、“驴友” (旅友, 背包族) 、“灰常” (非常) 、“酱紫” (这样子) 等属于谐音类;“ (*^__^*) ” (嘻嘻) 、“:—D” (开怀大笑) 、“:—P” (吐了一下舌头) 等属于符号类;“PLMM” (漂亮妹妹) 、“GG” (哥哥) 、“JMS” (姐妹们) 等属于英文缩写类;“3Q” (Thank you) 、“2B青年欢乐多” (形容一群有点得瑟, 傻乎乎的, 生活很开心的人) 等属于混合类;“打酱油”、“范跑跑”、“俯卧撑”等属于时效类。这些词汇都源自于语言, 用最少的字符、音节表达了更丰富的含义, 深得网友的喜爱和使用。

( 三) 心理因素

网民的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在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以及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年轻的网民, 思想上不够成熟, 独立思考的能力较为缺乏, 在有新的网络流行语出现的时候, 不假思索迅速的接受和吸收, 成为网络流行语快速传播和发展的桥梁。如: “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出自于戛纳第68 届电影节开幕, “披着东北大棉被”的张馨予被媒体和网友讽刺的体无完肤。之后张馨予在微博上发照片称“你们城里人真会闹”。随后演变为“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表达的是网友们对新鲜事物的看法与态度, 其间带有些不屑, 多用于朋友间的调侃以及评论一些不理解的新事物。除此之外还有“然并卵”、“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们”等都属于网友们从众心理的驱使, 使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二、网络流行语的鲜明特性

( 一) 非独立性

从本质上讲, 网络流行语其实是语言的一种变体, 而并非一种独立的语言, 它本身不具有独立性。它是在传统语言的基础上运用各式各样的形式方法创造出来的多样的语言风格。如: “俯卧撑”在网上一般表示对某事不便或不愿发表意见, 而汉语词汇系统中本身就有“俯卧撑”一词的存在, 只是在这里人们给其注入了新的意义。除此之外还有“恐龙”“犬科”“猪脚”等亦是如此。

(二) 简洁性

从形式上讲, 网络流行语具有生动简洁的特点。在与人交流的时候, 网民们经常会找到一种简洁新颖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需要表达的情感。如:“GF”表示女朋友的英文“girl friend”的缩写;“AFK”是 (Away from keyboard) 的缩写;“88”表示再见等等。

( 三) 创新性

网络流行语丰富多样,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语言和句子都是网民们新创造出来的。如: “smilence ( smile + silence, 笑而不语) ”、“Long time no see ( 好久不见) ”等中国式英语; 以及“且行且珍惜”、“有钱任性”、“你家里人造吗?”等娱乐性语言。这些新兴的网络流行语给语言注入了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三、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 一) 传播群体大, 范围广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 传播群体受年龄、学历、性别、地位的影响较小。网络流行语本身就简单明了、幽默通俗, 在信息化的时代, 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而网络流行语则是人们使用的首选。如: 在各个阶段的校园里、在不同的工作和生活区域、各个信息软件都有很大一部分的传播者, 都可以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做出贡献。

( 二) 传播渠道多样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快, 影响力大,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传播渠道的多样化。QQ、微信、微博、MSN等社交工具为其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同时各大媒体、网站也更是功不可没。并且部分网络流行语已超越了网络传播的范围, 实现了从“网上”走入“网下”, 由小众走向大众, 甚至延伸反映具有时效性的社会热点、形成某种社会评判, 产生一定影响。

( 三) 传播目的多元化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目的呈现多元化状态。如: “主要看气质”是王心凌新专辑《敢要敢不要》里的一张照片———绿色背景吃汉堡的复古贵妇造型照, 被网友转发评论, 王心凌则回应“主要看气质”。于是引起网友纷纷跟风晒出自己的气质照, 话题“主要看气质”登顶微博热搜第一。随后网上又传出“主要看气质”的游戏, 风靡一时, 此类属于以娱乐为目的传播; “很黄很暴力”源于北京市一名姓张的小学生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访时的回答, 迅速引发了广大网民的关注, 此后出现了许多诸如此类的“很傻很天真”等“很X很XX”的系列流行语, 此类属于以是以时政性为目的传播; 除此之外还有以商业性为传播目的“且行且珍惜”用于银泰商业集团联姻阿里巴巴团, 线下容易线下难等等。

四、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的飞速发展与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双面性的。俗话说: “欲思其利, 必虑其害, 欲思其成, 必虑其败。”网络流行语在便利网民信息交流、丰富愉悦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 也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违背语言使用规则、传播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因此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影响是利弊并存。

( 一) 网络流行语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简洁明了, 幽默新颖的网络流行语在日常生活交流、商业广告、社会娱乐以及语言教学等方面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其次, 网络流行语给人们的日常交流也带来了很多的乐趣, 起到了解压的方式。

2. 消极影响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变体, 一定程度上会违背语言规则, 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

同时, 某些网络流行语也会影响人们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如:“高富帅”、“白富美”等词语引导人们树立了注重外表与金钱的恋爱价值观, 向人们传达了一些负面影响。

( 二) 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说,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表达方式, 从而使得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大大增强, 对语言学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如: “囧”读音同“窘”, 本义为光明。但这个古老而陌生的汉字因其外观酷似一个人愁眉苦脸的表情, 由此网友们赋予它“郁闷、无奈、无语、悲伤”的内涵。

此外, 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创新大大增强了汉代汉语的创造性和潮流化, 改变了不少语言专家的态度。如今, 在网络与媒体的刺激下, 许多新颖的网络语言随之产生, 它的出现在汉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消极影响

网络流行语损害了现代汉语的语言运用规则, 打破了汉语长期的约定俗称的用语规范。

同时, 部分网络流行语混杂使用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 极为不规范。

并且目前网民逐渐向低龄化趋势发展, 一部分中小学生网民由于对另类语言的好奇,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刻意模仿一些自认为有趣但并不规范的语言, 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 定会对青少年的母语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

综上所述, 网络流行语产生于生活, 发展于生活, 有其特有的发展优势与传播条件, 但也有不容乐观的一面。因此网络流行语对于当今社会来说利弊共存, 其发展前景和深刻影响都暂时无法预测和想象, 许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摸索和探究。我们更应该正确对待网络流行语, 取其精华, 去其糟泊, 使网络流行语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莹萍, 陈泽虹.网络流行语在当代大学生中传播的调查与对策[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 6 (34) :90-94.

[2]周妮, 王小红.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发展动因初探——以中英网络流行语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 6 (35) :83-87.

[3]罗舒予.网络流行语的类型[J].吉林医学院学报, 2014, 6 (35) :479-480.

从模因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 篇8

关键词:网络语言;模因;传播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网络的普及,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的极大改变,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而是从语言现象角度来看,网络的出现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之所以说网络是社会方言,因为它符合了社会方言的两个因素,被一部分群体所使用和具有一定的社会特征。现今网络语言的使用和流行异常的繁荣。模因和基因一词相对。模因是基于文化领域也就是用来解释文化语言的复制与传播;基因是基于生物角度,也就是生物进化论角度。模因借用基因的传播方式对文化语言的传播进行解释分析,并以此出现模因论。本文以模因论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的流行的现象。

一、网络语言和模因的概念

网络语言(network language)是指因网络而兴起的语言,才开始被特定的群体所使用,应用在计算机网络上(会计算机的人所使用的专业术语,例如,程序、死机、黑屏等),随后随着更多网络应用平台的出现(QQ、微博、贴吧),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并不局限于会计算机的程序员,出现了新的群体—网民,网络语言局限于网民这一特定群体范围,但是随着使用者的增多而逐渐扩大范围,渐渐的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网络语言具有特定的社会功能,归属于众多社会方言中的一种。

模因(meme)这一概念和基因相仿,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基因属于生物学领域和生物进化论相关,涉及生物的繁殖生存与发展;而语言模因属于文化领域范畴,对文化因子的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基因会因生物生存环境等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与此相对,模因也会因使用人群观念的改变,社会文化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模因论(memetics)是Dawkins在1976年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的,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传递(Dawkins,1976)。模因像病毒一般不断地复制和传播语言因子。

网络语言属于众多社会方言中的一个小分支,所以并不是被所有人所使用,但网络语言有着迅猛的传播速度,像病毒一般一经“感染”立马“见效”,在短暂的时间内被很多人熟知并迅速被发展而应用起来。网络语言具有传播速度快,易于被大众所接受,语言精辟传神,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或者是复杂的事情等特点。这一特点和模因理论的大部分相吻合,也就是说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用模因来分析可以更好的诠释这一现象。

二、网络语言的复制和传播

模因是一个理论基础,是抽象的,它在网络语言的实际流行和传播中并没有发挥作用,但是它是推动网络语言流行和传播的基础。模因的基本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重复,另一种是类推(何自然,2008)。

(一)重复

网络语言通过模因的重复这一传播途径主要表现在某一语言完全复制。主要某一人说的话、某一个电视剧的台词、歌词、游戏语言等的直接运用。

例如最近爆红网络的网络语言:“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这一网络语言如今被直接缩略为“然并卵”,意思是无论你做了多少努力这些都是徒劳的毫无意义的。这一网络语言中的“卵用”起源于粤语,毫无意义,没用处的意思;后来被网络视频网站B站的一位up主在解说游戏中应用,被众多粉丝追捧使用,随后这一短语在微博上爆红,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读那么多书是挺好的,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有颜值才是关键”,“2015年我国男性比女性多3376万,然而这并没有用什么卵用,你依旧没有男朋友”(新浪微博@我们爱讲冷笑话)等等,类似这样的话语在微博上随处可见。这一短语被直接完全复制应用在要表达毫无用处的意思上,在网络上爆红,随后这一短语也被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一些朋友交流的话,会时不时的听到这句话。

另一个例子是“人艰不拆”,这四个词出自歌手林宥嘉的一首歌《说谎》里的歌词“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这四个词的出现来自贴吧里网友的一句神回复。情景是这样的,一帖子的楼主在讲一事实的真相,网友神回复道:“人艰不拆,求不说”。后来这四个词被广泛运用在处境艰难,或者是在其他方面不如他人等等。例如,新浪微博扬子晚报发的一微博话题为“#人艰不拆# #孤独的人容易胖#”。日常交流中,一朋友因今年的大雨频频,家被大雨淹没了,与此同时她又把工作给丢了,在和其他人说起她的时候,真是“人艰不拆啊”。从上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在复制应用,所要表达的意思根据语境的不同稍有差异。正因如此,便捷了网络语言的传播与流行,因为它的语义不是单一而是丰富多彩的。

(二)类推

网络语言的模因传播除了已经提及重复的之外,还有一种传播途径,那就是类推。

类推在语法层面是指仿照所属词类中大多数词的形式,用一种新造的形式替代语法词形变化的不规则形式或异干形式(申小龙,2008)。和重复的完全复制不同,类推是指保留原词类的部分框架,也就是结构,对其内容稍作改变和扩充;换句话说就是形式一样,内容不同,同构不同义,是原模因因子的一个小变体。

2014年流行起来的网络语言“鱼塘体”原话是“我要让全世界,这个鱼塘被你承包了”,这句话出自电视剧《杉杉来了》第11集结尾腹黑傲娇炫酷男主对女主说的一句霸道宣誓“主权”的话,这一集播出之后该句子迅速流行起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鱼塘体”,即“我要让全世界知道○○被你承包了”。例如,华为荣耀6plus推出的时候,在微博的宣传语就是“我要让全世界知道这个荣耀6plus被你承包了”(新浪微博@华为会员)。这句话就是对原“鱼塘体”部分内容的替换和改编,应用到刚刚推出的手机的宣传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意思是这款手机值得用户购买,并且这句宣传语也很容易被大家记忆。

三、网络语言的流行

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也就是语言模因的流行和传播。Blackmore指出模因在流行和传播的过程中会因一些因素逐渐壮大或者是消亡,并把模因划分为两种,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强势模因是指经历了时间的磨砺该模因能够得以继续生存并被使用,反之则是弱势模因(Blackmore, 1999)。网络语言更是如此,强势的网络语言得以生存,存活在日常语用中时间长;弱势的网络语言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亡不再被使用。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在网络语言上的对应分别是流行起来的网络语言(闯进生活的网络语言)和被淘汰的网络语言。闯进我们生活的网络语言就是说在日常生活被应用的,比如说你在说虾米(你在说什么)、这酱紫啊(这样子啊)等等,在日常生活中这些话语是经常可以听到的。被淘汰的网络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该网络语言已经失去了时代价值。例如前几年很流行的词“给力”,“今天好给力啊”、“老板太给力了”、“要不要这么给力啊”等待;而如今很少听到有人在用这个词,说明这个词的生命力正在慢慢的消亡。语言本身就具有自我淘汰功能,顺应时代发展,符合语言的遣词造句的,该词汇就能够存活下来,成为强势模因,网络语言也是如此。

四、结语

模因的传播方式分为复制和类推两种,从这个角度来讲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也是这两个方面。了解了模因的传播方式会对网络语言的流行有着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流行起来的网络语言说明该网络语言是具备强势模因的因子,反之亦然。更重要的是如今的网络语言并不仅仅局限在网络这一范围,网络语言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网络语言在当今社会被广泛的应用,模因这一理论为为什么该网络语言会流行起来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Blackmore,S. The Meme Machine[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Dawkins,R. The Selfish Gen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Robins,R. H. General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

[4]Robins,R. H.著.申小龙译.普通语言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陈琳霞,何自然.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

[6]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J].外语学刊,2008.

[7]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

[8]张薇,王红旗.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J].济南大学学报,2009.

上一篇:地铁专项安全检查下一篇:观看《星球大战》著名电影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