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的语录

2024-10-08

禅意的语录(共12篇)

禅意的语录 篇1

2022年经典禅意的语录集合85句

1、看过人生繁华,还是平淡最真。人生只有经历才会懂得,只有懂得才会去珍惜,人非圣人,谁能无错,看淡一切,一切也就过眼云烟,如果真的忘不了,就默默地珍藏在心底的最深处,藏到岁月的烟尘触及不到的地方。

2、人生百相,世态万千,生活中,有一种无言的爱,叫自爱。它,是一条静静的溪流,不需要别人懂得,是独自的流淌;它,是一曲曼妙的音乐,不需要刻意雕饰,是独自的聆听;它,是一朵清丽的闲花,不需要所谓的追逐,所谓的奢望,是独自的微笑,独自的世界。

3、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在纷繁中淡定心弦,心静时,过往的纠缠都可以搁置在一边晾晒,而你独享此刻宁静的光阴。人生本是一场愈行愈远的跋涉,走一段路,遇一些人,看一处风景,不计较得失荣辱,最后剩下的,就是一种淡然。

4、渐渐发现,人生是一场修行,边走边悟,且行且珍惜。童年的纯真,少年的懵懂,青年的志在千里,中年的海阔天空,都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如茶人生,次第前行。历经数次沸腾与翻滚,恰似人生跌宕起伏,留给世人的却是芳香四溢,做人亦如茶,不如将烦劳放下,学会对生活豁达。

5、问:“佛性与烦恼俱不俱?”答:“俱虽然俱,生灭有来去,佛性无来去,以佛性常故,由如虚空。以是无来去故,三世无有不生灭法。”——《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6、恶念是导致犯罪的潜在因素,有的人的恶念是出于非个人意愿,他也 许只是为了驱除自己的不快。有的人的恶念是故意的,这种行为最危险, 因为这是直接放任自己去作恶。一个抱着恶念的人是不可能好好生活或者 快乐的,因为恶念是违背人的本性和自然价值规律的。一个人与文明格格 不入,自然无法好好生活。一个人产生恶念的时候,要告诉自己,这样做 对自己现在的状况无改善的作用,相反只有恶化。恶念生,遁入魔门,谁 也救不了你了,你是在自焚。

7、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若心清净,所在之处, 皆为净土。慧藏经过了痛苦的内心斗争,才悟出了道。悟道以后仍时时警 惕习染再生,心性放纵,如同牧牛,一发现牛人草中,便猛力拉回。人的 修养也应如此,不是一朝悟道,便一劳永逸,而是要时刻警觉,防微杜 渐,才能保持修养的成果,不断进步。

8、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宇宙,能够和人沟通就是和宇宙沟通。人尽管只是宇宙的一滴,但这一滴具备了宇宙所有的属性和特征。人体随着四季变化,四季随着宇宙变化,宇宙又是随着人的心态在变化。宇宙的成、住、坏、空都是由人类来决定。

9、佛光是心光,眼虽不能见,心却能见。

10、所有善根,为求佛智,施与众生,是名檀波罗蜜。

11、中国几千年的基因传承,几千年的美德传递,时至今日,实 际上并没有发生变异,也没有产生断裂,它依然存活在我们每个人的 心灵深处,只不过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它累了、倦了,暂时沉睡 了,一旦被召唤就会醒来。重要的是,谁去召唤?是否有人愿意自觉 承担起召唤的责任。

12、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善权方便,为利他故,于诸性罪,少分现行,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菩萨戒本》

13、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事业无不成。

14、非见闻觉知,非持戒所得,亦非不见闻,非不持戒得。如是论悉舍,亦舍我我所,不取诸法相,加是可得道。《阿陀耆婆经》

15、当岁月消磨了青春,时间融化了年华,磐石犹在,人何以堪!

16、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领悟无常,不要等到无药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终结才断恶行善,不要等到面临死亡才想到修行,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不要等到离开人世才找求解脱,不要等到身心分离才求生佛国。修行应当从小时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内心做起。

17、总想着依赖别人,而自己却不肯努力,到头来必定什么也不能得到。

18、带着微笑的面孔最美,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语言、爱的表现。最漂亮、最有气质的衣服是——柔和忍辱衣。

19、能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不在法上,而在听法人的心上。

20、禅宗不立文字,因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思想是没有声音的语言,如果执著这些东西是实有,便被其缠缚、障碍,而发掘不出真理来。

21、有人说:“所谓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 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帮信赖的朋友。”拥有美好的东西,我 们应该感恩;如果没有这些,我们也应该感恩。这样,你就会一直处于幸 福之中。

22、人类的欲望,千万不要指望能够完全把它消除。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 尽力把它修剪得美观。放任欲望,它就会像满坡生长的灌木,丑陋不堪。但 是,经常修剪,就能够成为一道亮丽悦目的风景。

23、禅门中有句话,放下便是,这并不是生活的奢望,或者逃避,更不是对生活的一种脱离,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心地的观照与觉察,去除那些复杂,契合与融入生活。水流花开,温暖盎然,这是心地的一种直白,把生命完成了一场佛事,自然而然,欢喜随缘。

24、佛教徒对生病的态度乐观而积极。因生病而体会到患者的感受,因生病而谨慎恶业,因生病而努力行善,因生病而消除业障,因生病而降低我慢,因生病而生起爱心,因生病而功德增上。生病是一场修行之旅,病越久业障消除越有效,病越重功德增上越迅速。生病是不求而得的助缘,也是不请而到的幸运。

25、双手做好事是利益人群,做错事是害人不利己。

26、他人之良药,或为我等之毒药,只因自心烦恼千差,药亦千差,不识自 心不识药性,命难保矣。诸位习禅者,切莫忘记一句话头,什么是无? 于此话头上,病是妄、药是妄,千差也是妄,话头也是妄,猛然发力冲 出此妄,出后又是何景象?什么是无!

27、住三解脱不入正位,随众生欲严净佛土,于刹那顷,速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8、我们并没有贤明的心,不愿意听善知识的教言,这时,病便不可少。“修行人,无事常带三分病”,此话极有道理。病,随时在身,不能回避,不能驱离,如同报警红灯,提示我们:“错了!”出家人独身、素食、起居有节,所得的病,多数与心性有关。

29、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愉悦。能慷慨地施舍,能诚心地服务,无怨无悔,这是最大的愉悦。

30、佛教认为,宇宙万物流迁变动,永无休止。生与死都不是绝对的,生不会永生,死不会永死。旧的死去,新的又生,生死相续,永无穷尽,恰似沿着圆环转动。因此生不足喜,死不足惧,只求此心光明正大。

31、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为己施一切,得报如芥子。救一厄难人,胜余一切施,众星虽有光,不如一月明。

32、如今大家从生到死一直忙个不停:幼年时为玩耍和游戏而忙;中年时为感情和工作而忙;晚年时为养老和治疗而忙。然而,最终除了满脸皱纹和精神空虚外,我们还能拥有什么呢?所谓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是指什么呢?我们忙的意义又在何处?

33、举手投足也要存一份善念 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

34、宽心、包容,是快乐的泉源。

35、当你倒霉时,你身上的阴性场态总是占主导,而阳性场态也是最弱之时,当阴远超于阳时,就会麻烦不断,祸不单行,此时遇见小人或撞见鬼都是常有的事。

36、只需静下心来什么都不用去想,放下所有的经验还有得失,全然地相应就够了,就这么简单!相信即天堂!

37、佛法告诫我们:处于下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净戒为主,通过听闻佛法来认识烦恼,才能对轮回生起真正的出离心;处于中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禅定为主,通过思维佛法来降伏烦恼,才能对众生生起广大的菩提心;处于上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智慧为主,通过实修佛法来根除烦恼,才能建立正确的空性见。

38、善行,能庄严人格,美化世间;念佛,能往生成佛。世善如外在化妆之美,念佛是生命自然之美。一切修行,若落于有漏世善,皆不过如化妆美容,表浅,外相,不自然,不真实;念佛,内心住有弥陀的生命,便从里向外焕发出弥陀生命的光辉,这是佛性的真生命。

39、初学佛法的人在没有打好基础的情况下就学习一些深奥的法门,其后果犹如空中楼阁。如果没有打好稳固的修行基础,不但无法树立空性的深奥境界之正见,连世间法都难以承办?就好像是冬天在冰上盖房子,冬季一过,冰雪融化,房子很快就会垮塌一样。

40、偶尔会暗生一种没来由的愁绪,虽然很淡,停留的`时间也不 会太久,去有极强的冲击力,仿佛被一种无形的波涛推搡,我就是一 粒无助的海贝。此刻,我的眼前会呈现宁静孤寂的海滩,旷远无边的 苍穹,若隐若现的前世。在广袤的时空中,我们都是漂泊的旅人,内 心深处都暗藏着一支我们不知道的怀乡曲。

41、做人必须念念分明,处处提起正见。

42、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43、诸有为法才得自体,从此无间必灭归无,若此处生即此处灭,无容从此转至余方。(古印度)世亲《俱舍论》卷十三

44、思想在如水的夜色中漂泊,心是唯一的航灯,灯不灭就不会 迷航,迟早会抵达黎明的彼岸。灯如灭了,思想就会触礁,万劫不复 地沉没。

45、不要封闭自己。你要先去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

46、太多时候,因为太在乎一个人,太想留住一些美好的东西,太想抓住某种名利或地位,反而失去了它原本的初衷。太想得到的幸福越抓得紧,它消失得越快;太想得到的爱人越靠得近,他离得越远;太想拥有的成功,因为太急功近利,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47、夫在公者,取利不公则法乱;在私者,以欺取利则事乱;事乱则人争不平,法乱则民怨不伏。其悖戾斗诤,不顾死亡者,自此发矣。

48、如果人人发挥慈悲心,即可形成“一眼观时千眼观,一手动时千手动”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并具足无量悲愿的济世力量。

49、修行就是修正你的想念、行为。若是你的想法不对、看法不对、行为做得不对,就要改正,这就是“真修行”。—一耕云先生

50、父母过分爱子女的心力会反射成子女的烦恼,对子女放心,他们才能安心。——《佛陀的格言》

51、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成功和挫折几乎都会交替出现,但命运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味自我惩罚、自我折磨永远与成功无缘。人生事业成败的关键,不在命运,而在于你能正视失败,敢于跨越人生的败点。

52、大气之人,能安安心心做好本分的角色,认认真真干好手头的事情,不为名利而争斗,不为钱财而纠结。大气之人能让自己的世界海阔天空,即便一时失意,终得大器晚成。该来的终究会来,该走的也一定会离开。凡事都存在前因后果,因缘成熟了,果报便产生了,无法阻挡。

53、有时沉默可以疗愈伤口,是最好的无言的解释。有时能够傻笑着把烦恼放下,也是一种解脱。有时有些话不要说,不说比说效果更好,有些事不要想,想多了一准儿会难过,绕进里面出不来。有时悲伤和绝望也是一笔无穷的财富,转变心念看空一切能自在。凡事有好多面,不管你看哪一面都能得到释然才是真的禅。

54、以从容的心态,微笑面对人生;以乐观的心态,感悟云起雨落;以随和的心境,静观花开花谢。用苦涩眼泪冲刷生活的酸楚,用时光沉淀情感的碎片!

55、恒唯法师:幸福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人生的意境,或者说是生活的领悟,有悲观失落,也有黯然神伤,当然更有美好时光,不管生活里邂逅什么酸甜苦辣,学会面对和相逢,好好活下去,泰然去接受,生活里有许多未知,更有许多无奈,这并不是生活的悲哀,可以理解为是生活的另外一种别开生面。

56、诸佛法身,湛然不动犹如虚空,如虚空故,所以遍满一切,以便满故,所以空即无量,无量即空。

57、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繁华过后的淡定。人生如同果树,在风雨中成长,在阳光下开花,繁花落尽,硕果累累。花季的烂漫,雨季的忧伤,随着年轮渐渐淡忘,沉淀于心的,一半是对美好的追求,一半是对残缺的接纳。曾经看不惯,受不了的,如今不过淡然一笑。成熟,不是看破,而是看淡。

58、常存爱意,与人为善:当我们给别人送花时,闻到花香的首先是自己;当我们向别人扔脏东西时,先弄脏手的也肯定是自己。如此,何不给人以温暖?当我们给予别人温暖时,自己得到的何尝不是一种深切的快意?所以,要努力做到:心底无私,常存爱意,与人为善。

59、禅师在寺院空地上洒了些蜜,许多苍蝇赶来,因舍不得走被蜜粘住了脚,再也飞不起来,禅师诫谕: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60、照顾好家庭,以慈心为本。

61、端正精诚,心里常念佛法。

62、你期待什么,什么就会离你越远;你执着谁,就会被谁伤害得最深。相聚就是离别的序幕,而离别就是相遇的本初。学会放下,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放下没有结果的执着。看淡、看开、看透一些,不牵挂不计较;一切都会慢慢变好。过去的就别再翻回去,上一秒已经过去,唯有当下的快乐与幸福。

63、如果您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您烦恼。因为您自己的内心,您放不下。

64、其实,你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你脱缰野马般的“心”,出口是非不断的“嘴”。所以,人多时,请管住自己的嘴;人少时,请管住自己的心。多观察自己,少议论别人。一个懂得降伏自心、善待别人的人,必定有大福报。

65、亲情不可能陪伴你左右,爱情不可能代替一切,友情不可能随时出现,你需要历练到即使没有父母、爱人、朋友的帮助,你也能坦然走下去。有些风景是孤独一人去欣赏的,有些路也是孤独一人去行走的。孤独是人生的必然。

66、长大后才知道,童年时纯洁的心和天真的笑容是那么的自然!现在想拥有那份纯洁与天真是多么的困难!

67、曾经有人问我,人与人之间的最高境界是不是若即若离?其实,不一定需要若即若离,但一定得有空间。不论是什么关系,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与自由。正如你自己希望畅快的呼吸,别人也一样。所以,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生活的尺度,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

68、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渴求得到世人尊重,但从最起码的角度来讲,我们每个人对生命的尊重都是很缺乏的,不但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命,还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生命。

69、一个修行人,他应该是法喜充满的、一切都能够化解的,应该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

70、佛教里一向是由智慧得正见,而不是由盲信而生信仰。

71、善在我们心中,佛在我们心中,命运就不会抛弃我们。

72、人生不是比赛,幸福和成功也不需要终点。

73、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

74、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者、附和也、依者、追随也、依者、追踪也。——涤华禅师《心经注解》

75、面对生老病死学佛人如何用平常心用修行的心态去面对?不是说跳到半空中,远离世间的一切因缘,这不可能。佛陀也不是逃避因缘,而是怎样去了这个因缘,为此佛陀离开皇宫去寻找真理,寻找超越一切生死的本性,如实了义之后无论身体上如何显现,心都不会受影响,心里没有烦恼执着痛苦。

76、出口即错。人曰:说错即对。

77、本意天良是每一小我最公正的审讯官,你骗得了他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身的本意天良。

78、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79、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小我。

80、律者入戒威仪深经善义,遮受一切不净之物及不净因缘,亦遮四重,十三僧残,二不定法,三十舍堕,九十一堕,四悔过法,众多学法。

81、禅诗·《白云与我最相知》:白云与我最相知,我住山时它亦随,清早和风辞嶂外,晚来依旧护柴扉。——湛然圆成

82、修行之道就是寻求通往最终的道路,而悟出最终的真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极大痛苦之中顿悟;另一种则是在愉快中体会出生命的意义。

83、给予快乐叫做慈,替对方解决痛苦叫做悲。将心比心、身同感受叫大慈爱,不分亲属、敌人同样看待的帮助叫大悲。

84、沈家白。既然错过,那么就别再相见。

85、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一个人的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咱们一起把内心中的局限修正过来,达到无量,无限,圆满无碍的境界。

禅意的语录 篇2

我家小妹妹

提着竹篮去打水

妈妈说

竹篮怎能打来水

妹妹说

可我明明

打了满满一篮水

一路上

花儿要我喂

草儿要我喂

等我回到家

没了一篮水

心是童心可鉴的爱,那是一种没有条件的爱。江浙农家喜将顶天立地的青皮竹栽在自家门前屋后,不仅有阴凉可乘,更有收益可享。因青皮竹高达三丈,剖开成竹,篾丝光洁柔软,可编箩筐、织凉席等竹制品。

竹子不会生锈,不会断裂,只要不生蛀,善待呵护它,竹制品都是越旧越好用。竹心虽是空的,竹的筋骨却柔韧而实在。那些用细竹篾编成的小台面、小座位,冬暖夏凉,比皮革透气且手感亲切、温馨。竹童车推起来“咯吱咯吱”作响,成了儿童牙牙学语的伴奏,更是自然童心的有声启蒙读物。

竹叶茶虽是竹的副产品,但其深味不变,奉献不改。一位江苏朋友回忆,每年夏天,祖母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烧一大锅的开水。然后领孩子们到屋后竹林里采竹叶。孩子们飞进竹林,选那些最绿的竹叶采。祖母的大桶小盆备好,开水装进桶盆里,再把竹叶丢进开水中。眼见一层一层的翠绿,在水里洇开来。泡好的竹叶茶,最后被孩子们送到田间地头。歇晌时,干活的劳力们笑哈哈走上地头,找树阴坐下。从桶盆里,操起一只只水瓢来,满满舀上竹叶茶,灌下去,那叫一个心爽!

没经历过一点小小沧桑,是不能全部体会竹心的林林总总。譬如,在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翠竹丛里,躲藏着零零落落的畸形小竹:矮小、干瘪、弯曲、羸弱。但这些草竹或野竹何时气馁过?劈不成坚韧的竹篾,那就用自己的身体作一根竹杖。再譬如,音乐爱好者抚摸着的竹笛、管箫,虽被音乐照亮了情思,但它历经了怎样漫长的等待和精心的挑选……

竹心,最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那是有来由的。远古时候,有一根竹子怀才不遇,试图阻止匠人在它身上凿洞。匠人手里拿着锋利的刀子,不停地削刻,并不听竹子的诉苦。他要用竹子做一支箫。他对竹子说:“你这竹子啊,身上若没有这些洞,你就不过是一根普通的竹子。这些洞好像是使你受伤,但它们会使你成为一支箫,从你身体里发出来的声音,将使许多人的心灵得到温暖。我此时削、刻你,正是为了成就你,使你成为有价值的乐器啊!”

竹心顿悟了,心曲犹在,此后几千年塑成了不怕历练的坚忍竹心。躺在竹林下看着高耸入云的竹梢——伸入星光闪闪的夜空,我突然懂了,收束自己心的欲望,臂膀才有力量,灵魂才会更高贵!

不对称的禅意 篇3

韩心羽就读的是服装设计专业,刚毕业的那几年因为对社会的好奇做过很多职业,平面设计、导游、会计,顺便还做一些室内设计。后来厌倦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她背上背包带上相机出去旅行,去不同的地方感受风土人情,去不同的国家领略异国风貌。她的爱好充斥着她的生活,旅行、摄影、音乐、做皮、做银,家里简直就像一个小型的综合工厂,播放着从世界各地买回来的CD,墙上贴满了各地拍回来的照片,屋里到处是从各个地方带回来的纪念品,做皮、做银的工具堆得到处都是。

因为出生于医学世家,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家里很反对她去学服装设计,但最后她还是倔强地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虽然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没有真正做过本行,但她也从未放弃过,2008年她还是回归了设计这条路,开始在淘宝尝试做一些设计,并用了4年时间热身,2013年年初正式创立“MIA HAN”品牌。“MIA”是她的英文名字,“HAN”是中文的姓,对于品牌的名字她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不需要一个有意境超凡脱俗的名字,也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只需要能代表她的意愿和想法,那么就是独特的、个性的、唯一的。MIA HAN的每一次设计仿佛都是一场回忆,也许是经过的古罗马石柱精美的纹理,也许是匆匆而过的僧侣飘扬的衣角,清真寺的穹顶,吴哥的廊柱,波斯的黑袍,印度的纱丽,人生就是一场不停歇的旅行,而她在用她的设计去回忆一场最绵长的盛宴。有人说MIA HAN的设计略带禅意,其实她并没有刻意去捕捉禅的影子,只是内心隐约认为宗教是人类最精华的集现,从容入世,清淡出尘,也许是她对自己的设计最好的解释。简洁的大色块运用,以黑、白、灰为主线,运用不对称堆叠的手法与一块布进行对话,独特的剪裁使每一件衣服都有与众不同的穿法,也许你要稍作研究才会明白应该怎样穿进去,在人与衣的互动中每个人都会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一种穿着方式。

MIA HAN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时尚品牌,而是在极力探究人与服装之间关系的多样性。让每一件衣服都能读懂衣者的心情,让每一个人都能探寻出与服装最有灵犀的一面。

小众、个性、特立独行, 从来就不是弱势群体,以低调的姿态展露高一线的品位,厚积薄发用诚意的设计来俘获人心,略带禅意又不失时尚,这是设计师的魅力所在,亦是穿衣者对于时装的深刻理解。

送给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心中留有一片桃花源,并特立独行的人们。

经典禅意句子语录 篇4

2. 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3. 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4. 心微动奈何情己远。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5.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6. 1、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7.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8. 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

9. 月光的森然,乐律的精魂,一切只是幻影,稍纵即逝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10. 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

11. 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2. 愿所有的众幸福安宁,内心满足!

13.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4. 古琴可定我意,古筝能醉我心;古琴看破红尘,古筝看淡红尘。

15.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禅意语录经典句子 篇5

2.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3.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4.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5. 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6.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7.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8.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9.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10. 空余漱漱是泪眼,自此一刻便注定你就是我前世未阐释的姻缘。

11.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12. 嫉妒别人,仇视异已,就等於把生命交给别人。

13.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要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4.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15. 七佛通诫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6.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禅意经典语录 篇6

2.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3.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4. 修行人一心一意為佛法、為眾生,一生就让佛菩萨安排,我们自己不必操心。

5. 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6.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源自:《杂阿含》

7.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8.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之中。

9. 佛说:凡事都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10.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11. 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12.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13.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4.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15. 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环境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禅意空间 篇7

园林艺术是自然景观和精神思想结合的产物, 当人以自身的精神思想为主导, 去影响自然时, 形成的独立自然景观就变成了园林艺术。因此园林艺术往往是当时年代的人文文化素养和精神文化的折射和集中体现, 是人们将内在抽象的审美观融入到自然景色中, 以使其形象化并被人欣赏的一种文化心理。因此, 园林景观随着时代的不同会显示出具有明显差异性的时代文化心理特征。

1 狮子林

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甚多, 其中与禅意结合最紧密的当属狮子林。狮子林是中国早期禅寺典范, 原名菩提正宗寺, 是禅宗临济宗虎丘派门徒天如禅师维则的隐栖之所。狮子林的景观美学和建筑特色很好地体现了禅宗的含义, 加之其建园原因, 使得后人有的也称他为“禅意园林”。

对于狮子林的禅意理解, 元代欧阳轩如是说:“林有竹万千, 竹下多怪石, 有状如狡貌者, 故名狮子林……”[1]。狮子与佛门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狮子是佛国神兽, 受到佛家人士的尊敬, 佛家教义认为佛为人中狮子, 佛所坐处若床若地, 皆名狮子座;佛者为世人讲法也被称为是“狮子吼”。狮子林最大特色在于形象地体现了中国化佛教禅宗的教义和《禅门规式》, 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狮子林的佛门禅味非常浓厚, 其中具有明显特色之一的就是太湖石峰。狮子林的太湖石峰, 怪石嶙峋, 全部由太湖石堆砌。太湖石峰叙说的故事是梁武帝年间, 菩提达摩来从印度长途跋涉到金陵面圣, 由于梁武帝不懂“正眼法藏”而“一苇渡江”到北魏, 在嵩山面壁九年。

狮子林的立雪堂诉说的是禅宗二祖慧可向菩提达摩求教的故事。当年慧可深夜冒雪来找达摩问道, 达摩不允, 于是慧可就立于雪中等待达摩的许可。到天亮的时候积雪已经没过膝盖了, 达摩仍是不允, 后来慧可自断左臂, 终于感动了达摩, 最终达摩以自身衣钵相传, 慧可成为了禅宗二祖。

狮子林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没有佛的泥塑造像, 也不设礼佛大殿, 这和禅宗原始本意是一致的。禅宗传入中国后, 最初思想是“心无外佛”没有塑像, 不设佛殿, 后来在元代时期泥塑造像才广为盛行, 因此狮子林反映的是禅宗寺院的原始本真色彩。

2 拙政园

园林禅意之美, 从立意构思、掇山理水、游花栽木几方面显示的尤为充分。如果说狮子林中的太湖石峰体现了掇山的独特, 那么拙政园的理水则别具一格。水, 被誉为园林的血液。山因水活, 水体与山体相映成趣, 园林才能有灵动的自然妙趣, 才能创造出各种空间形态和意境。

拙政园的水的特色就是不拘一格、形态丰富。整个园林似以水为主体, 来安置其他的景物, 用山石、岛屿来丰富水的内容, 用水来联系建筑和山石的特色。拙政园从大处观看, 以水为特色浑然一体, 但是细观却能发现许多独立部分, 每个部分都有山石、建筑、花木、廊桥, 各具特色, 通过水体贯通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独立鲜明又相关呼应的景区。

拙政园正门伫立着一座假山, 假山之后便是一处小池, 池映假山, 假山称池, 山水自成一趣。前行不远处就是远香堂, 远香堂北侧的池景宽广秀丽, 池中两座假山相互依托, 树木葱翠茂密, 池面荷叶丛生, 青翠欲滴, 形成一幅美景画面。另外如秀绮亭、海棠春坞、千湖石一带的幽曲婉致的景区等等在水体的衬托连接下流转自如、十分秀美。

3 鹿柴

中国古代的许多文人受出仕和入世思想的影响, 希望能达到“达则兼济天下”的目标, 但是如果不能“兼济天下”也要“穷则独善其身”。当他们出仕受挫之后, 发现自己的清白之身无法不受世俗的玷污而实现宏图大志之时, 他们就选择了“独善其身”的方法, 以僻静的山林生活或者是幽静的田园生活来让自己得到心灵的解放, 但是当他们发现隐逸的生活并不能消除内心的苦楚时, 就选择了拜佛悟道, 来从中寻求解脱, 追求精神的闲适和内心的清净。

王维的鹿柴可以说是禅意空间最为充分的一处园林。鹿柴, 就是用木栅栏围起来的一片森林, 里面养有麋鹿。王维《鹿柴》诗中的“空山”“返景入深林”“青苔”都表达了他对自然闲适的生活的向往和对平淡的心情的寄托。

除了鹿柴, 王维还有多处私人园林, 比如辋川别业、竹里馆、辛夷坞, 都是他用来静修参禅的清静幽雅之处。他的这些园林, 禅意浓厚,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处处透出禅理。《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空”反应的就是佛教的四大皆空的思想, 一切都可归于虚无, 应冷静的面对尘世的一切。空间、时间的流逝是平静的, 生命的寂灭是无奈的, 花开花落皆随缘, 体现了王维对佛禅的体悟[2]。

4 姑苏城外寒山寺

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被传为千古绝唱, 也是因此,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因此出名。寒山寺, 宋代嘉佑中称“普明禅寺”, 相传, 唐代寒山、拾得曾住此, 故唐人称之为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一首《枫桥夜泊》描绘落第举子失意情感的同时, 也给寒山寺蒙上了一层悲戚幽静的美。落月、寒霜、江边枫叶、江中点点渔火、禅寺钟声、夜泊枫桥的旅客, 很容易在读者脑海里映衬出一幅秋江月夜图, 一切都将虚空的禅境融入到画里, 让人从悲戚的景物中体会到举子落第的悲哀, 使人顿悟禅心。枫桥与夜钟, 成了寒山寺境界的标志[3]。

寒山寺的禅境的体现重点在闹与静的对照之中, 寺外是交通要道, 喧闹繁华, 但是寺内却独辟幽境, 钟声悠悠、纯净自然。也是这样, 寒山寺成了众多游子的心灵净土。另外禅意盛浓的就是山寺的钟声, “一声敲下满天霜”悠悠钟声, 夜半响起, 让人顿悟空门, 斩断杂念, 幡然醒悟。思想仿佛进入了迥然尘世之外的另一番境界。

摘要:作为自然景观和人的意识形态所结合的产物———园林艺术, 从景观美学的角度反映了当代人的人生观和文化修养。中国古典园林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特定时定期的集中体现, 更是显示了当时年代的人的物质文化及精神追求。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文化渗透, 禅宗美学已经对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禅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使得园林艺术将人的审美观念和独特文化形态以园林景观这种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几处禅意氛围浓厚的古典园林, 通过对我国古典园林中的禅意的搜寻和发掘来深化对禅宗美学的理解, 并藉此探求中国传统审美意识中的禅学意味。

关键词:古典,园林,禅,禅意

参考文献

[1] 周波.论中国园林景观中的“禅意”[J].艺术审美, 2010 (9)

[2] 王瑶, 王建伟, 张文杰.论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色[J].园林文化与历史, 2010 (8)

黑白间的禅意 篇8

辗转从师,熏陶书法风骨

尽管意境才是决定一名书画名家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技艺功底却是令意境衍生的重要根基。今日在中国,甚至是世界的书画界里享有盛誉的宗家顺先生,亦在年青时代辗转从师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宗家顺先生自幼喜爱书法,1977年至2005年拜著名书画家刘炳森先生为师学习书法;1982年后,又向著名书画家王任先生学习书法、绘画和篆刻。1986年至1992年底,在赵朴初先生身旁做秘书工作,纵使那时技艺已然有所小成,但仍是虚心向先生学习儒学、佛学、书法和诗词。于儒家和佛教思想的浸淫期间,宗先生渐渐领悟到两家至理的精华与相通之处,并将中国儒道精神的风华与佛教禅宗的意境巧妙的融合,最终以笔墨的形式体现在作品上。

他擅长行书和隶属,亦兼作楷、草,其特点是具有中国传统书卷文气,透过其肃穆却不失儒雅的笔锋,凝视可观望中土神州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波澜之气,闭眼可聆听到禅宗梵音潺潺,如同身临雷音,诚闻佛法。

观看宗先生行书,只觉笔、墨、纸间隐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期间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仔细着瞧他妙笔之下如何生花,比西方油画更显飘渺不定的流水风情,比沙画过程多了一份尘埃落定的荡气回肠。其行书在继承赵朴初先生书法精髓的基础上,博采众家,形成了自家宁静致远、凝重文雅的风貌;隶书健行稳重,却也含几分年少轻狂留下的洒脱不羁。

如今宗家顺先生的作品除经常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外,同样在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和内地多次举办个人书法篆刻展。因此,他的书法艺术,为国内书法界和收藏界人士熟悉和称道,享有很高的声誉。虽他形成一幅佳作时间约摸一炷香左右,但便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宗家顺先生有如今的造化,也是经过数十年寒暑苦练,数十年人生阅历磨砺。

少年时期的宗家顺就已开蒙提笔,在漫长的书画艺术生涯起点上启了程。早在1977年,他经李萱立先生引荐,拜在著名书画家刘炳森先生门下,后又向著名书画家王任先生学艺。在两位前辈良师的悉心教导下,宗家顺刻苦研习技艺,在根基上打下稳实的基础。他提到,恩师刘炳森曾多次教导:“一个成功的书家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吃透传统书法中的优秀范本和经典,是进入艺术殿堂的必由之路。”

学书伊始,宗家顺先生从唐朝颜真卿楷书入手,仅苦学临摹颜真卿《东方朔画赞》《勤礼碑》等就达6年之久,继而追慕“二王”,同时学习李北海、杨凝式、苏东坡、米芾、董其昌及汉、魏碑版,数十个寒暑轮回的“修行”,令中国书法传统精髓融入他的笔锋里。

投禅入书,心灵追溯

自然界中百花争艳,各具异色异香,唯有梅花以“白”为傲,散香却无故作媚态之姿,颇有花中君子之风。古人云:“梅花香自苦寒来”,正好可以隐喻真正的书法名家。

在追寻中国传统文化宝藏的精神境界里“悠然自得”的卧薪尝胆,历经“风霜”的字,才显得出格外醒神的风骨,令道家所说的“精气神”全数跃然纸上。

“生活无处不诗画,人间四季皆性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任何美之言论,皆无法相比于天地。天地之美,真实无虚,不必言喻。透过对于自然之美的心领神会,始得达其真美。美源于真,顺应万物;爱关乎情,惠泽草木。艺术创作贵在敢于否定自己、勇于超越自己,贴近生活,展示生气,融入生命,终致恬淡自然、情境交融、意象共生。

对于宗家顺先生来说,每一次艺术创作的过程都是一次回顾往昔的心灵追溯过程,每一个提笔、落笔间,都有风霜暑热里历练的痕迹。

受过佛教禅宗文化的日久感化,也是温文尔雅的儒家学者,生活令他练就了握笔流书的精湛技艺,更让他的人品在禅宗和儒学的洗礼下得到升华,令自身在这个极易浮躁的大环境下始终保持着一份难能可贵的平静。

宗家顺先生的一言一行,每一个抬笔后的落定,都显露出作为一个不以追逐名利为目标的民族传统艺术家的统一风范。

我想这应该归功于宗家顺先生一直研修佛经的缘故,以致于沉浸书画界多年,他依然宁心静气,书法上“投禅入书”,自成独特的风格。

生活里始终以一种“让”的思想为人处世。“让”即谦虚礼让,是中国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礼仪之邦数千年来,一直未曾变更的人道精神。

身着朴素不喜奢华,心怀禅宗慈悲,胸有儒道文雅。在书法中日积月累悟出的人生至理简单而又深刻,令他始终淡然安静的生活,本着中国传统文人的知书达礼的风貌,在这个风靡追逐名利的年代里大隐于市。

佛偈禅意语录 篇9

2)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3)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4) 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5)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6) 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7) 聪明的人说:铁、木头和麻绳所做成的枷锁,并不是坚固的束缚,迷恋珠宝、耳环、妻子才是最坚固的束缚。

8) 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9) 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恐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10)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要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1)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12) 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13) 那些上演着繁华不肯谢幕的年华里开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

14)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5) 慈悲的心念是福德的大海,包容的心量是智慧的源泉,感恩的情怀是和谐的甘露,欢乐的微笑是幸福的阳光。新年佳节来临之际,提前向各位同修拜年:敬祝您欢喜自在,如意吉祥!

16) 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禅意经典语录精选 篇10

2. 集曼陀之雅华,旃檀之凝香;祈万佛之祥光,龙天之赞唱。舒畅为地,福慧为基,悲智为梁;方便为门,六度为梯,菩提为藏。申贺新禧,祈度九殃。身心自在,智慧无量。南无阿弥陀佛!

3. 红尘一梦,不问缘深缘浅,我懂得,沉默,也是一种相守。今后,我会守着你我亲手栽种的垂柳,一生不离。我不再奢求别的,我只夜夜合掌,虔诚祈求上天能让你为我保留一份真情,一抹纯白,不让我的相思无所归依。

4. 爱情无需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爱情,反而容易失去自我,事物原则,失去彼此之间应该保持的宽容可谅解,爱情也会因此而变成毫无美感的形式。

5. 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6. 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它没有彩排;每一刻都是现场直播;佛菩萨,人天善神,都看着你;把握好每一个念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便是最好的表现;愿你生命的每一刻都能自在吉祥!

7.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8. 喜欢与你默默对视,喜欢在心的旷野里,与你缠绵相依。时光荏苒,无关风月,只是,愿意在你的注视下,轻执墨痕,为你写一段文字。一缕清风,一朵小花,一个微笑,一句轻声的问候,就够了。爱,无需刻意的装饰。

9.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10.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11. 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12. 起见生心,分别执着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13. 人生的脚步常常走得太匆忙,所以我们要学会,停下来笑看风云,坐下来静赏花开,沉下来平静如海,定下来静观自在。心境平静无澜,万物自然得映,心灵静极而定,刹那便是永恒。

14. 昨天很重要,它构建了我们的记忆;明天很重要,它让我们有了憧憬和梦想。但最重要的,还是今天,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一切。人生苦短,我们要告诉自己:怀着积极心态过好每一个今天;学会给心灵疗伤,不要躲藏在昨天的阴影中;做该做的事,明天自然会来。

15. 每一种选择都有不同的结局,就如走不同的路就会有不同的风景。所以,如果想看灿烂的风景,不妨沉思片刻再做选择。

16.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更多相关的文章:

1.佛偈禅意语录句子

2.禅意经典语录句子2017

3.禅意经典语录2017

4.2017经典禅意语录句子

5.2017经典禅意句子语录

6.2017经典的禅意语录

7.禅意心灵经典语录2017

韩国:一个秋天的禅意 篇11

每年深秋季节,人间芳菲将尽,却是欣赏满山遍野红叶燃烧的时候。提起红叶,人们最先想到的总是去日本欣赏,每年金秋,日本欣赏红叶的地方都人满为患,毕竟名声在外,总是会引来无数人扎堆,日本人也爱赏,世界人民也爱,尤其是身为邻居的中国人,每年11月中下旬,日本京都的酒店都会被一订而空。但其实,同样距离中国不远的韩国,也有着美丽的红叶景观,而且景点非常丰富。

原本对于韩国之行期待不多,不是韩粉也对所谓的时尚大都市首尔的各种洞兴趣平平。不过到了之后,发现秋日的首尔还是很有风情的,街上可爱的短裙妹子们在逐渐凛冽的寒风中似乎毫不畏惧,依旧“美丽冻人”。不过对于我这个怕冷的家伙来说,也许吃上几顿美食就是最好的抵御秋凉的办法。在热火朝天的烤肉店里大快朵颐一番,或是去花样繁多样子可爱的咖啡馆里捧上一杯热咖啡,或是从街头五花八门,散发着诱人香气的食物摊上买点什么嚼着,之后也能够浑身充满热量,然后再在已经满树金黄橘红的街头和公园中漫步。这样也有一番乐趣。

深秋季节的首尔,树木都开始披挂上了艳丽的秋装。红色的枫树和黄色的银杏树,无边落木萧萧下,有时候还能想起《来自星星的你》里面的场景:都敏俊教授施展超能力让时间冻住,然后吻住千颂伊,实在是让每个女孩子都会幸福到尖叫的瞬间。

每逢秋季,首尔的5大著名的宫殿: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德寿宫和庆熙宫也可以欣赏到种种美丽的秋景,不管是地标性的建筑,规模最大景福宫一般来说都是旅行团,对于自由行的人来说玩起来不免有些嫌烦。而其他几个宫里,兼具了东西风格的德寿宫、小巧玲珑的庆熙宫都是知名度比较低所以比较少人关注的,也同样有红叶和古建筑的风景可以看。不过据说昌德宫和昌庆宫有一座名叫“秘苑”的御花园,口碑非常好,比起景福宫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尔的大学也是旅行者值得参观的好地方,不管是成均馆、延世大学还是梨花女子大学,精致的建筑配上银杏树和枫树的绰约风姿,再加上莘莘学子的书卷气,让人总有种变得年轻,仿佛重回大学时光的感觉。而象牙塔和宫墙之外,古香古色的三清洞地区明艳的枫树景色和建筑物让人仿佛有穿梭时光之感,再比如著名的“德寿宫石墙路”(又称为“贞洞路”)就是非常著名的恋人们喜欢的约会路线。从市政府对面德寿宫旁边的石墙路开始到贞洞剧场的这条道路,虽然不长,但是两旁街道上种植了大量的银杏树,非常像北京的那几条银杏大道。秋天里变成金黄色的叶子便会为在这个地方幽会的情侣们增添许多浪漫情调。

不过比起专门看红叶的地点,首尔自然缺乏几分野趣。韩国的秋叶遍布中部和南部地区,从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都可以感受韩国人口中的“丹枫绝景”,而且最美的莫过于山林间层林尽染。与京都袅袅婷婷的红叶略有不同,韩国的红叶在于山野,可以赏枫的地方也非常多,此次我们便拿出一天时间前往许多攻略里提到的内藏山欣赏一番。

内藏山作为韩国的国立公园,既有具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寺庙内藏寺和白羊寺,山景也是优美多姿。山中生长着大量的枫树、栎树、榉树,一到秋天就会将内藏山变成油画般令人陶醉的景象。从到首尔到内藏山可以乘坐高铁,也可以乘坐高速大巴,高铁到井邑市需要的时间大约是2小时20分钟,下车后还得在井邑火车站对面乘坐171路公交车大约30分钟到终点站到达内藏山,而高速大巴则需要三个小时。如果嫌公共交通麻烦,可以像我们一样,找一个可靠的当地旅行社报一个红叶团,不用担心走失,收拾好心情乘坐舒适的巴士就可以一站抵达美丽的丹枫盛景中,还有有趣的欧巴随行导游,花费也并不算高昂。

一大早出发后,我们便一路昏昏欲睡,直到终点站才猛醒过来,已经可见到红叶满山的气势。走进内藏山便觉得处处是景,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蓝莹莹的天空配着云霞一样的红枫,无比耀眼。赏枫叶最有名的是枫林隧道,全部由几十到数百年的枫树所覆盖,抬头一看,满目都是明亮而醇厚的秋日之红,萧瑟中又带着热烈。一阵秋风吹过,片片红叶滑落,落在我们的肩头身畔,而脚下是厚厚的枫树叶子,踩在上面嘎吱作响。这里自然是照相的好地方,女孩子们难免按耐不住凹造型的欲望,纷纷在这个童话般的所在里咔嚓咔嚓地按动手机,还有身穿情侣装的韩国情侣用双臂摆出心形造型拍照——虽然都是含蓄的东方人,但感觉韩国的情侣在这些细节上仿佛特别在意,有几分像韩剧,有点不真实,又有种仪式感,却和西方人的热烈和浪漫有些许的不同,想起来真是很有意思。

跟着人群,我们到达乘坐缆车的地点,坐上缆车一路看着满山红叶登上观景台。虽然对于我而言,登高望远看全景从来也不是个必要的选择,无奈同行的朋友本着来都来了怎么也得登高看一回内藏山全景才肯罢休。观景台也是一时人满为患,不过或许比起北京的香山或是日本的京都可能还是松快很多,顿时觉得这趟红叶之旅还是比较值得。内藏山乃是韩国人赏枫叶的胜地之一,因此这里本地人多过外国游客,而且有不少人还是徒步登山,一身整齐的户外装扮,精神抖擞地在不大好走的山路上攀登前行。据说这里还有两晚一夜的登山观光线路,加之这里早有古刹,还有人专门到寺中参禅斋戒,远离尘嚣以清净六根。

内藏山国立公园内部面积广大,没多会儿我们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到了白羊寺方才好好休息了一会儿。韩国古代所使用的文字是中国的汉字,因此四处的匾额都写的汉字,所以我们一眼就能看懂,白羊寺自然亦是如此。这座寺庙依山傍水,看起来秀美迷人,亭台水榭小桥与一树树红黄的秋叶倒影在静静的一泓碧水之中,更让人觉得有种静谧之感,又加之是在佛家,所以个中禅意盎然。小小的鸟儿划过水面,湖心漾起一抹淡淡的涟漪,一波波地荡开,只可惜我不是个诗人,不然面对这样的诗情画意,真的很有种想要吟诗作赋的感觉。

除了内藏山,江原道的雪岳山、五台山、庆尚南道智异山、还有济州岛的汉拿山等都是非常著名的赏枫景点。看过介绍,这些大大小小的山中都是遍植丹枫,山峦秀美,有壮观的飞瀑、澄净的湖泊、幽深雅致的小径、婉约秀丽的溪谷,而且山中多有古刹,为这份自然的美丽更添加了一份深厚的文化和历史的气息。尽管不能一一前往观看,但是却也让我一开始对韩国旅游简单的认识有了不小的改观,美好的地方很多很多,也许并不在热闹时尚的首尔和被度假客们占领的济州岛,而在于那些寂静而美好的深秋林间。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空山”禅意 篇12

一.“空”意象的大量涌现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那就是诗人特别钟情于对山的描写, 对山的描写又突出地表现在把山和“空”字连在一起使用。山在历代诗人笔下用来修饰它的多是远深秀幽等词, 只有王维在对山的描绘上偏爱用这个”空”字。查王维的诗歌, “空”字用得最多, 据统计, 多达94次, 如《山中》: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 晚归南山陲。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这不仅是其诗表现手法上的独特, 也是诗人借对自然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的显现。它说明了”空”对诗人的影响之大, 它蕴藏于诗人思想深处, 在创作时这种思想便不自觉地表现了出来。

在王维诗歌中, “空林”和“空山”是两个常见的意象。以空林为意象的诗句有“夜坐空林寂, 松风直似秋”、“寂寞柴门人不到, 空林独与白云期”、“食随鸣磬巢鸟下, 得踏空林落叶声”等。以“空山”为内容的诗共三首, 均是耳熟能详, 流传千古的佳作:《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二.王维之禅缘

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 他名维, 字摩诘, 连读为“维摩诘”。《维摩诘所说经》中有通达甚深般若智慧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 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此经专说般若, 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 可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 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 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份。

王维的诗作中的“空山”, 与佛家教义中一以贯之的“空无”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即因“心空”而“山空”。王维诗中“空”“无生”等佛家用语, 表明他能够用静定从容的闲适心情, 去观察大自然, 抒写于笔端, 作成绝佳的诗句。王维在诗艺上的成就,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于禅理的修习。纵观王维的生活轨迹, 回顾王维的心路历程对王维之于禅缘可有一定的了解。王维的信仰佛教, 跟他的家庭大有关联。王维生长在一个佛教气氛浓厚的家庭, 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其母的熏陶下, 王维年轻时即信奉佛教, 但儒家的学说和积极用世精神仍在其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历经一系列政治上的失意与挫折后, 佛禅理念在他的信仰中终于占据了支配地位, “人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销” (《叹白发》) 。他开始笃志奉佛, 在禅诵中寻找寄托, 在大自然中获得解脱。王维以禅诵和游乐山水来摆脱恶浊的政治, 排遣内心的郁闷, 保持心灵的澄静, 以澄净的心灵去体悟自然, 在对自然的吟咏中, 表达对禅理的深切体会。

三.“空山”禅意

“空”是佛教对宇宙万有的基本判断, 是对宇宙真实的基本认识, 是佛教的基本理念, 是佛学的核心。它认为在世界上万事万物皆因缘所生, 没有质的规性和独立的实体, 假而不实, 故曰“空”。说的浅显些“空”即什么都没有, 徒然白白的意思, 佛教又叫“空门”。按大乘佛教的空宗观点, 诸法实相就是空。《坛经》认为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一切草木、恶法善法、天堂地狱, 尽在空中, 而世人性空。我空, 法空, 空空, 为三空, 总之宇宙万物皆是空。佛教的这种“空观”体现在王维的诗中即所有景物都虚幻空渺, 过去的一切又都如过眼烟云。这种物我两忘的意境在“空山”中都有直接的体现。

1.“空山”之空明、洁净。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人闲心定, 夜静山空, 几声鸟叫更显春山沉寂宁静, 诗人此时此境竟能感应到桂花悄然飘落的幽微之音。

“山空”, 并非指山中空无一物, 而是诗人以虚静的心境观照山林时, 所获得的那种空明洁净的总体印象, 是“心静如空”时的一种空灵清静的审美体验。静”也不是死寂无声, 静中有动, 静中有声, 动静相成, 而终归于静。是禅宗推举的般若静观。在这种寂然微妙的观照中, 我们可窥见诗人精神的离世绝俗。禅定之说可使诗人在欣赏大自然时排除烦扰, 在虚静中聆听天籁之音, 在清空里参悟到象外之形, 觉察到大自然最细微的生命律动, 感受到生命的“真意”和世界神妙。这种由虚静和清空所构成的“静美”便成了王维山水诗禅意氤氲的诗境。

2.“空山”之空寂、虚无。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空山”应该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 绿树成荫, 遮住了人们活动的痕迹;二是指此处人迹罕至, 远离尘嚣, 有如世外桃源, 遗世独立, 又如洞天福地, 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 万物一新, 银辉四射, 天地生辉, 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 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是指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的境界。这里的“空山”和《过香积寺》中的“空潭”、《山中》的“空翠”一样本身就是禅学中的“无我者, 即空也。”“心乐清净解脱, 故名为空。”的形象表达, 说得再明白一点, “空山”也正是诗人皈依佛法之悠悠禅心的显露, 不是山空, 是诗人心空。

王维认为, 任何事物都有其过去 (因) 和将来 (缘) , 不必在意它存在, 也不必在意它不存在, “诸行无常”, 一切皆空, 因而山与所有事物一样是空的, 是为“空山”。所以, 王士祯在评说王维的五言绝句时说:“妙谛微言, 与世尊拈花, 迦叶微笑, 等无差别”。 (《带经堂诗话》卷三) 空寂的境界是禅宗所追求的一种“乐境”。要想达到这种境界, 最好的去处自然是绝无人间烟火的山水之间, 借助寂静清幽的山林来摒心绝虑, 忘却尘世纷扰, 从而进入空寂的禅境。在这里, “空山”既是禅境的写照, 也是自然山水的写照。王维以“澄净”的心境观照空山寂林, 进入除尘净虑的“寂静界”, 直觉体验山林之乐。

3.“空山”之空明、寂静。

《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鹿柴》是王维隐居惘川后与斐迪唱和所作《辆川集》最具禅学思想的诗, 故王渔评王维“辆川绝句, 字字入禅”。

“空山”是一种空明寂静的意境:空山里静寂无人, 只能听到人语的回响, 那回响仿佛来自天边。林深幽暗, 一抹残阳透过密林照在青苔上, 这点亮色使深林与青苔的幽暗愈发深重, 更衬托出空山的寂静之深。从表层看, 纯系写景, 从深层看, 景中融情, 情中见理。诗人通过一刹那间大自然所展示的特有的恬静深邃的境界, 称托出禅境的空灵。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 空而又寂的境界。动静相形, 喧寂相衬, 这就是诗人从禅宗那里借鉴来的艺术辩证法。同时, 这也是宴坐静观的禅所必然带来的艺术思维方式。

四.诗境禅境完美结合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正是诗歌美感经验与禅宗诗歌美感经验的天然融合。其实那些诗歌中所展示的大自然最细微的生命律动, 又何尝不映现着诗人那慧眼禅心呢?大自然以其每一缕阳光, 每一片飞花, 每一声鸟鸣, 每一丝虫吟, 感应着、涵容着诗人广阔而深邃的灵魂。当诗人将自己全身心融于山水本性之中时, 物我之间便同跳着一个脉搏、共振着一个节奏, 两种生命, 在刹那间, 互相点头、默契和微笑。这便是王维山水诗能以有限文字表现无限情趣, 以空灵诗境表现奥妙禅心的生命哲学底蕴所在。从王维诗歌中的“空山”现象可以看出, 王维将诗中的意境统一于空灵的禅境, 所以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苏轼《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 才会表现出耐人寻味的禅意。

中国的山水田园诗到了唐代王维笔下臻于完美, 诗人以清静之心观照自然, 以禅入诗, 使他的山水田园诗洋溢着安然自适的情绪, 充满“空灵”、“闲淡”、“幽静”、“脱俗”的意境。毋庸置疑, 这种空灵诗境和自然禅境, 成就了王维山水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极高的美学地位。

参考文献

[1]柳晟俊:王维研究, 台湾: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7.

[2]李发亮:王维的“空”观思想,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地3期.

[3]樊泳湄:王维诗中的“空”云南社会科学, 2001年增.

[4]王延东:王维的“空观”与《山居秋暝》,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5月.

上一篇:推荐中学生随笔作文下一篇:关于导游词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