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茶馆》读后感(通用8篇)
老舍的《茶馆》读后感 篇1
老舍的《茶馆》优秀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舍的《茶馆》优秀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舍的《茶馆》优秀读后感1可以说《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一部传世经典之作,我们从这个小小茶馆的兴衰也可以侧面看出中国半个世纪的兴衰。小说里面每一个人物都各具特色充满了个性,简单的一个茶馆我们看到了朝代的更替,看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
文中茶馆的老板王利发,其实算是一个处事比较圆滑的人,他要求的不多只要他的小茶馆可以好好地经营,但是在故事的结尾他也是落得一个悲剧收尾。
其实这是关于一个时代的悲剧,不管是面对清朝的灭亡前那些封建制度的压迫,还是民国初年社会的.动荡不安,还有解放初期的内战,茶馆都是坚强的存在着经营着,可是终究还是敌不过现实的残酷打击,悲剧是注定的结局。
关于茶馆最大的感触就是社会最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无论怎么说受伤害最大的还是这些底层的人民群众们,里面也有冲有爱国的旗人常四爷和一心想着实业救国的秦二爷,可是他们都被悲剧的打压了,就是大多数人的愚昧无知麻木不仁才导致了清朝的灭亡,让当时的中国被列强欺辱。
还有文章中的各种小人物的各种性格的描写也是十分的传神,可以反映出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思想状况。没有充满民族正义感的国民的话中国这个泱泱大国是不能真正的站起来,老舍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悲哀,只有记住那个时代的痛苦才可以走好现在的发展之路。
老舍的《茶馆》优秀读后感2今天,是第四次去书城了,我拿着矿泉水,又踏上了书城的电梯。到了书柜,我看看有没有好看的书。突然,我看到一本书,便从书堆中把它抽出来。
这本书叫做《茶馆》,作者是中国著名的现代小说作家老舍,老舍生于北京的一个贫穷家庭,他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不断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次被嘲弄。最终被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王利发绝望了。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事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常四爷的失败,除了社会的责任之外,也因为他的人生哲学已然不合时宜。就这一点说来,他与终于跌进厄运的王利发、秦仲义,是殊途同归。《茶馆》,这个经典的话剧,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描写的人物形象,让人品尝得津津有味。
老舍的《茶馆》读后感 篇2
一、《茶馆》中运用的几种特殊语言
词语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是最直接的工具, 老舍认为语言代表了文学的民族风格, 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载体。也就是说民族风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字上, 它能够描绘出作家构思时候的心态, 语言是生命和生活的声音, 老舍在《茶馆》中就生动的运用了大量北京语言, 演绎了生动传神的故事。
1、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
老舍喜欢用生活中的白话语言, 运用了大量北京口语词, 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词语, 精打细算的写出了白话文艺。如在表现人物时, 故事中的人物王利发说:“……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这句话中的“照顾主儿”就是指的常去茶馆喝茶的人;又如在表现时间时, 作品里常出现口语“今儿个”, 代表的是“今天”, 而北京口语“明儿”表示的是“明天”, “下半天”说的是“下午”, 而作品中的人物所说的“老年间”指的是“以前”。
在动词类包括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 这些词语大都有相应的规范词语, 如作品中秦仲义:“把本钱拢在一块儿, 开工厂!”小二德子:“你看教党义的那个教务长, 上课先把手枪拍在桌上, ”这里, “拢”、“拍”、都是单音节动词, 富有北京口语色彩。又如常四爷:“刘爷, 您可真有个狠劲儿, 给拉拢这路事!”又如, 方六:“.…你当是干我们这一行”这里, “拉拢”、“当是”都是北京口语中常用的双音节词。
当然, 具有北京口语色彩的副词相应的规范词语也表现得非常好, 如, 我干瞧着, 摸不着门!中的“干”, 在对形容词的运用上, “地道”、“要紧”、“安顿”、“搭调”、“花哨”、“硬朗”、“邪门”等形容词, 经常在作品的对话中出现, 充分展示出了老舍作品浓郁的口语色彩。
在《茶馆》中, 老舍经常使用北京话所独有的口语量词, 这些口语量词在我们常说的普通话语言中虽然也会出现, 但是在语音形式、语义表达的配合上和普通话又有所区别。挑子物量词, 表示批量的集合量词, 指货物类的数量。例如:“现在, 每天起五更弄一挑子青菜, ”物量词中的“步”, 由行走、脚步产生的比喻义。如“好, 好, 印堂发亮, 还有一步好运”。物量词的“份”, 也作“份儿”。表示具体事物的同时也表示抽象事物, 指整体中的一部分。例如:“得啦, ……改天我必有一份儿人心!”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 《茶馆》中具有北京口语特色的量词使用中, 物量词的数量比动量词多许多。既能表示具体事物, 又能表示抽象事物, 这些具有北京口语特色的量词中的绝大部分仍活在北京话日常口语中。
2、《茶馆》中熟语的使用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茶馆》中也有使用:如“好!洗耳恭听!”, “…得, 别细说, 我看这群混蛋都是有点回光反照”, 但这种成语使用的地方并不多。
俗语大都取自民间下层人们的生活, 老舍先生多才多艺, 对戏曲、曲艺、小说、散文都有很深的造旨, 具有活得生命力, 他努力把其他体裁的语言形式融会贯通到戏剧里来, 同作品语言浓郁的北京口语色彩相得益彰:如“告诉你, 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 ”, “把兄弟, 两个人穿一条裤子的交情!”, “二爷财大业大心胸大, 树大可就招风啊”。
另外, 老舍先生还在《茶馆》中还使用了惯用语和谚语, 不同体裁的语言, 揉合在一起, 如“跟我们拍老腔, 说真的吧!”, “拍老腔”这句惯用语表示“耍滑头、搪塞”的意思。他还把其他体裁的语言形式融会贯通到戏剧里来, 如在《茶馆》里, 安排了一个演数来宝的大傻杨, 在每幕前唱几段快板或莲花落, 并引进了京剧。在介绍剧情同时又增添了话剧的活泼感, 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对于刻画人物和渲染气氛, 起了很好的作用, 语言呈现“立体语言”的态势, 显得丰富多彩。
二、《茶馆》词语使用
《茶馆》中有些词语的使用, 虽然不是词语本身带有北京口语色彩, 但是这些词语的结构方式、使用方法以及语用功能都较好地与作品的风格相结合, 与言语题旨情境相适切, 符合当时的社会语言环境。
《茶馆》的人物对话中, 动词使用丰富、妥帖, 动词重叠式为:动词重叠“AA”式和“A一A”式。在《茶馆》中的使用表现为在人物的语言中, 动词不仅能够表现动作, 而且能够传达动作发出者的意图、心态和情感。“AA”式动词重叠词在具有口语特色的《茶馆》中是使用面最宽的动词重叠形式。仟何语言活动都要依托一定的语境, “A一A”和“AA”的区别在于“AA”是自由式, 《茶馆》正是一部通过描写老百姓日常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的话剧, 运用口语对话这一形式是其特色, 情急的语境用“AA”, 如“你, 你看看我是谁”, 话反映客观环境的危急和主观心情的急切, 用于人物对话;轻微、随便的语境用“AA”, 如“说说吧, 十两银子行不行?”, “说说”表现轻微、随便的色彩;.悄悄、怯怯的语境用“AA”, 如咱们讲讲吧, 谁叫咱们是弟兄呢?;不肯定的语境用“AA”, 如刘麻子 (随说随往后退) 我, 我找人来帮我说说理! (撒腿往后面跑) , 动词重叠起源于口语, 动词重叠的这种用法, 在长期语用实践中, 具有意图性、情感性, 又具有鲜明的描绘性。一个动词是否可以重叠, 主要取决于动词本身的性质。
形容词在《茶馆》中的使用能进一步概括出口语表达中形容词的运用规律。形容词较多运用于对白体, 说明休中较适宜运用形容词充当定语和状语, 状语形容词的卞要功能是对动词的限制和修饰, 是在对人物细微的神态刻画中使用。
量词在《茶馆》中的使用。汉语方言里的量词, 与汉语中其他词类相比, 大都可以视为其所在方言的特征词, 汉语中量词有着悠久的历史。量词往往是常用、多义、相对活跃的, 汉语中量词丰富、发达, 北京话里的量词能为探究语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提供材料和线索。《茶馆》中使用的物量词数目明显多于动量词, 《茶馆》中量词借用现象比较突出, 。借名词或动词作量词时, 有点借用需要形式上有所变化。在一般情况下, 可借用为量词的名词中, 好些富有北京口语色彩的特殊量词能够代替名词充当句法成分, 使语言产生精炼形象、生动可感的修辞效果, 如:“铁杆庄稼没有啦, 还不卖膀子力气吗?”, 这里用作量词, 让人感性地认识到力量发出的部位和力量之大。从而更具有形象感, 有助于使抽象名词具体化, 能精确生动地描绘事物。因此, 《茶馆》中量词使用, 使原本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 增加了名词的表现力, 使语言更加生动, 鲜明,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儿化词在《茶馆》中的使用
只有实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极个别量词可以儿化, 儿化是北京话中特有的一种合音现象, 负载了一定的传达信J自、的功能, 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儿化音节能够长期存在, 适当地运用儿化词语, 是文学作品突出人物语一言风格, 表现人物性格, 烘托语境气氛的重要手段。
有的词语儿化后, 成为一个新词, 具有比喻意义, 其理性意义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有的词语儿化后具有了借代义, 充分利用“儿化”这一语音资源, 使某个动词获得和它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相关的意义。如“兜儿里老带着那么几块当当响的洋钱, ”, “兜”是动作, “兜儿”则是这个动作所使用的工具。人类的抽象思维是从具体思维转变而来的, 可以表达某种感情色彩, 具有了意义抽象化的意义类型。如“就凭您, 办一、二摆桌满汉全席的手儿, 去给他们蒸窝窝头”这里“手儿”指擅长某种技能的人。
儿化后的词语具有表不喜爱、亲昵等正面的语义色彩, 可以表示较小的事物, 带有俏皮、轻松的感情色彩, 或带有轻蔑、讽刺、令人厌恶等感情色彩。如“我饿着, 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平常都说小两口儿, 哪有小三口儿的呢”, “你这个娘儿们, 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正是由于儿化后的语音特征, 成为特定言语社团的身份标记, 即北京口语的言语特色。
总之, 具有北京口语色彩的词语类别丰富, 适应口语表达的需要, 符合当时的社会语言环境, 具有意图性、情感性和描绘性, 易于引起人们的联想, 使语言精炼形象, 尤其是儿化词的使用, 负载着北京口语色彩的风格色彩信息, 表现人物的语言风格和作品的风格。
摘要: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语言大师、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非常擅于使用自然流畅, 纯净漂亮的北京语言词汇, 尤其是富有口语色彩的语言非常精彩, 将作品《茶馆》表达得生动、传神, 语言词语的使用与言语题旨情境相适应, 形成极具北京口语色彩的语言词汇风格,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大众化、民族化。
关键词:老舍,《茶馆》,语言词汇,北京口语
参考文献
[1]刘东方:《现代语言学意义上老舍的自话语言》, 《山东社会科学》, 2007, 4。
[2]王立:《北京话儿化成分的语义特点及语素身份》, 《语言文字应用》, 2001, 4。
[3]王建华:《老舍的语言艺术》,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 7。
[4]老舍:《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 《言语与风格》, 《老舍文集》, 人民出版社, 1991, 6。
论老舍茶馆的崛起 篇3
摘要:包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在内的团体或个人都对目前国內茶馆行业的发展现状做出了分析并预测了其未来的发展形势,然而在学术界这还是一个鲜有涉及的议题。他们的研究更多的关注于国内茶文化的发展这一影响因素,这同时也构成了对这一主题的一般研究框架。而时一个专注于服务、并且有深厚文化内蕴的茶馆来说,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主要整体布局或设计,经管理念和宗旨以及企业文化三方面。
关键词:整体布局;特色;使命;企业愿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伴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这个文化古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的关注;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成为关注的焦点。另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人怀旧情结的复苏也使茶馆行业正成长为一个朝阳产业,统计资料显示,中国茶馆数目每年以几千家的速度上升着。然而根据目前中国茶馆行情来看,大多经营者都处在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目光放在短期经济效益上,对产业长期发展没有大局上的考量。
就拿北京来说,大大小小的茶馆五六百家,却只有老舍茶馆享有“城市名片”的美誉,并蜚声海内外。自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了七十多位各国政要及众多社会名流,这表明经济发展带给茶馆行业的机遇与茶馆行业畸形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只要经营策略和战略定位准确,搭乘经济发展的快车,让中国茶馆行业做大做强,并且走向世界并不是不可能的。
可以说老舍茶馆为本行业其他茶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借鉴模式,探清老舍茶馆崛起之因能更好的为已在茶馆行业立足和准备进入该行业的创业型茶馆服务,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运作效率,并为中国茶馆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1整体布局与设计
位于六朝古都北京前门西大街的老舍茶馆,是一家有着二十年历史的,集书茶馆、餐茶馆、茶艺馆于一体的多功能性大茶馆。二十年的风风雨雨,它始终以“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为宗旨。积极弘扬民族艺术,为京剧、曲艺演员提供施展才能的场所,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北京的“城市名片”,自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了50多为国内外政要和众多的社会名流,成为许多国外游客在京的必游之地,
老舍茶馆的前身是1979年由尹盛喜带领二十几个待业青年创办的青年茶社,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他们靠着一千多元的贷款,创办了北京大栅栏贸易公司,卖起了大碗茶,每晚两分钱,后来就成为了赫赫有名的“老二分”,现在,老舍茶馆门口右侧任然有大碗茶,谁都可以喝,每碗两分,一是要让员工记得创业的艰辛,二是显示其历史。
茶馆外边是飞檐式设计,门前有两幅回文对联,一是“前门大碗茶,茶碗大门前”,另一是“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坐满”,顺读倒读妙手天成,第一联不但说出了茶馆的位置(前门),而且向我们介绍了茶馆门前的老二分大碗茶;第二联更是将茶馆红红火火的生意表现的淋漓尽致,体现了茶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茶馆分为三层,一层是新京调茶餐坊,二层是四合茶院和茶庄,三层是大碗茶酒家和演出大厅,累计营业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整体设计沿袭了明清时期茶馆的风格和特色,厅内陈设清新、古朴、典雅。
刚进门,一楼大厅右侧另开一口,进去就是茶餐厅。旁边是总服务台,服务员各个面带笑容,很有亲和力,令人愉快随和了许多,总服务台的对面是一宗铜像,展现的是前美国总统老布什与老舍茶馆总经理尹盛喜先生握手的一瞬间,老布什是第一个做客老舍茶馆的国外元首,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将他与尹盛喜先生的铜像立于一楼大厅显眼的位置,体现了茶馆的定位,标志着茶馆从一个平民茶馆到高档茶馆的过渡,之后国外政要和社会各界名流频频做客老舍茶馆就说明了这一点。
新京调茶餐坊属历史上京城六大茶馆类别之“大茶馆”形式,是集餐茶戏于一体的综合性茶馆。进门时的屏风采纳了皇宫顶部的图案,舞台的背景是四合院顶部的俯视图,从包间、雅座到散台的独特设计,配合灯光效果,使这大茶馆颇具小剧院的感觉。回廊中充分展示了老北京的民俗画卷。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五行八作,摔跤、中幡、京韵大鼓等泥塑大师的经典巨作将老北京点滴的市井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眼里欣赏着民间剪纸、皮影、鬃人京剧人物等艺术精品,耳畔响起的则是胡同里走街串巷,买卖吆喝声。
沿着楼梯到二楼,迎面而来的是老舍茶馆茶庄,有各类名茶、茶具、与茶相关的书籍。名茶有诸如大佛龙井、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等等,包装复古、考旧。值得一提的是,老舍茶馆自制的奥运五环茶,奥运五环旗的五环加白底,六种颜色恰好与中国传统的六大茶类名称相吻合。奥林匹克精神追求团结、友好,正与中国茶道精神所提倡的“和”异曲同工。老舍茶馆创造性的将它们联系在了一起,从而获得巨大的成功。茶具以紫砂壶为主,造型各异的紫砂壶将时尚、和古典元素融于一壶之中,令人叹服不已。
茶庄隔壁的四合茶院是老舍茶馆弘扬京味文化和茶文化的又一崭新手笔,他以古老经典的北京传统建筑四合院为形,以博大精深的茶艺之道为神,融合雍容贵气的京城之韵,为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台,刚进门,是一块大约六平米的草坪表演台,台上一女正用古筝弹奏渔舟唱晚,优美动听,配合以院内经典复古庭院设计,让人感觉是回到了古代,如痴如醉!草坪四周是小厅(包间),共有12个。包间内清新凉快,泡一碗茶,沐浴在茶香飘逸之中,听着外边人工喷泉涌动的汩汩泉水,与朋友聊聊天,真是一种享受!
三楼西侧是演出大厅,这里是很多人来老舍茶馆的目的地,也是最受众多戏迷追捧的地方。这里海晚都有演出,节目有皮影戏、双簧、中国功夫、京剧彩唱等等,每周不同的节目轮流上演,让人百看不厌。东侧是大碗茶酒家,酒家整体设计与茶馆设计一致,与一般酒店不同的是,这里可以一边品用特色小吃、美酒,一边可以观看精彩的传统节目演出。这也是许多人选择老舍茶馆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舍茶馆里一砖一瓦的设计都蕴含着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可以说,老舍茶馆是一古典与时尚相融合的现代茶馆中的一颗明珠。
2经营理念和宗旨
走进老舍茶馆三楼演出大厅,一眼就可以看到舞台两侧一副烫金对联“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名族艺术化”,这副简短的对联诉尽了尹盛喜一生的喜好、追求和努力,也成为了老舍茶馆的立馆宗旨。
老舍茶馆创办之初正值改革开放,他也是改革开放后大陆第一家新式茶馆。此前,尹盛喜在玄武区大栅栏办事处任职,为响应国家号召,他依然扔掉“铁饭碗”带领二十几个返城知情创办“青年茶社”,也就是老舍茶馆的前身。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尹盛喜是一个没有旧观念、旧思想并且敢于突破、富有闯劲的人,而这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那既然选择了创业的道路,到底创什么呢?自小喜好琴艺书画的的尹盛喜,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热爱,更有担忧。
要改革、要开放,但总不能丢了老本吧。既然要开放、要创业,又要守住老本,那就创传统文化的业!所以创业之初他就以“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为宗旨。“振兴”是因为这个刚刚从“文化大革命”梦魇中走出的文化古国还没有一个真正能体现其博大茶文化的茶馆,扶植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传统的民族艺术逐渐走出了人们关注的范围,出于这种担忧,也出于对传统民族艺术的热爱,尹盛喜决定开办一个既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有能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新式茶馆,他想把那些在人们思想深处依然留存的美好记忆原汁原味的重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所以说老舍茶馆的出现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当然这全在于尹盛喜敏锐的眼光。用老舍茶馆自己的宣传语来说就是他们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全方位建设,在他们看来机遇可以有人来创造,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敏锐的眼光能让他把我住一般人看不到的机遇,把握住机遇就是成功的开始。
那具体怎么做呢,当时尹盛喜除了激情和梦想是一无所有,就像大多数创业者一样,事实上,虽然偶尔有领导和名流来捧场,但茶馆还是处于亏损状态,生存都成了问题,更不用说邀请演艺界的名流来登台献技了,此时他这“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的立馆宗旨拯救了他。一些的艺术家主动找上尹盛喜,要求表演节目。看来想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做贡献的人并非后继无人,他们只是缺少一个展示的平台,缺少一个为大众所关注的平台,而老舍茶馆创的就是传统文化的业,也是最早这样把茶文化和传统文化捆绑起来发展的茶馆,因而他们一拍即合。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很好奇一个小小的茶馆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名流来登台献技的真正原因。
老舍茶馆现任总经理尹智君曾在一次答记者问时说过,办茶馆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老舍茶馆的特色就是虽然他是一个企业,却扮演着一个事业单位的角色,这其实也是由它的宗旨决定的。当年齐白石研究会(属民间组织)因资金问题无法开展正常活动,尹盛喜闻讯当即提出无偿为研究会提供活动场所及电力设施等,这也促成了以后齐白石研究会与老舍茶馆共同举办的一些文艺活动,不仅有效的增加了茶馆的知名度,也促进了民间艺术活动的正常开展,真正的做到了扶植民族艺术花。
到尹智君接手老舍茶馆以来,茶馆稳步发展,首先是斥资百万首次在茶馆中引进“四合院”模式建成的四合茶院,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建筑,自元代出现以来已有近千年历史,驰名中外,四合茶院的建成曾轰动一时,吸引了八方茶客,成为展示京味文化和茶文化的又一新手笔,之后,尹智君又斥资几十万全面开发北京传统小吃。爆肚、羊头肉、面茶、驴蹄烧饼、奶豆腐等传统名小吃都被请到了老舍茶馆。此举不但充实了老舍茶馆原有的文化内涵,更拓展了其文化外延。人们在品茶之余既可以欣赏精彩绝伦的相声评书双簧等节目,又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北京传统小吃,让人真正的感受到一站式消费的乐趣。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更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国、了解北京,中国又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有新的面貌,老舍茶馆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经营理念和宗旨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有以前的“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植民族艺术花”发展到现在的“传承古国茶文化,弘扬民族艺术花”。“传承古国茶文化”指要传承、继承和发展几千年的茶文化,并且不断传承下去。“弘扬民族艺术花”指开辟一处有一处的场所为传统民族艺术的发展提供土壤,实现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融合发展。这一经营理念的调整是老舍茶馆紧跟时代步伐,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出的。从文化上来说,这体现了一个真正关心民族艺术的企业的良知,从企业发展上来讲,这体现了一个优秀企业家的高瞻远瞩。
不管形式上作出怎样的调整,围绕的对象是一样的:茶文化和传统民族艺术,将传统民族艺术搬进茶馆,目的是为其提供赖以生存的土壤,却因此增添了企业的文化内涵,,阴差阳错的让老舍茶馆成为新式茶馆中的一颗与众不同的明星。这是老舍茶馆的特色,也是他的灵魂,有这样一个说法,去老舍茶馆喝茶只是个说法,看戏听相声才是真正的目的,因此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戏曲、相声等传统艺术的节目,老舍茶馆会是怎么个样子。这其实就是说明,一个真正能给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老舍茶馆以振兴中国茶文化、弘扬民族艺术为己任,可谓一个企业的最崇高的使命,值得我们期待。
3企业文化
如果说每一家企业都有其软肋的话,那么糟糕的企业文化就是老舍茶馆的软肋。老舍茶馆风雨兼程二十六年却仍然偏居一隅,无法壮大的原因与此有很大关系。当然任何一家企业的企业文化会在其经营过程中体现出来,由于前文以详尽述及了老舍茶馆的经营理念,所以这里主要从人的角度述说其企业文化。
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是老舍茶馆的最大缺点。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誉满京城的企业中会有70%以上的员工是专科学历出身,其余甚至连专科学历都没有,硕士学位的员工根本就没有。这种不合理的员工结构其实体现的是高层管理者的一种短见,实际上是否定高学历专门人才价值的体现。也许你会说这不更体现人家员工有能力吗?对,老舍茶馆享誉京城是事实,老舍茶馆70%以上的员工是专科学历也是事实,但这却不能说老舍茶馆享誉京城是因为员工的能力强,只能说明老舍茶馆的经营模式很好,而员工只是在这种模式的指引下按部就班的工作,事实上他们也未曾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力;试想,如果这种任务换由另一批具有更高学历,更有能力的人去完成,那老舍茶馆肯定不在只是享誉京城,而是享誉全国。这并不是乱作臆测,而是有事实为证的。从时间上来说,尹盛喜创办老舍茶馆与舒尔茨创办星巴克基本一致,事实上,老舍茶馆创办的更早。可现在呢,星巴克成为了跨国公司,星巴克咖啡享誉世界,而老舍茶馆任然老守大本营,同样是服务性行业,一个做茶,一个做咖啡,按理说,茶比咖啡更具文化内涵,为什么舒尔茨能把咖啡文化经营到世界各地,而老舍茶馆只能坚守阵地,冲破不了本土的限制?其实,我们看看两家公司的人才结构就会明白,星巴克咖啡员工至少要求本科学历,有硕士学位的也大有人在,而且,在星巴克要成为区域经理至少要求硕士学位,对于普通员工有严格的晋级程序。所以就有这样一个说法,说是星巴克等级森严。人是企业的核心,如果一个企业连自己的员工都不能有效的管理。如何去管理和运作复杂的业务?老舍茶馆将一个企业最和新的部门——人力资源部交由一个人去负责,人力资源部主管也只是专科学历。对于应聘者只要求大专学历,在通过简单的面试就可以进了,而老舍茶馆那种“政企不分”的作风让这仅有的大专学历都惨有了水分,这就导致了员工平均素质的降低,直接的结果是损害企业的公众形象。一次,一老外在老舍茶馆喝完茶准备走时。发现外边下雨了,而自己没带伞,因而就问一个员工,可不可以提供临时雨伞?那个员工起先没听懂(根本连大专学历都没有),后来旁边的人翻译给他,他考虑都没考虑就拒绝了。当时在场的人都很不满,老舍茶馆号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却在一个外邦人面前表现的如此不友好、如此的吝啬,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吗?其实,这种没有人情味的是在老舍茶馆时有发生。老舍茶馆吸引此事的教训,表示要改正。可是,光是针对员工做写无关痛痒的培训根本就没用,改善公司人才结构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老舍茶馆奉行“和、敬、精进”的价值观念,一方面倡导锐意进取,一方面却在不断的拒绝一次又一次的加盟、开设分店的请求,表面上看似老舍茶馆老成稳重,就像尹智君说得那样与其将茶馆“做大”还不如“做强”,再说茶馆还没有到开分店的规模。其实老舍茶馆的确是有其自身的苦衷的,自身员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高层领导也是五十步笑百步,真正懂得连锁加盟具体操作流程的基本没人,那向外扩张岂不是自杀?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缺乏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实际上,老舍茶馆是发展到一个瓶颈之处了,企业经营的模式已基本确定,向外发展的前奏曲早已唱响,也有了扩张的知名度基础;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什么东风,当然是人才了。这个阶段很关键,走过去,就能发展壮大,实现其走向世界的企业愿景;走不过去,最多只能保持现状,当然也很可能被一些后起之秀远远地泡在身后,如果老舍茶馆仍然以其旧有的“农民思想”行事的话,我敢肯定后一种情况必然会发生。
当然,老舍茶馆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他以振兴古国茶文化,弘扬民族艺术花为己任的行事风格是国内任何一家茶馆所不能企及的。这种奉行艺术至上的价值观念在无形中会起到融合员工进取心的作用,在这样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里工作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不仅可以看到各界社会名流,还可以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何乐而不为?
老舍茶馆读后感 篇4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舍茶馆读后感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茶馆一个很普通的名词,但却意义非凡。新中国成立60周年,“茶馆”变成了“茶楼”“茶社”。变成了一种享受,一种文化。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也渐渐地将茶文化逐步扩大,扩大成中国的一种标志,一种品牌产品,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创新。老舍先生的《茶馆》是一个剧本,随后被后人拍成电影、电视剧、曲剧,也充分体现了后人对此作品的重视,它描绘了一幅半个世纪,旧时代的历史,一幕幕展现在我们面前。
此作品以一个小茶馆为背景,以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为关键人物,以小写大,折射出了一个社会时代的老百姓的生活。老舍先生的这种艺术形式,用剧本的这种有非常强的人物特性的表现,语言的简略,来体现一个社会风貌,通过人物来反映当时的社会变迁,第一幕清朝暮年、第二幕民—国初年、第三幕抗战胜利之后的三个历史阶段,用一个茶馆的兴衰来反映,我不得不称赞老舍先生十分独特的眼光,以及相当得了的文化底蕴,因为不真正了解生活的人时绝不会理解别人的生活的辛酸的。
一个大社会被老舍先生写成小小的茶馆,老百姓成立主角,王利发王掌柜,小心的经营着,到最后被政府霸占了,无力反抗,只有自荆而常四爷因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拉去坐牢,出狱后也不再有以前的好日子过…。都充分表现了人们在那种时代下的无奈。
此外,文中也有写的很多很好的地方,比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作品中每一句话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了人物的思想,体现了人物的性格,老舍根据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出了十分符合他们的.语言,无论什么人哪怕只有一次出场的机会,都把握的很到位,对台词的那种韵味,写得都十分有感觉,同时语言中应用了地道的北京话,京味儿很浓,有生活气息,也更真实。
还有文中最重要的时体现了老百姓民不聊生,当时的社会就是一个封建、帝国主义、无法无天的时代,也表明了当时中国处于一个水深火热,灾难重重的时代。
老舍茶馆读后感 篇5
《茶馆》是老舍的著作,里面写了一个掌柜和他的茶馆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王利发的人,因为丧失了父亲,所以他二十岁就当上了裕泰茶馆的掌柜。在这个茶馆,你没事有事都能待很久。
可是,好景不长,大清的警察宋恩子吴祥子天天来捣乱,搅得生意一塌糊涂。好不容易等到了民国,宋恩子吴祥子的儿子居然也当上了警察……
裕泰茶馆一天不如一天,悲剧就天天发生:先是妻子被车撞了没人管,又是伤兵天天来搅生意,最后竟然让刘麻子给要走了。
最后的一天晚上,老掌柜叫来了朋友秦二爷、常四爷一起说起了自己的遭遇,朋友走后,老掌柜将常四爷拣来的纸钱点燃了。一会儿,就火光冲天,老掌柜依然坐在哪儿,他想起了年轻的时候……
《茶馆》这部小说看后总是叫人悲愤不已。为什么可以让小唐铁嘴儿、小刘麻子、小宋恩子、小吴祥子这样的家伙过得有滋有味,天天不愁吃不愁穿。而就不许像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松二爷这样的大好人过上好日子?这种世道也太不公平了,但那时的人们又能说什么呢?
《茶馆》老舍读后感作文 篇6
第一幕:王利发从他的父亲手中继承了茶馆,茶馆中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字条,可是常四爷却要偏偏要谈国事。他看不起洋人,更看不起二德子,身为满清旗人,却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侦缉宋恩子与吴祥子抓了入狱。刘麻子,专门倒卖人囗为生,要将康六的女儿康顺子卖给庞总管(太监)做老婆。秦仲义,二十多岁,是一个阔少,主张实业救国,说要开工厂,要搞维新。
第二幕: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民不聊生,裕泰茶馆也逐渐衰败。常四爷出狱了,却没了旗人的身份;康顺子母子逃出宫;刘麻子被砍了头;两个逃兵想娶一个媳妇,结果媳妇没娶到,钱还被宋恩子、吴祥子抢了去;宋恩子、吴祥子成了成为了军阀的走狗,就连继承了其父的处世哲学的王利发也只能苦苦支撑茶馆。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大兵在北京城横行,裕泰茶馆更破了,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更多了,字也更大了,在北京城中,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也接连遭受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利发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而在这时,茶馆中来了两个五十年前的朋友,一个是常四爷,一个是工厂被没收,一辈子的成果彻底垮台的秦仲义。三个老人在茶馆中凄惨的撒着纸钱,常四爷、秦仲义走后,王利发也上吊自杀了。
在这三幕话剧中共出现了七十多人,其中有五十人有名有姓,他们的身份也差异巨大,正好代表了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茶馆》通过裕泰茶馆的兴衰历程作为线索,写出了在每个时期的时代特征以及不同的文化风俗,其虽没有较为完整的情节,却只用三言两语就将某些人物的特征描绘了出来。由人物引出故事,再由故事引出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
老舍的《茶馆》读后感 篇7
关键词: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王利发,茶馆
一、人物形象
1、王利发
王利发是整部作品的线索人物,贯穿与整个作品名的始终。故事的发展就是按照他年龄的阶段来划分的,他刚出场的时候是裕泰茶馆一个年轻的掌柜,那时候他刚接手父亲的茶馆,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我按着我父亲遗留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这让他可以在混乱的年代得以生存,也体现出他“顺民”的性格特点。但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他为人处事八面玲珑,说话油嘴滑舌。就连唐铁嘴都曾说:“你的嘴比我的还花哨。”他也能够很圆滑的处理好茶馆中的人际关系,在常四爷和秦二爷因为乞讨母女的事情陷入尴尬的时候,王利发很好的从中缓和了冲突。“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 赏她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就很好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在他的茶馆里充斥着三教九流的人物,而他却在从中混得如鱼得水。他一直细心的经营着自己的茶馆,随着时代的更迭,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主张给茶馆改革,也体现出他思想中进步的一面。王利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形象。正值青年时的他对茶馆的经营有着一腔热血,也很乐于在茶客之间周旋,遇见什么客人说什么样的话,但在他转入中年的之后,他对世事的态度,以及人生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面对巡警与大兵的欺压还有不断的战争,人民的生活也苦不堪言,茶馆的生意也很难进行。在他与唐铁嘴的聊天中也提曾到“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则表现出王利发内心的不满。
无论是作为一个生意人还是作为一个老百姓,王利发都不希望有战争,因为只有和平发展下的社会,他才能够安心的经营自己的茶馆。面对动乱的时代,和自己现在的处境, 他是无能为力的。他是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代表。当他再次遇到刘麻子的时候,王利发不允许刘麻子在茶馆里做贩卖人口的生意,体现出王利发的形象中善良的一面,王利发的性格里一直都有善良的因素存在,在刘麻子第一次在他的茶馆里贩卖人口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动摇的,体现出了他形象中潜在的那种善良。使王利发这个人物的形象变得更加的真实,实现了从扁平人物向圆形人物的转变,使他的性格和形象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
在王利发的老年时期,他一改之前逆来顺受的性格,对于小唐铁嘴的威胁,他丝毫不为之动容,把康顺子放走了。 面对小宋恩子和小吴祥子的恐吓,他也没有畏惧,都表现出他晚年形象中反叛的特点。最后他自己也总结到“我呢,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我只盼着呀,孩子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人总得活着吧? 我变尽了方法,不就是为了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呢?”在面对军阀等人的剥削和压迫表现出的无力抵抗,最后也是以悲剧收尾。“这是我的茶馆,我活在这儿, 死在这儿!”王利发所代表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形象,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养家糊口,但没想到时代风云变幻,生活难以维持,只想着怎么做“顺民”,却不想怎么反抗。也通过对王利发的描写反映出那个时代人民大众思想的麻木,以及软弱的性格特点。
2、常四爷
常四爷是一个晚清旗人,为人耿直,说话心直口快,在第二幕开始的时候以为他说“反正打不起来! 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嘛?”她的这席话被刚进来的二德子听到,于是起了争执,还好在马五爷的调节下结束了冲突。但在得知马五爷的身份后却表示:“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他虽然言语犀利,但内心却是善良的。在茶馆里看到乞讨的母女俩可怜的样子,就向店小二要了两碗烂肉面给她们,可见他的善良之处。他为人仗义,在以买菜为生的人生阶段里,得知王利发的茶馆重新开张,还特地送来了祝贺的礼物。在晚年的时候,看到被饿死的松二爷,还给他化缘了棺材,都体现了他够兄弟义气,为人豪爽的性格特点。作为一个旗人,他有着强烈的民族性格和爱国情感,他看不上崇洋媚外的国人。例如他说:“咱们身上得有多少洋玩艺啊! 老刘就你身上吧:洋鼻烟,洋表,洋缎大衫,洋布裤褂……” 他还因为看不惯秦仲义对穷人的态度而说了一句:“我看哪, 大清国要完!”被宋恩子和吴祥子抓走了。但常四爷他并不是真的希望大清国会灭亡,而是因为爱大清国,怕它完了。 也道出了自己对于大清国的热爱。在命运的面前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积极地面对,投身到救国救民的行列中去。 他参加了义和团的运动,和洋人打仗,在失去了“铁杆庄稼” 之后,靠自己的力气挣钱,以卖菜维持生计,是自食其力的旗人的代表。对于吴祥子和宋恩子的那种“谁给饭吃,咱们就给谁效力”的行为表示极为鄙视。在常四爷的性格中总是有那么一种“硬气”在其中,反映出他的民族气血。在最后他提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折射出他内心的无奈和与辛酸。到最后常四爷也依然没有摆脱命运的悲剧,他的失败体现在他不够先进的思想上,他天真地以为只要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救国,虽然他一直努力的与命运抗争着。希望通过努力奋斗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但在历史的进程中这样的力量却是弱小的,后被历史的浪潮所淹没。常四爷代表的是敢于和时代做斗争,又有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的一类人。
3、秦仲义
秦仲义一个主张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在剧作的开始,年轻气盛的秦仲义比较自负,面对有权势的庞太监也不全放在眼里,只是表面上奉承而已。对王利发更是如此,在茶馆里威风凛凛,一副十足的东家派头,有着自负傲慢的人物特点。同样对于爱国救国这件事,他与常四爷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他想要通过干实业来拯救国家,拯救更多的劳苦大众,但在当时很少有人理解他的思想和意图。“我不但要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买卖了……把本钱拢在一块儿,开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够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秦仲义的思想是进步的,他的意图是好的。但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允许,他并没有实现自己宏伟的救国目标,苦心经营了四十多年的产业被没收了。“拆了!我四十年心血啊,拆了!别人不知道,王掌柜你知道: 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到而今……抢去我的工厂,好,我势力小,干不过他们!可倒是好好地办哪,那是富国裕民的事业呀!结果,拆了,机器都当碎铜烂铁卖了! 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我问你?”在他人生的最后他曾说道:“……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秦仲义,勤勤恳恳地奋斗了一生,一心想要为国家做点实事,解救更多的劳苦大众,但却没人能理解他的想法。秦四爷所代表的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面对着“三座大山”的压迫,有着必然悲惨的命运。
4、松二爷
松二爷有着胆小怕事,好吃懒做的性格特点,是一个爱慕虚荣,放不下架子的旗人形象。与剧中同是旗人的常四爷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面对吴祥子和宋恩子的逮捕,他请黄胖子帮忙说好话,以及让王利发照看他的黄鸟,正是体现了他胆小且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当他与王利发常四爷在十余年后再次遇见的时候,松二爷也不改以往的人物形象。 “还是黄鸟,我饿着也不能叫鸟饿着!你看看,看看,多体面!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特点,所以导致了他最后悲惨的人生结局,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松二爷代表着那种封建社会灭亡后,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变化,也没有生存能力的旗人代表。
5、宋恩子,吴祥子
宋恩子、吴祥子在茶馆中虽不是主要的角色,却有着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他们唯利是图,不分善恶, 欺压百姓,甘愿当别人的奴隶和走狗。“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大总统效力;而现今,宋恩子,该怎么说啦!”“谁给饭吃,咱们就给谁效力!” 他们都是那个混乱的年代中,最让人痛恨的走狗的形象。为了自己的利益,白白牺牲无辜的生命。在他们为了几块现大洋,而说刘麻子是逃兵的时候,他们身上那种人性的丑陋暴露无遗。包括他们对王利发的压榨索取,都反映出他们反面又罪恶的形象。不仅仅如此,他们的儿子也是他们形象以及性格特征的继承者。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污点,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他们是反面人物的典型,专门欺压百姓,奉承上级,是社会中不良形象的代表。
二、语言特色
作为老舍的经典剧作之一《茶馆》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 京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老舍的作品中都有着浓郁的北京特色,《茶馆》当然也不例外,《茶馆》里的语言京味十足,王利发招待客人时所说的“哥们儿,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二德子在马五爷劝架之后说“您说的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在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儿化音,以及一句话末尾的卷舌音都是北京话的特点。在对人的称呼上,北京人喜欢说 “您”表示对一个人的尊重,也代表着北京语言的一种特点。 全文贯穿着北京的地方话,还有北京地区各种方言土语的运用,都表现出了北京的地方特色和时代色彩。在第二幕中, 松二爷看到宋恩子和吴祥子就请安,“这是怎么啦?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前清”,“请安”都已经是上个朝代的事情了,是一组颇具时代感的对话。
《茶馆》中人物的语言都具有自己各自的特点,人物性格鲜明,并且语言的运用简洁凝练,对话意蕴深长。作者从人物的身份特点出发,运用最接近人物心理特征的语言。作品中虽然人物众多,但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最具代表性的言语特征。王利发的语言谦恭,说话周全,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周旋于各种茶客之间却应付自如。显示出他机智灵敏,精明能干,善于处事的特点。而常四爷则不够圆滑,说话直白,豪爽。这也和他耿直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如在第二幕中常二爷和吴恩子的对话,“谁给饭吃,咱们就给谁效力!”“要是洋人给饭吃呢?”“二位,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常四爷的语言中有着讽刺和鄙视的意味。正所谓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茶馆》中各具特色的语言构成了人物活灵活现的形象,并且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出老舍对于语言运用的纯熟。在人物发展的进程中语言也随之变化, 通过语言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物内心的活动,王利发在最初的时候还是乐于对人际的关系进行周旋,可随着他到了中年和老年的阶段则表现出了对于社会现象的不满,则开始变得爱发牢骚,在新茶馆开张的前一天他抱怨道:“我要是会干别的,可还又他妈的开茶馆,我是孙子!”因为处境和心态的变化语言的表达也随着改变。体现了老舍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已经达到如火纯情的境界。
尹智君 老舍茶馆女掌门 篇8
隆冬暖和的阳光照在身上,与前门大街的热闹喧嚣相比,老舍茶馆在老字号林立的前门箭楼闹中取静。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摊位就在茶馆的左侧,不太显眼,偶尔有好奇的路人和游客过来喝上一碗,因为没有两分零钱,随便给个一、两毛都行。
茶馆里面的陈设古色古香,木质台阶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老舍茶馆总经理尹智君在二层的一个包间内等候。工作人员称,这个包间内至少接待过数十位国家元首。
尹智君一身休闲打扮,并不是记者想象中的女强人的样子。旁边一名女茶艺师沏茶的动作优雅娴熟,一壶上好的大红袍顿时茶香四溢。
上任:靠卖茶度过难关
作为老舍茶馆的新一代“掌门人”,尹智君是在艰难的时刻接掌茶馆的。
2003年6月底,当中国仍被笼罩在“非典”的噩梦中时,为老舍茶馆奉献了一生的北京大碗茶商贸集团公司总经理、老舍茶馆创始人尹盛喜老人因哮喘病危,他留给女儿尹智君的最后一句话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非典”肆虐的半年间,茶馆没有营业、银行货款没还,职工没发工资;“非典”刚刚过去,老经理尹盛喜撒手人寰。面对困境,没有靠山,尹智君咬牙接过“帅印”,她不能辜负那些在职工代表大会上一致推选她的员工们的信任,这也是宣武区集体企业头一次由职工自己选举带头人。
没有人来喝茶,那就卖茶叶吧?尹智君想到了一个解决困难的方法。没想到这一方法还挺凑效,在不少老艺术家看来,老舍茶馆承载了不少北京民俗文化的内涵。听说老舍茶馆经营困难的消息后,不少关心老舍茶馆的人纷纷前来买茶叶。
令尹智君印象较深的是,父亲的一个朋友听说老舍茶馆困难的消息,直接找到老舍茶馆,买走了四万块钱的茶叶。几天时间,尹智君就卖出了20万元的茶叶,给员工发了已拖欠三个月的工资。“如今想起这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依然历历在目。”尹智君说。
正当大家都在夸奖小尹总不简单,一当家就出手不凡的时候,尹智君心里明白,这回能侥幸度过难关,靠的还是父亲的威望。尹智君决心干一件大事,她要通过这个举动来建立自己在茶馆的威信。
原来,尹智君打算在老舍茶馆的二楼盖一个四合院,在四合院里建一个商务型的茶艺馆,彻底改变人们印象中老舍茶馆只有表演而没有茶的形象。
尹智君说,老舍茶馆原来的定位是八仙桌盖碗茶,这么多年也一直这么延续着。但有些人也会说,你算什么茶馆啊,根本没有南方的一些茶馆做的好,像杭州、上海的一些茶馆,你只不过是一些京味杂碎,比如说把外国人喜欢的京味元素拿到这个舞台上展示,是讨巧,没有什么茶文化,不叫茶馆。
尹智君要建四合院的想法遭到两个姐姐和几名公司元老的反对,因为要在二层400多平方米的地方盖四合院,投入太大不说,效果还不一定好,风险太大。
无奈之下,尹智君挨个跟企业的元老们做思想工作,最后终于做通了他们的工作。半年后,四合院落成。开门迎客的那天,大家一看,效果还真是不错。
转变:与父亲经营理念博弈
1993年,尹智君从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到国际饭店上班,不久父亲尹盛喜将她调进老舍茶馆。刚进老舍茶馆,父亲做的第一件事是扔给她一件黄色黑边的旧旗袍和一个写着演员联系方式的本子,什么都没说。尹智君穿上旗袍,站在三楼领位。她明白自己必须从最底层做起,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来证明自己,因为她是尹盛喜的女儿。
尹智君是老舍茶馆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通过不断的努力,尹智君逐渐走上领导岗位。但随之而来的是父女两人在如何经营管理企业上的分歧。尹智君最看不惯上班忙毛线活儿、聊闲天儿的员工,经常是她这边刚把员工开除,老父亲又给接了回来。
“我父亲重感情,好面儿!”父女俩为这事没少吵架。还有,老舍茶馆有很多公益项目,如老年书画社、中国书画社、诗书研究院等,长久以来都是免费的。对此,尹智君有自己的想法,老舍茶馆是一个企业,只有把企业经营好了,才能对社会负起责任,她提出对这些场所的经营方式进行调整,但是父亲不同意。不仅如此,尹智君还有很多的不满意,如老舍茶馆常年都上演着传统的曲艺节目如含灯大鼓、单弦、京韵大鼓、双簧、口技、相声、京剧、皮影戏等,这些节目虽然已经在游客心目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是尹智君发现,年轻的游客不喜欢。
2000年,尹智君创新了一个不同的演出方式,用老北京堂倌吆喝报幕,把京韵大鼓改编成一边唱大鼓,一边用现代舞蹈的形式表现意境。老艺人们说:“这是瞎胡闹。”而那段时间,来老舍茶馆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了。不久,她又与在北京风靡一时的黑祥子时空艺术团合作。黑祥子时空艺术团是一个通过真人涂绘、配以肢体语言并借鉴纯雕塑风格来演绎老北京市井风俗的演出团体。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马增蕙看后说:“这是‘搅场’。”多年来,尹智君就在这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总结出,传承并不是不变,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作为新一代的掌门人,她要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来管理老舍茶馆。
她开始从社会上招聘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同时进行工资改革,以岗定薪、按劳取酬。在对节目进行改革时,率先从京韵大鼓等传统曲艺演出形式入手。如她发现一些东南亚的老华侨喜欢原味的曲艺形式,而欧美客人和年轻人喜爱动感十足的现代表演形式。为此,她尝试着给大鼓书配上伴奏带,再加上歌舞表演,不但保留了原有内容,也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尹智君在保留传统节目的基础上,还增添了川剧变脸、杂技、功夫秀、新民乐等节目,比如用民乐演奏《拉德斯基进行曲》,2006年,她还将云南普米族原生态歌舞搬上了老舍茶馆舞台,这些节目在游客中很是叫好。
责任:搭文化交流之桥梁
2005年4月28日,对于尹智君和老舍茶馆来说,是一个铭记史册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连战主席一行来此喝茶听戏,共话两岸情谊。
nlc202309011409
在得到接待连战一行的通知时,尹智君及茶馆人员都激动万分,为了款待这位阔别大陆半个多世纪的特殊同胞,尹智君煞费苦心,马上开始了一系列细致的准备工作。茶馆特地重新布置了演出会场,店内的所有物品都擦拭一新,就连舞台上的大红地毯也被冲刷得干干净净。为了能够给连战先生呈献上最具老北京风味的小吃,店里具有几十年经验的高级面点师专门为连战先生制作了宫廷细点。为了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充分展现传统京味文化,尹智君及茶馆工作人员对节目精挑细选,精心编排了一套汇聚京剧、曲艺、清宫礼仪、杂技、川剧变脸等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的节目。
当天晚上8时许,连战携夫人及访问团成员80余人抵达老舍茶馆。很多群众都得知连战先生要来这里看戏,自发汇聚在老舍茶馆门口,热烈鼓掌,欢迎连战的到来。大佛龙井的醇香,精致的茶点,精彩的节目,让连战一行赞不决口。节目结束后,连战先生上台与演员握手合影,并对大家的精彩演出表示感谢。尹智君随后向连战先生赠送了精心准备的铜壶和之前一直向媒体保密的景德镇盖碗。连战先生非常高兴,即兴挥毫题下了“振兴茶文化,祥和两岸情”两句意味深远的话。
一个多月后,连战先生特地向尹智君及老舍茶馆写信表示感谢。如今这封珍贵的信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老舍茶馆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连战主席到访所带来的“茶馆热”,使台湾岛内和香港地区的许多名流接踵而来,每周接待游客一度超过500人次。这其中,不仅有香港地区议会刘皇发主席率领的区议员代表团、台湾驻联合国最后一任大使夫妇、前台湾行政院院长李焕以及二次光临的台湾首任海基会秘书长陈长文,更使得台湾岛内游客数量猛增,成为他们京城旅游的必选项目。
尹智君说,老舍茶馆自1988年创立以来,累计接待了包括140多位各国政府首脑在内的300多万中外人士,并赢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与赞誉。先后被中外友人誉为“京城文化的立体博物馆”、“民族艺术不落幕的舞台”、“连接中外友谊的桥梁”。记者看到,在老舍茶馆的二层,还设了一个陈列展间,专门展示自1998年以来接待的各国政府首脑的照片。工作人员称,如今接待的领导太多了,这个展间已放不下,准备再开辟一个展间。
对话尹智君:
下一步会考虑资本运作
《中华儿女》:经营老舍茶馆,其实也在是经营文化,这么多年了,你个人有哪些感受?
尹智君:曾经听过一句话,叫做文化的人都是孤独的,我现在真正体会到了。另外,通过经营老舍茶馆,经营文化,我发现自己的变化也很大,我原来的性子比较急,走路的时候掷地有声,如今走路的脚步也变轻了,可能是经营茶馆文化的缘故。
《中华儿女》:老舍茶馆这个品牌很不错,是一个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在两岸文化交流上也作出了不少贡献。
尹智君:是的,但我觉得老舍茶馆这个品牌应该还能做大做强。我自己有时候也挺着急,有很多朋友也替我着急,一听说老舍茶馆一年的流水才几千万,简直不敢相信。
《中华儿女》:你认为自己属于一个女强人吗?
尹智君:女强人算不上吧,我是一个很随性的人。
《中华儿女》:你对老舍茶馆将来有何展望?
尹智君:我不敢说那些大话,我希望能把老舍茶馆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将老舍茶馆发展成为一个代表京味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名片。
责任编辑 陈晰
【老舍的《茶馆》读后感】推荐阅读:
茶馆读后感小学05-25
名著《茶馆》读后感01-02
《茶馆》读后感800字09-13
《茶馆》读后感心得领悟10-25
老舍《小坡的生日》读后感500字左右09-09
小学生茶馆读后感07-16
老舍作品读后感1000字08-02
老舍《邻居们》读后感12-05
《茶馆龙须沟》读后感300字左右07-18
老舍《骆驼祥子》读后深思12-27