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校财务自查报告

2024-09-19

有关学校财务自查报告(精选7篇)

有关学校财务自查报告 篇1

有关学校财务自查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学校财务自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强化学校收费行为的管理

1、严格执行“一证、一卡、一单、两公开、四”的收费管理制度。一证,学校凭物价部门的《中小学收费许可证》收费;一卡,凭《中小学收费公开卡》缴费;一单,学校凭《收费结算清单》与学生结算;两公开,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收费的使用情况;四统一,统一收费时间,统一收费项目,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经过学校自查,无发现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卡外收费现象,严格按照莱教便函(20xx)62、66号文件执行,上级禁止的学后服务费、班费,我们坚决停收。

2、学校认真实行收费公开制度。学校收费前,能通过校务公开栏、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将收费政策、项目、标准在校外公示,接受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监督。

3、学生微机上机费、语音上机费能保证上足课时。

4、进校书刊都能按烟台市教育局审定的用书目录征订,学校所定的课本目录都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后,在由新华书店征订,除教材以外的其他书刊,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无强制向学生摊派或变相摊派学习辅导资料及其它用品现象。

5、我校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和减免学杂费制度的通知》精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摸底排查,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减免杂费、享受助学金补足,并将享受减免学杂费学生名单、减免数额在校内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6、学生参加平安保险,坚持自愿的原则,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必须统一着装穿校服,没有强行安排学生统一购买学习生活用品。

二加强对中小学收费资金的管理,保证学校日常开支顺利进行

1、为了加强财务管理,实行财务监督,每次收费我校安排两名收费人员,一人管钱,一人管帐。并请银行办事员协助,组成三人收费小组,及时准确完成收费工作,把所有收费全部上缴教委财务。

2、所收取的费用全部交给区教委财务,学校、班级、教师无截流、坐支现象。

3、每学年开始,学校都能制定学年财务工作计划,通盘考虑,全面管理,能合理使用有限资金,集中力量,加大学校教学设备投入。每月份都能合理收支计划,由上级财务部门批准后才能具体实施,做到收支活动心中有数,从不盲目开支。

4、学校有理财小组,能监督学校财务工作,有财务制度,大项开支有审批、教代会通过制度。

虽然我们都能按照上级要求去做,但是由于我们工作能力所限,对上级精神领会不透,也可能在工作中有一些失误的地方,以后我们要纠正错误做法,规范工作行为,管理好学校财务工作。

《有关学校财务自查报告范文》是篇好参考范文,涉及到收费、学生、学校,财务,统一、公开、工作、中小学等方面,希望对网友有用。

有关学校财务自查报告 篇2

一、财务报告真实性缺失的现象及手段

(一) 虚构资产、交易、债务

为了谋取利益, 很多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会虚构资产, 把实际中已经发生的财务费用以及损失列为待处理资产损失, 刻意模糊两者的界限, 使外界难以察觉。在签订交易合同时, 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资产列为收入, 把还在库存中的一些资产列为已交易资产, 增加了收款项目, 使业务销售额提升。为了虚构伪造交易事实, 甚至伪造交易合同、银行账目、税务账目、销售对象和相关业务等等。同时, 为了增加资产, 一些企业还会隐藏债务, 对已经发生的应当履行的现实义务不确认负债, 对应该有的支出不列入负债项目, 例如把工资、员工福利、补贴等等都忽略不计, 不列入负债资本。通过虚构、伪造的方式可以美化财务报告, 多计算资产, 少记录支出和费用。

(二) 运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指公司在制作财务报告时采用的规则和惯例, 一般来说, 在核算账目时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 财务报告中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都会有所不同。采用不同的准则为公司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操纵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可乘之机, 而企业往往也会借助于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来实现自己的经济目的, 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看似合法合理, 但是在另一种核算方法下, 就会出现明显的问题。采用不合理的会计政策增加收入, 如把还未入账的售收入计算在内、提前开具发票、在完工前就把收支计算在财务报告内等等。

(三) 利用相关交易、资产置换等途径

各个公司、企业之间有时存在着附属、联营等关系, 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和影响, 内部之间的关联交易成为企业美化财务报告和经营状况的重要手段。同时, 通过处置资产、股权转让、债务重组等方式, 企业也可以增加财务报告显示的收入, 把地方政府给予的政策和补贴计划在内, 多方面、多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虚构。

二、财务报告真实性缺失的原因及影响

(一) 财务报告真实性缺失的原因

1. 财务报告真实性缺失的内部原因。首先, 在利益的驱使之下, 很多企业选择了铤而走险, 试图躲避审查和监督。其实, 财务报告造假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一旦被相关部门查处, 后果十分严重, 不仅会导致经济利益和名誉受损, 日后也会成为重点监督核查的对象, 同时相关的负责人也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但是在风险和利益的权衡驱使之下, 很多人怀有侥幸心理谋取利益, 导致了财务报告真实性的缺失。其次, 由于财务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提供者有可乘之机利用优势谋取利益。财务报告披露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部工作人员的偏好, 所反映的信息有一定的侧重性。对于外界信息的使用人员来说, 只能通过财务报告了解经济情况, 如果审计人员同时缺乏独立性, 那么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将更加突出, 影响着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第三, 会计工作人员的原因。从我国出现的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情况来看, 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 企业会计人员相对于其他员工具有犯罪优势, 他们掌握着企业的财务资源和信息, 相比于其他形式的犯罪, 欺骗性和隐蔽性更强, 一旦受到诱惑或者面临经济压力, 很容易利用内部操控和市场操控谋取私人利益, 做出虚假的财务报告和陈述影响中小投资者的决策, 既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也损害了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和投资者的信心。最后, 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由于企业的内控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 才能够给利益既得者机会篡改财务报告, 这也是Albrecht提出的非常著名的“舞弊三角理论”, 在一定的压力和道德取向产生偏差后, 工作人员一旦可以利用企业内部控制漏洞谋取利益, 那么这种可能性就会极大增加。

2. 财务报告真实性缺失的外部原因。首先, 我国的整体经济形势仍然处于转型期, 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产生了一定影响。尽管总体的经济秩序已经逐渐建立, 但是由于很多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 很多地方依然难以落实到位, 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仍在完善之中, 社会的整体信用也比较低下。其次, 财务工作的外在监管较弱。除了社会审计外, 还有法律制裁、社会舆论监督、公司治理结构等都应该是整个监管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只有社会审计承担了重要的监督角色, 其他的监督形式并未常规化, 间接地造成了财务报告真实性缺失。

(二) 财务报告不真实产生的负面影响

1. 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缺失严重影响企业的自身发展。对一个正在飞速发展的企业来说, 内部管理可谓是生存的基础。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的管理层正是通过财务报告来判断企业在过去特定时间阶段的历史成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财务报告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之后才能做出重大的经济决策, 而错误的财务报告无疑对管理决策造成了一定的误导。

2. 财务报告的不真实损害市场秩序, 导致行业信用危机。在资本市场中, 错误的财务信息将导致资源配置错位、价格信息失真甚至误导资金的整体流向。长此以往, 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情况不甚了解做出错误判断后, 对资本市场也会失去信心, 不利于长期稳定的发展。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为在行业内刮起了一阵不正之风, 人们对会计行业也产生了信任危机, 例如, 银广夏财务报告舞弊事件中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 安然事件中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 均因为舞弊丑闻的揭露而信誉扫地, 财务报告的造假行为导致了一个行业的灾难, 甚至多家公司因为财务报告舞弊而宣告破产。

3. 财务报告的不真实损害相关者利益和法律权威。企业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不仅对企业自身和市场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各个利益主体都从不同的角度承担着各自的责任。对一个企业来说, 政府、债权人、企业的工作人员甚至投资者都需要参考财务报告来进行判断和决策, 一旦财务报告舞弊, 那么无论从政府监管、债务赔偿、还是企业内部管理等各个环节均会产生后续影响, 甚至影响到国民收入核算的精确性, 造成社会秩序紊乱、社会经济失去平衡。同时, 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为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 是对国家权威和法律的威胁和挑战, 如果企业为了谋取私利一味地造假, 把舞弊变成一种常态, 将严重损害国家利益。

三、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建议

(一)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随着企业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愈演愈烈, 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此时, 最及时有效的遏制手段就是树立法律权威, 追究相关企业的法律责任。首先, 相对于西方国家, 我国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管虽然卓有成效, 但是企业的造假成本仍远远低于违法成本, 所以很多企业铤而走险, 怀有侥幸心理以身试法, 由于犯罪成本较低, 法律很难对企业形成约束。法律制定机构要与执法部门加强联系和沟通, 把现有的法律落实到具体的财务报告工作之中, 而非纸上谈兵。其次, 我国应当加强法务会计的培养, 法务会计强调把会计人才与法律人才相结合, 如果一个会计工作人员懂法律知识, 那么在制定财务报告时更够从更加专业的角度来把握, 减小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

(二)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首先, 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内控体系。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障资产完整、财务和会计信息合法的重要机制, 如果企业能够做到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 那么将有效防范财务报告的舞弊情况。企业应该以《会计法》为核心,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建立起合规合法的内部控制系统, 各个管理层人员将内部控制作为常规化管理的重要部分, 甚至建立和完善独立的审计部门, 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报告的审查的监管, 针对财务报告的问题和风险提出可行性建议, 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

(三) 提倡道德自律,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首先, 企业会计人员要依法行使个人的工作职能、职责, 把法律作为工作的依据, 做到不被外界诱惑所蛊惑, 协助企业对财务报告造假, 或者对财务报告的舞弊现象视而不见、刻意放松, 只有依法办事, 才能有效的打击虚假财务报告的不正之风, 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有序发展。其次, 在要求会计人员的同时, 企业也应该把“不做假账”作为自己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内部提倡诚实做事、诚信做人, 对外部提倡公开公正, 合法合规, 通过培训等手段培养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诚信素养, 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 对于诚信的行为进行奖励和表扬, 对不诚信的行为进行惩戒。把诚信作为员工升职、加薪、岗位分配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企业中树立“诚实信用”的理念, 从思想根源上改变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现象, 维护企业的外部形象。只有加强了会计人员的道德自觉和自律, 才能彻底防范财务报告舞弊。

综上所述, 面临虚假的财务报告, 应当及时完善会计准则, 提高会计工作的真实、公正性, 把财务信息作为经营活动的客观反映 ;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 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避免财务报告的徇私舞弊行为。政府也应当加大监管力度, 包括对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公司和个人进行法律制裁。在互联网时代, 甚至可以在政府的干预下建立公开监督机制, 聘请专业的审计人员对财务报告公开审计, 解答投资者和投资企业的疑问, 避免虚假财务报告的同时, 也能够使财务信息流通性增强, 获取使用也更加方便快捷。为了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 要从加强真伪财务报告的识别、企业内部相关制度的建立和监管, 做到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等方面入手, 进而保障经济秩序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树玲.财务报告舞弊与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经营管理者》, 2015 (05) .

有关学校财务自查报告 篇3

【关键词】 会计报告 企业信息 应当披露

随着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笔者认为要提高财务报告内容的有用性,必须增加披露以下几个方面的会计信息。

1. 知识资本信息

知识经济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知识。未来企业的竞争将不再单纯是企业物质财富、企业规模大小的竞争,而是拥有的知识资本在质与量方面的全面竞争。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存货、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上的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已日益显示出来,这主要表现在实物性资产价值量的大小与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减弱,甚至与企业现行市场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也减少。由于知识资企业应 当披露的有关信息本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报告中应该反映知识资本信息。知识资本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无形资产信息和人力资本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企业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先进技术、专利.品牌价值、商誉等,在不能准确计量列入报表的情况下,应通过其他方式披露有关信息。传统财务报告既不能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也不能反映人力资本,从而低估了企业资产总额,忽视了劳动者对企业的经济贡献。因而未来财务报告中应充分揭示和披露人力资源这项企业十分重要的资产及其有关的权益和费用。解决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除了需要深入研究人力资源计量的理论和方法还要进一步涉及到人力资本的确认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利益分配等问题,具有很大的难度。

2. 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

随着金融创新,诸如期货、期权之类没有实际交易而仅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义务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日益增多。一些银行、证券公司近年来推出了一批新“组合”的衍生工具,像“封顶、保底”、“加固”、“互换期权”、“汇价幅度期汇”等。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变。金融工具创新呼唤财务会计报告的创新。如不对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将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构成了潜在风险, 极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的决策失误。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数量、价值、风险、未来收益可能性,将是财务报告反映的重要内容之一。

3. 股东权益稀釋方面的信息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股东十分关心股票的市场价值。由于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往往与股票的市场价值存在着较大差异,且都是股票市价高于股票账面价值(这种情况在我国的A股市场上特别明显),这就给公司经营者提供了通过权益交换方式来增加利润的机会。比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可以通过降低转换价格的方式来降低债券利息,因利息率降低而减少的利息费用就转化为企业利润,使企业利润增加。但另一方面转换价格低于股票市价的差额则会导致原股东权益的稀释,使原股东蒙,受损失。因此,可以说,公司这种利润增加

是建立在对原股东权益稀释基础上的。这究竟是对公司原股东有利还是无利,在现行财务会计中并没有反映。它所反映的只是因利息费用减少而增加的利润,而将原股东权益稀释的核算排除在外。这必然会误导投资者对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行为加以肯定,从而容易作出有损自身经济利益的决策。因此,财务报告在这方面有必要加以改进,提供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

4. 企业全面收益的信息

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于企业报告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间的差额,其确认必须遵循实现原则。传统收益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不予确认,这使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而且将未实现增值置于收益计算之外,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成本进行了错误的配比。在经济活动相对简单、币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传统的会计收益与全面收益差异也不大,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用传统收益也可作出较为正确的决策。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币值变化频繁,以上两种收益的差异日益扩大。这样,如用传统的会计收益作为基础进行决策,就有可能作出错误的决策。

5. 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信息

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服务主体主要是投资者和债权人,所披露的内容主要是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和信贷决策相关的盈利能力与财务状况,在这些报表中不能反映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额,即企业所提供的增值额或增加值,更不能反映贡献额的分配状况。在政治经济日趋民主化的今天,传统财务报告在这方面的不足之处日益凸现。一是货币资本的支配力逐渐减弱,人力、知识资本的贡献比例却日趋增长,这就要求财务报告要为这些信息使用者服务;二是政治经济民主化的趋势要求货币资本的支配者公布企业对社会的贡献额以及贡献额的分配,以利于社会对企业的监督;三是公布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额及其分配状况,有利于协调劳资双方、各种资本供应者,以及企业与社会、政府的关系,从而在化解利益分配中的矛盾、增加利益创造中的合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四是国家了解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有利于国家科学地制订宏观调控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

6. 企业消耗自然资源和对环境影响的信息

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自然资源的消耗者和环境的主要污染者,它与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财务报告应披露公司的运营对资源的消耗和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有关信息。现在有相当多的激励措施,鼓励公司采取控制污染、使用再生资源、选用可更新物质,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和生产环保产品等保护环境方式。研究表明,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热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公司经营一方面,公司可能会为自己的行为遭受直接的损失,比如他们可能受法律规定性或推定性的强迫而支付弥补环境损失的费用;或者当他们引起污染时,他们不得不支付额外的税收或遭受财务惩罚;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实体被确信引起了环境污染或有其他不道德的行为,它一定会引起相当多的公众敌意,这将导致顾客的减少。相反,积极方面可能是:一个实体如果有“绿色”的形象,就有可能吸引更多的顾客,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会有很多商品都打上环保品牌的原因。

7. 影响公司未来价值的预测信息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急需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同时,由于报表使用者自身在经验、技术和对企业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某些欠缺,无法对企业的未来情况作出合理的预计,企业应当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企业未来价值趋势的预测信息。预测信息虽然缺乏可靠的保证,但毕竟能克服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用户决策与评价相关性,成为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如何披露预测信息,目前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从理论上讲,最佳的披露形式是完整的预测财务报告。

8. 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弥补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这些信息一般包括:企业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评价;前瞻性信息,即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部门的计划等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背景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企业关联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等。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

学校财务自查报告 篇4

一、制度落实方面

我校制度健全:有财务内控、预算编制和执行、财务审批、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资产管理、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学生资助资金管理、专项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能认真执行校长负责制和落实“一支笔”签字制度,不存在违规配置财务人员现象。学校财务有校长负总责,按规定配置有农村学校报帐员。学校办公用房配置符合规定,无超标现象。

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学校5000元以上的资金收支,要上会讨论、研究决定,不存在利用虚报支出套取资金用于支付其它不合理消费情况。学校5000元以上的支出只有每年的取暖费用。

学校能按收费许可证许可的范围严格落实收费政策;不存在坐收坐支现象;不存在搭车收费和乱收费现象;代收费只有作业本费,各班主任收齐后统一上印刷厂交我校报账;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局严禁教师征订、引导学生征订教辅资料的规定,经查没有发现教师征订、诱导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现象。

政府采购方面。由于我校生源少,学校经费一直比较紧张,几年来一直未曾购买新的办公设备,办公设备一直是维修使用原先购买的设备。符合政府采购的项目能按规定程序办理。

二、经费管理方面

1、学校公用经费开支的范围、标准符合相关规定;学区没有克扣、截留、挪用村小学经费现象;学校经费收支每学期公布一次,学区会计每年将一年来的各学校经费使用情况在学区教师大会上进行公布。

2、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的使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有学区统一管理,资金开支范围、标准符合规定;采购物品有正式发票,无白条入账现象;无虚报、冒领、挪用资金情况。

3.、义务教育学校取暖补助资金的使用。学校取暖补助资金有管理办法;学校能根据实际情况购置取暖用煤;节俭用煤,保证师生当年用煤足额供应。几年来取暖用煤不存在大幅度波动现象。

4、学生资助资金管理情况。我校属村教学点,无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交通费补助资金、助学金等项目资金。

5、单位收入经费。我校经费收入主要有财政拨款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费。财政拨款有教育局统一拨付到学区,有学区统一管理。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每学期开校初由学校收取,上交乡财政专用账户,入账及时。不存在收入不入账现象;不存在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现象。

6、校内津补贴发放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绩效工资学区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和办法,每月校委会考核,每学期期末考试后,由学区考核领导小组按考核办法统一核算,结果公示教师无异议后由本人签字领取。学校不存在违规乱发各类津补贴现象;教师工资每月能按时、按政策规定发放,不存在政策外扣发教师工资情况。

三、其他与财务管理相关工作

1、闲置校舍管理:我校校舍基本都在使用,不存在私自转让、出借、出租闲置校舍资产现象。

学校财务工作自查报告 篇5

为了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和加强财会工作,我校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校委会,把学校财务、总务、后勤、工会及班主任相关人员,召集起来,进行学习、座谈,对学校近几年财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报告于下:

一、为了切实加强自查工作力度,确保相关人员及时到位,我校成立了财务管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包海渊任组长,学校管财务总务李新兴为副组长,报帐员李艳红,教师代表郑静明为成员。

二、我校根据县财政局、教育局的有关要求和学校实际编制了学校收支预算,学校一些重大收支,事前都要开校委会,事后进行常规公示;学校每年在教代会上都要作财务报告,并要在教代会上都获得通过。

三、我校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免收学生杂费、课本费。按文件只收空白作业本费,其标准向社会公示。在我校收费中,没有一起强制性要求学生购买教辅材料的行为。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及上级单位要求,实施并落实,无任何乱收费情况。

四、学校严格加强预算内,所收学生作业本费全额缴入预算外。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五、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各项支出均按实际发生数列支,无虚列虚报,无白条作为报销凭证。对于大额款项支出,均要经过经办人、证明人签字,对于涉及基建等项目的支出,都附有合同、结算表和其他相关材料。

六、我校无私设“小金库”和“帐外帐”等违规行为。学校各项经费支出,都严格遵守各项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无乱之滥用和铺张浪费等现象。

七、学校对于学校的资产增减,都做了较好的登记,做到出入有据。建立了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后勤管理制度。每年年底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

八、我校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做好对困难住宿生的生活补助的申请、审核、公示等工作,生活补助全额发放给家长。

二0一三年十二月

莲峰一小财务工作自查报告

学校财务后勤工作自查报告 篇6

一、严格收入管理。

按“校财局管”的要求,我乡严格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全乡设立一个银行基本账户,乡属各学校以报帐形式来乡核算中心报帐,各校的报帐员由有财务经验的、严守职业道德的人员兼职管理。在财务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二、加强支出管理。

为了规范财务管理,节约开支,使教育经费合理使用,各校成立了财经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领导班子、教师代表组成,每学期对学校的收支票据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公示。各校严格执行经费使用审批制度,层层审批。会计在办理账务时做到实事求是、细心审核、加强监督,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按照财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进行财务会计工作,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对不真实、不合格、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敢于指出,坚决不予报销;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保证各校财务专款专用,不挤占挪用,各种票据手续齐备,规范合法,购买物品的发票必须有经手人、验收人,领导签名方可有效,确保财务的真实、合法、准确、完整,增强民主理财意识,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切实发挥了财务核算和监督的作用。

三、资金拨付落实情况

教育局下拨的每笔资金,都及时做分配表划拨到各校账户上,按“校财局管”的要求,先预支备用金,然后凭取得的合法票据到核算中心报账,年终收回备用金,再进行结算。

四、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按上级要求,核算中心建立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五、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

有关学校财务自查报告 篇7

问:请问三项制度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201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要求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同时, 《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4]63号) 明确要求, 2015年要制定发布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和操作指南, 为2016-2017年开展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试点工作奠定制度基础。三项制度的出台, 标志着财政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决策部署迈出关键一步, 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制度。

问:请问编制政府财务报告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答:编制政府财务报告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是财政管理领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抓铁留痕”的措施之一,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首先, 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将推动政府资产负债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通过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状况, 摸清政府“家底”, 加强政府资产管理和债务风险防控, 科学开展政府信用评级, 提高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能力与水平, 促进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其次, 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将提供政府绩效考核的新方法, 通过准确反映政府成本费用, 合理评价政府绩效, 促进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升政府运行效率;第三, 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将开启全面公开政府履责情况的新时代, 通过提升政府财政透明度, 满足各有关方面对政府财务状况信息的需求, 促进政府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

问:请问三项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办法》主要规范政府财务报告的内涵和范畴、政府财务报告主要内容、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要求、政府财务报告报送流程、政府财务报告数据质量审查、政府财务报告数据资料管理、有关职责分工等方面。按《办法》要求, 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政府部门负责编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

《综合指南》和《部门指南》是根据《办法》和相关会计制度制定, 操作性更强。《综合指南》主要用于规范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具体编制方法和步骤, 详细规定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包含的3张主表和16张附表格式, 会计报表编制数据来源及工作方法, 对会计报表附注编制、政府财政经济分析、政府财政财务管理情况撰写等均作了具体规定。《部门指南》主要用于规范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具体编制方法和步骤, 详细规定了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包含的4张主表和16张附表格式,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12种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与部门会计报表项目的对应关系, 以及调整事项清单和抵销事项清单等。

问:请问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的关系如何?

答:三项制度颁布后, 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将成为各级财政和各部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厘清政府财务报告和现行决算报告的关系, 有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目前, 财政部门编制本级政府财政总决算报告, 各部门编制本部门决算报告, 决算报告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为基础, 满足政府和人大等加强当年预算执行管理和监督的需要。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建立后, 财政部门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侧重反映政府整体资产负债状况和收入费用情况;各部门编制部门财务报告, 侧重反映本部门资产负债状况和收入费用情况。政府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为基础, 主要为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保障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等决策服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两套报告体系并行, 两者互为补充、有机衔接, 形成科学、完整的政府财政财务信息报告体系。

问:请问政府财务报表具体包括哪些主要报表?

答:从国际上看, 政府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收入支出表 (预算执行情况表) 、现金流量表等4张报表。为了反映收付实现制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与权责发生制政府收入费用之间的关系, 很多国家还要求编制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按照分步有序推进的原则, 三项制度规定要编制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等报表。其中, 资产负债表重点反映政府年末财务状况, 按照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分类分项列示。收入费用表重点反映政府年度运行情况, 按照收入、费用和盈余分类分项列示。当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表重点反映政府权责发生制基础当期盈余与现行会计制度下当期预算结余之间的差异。

考虑到目前预算执行情况表已在决算报告中反映, 政府财务报告中不再要求编制收入支出表。同时, 考虑到现金流量表与收入支出表的信息有较多重复, 而且改革初期编制现金流量表难度较大, 未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

问:请问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下, 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涉及的主要调整事项有哪些?

答:政府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 需要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下生成的报表有关项目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调整。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涉及的调整事项可分为三类:一是资产调整事项。将目前财政总预算会计尚未核算, 但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确认的政府股权投资、应收股利等资产项目, 予以调增。二是收入调整事项。将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确认为当期收入, 但目前未记入当期收入的事项予以调增, 比如, 当期取得的投资收益作增加当期收入处理。同时, 将不应确认为当期收入, 但已记为当期收入的事项予以调减, 比如, 债务收入、债务转贷收入按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已记入当期收入, 但从经济本质看, 其属于负债增加, 不属于收入, 应作调减当期收入处理。三是费用调整事项。将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属于当期费用, 但已记入当期支出的事项予以调减, 比如, 债务还本支出、债务转贷支出按照财政总预算会计规定已记入当期支出, 但从经济本质看, 发生债务还本支出实际上是减少负债, 发生债务转贷支出实际上是增加债权, 不属于当期费用, 应作调减当期费用处理。

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涉及调整的事项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当期发生的资本性支出通常会形成资产, 不属于当期费用, 应予以调减, 比如购置固定资产发生的支出、开展基本建设发生的支出等, 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 单位已记入当期支出, 但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不应属于当期费用, 应予以调减。二是当期应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属于当期费用, 应予以调增。三是根据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等事项的账簿记录将相关支出调整为当期费用。四是根据存货和政府储备物资等事项的账簿记录将相关支出调整为当期费用。

问:请问政府财务报告是否需要对政府内部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抵销?

答: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属于合并财务报告, 为避免事项重复列示, 应将属于政府内部各主体之间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抵销后编制, 涉及的抵销事项主要有三类:一是财政和部门之间需抵销的事项, 包括部门的财政拨款收入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等, 以及往来事项;二是部门与部门之间需抵销的事项, 包括部门取得的事业收入、其他收入与对方部门发生的商品和服务费用, 以及往来事项等;三是财政内部不同资金主体之间需抵销的事项, 如调入资金和调出资金、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和专用基金收入等。

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由部门所属单位逐级合并编制, 对部门内部所属单位之间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需要进行抵销, 涉及的抵销事项主要有两类:一是部门内部所属单位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事项;二是部门内部所属单位之间的收入费用事项。

问:请问如何保证政府财务报告质量?

答:政府财务报表数据来源是否清晰和完整准确, 决定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 为此, 《办法》对政府财务报表数据清查核实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我国各级政府财务管理基础总体上还比较薄弱, 直接导致政府资产负债数据的缺失。比如, 我国政府多年来在公路、水利、市政等领域投入大量资金, 形成了一大批公共基础设施资产, 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资源。但多数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尚未纳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很多资产价值底数不清、没有登记会计账, 因此, 需要对相关数据清查核实。政府各单位应全面清查核实单位的资产负债, 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 特别是对于各单位代表政府管理的资产, 各单位应全面清查核实, 完善基础资料, 全面、准确、真实、完整的反映。政府财政部门应清查核实财政部门代表政府管理的资产负债等, 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

问:请问三项制度颁布后如何组织试点工作?

答:根据改革方案要求, 2016-2017 年开展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试点。三项制度主要是规范改革试点期间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下一步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部署试点, 做好试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确定试点范围、组织开发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系统、开展培训等。从2017年开始, 试点单位要编制2016年度政府财务报告。试点范围和试点工作安排由财政部另行通知。

2015 年12 月10 日

上一篇:羊寨初中自评下一篇:精炼的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