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诃德读书心得及感悟

2024-10-28

唐吉诃德读书心得及感悟(共3篇)

唐吉诃德读书心得及感悟 篇1

读毕飞宇的《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让我重温了美好的童年。童年之所以美好,因为它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好奇,为什么老人不爱折腾,因为他没有了好奇心,没有了求知欲,还有什么比好奇心更吸引人的呢?

那时的农村孩子都喜欢串门,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就不想在家呆着,有时吃饭还端着碗在屋山头与邻居汇合呢。两家孩子一共五六个,每人端着碗,找一块砖头或者树根坐上去,边吃边聊,有时还有一两只小狗小猫蹲在旁边,眼巴巴的看着我们,随时做好抢哪个孩子丢下的残羹冷炙。我们一般喜欢到大人不在家的人家串门,如果这家有老人,我们都不喜欢去,因为老人会不许我们弄这弄那,我们一帮孩子没有大人的约束,想干嘛就干嘛。记得我们最喜欢到村中间的庆圆家,因为他家父母双亡,就姐弟二人相依为命。我们在他家打牌,人声鼎沸,个个兴奋得脸红脖子粗,直到听到家人喊吃饭的声音。我们还喜欢到小英家,他家父母下地干活,爷爷奶奶不跟他们过,他们姐妹三个都在家,我们就很容易在一起做游戏,学马戏团里的弯腰衔硬币,找一个小板凳,人站上去,头往后向下仰,板凳一头放一枚硬币,谁能衔到谁就是最厉害的,腰最软了,一般成功的很少,因为我们没有童子功。

我们最兴奋的是哪家有红白喜事。张家儿子结婚了,我们提前一天去吃喜酒,因为我们的妈妈们都在他家帮忙,有斩肉圆的,有烧水的,有切菜的,我妈妈是煮鱼的,她要把几十桌的鱼事先煎好,所以我们都吃得理直气壮。最热闹的是闹洞房,看新娘穿得花枝招展,头上盖着红布,稳稳得坐在新娘床的中央,村里的小伙子最喜欢让新娘给他们点烟,故意点不着让新娘多点几次。我们就在那等新娘发喜糖,顺便把新娘房的东西看个底朝天,新被子新床单新家具新画子,什么都是新的。

我们更热衷参加村里的葬礼,尤其是第二天出棺材的时候。那是亲人最悲痛的时刻,因为死去的亲人就要被抬到地里埋葬了,以后再也看不见了。当领事的喊一声:“出棺!”所有的女眷开始号啕大哭,拽着棺材不给走,邻居们开始拉并一同掉泪。我奶奶最喜欢干这事,每次她都会哭得眼圈红红的。我们小孩子还跟着抬棺材的一直走到坟地,看棺材慢慢地下地,看新挖的泥土渐渐的把棺材埋起来,最后一座新坟立起,四周围上花圈,新坟一开始没有坟头,要等到三天以后才加上去。

作者对葬礼中哭丧描写的很仔细,还总结了步骤和内容,我们当地没有这个风俗,但是出棺材时会陪着这家女眷哭。

浅析唐吉诃德 篇2

摘要:西方外国文学的优秀作品汗牛充栋,犹如璀璨的明星,耀眼夺目,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人文主义的作品。本文浅谈了故事梗概,分析了堂吉诃德,桑乔·潘萨,参孙·卡拉斯科的人物形象,并与鲁迅笔下的阿Q比较发现了相似之处,概括了其悲剧与喜剧相交融、陌生化、“精神胜利法”、语言夸张、人物变形等艺术特色,从而体会到引人厌弃骑士小说、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等深刻意蕴。

关键词:堂吉诃德;桑乔·潘萨;悲剧与喜剧;现实与理想;人文主义

一、内容梗概

塞万提斯一生艰辛,经历奇特,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堂吉诃德》孕育而生。堂吉诃德深受骑士小说的毒害,一心想要走出村落,进行行侠仗义,惩奸除恶。他曾三次离开他的村子,前两次出游的情景是小说的第一部,第三次出游的情景则出现在小说的第二部。

小说以描写主人公堂吉诃德的生活习惯和秉性开篇。他居住在拉曼却地区某一个村镇,以乡绅的身份过着舒适的生活。吃的是牛肉杂烩、葱头拌肉末、炖羊蹄羊骨„„他快50岁了,骨架结实,身材精瘦,面目清瘦,习惯早起,喜欢打猎。有人叫他吉哈诺,但也有人叫他克萨达。一有空他就埋头读骑士小说,如痴如狂,爱不释手。他尤其喜爱献媚讨好的情书和哀怨凄切的绝交信。他从太阳落山读到太阳升起,从曙色蒙蒙读到星光灿灿,无休止地苦读终于使他脑汁枯竭,丧失理智。脑子里装满了荒诞故事,什么妖术、格斗、厮杀比武、男欢女爱等等。终于,他冒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荒唐念头:觉着为了报效祖国,扬名四方,他应该当游侠骑士,披坚执锐,跨马闯天下。而家中祖上留下来的长矛,盾牌和一匹他每日照料的瘦马,成为他的装备,开始了让人忍俊不禁的游侠生活。

第一次出游,堂吉诃德在7月间的一个炎热的清晨,全身披挂,手持长矛和盾牌,骑上瘦削的罗西南特,走出庭院,来到原野上。他说着从骑士小说那里学来的荒唐言语,信步来到一家客店,便径直走向那里。他认定那是一座城堡,四周立着尖塔,塔顶闪着银光,这一切都和他在书上看到的一模一样,他恳求店主封他为骑士。店主无奈只好答应了,堂吉诃德被封骑士后,便急于出发去闯荡,但听从了店主的劝告,他决定回家一趟,取一些盘缠和衬衫,再找个侍从。在回

家的路上,他听见一阵哭叫声,于是快马加鞭,发现一棵树上困着一个男孩,15岁光景,上身脱得精光,一个粗壮的农夫正鞭打他。堂吉诃德喝令他住手,救下了被打的孩子,但农夫一见他没了踪影,又把孩子捆在树上一整乱抽。〔1〕

第二次出游是有名的风车大战。堂吉诃德带着他的侍从桑乔·潘萨,晚上悄悄地离开了村子,一直走到天亮。这是他发现不远处有三四十架风车立在原野上。堂吉诃德认为那是30多个无法无天的巨人,桑乔·潘萨却劝他的老爷说那是风车。有一些疯颠的堂吉诃德不顾桑乔的劝说冲向了风车。结果可想而知:堂吉诃德跌下马背,鼻青脸肿的地上翻滚。以后的几天,堂吉诃德又进行了一些斗争:把牧羊看成军队,解放罪犯。

第三次出游,堂吉诃德和桑乔在路上遇到一辆大车,车上有两个笼子,里面关着狮子。堂吉诃德认为自己不是见狮子就发斗的人,要求押车人把狮子放出来。可一旁的的桑乔急了,生怕狮子把他撕成碎片。但故事就是这样具有戏剧性,狮子并没有发怒,堂吉诃德也就自满的走了。之后又遇上了有意捉弄他们的贵族夫妇,时桑乔坐上了总督,堂吉诃德也过了一段舒适的生活。最后,在村里的帮助下,堂吉诃德回村,在家静养。在人生的最后几天,善良,充满行侠仗义的堂吉诃德在痛斥骑士小说中与世长辞了。

二、人物分析

(一、)堂吉诃德

首先,堂吉诃德是一个善良而高尚的理想主义者。﹝1﹞他千方百计要在平庸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上的陈规陋习中实现他的理想。他总是扮演受苦受难者的大救星的角色。路遇不平,拔刀相助,保护弱者,匡正不义,是他的游侠原则。他十分英勇,敢于和卑劣的现实作斗争,他十分同情受难者,尽管有时弄巧成拙,好心办错事。

其次,堂吉诃德虽是一个荒唐的骑士,但在不谈骑士小说时,他又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英雄好汉。他的理想和抱负就是铲除强暴,惩处罪孽,匡正不义,制止恶行,济贫救弱,扶助弱小„„在他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时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不知道“你的”和“我的”这两个字眼。他实际上也是一位十分开朗的思想家。在桑乔去海岛任总督前,堂吉诃德告诫他时所说的话就能横好的体现:“仕途官场简直是一片风急浪高的无底海洋”,你必须两眼看住自己,尽量做到有自知之明;不要自我膨胀,你要执法公正”等等。﹝2﹞

再次,对于爱情,堂吉诃德是忠贞不二,坚贞不渝的。虽然杜尔西内娅并不存在,但他还是把全部唯一的爱都倾注在她身上。正如他自己表白的那样:“我对她的爱,她对我的爱,从来都是柏拉图式的。最多不过是规规矩矩看上一眼。就这个,还不知道多长时间赶上一回。我敢发誓,不骗你,12年了!我时时惦记着她。﹝2﹞柏拉图式的爱情对于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现代,已经成为稀有的珍宝了,而这样纯真的爱情也是我们心里一直向往的。

最后,堂吉诃德和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拥有“精神胜利法”。堂吉诃德在遭到痛打,抚摸伤痕之际,还在“私自庆幸,觉得这种灾殃是游侠骑士分内应有的”,他惯把自己的遭遇加以类比,一比便不觉得特别不幸,更何况自己是骑士中的“第一”,于是更加心安理得,甚至有些沾沾自喜起来。在他看来,“名人而不遭毁谤,那是绝无仅有的。好人都受到这样的毁谤,游侠骑士的经历绝不会一帆风顺。”当他被关在笼子里押解回乡的时候,还振振有词地安慰自己:“干了我们这一行,这种灾难都是免不了的,否则我就不是个有名的游侠骑士了。”因此,他从不垂头丧气,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精神胜利法无论是对于阿Q还是堂吉诃德都像一勺掺有毒药的蜂蜜,可以暂时缓解一下失败的痛苦,但最终会将他们导入永久的迷雾和虚妄的泥淖之中,沉浸在精神麻木状态而不能自拔。他们把自己当作强者,是胜利者,其实他们是真正的弱者。﹝3﹞

(二、)桑乔·潘萨

桑乔·潘萨是《堂吉诃德》中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个淳朴,善良,忠厚老实,但有些贪生怕死的小农形象。桑乔不像堂吉诃德看过那么多的骑士小说,学识渊博。他大字不识一斗,没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只是想平安地过日子,只盼当上一个海岛总督。虽然他有的是小市民阶级的狭隘思想,但他对主人的忠诚,天真淳朴,乐观开朗,幽默风趣的性格,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参孙·卡拉斯科

他待人和蔼可亲,性情快乐,他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深有研究,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美学体系的正确性坚定不移。他是堂吉诃德的好朋友,见他那么疯癫昏聩,感到十分痛心。于是他和朋友想出一主意把他逼回了家,帮助、照料他。它是推动堂吉诃德正确认识自己的关键人物,而且他对待朋友的真诚也是现代所缺少的。

三、艺术特色

(一、)悲剧与喜剧相交融

堂吉诃德的性格体现既是喜剧性格又是悲剧性格,或者更确切地说,他是悲剧性的喜剧性格和喜剧性的悲剧性格。精神胜利法就是他喜剧性格的重要内涵。堂吉诃德把客店看成城堡,把妓女看成贵妇人,把风车看成巨人魔鬼,把羊群看成军队。他把虚妄当做可能,把幻想看成现实,让读者忍俊不禁。但是在大笑之余,心中不免对他遭受的内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产生深切的、由衷的同情。他所进行的每一次冒险,从事的每一个壮举,遭受的每一次不幸,都是为了实现他的非凡的骑士理想。对堂吉诃德的嘲笑是含着眼泪的,心中是流着血的,是于心不忍的。

造成他悲剧的原因就如高尔基说的:“人类的一切悲剧就起源于人有一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欲望。”一切理想主义者的根本诉求和斗争目的,就是铲除人类社会的压迫和被压迫现象。他们终身服膺的信仰规定了,他必须永远为被压迫而战,忘记或离开了这一点,就意味着自然地放弃了理想主义的立场和境界,也就不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历史事实反复证明,人类的任何本能性的欲望,不行强制,很难消灭,压迫他人便是其中一种。被压迫者在理想主义的策动、组织和支持下奋起反抗并获得成功时,他们很难克服自己身上那种压迫他人的本能。﹝4﹞于是,一种新的人压迫人的制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开始了。因此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就成为像塞万提斯 那样的理想主义者的生活写照,更可悲的是这种战斗将会一直失败下去。

塞万提斯不失为杰出的艺术大师,它采用喜剧形式把堂吉诃德的矛盾性格和悲剧行为巧妙地展现出来,取得了绝好的艺术效果。正如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指出的那样:“在所有的欧洲文学作品中,这样把严肃和可笑,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与庸俗和伟大的美丽的东西交融在一起的例子„„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二、)陌生化

陌生化是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它是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除“套版反应”,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在构思中着力赋予形象以特殊的形式,使之变得奇异陌生,以而造成与普遍日常事物的疏离,以增加读者的感受难度和时间长度,强化审美效果。“陌生化”理论属于俄国形式主义,认为作家可以利用修辞手段扭曲普通常用的习惯性语言有意造成其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从而更新人们的经验,获得一种新鲜感。﹝5﹞

《堂吉诃德》就是以一个“疯子”的头脑向我们展示了荒诞的骑士和现实世界的腐朽。这种特殊的视角让我们与堂吉诃德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审美距离。读者与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不断的在调整变换。每当我们试图进入堂吉诃德的内心世界,同他的灵魂一起高歌时,又深感现实和梦幻世界之间的巨大裂隙,再次被抛离到堂吉诃德的梦想世界之外。﹝6﹞夸张、变形的堂吉诃

德增强了审美效果,凸显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冲突。

四、深刻意蕴

(一、)引世人厌弃骑士小说

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第一部》序言中明确点明了创作这部小说的意图。他借虚构的朋友之口说:“既然您的文字只追求一个目标:消灭骑士小说在世人当中造成的影响和迷狂„„总之,您认准目标干下去,直到把骑士小说那些呼神唤鬼的谎言扫除干净。”

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嘲弄、批评、针砭和根除骑士小说,提醒和规劝世人把骑士小说当垃圾扔掉,不要读它,免受愚弄和毒害。

(二、)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1、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封建制度极其黑暗,等级观念深刻,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可堂吉诃德与他的仆人桑乔二人是同甘苦共命运,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生死之交。正如桑乔对公爵夫人说的:“想把我们分开,非得等到铁銶挖坑的那一天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超越凡俗而跻身经典。

塞万提斯设置和营够了一种对话性的平等友谊,可以相互促进人格建构,但又具有充分张力的人际关系。这是他的一大创造,也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难能可贵的,意味着“人生来平等”观念的萌芽。

2、另一方面,塞万提斯主张自由。他认为:“自由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珍贵财富,是深埋地下和沉睡海底的任何宝物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自由和名誉一样,都值得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他认为爱情也是自由的,应建立在双方相爱的基础上。反对权势对婚姻的支配和左右,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他的爱情原则,其中巴西里奥的故事就是一个最富有说服力的例子。

(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堂吉诃德》展现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第一位的。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活在自己的骑士世界里。他终日脱离现实,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切实的感受。在理想的世界里,虽然他维护正义,除强扶弱,但善良的动机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有时不仅伤害了自己,还害了别人。因为他不知道骑士精神早就被虚伪的道德所渗透,骑士精神早已变质。

堂吉诃德的梦想包含了人类的善良以及那样美好的道德,但世俗对这样合理的梦想断然拒绝,造成了他的悲剧。这种矛盾冲突深刻的揭露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封建制度的黑暗,贵族和僧侣阶级的腐化堕落,政治的腐败,统治阶级的暴虐,反映了劳动人们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处境,对被压迫者、被剥削者和受伤害者表示了深切同情。

堂吉诃德闪现着理想的光辉,他既是这个无情世界的嘲笑对象,又是这个世界无情的嘲笑者。﹝7﹞

参考文献:

﹝1﹞《塞万提斯评传》,失景冬著,﹝M﹞百花文艺出版社

﹝2﹞《堂吉诃德》,塞万提斯著,屠孟超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3﹞《论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共同性》,程俞林,﹝J﹞中国知网

﹝4﹞《〈从堂吉诃德到切·格瓦拉〉—理想主义在悖论中的尴尬》,雷池月,﹝J﹞中国知网

﹝5﹞《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

﹝6﹞《论〈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二重性,吴琪,﹝J﹞中国知网

唐吉诃德读后感 篇3

开头的唐吉诃德让我感觉十分的无聊,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让人愉悦的笑话,不过是一个疯癫贵族的疯癫行为,倒是感觉作者的文笔非常的老道,描写刻画十分简练,一些荒唐的事情转折起来让人感觉非常的自然真实。其实回头想想不过是自己迷失了眼睛不能发现美而已。

断断续续的看了一些章节,无聊的时候都会看看,虽然不能吸引你读下去的感觉,却也不会让你感觉不想看的意思,一直到清明那段时间吧,去了一趟老丈人家把怀孕的`老婆接回来了,之后就到处借钱,筹备小天使的降临,唐吉诃德看的非常的慢,偶尔才看二三十页,大部分时间都是放在书柜里面最好拿的地方。七月初提车,七月底我的小天使就来到了我的身边,一方面我非常的开心,一方面有很多让我心乱的事情发生,应该是小天使给我了信心,一步步走过了最艰苦的七月,也非常感激身边的朋友支持,如果不是这样我真不知道落魄成什么样子,收了老婆家的礼金还了很多债务,日子突然开始往好的方向流转,之后父母帮照看我的天使,我突然拥有一些宁静的感觉,重新翻阅着唐吉诃德的时候,里面的唐吉诃德和桑乔变的非常的有趣了,时间也过的飞快,不知不觉我已经读完了唐吉诃德的上卷,我不在注重于唐吉诃德的疯癫,而开始发现唐吉诃德的心地善良,无私无畏,在看国外读物的时候,里面的主角或许能让我感觉到真实,但是只有唐吉诃德能让我感觉到离我很近,当唐吉诃德在做一些疯癫的事情的时候我在同情,当唐吉诃德误打误撞帮助了很多人的时候我感觉到了欣慰。

读完上卷的我迫不及待的读下卷,唐吉诃德的再次出发。下卷给我的感觉并不是十分的好,下卷中唐吉诃德出名了,发生的很多更加疯癫的事情,但是都是被别人抓弄的,这让我心里非常不舒服。好在疯癫的唐吉诃德做了许多好事,而生活中的我事业陷入低潮期,我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我认为我能行的时候,我也认为全世界的人都行,我付出很大的代价,公司陷入了人去债高的阴云笼罩,我意识到的时候,就开始努力维持着公司,好在只要意识到了错误去改正都是有用的,年前终于解决一些事物,虽然公司已经是人去债高了,但是这个年也能过去。不管公爵和公爵夫人如何戏耍,唐吉诃德和桑乔最终都回到了家里。

上一篇:欢送会当天具体流程下一篇:从文自传读书笔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